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兰亭集序朗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兰亭集序朗读范文1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否创设了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讨的兴趣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有效的教学情境,是一种教学契机恰到好处的捕捉和对学生适时的唤醒。在语文课堂上,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与联想、想象相结合,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体味作品中所创造的意境。例如上汪曾祺的《胡同文化》区公开课时,老师导入时用很多幅形态各异的北京“胡同”照片,让学生形象感知北京的胡同特色,一下就激发了学生探究胡同特点的浓厚兴趣。但这里还有一个“度”的问题,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必须从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出发,不能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和思维能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否与语文学科特点紧密结合,帮助学生化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具体来说,语文课的任务就是既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还要传授并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那么多媒体辅助教学就要服务于语文的种种能力要求和培养目标。如在新授古典散文《兰亭集序》公开课时,教师考虑到文中的生僻字词和感情变化,引入声情并茂的朗读,一下子让学生走入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同时在教学中借用《兰亭集序》的朗读,进一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积淀语感,在对语言本身的感悟中,让学生感受《兰亭集序》“文质彬彬”的美感。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高效性更是体现在是否化解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上。“减负增效”要求课堂上精讲多练。关于“精讲”,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就很明显了。如在上帕斯卡尔的哲理散文《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时,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苇草”的内涵,以生活中有关“渺小、脆弱”的影视图片,更直观、强烈地帮助学生诠释其内涵,准确深刻地理解了其中的哲理性。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否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那么如何有效地利用多媒体的教学优势来开拓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首先,避免多媒体课件中程式化的问题为学生制造思维定势,设置开放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培养思维的广度。在课件制作中,线型设计很容易让教师按部就班,造成很多定性思维,也扼杀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完全违背了新课程的理念。像语文学科,在语文的应用和能力的培养中,答案往往是丰富多彩的。例如在上公开课《压缩语段的方法与运用》时,教师把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问题设计改成超链接,就给师生双方更大的探讨空间。
其次,利用媒体资源突出课文亮点,化解课文难点,培养学生思维深度。从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强大的网络工具搜索作者背景和写作背景,让学生学会知人论世而审视文章;可以播放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可以用图表的形式理清文章的脉络,进而让学生揣摩文章的文化内涵。如教学公开课龚自珍的《病梅馆记》时,关于“梅”、“病梅”、“文人画士”、“告隐者、鬻梅者”的行为做成图表列出,再让学生讨论托“梅”言何“志”就清晰得多了。甚至可以开拓网络资源,开展拓展性研究学习。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否关注学生课堂个性化的学习差异
兰亭集序朗读范文2
关键词:《兰亭集序》;范读;诵读指导;背诵
《高中新课标大纲》要求,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因为诵读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两个重要方面。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学习文言文,通过诵读积累古文知识,是千百年来教者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诵读,能够使学生克服语言障碍,消除时代隔膜,领悟其思想感情。钱梦龙先生说得好:“老师特别重视诵读的指导,这非常有利于学生形成对古汉语的语感;熟读和背诵又使学生逐步积累起比较丰富的感性材料,对古汉语的用词造句以及某些特殊的表达习惯也逐渐熟悉,这就为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
