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家庭教育格言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家庭教育格言范文1
“男孩,别哭!二十多年后,当我脱口对自己儿子也说这话时,我才发现简简单单的四个字,竞是一种成长的标识。我怀疑父亲的父亲肯定也对父亲说过这四个字,而我儿子的儿子也会在某个未知的时刻对他的儿子说出这四个字。”这段话摘自一位父亲的文章《男孩,别哭》,它深深地打动我。在我所教的班级中就有一个非常爱哭的男孩――小葛。男孩爱哭我们会很自然的想到:他是一个胆小、唯唯喏喏的孩子。但事实并非如此,我班上的小葛是聪明胆大,自由散漫,脾气暴躁,心理承受能力差,遇到挫折就号啕大哭。五年级的学业比较繁重,他屡次不完成家庭作业,让老师们非常头疼。我尝试过很多鼓励他完成家庭作业的方法,但都收效甚微。最后我想:只有了解分析他的家庭教育状况,这样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因为现代家庭教育倡导理念中就有:问题孩子的产生主要源于问题家长。
男孩爱哭的背后
男孩小葛,汉族,出生于1995年11月17日。四岁时,小葛的母亲因病去世,奶奶一直照顾着他。到了三年级,由于奶奶年纪大了体弱多病,他只有双休日住在奶奶家,其余时间和父亲住。父亲每天给小葛十元钱,让他叫“外卖”,自己解决晚饭。而他的父亲总是八九点才回家,孤独的小葛回到家盘算好自己的晚饭如何解决后,无所事事,要完成的家庭作业早已抛在脑后。现在读五年级的他已经养成不做回家作业的坏习惯。到了学校,小葛的课桌抽屉里塞得满满得,里面是各种杂物“聚会”的好地方,因此,流动红旗总和他们班失之交臂;他喜欢集体生活,上课积极举手发言,渴望老师的认可;但因为要补家庭作业,便恼羞成怒,哭声震天;他的哭声是全校“闻名”,有一次,监考老师没收了他的乒乓球,小葛哭闹之下摔坏了课桌。最后只有联系了他的父亲才平复了他的心情。
小葛爱哭的背后,是一颗年幼丧母创伤的心,是一个渴望指引的迷路小孩。于是,我决定多花一点时间来爱护关心这个孩子。在他上五年级的第一学期里,我采用:放学留下完成作业再让小葛回家的方法。当我许下承诺时,我也有些后悔,我能坚持每天都陪他吗?转念一想:如果我利用剥夺他上考核学科的时间,来要求他补做作业,自己又能准时下班。那和他的父亲用十元钱填补父亲的责任,又有什么区别?在那四个月的日子里,我对小葛有了充分的了解,在我的日记里有这样一段:
二一年十月八日 多云 十元的晚餐
今天,小葛很快地完成了家庭作业,我和他痛痛快快地聊了一番。我问他:“小葛,你用十元钱怎么安排你的晚饭的?”他兴奋地回答:“我会适当的存一些,比如周一、周四吃方便面,那就用不了十元,多下来的钱存起来。周三、周四可以吃两顿好的,比如叫“两荤三素”的外卖,这就需要用足十元了。”没想到十岁的男孩就有那么强的理财头脑了。我的感觉就像打翻了“五味瓶”,是酸是甜,是悲是喜,无语言表。
我的身体毕竟不是“铁打”的,由于长期的疲劳,二一一年初,我无力再实现诺言――每天放学陪伴小葛完成家庭作业。让我伤心的是,小葛并没有被我感化,他又开始回家不做作业。整日游手好闲,有时还欺负弱小的同学。我陷入了迷茫,这时现代家庭教育理念给我了启示,其中“问题孩子的产生主要源于问题家长。”男孩爱哭的背后有个怎样的父亲呢?
唯我独尊的父亲
当小葛三年级不完成家庭作业时,班主任就和他父亲谈过,小葛好了一阶段又故伎重施,就这样反复谈了好几次,最后老师都不好意思再找他的父亲。就此说明小葛的父亲是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从以下这段日记里你就能看出小葛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二一年十一月十八日阴天十元的生日
昨天,小葛有些反常,一放学就拿来了已完成的作业。我很诧异地问:“哎呀!难道我们的小葛同学终于被骆老师感动了,让我早点回家。”他的回答让我的心凉了半截,“今天爸爸答应我去吃自助餐,庆祝我十岁生日,所以要早点完成作业。” 他注意到我失望的表情,接着又说:“老师,那你可以早点回家休息了。”听他这么一说我也释怀了,看着小葛的高兴劲头,我说:“看来你今晚的十元钱可以全部存起来了!老师借你手机,打个电话给你爸爸,问他加不加班。”小葛打通了电话,他的表情由晴转阴,沮丧地说:“爸爸说今天有事,明天再去。”看着伤感的小葛,我开解道:“看来你爸爸的确很忙,那老师给你过生日怎样?”他的眼神中闪现出一丝快乐。我用了十元钱买了一块蛋糕和数字是10的蜡烛,可惜没有打火机,蜡烛也没点燃。就这样我用了十元钱给小葛过了十岁生日。
今天,小葛一边做着回家作业,一边玩着一个打火机。我好奇地问:“这个打火机用来干什么?”“点我的生日蜡烛的,可惜用不着了。早上爸爸说今天也去不成自助餐厅,到下星期再说。”看着这个可怜的孩子,我的鼻子酸酸的,心想:我一定要和小葛的父亲谈一谈。
据我了解,这位父亲是运动员出身,现退役在银行工作,时常应酬客户。当妻子去世,父亲拜托自己的母亲照顾小葛,此后很少关心儿子。有时小葛的父亲还和自己的母亲发生矛盾。他认为:自己早年丧妻很悲惨,全家人应该同情、照顾他们父子。他的“唯我独尊”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小葛。
阳光灿烂的日子
针对小葛父亲的家庭教育问题,我尝试了一些方法:
其一:用无私的“师爱”唤起缺失“父爱”。
笔者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小葛完成家庭作业,还给他讲智力小故事,讨论动物世界。小葛智商很高,而且爱好了解各种动物的习性。我和小葛父亲沟通有了良好的开端,我在日记里这样写到: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晴 十元的价值
前不久,我和小葛的父亲进行了深入的交谈。我得知:小葛的父亲已经有了再婚的对象,但女方不愿接受小葛。处于无奈的父亲冷落了小葛,他更关心未来的妻子。同时,他也非常感激我对小葛的关心。就此感谢的话题,我说:“老师的爱永远替代不了父母的爱。小葛非常需要您的关心,这个“关心”并不是让他吃饱、穿暖就足够了,需要您和他心灵的沟通。如果您能早点回家;能多问问他在学校的表现;能谈谈他喜欢的动物世界……”我有些激动,“父亲一句关爱的话语胜过无数个10元的价值!”
