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范文1
关键词:小学课堂 情境教学 柔性思维 简约思维
一.小学课堂的现状调查
1.课堂结构单一,功能简单
小学生课堂设计设计单一,目前全国性的问题。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要求安静,要求纪律,要求所谓秩序和尊严。课堂上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课件教学。虽然近年引进多媒体教学,但人的思维方式没有变化,传统的“我讲你听”没有改变。
2.思想陈旧,缺乏设计和创新
中国传统教育在世界上是对孩子压力最大的国家之一,可是获得最后成就的少之又少。我们教学思想理念陈旧,缺乏创新和设计。知识体系经历改革这么多年其实还是两个字就可以说明白。“服从”!不准提出异议,压制学生天性。课堂中教师肢体语言少,启发类的方式少,也几乎没有柔性设计。
3.课堂缺乏趣味,墨守成规
好奇、好玩是我们的天性。儿童心理天然有着这种特性。我们的小学教育基本上是压制天性,墨守成规的。对比一下五六十年代的小学教育,没有实质区别。
二.课堂情境教学设计的目的
所谓情境教学就是课堂教学中改变“我说你听”模式,学生来讲课教师来引导和纠正,通过启发,引导,游戏,运动等符合年龄段要求的教学法来进行教学。具体的目的有两种。
1.以实用为目的
实用才是好用。我们的传统教学以成绩说话,以利益为重。但是成绩代表的只是学习的一点,孩子除了会学习,起码的社会社交能力,身体健康,语言能力等都没有提高,这就是过于重视应试,忽略了实用性。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教育,更是如此。
2.以兴趣为目的
没有兴趣一切都是虚幻!这句名言深刻的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我们现在的孩子有没有说喜欢学习的呢?如果喜欢,那我们分析他是喜欢学习的。是教师父母夸奖,还是同学的羡慕,还是好成绩换来的奖励,还是对未来的憧憬?如果抛开这些单纯就是喜欢学习的,恐怕少之又少!这就是缺乏兴趣。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一切,是基础,是取得成功的关键。电子游戏为何可以牢牢抓住我们的孩子?玩的天性永远是人的本能。情境教学法就是要把游戏,把玩加进教学中。
三.情境教学法的设计过程
设计的主旨以人为本。一节课堂,学生注意力不可能是40分钟。最多是二十分钟。我们安排好这关键二十分钟,抓住黄金时间引导灌输知识,余下时间可以以游戏,娱乐,说唱,运动等等手段进行课堂设计,或者说面对孩子我们放低身段,俯下身体,蹲坐。课堂不一定要老师站立学生坐着。可以颠倒一下。笔者作为一名一线小学教师,曾经实验性针对我设计的情境化教学方法,在一个23人的班级上过语文课。开课以电子游戏中片段开始,牢牢抓住孩子心理。背诵的古诗文设计在游戏中,背会的就可以闯关。课后的总结也发现学生对知识理解掌握明显高于没有试验的班级。具体比例为,知识点掌握高出35%,综合理解38%,甚至学生当堂课背诵枯燥大段课文,当然这种课程对于教师的能力要求很强,也不是必须是游戏开始,也可以是饮食,也可以是音乐,也可以是美术书法等。具体根据教师个人能力安排课程架构和情境。确实需要体力和脑力都要比普通课程高很多。这就需要我们科学系统的安排课程。
四.情境教学的设计的创新
1.课堂发展的需求
当今的教育发展倒逼我们必须改革,坐着等着被动改革不如主动创新。参考国外的课堂体系,我设计的这套课程比较适合当今大多数小学课堂。不改革结果只能是被时代淘汰。国家教育部不会任由目前这种情况发展而不去变革。
2.从繁入简的需求
化简入繁易,由奢入俭难。简约化设计课题,简约化教学。我们是在做减法。减掉很多不必要的繁,比如教案大纲,比如课后总结,比如没必要的各种表格。简约而不简单是情境教学的精髓。
3.以人为本的需求
情境教学包含了以人为本的朴素理念。我们其实都是在设计方法规则为人服务的,而不是束缚控制人的。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范文2
从课堂教学设计的角度来说,这也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好比做事,有“虎头蛇尾”之嫌,意思是,开始时声势很大,到后来马马虎虎,有始无终必然留下遗憾;又比如写文章,有“虎头猪肚豹尾”之说,意思是,文章的结尾要像豹子的尾巴一样漂亮有力。课堂教学也是这个道理。若干年前,在普教圈子里,交流课堂教学经验,有所谓“”说,意思是,一堂课,犹如戏剧,要有,尤其是一堂课的尾声阶段,形成才显得精彩。这里的所谓“”,无非是一种类比,当然不能等同于戏剧的“”,也不必追求戏剧一般的“”效果。笔者认为,如果我们不是太苛刻于语言表达是否“精确”的话,就课堂教学的完整结构而言,“”的见解是有些道理的,无疑也是课堂教学追求的一个目标:教学能够吸引学生,才能使学生保持对于教学内容的兴趣,才能实现教学的预期目标。我们不妨设想,一堂课的主体部分有声有色,课的压轴部分仍然有“戏”,这是为整个教学过程实现预期目标增色啊!
