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生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作文生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作文生活

作文生活范文1

我不是个急性子吗?不但不利于静,也坐不住。我不知道我把书买回来,书感谢我不感谢,我可得感谢它们。我写完作业的时候,总是第一时间跑到书柜前挑选一本书,就津津有味地看起来,为大脑仓库运送粮食。

当然,也有伤心的时候。今年春天就有这么一回。因为我看书就忘了时间,妈妈把我刚买回来的书藏起来了,弄得我必须在家里重演了一次“大闹天宫”,才把书还给我。

书有许多种。而我,钟爱散文和小说。

我爱读小说,特别是侦探小说,有一点恐怖,一点刺激,我不看到结局,绝不罢休。小说的美,在于它的情节。那种很迫切想知道事情的发展和结尾的感觉,是我所喜欢的,也是令人无法抗拒的。

我爱读散文,因为它用文字很好地解释了一种境界,那种境界很美,那种文字很美。我总是喜欢在心烦意乱的时候,去散文里扶慰自己烦躁的心。散文的美,在于它的意境之美。那种让人如痴如醉,心得到沐浴的感觉,是我所缺少的,也是令人心驰神往的。

作文生活范文2

【关键词】作文教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大多数语文教师有这样一个体会,就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一个难点。特别是学生,他们不但觉得作文难写,而且觉得没有什么可写,无从着手写。为此,我提出了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通过研究和实践,高效达到小学生作文训练要求,提高表达生活和思想的能力,给作文以生活的灵性,力克作文虚假空洞现象。

1.引导学生感悟生活,积累材料

虽然我们的学生对外界生活接触不多,但其实每时每刻,学生们都在接触一些人和事。如果有敏锐的洞察力,就能捕捉到别人不注意的细节,找到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题材,写出内容充实,事例具体的文章

比如,一天上语文课时,因学校临时召开一个紧急会议,耽误了几分钟。等我走进教室时,值日班长周湛已经组织大家在读课文了。同学告诉我,刚才有几个同学在捣蛋,是周湛制止了他们。听到这一切,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回忆:上课铃响后,教师没有像往常一样出现在教室门口,你是怎么想的?几位调皮的同学是怎样捣蛋的?同学们是怎样做的?周湛是怎样制止的?这几位调皮的同学又是怎样反应的?你又有什么感受?经过讨论,同学们发现这是一个很好的作文材料。这时,我趁热打铁:“下面就请大家把这一题材记在你的‘拾贝集’里。放学后,请大家再把它具体地写下来。”同学们听了,欣然应允。

“拾贝集”是我要求每个学生都准备的一本记录本。学生每天用三言两语记上当天发生的有意义、有趣的事,不强调有头有尾,也不强调文字优美生动,而着重强调真实,强调句子通顺,让学生把自己的见闻、活动、感受朴朴实实地写下来。如今天在学校里学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如在音乐课上学到了一首新歌、体育课上做了一个有趣的游戏、美术课上由同学做模特儿画了第一次肖像画),在家里做错了一件事或种了一盆花……诸如此类的小事都可以成为“拾贝集”的内容。这样每天注意材料的积累,到作文时,就不愁没有内容可写了。每天都进行的练习,还能够使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得到培养。

2.作文内容生活化让学生乐写

学生作文内容应该也必须是学生生活内容的反映,学生的写作才是兴趣盎然而不枯燥的,我们在研究作文生活化策略时,要从生活出发,构建作文内容系列。提高生活认识水平,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生活认识水平的反映。我们要从提高生活质量角度来观照作文生活化的意义,以写作来反映生活,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生活的理解,而对生活的深入理解,又直接促进学生作文深度的发展。最终形成生活与写作的良性循环,文道结合的良性循环。丰富学生生活、提高认识能力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我们在教育中必须解放学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去以生活为课堂,去享受人生,热爱生活,这样,我们才能从文中见“人”。

