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安全文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安全文章范文1
在我心里,安全梦不仅仅是矿工梦,还是每一名员工期愿企业做强做大的富强之梦;而幸福心则是停顿在踏踏实实的安全梦的琴弦上,时而倾听着心跳的柔情蜜语,时而领唱着和谐美满的人间大爱。我知道,在安全梦的彼岸,凝结着太多的幸福,演绎着太多的温情。我更知道,安全梦的实现,不是空中楼阁,更不是梦幻泡影,而应该是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的不可战胜的力量。
身临煤炭企业,没有人能够说清楚安全与幸福之间的那种若即若离的感觉,也没有人能够讲明白安全与悲痛之间的那种相濡以沫的惊悸。因为安全梦不光诠释着生命的真谛,也蕴藏着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光华。安全梦之于我们可能是清贫的,但它无形中却是精神的富翁、平安的寄托。在人类精神的家园中,安全梦始终都储满丰盈和芬芳,永远都在高处闪耀着幸福的火焰。
我们不妨扪心自问,每天忙碌地工作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还是让我们的日子过得更加美满幸福?而谁,又愿意要没有安全保障的生活?而谁,又甘愿去领略那种痛失亲人的凄风苦雨?曾多少次,事故的发生让我们读懂了生命的可贵;曾多少回,悲剧的重现为我们诠释了“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真谛;曾多少个白天黑夜,我们学会了从伤痛中吸取教训,从鲜血中警醒自己,从事故中保护自己。虽然,我们无法遏制灾难的脚步,我们曾经失望,也曾经绝望,但我们面对的是日新月异的世界,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所以,我们决不能放弃对安全梦的追求、幸福心的坚守。
古人常以“行不及言”为耻,因此,行比言更重要。许多事故的本质,就是安全生产的一系列制度规定没有在现场得到落实兑现,现场的隐患、危险源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排查和整改。以笔者之见,要特别强调从理念、措施、效果三个纬度抓好落实工作,积极为职工安全生产创造良好的环境。
其一,理念落实,是抓落实工作的基点,因此要讲原则更要讲境界。各级管理人员必须牢固树立“安全大于天”的思想, 树立实干的作风和严细的精神,树立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履行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理念落实好比安全生产的“催化剂”。抓好理念落实的目的,主要是启迪职工的思想,增强其安全意识和遵章守法的自觉性,提高自主保安技能。理念落实不像安全管理那样直接和具体,它是一个由表及里、循序渐进、逐步渗透的过程,人的思想觉悟和综合素质的高低,对安全生产管理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如此,掌握职工的思想变化规律,激励职工的工作热情,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把职工的行为引向正确轨道和既定目标,是理念落实的价值取向。
其二,措施落实,是抓落实工作的关键,其目的就是要规范人的思想、约束人的行为,从而形成一种有序的生产生活秩序。“知而不行只是未知,行而不果亦是未行”,各级安全管理人员不仅要有前瞻性和预见性,还要多想想“能不能”、“有可能”,善于抓预防、抓苗头,多想想“会不会”、“还有什么”等等,重视对问题和现象的研究,采取治本不治标的措施,既要抓住要领,又要把握偏隅,切实从思想上、组织上、管理上和技术上制定可行的保障措施。
其三,效果落实,是抓落实工作的归宿。长周期安全生产的大好形势容易使人麻痹、放松了警惕,松懈了思想,为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笔者认为,效果落实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深刻接受各类事故教训,不断加大安全监督检查管理,对现场重大隐患坚决停止作业,督促整改。此外,还要有如履薄冰的危机感,摒弃看惯了、习惯了、干惯了的蛮干与浮躁,上安全岗、干安全活;还要有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对于重大危险源要有充分的警觉和认识,谨慎细致地做好相应的防范工作,及时的控制危害生产的行为、思想和危险源,确保安全生产长治久安。
安全文章范文2
“宁愿听到骂声,不愿听到哭声”----浅析自己对安全生产管理的认识
作为一名安全管理人员,我很喜欢安全格言,如果遇到新鲜的就要记下来,比如“严是爱,松是害,疏忽大意事故来。严是爱,松是害,保障安全利三代。”这些安全顺口溜,之所以能够流传,是因为说的都是大实话。
“严是爱,松是害”,说得非常有道理,但有道理,未必人人能接受。严格管理,管理行为很严厉,避免了事故,也可能会招来反对埋怨牢骚甚至是咒骂;松是害,管理松松垮垮,领导不敢得罪人,没出事故“你好我好大家好”,出了事故造成伤亡,受害者流血又流泪,被处罚人也会受到很大的挫折。所以,还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宁愿听骂声,不愿听哭声。”这哭声和骂声里面有学问,往深里说:哭声和骂声密切关联,互为前提。有骂声可能就没哭声。如果管理不严格,没有骂声,出了事故哭过之后,还会有更大的埋怨。对哭声和骂声的关系,有不少人整天研究,就是没人公布研究成果。曾经有人说过忽视安全生产就是对职工犯罪。对安全要严加管理,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宁听骂声,不听哭声。安全生产都表现在具体小事上。大事故都是有小违章引起的,没发生事故前的事是小事,发生了就是大事。要坚决从小事抓,抓小事,成大事;抓小事,防大事。找事的目的是为了不出事。违章不一定出事,但出事肯定是违章。对习惯性违章,不能习惯性不管。人们的每次违章并不肯定导致事故发生,100次违章可能也不会发生一次事故,但也可能一次违章你就连感到遗憾的机会都没有了。你能把握违章发生事故的随机性吗?答案是肯定的:不能。你愿意将自己的安全建立在“幸运”的基础上吗?肯定不会!说到底最最关键的还是控制不安全的行为及潜在的危险,靠大家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
骂声中委屈的是安全管理人员;哭声中受伤害的是员工。无论是哭声,还是骂声,我相信不会有人愿意去听。心情本来好好的,突然挨顿骂,那感觉可远远超过一盆脏水泼在身上;净听到些哭声,也不会好受到哪儿去。“宁愿听到骂声,不愿听到哭声”,只是在二难条件下的一种无奈选择。
