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学筑梦铸人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助学筑梦铸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助学筑梦铸人范文1

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征文:追梦 自己梦想是改变我们未来的方向,心中有梦,就该全力以赴,勇往直前,放的梦想,但是在追梦的道路上会遇到很多挫折。我在面临上大学费用大的问题上,学校和社会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为我清楚了多障碍,感谢所有给过我帮助的你们,因为有你们的帮助,才给了我更大的勇气去追逐自己的梦想,让我的的更大的平台去学习新的知识,充实自己的大脑。能在有上百年历史的河工大学习,是我的自豪,能得到学校的帮助,更大的鼓舞了我奋发图强,勤慎公终。

大学是个开放的学习天地,面对各种诱惑,我们应该学会辨别利弊,避免陷入无底洞,辜负曾经帮助过我的人。大学很多时间都由我们自己支配,所以和同学们相互学习室及其重要的,虽然我自己在生活中有点困难,但我绝不会忘记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同学。我们要学会平等互助,在思想上开放点,多和同学们交流,我深知给同学更多的帮助就是给自己更多的帮助,我们要和同学一起面对困难,一起进步,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成功,是先我们的梦想。所以在大学里,我们需要更多的合作,需要我们共同去创造一个号的学习氛围,帮助我们打造更好的学习平台,助我们更上一层楼,让我们得到更多的机会去展现我们自己的风采。

大学,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是我们筑梦的新起点,大学为我们提供了更大的平台去为我们自己的梦想而奋斗,所以我们要好好利用大学的每一分每一秒去做有价值的事。大学为我们提供更开放宽广的舞台时,也给我们打开了一扇充满各种诱惑的窗。如果我们不改掉自己的坏习惯,沉迷于各种诱惑,那上大学只会让你陷入深渊,而不是让你得到更大的提升。为了实现我们自己的梦想,我们需要勇往直前,敢作敢当,奋发图强,独立自主,敢于创新。我们在大学的梦想不仅与自己相关,而且要为学院、学校,甚至是国家的梦想,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身为河工大人,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为学校的美好未来,努力吧自己变成一个德、智、体全方位的学生,对得起这个身份。河工大的梦,即是自己的梦,学校的校风与我们息息相关,学校的校训是勤慎公忠,这就是无时无刻的提醒自己我们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梦和学校的梦。百年工大的辉煌尺一个人所奋斗的结果,而是由我们工大的所有师生一起努力所获得的成就,所有师生都怀着自己的梦想来此工作学习。完成自己学业的同时,前辈们都无时无刻的把学校的梦想视为自己的梦想,作为工大的新生,我们更应该在追自己的梦想的同时,为学校的未来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创造更辉煌的工大。

大学四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大学的四年可以铸造出一位优秀的学生,也可以把一个人引领到一个无底洞。所以如何利用四年的时间把自己打造成一位令人刮目相看的人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坏的硒习惯是很容易养成的,但一个好的习惯则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养成。养成好的习惯需要我们坚持不懈,不要轻易尝试放纵的滋味。大学四年,我们不仅要学会机智处事,还要学会礼貌待人,在精神上获得质的飞越。我们要主动学习,安排好自己的事务,积极去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亲身体验生活的点滴,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更好的去打造更加完美的自己。在大学里我们更应该学会铸造一颗“淡静之心”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无色无味,必然晶莹剔透,恪守本色,敬畏世界,感恩社会。无论是个人、家庭、企业或社会,走向兴旺的第一阶段,是谦虚谨慎,勤于学习﹔同样,走向衰败的第一阶段便是老大自居,荒于学习。)怀有淡静之心,就会低调做人,高调处事,以学习的姿态面对世界。

助学、筑梦、铸人是我们大学走向成功的必经的阶段,我们应将其视为自己的义务,为了我们的未来,我们要更加努力去改造自己。 

助学筑梦铸人范文2

静卧花季的时光,给梦想一次花开的机会,带着盛夏的使命,让青春无悔。

---题记

所谓“助学”,顾名思义就是国家和社会通过某种形式来帮助每个学子完成学业,例如国家在各地方执行的国家助学贷款申请,某社会团体和机构资助活动,以及各地方学校实施的奖助学金,这些都或多或少地帮助学生家庭减少了不少求学所需的费用,给每个大学学子提供了一个继续求知深造的机会,即完成和实现“助学”,方可“筑梦”,后成“铸人”的历程。

现实的我,一个农村来的姑娘,生活和学习的压力往往使梦想不得已而停滞,曾经的我也曾迷茫,时而虚度。助学之举的实施,圆了我放下许久的梦,正是因为这些,我才有机会踏上筑梦的旅程,完成盛夏花开的使命。

两年前的夏天,怀揣着对大学无限的遐想,我踏上了大学求学之路。沐浴在和熙的阳光下,感受着青春赋予的光华,昔日刻苦习读的画面犹如五月的太阳花,朵朵盛开在我稚嫩的脸颊。那一刻,大学里种种美好的景象,每一份感动,每一份付出,每一个梦想,竟成了我凌乱不安的思绪里一丝小小的安慰。

