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阳阳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君子阳阳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君子阳阳范文1

君子兰根须是肉质的,不能生长在潮湿的土壤中,通常需给其配制排水性良好的土壤,也需要土质疏松使土壤更容易舒展,可用腐叶土、堆肥土、炉渣按照2:2:1的比例混合就好,这样配制出的土壤营养丰富,可促进植株生长。

2、适当光照

虽然君子兰的耐阴性很强,但在君子兰的养殖方法中,不要长时间摆放在阴凉处养护,通常需将君子兰盆栽摆放在光线明亮处,使其叶片得到足够的光照,但也不能放在阳光下直晒,每天给其4~6小时光照就好。

3、水肥管理

君子兰生长的过程中,需每天向土壤中喷洒水分,使其土壤表层湿润就好,特别是夏季需增加浇水量,而平时君子兰生长快速时,这时需要及时的给其土壤追施稀薄氮肥,避免君子兰养分不足,叶片失去色泽。

4、冬季控温

其实君子兰有着一定的耐寒性,但冬季还是很容易冻伤、冻死,冬季时除了白天需要充足光照之外,傍晚需将温度控制在5℃以上,温度千万不要低于0℃,不然很容易冻伤、冻死植株,影响植株正常生长。

5、叶插繁殖

君子阳阳范文2

【关键词】军地资源 融合 军事新闻人才

军事新闻人才是报道军队新闻的专门性人才,新闻报道一直是我军的优良传统,无论是在基层部队还是机关院校,新闻人才都是单位进行宣传报道必不可少的方面。同时,随着我军执行多样化任务的不断扩展,军事新闻的报道面也有所拓宽,不仅报道军队内部新闻,也有军地协同的新闻报道;不仅通过军内媒体进行报道,更要借助包括互联网在内的地方资源进行传播;不仅针对军人群体进行报道,更要向国人甚至是世界展现我军的形象……这样的背景对军事新闻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军事新闻人才的数量不足和质量欠缺是部队面临的普遍现象,仅靠军队内部自己培养,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因此必须要充分融合军地资源,培养出优秀的军事新闻人才。

一、当前军事新闻人才培养的局限

当前军事新闻人才培养主要依靠军队资源,基本途径是部队实践锻炼和院校专业学习,但都存在局限性。军队是一个特殊的集体,有其行动的独立性和保密性,对军事新闻人才也有特殊的要求,但同时在现代社会,军队与地方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军事新闻人才同样成为向外界展现军队形象的主力。因此如果只依靠军队资源培养军事新闻人才,会有许多的局限,无法适应时代要求和部队需要。

1、媒介素养的培养受限

媒介素养是指正确地、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进步。主要包括受众利用媒介资源动机、使用媒介资源的方式方法与态度、利用媒介资源的有效程度以及对传播的批判能力等。只依托军队培养军事新闻人才,受到条件限制培养媒介素养资源欠缺,通俗讲就是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不足。不少从事新闻报道的同志,与媒体不敢接触,不愿接触,不会接触,特别是对地方商业性媒体尤其是外媒的应对能力欠缺,影响了军事新闻报道和军队形象宣传的效果。

2、运用新媒体的能力不足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的兴起为广大网民提供了发出自己声音的平台。在web2.0时代,借助博客、播客等技术,人人都有可能成为信息的终端,也为军事新闻报道提供了更广泛的发展空间。但由于部队保密的要求和信息化建设的滞后,仅依靠军队资源难以有效运用新媒体开展新闻报道,其报道的广泛程度和影响力大打折扣,因此在处理好保密与信息关系的情况下,运用新媒体进行新闻报道是发展趋势,通过军地资源融合能够有效破解现阶段的瓶颈。

3、专业化人才队伍难满足需求

当今社会迅速发展,受众对于新闻的需求心理也由获取信息向探究根源转变,新闻报道已向分众化、专业化方向不断发展,在报道深度和广度上做文章,这同样是军事新闻面临的问题。从军事新闻工作者的“角色期待”来看,军事新闻工作者要从“包打听”转变为“专家型新闻人才”,向广大官兵提供满足心理需求的报道,这是适应军队发展需要的趋势,也是当前军事新闻人才培养面临的窘迫状况的要求,人才结构和体制编制上都难以成型。专业化人才队伍的建设,离不开军地资源的融合,倘若只依靠军队培养,在培养周期、培养数量和培养成本上都不尽人意。

