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诗词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立夏诗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立夏诗词

立夏诗词范文1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2、《暑旱苦热》宋代诗人王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翘飞上山。

人困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3、《纳凉》宋代诗人秦观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4、《夏夜追凉》宋代诗人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宻虫鸣处,时有微凉只是风。

5、《夏日南亭怀辛大》唐代诗人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6、《夏意》宋代诗人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7、《立夏日忆京师诸弟》韦应物

改序念芳辰,烦襟倦日永。

夏木已成阴,公门昼恒静。

长风始飘阁,叠云才吐岭。

坐想离居人,还当惜徂景。

8、《山中立夏用坐客韵》文天祥

归来泉石国,日月共溪翁。

夏气重渊底,春光万象中。

穷吟到云黑,淡饮胜裙红。

一阵弦声好,人间解愠风。

9、《立夏》宋方回

吾家正对紫阳山,南向宜添屋数间。

立夏诗词范文2

现在的建筑施工企业多数采用项目法施工的模式。企业对项目的管理,一般上都只到项目经理层面,对项目部的经营管理层和施工作业层都由项目部去管理,如果项目经理层面不能很好地运用激励机制,很容易造成项目管理的失败,给施工企业造成损失。本文从三个层面的激励机制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提出针对不同层级的激励机制,可以作为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的参考。

【关键词】

企业;项目法模式;层次激励

项目法施工在中国走过了将近30年的历程,从开始的不认识不接受,直到现在普遍采用,项目法体现了强大的生命力,给建筑施工企业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一场革命,现在的建筑施工企业基本上都采用了项目法施工模式。项目法的定位就是:以工程项目为对象,以项目工程经济承包责任合同为依据,以工程项目人、财、物等生产要素市场为条件,以国家的法律和企业对项目法施工的一整套施工组织管理制度作保证,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工期、成本、形象、文明施工实施全过程控制和管理的方法。即:按项目组织、按项目实施、按项目核算。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项目法施工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管理方法,为促进我国建筑施工领域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但是其运行中也发现许多的弊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由于项目的时间比较短,造成员工的凝聚力不够,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发挥的不充分,特别是对经营管理层和施工作业层的激励,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项目的领导班子多数都是由企业委派,其他中层管理人员根据企业人员情况从其他项目抽调。施工作业人员多数是成建制的劳务队伍或企业招募的农民合同制工人。这样的组合,有一个相当长的磨合期。

第二,企业对项目经理层的认识一般都比较充分,但是项目经理对管理层和作业层的认识就仅仅从企业档案的考核表中得来,停留在表面,对于项目人员的实际使用情况没有直接的认识,这样对项目的实施产生不利影响。

第三,项目经理除了和企业签署了经济承包责任管理合同,还有其他一些关联关系而不得不认真做好项目,比如,做好项目才有发展和升职,才有下一个项目的继续经营。而经营层和作业层的人员并没有任何协议,心里没有归属感,仅仅作为一个打工者的身份出现在项目上,在施工任务不饱满,或者对项目管理层有意见的情况下,可以随时跳槽走人,具有很大的流动性和随意性。

项目的人员可分为三种层次:

决策层,指项目经理、副经理等项目管理班子。由他们作为企业的代表,对工程实施全面负责,贯彻执行合同。

管理层,指项目管理部门、科队长及管理人员。对项目部负责,在项目经理领导下对项目进行管理。

作业层,班组工人。在队长的领导下,进行具体的施工作业工作。

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将每个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第一,生理需要。第二,安全需要。第三,社会需要。第四,尊重需要。第五,自我实现需要。如何能够使这三种层次的人员都竭尽全力的为项目服务,使项目的最终成果达到或超过企业的要求呢?我认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对于决策层的激励

能够胜任项目经理的人员都必须具备以下素质和条件:

1)事业心强,工作踏实认真,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勇于拼搏,意志坚强,能够团结广大职工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

2)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有较丰富的组织协调、指挥决策和应变能力,雷厉风行,能够处理各种问题。

3)以身作则,办事公道,知人善任,善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有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

4)通过了项目经理资质考试,取得资格证书。

项目经理层次的人的第一、第二需要已经得到保障,他们需要的更高一级的需要,因此,必须针对这些需要进行激励。

企业和项目经理必须签订项目承包合同,明确该项目的工期、质量、成本、安全、文明施工等指标要求。明确双方的责、权、利以及合同终止处理、违约、合同兑现的奖罚规定。

1)给予充分的权力。首先有经营决策和生产指挥权:有权以企业法人代表委托的人身份与建设单位对其他的人、财、物进行统一调配调剂使用。有权在企业规章允许的原则内建立项目的内部的管理制度,坚持一支笔有效制度。

