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是总经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假如我是总经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假如我是总经理

假如我是总经理范文1

“嘿嘿,这就是上课不好好听讲的下场!”迪迪抱着足球冲进宿舍,呼哧呼哧地喘气,“连作文都搞不定,我、我都写了三张纸呢!”

“吹牛!”乌米不高兴地瞪了迪迪一眼。“我才不信你能写这么多!理想,多么遥远的词儿,你能知道自己明天干什么吗?没准儿后天想法就变了呢!”

“要不这样吧?”迪迪转转眼珠,“我踢球口渴了 ,你请我吃三支冰棒,我来帮你解决作文的大难题!”

“一支!”

“不,两支!”

“一支,如果你教得不好,还得请我吃三天冰棒!”

“成交!”

“咳,咳!”迪迪学着范斯尼教授的样子咳嗽两声,“要写你最感兴趣的内容,写你思考过的内容。你首先要会想象,未来的你能干什么,你会干什么,你怎样干……假如你想当总经理,那就写写你要怎样当好总经理吧。”

“我就是觉得好难哦!”乌米一拍大腿,“写《我的理想》,是要写自己的理想怎样实现,还是要写‘假如我的理想实现之后会怎样’?关键是‘我的理想是什么’,这个主题就很难确定!”

“很难确定?那我先考考你,怎样让猫咪吃辣椒――”迪迪摸了摸下巴。

“猫咪怎么可能吃辣椒!”乌米叫起来,“猫咪是不会直接吃辣椒的。等等,我可以把辣椒塞进鱼里,猫咪吃鱼,自然也就吃辣椒啦!”

“对的!干巴巴地空想自己的理想,不如先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再提炼主题,让具体事例和美好理想融为一体,作文不就大功告成了吗?”

“我喜欢踢足球――有了,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出色的足球教练!”乌米大叫起来。

“好,那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写作思路指引――”

写作思路指引

题目:我的理想

第一自然段:开头

写写你的理想是什么(略写,基于自己平时的兴趣点);突出真情实感。

1.直接点题法。例如:

伙伴们,当你们听到商厦总经理这个名称时,

一定会很羡慕吧!那我告诉你们,20年以

后的我将是一名大型商厦的总经理。

2.假设法。例如:

假如我是一位科学家……

第二自然段: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详

写,但是要比怎么做字数少一点,注意紧扣

主题,不要偏题);详略得当。

第三~四自然段:为了完成这个理想,你会

怎么做?(详写,如有可能,分层次加以说

明。)

第五自然段:结尾

1.总结全文法。例如:

要想梦想成真,就要从今天做起。

2.照应开头法。例如:

一阵电子报时音乐,把我给吵醒了。原来我

是做了一场梦啊。我回忆着刚才的梦,思绪

万千。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定会飞上蓝

天,为人类创造幸福。

3.结尾点题法。例如:

虽然这只是理想,但我相信,经过我的努力,

假如我是总经理范文2

1.课例选择原因分析

选取“农业的区位选择”与“工业的区位选择”两个课例。区位问题是高中人文地理的核心内容,也是主干知识,涉及农业、工业、交通、商业、城市等区位,这两个课例教材编写结构十分相似,课堂教学环节基本相同,是典型的同类型课例。从课标要求看,都是区位问题的实证研究,属各自单元中的重点课例,且是后续章节具体案例分析的基础,具有教学研究课的典型性特征。因此认定这两个课例研究具有较大正迁移价值,对于其它“区位问题”研究具有较明显借鉴作用,学生也能从中掌握此类问题的分析方法。

2.课例设计与展示过程

基于上述考虑,依照相同课例共性教学模式思路,首先确定两课例教学思路,全体教研组成员分成两组,分别进行课例设计,最终形成两类似课例设计模板。如表1。

分别从两个研究小组选取教龄为3年的孙老师与教龄为27年的王老师在校录播室进行现场授课活动,并通过自动录播系统将教学过程完整记录进行共性研究。从研究效果看本次校本教研活动达到预期效果,以下几点取得共识。

二、关于两节研究课的共识

1.以案例探究式推进课堂教学

案例探究式教学是教师根据学习目标,结合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选取最有典型意义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思考、论证评价等一系列自主探究、相互合作的交流活动。这两节课都是通过引导学生对特定案例探究组织教学,每节课都涉及到两、三个案例。考虑到案例的现实性和生活性,对教材中案例也做了相应处理,第一节课中,选择“东北三江平原的种植业和青藏高原的畜牧业”替代教材“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第二节课增设案例“假如我是投资者”和“假如我是总经理”;每个案例展开教学都是按照“话题导思―引议释疑―点拨提高―实践应用”环节进行设计。

2.以探究式学习为基本手段

人文地理教学中探究式学习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人文地理多涉及资料阅读、案例分析、活动探究,一些地理原理和规律蕴含其中。这两节课中,教材编写都涉及到案例、阅读、活动等栏目,意在强调知识理解后的实践应用。第一节课经历两个案例及相关活动:第一个案例借助两张地理景观图片对比,引出区位概念及农业不同区位选择原因,其后设计的相关活动,是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第二个案例用事实材料说明区位因素变化及其对区位选择的影响,强调活学活用,用发展眼光看待问题。第二节课前后经历三个案例,前两个案例是通过整合教材内容创新设计,都与乡土地理有关。第一个案例从投资者角度分析工业区位因素;第二个案例从决策者角度思考主导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第三个案例借助事实材料说明工业主导区位因素变化及其对区位选择的影响。整节课都以小组合作形式自主讨论,通过探究构建工业区位选择概念图。

假如我是总经理范文3

财务工作的重要地位

毫无疑问,财务工作在任何一个海外传媒集团中都处于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不管是传媒集团的日常运营和管理,还是资本运作、公司上市、企业并购等重要项目的实施,都离不开财务部门的支持。不敢想象,一个拥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子公司的传媒集团,每天有大量涉及采编、广告、发行、投资等方面的现金流,如果没有完善和科学的财务管理系统,如何能够保持正常的运营?传媒集团对财务工作的重视,仅从一个职位便可管窥:跨国传媒集团的首席财务官(CF0)始终位列集团少数最高管理层的名单中。

对财务部门在传媒集团的重要性,曾在新闻集团从事多年财务管理、现任星空传媒集团(中国)副总裁李映红有句话:“在整个传媒集团的架构中,财务在哪里,总部就在哪里。”②据介绍,新闻集团有两个总部:一个在悉尼,是新闻集团在澳大利亚上市公司的总部;另一个在纽约,是对全世界业务进行管理的总部。无论在哪,财务部门始终是总部的最主要组成部分,首席财务官始终是公司少数最高管理层成员之一。集团内有个管委会,相当于一般公司的总裁办,由集团董事长默多克、集团总裁、首席财务官和法律总顾问组成。下属子公司的最高管理层基本由总经理、总编辑或内容负责人和财务总监组成。无论集团还是子公司管理中,财务负责人始终受到充分重视。

财务部门的基本职能

新闻集团的高层都知道,每周四上午,新闻集团在全世界的几个核心公司的财务总监会及时把当地汇总的财务报表传真给默多克。拿到财务报表后,他会很快地看几个大报、大台的业绩。如果某个地方出了问题,他会拿起电话不管时差立即跟当地的负责人联系。不管在世界的哪个角落,通过传真机收财务报表是他管理新闻集团的生命线,这个习惯默多克永远都不会改变。③对财务部门的职能,我们如果打个比方,可以说:倘若跨国传媒集团遍及世界的子公司是粒粒珍珠,财务就像一根红线把它们全部贯穿起来,从而让集团的最高层能够把所有的珍珠握在手中。

具体来说,传媒集团的财务部门主要发挥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职能:

一是提供决策依据。财务部门要收集全世界子公司的经营信息,通过财务报表和财务总监的分析,提供给决策者作为高层拿主意的重要依据。财务部门向上的汇报,喜要报,忧也要报。

二是控制子公司。传媒集团主要通过财务报表和现金流两方面对子公司进行控制。子公司总经理就重大业务向集团总裁申请批准后,对子公司管理有相当大的权力。集团对子公司进行具体管理,财务报表是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手段。此外,子公司在运营中会产生大量的现金流,集团可以对不同子公司的现金进行合理调动,比如去投资其他领域。

三是进行税务管理。一个传媒集团如果财务部门不擅长税务管理的话,可能会向税务部门支付相当多的税金。以新闻集团为例,其在全世界50多个国家有业务,他们的财务人员非常本土化,深谙各个国家的税法,能够进行合理、合法的税务管理,上税额度占总收入的比例比其他的传媒集团要低。

四是控制现金流。一个跨国传媒集团的财务部门其实相当于一个跨国银行。和记黄埔的首席财务官曾经自豪地说:“我们的司库(现金控制队伍)的现金管理能力比世界上任何一个银行都成功”。财务部门应当对风险投资、现金管理以及银行利率等非常熟悉、随时掌握,知道如何合理、有效地管理现金,让公司的资金在每个时段都发挥最大的价值,创造最大化的利益。

财务部门的人事结构

根据笔者了解,一个跨国传媒集团财务部门的结构基本如图。集团税务经理主要负责税务管理工作;集团管理会计师主要对内,向管理层提供财务报告和决策依据;集团项目经理负责对新项目(如集团的并购案)进行财务分析和业务论证;司库则负责对现金进行管理;集团注册会计师主要对外,按照相关规则(如在美国需遵循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做帐给股东、证监会看;集团系统会计师首先要懂会计,同时还要懂IT,能够给集团财务的ERP管理等提供服务和支持。