安全生产领域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海因里希”事故法则,是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提出的300∶29∶1法则。这个法则意思是说,当一个企业有300个隐患或违章,必然要发生29起轻伤或故障,在这29起轻伤事故或故障当中,必然包含有一起重伤、死亡或重大事故。这一法则用于企业的安全管理上,即在一件重大的事故背后必有29件“轻度”的事故,还有300件潜在的隐患。
了解“海因里希法则”的目的,是通过对事故成因的分析,让人们少走弯路,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如果我们把“海因里希”的300:29:1安全法则,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就能更好做好安全生产了。即培养一个良好习惯,必须经过29次重大改进或纠正,每次改进和纠正就要做300次的重复动作。也就是说,为了培养员工良好的安全习惯,需要进行多次反复的改进和完善,而每一次改进和完善之后,又要经过无数重复动作和严格认真地落实,最终达到实现员工养成一个良好习惯的目的。从以上的要求中,我们不难发现要培养员工的良好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经过艰苦的努力才能成功。
在日常的安全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勇于做“黑脸包公”,要从查找人的不安全行为抓起,不搞下不为例。美国著名的杜邦公司曾经作过事故统计,安全生产事故归根到底96%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心理学上有个“破窗效应”。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分别把他们放置在中产阶级社区和杂乱街区。他把停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辆车的车牌摘掉,顶棚打了个洞。结果这辆车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了。而放在杂乱街区的那辆车摆了一个星期却仍旧完好无损。而把这辆车也打了一个洞,结果仅过几个小时这辆车也被偷走了。如果有人打坏一栋楼的窗玻璃却不被制止,受这块玻璃的暗示,可能就有人去打破更多的玻璃。
作为一名安全管理人员千万不能做过头,为了听骂声而听骂声;不要成为偏执狂,就是要听骂声,爱听骂声。这就走向了安全管理的反面。有的媒体的褒奖宣传,塑造了让人难以接受的安全管理者形象。我们把这个宣传的形象描绘下来,是什么样的呢?“铁青的面孔,铁石的心肠,铁打的手腕”,说话掷地有声,吐口吐沫都能把地板砸几瓣儿。这简直就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机器人。如果这样的机器人是最好的安全管理者,那我们这些人做的工作,还不如交给机器去做。人和其他动物的区别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具有独立的思维方式,安全管理者不能是机器人。为了不听到哭声,宁可听骂声,前提是同情心,是责任感,是人的感情存在,是人性化的一种表现。如果管理者没有人性,没有脸皮,没有自尊心,任什么人骂都不怕,反而有意去找骂,这实际上变现出一种不好的管理心态。我们在安全管理上见到最多的是批评、严肃批评甚至是勃然大怒。依我看,只要管理者主观上没有恶意,作为员工都应该接受。“听得进批评,才没有哭声”。
“严是爱,松是害”,严格是为了员工不受伤害,是为了员工自己好。员工应该理解严格管理的出发点。如果别人为他好,他还要骂别人,那实在是不知好歹了,是素质问题。管理上按制度去办,无论什么岗位,无论什么身份,安全面前,安全管理面前,安全管理制度面前,一视同仁。受到处罚,员工有什么理由去骂管理者?要骂只能骂制度,而制度不是针对员工每一个人制定的,骂制度也毫无道理可言。
当然,安全管理没有哭声没有骂声,只是理想境界。没有哭声,是我们追求的结果;没有骂声,很多情况下不太可能。因为,人们的利益不同,思想认识不同,修养水平不同,受到处罚的反映也不同。但是,我们在管理中可以做到的是公平,“一碗水端平”,任何人没有话说。管理要人性化,尊重他人尊重自己,让被管理者知道管理者的良苦用心,才能达到“没有骂声也没有哭声”的安全管理理想局面。
“Would rather hear the quarrelling sound, unwilling to hear the cry sound” ------on my own understanding of the management of production safety
As a safety professional, I am very like safety aphorism, if encounter fresh going down, such as" strict is the love, the pine is the evil, careless accident. Strict is the love, the pine is the evil, protect safety benefit three generation." This safety patter can be spread, because said is the truth.
“Strict is the love, the pine is the evil," said very reasonable, but justified, not everyone can accept. Strict management, management is very strict, avoids the incident/accident, may also be brought against complain even cursing; pine is the evil, management slack, leading dare not offend a person, not an accident" good position everyone I am ", the accident casualties, victims of bloodshed and tears, the person being punished will be greatly frustration. Therefore, there are a people for having heard it many times as saying: “would rather hear the quarrelling sound, unwilling to hear the cry sound." The cries and condemning the inside knowledge, deep said: crying and