二、融合军地资源培养军事新闻人才的路径

现阶段我军从事新闻报道的人员,特别是在基层,大都是半路出家,非新闻专业人员占大多数,在部队新闻报道实践中慢慢积累经验,培养路径基本上是“部队―部队”,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基础。我军培养军事新闻专业人才的院校只有一所(南京政治学院),每年输入部队的毕业生尽管受到单位的欢迎,但数量有限,这类“军事院校―部队”的培养路径也难以满足当前军队新闻报道的需要。

融合军地资源,引进地方专业新闻从业者是趋势所在,但由地方到部队并非唯一路径,还有许多可以探索的培养模式。军事新闻人才最终要服务于军队,只要落脚点是确定的,而在培养的各个环节都可以引进地方资源,如起点上可以引进地方新闻从业者,对部队新闻工作者提供地方培训和实践机会,军地院校的资源交流,执行重大任务中军地新闻工作者的合作与交流……融合军地资源培养军事新闻人才的路径不一定是简单的线形单向关系,一切以提高新闻工作者能力素质为主,探索军地合作的可能性,使得军事新闻人才尽可能成长、成熟起来,为部队建设服务,同样也为地方新闻事业带来生机。军地新闻资源融合,以培养军事新闻人才为目标,带动军地新闻合作的机制完善和模式创新。

三、融合军地资源培养军事新闻人才的机制

融合军地资源培养军事新闻人才,是培养方式的改进,更是培养理念的一次革新,但在这一过程中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应当建立其一系列长效机制加以保障,使得培养效果更加明显。

1、选拔机制

军事新闻人才,既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也要具备军人的基本素养,热爱军队,了解军队,有军人特有的豪迈情怀和坚强意志,这样才能担当军队赋予的使命。因此军事新闻人才在选拔上要注重综合素质的考察。选拔新闻人才有两个含义,一是将军队中表现突出的新闻工作者利用地方资源进行培训,一是对于有志于参与军队建设的地方新闻工作者,筛选后进入军队进行培养;无论是哪方面,都要在选拔上做文章,不仅考察新闻工作者的专业技能,更要在政治立场、意志情感上多方面考察,对优秀的骨干力量进行培训,确保新闻工作者值得用、用得起、用得好。

2、使用机制

融合军地资源培养新闻人才,人才使用上应注重流动性,既要使新闻工作者不仅熟悉军队新闻报道的程序模式,也要对地方媒体熟习了解,最好能够具有在地方媒体实践的经验,这样才能更好培养与地方媒体的交流能力,军地联合报道的效果才会更加明显。因此单位对新闻工作者不能仅仅停留在使用的层次而不注重对能力的培养,有些领导用人不讲究科学性,对成绩较为突出的新闻工作者一味使用而不愿意外送培训,这无疑阻碍了新闻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军地培养应有较为通常的交流互动,制定相关政策保障新闻人才在军地间的流动,拓宽新闻工作者的视野,提高新闻工作者的技能。

3、合作机制

随着部队执行多样化任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地方媒体对于军队新闻需求量增大,而军队也需要借助地方媒体进行宣传,军队媒体和地方媒体的合作前景广阔,新闻工作者施展才华的空间也越来越大。但现在,军队媒体和地方媒体基本上还属于单兵作战,虽然在某次行动中也会进行交流,但缺乏有效和制度化的合作机制,无疑在合作中会加大成本,减缓效率,对新闻人才的培养也造成滞后。现阶段,地方媒体之间、军队媒体之间的合作较为紧密,但军队媒体与新闻媒体的交流出现断层,通常是有需要才进行联系和信息共享,平时则较少往来,无疑会对军民融合式的军事新闻人才的培养连贯性造成阻碍。注重完善军地合作机制,是通畅军事人新闻才培养路径的重要方面。

四、融合军地资源培养军事新闻人才的方法探究

军地资源的融合,不是简单地揉合在一起,彼此不分。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资源的整合,在方法上有针对性发挥军地各自的优势,达到1+1大于2的效果。