2)要有材料采购、询价和设备租赁权包括小型设备的采购权。保证项目在远离基地的情况下,根据项目特点拥有材料询价比较和设备选择即租赁权,降低成本,保证生产。第三要给予项目经理人事权。保证项目经理在与企业法人代表或单位人事部门协商同意的基础上,对项目班子成员有建议权,对管理人员有聘任、辞退权,有选择分包协作队伍的权力。第四,有分配权。根据按劳分配的原则,有权制定合理的分配方案,在企业制度允许的前提下,自主决定工资待遇,以及决定承包合同的二次分配。

3)权力带来的还要有责任。负责任就要有相应的利益,要有与权力相当的利益才能使人有积极性。首先,项目经理的工资在项目部应该是最高的。按照承包合同应该给予的二次分配权限必须由项目经理决定。其他按照企业规定应该享受的住房、汽车、级别待遇等必须按照规定或惯例给予保证。

4)给予充分的重视。满足其尊重需要。企业的重大决策必须征求项目经理的意见。对于承包合同完成比较突出的,在企业范围内给予表扬和宣传,甚至推向到社会,给予必要的荣誉。

5)实现自我发展的需要。企业必须给员工以向上的基础和机会,特别是作为企业骨干的项目经理阶层。比如升职、晋升项目经理级别,从低级到高级待遇设定不一样,并且差距很大,用以激励把项目做的更好。对于硬件不足,比如工作年限、文凭不够国家或系统的标准,但是表现又比较突出,可以企业自己设定评定标准,多强调成绩和效果,或安排脱产学习等,用以激励有能力但缺乏所述硬件的人才。

2 对于管理层的激励

管理层除了受企业系统的管理外,主要是受项目经理的领导,贯彻项目经理的意图,对项目的质量、成本、工期等进行控制。管理层的激励措施主要由项目经理制定和实施。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他们的需要定位在第二、第三和第四需要,因此必须针对具体的需要进行激励。

1)签订部门责任合同并进行分解,到具体人。明确其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

只有明确的工作范围和目标,才能进行有效地考核和管理。项目经理除了要管理项目外,对项目部自身的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一个强有力的团队是干好一个项目的关键所在。

2)按固定时段进行考核,按照部门责任进行表彰或处罚。

表彰或者处罚的结果要记入档案,在企业内部公开,在本项目上的表现作为下一个项目的基础。经营层在企业内部流动,要取得现任项目经理的认可,要赋予项目经理充分的理解和支持。

3)改善生活和工作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给予其强烈的归属感和使命感。

3 对于作业层的激励

作业层在队长和班长的带领下进行具体的操作,是项目上人员最多的群体,必须充分考虑他们的激励方式是否有效,是完成项目的关键。作业层的文化水平普遍比较低,现在的用工形势决定了他们多数从农村来,家庭生活比较贫困。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他们的需要主要是:第一,生理需要。第二,安全需要。但是在项目上必须给予关心和爱护,给予充分的尊重,满足其尊重需要。不要把管理层和作业层在感情上割裂开来,造成心理的对立。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对班组签订承包合同,明确其工作,可以用内部文件的形式确定计件工资价格,并且要委托严肃负责的考核员对其班组完成的工作量进行核算,对员工进行考勤。奖勤罚懒,提高工作的积极性。

2)对职工宿舍、床铺、照明等进行规划和限定,保证住宿和休息环境。工人在工地工作非常辛苦,只有良好的休息环境是保证工作的效率和安全生产的基础。

3)保证后勤供应,对食堂饭菜的花样、味道等提出具体标准,降低饭菜成本,降低职工开销成本。可以适当对食堂进行补贴。特别是一定要求供应要充分,保证职工随时可以吃到可口的饭菜。

4)丰富业余时间的活动。工地一般是条件有限,可以因地制宜,建设一些活动场所,尽量提供设备设施,并有专人负责维护和看管,保证完好和防止人为损坏。

5)按照承诺及时发放工资,按照国家和企业规定发放劳动保护用品,办理上岗证件。现在农民工比较多,能够及时发放工资已经是基本要求,外出打工,只要能够按时给家里汇去工资,工人一般不愿意离开。

4 投保意外伤害保险和工伤保险

投保保险是对职工的一种保护,也是减轻企业负担的一种良好方式。

其实关于项目法施工的许多激励机制和方法还有很多,层次理论的激励方式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从已经运行过的项目来看,以上激励方式在较大程度上促进了项目的开展和完成,对现在的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方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者简介】