condemning the closely related, each premise. A favor may not cry. If the management is not strict, not condemning, accident after crying, there will be a greater blame. To cry and condemning the relationship, there are many people who study, is not being published research results. Someone once said that ignores safe production is the worker crime. On the safety management to strictly, to knowing that mountain tiger, toward danger. Listen to voices, do not cry. Safety production performance in specific matters. Big ancient capital is a small violation caused by the accident never happened before, it is trivial, produced is important. To resolutely from small catch, catch thing, event; grasping things, and events. The purpose is to find not to have an accident. Violation is not must have an accident, but the incident is certainly illegal. On habitual violation, cannot be used no matter. People are not sure every violation cause accident occurs, the 100 violation may not be an accident, but may also be a violation you even have no chance to regret. Can you hold violation accidents randomness The answer is yes: not. Would you like build your safety base on the "lucky” Certainly not! In the final analysis, the most critical is to control the unsafe behavior and potential risk; we rely on the sense of safety and safety responsibility.
Favor of grievance is safety management personnel; the crying of hurt is the employee. Whether it is crying or swear, I don”t believe there are people willing to listen. The mood was good, suddenly and scolding, that feeling can be much more than a basin of the slops in the body; hear the cry of the net, not by where to go. “Would rather hear the quarrelling sound, unwilling to hear the cry", but in two difficult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a helpless choice.
Safety production areas have a very important" Heinrich accident principle” is a famous American Safety Engineer Heinrich proposed 300: 29: 1. This principle means that, when a company has 300 hidden or violate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cases, must have 29 minor injuries or fault, in the 29 minor accident or fault, must contain one serious injury, death or serious accident. The rule for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 i.e. in a major accident must be behind 29 piece" mild" accident, there are 300 potential pitfalls. Understanding of "Heinrich principle ", is based on the cause of the accident analysis, let people take less roundabout way, the accident nipped in the bud.
If we put the “Heinrich principle” of 300: 29: 1 safety rules, from another perspective to understand better the safe production. Is to cultivate a good habit, must go through 29 major improvements or corrected each improvement and correction to do 300 times to repeat the action. That is to say, in order to train staff of good safety habits, needs to be repeated many times to improve and perfect, and every time to improve and perfect, and after numerous repetitions and scrupulously fulfill, finally achieves realizes the employee to develop a good habit .
