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烦恼作文指导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成长的烦恼作文指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成长的烦恼作文指导

成长的烦恼作文指导范文1

1.能围绕“成长的烦恼”写清楚自己的烦恼是什么,为什么而烦恼,大胆写出自己的心里话,表达真情实感。

2.通过交流习作,倾诉自己的内心烦恼,寻求最好的解决办法,消除烦恼。

3.懂得正确面对烦恼,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主动与身边的人交流,学会排解烦恼。

[教学流程]

一、作前指导――观察体验,激活愿望

(一)欣赏歌曲

1.请同学们欣赏歌曲《做个小孩不容易》,听一听歌唱者的心声。

2.讨论:听了这首歌,你有何感慨?

3.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相机引出课题。(板书课题:成长的烦恼)

(二)畅谈烦恼

1.你有什么烦恼?愿意和我们交流一下吗?

2.学生依据课前填写的问卷调查表,在小组内倾诉烦恼的心情。

3.小组代表在班级内诉说自己的烦恼。(板书:畅谈烦恼)

预设一:来自学习方面的烦恼。

(1)学习成绩差,经常受到家长的批评,且总拿我与别人比。

(2)爸爸妈妈给我买了很多的课外资料,每天做完家庭作业后还要完成他们布置的作业。

(3)周末参加校外辅导班。

引导:同学们,你有和他一样的烦恼吗?说说感受。

预设二:来自家庭方面的烦恼。

(1)爸爸妈妈不懂我的心,与他们沟通困难。

(2)爸爸妈妈重男轻女,弟弟永远是对的。

(3)爸爸妈妈在外打工,长期和爷爷奶奶一起。

引导:同学们,你有来自家庭的烦恼吗?此时此刻你想对爸爸妈妈说点什么呢?

预设三:来自与人交往的烦恼。

(1)和老师沟通困难。

(2)想与同学友好相处,但总是闹矛盾。

(3)不喜欢与别人交往,知道这样不好,但也不知道怎么办。

预设四:来自自身方面的烦恼。

长得不高,长得太矮,长得不美,长得太胖。

预设五:来自社会方面的烦恼。

学校经常按成绩排名,老师占用体育、音乐、科学、思品课等来上语文课、数学课。

引导:同学们,你对此类烦恼有什么看法?

(三)放飞心情

1.同学们,当你们发自内心地说出自己的烦恼时,我知道你们的心中有不满,有痛苦,有挣扎,也有委屈,但更多的是发泄。因为有的同学流出了眼泪,有的握紧了拳头,有的双眉紧锁,有的闷闷不乐。老师深深地理解你们。是啊,烦恼会使人心烦意乱,会影响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我们一定要学会解决这些烦恼。面对烦恼,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来消除它吗?

2.小组内交流解决烦恼的办法。

3.小组代表汇报交流结果。

预设一:把心里话倾诉给最好的朋友――日记。

预设二:找机会给好朋友聊聊,寻求帮助。

预设三:换个角度思考。

预设四:自我安慰或从自身找原因。

4.引导:同学们,你们有这么多的好办法能解决烦恼,何不也给你的伙伴支支“招”呢?

5.师生合作帮同学解决烦恼。

预设一:来自学习方面的烦恼。

用“换位思考”来解决烦恼,理解爸爸妈妈的良苦用心,换个心态来面对爸爸妈妈的“苛刻”,变压力为动力,笑对烦恼。

请在学习方面有压力的同学谈谈自己的想法及以后的做法,放飞心情。(板书:放飞心情)

预设二:来自家庭方面的烦恼。

教师引导:当你与爸爸妈妈言语沟通困难时,你想过换换方式吗?比如,写封信、写枕边纸条,让爸爸妈妈“不经意间”发现它等。

当你的爸爸妈妈长期在外打工,你觉得很烦恼,可你想过没有:你的爸爸妈妈是多么勤劳,多么勇敢,多么令人尊敬!为了能给你创造好的学习环境,他们背井离乡,忍受思念之痛。所以,要放下烦恼,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让爸爸妈妈放心。此时此刻,你最想给远方的爸爸妈妈说点什么呢?……

6.总结:同学们,在以后的岁月中,我们还会遇到无数的烦恼,有人说:“烦恼不是一种折磨,仅仅是一种打扰。”是的,面对烦恼我们要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迎接它,想办法克服它。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阳光!