还记得那年夏天,当我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年迈的母亲眼里浸满了泪水,双手颤颤巍巍地托起那张单薄的纸。焦虑与心慌的神情不难看出她神色里的恍惚。那一刻我突然有种不详的预感,那就是我的大学梦破灭了,青春掀起的舞姿被现实残酷得击倒在地,尽管肉体还在拼命得支撑,灵魂已经不堪一击。因此,“无梦”,成了那个时候最空洞的慰藉,我曾经无数次地问自己为何,道不出所以然,唯一的感触便是现实太过残酷,生活的压力逼得我不得不放弃梦想的使命。而对于一个怀揣梦想的女孩而言,那段时间,无疑是人生的低谷,压得我喘不过气来。直到母亲从亲戚那里得知国家以助学贷款的形式帮助贫困家庭子女完成大学梦。我还未缓过神来,“我真的可以上大学了?”“是的孩子,我们可以念大学了。”母亲粗糙的双手擦拭着我眼角的泪水。再一次,“梦想”这个华丽的名词出现在我的世界,那么虚幻,那么令人由生畏惧。

我一直认为,所谓梦者,屋之华盖,为古相傅之官,正如现谓之“圆梦”之称。然而在通往梦的途中,我们需要一砖一瓦的堆砌之功,且无错角的存型。于是,大学的我,怀揣着对 “助学”之举的感恩,扎实学习,脚踏实地,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己,也曾在寒暑期三次开办补习班,闲暇的时光用来涂鸦轻描,写写文章,丰富我精彩的人生,完成那盛夏花开的使命,实现我生命的价值。君见乎,不仅仅是我,那曾经是多少人的梦想,无数双为梦而饥渴的眼神,睁大的双眼,欲看透世界的一花一草,一水一木; 君听兮,那一个个被圆梦的少年,为国,为民,为社会,创造的一个个价值,或许渺小,也或许不缺伟岸,被“筑梦”的方式太少,但带给社会的贡献与价值却是永恒的。因此,让我们带着祖国的期盼,社会的慰藉,把梦想打包,用行动奏演属于自己的乐章,把握现实,不让青春虚度,不让时间定格。让我们执梦,在这盛夏的年华,迸发出自己的朝气,洋溢出青春的活力,以至当我们年老时,不因曾经碌碌无为而悔恨,不因虚度年华而自责。

感谢生活,给了我一次盛开的机会;感恩社会,让我再次辉煌,踏上青春追逐的旅程,触及我遥远的梦想。再见了,曾经虚度过的岁月;再见了,曾经兴起一时的迷茫。受助于社会资助,感恩于祖国热土,我将踏上一方新土,追寻着昔日的梦想,实现生命的价值。以一种坚定的信念,持一颗憧憬的心,怀揣一颗年轻的梦想,与社会的期盼,完成自己的使命,实现青春的意义。即使每一次扬起风帆去远航,难免都会有阻挡,只要我们心中有梦想在鼓掌,未来就充满着希望;即使每一次张开翅膀去飞翔,难免都会受伤,只要我们心中有梦想在激励,未来就承载着希望。

我是个农村来的姑娘,

青春里也曾迷惘,

流泪于信念遥远,

虚度于光阴浅短,

荣幸于社会资助,

感恩于祖国关怀,

寻梦于无悔青春。

我是个农村来的姑娘,

经年里时常游于遐想,

梦想着出国的机遇,

怀揣着父母的期望,

与儿时遥远的梦想,

穿过浩瀚的太平洋,

承载着祖国的希望

纵横世间起舞飞扬。

我是个农村来的姑娘,

生命里时常喜欢幻想,

持一颗感恩的心胸

创一番理想伟业,

写一笔绝妙佳作。

我是个农村来的姑娘,

看尽日月如梭,

感受秋风乍起,

怀揣着祖国的关怀,

寄托着遥远的遐想,

驰骋于梦想之旅,

不再虚度于青春,

不再流浪于年华,

奋斗之中,昂首于人生巅峰。

经年后,待到壮志已酬,

曾记否?

我,还是我,一个农村来的姑娘,

风雨之中起首漂泊,

执守于遥远的梦想,

追逐着无悔的青春,

带着祖国殷切的关怀,

携着父母无限的渴望,

用我的一生打造属于我的天堂。

就让蓝天与我分享,

白云为我歌唱,

载着多年的企盼,

感恩于祖国大地,

拥入于祖国怀抱,

贡献我所有的力量,

为祖国歌唱,

助学筑梦铸人范文3

静卧花季的时光,给梦想一次花开的机会,带着盛夏的使命,让青春无悔。

---题记

所谓“助学”,顾名思义就是国家和社会通过某种形式来帮助每个学子完成学业,例如国家在各地方执行的国家助学贷款申请,某社会团体和机构资助活动,以及各地方学校实施的奖助学金,这些都或多或少地帮助学生家庭减少了不少求学所需的费用,给每个大学学子提供了一个继续求知深造的机会,即完成和实现“助学”,方可“筑梦”,后成“铸人”的历程。

现实的我,一个农村来的姑娘,生活和学习的压力往往使梦想不得已而停滞,曾经的我也曾迷茫,时而虚度。助学之举的实施,圆了我放下许久的梦,正是因为这些,我才有机会踏上筑梦的旅程,完成盛夏花开的使命。

