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电影影评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唐山大地震电影影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唐山大地震电影影评

唐山大地震电影影评范文1

和去年第一届“金扫帚奖”颁奖几乎没有一个知名电影人到场不同,今年的颁奖仪式有了些许“星光”:著名导演李少红、贾樟柯、王小帅,香港导演彭浩翔,演员郝蕾、潘婕、田海蓉等赶来捧场。出版人洪晃还热心地在现场微博直播。

作为华语电影史上首个为年度最差影片颁发、以扫帚为奖杯的奖项,“金扫帚奖”是由独立影评人和影迷参与评选,从电影文本出发,以专业的立场、独立的身份评选的。“金扫帚奖”创办人、《青年电影手册》主编程青松表示,第二届“金扫帚奖”评选范围为2010年1月至12月在内地上映的华语电影。“金扫帚”既是为中国电影做大扫除,也是希望来年少一点烂片,多一些关注现实的好作品。这仍旧是一场没有领奖者出席也缺少了“获奖感言”的颁奖礼,但主办方幽默的评奖感言传达出希望以此鞭策华语电影成长的用意。

和第一届“金扫帚奖”评奖时张艺谋的《三枪拍案惊奇》“连中三元”一样,这次冯小刚也成了“大赢家”,不仅凭借《非诚勿扰2》摘得了“最令人失望导演奖”和“最令人失望影片奖”,他的《唐山大地震》还当选“最令人失望的广告植入影片”。主办方给出的“最令人失望的广告植入影片”评语是:《唐山大地震》巨额广告的植入引发观众和媒体的争议,在一部消费国人伤痛的电影中,露骨地植入商业广告是否应得到嘉许,除去电影的商业经不说,原本流畅的叙事屡屡因商业广告的硬性植入,让观众在这部催泪煽情大戏中破涕为笑,这本身就足够令人失望。

唐山大地震电影影评范文2

少时发小大时夫妻,携手共闯影视圈

苏小卫和霍建起算得上是青梅竹马,两人从小学到中学都在北京景山学校读书,经常一起玩。后来,苏小卫考入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霍建起就读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两人就此失去了联系。

大学毕业后,苏小卫被分配到北京房山区师范学校当老师,后来她考取了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攻读现代文学专业,霍建起则进了北京电影制片厂当美工师。

1985年12月,苏小卫的姐姐给她介绍男朋友,就这样,苏小卫去相亲了,见面一看,天呀,对方竟然是自己的“发小”霍建起!

在交往中,苏小卫觉得霍建起忠厚老实、待人真诚,身上弥漫着画家的气质,就喜欢上了他,而霍建起也觉得苏小卫冰雪聪明、朴实本分,非常适合做他的贤妻。1987年7月,苏小卫拿到硕士学位后,与霍建起走进了婚姻殿堂。

婚后不久,苏小卫被分配到国家广电总局宣传管理司工作,霍建起仍在北京电影制片厂当美工师,两人的小日子虽然平淡,却过得和和美美。

接触电影久了,霍建起开始对“导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想拍电影,想成为一个像田壮壮、夏钢那样优秀的导演。1991年,他再也不愿去片场了,从早到晚都坐在家里看各种各样的影碟,满脑子装的都是“当导演”三个字。

后来,真的有人找霍建起拍广告片了,虽然只有短短的15秒钟,但他完全沉浸在导演状态中,感觉到生活非常充实。拍完这个广告片,霍建起又处于“闲置”状态,苏小卫知道他的心事,决定帮助丈夫实现梦想。

在苏小卫的鼓励和陪同下,霍建起找到了北京电影制片厂负责人,说出了自己的导演梦。负责人大吃一惊,质问他:“你放着好好的美工师不做,要改行当导演,这不是异想天开吗?”霍建起苦求道:“您就让我试一试吧。”最后,该负责人表示:“我们不会阻拦你,但你得自己找剧本,拉赞助。”

这个意见等于把霍建起推上了“个体户导演”的羊肠小道上,凭他自己一个人,怎么可能实现梦想?回到家里,霍建起陷入了绝望中。

苏小卫鼓励丈夫说:“国外有许多优秀的导演都是美工师出身,你有这么深厚的美术基础,拍出电影来一定很漂亮。我觉得你一定能行!”妻子的话让霍建起看到了希望。

一个月后,霍建起打算把梁晓声的中篇小说《表弟》拍成电影,不料,有一家影视公司已捷足先登,花5000元买断了《表弟》的影视改编权。

霍建起气得捶胸顿足,说工夫白费了。苏小卫也很焦虑,但她从中得到启发,对丈夫说:“我写剧本,你找投资方,咱们一起圆电影梦吧。”丈夫一听,赞成地说:“好好好,我圆导演梦,你圆编剧梦,咱们是两个新手,要凑成一个熟手。”

梦想作媒,“最佳电影夫妻档”横空出世

1994年10月,时值残疾人远东及南太平洋地区运动会报告团来北京,报告会主席台上的一个小伙子引起了苏小卫的注意,直觉告诉她,这个人一定有故事。

这个名叫孙长亭的天津小伙本是一名优秀的足球前锋,参加自卫反击战时踩到地雷,成了高位截肢者,然而他却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打破了残疾人世界短跑记录。

回到家里,苏小卫告诉霍建起:“有一个残疾运动员的事迹很感人,我想以他为原型,写一个剧本,你来导怎么样?”霍建起不太熟悉体育圈,听到是关于残疾人的题材,兴趣不大。

一个月后,苏小卫将打印好的剧本递到霍建起面前:“你看看吧,这是我的处女作,请多提宝贵意见。”

霍建起一口气看完剧本《赢家》,激动地说:“老婆,你出手不凡,把这个故事写得太精彩了,我要拍这部电影!”