但如何指导诵读使之真正发挥效益,这并不是易事。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情、课文内容灵活应用。
下面,以《兰亭集序》为例进行阐述。
一、诵读前的准备
1.知人论世。对作者身世了解有助于体会其文章的一贯风格和感情基础。(可以参看学习资料了解)
2.创作背景。(可以参看学习资料了解)从中可知作者写作此文当时的心态,阅读时就要很好地把握住这种心态。
二、诵读指导
1.学生初读课文,矫正一些容易读错的字音。如“会稽”的“会”、“少长”、“夫人之相与”的“夫”。
2.学生默读课文
(1)借助注释,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2)借助《W案》,翻译全文,并写出段落大意。
3.教师范读
这是文言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有感情的范读不仅可以影响学生读准字音、读准句读,还可以感染学生,使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兴趣。
4.学生听了教师范读后,再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划分节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特别强调:夫/人之相与。
学生分角色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并理清作者的感情思路:乐―痛―悲―释然。
5.根据大意,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第一、二段:
叙述描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写山水之美、饮酒之乐、赋诗之兴。感情由平静到满足。
“永和九年”至“少长咸集。”此两句是叙述,应读得平和一些。
“此地有崇山峻岭,”至“列坐其次。”此处是描写,应读得激昂一点;应注意“有……又有……”的朗读变化。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此处议论兼抒情,最后一句应带有满足感,重音落在“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此处叙述兼议论、抒情。叙述和议论部分感情平和但语调有点起伏,抒情句“信可乐也”,感情应饱满,重音在“信可乐也”。
第三、四段:
议论、抒情为主,兼有叙述、描写。由第一、二段的赏景、饮酒、赋诗之乐,引发乐与忧、生与死的感慨。感情由平静到激荡,由激荡到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
“夫人之相与,”至“不知老之将至。”此处作者想到了人的两种生存状态“或……或……”,应读得平和一点;转折句“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重音在“静躁不同”;“当其……不知……”,感情由感慨转为激荡。
“及其所之既倦,”至“岂不痛哉!”此处作者想到一切美好的事物都会随时间的流逝、事情的变化而变为陈迹,继而联想到人的生与死也是大事,发出了“痛惜”之情。朗读时,感情由激荡转为悲痛,重音在“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至“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此处由对生死的感叹转为理性的思考。由“昔人”想到“今人”,由“今人”想到“后人”,虽然时代不同、事情各异,但人们所兴感、文章所抒发的生死之情“若合一契”、“其致一也”。朗读时,感情应由激荡转为平静。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此处交作目的,应读得平和。
另外,除了有感情的朗读外,学生还要注意抑扬顿挫的变化,长句与短句的变化,对偶句与排比句的感情处理。
6.教师指导学生背诵课文。根据学生情况,可分段、分层背诵,也可整篇熟读后背诵。
文言文诵读教学有多种手段,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知人论世”“了解创作背景”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作者,感知作者写作时的心情,还可以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读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如可以默读,可以小声读,可以大声读,可以两人对读,可以小组读,可以男女生分读,可以表演读,可以唱读,可以背诵,等等。总之,让学生读起来。每次读完,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点评,把文言文的教学任务贯穿其中,如字音、字义、节奏、句式、重点句子的理解、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等,这样,学生既有读的快乐,又积累了文言词语(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和文言句式,还有一些古文化知识。
参考文献:
[1]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
兰亭集序朗读范文3
一、多朗诵,少默读
背诗的基础是朗诵。三味书屋的老先生让学生们摇头晃脑的读“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就有很多可取的地方,我们不一定非得摇头晃脑,但起码要抑扬顿挫、有感情的朗诵。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耳到,多种感官充分调动起来,更快的增进对课文的理解,更快的达到背诵的程度。尤其早读时间,必须要教室里传出琅琅的读书声,这才是语文课堂的“真境界”。无论声音大小,自己能听见就行。本来只有视觉,现在又加上听觉,是一种双重加强记忆,能起到在心里默背的双重功效,读出声来有助于减少分神,使背书更加专注;而且出声也使得同学能随时发现、纠正自己的错误,尤其对一些背诵准确度不高的同学,我认为出声背诵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二、要热背,不要冷背
