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日用化学与健康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日用化学与健康论文范文1
染发剂发展一阶段:对苯二胺氧化染发剂
1856年英国化学家W.H.Perkin发现了苯胺紫染料,为进一步合成苯胺系其它染料奠定了基础。1863年德国化学家F.W.Hoffmann发现并合成出了对苯二胺,为制造苯胺类氧化染发剂提供了最关键的功效原料。1883年法国巴黎Monnet公司首创世界上第一支对苯二胺氧化染发剂并取得了专利,此后相继传至中国和世界各地。1952年法国L’Oreal公司相继推出了各种彩色苯胺类氧化染发剂,1950年国际市场出现了染发霜,1963年又出现了染发香波,使苯胺类氧化染发剂花色品种日臻完善。对苯二胺氧化染发剂为人类美容美发做出巨大贡献,创建了丰功伟绩和不可磨灭的辉煌。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在120多年长期使用过程中逐步发现它具有急性毒性、致敏性和潜在致癌危险性等副作用,因此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民众的极大关注。染发剂的致癌性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1.对苯二胺急性毒性
对苯二胺(p-phenylenediamine, PPD),CAS:106-50-3,分子式C6H8N2,相对分子量108.14,纯品为白色晶体或粉未,微有芳香气味,在有机化学中PPD属芳香族或芳香胺化合物。F.W.Hoffmann之所以起名芳香族或芳香胺是因为这些化合物气味芳香。
现代毒理学资料显示,对苯二胺是一种典型的急性毒性染料。急性毒性(Acute toxicity)是指对人体或动物体半数致死量LD50
1992年日本[2]有一位男子使用PPD氧化染发剂,按说明书进行染发,染发后20分钟进入浴室,水蒸气凝聚在头发上,不慎染液流到眼睛里,第二天眼科医生检查发现,因染发剂急性中毒损坏了眼球。
1992年苏丹[3]首都喀士穆有人使用制作氧化染发剂的苯胺染料对自愿受试者进行人体临床试验。31名受试者经口摄入对苯二胺染料混合物,其中有5名受试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13名受试者均在24小时内因急性中毒死亡。
1993年Lifshits M[4]报道有一位六岁儿童误食PPD氧化染发剂,短时间内出现咽喉疼痛,咳嗽和进食困难,随后由于喉颈部水肿造成严重呼吸困难,并伴有肾功能衰竭和代谢性酸中毒,就诊8小时后由于出现不可逆心室纤维颤动而急性中毒死亡。
2.对苯二胺致敏性
染料的致敏性是指某些染料会对人体皮肤或呼吸器官引起过敏性作用,这种染料称之为致敏性染料。对苯二胺染发剂发明以后在很短时间内就发现它常引发炎症或过敏(Causing allergy)。1906年德国联盟理事会把它列入目录,此后欧洲一些国家相继禁用。目前对苯二胺是国际公认对人类高致敏的化学物质,某些人在正确使用情况下也可能会引起过敏。染发者发生过敏时,接触染发剂的人体部位发痒,出现红斑、丘疹,甚至出现水泡、肿胀,有时红肿、渗液,流黄水,发出难闻的恶臭,有的出现过敏性昏厥或休克,有的过敏严重者导致死亡。其典型案例有:2000年8月英国一位妇女使用法国Camier生产的Movida染发剂进行染发几小时后死亡。验尸报告称是染发严重过敏反应所致。2004年1月28日《楚天都市报》报道,中年男子汪汉洲在武汉关山发廊染发后猝死,医生诊断结果是染发剂含有毒化学物质严重过敏致死。2011年11月20日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英国一位妇女使用染发剂后陷入昏迷,医生推测其症状可能是染发剂过敏所致。
目前PPD苯胺类氧化染发剂占国际染发剂市场80%以上。使用时其致敏发生率各国不一。以往国际公认的平均致敏率为十万分之四,即0.4‰。2003年Hall[5]对欧洲、北美和新加坡等15个国家随机化226779个病例PPD斑贴试验阳性反应(接触性过敏反应)发生率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PPD斑贴接触性过敏反应发生率随地区、国家、人种的不同而不同,如英国2.5%,意大利3.0%,瑞典4.0%,德国4.8%,美国5.0%,加拿大7.3%,新加玻8.1%等。 Hall流行病学调查PPD平均致敏率4.38%,高于此前国际公认致敏率0.4%的10倍以上。调查数据进一步表明,PPD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对人类高致敏化学物质。
3.对苯二胺致癌性
染料的致癌性(Carcinogeic toxity)是指某些染料对人体或动物引起肿瘤或癌变的性能。我国著名皮肤医学教授朱文元[6]指出,在每次染发过程中有0.1~0.5%的染发剂被皮肤或毛发吸收,染发剂中的有毒物质通过皮肤、发髓或吸入等途径进入体内参加血液循环,一旦进入体内很难排出,在体内蓄积。当蓄积的毒素超过1%时极易诱发皮肤癌、白血病、淋巴癌、骨髓癌、乳腺癌、膀胱癌等,其后果不堪设想。
1975年美国科学院B.N.Ames等[7],使用生物评估法研究化学染发剂时发现,一些苯胺类染发剂对细菌有致突变作用,引起人们对苯胺染料与DNA相互作用后可能引起致癌作用的关注。Ames研究小组检验了169种化学染发剂,发现其中150种具有致癌作用,占染发剂总数的88.75%。此后有更多的科研人员对于苯胺类染料及苯胺类染发剂进行毒理学方面的深入研究。
1971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在法国里昂实施了一项科研计划,评价化学物质对人类致癌危险性,并相继编辑出版关于化学物质致人癌危险性评价专题论文集。至1979年已出版了《IARC专题论文集》1-20卷[8]。作者在查阅专题论文集1-20卷目录发现,迄今人们使用的苯胺类氧化染发剂中对苯二胺、2-甲基对苯二胺、N-苯基对苯二胺等12种苯胺染料中间体都已列入致人癌研究目录中了。
1994年7月15日德国[9]颁布了《食品和日用消费品法》第二次修正案,禁用了13种急性毒性芳香胺染料、27种致敏性芳香胺染料和20种致癌性芳香胺染料,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民众的极大关注。德国的日用消费品主要指纺织品、洗涤品、盥洗品、化妆品、染发剂、染色皮革品和染色玩具等日用制品。
2001年,一份题为《使用永久性染发剂与患膀胱癌的危险》[10]的科学研究报告在EEC杂志刊发之后,欧盟化妆品和非食品科学委员会(SCCNFP)认为该潜在危险应予关注,因此建议委员会采取进一步的行动控制化学染发剂的使用。SCCNFP还建议对染发剂采取全面的安全评价策略。实施该策略的第一步是决定首先考虑永久性染发剂成分,在染发剂成分的公众意见征询中该列表成分未获明确的支持,因此永久性染发剂列表成分应被禁止使用于染发剂产品。
2004年《欧盟化妆品规定》(76/768/EEC)第七次修正案,根据已有的流行病学证据,首次并警示欧盟成员国政府和民众长期使用苯胺类氧化染发剂会诱发膀胱癌。该修正案顾问委员会首席顾问R.J.W.Hefford指出,对苯二胺、过氧化氢、氨是传统染发剂里固有的有害化学物质,使用它们生产染发剂是不安全的。
在研究对苯二胺氧化染发剂致癌性时,不应忽略过氧化氢致癌毒性的问题。资料报道,1980年日本食品界发现过氧化氢具有致癌性[11],经过两年反复多次动物试验证明过氧化氢确是一种动物致癌物,此后在食品中禁用。1990年Bracher M等[12]报道,经动物和人体临床毒性研究发现,对苯二胺氧化染发剂中的对苯二胺和过氧化氢
反应大分子黑色物质Bandrowski S basc对沙门氏菌,小鼠淋巴细胞和人体淋巴细胞有致突变性和遗传毒性。2001年9月11日CSTEE.EU[13](欧盟环境和生态毒性科学委员会)关于过氧化氢毒性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作出结论,过氧化氢具有细胞毒性和致突变性。
染发剂发展二阶段:无氨染发剂
氨水(Ammonia Water)是传统的对苯二胺氧化染发剂里的一种功效成分。其功效作用是头发膨胀剂和产品PH调节剂。通常情况下染发剂工业使用25%的氨水,限量使用浓度6%以下。优点是功效作用优秀,且不残留。但是氨水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对眼睛、粘膜、皮肤、头发有刺激作用或腐蚀作用。储运或使用过程中经呼吸道吸入能损伤呼吸道和肺,容易引起呼吸困难或窒息性咳嗽,易发生中毒。染发剂产品添加氨水,给生产操作者和染发使用者带来反感难闻的氨水气味,刺鼻流泪,伤害皮肤和头发,有损健康。因此寻找氨水无毒低毒替代物,更新有氨产品,研发并生产无氨染发剂新产品势在必行。
2008年3月法国欧莱雅公司率先推出了无氨可丝莹温和染发霜新产品,该新产品解决了消费者对有氨染发剂产品的种种后顾之忧,无氨温和。2008年6月美国宝洁公司突破传统,推出了完美10分钟无氨染发剂新产品,该新产品为消费者免除了传统染发剂反感难闻的氨水气味,以及染发时带来的灼烧感和头发发痒等副作用问题。2008年北京老人头日化有限公司、广州温雅日用化妆品有限公司等众多国内外染发剂生产企业也相继推出了无氨染发剂新产品,开创无氨染发剂新纪元。无氨染发剂突破传统,是染发剂的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
目前国内外无氨染发剂产品中氨水的主要替代物有三乙醇胺[14]、氨基甲基丙醇[15]、葡甲胺[16]、L-精氨酸[17]等。现将其各自的理化特征、药典标准、安全性和同类物等汇制成表1,仅供参考。
表1目前无氨染发剂产品中氨水的主要替代物
染发剂发展三阶段:无过敏染发剂
1993年北京丽源日化五厂率先推出了光明无过敏特效一洗黑染发剂新产品。2002年浙江章华保健美发实业有限公司推出了无过敏章华生态焗油染发霜新产品。该新产品蕴含天然灵芝等微生物类无过敏色原精华和中草药,不含对苯二胺,双重防过敏,配方极其温和,专为染发过敏人群设计。2005年北京老人头日化有限公司推出了无过敏五贝子天然植物洗染香波新产品。2008年韩国PRANA化妆品株式会社在我国市场推出了无过敏天然生物精染素新产品。无过敏染发剂突破传统,不使用对苯二胺,这是染发剂的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
严格地说,无过敏染发剂使用的所有原料都应该是无过敏的,其中包括功效染料、基质原料、防腐剂、赋香剂、抗过敏植物提取物等。再者,所用的这些原料配伍性好,相互之间不发生反应,不产生过敏性新物质。