(四)非凡感悟

同学们,请读读这些名言,看看对你有什么启发,也可以在你的作文中使用。

1.出示,学生自由读一读。

2.谈感受。

同学们,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也可以用一定的形式把你心中的烦恼形象地说出来。比如说(出示):

3.学生畅所欲言。(板书:非凡感悟)

二、下笔成文――文笔互动,习作实践

(一)写法指导

同学们,刚才我们畅谈了自己的烦恼,也找到了解决烦恼的方法。下面请你试着把自己的烦恼,为什么有这样的烦恼以及解决烦恼的方法写下来吧。

1.作文引路。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读一读下面的几个开头,看看能不能让你迸发出写作的灵感。出示:

2.学生动笔习作,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二)习作实践

教师巡视,根据学情及时进行鼓励、引导:发现大胆交流内心烦恼的,表达情感真实自然的,就奖励他一颗“坦诚交流星”;遇到语句流畅、有创意的语言表达的,就奖励他一颗“文采星”。这样,让他们随时感受到习作成功的快乐,体验习作的乐趣。

(三)评改交流

1.自己朗读,先行修改。

习作完成后朗读自己的作文,在朗读中感受用词是否恰当,语句是否通顺,烦恼的事情是否交代清楚,细节描写是否具体。感觉不合适的试着用修改符号修改。

再次读朗读习作,仔细体味写出来的烦恼是否真的是自己内心的倾诉?当你正确面对这个烦恼,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这个烦恼时,你的心里是不是明亮了许多?在以后的生活中如果再遇到烦恼,是不是自己就能够轻松应对,笑对烦恼?

2.小组交流,提出修改建议。

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轮流读一读各自的作文,让同学们认真倾听,然后提出中肯的修改建议。

3.全班交流,分享习作收获。

(1)学生读一读自己的习作。

(2)说说他的习作哪儿写得最好,最值得你学习和借鉴。你认为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

4.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成长的烦恼作文指导范文2

小小少年,大大的书包,做不完的作业,每个星期天都有堆成小山似的作业,父母不让我出去玩,连电视也要封锁,到了星期天,也仿佛踏进了永无尽头的征途,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快乐的星期天悄然离去了,留给我的只是酸酸甜甜的星期天。

盼呀盼,星期天终于盼来了,本以为星期天可以美美地睡觉放松放松了。可我的父母却给我‘‘开小灶’’。早早地安排好了一天的复习资料。唉。美好的计划泡汤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星期天呀。一天一共24小时,除了9小时的睡觉时间,其余的时间都坐在书桌前,把我累的腰酸背痛,心儿更酸,此时的我真的想跨越时空,来到爸妈生活的年代,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星期天,去享受那份自由,去享受那份快乐。现在的我除了考试就是作业,我们日夜品拼搏的战场。星期天成了我们加时赛场。凝视着手中的酸奶,酸酸的乳液中略含着一丝甘甜,那少许的甘甜早已被我的嘴唇霸占了,进入嘴里的只有那份酸味,一直酸到我的心灵深处。

终于,努力有了收获,我的作文在学校获得了一等奖,还发了一个大红的荣誉证书,我知道这本荣誉证书是我在星期天书海中遨游的结果,每个星期天,我都在阅读和写作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了让我的作文更胜一箸,阅览室成了我星期天的最爱,一份跟耕耘一份收获,此刻的我就像是吃了蜂蜜一样甜。爸妈看到我的获奖作文也高兴的奖励我星期天两小时的自由上网。现在的我在星期天只要完成了作业就可以美美的享受百度里的阅读,大量的课外阅读既丰富了我的课外知识,又陶冶了我的情操。一想到以前,刻苦学习不就是为了今天吗。现在的我可盼望星期天了,盼望星期天那个属于我的两小时。我凝视着天空中那轮明月,我甜甜的憧憬着属于我的美好明天。

