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前教育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学范文1

【关键词】实践性;导向;学前教育学;课程改革

一学前教育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一些高校对学前教育学课程的授课依然采用比较传统的模式。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比较空洞,课堂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性教育,实践内容缺少等问题导致课堂上学生没有积极性,课堂气氛沉闷。教学考核的内容以成绩为标准,这样的考核只能反映出学生对理论成绩的掌握情况,但是不能对学生的应用与实践能力进行真实的反映。因此,学前教育学要做到提高教学的时效性,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学前教育学课堂质量,为学前教育学的发展铺平道路,给学生提供自我发展的平台。

二以实践性为导向的学前教育学课程改革策略

学前教育学是一门学前教育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以实践性为导向的学前教育学课程改革策略。1.优化更新教学内容。学前教育《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学前教育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状况,从生活实际中获取教育的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以就业为导向,以实践为基础是学前教育学课程发展的宗旨。学前教育学在授课的同时,要多与企业合作交流,让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岗位,同时,也可以将幼教企业的一些资源引入学前教育学的课程当中,丰富学前教育学的教育内容,构建新的授课体系。同时,应该将以前以教师为主的教学转化为以学生为主的自主学习模式,让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景中合作学习,探索和研究学前教育学中的奥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的能力,提高学生参与度,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前教育学的质量。2.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的手段,好的教学方法能够为教学带来方便,使教学更具实效性。根据学前教育学教育现状来看,学前教育学科的教师工作认真,备课扎实,对教材的研读和课程标准的研究十分彻底,并且对课本的延伸也做得相当好,但是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所教内容超出学生的接受范围。还有大部分教师采用传统的说教式,不能将网络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依然采用粉笔加黑板的教具,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气氛不活跃。因此,学前教育学的老师要改变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创设情境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为学生创设轻松自由、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兴趣,让学生在实践和演练的过程中轻松地学习,提升自己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3.改革教学评价模式。评价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目前大多数学校对学前教育学的评价方式只是期末考试成绩单一的评价,这种评价只是对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评价,不能对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进行评价,并且这样的评价方式无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综合性评价。因此,对学前教育学课程的评价,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将短期评价和长期评价相结合等全面的、多方位的评价,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前教育学的教学质量。

总之,学前教育学课程的改革并非一蹴而就的,在了解教学现状的基础之上,要有目的性地以实践性为导向,对学前教育学课程进行全面的改革。*作者单位:曾祥兰,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作者:曾祥兰 单位: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粟华.以实践性为导向的学前教育学教学改革探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22)

学前教育学范文2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教学改革;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6-0082-01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优秀的幼儿教师,对幼儿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孩子的一生有着重大的影响。学前教育专业是专门培养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她们将是新课程理念的实施者,而目前这一专业的教学还没有贯彻和实施新课程理念。中专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出“学前教育中存在着‘教育目的的外在性’‘教育中学生的被动性’‘教育的重复性和封闭性’以及‘教育中情景体验的虚假性’”等问题,这就必然影响对优秀幼儿园教师的培养,更不能适应幼儿园教学改革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对学前教育学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

一、更新教育理念,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性

现代教学理论指出,学生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构建过程,他们是学习的主人。有教育学家指出,一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感受不到快乐,那它就没有收获。在学前教育学教学过程中,要改变幼师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性,把他们放到教学活动的主置,调动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开发幼师学生的潜能,让他们会学、乐学、会实践、会教,从而培养优秀的幼儿教师。

二、改革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方案》指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幼儿园教师”。我们要理解“德、智、体”等的内在关系,否则在学前教育学的教学中就会出现以知识教学代“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情况,就会把“教育目的的外在性”过分强化,并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从而影响学前教育学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革新;影响教学体系、学生训练实践体系;影响学生自主学习;更影响学生工作能力的发展以及职业素养的形成。只有坚定不移地实施学前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将过去知识本位的教学方式转变成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发挥潜能的教学方式,才能保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创新性,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促使学生可持续发展。

