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野望翻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野望翻译范文1
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
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
2、赏析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它首先予人的印象是情景如画。
3、原文
王建 〔唐代〕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野望翻译范文2
关键词:高校网页翻译 跨文化审美 提高策略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国际交往十分频繁,无论外交、外贸还是科技和文化交流,活动量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增长。其中各个高校出于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的需要,也纷纷建立了英语网站,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但同时也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和失误。这些问题轻则影响到对外介绍和宣传的效果,重则有损高校的形象, 有的甚至会使读者产生误解,造成严重后果。所有这一切问题都需要译者下大工夫来解决。所以对高校网页翻译现状的分析和研究成为一项非常迫切的任务。
笔者对高校网站翻译进行了范围广泛的调查,发现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语言敏感度、文化辨析和表现能力以及审美判断和表现能力。下面笔者就这三方面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逐一进行解释。
第一,在语言分析和操控能力方面表现为语言敏感度不强,普遍存在着中式英语的问题。高校网络翻译的目的是对外介绍高校教育状况来进行自我宣传。为达到预期目的,完成交流任务,译者就应该首先在语言分析上下工夫,在对原文进行语义分析、语法结构分析和篇章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在译文中正确地再现原文的意义。但在翻译过程中,由于受汉语语言的影响,许多译者一直有英语汉语化的倾向,难以形成地道的英语。这种倾向不仅表现在语言结构的基础层即词(短语层)和分句(句子层),更重要的是表现在语言结构的最高层级即语段(篇章层)。
在语言结构基础层出现的问题。语言结构的基础层是逻辑思维表达的基本结构单位,所以对基础层的分析和构建是翻译工作的关键,忽视任何一个基本语言单位都有可能影响对原语意义的把握,从而影响译文的质量。在这一层次上,问题主要表现在忽视译文的主谓结构的构建和主从不分这两个方面,而把汉语的词法、句法强加给英语,造成大量的汉式英语。1.忽视主谓结构的构建。由于汉英句法的差异, 英语的主语不可或缺,所以在翻译操作时就要进行主谓定位。也就是说,翻译时要确定恰当的主语,然后再确定与之搭配的谓语。就是在这个关键性的程序中出现了话题主语的转换问题。英语构句以主谓为框架,主谓一致是基本要求。而汉语主语常常起引起话题的作用,主语与谓语不一定要保持一致,所以汉译英过程中有时会涉及话题加评论结构的主题句向主语加谓语结构的主谓句转换。而笔者发现,许多译者都忽视英语主谓搭配的特点,将汉语的话题――说明句直接转换成英语,造成误译。例如:
近几年来技术物理系在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同时,合作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主持省科技厅、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
由于原文是话题――说明句,主语“技术物理系”可以不用和谓语动词进行逻辑搭配,但是直译成英语就犯了主谓不搭配的语法错误,所以需要将原文的主语改变成能够与谓语动词搭配的人称主语。对这样的问题,译者要特别考虑目的语语言的充分可接受性,要充分考虑到翻译效果。2.主从不分。在汉英翻译中,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主从不分。汉语重意合,即在构句时常常诉诸意念的对接,很少有主次标志和主从标志,而英语重形合,一个句子中主句和从句层次分明。所以翻译时应该对原文进行分析,分清句子中的主干和附加成分,包括从句、分词短语、介词短语等各种定语附加语和状语附加语。但很多译文受汉语影响,主次不分。例如:
在长期的成人教育办学实践活动中,学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努力探索成人教育的发展规律,积累了较丰富的教学与管理经验。
此句中的四个动宾词组似乎是并列关系。但仔细分析其逻辑关系可知,前两个动宾词组“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和“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可译成伴随状语,而后两个动宾词组是主要动词词组作谓语成分。如果全部译成了主要谓语动词词组,就成了主从不分的汉式英语。对于这种情况,译者应该建立整合观念,并且循序渐进地提高本身的整合能力。
在语言结构高级层出现的问题。篇章层级是语言结构的最高层级,也是比较能够体现文本风格的层级,所以翻译时我们要分析把握原文句群的分布模式和篇章结构的总特征,并能够以符合语言结构特征的形式表现出来。笔者发现,在这一层级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没有做到双语语篇结构模式的转换。现以英汉平行结构的差别为例。
所谓平行结构是指在一个语段中,“以第一句的主位为出发点,以后各句均以此句的主位词为主位,分别引出不同的述位,从不同的角度阐述这个主位”①。英汉两种平行结构是不同的。汉语的主位常常省略、转换或重复,但英语的主位形式接应常常借助代词,翻译时要注意转换。
所以从语言层面上来讲,网络翻译的主要问题是解决“汉式英语”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应该采用针对性强的训练方法,提高自身抗母语干扰能力和语言敏感度。
第二,在文化方面,表现为文化意识淡薄、文化辨析和表现能力较差。从文化层面上来讲,翻译的过程是一种文化交流的过程,从文化的宏观角度去进行翻译是翻译性质的内在要求。这就要求译者具有文化意识,具有文化信息整合能力和文化信息再现能力。在高校网络翻译中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在网页翻译中很多译者在进行语义分析时脱离文化参照,只停留在语言转换的基础上。其实在很多情况下语义分析涉及文化解释,已经超出了单纯的语义辨析范围,此时文化参照便成了决定语义的根本依据。缺乏文化分析可能误导词汇的指称意义,还有可能使词汇的内涵意义,特别是感情意义受损,因为词汇的内涵意义受限于文化语境。例如,在网页翻译中经常出现一些政治性词汇,由于中西方的社会制度和政治体制的差异,在译文中似乎对等的词有可能具有不同的内涵,翻译时应该特别注意。另一方面,有些译者缺乏整体性文化信息整合能力,只考虑到词汇和短语层的文化色彩,而忽视句子和篇章层、文体风格层等各个功能层级的文化色彩。
刘宓庆将文本文化气质和氛围分为如下层次:词组(特别是专名)、场景或背景描写、事件或过程描写、行为特点与方式、观念和情态描写、文化心理和特征、叙事行文风格。②以上几项,每一项都应为译者充分关注,在整体性的信息整合中来把握文化特征,但在网络翻译中,分析观念和情态、事物和行为特别重要,因为篇章中所表现的观念和情感态度常常带有时代特征和社会文化典型性。对事物的描写通常也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汉语网页中经常出现一些政治性术语,如“先进党支部”一词,在汉语中作为一种荣誉称号带有强烈的褒义,但如果直译就不能引起读者同样的反应,考虑到翻译的交际效果,不如省略不译。
总之,为解决译者在文化层面存在的问题,需要注意下面几点:首先是译者要努力学习,在文化层面上下工夫,提高自身的文化意识,这是前提。翻译行为必须从文化政治视角来审视,翻译作为目的语的文化政治活动,必然带着原语的价值观,出于某种社会政治需要,在目的语文化中间传播。不同的翻译文化行为有不同的目的,对这个问题应该作理性的分析。对于高校网络翻译而言,它的目的是出于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所以在译文操控方面,必须从政治文化这个宏观的角度来考虑。其次是要提高译者的文化信息感应和整合能力。如果译者不能感应和分析文化信息,那么原语的文化特征就毫无意义。最后还要提高自身再现文化信息的能力。在再现原文的文化信息的时候,在准确地把握原语的文化内涵的同时,特别要注意目的语接受程度。特别是对网络翻译这样的宣传材料的翻译而言,目的语读者的接受程度是评价译文的主要标准之一,译者必须最大限度地消除文化鸿沟,力求以适当的目的语行文特点再现原文的文化信息,不能因表达方式的差异影响翻译的交流功能和宣传功能。
