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志无悔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尽志无悔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尽志无悔范文1

武汉市信息产业办主任黄长清对记者表示,武汉建设智慧城市,将从建设“智慧小区”开始。“后湖汉口城市广场”将成为武汉首个智慧小区,这里的居民,搭乘公交地铁、进小区刷门禁、去地下车库停车、在指定商店购物、交物业费和水电费、天然气费,靠一张“武汉通”卡都能搞定。武汉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胡昱说,智慧小区“后湖汉口城市广场”涵盖1000余户商家、5000余户居民,是全国首个把城市通卡应用于居民生活的小区。

江城“智慧小区”策略

智慧小区是智慧城市与平安城市构建中的基础性细胞,武汉市借助建设国家“三网融合”试点城市的契机,大力实施智能小区示范工程,从基于网络的简单服务,向多媒体、综合信息服务转变,将音视频设备、照明系统、窗帘控制、空调控制、安防系统、数字影院系统、网络家电等通过智能联网实现对设备的远程控制。

在2011年“两会”期间,武汉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就纷纷建议,将武汉的智慧小区核心原创技术列为武汉市战略性产业,建立武汉智慧小区试点样板,同时,建立武汉智慧城市技术研究院,设在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建立武汉智慧小区产业化技术标准,建立专项资金,鼓励新建小区程度不同地推进智慧小区技术,高档小区必须达到智慧标准,目前已有开发商(沿海集团)积极要求此项技术进入。在江汉区两个国家示范社区率先推行智慧小区建设,将互动免屏电子白板、多点触控社区终端系统、家庭多媒体多触控家居等互动产品,率先在武汉的智慧社区中推广应用。

目前武汉市已经将智慧城市的应用触角伸向了民生领域,除了二维码食品安全追溯系统之外,“电子菜箱”在武汉市的社区之中悄然流行。每天天还没亮,洪山区青菱乡横堤村村民已经采收完当天的蔬菜。他们每天要赶在5点半之前将地里种的蔬菜采收完毕,随后这些蔬菜会被“押送”到车程20分钟外的加工车间。经过近三个小时的加工后,配送车陆续驶出加工车间开往各个社区。一般来说,蔬菜都能保证在24小时内送到市民手中,速度最快的仅需6个小时,而市民则可以在网上下单,在收到短信通知后,到社区楼下刷智能卡打开菜箱,取走蔬菜即可。

这是武汉市为解决菜农卖菜难、市民买菜贵而推行的一种新的农产品流通方式,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对超市储物柜进行简易改造,从而进行蔬菜交易。“这种模式属全国首创。到2012年年底,‘电子菜箱’的投放数量将达到1300组,覆盖全市700多个社区,为市民提供便利。”黄长清告诉记者。

按照《武汉智慧城市总体规划与设计》,武汉市在食品药品监管、社区、医疗卫生、国土规划、交通等多个领域建设智慧城市。如今,社区、食品安全项目已经全面铺开,而在其他领域的项目应用也进展顺利。

据了解,武汉在国内首次将“社会综合管理与服务”纳入“智慧城市”总体规划,率先提出建立智慧的社会公众服务系统,建设社会服务网站群,为居民提供互动的平台。通过网络,把各个社区连接起来,实现社区与居民间的交流和互动。借助互联网,及时向公众传递各类实用信息。

“数字家庭”畅想

2011年,武汉市东湖高新区专门成立东湖高新区“智慧小区”示范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武汉高科集团作为承担项目的牵头单位,目前各项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武汉高科国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敏介绍,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全市已经进行了大规模“智慧小区”改造工程,这必将对武汉打造“智慧城市”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并带动相关经济产业的大力发展。

在东湖高新区智慧小区的“数字家庭”体验中,市民只要轻轻按一下遥控器,电视打开,灯光自动慢慢变暗,窗帘也徐徐关上。电视节目中更有1080P高清大片,观看效果如同置身电影院。除了个人娱乐、高清视频通话等,还可以拓展到室内监控、紧急求助、智能生活等。在安防方面,由于在家门口、窗户都安装了红外摄像,一旦有人进入,系统也会自动以彩信的形式发送照片到手机上。

据介绍,在社区服务方面,智慧小区将建设全IP视频监控系统、背景音乐系统、楼宇对讲系统,实现社区综合信息服务、物业管理系统与家庭互联,并将小区安防系统与武汉市“平安城市”系统对接。在公共服务方面,通过智慧小区公共平台实现与“智慧城市”相关功能的衔接,实现远程医疗、动态交通引导、公共教育服务、网络图书馆、在线购物等应用。