一般来说,传媒集团下属子公司财务部门的结构也基本类似。但因为权限和实际需要的不同,子公司一般没有司库、税务经理和项目经理。新闻集团在悉尼的全国新闻有限公司不但有管理会计师,在每个主要报纸也设有助理会计师,而且,他(她)会跟子报的总编辑在一起办公。

财务管理的母子关系

跨国传媒集团在世界各地都有很多子公司,财务是集团控制和管理子公司的最重要乃至唯一的手段。具体来说,海外传媒集团对子公司的财务管理和控制,会从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集团会设计一个完善的、科学的财务报表,发给下属子公司,要求子公司财务按照统一标准提供各自的财务报表。通过财务报表,可以管理子公司的业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其次,集团对子公司的财务权限要进行一定的限制,子公司签署合同的金额必须有上限。这样既有一定自由度,也有合理的规范;再次,总公司要定期对子公司的财务管理进行审计,派专人到子公司了解业务情况和部门运营流程,找部门经理沟通,从实际调查中审核子公司的财务。

国内报业集团对下属子公司的财务管理,有一种比较普遍的做法,即财务委派制:集团统一委派财务人员到子公司负责财务工作,子公司的财务既要对子公司总经理负责,也要向集团的财务总监负责。这是符合国情或当前实际需要的一种形式。但子公司的财务人员,不是集团派下来的监工,而是来协助子公司总经理的。除非总经理违法,才会向上级汇报。

贝塔斯曼中国公司对下属子公司的财务也采取财务人员委派制实行集中管理。集团设财务中心,中心内设一个总监和7个经理,一个经理管一个公司。委派到子公司的会计工资由集团发放,但工作向两头汇报(子公司总经理和集团财务总监)。在资金应用方面,偏向于子公司经理,以提高灵活性;但在成本、费用入账和财务报表上偏向于财务总监,以做到独立反映经营状况。④

此外,财务工作对总公司和子公司的要求有所不同。首先,对财务人员的要求不同:子公司的管理比较具体,财务人员对业务的熟悉要求更高些。比如,子报的财务经理应当熟悉报纸的发行,广告等;总公司的财务人员则主要服务于公司的战略决策,对未来战略规划、公司宏观管理的情况要更了解;其次,由于公司管理层的级别不同,财务信息发挥的功能不同。以贝塔斯曼中国公司为例,一线的子公司财务信息更加侧重于反映经营信息的结果,但亚太区经理级,财务报表将作为重要的管理工具来实施管理。每个月的财务报表都将汇总到亚太区经理处,以供决策之用;再次,财务部门的人员比例也有很大差异。以新闻集团在悉尼的全国新闻有限公司为例,财务人员占总人数的1/30左右,而在集团总部则有一半以上是财务人员,其他一半为高级管理者和法律人员等。

财务报表的基本内容

财务报表是财务部门劳动的主要成果,是总公司控制子公司及考核高级经理的最佳手段,也是高层管理者了解公司运营的“风云图”。海外传媒集团的财务报表按照不同周期,分成周报、月报、季报和年报,这些财务报表是新闻集团、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传媒巨头管理旗下报纸的主要手段和基础。世界上好几个传媒集团都把每周的损益表包装成蓝色封面,因而,其周报又常称为蓝皮书。⑤一般来说,蓝皮书里的主要内容包括:本周经营预测、下周经营预测、本月经营报告、全年经营预测(每月一次)、全年经营报告。“蓝皮书”基本上有五大特点:

(一)表格精美讲究包装。财务表格的行高和列宽、语言定义、数字格式、计算方式等都有标准。损益表的设计通常由会计师中的电脑高手承担,上级签字后,会交由首席财务官确认,甚至由老板本人审定、批准后方可实施。经审定后的蓝皮书是公司的高级机密,不能有任何泄露,如果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必须加密保护。

(二)财务汇总精确快捷。要想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全世界子公司的损益表一级级地汇总起来,没有强大、准确的财务汇总系统是不可能的。因此,传媒集团的会计师通常必须掌握世界上最先进的财务核算和数据库等技术,才能快速做出精确的财务报表。一位报业集团的高级会计师曾风趣地说:“交给老板的蓝皮书一定得百分之百正确,因为他能嗅出任何错误”。

(三)广告发行收入支柱。对传媒集团尤其报业集团而言,收入主要包括发行、广告和其他收入三大类。蓝皮书中最重要的收入项目是广告和发行,其中,广告更是主要收入源泉。此外,不少大型报业集团也进行多种经营,如向其它传媒或个人出售内容的版权,收入可观。

(四)采编印刷开销大户。传媒集团蓝皮书的开销主要包括采编和印刷两个部分,通常占总开支的四分之三。大报的总编辑一般都是德高望重的老记出身,对于新闻质量精益求精,而对开支则事不关己。编辑记者们的工资跟国际水准挂钩。

(五)统计数据考核基础。光有漂亮的收入和利润还不够,还需要财务总监和首席财务官对财务报表做深入、细致的分类和分析。本周发行收入很好,那么每天的发行量如何,竞争对手表现如何?报业巨头更关心各类广告的数量、尺寸,每广告单位的收益比,还有收款情况。此外,关于新闻纸的分析更需要全面而准确,关于工资数量的分析也很重要。

财务风险的防范机制

任何一个公司都有财务风险,海外的传媒集团如何来防范风险,避免财务上出问题呢?认真挑选财务人员是第一关。财务总监一般都是总经理亲自挑选,最重要的是诚信的品质。当然,传媒集团都会给财务工作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监督机制。比如财务内部会签制度:重大决策需要经过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论证、同意后,才由决策层来判断,重大项目的合同不能只有业务部门或总经理单独签字。如购买新闻纸,要后勤部门、财务部门的负责人和总经理共同签字。在美国,安然事件发生后,大公司的财务报表都要总经理和财务总监共同签字,如果有问题,两个人都会坐牢。此外,总公司对子公司会定期检查,如果子公司财务人员发现部门主管有经济问题,还有畅通的检举渠道越级举报。

传媒集团的财务工作还要接受严格的审计,接受相应的社会监督,做到公正、透明。在这方面,上市和不上市的传媒集团略有差异。没有上市的传媒集团,财务部门的报表主要接受股东大会的监督,股东如果对财务报表有异议,可以邀请审计部门对财务工作进行调查、审核;上市传媒集团的财务部门,还要把经审计部门审核的财务报表,主要是季度报表和年度报表送给证监会。当然,股东大会同样具有相应的约束力。

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

笔者在与星空传媒集团(中国)副总裁李映红交流时,他结合多年的财务管理经验,反复强调:一个好的财务人员光懂财务还不够,应当积极主动地参与和了解其他部门的业务,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他对手下员工有个要求:别当财务经理,要当业务经理。要他们经常跟其他部门的同事进行沟通,去参加其他部门的会议;要他们能够背得出星空传媒集团在中国相应电视频道的节目单,熟知每个节目的广告报价,看节目的时候能算出这个节目花了多少钱。财务经常与其他部门沟通,才能提供协助和帮助。

李映红认为,财务是一种高尚而有趣的工作。做财务得有诚信精神,需要正直、高尚的人来做。另外,做这个工作受益很多:有机会了解其他部门乃至整个公司的业务,有机会参与公司重要的决策,能够获得各方面能力的锻炼。财务数字本身好像很枯燥,但透过数字看业务则会乐趣无穷。比如你是一个报纸的财务经理,你既能从财务报表上了解本报的广告和发行情况,如果同时关注其他报纸或者竞争对手的情况,就可以及时了解本报的发展状况,并给公司管理层提出建议。当你的意见最后变成公司的重大决策,并且成功之时,岂不是其乐无穷?“必须强调,财务部门首先是服务部门,其次才是监督部门”。

在海外传媒集团内部,一个懂得业务的财务人员,完全有机会被提升为总经理。实际上,国外的传媒集团在这点上很开放,提供了很多机会。总经理的人选可以来自采编等业务部门,也可以来自财务总监。而且,机会非常均等。星空传媒集团(中国)总裁戴杰明便是财务总监出身。

李映红认为,国内传媒集团不缺好的管理者,但很缺懂业务的高层财务人员。多数财务人员都坐在财务室负责做帐,而不会走出办公室,到采编、发行和广告等业务部门去交流和沟通。在他看来,财务人员首先要有积极主动性,去给业务部门提供相应财务分析的支持和服务,赢得他们的信任和认同。“假如我是某个报业集团的财务总监,除了认真管理好公司的日常财务包括财务报表制度以外,我会比较积极地参与其他业务部门的会议,了解他们的业务运作规律和情况,并通过提供相应财务分析等手段积极支持其他部门的工作。财务总监在公司里得到员工或管理层之信任和欢迎最终不是靠高层自上而下赋予,而更靠自己积极主动地去争取和努力”。

注释:

①陈中原:《追求效率和效益——来自第5届世界传媒经济学术会议的信息》,《新闻记者》2002年第7期

②本文写作中,曾两次对星空传媒集团(中国)副总裁李映红进行采访,本文不少素材来源于访谈内容,在此表示感谢。

③张志安:《传媒巨头的企业文化和财务管理》,《新闻记者》2003年第5期

④笔者2003年5月对贝塔斯曼中国控股子公司、榕树下网站主编路金波的访谈,本文有关贝塔斯曼中国公司的财务素材来源于访谈内容。

假如我是总经理范文4

关键词: 中学思想政治课 学习兴趣 理论依据 实践探索

2010年7月,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这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是在充分洞察未来发展对人才要求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判断。中学思想政治课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时代性、社会性特点,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面对新课程改革的紧迫形势,仅仅依靠传统的教育方式很难达到教书育人,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因此如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引导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每个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思考和实践的新课题。