今天,小葛又早早地交了回家作业。手里拿了几本旧的《科普画王》,兴高采烈地说:“骆老师,今天我爸爸要考我对动物的了解有多少?我得早点回家!” 我看着封面有些破旧,有意地问:“这书买了很久吧?”他满脸得意地回答:“是一年级的时候买的,爸爸说我喜欢动物,就拿出这些《科普画王》,让我再阅读一次,今天回家考考我。”看来小葛的父亲终于被我唤醒,他在试图多花些时间关心他的儿子。
其二:潜移默化地指导父亲如何教育孩子。
小葛的父亲在教育孩子上,根深蒂固的认为:只要他将来不要成为一个坏人,也不需要成为一个好人,一切任其自由发展。那我要改变他的家庭教育观,只有自己的所作所为去影响他了。笔者从“如何帮助小葛克服“懒惰”的毛病?”入手,其中开展了“一起准备晚餐”、“做家务发计时工资”的尝试。
二一年二月五日晴给老师打工
放寒假了,我邀请小葛到我家来玩,我提议;“小葛,今天你给老师打工如何?现在钟点工每小时平均赚5元,你是孩(转上页)(接下页)子,工作效率比较低。劳动一小时我给发你4元工资如何?”小葛欣然答应。在劳动过程中,小葛干了一小时就有些不耐烦。我见状便说:“看来小葛体会到赚钱得不容易了,如果一个人太懒的话,很难养活自己。”今天小葛帮我拖地板、擦桌子、捡韭菜,一共赚了6元钱。他高兴地说:“通过劳动赚到零花钱,好高兴啊!”事后,我把这件事告诉小葛的父亲,他也开怀大笑。我趁势说:“如果你能和孩子一起做顿晚饭,也可以发他计时工资,要比给他10元钱强。”我想让小葛的父亲意识到:老师在不断帮助孩子,自己作为父亲更应该多花些时间陪伴孩子渡过阳光灿烂的日子。
家庭教育格言范文2
【关键词】优势家庭;流动儿童;教育支持系统;个案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1)07/08-0080-04
在以往的研究中,流动人群大多以“农民工”“弱势群体”“外来务工人员”等为代名词。流动儿童也被定义为“弱势儿童”“边缘儿童”等。事实上。在流动儿童大军中,有一类儿童虽然户口不在本地,但与本地儿童的生活、教育、发展等差异不大。他们的父母往往受过较好的教育,有某方面的专长。受城市发展和城市人才聚集效应的影响。这类人群是以提升生活质量为目的而流入的人口,属于流动人群中的优势群体。与生存压力较大的流动家庭相比,这些优势家庭拥有更多的物质资源和更好的社会地位。那么,这些优势家庭的流动儿童享有怎样的教育支持系统?支持程度如何?本研究尝试对优势家庭流动儿童进行个案研究。以深入了解这类流动儿童所获得的教育支持。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研究采用目的性抽样方法,抽取具有较高信息密度和强度的个案,旨在探讨该个案在特定社会背景下的活动,以了解个案的独特性及复杂性。根据对优势家庭流动儿童概念的界定,通过幼儿园教师的推荐,我们找到了浩浩。浩浩,男,5岁,户籍是江苏省南京市。浩浩的爸爸硕士研究生毕业,是医生。浩浩的妈妈大专毕业,与浩浩的爸爸在同一所医院工作,是药剂师。浩浩家是2007年来到Y市的。目前家庭人均月收入为2500元。
研究者运用质化研究方法。“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形成解释性理解”。研究者――“我”从2010年7月至2011年2月持续对浩浩进行参与式观察,对浩浩及其家人等进行了12次正式或非正式的访谈,获得了翔实的资料。研究后期,“我”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类、编码及分析。
二、个案呈现
1 浩浩其人与其家
一个可爱白净的小男孩拿了本图画书,坐在客厅的椅子上翻看着,这是我第一眼看到的浩浩。浩浩家在Y市C镇的一个小区内,小区离浩浩爸爸妈妈工作的医院较近。这个小区是在2005年建成的,比较新,基础配套设施比较完善。
浩浩家住在小区一幢楼的6楼,还有个小阁楼。楼下浩浩爸爸妈妈的卧室内靠窗的桌椅是专门给浩浩做作业用的。收拾整洁的桌子上放着一叠图画书,还有水彩笔、蜡笔、纸等材料,桌子一角放着一台学习机。浩浩给我演示了学习机的使用。