第三,从审美层面来看,表现为审美判断和表现能力较差。伴随语言文化分析的是审美分析。许多译者认为,翻译中的审美仅限于文学文体,所以对于像网络翻译这样的宣传材料的文体特征不敏感,其实,任何文体都存在审美问题,这种要求比语言文化分析更复杂,更需要系统地培养。
许多译者缺乏审美信息的分析能力。审美信息的分布是多层级的,包括语音、词语、句法、表现法等各个层级。“语言的艺术化加工也就成了一种多层的审美活动。其中包括:语音艺术化,凭借语音要素(元音、辅音、声调、语调)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词语艺术化,凭借词汇手段,即凭借有音、形、义结合的修辞立意的词语使用,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句法艺术化,凭借句式变化、句段安排(句子组合式)、语法结构形式等手段,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表现法艺术化,凭借表现法系统(如惯用法)的种种手段,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可见,语言艺术是一种多棱镜的综合结构。”③所以,翻译时译者应该分析出所有层级的审美信息,并尽量在译文中加以再现。并且对审美的理解应该是按层次推进,逐步深入的。一般来说,应该开始于语音文字和基本语义层,然后分析意境风格等层级。但许多译者常常忽视许多层级的审美信息,特别是较高层级的审美信息,从而使原文的美感不能得以再现。
在审美再现方面,没有充分考虑到审美心理的差异。在原文的审美再现过程中,应该充分关注表现法的双语差异。因为翻译作为一种目的语的文化政治活动,必须以译文的审美效果为归宿,特别是对网络翻译而言,这一点特别重要。一般来说,使用不同语言的人的审美态度和审美心理是基本相同的,所以目的语和原语之间的审美转化基本没有多大困难,但是当审美涉及深层文化心理时却常常出现转换困难,这是因为不同的民族文化传统和特征形成了不同的审美心理定式,从而产生了审美信息的传递困难和缺失。网络翻译时应该以目的语的审美心理为衡量标准,力求做到不因审美心理的差异影响翻译的交流功能和审美效果。例如:
几十年来,一批批德才兼备的教学、科研和管理人员会集在这里,[怀着振兴中华,振兴教育的希翼,在这块土地上默默地耕耘。春华秋实,硕果累累],几万名教育教学人才走出学校大门,[足迹遍及全国,桃李满天下]。④
由于汉文化是形象性思维,汉语的连句成章往往凭借作者的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所以“中国人写文章很少用平淡的语言,他们总是借助主观性很强的具体形象和华丽的修饰语来烘托气氛、表达感情,但西方文化重客观、重简洁,过多的形象和夸张的语气不符合西方人的思维模式”⑤,在西方人眼中,汉语文体常显得浮华。所以汉译英时应该对原文进行删改和重构,以期符合译文读者的思维模式和审美心理。原译文中中括号内的部分可以省略不译。
以上三方面就是现在高校网络翻译的主要问题,也是译者急需解决的问题。译者应该围绕着意义、文化和审美三个维度来提高自身的翻译能力。实际上,这也是一个对翻译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最后到知之甚多的认知过程。这需要译者的长期努力。
注 释:
①萧立明:《新译学论稿》,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年版。
②刘宓庆:《翻译教学:实务与理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年版。
③蒋坚松:《英汉对比与汉译英研究》,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④李运兴:《Cultural Factors in Inter-Cultural Translation》,《文化与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年版,第189~203页。
⑤贾文波:《汉英时文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年版。
野望翻译范文3
关键词:网络范式;集群;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9)06-0127-04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趋于从网络的角度研究中小企业集群。从网络角度来看,中小企业集群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复杂网络系统,其网络结构具有生产力功能,决定着集群的行为,影响着集群知识系统配置和运行效率,进一步构成了集群动态能力的核心要素。
1.网络范式下中小企业集群的维度构成
传统产业组织理论主要研究产业组织中垄断与竞争的范式,忽略了分工与合作的范式。新制度经济学开始探讨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及其效率问题,首先由科斯提出了企业―市场的两分法范式,以后,威廉姆森等人突破了科斯的两分法,开始探讨企业之间的合作行为,首次提出了“中间性组织 ”的概念 ,把“中间性组织 ”看做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新方式 ,并认为这一方式的协调机制是不同于价格机制和权威机制的企业间的信任关系。拉尔森基于“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的隐喻,形象地称企业间的协调为“握手”。“中间性组织 ”概念的提出 ,引起了经济学家的普遍关注,经过多年的研究和争论 ,构建了产业组织和经济发展的新范式 , Sturgeon称这一范式为生产网络范式。由此组织研究的焦点也从现代公司的内部结构转到企业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外部经济,企业网络组织成为对这一范式转变的最集中的理论概括。生产网络范式下的中小企业集群,是与特定的区域经济紧密联系的企业网络组织形式,它反映同一区域企业之间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的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集群的网络结构开展了广泛的研究。Thorellihb认为企业间的网络结构是一种介于市场交易和层级制之间的组织形式。Haksnasson提出网络形成一个自组织过程,其演进带有路径依赖的特性。Tichy认为网络中主体间关系表现为网络的结构形态,它与产业集群风险有密切的关系。最优的集群结构是“基于相同的知识技能,集群成员合作开发一定范围的不同产品和服务,以不同渠道和方式提供给不同的客户”。 Myerson提出网络由结构要素、资源要素、规则要素和动态要素构成。我国学者蔡宁认为集群的结构描述了集群中资源的占有、分布状况,反映了资源整合中协同效应的深度。结构影响集群竞争优势的实现途径是通过集群结构影响群内企业的行为,反过来,群内企业的行为也会影响集群的结构,结构与行为的交互作用决定着绩效。倪沪平则认为企业集群网络结构就是由企业之间多边准市场协调契约(超市场契约)关系所形成的多维向量空间体系。刘汴生等认为企业集群本身也是一个知识与信息网络系统,分工过程专业化技术积累形成了集群内企业信息处理能力的差异,这种差异导致了集群的信息结构。
综合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可以得出中小企业集群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网络系统,是大量相关企业、辅助机构在细化分工的基础上进行地理集中的生产协作系统,同时又嵌入本地利益相关者构成的关系网络以及区域规范、习惯之中,集群本身也是一个基于知识分工的知识和信息网络。集群网络结构反映了集群网络各结点的链接方式,决定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和相互关系,它决定着集群资源的分布状况和整合深度,规定集群中各主体的行为方式,进而影响着集群整体的行为取向。从静态看,它决定着集群静态竞争优势;从动态讲,它构成了集群的动态能力。进一步梳理的结果可以发现,在网络结构下,从内容来看,中小企业集群是由分工维度、关系维度及信息和知识维度构成,中小企业集群的产生和升级总是围绕着这三个维度展开的。
2.中小企业集群的产生和升级过程是一个多维度创新的过程
2.1分工维度