两年前的夏天,怀揣着对大学无限的遐想,我踏上了大学求学之路。沐浴在和熙的阳光下,感受着青春赋予的光华,昔日刻苦习读的画面犹如五月的太阳花,朵朵盛开在我稚嫩的脸颊。那一刻,大学里种种美好的景象,每一份感动,每一份付出,每一个梦想,竟成了我凌乱不安的思绪里一丝小小的安慰。( 文章阅读网: )

还记得那年夏天,当我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年迈的母亲眼里浸满了泪水,双手颤颤巍巍地托起那张单薄的纸。焦虑与心慌的神情不难看出她神色里的恍惚。那一刻我突然有种不详的预感,那就是我的大学梦破灭了,青春掀起的舞姿被现实残酷得击倒在地,尽管肉体还在拼命得支撑,灵魂已经不堪一击。因此,“无梦”,成了那个时候最空洞的慰藉,我曾经无数次地问自己为何,道不出所以然,唯一的感触便是现实太过残酷,生活的压力逼得我不得不放弃梦想的使命。而对于一个怀揣梦想的女孩而言,那段时间,无疑是人生的低谷,压得我喘不过气来。直到母亲从亲戚那里得知国家以助学贷款的形式帮助贫困家庭子女完成大学梦。我还未缓过神来,“我真的可以上大学了?”“是的孩子,我们可以念大学了。”母亲粗糙的双手擦拭着我眼角的泪水。再一次,“梦想”这个华丽的名词出现在我的世界,那么虚幻,那么令人由生畏惧。

我一直认为,所谓梦者,屋之华盖,为古相傅之官,正如现谓之“圆梦”之称。然而在通往梦的途中,我们需要一砖一瓦的堆砌之功,且无错角的存型。于是,大学的我,怀揣着对 “助学”之举的感恩,扎实学习,脚踏实地,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己,也曾在寒暑期三次开办补习班,闲暇的时光用来涂鸦轻描,写写文章,丰富我精彩的人生,完成那盛夏花开的使命,实现我生命的价值。君见乎,不仅仅是我,那曾经是多少人的梦想,无数双为梦而饥渴的眼神,睁大的双眼,欲看透世界的一花一草,一水一木; 君听兮,那一个个被圆梦的少年,为国,为民,为社会,创造的一个个价值,或许渺小,也或许不缺伟岸,被“筑梦”的方式太少,但带给社会的贡献与价值却是永恒的。因此,让我们带着祖国的期盼,社会的慰藉,把梦想打包,用行动奏演属于自己的乐章,把握现实,不让青春虚度,不让时间定格。让我们执梦,在这盛夏的年华,迸发出自己的朝气,洋溢出青春的活力,以至当我们年老时,不因曾经碌碌无为而悔恨,不因虚度年华而自责。

感谢生活,给了我一次盛开的机会;感恩社会,让我再次辉煌,踏上青春追逐的旅程,触及我遥远的梦想。再见了,曾经虚度过的岁月;再见了,曾经兴起一时的迷茫。受助于社会资助,感恩于祖国热土,我将踏上一方新土,追寻着昔日的梦想,实现生命的价值。以一种坚定的信念,持一颗憧憬的心,怀揣一颗年轻的梦想,与社会的期盼,完成自己的使命,实现青春的意义。即使每一次扬起风帆去远航,难免都会有阻挡,只要我们心中有梦想在鼓掌,未来就充满着希望;即使每一次张开翅膀去飞翔,难免都会受伤,只要我们心中有梦想在激励,未来就承载着希望。

我是个农村来的姑娘,

青春里也曾迷惘,

流泪于信念遥远,

虚度于光阴浅短,

荣幸于社会资助,

感恩于祖国关怀,

寻梦于无悔青春。

我是个农村来的姑娘,

经年里时常游于遐想,

梦想着出国的机遇,

怀揣着父母的期望,

与儿时遥远的梦想,

穿过浩瀚的太平洋,

承载着祖国的希望

纵横世间起舞飞扬。

我是个农村来的姑娘,

生命里时常喜欢幻想,

持一颗感恩的心胸

创一番理想伟业,

写一笔绝妙佳作。

我是个农村来的姑娘,

看尽日月如梭,

感受秋风乍起,

怀揣着祖国的关怀,

寄托着遥远的遐想,

驰骋于梦想之旅,

不再虚度于青春,

不再流浪于年华,

奋斗之中,昂首于人生巅峰。

经年后,待到壮志已酬,

曾记否?

我,还是我,一个农村来的姑娘,

风雨之中起首漂泊,

执守于遥远的梦想,

追逐着无悔的青春,

带着祖国殷切的关怀,

携着父母无限的渴望,

用我的一生打造属于我的天堂。

就让蓝天与我分享,

白云为我歌唱,

载着多年的企盼,

感恩于祖国大地,

拥入于祖国怀抱,

贡献我所有的力量,

为祖国歌唱,

助学筑梦铸人范文4

在此以前 寒门难得两博士

从今往后 贫家铭记一生恩

读书有成是祖辈们最大的希望,我得到硕博连读的机会,很快将开始攻读南京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方向博士,而我的哥哥凝聚态物理方向的研究则成功通过答辩,获得工学博士学位。一家能有两位名校博士,这在被誉为“贫瘠甲于天下”而又朴素地推崇文教的甘肃山区的小山村来说,是有史以来第一回的“大事”。爸爸的对联平仄略有些问题,对仗也并非格外工整,但还是透露了家人的自豪,但最想表达的,却是对国家助学政策和社会爱心的感恩,正因为这些温暖,才圆了一家几代人的读书梦想。

