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古诗三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古诗三首

古诗三首范文1

夜深梦难成,望及遥月光。

思乡长优游,心境哀万重。

独夜

夜空独凡星,月光无照明。

好似我心境,惟有思乡情。

回乡勿进

古诗三首范文2

1、望天门山的诗意是:天门山被长江从中间豁然断开,分为两座山,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浩浩荡荡的长江东流到此(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回旋着向北流去两岸边的青山,相对着不断现出,(令人有两岸青山迎面扑来的感觉)我(仿佛乘坐)着一艘小船(从天边)披着阳光顺流而下。

2、《望天门山》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诗,全文原文如下: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来源:文章屋网 )

古诗三首范文3

本单元由四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组成。其中《古诗三首》《桂林山水》《走进丽江》是精读课文,《五彩池》是略读课文。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以描写景物为主。《古诗三首》中的三首古诗分别描绘了不同地方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当时各自不同的心情。《桂林山水》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走进丽江》写的是位于我国云南西北高原之上的丽江神奇而美丽的景色。《五彩池》描写了我国四川藏龙山上的五彩池美丽的景色。三篇以写景为主的课文,共同的主题是通过描写祖国山河的神奇而壮丽,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本单元的课文,语言生动,展现的自然景观让人心旷神怡,能让读者获得美得享受。教学本单元,要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祖国秀丽的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陶冶学生审美情趣。

本单元以“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为训练重点。每篇课文都配有插图。插图直观形象地反映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感受自然景观。借助插图还能引发学生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精读课文后面都编排有三道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编排了一道综合思考练习题。有的课文在思考练习题后面编排了带*号的选做题,还有的课文编排了“学习链接”。课后思考练习题注重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养成。表现在重视以读为主,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链接”提供了阅读课文的相关背景资料,丰富了教学资源,有助于学生解读文本,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语文百花园》中安排的学习内容更富多彩。安排了运用同音字、读词语说词语、比较句子、读读背背、积累关于名胜古迹的知识、朗读诗歌、设计校园风景线、想象作文等语文活动。目的在于通过语文实践,巩固识字,积累词语,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

单元学习目标:

1、通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欣赏五彩池美丽的景色,产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

2、

认识31个生字,会写28个,掌握常用词语。

3、

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感悟自然景观,体会语言文字。

4、

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位来理解课文内容。

5、

根据插图和注释提出不懂的问题。

6、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6课。

7、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学习作者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8、

能够分类积累词语。

9、

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理解现代诗。

10、能够清楚、明白地把一件事介绍清楚。

11、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选择一件寒假中的事记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单元学习重点

1、通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欣赏五彩池美丽的景色,产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

2、

认识31个生字,会写28个,掌握常用词语。

3、

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感悟自然景观,体会语言文字。

4、

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位来理解课文内容。

5、

根据插图和注释提出不懂的问题。

6、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6课。

7、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学习作者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8、

能够分类积累词语。

单元学习难点

1、

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理解现代诗。

2、能够清楚、明白地把一件事介绍清楚。

3、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选择一件寒假中的事记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学习状况分析:

学生独立识字从第一单元开始渐渐放手,在课堂上应加大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时间,通过一个单元的适应,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会有所提高,可以让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在第二单元的学习中教师还要继续加强词语积累与运用的练习。教学中侧重于结合文章内容理解词语的训练。本单元写景状物的文章为主,因此还应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学习作者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本单元写景文章语言优美,在阅读教学中,应侧重于朗读的训练,可采用想象读、体验读、配乐读等多种读的形式。在阅读教学中,同样要注意语言文字的训练和优美语句的积累,教师可利用比较、填空等多种方法来训练学生语言的理解与运用。

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幻灯片

学习方法:自主读悟

合作探究

古诗三首范文4

教学设想:

诵读优秀古诗文,在诵读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本节课中利用远程教育设施与资源,去体现教学时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理念。积极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进诗歌世界,让学生在读—想—说的过程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对古诗的热爱,从而继承并发扬中国的灿烂文化。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我们的祖国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由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大量的赞颂祖国大好河山的佳作,你们都积累了哪些有关这方面的古诗呢?

师:著名的北宋诗人苏轼在观赏了庐山后,写下至今仍为人们称颂的诗篇——《题西林壁》。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古诗(板书诗题)

二、初学感知

师:请同学们自读古诗,把不认识的自圈出来。

指名读。正音

再来读一遍,注意停顿。

三、理解感悟

师:这首古诗,同学们都读熟了,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

师生共同概括:

(一)知诗意

说一说这首诗题目的意思吗?

说说关于苏轼的了解

(二)品诗意

指名读古诗。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师:庐山只有一座,怎么在苏轼的眼中会呈现出这么多种形态呢?

师:你们真是爱思考的好孩子。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

完成填空:从左向右看,庐山是_________;从上往下看,庐山是____________;从远处看庐山,像_____________;从近处看庐山,像____________;从高处(山顶)看庐山,像____________;从低处(山脚)看庐山,像___________。

师:作者浏览了庐山,不只是看,而是细心观察庐山的特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还用心去思考,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

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

想象一下,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三)悟诗情

师: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

师: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表达了他对庐山的赞美之情。你能不能用优美的语调把你对庐山的情感朗读出来?