一、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理论依据

1.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立足点。

青少年生具有好动善问、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注意力不易持久等特点。在这一年龄阶段,他们能掌握一些基本的抽象概念,但在掌握复杂的抽象概念时仍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如果没有具体形象作为支柱,他们就往往不能正确地领会这些概念。而思想政治课具有一定的理论性,许多概念比较抽象,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时一定要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的兴趣,使其自觉地掌握的基本观点。

2.现行采用的教材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基本依据。

现行的政治课教材,改变了过去的严谨有余、活泼不足的编排风格,从实际事例入手,调动情感因素,使学科的内容显得更加生动活泼、引人入胜,非常符合青少年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这就为运用兴趣教学手段提供了基本依据,也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3.时展的要求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现实原因。

21世纪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年代,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光荣使命,应该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去发掘学生学习上的兴趣,寓教于乐,力求让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产生兴趣,认真学习,善于思考,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当前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学生的学习兴趣日益广泛。如果政治课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调,就不能吸引学生,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二、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探索

1.课前预设细节,突出情境创设。

课堂教学中的细节,有动态生成的,也有课前预设的,预设是生成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在课前预设时立足于细节,从细节出发,多设计几个环节、多创设几种情境,课堂上精彩细节的生成才会有肥沃的土壤,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和即兴创造才会有自由的天空。在思想政治课教学细节的预设时,教师要多关注学情,多关心学生,做到眼中有学情,心中有学生,构建起师生、生生、生本之间的联系。

比如在学习《经济生活》的“股票、债券和保险”时,教师在情境的创设和问题的设计上通常会注意到投资的原则、个人财力、投资现状等情况,而这样的设计实际上是相对粗放的。其实教师还应当考虑目前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家的产业政策、家庭的经济情况、投资理念、投资方式的特点、对未来投资的预期,以及学生缺乏投资的经验等细节问题。只有这些细节问题都预设到了,教师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教学才能如行云流水,学生的思想才能得到充分的释放,浓厚的学习兴趣也才能油然而生。

2.活用贴切事例,注重联系实际。

不少教师在建构课堂教学前,总是认为学生对教师所要讲授的内容―无所知,零起点构建课堂教学,结果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不少教师总是认为学生起点低、素质差,其实问题根源在教师。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有意无意以知识的传授为主,忽视了对学生如何获取知识这一过程的引导;没有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教材,采取学生乐意接受的教学方法,导致教学“投入与产出”的倒挂。思想政治课教学作为学生实施德育的主渠道,教师在课堂中不仅仅是传授理论知识,还要指导学生理沦联系实践,利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如在教学高一《经济生活》“面对经济全球化”时,教师首先要讲清“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从当地和学生身边挖掘素材,设计下列问题:从你家里的家电、服装等日常生活用品,是否感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本市的不锈钢制造产业遭遇寒冬,不少企业倒闭,这是否与经济全球化有关?这些问题就发生在学生身边,学生随时可以感悟。这些事例的灵活运用可以有效地把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结合起来,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兴趣提高,使学生在学到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得思想政治课“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得以达成。

3.巧妙设置问题,注意提问深度。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人的认知水平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未知区”,人的认知水平就是在这三个层次之间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因此,课堂所提问题应该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而不宜停留在“已知区”与“未知区”,即不能太深或太浅。提问过浅,导致学生无需动脑,对问题毫无兴趣;提问过深,导致学生无从动脑,同样对问题失去兴趣。

比如在学习“公司的经营”一框时,教师一般会向学生提出了“什么是企业、什么是公司、公司的分类有哪些、公司的成功经营取决于哪些因素”等问题。纵观这些问题,都是一些知识性、描述类的问题,而没有一个属于分析创造类的问题,且问题之间既没有关联性,又没有层次性,学生对回答问题的兴趣可想而知。若将该框教学分成“知识检测”、“走进公司”、“经营公司”、“回归生活”等四个层次,由浅入深地设计了“海尔为什么要进行公司制改革”“你认为海尔是哪种形式的公司”“海尔是怎样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取得成功的”“假如我是总经理,我怎么经营好公司”等问题,这些问题就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思考性,也有一定的深度,同时考虑到学生思维发展的深刻性和独创性,无疑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善用现代媒体,化抽象为生动。

思想政治课理论性强,内容抽象,学生在学习时必须调动各种感官因素。而现代多媒体技术能集展示文字、图片、图像、声音于一体,把学生带进形象和生动的教学情境之中,刺激学生感官,拓展学生思维,减轻知识的难度,变难为易;同时又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延伸和拓宽教学时空,提高学生获得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可以充分利用好现代多媒体的手段,化无声为有声,变静为动,变抽象为生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假如我是总经理范文5

面对这样的市场变化,”纤丝鸟”高管层一直在思索如何再度突破瓶颈,实现进一步的市场飞跃。因此希望通过召开营销诊断会借助专家和外脑,改进和提高营销水平。作为业界著名的营销企划专家,爱成先生应邀出席该会,并发表了精彩的言论和独到的建议。

(本文根据爱成先生发言整理,略有补充)

诊断产品:

“纤丝鸟”长期以来一直坚持走品牌发展之路,而且能将品牌的长期发展目标和短期的经营利润目标良好的结合起来。“纤丝鸟”产品主要定位于25-35岁的消费群,提供时尚感强烈的保暖内衣,产品结构由男女款暖体衣和女式美体衣组成,产品价位在268至499元之间。经销渠道方面除北京大本营由总公司直接经营外,均采取省级制,只有部分区域市场打散经营。已是行业强势品牌的“纤丝鸟”,其主要竞争对手为中科、南极人、北极绒主要。这些竞争对手的核心人物分别是:北极绒总裁吴一鸣;中科暖卡的事业经理人赵强;南极人新晋职业经理人号称价值500万的李晓平。

诊断问题:

一、营销方面

1、 面对行业的躁动,大家要一争高低,如此激烈的竞争中,如何获取高利润?

2、 扁平化的影响在哪些方面?影响度,优劣态势分析。

3、 如果省级和扁平营销同时存在,如何保持市场的稳定性。

4、 在哪些方面能实现真正的差异化?

二、企划方面

1、 “纤丝鸟”公关推广工作需得到大的提升,从哪些方面有可能的决口突破?

2、 如何看待现在保暖内衣行业的广告风格,极度玄乎夸大,大白条,火爆,抢购。是坚持参与其中,还是另走一条路,可又如何打动和吸引消费者

3、 如何加强消费者对”纤丝鸟”品牌的忠诚度,扩大”纤丝鸟”的市场占有量?

4、 主打款很款被效仿,价格比我们低,如何面对?

5、 “纤丝鸟”下一步是走一牌多品,做品牌的延伸,还是多个品牌,不同定位共同抢占内衣市场

6、 央视广告投放策略以前是投黄金标版,今年决定央视减一部分,加强地方卫视及当地平面的投放,这种做法是否合适

7、 面对”纤丝鸟”的产品结构,影视广告是暖体衣和美体衣分开来各拍一条,还是只拍一个产品品牌广告,这种做法是否合适。

8、 面对危机公关,正确的是如何去做,最主要的先做什么,而要避免做什么!

今天来之前我心里就有些发颤,刚进到诊断会现场的时候一看,好家伙,就更是有些晕晕糊糊了。眼眉前黑压压的一片这么些大名鼎鼎的专家,唉,我心里想又完了,月亮又要淹没在太阳们的光辉之下了。

刚才听李伟董事长客气地称呼我们这些没头没脸的家伙为“大师”,真是有点想躲到桌子底下去。其实,李总和你“纤丝鸟”的高层们才是真正的大师。这么说可不是为了拍你们的马屁。保暖内衣是个什么行业啊?刚才有专家说是个“流氓行业”,我说至少是个“土匪行业”,就是说这个市场里头竞争激烈、行情险恶。想想这个行业里产品技术那么强大的老大“俞兆林”都被玩下去了,而你们“纤丝鸟”却能存活下来,而且还以这么快的速度成长为行业领导品牌,你们不是大师谁是大师啊?

在座的中间还有一位我也想应该真正算得上大师的人,至少在保暖内衣行业里头可以这么称呼他。这个人就是秦全跃先生。我这么说有人不服吗?不服的去想一想保暖内衣行业这些年来发生的那些事,有几件是和他没有关系的?