分工维度反映了中小企业集群的实体构成要素。这里的分工是指整个价值链环节的分工。正如Porter教授所定义的“集群包括一系列对竞争起重要作用的、相互联系的产业和其他实体。包括零部件、机器和服务等专业化投入的供应商和专业化基础设施的提供者。集群还经常向下延伸至销售渠道和客户,并从侧面扩展到辅产品的制造商以及与技能技术或投入相关的产业公司。最后,许多集群还包括提供专业化培训、教育、信息研究和技术支持的政府和其他机构。”大量中小企业在地理位置上的聚集是中小企业集群的重要特征之一,初始的区位优势也往往是集群产生的基本条件。在产业集群形成的初期,集群能否成功形成的关键是群内不同企业之间价值链能否顺利形成;集群形成后,决定其能否健康发展的是能否处理好不同企业之间的价值链分工,不合理的价值链分工将使整个集群低效率运行,甚至走向衰亡。按照Markusen从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所作的四种类型工业区划分法,马歇尔式工业区通过大量的中小企业彼此间高效的分工合作,形成高度灵活、专业化的生产协作网络,促进了知识、信息的频繁交流,导致空间集聚报酬递增,并依靠不断的创新能力保持区域的竞争优势。轮轴式工业区则是由众多的中小企业围绕着一家或几家龙头企业进行分工协作,形成合理的价值链分工以保持竞争优势。卫星平台式工业区尽管工业区内的平台企业之间没有多少合作关系,关键的投资决策都由区外的企业总部做出,但其发展前景除取决于区外总部的决策外,还取决于当地提供的融资、技术服务、商业服务等共享资源的能力。借鉴哈佛学派创设的SCP分析框架,集群结构行为绩效,集群内产品在价值链结点上不同企业之间的分工关系(体现在集群结构上)决定着群内企业之间的价值关系,决定着它们的行为取向和行为方式,进而决定着整个产业集群的整体效益。从分工的角度来看,集群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正是对产品和产业价值链的分工创新过程。而这样的分工维度创新还有可能导致新的集群的产生。
2.2关系维度
特定经济行为总是根植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关系维度创新是网络范式下的典型特征。在传统竞争范式中,竞争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在网络范式中,竞争演绎为价值链之间的竞争。只有确保整体价值链在竞争中胜出,作为价值链成员的单个企业才能获得价值和收益。中小企业集群作为介于市场和企业间的“中间性组织”,在价值链之间的竞争中,首先面临的是“入围的竞争”。集群以其超常的综合实力和规模优势,针对市场的快速变化通过调用、整合价值链上所有资源的优势来快速响应市场,从而在某些专业领域形成竞争优势。因此,群内企业间的关系首先表现为群体“入围”价值链的合作和信任关系,良好的信任合作关系是集群淘汰其他价值链竞争者、搭建集群整体“赢者通吃”局面的保证。“入围”后的集群同样随时面临群外同行和替代品的竞争压力,必须最大限度的调用群体可以利用的各项资源,尤其是社会资本,形成强大的“关系力量”(Granovetter ,1973),敏锐的感受市场需求的变化,甚至通过不断的创新去引导需求、创造需求,实现集群的升级。随着集群的成长与升级,集群的关系维度不断创新拓展,形成相应的机构如行业协会、贸易联盟、专业服务协会等,并可能进一步延伸到当地银行、政府团体、技术学院等。
当然,作为独立的产权主体,群内企业之间同样也面临着竞争,这种竞争可能来自于同行,也可能源自于价值链上不同环节的利益之争。在集群产生初期,群内企业往往存在共同的文化传统、行为规则和价值观,集群内的企业、企业家和工人具有文化上的认同感。密集的社会网络使集群内的经济关系具有较强的社会嵌入性,这种社会文化环境形成一种相互信赖关系,减少了交易费用,使企业合作与分工得以顺利进行。随着集群的成长,外来人口和大量新企业的加入,这种信赖关系产生的基础也会由原来的社会继承转向从经济交易中产生,即基于经济理性的合作。因为群内企业的竞争无论是来自于同行还是来自于价值链的不同环节,都必须是确保集群整体生存基础上的竞争,即“共赢”基础上的竞争。不断演化的复杂的竞合关系网络进一步决定了集群的结构。
2.3知识和信息维度
由于集群内部大多数企业之间都有联系,这种联系往往是基于信任基础上的合作与竞争关系,这种关系有利于敏感信息和隐含知识的传播,关系越是密切,非正式的信息交易就越多。类似的高质量信息往往只能通过网络成员间面对面的接触得到传播,是紧紧依托于成员所在的网络范围之内的,离开这个网络范围,这种资源获取优势也随之消失。在集群内部,高度专业化的技能和知识、机构、竞争者、相关企业及客户在地理上集中能产生较强的知识和信息积累效应,为企业提供实现创新的重要来源及所需的物质基础。尤其对中小集群企业,由于受资金、技术和人才的限制,取得突破性创新的能力较弱,但中小集群企业可以通过群内学习网络带来的经验和技术的交流来获得渐进式的创新。
集群的分工维度、关系维度、信息和知识维度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集群不同的分工维度形成了其独特的关系维度,而具有地方“根植性”的关系维度则决定了集群的结构,进而影响甚至决定着集群的分工维度;关系维度影响着知识和信息维度的深度和广度,集群内知识和信息维度的发展则不断的强化或改变着集群的关系维度。网络范式下,中小企业集群是由集群分工网络、关系网络及信息和知识网络联结而成。集群网络结构是一个由多维结构契合而成的一个耦合结构。
3.从网络视角看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从网络范式下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维度来看,当前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发展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在制定集群规划过程中,应注意保持集群良好的开放性和弹性
中小企业集群作为介于市场――企业间的“中间性组织”,既要发挥市场的灵活性,又应体现科层组织的稳定性。做到从市场的角度来看,集群是具有共同使命的松散型企业,具有自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控制能力和创新能力;从企业角度来看,集群则是统一规范的有管理的市场,群内企业在共同的道德理念下开展有序的竞争。因此,集群网络的聚集度显得十分重要。聚集程度高的网络结构有利于敏感信息和隐含知识的传播,但同时也使得网络的开放性及弹性降低,阻碍外界新信息流入网络,容易使得集群由于过度的共性特征产生思维模式趋同,对外界变化的反应能力下降,最终陷入僵化和衰退;而聚集程度低的网络结构能具有较好的开放性和弹性,有利于外界信息的流入,在环境变化较为剧烈的条件下也更有利于创新的产生,但又难以发挥集群应有的集体效率。
3.2制定适当的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政策,构建相应的集群监管机制,建立科学的集群绩效评价体系,考核集群的运营效率
作为市场――企业之间的中间组织,集群发展过程中既可能发扬两者的优点,也可能彰显其缺点。出现诸如“大企业病”的反应迟缓、道德风险产生的“柠檬效应”等。事实上,现代经济的发展已使人们认识到不仅科层制的企业需要统一指挥、统一领导,市场机制也有失灵的时候,需要政府适当的干预,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也同样离不开政府的适当引导和监管。
一方面,政府需针对不同类型的集群制定相应的集群政策。譬如,对于高端集群,政府应充当服务者的角色,不过多的干预,集群政策侧重于技术创新和交流、专业技术培训、引进高层次人才等方面,建立企业间的协作网络,并在集群的竞争策略和规划目标上予以指导;而对于低端集群,政府适当进行干预,集群政策应该偏向于提供基础设施、公共物品或服务以及资助,进行广泛的职业培训,提升集群的整体技术水平,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帮助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并引导集群向高端产业进行战略转移等。另一方面,政府也需要对集群的发展进行适当的规划和监管。中小企业集群作为一种集中在某一地理空间上的网络组织 ,具有强烈的地域性特征,通过特定区域内具有一定产业属性的企业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进而达到节约成本,增加综合实力,实现单个企业无法实现的协同效应 ,促进区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集群的发展不仅要依赖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优化配置,也离不开自然资源、环境等生态资本的投入, 因此中小企业集群在追求其经济利益实现的过程中,必须在保证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生态利益的统一,需要同时满足经济繁荣、环境保护和社会福祉三方面的平衡发展,为社会创造持续发展的价值。由于缺乏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个别地区的中小企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已经出现环境恶化、生态失衡、资源利用率低、能耗高、失地农民就业难引发城乡矛盾激化问题等,这些问题的 解决都需要政府层面的协调和规划。科学合理的企业集群网络组织绩效的评价理论与方法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