From the above requirements, we discover not hard to nurture good habits, not an easy thing to do, to go through the hard efforts to succeed. In the daily safety management process .the professional should dare to do" black-faced ", from look unsafe behavior to grab, do not to be taken as a precedent. The famous American company DuPont once accident statistics, production safety accident in the final analysis 96% is caused by people”s unsafe behavior. Psychology has a" broken window effect". The United States Stanford University psychologistPhilip Zimbardofind two cars as like as two peas car, respectively, setting them in the middle class community and mixed and disorderly block. He parked in a middle-class neighborhood of the car that took off, ceiling hole. Results the car was stolen only one day. Put in mixed and disorderly block that car still intact before a week. But the car also hit a hole, only a few hours of this car was stolen. If someone broke a building window glasses is not prohibited by the glass, hint, and might have to break more glass.
As a safety professional do not overdo it, in order to listen to and hear voices cursing; not to be paranoid, it is listen to the voices, to hear voices. It was against gone to the safety management. Some media praise for publicity, create unacceptable safety managers image. We put the publicity image depicting down, what is it “Livid face, heart of stone, iron wrist", speaks extremely elegant and valuable, spat can give the floor a few petals. This is simply as the robot behavior. If the robot is the best safety managers, that those of us who do the work, rather than to the machines to do. The difference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animals is that people have the initiative, independent thinking, safety management is not robot. In order not to hear the cry, would rather listen to voices, the premise is compassion, responsibility, is the people”s feeling, it is a manifestation of human nature. If managers are not human, no face, no pride, what people call are not afraid, but intends to call, which actually show a good management mentality.
Here give an example of city management: as some city management officers, found business stall hawker, like "mopping up" see things move then penalty, see some, “grisliness." just to pay no heed. Meet different people take different methods to treatment. deliberately finding fault in the" management" are extremely rare, we see in safety management is the most serious criticism, or even fly. In my opinion, as long as the management on subjective intention is not bad, the employee should accept. “Listen to criticism, no cry".
“Strict is the love, the pine is the evil", strictly to the employee from harm to ensure their own good. Employees should understand the strict management starting point. If someone good for him, he will blame on others, it is not to know well from bad, it is quality problem. The management according to the system to do, no matter what the post, no matter what identity, safety before, in front of safety management,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before, makes no exception. Punished, employees have little reason to scold managers To scold system only, and not for each system employees developed a person, called system also makes no sense.
Of course, safety management no cry no cursing, just the ideal realm. No cry "is our pursuit of the results; not condemning, many cases is less likely to. Because, people of different interests, ideas, culture level are different, be punished to reflect different. However we can do in a fair of management, if keep” evenhanded ", people did not have any words. The management of human nature, respect others &respect yourself, let be the managers know that the managers ” intentions, to achieve the