这样一来,就有两位真正的大师在场,大家想必会理解我下面发言比较紧张一点。能不紧张吗?一边发言,一边还要琢磨你们两位大师肯定在心里嘀咕:哼哼,看你们这帮小丫挺怎么在这里胡说八道,一会我就戳破你让你丢人现眼。

所以各位,呵呵,我丑话可说在前头,一会我讲错了可不许当面指出来让我难堪啊! 我们不要害怕“掐架”

我今儿个可能要在这里放好几炮,希望大家有点心里准备。

首先要放的一炮是:我们不要害怕“掐架”。

前面听在座的各位讲了很多,感触最深的就是两个字——“掐架”。什么意思啊?“掐架”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保暖内衣行业这些大个企业们之间总是相互打的鼻青脸肿,给人们的感觉好像是几个人在一起打架斗殴一样。

我冒昧地拿秦全跃老师和李伟老师你们两位说说“掐架”这事。有些事别人不知道,可我知道,你们之间可能也会“掐架”。你们两位虽然都是大师,可我知道秦老师是根本不相信品牌的,而李老师是非常信仰品牌的。你们两位都很成功。如果保暖行业没有秦老师的“炒作”,我想这个行业不会有今天这么大;另一方面如果李老师没有品牌意识,“纤丝鸟”可能不会像现在这么成功。如果真是这样,把你们两位搁一起,肯定会相互“掐”起来。

大家回头想一想,保暖内衣这个行业里头掐了多少回了?我听有人说这些掐架都和秦老师有关?反正是掐架的那股狠劲在所有的商战中是数一数二的。有人说那是恶性竞争,还把2000年和2002年两次大战,称为中国第一次保暖内衣大战和第二次保暖内衣大战。2000年那场混战中,人们主要是想掐“南极人”来着,可没想到把中国保暖内衣的老大给掐死了。“俞兆林”本来以为自己是“真厉害”呢!没想到遇到了更厉害的,有点死不瞑目的遗憾在那儿。就是好了“南极人”,人家把国家商标评审委员会搞掂,把“南极人”商标拿下,就一举定乾坤了。一个本来自己跟自己个斗得不可开交的品牌居然成了行业领头羊。第二次保暖内衣大战大家可能就更清楚了,呵呵,这一次掐架的关键,就是婷美和周枫死乞白赖地要进保暖内衣行业,而且使出杀手锏,联合中国科学院炮制出“暖卡”这颗炸弹。想想这个行业别的兄弟能就这么就投降了吗?于是大家伙就对掐起来。这一掐掐的可狠,狠到有人把中科院都告上了法庭。

最近一段时间发生了“红皮书事件”,南极人发了个册子,批驳保暖内衣行业的产品战、概念战、价格战。那红皮书好像说:“保暖内衣企业折扣一打再打,二三折不算低,甚至出现买一赠十二的“自残”案例;并称某某企业还不忘吆喝自己当年自残的勇敢,很像阿Q,比阿Q多了些胆量……” 就为了这些有点无厘头味道的话,三家保暖内衣的老总吴一鸣、赵强和咱们在座的李伟先生走到了一起,赶紧地呼吁进行抵制,而且赶紧地扬言保留通过行政和法律手段追究“南极人”侵权责任的权利。哎呀,同志们,我觉得保暖内衣行业的第三次大战好像又开始了。兄弟们又开始死掐了哦!

掐吧,掐架有什么不好?只要合法的掐架,我看是越多越好。这才是市场竞争嘛!

其实“掐架”不光是在保暖内衣行业存在,在我们咨询行业也一直存在。

假如我是品牌专家,那我得掐秦老师。因为他不相信品牌,他不相信我搞得那套东西,我不掐他让他掐我,那我就死掉了。反过来说,秦老师也得把我往死了掐。为什么呢?他是做SP的,他做事件行销,他做炒作,他要是不掐品牌、让我这个搞品牌的遮天蔽日了的话,那他就没饭吃了,就没活路了。其实,掐架的本质就是市场竞争。所以就得掐,不掐就没办法活得更好。如果我是品牌专家,我要是掐不过秦老师我就赶紧走人。不走干嘛,我来了不是白来了嘛?。

我还给大家说个实在话吧,秦老师在某些地方还真要跟我“掐架”呢!为啥啊,为我也信品牌。

认识爱成的人知道这“疯子”也搞炒作,也信SP,所以我最近跟秦老师打得火热。好家伙,这下变成我开始自己跟自己“掐架”了。一个搞策划的人既信仰短期市场爆破,又信仰品牌,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就跟一个女人既想放荡又想当淑女一样。我自己常常在心里掐自己掐的厉害!真的很矛盾,实际上要把这个关系协调好真是不太容易的。痛苦是难免的。

我唯一想说的就是,“掐架”没有什么不好。我们不要害怕“掐架”。“掐架”看上去很残忍,会让大家都有所牺牲,有时甚至是血流成河,但这是没办法的事,这就是市场竞争的本来面目。所谓看似优雅的“竞合”,并不是市场竞争总能呈现出的常态。

合法下的残忍有什么不好?规则中的牺牲又有什么不好?其实,秦老师是知道的,很多成功都是在竞争对手的牺牲中取得的。保暖内衣这么拥挤的一个行业,怎么可能避免相互掐架呢?怎么可能避免总有竞争对手被掐的鼻青脸肿呢?1996年的时候,俞兆林发明导温保暖复合绒时,中国服饰领域还只有它一家保暖内衣企业。可到了1999年,生产保暖内衣企业“嗖嗖”地涌现出近70家,而到2000年的时候,超过了500家,产量不知比需求量多出多少倍。这就注定了保暖内衣行业要残忍地“掐架”,要有人悲壮地倒下。

所以,在保暖内衣这么一个拥挤的行业里头,我们不要回避掐架,不让不承认掐架,更不要害怕掐架,因为掐架的实质就是市场竞争。

这些虽然是我个人的看法,但它是客观的。 [/h]该鼓的就鼓,该平的一定要平[/h]

在我们的诊断问题中,我看到渠道扁平化的问题被放在了前面。先从这个问题谈起。

事先来交待一下,对于渠道我是外行。刚才一来李总就客气地称我们为“大师”,其实我感到汗颜,特别是在渠道问题这块。我最近做一个服装品牌的全案咨询工作,前两天顺便也研究了一下保暖内衣行业的资料,最深的感慨就是觉得“纤丝鸟”能在这么艰难、白热化的竞争环境中生存下,真是一件令人钦佩的事。李总你可是真不简单啊,和你掐架的企业都是大企业,你还能屹立不到,是真有大师级功力的。基于这一点,我接下来提的一些建议可能在李总心里觉得漂乎乎的,也可能觉得不太对,希望李总不要见笑。反正我不如你在保暖内衣这一行这么深,你笑我还真的不怕呢!

我想我们把渠道扁平化的问题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来谈,大概是因为南极人他们今年在这一块有比较大的动作。

搞这个大动作的人叫李小平。对于这个人,我不比在座的各位了解的更多,只知道他几年前是武汉大学的经济学教授,搞过“猫人”,对外号称他在在短短的两年内把“猫人”的销售额从4000多万搞到了2亿多元。这个数字我也是听别人说的,真不真实去查查交了多少税才能肯定。至于说“猫人”的品牌知名度也挤身于内衣行业的前三名和南极人以500万元年薪挖他,我就有点不太感相信了。而且我对这个人做事的扎实程度也不甚了了。

李晓平的做法是改“传统省级层层加价的供价体系”,为“分公司直线运作,地、市、县、镇全部以厂价供货”;改价格跳水为“100%包退包换”;改“单季炒作”为“重点运作,四季经营”等等。我们们的行业记者习惯把这些动作叫着“渠道扁平化”,好像也没什么问题。

但就“渠道扁平化”这种概念、这种技术手段、这种流程变革方式来讲,我观察到它在国际上是一种趋势,而且在服装以外的营销领域更甚,更明显。这东西能减少流通环节、渠道的层次和流通成本。李晓平这样做有一个明显的好处,就是他能够降低商品流通的中间成本。一般来说,越是扁平化的渠道在未来的竞争中就越有优势。这种成本优势是这种技术手段的特点所决定了的,这使得它必然会成为一种变革趋势。另外,它还能提高企业决策的反应速度和准确率,使得物流、采购、产品乃至整个营销系统的信息传递和反馈,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使得传统系统中的智障效应得到了很好的抑制。从这一点上来讲,“纤丝鸟”应该对渠道扁平化的事予以重视。

就我个人的看法,“纤丝鸟”对渠道扁平化的事情要重视,不光是今天我们做诊断会时讲讲要重视这个事情,还要长期讲,讲它是个市场竞争中的一个国际化趋势。前一段时期我们做了仕奇西服的全案策划,也接触到了这方面的问题。仕奇是西装行业,所以在能够通过这个业务机会了解到,服装行业在销售渠道这一块形成的商品积压,足以使这个行业最强大的企业倒闭掉。这足以给我敲响警钟了:你长期沉醉于渠道的层层设置,不可避免地使大量的商品积压在这个庞乱的网络中,最后倒霉的还是我们的企业。所以这个问题我个人感到非常紧迫,我们早一天重视比晚一天重视要好,现在重视它总比老是轻视它要有益的多。

刚才丁总(“纤丝鸟”的总经理)也讲了,这个行业的强势保暖内衣品牌以前在招商的时候,给加盟的经销商价格可以前给到,譬如说是二百八一件的话,李晓平这么一扁平化以后可人家二百二。这就很有威胁了,经销商一算帐,如果同样的零售价,他按这样的价格进货,到最后可能他拿的是最高的利润。这是一种很大的诱惑,对于李晓平和南极人来说,这确实是一种优势。

但我要说这种优势是狭义的。可能有人会说:我们在国内市场上做招商的时候最好的竞争手段就是价格战呀?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扁平化在国内实践的过程中有一个致命缺点——当然这个缺点是相对的。比如,国内的很多企业它们的基础管理工作做的不好的,基础管理条件和设备非常简陋,让它们贸然搞扁平化,就会被扁平化策略所带来的繁重信息处理压力给压扁了。因为扁平化以后意味着企业要同时处理海量的信息,这种海量的信息处理工作对企业的管理水平是个严峻的挑战。