酸酸甜甜的星期天,给了我许多烦恼与快乐;放飞成长的烦恼,飞得更高,享受成长的快乐,长的更好。相信彩虹总在风雨后,相信酸酸甜甜的星期天一定会让我拥有灿烂的明天。

指导老师:徐业伟

成长的烦恼作文指导范文3

现在很多中学的作文教学都是瞄准中考高考,主要是以范文分析为核心的文体“套路”的练习,但“套路”容易沦为“宿构”,结果“宿构作文”成风。殊不知这种“宿构”之风,也渗透在小学的习作教学中――

地球永远是“妈妈”,不会是“爷爷”,就像太阳永远是“公公”;写到小动物之类的文章,结尾总忘不了添一句“保护鸟类,人人有责”之类的套语……这一切仿佛都司空见惯了。殊不知,小学生作文中的“宿构”之风正在悄然无声地蔓延着……

何谓“宿构”?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说:“子建援牍如口诵,仲宣举笔似宿构。”现多指学生因作文材料有限,未能拓宽视域。凡是作文,必定只用此种材料,对于其他,视而不见,缺少必要和足够的储备,未能跳出自我的小圈子,因而人云亦云。

“新课标”关于写作的总目标的表述就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多么朴实的八个字,不需要堆砌华美的词藻,也不需要布局精妙的构思,重点是要“表述自己的意思”。

因为作文教学很难“教”,不好把握,没有适合所有学校与学生的习作教学教材,也没有明确的习作教学指导方法,有很多东西“教”不出来。而写作的技能、知识、套路,也就是一些“规矩”,是能摸得着的,仿佛可以“教”的,于是教师为了寻找到一条所谓的“写作入门捷径”,而无意识中,对学生的习作进行了“模式化”、“结构化”甚至“框架化”,让学生往里面钻。不重在引导学生尽情吐露自己的心声,而是指导学生学会创作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作文范式”,以不变应万变。于是,在学校的习作指导课上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写作宿构风”;于是,从小学生到大学生,讲到作文课无不“谈文色变”。自然,连小学生的习作本上都消逝了那份原生态的“真”。

一、选材立意,尊重个性,摈弃“宿构风起”

我们可以教学生如何“做文章”,教一般的路数和技巧,但很难教“做好文章”。如何“教”才能尊重学生的个性,防止“宿构”之风起?首先在尊重儿童的视野,从儿童的角度出发,指导学生“个性化的选材立意”,不是盯着一些人云亦云的表象。一位教师在执教六年级的《成长的烦恼》这一题材的习作课时,刚上课便引入一个交流的话题:

师:我在生活中可能会有什么烦恼呢?

生:工作压力大。

生:我们不听话。

……

师:除了工作也谈谈我其他方面的烦恼。

学生迟疑了,不知从何谈起。这位教师试图引导学生站在“教师的高度”去谈烦恼,殊不知孩子根本不熟悉,说来说去还是那几句套话。教师没有站在“儿童立场”去引导学生说说身边的烦恼,所以儿童无限敞亮的视野就被束缚了。教师可以试着转换“立意点”,从学生身边的“小烦恼”说起:如:×××(品学兼优的学生),他有一个烦恼,都六年级了,还一个大男孩,不会跳双摇,很是苦恼;×××也有一个烦恼,就是六年级快毕业了,想到这,就希望大家能永远不分开,这是幸福的烦恼……,教师在立意选材上就要试着打开学生的“话匣子”,试着从不同角度去谈“烦恼”。这样儿童就发现自己身边的不同的烦恼。

防止“宿构”之风起,教师首先要站在“儿童的立场”,去了解儿童,用“童化的视野”去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小事,和与众不同的观察角度。

二、主题、构思,皆由内心出发,无须“跟风”

要真正培养学生“我手写我口”的能力,日记无疑是一个较好的载体。教师首先鼓励学生在日记本上自由吐露自己的心里话,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再逐步引导做到“写得实在而且富有想象力”。