3.3努力拓展关系维度,进一步加强中小集群企业间的协作,走合作创新之路
创新是中小企业集群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而群内企业之间的合作则是集群创新的基础。王发明等在分析了美国128公路区衰退的原因后提出:大企业固然在国民经济中起重要作用,但中小型技术企业才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源泉。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日益复杂,当前的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已经不再是线,而是一种网络过程,创新活动不仅存在于大企业和科研机构,而且广泛存在于多种形式和不同规模的组织之中,也不仅与科技发展状况和市场需求有关,还和行业特点、技术扩散、经济政策等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投入不仅包括研发活动支出,而且包括诸如收集市场和技术信息、了解竞争对手以及联系和利用各种资源等活动。中小企业集群内部各企业,只有通过和群内的供应商、客户以及同行企业的合作,才能充分利用集群内资源,在合作中交流各自的意见、看法和技术,弥补单个企业实力薄弱、创新能力差的劣势,更好地实现技术创新。群内企业之间合作开发新技术也可以降低技术开发的风险和成本,同时,通过分工协作,整合产业链,企业会专注于自己新产品的开发,集中资源研发新技术,有利于培育企业技术创新优势。
3.4集中力量控制中小企业集群的战略环节
从关系维度看,在传统经济中,企业竞争优势来源于单个企业自身的能力,如资源范围、管理水平、市场开拓等。而在网络范式中,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战略环节是企业拥有垄断优势并能够为企业带来较高附加价值的环节,是价值链上的制高点。抓住了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也就抓住了整条价值链。因此,企业可以集中力量控制其战略环节,而把不具有竞争优势的非战略环节分离出去。同时,企业还要积极应对价值链上的价值重心的不断转移和变化,使自己始终处在高价值的关键环节中,保持竞争优势。3.5积极开展集群品牌、集群文化建设
集群品牌是集群内成员共同拥有的无形资产,可以给集群内的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会。目前我国大多数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品牌意识淡漠,无品牌和为其他品牌代工的企业占了大多数,企业自主品牌的产品并不多见,多数产品是采取贴牌、仿制或者通过外国贸易公司出口到世界各地。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集群品牌,虽然获得了一定的市场知名度,但这种知名度是作为“制造车间”的知名度,更多的是为世界各地提供低价、低质产品的知名度,是为世界著名品牌加工的知名度。由此导致集群内企业处于价值链的低端,获得的附加值和利润都很低。因此,以集群品牌促进企业品牌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名牌产品、名牌企业,也是集群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其实也是一种文化的渗入、融合、塑造和升华的过程。集群文化是指集群各行为主体在长期互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价值理念、行为模式和管理制度,体现了集群企业及其员工的价值观念、竞争理念、行为规范等。集群文化是一种具有共性性质的整合文化,是集群实现持续成长的核心动力。当前,我国许多中小企业集群面临创新文化、诚信文化的缺失以及集群文化建设的滞后,在很大程度上严重阻碍了集群创新和升级的能力。因此,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应当高度重视全力培育、建设和提升集群文化,从而更好地最终促进集群持续成长。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 2002.
[2]符正平.中小企业集群生成机制研究[M].广东: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3]邓俊荣.基于“网络范式”的产业组织理论分析及其现实意义[J].江西社会科学,2008,(03).
[4]王发明,蔡宁,朱浩义.基于网络结构视角的产业集群风险研究――以美国128公路区产业集群衰退为例[J].科学学研究,2006,(12).
[5]王发明.基于网络结构视角的集群创新能力研究[J].软科学,2008,(10).
[6]牟绍波,王成璋.产业集群持续成长的动力机制:基于集群文化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08,(04) .
[7]庄晋财,程李梅.企业集群三重绩效综合评价系统方法论纲[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7,(12).
[8]刘汴生,王凯.企业集群网络结构及其绩效研究综述[J]. 工业技术经济,2007,(09).
野望翻译范文4
一、网络翻译的兴起与传统翻译的困境
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冲击了出版业中的传统翻译,翻译行业的整个产业链都经历了巨大变革,网络翻译应运而生。网络翻译是以网络为平台,对外文材料进行翻译,其形式主要有影视字幕翻译、网站翻译、网络课程翻译等。网络翻译的兴起对传统翻译出版带来的挑战主要涵盖两个方面。一是受众群体的争夺。网络翻译速度快、价格低,有较强的互动性,吸引了大量受众。二是对传统翻译标准的颠覆。网络翻译进一步解放了翻译者的主体性,开始偏离传统翻译标准,转向个性张扬。
目前,我国传统翻译的困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传统翻译的受众呈递减趋势。文化生活的多样化,不断提高的外语水平,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受众的选择趣味,使得购买传统翻译出版译作的读者越来越少。其次,翻译出版准入门槛低,缺乏行业标准。一方面由于利益使然,一方面缺乏限制,使得出版行业趋向急功近利,直接导致图书市场出现紊乱和粗制滥造的不良氛围。最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对传统翻译无疑是巨大的挑战,这是目前传统翻译面临的最大困境。
二、传统翻译与网络翻译的对比分析
1. 传统翻译的优势
第一,出版业中的传统翻译历史源远流长,形成了从选题到出版一套系统而成熟的操作流程。相比之下,网络翻译由于历史较短,时空的无限制性,使得规范和操作流程难以界定和把握,目前还处于流散、无序状态。传统翻译进行合法、有序的翻译,网络翻译目前还游离于体制之外,网络翻译的合法性有待商榷。
第二,传统翻译有着健全的管理机制和把关原则,从译文选择到译者确定都要经过严格的筛选和把关,因此翻译后的译文水平较高。传统翻译累积了良好的人脉,有着丰富稳定的译者群体。这些译者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丰富的实战经验,大多对外国文学文化有着较高的造诣,这为译文提供了质量保证。而网络翻译的随机性和流散性,导致其选题和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因此译文水平良莠不齐。此外,传统翻译的机制体系和网络翻译的聚合模式也大相径庭。传统翻译大多由译者个人进行,体现了对原文的尊重,风格统一;网络翻译以互动的形式由网友集体翻译居多,风格迥异,水平不一。
第三,经过长期经验累积,传统翻译有比较成熟的运作模式,在策划、选题以及出版等各环节都有经验丰富的团队和成熟的运行模式。而且传统翻译长年累月形成的营销模式也是新兴网络翻译无法比拟的。此外,传统翻译的译文具有合法性,而网络翻译很多情况未经许可,存在很大的版权隐患。
2. 网络翻译的优势
和传统翻译相比,网络翻译的优势在于其开放性和互动性。
第一,网络翻译的开放性和互动性让译者和读者得到了解放。传统翻译只能让受众被动地去选择译作,而且受众和译者缺乏交流渠道和平台。而在网络翻译中,受众群体的主体性得到极大张扬。网络翻译的互动性也使得受众有机会直接参与翻译活动。因而,网络翻译已经实现了由译者到读者的单项传播向译者—读者—网络—受众—译者循环传播转变。通过网络平台,受众还可以和译者进行在线交流。此外,受众通过译文定制的功能可以获取自己需要的译文。
第二,网络翻译的出现,前所未有地拓宽了译者的主体性空间。网络译者已经从传统译者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可[提供服务,欢迎光临lunwen.1kejian.com]以在翻译过程中体现自己的个性和翻译旨趣。