我注意到——不知道李总和丁总你们注意到没有——南极人很早就在做ERP的工作,他们甚至还花钱请了是一个专门做ERP的公司。请各位不要问我他们做到最后究竟做得怎么样?因为我一点也不知道,但肯定是花了钱,也一定是去做了。而且我敢说他们几乎是保暖内衣行业唯一一个大张旗鼓地做了ERP的企业。

我不知道是不是只有当一个企业销售额度超过十个亿的时候才应该做ERP。我这里不是说南极人保暖内衣每年销售额过了十亿,因为他们的这个ERP覆盖的除了保暖内衣,还包括其他的很多份量比较重的产品。我也不知道当我们的企业一年的销售额度只有一两个亿的时候值不值得做一个ERP。但是我敢断言,如果说南极人敢于做扁平化,而且将来取得成功了的话,它一定是以ERP做支撑,它一定是有一个很健全的、很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刚才我看到咱们“纤丝鸟”公司也有一位信息部主管在场,这可不可以说明我们的这个信息化管理工作在做呢?如果是这样,就“善莫大焉”了。

总结起来,就是说我们扁平化是件好事,但必须是企业内在的管理条件、信息化的管理手段相匹配。如果不匹配,如果管理条件和管理手段配合不上,如果南极人的ERP做的只是一个形式,那扁平化就不见得是什么好事。

假如南极人真是在做没有ERP支撑的扁平化,把它仅仅当作一个抢经销商的短期手段,我倒觉得李晓平所谓的“大动作”并不可怕,这么做也不太可靠。不信大家走着瞧,谁要是这么干,谁的所谓扁平化的渠道可能半年、一年以后就崩溃了。因为这么干,它扁平化的经销商体系、扁平化的渠道关系在实战过程中最后会出现无法消减的摩擦。所以我们要从一个较长的时期来看李晓平搞的这个扁平化。

前后这么联起来一想,我愿意用一些比较庸俗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渠道和销售体系就跟人体一样,渠道扁平化最终是希望得到一个行动敏捷的结果。所以总体而言,平的总比鼓鼓的要好,精神嘛!敏捷嘛!灵活嘛!但在座的各位中肯定有人喜欢鼓鼓的那种感觉,不喜欢太平公主。 有人会在心里说:哎呀,鼓鼓的多好啊,性感,有活力,有味道——这是有道理的。你平不能贫血,你平不能没有健康的肌体,你平不能因为是营养不良、精神颓废。

这样一总起来,我的结论是:该鼓的就鼓,该平的一定要平! 两个关于渠道扁平化的对策

接下来我想向“纤丝鸟”提两个关于渠道扁平化的对策。

我说两个关于渠道扁平化的对策,不是说是有两个关于如何去搞扁平化的对策,而是说两个如何对付南极人渠道扁平化动作的对策。

李总可能明白我为什么不提关于如何去搞扁平化的对策。很简单,我们不可能现在像南极人过去那样重新规划我们的信息管理系统,先不说有没有那个钱去搞,单说时间上就已经不及了。等我搞好的时候,可能今年的大战已经打完了,你的扁平化就成了“迟来的爱”了。

为什么要这么讲呢?

我们想想南极人搭建一整套从网站、电子商务、物流分销、生产管理、企划的管理系统,需要面对多少庞杂的事情。它要解决分销商与公司信息流转不畅的问题,要解决定单不及时的问题,要机决分销商资金管理混乱的问题,要解决各地分销商销售分析不准确及时以及产品销售分析决策不及时确切的问题,还要解决销售与营销企划、宣传脱节、销售与生产脱节、原敷料资金占用过大、不能了解各地分销商单品种库存的详尽统计等许许多多的问题。这一整套的ERP不仅耗资昂贵,购买配套的各种信息传输设备,还要配置甚至是专门编写软件程序,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才能建成一套对各地分销商定单的快速反映、能针对不同的分销商做出不同的配货方案、能根据销售安排生产定单、能根据生产定单及库存原敷料情况作出采购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只有有了这套系统,你才有条件减去中间环节,譬如省代、独家等等,直接和零售终端、零售加盟商、连锁店等打交道,只有有了这套系统,你才能在扁平化渠道和降低出货价格的同时,直线处理海量的经销商关系、渠道信息、物流信息、购销信息并及时作出反应,才能真正做到使原辅料和成品的库存量达到最小,降低库存占用资金。

肯定不能把一个1998年至今累积实现销售达数十亿元、品牌知名度及市场占有率均名列行业第一的企业所采用的渠道策略,原封不动地建议给“纤丝鸟”。即使你们下定决心去搞ERP,我也觉得它不是眼眉前能用的上的对策。

在渠道扁平化之外,我觉得有两个比较好的对策方向,说出来供你们参考。

一种对策方向是在经销政策上下功夫,这是个比较容易产生对抗威力的突破口。

这个对策方向我会比较看好。

现在李晓平和南极人给我们造成的压力在于,它的出货价格是个威胁。比如它的零售价格如果和你们的一样,而你们的中间环节多,你就没法以同样低的出货价格给到终端。因为你的省代、地区总代都得吃饭啊,不吃饭谁干啊。如果是这样的话,它实际上分给经销商的利润也更高。这样子搞下去不行,会被它搞死的。

更深入一点分析,我想对经销商和加盟商来说,比出货价格底更有吸引力的东西,就是更赚钱。经销商和加盟商和你们“纤丝鸟”合作从根本上讲,他图的不是你的品牌,也不是李总你更帅气,而是能跟着你赚钱——这个道理你们应该比我更明白。南极人现在的渠道扁平化政策虽然有个出货价格更低的优势外,它是否真能够给它的经销商和加盟商带来更大的利益保障我就不清楚了。出货价格更低,只能说明经销商和加盟商有了更大的可能赚钱的空间,而不能说他们一定赚更多的钱。李晓平那个“100%包退包换”我不知道有什么猫腻?如果他的ERP不起作用,那他避免不了不是因为库存把自己搞死,就是因为不能真正做到而遭致经销商和加盟商的打击。这样看来,最终还要落实到他真正的出路还是降低加盟商的风险。基于一点,针对南极人的扁平化政策,我们是不是可以把眼光放到经销的风险和利益保障上了,制定一个系统化的真正能降低经销商风险和更为确保加盟商利益的针对性政策。切实降低一直和你们合作的经销商的经营风险,同时加大他们可预见性利润确切性。就这个方面制定一个比较有力度的政策,将是你们今年的整个市场运作区间内比较现实的对策方向。

另外一个方向是在渠道方面的差异化。这个对策方向比较麻烦一点。

首先我要先申明,如果今天我们诊断的不是“纤丝鸟”,我就不会提什么差异化的东西。保暖内衣行业的这些品牌真的没有几个愿意听这玩意的,而且它们好像永远不准备搞差异化。一帮人只会在一起没鼻子没眼的你掐我我掐你,那有心境听我在这儿胡侃“差异化”这玩意呢?我唯一感觉有可能在差异化这方面走的远一点的是“纤丝鸟”和“猫人”,有些优雅,有些品牌的味道。你们是有可能用差异化的手段把那帮土匪区隔开来的。

为什么要提差异化? 因为现在的中国正在和已经成为全球品牌竞争最激烈的地方,不单是保暖内衣行业,而且几乎是大多数行业,产品都高度饱和,消费者业变得非常的成熟。如果我们的产品和品牌要想在这样一个新的背景下取胜,让自己的品牌在众多杂音中能够发出清晰而独特的声音就显得至关重要重要。这就需要得当和持久的差异化战略。

我个人以为什么概念炒作啊、什么口水仗啊、什么买一送十啊确实可以帮助你的企业在季节性瓶颈中突围求生,但这些东西肯定没法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里产生刺刀见血的威力。在我们所看到的保暖内衣行业的数百个品牌中,绝大多数的品牌差异性表现很弱,这就使得这些品牌之间很难靠有效的差异化战略建立明显的竞争优势,从而使市场上“杀价”成风,长期走不出依靠促销肉搏战厮杀的怪圈。

南极人现在的渠道扁平化政策,依我眼前的看法,就是因为它的主要竞争对手缺乏这种差异化战略才有得逞的机会。大家都是大路货,大家常常讲完知名度后就开始光屁股厮杀了,完全没有一个差异化的路线。而且大家都想让每一个消费者都买自己其实都差不多的产品,,零售价格差不多,也都恨不得所有的渠道都卖自己的产品,价格战怎么能不打到渠道里来呢?

所以要搞差异化。渠道如何差异化?比如说,有没有可能,在未来”纤丝鸟”做一个比较高贵的品牌,做到明显的与众不同、特征突出、独一无二呢?如果能,如果在一段较长的时间里坚持这种差异化路线,那么你就该切分出一个带些高端性质的销售渠道和零售网络来。那我们带有这种特性的经销商就不会盲目地去投靠南极人和李晓平,这些高端经销商不会只为了去进一个便宜货而去做别的品牌,因为大路货会对他们既有的渠道形成冲击,他自己就不干。

我先说明一下,渠道差异化需要以整个差异化的品牌战略为基础,所以这个对策可能比较费劲一点。没办法,凡事战略意义上的对策方向,都有些费劲。但如果我们能够走这个路子,让整个品牌或者是细分品牌走一个比较高端的渠道,那南极人和李晓平的这个渠道扁平化的政策,是难以撼动我们的,因为我们维系的是奢侈的贵族产品和品牌概念,而它不过是个大路货。 为什么我们的公关不可以狠一点呢?