弗洛伊德曾指出,人活着就是一种情感的宣泄。无论是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还是李白的酒后佳作,都在自己的情感宣泄下写下了不朽的篇章。教师要指导学生个性化写作,首先要鼓励学生善于把自己的情感宣泄在日记本上,培养学生善于把自己的心里话倾吐在日记本上。比如说:今天被老师批评了,今天被爸妈误解了,今天又和谁闹别扭了……这些都是学生平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情,写起来就会容易些。虽然是发生在学生自己身上琐碎的小事,但小事中往往最能体现真情实感。教师可以采取“放―收―放”的形式。三年级是学生写作的起步阶段,教师要鼓励学生自由地写出心中的想法,不必拘泥于格式规范。到四年级学生有了一些写作基础,教师可以拟一些半开放式的题目引导学生,如:______,我想对你说;_________的感想(可以是读一本书,可以是针对某件事情,也可以是其他)等等。这类“感想式的日记”,虽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但都是发生在学生自己身上的事,也是一种情感的自然流露,真实性较强,能够培养学生个性化写作能力。

清代王筠在《教童子法》一文中曾说:“作诗文必须放,放之如野马,踢跳咆嗥,不受羁绊,久之必自厌而收束矣。此时加以衔辔,必俯首乐从。”要指导学生写真实的作文,写个性化的作文,首先就要培养学生敢想、会想,并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记录下来,不必拘泥于形式,只要是自己内心的想法就是最“真”的作文,无须“跟风”走。

三、“范文”不是“泛文”,需适时适度

(一)教材是“引子”,不是“模子”

习作教学,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果习作教材是“蓝”,那教师指导则是“青”。由于每个学校的情况不一样,每个班级的情况也是大相径庭,教师在实施教材中的习作教学时必须要根据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甚至要适当地调整教材,做到“青”胜于“蓝”,才能达到更有效的个性化的习作教学指导。

苏教版国标本五下习作6的写作要求是:写写自己心中喜欢或者崇拜的人。习作教材中列举了雷锋、刘胡兰、焦裕禄和孔繁森这四副人物画像的范例。如果就让学生按照教材中的范例,去写革命前辈、英雄人物,估计孩子们十有八九只能去网上“宿构”,因为图中的四个人物,除了”雷锋”的事迹,孩子们听说过一些,其他三位,根本不熟悉,还要学生去写她们的神态、动作、语言表情,根本就是天方夜谭,孩子们要完成任务只能去“宿构”。与其助长学生的“宿构风”,不如适时写写孩子身边的“小人物”,比较真实,学生也有兴趣去关注。写写自己尊敬的老师,班里的“绘画小能手”、“排球高手”等等。这些身边的小能人,写起来更加真实,更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指导起来也能够有的放矢;因为都是大家熟悉的,学生也造不了假。

(二)“范文”只是“例子”,不能泛滥

习作教学的课堂中有时需要有一则范例去引导学生规范格式,明确中心。如,在引导学生学写“报道”之类的应用文体,可以适当进行“范文引路”,教给学生一定的行文规范,但也要注意内容必须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真实的感兴趣的题材,这样学生才不至于“跟范文”或“改范文”;有些范文适宜在学生完成习作后,进行“引入”,从而在欣赏完“佳作”后和自己的文章进行对比,对比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再进行修改。可有些“范文”在课前不适宜地引入,那样只会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进一条死胡同。

有效的习作教学必须要灵活地运用教材和“范例”,既要走进教材,更要能够指导学生走出教材,进行成功的超越。让习作教学更真实,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

四、实践体验:一座去“伪”存“真”的“防风林”

只有融入自身的体验,写出来的作文才是最真实的、最富生命力的。苏霍姆林斯基主张一开始不让学生写记忆性的命题作文,而是写观察作文。他认为学生观察实物,容易产生鲜明的表象,产生写作激情,这有助于独立思考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语言表达必然“带有深刻的个性”。学生体验了,才会有自己的发现,才会有真实的想法。

(一)体验中流露真情

今年是雷锋牺牲五十周年,祖国大地掀起了“学雷锋”的倡议。笔者借着东风也布置学生写一则体验日记,主题是《纪念雷锋》,要求:做一件好事,并写下事情的经过和心里想法,和大家分享。

习作片段一:

……我从家里拿来一个扫把,先偷偷看看周围有没有人,在确定没有人后,我迅速拿起扫把,跑到邻居家门口。我先很轻手轻脚地走到水泥地的尽头,再开始从里往外扫。我两只手紧紧抓住扫把柄,轻声而又认真扫着,连一个小小角落都不放过……

习作片段二:

今天去新华书店买书回来的路上,我坐上公共汽车,看见一个座位还没有人坐,我连忙坐上去,生怕被别人坐去。然后一个阿姨带了一个小女孩上车了,我看见了就给他们让座。那女孩的妈妈赶忙道谢,还从包里拿出一个棒棒糖给我,说我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两个学生的片段节选,一眼就能发现片段二显然没有自己的体验,所以说的都是些套话。而片段一中的“偷偷”、“轻手轻脚”突出儿童在做好事时不希望被别人发现的真实心理,符合儿童的视角。

教师通过这样的“体验习作”的教学引导,可以轻而易举地揪出“宿构习作”,从而引导学生去亲身体验,写自己的心里话。能够及时屏蔽掉儿童习作中的“宿构风”。

(二)“小体验”却能融入“真语言”

“体验式作文”是极富情感性的习作指导方式。通过记录自己的活动体验来写自己的感想。因为自己动手做了,切身体验了,习作的语句也就更丰富,更生动。比如,“三八”妇女节,可以让学生为妈妈做一件事,把妈妈的表情以及当时你的心情写在日记本上;在上《苹果里的五角星》之前,可以布置一个这样的家庭作业:用两种方法切苹果,一种是竖切,一种是横切,边切边注意观察,写下过程,并把自己当时的心情及想法写下来;有的学生爱看漫画书,可以适时引导学生给喜欢的漫画配上解说词等等。“习作教学”并不是浓缩于一周仅有的两节习作课上,而是渗透在生活的点滴“小体验”中。

成长的烦恼作文指导范文4

关键词:语文;心理健康;综合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6-00-01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所包含的人文性、思想性、艺术性,相较于其他的学科来讲,具有更多的接近学生内心世界的机会,对于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语文以其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人文性和工具性并重的特点,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中学语文教材具有了多样性、人文性、时代性,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语文课本中精选的很多文章具有文质兼美的特点,闪炼着人性的光芒,这些课文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好教材。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其中美的、善的、健康的因素,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渗透去影响学生,使之自觉摒弃心理上不健康的因素,逐渐形成积极的、健康的心理结构。例如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阅读后体会,一是从父亲角度体会父爱的深沉博大,二是从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应该承担起的责任,如何大胆去闯练,并设计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代表小英子在父亲墓前对父亲告白。学生不仅深切地感受了父女深情,也进一步理解了父母严格教育背后蕴涵的苦心,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与家长的代沟问题。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做了延伸阅读。在《秋天的怀念》、《背影》等文章的阅读中,进一步体会平凡生活中蕴藏的深挚的爱,然后让学生给父母写封信,和父母做一次真诚的沟通。类似的闪光点处处都有,又如学习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不仅要让学生把握文章蕴含的深刻哲理,还应抓住作者“脱险”时的心理变化:“恐惧绝望――信心顿生――信心大增――产生巨大的成就感” 让学生体验作者当时的感受,进而让学生畅谈自己类似的经历和感受,引导学生克服胆小自卑的弱点,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再如学习《散步》,要让学生感受课文尊老爱幼的人生责任,培养关心、体贴他人的爱心;学习《羚羊木雕》,让学生感受友谊的美好的同时,也开始思考怎样与他人相处。