功效染料方面,传统的对苯二胺及其衍生物2-氯对苯二胺、2-甲基对苯二胺、N-苯基对苯二胺、N,N-双(2-羟乙基)对苯二胺等经美国CTFA(化妆品、盥洗品和香料协会)下设的化妆品成分评审专家组CIR评审结果均为致敏剂。基质原料方面,不应使用矿物油。因矿物油会阻塞毛孔,令皮肤和毛发变油,引发过敏。防腐剂方面,不应使用对羟基苯甲酸酯类防腐剂。因为该类防腐剂会引起过敏和内分泌紊乱等不良反应[18]。赋香剂方面,不应使用过敏性香料或香精。关于香精过敏率方面的调查研究已有许多报道。Buckley等[19]在历时近15年时间,对英国伦敦23846名香精过敏受试者斑贴试验研究结果显示,所有受试者中,6.4%的男性和8.4%的女性对化学香精过敏,其平均过敏率为7.4%。因此建议染发剂或化妆品产品中尽量少用或不用香精,非用不可应严格按照IFRA(国际日用香料香精协会)颁布的法律法规规定安全地生产和应用香料香精。此外,无过敏染发剂生产企业各自都添加自已独有的抗过敏植物提取物,以确保产品不过敏,但这些都是商业机密,密而不宣的。笔者经多年潜心研究,总结出抗过敏植物提取物31种,均采自2003中国卫生部颁发的《中国已使用化妆品成分名单》563种天然植物。详见表2。
表2.中国充许使用的抗过敏植物提取物
染发剂发展四阶段:天然植物染发剂
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的染发剂均采用化学合成的苯胺类染料中间体、偶合剂、修正剂、赋形基质等复配而成。大量研究和报告证明,这类化学染发剂对皮肤具有一定的毒性,能引起皮肤过敏,长期使用可导致中毒,并诱发各种癌症。因此,染发剂产品的安全性问题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寻找安全无毒染发剂,开发天然植物染发剂势在必行。
近年来我国的染发剂生产企业重视科技创新和企业可持续发展,大力投入资金研发天然植物染发剂,相继推出了各种各样的天然植物染发剂新产品。2003年青岛益品生化制品有限公司推出了益品天然染黑剂新产品,2004年北京三精国药日化有限公司推出了三精红高梁染发膏,2006年浙江章华保健美发实业有限公司推出了章华天然植物中国黑新产品。2010年肖子英等[20]发明了乌饭树植物黑发霜专利新产品,并荣获了香港国际专利博览会金奖证书和奖牌。
近年来,欧美日本等国家根据各自传统优势的色素植物资源相继推出了具有典型特色的植物染发剂新产品。例如,德国[21]推出了以春黄菊(Anthemis tinctoria)提取物为特色的春黄菊植物染发剂,法国推出了以洋苏木(Caesalpinia sappan)提取物为特色的洋苏木植物染发剂,英国[22]推出了以西洋茜草(Rubia coudifolia)提取物为特色的西洋茜草植物染发剂,美国推出了以西洋接骨木(Sambucus nigra)提取物为特色的接骨木植物染发剂,日本推出了以金合欢(Acacia concinna)树皮提取物为特色的金合欢植物染发剂,印度[23]推出了以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提取物为特色的余甘子植物染发剂等。余甘子在食品、药品、化妆品等诸多领域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几千年前印度传统医学家就用余甘子这种植物的成熟果实将白发染黑。当今人们崇尚天然,出于安全乐用天然植物染发剂,因此国内外天然植物染发剂再度复兴,重新崛起。天然植物染发剂的复兴和崛起是对传统化学合成染发剂的突破和挑战,是染发剂的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是染发剂的一次革命。
天然植物染发剂的主要功效成分是植物染料。自古以来我国广西壮族人民就使用红草叶,蜜蒙花、紫蓝草、枫树叶天然植物提取物做染料将糯米染成红色、黄色、紫色、黑色,加上白色糯米蒸制成“五色饭”进行食用。在公元前3000年我国人民就已使用靛蓝、菘蓝、茜草、红花植物提取物做染料对纺织品进行染色[24]。文献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人已开始使用天然植物染发剂。中国首例使用植物草药染黑须发的则是2100年前的王莽。
天然植物染料的核心价值是,安全性高,色调自然柔和,气味芳香,无毒无害,染色、营养和药用功效三为一体,克服了化学合成染料致敏、致癌等各种弊端。此外,植物染料与环境亲和性好,废物废水极易分解和利用,基本上无污染,资源极为丰富,其应用前景广阔。
2003年中国卫生部颁发了《中国已使用的化妆品成分名单》,规定了天然化妆品原料共563种(植物原料、动物原料等)。在法定的天然植物原料中可以筛选出染发剂使用的植物染料,例如、黑桑、黑莓、黑芝麻、紫苏、紫草、紫芝、蓼蓝、菘蓝、马蓝、诃子、桅子、金樱子、合欢皮、牡丹皮、石榴皮、茜草、鼠尾草、苏木、接骨木、墨旱莲等植物提取染色功效成分,均可用作研发植物染发剂的植物染料。在563种天然化妆品原料中第287号指甲花(Lawsonia inermis L.)目前国际上已禁止使用于化妆品中。2004年《欧盟化妆品规程》(76/768/EEC)第七次修正案第15条明文规定指甲花提取物主要成分是指甲花醌(2-羟基-1.4-萘醌)。指甲花醌是CMR物质,CMR(Carcinogenic Mutagenic and Reproductive toxicitg致癌、致突变、生殖毒性)物质禁止用于化妆品[25]。2007年中国卫生部颁发了新版《化妆品卫生规范》,该规范规定了78种禁用剧毒植物中药,例如:白芷、白附子、乌桕、含羞草、补骨脂等,这78种禁用剧毒植物中药包括其提取物及制品均不得用于化妆品产品中,虽然白芷、白附子有美白皮肤的功效作用,但绝对禁用于美白护肤品中。《本草纲目》载,乌桕子油涂头,变白为黑,但乌桕子油绝对禁用于植物染发剂产品中。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植物染发剂发明专利中竟然出现了乌桕和含羞草。
2004年6月9日,美国FDA了《植物药生产指南》。该《指南》已对美国植物染料和植物制品市场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引发了世界各国植物药管理法规不同程度的改变,对中国植物染料和植物制品开发以及市场管理科学化产生深远影响。目前国际上对天然植物染料染色性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亚洲,特别是印度、尼泊尔和日本等国家。关于天然植物染料的研究是作为发展中国家间技术合作联合国发展方案(UNDP)计划的一部分,已举行过两次国际专题研讨会,分别在印度和尼泊尔举行。
日用化学与健康论文范文2
关键词:化工产业;结构升级
一、中国化工产业发展现状
(一)技术和装备水平明显提高
建国以来,我国化肥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五十年代起,我国从前苏联学习引进技术分别建立了兰州、吉林、太原中型氮肥厂用于生产生产硝酸铵;改革开放之后,为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加快了高浓度磷肥和高浓度磷复肥该类化工企业的建设。不断引进了国外的技术设备,完善了国内磷酸铵、硝酸磷肥和尿素装置,形成了硝酸磷肥年产90万吨的山西化肥厂;入世后,我国化工产品的出口和市场范围进一步得到扩大。
随着国内化工产业创新能力和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制能力的提高,部分方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例如,千万吨级炼油加氢反应器的使用,依靠国内制造的百万吨乙烯“三机”(裂解气、乙烯、丙烯压缩机);大型乙烯裂解炉、乙烯冷箱、目前已经基本可达到自主化的设备技术包括:大型空气分离装置、化肥关键技术与装置、聚乙烯、聚丙烯成套设备等;在煤制油、全氟离子膜工程技术、膜极距复极式离子膜电解槽、大规模二苯基甲烷异氰酸酯(MDI)、巨型工程子午胎、甲醇制烯烃、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及粉煤加压气化技术等一批核心技术及成套设备得到了突破性进展,并建设了、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等示范工程。
目前我国车用汽油的质量已经全部达到国Ⅲ标准,三大合成材料的产品差别化和保障能力正在逐步增大,产品档次不断提升,高浓度化肥、离子膜烧碱的比重均达到80%,化工新型材料开发速度日益加速,我国所生产的化工产品的附加值也在不断增加。
(二)产品门类日渐齐全
我国已成为全球化工生产和消费大国,化工产业门类齐全,产销量大。当今世界化工行业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就是大力发展精细化工,近十多年来,我国特别注重化工的发展,特别把新领域精细化工作为化学工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目前中国精细化工门类有25种左右,品种约3万多种。简单说来它包括农药、染料、涂料、油漆、油墨、颜料、试剂、感光材料、磁性记录材料、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纺织助剂、催化剂和各种助剂、医药及中间体、日用化学品、有机氟、有机硅、功能高分子材料、功能膜材料、纳米材料、橡胶助剂、塑料助剂、印染助剂、胶粘剂、有机抽提剂、表面活性剂、皮革化学品、油田化学品、混凝土外加剂、机械和冶金用助剂、油品添加剂、炭黑、吸附剂、电子化学品、造纸化学品、精细无机盐、生物化工等。
二、中国化工产业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近年来化工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化工产业仍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国化工产业产品结构不合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化工行业存在的问题逐渐突出,首先是技术要求高的产品的质量较差,我国现代化工产业的核心技术主要依靠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对于引进的技术没有完全掌握,研究不清晰导致生产过程出现漏洞,这直接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另外,大多数化工产业依旧使用落后的生产设备,加大残次品的概率;其次是在我国化工产业结构中,生产的化工产品大都是中低端产品,这类产品大多是粗放型的生产,收益低,对环境污染较大,与发达国家的化工产品种类相比,这类生产低端产品的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常处于劣势地位。例如,五大通用合成树脂产品中的高档牌号,其中很大一部分存在空缺。聚乙烯中,低密度聚乙烯专用树脂产量占低密度聚乙烯树脂总产量22%。线型低密度专用树脂产量占4%,其中已烯共聚产品只占0.3%,高密度专用树脂产量占18%;聚丙烯高性能专用树脂产量占12%。合成纤维产品也存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国内85%以上的合成纤维用于纺织服装。国外许多生产合成纤维的公司生产的产品差别化率大致在在40-50%。而2000年我国差别化纤维产量约占合成纤维总产量的1.955%。