第二天起,霍建起拿着剧本,通过朋友、熟人介绍,到处寻找投资方。半年过去了,霍建起经受不起一次次的打击,心灰意冷,打算放弃拍电影,继续干老本行。苏小卫安慰丈夫说:“你这一阶段跑累了,在家好好歇一歇,从今天起,我帮你每天为《赢家》做一件事,比如复印资料、打电话,慢慢等待成功的那天。”

苦心人,天不负。苏小卫打了上百个电话,终于得到佳音:杭州都盛文化投资公司老总俞有高愿意出资50万元投拍《赢家》剧本,而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负责人看了剧本后,也都表示要给予资金支持。

资金到位,霍建起终于可以实现梦想了。第一次拿起导筒,面对宁静、邵兵等知名演员,霍建起有些不知所措,头脑一片空白,似乎前有狼后有虎,脊背上直冒冷汗。苏小卫经常抽空去探班,实在去不了,就与丈夫通电话,叮嘱他咬紧牙关,当好船长,把这条船平平安安地划到彼岸。

有爱妻“撑腰”,霍建起如同吃了定心丸。两个月后拍完这部戏,他瘦了十几斤,苏小卫心疼得直掉眼泪……

1996年初,《赢家》上映后,苏小卫和霍建起成了真正的赢家。这部电影获得电影“金鸡奖”导演处女作、最佳编剧奖,“华表奖”优秀影片奖、最佳编剧奖,上海影评人十佳影片奖、长春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大学生电影节导演处女作奖等多项大奖。

紧接着,苏小卫豪情满怀地投入到电影剧本创作中。她每写一部,霍建起就拍一部。夫妻俩捆绑式合作的《那山那人那狗》《说出你的秘密》《蓝色爱情》《生活秀》《暖》《情人结》等多部作品,享誉国内外,夺得无数大奖。霍建起和苏小卫也被圈内人士及媒体记者称为“最佳电影夫妻档”。

这对黄金搭档引起了影视投资方及制片人的关注,经常有人登门请霍建起导片子,请苏小卫写本子。2004年,霍建起被划归到“第五代导演”的行列里,苏小卫调至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剧本中心,出任副主任。

情倾《唐山大地震》,奖牌有丈夫的一半

2008年9月,导演王坪找到苏小卫,希望她给主旋律电影《沂蒙六姐妹》写剧本。半年后,《沂蒙六姐妹》公映,大获成功,凭借深刻的主题和质朴感人的故事情节一举获得2009年度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和“优秀编剧奖”。

这时,冯小刚找到苏小卫,请她给《唐山大地震》写剧本。这些年来,苏小卫和冯小刚没什么接触,只是耳闻他脾气不太好,而且对剧本的要求非常高。再三考虑,她打算婉言回绝冯小刚。

然而,霍建起看完苏小卫带回家的华裔女作家张翎的中篇小说《余震》后,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故事,其中有重大事件,也有细腻的情感,有能跟普通人沟通的东西,认为她不应该放弃这个剧本。

他对妻子说:“这篇小说为剧本的改编提供了一个非常文学化的视角:一个母亲被地震逼到绝境――两个孩子只能救一个。电影院放映的《后天》《惊天动地》《超强台风》等灾难片,都是全景式的正面描写,灾难结束了,故事也就结束了,而在《余震》中,‘两个孩子只能救一个’只是故事的开始。”

苏小卫担心自己驾驭不了这一“选题、格局都很宏大”的剧本,霍建起鼓励她说:“你擅长写细腻情感戏,也尝试过主旋律电影,肯定能写这个剧本。”

苏小卫“心肠一硬”,从冯小刚手中接下了这个活儿。回到家,苏小卫与霍建起一起静心研读小说《余震》,最终选择以“亲情”、“家庭”作为大主题,把原著以女儿为线索,改为母亲、女儿、儿子三人并重的叙事视角,以此表达“家在每个活着的人的心里”的故事内核。

冯小刚及制片方认同了苏小卫改编的大方向,希望她赶紧拿出剧本。霍建起朝苏小卫竖起了大拇指:“我的小卫星要变成大卫星喽!你安心地写剧本吧,家务活,我全包了。”

在撰写剧本初稿时,苏小卫遇到了两大难题:一是如何处理原著小说中女儿被养父性骚扰、被丈夫抛弃等残酷的情节,二是母女之间的心结和纠葛,该如何解开。

这两大难题,同样难住了霍建起。他忙里偷闲,与苏小卫一起走进一些居民小区,对一些上了年纪的人讲述《余震》。老人告诉他们:“我们喜欢真诚善良的好人,喜欢大团圆式的结尾……”

