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章的表达方式有哪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章的表达方式有哪些范文1
一、命题依据
几年来,江苏省《考试说明》都有这样一句话:“注意散文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手法的灵活性。”这几年的江苏高考只有2008年对此没有考查,因为2008年考的是小说,其他年份都考了。由此可见命题者对此的重视,所以在高考复习中我们一定要对《考试说明》中的这句话作详细的解读。
二、理论解读
《考试说明》中的这句话有以下两大方面的内涵。
(一)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手法的各自特点及其作用。
1.记叙的方式及其作用。
顺叙:按照时间或空间顺序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丰富内容,使情节更加完整,曲折有致,深化主题。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某些交代,可起到补充、丰富、深化内容。
平叙:也称“分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平行地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2.描写的方式及其作用。
人物描写:肖像描写,对人物的音容笑貌、服饰举止、风度姿态景象描写,刻画人物外在形象,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动作描写:对人物行为、动作的具体描绘和摹写,显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语言描写:通过对人物语言的描写刻画人物性格,使读者听其言,见其人,知其心。
心理描写:展现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性格特征,补充交代说明。
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生动再现景物特征,营造一种气氛,创造身临其境之感,奠定感情基调,烘托人物的情感思想,为议论、抒情作铺垫。
环境、场面描写:作为提供事件、感情、思想的背景,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思想。
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既可用细描,精雕细刻,具体传神,纤毫毕现,又可用白描,勾勒轮廓,简洁传神。
正面描写:也称直接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
侧面描写:也称间接描写,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侧面描写一般不单独出现,往往与正面描写结合起来。
点面结合: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共性与个性、总体情况与局部特点相统一。
描写角度:动静,远近,古今,表里,俯视,仰视与平视,整体与局部,视觉、听觉、味觉与触觉。
3.议论、抒情的方式及其作用。
直接抒情:不借助其他手段直接表白和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易于表达浓烈的情感,形成强烈的感染力量。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虚实结合、借古讽今、象征等,作用是把感情融于形象之中,借助具体的人、事、景、物,使抽象的主观感情客观化、形象化,可收到含蓄隽永、余味无穷的效果。
(二)记叙描写与议论抒情之间二者的关系。
记叙描写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记叙描写的升华。
三、考查角度
2006年江苏高考15题:
作者在描绘“烟雨牛鹭图”后,又写了时装设计师、诗人和画家的感受,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5分)
参考答案:①从不同的角度揭示出“牛鹭图”蕴涵的美;②为作者抒情、议论作铺垫。
该题考查了记叙描写与议论抒情之间的关系。
又如,2007年江苏高考15题:
“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4分)
参考答案为选取了麦天代表性事物,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描写;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富有韵味。
该题直接考查了描写的方式。
2009江苏高考13题:
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6分)
参考答案: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托物言志,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借古喻今,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虚实结合,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文章的表达方式有哪些范文2
近几年,省、地中考语文试题中都有对记叙文阅读能力的考查,可见记叙文阅读的重要性。从选材看,所选的记叙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贴近生活,易于理解。材料更多的是选择反映人间真情、人生哲理、无私奉献的内容。从试题设置看,一般主观题占主导地位,但开放性试题越来越多,着眼于对文章的整体感知。
二、考查要点
1.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分清记叙文的要素、人称、顺序等。如:
2012年的16题: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填写下表。
2.概括文章内容。如2008年的24题: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内容是什么?2011年的第19题: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3.找出重点段落、关键语句、中心句,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理解一些语句的深层含义;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如 2009年的21题:指出最后一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
4.区别认识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理解其在文中的表达作用。如2011年20题:第⑩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5.理解题目的含义。如 2009年的20题:文题《最后的阳光》有什么深刻含义?2012年的20题:理解题目“一只空瓶子的温暖”的含义。
6.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如2009年的19题:做人应讲求诚信,卡夫卡为什么要欺骗小女孩?2011年的21题:陈乐平是一位普通的公交车司机,他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请列举出两点。
7.修辞手法的运用。如2010年的23题:读完全文后,模仿下面的句子,概括这位母亲的优秀品质,构成排比句式。母亲刚强、坚韧,令我感动; , ; , 。
8.主观开放试题。如2008年的28题:在生活中,你一定会有被理解、关爱或理解、关爱他人的经历,请就其中一方面举例,谈谈你的感受。
三、考点解读
这里说一下几种重要的表达方式。记叙和描写无疑是记叙文中最重要的两种表达方式,但在各地中考试题中考查最多的是描写、抒情和议论。
1.描写:是记叙文中写人状物常用的一种手法。好的描写常常可以使形象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2.抒情:即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常用的抒情方法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在记叙文中,抒情性的文字可以使文章的情感更加丰富、强烈,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3.议论:即作者对某个对象或问题发表见解,表明观点和态度。它是议论文中的主要表达方法,但用在记叙文体中可以起到点染主题、评价事物、折射作者思想的作用。