三、创设教学情境,建构学习环境,创建实习基地

《方案》指出:“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建立真实的、开放的情境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因此,学前教育学教学改革必须放在一个开放的体系上,建立幼儿园与学校的合作机制,帮助幼师学生获得真实的幼儿园教学环境。按照幼儿园的生态环境建设实训室、实验模拟室以及学生实习基地,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舞台,学生在这种开放的生态环境里,模拟幼儿园教学,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中获得教育理论知识,发展教学能力,获得教学经验,养成敬业精神。

四、改革课程内容,生成学业目标

《方案》指出学前专业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生成学习成果,即让他们掌握学科知识,全面完成学习目标,确实感受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产生成功和喜悦等积极的心理体验。但是学前专业各学科课程之间内容复杂、交叉、陈旧。如《幼儿游戏》《幼儿园活动设计》《幼儿社会化及教育活动设计》与学前教育学重复、交叉,不能更好地为培养目标服务,影响学生生成目标的完成。因而,要对中专学前专业学前教育学的体系进行改革,将目标、内容、方法等多层面、全方位地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进行整体改革。

五、创新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设计,也称教学系统设计,是面向教学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特殊的设计活动。传统教学设计是围绕人的知识本位设计的,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方案》要求我们必须围绕学生的学习来创新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学前教育学教学设计时,把教学内容生成学生的具有驱动作用的学习内容,通过教师指导把其与学生学习方式整合起来,系统设计教学活动,来引领学生的自主学习。也就是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六、创新教学结构,构建有效学习模式

《方案》指出,学前专业的教学存在着模式陈旧的倾向,表现出理论脱离实践、缺乏明确的目标导向等弊端,阻碍着学科目标的全面实现和学科教学改革。本人认为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决定着教学的程序、步骤,制约着学生学习活动的方式及组合形式。现行学前教育学的学科课程主要包含教育概要、教育实践和评估三部分,对这三部分内容实施既要考虑它的针对性,还要考虑它的长期性,更要考虑学生学习的方式和特点。因此,我们既要建构适合学生主动学习的模式,还要满足不同课程的目标、特点、难度、内容等不同的多种教学结构模式。我们按照其认知规律和知识的层次,采取不同的教学结构,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并对学习过程不断地评价。

“模块”式实践教学模式的目的是培养幼师学生具有从事幼儿园教育教学能力,形成教育教学的技能,掌握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的理念,最终使学生生成职业素质。分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校内实训”,贯穿课程教学的始终;第二个环节是“教育理论应用于训练”,是专项训练过程;第三个环节是“教育见习、实习”,是学生在幼儿园的实际教育教学活动,是教育教学技能技巧提升的过程;第四个环节是“学生教育理论知识”,是教学技能和教学理念整合的过程,终极目标是学生获得综合能力和素养能胜任幼儿教育教学工作,并发展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学前教育学范文3

关键词: 学前教育 音乐教学能力 培养途径

音乐课是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技能课。其任务是完成教学大纲的教学任务,为今后能胜任幼儿园的音乐教学工作,成为合格的幼儿园教师打下扎实的音乐基础。因此,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教学能力是职业学校音乐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认为可通过如下三个途径进行。

一、根据培养目标对相应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1.注重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实用性。

多年来,音乐教学一直陷入一个误区,那就是把音乐教学视为单纯的音乐学习,就学前教育专业而言,目前开设的音乐类的专业课主要有钢琴、声乐等,而在实际教学中,多数专业教师都存在着“重技轻艺”的现象,片面地追求考试成绩,强调专业水平的高程度,但却忽略了将来的实用性。要知道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幼儿教师,不是歌唱家,因此必须注重教学内容与将来的实际作用相结合,应该有针对性地、有的放矢地进行实用性的教学。