苏小卫和霍建起茅塞顿开。霍建起说:“你要跳出原著小说的框架结构,把剧本写得干净、健康、温暖、积极,这样才能牢牢地抓住观众的心。”

随后的创作中,苏小卫多次与霍建起商讨,又反复征求冯小刚及制片方的意见,用了半年时间把剧本赶了出来。

苏小卫把剧本交给冯小刚后,心里的那根弦紧绷起来,吃饭不觉得香,上床睡不着觉。

知妻莫若夫。霍建起除了开车带妻子去郊区兜风,还拉着她去看画展,甚至带她去走两人相恋时所走过的路。这样,她的情绪很快稳定下来。

随后,霍建起瞒着苏小卫找到冯小刚,跟他说起自己过去与苏小卫合作并多次争吵不休的情况,他建议冯导在征求意见、修改剧本时,对苏小卫语气和缓些,让她感觉到被信任和尊重。

冯小刚笑了,说:“霍导,你放心吧,我会同你老婆好言好语地商量,绝对不会出现火药味……”

果然,这一剧本先后修改了8次。苏小卫觉得冯小刚是个很好打交道的导演,自始至终都把她放在第一位,非常尊重她的劳动。苏小卫颇为纳闷地对霍建起说:“冯导那个臭脾气,怎么一直对我‘以礼相待’,说话和风细雨像个绅士呢?”霍建起这才告诉她找过冯导的事。

在拍摄《唐山大地震》期间,冯小刚需要改动剧本,哪怕只动一个字,也会打电话征求苏小卫的意见。她和霍建起感动不已,原来大腕就是通过这些常人难以做到的细节炼成的。

拍完《唐山大地震》后,冯小刚多次公开表示:如果这个片子成功了,编剧苏小卫有一半的功劳。苏小卫认为这块冯氏奖牌至少有丈夫的一半功劳。

唐山大地震电影影评范文3

有主流影评博客批评现在的青年导演过于自恋,《无人驾驶》的导演张杨如是说。

声音

“没有足够的国产影片资源,那么这些影院就要放美国的电影,就如同我们建好了高速公路,却跑美国汽车。”

上影集团副总汪天云对目前国内城市疯狂上马3D影院表示担忧。

“北上是为寻找更好的发展空间,但我绝不会背叛港产片。”

彭浩翔声称自己和其他许多香港的北上导演不尽相同。

“当观众发现团购可以以这么低的价格购买话剧票,他们今后都不会通过正常渠道来购买了。”

团购网站陆续推出话剧低价团购,但话剧制作人朱甲认为话剧的盈利空间很小,低价销售是在破坏这个市场的游戏规则。

“英语母语环境下的社会心态以及人文心态,东方人会觉得比较陌生,假想如果我们在五百年前有把《红楼梦》拍成电影的水平的话,也一定会有不少的东方观众拿着小板凳等着林黛玉或者贾宝玉出场。”

媒体评论人解释在欧美火爆异常的《暮光之城》在中国却反响平平的原因。

“所谓的结构其实不是本质,本质才能打动观众,就好像踢球,什么阵型不重要,拿到冠军最重要。”

有影评人认为《唐山大地震》结构不紧凑,部分情节平淡,对于这些质疑,冯小刚认为观众的感动是自己最看重的东西。

“对《唐山大地震》这个近半投资出自政府的电影而言,要么最终收益按投资比例合理回馈政府,要么理应在票房问题上有所退让。”

《华商晨报》撰文提醒导演冯小刚。

“这个数据有那么准吗?”

在王菲演唱会北京新闻会上,当主办方代表宣布演唱会门票预售数字为1880万元时,王菲的反问让主办方尴尬不已。

“整个社会都浓缩到一个茶馆里了,老舍先生作品的底子才能改出这样的剧本来。”

在一片翻拍经典的热潮中,低调开播的电视剧《茶馆》受到众多好评。

“首先当然是因为福克斯公司想把电影收益最大化。”

电影3D视觉效果总监查克・康米斯基毫不讳言《阿凡达》全球重映的初衷。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灭绝师太,长得真够灭绝的。”

张纪中版《倚天屠龙记》播出后“雷声不断”,网友批评其中若干人物台词完全照搬网络流行语。

“他都没到现场来。”

有媒体报道称小沈阳在第六届牡丹奖山西长治赛区的复赛中被淘汰,评委会主任常祥霖出面澄清,表示小沈阳因为跟随赵本山参加刘老根大舞台巡演,所以根本就没有参赛。

“我们把96%的时间,花在讨论只占出版业4%的数字出版上。我怀疑,越垃圾的书,越可能转化为电子书。那些想保存长久的,你肯定会去买一本实体的书。

纽约文学经纪人安德鲁・威利。

数字

2年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杜百川认为,中国的电视机构已经在技术上具备制作播出3D电视的条件,未来最多2年,中国肯定会出现3D电视频道。

7个

央视综合频道自6月初开始对原有栏目实施改版,首批节目在7月中旬正式启动暑期特别编排,7个以“第一”命名的新栏目登上综合频道。

1.1亿

由导演尔冬升执导的悬疑枪战片《枪王之王》截至7月18日票房超过1.1亿人民币,是今年暑期档首部过亿的华语电影。

51场

今年上半年,北京流行音乐演唱会共演出51场,同比增长24%,但据业内人士透露,北京流行演唱会60%赔钱,20%成打平手,只有20%赚钱。

7470万

据Enfodesk易观智库最新的《2010年第2季度中国DTV市场季度监测》数据,截至2010年第2季度中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规模达到7470万户,较上季度新增用户约646万户。