客厅较大,客厅左边是餐桌,右边靠墙是沙发。沙发正对面的墙上嵌着液晶电视机。电视机下方的茶几上放着影碟机和许多碟片,主要是浩浩爱看的动画片。通往阁楼的楼梯下方为浩浩特别开辟了一块活动区,堆满了玩具。楼梯的中央拐角处放置了一架雅马哈牌电子琴,不过浩浩只会随性乱弹一气。
楼上浩浩房间的壁橱里有三排赛车模型。听浩浩妈妈说,这些都是浩浩爸爸买给浩浩的。“他爸爸觉得平时陪浩浩的时间太少,于是每次节日的时候都会抽时间陪浩浩,带他去游乐场玩,给他买模型。这些模型都是浩浩的宝贝。”
2 上幼儿园与兴趣班
小区内有配套幼儿园,但是浩浩爸爸为其选择了一所离家较远的省示范性五星级幼儿园。该幼儿园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师资队伍精良。幼儿园主要招收本地儿童,很少接收流动儿童。浩浩爸爸通过熟人的引荐帮助,才使浩浩得以在该园就学。
我:为什么小区内有幼儿园,你们还送他去别的幼儿园?何况这所幼儿园那么远!
浩浩妈妈:当时从老家来的时候,小区的幼儿园才办起来没多久。我和他爸爸商量,认为应该给浩浩找个好一点儿的幼儿园。我们托人找关系,才进了这所最好的幼儿园。虽然接送不方便,但是还是浩浩读书重要。
浩浩家所在的小区位于当地比较不错的一个社区,社区里有许多社会力量开办的培训班、兴趣班。
浩浩妈妈:现在这种班真是多,有专门为小一点儿的孩子办的托管班,有为浩浩这种年龄的孩子办的兴趣班,还有为初高中孩子办的家教班。不过这些班都是收费的,有些价格还很高。
浩浩妈妈觉得浩浩还小,本不想给浩浩外加压力,但是因为她觉得浩浩比较内向,不擅言语和交往,何况浩浩班里的林老师也建议她多为浩浩提供表达和沟通的机会,所以她给浩浩报了一个“七色花艺能班”,主要学习主持和表演。
浩浩妈妈:这个班的收费挺贵的,每次课要70元。浩浩上了将近半年了。一开始,“艺能班”的杜老师经常说浩浩上课不太配合。爱做自己的事情。后来我有空就陪他去上课,每次回来后我都要求他再表演刚学的内容。杜老师也挺负责的,每节课都点名要浩浩表演。慢慢地,杜老师说浩浩虽然仍不主动,但是叫到他的话他也能主持和表演了,而且有几次还主持得挺好。我们主要是希望浩浩胆子能够再大一点儿。
3 “我的好妈妈”
浩浩爸爸工作比较繁忙,经常要加班,在家的时间十分有限,所以教养浩浩的主要责任是由浩浩妈妈来承担的。浩浩对妈妈的依恋程度很高,喜欢做妈妈的“小尾巴”,妈妈做饭、洗衣、打扫卫生时,浩浩都会跟在妈妈身后,跑进跑出。
周末的一个上午,浩浩不用去上兴趣班,浩浩妈妈也在家休息。浩浩请妈妈坐在自己对面的小椅子上,当他的病人。浩浩说:“我要打针了啊!”浩浩妈妈假装很害怕地说:“医生,你打针要轻一点儿哦!”浩浩点点头。浩浩妈妈又说:“医生,你得安慰下病人,让病人别害怕呀!”浩浩给妈妈揉揉手,轻轻地说:“你别怕疼,你要勇敢点儿!等一下我奖励你一枚贴纸。”浩浩妈妈笑了,配合浩浩“打针”。打完针后浩浩还用棉签在针眼处擦擦,然后贴上贴纸。浩浩妈妈说:“谢谢医生!我现在好多了!”
4 “我不想理你”
虽然浩浩在当地最好的幼儿园就学,但是由于他的社会交往能力较弱,一直无法较好地融入班集体。
林老师:浩浩已经有进步了,但还是无法很好地融入到班集体。这倒不是因为他的表现不好或者能力不足。相反,浩浩是个发展比较均衡的小朋友,比较能干。他的被忽视主要缘于他的拒绝,他拒绝与别的小朋友交往。或者说他几乎不主动与他人沟通交往。即使在需要帮助时,他也是犹犹豫豫的,迟迟不肯开口求助。别的小朋友想与浩浩交往时,他往往无法给予恰当的回应。
浩浩妈妈对浩浩的内向很自责。
浩浩妈妈:主要是以前我们陪浩浩的时间太少了。我妈妈帮我们照看浩浩。她只能照顾浩浩的吃穿,别的就顾不上了。我妈妈是个内向的人,浩
浩跟着她,话也很少。浩浩小的时候,我们只是觉得浩浩不太主动和我们说话,和他说话时,他的话也很少,不过我们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后来浩浩上幼儿园了。读中班的时候,林老师跟我说浩浩有点内向,不愿与人交往。我难过得都哭了。不过林老师很好,一直指导我们,帮助我们。现在浩浩好多了。至少在家里时,他已经会主动和我们交往了。慢慢来吧,会好的!