读诗要朗读,带着充沛的感情去读,背诗才能进入角色之中,才能更深入的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才有可能同诗人产生心灵的共鸣。背《梦游天姥吟留别》,你就是那位满怀浪漫主义激情、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李白,你就会自然而然的喊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而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你就是那位忧国忧民的杜甫,你会自然而然地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唤;背《琵琶行》,你就是那位泪湿青衫的白居易,聆听琵琶曲,听诉身世苦,你联想自己的遭遇,怎能没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呢?还有,你是豪放的苏轼,才能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你是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辛弃疾,才能有“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悲愤;你是多情的柳永,才能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等“古今俊句”。总之,背诗就像演戏,贵在感情投入,感情投入了,戏才能演好,感情投入了,诗才能背牢。
三、要理清脉络,不要散漫记忆
如背诵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要引导学生把握“辞官――归途――抵家――室内生活――园中生活――出游――思索人生”这一脉络;背诵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记叙兰亭盛会的一段,要引导学生明确时间(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地点(兰亭)、目的(修禊事也)、人物(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环境(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活动(引以为流觞曲水……)、天气(……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感受(……信可乐也)。思路理清了,背起来就很容易了。诸如课文线索、情节发展、人物顺序、逻辑轨迹、时间推移、地点转换、空间方位、领头字句等等,都可作为背诵的标志和助手。这就好比旅游,有了向导或导游图,游览就会既快又好,令人心旷神怡。
四、要各个击破,不要一口吃个胖子
日本著名马拉松运动员山田本一,他曾在1984年和1987年的国际马拉松比赛中,两次夺得世界冠军。每次比赛之前,他都要乘车将比赛的路线仔细的勘察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一家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公寓……这样一直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他以百米冲刺的劲头向第一个目标冲去;到达第一个目标后,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路程就这样被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而轻松地跑完。前方始终有个比较容易达到的目标在激励着他,只要加一把劲就能实现。这样,他跑得速度就格外快,短时间拿下全程就不难了。教材中的长篇古诗文《滕王阁序》、《过秦论》、《离骚》等就宜于采取这种办法。
五、要限时背诵,不要持久作战
比如在课堂上,指定五分钟比赛背诵,看谁在规定时间内背得又多又熟又准确。在这种明确要求之下,同学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尽力挖掘大脑记忆的潜能,从而克服了懒惰思想,提高了背诵效率。这种方式适合课堂上短时记忆,如果学习时间太长,人的精力难以保障,难免走神,大脑由于疲劳导致记忆模糊,过多的超时意味着记忆的损失,就会降低记忆的效率。当然,学生自己在学习时,也可自觉要求自己在理解的基础上限时背诵,或是同学之间相互比赛。
六、要遵循记忆规律,坚持复背
兰亭集序朗读范文4
听了几节课后,我发现在现实的文言文教学中,很多老师都有意或是无意地忽略了文言文教学中的诵读环节。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以下几点:(1)现在的升学考试,无论学校还是老师,都很重视升学率,所以很多老师和学生就认为只要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就行了,不需要花大量时间来训练朗读;(2)教学任务重,知识量大,如果再花费时间来朗读,教师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所以用讲解代替朗读;(3)朗读教学没有被列入《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这就使教师的教学没有了计划性和科学性。但是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却很讽刺地告诉我们,我们犯了一个不应该犯的错误。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注重学生对文章的诵读。中国几千年来的教学方式注重对学生诵读的培养,这一传统已经融为一种民族积淀渗透到了我们今天的教学行为当中。我们不能因为它是传统的就不负责任地认为那是陈旧的不好的。所以,我们要吸收这一教学方法作为我们带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要把“朗读”放在文言文教学的首位。