四、方法指导
近几年中考试题所透露出来的信息显示:记叙文阅读考题的设置多是课外的美文,多读、善思会有利于学习和应试。
1.要能根据文章的内容分辨文章的类型。阅读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有的是以写人为主的散文,有的是人物通讯。要会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描写的分析,了解人物的思想品德及文章的主题思想。而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要能通过分析事情的经过,揭示事情的意义。以借物抒情为主的记叙文多属于抒情散文,有的是以一定的具体事物为对象,有的是以物喻人,作者往往把自己的情思融于事物或景物描写之中。
2.结合记叙文的文体知识对文章内容进行具体分析。要会分析记叙的要素、人称、顺序,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能根据文章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理清文章的思路,归纳文章的主题思想,理解文章的详略与表达主题的关系。能从文章中找出重点段落和语句,理解它们的作用,并体会关键性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3.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叙述和描写常常结合起来使用,阅读时要注意叙述和描写对深刻理解文章所起关键性的作用。
文章的表达方式有哪些范文3
一、注意创设情景,让学生有话可说,增强学生写作的兴趣
作文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为学生提供重要的写作信息资料。在作文训练中,要注意创设贴近或围绕学生生活的情境。作文教学越贴近学生生活,学生越是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学生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既能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又能开拓想象。例如在布置《第一次学做饭》这篇作文前,应先布置学生回家在家长的指导下学做一顿饭,这样就能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为写作做准备。在正式上作文教学课时,让学生分组谈谈自己做饭的经过。这样使学生之间能取长补短,有话可说,就自然而然地有话可写,不至于使学生毫无头绪。再例如利用游戏创设情境。由于是玩游戏,学生的兴趣非常高,都积极主动地交谈起来,议论活动中有哪些最精彩,最激烈的,参加的人是如何做的,自己是如何做的,以及旁边的同学的语言、动作、神态、情绪等又是如何。不知不觉中学生就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完成作文,而且内容具体,语言也比较生动。
学生亲身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真实体验了其中的乐趣,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当当然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写作素材,增加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二、增加课外阅读,积累写作素料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量阅读各种书籍,对写文章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大量阅读可以积累词语。作文由若干个句子组成,而句子则是由词语构成。日积月累,学生就可以积累大量的词语,在以后的写作中就可以信手拿来使用,选择最适当的词语。这样就可避免作文时语言乏味、无话可说的现象出现。大量阅读可以掌握各种各样的表达方式。好的文章,除了题材新颖、言辞优美、生动具体外,还要有恰当的表达方式。如果大量阅读各类文章,就可以学到各种表达方式,写作时就可以根据体裁和内容的需要选择最佳表达方式,这样可以使文章变而不乱,起到引人入胜、使读者欲罢不能的作用。大量阅读可以丰富情感体验,如果大量阅读各类文章,学生就可以体验作者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如果读得深入,甚至可以同作者同欢乐,共哀愁,体味人生的喜怒哀乐,品尝生活的酸甜苦辣。有些学生在阅读时,文章里写的事正好与自己的一些经历相同或相似,因而产生强烈的共鸣,这样的体验多了,学生的情感自然就会丰富起来,写起文章来就会融进自己的感情,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那种干巴巴的“感情”,从而达到“以情动人”的目的。大量阅读可以积累间接生活经验,增加各种知识。由于学生的年纪小,生活圈子小,活动时间少,因此他们的生活知识、社会知识等都非常少。大量阅读可以使学生间接获得他们还没有机会接触的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知识经验,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经
三、在作文教学中,教给学生方法非常重要
作文前的指导是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出了题目后学生能否写好作文,在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的指导。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所以,在写作的指导中,重要的问题不在于写作技巧的传授,而在于如何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在于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为此,教师可以先来一番“口头作文”表演,学生受到了教育“口头作文”的感染,兴之所至也就跃跃欲试,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感觉中就完成了一次作文。在教师有声有色的“口头作文”中,自然有关于“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的部分,只不过没有专门指出来罢了,一旦“口头作文”结束,只要稍加提示或说明,学生对这些写作方法就会心领神会了,这样做,比孤立地抽象地讲写作方法,效果自然好得多。
另外,要注意帮助学生编制写作提纲。提纲是学生的作文的构思过程,因为学生作文时,要么无话可说,要么语无伦次,空话连篇,从早上眼睛一睁写到晚上上床熄灯,一笔流水帐。这就需要有一个组织和整理材料过程,搞清哪些应详写,哪些应略写,哪些先写,哪些后写,这样才有条不紊,条理清楚。
四、在每篇作文中找闪光点加以鼓励
文章的表达方式有哪些范文4
考点一、分析人物形象
题型有:
1、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 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 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物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分析人物形象,一般可从四方面进行揣摩:
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考点二、分析小说中的环境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可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交待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一般而言,小说中自然环境的作用往往从对某种特定环境的渲染、情节的推动、对人物心情的烘托、对主题的揭示等几个方面的作用入手。
社会环境描写指的是故事发生的时代特点和时代背景,它为人物提供了大的活动时空背景,影响着或直接决定着人物的思想情感。
考点二、分析小说中的环境
题型有:
描写了怎样的环境?这样描写起了怎样的作用?