贫困一度是定西这座边远小城的标签,左宗棠说她“贫瘠甲于天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认定这里不适合人类居住。爸爸是乡村教师,一直在大山深处任教,要翻几座山,周末才能回家。我读高二那年,当时在一个地毯厂做零时工的妈妈不幸遭遇车祸,因为家里没有足够的费用,住院脱离危险期后便不再住院,回家中养病。很长一段时间里她无法下床。那段时间确实我的境遇比较艰难,爸爸还在山里教书,带着好几个年级的学生,而哥哥已经在北京读大学,家里只有我一个“劳动力”。每天一边照顾母亲,买菜做饭,涂药如厕,各种家务都要承担,一边还要赶到学校读书、考试。妈妈经常偷偷哭,我知道她不是担心自己的身体,而是怕我的学习受影响。大概是这段时间打下了基础,后来我做饭一直不错,还在南大获得了一个“食神”称号。也或许是我那时毕竟不能太努力于学习,后来的我的英语一直惨不忍睹。

紧张的高三学年里我和母亲相濡以沫。记得高考成绩出来那天,同学约我去网吧查分数,零时找不到钱,一小时两块钱的网费,都是从抽屉里翻出来的五毛一角的硬币,被网吧老板数落了好几句。但好运也似乎同时降临,我是那年当地的文科状元。那时候的喜悦慢慢遗忘了,但印象特别深的是,当听到我已经被南大录取的消息时,卧床不起很久的妈妈激动不已,竟奇迹一般地从床上坐起来,后来身体越来越好,竟然得以康复。

哥哥读大学是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家里每月几乎没有生活费用给他。2007年我到南大报道的时候,家里东拼西凑,只有两千块钱,连一学期的学费都不够。一位老师询问了我的情况,也没有多说,递给我一个信封,信封上写了两行字:“穷且益坚,不堕青云之志。”回到宿舍打开信封,惊讶地发现里边有500块钱和一张纸条,大姨是说你刚到外地,难免要添置一些日常用品,你先拿这点钱应付一下,学费和生活费用国家都有政策,都有办法。看到这些的时候心里忽然一软,眼泪哗哗地就下来了,那一瞬间的感动我一定会铭记一生。很快获得了国家助学贷款,学校还提供了很多勤工助学岗位和奖助学金。在本科四年里,学校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科研和社会实践的平台,自己也一直在成长。在南大图书馆,我有两次因为借书量居全校前十名而获得表彰,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尝试学术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先后担任国学社等三个社团负责人和一些学生干部工作,参与过很多形式的志愿者工作,连续好几年参加和组织支教团队回甘肃支教。自己觉得很有意义的是一直担任艾滋病健康干预志愿者,和超过100名感染者交流,为他们提供心理和医学咨询,有好几个人本来想要自杀的,我和他们同吃同住一段时间,劝了回来。大四那年,除了学习和研究,我开始关心三件事情,一是筹集资金设立了前面提到的那个奖助学金项目,二是决定要放弃保送研究生,参加研究生支教团到宁夏山区支教一年。

还有另一件事情,我要带爸爸妈妈去上海和厦门。出门旅行对很多人来说不过是寻常小事,同龄的孩子有很多刚会走路的时候就已被家人带着走遍中国,甚至到国外看风景。不过世间万象,每个人的家庭总是不一样的。我们家困难。这实在没有什么,比我们困难的家庭万万千千,那么多孩子没有能读完书就走到田里垄间、工地厂房,我已经足够幸运。所以我的梦想会格外简单,我要带爸爸妈妈旅行,带他们走出他们半个世纪以来一直生活的这个小县城,去外面看看。前一年暑假我们成功走出了第一步,去了北京。期望你不会嘲笑我们去的地方如此的普通和庸俗,因为这是我们一家人第一次一起出远门。爸妈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地铁,第一次坐公交,第一次打车,第一次见到麦当劳......他们的孩子长大了,以后会越来越好。我们在北京呆了一个周。这次要目标是上海和厦门,我们注定只能穷游,但相信风景总是一样的漂亮。我攒了一些钱,主要是奖学金和一些社会职务的补贴,加起来也没有多少,所以为了订到便宜一点住的地方,我查了十几个网站,终于团购到最便宜的旅馆,为了省钱还要电话他们求情,希望他们能让我们三个人住一间,这样可以省掉一间的钱。

决定去支教是在毕业前最后一个寒假,我陪爸妈出去买衣服,妈妈说她有看上一双鞋,特别贵,要一百多块钱。我忽然想哭。每当这个时候我会觉得纠结,我本来应该本科毕业就去工作的,这样家人的生活会好一些吧。但是去支教也特别有意义,去读研也很有意义,我喜欢读书,也希望一直读下去。不过世上本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不是么?