(二)技术薄弱和产业组织落后导致整个化工产业的劣势
虽然我国的化工产业有了重大发展,但是在许多方面方面人远远落后于国外,第一我国化工企业在产品开发与技术创新方面仍然处于落后地位,相当一部分的高端设备和核心技术依然依靠从国外引进。对于核心技术掌握的欠缺,导致了我国的化工产业在国际的大分工中仍然处于低端部位,整个产业链的高端把产业仍是国外先进企业所占有。我国化工企业大多只生产处于产业链低端的一些基础原料、基本产品以及少量的几种低端改性材料。以至于出现在某类化工领域,我国的化工企业只能向国外的化工企业出售价格低的基础原材料和资源消耗大的基本产品,这些产品与材料到国外,通过国外化工企业的改性加工,是产品由原来的低附加值转变为高附加值产品,然后再以极高的价格卖给国内市场,从而获得巨大的利润。长此以往,我国的化工企业付出了巨大的资源,破坏了环境,可是仍处于化工市场中的低端市场,产品附加值低导致了不合理的利润分配,影响了对于环保和研发新技术的资金累积。这造不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造成我国化工企业长期处于底部的被动局面,进入只能维持生产,却无法快速发展的怪圈。在国际贸易中,我国的化工产业表现出粗放型的生产模式,用资源来带发展的错误的发展方式,造成了低附加值,高能耗的初级产品过剩,只能出口这类产品维持生存,而具有高附加值,技术要求高的化工产品严重匮乏,必须依靠大量的国外进口。
从发展规模上来看,我国化工企业个小量多、布局不合理也是阻碍我国化工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原因。较长的产品链,下游产品延伸度高于上游,不同产品的高度依赖,是化工产业的显著特点。上下游产品之间通过相互匹配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如果把上下游产品的生产分割,则阻碍经济效益的增长。上游产品的质量越好性能越高,下游产品的产业链就越长,品种种类就越多,供应的市场范围就越大。但是我国化工企业大部分小型化工企业,极易造成产业链中断,不具备在企业内形成以规模经济以主要因素营销网络。况且我国化工企业集中在低端市场,面临无法形成规模经济和难以提高技术水平的双重障碍,从而容易形成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各个企业自身也由于规模小、各自为战,无法彼此形成良好的配套合作,在产品之间也很难形成合理的匹配关系,大大减弱了国内化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此外,我国化工产业的整体布局不集中,不合理。许多化工企业离原材料的供应地较远,同时离市场也有一定距离,再加上没有先进的产业组织,导致了运输成本的增加和交易成本的提高。没有站在整条产业链的角度去规划,使得产品的综合利用率大大降低,没有形成企业联盟,缺乏技术突破,难以形成面向高端市场的转变,增大了在国际竞争中的劣势。
(三)我国化工产业人才结构不合理
当前我国化工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仅仅通过简单地扩大规模来增加产品的产量,科研资金投入少,技术创新水平差,人才培养能力弱、层次低,与我国化工产业发展过程中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相矛盾。从企业角度来看,不能有效地开发利用人才资源,造成专业人才的流失。许多用人单位没有制定合理的人才引进计划,管理手段滞后,只一味的追求高学历,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造成人专业人才的不足。专业性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明显,一些有高学历缺乏专业知识的人才过剩,而拥有专业技术的部分人才被忽视,不能有效创造价值。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人才培养与企业生产脱节这一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从而造成不能最大效率的运用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人才培养能力与科研能力。我国国家重点高等化工院校的匮乏,也造成了我国化学领域的高端人才匮乏,缺乏对化学工业的核心技术进行研究的专门技术人员,并且高校的化学及相关产业没有形成科学的体系,对化学工业的研究没有全面性,技术创新能力的获得要靠研究与开发,而我国恰恰在这些方面远远落后于化工产业发达国家。
三、相关对策
(一)促使产业结构合理化
化工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生产部门,与国民经济其他各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只有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以技术水平的提高为基础逐步调整其产业结构,满足替代国外化工进口产品和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化工产业要加快调整结构,为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加速实现化工产业的现代化,争取实现社会总的供求平衡,加快建设合理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是对行业和对产品结构的调整。从行业来看,国内应该加快对精细化工领域的拓展,大力支持资源节约型化工产业;从产品来看,必须要提高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含量,强化化工产品的深度加工。
充分考虑化工产业高关联度、较长的产品链这些特点,加快核心和优势企业更快一步的壮大,中小企业积极开发自身特色,加速企业优化整合的步伐,建设有利于整合上下游产品的发展格局,形成个类型企业共同发展的和谐局面。积极建设大型的化工产业园区,形成合理有效的产业链,形成相关产业生产无缝隙连接,提高一个产业链条下相关企业的合作效率,有效进行技术改善,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二)加快科技创新,高端人才的引进,增加企业竞争力
我国目前许多规模较小的化工企业的效益增长主要依赖于对资源的消耗,忽视了技术创新,加大了对环境的污染,总体形势不容乐观。针对这些高能耗企业,应当引起高度的重视,提高对废料的处理技术,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要尽量减少能源损耗和污染物的排放,积极促进经济的可循环发展,促使化工产业的经济增长由主要通过加大消耗资源向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方向转变,更快更好地实现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类型的目标。
由于化工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国家推行的出口退税政策,限制高能耗,资源型产品的出口,从而促进国内化工产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增强国内化工产业对科技人才的需求,增加企业的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增加企业对科技研究和科技人员的资金投入。从经济方面促进企业的科技核心实力的提高,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快高等教育模式的转变和发展,扩大培养范围,利用开发现有教育资源的价值,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结构的优化重组,提高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家重点科技项目,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建设,建立产学研联盟,促进科研成果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运用。组织好化工产业里重点生产项目的转型升级,扶持新产品的发展,培育行业的新兴增长点。保护科技创新,增加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促进化工产业中进行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三)国家调控,调整化工产品进出口结构,走国际化道路
现在,我国化工新材料产业处于步入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时间节点,为了我国化工产业的健康发展,必须更全面的进行开放,高效的利用世界资源,整体的参与到国际分工中去。一方面,我们要允许国外先进企业进入国内市场。另一方面,我们要鼓励中国企业面向国际市场。由于技术、人才等方面的限制,要想解决发展的停滞期,就要用宏观的眼光,充分利用世界的各种资源,包括技术资源、人才资源、矿产资源等。但目前我国出口的化工产品大多是低附加值高消耗的产品,要扭转这种局面要从以下两方面出发:
从国家层面来说,要改变这种状况,要对进出口政策作出相应的调整,例如可以通过对资源密集型的产品,提高该类产品的出口关税,让其由于利润的降低而减少出口,倒逼其转型升级。对于对环境有污染的进口产品,要禁止进口。作为化工企业,既要遵守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理解其用意,更要调整自身的产品结构,大力增强产品的精细化率,增加产品附加值,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从企业自身来说,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就是要增强企业的科技竞争力,积极研发新的化工生产工艺,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在引进国外核心技术的同时要对其进行研究,从而进一步改进自己的技术,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减少产品的可替代性,增加高端化工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
参考文献:
[1]胡迁林,张贵兴《当前我国化学工业产业技术发展重点》[J].《现代化工》,2004-2-9.