立夏诗词范文3

关键词: 建构主义理论 古诗词 导游教学

随着知识经济和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旅游业界更注重对导游员的整体素质和知识素养的要求。整体素质较高的“知识型”导游成为了业界的稀缺和新宠,有些旅行社甚至不惜出高价招聘人才。但现在的导游教学中存在着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因循守旧的问题,这一切都严重制约了导游知识素养和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这与我国旅游产业全面提升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目标不相适应。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是继行为主义和认知理论后提出的新理论。它作为一种后结构(post-structuralism)的学习理论,提出教学并不是把知识经验从外部装进学生的头脑中,而是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经验出发生长建构起新的经验。维果茨基认为,了解学生对他们所教授学科的知识背景,并在这些知识基础上设计适当的教学策略,是教师进行有效性教学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借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对古诗词在导游教学中的运用作了探索,旨在改进原有的导游教学方法,提高导游的知识素养和整体素质。

1.关于学生古诗词的知识经验分析

自古以来,我国便有重文的传统,诗歌更是我国古代教育的重要内容。2000年3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新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新大纲除更加重视文学教育外,还首次以教学大纲的形式,规定了“古诗文背诵篇目”。其中小学、初中、高中分别要求背诵古诗词80首、50首、50首,三个学段共要求背诵180首。这些篇目大多是脍炙人口的名篇。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对古诗词的知识经验积累较为丰富。根据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这就为教师在导游教学中运用古诗词,引导学生在古诗词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建构相关的导游知识具备了条件。

2.古诗词的特点分析

王国维认为:“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可见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那么古诗词具有哪些能为导游教学所运用的特点呢?

2.1古诗词与景物交相辉映。

古诗词的题材大多是景物。而且已达到了情景交融、事理相契的地步。明朝胡应麟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文学作品中的意境就是文人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在文学作品中相结合所形成的艺术境界。朱光潜在诗论中深入探讨了这个问题。他说:“情景相生而且契合无间,情恰能称景,景也恰能传情,这便诗的境界。”每个诗的境界都必须有情趣(feeling)和意象(imaige)两个要素。自古以来风景名胜与古诗词歌赋就彼此交相辉映,相互增色。

2.2古诗词具有丰富的知识。

古诗词有着极大的认识价值。写景状物,是我国古代诗歌(乃至整个古代文学艺术)中一个重要的命题。因而许多古诗词歌赋描写了自然万物、地理形势,历史的变迁,以及各地的风俗民情,内容丰富。

2.3古诗词能让人到达独特的审美境界。

古诗词经常利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实现语言的感染力。语言自然含蓄,生动活泼,而且特别讲究音韵的美,利用声调、音节、平仄、押韵等来实现声音的美感,不仅念起来琅琅上口,而且那独特的语言魅力特别能激发人的想象力,让人悠然神会而余味无穷,并到达独特的审美境界。

2.4古诗词中不乏脍炙人口的佳作,符合大众审美的要求。

古诗词中有不少令人拍案叫绝的佳句。杜甫诗云:“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虽然古诗词是高雅的艺术形式,但它却完全符合大众审美的需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再加上我国自古就有尊贤重文的历史传统,所以游客对一些古诗词歌赋耳熟能详。有研究表明,国内旅游教育程度累积人数与旅游人次关系呈明显的正相关性。而在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知游客对古诗词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积累。这也为导游在带团中运用古诗词进行导游讲解提供了可能性。

3.古诗词在导游教学中的运用

通过对古诗词特点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它们不仅蕴涵了丰富的知识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而且大多为学生所耳熟能详的篇幅。建构主义学习论认为,学习过程就是,学习者将新的信息和知识和已有的知识体系加以整合、修改或重新解释旧有知识,以使其与新知识相一致的过程。

倘若能鉴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学生原有的诗词知识基础上,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架构起相应的导游知识,对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和导游的整体素质,势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古诗词和学生导游知识和能力的架构关系,如下图所示:教师和学生处于一种互动的关系中,诗词可由教师引出,亦可让学生从记忆单元里精选。古诗词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和整体素质,而且在今后从事导游工作时可以灵活地运用古诗词,增加讲解的感染力。

3.1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尊心。

中国文人历来重视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文人们在面对祖国美丽而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时,往往会在文学作品中对大自然的美景和无限生机进行礼赞,抒发一种与自然相融合的愉悦情感。苏联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对故乡的赞赏――这是爱祖国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感情源泉。”所以利用古诗词歌赋大多以景为题材,并情景交融之特点能让学生深刻体验和感受文人们的这种情感,从而自然而然会激发起学生的爱国主义之热情和民族自尊心。例:《旅游地理》讲到长江三峡时,教师就可以引用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一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可以用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而讲到黄河时可用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也可以用王之焕的《登鹳鹊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几首诗将长江和黄河的浩浩荡荡的磅礴气势体现得淋漓尽致,从而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尊心。