5 “我想当医生”
虽然浩浩爸爸工作繁忙,陪伴浩浩的时间很少,但是他的职业对浩浩的影响很大。
浩浩妈妈:浩浩很喜欢扮演医生,虽然他对医生工作了解不多,不知道打针其实是护士的工作,但是他总是玩得很投入。浩浩有时会去医院玩,看看他爸爸的工作,多少受到了他爸爸的影响。
我:浩浩,你是不是长大后也想做医生呢?
浩浩:(点点头)嗯!
我:为什么想做医生呢?
浩浩:(摇摇头)不知道!
我:是不是想长大后能像爸爸一样呢?
浩浩:嗯!爸爸说医生能救人!
三、讨论
1 浩浩的家庭支持系统
(1)较好的教育物质支持
浩浩家属于流动群体中的优势群体,拥有较高的经济和社会地位。浩浩除了拥有基本的学习条件外,还拥有学习机、电脑、电子琴等辅助工具。浩浩爸爸妈妈还送浩浩上兴趣班。陆学艺指出,“在当代中国社会,每个社会成员从事的职业和对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这三种资源的拥有状况决定了这个成员属于哪个阶层,决定了他在社会阶层结构中的位置和个人的综合社会经济地位”。浩浩享有的教育物质资源远远超过那些生存压力较大的弱势家庭的流动儿童。
(2)文化资本的传承优势
浩浩家对浩浩的教育很重视,为其选择了有较高教育质量的幼儿园。虽然很多流动儿童的家长认为“要让孩子出人头地,就要让他读好书”,但是大部分流动儿童的家长或因自身文化水平有限,或因教育观念错误,很少有人能正确认识早期教育的内涵和价值。文化资本的传承并不是单纯通过经济收入来影响儿童的,而是间接传承的。父母的职业、学历、文化水平、教育指导方式等均是文化资本传承的重要因素。浩浩的父母依靠自身努力,凭借所受的良好教育,获得了较高的素质和就业起点,改善了生活条件,也使浩浩获得了文化资本的传承优势。
从浩浩的个案来看,在流入Y市之前,由于父母工作繁忙,浩浩一直由外婆负责照料。虽然后来由妈妈照料了,但祖辈曾经的教养对浩浩的性格、情绪、脾气等已产生很大影响。在家庭教育中父辈的缺位以及祖辈的重养轻教是许多流动儿童家庭的共同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流动儿童的发展。浩浩的内向胆小、社交能力弱或多或少反映了家庭教育中父辈缺位的消极后果。
2 浩浩的幼儿园支持系统
父母为了让浩浩得到较好的发展,为其选择了当地最好的幼儿园。幼儿园是浩浩获得教育、实现自身发展的一个重要场所。
浩浩社交能力较弱的特点在幼儿园表现出来了。经过家长和教师一段时间的指导。他有所进步,但是人际交往能力依然较弱。大量研究表明,同伴关系不良易导致儿童的社会适应障碍,进而产生相应的心理问题。消极的人际交往会影响浩浩的社会适应和社会性发展,削弱其教育支持系统的正向支持效果。
3 浩浩的社会支持系统
浩浩家所在的社区有各种社会力量开办的兴趣班、培训班等。这些机构虽然有商业营利的目的。但在为社区儿童提供早期教育服务方面也有积极意义。
家庭教育格言范文3
关键词 青少年 家庭教育 心理障碍
中图分类号:B8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10.082
The Relation between Parenting Style and
Adolescent Mental Disorder
LIU Shan
(Shaanxi Xueqian Norm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100)
Abstract Purpose: This thesis aims at study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parenting style and adolescent mental disorder that is the impacts of parenting on adolescence's personality, emotion and behavior during the years they were brought up. Research methods: Based on psychoanalytic theories, I conducted six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with a depressive adolescence. And then I integrated and researched the process and the result of counseling. The result: The parenting style has a direct effect o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dolescent mind.