“简单而言,智慧小区综合服务平台是一个开放式管理运营平台,借鉴苹果公司开创的‘ipod+itunes’商业模式。”张敏介绍,这类似于可提供各类应用服务的超级市场,符合智慧小区建设需求的服务产品提供者,都可以进入该平台为用户提供服务,小区业主则可以通过该平台选择所需的服务。

待智慧小区建设完成后,届时家庭里都会有一个类似于ipad的终端,如果需要去医院就诊,可以事先通过ipad远程预订专家号,到时直接去医院,免去了排队等候;家中饮水机没水了,可以直接下订单,马上饮水公司就会送水上门;需要拜访亲戚,想拎一点土特产,出门买一时又来不及,也可以直接在这个平台上找到,免去了奔波挑选之苦;物业公司最近组织的安全检查,想了解情况,直接打开物业的界面即可;想出门,又不知道外面的交通状况,也可以实况查询……

尽志无悔范文2

此次“支付结算乡村行”活动不仅通过悬挂横幅、散发折页的方式进行宣传,更是以文艺表演、现场咨询、互动问答等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支付结算等金融知识传递给农民朋友。活动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农民朋友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详细认真的咨询、争先恐后的抢答,真正激发了农民的兴趣和参与热情,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这次活动是一项全国性的金融服务活动,作为当地农村金融主力军的蛟河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多年来一直注重“三农”服务,不断加大服务延伸力度,畅通交易结算渠道,使广大农民享受到安全、便捷的现代支付结算服务,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带来了实惠。通过这次宣传活动,加深了蛟河联社与农民朋友的联系,使农民对支付结算知识有了更深的认识,为进一步优化改善金融服务环境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

省联社通化办事处与柳河县政府成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012年7月31日,省联社通化办事处与柳河县政府在县宾馆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字仪式,省联社党委副书记、主任李世杰,中小企业部经理杨明,柳河县委书记王坤、代县长蒋海燕出席签约仪式。省联社党委副书记、主任李世杰,县委书记王坤分别致辞,本次活动由代县长蒋海燕主持。

首先,由联社理事长马洪祥汇报了柳河联社的基本情况,产权改革及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下步工作打算,力争年末前达到组建农商行标准,明年上半年挂牌营业。省联社中小企业部杨明经理代表省联社介绍了吉林省农村信用社改革情况,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吉林农信已逐步成为省内规模最大、贷款余额最高、支农扶微力度最强、客户资源最广的地方性金融机构,为进一步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不断拓展双方合作领域,努力实现金融与经济的深入融合,共同谱写跨越式发展的新篇章。

尽志无悔范文3

一、树立危机意识,引导职工与企业同舟共济、共克时艰

为了企业的发展和职工的根本利益,工会组织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增强大局意识,深层次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和“稳定压倒一切”的意义。水富县企业工会结合各自的实际,充分利用企业班组园地、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在员工中开展新形势、新任务教育,引导广大职工坚定信心,增强质量忧患意识,增强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维护职工的根本利益,保障职工的主人翁地位

一是要坚持全过程参与,在制定政策中做好源头维护。工会在深化改革中尤其是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中,都要主动参与,超前维护,全过程参与,并通过广泛征求职工意见,真正代表和体现职工意愿,站在职工的立场上为职工说话、办事;二是要以创新精神拓宽民主监督渠道,深化维权机制,保证职工的知情权和管理监督权。以职代会制度等多种有效形式保证职工群众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分配制度改革等重大问题的权利,使之规范化、制度化;三是要加大法制宣传力度,提高职工整体素质。只有不断提高职工整体素质,增强职工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维护才能真正到位。

三、坚持以人为本,为职工群众办好实事

尽志无悔范文4

【关键词】惠农支付 外延效应 调查 思考

普惠金融是一种金融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思路,旨在把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延伸至原被排斥在正规金融体系之外的人群,让更多的弱势群体和地区获得金融服务。发展普惠金融,重点是建立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扩大农村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渗透率,为社会各阶层提供合适的金融服务产品,从而构建一个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而作为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农村支付服务是农村金融服务的基础,构建惠农支付服务体系,加强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不仅破解了乡镇以下地区金融服务缺位的难题,有效填补了当地金融服务空白,且在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促进城乡公共金融服务均等化的同时,也产生了积极的外延效应,不仅有效改善了“三农”、小微企业、贫困地区的融资状况,而且对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保山市农村惠农支付业务发展现状