第三,网络翻译具有快捷性。传统的翻译出版过程繁杂,周期较长,网络翻译程序简化,译本产出快。网络翻译可以集合网络力量,大大缩短周期,并以速度和价格优势吸引读者和译者,使得传统翻译出版在市场中的份额被网络翻译所抢占。
第四,网络翻译颠覆了传统翻译的标准和范式。译者和读者的选择自由,使得他们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彰显。从翻译的伦理上来看,网络翻译中出现的聚合集体式翻译模式对传统翻译的价值体系、运行模式以及盈利方式都造成了巨大冲击。
3. 网络翻译业的困境
网络翻译有其独特的优势,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同样存在局限和困境。
首先,就法律层面而言,网络翻译不可避免要面对版权争议问题。网络翻译中的非版权行为经常遭遇谴责,法律纠纷成为网络翻译发展中的最大瓶颈。尽管目前已有一些网络翻译机构或者个人开始意识到这一问题,并致力于超越这一困境,但是法律版权授权基本还是零散行为,还没有形成自觉共识和行业规范操作,屡见不鲜的版权纠纷说明网络翻译的规范化和法制化任重道远。
其次,网络翻译虽然发展迅猛,但是缺乏统一的管理规范和法律指导,处于一种自发零散的状态,因此一时难以形成规模产业和稳定的商业模式。实际上,目前很多网络翻译机构和组织是由一些有着相同或者类似翻译兴趣和需要的人组合的群体,与成熟的商业化经营模式相去甚远。
最后,网路翻译由于其自身的流散、自发、非时空限制等特点,以至其翻译中译者风格多元化,水平不一,译文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因此,在网络翻译发展的过程中要严把译者水平,对于同一翻译任务,尽量统一翻译风格,避免胡乱黏贴,造成原文意义流失。
三、网络翻译与传统翻译的整合
1. 翻译业务内容和平台的整合
不同的受众对外文材料的喜好各不相同,那么如何适应市场规律,满足受众需求是目前传统翻译面临的一大难题。网络翻译因其科技、信息和时空优势,可以及时了解读者趣味和要求,迅速应对市场。相比之下,传统翻译在选题方面耗时滞后。因此,应利用传统翻译出版的优势,利用网络整合读者意见遴选主题材料,和市场需求吻合。传统翻译中,读者和译者缺乏交流平台,往往出现译本与市场需求相违背的情况。为了实现译者和读者的有效沟通,传统翻译机构可以整合网络翻译的优势建立翻译平台,利用网络翻译的互动特点,促进译者和读者之间的交流。
2. 翻译技术方式的整合
传统翻译要走出困境就要从网络翻译中寻找新的血液,和网络翻译合作提高翻译质量,这样才能促进传统翻译市场良好竞争局面的形成。而网络翻译则应和传统翻译的专家进行沟通和交流,学习翻译技术,提高质量。同时,网络翻译的小规模形式可以当作网友的兴趣,但是不能发展为规模产业,要提高网络翻译的专业性,应和传统翻译进行整合。网络翻译的互动性和传统翻译运作严格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提高翻译的专业性,更好地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
3. 翻译人才队伍的整合
无论是网络翻译机构,还是传统翻译机构建立的翻译平台,都要把握受众趣味走向,使翻译出来的作品能迎合大众需求。网络翻译机构可以聘请传统翻译机构中的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对翻译实践中的注意事项和易犯错误加以分析和规避。
4. 翻译工作流程与管理方式的整合
传统翻译搭建翻译平台往往成本高昂,可以采取收购或者合并的方式整合网络翻译机构力量,这样不仅节约成本,还可以避免重复建设。此外,还可以借助网络翻译机构的平台实现传统翻译的媒体化。当然,无论是自己构建平台,还是整合网络翻译机构现有平台,都不能做面子工程,要进行深度合作,根据实际需求不断调整和完善出版计划。传统翻译出版机构在利用网络翻译流程网络化的特点时要结合自身严格把关的优势进行监督管理,以保证译文高质高效完成。
野望翻译范文5
关键词:知网 翻译方向 论文写作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3-0023-01
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是我国普通高等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我国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本科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强调本科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大学四年对所学专业知识掌握情况的有效措施,是毕业生综合成绩测评的重要手段。
一、基于知网的翻译研究方向毕业论文写作理论基础
上世纪末,知网信息平台迅速崛起,为我国期刊、论文及相关文献的检索和收藏提供了充实而广泛的空间,在网络、文献和资料大量涌现的时代,给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翻译研究方向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了宝贵的支持。在目的论指导下,基于知网翻译研究方向毕业论文写作的过程趋向于以论文写作的预期功能和论证目的以及作者的期待为核心,在不改变论文写作初衷的前提下,对所研究内容做出适当的调整和修改,以更好地突出翻译研究方向毕业论文写作的价值为目的。从目的论视角审视基于知网的翻译研究方向毕业论文写作,一方面从微观角度规范翻译研究方向毕业论文写作,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翻译研究方向毕业论文写作的目的。另一方面,对翻译研究方向毕业论文写作、修改提供借鉴和参考,以更好地完成毕业论文写作。
二、基于知网的翻译研究方向毕业论文写作的三种方式
1.基于知网资源的翻译研究方向毕业论文写作
翻译研究方向毕业论文写作必须充分运用知网信息共享这一优势。知网对于毕业生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信息宝库,通过知网可以检索到非常有价值的英汉翻译方面的专业术语和专业资料,其中关于英汉语言学、英美文学、英汉教学方法和跨文化交际等与翻译研究方向紧密相关的资料数不胜数,并且这些资料具有丰富性、廉价性和方便性等特点。论文作者不再是单纯而被动的论文撰写者,同时也可将自己的资源上传共享到知网,成为信息的构建者和者,做到以写促学,形成以交流促共享的新的毕业论文写作局面。
2.基于知网工具的翻译研究方向毕业论文写作
翻译研究方向毕业论文写作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研究过程,也是每一个毕业生通过知网技术和平_,并根据所学专业知识进行自主研究和创作的过程。强大的知网信息平台为广大毕业生提供了一个以毕业生论文写作者为主体,强调互动和创新的论文写作过程。为广大毕业生提供服务的知网信息平台工具主要包括在线导航、在线搜索和引擎等几大特殊功能,优质的在线服务具有良好的资源环境,这不仅为广大毕业生提供简明的信息平台,而且还为毕业生提供了可靠的资源与写作素材,使毕业生更好地深入到毕业论文写作中,对所研究论题有更充分的了解和掌握,以便于更深入地研究。
三、翻译研究方向毕业论文写作理论与实践的整合
1.坚持以论文作者为中心
论文写作活动的发生和发展是论文作者积极自觉地构建主观写作意图的过程,是写作的主体。因此,翻译研究方向毕业论文写作理论与实践整合的基本原则应是一切都要为促进论文作者实现有效写用为核心目标,充分考虑论文作者的认知心理和认知特点、写作动机、自身素养等诸多方面的因素。
2.坚持论文写作实践植根于理论层面
坚持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与统一是翻译研究方向毕业论文写作的另一重要原则。这就要求论文作者需要选择一个恰当的理论作为写作指导,而不是用惯性的思维选择一个从众的不适合的理论。当然,翻译研究方向毕业论文写作在知网的使用过程中切不可局限于某一种单一的理论。在具体写作过程中,对待知网的运用方面应采取应题而异的资料搜索方式和论文写作方法,根据不同的论题和论点,从知网选取不同的理论。
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是我国高校本科毕业生专业知识综合运用的体现,是我国现阶段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我国高校本科教学改革的重要客体,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质量直接反映出我国高校本科教学的质量。将知网信息平台与毕业论文写作相结合,极大地提升了我国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于泓.谈新世纪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服务[J].情报科学,2002(5).