教学内容的选择针对性要强,要能体现幼儿园律动、歌表演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2.声乐教学应重乐感、轻唱法。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的教育对象是学龄前儿童,由于这时孩子的音域有限,演唱的大多是儿歌,因而在声乐教学中应提倡快速、简洁、实用的方法,重音准、节奏及乐感的培养,不要过多地强调声音的位置,音域有多宽,能唱多高,并没有必要像音乐专业学生一样用美声或民声的唱法进行专业训练;应多学习各种儿童歌曲及我国各地区、各民族、不同风格的民歌,同时也应多涉猎其他国家的优秀儿歌、民歌;应注重边弹边唱能力的培养。这些方面的学习对日后的工作将起到重要作用。

3.重视音乐欣赏教学。

欣赏音乐不仅能使得儿童身心健康、热爱生活、感受对音乐美的体验,而且能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最终能使儿童将其在音乐经历中所获得的一切有益体验的“营养”渗透到他们“生命的每一个细胞”中去,并把对音乐的热爱之情组合进他们的智力和情感之中,因而学前专业应重视音乐欣赏的教学。这种音乐欣赏课应本着短小、高雅、生动、形象的原则,选择适合儿童特点的中外名曲来学习,如门德尔松的《眷之歌》、贺绿汀的《牧童短笛》、丁善德的《儿童组曲》、舒曼的《儿童情景》等作品,它们既贴近儿童生活,又形象鲜明、生动,旋律线条优美、自然、清新、活泼,在欣赏课上应重视音乐形象的分析与作曲家生平的讲授,避免专业欣赏课中的曲式分析与和声进行等教学,这些将有效地提高学前专业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二、音乐教学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学生的音乐教学能力的培养有效途径,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时数及已具有的基本素质,着重从音乐实践可行性的角度考虑,确定几项必备能力作为音乐必修课教学过程中的未来音乐教学能力并进行培养。从主要面向幼儿园从教的实际出发,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音乐课学习中必须掌握基本能力是基本教学能力和音乐实践能力。这些基本能力的培养最基本的做法是结合教学活动自然渗透。

1.基本教学能力培养。

(1)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要求学生在理解掌握音乐内涵的同时,培养教学口头表达能力,这主要通过课堂提高和课外社会实践锻炼手段,促进学习思考,反复实践,臻至成熟。教学课堂提问内容主要是音乐基本理论知识,以加强学生对音乐的讲解能力。这要求让学生利用各种机会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2)注重教学的科学性

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技术能力,并不能说就能够完全胜任幼儿教师的工作,作为一名教师只会学不会教,是不够的,他必须掌握一些相关方面的知识即教育学、儿童心理学、音乐心理学、音乐教学法等,未来的音乐教育者必须会驾驭一切先进的教学手段,并使这些优秀的手段广泛应用于教学工作中。近几年,音乐教育在我国受到广泛的重视,而音乐教育成败的关键在于学龄前的启蒙教育,所以学前专业的学生掌握科学的音乐教学和启蒙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音乐教学法的学习,必将有效地全面丰富和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启蒙能力。

(3)注重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多样化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当今的孩子眼界也日渐开阔。随着电视、电脑的逐渐普及,孩子们已不再闭塞,他们很早就已经掌握了大量的知识与信息,他们的求知欲也越来越强,涉及的面也越来越宽,这就要求将来的幼儿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和更全面的能力,因而在学前专业音乐教学中教学要多样。

在国外,目前音乐教育学的研究已较为完整,并逐步形成了科学的体系。较为主要的音乐教学法有达尔克洛兹体态律动学、柯达伊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铃木教学法和综合音乐感教学法,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非常有必要对这几种教学法有所了解,并取其精华,学习达尔克洛兹的用身体当管弦乐队的体态律动与柯达伊发展民族音乐即“民歌―教育―民族”和奥尔夫的“声势”训练及铃木教学中的模仿和强化训练的不同风格的音乐教学法,并寻找出这几种教学法的共同点。即一是运用动感的教学形式使儿童听觉、视觉、心脑、体能协调作用,使儿童有兴趣地、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对节奏活动的时间、空间、动作进行体验和探索;二是运用歌唱方式体验协调性并通过多声即合唱中的音程、和弦产生的音响体验协调感;三是这些教学法都体现着寓教于乐、以教育人的特点。