40天

7月20日,2010年北京电影学院影视动漫培训中心首期培训班开课,通过40天的学习,学员们将获得初步的动漫制作和绘画技能。

7000万元

新版《红楼梦》的幕后老板李小婉称:这部电视剧开拍时,实际的投资资金只有4500万元,与预算相比,空缺达7000万元。

20亿

市场调研公司ABI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来自全球手机视频服务的营收预计到2013年将达到20亿美元以上。

5.66亿

据comScore公布的6月份美国视频网站调查报告,Hulu视频广告观看次数为5.66亿,排名第一,是YouTube的两倍。

2520万

7月20日召开的国务院新闻办会上,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司长张峰透露,截至6月份,国内全行业在网3G用户已达2520万,其中TD用户1046万。

7年

即将于8月2日上映的真人3D电影《深海探奇》被称为是“一部有故事的纪录片”,影片由3D娱乐与迪士尼公司联合制作,历时7年,用3D水下摄影机追踪拍摄而成。

3000万名

日前,韩国影片《青苔》上映8天就吸引到142万名观众,使得该片导演姜宇锡成为了韩国第一位执导影片的总观影人数超过的导演。

产业博客

侃侃冯小刚的埋怨

《唐山大地震》制片方把以前的“合同票价”最低限价提高5元,即北京、上海、广州这种A类城市最低限价35元,成都等B类城市30元,C类城市25元。有人诟病冯小刚,但这其实跟冯小刚八竿子打不着。华谊的这种定价策略其实是自我保护,它希望票房更有保障,它希望院线略微让利,并不希望院线将涨价转嫁观众。电影作为一种商品,出产方是有一定的定价权利的,但此次院线方面却为了自己的利润达到最大化,很多地方擅自涨价,并且制造出一种舆论:好像因为《唐山大地震》出品方提高最低限价导致票价上涨,这样,观众的怨气就全数转嫁给了冯小刚及华谊。

电子阅读或将带来

数字出版新的商业模式

电子(纸)阅读器的快速发展,给传统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带来了机会。至于出版单位如何应对,我觉得他们首先应该了解电子(纸)阅读器目前的状况。我们这次测试和研究结果表明,电子(纸)阅读器已经进入到了DIY阶段。这一点从其被大量山寨化就可以看出。山寨化的成功,说明这个产品本身在组装环节门槛儿不高,有点像90年代DIY电脑一样。所不同的是微软在PC机操作系统上的一家独大,使攒机变成了个人行为;而电子(纸)阅读器尚未形成这么一个统一的操作系统,因此在软件环节还有些技术难度。但这点难度对于企业来说,应该都是可以解决的。因此,出版单位完全可以推出自有品牌的电子(纸)阅读器。这个阅读器与自有资源结合在一起,就是新的数字出版产品。当然也可以选择与硬件厂商合作的模式。

“牡丹奖”为何拿小沈阳开涮?

小沈阳中途作别“牡丹奖”竞争,很可能另有隐情。如果加以推测,则不排除小沈阳毕竟树大招风,如果过于顺捷遂其所愿,评委会恐授人以柄,“为证清白”所以将其“拿下”,当然前提是相关各方就此达成默契。而如此办理的好处,是既“让”出了一个机会分享他人,同时小沈阳经这番折腾肯定抬升了牡丹奖先期的关注度,也为他自己将来再度冲关铺平了道路。年轻人嘛,好饭不怕晚,早晚有他的。

只是这样一来,小沈阳无疑又出演了一幕精彩小品,角色正是被牡丹奖开涮,行话叫作“忽悠”。当然从中也让人看清一些牡丹奖评选幕后的东西,既神奇,又好玩。

热 微 博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中国电信有意推出iPhone――在表示对iPad有着潜在的兴趣之后,移动运营商中国电信发出信号,表示对有朝一日能够提供与其CDMA技术兼容的iPhone也有兴趣。

@胡延平:今年6月,中国互联网完成历史性一跃,用户产生的内容的流量超过网站专业制作内容流量,前者页面浏览量占互联网总量比例达50.7%,后者47.32%。论坛-SNS-问答等应用流量超新闻-搜索-电商等总和。用户创造网络,2.0正式超越1.0,微众(不单指微博)时代到来!