笔者在组织上海市闸北区的小学探究型课程教研活动中,也时常对课堂教学的“压轴”部分表示关注、提出要求,教师们展示的公开课,有一些“压轴”部分还算有“戏”的例子,姑且拿来说说。
一、“压轴”呼应“伊始”,唤起责任意识
(三泉路小学杨莉老师执教的小学五年级《说说洋快餐》的尾声阶段——)
PPT课件:出示中式快餐店、洋快餐店的经营场景图。
教师:中式食物品种丰富,可以满足我们的不同需求。然而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中式快餐店的生意并没有洋快餐的生意好,这是什么原因呢?你能通过今天对洋快餐的分析研究,学习洋快餐的成功经验,为我们的中式快餐店提些建议吗?
学生:经常推出一些新的食物,吸引消费者。/可以像洋快餐那样多做些广告。/在外卖打包服务上可以多向洋快餐学习。/安排小孩活动的场所,吸引儿童去吃。/发放优惠券,凭券购买有优惠……
课后讨论的时候,很多教师都感叹,杨老师的“压轴戏”,有首尾形成呼应的巧妙啊!在本课时的开始阶段,杨老师有“为什么这些人肚子饿的时候喜欢选择吃洋快餐”的提问,学生的即兴回答又成为了“压轴戏”环节“为中式快餐店提些建议”的内容,洋为中用,民族快餐业的发展显然也需要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这样的“压轴戏”,让本课时“中式快餐的营养价值好过洋快餐”的讨论和分析,升华到了“唤起支持民族餐饮业发展的责任意识”的高度。看似简简单单的“提些建议”,其实是蕴涵着教学设计的巧妙和升华主题的意图的。
二、拓宽认识视野,强化护眼意识
(乌镇路小学陈蓓艳老师执教的小学三年级《护眼习惯巧养成》的尾声阶段——)
教师:这里还有一些眼镜,也是起到保护眼睛作用的,所以,它们都叫做 “护目镜”。你知道,在不同的情况下,该选用哪种护目镜吗?
PPT课件:出示8种眼镜,出示电焊、日食、潜水、雪山、电脑、敲打、野外、医生等场景。
本课时教学的主体部分,是引导学生认识近视眼的成因、交流保护眼睛的计划、动手制作“好坐姿保持绳”、知道形成好习惯对于预防近视眼发生的意义。很明显,陈老师的“压轴戏”是要拓宽学生的眼界。从课堂教学的实际反应来看,学生尽管知道一些电焊、潜水等场景下的护眼要求,还是对众多的护目镜表示出了新鲜感:原来在生活的不少情景中,都必须做好保护眼睛的工作啊!如果没有这样的“压轴戏”,学生的认识视野恐怕就只能局限于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了。
三、感受年岁变化,激起敬老情怀
(笔者“下水”执教的小学四年级《社区老人状况调查》的尾声阶段——)
教师:在结束今天这节课的教学的时候,吴老师想介绍大家认识一位名叫“光仔”的小朋友,他10岁了,和我们一样大。10岁的小朋友,会想老年人的问题吗?肯定不会!后来,他喝下了一个流浪汉给的神奇药水后,在短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PPT课件:以连续重叠播映图片方式展示“光仔”10岁、15岁、20岁、25岁、30岁、35岁、40岁、45岁、50岁、55岁、60岁、70岁、80岁的变化。(图片选自香港故事片《童梦奇缘》)
教师:如果是你,获得了这样的体验,你会产生怎么样的想法?