解题思路:明确环境描写必须为主题服务的宗旨,结合景物描写的一般作用:一是烘托人物的心情;二是烘托周围的气氛;三是推动情节的进一步发展;四、暗示社会环境;五、突出主题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考点三、分析小说情节
题型有:
1、 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 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起线索作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情节(事物)为下文……埋下伏笔;与文中……相照应,突出了……,点明了……
情节的作用:
1、 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2、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3、 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4、 照应前文。
5、 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6、 刻画人物性格。
7、 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考点四、分析小说的主题
题型有:
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解题思路:一是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二是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三是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小说通过描绘XX故事情节,暗示了……刻画了……抒发了(呼吁)……
考点五、分析小说的标题
题型有:
小说的标题如何理解?有何作用?
解题思路:一是通过分析小说的主要情节;二是通过分析小说的主要人物;三是通过分析小说的主要内容。
常见的作用有:一是起线索作用,贯穿全文;二是点明主题。
答题模式:
一是具体的意思。(文中具体的XX)
二是与主题相关的意思。
考点六、分析小说的表达技巧
题型有
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②文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解题思路:一、表达方式A、描写的角度(直接描写、间接描写)B、人称运用(第一、第二人称的妙处)C、明确各种描写的特点和作用(外貌、语言、心理、行动、细节、环境。)D、不同顺序的作用(顺叙、倒叙、插叙);二、结构方式(前后照应、创造悬念、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题)
三、表现手法(烘托、象征、衬托、对比……)
答题模式:小说用了什么方法。(要辨明本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或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内容。(分析这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现什么内容,)有何效果或作用。(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并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说明)
各种描法的运用与作用
(1)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2)语言描写: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3)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从小说的情节结构的角度,一要了解小说采用的叙述人称及其作用;二要了解小说采用的叙述方式;三要把握好小说的结构特点。
临考提醒
阅读步骤:
1、 标序号
2、 抓文脉(按故事的发生、发展、、结局)
3、 边读边划关键词,适当点评(尤其是有关人物的)
解题步骤:
1、 审题干
2、 定考点
文章的表达方式有哪些范文5
一、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探究性阅读
教育家朱熹说过:“学贵有疑,疑者觉悟之机也,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然而,语文教学中往往都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记。哪些需要背诵,哪些需要熟记,教师都一一点明。学生无需动脑,无需智慧,只需要简单的机械记忆。学生的头脑中不会产生问题,只会记忆和背诵教师教的那些知识和内容,非常缺乏自主参与、分析思考的意识。这种教学方法无疑是在浪费学生的宝贵时间。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把学生当成课堂的主人。如教学《孔乙己》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孔乙己是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人,我们还学过哪些描写封建科举制度毒害人的文章,比较一下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学生自然就想到了吴敬梓的《范进中举》。学生在对这两个人物进行比较中形成了积极性、发展性思维。范进遭胡屠户无端辱骂后,还唯唯连声说:“岳父见教的是”;孔乙己在酒客们嘲笑他有偷窃行为时,还硬撑着作“窃书不能算偷”的辩白;范进穷困潦倒时,能“手里插个草标”在大庭广众中“东张西望”寻人买鸡,而孔乙己尽管饿的“脸色清白”,但也不脱下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范进在接受胡屠户的银子时,明知从此不会再用他接济时却还在说:“若用完了,再来向老爹讨着用”,孔乙己穷得连自己都吃不上饭,却把自己少得可怜的茴香豆分给孩子们吃。通过对两个人物的对比,学生对孔乙己的形象认识得更加深刻。而且,学生又自然延伸到主人公周围的其他人物,比较他们的不同归宿,进一步引发了问题意识。范进的众邻居得知范进中举后,纷纷送来鸡蛋酒米,并出主意想办法为他治病,胡屠户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都反映出整个社会追求功名富贵的心理;孔乙己周围的酒客们则表现出冷漠和麻木,孔乙己不过是使“店内外充满了快乐的空气”“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酒店的掌柜对孔乙己也是一幅冷漠的情怀,经常对“十九个钱”唠叨,充分表现了病态化的社会和人们对不幸者无动于衷的悲凉。通过这些引导,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加强和培养。
二、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形成自己的阅读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逐渐形成自己的阅读策略,从而提高阅读效率。教师可引导学生多注意揣摩课文中的矛盾冲突、人物性格、人物语言、观点阐述等重要元素,启发学生多对这些重要元素进行思考,多推测其情节发展、人物行动和结局的形成是否存在多种可能性。鼓励学生努力突破自己的思维定式,多角度发散思维,敢于逆向思维。在形式上,让学生将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结合起来,既分工又合作,展开集体讨论。学生探索问题的主动性一旦得到充分调动,其主体思维的发散程度往往会有所突破。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学生选择了:皇帝后来会怎样?两个大臣后来会怎样?两个骗子后来会怎样?说真话的孩子后来会怎样?百姓后来会怎样?邻国知道了这件事情会怎样?等等。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
文章的表达方式有哪些范文6
一、分析综合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即通读全文,提取与传主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传主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感知传主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认识传主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明确作者对传主的态度与评价或者传主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
例如:(1)有哪些人物形象评价?(2)提出了哪些主张?(3)反映了他什么样的思想?