安全文章范文3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原因;措施
中图分类号: F32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12.004
近几年,我国农产品的需求量急剧上升,在这种背景下逐渐出现了一些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为了提高农产品质量生产中大量施用化肥,使得农产品中残留大量的化学物质,虽然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市场农产品供应不足的问题,但是大大降低了农产品的质量。这种普遍使用化学肥料的现象严重制约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并以保障生产消费安全为目标,以农产品质量认证、标准化生产、检测产品等为重要管理手段,可见,积极解决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1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近几年,食品质量问题层出不穷,例如市场上出现的“红心蛋”、“瘦肉精”、“地沟油”等事件,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更为关注。据中国报告大厅的信息来看,2015年农业部已组织91家检测机构,开展了两个季度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从监测结果看总体合格率较高,其中蔬菜、茶叶、畜禽的检测合格率分别为95.2%、96.4%、99.4%,与前几年相比,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了提高。而且根据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将以“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为目标,加大对农兽药使用及残留、违禁物质“瘦肉精”非法添加的监督力度,并将持续治理农产品经营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强化监管体系。
2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2.1 化肥农药的滥用现象严重
据统计,在近几年的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中的化学物质用量越来越多,销售的农药平均每年170万吨,而且一些农药多数是国家禁止使用的。这些农药化肥严重威胁了人们的生命健康,过量使用农药不仅使农产品的口感不好,而且加大了药物的残留。农民为了节约劳动成本,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过量使用农药和化肥,是导致农产品质量差的主要原因。
2.2 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有待提高
农产品的质量与人体健康甚至人的生命息息相关。目前,种植者、消费者的法律和责任意识仍然有待提高。尤其是生产者的安全意识不高,没有充分认识到农产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一些基层工作者认为加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力度,会严重影响农民的经济利益,因此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持消极的态度。此外,相关部门的宣传力度不够,生产者对相关法律法规不熟悉,不了解市场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和规定。而且没有让生产者认识到对生产并销售劣质农产品等行为的惩罚力度和惩罚措施。
3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主要措施
3.1 科学使用化肥和农药
为了防止残留农药和化肥导致农产品质量降低,要从生产者入手对农产品生长初期的质量进行监控。并且要及时解决农产品出现的问题,避免由于未及时解决导致大面积爆发,最后不得不使用大量的农药。同时生产者要加强农业种植技术,充分认识农产品在生长过程中会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而保证农产品的绿色、健康。
3.2 加强宣传力度
为了提高农产品质量,首先要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意识。为此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广播等传媒,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等方面的宣传培训工作,让生产者充分认识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并且要了解一旦触犯相关规定的不良后果。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步入正轨,为广大群众提供安全、环保的农产品。
3.3 健全监管制度,加大农产品产销的监管力度
榱思哟笈┎品产销的监管力度,相关部门应该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优化农产品管理体系,对农产品的质量进行实时监控。同时还要有风险意,制定相应的应急模式,完善监管系统。此外,相关部门应该发挥其优势,从监管人员入手,提高监管人员的责任感和综合素质,加大管理力度,从而从根本上保障农产品的质量。
4结语
近几年,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消费者的安全意识也逐渐提高。为此,国家建立系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系统,并加大管理和监督的力度,针对农产品质量问题采取根本措施,以此杜绝滥用农药化肥等现象的发生。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仅满足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要求,而且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安全文章范文4
新风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清河校区602班 吕瑶萱 指导教师: 陈梅琴
火是温暖的,在大雪纷飞的寒冬深夜,它给人们的心中带来春天般的温暖。
火是美丽的,它能使人们走进一个朦胧温馨的世界。就像安徒生童话中卖火柴的小女孩,透过火柴微弱的亮光, 进入自己理想的世界,幸福地和奶奶团聚。
火是无私的,它可以帮助人们冶炼、铸造和加工食物,在它熄灭自己之后,向人们捧出的是钢铁、焦炭和美味食品。
然而,火又是严酷的,稍不留神,我们的生命就会因火而悔恨。今天,老师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这是幸福的一家三口,爸爸妈妈都是大学生,小宝贝也已进入小学学习,一家人其乐融融地生活着。
一天晚上,一家人惬意地在打着空调的房间里看电视,小宝贝觉得肚子有点儿饿,爸爸就去厨房间煮水饺了。饺子还没煮熟,可爸爸接到了一个紧急电话,必须马上加班去。他冲房间里喊道:“我要出去一下,饺子还在锅里,等一下你们自己盛一下。”“知道了!”妈妈大声应着。可能是电视节目太精彩了,母女俩在紧闭的空调房里把这件事忘了。窗外吹来一阵风,煤气灶上的火被吹灭了,煤气悄无声息地泄漏出来,最终钻进了房间。母亲闻到了刺鼻的煤气味,急匆匆地跑进了厨房。第一反应是去关闭灶台上的开关,“轰”的一声,外面的煤气碰到开关迸发的火星发生了大爆炸。在不到一秒钟的时间内,那位母亲被残忍的大火烧成了木炭。虽然小宝贝安然无恙,但是这件事给他造成了多大的阴影啊!一个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在一瞬间破碎了!