[2]朱凡.数据库利用教育史文献检索课的核心[J].情报杂志,2002(6)
[3]栾颖.The PAD Class Teaching of Business English Translation[J].海外英语,2017(1).
野望翻译范文6
一家O2O平台型的互联网电影公司,为何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如此高估值,乐视影业三年来做了些什么?会现场,张昭从商业模式、业绩增长、公司运营等多个角度对此作了详细解构,并表示此轮融资将主要用于产品研发和ip运营。
乐视影业的商业模式一直不是重资本型。张昭表示,自公司2011年成立之初定位就非常明确,即打造一个“电影+互联网”融合领域的O2O平台,以电影用户提供全生态观影+服务为核心战略,以乐视生态为承载平台,延展出乐视影业生态,并通过相互融合打造出一系列电影产品群。“互联网电影公司意味着,我们不太在乎票房,我们关注的是用多少钱能撬动多少人次完成观影和服务,这是我的商业模式”。
在这种定位和模式下,乐视影业三年来创造了哪些业绩?来看i黑马为大家梳理的一些数据:
1、2013年,乐视影业以10.5亿元票房业绩位列民营电影公司前三甲,占全国电影总票房(217亿元人民币)的4.8%。2014年,截止到第三季度,出品/发行影片9部,票房收入近20亿元人民币,加之第四季度即将推出的《太平轮》、《暴走神探》、《机械纪元》等大制作电影,预计2014年年底,将完成年度30亿元人民币的票房预期,或将实现近200%的票房增长;
2、自2011年来,通过对《敢死队》系列、《小时代》系列、《老男孩猛龙过江》、《归来》等各类IP衍生的数十部影片的互联网化运营,实现了多元化收入增值。乐视影业财务主管吉晓庆表示,乐视影业2014年的净利润是2点多个亿。
3、2014年乐视影业已上映9部影片票房成绩均在5000万以上,其中6部票房过亿,5部影片票房过2亿,2部票房过4亿,1部过5亿。目前,所有影片全部盈利。
乐视影业三年来做了哪些事?
商业模式:不断迭代和转型
2012年4月,乐视影业召开第一次战略会,将乐视影业定位为互联网时代的电影公司,提出了PGC+O2O的蝴蝶模式;2013年“蝴蝶理论”升级换代为一定三导(定位、导航、导流、导购)市场系统;2014年年初,张昭宣布公司未来三年将完成由电影公司向互联网公司的彻底转型。张昭对乐视影业未来的预期是能够打破传统单一的票房收入模式,加速互联网化转型,开辟五大收入模式,即影院票房收入;线上发行收入;会员收入;衍生品收入;观影+服务收入。于IP/数据为基础的电影产业互联网改造,实现了业绩高速且稳定的成长:
与传统电影公司单片票房偶发超高或超低的现象不同的是,乐视影业规模化的投资运营及其强大的O2O平台型市场系统支撑,使其避免了票房收入“大小年”现象。而基于IP/数据为基础的互联网改造,乐视影业也避免了单片票房偶发超高或超低的现象,经过一年多的实践,2014年乐视影业已上映9部影片票房成绩均在5000万以上,10亿以下,各个项目的票房占比趋向均衡,为资本投入的回报率增加了可预计性。
用户运营:通过乐影客完成观影和服务
为了加速乐视影业的互联网化,张昭曾提出将电影全流程(研/投/制/宣/发/放)互联网化的战略,他认为,未来电影在其产生的各个环节将呈现开放与互动的状态,电影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文艺产品,而是真正贴近用户,从用户中来,到用户中去。
过去两年,乐视影业旗下的“乐影客”在“一定三导”的系统中,作为其中承接线上和线下最重要的一环——“导购”而存在。主要为用户提供围绕观影为核心的“观影+”服务。例如用户在“乐影客”上购买到《小时代》提前观影票后,还可以享受与明星见面,获赠郭敬明签名书等更多增值的服务内容。而在2014年初张昭宣布全面向互联网公司转型之后,乐影客升级为O2O观影社群的移动运营和管理平台。张昭透露,未来乐影客的“观影+”服务还将与生鲜、餐饮等综合性用户服务联动起来,更加充分地满足用户去影院观影的“社交性”服务需求。
平台的开放性:双生态协同
乐视影业作为一个垂直生态的互联网公司,与乐视集团的大生态形成独有的互补和共生关系。同时,基于乐视生态下的云视频平台、电商平台、乐视商城、广告平台、大数据平台等逐渐打通和融合,将电影和互联网服务系统整合在一起,成为乐视影业电影生态的营销支撑,并通过乐视生态(平台+内容+终端+应用)形成紧密协同的运营机制,使得产业链上下游的各节点的效能加倍释放。对于乐视影业的未来,张昭认为,双平台双生态协同下将会是一个三千亿的市场空间。
推进国际化战略:加快与好莱坞的合作步伐
近期,博纳影业的于冬公开表示,未来几年中国电影票房有一半将由好莱坞把控,并建议电影公司加快国际化战略布局,加强与好莱坞的融合。在这一点上,乐视影业实践的比较早,2013年就会了中美电影产业合作战略,还设立了北美部,洛杉矶子公司,成立中美合资电影视觉知识产权研发机构,推进中美合拍影片制作,为好莱坞6大影业公司提供中国市场服务。而近期《敢死队3》以三天破亿元的票房佳绩成为乐视影业采用O2O市场模式将好莱坞电影本土化及用户服务化的经典案例,这几年,乐视影业不断加深同狮门、传奇、环球、索尼等海外伙伴的合作,不断推进国际化战略。
在本次融资会上,张昭反复强调的观点是:互联网电影公司做的是轻资本运营,而基于IP的用户运营重点在于观影和服务。关于后者的具体阐述和实践,此前i黑马在受邀参与的乐视影业“思享会”时做的采访报道可供大家参考。
以下为大家分享这篇采访报道:《“拆墙者”张昭:“网生代”元年,打造电影产品群的商业逻辑》
“大家把我定义为一个拆墙人,我在电影界把墙都给拆了,否则就等着别人从外面进来,鸡蛋如果从外面被打破的话,它就是盘中餐了。”
当优酷宣布要成立电影公司,百度开始玩电影众筹,在电影岗位已经耕耘了二三十年的张昭表示,传统产业面临互联时代的冲击普遍会“染”上焦虑症。作为乐视影业的CEO,张昭的焦虑则要追溯到2012年4月,他把新创立的乐视影业定义为了互联网时代的电影公司的时候。
乐视影业花三年时间打造了数十款电影产品,用张昭的话说,互联网时代下的电影产品,打造模式化的品牌IP更为重要,每一款IP都有自己的商业模式,作为手握众多IP的平台运营者,最终,乐视影业想做的是电影产品群。
在相继推出了《敢死队》、《熊出没之夺宝雄兵》、《老男孩猛龙过江》、《小时代》系列等影片,并在票房上不断刷新纪录之后,中国电影产业也经历了第五代、第六代的更迭,电影产业与互联网真正开始走向了融合阶段,并催生了“网生代”电影的新概念。
在乐视影业举办的一场“思享会”上,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学术活动部主任王旭东、电子商务和互联网营销资深研究者、《罗辑思维》联合创始人吴声与张昭的看法表示一致,他们认为,中国电影产业正处在快速迭代升级的阶段,而2014年,则是“网生代”元年。
乐视张昭认为,中国电影产业和互联网结合以后会形成了一个生态,它能够自己成长,你不能去定义它,或者按照别人定义的方式去做,最终它能生长出什么东西,没人知道,你甚至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就变成这条食物链上被吃掉的或是吃掉别人的人。
在“思享会”上,乐视影业公布《小时代》三集系列电影的最新票房,截至到2014年8月5日,总票房收入已累计超13个亿。当得知该系列电影刷新了中国系列电影票房新记录时,张昭用了肖央的一句话——今天是个伟大日子!