学校生活也是人生的一部分,作文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但其生活方式能反映其它生活的内容。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强调使写作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是生活的内容,要以自我表现、生活写照、应用、议论文字、说明文字等作文内容将生活的一切作为作文内容的一切,使作文的空间与时代的空间,与学生生活的空间相融。

活化生活积累,促使学生“一写为快” “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源泉。”学生脑中沉睡着的生活积累,一旦被激活,情感的大海就有壮丽的浪涛。这样火热的情感与内部语言有机融合,所写之作才有血有肉。因此,平时应抓拄契机,活化学生丰富的积累,让学生有强烈的写作冲动,促使学生“一写为快”。

活跃思维,给学生以自由命题的空间,我经常选取报刊上的短文和电视上的一些热点新闻作为作文材料。选取的材料短小精悍,情节性强,贴近生活。在谈到参与十多年WTO谈判的外经贸部处长王真被一家外国保险公司百万年薪挖走、清华学子刘海洋“硫酸伤熊”时,学生的反应异常激烈,从对人才的流失的扼腕之痛、人才的管理机制到世界经济一体化;从口诛笔伐这位清华学子、学历与人格的思考到家庭学校的教育机制等等,学生思维活跃,视觉敏锐,能联系生活中的问题。这样的作文,自由命题空间大,真正做到了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用我的自然之笔,显我的自在之趣。

3.引导学生开展活动,体验生活

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增加见闻、认真体验,才会有新鲜的收获,有真切的感受,也才会有倾吐的需要和欲望。这学期,我们组织学生参加了许多活动:游览“江南八达岭”——临海古长城,领略祖国的山河之美;参观“遗物展”,了解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封闭性军训活动,体验军营生活;组织学生上街清除城市的“牛皮癣”——乱贴乱涂的广告……精彩纷呈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使学生兴趣盎然,获益良多。在此基础上,我们再引导他们回忆叙述活动的进行情况,交流收获和感想,既活跃了思想、沟通了情感,又训练了作文。

作文生活范文3

一、从生活教育到作文教学生活化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出:“全部的课程包括了全部的生活,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生活是教育的本源,脱离生活办教育,就像空中阁楼要塌下来。生活教育,也就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之需要而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可以化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在作文教学领域对生活教育理论的借鉴、实践和探索。

因此,我们进行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探究,赋予作文教学以生活的灵性,是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

二、体验生活,捕捉“作文”小浪花

叶圣陶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作文是生活的反映,生活是作文的泉源,作文离不开生活。

我们应该努力地去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尽可能广泛地获得直接和间接经验,力求作文能够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生活,通过他们自身经历和实践活动获得真实感受,从而使学生有感而发,轻松愉快地抒写自己的感觉。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温馨甜蜜的家庭生活,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给学生提供了肥沃的写作土壤。

1、发现学校生活中的点滴素材

学生每天在学校里,都过着上课下课的生活,在他们眼里根本没有什么变化。如果写一写有关学校生活的作文,大多数的学生都不知从何写起,该写什么。作为教师就应合理引导学生去发现校园生活的乐趣,认识校园生活,热爱校园生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留心观察。

(1)自然环境方面

如校园内一年四季景物的变化,平时可以带领学生利用课间去观赏,把四季变化的足迹留在学生的日记里,还有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春雨蒙蒙、雷雨隆隆、雪花飘飘,在不同气候中引领学生发现校园呈现的诸多之美。

我们的学校是新校舍,校园环境和各种设施都在建设中,正是引导学生做生活有心人的大好机会,如:操场的大草坪变绿了,来之不易;校园的生机盎然,通过学生的描述永远留在他们的心中。

(2)人际交往方面。

如同学间的摩擦、友谊,教师和同学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往,学校后勤工作人员的服务都可以启发学生写进自己的作文中。