安全文章范文5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安全管理;安全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 TV51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21.039
水利在农业、航运、能源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关乎社会进步、民生幸福。作为水利工程的管理单位,需要做好安全管理与自身安全文化的建设工作,促进水利事业的健康发展。
1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强化安全管理的措施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主要职能包括:对在建水利工程进行监管、控制完建水利工程的使用及监督水利工程的使用状况等。目前我国大多数水利工程修建在农村或偏远的山区,使得水利工程呈现范围宽、距离远、情况复杂等特点,给水利工程的管理增加了不小的困难,因此需要通过构建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来保障水利工程管理的效率。
1.1坚决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水利管理部门在执行自己管理行为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坚持这一方针政策。“安全第一”要求在水利工程的验收、使用过程中践行,严格按照水利工程验收规范执行验收流程,杜绝工程质量问题,保护员工安全;制定工程使用规范,减少违规操作行为。“预防为主”要求及时发现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防患于未然。
1.2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到人
建立安全管理制度,组建安全管理部门,部门由水管单位各主要负责人构成,将安全管理工作摆在核心位置。对安全责任进行明确划分,层层签订责任书,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人,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单位内部管理。
1.3加强安全管理知识培训
要开展经常性的安全知识培训,使员工了解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明确安全管理的意义。培训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生产的知识和技术、安全生产技能、安全生产意识等方面。在管理中,强化员工对电气工作、水工建筑安全、防洪、供水、工程建设安全的理解。
1.4坚持排查隐患
在水利工程管理中,防汛是重点。为了确保汛期水利工程及周边居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要积极开展汛前检查工作,了解水工建筑物(水闸、提防、渠道、桥梁等)的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查隐患,不仅要检查工程建设的质量,也要检查管理的方式、制度、思想是否存在缺陷,例如行洪区禁止种植养殖,但是不少地方的民众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当地水管部门在告知、监督等方面也存在疏漏,一旦行洪,很可能会给民众造成经济损失,引发纠纷,因此在排查隐患的过程中,也要对管理行为的疏忽、不当进行纠正。
1.5坚决查处事故,反思事故发生原因
一旦发生事故,要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深刻分析,将责任落实到人,坚持整改与防范相结合的处理措施。从事故发生的原因中总结经验,对现有的工作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举一反三,提高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效率。
1.6保障安全生产投入,提高安全科技进步
水管单位要投入资金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并为职工缴纳各类保险、按时发放高温补贴等;购置合格的安全保障产品,例如安全帽、绝缘鞋等;积极申请项目,增加科技投入,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最新科技进行考察和引进,加快对现有隐患设施的改造、更替工作,提高水工建筑物及各类机电设备运行的安全性。
2 加强水管单位安全文化建设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水利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加强水管单位安全文化建设。
2.1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
广义上来讲,安全文化指的是单位和个人的素质及态度的总和,是一种安全价值观或行为准则。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安全文化具有更加详细的内在含义,指水管单位内部成员普遍接受的水安全观念。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不仅有利于营造安全生产环境,同时也能够促进安全生产人员提高自身技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文化氛围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根深蒂固的,一旦人能够在我意识中强化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就能够指导自己的行为,营造安全的生产行为。
2.2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举措
文化建设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构建物质层面的安全文化,要增加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投入,改善员工工作的硬件条件,积极开展安全知识培训工作,定期对工作环境进行检查,提高工作场所的安全级别;构建制度层面的安全文化,水管部门要根据国家政府有关规定以及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将安全生产行为反映到书面,使工作人员的各种行为有章可循,坚决杜绝违规操作;要构建精神层面的安全文化。这一层面上,安全生产的各项要求已经成为单位员工自觉遵守的内在信条,即使没有规范条文的约束,他们也能够在安全生产的意识下完善自己的行为,从而改善单位内部的文化氛围,真正确保安全生产万无一失。
3结语
水利系统的安全生产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水管单位需要始终保持安全生产意识,从制度建设、人员管理、监督管理等多方面构建安全保障体系,同时重视安全文化建设,促进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爱疆.防渗处理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具体应用[J].科技风,2010,(19).