3.2弘扬儒家文化,提高学生的情操、道德修养。

中国儒家文化的本质和核心就是“仁”。仁的意思就是善良,富有同情心和爱心。《孟子・尽心上》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正是许多古代知识分子所采取的生活态度。同情人民大众属于道德的范畴,是一种高级的社会性情感。

在中国诗歌史上,许多诗人写出了反映民众疾苦的诗。在《导游基础》中讲到园林中所用的植物竹子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来品读郑板桥的咏竹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此诗语言朴素自然,侃侃道来,情真意切。再向学生介绍竹子在我国有什么寓意,从而引起学生的心境与诗境的共鸣。所以在导游教学中运用古诗词歌赋不仅可以弘扬儒家文化,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情操和道德修养。

3.3可烘托景物的神韵,增强景物的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旅游活动本身就是一次审美活动而古诗词歌赋本身就是能给人以美感的一种艺术形式。古诗词歌赋讲究韵味的美,通过声调、音节、平仄、压韵等不仅可以让它的语言生动、形象,而且可唱可吟。特别是一些山水诗宛若一幅幅山水画,那如梦如幻的美是用普通语言表达所无法企及的。所以古诗词歌赋可以让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形,从中激发联想和想象,神游其中,获得美妙的美感享受。正如刘勰所说:“寂然凝虑,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神与物游……”而这样也可克服课堂教学的空间局限。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旅游地理》在讲解杭州西湖时,教师在课堂上可讲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除了运用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以外还可以用四首诗歌来描绘西湖四季不同的景致。春天可以用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夏天可以用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秋天可以用宋之问的《灵隐寺》:“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冬天可以选取林逋的《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使四季美景在唯美的诗词中得以升华。最后,教师可以引用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这首词作为对西湖美景的概括性总结。“江南忆,最忆是杭州。”这是白居易为颂扬杭州给后人留下的回味无穷的千古绝唱。教师在讲课过程当中若能将这些诗词灵活运用,不仅可以将西湖四季的美景呈现给学生,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西湖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3.4巧用古诗词歌赋来掌握史、地、宗教知识。

古诗词歌赋拥有的信息量非常丰富,不仅包含了自然科学知识、历史文化知识,而且包含了多姿多彩的民情风俗知识。

3.4.1历史的复杂和沉重可以在生动、浪漫的古诗词歌赋中得以重现。

如讲唐朝的“安史之乱”时,可用白居易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来解释在李隆基统治后期,唐朝历史由兴转衰的原因;讲到南北朝佛教盛行时,则可用杜枚的《江南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来加深学生对佛教历史的的记忆。

3.4.2可用诗词来引印证地理现象。

如在讲解《导游基础》第三章《中国旅游地理》中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时,可以用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来印证。

3.4.3自然万物之知识均可在古诗词歌赋中窥见斑斓。

古诗词歌赋有很多写景状物的内容。钟嵘曰:“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日祁寒,斯四侯之感诸诗者也。”

因此在讲解《导游基础》第三章《中国旅游地理》时若适当挑选一些名言佳句,则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入、细致地掌握知识,而且能加深学生的记忆。当讲到草本植物分一年生、二年生及多年生时,可引用“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首学生耳熟能详的诗。我国的各种植物时都可引用相应的诗词歌赋。比如,植物中的荷花可举周敦颐的《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仙鹤可用刘禹锡的《秋词》:“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而讲到天气景观时可用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雪景,可用苏轼的《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形容雾景。

3.4.4宗教之深奥可通过诗词来获得顿悟。

中国的文人多少都受到道家和佛家文化的影响。而道佛教义之深奥,导游常见名词之晦涩难懂。教师可以通过古诗词歌赋来让学生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例如可用崔颢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来讲教追求“长生成仙”之教义。也可先讲嫦娥奔月的故事,然后再用李商隐的“嫦蛾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让学生不仅能领悟道教之教义,而且获得美的享受。

另外王维《辋川集》辛夷坞一诗:“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在这首诗中,芙蓉花成了“法本自然”的写照。这也印证了道教修炼中要以老庄的“清净无为”为指导,“无为而无不为”的追求。

佛教对中国的文化影响也极为深刻。特别是我国佛教主要流派中的禅宗对知识分子影响最大。唐朝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皆寂,惟闻钟罄声。”就形象地反映了佛教“四大皆空”之教义。

综上所述,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师在导游教学中若能精心挑选一些古诗词,就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实现导游知识和能力的架构,从而提高导游教学的质量,提高导游的知识素养和整体素质。而且古诗词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通过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还可以让他们尽可能多地汲取中国古老文化之精华。而导游作为“文化的使者”,又肩负着将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精华向游客进行传播的使命。从这一点上来说,意义就显得更为深远。

参考文献:

[1]张涤云.中国诗歌通论[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2][美]叶维廉.中国诗学[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1).