引导学生围绕“社区老人状况”来确定调查内容、编写采访提纲、参与模拟采访活动是本课时教学的主体部分。在教学进程中,学生交流了社区老人的生活状况,认识了老年人老有所为的境界,了解了社会各方敬老助老的具体工作内容。课后,学生将要进行调查活动。笔者的朴素想法是:只有激起了学生的敬老爱老情怀,然后展开调查活动,才更有利于产生教育实践活动的积极意义。其时,正值香港故事片《童梦奇缘》上映未久,选择这样一组图片,希望让学生有一些“设身处地”的“换位”感受。从课堂的实际反应来看,学生的情绪被引向了“”,想想也是,谁都会有老的那一天啊!如果没有这样的“压轴戏”,虽然教学过程已经很完整,但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情绪上,显然不能同日而语。
四、提示行为方式,提升主题价值
(童园实验小学朱妍老师执教的小学四年级《低碳世博知多少》的尾声阶段——)
教师:低碳方式逐渐走入我们的生活,有心人归纳了“21项低碳生活方式”,朱老师收集了一些,你觉得哪些是我们现在就能够做到的?
PPT课件:以连续播映方式展示一组图片:①点亮节能灯,省电看得清;②电脑屏幕暗一点,节能又护眼;③饮水机不要一直开,闲置断电省能源;④用完电器拔插头,省电又安全;⑤使用普通冰箱要及时除霜,尽量减少开门次数,将冷冻室内需解冻的食品提前取出放入冷藏室解冻;⑥低层少用电 梯常步行,锻炼身体还节能……
这一课时的教学在学生计算机房里进行,教学的主体部分是围绕上海世博会场馆建设方面的一系列低碳手段,引导学生学习用“搜索引擎”“关键词”的方式来了解和认识。看得出,朱老师的“压轴戏”是要强化低碳理念的现实意义,呈现的内容都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从学生能够理解并能够做得到的内容出发,来影响学生的日常行为方式。从课堂教学的实际反应来看,不少学生都能即时交流自己能够做到的“低碳生活方式”。如果没有这样的“压轴戏”,虽然教学过程的主体部分仍然完整,但总是会留有脱离学生日常生活“空对空”的遗憾。
还可以举出许多类似的例子。
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的课堂教学发展到今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堂课是否成功、精彩,很大程度上,压轴是否有“戏”,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上述几个课例而言,短短几分钟的“压轴戏”,唤起学生的责任意识,拓宽学生的认识视野,激起学生的敬老情怀,提示学生的行为方式……如此种种都是一堂课教学的“画龙点睛”之笔啊!