到宁夏固原市隆德县教书,我承担每周十八节课的教学任务,还担任学校团委副书记、校报主编。为了更了解我的孩子们,在周一到周五沉重的教学任务后,休息日我和团队同学分队去家访,无论阴晴雨雪。这样的生活方式延续了将近三个月,隆德县有13个乡镇,接近130个村子,我几乎都去过。有次家访,因为孩子家太远,下山已经没有车可以回学校,冒着大雪步行了5个小时,腿脚都几乎被冻僵。调研之后我发起主持爱心资助活动,先后筹集善款达58万余元,资助近370人山区孩子的生活费用。很多资助来自微博,那时候我微博已经有超过10万粉丝,他们踊跃参加了我们的计划,也让我感到网络世界的温暖。结束支教的那个夏天,我带着40多个山区的孩子来到南京,在10天时间里他们参观了南京所有的著名景点,去游乐场、博物馆、科技馆,我还请南大著名学者给他们讲科普课,请南京爱心市民带他们玩。这是他们写在作文里的愿望,想走出大山看看。我尽力帮他们实现。

助学筑梦铸人范文5

一、以单位干部职工为本,建设钢铁班子队伍

钢强班子才能带出铁硬队伍,争创一流业绩。该局十分重视班子和队伍建设。

一是建设钢强领导班子。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必须是政治坚定,团结紧密,发展思维清晰,求真务实,率先实干。因此,该局一班人认真学习领会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用“中国梦”总目标,统领发展思维,架构XX司法行政之梦,铺展工作路子,规范制度措施,约束自己言行。做到“四带头、三保证”,即带头学习政治业务、带头廉洁自律、带头履职行责、带头争先创优。要求下级做到的,班子成员保证做到;要求下级不做的,班子成员保证不做,要求下级完成任务的,班子成员保证完成。例如,该局给每个干部职工下达年度上稿10篇的新闻信息任务,班子成员与其他干部职工一样受领任务,局长XX带头撰写新闻信息稿,其他班子成员踊跃跟进,至9月,一班人上稿54篇,平均每人上稿10篇,提前完成了年度任务。为凝聚人心,集思广益,该局不间断地开展谈心纳谏活动。局长XX以身作则,先后两次逐个与全局干部职工交心谈心。各班子成员深入所分管的业务对口单位调研,与干部职工谈心,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二是打造铁硬干部职工队伍。去年以来,先后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等,组织党员干部参观康克清纪念馆,重温入党誓词,观看廉政教育警示片,以这些活动为契机,查摆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政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上门征求意见等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和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建议,落实整改。通过开展这些活动,有效地解决了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树立了“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在今年1—3季度的群众安全感测评中,该局的司法工作满意度列全省第25位、全市第4位,获得较好评价。

三是健全落实内部管理制度。重点落实日常考勤和年度目标考评制度。做到日常考勤与年度考核相结合,利用自助考勤终端,对机关和司法行政服务窗口人员进行自助考勤,实行考勤奖惩制度,凡缺勤3天以上、迟到10次以上、与当事人发生争执或当事人投诉2次以上者,一律实行“一票否决”,年底不予评先评优,并相应扣发年度目标管理奖金。

二、以执法服务对象为本,打造“法律超市”品牌

为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不断满足群众对法律服务的需求,该局创新司法行政服务新路子,整合资源,提升服务,规范管理,创建司法行政服务中心,形成了品牌效应,促进了司法行政工作的改革和发展,群众亲切地称之为“法律服务超市”。

一是整合资源,做到标准化建设。该局通过“向上争一点、政府拨一点、部门筹一点”的办法,投入资金90余万元,将县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社区矫正监管中心、远程帮教会见中心、医疗纠纷调处中心、五云律师事务所等6个法律执业窗口有效整合,创建司法行政服务中心,使群众寻求法律服务时实现“一扇门进入,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围绕打造一流司法行政服务中心的要求,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该中心办公总面积1200平方米,其中一楼服务大厅200多平方米,安装了LED电子显示屏,滚动显示各类执业服务信息,配备了触摸查询机,六个法律服务职能、工作人员等信息只需手指轻轻一点,就呈现在服务对象面前。二楼设置了远程帮教会见室和医患纠纷调解室,分别安装了远程会见视频设备和视频监控设备。

二是转变理念,做到人性化服务。强化“以人为本、服务为民”的理念,实现工作人员向服务人员的角色替换,采取面对面服务方式,积极为群众提供人性化服务,让群众满意而归。服务中心实行365天服务制,工作人员统一制式服装,挂牌上岗。其姓名、职务、职责、服务内容进行公示,自觉接受监督。大厅前设置服务标识,让办事群众“找得到”、“看得见”。厅内安放休息靠椅,免费提供笔纸、茶水等便民服务用品。来访人员根据服务指示牌挑选服务项目,属非服务范围内的,服务人员引导告知当事人或协调有关部门办理。属服务范围内的,服务人员按照法律咨询、民事调解、法律援助等分类处理。群众像逛超市购物一样,自主选择项目,充分享受“一站式”的超市化法律服务带来的人性化关怀。比如:对刑满释放人员接送经费、安置帮教对象生活救助经费、人民调解“以案定补”经费、法律援助案件补助经费,统一纳入“一卡通”的发放范围,极大地方便了当事人,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经费运行风险。搭建了互联网、电话短信、视频专线等电子平台,开设移动电话卫星定位业务、“12348”法律援助热线,与团县委搭建“我帮你青春工作室”开设法律咨询台等,提供跨地域跨空间的网络服务。