1、发挥军队优势打牢思想根基

军事新闻人才首先是一名军人,必须具有军人必备的思想觉悟和军人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方面,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既要做好党手中的“枪”,也要做好党和政府的“喉舌”,这是对军人和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直接决定了报道的政治方向和立场,对我党我军的新闻报道职能的发挥有根本性影响。我军向来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把政治工作作为我军的生命线,从建立起就牢牢树立对党忠诚的信念,在树立广大官兵正确的政治立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军事新闻人才的培养也应高度重视。

特别是引进军队的地方新闻工作者,初时对于军队的感情并不深刻,军人素质也不完备,这就需要进行必要的军政训练,使之符合军事新闻人才的要求。发挥军队优势打牢思想基础,重要的是锻造培养合格的军人,这是成为军事新闻人才的前提和基础,是确保军队发展的长远考虑。

2、借助地方资源积累实践经验

相比较军队,地方的新闻资源更为丰富,培养新闻人才的条件更为成熟,而且随着军队与地方的联系愈加紧密,借助地方资源实际上是促进军队与地方新闻事业的双发展。特别是军队形象的对外宣传,要借助地方媒体这个平台向世界展现我军风采,军队新闻工作者也担负起对外宣传的角色,更需要有地方实践经验。军队新闻宣传应吸纳地方新闻报道的先进理念,借鉴地方新闻报道的实效做法,利用地方新闻资源为我所用,加速培养优秀的军事新闻人才。

借助地方资源,不是简单地对军事新闻工作者进行业务培训,关键是要加强针对性,在军队特色上有所支撑。如今军事新闻工作者越来越注重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注重通过新媒体对外宣传军队形象,地方资源则能够提供很好的发展平台,同时要大力完善军网资源,注重与互联网内容的共同性和即时性,为网络新闻报道提供实战机会。

3、依托院校教育拓宽理论视野

目前我军所培养新闻专业人才的院校只有一所南京政治学院,新闻人才专业化队伍远远满足不了军队新闻报道的需要。培养专业的新闻人才队伍需要依托地方院校教育平台,整合军地院校资源,优势互补,才能培养出素质全面的军事新闻人才。院校新闻教育要紧贴理论前沿,紧贴时展,发挥理论研究和教学的优势所在,为培养军事新闻人才专业素养打下基础,拓宽理论视野才能够确保军事新闻人才可持续发展。

军地新闻院校的合作,在合作方式上可进行创新。军事新闻报道与地方联系越来越紧密,可考虑在地方院校设置军事新闻的相关课程,并在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方面与军队院校进行广泛合作,开展多种活动加强新闻学子间的交流,深化培养层次,为军事新闻报道培养一支素质过硬的专业化队伍。

君子阳阳范文3

一、从竹品中提炼育人精神

竹在中华文化中早已被人格化,人民把竹子形态特征总结成了一种做人的精神风貌,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白居易在《养竹记》中,从本固、竹直、心虚、节贞四个方面概括了竹的高尚品格: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心;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将竹比作贤人君子。

“君子”是个古老的概念,在周代就有“君子”一词。最初,君子就是贵族的意思。后来,孔子对“君子”的内涵进行了转换:一个人虽为平民,但只要具有德行者,即为君子。因此,人人皆可成君子,而成为君子也因此成为中国人做人的理想。为此,学校以培养素养崇高、道德完善、有社会责任感、刚毅进取的未来社会建设者为目标,推行少年君子教育。

按孔子的君子论,人并非天生就是君子,要成为君子,必须加强修养。这在今天看来,仍具有着重要的思想指导意义。在古文化中,竹品有“十德”,即正直、奋进、谦逊、质朴、奉献、卓尔、善群、性坚、操守、担当,这几乎包含了所有关乎“君子”的主要特质,而其中的每一“德”都是现代教育要求学生具备的品行修养,每一“德”都是构建“现代少年君子”教育系统的最好元素。为此,学校不断深入挖掘“竹品”内涵,寻找“竹品”和“人品”之间的教育关联,并围绕培养少年君子这一育人目标,从竹文化中提炼出“谦、和、刚、进”四字作为校训核心词。

谦――虚心,不自满。“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以此教导师生待人要谦恭,求学要谦虚,处事要谦慎。

和――相安,谐调。竹子逐群而生,是现代团队精神的最佳诠释。以此引导师生学会团结协作,与人相处和洽,同时实现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