@汉能赵小兵:最近,多个视频公司(包括门户)声称自己是世界杯报道赢家,并且都举办了盛大的庆典。这背后实际上比的是市场研究公司的信誉!谁的数据才是可信的?我相信这是广告主十分困惑的问题。

@冯小刚:在沪宣传,有记问孙海英骂人的事。我答:石光荣和谷子地本来就不是一种人。石好战,不打仗难受跟停了药一样屋脊六兽,说翻脸就翻脸六亲不认;谷就不同了,能征善战却爱和平。谷连的弟兄就是被石这样的团长给大义灭的亲,但谷子地到头来还是原谅了他。

@王冉:我丝毫不怀疑冯导讲故事的能力,事实上我认为他毫无争议的是当今中国最会讲故事的导演。我担心的是过度渲染人文悲情和人性颤栗与这个时代的脉搏有点错拍。现实生活越让人焦虑和颤栗,人们去电影院越是为了放松和排遣,而不是为了高温瑜珈一般挑战自己。

@邵亦波:盖茨十五年前写书The Road Ahead,多少预测是准的?1.Email减少会议:错。2.Wallet PC:对,不过让苹果做了。3.无线上网更容易,但不能看电视:半对半错。4.网上购物会用视屏:错。5.电视会议:对。6.互联网只是开始,本身不会改变世界:错,大错。7.技术会解决隐私问题:错。

@彭浩翔:支持一种语言继续蓬勃下去,除自身使用和教授下一代外,鼓励支持以该语言创作之文化产业尤其重要,因为这是传播该语言文化之最强大软力量,请所有说粤语和热爱粤语文化的人,尽量入场支持粤语的舞台剧,表演,演唱会及电影,因为单是下载或盗版撑不了粤语,越多粤语艺术作品面世,粤语才不致被边缘化。

@青音的微博:新版《红楼梦》就像是我家隔壁中学的某一个表演兴趣班,瘦弱一点的扮丫鬟、肥硕一点的扮小姐、文娱委员扮凤姐、众女教师扮众夫人,最后,连教导主任都给了个角色――老太太!没了敬畏和严肃,一切创作都是给轻浮找借口。

唐山大地震电影影评范文4

《叶问2》:本片拼命煽动狂热的民族主义情绪,“打老外”这一招,从李小龙,到李连杰,再到甄子丹,竟然屡试不爽,既标志着如今的香港导演黔驴技穷、不思进取,是否也说明我们部分观众的兴趣点已经很多年没有提高了?

《唐山大地震》:继《集结号》后冯小刚又一次诉诸悲情,但这部影片的核心价值却是在歌颂李元妮为了亡夫守节数十年,散发出陈腐的气息。并且再度暴露出本片导演不善驾驭叙事的毛病,以一种蛙跳式的节奏将这家人三十年的历史交代完毕。

《非诚勿扰2》: 除了离婚仪式稍具创意,整部影片充斥着大量中年男人自鸣得意的人生感悟。大约是以广告植入点为叙事动机,打哪指哪,全局毫无章法。试婚情节幼稚不堪,告别仪式做作可笑。本片与《非诚勿扰》并列冯小刚历年最差作品。

《我们天上见》:蒋雯丽的处女作呈现出2010年国产电影难得一见的清新真挚的面貌,再次证明发自内心的表达欲望是一部影片成功的前提。影片的题材和画面风格显然都受到了顾长卫《孔雀》的直接影响。朱旭的表演已经炉火纯青,扮演不同年龄状态的女主角亦真实可信。

《让子弹飞》 :纵然姜文无法超越自己前两部作品的高度,本片仍算是过去一年国产片的一大收获。姜文将自己对中国革命的理解转化为一则笑料丰厚的寓言,无处不在的潜台词和隐含背景使影片拥有广阔的解读空间。它的另一大贡献是“让XX飞一会儿”及大量台词被改编后成为网络流行语。

《赵氏孤儿》:陈凯歌企图用更加现代的庶民史观偷换“赵氏孤儿”这个古典传说中的忠义精神,完全是自作聪明。影片后半部分未能成功延续之前的戏剧张力,倒像是一部婆婆妈妈的育儿经。而且频繁出现的笑场,佐证了陈凯歌根本不知道现在的观众在想什么,所以观众看完也难免不知道陈凯歌到底想说什么。

《狄仁杰》:这是个用黑的形式来讲述的唐代推理故事,狄仁杰像达希尔・汉密特笔下独来独往的山姆・斯派德一样玩世不恭。但此片的趣味被故弄玄虚的悬念和薄弱的特效削弱了。作为一部侦探片,你不能在剧情推动陷入绝境的时候,突然跳出一个人来告诉你下一步该怎么走,而且那个人居然就是凶手。

《剑雨》:算不得是一部全新的武侠电影,它仍是那个交织着称霸和归隐的江湖主题曲的复奏。影片胜在意境淡泊悠远,气质不凡。但人物行为的动机用“无厘头”也难以解释,一个美丽的江湖,竟住着一群笨蛋。

唐山大地震电影影评范文5

关键词:电影;植入式广告;营销

一、电影植入式广告

电影植入式广告,是指广告主将自己的产品、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视觉符号甚至服务内容策略等相关信息通过一定的创意和表现手法,巧妙地糅合到电影中,使之成为电影一个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通过场景的再现,让观众对其产品及品牌留下印象,从而达到传播品牌信息和形象的目的。

电影植入式广告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是与电影的不断创新和各种先进技术的发展及其本身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分不开的,随着社会文化程度和影视拍摄制作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日常生活和高层精神消费的追求也不断加强,植入式广告的传播与具有高素质的目标受众群体紧密相联。随着植入式广告在电影电视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多,商家通过植入式广告的利润逐渐丰厚,对于众多广告主而言,植入式广告作为一种具有巨大挖掘潜力和较强传播效果的新的广告形式,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产品和品牌推广的途径。