三是健全机制,做到规范化管理。为确保中心真正成为服务群众的直达平台,出台了若干监管制度,规范平台作业。建立健全了分工领导和垂直管理机制。由司法局一名副局长担任中心主任,调度司法行政服务中心的运行。各分管领导负责所分管业务窗口的管理。各股(室)负责人,担任所属窗口的业务“主管”,“坐岗”实施具体管理。实行窗口平台AB岗、双岗双责制度,确保岗不离人。建立假日服务制度,每逢节假日,安排领导带岗和工作人员窗口坐台,为当事人提供假日服务。设立视频监控室,对服务大厅的活动进行实时监控录像。推行首问责任制度,谁值班谁接诉,谁接诉谁办理。推行一次性告之制度,即口头告知,发送通知单和宣传单书面告知,推介当事人观览宣传公示栏和电子显示屏。推行限时办结制度,首办责任股室和首办责任人,对服务对象要求办理的合理合法事项,应当在法定期限内予以办结。推行失职追究制度,对违规办案、拒不作为等造成不良后果者,实行“零容忍”,予以严肃查处。

三、以基层党员群众为本,推进法治XX建设

一是以“六五”普法为抓手,推进依法治理。坚持开展法律“六进”活动,编发《农民学法用法必读本》《青少年学法用法通俗读本》各2万册。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机制,督促各执法部门宣传普及专业法律法规。积极培育法治文化,抓好县乡村三级法制宣传长廊建设,开设农家书屋“法律图书角”。“六五”普法期间,全县各级共举办各类法律知识培训班180余期,开展法律宣传咨询活动280余场(次),办宣传栏、板报300余期,印放《普法年历》和各种法制宣传册20余万份(册),建立法律明白人队伍1985户(人)。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百嘉镇廓埠村被授予“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芙蓉镇城东社区、枧头镇石塘村被授予“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开展司法行政干警大走访,开展法治乡村建设活动。五年间,该局提供资金12万元,用于扶助基层建设“村民说事室”和法制宣传长廊,开设法律图书角,添置电脑、投影机、普法光牒等设备,法治XX建设基础扎实,县普法办被评为“全省先进普法办”。

助学筑梦铸人范文6

9年前,外出打工的青年袁建波在旅途中陷入困境,一位萍水相逢的旅伴向他伸出了无私的援助之手,他不仅慷慨解囊给予袁建波物质上的资助,还以一个长者的身份给其精神鼓励为其指点迷津。在这位热心人的帮助和指点下,正处在人生十字路口的袁建波渡过了难关。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9年来,袁建波一直苦寻好心人,他先后写过100多封信、打过1000多个电话……

萍水相逢,好心人助小伙渡难关

对袁建波来说,1998年是个多事之秋,也是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1979年出生在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柏木乡一个贫困家庭的袁建波,自幼乖巧懂事,所以他从懂事起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读书,长大后做一个有出息的人,好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袁建波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还是学校的体育尖子,爱好体育运动的他目标是考取体育院校。

1998年,正当他踌躇满志迎战高考时,他的脚却意外受伤了,而且伤得不轻。体育院校的专业考试是要提前的,眼看考期到了,袁建波的脚却依然没有好。伤心的他只好放弃高考。寒窗苦读十几年,如今却要与大学失之交臂,一开始,袁建波感到万分沮丧。他也想过复读一年,来年再考。但他一想到小自己两岁的弟弟来年也将参加高考,他就心存顾虑。因为他知道,父母要同时供他们兄弟俩上大学是很艰难的。经过几天的反复考虑,袁建波决定把机会让给弟弟,自己干脆早点外出打工,以便帮父母减轻点负担。

1998年6月7日,离高考还有整整一个月的时间,那天,袁建波怀着复杂的心情踏上了打工之路,他的目的地是福建省长乐市。一路上,袁建波表情凝重,看上去满腹心事。跟袁建波相邻而坐的是一个50岁左右的男子,他叫严辉明,湖北省石首市小河口镇人,他也是前往福建打工的。严辉明是一个开朗健谈的人,一路上,他主动跟袁建波聊天。当他得知袁建波因为家庭困难而放弃上学时,他便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劝袁建波,有机会还是应该回学校读书,争取考大学。他说,知识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如果不好好读书,不掌握一技之长,在外打工只能靠出卖苦力。他还现身说法,说自己就是因为没有文化缺乏一技之长,所以很难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在隆隆的列车行驶声中,萍水相逢的两个人越聊越投机。

当火车快到江西鹰潭时,广播里突然传来“前方遇洪水塌方,列车停开”的消息。从未出过远门的袁建波顿时慌了手脚,不知如何是好。因为他身上只剩下30来块钱,如果火车停个几天开不了,到时自己连吃饭的钱都没有。坐在旁边的严辉明看见袁建波一脸的紧张神色,便安慰他说:“小伙子,你别紧张。如果你信得过严大叔,那你就跟着我,我一定把你顺利带到福建。”在严辉明的提议下,包括袁建波在内的7位旅伴一起下了火车准备改乘汽车去福建。

当他们坐车来到武夷山下时,因洪水将前方一段公路冲毁,汽车无法通行。在大家束手无策时,又是严辉明当机立断,建议大家坐摩托车走小路,到前方再想办法。当他们越过了这段被冲毁的公路时,天已经黑了,开往福州的班车已经没有了。后来几个人商议决定,在当地租一辆面包车当夜赶往福州。这时,袁建波身上已身无分文了。关键时候,一分钱会难倒英雄汉,更何况是没有任何社会经验和阅历的袁建波。他急得快要哭了。