刚――正直,坚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竹子坚韧、挺拔、顽强不屈的气节值得在校园弘扬。以此勉励师生不畏困难,炼刚健体格,铸刚强意志,修刚正品行。

进――向前、向上发展。竹子节节奋进的精神能鼓励人不断进取,勇于突破。以此激励师生勇于进取,大胆创新,努力追求进步。

四字校训熔炼了竹的精神品质,为培养学生良好品格指明了方向。实践证明,从竹品中提炼育人精神,对培养学生良好精神品格大为有益。

二、从竹品中挖掘德育内容

为了弘扬竹之精神,培养少年君子,在校园内形成“谦虚、正直,坚韧、向上”的人文精神,学校充分发掘竹文化中蕴含的传统美德教育元素,以“竹”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精神品格。比如,组织开展“咏竹”诗歌大赛、“赏竹”作文比赛、“颂竹”演讲比赛、“赞竹”故事赛、 “画竹”书画赛、“品竹”手抄报制作、“竹工艺”创新大赛等等。正可谓竹德处处在,润物细无声,学生在参加各种活动的过程中不断规范自身言行,提升综合人文素养。

实践中人们发现,在竹的品格精神中,有两点是独特于其它植物的,一是它的“虚心”,二是它的“有节”。富有意味的是,虚心与有节都与儒家文化中的“礼”相对应。礼是君子与人交往之道,“礼”与“德”相互依托, 相辅相成。因此,我们向学生提出在待人接物中做到有礼有节,遵守人和人交往的礼仪规矩,不妨碍他人,对他人表示尊重,做人不卑不亢,有礼貌,懂人情。据此,我们还以礼为主题,在校园内开展了“学礼仪,养品行”教育活动,如开展“学文明礼仪,做谦谦君子”“文明礼仪,从我做起”“文明有礼,友善待人”“争做有道德人”“学餐桌礼仪”等一系列德育主题活动,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学习生活礼仪、课堂礼仪、交往礼仪、家庭礼仪等,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少年君子之风范。

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竹在文学、书画、音乐、民俗、造景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特色。这些元素都非常适合学校作为素质教育的载体。为此,我们在教材的校本化处理方面做出相应行动,各学科教师都自觉在教学中充分挖掘“竹”文化元素,使学校的特色主题融入学科的日常教学之中。

如把竹文化渗透在美术教育中。画竹在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中具有相当地位,为此我们除了组织学生观察竹之形态,用手中的画笔作画外,还引导学生用竹叶、竹枝、竹皮等材料制作成贴画,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此外还组织学生观赏古今大师画竹的作品,丰富他们的艺术审美体验。

竹是我国古代文学创作的重要素材,历代皆有咏竹赋竹的佳作,创造了难以计数的文学作品。如《诗经》中就有大量竹诗;而清代画家郑板桥创作的七言绝句《竹石》,更是赞颂了竹的刚毅。我们在引导学生阅读与竹相关的文学作品时,不单让其更深入地了解竹品,增长知识,更提升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此外,当学生尝试以不同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收获时,也提升了写作水平。

又如把竹文化渗透在自然科学教育中。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展“寻竹之旅”的专题研究,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去了解竹的种类、生长习性、用途以及竹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

再如把竹文化渗透在音乐教育中。利用音乐课让学生欣赏有关竹的曲目,并在学习吹奏竹笛、葫芦丝等乐器的过程中,了解古今竹制的乐器,如“笛”“萧”“笙”“筝”“竽”等等。

三、以竹为主题构建校园文化环境

竹四季常青、姿态优美,具有声、影、意、形等“四趣”,将之运用于学校环境文化建设非常方便且适宜。因此,我们不断对校园环境进行以竹文化为主题的整体设计和改造,形成了以“品竹园”为代表的竹文化校园景观,包括有校训文化墙、竹德文化柱、竹之“茁壮”文化石等,其中还建造了种植达二十多个品种的竹园,起名为“品竹园”,其寓意一是希望师生在竹园中欣赏到竹的形状与姿态,二是希望当师生漫步于青青翠竹之下时,能习行竹的品质与修养。同时,我们还在学校走廊上悬挂各种竹制中国传统乐器,如排箫、竹笛、葫芦丝、二胡、快板等等,以此构建具有浓厚竹韵的校园育人环境。