[3]李洪波,韩荔华.旅游文学作品欣赏[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2).

[4]徐有富.诗学原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

[5]张舒哲,高娴子.导游口语技巧[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1).

[6]建构主义与当代职业教育教学观的转变.[J].天津大学学报,2007,(1).

[7]侯新杰.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评析.[J].教学与管理,2007,(2).

立夏诗词范文4

一、要“儿童化”,但不能忽略“语文味”

【案例】 课堂上教师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

师:小眼睛看哪里?

生:小眼睛看老师。

师:小小手放哪里?

生:小小手放放好。

师:小小背怎么做?

生:小小背挺挺直。

【分析】 低年级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模式,教师成人化的语言、成人化的说话方式影响着语文课的教学效果。因此,有些低年级教师就根据学生说话的特点,模仿他们说话的语气,用他们能理解的“儿童化”的语言来调动学习兴趣,保证教学顺利进行。但在实际教学中,容易出现诸如“小小背怎么做” “小小背挺挺直”等语法混乱、用词不当、柔软缠绵的“娃娃腔”。这些语言容易“先入为主”, 对规范刚入学学生的语言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因为在认知心理上,“首应效应”的影响是极大的,如果第一次没有说准确,将来要纠正就很困难。因此,教师在关注低年级教学语言“儿童化”的同时,不能忽略其“语文味”。我们要恰当使用儿童化语言,规范表达,流畅明晰,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在“润物细无声”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让学生从小就浸润浓浓的语文味。

二、表扬要有实效,不能刻板化

【案例】 教师让学生“开小火车”认读生字“雨”,第一个学生读道:“雨,雨,下雨的雨。”其余学生鼓掌三下,并竖起姆指:“棒棒棒,你真棒!”第二个学生读道:“雨,雨,大雨的雨。”学生再次鼓掌:“棒棒棒,你真棒!”……

【分析】 在倡导尊重、赏识学生的理念下,常听到低年级语文课堂上“棒棒棒,你真棒!”响成一片的情景。这些表扬节奏明显,动作整齐划一,俨然训练有素。看似表扬,实质有表无扬,无论是受表扬的学生还是为别人鼓掌的学生,均难以看到一丝真心实意的笑容。如此一味的、廉价的、一而再、再而三的表扬,使表扬演变成为一种例行公事,失去其应有的生命力,学生对此形成的成功体验显得虚假,落入形式主义泥潭。

于永正老师在回忆自己的从教经历时,也曾深情地说:“教育的第二个名字叫激励,激励是有学问的,要有针对性的,要真诚、动情。”比如教师说:“你不但回答正确,而且语言干净,几乎没有一个多余的字,也不需要再添一个字。”这样的语言,学生能听懂,知道好在哪里,而且对其他同学也有启示作用,具有明确的导向性。比如教师说:“你读书的时候,全班同学听得是那样认真,知道为什么吗?”这样的语言包含对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爱读书的学生鼓励与评价,于无形中激励着学生。

三、要引领,不要压抑学生

立夏诗词范文5

阿仕顿今年的展厅面积由去年的150平方米变成了将近300平方米,而且处于整个展览区的黄金地段。阿仕顿这一年来的发展是备受瞩目的,它的快速发展有其深层次的原因:

快时尚模式

阿仕顿男装以“时尚、超值、多款”经营理念,和“极高的性价比” 核心竞争力,在市场上逐步获得消费者认可。将传统的品牌发展为以“快”取胜的SPA模式,以行业变革者和先行者的角色,担当起行业转型的重任。通过“聚焦区域、聚焦产品、聚焦客户、重点突破”的发展战略,践行从品牌运作、商品企划到生产、零售均由公司统一控制的一体化运作模式,迅速实现了连锁规模、品牌效益、直营管理门店快速稳健的标准化复制,短短几年迅猛发展至数百家,已经成为江苏服装产业自主品牌发力转型升级态势的一个生动缩影。 