近几年以来,为解决农村金融服务缺失的问题,人行保山中支以加农村支付体系建设和改善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为重点,以惠农支付业务点的创建为突破口,组织辖区金融机构大力推进惠农支付服务点建设工程。经过多年的创建,保山辖区惠农支付服务点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惠农支付体系建设机制不断完善

自2010年以来,人行保山中支以惠农支付点的创建为突破口,积极稳步推进农村支付体系建设,通过制定和下发了《保山市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保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一创两建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改善农村支付环境的主要措施和保障机制,充分发挥了政府、金融机构、特约商户、农民群众等部门和群体的积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人行保山中支会同地方政府、金融机构、支付机构等有关部门以消除金融服务空白行政村为突破口,突破POS终端在城市只能用于消费(不能支取现金)的制度规定,认可POS终端在农村地区可用于支取小额现金,积极打造特色惠农支付服务体系,促进城乡金融服务协调发展和支付普惠。

(二)惠农支付服务点建设实现了广覆盖

在创建惠农支付服务点的过程中,人行保山中支依托农村地区的优质商铺,以惠农支付服务点的建设为工作重点,积极探索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方式,通过采取政府支持、金融机构承办、农村商户参与、市场方式运作的多方合作发展模式。通过以POS终端为技术支撑,联结行政村有实力的商户,在商户的营业点构建惠农支付点,实现了惠农支付服务点建设的广覆盖。自2011年4月,建立了辖区第一批32个惠农支付服务点,2012年,为配合烤烟收购电子化结算的推动,在烟叶种植村寨建立了第二批168个和第三批351个惠农支付服务点以来,截止2016年9月末,保山市共建成惠农支付点1038个,惠农综合服务站100多个,覆盖了72个乡镇,800个行政村,覆盖率达95%以上。

(三)惠农支付业务惠及广大农村

近几年以来,人行保山中支充分引导金融机构利用银联网络实现借记卡小额取款、刷卡消费、小额转账汇款、刷卡缴费、查询等业务,为金融机构缺失或金融机构不健全地区的农村群众提供个人金融服务,切实加快了惠农支付业务发展步伐。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依托惠农支付点发放涉农补贴,多项惠农资金可以直接批量发放到个人,大大缩短了农户获取补贴的时间,为农户节约了大量取款的交通费用,受到了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截止2016年9月末,保山市累计发生惠农支付消费业务23693笔,金额10545万元;取款业务305358笔,金额15817万元;缴费业务78027笔,金额380万元;转账业务107456笔,金额12061万元。惠农支付业务惠及全市72个乡镇、800个行政村、200多万农民群众。

(四)惠农支付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近几年来,人行保山中支在创建惠农支付点,推动惠农支付业发展的同时,加强了对惠农支付点的管理工作,不断提升惠农支付的工作水平。自2015年以来,人行保山中支针对辖区现有的197个惠农支付服务点无业务发生的情况,采取撤销一批、调整一批、巩固一批的工作措施整顿没有发挥作用的惠农支付服务点,以确保现有的惠农支付服务点真正发挥效能。即对确无业务需求,无法开展业务或不愿办理惠农支付服务业务的42个惠农支付服务点列入撤销退出名单,对有业务需求,但因商户办理业务积极性不高或选址不合理的服务点,合理确定接替商户,重新选点调整83个,对惠农支付服务点不能正常运行而导致未发生业务的72个服务点,要求收单机构加强与商户沟通协商,通过开展业务操作培训、宣传动员并联系电信公司解决线路故障等措施尽快正常办理业务。

二、保山市惠农支付业务外延效应分析

(一)信贷支农效应不断增强

近几年来,在人行保山中支窗口指导下,保山市各级金融机构在发展惠农业务的过程中,结合农村经济发展实际,充分依托惠农支付点,不断发展农村金融业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出台的关于金融支持“三农”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发展涉农贷款业务,促进了信贷资金流向农村地区,使农业经济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信贷支持效应不断增强,截止2016年9月末,保山市涉农贷款余额达324.1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6.18亿元,增长12.56%。其中:农村企业贷款余额132.9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5.66亿元,增长13.35%;农户贷款余额107.6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9.07亿元,增长9.2%;企业支农贷款余额119.0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6.35亿元,增长15.9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余额84.5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9.31亿元,增长12.37%;农田基本建设贷款余额5.7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22亿元,增长63.57%。涉农贷款占全市贷款余额的比重达55.86%,占比较大。