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对读准语音、明确语义,断定语气和梳理文章的层次都有很好的效果。文言文教学应重视朗读,只有读准语音,才能对语言产生语感,也有助于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进一步讲,朗读实际上是基于理解的声音呈现,其要点是“心悟口诵”。它的形式多种多样,读法有种种,默读、吟读、诵读、个人读、集体读,不一而足,但我认为,在教学中范读、默读、朗读、齐读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在学习《兰亭集序》时,我先让学生通过早读课的预习诵读,从整体上了解这篇文章清新质朴,自然流畅的语言特点。在教学中,我又通过自己范读和学生个别朗读、集体朗读等方式,让学生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这样便于下一课具体内容的分析)。课后,我还要求学生至少诵读三遍,下一课比赛朗读,选出优胜者予以奖励。这样下来,有些同学已能翻译全文,有些同学已能背诵全文。真是一举多得。
在朗读活动中,我们还应该引导学生尝试着总结朗读的心得,把方法的感悟作为学习的目标之一。要求学生尝试分析文言文的断句、品味语言,感受节奏、韵律。同时也要注意“活动体验”的基本要求,不能用理解、感受代替朗读。如《赤壁赋》全是散句,参差疏落之中又整饬之致。直至篇末,大多押韵,但换韵较快,而且换韵处往往就是文意的一个段落,这就使本文特别宜于诵读,并且极富声韵之美,体现了韵文的长处。所以在教这篇课文时,课前布置学生自由朗读、听读,课中我请三位同学分角色朗读,一位读苏子,一位读客,一位读旁白,由于学生课下认真的朗读,三位学生读得都很好。充分的读了,学生的基础也可以得到巩固和夯实,另外,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文言文始终应该以“读”字当先。
兰亭集序朗读范文5
新课标对高中生的文言文阅读和评价的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可是,目前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中不但没有体会到文言文的魅力所在,反而觉得越学越枯燥。这是因为课本中所选文章不好吗?不,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篇。再反观一下语文教学,我想造成学生对文言文反感的主要原因是教师自己还没有真正明白学习文言文的目的,在教学文言文时,往往是先疏通文意,然后就让学生做题。这是造成文言文教学收效低下的主要原因。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认为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审美能力,这样才能彰显文言文的魅力。具体说来应注意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一 以文为本,讲读课精讲,强调读背
高考文言文命题材料虽不直接取材于课本,但考查的知识大多是课本直接或间接涉及的内容,所以教材必须精讲。这不仅是因为高考试卷上文言文考查和名句默写与课本息息相关,更重要的是回归课本的学习巩固学生积累基础,提高领悟能力。唯有如此,才能达到“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的文言文学习境界。但学生在初中时学习的文言文篇目和难度都十分有限,加之远离文言文所存在的语言环境,因此培养语感非常重要。而培养语感的最好方法就是多读,反复吟诵,感悟古典诗文的音韵美。
我国古典文学较之现代文学更注重音韵美。它们的语言或骈或散,错落有致,节奏鲜明。高一必修二杜牧的《阿房宫赋》、苏轼的《赤壁赋》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都是名篇,值得一读。应该在反复读中感受它们的美,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进而理解内容。
第一步是朗读。朗读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读准字音。文言文中多生僻字,又间有通假字、多音字。一般来说,课文注释中对这些都注明了读音,要认真读准。(2)要注意停顿。能正确断句也是高考文言文考查的内容。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朗读,让学生听范读。学生听了可以纠正自己读错的音,还能从中找出差距,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在这一个过程中,学生已经完成了文言断句的训练,培养了一定的语感,对所读的文章也有了一定的理解。
第二步是诵读,就是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反复熟读课文,逐渐加深理解,直至背诵。学习文言文,要在诵读中感知,在诵读中领悟,在诵读中积累语言的素材,最后达到将文言变成自己语言习惯的一个部分。语文学习需要背诵,而文言文的学习则更强调背诵。
二 精心品读,从整体上欣赏文章的形式美
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都是几经筛选的精品。在写作手法上,或说理透彻,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或写景优美,状物逼真,具有很高的艺术技巧。教师应引导学生精心品读,仔细体会。例如《阿房宫赋》一文,富有形式美,在诵读基础上,可提问学生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的?引导学生归纳。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1)写阿房宫建筑之奇;(2)写阿房宫美女之众;(3)写阿房宫珍宝之宫。写建筑,课文先展开广阔而高峻之全貌,进而细绘宫中楼、廊、檐、长桥复道、歌台舞殿之奇;写美女,述其来历,状其梳洗,言其美貌,诉其哀怨,绘声绘色,倍加渲染;写珍宝,既写六国剽掠,倚叠如山,又写秦人弃掷,视若瓦砾。这些描写用墨如泼,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充分体现了赋体的特色。然而铺陈阿房宫规模大、宫室多、美女众、珍宝富并非作者作赋的目的,作者旨在说明秦统治者之奢侈腐化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为维持这种奢侈生活所进行的横征暴敛,正是导致秦王朝覆亡的根本原因。