垂直化管理

阿仕顿男装采取完全垂直化的管理运营方式,从店铺选址、装修建店、招聘培训、新店开业、店铺运营、营销企划、店铺督导、客户管理到财务控制等全方位管理与指导,所有的加盟店都由总部垂直化直营管理,投资人只需要定期了解经营情况,看一下经营报表,其余工作都由公司专业人员完成。最吸引人的一点是关于加盟商零风险的承诺,阿仕顿保证合同期满后加盟商最低收回总投资。更值得一提的是,从发展加盟至今,阿仕顿未关过一家门店,一直稳健发展。

品牌化营销

阿仕顿男装始终把品牌化营销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从参加上一届江苏国际服装节,到闪耀亮相北京人民大会堂新闻会,再到惊艳第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一步步走来,阿仕顿自信、从容地将品牌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收获颇丰。并且又于近日获得江苏省服装(家纺)自主品牌30强企业的荣誉称号。

人才培养

本着“德才并重,吸纳人才、善用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用人理念,阿仕顿建立了人才招聘、人才培养、员工激励、职业规划等体系, 成立了阿仕顿商学院,其功效如同企业自己的“黄埔军校”。所有储备店长、店长甚至更高的管理层,都经常在商学院上课、培训。这群年轻人,张扬着青春与激情,无论是在培训课上争先恐后竞相展示才艺、分享心得,还是在销售一线为实现目标即使带病工作也毫无怨言,每一时刻,每一角落,无不留下他们忙碌而欢乐的身影。

助力支持

立夏诗词范文6

关键词:词汇语用学;关联;隐喻

中图分类号:H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8—0093—03

一、引言

隐喻是连接心智与语言的纽带。自亚里士多德时代起,学者们就致力于研究隐喻的定义以及它在语言、思维和文化中的功能。但传统研究方法通常把隐喻视作几乎没有认知意义的修饰手段。到了20世纪末,隐喻研究开始进入了繁盛时期,特别是在认知科学的指引下,语言学家、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就隐喻性思维和语言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观点(参见Gibbs, 1994)。基于此,现代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向传统的隐喻研究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对隐喻的研究应以神经和身体体验为基础,而非传统观点所倡导的那样。关联理论和认知语言学对隐喻的研究都是以现代观点为其出发点的。

然而,这两种理论都把隐喻视作日常现象,却是基于不同原因的。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渗透在语言中是因为它渗透在我们的思维中。正如Lakoff & Johnson(1980:153)所说的,“隐喻主要是我们思想和行为的实体,并仅仅是由语言衍生而来的实体。”在这种观点下,隐喻被视作不同认知域之间潜在概念映射的表层反映,这种隐喻的基础存在于认知而非交际中。 关联理论却认为,隐喻可以在语言交际中自然产生,这是因为我们能通过对语言松散的使用来传递可能模糊的复杂思想,但这一过程并不是隐喻性的。关联理论对隐喻的研究主要在于决定哪一个可能的明确义在某一语境下会被首先激活,而隐喻概念映现制约了词语产生明确义的数量和种类。

二、关联理论隐喻观与词汇语用学

关联理论对隐喻的研究是基于认知与交际这一框架的,它在话语理解方面提出的基本假设是人通常都会注意到可能与他们最相关的信息。人类认知系统的发展使他们的大脑能有效分配资源,从而去处理相关信息。由此,Sperber & Wilson(1995:260)就形成了关联的认知原则: 人类的认知倾向于最大关联。就交际而言,Sperber &Wilson(1995:260) 认为,每句话语都可以是用来引起他人注意的,从而就产生了关联的期待。这也就是关联的交际原则,即, 每个明示交际行为都意味着它本身具有最佳关联。从而可知,听话人会认为话语是和说话人的能力和意愿相一致的,并且是最相关的。因此在任何情况下,听话人都会认为该话语是值得其付出努力去处理的。

只有当某个新信息与旧信息相结合从而产生语境效果时,我们才可以说该新信息是相关的。语境效果可以由以下几种情况来实现:说话人的话语增强已有假设或与已有假设相矛盾;或把已有假设和新信息相结合从而产生新的隐含义。然而,信息的关联并不只是和语境效果(从输入信息和语境的互动中得来的)的数量和质量成比例的。它还应该与人处理信息所付出的认知努力相关。只有当某个假设被‘最佳处理’(optimally processed)时,该假设的关联度才是最佳的,即,可能性最大的语境信息被筛选出来,同时,认知努力和认知效果之间也得到了平衡。这种平衡可以理解为一种听话人总是试图在最小化认知努力的同时,实现最大化的认知效果的交互过程。关联的期待给理解说话人的话语提供了标准。基于上述理论的话语理解过程包括两个方面:1.在构建对话语的解释时遵循最小努力途径(如,解决歧义和指称不确定,调整词义,补充语境假设,推理出隐含义等)。2.一旦关联期待得到满足,理解过程也随即停止(Wilson & Sperber, 2004:613)。

下面将从词义缩小(lexical narrowing)和词义扩展(lexical broadening)两个方面来论证上述观点。下例是一个工厂里两个工人的对话:

(1)Joe: “Can we trust Bob to do as we tell him and defend the interests of us workers in labor union?”