二、电影植入式广告营销困境

(一)植入式广告过于直接

若广告在电影中插入位置不当,出现得突兀,与故事情节不相融合,会破坏影片的整体艺术性,甚至干扰观众的欣赏情绪,广告效果会大打折扣。《唐山大地震》中的“剑南春”过于夸张的出现在屏幕上,某种程度上打断了观众的观影思绪,这里的处理就过于直接,没有丝毫过渡。所以植入式广告要与情节发展相适应,过分迁就广告,可能会影响广告的传播质量。

(二)无法有效融入故事情节

在电影中,由于受到故事情节的限制,广告往往只能昙花一现地在电影中露脸,广告中的产品或服务无法进一步展现自己的优势。如果对插入的内容和位置考虑不好,甚至会对品牌形象造成负面的影响。淘宝网在电影《天下无贼》中随着打劫团伙出现,也许会让部分观众产生误解,也会对该网站的整体形象造成一定损害。

(三)混乱的定价体系

和传统媒体广告相比,电影植入式广告执行的一个难点是价格体系的制定,不同层级的植入效果不同,而对植入效果进行评估更是难上加难。在电视剧的广告植入中,一般会统计品牌的曝光时间和植入层级,然后参考播出平台的30秒广告进行定价,比如湖南卫视投资的电视剧《丑女无敌》中的植入式广告定价大体会参照湖南卫视的30秒广告价格。与之相比,国内电影的植入式广告价格制定随意性更大,特别是大电影公司之外的中低成本电影。

定价随意或者根本没有定价标准的中低成本影片大多是项目制运作,并没有专门的部门来经营植入式电影广告,一般也不会按照正常的流程对剧本进行植入空间和品牌的分析,对他们而言,植入什么品牌和怎样植入并不取决于影片自身的需求,而是取决于广告主“能给多少”。而广告投放方对植入式电影广告的理解还停留在“LOGO越大越好,曝光时间越长越好”的阶段,负责项目运作的制片方对这种“一锤子买卖”往往照单接纳,只要价格“合适”,甚至能拍成在广告中植入电影。至于广告植入的效果,可想而知。

(四)无法预估的风险

对广告主而言,电影中的植入式广告更像是一场赌博――在电影上映之前,你永远不知道你押上赌注的会是一部叫好又叫座的佳片还是一部投资上亿、明星扎堆的“票房毒药”。即使影片成功也不等于植入式广告会同样成功,就像《疯狂的石头中》,黄渤的一句台词“我这是牌子货,班尼路!”虽然成为经典流行语,但带给班尼路的更多的是负面的品牌效应,因为这句台词,白领阶层们都自觉地与班尼路划清了界线。“赌注”的大小和赢率也并无多大关系,在取得3.5亿元票房的“冯氏电影”《非诚勿扰》中,受益最大的并不是赞助额最高的温莎威士忌和招商银行,而是一分钱也没出的日本旅游胜地北海道--由于景点都是分散独立经营加上时间紧迫,北海道的旅游部门没能与片方达成合作,但在影片上映后,北海道景点旅游的海报贴满了北京的地铁,全国各地的旅行社也纷纷推出了“非诚勿扰经典路线游”的北海道旅游项目。

三、电影植入式广告营销探讨

(一)事先介入,精心策划

植入式广告营销需要敏锐的感觉、高超的企划能力,良好的媒介关系和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新鲜事物和流行时尚词汇的高度敏感与关注。作为广告主,要做植入式广告营销,得先有这个意识,不能等着电影公司找上你,应该主动出击。同时还得经常保持对社会热点事件的高度关注,经常了解大众的喜好,否则即使有机会你也抓不住。植入式电影广告营销需要精心的策划,涉及很多人,操作起来是个系统工程,需要说服自己企业的领导并获得广电局的领导、电影制片人、导演和演员的认可等,这些都需要精心的策划。

(二)将广告植入电影故事本身

植入式广告营销的最高境界就是讲求功夫在诗外,以不露声色的润物细无声方式,把营销和广告溶入电影的故事情节、场景、道具、对话、主人公物品、喜好之中,让人不知不觉地接受产品信息。一些不好的植入式广告,一是与情节、道具、场景等无关,生硬的植入影片或者节目中,这样效果适得其反,观众会明显感觉到这是广告时,就起不到这样的作用。比如影片《唐山大地震》里“中国人寿”的广告植入就显得很生硬,很多观众看了会笑场。如果专门为产品写剧本拍影片,就会避免这种生硬的植入。

(三)成立专门的植入式电影广告公司

在美国,除了传统广告公司拥有植入式广告业务外,一些国际广告集团也涉入影视植入性广告业务,还为此成立了专门的公司,如WPP、奥姆尼康等。甚至一些专门负责电影植入式广告的公司也相继成立,洛杉矶就出现了一家专门负责电影植入式广告的公司――“拍摄它”(Feature This)。同时越来越多的广告主为加大品牌植入式广告的投入而成立了专门公司,比如福特。在国内,华谊广告有限公司一直走在国内同行的前列。冯小刚的《天下无贼》植入式广告收入就达到了4000万元人民币,而影片的总投入也不过5700万元。也就是说票房收入几乎就等于纯利润了。