细心的严辉明一看袁建波的神色,就猜到了他身上没钱了,没等袁建波开口,他便主动对袁建波说:“小袁,是不是身上没钱了?没关系,严大叔身上还有点钱,车费我帮你付吧!”严辉明的慷慨举动令袁建波感到既激动又意外,因为两个人毕竟只是萍水相逢。袁建波知道,如果拒绝他的帮助,自己将要流落异乡。于是,袁建波怯生生地说:“那太感谢您了。钱我以后一定还您。”“谢什么,谁都会碰到难处。咱俩这一路同行,也算是一种缘分。”就这样,严辉明为袁建波垫付了70元车费后,几个人一路颠簸于次日早上到达福州。

下车后,袁建波已饥肠辘辘。严辉明带着他来到一个小吃摊上要了两碗面条,袁建波狼吞虎咽就吃完了。严辉明见状,马上叫老板给他加了一碗。袁建波有点不好意思。“没关系,人是铁饭是钢,年轻人饭量大,不吃饱饭怎么行呢!”严辉明的善解人意让袁建波在他身上看到了父亲的影子,随即一股暖流涌遍全身。

吃完饭后,他俩要分手了。临别时,严辉明掏出20元钱递给袁建波:“这20元你先拿去应个急吧!不过大叔还是要劝你,如果有机会的话,你还是应该回学校读书,争取考上大学。”袁建波拿着这20元钱,眼睛湿润了。他向严辉明要了他的家庭住址,并在心中暗暗发誓,将来一定要好好报答这位好心大叔!与严辉明分手后,袁建波用这20元钱买了一张福州到长乐的车票,随后在长乐市找了一份临时工作。

九年寻觅,只为报答相助与鼓励

袁建波领到第一个月的工资后,第一个念头就是想把钱还给严辉明。分手时,严辉明说他在福建农业大学一校办工厂打工。袁建波便通过114查询这家工厂的电话,可打了几个电话过去询问,都说没有这个人。接着,他又按严辉明留下的地址写了一封信寄过去,可两个月过去了,他还是没有收到严辉明的回信。这时,已到秋季开学的时候,有过几个月打工经历的袁建波,已真切感受到打工的不易。他觉得严大叔说得很对,应该回学校读书,靠知识改变命运。于是,他带着打工攒下的1000多元钱返回家乡,然后重新走进了课堂。

1999年,袁建波考取了宜春学院体育系。拿到通知书的那一刻,袁建波很快就想到曾经帮助过鼓励过自己的严辉明。于是,他写信将这一好消息告诉严辉明。可是,到了开学时还没收到严辉明的回信。

步入大学校园后,袁建波还时刻不忘寻找严辉明。他一直认为,严辉明是自己的恩人,如果当时没有严辉明的慷慨相助,自己真不知如何渡过这个难关;如果不是严辉明的指点和鼓励,自己这辈子也许真与大学无缘。为此,袁建波暗下决心,不管有多艰难,都要想办法跟他联系上,然后当面向他说一声谢谢,并把钱还给他。

尽管连写了几封信都石沉大海,但袁建波并不灰心。他自我安慰道,也许在邮寄过程中将信遗失了。于是,他每隔一段时间就继续按严辉明当时留下的地址寄一封信。同时,他还多次通过114查询,希望能通过电话找到严辉明。但这一切都是徒劳,他依然没有得到严辉明的半点音讯。不过,袁建波坚信,只要坚持不懈,总有一天会跟严辉明大叔联系上。他除了定期给严辉明写信外,每年元旦和春节前夕,他还会给严辉明寄上一张明信片。

袁建波的父母都是厚道之人,袁建波一放假回家,他们就不断追问是否跟严辉明联系上了。他们虽然说不出什么大道理,但他们经常会用朴实的语言告诫儿子:“别人对自己好,一辈子都不应该忘记,有机会就要报答人家!”袁建波认为,严辉明的大义之举,不只是解了自己的燃眉之急,还给自己上了一堂生动的人生课。让自己懂得了如何做人,如何去克服困难。

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袁建波把自己的开销压缩到最低限度。班主任多次叫他申请困难补助,但他考虑到还有比自己更困难的同学需要补助时,他毅然放弃了,把机会让给了别人,自己靠勤工俭学完成学业。就这样,袁建波一直以严辉明为榜样,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帮助别人。

大二那年,袁建波班上一位同学家中闹水灾,导致颗粒无收。袁建波得知后,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勤工俭学赚来的200元钱捐给那位同学。很多同学都知道袁建波在困难的时候得到过严辉明的无私帮助,也知道袁建波一直在苦苦寻找这位恩人。也有同学劝他道:“写了这么多信都石沉大海,你再写也是白搭。算了吧!”袁建波回答得非常干脆:“那不行。我当时承诺过,我一定要找到严大叔。只要坚持下去,我相信一定能找到的。”

大学三年,袁建波写过50多封信,打过200多个电话,但一直无法跟严辉明联系上。2002年大学毕业后,袁建波应聘到浙江省青田县船寮初级中学任体育教师。

有了固定工作和稳定收入的袁建波,时常有一种知恩未报的惆怅,早日找到恩人的念头更强烈了。他除了定期给严辉明写信外,每个星期至少要打一次电话,每次坐下来一打电话就是好几个甚至几十个。他一般都是通过114查询,只要他认为有可能打听到严辉明消息的电话,他都查询过、拨打过。当地市公安局、镇派出所、镇政府、村委会的电话他都打过,但是,要么电话打通了没人接,要么接电话的人不认识严辉明。