Mary: “Bob is a soldier!”

Joe应该怎样理解Mary关于Bob的隐喻性看法?Joe关于士兵的心理表征概念包括许多有关Bob的特征。比如说,①Bob忠于职守;②Bob严格服从命令;③Bob从不质疑权威;④Bob和团队的目标一致;⑤Bob是爱国主义者;⑥Bob享受军人待遇;⑦Bob是部队的战士。因为Mary使用soldier一词来形容Bob,所以①—⑦都可能在某种程度上被激活。但由于Joe的问题提及了信任、照某人说的做和捍卫利益等内容,以上7点中的某些特征的可及性会更强。基于关联理论的理解步骤,Joe运用可及性因素来考虑上述诸特征后,认为④能满足他的关联期待,理解过程随即终止。因为他已认定④所需的理解努力最小,同时又具备足够的隐含义来使话语以期待的方式相关联。他甚至不会进一步去考虑诸如⑤—⑦的这些含义,更不会去评估和反对它们。和格莱斯的观点相反,Joe尤其不会考虑⑦—Mary话语的字面解释,在这一点上,他和推理隐喻意义的心理因素是一致的。

关联理论的隐喻观同样可以应用在词义扩展(lexical broadening)方面,请看下例:

(2)The audience slept through the lecture.

基于格莱斯理论,(2)有4种解释方法:字面义、近似义(approximation)、夸张义和隐喻义。在这些解释中,听者首先会验证字面解释,只有当字面义违反了真理标准时,他才会去考虑其修辞义。但当我们试图用另一种方式分析(2)时,我们不难发现格莱斯理论的实证和内省反面的缺陷(Gibbs 1994; Wilson & Sperber 2002)。根据关联理论,在隐喻理解时,我们不必首先验证其字面意义。Sleep 的解码概念仅仅是一系列有序的百科假设,听者会从中筛选出能满足其关联期待的假设,并用该假设来构建全面的解释。在(2)中, sleep一词的百科词条可由以下几个假设构成:①思维上脱离;②对周围环境失去兴趣;③反应开始迟钝;④逐渐失去意识;⑤经历身体上的变化(打鼾,心跳减慢,呼吸延长等等)。在不同的语境中,这些意义的可及性也不同,我们通常用slept一词意义的相对缩小或扩展来对其进行解释。在(2)中,只有当⑤被增加到语境中时,我们才会用sleep的字面解释对其进行理解。但在讲座过程中,听众几乎没有可能会失去意识,也不可能一直经历⑤提到的变化,所以在此特定语境中,假设④和⑤不太可能被激活。相对而言,提到讲座中的听众时,假设①—③很有可能被激活。因为当这些假设进入该语境后,它们不但能提供关于听众状态的信息,还能更进一步地暗示讲座的质量或主讲人的水平,以此来实现关联。最终的解释(传统意义上被视为夸张或隐喻)就会满足该话语提出的关联期待。只有当该解释没能满足那些期待时,听者才会更进一步的寻求其它假设并朝更具字面意义的方向上去理解。

关联理论对词汇语用学而言意味着松散的解释——基于几个少数高度可及的百科特征,不用过多地考虑其字面意义就能满足听者的关联期待。为了更进一步地论述该理解方式,请看下例中giant一词的隐喻性用法。当小说家John Updike 在2009年1月去世时,很多讣告都包含有这样的评论:

(3)Updike was a giant.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句话?百科词条对giant的解释会给我们提供如下信息:拥有不寻常身高的人、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气场、超于常人的力量和在人群中很显眼等。但即使giant一词在夸张的手法中常用来形容“不同寻常的高”,我们也会在该特定语境中自然地推理出(3)不会隐含Updike非常高这一意义,即使Updike本人碰巧非常高。这也说明了不同可能解释之间的选择是取决于语境的(Wilson,2012:44)。关联理论对我们如何理解这句话提供了如下理据。首先,由公众人物的讣告产生的关联期待会让读者更多地朝着其生平事迹方面去推理隐含义,而不会过多地考虑其身体特征。因此,Updike作为小说家这一身份的可及百科信息能产生足够的隐含义来满足读者的关联期待,以至于根本不用考虑他的身高。由此,对写死亡新闻的记者而言,如果他想让读者同时注意到Updike的身高和其作为小说家的生平事迹的话,他可以用诸如(4)这样的话语来让读者们进一步推理隐含义:

(4)Updike was a giant, in every sense of the word.