Key words adolescent; parenting style; mental disorder
1 研究对象
一般资料:杨某,男性 ,21岁,未婚,某重点大学在校学生,家中独子。
个人资料:衣着时尚,中等身材,举止文雅,和父母一起生活。从小都是别人眼中的乖孩子,听父母的话,学习成绩也一直保持优异,无家族精神病遗传史。
主诉:在父母的要求下参加考研,但本身十分不情愿,导致考研失利。他说自从他考研失利,他父母对他的态度都变了,变得异常的冷漠,这3个月来他常常失眠、焦虑、头昏。他不善于与父母沟通,也不表露自己的真实情感,还因为感情问题和母亲产生争执,导致抑郁情绪的产生,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暴饮暴食或者产生轻度自残行为。
家族史:杨某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公司职工,父亲很内敛不善于表达,母亲勤劳果敢但脾气暴躁,从小对他的期望很高,当他没有完成父母对他的要求和期待时,小时候会被体罚,长大后父母就以冷漠的态度对待他,因此,他对父母的要求都会尽力的完成,不管自己是否愿意,但是内心仍然存在抵触情绪,但是不会表现出来。
杨某7岁时发生了一起重大事件,杨某的父亲因公司财务问题受到牵连入狱服刑2年,期间杨某由母亲、姨妈和奶奶共同照顾,家庭中缺少男性角色。这次期间母亲一个人承担家庭的所有责任,在外勤苦工作,在家操持家务,抚养儿子。也因此杨某从小都十分依赖母亲,并且把母亲视为最伟大最光辉的女性形象,但因为母亲工作辛苦,因此很少与杨某进行深层次的沟通和交流,杨某为了不让母亲担心从小隐藏自己的真实情感,压抑自己的情绪情感。从小在学校也大都是和女性同学交往,只有少数几个同性朋友。长大后发现对女性失去了兴趣,相反希望有一个男性角色让自己可以依靠。据杨某叙述,原本他还有一个哥哥,但因为先天性心脏病在他5,6岁的时候去世了,父母亲为了避免以后提起往事,销毁了所有与哥哥有关的物品。
心理测量结果(SCL-90):总均分:2.478。各项得分如下:躯体化:1.58、强迫症状:2.9、人际敏感:2.22、抑郁症状:3.15、焦虑症状:2.8、敌对症状:2.83、恐怖症状:1.42、偏执症状:2.5、饮食睡眠:2.57。
根据以上的结果,在治疗前除去躯体化和恐怖症状在2分以内,其余各项指标均超出一般水平,以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和强迫症状最为突出,杨某报告的不快乐感可能是他对抑郁感的表达,他的焦虑发作可能和其考试、升学等应激状况有关。饮食睡眠则是抑郁和焦虑症状的一个具体体现。
2 诊断结果
严重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1)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一致的,能够自觉到自己存在心理问题,有主动求助的行为,心理的问题主要来自生活事件。思维逻辑正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可排除精神病。(2)杨某的症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情绪状态表现为抑郁、焦虑,具体是对升学的担心和焦虑,对于不能达到母亲对自己的学业成绩的要求的担忧,以及对自己感情问题被父母知道后可能产生后果的忧虑,导致的闷闷不乐、自我惩罚;二是身体表现:由于学业导致睡眠不好,精神状态欠佳,偶尔暴饮暴食。(3)本例不属于神经症。由于病程方面是最近两个月症状明显,社会功能受到影响,但还能正常上课,生理功能基本正常。(4)心理测量结果(SCL-90)支持此诊断。
3 对杨某的评估
基于精神分析的理论和对来访者情况自述的分析,我怀疑杨某对父母、兄长以及他自己的叙述的客观性。此外,我还认为他在叙述中可能存在虚构的方面是探讨其人格的突破口。他的症状(焦虑抑郁情绪、轻微的自残行为、对异性的冷漠)可以被看做是其无意识冲突的外在表现,而这些冲突则根植于他的童年记忆以及那时他发展出的必要的防御反应。根据他现在的智力水平和行为动机,我认为他当前症状的主要原因是他认识到在逻辑上说得通的东西与驱动其情感与行为的东西存在着巨大反差。杨某可能出现了某种分裂(自我的不同方面出现了冲突)。这个冲突来源于两方面:他内在的某些部分想要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但还有些部分则希望继续按照家人和社会的期待发展――曾具有存在的必要性、能帮助他维持心理稳定的旧有模式。他的一些自我防御机制已经对他的社会性以及人际交往功能产生了负面影响,但是只有在他自己充分理解自己的心理防御机制存在的原因,理解他自己的防御机制是为了维持自己心理上的平衡感的基础上,他才能从此次治疗中获益。
杨某思考、感受和行为的原因是关注的重点。这并不代表可以忽略他行为问题,但是回答其生活中的“为什么”和“是什么”的问题是帮助他解决自己的问题的关键。帮助其梳理过去生活对自己现在的心理机制造成的影响,将新的记忆内容填补进他的思维当中,这是本次对杨某治疗的主要内容。
在和杨某开始进行咨询之前,需要确定精神分析疗法是不是适合杨某,杨某是不是能够坚持配合并完成整个治疗。对于杨某的前期资料和对话当中可以肯定几点因素能够判断他适合精神分析疗法:(1)他的自述显示:他能理解自己生活的重要意义,他能意识到个性化是自己重要的目标之一;(2)他有客观看待自己的能力;(3)他有强烈的改变现状的愿望,希望在治疗的过程中改善自己的情绪问题。
总而言之,杨某存在的问题的确适合通过精神分析疗法来加以治疗。
4 治疗目标
(1)帮助杨某逐渐深入地挖掘自己潜意识中的内容,进而使杨某可以使用潜意识的信息指导自己的生活,而不再是被他的防御机制所驱使。(2)促进他的自我整合和发展,使他原来否认的自我的各个部分联系的更加紧密。(3)获得具有自主性的自我,个体将充满自尊感、自信感和对生活的掌控感。(4)能运用所学到的心理技术,调适心态,完善自己,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习得健康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