让课堂教学的压轴有“戏”,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来说,倒也不是十分困难的事情。大体上,可以从与教学内容建立联系的角度以进行“拓展”“应用”的方式来展开设计,比如上述课例中的“护目镜”是“护眼”的拓展,“低碳生活方式”是“上海世博会低碳理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总的来说,对“压轴戏”设计的基本要求可以概要表述为:拓宽眼界,加深理解,促进行为,形成能力。至于《说说洋快餐》课例形成的“压轴”呼应“伊始”效果,《社区老人状况调查》课例营造的体验年龄变化氛围,还涉及了一些教学设计的技巧问题,也是一个很值得作进一步探究的话题。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范文3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学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7-0258-01
在我国,音乐教学一般都是从小学阶段开始的。这一过程作为音乐教学的启蒙阶段,被人们广泛关注和普遍研究。一堂成功的音乐课需有一定的艺术结构。教师作出这堂课的教学设计,犹如作曲家创作一首作品;上这堂课,便是这首作品的演出;观摩这堂课,就是一次艺术欣赏。面对我国目前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状况,如何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加强音乐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大面积地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是进行音乐教学改革的现实课题。
1.中学音乐教学现状
就目前的状况来说,音乐课程设计从指导思想、目的、内容、组织形式到实施方法都没有完全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进行,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新课程标准规定:音乐课的目的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可见,音乐课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现行的初中音乐课程设计并没有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音乐课程设计的目的性和重要性也没有明确。对中学音乐课的要求是音乐课。唱歌课可有可无,对音乐教育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方面的功能重视程度不足。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规定音乐的课程设计应该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音乐课程的内容有着明确的规定,总的教学内容包括:感受与鉴赏(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风格与流派)、表现(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识读乐谱)、创造(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创造、创作实践)、音乐与相关文化(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姊妹艺术、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除此之外,还明确规定了各年级的教学内容。
2.优化中学音乐教学设计的具体措施
2.1 中学音乐教学目标要层次合理
中学音乐教学目标就是在中学阶段,音乐教学活动依照教学标准所采取的教学手段及由此带来的效果,它是教学设计最终指向和目的所在,对教学的实施起导向作用,是所有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地。它具有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层次。波兰音乐学家罗波尔曾指出,人对音乐学习的优劣、掌握程度高低与教学方式、方法成正比。也就是说,音乐教学者的教学方式越科学、方法越得当,则学生们所学习、掌握音乐的效果就越理想。在中学音乐教学阶段里,音乐学习者已对音乐有了六年的学习经历,且此时他们脑部发育较小学时期有较大的提高。因此,中学阶段就是学生学习音乐的最为理想阶段之一。对于音乐学习者,在中学阶段必须要制定层次分明、合理的音乐教学目标,使之在深度和广度两个不同的层次内达成共识和相溶。进一步说,在制定音乐教学目标的时候,既要充分考虑到音乐高低、疏密、强弱、浓淡、明暗、刚柔、起伏、断连等各个专业教学层次和听、唱、演等各个教育领域深入学习重要意义。同时,还必须保证将每个层次、在分层次的基础上,广泛地联系在一起,组织在一起,整体地考量,不能片面孤立地制定中学音乐教学目标。
2.2 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教学结构
实施音乐学科教育改革的关键不是教材,而是教师的教育观念。只有明确观念,才能优化教学,教师首先树立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育思想,要面向每一个学生,既是非专业音乐教育,那么教师就必须用非专业音乐教育的手段、方法、策略等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确立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基点,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为重点,才能培养对未来社会有用的人,培养尽可能完善的人。教学设计必须针对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构建教学步骤,使高中音乐教学淡化知识,强化观点。在教学过程中处处体现教学思想,并根据每一课的教材特点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把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结合起来,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为有机的整体。高中音乐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使学生具有高尚的审美情操。人的审美能力是靠后天的教育、训练和培养而来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考虑到美感能力的发展从简单到复杂,从初级到高级,循序渐进地展开。尤其是高中年龄段的学生,可以通过对作品的比较、评价,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趣味,引导学生从真正美好的东西中,得到美的享受,从劳动中、日常生活和艺术中去理解和创造美好的东西。
2.3 研究教学方法,培养创新人才
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活动,因教学目标和内容不同,具体活动或是外显,或是内隐,具体步骤和阶段或多或少都有所不同。教学设计者应运用学习结果分类,确立选择和采用教学行为、教学步骤、教学方法、教学媒介等时,都要考虑教学的终点目标和教学目标。因为目标决定教法,教学设计者必须根据教学目标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课堂音乐教学成功的前提和关键因素,是建立一种融洽、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创立适合初中学生年龄特点的教与学的音乐实践方式,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如:第一,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求知欲望。第二,丰富材料,呈现方法。第三,及时反馈,激励进取。
结语: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新课改大潮的冲击下,中学音乐教学设计必须要符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真正做到科学而高效。只有这样,我们的中学音乐教学课才能形成良性循环,起到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潘璐璐. 中学音乐教学设计理论探讨[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04:118.