(二)金融扶贫取得较好实效

近几年以来,人行保山中支借助惠农支付点贴近农村的优势,结合国家金融扶贫战略,加强了对农村地区贫困现状的监测与分析,引导金融机构结合扶贫工作实际,积极探索金融支持扶贫开发的路径与措施,充分发金融业在扶贫开发中的支持与保障作用,金融支持扶贫开发取得明显实效。一是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信贷支持效应较为突出。目前,在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政策的指引下,人行保山中支以支持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农发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在金融扶贫工作中的作用。截止2016年9月末,保山市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贷款余额达23亿元,共启动开工的搬迁安置点67个,涉及全市35个乡镇、123个行政村、300多个扶贫安置点,项目完成后将有12205户贫困户,49727名贫困人员受益,其中:建档立卡农户5039户,人数达19789人。二是充分发挥信贷政策的扶贫效应。在推进金融扶贫的过程中,人行保山中支充分引导金融机构积极配合政府相关部门,以拓宽小额扶贫贴息贷款的覆盖面为切入点,充分发挥扶贫到户小额贷款贴息资金等金融政策在金融扶贫中的重要作用。截止2016年9月末,保山市小额扶贫贴息贷款余额4.16亿元,比年初增加2891万元,增长7.47%,同比增加3317万元,增长8.67%,涉及贫困农户7470户,较上年同期增加607户,增长8.84%。三是农村危房改造的信贷支持效应不断增强。近几年来,人行保山中支注重政策的引导作用,以辖区农信社为主导,按照“风险可控、保本服务”的原则,每年按不少于6亿元的额度,组织对贫困农户给予每户2万元3年期的专项贷款扶持,对仍有需求并具备偿还能力的农村危改户再给予5万元的市级优惠贷款政策。截止2016年9月末,保山辖区各级农村信用联社共兑付农户补助资金逾8483.05万元,农村危房改造贷款余额达7.41亿元,比年初增加4372万元,增长6.27%,涉及贫困农户数18543户,比年初增加883户,增长5%。

(三)农村金融服务产品的创新效应较为明显

近几年来,人行保山中支以惠农支付业务的延伸为主要目标,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根据当地“三农”金融需求,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步伐,积极探索金融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一是农村信贷产品的创新不断加快。保山市各金融机构在发展林权抵押贷款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将农村住房财产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纳入抵押品范围,不断扩宽抵押品范围,加快“助保贷”、“鑫农贷”等信贷产品的发展步伐,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信贷支持。截止2016年9月末,保山市林嗟盅捍款余额5.38亿元,受益企业21户,受益农户373户。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发放10笔,金额总计50.7万元,贷款余额166.2万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发放36笔,金额总计305万元,贷款余额910万元。“助保贷”产品发放20笔,金额总计6271万元,贷款余额9937万元;“鑫农贷”产品发放86笔,金额总计1030万元,贷款余额1880万元。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贷支持方式不断创新。充分引导金融机构在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支持的基础上,积极创新“贷免扶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贷款”、“烟草公司+合作社+农户贷款”、“助保贷”、“龙头企业+合作社联保”等贷款模式,有效满足农民专业合作社多元化的融资需求。截止2016年9月末,保山市获得贷款支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19个,贷款余额2.52亿元,带动了农户19072户,

(四)农村金融服务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近几年以来,人行保山中支在推动惠农支付点创建的过程中,组织、协调金融机构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改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环境,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一是不断加大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环境的建设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设立营业网点,为农村群众提供取款、转账、缴费、刷卡消费和查询等金融服务,满足了农民群众最基本的金融服务需求。截止2016年9月末,保山市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数达到了221个,覆盖面达到了100%,乡镇金融机构接入人民银行支付系统面达到了100%。二是加强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在农村地区的推广与应用。人行保山中支以发展惠农支付业务为依托,不断深化银行卡助农取款和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充分发挥小额现金流转、惠农卡、自助银行设备等优势,积极妥托推动电子汇票、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非现金结算工具在农村地区的应用,不断提高农村金融科技服务水平。截止2016年9月末,保山市农村地区银行网点数达221个,全市72个乡镇布放ATM终端926台,POS机16840台,特约商户6430户,个人银行结算账户527万户,发放银行卡564.22万张,累计发生银行卡业务2123.26亿元,累计发生票据业务250.76亿元,全市农村地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累计交易额达826.07亿元。