(四)建立价格评估体系

相比中小电影公司,大电影公司对植入式广告的定价有比较明确的标准和体系。国内的博纳电影营销公司在向广告主提交费用预算时,博纳会根据影片票房预期、全国发行规模、上映档期、影片在影院、电视、网络、DVD、航空等所有视频渠道的发行预期综合给出报价,一般来说,国内一部票房不错的影片通过各种渠道的发行最终能覆盖3~4亿受众,这是相当惊人的。

对“4A”(美国广告协会)公司而言,电影植入式广告的效果虽然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但并非意味着不能进行较为精准的定价。植入式广告也可以按照广告的基本原则也就是“千人到达成本”建立定价体系,只不过这一体系较传统媒体要复杂得多,电影植入式广告同样可以以贴片广告(电影贴片广告是将企业产品广告直接注入影片拷贝,在电影放映前播出的广告,也称随片广告)价格为基准,把所有发行渠道的覆盖都计算进来,但不同渠道的效果是有差别的,可以乘以不同的系数。不仅是覆盖,电影中植入式广告的层级也有非常细致而专业的分类,从背景提示、产品展示、到台词提示、情节植入甚至故事主线的植入,都可以对应不同的广告效果进行定价。

四、结束语

无论广告是场景式植入、对白式植入、情节式植入亦或是形象式植入,纵使情节、镜头安排的再巧妙,终究难以从根本上平衡广告的商业性与被植入电影的艺术性、欣赏性之间的矛盾。因此就需要进入到电影植入式广告营销时代,从营销阶段就开始植入,使它们在诞生阶段就融为一体电影植入式广告营销时代已经来临,电影植入式广告在中国将会大有作为,广告植入电影将会为广告业和电影业孕育无限的商机。同时,我们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如建立相配套的评估和定价体系,制定一套完整的植入广告调研、策划、论证、效果评估机制等,这需要更多专业人士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廖秉宜.中国传媒数字化转型与广告生存形态变迁研究[J].广告大观,2009,(6).

[2]陈衍鸿.植入式广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冯小刚电影看中国电影产业新趋势[J].安徽文学,2008,(6).

[3]李儒俊,贺明银.对影视媒介植入式广告的探究[J].电影文学,2008,(19).

[4]王玮.植入式广告与影视艺术的发展[J].电影评介,2009,(1).

[5]聂艳梅.电影植入式广告的创意形式和创意方法研讨――中美6部电影植入式广告比较研究[J].广告大观,2008,(6).

[6]徐婷.从传播学角度解读影视作品中的植入式广告[J].东南传播,2009,(12).

[7]武晓波,王松.广告班车新宠:对开心网中内置式广告的探析[J].东南传播,2010,(1).

[8]胡鸿影.当“节目”遇到“广告”――从2010年央视春晚看植入式广告传播策略[J].东南传播,2010,(3).

[9]田果果.对植入式广告的解读[J].科技风,2008,(17).

[10]陈衍鸿.国内电影植入式广告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9.

唐山大地震电影影评范文6

关键词:冯小刚;冯氏电影;语言

一、冯小刚电影概述

冯小刚是一位中国享誉盛名的导演,他的作品通常是以喜剧为主。从《手机》到《私人订制》,冯小刚给中国喜剧市场带来了新的时代。无论其电影主题思想能否给观众带来深思,但是都能给观众带了一片片笑声。从他的电影票房中就可以充分展示这一点。因此,在中国迈开了冯氏电影的一个新时代。

冯氏电影的新时代,毫无疑问的这是冯小刚导演执导的电影的时代。但却不单单指的是全部作品都是由他所创作的,而指的是以围绕冯氏幽默的特点,在特定档期贺岁片,主要内容是围绕着时髦和流行,其目的是以游戏和娱乐为主的具有品牌效应的电影。例如:《手机》《让子弹飞》《非诚勿扰》和《私人订制》等等的,而像《集结号》《唐山大地震》和《一九四二》则不是幽默层面的。

而冯氏电影深入民心的主要原因是不仅仅在电影中加入了幽默生动的语言成份。而且冯小刚让原本以多动作喜剧为主的中国电影市场,他仅用语言就深刻的表达其幽默的效果,让越来越多的人热捧于这种电影,使冯氏电影中的台词成为新一代的流行语。此文以台词语言本身层面以及社会原因两方面进行论述。

二、台词语言本身层面分析

(一)京话以及其他方言给观众带来的诙谐幽默

冯氏电影中诙谐幽默的喜剧台词,给电影中所阐述的故事和演员们如虎添翼。电影角色对话之间的调侃,讽刺,给观众一次又一次的视觉冲击,让观众心里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痛。而方言本身就是一种语言的变体,一样的语句,不同地方的人说又有不同的地方特色。而冯氏电影中的诙谐幽默喜剧正体现了这些方言的特色,这也是冯小刚喜剧电影中核心魅力的所在。

1.北京话

北京话属于地方特色的方言中最具代表性的语言。在冯氏电影中大量运用了其语言,也是当代冯氏电影中最大的特点。在近期冯小刚的影片里,他塑造了人物之间鲜明的性格特点,同时也构造了在社会中的复杂以及危险,反映了人物的社会地位。给电影中的故事情节增加了真实感。