答题方法:解答“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一类的试题,应力求全面、准确。如何全面准确地筛选、整合传记文本中的信息呢?首先要整体阅读感知全文,把握传记的主要内容(人物的思想、主张、个性及其相关事件)。要善于利用标题、首段起领、尾段总括以及文中的评议句等来快速提取有关传主的关键信息。如上述试题选文标题就表明了本文记叙的侧重点――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而题干正是扣住这个标题来设问的。其次是依据题干要求,确定信息筛选的目标与标准。该题要求提取的是“在创办北洋大学堂时提出的主张和教育思想”,与此无关都应淘汰。第三,通览全文,确定信息筛选的范围,然后在其范围内寻找关键句,或提取重组、或概括转述,力求语言简明、连贯,切忌大而无当,机械照抄。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即精读全文,能分析传记文本的叙事语调(叙述者的感情倾向)及其外显语言表达的风格,或平实,或生动,或诙谐,或庄重,或褒扬,或冷静等;体会其写人、叙事、抒情、议论等方面的技巧运用,如人物刻画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等多样描写的特色与表达效果;能分析传记结构层次,理出思路、把握线索;能概括传记的主题思想。
例如 (1)对传记文本中关键语句的含义与作用的理解:从文章结构角度说和从文章内容上讲
(2)分析语言特色:既要感知本文整体的感情基调和语言风格,又要品味局部段落乃至语句的遣词造句的技巧和效果。
(3)把握文章结构:就是要看清传记文本的材料选用和组织安排的特点。结构是思路的具体表现,思路是结构安排的依据和理由。阅读传记文本,可以从划分段落层次、观察段与段的衔接转换、判断叙事的详略、抓住过渡句、关联词语等方面入手,快速理出文意演进的脉络。
(4)概括中心意思:要紧紧抓住传记文本所写传主的事迹,从事件的表象中探寻人物的情感、思想、精神等。应依据题干的具体要求来概括,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语句,如段首句、段尾句等。要注意表述的语言格式,一般按“事实要点+品行、德性要素(或精神内涵)”的结构来概括,语句宜简要。
(5)分析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细读全文,能分析传记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所运用的表现手法,能分析传记选材组材的特点与用意,能区分传记的主要常见类型,如自传、评传等一般写作特点。传记采用的表现手法与一般记叙文相似,结构章法上看有单线推进、有双线并行,描写技法有对照、衬托、象征、渲染、场面描写和细节勾勒等,修辞手法有引用、比喻等等。
传记文本以叙述、描写、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写人、叙事是其基本特征,此外还有议论、说明等,用以揭示传主的历史贡献、思想主张、生活的时代背景等。阅读时,要关注事件的因果关系、作者的评论、抒情,从中发现其对表现传主形象特点及意义的作用。分析表现手法,重点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的有关表达方式的写作常识来组织答案,避免张冠李戴。
二、鉴赏评价(探究试题)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答题方法:解答“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一类的试题,要注意区分文本中作者、传主、他者等不同人的观点,必须认真梳理,全面把握其要素和倾向,能找出他们支撑自己观点的相应材料,分析其逻辑推理的科学性,然后作出自己的合理判断。这类试题多要求分点论述,组织答案时最好显示出多点的组合,点与点之间不前后重复和左右支绌,概括全面,突出要点。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答题方法:解答“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类试题,要善于“出入传记文本”,即在通读理解传记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入”)能由此及彼地联想开去,将文章放到当时或当代社会的大背景中,联系相应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主流思想文化、各基层的关注层度等来进行对照,然后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和阐释(“出”)。
三、探究
1.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答题方法:解答这类探究题,要分析归纳出文本中所写人物的人生观,探讨其人生价值,揭示他们的这种人生观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精神,在当前社会下有什么积极意义。组织答案时应联系当代社会现实将意义分点列述,力求每个点体现一种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角度。
2.探究文本的疑难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