三、惠农支付业务发展及服务外延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有待健全

随着农村金融服务需求的扩大,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出现,使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发生了较大变化。但从保山的实际情况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仍然是以农村信用社、农业发展银行为主导,部分商业银行参与,民间金融为补充的农村金融体系。从支农效果看,国有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截止2016年9月末,保山市农村信用社涉农贷款余额153.01亿元,其贷款占全市涉农贷款总量的比重为47.19%;农业发展银行涉农贷款余额90.84亿元,其贷款占全市涉农贷款总量的比重为28.02%。而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涉农贷款总计59.01亿元,占全市涉农贷款总量的比重仅为18.2%,村镇银行涉农贷款余额2.85亿元,占全市涉农贷款的比重仅为0.88%,小额贷款公司投向农业的贷款仅有8.58亿元,占全市涉农贷款的比重仅为2.65%,农村金融主体较为单一,不能充分满足农业发展多元化的信贷资金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惠农支付业务的发展。

(二)金融资源在农村地区分布不均

一是金融机构分布不均。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作为三农领域的主要支持者,在全市4个县中,仅有3个有营业网点,未实现网点在县域范围的全覆盖。国有商业银行在县域也未实现全覆盖,且同一家银行在各县间所设的网点个数差异也很大,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只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从网点设置的情况看,农村信用社在农村乡镇设置网点较多,但其他金融机构多数只设到县一级,在农村乡镇设置网点的机构并不多。二是惠农服务地区差异明显。截止2016年9月末,保山市共设立惠农支付点1038个。其中,隆阳区惠惠农支付点311个,占比30%;腾冲市惠农支付点259个,占比25%;施甸县惠农支付点176个,占比17%;龙陵县惠农支付点145个,占比14%;昌宁县惠农支付点145个,占比14%。从分布的情况看,全市惠农支付点主要集中在隆阳区和腾冲市。据调查,惠农支付点创建进展不一除了受到当地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外,还与当地金融管理部门的引导力度和金融机构的投入积极性有很大的关系。

(三)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有待提高认知度

受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影响,加之农村金融知识宣传方式单一,导致农民群众金融知识匮乏,从而使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认知度较低。部分农民习惯于传统的现金结算方式,认为传统的现金交易没有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而对银行卡交易、票据等非现金结算方式认知度较低且不会使用这一支付工具,部分农村地区银行卡使用率相对偏低,睡眠卡数量较大,特别是惠农卡,一些农户除领取补贴外,不会发生其它业务,活卡率基本在30%以内。

四、惠农支付业务发展及服务外延的政策建议

(一)加快完善多层次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一是构建服务现代农业的商业性金融体系。国家应通过政策引导等方式,促进在县及县以下设立分支机构的国有商业银行对农业发展的信贷支持,避免资金过分集中在大城市、大项目和大企业。二是构建服务“三农”的银行体系。加快农村信用社以市场化为取向的改革,使其成为符合现代金融企业要求、产权明晰、经营有特色、主要为现代农业服务的农村商业银行。三是构建有利于农村地区支付体系发展的环境。各级政府应在税收优惠、财政补助等政策上对银行金融机构机具下乡、乡下特约商户实行奖励和专项补贴,提高各类机构的积极性,鼓励和支持各种金融机构参与农村支付体系建设,引导各类支付组织进入农村市场,促进农村地区支付结算服务体系的多元化。

(二)以惠农支付业务发展为依托推进城乡金融服务一体化

一是合理布局网点,延伸金融服务网络。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增强社会责任,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鼓励国有商业银行拓展服务覆盖面,向农村市场回归,尽早实现县域及农村地区服务网点均等化。二是积极发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放宽农村y行机构的准入门槛,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合作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同时,加强小额贷款公司的管理,扩充其资本数量,使其产生规模融资效应,为农村金融服务提供有益补充。三是合理设立惠农支付服务点。在惠农支付点创建中,商业银行应切实履行好收单机构的职责,按规定对预发展的特约商户认真开展调查,深入村委会收集相关商户的资料,了解其资金能力、信用情况、风险防范能力等情况,同时,对现有的部分由于办理惠农支付业务的积极性不高,长期无业务发生的服务点(商户),应及时做出调整和撤销。

(三)积极建立适应新农村建设的支付结算体系

一是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现状、农村信用状况和农村的习惯、农民的意愿,加速开发和使用适应农村支付结算需要的支付结算工具。对城乡金融机构已经推广和使用而农村金融机构没有推广和使用的支付结算工具,金融机构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不断丰富农村地区支付结算服务产品的类型。二是大力推广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针对当地经济结构和农村经济发展特点,制定不同的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的推广方案,进一步改革现行的结算业务收费模式,对现金业务种类采取不同的业务收费方式,降低非现金结算收费的标准,以鼓励使用非现金结算工具的广泛使用。