[2]伍静《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5月《我国化工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
[3]侍毅岭《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初探》[J].《当代经理人》,2006-2-28,(18-19).
[4]白颐《加快石化和化工产业升级做好行业建设发展的诊断与评价》[J],《化学工业》2013-1-8.
[5]郑旭华《突破瓶颈寻求化工产业升级之路》[J].《中国城乡金融报》2013-7-1(A07).
[6]裴晓华《江南大学硕士论文》[J].《我国化工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2008-3
[7]潘永许宁《产业结构升级背景下化工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03)
[8]何清《化工产业的中国引力》《21世纪经济报道》2009-11-26(018)
日用化学与健康论文范文3
高校资助工作在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实现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和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具有深远的意义。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发挥资助育人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最终将合格的大学生输送到社会、回报社会,这才是我们资助工作的根本目的。学院一直坚持以生为本,多维度、多层面协调解决经济困难学生学习、生活问题,推动和谐校园建设。学院领导一直高度重视资助育人工作,目前已逐步形成全员全方位的资助育人工作模式。
一、相互融合、润物无声,打造资助育人教育平台
将资助育人与专业教育相结合。通过勤工助学岗位将实践内容与学生专业训练相结合,将专业能力培养有机地融入助学当中,使贫困学生增长知识、锻炼能力、增强专业技能,做到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如在学院建康药房,安排勤工俭学的学生参与药店的建立与管理,协助药店选择、分类、药品货架的选择、药品的储存与保管,并负责药房的卫生;建立医学基础课实训勤工岗,安排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各专业实训实验室,既帮助老师做好学生实训实验准备等工作,又能锻炼提高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
将资助育人与诚信教育相结合。学院围绕学生道德修养建设,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诚信教育,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院资助管理中心于每年6月组织所有参加生源地贷款的毕业生进行还款确认仪式,并将此项工作纳入毕业生离校安排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校园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组织学生观看诚信教育宣传片,举办诚信为主题的辩论赛,开展诚信书法比赛,组织同学们积极参加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中心组织的“助学,筑梦,铸人”的征文活动。
将资助育人与感恩教育相结合。各二级学院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感恩。中西医结合学院“思父母、爱健康”三行诗大赛,通过三行诗表达子女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卫管与基础学院老师,带着学生来到浦口区敬老院开展关于“孝道”的主题班会,班级的贫困生代表发言,讲述自己的故事表达对父母、学校、国家的感恩;临床与护理学院同学,将自己的感谢化为实际的行动,每个月坚持去老山3次,每次上下山5个小时,做老山的守护者,捡拾老山的垃圾,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将资助育人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学院积极将资助育人工作和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志愿服务相结合。学院接受省慈善总会资助启动“爱心助学超市”项目。该项目从物品采购、货品摆放到超市管理全部由贫困生承担,学生们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协调能力、组织能力、交流能力等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学院药学院贫困生们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手工制作药用香囊、精油皂并进行义卖,所得款项用于学院的贫困生资助,同学们从中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也体会到了回报他人的快乐。学院利用双休日、寒暑假等假期,组织贫困学生参加社会服务,孩子们不求回报、克服困难,真正用自己一技之长来回馈社会。
二、榜样先行,运用新媒体,打造资助育人宣传平台
利用微信、微电影传播正能量。学院通过“感动建康先?M人物”“自强之星”“励志之星”等项目的评比,积极表彰一批优秀贫困生,形成良性学习氛围。此外,运用新媒体,利用微信平台资助信息,同时将受助学生成才典型推送到公众平台,获得了很大的点击量。利用学院贫困生原型拍摄微电影在学院广泛传播,并将原型邀请到“励志成长典型报告会”,她的励志故事感动了学院很多贫困生,形成朋辈引航,共同成长的良好氛围。
三、完善队伍,注重科研,打造资助育人保障平台
1.专兼职资助管理人员是主力军。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挂靠学生工作处,全面负责学院的各项奖助项目评定。由学工处副处长担任中心主任,资助管理中心配有专职资助工作人员。同时,各二级学院成立了资助工作领导小组,由二级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负责,根据各系学生人数的不同,配备专职资助工作人员。专兼职的足额配备,为资助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条件。
2.班主任和学生“资助信息员”是重要补充。学院每个班级配备班主任,全面负责本班级的资助工作,包括贫困生的认定、奖助学金的评比与发放、贫困学生的谈心谈话等。学院首次引入“班级资助信息员”制度,在每个班级制定一名学生资助信息员,定期向班主任、辅导员反馈班级学生的生活情况,特别是关注由于突发事件致贫致困的学生,真正从全方位了解困难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情况。
3.学院教职工是有力后备军。学院教职工一直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职责。当学院突发学生重大疾病事件,全院教职工纷纷解囊相助,把学生视为自己的孩子一般,师生踊跃捐款。除了在职的教职工,离退休老师们也心系贫困学生。学院关工委设立“爱心基金”,专门资助学院的贫困生。受助学生承诺会用好这笔爱心捐款,继续奋力前行,怀揣一颗感恩的心刻苦学习,尽最大的努力回报母校、回报每一位帮助她们的人。
4.加强研究,注重科研,提升队伍水平。学院专兼职资助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一直以理论指导实践,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在不断深化学习过程中,在理论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老师们积极申报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学生资助专项课题,发表资助论文。此外,老师们在自己进行科学研究的同时不忘传帮带,资助辅导员带领着部分贫困生组建资助课题组,对学院曾经受到过资助的毕业生们进行跟踪调查,顺利完成了暑期社会实践课题――学院受资助优秀毕业生现状调查及档案建立。这一课题不仅对于学院资助工作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同时也提高了同学们的科研能力。
四、精准帮扶,全程关注,打造资助育人特色平台
根据国家精准扶贫的指导思想,学院将精准帮扶落到实处。针对贫困学生中可能出现的经济条件差、社会资源少、心理较敏感等特点,学院对部分贫困生进行全程精准帮扶。学院对于贫困学生的帮扶不仅仅停留在入学时或每次发放奖助学金的时候,学院启动“全程关注、精准帮扶”的方案,从经济支持、重要节点帮扶、学业帮扶、心理辅导、就业帮扶等五个方面,对于贫困学生进行在校三年的全程关注与帮扶。
从“绿色通道”开启贫困生全程帮扶工作。经绿色通道的贫困生,根据学生的家庭困难程度,学院给特困学生发放了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为特困学生减免了学费,使学生一进校便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同时对全体特困学生安排了“一对一”帮扶老师。学院近两年来始终坚持对于孤儿、父母双残等特殊困难学生的帮助,一入校就指定帮扶老师。
“节点帮扶”温暖人心。学院秋季学期开学一般正值中秋佳节,为了让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学子在祥和愉悦的节日氛围中欢度佳节,感受到家的温暖,学院在新生报到现场为每一位学生发放月饼券和餐券。学院除了按照常规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发放日用品,保障他们生活所需以外,每年还特别关注残疾学生这个群体。学院为同学们精心准备了“爱心信封”,信封中包括购物券一张,以解决同学们的生活需求;购书卡一张,以鼓励同学们励志图强;通讯充值卡一张,以提醒同学们常联系家人、学会感恩。学院已经坚持多年在中秋节、端午节为全体在校生发放节日礼品。拿到学校的贴心“礼物”,家长们纷纷表示,把孩子放在学校过中秋很是放心。在三九寒冬和新年来临之际,学院为孤儿和残疾学生送去温暖,每位同学发放冲锋衣一件。学院领导为每一位同学发放衣物并与每一位学生交谈,询问他们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同学们均表示日后将用所学知识回报社会、服务社会、感恩社会。