5 治疗过程
第1 次咨询。
治疗目标:运用摄入性会谈法,了解一般资料、个人成长史、求助者目前的精神、身体和学习、社会交往状态、既往史。
治疗技术:自由联想。
第2 次咨询。
治疗目标:帮助杨某逐渐深入地挖掘自己潜意识中的内容,进而使杨某可以使用潜意识的信息指导自己的生活,而不再是被他的防御机制所驱使。
治疗技术:梦的解析。
第3 次咨询。
治疗目标:有效地处理阻抗,放弃自我防御,探索并解决自己内心的冲突,保证咨询的顺利进行。
治疗技术:处理阻抗。
第4 次咨询。
治疗目标:促进移情的产生并合理的化解,从而达到改变杨某行为模式的目的。
治疗技术:移情。
第5 次咨询。
治疗目标:通过对于杨某梦境、自由联想、阻抗等内容的解释帮助其更好的了解自己潜意识的内容,从而促进产生新的行为模式。
治疗技术:解释。
第6次咨询。
治疗目标:对前五次的咨询进行总结,让杨某整合自己所发掘的自己的潜意识中的内容,清晰潜意识对于他行为的影响,明确改变的方法。
治疗技术:总结。
6 效果评估
六次咨询后,杨某的SCL-90的测验结果显示:总均分以下降到1.933、焦虑、抑郁等因子上的得分有明显的下降,尤其是抑郁症状的得分由原来的3.15降到了1.92,已经回到了正常的范围之内,说明其抑郁情绪有所缓解。
7 原因分析
(1)通过倾听技术的运用,使得杨某的情绪得以发泄。(2)因为适时释义和总结,使得杨某有一种被理解被关怀的感觉(3)最后,杨某自己逐渐地认识到自己的潜意识和行为模式之间的关系。
因此杨某的抑郁症状得以缓解。
8 讨论
本次咨询将大部分时间用于探讨杨某的旧问题、早期创伤对焦虑情绪的回避。当前的考研失利所产生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引发了他的一些旧的记忆,尤其在我和他的关系上,他会对那些排斥或者不赞成的态度极其敏感。因此,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努力处理他现在和过去那种听从母亲安排忽略自己主见从而回避焦虑的行为模式。简而言之,他在男性生殖器崇拜期,产生了对母亲的“俄狄浦斯情结”,但是由于父亲不在身边缺乏对于父亲的认同感,产生了女性气质。“俄狄浦斯情结”没有得到顺利的解决导致对母亲的爱慕一直持续,产生了固着,一直存在恋母情结对他的行为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我希望杨某能把自己从过去经历中解放出来,他需要认识到他的过去经历也是他的一部分,他们潜藏在他的潜意识当中并且影响着他现在的行为。
而杨某用来探索自己行为模式的主要方法就是学会理解自己的梦。我们经常一起探讨梦的意义,我还要求他对梦境中的相关象征进行自由联想。在这些过程中,他似乎很难让自己的思维自由的展开,做到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他总是为自己是否“说出了合适的事情”而备感焦虑。而我们也对他的这个部分进行了探讨。总的来说,对于梦境的种种讨论是我和他自己了解他潜意识的最佳途径。
杨某与父亲之间的沟通障碍跟童年期的创伤有关,也跟父亲内向,不善于表达的性格有关。也正是由于杨某与父亲不能建立良好的亲子互动模式,阻碍了他与父亲的有效和沟通和交流,以及童年期父爱的缺失和家庭教养中缺乏男性角色等原因导致了杨某对于父亲没有产生认同感,以至于他的恋母情结固着,并且一直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从而长大以后形成了女性化气质和同性恋倾向。
经过几次咨询,杨某也发现他对我的反应方式和他对他的重要他人的反应方式似乎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他对我的反应方式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他对母亲的反应方式:希望获取母亲对他的爱和支持。我鼓励他继续回忆与这些感觉相关的感觉,以便他能打破那些心理障碍,形成新的行为模式。
杨某的例子很好的反映了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时期的心理和行为模式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成年后心理障碍和行为模式的根源。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家庭教养方式中母亲和父亲对子女的教养同样重要,并且缺一不可,应该适当的达到平衡,培养对异性亲人的认同感,使得“俄狄浦斯情结”顺利的化解。这在早期经验中显得尤为重要,也是家庭教育中非常值得注意的地方。
其次,母亲强势和独断的教育方式的直接影响就是杨某独立决策能力的缺失,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因此,杨惯性的回避自己的想法转而顺从母亲,这也形成了杨某惯性回避焦虑情绪,但是情绪没有得到释放,长期的压抑和回避导致了抑郁情绪的产生。作为父母应该和子女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鼓励子女独立的决策,父母只提供意见和建议,并对子女的合理的决策给与帮助和支持,从而有效地培养子女的独立决策能力和领导力。
参考文献
[1] 胡雯洁.单亲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归因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6.
[2] 江光荣.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务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55-262.
家庭教育格言范文4
1、每个小学生必须读完100本书,才允许毕业。
2、尊重学生个性,就不能拿一把尺子去衡量学生。
3、不仅要把理想播在学生的心中,更要把理想珍藏在自己的梦中!