前面我提了在营销实践中,我们的品牌专家和炒作专家时常相互掐架,其实就是那些国际上的营销大师和广告大师们也在这些地方掐的厉害,而且掐的也没结果,也些到死了也没把对方给掐服了。关于纯理论上的事我今天就不在这里争论了,这么多厉害的老师在这儿,想今儿争出个水落石出来,我看是没什么指望了。因此我只想就一个一个具体问题谈点想法和建议。

请允许我对“纤丝鸟”的公关工作开一炮吧!也许在座的“千丝鸟”的高层中有人听完后会恨爱成一辈子,但只要今天他没带砍刀来,我就不会留什么口德。一个人做不到流芳百世,他还做不到被人仇恨万年吗?

我的第一个判断是咱们“纤丝鸟”在公关方面的投入量还远远不够。说不够,那要看和谁比。如果咱们和二线、三线品牌比,这活就不对。但如果是和南极人、北极绒、婷美相比,那咱们的投放量是不够的。这种状况我想可能是因为以前我们对公关不太重视。今天我当作李伟先生严重提出来说我们应该重视公关。

公关真的像我吹嘘的这么重要吗?公关厉害到什么程度?一句话,它厉害到可以杀死一个大企业。大家一定还记得“塑料薄膜”事件吧。2000年的冬天我们的老大俞兆林正在为创下日均销量1.7万余件惊人纪录而高兴呢。没曾想中消协对品牌保暖内衣搞了个质量大检测,然后就传出俞兆林夹有一至两层塑料薄膜的消息,好像是《经济日报》牵头公开大声说,哎呀,“俞兆林被查出内夹塑料薄膜”,“俞兆林内衣与纺织品国家标准背道而驰”,“勒令其停止销售后限期整改”,有人还传“俞兆林的买一赠一活动中有欺诈消费者的的嫌疑”。这个时候我们广告攻势铺天盖地的俞老大在干什么呢?它除了懂得咂出5000万元广告费外,只会大声喊怨,指责内衣产品之间的相互“拆台”。同志们,我要说明的是,“塑料薄膜”并不是产品的问题,它只是个消费心理问题。因为它已经通过了中国环境标志认证委员会的严格检测。那些把保暖内衣使用乙烯薄膜称为白色污染的说法,对不懂公关的人来讲,可以只算是对纺织业、塑料工业的误解,而对懂公关的人来讲它就是个严重的公关危机。令人非常难过和令人非常遗憾的是,俞老大以它的行动给了一个非常糟糕的回答。俞兆林就因为公关做的不好就死掉了,而且很多行业的老大也都是因为公关没重视死掉了。“塑料薄膜”事件就此使得我们保暖内衣的鼻祖和老大一蹶不振。

在座的各位,有谁看到做广告能直接把一个行业老大干掉的呢?反正我都这么大一把年纪了,也没见过。我们只重视广告不重视公关行吗?

我建议咱们去算个帐,每一年你的市场费用是多少?公关这块花了多少?再和我们的对手去比较一下,就清清楚楚了。

第二个判断是咱们“纤丝鸟”在公关方面的手段还不够狠。要狠到什么程度呢?我觉得应该是狠到竞争对手和消费者心里面去。

我研究过你们做的一个婚礼公关,感觉手段很平。这个事在座的各位应该还记得吧!大概是在2001年,咱们曾经搞了婚礼公关活动。为纤丝鸟薄暖衣争取到了“首届中华集体大婚礼”惟一新娘专用内衣这么个帽子。意思好像大概是为新娘增风采啊,迎国庆啊、中秋大赠送啊什么的。老百姓只要在北京市的一些大商场购买任何一套纤丝鸟薄暖衣,而且还恰巧在这一段时间注册登记结婚,就可以得到咱们送出的内衣一套。

这事就常规公关活动来说,也没什么不好,还挺温暖、挺优雅的,可搁在咱们这个狼性十足的行业里头就显得不够狠。你去找找这种公关活动被报道了多少篇,那些大众媒体在重要版面突出地予以报道了?我想咱们的纤丝鸟不妨去研究研究类似“鸭鹅大战”那样的东西,研究研究咱们的竞争对手的狠劲,包括在座的秦老师操作过的很多案子。我觉得他们的狠劲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我本人不得不承认,如果这个行业没有这些狠毒的公关和炒作,保暖内衣这几年市场就不会有这么大。如果没有这些狠毒的公关和炒作,保暖内衣行业的竞争格局这几年就不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动。

为什么我们的公关不可以狠一点呢?

第三个判断是咱们“纤丝鸟”在公关方面的路子还不够准。什么意思啊?就是说你的公关传播的核心还没有放到最要害的地方,你的路子和方向还不能切中要害。

比如,前几个月你们搞了个抢注“大清炮队”吧?你把人家北影厂的电影《大清炮队》片名给抢注了,固然有趣,固然炒了一圈纤丝鸟保暖内衣抢注商标的新闻,但这玩意它切中要害吗?尽管你拿下了“大清炮队”在保暖内衣方面的商标,但它不构成一个情理之中的新闻,有些滑稽。倒是你说用“大清炮队”作药酒、补药的商标,要把“大清炮队”搞成个壮阳药品牌,来得更令人兴趣盎然些。我认为,不管你是真的做酒还是假装做酒,这事儿本身与“纤丝鸟”内衣和保暖行业要害点关系不大。如果是你仅仅为了制造新闻带一带“纤丝鸟”品牌的知名度的话,那也没什么不好。但你们压根就不要指望它能产生什么震撼力。

我就觉得保暖内衣行业2003年底搞的标准之战就是不错的一个东西。它让中国消费者协会与中国针织品工业协会出面一起宣布,保暖内衣的行业标准已经北京婷美集团、上海赛洋北极绒集团、上海天丝科技发展公司共同制定,还忽悠说参与标准制订的这几家企业率先公开标注产品保暖率、透湿率等指标什么的……这就搞到要害上了,这样搞的路子和方向就比较厉害了。这样花出去的公关费才能真正做到一石击起千层浪——大家没有看见秦老师当时躲着美的那个样啊!指不定一高兴多喝了多少酒呢! 把那浪费的一半广告费给找回来

前面说了咱们“纤丝鸟”在公关方面的投入量不够,如果接下又胡说咱们在广告方面的投入也不够,那我就是信口开河了。那咱们“纤丝鸟”都成什么了?不都成了小气鬼、守财奴了吗?那我们今天还有机会在这里唾沫飞溅吗?

从事实上来讲,咱们“纤丝鸟”在广告上的投入是足够多了。至少在2002年和2003年这两年我们的量是足够的。你们每年投多少?我听说大概是8000万左右这个样子,再多点少点都没什么关系,反正你比别人的2000万多了好几倍。这样的量我看在保暖内衣这个行业里真是少有的,要是还说少,我就只配当个狗屁专家了。

咱们确实在广告投放上是挺狠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广告创意上也够狠。我观察的结果以及我个人作出的判断,恰恰是我们在广告创意上不够狠。广告创意不够狠,有可能使我们的广告投入被浪费。按理来讲,你的广告投入额度最多,你的市场成绩就应该最好,而不是第二、第三什么的。你投入最多,你的市场成绩不是最好,那就说明你的广告创意还不够狠,你在浪费广告费。如果“纤丝鸟”也曾经琢磨过这样一个问题: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是浪费的,问题是我不知道浪费掉的是哪一半”,那下面我说的应该会有点用处。

广告创意够不够狠可以从两方面去判断。一方面是“说什么”够不够狠,一方面是“怎么说”够不够狠。

我觉得在“说什么”这方面不如是我们的竞争对手婷美那么狠。什么是够狠啊?就是它“说什么”,整个行业都为之胆战心惊,都纷纷仿效跟风。这才能叫狠,这才能叫厉害。

从一点上我非常愿意夸夸婷美的那帮子搞营销的人。先申明一下,我可没拿周枫和赵强他们的红包啊。他们真的是很聪明,一个民营企业直接一下子携上中科院这个科技“天子”,然后搞出“中科暖卡”这么个东西,还选称这种东西的纤维精细到每万米只有0.6克,保暖性超过羊绒的21%,排汗导湿性高于全棉15%,透气率比全棉高10%,比世界上最轻的羊绒还轻20%。更令人不知所措的是,它不是自己直接说说,而是叫中科院出面说,这项技术很超前,全世界也只有包括中国在内的7个国家掌握。

其实它那玄乎的玩意其实就是什么“旦丙纶长丝”,好像是78年就已研发出来了。20多年前的成果用中科院和“暖卡”这样的标签过过手,就成了婷美切入保暖内衣行业原子弹。这个策略非常狠,一下子把整个行业的格局都搞乱了。然后我们看到一批这“卡”那“卡”陆续出笼,这个行业里的老资格的竞争对手们明显屈于下风。

同志们,取得这样的市场效果婷美花了多少钱呢?2000万元——我没记错吧?而且我老在家琢磨它实际花的也许不到2000万。那我们的8000万如果这么干,这个行业早就底朝天了。

关于“怎么说”的问题,我以为我们不如北极绒那么狠。什么叫狠?就是你的“怎么说”,你的创意技巧可以深入到消费者的心里头去,而且能形成自发的传颂,产生再传播的效果。这样的创意技巧才叫狠,才叫犀利。