一次,袁建波打通了镇政府的电话,接电话的人说,他知道严辉明这个人,但没法跟他联系上,因为他常年在外打工,也不知道他家里的电话。2004年7月份的一天,袁建波终于打通了严辉明所在的村委会的电话。当时他很激动,认为这下很有希望找到严辉明。然而,当袁建波说自己一直在寻找严辉明,目的是想还他钱并表示谢意时,对方的态度马上变了,他敷衍了袁建波几句就把电话挂了。后来,这样的情况他还碰到过多次,只要他一说出自己找严辉明是为了还钱和道谢,对方就会在电话中支支吾吾,什么也不告诉他就将电话挂了。

袁建波觉得很纳闷,后来,他经过一番苦苦思考,才找到了其中原因。原来,接电话的人见有人找上门来还钱,觉得不可思议。他们担心是来找严辉明麻烦的,所以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拒绝透露严辉明的联系方式。

然而袁建波并不气馁,他依然在通过各种方式寻找严辉明。2004年国庆节,袁建波结婚了。结婚后,妻子十分支持袁建波的寻恩行动,经常给他出主意。

学会感恩,真情感动中国

事情终于在今年2月份出现了转机。

袁建波多次想亲自去一趟严辉明的老家,但是,一来工作忙抽不开身,二来担心严辉明在外打工,自己跑过去也是扑空,所以一直没有成行。今年2月份,妻子替他出了一个很好的点子:给当地派出所领导写一封信,将事情的经过和自己的心愿讲清楚,请民警出面帮自己了却心愿。

信发出一个星期后,袁建波拨通了派出所的电话。接电话的正好是所长刘庆国。刘庆国听完袁建波的自我介绍后,说已收到他的来信,并答应帮他尽快找到严辉明。

2007年2月27日,在当地派出所民警的帮助下,袁建波终于与恩人严辉明通上了电话。

通完电话后,严辉明从不回信的谜也终于解开了。其实,袁建波给严辉明的信基本上都已收到,但他觉得这点小事不值得袁建波这样牵挂,另外,怕增加袁建波精神上的负担,就一直没有回信。每次收到袁建波的信看完了就放在抽屉里,也从来没跟外人提起这件事。他想,时间一长对方就会淡忘这件事,他万万没想到袁建波竟如此执著!跟恩人通完电话的第二天,心情激动的袁建波专程赶到丽水市,买了两套保暖内衣寄给远在湖北的恩人严辉明。袁建波说,在他山穷水尽的时候,严大叔的无私帮助让他摆脱了困境,感受到了温暖,在以后的日子里,要尽自己的最大力量让更多的人得到温暖。

今年“五一”长假期间,袁建波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湖北省石首市小河口镇。一见到严辉明,袁建波未语泪先流。严辉明则认为自己只是做了当时应该做的事,小袁如今事业有成,他感到很欣慰,但坚持不收袁建波专程送来的钱。袁建波看到严辉明虽然已年过花甲,但身体硬朗,生活得不错,他也感到由衷地高兴,并真诚邀请严辉明抽空到浙田住一段时间。

从湖北回到浙江后,袁建波第一件事就是去药店买了几盒胃药和对胃有保健功能的营养品寄给严辉明,因为他听说严辉明患有慢性胃炎。他表示,今后会将严辉明当父亲一样孝敬。袁建波9年不辍艰辛寻恩的故事在浙江和江西两地广为传颂。

7月28日,袁建波走进中央电视台《讲述》栏目,向全国观众讲述自己在寻恩过程中的感受以及对感恩真谛的理解。他说:“严大叔热心助人不图回报,虽然因为他不回信使我的寻恩之路走得很艰辛,但这艰辛的背后,让我感受到了这位农村大叔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不事张扬、一心为人的高贵品德。严大叔当时帮助我的钱物虽然并不多,但是,当时他自己也很困难,所以他这种慷慨之举才显得尤为可贵。在寻找恩人的同时,我也寻找到了人间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懂得了感恩的真谛。”

袁建波真诚地说,自从受了严大叔的“滴水之恩”后,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很大变化。严大叔的高贵品德一直在激励自己去做一个知恩感恩、诚实守信、乐于奉献的人。在尽自己最大能力帮助别人的同时,还应时常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去感恩他人、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拥有一颗懂得感恩的心,就能发现世界的美好,就能感受平凡中的美丽。

在谈到感恩的真谛时,袁建波说,并不是大恩大德才值得感谢,中国历来就有“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美德。感恩是一种承诺、一种诚信、一种责任。同样,帮助别人也应该“不以善小而不为。”每个人的条件和能力不一样,但你只要有一颗乐于助人的心,就能给别人带来温暖,也能给自己带来欣慰,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作为一名农村教师,袁建波能做的只是些不起眼的小事,但他感到很充实,也很欣慰。因为他发现,他的学生越来越有爱心了,越来越懂得怎样去帮助别人理解别人。

最后他表示,作为一名中学教师,自己会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自己的学生都学会关爱、学会感恩!

(作者声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张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