另外,也要利用课外阅读材料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通过阅读《无须崇拜》,教育学生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平静的心境,保持健康的心态,不要过分崇拜别人,把精力、时光、目光放在别人身上,其实是一种精力上的消耗,相信自己在人生的舞台上就是一名歌手。通过阅读《失败也从容》这篇短文,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失败,懂得失败,也是另一种意义上成功。此外,课外阅读中涉及到的一些名人秩事的文章,可作为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材料。如爱迪生在小的时候被人讥笑为低能儿,结果却成为“发明大王”;华罗庚上学时数学差,教师说他不是学数学的料,结果却成为中国现代数学的奠基人。用这些例子,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让他们振作起来,超越自我,以及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去。在阅读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在写作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众所周知,“心理疾患”是因心中堆积的情感不能及时排泄,心中淤积的情绪不能解决而形成的心理问题。语文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写日记、作文的方法使之排谴不良情绪,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其心理保健筑起一道“防线”。日记是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是学生心灵的秘语。我在教学中一直坚持让学生写“心灵日记”,做学生的知心朋友,鼓励学生在日记中要说真话、诉真情。引导学生在日记中宣泄内心的喜怒哀乐、迁移情绪和升华情感,克服消极心理状态,完善自我人格,从而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与此同时,教师往往能透过日记这扇反映学生心理活动的“窗口”,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为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线索。通过这种方式,在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同时,有效的发现、纠正一些学生的错误观点,帮助他们认识自己、超越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健康人格。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摸准学生心理,结合学生实际,选出热门话题,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和写作的兴趣。例如《关于追星族的思考》、《谈中学生早恋》、《上网的利与弊》、《读书与做人》等,这类作文所涉及的问题,几乎每个学生都关注过,思考过:什么是真正的星,对待星的正确态度是什么;自己或同学早恋了,该怎样认识和对待;老师和父母为什么反对我们进网吧;同样是博览群书的人,为什么有的流芳百世,有的遗臭万年……这类问题不单单是作文问题,而且是关系到他们怎样成长、怎样成功的切身利益。这些作文,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还对学生起到了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成长的烦恼作文指导范文5

记得刚入初中时,我对生活的轻浅认知,直接制约了我写作能力的提升。面对老师布置的作文任务,我习惯地托着腮帮子,满目呆滞地盯着作文本。许久找不到头绪。写出的文字自然惨不忍睹。有一回,老师专门为我们上了一节体验课――全程引导我们如何写好他手中的橘子,我总算有了些可以下笔的东西。只是它们仍拥堵在我的脑海,不能有序地泻于笔尖。

我着急了,这时《初中生之友》来到我面前。《初友》栏目不少,我的目光定格在《双语阅读》《作文直通车》以及《习作园地》这些文学专栏。想通过借鉴作文方法和模仿学生作文来改善自己的写作状况。初尝倍觉新鲜,写来也得心应手,至此,我终于享受到写作的乐趣。之后写作成就感日积月累,我开始与周边的写作高手交流切磋,共同探讨写作的窍门。写作能力的突飞猛进,也带动着我的思想一同起飞。

思想的飞翔,使我得以遭遇五花八门的疑惑,尤其是青春期的各种烦恼。一年前,我懵懂无知,与异往仍像从前一样无拘无束。父母得知后,很为我担心,我极力辩驳,却不起丝毫作用。我委屈,我困惑:为什么男生女生的正常交往总会受到非议?为什么连父母也不愿支持我?谁能告诉我,我到底错在哪里?――翻开《初友》的《静子热线》,我发现类似的冲突真不少,只见同学们有的用化名,有的用真名,出了问题便纷纷向“静子姐姐”求救。静子姐姐的回复很精彩,给出的解释思路开阔而切中要害,对同学们既有春风送暖的精神支援,亦有悬崖断喝的坚决制止,绝不将就含糊。

《o子热线》后来就成了我最喜爱的一个栏目,现在想来,它给予我成长的积极力量,可以说不可估量。我渐渐锻炼出了一双慧眼,对生活中的纠纷,能理性地做出自己的判断。

《初友》的精彩栏目还有很多,如《魅力人物》《自强少年》《校园故事》《习作园地》,甚至还涉及影视娱乐、社会热点、小游戏等。读《人物》专栏,我感受到了美德的召唤,意识到榜样就在尘俗生活而不在云端,我开始净化自己,学着如何为人处世;读《校园故事》,让我由衷赞叹校园生活的纯净美好,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求知时代:我也喜欢《小游戏》中的数独或是填字游戏,如果侥幸解出,心里别提多美了。