为什么说北极绒在这方面够狠呢?首先它用了赵本山,不光是说赵本山知名度高,关键是他有一种能搞进老百姓心里的力量,赵本山被外星人劫持也有一种意想不到的趣味性,至于“地球人都知道”那句无厘头似的流行语,就真的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再传播。

如果就“说什么”方面来评价北极绒的广告,我个人觉得毫无亮点;如果单就“怎么说”来评价,我个人愿意说它够狠,够犀利。

如果要评价“纤丝鸟”这几年来的广告,我不会觉得你们在“说什么”“怎么说”任意一个方面够狠、够犀利。你们产品走的是“轻薄”路线,但出现在广告里软弱无力;你们也请了孟广美、胡兵、瞿颖,但你们的创意技巧还未做到入木三分,就跟这些代言人本身的艺术脚色一样还不够抓魂夺魄。这使得他们淹没在郑少秋、陈强、陈佩斯、关之琳、韦唯、温兆伦、尤勇、凯丽、屠洪刚这些明星的代言效果之中,没有产生鹤立鸡群的效应。

关于广告我就说这么多——实际上这已经够多的了,这些话足以让你们中间与这事有关的人恨我一辈子。而且曾经为你们规划过广告的服务单位如果也听到了这些话,肯定想吐我一脸口水,封了我这张乌鸦嘴。倘使如此,就当我今天什么都没说,然后你们自己个悄默静地去街头搞个中立的市场调查,去看看老百姓对几个强势品牌的广告印象和评价,先看看他们对婷美、北极绒能回忆起什么来,再看看他们对“纤丝鸟”能回忆起什么来。 即使不想做狼,你也千万别做羊

谈完了公关和广告,我想大家可能已经能形成了一个共识:爱成这家伙八成就是个歹人。到处散播要人们“为非作歹”的言论。什么这也不够狠啊,那也不够毒啊这类的,唯恐天下人不坏,唯恐天下不乱。而且我本人也不止一次听到这种评价了,人们还善意地劝我:“做人要厚道!”

所以我想插在中间就这个问题谈些看法。这里头可能就要谈到企业文化和市场精神了。

就纤丝鸟这几年整个的市场运作情况来看,我感觉你们非常厚道,这可能跟李伟董事长教师出身有关。我的判断来自你们很少主动去掐架,这一次纤丝鸟参加对抗“红皮书事件”,我看都不符合你们一贯的做法——当然我非常赞同这种做法;我的判断还来自你们的公关手法不够狠,还来自你们的广告创意不够狠。有时候我感觉你们可能是保暖内衣行业最温和最厚道的品牌之一。温和自有温和的好处,厚道自有厚道的优势,但我认为从头到尾都像绵羊,从里到外都做绵羊,并不全是好事。

可能我们大家都会从诺基亚那里听到了“以人为本”的口号,从IBM那边看到了尊重任何员工、顾客甚至是同行竞争对手的信条,并且不可诽谤或贬抑竞争对手等等;于是很多人确信搞企业要善良和厚道的像绵羊一样。我不知道纤丝鸟是不是这么认为,反正我觉得这种绵羊似的所谓企业文化是非常有害的,请大家伙千万别上当。

日本人和和挪威人都懂得这世界天然就是如此复杂,有时候温和和厚道反而对进步有害。他们发现如果运送的全是温和的沙丁鱼,这些沙丁鱼会因为沉闷而在漫长的运输过程中纷纷死掉。可如果在鱼槽中要放进一条富有攻击性和吃鱼的鲶鱼,会让沙丁鱼紧张起来,不停游动,直到活蹦乱跳地抵到渔港。大家看看,“以人为本”“做人要厚道”这些东西字面上非常温暖,非常惹人喜爱,可实质上有非常害人的一面。它让我们不思进取、丧失敏感的市场意识和不去紧紧地把握市场机会。

不少提倡“以人为本”的企业倒下了,而那些有攻击性的鲶鱼式企业大多都成长起来了。好像2002年的时候,出过一段时间的华为热。华为是什么啊?大家公认为它是一只“土狼”——土生土长的狼,而且应该算国内电信也最杰出的土狼是。这只土狼,缔造了业内最大的神话——用三流的产品卖出了一个一流的市场,名列2002年中国电子百强第7名,利润率连年蝉联榜首。土狼为什么能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呢?,因为它有对成功的强烈渴望、有与生俱来的进取心和善于利用特殊环境获取胜利的能力。因为土狼是凶猛和难缠的,所以就连贝尔、思科等这些国际巨头都难免胆颤心惊。

我真的不知道为什么总有些人认为优秀的企业一定温文尔雅的?为什么总有些人认为卓越的企业一定是温和和厚道的?大家不是在中国加入WTO前后都高呼“狼来了”吗?为什么我们还要做看是善良而实质却是软弱的绵羊呢?难道仅仅是“狼来了”?不是,狮子和老虎也来了,那些不仅凶狠的对手来了,而且多少倍于我们的竞争对手也进来了,我们还那么软弱、温和和厚道地做绵羊,它能有什么好结果?

海尔看上去够温和、够厚道的了吧?大家听听张瑞敏怎么说:“……竞争和变化是常态,谁也无法回避竞争,只能置身其中。其实狼和羊都在为生存拼搏,在拼搏中进化,强者恒强,适者生存。永远是‘有序的非平衡结构’,如果你在竞争中被平衡掉,不是竞争残酷,而是你不适应竞争。”

所以我主张纤丝鸟改一改温和和厚道的文化。你只需要对你的消费者厚道就行了,对你的竞争对手和稍纵即逝的市场机会要狠点。在保暖内衣行业你如果一直温和厚道下去,可能迟早有一天会断送自己的前程。

我想这几年来可能在纤丝鸟的内心深处一直就埋伏着某种矛盾。比如,我们做广告宣传时首先是要维持自己完美的品牌形象,还是需要真正深刻地进入消费者的心灵做强效的沟通?这个问题我想我们应该好好考虑。我的建议是首先考虑深入消费者的灵魂深处,而不只是为了维护片面地塑造自己所谓的完美形象。这样我们需要的就是凶狠的广告运动,而不是只注意自己看上去是否完美是否舒服的东西。

与此相关联的深层次问题还有:我们是要做一个四平八稳看上去像塑料美女一样的品牌,还是要一个勾人心魄令人神魂颠倒的品牌?我的答案是很明确的。

从最本质的地方来说,之所以我主张纤丝鸟狠一点,是因为所有开放的市场经济环境都与狼窝没有什么两样。咱们的专家们前面也说了,保暖内衣行业其实就是一个“流氓行业”“土匪行业”,我举双手赞同这种判断。那么,既然我们知道这是一个“流氓行业”,你为什么还要去做淑女呢?我看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不想做流氓,你也千万不要做淑女。或者说,当我们只身处在一群狼中间的时候,你即使不想去做狼,也千万不要做绵羊。做淑女做羊,你能捞到什么好下场?死路一条。所以当我发现我们的品牌也好、公关也好、广告也好,都看上去好像是在做淑女、绵羊的时候,我非常不安。

我们应该做什么?我认为在狼和羊之间还有牧羊犬可以做。既有一个正面、积极的形象,同时又能抵御来自狼群的侵犯。如果放在流氓和淑女之间我们还有“花木兰”可以做。既有可爱、光辉的身份,又能保证自己不受流氓的欺负。 不要干让亲者痛仇者快的事

在后面的几个诊断问题中,好像都是与品牌有关的问题。

呵呵,这就麻烦了,今天谈品牌问题就比较尴尬了。大家看秦老师一直在瞪我,他比较不相信品牌,认为搞品牌的很多人都是一帮骗子。秦老师你还在瞪我?可你瞪我我也要说。

先谈品牌忠诚度的问题。

如何加强消费者对纤丝鸟品牌的忠诚度,扩大纤丝鸟的市场占有量呢?要搞明白这个问题就首先要搞明白你的消费者是谁?你不明白你的消费者是谁,你不知道那些消费者有什么样的消费特性,你怎么知道如何提高他们的忠诚度呢?当然,秦老师不承认人与人之间有忠诚、消费者对品牌有忠诚,那是另外一回事。假如说人世间和市场上还有忠诚的话,你就必须搞明白,要谁来忠诚你?这人是谁?他有什么性格和脾气,他爱好什么?他要是爱钱,就给他钱,他才能忠诚于你;他要是品德高尚,如果你想让他忠诚,那你就鼻必须也品德高尚。我想纤丝鸟只要好好研究一下自己的主流消费群体和目标消费群,研究一下他们的喜怒哀乐,再投其所好,修身养性,就能提升你的品牌忠诚度。

品牌忠诚度的问题其实与品牌细分、目标细分是密切相关的。包括下面第四个、第五个、第六个,甚至第七个问题,都与这个问题有关系。那我就来谈一下品牌的细分和品牌延伸问题。这个问题如果纤丝鸟做不好,就会亲者痛仇者快。

你们提的第五个问题,说纤丝鸟下一步是走一牌多品的路子,以不同定位共同抢占内衣市场,那是品牌细分,而不是品牌延伸。品牌细分是在同类别的市场内以子品牌针对不同群体,而品牌延伸往往是在旧有的产品类别之外使用品牌。比如,你现在是纤丝鸟保暖内衣,我们搞个纤丝鸟羽绒服,这是品牌延伸;我们如果搞个纤丝鸟塑身内衣,这叫品牌细分或者是产品细分。不管怎么来理解这些概念,我都不主张我们现在搞什么品牌延伸,甚至我也不主张我们盲目地搞品牌细分。

保暖内衣品牌延伸失败的例子不都摆着眼前吗?李伟董事长应该还清楚地记得,北极绒、南极人曾经做过羽绒服行业的延伸,而且还有秦老师在背后帮助搞了攻势凌厉的“鸭鹅大战”,结果不是照样给掐死了吗?