“学业帮扶”“心理辅导”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针对部分贫困生在心理、人际交往、学业、衣食住行等方面出现的各类问题,学院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各二级学院通过班主任和班级资助信息员随时掌握贫困学生生活、学习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广泛征求班主任、辅导员和任课教师意见,确定“学业帮扶”对象。每一个?Ы汤鲜υ诔醪搅私獍锓龆韵蟮难?习情况报告和原因分析后都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定期对帮扶对象进行学业指导,形成帮扶工作记录。在新生心理筛查工作一结束,学院就将其中的贫困生进行重点关注,确定重点帮扶对象,除了让班主任们进行常规的心理辅导外,还指定了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对这些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加强对这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和学校给予他们的阳光,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日用化学与健康论文范文4
近几年,将温和的中草药提取物添加到化妆品中非常流行。《本草纲目》对莲花的医药功效有详尽的描述,莲花有温和无毒、固精气、悦颜色、益血、益色等药效,是美容驻颜的佳品。本文探讨了莲花子房提取物的主要成分,以及其对人体皮肤的作用机理和功效。
我们用GC-MC、HPLC高效液相色谱仪对莲花子房的提取物成分进行了分析,分析其主要功能成分是黄酮类、酚类、花青素,并探究其与皮肤的作用机理,表明莲花子房提取物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清除自由基的能力。通过探究莲花子房提取物对人体成纤维细胞的作用,从一个角度反映莲花子房提取物有很好的护肤和抗衰老作用,化妆品研发工作者应该加强对莲花子房提取物的研究。
关键字:莲花子房提取物化妆品抗衰老制备表征
莲为睡莲科(Nymphaeaceae)莲属(Nelumbo)植物,具有多个通用名(Indian lotus,Chinese water lily,sacred lotus等)和学名(Nelumbium nelumbo, N.speciosa,N.speciosum,Nymphaea nelumbo等)[1]。莲花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地域广泛,在湖南、湖北、浙江、江苏等地有广泛种植,因此我国有着丰富的莲花资源。睡莲科植物莲的临床应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并且多个部位可以入药,包括莲叶、莲子(种胚及莲子心)、藕、莲房和莲花(翼瓣及雄蕊)[2]。莲花经千百年来不断实践验证、筛选,作为天然物质,与化学合成物相比,添加在化妆品中对人体的副作用要小很多。莲花中含有很多功能独特和生物活性很高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营养丰富,有一定功效。随着现代生物技术和现代分离纯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莲花作为天然绿色化妆品添加剂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1莲花的药用概述
明代李时珍继承和弘扬前人对莲花药用的记载,用7000字将莲花的药用价值编入《本草纲目》,对莲花各部器官的药物功能、临床处方以及成功案例均有详细的记载。其中与美容养颜相关的是莲蕊须(即雄蕊),它的气味甘、涩、温,无毒,主治:清心通肾、固精气、乌须发、悦颜色、益血、止血崩、吐血;莲花(即花瓣)气味苦、甘、温,无毒,有“镇心、益色、驻颜、身轻”之效[3]。在临床应用中,莲有多个部位入药,包括莲叶、莲子(种胚及莲子心)、藕、莲房和莲花(翼瓣及雄蕊),不同部位药用价值并不完全相同[4]。
当代医学研究表明,莲花的药用价值部位主要是翼瓣及雄蕊和胚珠中。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类物质,包括黄酮醇类和花青素类。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结构的化合物,如adenine、myinositol、arbutin、β-sitosterol glucopyranoside等[4]。药理研究表明,莲须具有增强子宫平滑肌收缩、镇痛的作用,对女性子宫保养有很好的作用。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多数与糖结合成为黄酮甙类。过去黄酮类化合物限于用作染料。后来发现,不同的黄酮有不同的生理功能[5]。从莲须中分离到的一些黄酮类化合物具清除自由基抗衰老的能力[6]。
莲花子房中胚珠是雌配子的载体,是莲子的前身,在莲花有性生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胚珠携带大量的遗传物质和营养物质为生命的孕育做充分的准备[7]。本实验选取莲花子房提取物,对其成分和功效进行分析。
2莲花子房提取物的提取
本实验所用提取物来自于莲花的子房,提取工艺为:首先将莲花、萃取剂和水混合后进行粉碎,得到莲花浆状物,然后将所述莲花浆状物在萃取剂中进行萃取,得到萃取液,最后将所述萃取液依次经过过滤、脱盐、脱色和灭菌处理后,萃取清液即为本实验材料。
3莲花子房提取物的成分分析
本实验主要采用快速溶剂萃取仪(APLE-1000/2000/3000)进行莲花子房提取物的前处理。快速溶剂萃取法是一项全新的样品前处理技术,通过升高温度与压力结合使用水、有机溶剂,可快速、有效地从基体中萃取待测物。仅需10min~20min即可完成,并且萃取效率高,24组萃取同时进行,对于莲花子房提取物的营养物质可以一次完成萃取[8]。
对上述经快速溶剂萃取法萃取分离的莲花子房提取物的营养物质进行定性分析,本实验主要采用GC-MS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来测定。
其中之一的GC-MS的条件为:进样口温度240℃,柱温采用程序升温,初温140℃,保持3min后以3℃/min速度升至180℃,恒温1min,再以1.0℃/min升至220℃,保持7min。载气为高纯氦气,流速1.0ml/min。采用分流进样:分流比100∶1,进样量为0.2μl。质谱条件:接口温度280℃,EI离子源,电子能量70eV,离子源温度230℃,四级杆温度150℃,电子倍增器电压1500 V,质量扫描范围30~500u。
其中之一的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具体色谱条件为:色谱柱选用Nova-pakC18柱(3.9mm×150mm),预柱C18(3. 9mm×15mm),流动相:甲醇-0.4% 水(1∶ 1);检测波:360nm,流速:1.0mL/min,进样量:20μL,柱温:室温。
分离分析出的物质如下表1:
表1莲花子房提取物中分离分析出的物质
4莲花子房提取物的抗衰老功效实验
目前普遍接受的皮肤衰老机理和皮肤衰老的主要表现:
1)造成皮肤衰老的因素有很多,目前主要分为自然老化和光老化[9]。自然老化由机体的内部因素引起,比如机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自由基,自由基是一类瞬时形成的含不成对电子的原子或功能基团,普遍存在于生物系统。自由基的化学性质活泼,可攻击生物体内的DNA、蛋白质和脂类等大分子物质,造成损伤,如DNA的断裂、交联、碱基羟基化等。其种类多、数量大,是活性极高的过渡态中间产物,如O2ˉ、OH 和各类活性氧中间产物(reactive oxygen metabolite ROM)[10]。大量实验证明,体内自由基过多可使超氧化物歧化酶与抗氧化酶的活性减低,加速机体的衰老进程。因此,如何清除体内的自由基以及抗氧化能力的提高,是延缓机体的衰老的关键。
2)皮肤衰老最明显的表现是皮肤松弛、产生皱纹,皱纹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由成纤维细胞的衰老造成。成纤维细胞是皮肤真皮中的主要细胞成分,其正常的增殖、分化维系着皮肤正常的结构和生理功能,真皮衰老反映在细胞水平主要表现为成纤维细胞的衰老[11]。
针对以上皮肤衰老的机理和主要表现,本文进行了莲花子房提取物清除自由基的实验和莲花子房提取物对人体成纤维细胞的作用探究实验。
从图片中可以看出,添加莲花子房提取物的2、3组细胞密度均大于空白对照组。且2、3组细胞排列整齐、大小均一、胞体光滑,细胞健康。
剩余的4、5、6、7、8组的细胞密度均大于空白对照组,具体浓度分布见图3莲花子房提取物添加量对人体成纤维细胞浓度的影响。
(2)对72h后八组细胞浓度数据进行整理得如下折线图
从折线图中可以看出,72h后添加莲花子房提取物的组比空白对照组的细胞浓度都高,大约相差2000CPM。说明添加莲花子房提取物对细胞分裂增长有明显促进作用,且和添加浓度有依赖关系,整体呈上升趋势。莲花子房提取物对人体成纤维细胞的活性和健康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Khare CP. Indian herbal remedies:Rational western therapy, ayurvedic, and other traditional usage, botany[M]. 1st edn. USA:Springer,2004:326-327.
[2] Sridhar KR, Bhat R. Lotus:a potential nutraceutical source[J]. J Agri Technol,2007,3(1):143-155
[3] 王其超,张行言.浅析《本草纲目》与荷花[J].中国园林.2006:79-81
[4] 王钊,林琳,鲍世铨.仙人掌的天然活性成分研究回顾[J].广西植物.2002,22(4): 375-381
[5] Jung HA, Kim JE, Chung HY, et al. Antioxidant principles of Nelumbo nucifera stamens[J]. Arch Pharm Res,2003,26(4):279-285.