比起单纯议论票房,张昭更看重投资回报率,这几年他一直追求的目标是10倍票房的投资回报比,《小时代》系列无疑是超额达到了效果。乐视在以“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生态下,一直将“互联网时代电影产品群”作为重要战略方向,其中以《小时代》系列作为代表,是在此战略上收获的最重要的实践成果。“对于《小时代》系列作品而言,华策是内容IP的投资人,项目运营上有专业的操盘高手,我负责跟所有的消费者对接,产生影响力和票房。”张昭说。
《小时代》在票房上,无疑是成功的。这一点当然离不开郭敬明的功劳。按照互联网时代的“产品”思维,张昭认为郭敬明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电影产品经理。那么,成为一名电影产品经理很难吗?为什么他会是第一个?“其他导演也可以成为产品经理,但不是所有的导演都愿意当产品经理,这要求他对将结果和用户体验负责,郭敬明是我所有合作过的导演当中对于观众,或者说他的用户体验最关心的一个,这样的人才能变成产品经理,我们现在也在培养很多新的产品经理,他们的任务是我完善用户体验。我就相当于是一个投资的,然后用这个平台帮他们来帮他们运营。”张昭说。
除了“电影产品经理说”,张昭还提到了几个值得玩味的观点,总结罗列如下:
1、互联网时代的IP是属于网民,是属于用户,没有用户就没有IP;是创造用户,而不是霸占IP;
2、中国电影产业跨入互联网时代,新一波人才更替浪潮很快会出现;
3、互联网时代的营销,不是一个简单点对点的关系,而是所有点都要形成开放的闭环;
4、电影是一个高品牌的附加值的内容,它很容易和其它服务形成增值的关系;
5、互联网世界造成了一个虚拟的世界,一旦你电影市场的增量市场空间,都要通过打通线下来实现。乐视影业很大一部分也是靠线下O2O服务支撑;
2014年开年,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纷纷切入电影行业,关于互联网与电影的战略合作、并购、融资纷至沓来,仅今年上半年,涉及的资金规模就已超过200亿元人民币。今年6月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至少有五场论坛讨论内容与互联网相关。
电子商务和互联网营销资深研究者、《罗辑思维》联合创始人吴声认为:2014年是互联网与各大传统产业超速融合的一年,同样也是移动互联网成为各行业特别是视频内容行业核心关键词的一年。电影作为最具影响力和传播力视频内容的一种,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产生爆发性产业增量。
2013年,当BAT纷纷侵入电影产业,并试图通过并购建立起自身的O2O壁垒时候,乐视影业O2O战略早已进入“试验田”,早在2012年,乐视影业就提出要做电影产业首个“互联网时代的电影公司”,并提出蝴蝶理论,即为PGC+O2O的模式,开始认识到PGC在产业里的主流模式地位。随后,乐视影业三年开了三场重大的战略会,不断将互联网与电影产业创造性融合,新型商业模式逐渐开始引领整个产业的加速变革。作为一家成立时间最晚的民营电影公司,过去两年多时间乐视影业创造了行业增速两倍以上的“超速度”,并在2014年有望实现200%的市场增长,它是如何做利用乐视生态打造自己的电影产品群的?
移动互联网区别于PC互联网时代的生态构建思路
什么叫互联网公司转型?张昭的美好愿景是,未来3-5年乐视影业要在电影院里面创造更多的流量,2015年达到50亿,2016年变成70亿或80亿,可能更多。当达到60亿票房时,要保证有2亿的流量都在线下。但是有流量就是PGC时代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要获取尽可能多的每一个观众的数据,通过大数据方式把整个产业的基础构建在用户上,而不是内容上。
移动内容将以娱乐内容向用户收费为主要盈利模式,而移动应用的各环节将包含在O2O闭环内,广告、电商以及增值服务三大盈利模式均体现其中。张昭认为移动互联网和PC互联网时代的不同点在于:商业模式改朝换代:“流量”经济变身“粉丝”经济;传统行业进入移动互联网生态链,效率大幅提升;增值服务继广告、游戏、电商之后成为第四大盈利模式。
乐视生态下的全产业链布局主打“平台+内容+终端+应用”,是基于视频产业和智能终端领域的生态系统,乐视生态的“内容”既是乐视影业的IP来源,又是电影线上发行的所在,如电视剧《甄嬛传》即将改编成大电影;乐视生态的“终端”与乐视影业形成无缝覆盖,目前已覆盖超级电视TV大屏、PC屏、Pad屏、Phone屏及电影Film五大屏,拥有高达14亿用户;乐视生态的“平台”运营和“平台”大数据成为影业的数据和运营依托;乐视生态的“应用”则与乐视影业的“观影+”服务紧密契合,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
电影产品的O2O服务:地网团队+“乐影客”
电影产业的互联网思维,就是强调观众和市场的重要性,即强调电影产品尊重用户的消费者服务意识。而这种服务意识,本质上也就是电影产业互联网化的集中体现。据张昭介绍,《小时代1》和《小时代2》的成功是粉丝经济与O2O商业模式的融合,而《小时代3》则是互联网IP+粉丝经济+影院社交+O2O营销的成功案例。其中,对O2O的市场闭环的打造是最终牢牢将用户需求锁住,创造一连串闪亮票房数字的关键,在张昭看来,互联网世界造成了一个虚拟的世界,电影产业长久以传统票房主导整个市场,但其增量市场的实现都在线下。在乐视人员的整体配比中,线下占到了50%,线上是25%,其他25%分给投资做产品或管理等方面。张昭向i黑马表示:“我一直觉得线下是非常重要的,线下也是传统产业,这是基础,,乐视影业主要是靠线下支撑,重要的是O2O模式。但要形成O2O,如果你没有很强大的线下团队就触及不到场景。”