《初友》就是这样,它既是我的成长伴侣,亦是我的良师――不是刻意的教化,而是默默的熏陶。只要你能用心读它,你就会发现它满载智慧、温度、情感,是兢兢业业的编辑老师,还有爱它的万千读者,为它注入了如此生动的灵魂。

成长的烦恼作文指导范文6

在打开学生心结后,学生对于写作不再畏惧了,没有了沉重的思想包袱,没有了负担。怎样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我有两点心得。一是在教室的角落,专门开辟出一块美文天地,我们每个星期打“擂台赛”。我们把每次作文中优秀的作品摆上“擂台”。作文水平高的学生可以上擂台,写作有进步的学生也能上擂台。不断地更新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谁都不甘示弱,写作能力强的学生希望能更多地上擂台,写作能力弱的也期望能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其他同学欣赏,这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不断更新的擂台也成了班级一道特殊的风景线,很多老师和其他班的同学更是慕名而来。二是上面说的“约法三章”,写不写作文,写多少,写什么内容让学生说了算。

一开始,我也担心学生都要“罢工”,但很快我就发现学生主动要写作文了,教师在写作前的引领至关重要:如在学习鲁迅的《社戏》时,我和学生讨论童年生活的“趣”,学生都很有兴趣,不断地回忆自己小时侯的趣事。有的绘声绘色地讲述为了抓螃蟹掉入水里,有的回忆愚人节的饼干恶作剧,有的回忆小时侯调皮“偷葡萄”的趣事,有的回忆小时侯在土壤里种巧克力的趣事。这些都是丰富的素材啊,既是来自生活,又和文本紧密相关,学生的想象力被充分调动起来,我和学生的讨论戛然而止,学生却意犹未尽,还有诉说的欲望,我就让学生打开作文本把想说未说的话写下来,学生笔下流泻出来的是源源不断的童年趣事,水到渠成地写出了好作文。能引领学生恰如其分地写作,是教学的一门艺术。既能把握文本的内涵和外延,又能挖掘生活的点滴,能充分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及时有效公开的评价和指导

学生的写作离不开老师的评价与指导,没有评价与指导,就很难达成作文的目的。有效的作文评价和指导能直接帮助学生领悟自己作文的优点与缺点。公开的评价有助于师生形成互动,避免教师说了算的局面。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文章都适合公开评价,中专段的学生正是青春期,对于涉及一些家庭或个人隐私的我都是采用一对一评价交流。如在学习综合性内容《成长的烦恼》时,我没有公开学生的作文,也没有让作文上擂台展示。

学生也觉得老师很尊重他们的尊严,在作文中更喜欢写一些自己的心理话了。新课标中指出:“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及时的作文批改表现在周一上交的作文当天批改,当天发下,第二天点评;周五前交的作品周五回家前批改完毕,立刻点评;暑假寒假作文上交后三天内批改完,一个星期内必须点评。评价有两部分,一是老师的批改和精心准备的评语,评语详尽周到细致,能委婉地指出优缺点,有进步的(包括细微进步的)都给予鼓励。教师可以从欣赏者的角度赞美学生,它能让学生更有自信。二是选择性地公开点评,让学生来做评委,和学生一起评价,互助批改,让学生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追求真实,做生活的有心人

作文贵在求真,虚假的作文矫情浮夸,对学生的作文甚至做人没有一点好处。教学文本容量有限,在信息高速传播时代,我们不能局限于文本,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向生活汲取更多的知识。和时代共发展,学习网络新词,能把生活中的精彩或平淡通过作文形式表达出来。多读美文,多读名著,能积累大量好词好句,能写出读后的心得体会;寻找身边的素材,寻找亮点,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生命的真谛。在寒假作文中,一个学生以《驾驶员》为题,写回家的路上,看到驾驶员认真地开着车,然后联想到每个驾驶员都很辛苦,早出晚归,说出了自己的心声:“谢谢你们不顾严寒酷暑,仍然坚持为人民服务,你们是多么伟大啊!再一次说声谢谢,你们辛苦了!”虽然是件很普通的小事,但是学生能怀有感恩的心关注普通人,这不是很真实、很感人吗?

四、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