(四)持续强化农村支付结算知识的普及和宣传

要加强对偏远农村和个体工商户以及农户结算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侧重对支付结算工具和结算手段常识的具体指导,并注重宣传规模和范围的延伸,侧重向广大乡镇及以下地域倾斜,在旅游景点、农贸市场、养殖基地等农民密集的场所开展支付结算知识宣传,切实让广大农民了解和掌握金融产品和支付结算业务的用途和好处,切身体会到金融产品和支付结算业务给广大农村和农民带来的极大便利。

参考文献

[1]赵明元.如何解决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问题―基于云南惠农支付点的实践调查研究[J].银行家,2016(4).

尽志无悔范文5

现今的服装结构设计是以自然、合体、美观为主导思想的,尤其是上世纪风行一时的‘斜裁’,在当时即是遵循了这一指导思想的成果,然而‘斜裁’却不得已使用了两倍于常规裁剪甚至更大量的面料,它显然与现今的环保主题理念不符。即使是有章法体系可依的当代立体结构设计,也并未逃脱违背环保理念的罪名。与之相比,人类早期的服装采用平面的、极尽节约的裁剪方式不仅是技术所限但更为重要的是依赖手工织布与手工缝制使他们更加懂得服装面料来之不易,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节俭意识,这与当今环保、低碳生活理念不谋而合。

无需缝制的服装

人类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服装是以天然织物为原材料,披挂在身上,没有经过裁剪和缝纫的贯头衣。后来又出现了类似的通过织物的折叠、披挂系扎在身上的细分化的服装种类,如围巾、斗篷、披风、缠裹的衣服或裙子、围裙等。公元前2000年左右,罗马最早的服装就是用来自埃及的平针亚麻织物(长112cm、宽335cm)通过最简单的织布机织成的大披肩。这个时期,人们将织物尽其所能的使用,并以精美的褶裥加以装饰。现今通过印度的纱丽仍依稀可见这种披肩的魅影。

尽管古代的纺织织物不易保存供后人研究,我们仍可从古希腊、罗马的绘画与雕塑中解析先人的着装智慧。斗篷、披风、缠绕的服装和束腰外衣,这些形式的服装都是依靠大而宽的材料,折射出当时真正的面料文化,并对中世纪早期文化影响深远。希腊的束腰外衣就是采用简单的大型织物制成的,用别针在肩膀处收紧固定后通过带子系缠在胸部与腰部从而自然形成精美的褶裥。由于织布时通常有三道布边:开始织布的布边和两道侧边,所以人们把这些布边都用在底摆上,使得缝纫是不必要的。另外这种束腰外衣通过衣长的不同来区分性别,女装长于男装这一形制一直贯穿整个罗马时期。

而“苏格兰格子花呢披衣”同样是使用大而宽的面料。它是16世纪末作为一种苏格兰贫穷人民的主要服装发展起来的。四到六码长(350cm~550cm),两码宽(183cm),铺平在地上,根据穿着者的腰围将褶皱一个个做好,让穿着者躺在上面,把布边放在膝盖位置,最后用一条腰带扎紧。当他站起来,下面的部分像一条裙子,上面的部分围绕身体垂下来。如果天气不好,就把上面的部分拉上来盖在肩膀上,如果是女人穿着,就可以刚好盖过头项。到了17世纪末,这种“苏格兰格子花呢披衣”发展成了两件套。一件为苏格兰裙,缠绕并在前面重叠,与前者不同的是褶裥用针缝好固定,不用每次穿着时一个个去做褶。上半部分沿袭了旧俗,将其悬垂于肩部。至今,这种苏格兰格子仍然是很英国的着装品位,常用于较为隆重和正式的场合。

在这个阶段人们充分利用面料的整一性,不经过裁剪而是通过面料在织布机上形成的原始状态多方面利用和搭配,没有一根纱线的浪费,保护自己的同时美化了生活。这种节俭意识充分体现出古代人对自然物的崇拜和尊敬。

服装缝制的开始

披风是上衣发展的最原始舞台,世界各地都是如此,以美国南部和中部最为著名。最简单的形式是一块面料从中间折叠后在中间开一个洞以便头能伸出来,将下半部分缝起来,制成一件无袖的衣服。这种面料有四道布边,经线转到编织结束的布边上,使其不会开线。这一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服装成为当地国际会议举办者宣传自己民族文化的最好载体。古秘鲁人将披风做了进一步的发展――加上袖子发展为衬衫,两片布做农身另两片较小的布做袖子,每片布均有四条不开线的布边。