2.注重音乐实践环节。

音乐课程是实践性学科,是集艺术性、实践性、创造性于一体的课程,学生要在表演、塑造、鉴赏的过程中运用学到的音乐知识,锻炼艺术能力,进行熏陶,培养艺术素质。可见,给学生创造实际的机会,既可以检验学生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又可以使各方面知识得到综合应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我们要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例如:举行小型钢琴演奏会、声乐比赛、卡拉ok大赛、综合性文艺演出(歌舞、儿童乐曲的演唱、创编),课外自编小合唱、合奏、音乐教学活动、舞蹈创编,定期在课堂内检查,并予以指导。这些实践活动能加强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沟通,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消除羞怯心理,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为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打下基础。

三、改进考试方法,重视艺术实践

音乐考试是检验学生音乐教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考试可以采用课堂现场表演这一形式,同时也应进行笔记和口试,笔试可以考察学生对音乐基础理论的掌握情况,口试可以综合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在音乐评分中,采取平时分和期末考试分数两部分相结合的做法,平时分占20%,学期专业考试分占80%。在学期专业考试中包括三项内容:音乐基础理论笔试和口试,分数占35%;音乐技能分数占45%;音乐实践占20%,以上几种考试形式并举和考试记分结构,有利于检验学生综合音乐教学能力水平,激励他们达到预期培养目标。

在改进考试方法的同时,必须抓音乐艺术实践。如适当给学生创造一定的音乐教学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进行独立的音乐教学实践,教师有的放矢地加以指导。通过排练习作,学生能够自行检验对所学过的音乐理论与技法的理解和运用。

综上所述,切合实际地精选教材,是达到培养学生音乐教学能力预期目标的基本前提条件;音乐教学基本技能的具备是取得成效的桥梁;考试方法的改进及教学与艺术实践的有机结合是音乐教学能力形成不可缺少的配套措施,只要我们有步骤地坚持这样做,就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小燕.以身示范,培养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课堂教学能力――以《音乐教学法》课程教学实践为例[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9,(11).

[2]孙华,王永芳.高师音乐教育中学生“从教”能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6,(2).

学前教育学范文4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现如今我国职业教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职业技术型人才也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是职业教育中的其中一种专业,《学前教育学》又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之中的核心部分,对于学生是否能够掌握丰富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具备学前教育职业能力有着决定性作用。结合时代的发展对《学前教育学》进行改革,是提升这门课程质量和水平的必经之路。

二、职业高中《学前教育学》存在的问题

1.课程定位模糊

当前许多职业高中在《学前教育学》课程的设置上没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的实际需要,没有经过一个严谨、细致的调查和论证,而是完全凭借着理论经验进行课程内容的设置,这就导致学生所学习的内容假、大、空,与实际工作联系不大。不仅如此,许多职业高中所使用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几乎从专业设置之初就开始使用,与当前社会对学前教育人才的需求已经严重脱节,在课时比例的安排上也不够科学,理论学习的时间过多,而实训课程的时间过少,课程定位十分模糊,这种情况不仅会导致学生目标不明确,甚至会让学生对《学前教育学》这门课程丧失兴趣,无论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是未来的职业生涯来说,都是极为不利的。

2.教学内容缺乏联系

一方面,职业高中的学生本身都缺少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大多都更加喜欢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认为实训比理论学习更加重要,学习能力上也参差不齐,即使认真进行《学前教育学》的学习,也有许多学生无法准确理解一些学前教育现象;另一方面,当前《学前教育学》的课程内容没能做到相互联系与补充,章节与章节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而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也很少将目光放在这些内容的联系与补充上,只是自顾自的完成教学进度,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始终不温不火。