除此之外,在其他语言里也给观众带来了与众不同的感受。例如:在《大腕》里,葛优的中国式英文和关之琳的英文式汉语。这两个人物的语言深深的给观众留下了鲜明的对比,从而让喜剧效果一下子就凸显出来。在这个强烈的比较下,反映的也正是不同的中西文化。中西文化中语言上的差异通过电影直观表达,让人们更能通俗易懂。

2.其他方言

同时,冯小刚不仅用单一的方言加入电影里面,而是运用多种方言加入到电影中,无疑是给自己电影好上加好,美上加美。在使用方言时并不要求十全十美,非常的逼真。而是注重地方语言上的特色,表现出地方韵味,让人们显浅易懂,不会产生语言上的表达措意。冯小刚这种以北京话为主,参杂其他地方的特色方言已经逐渐被人们认可。这也使冯氏喜剧中运用方言特色的方式幽默鲜明,成为新一代的潮流。

(二)台词语言技巧

冯氏电影中幽默感主要是以语言表达中的剧情台词和人物之间的对白来表现的,而语言表达的幽默效果则是依据多种语言技巧来显现的。中国的汉语源远流长,汇聚了中国5000多年的历史文化。其简单优美,委婉含蓄,独立美妙。同一个思想,可表达不同的表达方式,同一个表达方式又因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思想而不同。语言技巧上的层次,让语言变得别有一番风味,含有一语双关的意思,使观众听出不一样的语言效果。

冯小刚执导的电影语言上使用了比喻,反讽,夸张,借代等修辞手法,使其电影达到强烈的效果。

1.讽刺。在《非诚勿扰》这一电影中,投资人范先生和秦奋的对话。范:“你觉得我们说英文好呢?还是说中文好呢?”秦:“您定,您定。你觉得哪个顺口就说哪个吧。我都可以的。”范:“那好,那就说母语吧。Nice to meet you.”这段话的两个主人公都是中国人,可却在纠结着要说英文还是中文,在更深层次去看,这就是在讽刺着从洋的思想。

2.引用。在《不见不散》中,刘元给自己辩解:“我也想今天晚上就打冲锋,明天一早把几百万军队全部都消灭掉……大步向前”这里是运用了《南征北战》的语句,不仅让李清明白了自己的意思,也让观众听到这些引用的语句时倍感熟悉,强化观众心灵的触觉。、

3.反语。在《没完没了》中,小芸想让韩冬夸夸自己,于是就有了这一幕。韩冬:“是不是我也得夸你两句。”小芸:“夸吧,让我也高兴高兴。”韩冬:“你最大的优点就是在关键时刻能大义灭亲,说翻脸就翻脸。”当小芸正高兴着让韩冬夸夸自己时,韩冬却变相在反讽小芸。这让观众感觉到了语言上的神奇魔力,也让观众深陷剧情之中,不得不佩服冯氏电影的幽默。

三、台词语言因素成为大众追捧的社会原因

冯小刚的电影成为大众所追捧的社会潮流,关键原因离不开“语言”。那么为什么人们那么喜欢冯氏电影呢?更深层次来说,观众为什么会被语言这一元素给深深吸引住呢?当然,冯小刚和演员的功劳功不可没,但背后含有更深层的一些因素。

从古至今,中国的说话艺术博大精深,一直流传至今。重说白,轻表演这是我们传统艺术的关键所在。从说唱,戏曲,再到现在的相声等语言艺术。都是用“语言”表达让人们感到愉悦欢快。冯小刚的电影正是因为有此”语言”表达才让观众所追捧,这些都与说话艺术的历史和群众的喜欢程度密不可分。

早在隋唐时期,说唱艺术已经记录于笑话集《启颜录》上,里面有这样的句子:“侯秀才,可以(与)玄感说一个好话。”这是据记录以来,出现的最早“说话”。宋代。也是根据隋唐时期流传下来的。当时经济繁荣昌盛,瓦舍成砌设立,说话的人数也剧增,平民百姓捧场,说话立即以商业化和职业化的特点开展。元代,经济日与俱增,社会化明显凸出,城市人口增多,说唱行业进一步得到了繁荣发展,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例如:《新编五代史平化》等等。

在18世纪中期,近代相声艺术开始兴起。最先开始流行的地区为天津和北京。后来红遍大江南北,是拥有一定群众基础的艺术。当下,周立波的“海派清口”也已成为一种说话的艺术。都是从口中说出来,用“说”来吸引观众。

电影作为大众文化消费的一种产品,不能忽视台词中的魅力。虽然冯氏电影中经常以调侃,消极的语言在表达,但其中心思想却是积极向上的,制作了受观众热捧的电影。

四、结束语

最后,总而言之,冯氏电影以丰富的语言技巧,简白的语言制作了诙谐幽默的真实生活,不管是从第一步《甲方乙方》到现在《私人订制》等作品,他反映了正是我们的生活。他的作品让人们所热捧,成为新一代电影潮流典范。

【参考文献】

[1]邓 玲.冯小刚电影的对白语言美[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5(10).

[2]陆 彭.试论葛优在冯氏贺岁片中的语言风格[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19 (1

[3]林晓. 冯小刚电影台词幽默风格的营造[J]. 大众商务,2009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