4、磨练学生的心理耐受力——让学生失望一次。
5、你的心里没有阳光,你的教育就不会辉煌。
6、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
7、爱孩子并不意味着一定理解孩子,要和孩子成为朋友,教育才能发挥作用。
8、写日记是道德的长跑。写日记实际上是超我与本我的对话,是超我对本我的监督。
9、孩子坏的习惯%都是在家里形成的。
10、要让每个学生在校期间有10次以上在大庭广众之众之下大声演讲的经历。
11、培养民主一是生长的土壤。
12、享受教育,你就多了一些生活的诗意。
13、平时在家里,父母和孩子尽量保持一种平等的地位,遇事要征求孩子的意见。
14、只有爱才是最好的教师,他远远超过责任感。
15、面对矛盾冲突,要尽可能的冷处理。
16、父母不应把所有的教育都寄托在学校和老师身上,因为孩子一年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家里,所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
17、父母要给予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对错误的方向给予引导,对于正确的方向给予鼓励。
18、谁在保持梦想,谁就能梦想成真;谁能不懈地追寻理想,谁就能不断地实现理想。
19、促使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20、培养孩子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永远比孩子现在的成绩是怎样的更为重要。
21、良好的习惯是孩子所储存的资本,会不断增值,而人的一生就在享受着它的利息。
22、在老师心目中,不应该有坏孩子,只可能有心理不健康的孩子。
23、我们的老师写了日记后,对孩子的表情都不一样了。
24、教育资源只要你用心,就会有。
25、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26、即使是天才,也需要成功的机会来酿造信心。
27、我们做教育的要上天入地,新教育实验就是入地。我们要做真实验,不做假实验;要做活实验,不做死实验。一线的师生是“新教育”的创造。
28、打骂不能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只能宣泄父母的急躁情绪。
29、家长在家庭教育时一定要记住情感教育永远都大于道理教育。
30、教育是一种感动。
31、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受道德磨练。
32、善于用兵的人,不用自己的短处去攻击敌人的长处,而是用自己的长处去攻击敌人的短处。
33、孩子挑食是从父母谈哪一个不好吃开始的。
34、把孩子放到集体中教育。
35、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36、科研应该真正打动教师的心灵!
37、如果一个人的聪慧能进行最初的谋划,而在料事方面却不能把握时机,那就只能坐而空谈,而不能亲自推行自己的事业。
38、世上的人乃秉受天地之气而生,除了最善和最恶的人之外,其余的众人都没有多大差别。那些最善的人是应运而生的,而最恶的人则是应劫而生的。
39、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
40、分段实现大目标和超越自我。
41、当父母在孩子的教育问题遇到困惑时可以尽量请教老师邻居或是教育专家。
42、只有父母与教师养成了良好的教育习惯,您的孩子或学生才能形成良好的习惯。
43、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你的阅读史。
44、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去爱学生。
45、对兴趣的态度是疏而不堵。
46、良好的个性胜于卓越的才智。
47、有理想的人首先应该是一个会做梦的人!
48、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态度。
49、民主是创在能力培养的土壤。
50、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51、拿起表扬的武器,机智的面对忘乎所以的学生。
52、爱,首先意味着奉献。
53、我们的教育不是培养创业者,而是培养守业者,就业者。
54、明智的人,能在祸患未发生之时就加以防止,并能作长远考虑,消除未来的隐患。
55、如果你做到了以上二十条家庭教育格言,定能成就优秀孩子哦。
56、善良的人表面上看去一团和气,邪恶的人看上去杀气腾腾。
57、父母不要万事代劳,剥夺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58、没有教师的成长,学生的成长是不可能的。
59、人是不会被别人打倒的,而是被自己打倒的。
60、父母要准备一个记事本,记录和孩子在一起发生的事情,或者发现的问题产生的困惑。经常记录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反省自己的过程。
61、中国年轻的父母会花数千元学开车或把自己孩子送到培训机构,却鲜有自己参加家庭教育培训。
62、让学生登上前做主角。
63、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
家庭教育格言范文5
关键词:137积累法;课外阅读;运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4-0078-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4.041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到底多重要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标》(2011年版)中强调:课外阅读是形成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标准要求每位学生九年的阅读量达到4000万字以上。我从事语文教学已有多年,深知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从小有着课外阅读习惯的学生,他的主动思考能力强,学习能力也会比较强。一个人的学习能力,是伴随他一生的财富。然而,我们教师在实际的教学的过程中,却常常无法做到很好的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这样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得不到很好的提升。
因此,教师和家长都需要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别注重培养学生从小的阅读的习惯和能力,为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主要靠家长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说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对小孩子的影响重大。我们都知道,小孩子是很容易受其家里人影响的。想要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就需要家长做好自身,给孩子一个好榜样。哪怕家长自己不读书,至少也陪着孩子一起读书。既能增加亲子感情,又能让自己和孩子多长点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教育,不能只依赖学校和教师,家庭教育其实更加重要。“好父母胜过好老师”,学校教育永远无法代替家庭教育。因此,学校及教师要设法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引导家长重视自己的责任与使命,不要错过了孩子的成长关键期。趁着孩子还没有定型,家长要赶紧行动培养孩子爱学习、爱读书。