3.教材设置低效

我校学前教育学生《学前教育学》科目要参加自学考试,选用自学考试相应教材,但是实际上这教材在内容和定位上与当前社会的人才培养目标有着一定的差距,在内容设置上比较低效。一方面,这些教材没能做到联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和需要进行内容设计,而是将《学前教育学》视为一个单独的学科,将重心统统放在了学科框架的构建上,实用性很低;另一方面,在编法和编写模式上,这些教材也没能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色来,仍然使用普通教材的方法进行编写。然而比起冗长严谨的理论知识和严谨独立的学科框架,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更应当从这门课程中学会相应的职业技能。

4.教学模式陈旧

在《学前教育学》的课堂上,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学生在座位上一言不发的听是最为普遍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占据着课堂中的绝对统治地位,与学生之间的地位是不对等的,这种陈旧、枯燥的教学模式不仅会导致学生对课堂学习失去兴趣,在课堂上注意力无法始终集中在教师身上,更会由于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行为的缺失,使得教师无法及时知道学生对所讲知识的了解情况,也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致理论知识无法及时转换为实际操作的能力。

5.评价方式单一

当前《学前教育学》在教学评价上也十分的单一和落后,基本上,都是以学生的平时表现再加上阶段性考试以及期末考试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其中考试成绩所占的比例非常之高。而学生的阶段性考试和期末考试往往都围绕教材进行,对于知识点的考察也万变不离其宗,在教材中都可以找到答案,更有教师会带领学生打开书本划范围,更是减轻了学生在考试之前挑灯夜战,“临时抱佛脚”的工作量。这样仅仅凭借着突击记忆而记住的知识,即使帮助学生高分通过了考试,在不久之后也会忘光,就算获得了良好的学习评?r也是没有意义的,缺乏学科独特性,更不利于学生实际水平的提高。

三、职业高中《学前教育学》改进途径

1.谨慎进行相关课程开设

社会的快速发展为教育的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这样的基础之下,职业学校各专业的教育改革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在《学前教育学》课程开设之前,一定要进行充分的、仔细的、谨慎的社会调研,并对相关数据和资料进行认真的分析,结合当前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要求,进行课程的设计,保证学生经过学前教育课程的学习之后能够提升自己的核心技能,逐渐接近直至达到社会对自己的要求,完成自己的职业愿景,避免出现课程定位模糊、课程内容低效等情况。在课程内容上,要贴近学前教师职业生活中必须面对的问题,从学生职业生涯的需求出发进行设置,对“学前教师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与素质”、“学前教师的主要工作任务”等核心问题进行解答;在课时比例的分配上,要将理论学习和实训相结合,让学生及时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应用,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不断提升实践能力与水平。

2.与时俱进的进行教材革新

学前教育教师不应当盲目迷信教材,沉醉在《学前教育学》独立学科结构的光芒之中,而是立足于实际,以真正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水平为目标,对现有的教材进行与时俱进的革新,让教材内容更加贴合实际,更加鲜活和实用。在具体操作上,教师可以摒弃教材为教师提供的教学框架,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制定一个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框架,将教材中优秀的内容与自己编写的补充内容相结合,设计出一份独一无二的校本教材,真正面向自己学生的《学前教育学》教材。比如针对教材中一些理论化极强,但是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几乎不会用到的知识,教师可以在上课时略过,以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案例替代,保证学生能够在学习过重点和难点的理论知识之后,能够及时在案例分析中进行思考,同时将紧绷的神经放松下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3.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

在职业高中生源持续扩招的情况之下,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严重的阻碍了教学的有效展开。学前教育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即使是《学前教育学》这种偏重于理论知识学习的课程,也不能够完全脱离于实训进行,而是应当采取教学合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一方面,在理论部分的学习告一段落之后,应当组织学生进行实训,让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个人的工作能力和实践水平,将《学前教育学》课程的教学作用进行进一步的提升;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当采取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情景模拟式、试讲评价式、案例分析式等手法,将学生真正带入到课堂之中,开动脑筋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从而提升教学效果。例如上到加德纳的多层智力观时,本人让学生用行为导向法中的餐垫式小组活动教学法,让小组中的学生画出自己的智力图:以五种智力为半径,预估每种智力占百分之几,就从圆心开始到百分之几画点,再将每个智力点连线,形成自己的智力图。学生参与的课堂,提高了课堂实效。