2001年9月的时候,南极人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打都市羽绒服广告的时候,羽绒服行业的家伙们说张玉祥简直就是个疯子。北极绒的吴一鸣更是疯子,干脆搞了个让这个行业的老辈们断子绝孙的“鹅鸭之争”——这里头主要是秦老师的功能。弄得波司登不得不宣布2002年的新产品全部采用鹅绒。可是天公不作美啊,恶战的双方迎来了中国近50年来第二个最暖的冬天,大家都损失惨重,谁也没占着便宜。

这些都告诉我们,你将品牌延伸进一个新的类别市场时,意味着你为自己品牌增加了一倍以上的风险,而且让你的市场资源摊薄了一半。里外里加起来,就是告诉你做了一个非常错误的战略决策。

我们不要奢望着目前中国还有一个可以让你轻松进入轻松成功的市场和行业。行行都已供过于求,处处都危机四伏。不是吗?南极人和北极绒居然不知道羽绒服行业竞争比保暖内衣还要激烈!就是2001年的时候我们国家羽毛、羽绒及制品业年产值达到100万元以上的企业就有1600家,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羽绒及制品生产和出口国,占据世界羽绒贸易市场的“半壁江山”,生产严重供大于求,单2001年生产出5000万件羽绒服量只有30%左右能实现销售,积压达数千万件,一些大的厂家羽绒服大量积压,一些羽绒服生产商或销售商将转产、转销或直接破产。你们保暖内衣再怎么难搞,总不至于也这么险恶吧?

有专家分析说,险恶归险恶,但如果按国际惯例,国外的羽绒服市场的饱和度是在人口的12%,而中国的羽绒服消费者目前只占人口总数的2%,应该还有很大的市场。可那又怎么样?北极绒的李成股还得一字一句宣布,决定退出市场羽绒服市场,不再生产羽绒服,将重点放在新开发的美体内衣上。

“纤丝鸟”现在做到了行业老三的位置,就开始问是否到了品牌延伸的时候了。这和当年南极人北极绒把手伸进羽绒服行业有什么不同吗?我觉得没有,其实质是一样的,就觉得我的保暖内衣做到顶了,而且总认为我把保暖内衣都搞得这么火,别的应该更不在话下了。

不要以为南极人和北极绒搞了半天羽绒服最后还得退出来,是因为他们运气不好。那只是表面现象。真正在里头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战略安排上的失误。我们低估了进入别的行业困难和竞争对手的实力,同时高估了自己的能量和资源。你不是真正的强大,你对新行业的门道了解的不够透彻,你想做品牌延伸就非常困难。我还反过来说,即便是北极绒或者是南极人成功地进入了羽绒服,也并非一件好事,因为这将使它们分布在保暖内衣行业的资源摊薄,最后它们极有可能顾此失彼。一只狼它怎么可能同时在两个狼群中间作威作福呢?除非它强大的像狮子或者是老虎。

我还想讲个自己行业的事来阐释我的理解。我有个朋友也是做营销咨询的,不过就是早我五六年的样子。他的公司规模比我大一些,因为爱成智业才成立两年,白手打天下。两人见面时我常常客气地说,哎呀,我要发展到你这一步至少还差五年。他也挺客气说爱成太谦虚,说没差那么多。前些天这位老兄觉得策划咨询行业挣钱太辛苦,整个琢磨着想搞实业去。我赶紧装着很高兴的样子对他说:哎呀,我巴不得你去搞实业。只要你去搞实业,我离你现在就只差一两年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要是去搞实业,必定分散他自己的精力,他的咨询公司就保持不了现在满负荷前进的势头,我只要在这边继续地拼命干,飞快地成长,不用说两年,就是一年我也能达到他现在的规模。

所以说不自量力地搞品牌延伸,实质上是一件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我希望我所有的竞争对手都去搞品牌延伸,妈呀,那才好呢!

我觉得像李总这么高明的人都不应该提出品牌延伸的问题来。纤丝鸟在这个行业处于什么位置?老大?老二?还是老三?我想连老二都不到。就是你做到了老大,你也需要保持个三五年才能算真正的老大。你们没有派人去参加波司登在人民大会堂搞的“内衣品牌战略会”吗?你们这老三的位置还不牢靠,又把一头大象给招进来了,谁还能轻松的了?

所以,你不能去搞品牌延伸,你没有实力和条件去延伸。甚至你最好不要在内衣行业做的多个小的产品,去搞细分。因为细分也会分散你的资源。你在渠道上要分散资源,你在原料采购上还要分散资源……我非常认真地建议,纤丝鸟就在美体、保暖这块专注地搞下去,把还没有做深的东西做深。不要去搞什么延伸和细分,不要让亲者痛仇者快。 你是只要一片叶子还是想要整个森林?

最后,我想就我们的危机公关说几句。

就一般的情况来说,我们要有一套适时的预警机制,当公关危机发生时,做到快速反应。你不能像个鸵鸟一样老是把头埋在地底下,当危险来临时你毫无察觉;同时你也不能学鸵鸟觉得自己腿长,当你察觉危险时只会撒丫子跑走躲起来。你要有牧羊犬那样的敏锐的嗅觉和敢于面对狼群的勇气。

第二重要的就是,建议李伟董事长要和这个圈子里的竞争对手、策划人、大腕记者保持一个前置关系。有一句土话讲,世上本无鬼,全是人在闹。像保暖内衣这样一个狼群出没的行业,如果某个强势品牌出现了什么公关危机,那必定是和这个圈内人有关系。特别是像纤丝鸟这样厚道的企业如果出了什么问题,更是如此。你不能等到人家已经要把你搞死了,才去和他们打交道,到那时恐怕来不及了。

面对公关危机,我们接下来要采取主动的姿态,快速采取措施制止危机的蔓延,然后就是始终抱着一种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来做善后处理,和社会大众、新闻美体坦诚而即时地沟通。

回头看看,咱们纤丝鸟真值得令人钦佩。因为你们是这个行业里犯错误犯的最少的一个企业。俞兆林就不用细说了,“塑料薄膜事件”简直就是鸵鸟在危机到来时的情景剧:不仅缺乏敏感,不懂有效应对,而且走了一条鸵鸟的逃跑主义路线。

我记得南极人也曾犯过类似的事。2000它搞了个对比广告,被人说成是明显违反《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国家规定,涉嫌攻击、诋毁和排挤同行,是“一种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不过人家能很快把这事给平息了。

迄今为止,我知道纤丝鸟大概只有一件事,可能算是公关危机,而且这事还未得到了解,那就是你们惹下的证言官司。那事好像是2002年底的时候你们在《北京晨报》上刊登过广告,说中科院专家纷纷改穿纤丝鸟、商场售货员看好纤丝鸟等等。据我所知今年四月份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这起侵权案件,而且有公开的报道在网上整出来。

不知道你们怎么看这件事,反正我觉得这是个公关危机。而且虽然它与产品本身没什么关系,本身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恶性事件,但我要提醒你们不要对这件事采取漠视不管的态度。你们要时刻清楚,自己处在一个“流氓行业”,一个“土匪行业”,你们的竞争对手正在发愁从你们身上找不到打击你们的切入点呢!我还要提醒你们,不要以为只有当你们犯了天大的错误才会导致毁灭性的打击。你们去想想俞兆林,它的塑料薄膜是产品上的大错误吗?国家有关部门可是给它鉴定过的!你们去想想秦池,它的勾兑是产品上的大错误吗?有几个白酒企业不是在那儿搞勾兑?你们去想想恒升电脑,它的电脑发热死机是产品上的大错误吗?那时候有那个国产手提电脑百分之百地没这种毛病?

假如说有一个竞争对手正盯着你们证言官司这事,而且定下来准备好好利用一下,这事就不是什么小事了。再如果这个竞争对手的幕后策划人是秦老师或者是我爱成,那你们还报以一种不以为然的态度就肯定死定了。你们没有听史玉柱说过要搞死一个企业有多少种办法吗?我还就告诉你们,这世界上合法地搞死一个企业,绝不止他说的那十三种。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和任何一个消费者打官司不是好事,不管是输是赢,都只会给企业添上一笔欺压消费者的色彩。恒升电脑以前论规模和势实力,比你们牛吧?但是自从它和某个消费者打了一场官司后,它就没有过过什么好日子。它自己对法院都说那个消费者到处瞎说使它们的销售走向滑坡。就法院审定的结果来看,也许本来是消费者的不对,恒升也确实打赢了官司,得了几万元的赔款,还把这个倔强的消费者送进牢里蹲了几个月。可这事一直闹得沸沸扬扬,让社会上的老百姓人尽皆知,谁都来谴责这个企业。老百姓可不管你这个,它就认为你企业欺负人,因为老百姓是同情弱者的。可我们的企业往往看不到这一点,它只看某一个产品,某个消费者,某笔损失,某个小的是非曲直,而看不到整个企业和品牌的公共关系全局。这就叫一叶障目,只见一片叶子,而不见整个森林。

上一篇会计舞弊审计

下一篇数值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