三、课外阅读究竟读什么
既然,课外阅读是一件这么重要,且益处多多的事。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肯定都希望孩子从小学开始,甚至从更小的时候开始,就能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很多人就想问,对于小学生来说,课外阅读究竟要读哪些书,才能够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既然要读课外书,那我们就选最好的、最经典的书来读。个人认为,一方面,我们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可以为学生选取故事性、趣味性强的中西方文化经典书籍。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培养孩子的内在修为。教师可以有计划引导学生多读一些国学经典。我所说的经典国学,指的是《易经》《黄帝内经》《老子》《孝经》《孙子兵法》《难经》《诗经》《孟子》《庄子》等。此外,当然还有启蒙国学,如《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等等。
国学之所以,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学,就是因为其内容丰富,涵盖了天文地理宇宙万物,包含了华夏几千年人们的智慧结晶。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流传了几千年,它经久不衰,越传越广。
四、国学经典要怎么读
选择了最好的课外书还不够,还需要最科学、最合理、最简单的读书方法,才能事半功倍。赖国全老师提出的“137累积法”指导学生诵读经典和其他书籍,通过实践证明取得了非常不错的学习效果。
“1”就是每天至少读一遍,最多7遍;一样约十分钟,不超过十分钟;遵循青少年儿童的生理特性。
“3”就是一天可以选择读三样,最多读7样,如同时读《论语》《易经》《老子》;遵守生活多样性。
“7”就是指连续7天重复相同的内容。七日复。如:从周一到周日,重复读《论语》《易经》《老子》里相同的内容。不管学生熟记不熟记,背诵不背诵,读完7天就进入下周学习。
如此,学生在1个月,就可以将《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百家姓》《朱子治家格言》等,这些启蒙国学完整地读完了7遍。两年左右,就可以熟记甚至背诵《论语》《大学》《易经》《中庸》《道德经》《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朱子治家格言》《笠翁对韵》等将近十多部经典。
学习量:累积法主张一天的学习量为400字左右。不过学习量是一个参考值,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灵活掌握。学习时间:采用离散教学的原则,一次学习时间约十分钟,一天二、三次,每天学习时间约为半小时。
五、137累积法是否真的有效
下面是一位家长运用137积累法指导孩子诵读经典的案例:
“我和我的孩子每天读经典,用的是137累积法。刚开始读经典时,孩子20个月大,我放经典音频,我跟着读,她一边听一边玩,第4天时,我读上句,她有2次都能接下句。已经很不错了。我就每天坚持着读一遍,读3样。
当孩子25个月时,能够顺溜的背诵三字经的前面50个字左右,且发音还比较标准。340字的大易诗,每句5个字,只要我说出第一个字,她就能接下去……”
接下来,是一位工作在语文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的亲身体会:
“我去年亲自带着班上一位学生读经典。每天中午或者放学后,我和她一起读半小时经典,我们用的是137教育累积法,手指指读,听同步音频跟读,每天读一遍,读3本不同的经典,每本经典读10分钟左右。同样的内容读7天,再换新内容。
到了读经第二周时,同学和老师都发现:这位同学,无论是上课情况,背诵课文,还是家庭作业,或者是考试等方面,她都在不断的进步。
以前上课从来不发言的,老师点名提问她,都不知道老师问什么。到后来,渐渐变得活跃,经常抢着举手回答问题。她学会了主动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期末复习阶段,每天都能够独立完成作业。
每次的单元考试,她的成绩排名,也在慢慢的上升。从最初的倒数第3,到倒数第9,再到正数第22名,到最终的正数第15名。
读经典,让她内心更加自信了,听课也有劲了;读经典让她认识了更多课堂上没有学过的汉字,她觉得语文没有那么难学了;读经典锻炼了她的记忆力,背诵课文就容易了。”
总之,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期工作,而是需要学校和家长塌下心来,运用“137积累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深厚的文化修为。
家庭教育格言范文6
今日之家风,正是昨日社会之体现
唯有社会秩序正常,社会价值观合理,才能影响每一个家庭
古人对家风的重视,与他们对社会秩序的体认有关。在先秦时代的古人看来,确立了家内秩序,才能建立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因此,规范家庭成员的言行、维护家内之礼,才能拥有正常社会秩序。古人不但强调家族社会地位的稳固,也重视良好家风的维护,就是基于这种社会责任。
东汉时,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就很注重家庭教育。当时,包括司马懿在内的几个儿子虽已成年,但司马防要是不召唤他们,儿子们便不敢随意见父亲;见面时,如果没有允许他们入座,他们便不敢坐下;司马防不向儿子们提问时,他们也不能随便说话。司马氏父子之间完全按礼仪相处,秩序井然,看上去虽然有些不近人情,却是汉末乱世时士大夫阶层对传统礼仪的坚守。这就是家风的影响力――不随时而变,靠治家者的自觉。
作为社会的细胞,社会状况恶劣时,家庭自动承担起守护价值观的责任;社会良性发展时,家庭也为礼义实践提供了首个场所,孩童在进入社会前,就在家风熏陶下,对应遵守的秩序进行体认、模仿与自觉维护。
家风如此重要,家规家训文本便应运而生,如《孔子家语》《颜氏家训》和《朱子治家格言》等。这类书能完整体现家庭教育主要思路,不像言传身教那样零散而无体系,由于形成了文本,故而能历经岁月而不减损。
无论古今,学校教育多以知识传授为主,对心灵的关注不够,古人家规家训恰恰能从一个侧面弥补这一空白。古人家规家训虽有树立基本价值观、培养行为规范的作用,但无限拔高其功能,也是自欺欺人。家规家训展示的行为规范与价值观都是符合当时时代的,时代不同,就不能全盘搬用,否则适得其反。当今相当一部分人对传统文化不了解,如何运用古代家规家训规范家庭,就成了难题,这其中最关键的是如何将传统的教育理念、行为规范和现代社会加以结合。将传统价值转化为现代行为准则,既需要熟悉古代经典,也需要了解现代教育与现代社会。且不说大多数人都不具备这样的水平,就是对专业研究古代家规家训者来说也非易事。这种情况下,与其盲目让孩子学习古代家规家训,不如借鉴近代成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