[6] 吴丽明,邱光清,陈丽娟.莲须的镇痛作用及对子宫收缩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9,15(2):31-32.
[7] 王自芬,任毅.被子植物胚珠研究进展[J].植物学通报.2007,24 (1): 49-59
[8] 林素君,闫二鸽,龚 .生态纺织品检测的新技术―快速溶剂萃取仪(APLE-系列)的应用[J].中国纤检.2012:56-58
[9] 李欣,李爱国.皮肤的抗衰老机理及护理[J].日用化学品科学.2013,36(4):18-19
[10] Atadja P, Wong H, Garkavtsev I, et al. Increased activity of p53 in senescing fibroblasts. Proc Natl Acad Sci USA,1995,92∶8348~8352.
[11] 张春丽,邹阳,林金德等.吡咯喹啉醌对UVA诱导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衰老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2013,33(3):337-341
[12] 李雪莲,黄立新,许喜林.中草药对食用油脂的抗氧化作用[J].食品科学,2006,12(27): 930-933.
[13] 符雪,王凌峰,徐洋,等.皮肤成纤维细胞培养方法的讨论.自然科学学术论文.2011:733-735
[14] 赵骏,王强.荷叶抗氧化活性部位的研究[J].中药材,2006,29(8):827-829
[15] Kashiwada Y, Aoshima A, Ikeshiro Y, et al. Anti-HIV benzylisoquinoline alkaloids and flavonoids from the leaves of Nelumbo nucifera, and structure-activity correlations with related alkaloids[J]. Bioorg Med Chem,2005,13(2):443-448.
[16] 凌智群,谢笔钧.莲房原花青素抗氧化损伤作用的研究[J].食品科学, 2002,23(7):98-100.
日用化学与健康论文范文5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化学师范生;知识结构;特点;分类
新课程、新教材的一个明显变化是难度降低了,但知识面加宽了,所以新课程标准下的知识的重要性并不会减弱,相反,知识的价值更高。作为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是学习方法、体验过程、培养能力和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的载体。可以说,教师的知识结构是制约教师驾御新课程的颈瓶。因此,化学教师必须重构知识结构,以实现教师专业发展。课程设置的“综合化”、教育内容的“社会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都要求教师知识结构多元化。
1根据知识涉及的领域来分析
根据知识涉及的领域,可以将化学教师知识结构划分为一般科学文化知识、化学专业知识和教育专业知识。
1.1一般科学文化知识
1.1.1人生哲学及化学哲学知识
哲学是使人明智的学问,教师要建造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离不开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指导。
因为教师是教育人的人,所以应该对人、人生、人性必须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哲学是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基本依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化学哲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问题即本体论问题、认识论问题和逻辑问题[1]。化学教师了解一些化学哲学知识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和揭示化学本质,有助于发现科学思维方式的特征及其变化和发展,也有助于启迪思想、开阔思路,如此,可以使化学教师获得更多智慧,从而把学生带入充满智慧的殿堂。
1.1.2化学美学知识
美学知识可以陶冶人的高尚情操。化学美学是化学与人文学的结合点,它是用美学的眼光来审视化学问题,从而为化学提供人的价值尺度和情感指向,给化学理性插上诗意和灵性的翅膀[2]。化学美学知识包括对化学学科中美的发现、感受、鉴赏以及创造化学美等方面的知识。表现在化学教师的仪表美、化学语言的简洁美、化学实验装置的对称美、化学实验的现象美、物质结构美、化学原理的统一和谐美、化学家的人格美等。化学教师应该掌握一些美学知识,在教学中渗透美,使学生加深对化学价值的体验,得到情感领域的升华。
1.2化学专业知识
1.2.1陈述性知识
所谓的陈述性知识是指陈述是什么、为什么的知识,即学科内的事实、概念、原理等的知识。化学学科中的陈述性知识主要包括化学基础知识、相关学科的知识、化学方法论知识、最新化学科技、前沿知识、与化学相关的生产、生活知识等。
(1)化学基础知识
化学学科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化学概念、原理、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化学实验的知识、化学文化知识等。这是成为一个好教师的必要条件。
(2)相关学科的知识
从化学学科自身特点来看,它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同时,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化学与生物、物理、地理、材料、能源等众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化学研究的范围已经扩展到宇宙空间、人类社会、微观世界的各个领域,所以,作为一个化学教师,必须具备包括数学、物理、生物、地理、医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
(3)化学方法论知识
化学方法论主要是指学习化学、研究、探索和应用化学知识的指导理论和方法。它不仅是化学教师自身学习化学知识的指导思想,也是化学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化学的工具。比如,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实验方法等。
(4)最新化学科技、前沿知识
化学从来都是与科技紧密联系在一起。新课程标准下的化学教师应关心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材料的制造和应用、工农业生产、信息高速公路、克隆技术、环境保护、最新科技进展中的化学知识;了解化学科学的前沿,诸如地球化学、生命化学等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的技术意识和创新意识。
(5)与化学相关的生产、生活知识
化学学科天然地和生活结合在一起。化学教师应该熟悉生活中的化学物质以及它们跟人类生活的关系,平时注意收集食品、常用药品、生活中的材料、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人类健康等方面的化学知识。
(6)化学史知识
著名思想家培根说过:“读史可以明智。”化学史是化学家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奋斗史。化学教师必须具备化学史知识,以便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穿插讲述科学发明和发展的历史以及科学的奋斗故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可以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科学精神、人生理想等方面的教育。
(7)STS知识
新课程标准要求化学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STS教育。使学生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提供食物、衣着和住房,提供新材料、新能源,征服疾病、控制环境污染等,都离不开化学,但同时,如果运用不当,会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化学教师必须掌握STS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STS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意识和参与科学技术决策的能力。
1.2.2程序性知识
所谓的程序性知识是指说明怎么做的知识,即所谓的技能,包括智慧技能、认知技能以及动作技能。化学学科中的程序性知识主要包括化学思维、化学计算及化学实验等技能[3]。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具有高屋建瓴的眼光,这种眼光是在对本学科的精熟掌握的基础之上的,要的是“庖丁解牛”的那种境界。
1.3教育专业知识
1.3.1教育政策、教育目标与教育价值的知识
了解教育活动的目标与价值,可以把握正确的教育导向。要在化学教育的实践中自觉遵守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执行国家的教育路线,学习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化学课程标准。
1.3.2一般教育学知识
一般教育学知识包括教育基本理论、心理学基本理论、教学论、教育史、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教育法学、比较教育、教育改革与实验、教育测量与评价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等等。化学教师只有全面系统地掌握一般教育学的专业知识,特别是最新的教育理论,比如,建构主义理论、研究性学习、多元智力理论、情境教学等,才能确立先进的教育思想,正确选择教学内容与方法,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科学地传递给学生。
1.3.3化学教育学知识
化学教师运用化学知识应该与其他人不同。化学教师的化学知识应该在特性上,而非内容上与其他人不同。舒尔曼认为“学科教育学的知识”是区分教师和一般知识分子的一种知识体系。他指出,学科教育学知识就是把“内容”和“教学”揉和在一起,变成一种理解,使其具有“可教性”。化学教师要学习化学教育学、化学教学论、化学课程论、化学学习论、化学教学艺术论、化学教育技术学等课程。
1.3.4化学课程知识