[2] 陈文林. 中学音乐教学设计之我见[J]. 才智,2012,08:90.
[3] 徐晖. 美的设计成就美的音乐课堂--中学音乐教学设计之我见[J]. 新课程(中学),2010,10:126-127.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范文4
一、尽心挖掘
面对这个宝藏,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深挖掘。再好的东西不呈现出来,光靠学生的领悟是不现实的。“挖掘”就是需要充分地备课,备课的过程就是一个研究文本的过程,是教师“书读百遍”的过程。在此,教师首先要扔掉教参和现成的教案,让自己的思维处在绝对的自由和放松的境地,要让自己思接千载,天马行空,让联想想象游刃有余、触类旁通。要从文章的表与里、显与隐、知识与人文方面,要做细致入微的思考和界定。作者的把握,时代背景的联系,同类文章比较诠注,与之相关的人物故事,文化民俗,要用心灵细致耐心地去“浸泡”,使古诗文立体丰富。
二、细心品赏
挖出来的东西有“美玉”也有“石头”,有“金子”也有“沙子”,这就需要我们“深思之,明辨之”,分出哪些是适合全面地呈现给学生的,哪些是需要丢弃不用的,哪些是要细致入微,极尽深刻探讨的,哪些是要蜻蜓点水,一笔带过的。当然,这个提练过程也是个“个性过程”,去留处理不仅要取决于学生的学段特点、知识水平、教学环境需要,还取决于教师的教学风格特点、教师的专业素质特点和特长。总之,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尽量的提高课堂素材的“含金量”,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再者,这个提练的过程中还要照顾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切不可偏激一处,旱涝不均,既要照顾整体,又要照顾局部,既要体现全面性,又要有一定的深度。这样教学设计就有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思路了。
三、用心感悟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范文5
--王崧舟
[设计理念]
一堂好的阅读课应该做到: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情意浓浓。新大纲也强调指出:要在读中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本课蕴含着丰富而伟大的情感因素,如何让学生通过读来体验课文情感,进而抒发自我情感、升华自我情感?
【设计特色】
以读感悟,读中熏陶。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诵读课题,启动情感
用课件呈现题目及丰碑的画面,教师动情诉说:“同学们,这是一座为纪念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而高高耸立的丰碑。这座丰碑是由千千万万个为祖国、为朝鲜、为和平而壮烈牺牲的烈士的英灵筑就的。在这些英灵当中,就有这样一位年轻而伟大的战士。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
二、整体感知,体验情感
1.学生齐读后,教师引入:“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个词语深深地打动了你,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上来板书。”(估计多数学生会板书“纹丝不动”这个词。)
2.教师:“请大家再读课文,想一想,划一划,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纹丝不动’这个词的。”学生快速默读,教师随机点拨,并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情。例如:
(l)“太阳渐渐爬上山头……敌人居高临下,当然更容易看见我们。”(这是从原因的角度读懂了“纹丝不动”的意思。) (2)“我又看了看伏在我身边不远的,他也全身伪装,隐蔽得更好。相隔这么近,我几乎找不到他。”(这是从表现的角度读懂了“纹丝不动”的意思。)
(3)“但是这样一来……这一次作战计划就会全部落空。”(这是从后果的角度读懂了“纹丝不动”的意思。)
(4)“为了整个班……没发出一声。”(这是从结果的角度读懂了“纹丝不动”的意思。)
三、潜心会文,领悟情感
1.教师范读第7、8两段课文:“请同学们也像老师这样,怀着无比崇敬、无比悲壮的心情,深情地读读这两段课文。边读边体会,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些描写深深地打动了你。把这些地方划下来,想一想为什么会被感动。” 2.对第7自然段中有关内容的点拨。
(l)“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担心?我为什么只能盼望不可能出现的奇迹,难道就没有办法救出自己的战友吗?我为什么痛苦?烈火不难扑灭却不能会扑,自己明明能救却不能相救,看着朝夕相处、亲如手足的战友被烈火烧灼着、煎熬着、炙烤着,我怎能不悲痛欲绝啊!”