安全文章范文6
人身保障
是否投保了意外伤害保险及住院医疗保险,投保人一旦中暑后就会获得赔付呢?由于中暑的特殊性,不同的中暑后果导致不同的理赔结果。
单纯中暑不获赔
案例:
七月的一天,王小姐所在的济南市温度达到40℃以上。下班回家途中,因为所乘公交车内拥挤闷热,王小姐突然昏倒在地,随即被送往医院,因问题不大,经医院简单救治后王小姐恢复正常。从症状来看王小姐属于典型的高温中暑,因其曾经买过一份意外伤害保险,王小姐想知道是否能够获得保险公司的赔付。
专家说事:针对王小姐的情况,生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营运部负责人邢涛介绍,意外伤害保险中的意外伤害指的是遭受外来的、突发的、非本意的、非疾病的原因使身体受到的伤害,根据近因 原则,由于疾病引发的肌体损伤不属于意外伤害范畴。而从保险的原理来讲,高温中暑是生理疾病造成,诱因是高温天气下个别个体自身的身体机能、代谢功能紊乱,造成身体脏器功能失调,导致昏厥、脱水以及抢救不及时的死亡的情况。因此单纯性的中暑并非外来的突发事故,即便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投保人也不能得到赔付。
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赵良同样认为,通常情况下,中暑的发生由内外两方面因素决定,并非外来突发的事故,从事强劳动者、体弱者、肥胖者、孕妇、病人更易中暑,因此不能笼统认为属于意外伤害保险的保险范围。
所以说,对于王小姐由于身体的原发性疾病导致昏厥,保险公司是不赔付的。
同时邢涛指出,由于自身中暑给其他人员造成的伤害,其他人员如果投保了意外伤害保险,则在意外伤害的责任范围内。比如驾驶员因天气炎热在驾驶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或突然中暑昏厥从而给路人造成伤害,路人如果投保了意外伤害保险则可以获得赔偿。
中暑住院得赔付
案例:
近日,张先生到成都出差办事。由于天气潮湿闷热再加上水土不服,在户外忙碌了一天的张先生头昏眼花、汗流浃背,在行至一个过街天桥的时候突然昏厥,一脚踏空,从30几级高的台阶上滚落下来,导致小腿骨折。后被行人送往医院,20天后治愈出院。王先生半年前购买了意外伤害医疗保险并附加了住院医疗保险,对于王先生同样因中暑而形成的医疗花费,是否能获得保险公司赔付呢?
专家说事:
同上例中王小姐情况不一样,张先生在中暑昏颐后又因摔倒导致骨折,属于意外伤害,产生的相关费用通常都会得到意外险理赔。本例中张先生因中暑导致摔伤产生的住院费用,可以纳入其购买的意外伤害附加医疗保险的责任范围,据此张先生能够得到理赔金。另外,如果达到一定的伤残标准,还可以纳入意外伤害保险的相关责任范围。
赵良介绍,如果投保人中暑症状严重,需要住院治疗,那么购买了住院医疗保险的投保人也能够得到相应理赔。目前,各家保险公司提供的住院医疗保险名称大体相同,都叫“住院费用”或“住院补贴”,而且多以附加险的形式出现,一般附加在意外伤害、健康险或养老险等主险上,只有在少数保险公司可单独购买。
同时赵良认为,中暑一般不会直接导致死亡,但可能引起一些其它疾病或意外致死,根据保险的近因原则要求,是否赔付或如何赔付时要根据案件具体分析死亡近因是否在保险责任内。
保障安排:
鉴于专门的中暑保险目前在行业内还是一个空白,一旦中暑又不在意外伤害保险保障范围之内,建议类似王小姐这样身体虚弱的消费者在炎热夏季除了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外,尽量投保费用类住院医疗保险,这样发生中暑状况严重需要住院时,费用就可由保险公司来埋单了,而另外投保补贴类住院医疗保险还可弥补因误工带来的收入损失。
同时消费者也应该对注意外伤害保险提高重视,因为它体现了保险最基本的功能――保障。像张先生这种经常出差的公务人员,一旦发生意外情况,因此造成的医疗费用就能够得到保险公司的赔付,而且该保险保障的范围也能涵盖高温天气中暑后导致的意外伤害。
车辆保障
烈日炎炎,车辆也可能会“中暑”而致“伤残”,在充分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有车一族也要给爱车做好防护保障。
案例:
高先生听说一位朋友的爱车由于近期持续高温,导致自燃,造成不小的损失。想到自己的坐骑经过一天的烘烤,每天下班的时候,车厢内的温度都在50℃以上,高先生十分担心,不知道自己投保的车损险能否起到足够的保障作用。
专家说事:
目前保险公司的车损险主险中,对火灾进行赔付是有条件的,一般规定对外来的火源引起的火灾才可赔付,自燃属于除外责任。所以即便投保了第三者责任险、车损险、盗抢险等主要险种,如果没有附加车辆自燃损失险的话,保险公司也是不能对车辆的自燃进行赔付的。
自燃损失险保障的是投保机动车在使用过程中因本身电器、线路、供油系统发生故障而引起的火灾。保险金额一般由投保人和保险公司按照保险车辆的实际价值协商确定,保费不高,一辆十几万元的车的车辆自燃险一年保费大约100元左右。一旦汽车发生自燃,保险公司根据烧毁的程度定损并相应进行赔偿,如果烧毁了发动机就可能赔付发动机的钱,如果整车烧毁,就可能赔付整车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