课程知识即教室层次的课程、教室以外层次的课程以及横向与纵向课程的知识。[4]化学课程知识是指关于化学课程标准以及课程方案的整体框架的知识,不仅包括教师对化学课程的理解、教材的理解、编写,还包含一定的课程理论知识,像化学课程内容、课程设计、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以及关于课程开发、课程评价等方面的知识。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和实施者,更是课程的参与者、开发者和研制者,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和掌握一定的课程知识。
1.3.5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过:“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育。”也就是说,要根据学生的“生活体验”知识来教学。“生活体验”知识来源于直观感知的生活体验以及各种媒体传播的生活经验等。限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对一些自然现象和生活经验的感知是错误的,即与科学的化学知识是相悖的。学生的“生活体验”知识也许已根深蒂固,对他们接受正确的新知识干扰很大。因此,化学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生活体验”知识了如指掌,才能促进教学。
2根据知识的存在特征来分析
根据知识的存在特征来分析,化学教师的知识结构可以分为情境性知识、理论性知识、操作性知识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2.1情境性知识
情境性知识是指人们所获得的有关场景和过程的知识。可以通过与现实环境,通过观看电影、电视,通过阅读报刊书籍,通过教学实践等多种途径,获得相应的情境性知识。
2.1.1丰富而深刻的乡土知识
乡土知识即对整个教育教学活动所赖以存在和施展的社区环境的认识和了解。包括家庭状况、社区背景、社区历史、学生和教师自身的状况、教育政策、社会文化环境、风俗习惯、经济发展状况等。
一直以来,一个人所受教育程度越高,越远离自己的故乡,好像教育的整个目的就是使他和他的生活环境格格不入,就是使他不断地疏远这种环境。新课程标准要求学校需要培养热爱家乡和愿意为家乡的发展而贡献自己聪明才智的人,因此,化学教师必须首先懂得乡土知识。
2.1.2教学情境知识
教学情境知识有赖于教学环境。比如教学设备、教室大小、座位编排、班级规模、课堂氛围、化学实验现象、教学设计、校长的角色、家长的期望、社区文化等,都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化学教师必须了解和掌握教学情境与教学的关系,机智地对待不同的课堂,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当时的情景有分寸地进行教学工作。
2.1.3丰富的化学学科情境知识
化学教师要做好化学教学工作必须全面观察化学学科现象,广泛把握化学学科事实,为理论联系实际创造条件,为改进各种化学实验,为设计各种例题创造条件。
2.2理论性知识
理论性知识是由抽象概念、抽象命题所构成的知识,如公式、定理、定律、原理、原则、方法、策略等。理论性知识可以通过自主探索、科学研究、理论学习等途径获得。
2.3操作性知识
操作性知识是指人们通过实际行动所获得的、有关行为方式、行为过程的知识,根据外显程度的不同,操作性知识又常常被人们区分为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两大类。比如,教师的教学经验,适应特定情景的教学行为,教学随机性过程中的教育机智,解决各种冲突(课堂冲突、教学冲突、人际冲突等)的策略。包括教学设计、班级组织与管理、表达交流、教学评价、化学实验操作、化学实验改进等技能。
3根据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来分析
根据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来分析,可以将化学教师的知识分为基础性知识、发展性知识和挑战性知识。
3.1基础性知识
基础性知识是化学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必备知识,即必须学习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化学发展史、生物化学、环境化学、能源化学、材料化学、营养化学、日用化学、化学实验、化学专业前沿知识等。以便使化学教师在对知识和技能准确熟练掌握的基础上,按知识的科学性和科学规律设计教学,在课堂上更多关注学生发展和整个教学的艺术性,而不是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不要把知识讲错、习题做错上。
3.2发展性知识
3.2.1教育科研知识
许多实践证明,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教师角色的转变、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校本课程的开发、校本教材的编写、教师专业发展、化学实验的改进等,都需要教师参与教育科研。而要进行教育科研,教师必须首先具备教育科研知识,比如,科研精神、科研方法、科研成果的解释、科研成果的推广、科研论文的撰写等方面的知识。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是化学教师由教书匠变为教学专家的有效途径。
3.2.2工具性知识
工具性知识是人生存和发展的知识基础,它的多少与深浅不仅决定着人的生活质量和发展前途,而且对人的先天素质和智力潜力的挖掘也有很大的作用。工具性知识除了最基本的、能维持其生存的语言和数学方面的知识外,主要有计算机和外语。
3.3挑战性知识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等需要获得不断的发展,以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和动力,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激励自我更新,通过自我反思、自我专业结构剖析、自我专业发展设计与计划的拟订、自我专业发展计划实施和自我专业发展方向调控等实现自我专业发展和自我更新的目的。因此,教师必须具备挑战性知识,所谓挑战性知识,是指教师为了实现自我专业发展和自我更新而应该具备的知识,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持续不断地教书和育人。
3.3.1信息知识
高度信息化是21世纪人类社会的主要特征。具有合理、完整的信息知识结构和较高的信息素养是新时代对每个公民提出的要求。教师必须在此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并积极推进各种信息手段与传统课堂的整合,构建信息化教学模式。教师应具备的信息知识主要包括:计算机系统知识,图书信息,多媒体操作知识,网络应用知识,文献检索知识,科技信息知识,信息识别、加工、处理、传输知识等。实践证明,通过网络学习和阅读图书资料进行自我教育是教师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实际有效的手段。
日用化学与健康论文范文6
关键词:行为方式 儿童产品设计 生理需求 心理需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产品设计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物,而是出于对儿童行为方式的观察、儿童心理和生理需求的研究、儿童使用环境的模仿、儿童消费行为的探索等对角度分析设计而成的人造物,是和儿童成长息息相关的物品,能给儿童的生活、成长带来舒适、快乐、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
1 中国儿童产品发展现状
1.1儿童人口数量多,消费市场潜力大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0岁-14岁儿童约2.2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6.6%左右。经济的发展,家庭模式的转变促进了家庭消费观念、消费结构的变化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促进儿童产品的消费需求。儿童产品是伴随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品,面对人口众多的国内市场,消费的潜力还是非常巨大。
1.2 产品种类繁多,设计能力薄弱
我国儿童产品设计起步晚,市场开发还处于初期阶段,设计能力也相对薄弱。儿童产品和成年人的产品一样涉及到儿童生活学习的多个方面,产品的品种繁多,功能更倾向于实用化,设计理念也越来越人性化,消费者也从以往单纯关注价格开始注重环保健康,设计角度,品牌意识等多角度。但是大多数的儿童产品都第对成人产品的缩小,以儿童为本出发设计的产品并不多见。儿童产品设计的设计师也是非常奇缺,现有都是从别的专业专业,相关院校也没有专门从事儿童产品设计的专业,这就加速了儿童产品设计市场的抄袭行为的发生。
1.3儿童产品相关安全标准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每年都有许多的儿童都会因为儿童产品的安全隐患导致死亡。儿童安全标准由于产品的多样性,现有的标准主要还是分大类来制定标准,法律法规的制定远远更不上产品的变化速度。对于儿童产品的安全性不仅法律法规角度加强,对于养育孩子的父母们则更要关注。
2行为方式在儿童产品设计中的必要性
2.1基于行为模式的儿童产品设计符合市场需求
随着家庭经济收入的增加,家庭教育模式的转变,儿童产品市场已经渐渐发展壮大,市场也开始慢慢细分为日用品、家具、玩具等与儿童相关的所有产品。父母对儿童成长的关注度愈来愈高,这使人们对儿童产品的功能、造型、材料、色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品是否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是否与儿童的行为模式吻合,产品的安全性、娱乐性、教育性、体验性、差别性等都是人们在购买产品时关注的焦点。这些关注给市场带来巨大的机会,这种关注效果激发了儿童产品市场的开发,符合消费者需求的设计就是符合市场的需求。
2.2基于行为模式的儿童产品设计符合儿童身心发展
不同阶段的儿童心理和生理的发展各不相同,必将导致不同阶段的儿童的行为模式也不相同,儿童行为模式的不同必将导致儿童产品的不同。通过对儿童动作行为、模仿行为、认知行为、自发行为、社会等在儿童产品设计中体现,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各个不同时期内的活动、智力和个性特征,符合儿童身心全面化发展的要求。动作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儿童其他能力发展的基础。儿童的动作行为的发展是在大脑、神经系统以及肌肉等共同作用下进行的,尤其是在婴幼儿时期,动作发展和儿童的心智发展是呈正比例发展的。动作发展的好坏能够反映出儿童心智的发展。并且儿童的动作发展不是一个短暂的过程,而是连续性、阶段性的发展过程。
2.3基于行为模式的儿童产品设计符合儿童成长安全性的要求
保证孩子身体健康,避免伤害,使其正常成长当然是养育孩子基本的标准,亦是儿童产品设计的首要问题是关注儿童的安全问题。儿童产品的安全问题不仅体现在其几何尺寸、结构强度、材料、重量等物理和化学指标方面,还应该考虑因使用方式和过程而影响到孩子的安全,产品的使用方式行为是否符合儿童的行为模式。