4.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手段

首先,可以将平时成绩在整个评价体系中所占的比例提升上来,以此激励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比如,可以增加课堂考核和课后作业的评价环节,学生在课堂考核上的表现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都是作为评价指标,在相关比赛中获得奖项或是在研究学习中有突出表现者,还可以额外增加分数。

其次,可以举办一些活动,在活动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应用已经学过的专业知识,从而加深对学前教育学的理解,更加认同其中观点,重视起学前教育学的学习。

最后,除了基本的教师评价之外,还可以设置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环节,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来面对教学评价工作。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方面,要为现有的教师团队提供更好地发展环境,鼓励教师深造,并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此同时,还应当制定科学严格的奖惩条例,对于在教学方面表现突出、进步明显的教师,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反之,对待不思进取,教学方面有着明显问题的教师,要惩罚与引导并重,改进他们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态度;另一方面,要积极吸收新鲜血液进入师资队伍之中,可以面向高校毕业生进行招聘活动,也可以让校外优秀教师入校进行学术交流与指导,促进教师团队的成长。

学前教育学范文5

1、幼儿园课程的种类:(一)公开的幼儿园课程:又称为显在的、正式的学前教育课程。主要特点:涉及全体儿童,考虑到每个儿童的知识、经验、技能、能力及个性倾向等。主要是由学前教育工作者精心设计的教育活动。(二)隐蔽的幼儿园课程:又称为潜在的、非正式的学前教育课程。主要特点:体现在托幼机构和班级的环境中,包括建筑物、设备、器械等物质环境,也包括幼儿园的园歌、班级的规章制度等文化环境以及老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等人际环境。(三)总结:公开的等同于显在的、正式的、专门的;隐蔽的等同于潜在的、非正式的、渗透的。

2、专门的音乐教育活动:是指由教师根据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专门的时间和空间场地,选择以音乐为主题的课题内容和材料,组织全体儿童参加的活动。

3、渗透性的音乐活动:是指除专门的音乐教育活动以外,随机、灵活地蕴含、渗透在儿童的一日生活及其他教育活动之中的丰富多样的、“隐性”的音乐教育活动。

(来源:文章屋网 )

学前教育学范文6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育

一、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幼儿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学科,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梁启超先生曾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学前教育专业恰恰关系到儿童最初的培养阶段,在中国,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育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不管是对儿童个人发展,还是对国家未来的发展,都是非常关键的,这也就进一步体现出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性。为最终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会”到真的做到“学以致用”,为胜任将来相关的幼儿园教学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作为未来学前教育的教学工作者,学生要为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二、实践教学的运作体系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家长更加注重幼儿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希望孩子能全面发展。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主要培养的对象是幼儿园一线教师,学龄前儿童处于教育的启蒙期,对幼儿教师而言,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至关重要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除了需要具备一般教师所应该具备的素质外,还应该具备弹琴、唱歌、跳舞、绘画等特殊职业技能,这些技能的学习不可能仅局限在课堂上,而应该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是从操作层面上探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技能训练的方法和途径,比如,课程教学、课外训练以及幼儿园见习与实习、技能训练与竞赛与科研训练等。

三、因时、因地的选择课程

广大中职学校在设置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时候一定要与时俱进,选择适合时代与专业发展的课程,既要保证基础知识的传授,与此同时,也要将一些前沿的教育教学理念传授给学生,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还应结合本地区的特色,选择与本地区相符的课程。比如,成立课程小组,通过对当地幼儿园的调研,在结合实践,自行进行课程的改革与研发,进而形成适合本学校甚至是本地区且具有地方特色的幼儿教育。

上一篇广州英语

下一篇成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