此时虽然缝纫开始较频繁的介入服装的制作过程,但是我们的面料依然未曾造成浪费,这种节俭意识甚至影响了织布的方法,以满足人们‘节省’的美好愿望。

衬衫折射节俭意识

伴随服装裁剪与缝制的不断发展,分片缝制成为必然,但植根于人类潜意识的“节俭”思维方式与人类服装不断发展摩擦出了无数精彩火花。衬衫、束腰外衣、长袍、连衣裙、弗罗克长袍、女士宽内衣等领口打开,有侧缝和袖子的服装种类多了起来。有些在特定的地域、特定的时期有着特殊的意义,但无论它们是哪种类型,这种服装一直是世界各地人们最基本的服装。其中衬衫是最有特色的,它的发展离不开织布机宽度的增加,宽织布机织出的布才能允许我们做出前后片及袖子连为一体的服装。

伊斯兰衬衫显示了中世纪欧洲“物尽所能”的裁剪技巧。这时的人喜欢穿着宽松短裤,所以衬衫的前后片也分开,插入大三角布片,给腿的活动留出更多空间。整件衣服使用的面料只有56cm宽,衣身几乎未进行裁剪,而裁剪袖子所剩下的四块三角布片C刚好插入前后片,增加了下摆的宽度。所有的面料几乎用尽,只有少量的修整袖隆弧线所剪下的布料以及领口被挖掉的布料没能派上用场。

再如18世纪的西班牙衬衫更是节约的经典之作。在两侧腋下处各嵌入一个小方块嵌布D,袖子、前片、后片都在领口处聚集打褶,袖口也做抽褶。从排料图中能看到整块布料只有一块小于方形嵌布的面料被遗留了下来。

19世纪早期英国男士白色纯棉衬衫与西班牙衬衫非常相似,它在袖子与服装相接处插入正方形布片C,领子分开裁剪使其更合适,用两片小三角布片F插入脖领两侧。领口不再像中世纪伊斯兰衬衫那样挖个洞,而是打一个T字型剪口,又如现代衬衫般在其上加领。当时的衬衣裁剪几乎用到了所有的面料。

物尽所用需设计巧思

如果片面地说‘曾经的结构设计完全取决于织布机的先进程度及面料的限制’,那么这些前辈在做服装时宛若接到了一个设计命题“尽可能使用所提供的面料完成一件华美服饰,谁浪费的面料最少谁将取胜。”这些前辈无疑都是赢家,纵使历经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时代,他们仍能在各种限制下巧妙地裁剪出美丽云裳,伴随并推动着服饰史的发展与时尚的更替。

作为现代的服装设计师,以如此强大的科学技术作为基础,又以功能多样的织布机、缝纫机作为助手,且工业化大批量生产大大降低了原材料的成本,我们设计起服装来毫无顾忌,更失去了前人对自然织物的节俭和崇敬。Dior在刚刚度过了民用面料严重吃紧的二战,设计出的一款‘New Look’裙摆就用掉了4米布,其排料尽显奢侈浪费;如今我们身着各式花样服饰,排料上也因发达复杂的结构制版而不得已废弃了过多边角,这虽然是服饰发展进步的成果,但现今的设计师们仿若得意于其中,安全而懒惰的套用着公式,在这文明的先进产物――庞大的制版系统下安逸的沉入梦乡。

尽志无悔范文6

几年来,贺飞时刻牢记人民的重托,努力把履行代表职责同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团结班子成员,带领全局员工,创新破难,服务辖区经济发展,受到了全区上下的一致好评。

出实策 解难题

“招商引资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宽松的环境,优越的条件,对企业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企业在投资决策过程中,直接面临选择合适地址及办理住所变更等一系列问题。能否及时选址,快速顺利地完成变更登记,直接影响企业落户的可能性和时效性。”贺飞多次在局机关全体大会上强调:“我们要找准工商部门参与经济工作的着力点,积极发挥工商职能作用,努力为企业投资提供高效、便捷、周到、热情的服务。”

2009年,贺飞放宽视角,将工商职能与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灵活结合,积极建议区政府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孵化基地,主动为有意投资者先行解决场所问题,减少企业的后顾之忧。区政府认真落实这个建议。4年来,全区先后建设了3个中小企业孵化基地,不仅有办公场所,还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人力资源、优惠政策等支持,降低了创业企业的风险和成本,提高了企业成功率,加快了企业的生成和发展。昌邑工商分局积极跟进,热情服务,为落户区内的43户企业办结了登记,集中开具规范的住所证明,使其安心进驻辖区,专心谋求发展。