生:用各种方法诵读古诗提供背景音乐: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林壁》。但有一个地方却很难让人理解:苏轼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

师:学习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收获?从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

师:总结,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观地、冷静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确认识这个事物。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板书)。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

四、升华与拓展

1.观看成语故事片《盲人摸象》。

2.说说观后的感受。

3.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说明这个道理。

五、想象成诗人,多种形式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横(岭) 侧(峰)

远近高低(实写)

(不同角度)

古诗三首范文5

银月东流去

乘风烟雨飞

北望送梅香

恰逢春花归

2012。13。18

其二

山山落雨飞

昨夜春花归

不见复送人

银月驾云追

2012。03。18

其三

春花辞旧岁

笑迎芬芳飞

梦里尽飘落

忧喜亦忧悲

2012。03。23

古诗三首范文6

1975年,当了五年炮兵的古槐基因部队精兵简政,提前退伍回到了家乡梅坪村。古槐基原本打算用几天时间探访一下亲友,就回惠东县城工作。一天傍晚,村长古兆权来到古槐基的家里,闲聊中说出了村里眼前的困难:村小学的老师又走了。学校没有老师,孩子们读书成了问题。

原来,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梅坪村有200多口人,约有20多名孩子需要读书。村里每年外出聘请老师,但每位老师在村子里都不会呆得太长时间,长则一个学期,短的个把月,甚至几天。原因只有一个,梅坪村太穷太边远了。从1957年到1975年,来了又走的已有20多位老师。

古槐基考虑了好几天,晚上,躺在床上他想,是老区的山山水水把自己养育成长,现在,老区人民遇到一点小小困难,我应该出手相助。古槐基决定暂时留下来。这当然遭到家人和亲戚朋友的反对,不善言辞的古槐基也没有太多解释,只是说:学校不能没有老师,老区的孩子也同样需要读书。

正是为了这个承诺,古槐基在这个小山村坚守了37年!37年,古槐基由一个体魄健壮的青年变成了两鬓花白的老人,一次又一次地送别自己教育的学生走出大山后。37年,古槐基放过一次次进城的机会,无怨无悔地选择了坚守。

1994年,作为课室的仓库给山洪冲垮了,有关部门给了点钱和钢筋、水泥,让村里尽快把课室盖起来。可是那时,根本就没有进山公路,钢筋、水泥等建材只能靠肩挑人扛。古槐基利用课余时间和村民们一起,每天两趟,走6公里山路,经过三个多月的时间,硬是用肩膀“挑”出了3间瓦房。看到学生们又坐在亮堂的教室里上课,古槐基的心里有说不出的欣慰。

梅坪村有一条无名小河,以前的桥板已被山洪冲得无影无踪。每逢暴雨过后,古槐基都要守在河边,把学生一个个背过河去。如果水太深没法过河,古槐基便把学生暂时留在自己家里照管,待河水稍退后再送他们回家。由于长期站立和经常在冰冷的河水中背学生过河,古槐基的腰间盘突出已非常严重。有一次,古槐基护送一个发烧的女学生回家。那时正好大雨刚晴,途中要走2公里的湿滑羊肠小道,当正在过一条小河时,古槐基的腰一阵痛疼难忍,脚底一滑跌倒在冰冷的水里,他本能地用一只手撑在水里,另一只手紧紧地护着背上的孩子。等到好不容易从溪水里站立起来时,古槐基才发现自己的一只鞋已不知被溪水冲到哪里去了。

自1980年以来,古槐基的同学、战友中,不少人已经成了大老板、公务员,走上了领导岗位。这些同学和战友对古槐基说,只要提出来要调动,我们会帮你想办法,准保成功。可是一次次被古槐基婉拒了。

1998年,在县城工作的儿子添了孩子,希望父母搬到县城长住,并帮忙照看家庭。古槐基斟酌再三后,上交了他任教以来惟一的一份调动申请。并且很快得到批准。村民们知道古老师要调动,都赶到学校既表示惜别之情也婉转地表示挽留之意,而最让古槐基难过的一关还是他的学生们。那几天,学生们都无心上课,有的在偷偷擦眼泪。古老师看在眼里,心头一阵酸楚。他那里舍得离开这些幼稚可爱的孩子啊!两天后,古槐基做出决定:留在梅坪,不走了!

这样,妻子一个人搬去县城,家里空落落只剩下古槐基一个人。一个人生活简单单调,白天上课,下课自己做饭。一盘青菜,几条咸鱼,经常是古槐基餐桌上的“佳肴”。

事后,古槐基对人说:我确实也想离开梅坪,走出大山。留下来,说到底也是为了当初的一个承诺。我越来越舍不得孩子。我走了,改变我一个人的命运;而留下来,可能会改变更多人的命运。

古槐基坚守清贫、默默奉献的37年,离不开他的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家人看着他特别辛苦,也一天天老了,开始时不太支持他坚持下去,希望他尽早回到县城和家人团聚,享天伦之乐。由于社会各界的关注,逐渐改变了家人的看法,最后甚至嘱咐他“站好最后一班岗”。

2012年7月,是古槐基老师的退休时间,可是他还没有做离开梅坪村的准备。他说:学校现在还有5个学生,不能因为我退休而中断他们的学业;什么时候有老师来,孩子们有人教了,这个我挑了足足37年的担子才可以安心地放下。

上一篇泥巴人

下一篇初三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