《古文观止》的篇末总评说:“前幅极写阿房之瑰丽,不是羡慕其奢华,正以见骄横敛怨之至,而民不堪命也,便伏有不爱六国之人意在。”可见,文章前面所进行的动人描绘乃是为篇末归结秦灭亡的历史教训、讽喻现实,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品读,从整体上欣赏文章的形式美,进而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三 领悟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品味文言文的内质美
对于文言文的教学,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诵读的基础上,或是简单地教几个实词,而是突出工具性和人文性,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我国古代有许多品行高洁的仁人雅士,他们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无不闪耀着人性美的光芒。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内心表白,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无不体现出我国古典文学的内质美。作为语文老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接受情感美的陶冶。
兰亭集序朗读范文6
1.引导学生了解文言文的深层内涵
进行文言文教学时,既应该重视文言词汇及句式的积累,更要重视艺术形式及内容结构方面的赏析。只有使学生在学习文章内容的过程中得到心理上的享受,才可以真正感染并打动学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学习兴趣,从而喜欢上文言文。比如,教师在讲授人教版高一下册《鸿门宴》的时候,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关字词语法,还要使学生明白项羽是因为刚愎自用并且不听忠言而错失良机的,刘邦是因为礼贤下士并且善于从谏而成功从虎口脱险的。让学生从刘邦及项羽的为人方面获得做人的启示,例如他们二人分别对待项伯及曹无伤的态度与实际做法,其中刘邦为了拉拢敌对阵营里面的重要人物忠于自己,不仅“兄侍之”,而且“约为婚姻”,“立诛杀”已经背叛自己的手下曹无伤,可是项羽则轻易出卖给自己带来关键情报的曹无伤,始终信任明目张胆地保护刘邦的下属项伯。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应该善于发现,同时将之引申,不仅要将古人智慧呈现于学生面前,还要结合生活实际,有效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从而强化教学效果。
2.通过“诵读”方式提高学生文言语感
文言文教学比较特殊的一个要求就是大声朗读并且口熟而成诵。和现代文进行比较,文言文比较讲究韵律,而且古人通过吟唱方式诵读各种诗文的主要原因是朗诵对理解内容非常有利。教师应该要求学生读准每个字音,并且注意停顿,将人物语气感情全部读出来,使其在诵读过程中增强语言感悟能力、体会文意、感受文章意境及体味人物的情感。部分难句及长句一时很难领悟透,只有经过反复朗读才能够慢慢弄清其义,获得的效果显著优于教师的指导。比如,教师在讲授人教版语文高一下册《过秦论》及《兰亭集序》等文言文的时候,这些文言文的感情都十分丰富、句式非常整齐并且音韵和谐,读起来让学生有回肠荡气之感,均属于好的朗诵材料。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以让学生死记硬背课文,这样很容易让学生感觉到枯燥无味,同时无法使其享受古文里面的音乐美。教师能够开展各类朗诵表演,增加背读的乐趣,将文言文所含的韵律美及音乐美有效展示出来。
3.给学生创设充足的想象空间
由于文言文语言十分简洁、典雅且凝练,因此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存在非常大的想象空间。教师应该善于挖掘那些存在想象空间的句子,给学生创设相应的想象空间。进行文言文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讲相关故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教师在讲授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烛之武退秦师》这篇文言文时,能够对《左传》部分有关内容等进行扩充,其中文言文的背景故事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消除课本教学内容所具有的枯燥性,从而将学生兴趣有效激发出来。
4.将“授渔”当做指导思想,并且引导学生如何迁移
语文教师需要让学生处于文言文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主人位置,并且指导学生独立阅读,深入分析文言文及现代文之间的区别,使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找出问题、深入分析问题并且解决问题,慢慢掌握文言文有效学习方法及技巧,从而提高文言文自主学习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能够开展各类学习文言文的相关主题活动,这样不仅能够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加学生校园生活所具有的丰富性,还能够让学生更加亲近文言文,逐渐形成文言文校园学习热潮。比如,教师可以在国庆期。间有效组织学生开展爱国古诗文相关朗诵活动,这样学生就会在课内外主动搜集相关内容,并且认真学习及体会。通过这种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可以让学生感受我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魅力,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