在学完《落花生》之后,为了能使学生更深刻的体会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一次“小练笔”。我发现学生所联系生活实际内容空洞、夸张。此时我想到我们学校的后勤工作人员:门卫、清洁工人、食堂工人、生活老师,让学生选取其中一人进行仔细观察了解,两天后再进行练笔,有了深入地观察和切身的体会,学生有感而发,真真切切地体会了落花生的品格和做人的道理。有的学生写道:

“我从幼儿园到小学五年级,以前怎么从来都没有发现,有这样一位默默无闻的清洁工阿姨在为我们打扫厕所呢?真的难以想象,假如我们学校没有这位阿姨天天悄无声息地为我们清扫厕所,那我们的的厕所将会……这位阿姨就像落花生,虽然她的工作很不体面,但是她却给了我们整洁、舒适、美丽的学习环境。”

(3)学习活动方面

如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各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分析自己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把它写进自己的日记里,写进心里,时刻提醒自己向优秀学生学习,取长补短,或是说说自己喜欢上什么课,为什么喜欢。也可以把学习过程中发生的突发事件写下来,谈谈自己的想法,写一写随笔。

(4)课外活动方面

如六一儿童节,班队观摩活动,校园文化艺术节、兴趣小组活动等都可以引导学生从中找到乐趣。

教学生做个有心人。在貌似不变的学校生活中,发现美的无处不在,认识校园生活的精彩纷呈,找到了需要表达的内容和想要表达的情感。写作时自然就会轻松自如,自然就有真情实感。

2、发现家庭生活中的平凡小事

小学生每日与父母朝夕相处,父母对他们的关怀和爱护,已是司空见惯了,没有任何的感触。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父母,就只会写“下雨天,我生病了,妈妈怎样背我去打针;寒夜里,为我盖被子;做错事,父母怎样批评我”等一些虚假,空洞的内容,根本不是自己家庭生活的真实写照。根据这一现象,教师可以提醒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观察:

(1)父母间的相处,是相敬如宾,还是碰碰磕磕。

(2)孩子与父母的相处,父母的言行举止,平凡简单的话语,给了你什么?

(3)一家人与朋友、亲人之间的相处。

(4)孩子独自在家时的情况。

(5)我在家学会了什么,是怎么学会的。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家人的一举一动,捕捉人物内心的变化,从锁碎的家庭生活体验七情六欲。

学生把对家庭生活的情感带入作文中,那学生也将由此日益热爱自己的家庭,也会变成一个懂得发现他人之美,珍惜家庭幸福的人。

3、发现社会生活的日常见闻

社会是个大熔炉,每个人都离不开它,小学生作为社会化的人当然也离不开它的影响与陶冶,教师可以这样指导学生关注社会:

(1)上学、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象和事物。

(2)家长带孩子进入各种社交场合,观察各种人物的言谈举止,感受人和人之间的交往方式。

(3)留心新闻及报纸的社会消息。关注社会上发生的重大事情如:大地震、奥运会、国庆大典、甲流的传播……教师要做有责任心的人,也应该引导学生去关爱社会。

记得“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每天要求学生去关注灾情变化,发动学生积极捐款献爱心,并及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感动。在一次五年级作文竞赛中,竞是写有关汶川大地震的作文。孩子们用极富个性的语言将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充满人间真爱、大爱的救灾场面,声情并茂地重现在我们眼前。而这恰恰源于他们用富有个性的双眼去观察,用富有个性的耳朵去聆听,用富有个性的大脑去思考,用富有个性的心灵去感受,体验了灾难无情、人间有情的感动。它真正体现了“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体验是作文的生命”这句话的含义。

三、唤起内需,抒发自己的精彩瞬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一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淡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活动只会带来疲劳。”教师在教学中要能有效地唤起学生作文的内在需要,将“外部动力”转化为“内部动力”,使学生有勇气克服言语的干涸而抒发“脑中的一腔积蓄”(叶圣陶语)