3 儿童相关行为方式的儿童产品设计
儿童产品的设计一定要遵循儿童行为方式的特征,结合儿童的心理和情感的需求,使儿童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能符合行为方式的变化,促使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以儿童行为方式为、生活方式出发点,考虑儿童心理、生理使用时的具体操作,动作行为来确定产品所需要的要素,从而决定产品所需要的造型、材质、色彩、尺寸、工艺等具体的设计元素,设计的重点放在儿童用户的行为研究上[1]。
3.1基于动作行为的儿童产品设计――“动”
动作行为主要是指儿童动作发展过程中动作能力的变化,各种能力的变化所表现出来的动作行为特征是在儿童设计时所关注的重点。儿童动作行为是伴随着儿童的成长过程不断的变化。动作发展的种类是先粗大动作在精细动作,粗大动作如追视、转头、翻身、坐爬、站、走、跑、跳等,精细动作如抓、放、双手操作等手部动作。每一个动作行为的发生都是儿童心理和生理的表现[2]。产品的设计要抓住不同年龄阶段的动作行为,才能设计出适合该年龄阶段的儿童产品。
以婴幼儿期儿童儿童精细动作行为特征为例。在儿童所有动作技能发展中,伸手够物和抓握是在婴儿认知发展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他们通过伸手握物体来感知物体的物理特征,如形状、软硬、声音等,获得物体的空间特征,如方位、距离等[3]。如图1三个儿童玩具产品都是锻炼儿童精细动作的产品,但是却针对了不同的年龄阶段对儿童行为精细动作的理解。从功能上主要是从抓握物体的体量大小的变化、形状的变化、穿绳装饰的变化这三种形式进行训练,循序渐进的对儿童手部精心动作行为进行训练。对于婴幼儿来说能把带孔的物体准确放置在孔内是一个非常难完成的动作,这个动作的完成不仅可以提高动作系统的完善,还可以开发满足孩子感知世界的好奇心,这也是精细动作玩具设计最重要考虑的设计因素。三个产品的材料都选择了安全环保的榉木,产品的色彩选择彩度、纯度都非常高的色彩。
图1 锻炼儿童精细动作行为的玩具产品(hape)
3.2基于认知行为的儿童产品设计――“识”
认知行为主要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对客观世界的感知和理解所发生的一切行为。认知行为能力包括有感官认知、形象认知、色彩认知、几何形状认知、语言认知、图形空间认知等。认知行为的发生主要是家长对儿童生理、心理、智力、学习能力的需求发展而设计的产品[4]。
以婴幼儿期儿童为例,幼儿期的认知行为主要表现在感知体验上,婴幼儿期儿童感知觉的发展经历了由本能的非条件反射到被动的感知运动阶段,再到主动的感知运动阶段。在这个阶段婴幼儿要学会能够清楚的辨别各种颜色、形状,能够理解空间的概念,并且能够判断物体的大小远近和声音的强弱,学习数字、字母、图片等相关的知识能力。这个阶段的儿童产品设计完全以儿童的认知能力发展的规律,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对每个阶段的儿童的认知特征要非常清楚。如图2,玩具的造型以简洁的几何体,色彩选择鲜艳明快的色系,选择可以帮助孩子认识字母,图片、颜色、数字和大小等功能锻炼儿童的认知能力,同时还有将相应形状及颜色的积木可以放进对应的木盒里,锻炼儿童的动作能力,训练孩子的分类辨识能力及学习上的成就感。
图2 认知学习行为的儿童玩具(hape)
3.3基于社会行为的儿童产品设计――“交”
亲社会行为泛指一切符合社会期望并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益的行为,主要包括合作、分享、助人、安慰,捐赠、谦让等[5]。婴幼儿时期就已经表现出亲社会行为,如婴儿会喜欢笑脸,会冲着对她笑的人笑,本能的合作反应,面对同伴依依呀呀的说话交流与回应。一岁左右的儿童有了游戏的意识,这时候他们能够互相分享玩具,互相模仿。到了两岁以后,儿童合作行为正式发展起来,并发展迅速,这个时期,儿童开始寻找有共同主题的同龄人做游戏伙伴。在学龄前期,随着调整对他人的注意力能力的发展,年幼的儿童逐渐与同龄同伴交往,特别是在游戏情景下。在学龄前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变得越来越适应他人的心理特征,也更加渴望以社会行为的方式来处理事情和保持友谊[6]。
以Hape夸得瑞拉滚珠系列为例,产品通过弯曲、笔直轨道,结合积木、加速器等辅助零件,通过巧思妙想,创造出千变万化的小球运动轨迹。产品的功能主要通过儿童在玩耍过程中自然学会了交流和合作的重要意义,组合玩具产品最能体现儿童亲社会的行为。产品在设计中注重模块的设计,通过不同的轨迹路线添加不同的大小、系列的套组,慢慢扩大玩具,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多人玩。以全开发式玩法,不限制宝宝的发挥,让其在组建和拼搭的过程中不断的尝试、探索和思考,让宝宝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无限提升。在最安全的环境下感受思维创造的乐趣。产品的材料选取了环保的桦木和橡胶木,色彩丰富,细节突出。在儿童产品设计的过程中注重儿童玩耍的过程本身,而不是结果。在过程中将儿童的行为模式准确的传递给儿童。
图3 夸得瑞拉滚珠(hape)
3.4基于性别行为的儿童产品设计――“异”
性别角色是指男性或女性在一定的社会文化中形成的价值观、人格特征和行为方式的总和,是社会按照人的性别而赋予给人的社会行为模式[7]。随着性别意识的增强,男孩和女孩也出现了不同的性格倾向,男女儿童开始偏爱与自己性别角色相联系的活动和态度。男孩子表现的更具有男性特征,更加外向,对外界充满了好奇心,女孩子则比较的内向和文静[8]。
性别角色对于儿童产品设计有着关键性的影响,不同的性别用户使用人群,由于性别的不一样,产品设计的偏好也不一样,对于色彩、造型、功能、形式、尺寸等都有所区别。性别的差异在儿童产品上有着明确的区分,如图4中的芭比娃娃和变形金刚是两款代表性的产品。比如儿童房布置的时候家长选购家具、玩具、床上用品、装修风格等都会考虑到儿童的性别特征。在功能上女孩对洋娃娃、女性角色扮演等能锻炼女童的装扮性、条理性、审美感等玩具产品表现出偏爱,而男孩对汽车、变形金刚搭建积木等能锻炼男童的逻辑性、空间性、挑战性等玩具表现出偏爱。在色彩上女童更倾向于暖色系列,男童则倾向于冷色系列。在心理上女童更希望从玩具中获得公主梦,男童则更希望自己是英雄。性别角色的差异男孩女孩各自喜好的产品特征有所不同,在产品设计中应考虑产品使用对象的性别,使家长在选择产品过程中更好的选择,同时生产出来的产品也更好的服务于不同性别的儿童。
图4 女童芭比娃娃和男童变形金刚
3.5基于模仿行为的儿童产品设计―― “仿”
儿童的动作、语言、绘画、技能等的各项发展都需要通过模仿行为来实现,模仿在社会认知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儿童学习技能、积累经验的重要手段。儿童大约在2岁左右就完成了直接模仿向延迟模仿的转换,认知能力的增长,不仅起因于模仿,还可以进一步控制模仿[9]。运动和认知的发展构成了儿童模仿发展的基础, 婴儿最初的模仿能力是有限的,当在对模仿行为逐渐熟悉后,就会出现新事物、新行为的模仿。模仿能力不具有持续性,是一个阶段性的特征,当儿童掌握了许多的新能力的时候,模仿能力就大大减少了。儿童在使用角色扮演的产品中,扮演某种角色,表演某些场景,演习正确的行为。通过对产品设计固定的模式进行练习,让宝宝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产品设计中要体现出模仿行为的“相似性”。在模仿行为发生中,儿童运用了头脑中事物的表象,锻炼了发展中的生活技能,从中获得了快乐,并促使基本生活技能进一步地发展起来。儿童从事模仿行为并不是为了实现任何明确的目的,而在于模仿游戏过程本身,在模仿过程中学习技能和积累了经验。
以儿童模仿就餐动作行为而言,由于就餐环境的限制不可能一直让儿童重复就餐的行为,为了儿童能更好的掌握就餐技能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结合儿童的模仿行为设计出适合重复使用的关于就餐相关行为的玩具产品,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儿童在操作产品时的行为动手,抓握勺子、筷子的方式,以及就餐期间会有什么的危险可能会发生[10]。当然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有许多基恩能够需要他们学习,同时也需要相对应的模仿行为玩具的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这类玩具产品的设计主要以孩子模仿行为为出发点,让孩子在操作过程中学习到基本的生活技能,达到训练儿童的动作能力的发展,训练孩子多样性的使用就餐工具以及相关的行为方式的锻炼或者引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产品材料的选择主要还是以环保、安全的材料为主,色彩选择能更加表现和还原真实环境的色彩系列。不能把这类过家家的产片看成是玩具,要当作训练儿童成长产品来重视和研究他。
结语
儿童产品的设计研究是关注儿童健康成长的首要途径,是儿童行为模式的主要载体,产品是否能正确引导儿童的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在设计产品的过程中要更多的从儿童的行为方式的角度出发,研究不同年龄阶段的动作行为、性别行为、亲社会行为、认知行为、模仿行为等多学科、多角度考虑儿童的心理环境、游戏氛围,吻合视、听、触等感官及认知能力发展要求等因素。为创造出一个安全、健康的儿童产品设计市场前景而奋斗。
参考文献
[1]沈艳.基于行为方式的儿童产品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09.
[2]赵冬霞.基于动作发展的婴儿玩具设计[J].艺术与设计,2009(3):156-157.
[3]李燕,赵燕.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邹泓.发展心理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5]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儿童早期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6]王美芳.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特点与教育[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0(4):74-76.
[7]沈艳.儿童的性别角色行为与玩具设计[J].大家,2012(2):22-22.
[8]李娜.儿童行为心理与儿童公园设计[D].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08.
[9]林永海.论儿童模仿及其教育价值[J].儿童与教育心理,1987(60:9-11.
[10]马春东.童心童趣--儿童产品设计[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基金项目
2014年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高级访问工程师计划资助项目(FG0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