为减少企业的办事环节,打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贺飞先后两次组织局班子开会,研讨并专门报请市工商局,请求将哈达工业开发区以及哈达湾创业园范围内的公司制企业登记注册事权下放,由分局办理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企业的登记注册及年检等工作,以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快捷、高效完成。在市工商局支持下,贺飞带领分局顶住工作量及监管责任显著增多的压力,直接为31户注资100万元以上的企业全程办理了注册登记、年检等业务,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准入和发展环境。

“做企业的贴心人,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面对企业发展中普遍遇到的融资难问题,贺飞指导企业充分运用动产抵押、股权出质等登记办法,开辟企业融资通道,搭建银企合作融资平台,改善企业信贷融资环境。2013年,分局共办理动产抵押登记39件,担保、借贷主债权金额19亿元;办理股权出质3起,其中,吉林市万利商砼有限责任公司以3650万股权抵押获得贷款。贺飞依托个体工商户在工商信息系统的信用资源,构建融资渠道,开发了“信用联保”无抵押贷款产品,解决个体工商户在生产发展中的资金困难。目前,已为2个“信用联保”组8名个体工商户融资贷款89万。一年来,全局累计帮助企业融资2.9亿元。

鼓实劲 勇创新

“人大代表不仅是一个称号、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责任与使命,我要倍加珍惜,努力工作,为它增光添彩。要敢于创新,敢为人先;超越半步,领先一路。”贺飞常常这样勉励自己。

2012年,贺飞敢试敢行,先试先行,经过几轮讨论,拍板制定了《吉林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昌邑分局关于落实个体工商户审批制度改革实施细则》、《关于优化昌邑区创业环境落实市场主体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除国务院及国家相关部门许可审批的项目外,在全区范围内大胆试行“放宽准入领域和条件”、“非禁即入”, 并使用工商银行E线通验资平台,使企业减负验资,为企业登记零前置审批、零资本注册、零收费登记、零障碍验资等全面提供便利,支持各类市场主体生成和发展。自方案和细则实施以来,全局共办理零前置市场主体707户,零首付市场主体8户,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心里要常常想着群众,注重发挥工商职能作用,为群众排忧解难。”对于大学生创业就业这个老大难问题,贺飞经过认真调查研究,提出了“积极发挥工商部门职能作用,为创业大学生开展‘一条龙服务’”的工作思路。贺飞还组织全局干部,帮助企业加强宣传,扩大规模。贺飞联系吉林市电视台、都市110电台、江城晚报等媒体,对大学生创业企业给予了报道,在社会上引起较好的反响。

几年来,贺飞带领全局员工,创新工作思路,主动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着力打造“三办四通”服务体系:即资料齐全马上办,资料不全指导办,重点项目跟踪办;对具备条件的提速畅通,现有条件存在缺陷的完善疏通,法定条件不具备的解释沟通,纳入“绿色通道”的特办直通。具体操作中,将注册登记从法定“30日内办结”改为“3个工作日办结”;需加急办理的,时间可压缩至一日;对注册资本金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实行全程帮办等。为创业企业提供了便利条件和环境,使其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投入经营,创造利润和经济价值。

办实事 严监管

作为人大代表,贺飞始终把服务人民、承担社会责任放在首要地位。他以建设“责任型”工商为主线,以身作则,站在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最前沿。

“品牌是企业占领市场的先锋队,有助于消费者识别产品,培养消费者的忠诚度,促进产品的销售;有助于监督、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合理的品牌策略在与商的合作中会产生很好的效应。”为了引导企业强化自主品牌意识,贺飞每年多次组织专人深入企业及市场,大力宣传品牌建设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普及政策法规,努力推进企业实施“一企一策”的商标战略。积极开展著名、驰名商标申报工作。近3年来,全局共培树知名商标22户、著名商标17户、驰名商标1户。同时,他还组织干部坚持培树和开展评选“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等活动,增强企业诚信意识,提升合同管理水平,在辖区企业中培树并评选出11户省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和97户市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为提升企业竞争力、树立良好的昌邑区市场主体形象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贺飞经常深入到监管执法一线,带领干部职工检查食品安全,辖区食品批发单位、大中型超市、连锁配送龙头企业安装使用系统平台率达到100%;小作坊和食品摊贩建档率和发证率达到100%。贺飞提出坚持完善激励和监督机制,制定奖励办法和问责办法,坚持食品安全监管人员问责从严,提高了食品安全监管效能。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