1、课堂上引发内需

心理学认为,情境是对人有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和社会意义的具体环境。的确,一个具体生动的情境设置,可以引发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从而调动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提供想象和思维的前提,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下进行学习和创造。情境在激发人的某种情感方面具有特定作用。作文情境教学,是为引发学生体验,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调动学生的作文兴趣的一种场合,一种情景。

义教版五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习作”,提供了三个可供选择的角度,其中之一就是围绕“开卷是否有益”展开辩论,再写下经过或自己的看法。课前我布置了一个任务,每个学生针对“开卷是否有益”提出自己的看法,接着,根据自己的看法,去查阅课外读物,或到网上查询,为自己的看法,找到合理的理由和依据。然后,我们利用班队课举办了一个“开卷是否有益”的辩论会。正方和反方同学分别就坐在属于自己的方阵里,主持人说了开场白后,正、反双方同学之间马上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唇舌之战。双方同学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情绪高涨。辩论时,学生都变得伶牙俐齿,大家各抒己见,证据确凿,互不相让,难分胜负。辩论会后,我马上组织学生把刚才的情景和自己的感爱,动笔写下来。这样的课堂情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引发了学生的体验,让孩子们有了一肚子的真情实感要倾诉,“胸中的一腔积蓄”处于一种“憋不住”的状态。此时拿起笔来,自然轻松愉快,滔滔不绝。

2、课堂外激起体验

体验以感官的参与为基石。我们的课外生活丰富多彩,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加强让眼睛学会观察,让耳朵学会警觉,让双手学会感爱,让鼻子学会区别。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那么体验感也会加强,作文时也就能声情并茂。

孩子们十分喜欢各种课间活动。女孩们踢键子、跳皮筋、跳格子;男孩子打乒乓球、弹卡、弹弹珠、跳长绳。看到天真烂漫的孩子们玩得那么津津有味,我也经常加入其中。光想着玩不行,我要让孩子们获得另一种收获。我在网上收集了许多描写各种课间活动的优秀作文,打印出来分发给孩子们。我并没有要求他们写自己的课间活动,可在之后的两个周末,大多数学生的日记里都写了自己参加的课间活动,并且写得有声有色,情趣盎然。我把优秀同学的作文配上照片,在班级里张贴宣传。这下同学们的兴趣更浓了,他们在活动中重新去感受,又自觉重新写日记,主动要求我批阅他的“杰作”。

作文生活范文4

大多数孩子讨厌写作,分析一下原因,其中有这样的一个主要方面:无处下笔、无话可写。尤其是农村孩子生活圈子小,学校、家两点一线,活动范围狭窄;老师、同学和家长三点一面,交流对象少。生活单调枯燥,见识面窄,学生脑中无物,面对作文当然无话可说、无处下笔。

要想写好作文,教师和学生都应该走进生活中去,因为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没有生活的体验,就没有真切的感受,也就没有丰富的情感。叶圣陶先生曾说:“文章必须从真实生活里产生出来,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文章”。作文教学必须立足课内,面向课外;立足课堂,面向生活;立足作文、丰富生活;充实学生的语言材料,拓宽学生的写作范围。《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农村的生活说单调却也丰富多彩:山村小路上与牧归的老牛作伴;山里溪边戏水抓鱼;菜园田野嬉耍玩闹;爬山摘果、下河游泳;春季踏青、秋季野炊;帮家人做做家务等等,这些都是农村学生宝贵的经历,也是最好最真实的写作素材。

教师不可到教学作文时才让学生搜肠刮肚地想素材、找素材、凑素材,甚至是抄素材,而是在平时就要经常性地引导学生留心生活中有趣的事,记忆并记录下来,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个丰富、庞大的“素材库”。最简单的方法,是写日记。让他们写身边的事,说自己的话,写实在的话,见什么写什么,干什么写什么,读什么写什么,想什么写什么。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规定每人每周写作的最低量度。有了量度要求,实现日积月累以便于教师全面梳理总结,可起到督促引导作用。学生还不善于观察,特别是日常生活中细节的观察习惯尚未养成,导致“可写的事儿满街跑,瞪着眼睛看不到,竖着耳朵听不着”。因此,给学生“任务” ,让学生带着“观察”的目光去寻觅,带着任务去思考,怀着兴趣去生活,快乐写作就能找到很多新颖实在的写作素材。