乐视影业是如何围绕用户需求来实现O2O(线上+线下)的贴心服务的?基于电影是一个线下的生活行为,乐视建立了一支300个成员组成的地网团队,他们是社交活动的组织者,要完成“用户”的许多落地需求,这些人常年的做这样的社交活动,比如在《熊出没之夺宝雄兵》上映期间,他们在线下组织了5000名志愿者,使得每个电影院都有两个熊和一个“光头强”,毕竟社交需要有人执行,这也是未来会演变成未来的商业模式中移动互联网时代非常重要的一环。现在电影和互联网结合的最热的是卖电影票,大家从事非常简单的互联网服务,你要提供更加复杂的C2B的服务,例如定制化的。
于是,乐视影业旗下出现了一大批“乐影客”人,他们为“用户”提供优先观看、与偶像同场观影、获赠电影衍生品等超级福利,他们平均年龄在15-25岁,是中国电影产业未来的主力人群。“比如我们在珠海有一个员工,他在地方上用一个公众账号将每一个珠海当地影院的微信用户都聚集在一起,在珠海,用户如果想了解更多的观影社交服务,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参照这个模式,复制很简单,遍地开花的结果是将形成一个超大的线下社区。一方面,乐视通过线上实现精准定位分析、营销导购,线下则由“乐影客”辅助实现O2O服务。基于这一点,张昭判断,中国电影产业在跨入互联网的进程中很快会出现一波人才更迭的浪潮出现。
五大基于IP的用户运营模式
乐视影业三年做了数十部电影作品,以《小时代》系列、《老男孩》、《熊出没》等产品为代表的IP品牌是怎么出来的?这些票房背后又有怎样的商业逻辑?以下为大家分享五款基于IP的打造细节!《敢死队2》:社会化媒体020社交
2012年9月,《敢死队2》是乐视影业的第一个影院社交产品的影片,最终获得了3.5亿票房,创造了中国7天非分帐影片的票房记录,它采用了社会化媒体+线下的社交的商业模式。“当时做了很多《敢死队》的队旗,印了很多贴在女孩子胸口或者是臂膀上的这些刺青的贴纸、方巾,我们用一个社会化的工具,组织了一场名为”英雄主义代代相传”的活动,线下由儿子带着父亲,儿子带着儿子,老婆陪着老公等组合方式,通过这些实物、衍生品和观众达成了社交的体验。
《小时代1》、《小时代2》:粉丝经济+全网O2O营销
从2013年开始的《小时代1》和《小时代2》,乐视影业正式引入粉丝经济模式。“当时选这么一个IP是因为《小时代》的粉丝基础,做了一个非常冒险的决定,用了中国电影的第一个产品经理,就是郭敬明”此外,乐视还采用了全网的营销方式,跟百度、360、腾讯、腾讯QQ,几乎所有的重要的互联网平台都做了O2O的营销,最出名的是《小时代嘉年华》,全国1200亿电影院联动,《小时代》几乎占据了所有新闻的头条。
《熊出没之夺宝奇兵》:互联网数据化+O2O影院社交
《熊出没之夺宝雄兵》是部传统的动画片,当初张昭在拿到这部片子的时候只有一个想法,他在思考能不能用互联网的方式来做。在播放的过程中怎么能够把它转换成一个互联网的IP?最终他决定通过互联网来积累数据、积累用户,形成了一个传统IP向互联网IP的转化,然后再用互联网的方式来做。“把整个视频产业,娱乐行业的内容能够互联网化、数据化,整个产业的价值就起来了。因为你知道多少人喜欢这个,多少人喜欢那个。所以这是娱乐视频娱乐产业接下来一个最需要做的巨大的工作,才能让这个产业不是挖坑。重要的是这个产业能够把数据沉淀下来,能够源源不断的获取,创造价值。”对于如何突出电影的社交价值?张昭说:“我们把电影院变成儿童乐园,我们做了几千名志愿者扮熊,很多孩子三次来到电影院,今天妈妈陪他来的,第二次又来,第二次爸爸来,来了以后让他爸看电影,他自己留在娱乐厅里面,可以抢礼物、参加游戏,交朋友。第三次他拖着奶奶又来了,再不说电影好看,而是因为跟谁谁约好了,也许是他在影院里认识的小朋友,约定了要一块再来。”
《老男孩猛龙过江》:全网视频营销+O2O生活化营销
《老男孩猛龙过江》的成功会不会产生大家来抢视频的PGC的热潮?张昭自信完全有可能,对于做产业的人而言,模式可以让很多东西增值,而现在大部分做电影产业的人,仍然是除了导演明星以外,极少人再创造价值。互联网时代电影的产业模式本身可以离开名导演,明星,自己创造新的价值,并且它一定是增值的。《老男孩猛龙过江》就是一个例子,创造IP之后,再挖掘IP的深层用户价值,乐视选择的方式是把电影产业的营销跟视频产业做结合。
“我们刚开始做的时候真的很困难,我也没有完全想清楚,怎么让娱乐媒体能够给我上头条,说肖央怎么能上头条呢,他没有娱乐传播的价值,本来这个影片定在5月1日上映,上不了,是因为宣传量没有到。结果说再赌一把,我们回到视频,我们做了4个MV,第一个先推的是小苹果,没想到《小苹果》突然一下火了,我们在所有的可以放视频的营销上做了《小苹果》的推送,这个影片突然变成了一个知名的IP。
第二,我们在电影院送了好多苹果,当然是借《小苹果》这个事儿,大家在电影院里吃苹果是很好玩的一个事儿,把电影和生活结合在一起,《《老男孩猛龙过江》》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小时代3》:互联网IP+视频营销+跨粉丝经济+O2O影院社交
《小时代3》的整个商业模式依据仍然是基于粉丝经济,乐视跟粉丝沟通的方式是征集粉丝的意见,提取在1、2当中观众的反馈,对服务的不满意之处或是对内容本身的槽点。他们通过这种方式从而深入了解这个群体更加窄的需求。这是他们在粉丝的纵向服务,深度服务所做的进一步探索。张昭始终觉得,未来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非常重要的就是深度服务。深就意味着黏性会更有黏性。
《小时代》是第一个成功的IP,在《小时代3》里有20多个广告植入,这背后的粉丝用户累计达到十几个亿,它是完全基于互联网运营起来的品牌。
《小时代》系列影片的成功也给张昭留下了一些启示和思考空间,比如同性质的产品、同性质的粉丝群体之间怎么实现交互,每一个移动的IP背后的用户怎么实现好的社交体验?
张昭认为,平台的运营方式对IP的内容形成和延伸的路径,以及营销的路子有非常大的影响。《小时代3》一共有4个版本的拷贝,不同的影院拿到的拷贝是不同的,最早的版本MV只有一段,主攻某一位主创的粉丝,到第二段,彩蛋的内容根据粉丝人群的变化也做了改变,到最后一版,再用《时间煮雨》这首歌曲促使郭敬明、吴亦凡、杨幂等多位明星的粉丝形成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