在开展校园竹文化环境建设的同时,我们还紧紧围绕竹文化主题,结合班级实际,开展特色化班级文化建设。比如,师生们共同设计以竹文化为主题的中队名,如君子竹中队、方竹中队、琴丝竹中队、佛肚竹中队、刚竹中队、慈竹中队等等;在竹品竹德中提炼出各班的班训、班规与努力目标;在班内墙壁上悬挂古今名人颂竹的诗句。这样通过不断优化班级文化环境,校园内逐渐形成了浓郁并富有特色的班级竹韵文化。

近年来,学校在以“品竹内涵,养竹精神”为核心内容的德育工作中,不断探索以竹养德的有效途径,通过“竹文化”活动形成竹韵书香的校园文化特色,使学生成长为有爱、有德、有礼、有才、有艺的少年君子,日后必能肩负起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繁荣祖国的重任。

君子阳阳范文4

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必须“戒之在色”,即不应早婚,婚后亦应节制,更不能放荡不羁。

人到壮年,便要开始注意抗御衰老。《黄帝内经》说:“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在此时期,人们如能注意保养,对防止早衰、争取长寿是十分必要的,其养生的要求是“戒之在斗”。对于“斗”,古人认为:“夫斗者……胸中才有胜心,即自伤和。学未明而傲,养未成而骄,志不行则郁而病矣,自暴自弃,言不及义而狂矣。”一个人如此理解“斗”、警戒“斗”,自然就能保养身心。

人到老年,就要设法延缓衰老,其养生的基本要求就是“戒之在得”。这里的“得”,孔子十一代孙孔安国解释为:“得,贪得”。所贪者包括名誉、地位、财富在内。更有人提出:“盖因马念车,因车念盖,未得则虑,得之亦虑,失之趑趄,嗫嚅未决,寤寐惊悸而不安”。如此患得患失,贪婪不已,以致心神浮躁、寝食不安,必然有害于身心健康。所以,“盖年老养生之道,不贵求奇,先当以前贤破幻之诗,洗涤胸中忧结,而名利不苟求,喜怒不妄发,声色不因循,滋味不耽嗜,神虑不邪思,无益之书莫读,不急之务莫劳。”老年人如果能做到这些,自然就能健康长寿。

齐白石先生对孔子的养生三戒颇有研究,他的养生经验是七戒,也值得借鉴。

戒酒

齐白石高龄时几乎每天都收到酒宴请柬,席间同座举杯欢饮,每每都以“谢谢,不会饮酒”谢绝了。

戒烟

齐老从不吸烟,不备烟,朋友来了,奉花相待,友人知情谅解,也抑制着烟瘾不吸烟。

戒 狂 喜

齐老的书画珍品即使选入国际画展,他也不喜形于色,仍镇静若常,不动声色。

戒 悲 愤

从不因个人得失而悲叹气恼。

戒 空 想

必须动脑筋构思画境时,齐老就聚精会神边思边画,绝不空思,夜晚不动脑,不贪坐。

戒 懒 惰

齐老注重生活自理,衣食住行乃至补缝衣、洗刷碗、打扫地、徒步行,自己能办的决不求助他人。

君子阳阳范文5

1、留种:君子兰开花的时候,要是想要保留种子,可以在开花的时候授粉。在它开花后把花箭剪去,种子生长成熟之后采收下来就行。

2、不留种:要是不想要留种子的话,就要从花茎的基部剪除,这样可以减少营养的消耗。保证良好的日照,可放在窗台上或者是阳台上面。浇水也要减少,因为植株对于水分的要求有所降低。另外,还可以在花后进行换盆,这样对它下次开花是很有利的。

(来源:文章屋网 )

君子阳阳范文6

初夏的光照并不能算是十分强烈,但也不算很弱,加上君子兰本身不喜欢强光,所以这时候应该将它放到散射光照出进行养殖,最好不要给予它全日照。

2、浇水

初夏,气温渐渐的升高,所以土壤之中水分的蒸发速度也会相应的变快。这时候需要略微增加为它浇水的次数,防止因为水分蒸发导致它出现缺水的状况。

3、施肥

春天是植株的生长旺季,需要经常施肥,而到了初夏,植株的生长速度没有春天时那么快,所以相应的,施肥的次数也应该减少。可以通过减少施肥的量或者增加施肥的周期来进行控肥。

4、预防病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