如何让学生从生活中积累素材,老师要对学生授之以渔。

一、教会学生观察生活

作文训练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时我们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留心家庭中一些生活设施的添置,观察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日月星空……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组织学生更多参与生活

学生参与更多有意义的活动,使学生积累较典型的写作基础材料。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理解作文主题,组织作文素材,考虑作文结构,进而提高作文生活化程度。如组织学生开展“我的一次家务”“我参与的一次农田劳动”“我家里的动物”“我佩服他(她)”“他真行”等观察、演讲、表演形式的主题活动,配合重大节日组织学生举办联欢会,平时组织学生郊游,深入农村,扎实上好综合性学习……让学生的表现意识得到培养,才华得到展示,表达能力得到提高。这样,就可以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产生作文兴趣。

三、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我们从作文训练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种植庄稼,让他们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家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体验实践的感受、品味收获的喜悦。如学会技能、享受成功;做了好事受到他人赞扬的欢乐;遇到困难、挫折时的懊丧;受到责难、误解甚至讽刺打击时的愤慨……要引导学生善于把这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素材库”,扩充容量。

作文生活范文5

一、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体验是积淀生活并叠加成文的手段。因此,指导学生写好生活化作文,重要的一点是要想法设法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带他们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创造生活,从而开辟作文写作的源泉。

生活处处皆文章。我们要因势利导,启发学生敢于对身边的人和物评头论足,对周围的事物“说三到四”,对热点问题、趣闻轶事指手画脚。只有让学生贴近生活,融入生活,感知生活,在生活中思索,在生活中作文,才能让学生有话想说,有事可叙,有情想抒。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感受生活,用自己的热情点燃生活,用自己的笔留住生活。

作文中既应该有生活中的美,也应该有生活中的丑,有生活中的善,也有生活中的不良习惯;作文应以不同的语言展现生活:有快乐,也有忧伤,有难过,也有感动。不同的人生历程注定了作文选材的不同:同样是快乐,有获得胜利的开心之乐,还有帮助人后的幸福之乐;同样是烦恼,有父母打工走后的失落,有好朋友走后的寂寞,有学习吃力的困惑。作文就是学生生活的真实写照,作文就是学生生活的真情流露,作文就是学生生活的心灵轨迹。作文贴近生活学生写起来得心应手,作文抒写生活学生才能真情流露。个性生活拥有个性材料,个性材料造就个性语言,个性体验流露个性感情,个性思维酝酿个性作文。

例如,在一节古诗文欣赏课上,余娟同学模仿宋代诗人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写的《卜算子》:“我在河南省,妈在广东省。日日想妈不见妈,我们是一家。妈妈何时归,思念何时止?只愿妈妈知我心,定不负养育恩。”这首词就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妈妈的思念之情,文笔虽然稚嫩,感情却意味深长。这篇作文使我真切地感悟到:从学生的生活中寻找写作的源泉,是作文生活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种源于生活的作文,是学生观察和感受生活的真实记录,具有学生情感的温度,闪烁着学生心灵的色彩,这样的作文真切感人,这样的作文才是好作文。

二、活动是作文训练的基石

生活化作文的启发可以从活动人手,把作文训练变成一次次有趣的活动,把习作变成学生自己生活的需要,变成他们愿意干、喜欢干的事情,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他们作文的兴趣。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亲身经历,在活动过程中获得生活的体验和感受,让活动的喜悦变成倾诉的需要。这样,学生才会有东西可写,也就消除了他们的恐惧心理,若再辅以方法指导,学生就会乐意接受,作文水平就很容易提高。