很显然,(4)需要读者付出更多的认知努力,根据关联理论的解释,它也会引导读者去推理更多的隐含义。当然,我们也可以用literary giant或 giant of American literature来描述Updike,从而产生更为准确的关联期待,即根本不用考虑其身高。

三、关联理论对两类隐喻的解释

正如Gibbs和Tendahl指出,关联理论和认知语言学关注的隐喻类型不同。前者主要注重分析:Robert is a computer这类隐喻,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修辞;而认知语言学更多地涉及的是:Bill’s marriage is on the rocks这类隐喻,即通过跨域来反映概念映射。下面将用关联理论来统一解释这两类隐喻。

首先,我们来看Robert is a computer在下面两个对话中应怎样理解:

(5)a. Mike: Is Robert a good accountant?

b. Jane: Robert is a computer.

(6) a. Mike: How good a friend is Robert?

b. Jane: Robert is a computer.

在这两例中,对computer一词的解码能激活计算机所具有的百科特征,这些特征必定是与人所共有的。如,计算机能像出色的会计那样处理大量的数字信息且从不出错等;同样,相对于“好朋友”而言,计算机不会有情感、直觉、常识或关心别人等特点。在理解Jane的话语时,Mike需构建关于computer一词的特定概念,以至于Robert在该概念指引下能产生回答(5a)或(6a)的隐含义。值得注意的是,Jane不必对Mike会推理出的隐含义有非常准确的概念定位,只要她的话语能让他推理出某种隐含义,同时以意欲达到的方式来得出问题的答案,关联的期待也就得到了满足。因此浪漫主义者认为隐喻的修辞意义是不能得到准确释义的。但这并不是因为像他们认为的那样:该意义是由联想义或“内涵义”的非真值条件集合构成的。而是因为它涉及由推理而不是定义来产生的特定概念,此外,该推理因素(比单纯的近似义涉及的程度更深)是让听者来进行推敲的。用关联理论的术语来讲,隐喻际是一种弱交际(Sperber &Wilson,2008)。

其次,我们将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分析上文中提到的第二类隐喻:

(7)Bill’s marriage is on the rocks.

假设某人读到例(7),且他关于婚姻的百科信息中没有该概念隐喻:MARRIAGES ARE JOURNEYS. 在该话语语境中,听者会自然地期待(7)通过传达关于Bill婚姻状况的隐含义来实现关联,所以,在ON THE ROCKS这一概念的百科词条中,激活度最高的假设不仅在于“远行”,还应在于“婚姻”。如,远行和婚姻都会持续或长或短的一段时间、都会以某种满意或意外的方式结束;两者都有参与者,他们会经历不同程度的恐惧或困难且需要不同形式的帮助或安慰。基于上述假设,听者就会建立特定概念ON THE ROCKS*,该概念不是通过对短语on the rocks 的解码而获得的,而是该短语暗示了该概念产生的可能性。由此,该概念能传达关于Bill婚姻状况的隐含义,从而使该话语满足了听者的关联期待。

以上分析表明了短语on the rocks是怎样通过自发调节来构建以期待方式相关联的解释,基于关联理论,对那些之前不具有“爱情”与“旅程”这类隐喻的人来说,他同样可以完成这样的理解。在这里,关联理论的语境观、关联原则(认知与交际)、最佳关联假设等核心概念无疑起了关键作用。当然,对于关联理论和认知语言学而言,它们用到的很多隐喻性表达都或多或少地具有常规性(routine)。此外,认知语言学对我们理解隐喻怎样集中在中心主题周围提供了有力的论述。

[参考文献]

[1] Gibbs, Raymond. The Poetics of Mind: Figurative Thought, Language, and Understanding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1994.

[2] Lakoff, George, Johnson, Mark. Metaphors We Live By [M].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icago, 1980.

[3] Sperber,D. & Wilson, D.2008. A deflationary account of metaphors. In R. Gibbs (ed.) The Cambridge Handbook of Metaphor and Thought [A], 184—200.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 Gibbs, R. & Tendahl, M. Cognitive effort and effects in metaphor comprehension: Relevance theory and psycholinguistics [J]. Mind & Language 21:3, 2006, 379-403.

上一篇电桥电路

下一篇短篇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