(2)“此时此刻,战友的紧张也就是我们的紧张,战友的担心也就是我们的担心,战友的矛盾也就是我们的矛盾,战友的痛苦也就是我们的痛苦。的生死抉择,牵动着我们每一个同学的心,撩拨着我们每一个同学的情呀!” 3.对第8自然段中有关内容的点拨。
(l)“烈火中的与千斤巨石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对呀!和千斤巨石一样,他们都不怕烈火焚烧,都不会挪动一寸地方,都不会发出一声。但是,请同学们注意千斤巨石是没有生命的呀!而我们的,他是一个人!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啊!一个人在烈火烧身的时候,怎么能够忍受这样的痛苦啊?”(用课件播放电影片断《烈火中的》。学生观看。)
4.学生交流感受以后,教师引入:“同学们,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把你此时此刻的感受和体会尽情地表达出来?你觉得怎么读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你就怎么读。”
四、延伸表达,抒感
1.学生齐读第8自然段后教师引入:“战斗结束了,的战友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用生前挖坑道时用过的铁锤和钢钎,在陡峭的‘391’高地的石壁上,刻写了一句纪念他的碑文。同学们,此时此刻,假如你也是潜伏部队中的一员,你也亲眼目睹了这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一幕,你会写一句怎样的碑文来纪念、来歌颂这位年轻而伟大的战士?”
2.指名学生朗读自己撰写的碑文。
3.学生交流以后,用课件呈现:“为整体、为胜利而自我牺牲的伟大战士同志永垂不朽!”教师引入:“同学们,这就是的战友在‘391’高地上刻下的碑文。这句碑文,是精神的生动写照,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精神的生动写照,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让我们一起,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深情地朗读这句碑文!”(学生起立,齐读。)
4.教师高声总结:“同学们,有了这种精神的军队是伟大而不可战胜的!有了这种精神的民族是伟大而不可战胜的!老师相信,这句碑文,一定会世代相传!这种精神,一定会永放光彩!”
【评点】由“纹丝不动”这个词语带动两段(第7、8段)课文的教学,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潜心感悟。教师的大胆取舍,为把课堂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创造了条件。只有这样让学生从心理上占据主动地位,才谈得上主动阅读、主动感悟和主动评判;语文课堂也才有真正的生命活力。结尾补充“391”高地上刻下的碑文,营造了情感,这种“超文本”的处理,大有情韵在胸、绕梁不散之感。
(周一贯 评点)
[作者简介] 王崧舟,男,1966年10月出生,浙江上虞人。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浙江省特级教师协会理事。先后被评为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先进工作者、全国语文“四结合”教改试验先进个人、浙江省优秀青年教师、绍兴市优秀教师,其事迹先后被收人《当代中国人才库》《中国专家人才库》。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范文6
关键词:合理;巧妙;精心
一、合理设定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上课的主题,是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上课的目的和意义。教学环节和教学策略的安排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的,所以制定准确、明晰、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效率的第一步,从而让整个教学事半功倍。在上课之前,教师首先要明确让学生学会什么。
1.确立教学目标,应合理安排教学容量,且不仅立足于本课的教学内容,还能够宏观地把本课放入本单元、本学期、本年段,甚至整个小学阶段的品德学科,来制定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这样会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从而为教学环节的设计提供更为准确的方向。如,在第一次备课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节日大观》时,仅仅是简单地将教参里的所有教学目标确定为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但是在随后的教学设计时,我发现如果要在一课时内完成这么多的内容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或者只有拖课才能完成教学内容,或者很多内容只能蜻蜓点水,不能深入。于是,我仔细研究了课本内容后认为《节日大观》这一课可以分为“传统节日”和“现代节日”两课时。而本课所在的单元主题是《共同生活的世界》,这表明学生的生活领域已经由家庭、学校、社区、家乡拓展到全世界。在本单元中,学生要了解一些国家、地区、民族不同的生活习俗、传统节日、服饰、建筑、饮食等状况。于是我把“传统节日”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最终确定为:
(1)知道世界上不同地区的人们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
(2)了解春节、圣诞节、开斋节、狂欢节的起源以及各个民族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和内容。
(3)具有与别人分享快乐的情感,珍视和热爱生活。
2.确立教学目标还应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及年龄特点,使课堂教学更为扎实有效
就“传统节日”这一课时,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我认为不应该止步于让学生了解各国不同的节日,而更应该让学生了解到不同节日背后的文化差异。所以,我把本课时的重点确定为:通过对春节、圣诞节的体验,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节日文化;将难点确定为:理解不同国家所产生的不同节日和独特的节日活动,并能尊重各个国家的传统,分享节日的快乐。
二、精心设计环节
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切实落实教学目标的任务就落在了教学设计上。可以说,教学设计是一堂课成败与否的关键。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求教师课前有周密的课堂预设,在短短四十分钟里,启迪学生的智慧、发散学生的思维、参与更多的体验、掌握更多的知识。优化教学设计,减少多余或不相关的内容,明确强调重点,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出:“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这种培养和教育是不能完全用简单的说教所完成的。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所以,教师要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这样的学习效果比教师过多的传授要好得多。
如,在设计《节日大观》中“传统节日”这一课的教学环节时,起初我是这样安排教学流程的:
首先让学生说说他们所知道的世界上的节日,把这些节日进行归类,分为“传统节日”和“现代节日”,明确本堂课的学习重点为“传统节日”。接着通过播放春晚的片段来进入春节的教学,给发言积极的学生发红包。然后在“圣诞老人”的“带领”下进行“节日知识大闯关”,来了解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传统节日,以中国传统节日居多。
但是在试教过后,发现春节的内容设计太多,而且很多都是学生已经了解或者亲身经历的,学生已知的知识和已有的经验不需要过多地进行教学,而圣诞节虽然学生了解一些,但它的起源和意义学生并不明确。但在这堂课中却没有教给学生。
于是我对本课进行了第一次修改。在“走进春节”的教学环节中,安排给发言的学生送红包,在四个红包里分别放有“春节的来源”“‘年’的故事”“对联”“祝福”四个内容的文字,使学生对春节的传统活动有更清晰的认识,这样就避免了局限在发红包仅仅作为一种奖励手段。接着请上四位“新年大使”讲讲不同国家的新年风俗。最后在“圣诞老人”的带领下进行“节日知识大闯关”,但闯关的内容仅限于外国的传统节日。这个改动的出发点是发现学生对中国的传统节日了解已不少,但对外国的传统节日的了解却不多。这样的改动就在同样的时间里让学生了解到了更多传统节日的知识,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在对本课进行的第二次修改时,在教研员的指导下,在导入中加入了“看词条,猜节日”的游戏,其中都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这个游戏,仅仅花两三分钟就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提升了上课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开门见山地切入本课主题——传统节日。另外,在第二次试教后发现,春节的内容仍然太多,“春节的来源”“‘年’的故事”也有很多学生已经了解。于是在教学这个环节时,红包里的内容改为春节、圣诞节、狂欢节、开斋节这四个最重要的传统节日的来源和主要活动,由于外国的这些传统节日学生相对比较陌生,所以在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切切实实地了解到了不同国家、不同节日背后不同的文化,落实了重点和难点的目标预设。
经过两次精心的修改,教学设计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活动形式多样、涵盖的知识内容更为丰富。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兴趣盎然,新知识掌握良好,本课教学获得成功。
三、巧妙安排练习
高年级学生的学习任务重,平时做的练习也愈来愈多。相对于语文、数学等学科而言,学生并不重视品德与社会课的练习。而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为了尽可能地不加重学生的负担,就可以尽可能地在课堂中安排有效的练习。练习是对已掌握知识的回顾和巩固,是“温故而知新”中“温故”的重要手段之一。有效的练习不仅不会占用过多的时间,还能够达到巩固旧知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