活动的设计可以从学生熟悉的、喜欢玩的“乒乓球争霸赛”“篮球比赛”等开始,也可以设计一些特别的活动,如“歌王争霸赛”“古诗文朗诵比赛”等等。不论什么活动,其目的只有一个:挖掘学生活动中的个性体验,鼓励他们说出自己内心的独特感受,倾诉活动中的收获喜悦,从而培养他们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争取做到“生活处处皆文章”。

生活化作文就是让学生触摸生活,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走进生活,拓宽学生作文的空间;感受生活,放宽学生作文的思绪;学会生活,丰富学生作文的内涵;记录生活,抒写学生作文的个性!

作文生活范文6

传统的小学作文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弊端,语文教师应该顺应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新教学理念,加强小学作文教学的生活化,真实的体现“生活即教育”这一教育理论,促进学生思想和个性的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1.提高学生生活认识水平

小学作文教学最重要的目的便是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了解生活、热爱生活。因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细致的观察生活、记录生活,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经验运用到作文写作中;另外,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感悟能力,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带给自己的感受,提高对生活事物的认知。最后,要在生活交流中锻炼表达方式和经验,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水平。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走向周围的世界,脱离生活小圈子的禁锢,体验社会群体的生活方式和氛围,让作文课堂成为社会课堂。让学生的作文写作不仅可以展现出千姿百态的世界,还可以自由抒发感受和感悟。只有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提升对生活的体会与体验,才能让学生在写作中言之有物,抒发真正的感情。比如,教师可以在不同的季节带领学生欣赏校园、城市不同的特点和美好;教师还可以引导小学生将自己交朋友的经历或者与父母相处的趣事讲出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2.作文素材和内容生活化

生活是作文写作最为丰富和真实的素材,教师应该在作文写作中引导学生在缤纷的生活中发现和总结写作素材,提高学生自身的写作能力。比如,课文《课堂十分钟》的教学与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在学生阅读和了解这篇课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描写属于自己的《课堂十分钟》。另外,教师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还要注重作文内容的生活化,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体会到乐趣。教师在研究作文生活化策略时,要立足生活,从生活实际出发,构建科学合理的作文内容体系。让学生在写作中反映生活,提高学生对生活的理解以及对自身成长的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留心自己的生活中获得最真实的写作内容。比如,小学生天性好玩,在玩耍中也可以去体会、去思考、去感悟。做家务、小创作、团队游戏都属于玩的范畴,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作文中描写出“玩”的经验和技巧,“玩”的痛快与妙趣,让学生用心灵去体验生活,在作文中描绘出真实多彩的生活世界。

3.写作动机生活化

学习动力可以分为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内部动力相对于外部动力而言更加具有主动性、自觉性以及目的性。写作动机生活化是指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唤起学生作文写作的内在需要,变外部动力为内部动力,提高学生作文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实现写作动机生活化,就要做到以下两点。创设生活化情景,促进学生的亲身体验。教育学家卢梭认为,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所获得的直接经验,比被动接受成人的说教或者是从书本中获得的知识更加深刻,更加具有价值和意义。因此,教师要注重生活化情景的创设,实现课堂教学接近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教师在教授校园活动新闻作品的作文写作中,可以以“成语接龙比赛”活动为采访对象,将全班学生分为活动参加者与新闻采访者,进行角色扮演,在模拟中直接体会新闻采访的过程,找到写作的重点,同时也加强对各个人物性格的了解,提高写作水平。创设对话氛围,促使学生思考。生活化教学不可能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有时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创设对话情景,通过沟通和交流引发学生对于生活体验的思考。对话式的教学方式,可以营造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从而有效保护学生的自由意识,与学生产生共鸣,从而起到更为显著的教学效果。

二、总结

上一篇励志感人故事

下一篇君子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