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市场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产业市场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产业市场分析

产业市场分析范文1

关键词:职业教育;产业化;市场分析

一、目前职业教育产业化的现状及“瓶颈”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从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的职业教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在经济结构调整和高校扩招带来的就业难与普高热的影响下,职业教育在生源规模和质量上都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虽然各级政府采取了相关的政策扶持,但职业教育仍举步维艰,突出表现在培养出的学生既不能适应社会需要又不能继续升学深造,职业教育一度被社会认为是“失业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职业教育如何进行市场化和产业化运作的问题也就凸显出来。职业教育要改变目前的窘态就要激活自身的产业属性,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在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就必须要对职业教育所处的市场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分析。

二、职业教育的“供”与社会的“需”使其产业化成为可能

职业教育的供给和需求主要是从其“产品”(学生)是否能顺利进来、能否“高附加值”地为社会所认同等方面来考虑的。

1.职业教育供需错位成为其产业化的机遇

从供给方面看,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整合,目前职业学校大多都具备了比较良好的教学设施、设备、实习、实训基地,但在师资方面明显薄弱,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大多不强,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方面与市场需要结合得不够紧密,仍然是多年一贯制的长线专业,如会计专业等,课程结构老化也使职业教育的“产品”(学生)缺乏就业的竞争力,同时社会上的学历“高消费”也是导致许多学校招不来足够生源的重要原因。

从需求方面看,职业教育与市场联系紧密、受市场的影响大,主要是指受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比较大,这是因为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主要是直接面向市场、向参与市场竞争的市场主体(企业或生产单位)提供第一线的生产者和管理者。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市场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生产和服务第一线对各层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如《就业时报》2002年1月4日报道:浙江省火电公司月薪3000元招一名中级电焊工却招不到人,在宁波刚从技工学校毕业的数控车床工月薪超过2500元,企业还得排队等。

从近几年来职教毕业生就业市场情况来看,毕业生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一方面市场需要大量的操作型人才,另一方面大量的职业学校学生不能充分就业或委屈就业。职业教育的供需错位是导致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阻碍和主要根源之一,因此,积极有效地挖掘职业教育资源,实施职业教育产业化发展道路,就成为解决错位的突破口。

2.职业教育作为准公共物品成为其产业化的动因

判断一种物品是否可以进行产业化或市场经营,国际上有其通行的标准,就是看它是私有物品还是公共物品,即物品的消费是否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如果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就是公共物品,否则就是私有物品,介于二者之间的称为准公共物品。私有物品可以实行产业化、市场化经营,而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不能或不宜市场化。需要指出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基础手段,无论是私有物品还是公共物品都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市场规律进行资源配置,从这一点来看,作为准公共物品的职业教育,既具有私人物品性质,又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这样就更需要按市场进行资源配置,否则必然导致资源的浪费。

在我国,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作为一种公益性的事业由政府来进行投资。但由于我国受教育人口多,教育硬件基础比较薄弱,教育投资面广,所以依靠政府投资毕竟还是有限的。而且实事求是地说,目前政府的投入大多在基础设施上。职业教育要想不断走在行业的前列,必须在各方面不断地投入,这就要求职业教育首先要充分利用自身资源,职业学校有许多有效资源(如智力资源等)可以利用,这样来看,一方面是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不够,另一方面是职业教育自身有许多闲置的资源,所以教育投资要求职业教育产业化。

3.职业教育作为人才卖方市场成为其产业化的基础

职业教育产业化的市场条件基本成熟。事实上,职业教育的产业化并不是处于卖方市场的条件下才能够提出的,目前,虽然整体上劳动力市场供给远远超过需求,但由于职业教育负担着培养大量基础性、技能性人才的任务,即使在强调高科技发展的今天,以培养初、中级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仍大有用武之地。随着近几年用人单位对人才高消费“后遗症”的出现,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后社会对“蓝领”需求量的巨增,加上职业教育的发展已经与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严重脱节,使得职业教育进行产业化运作的基础更加夯实,这些都是推动职业教育产业化的重要条件。

4.职业教育市场化运行机制成为其产业化的表现

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生产性、社会性相统一,构成了职业教育的基本属性。《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为初、高中毕业生和城乡新增劳动者、下岗失业人员、在职人员、农村劳动者及其他社会成员提供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职业教育按照社会需求办学是必然的,职业教育的产业化也就成为了必然。职业教育产业化是指在教育资源配置逐步市场化的条件下,职业教育逐步摆脱其对各级政府的行政依附关系,遵循市场价值规律和自身发展规律,使职业教育机构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现代化教育机构,按照投入产出原则,寻求教育投入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最大化。

在职业教育产业化的过程中,在市场化条件下的职业教育运行机制主要表现为:(1)职业学校成为开发、输送、积累初中级职业技术人才的自主办学的独立法人实体;(2)发育完备的市场对职业教育的供需双方和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3)国家通过间接宏观调控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制度化环境。这样的运行机制保证了职业教育在供给和需求上相互吻合,有利于职业教育长期稳定的发展。

三、职业教育产业化运行离不开企业的作用

从我国现代城市和农村的发展来看,职业教育的贡献集中反映在:缓解了升入高中和大学的压力,分流了60%至70%的学生;培养出大批的技术工人和一线操作人员,在推动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上功不可没。由此可见,职业教育要进行产业化运行是离不开企业的。

1.职业教育的发展要以企业的发展为风向标

企业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晴雨表”,一方面,职业学校专业的设置反映着当前社会各行业的类型结构;另一方面,学校培养的人才合格与否最终要由企业来评价,脱离社会和企业的现状及发展动态,职业教育就失去了方向性。办学观念往往决定一所学校未来发展的方向,许多职业学校之所以落伍,主要还是抱着计划经济时代的办学模式不放,总是寄希望于上级部门扶持,对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在办学模式上,生搬硬套普通中学办学模式的现象非常普遍,在管理机制、教学机制、评聘机制等方面仍因循守旧,缺乏活力和效率,如果这样单靠政府过问和财政拨款,就会严重束缚职业教育的发展。在这种投资与办学体制下,政府投资成为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唯一源泉,然而造成的结果是,政府投资越多,负担越大,负担越大,导致再投资的能力越是相对萎缩。

职业教育主要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的,企业是吸纳职校毕业生的主要渠道。以前由于隶属于二级教育的职业教育都是由政府各部门或企事业单位举办的,学生在本系统中基本都可以解决就业问题,但政府机构改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将职业教育直接推向了市场,所以面向企业培养企业“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是目前职业学校办学的主要方向。

2.职业教育产业化必须依靠企业的促进

以职业教育中的“点”即职业学校为例,通过职业教育产业化中的“线”(校企联合办学)等形式,能够了解社会这个“面”(企业需要哪些专业的和具有什么样技能的学生),这对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师资建设都是良性的促动,目前有些学校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主动出击,扩大合作。职业学校还要善于同各种社会机构(含职业培训机构)进行沟通和合作,主动走向社会,寻求一切可能促进学校发展的机遇。

职业教育也可以引进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方式,在经营核管理中引入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成立校董事会,让企业家和教育家结合,对职业教育产业化进行科学管理,不断扩大优质教育和高层次教育的供给;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网络,采用有偿教育、网络收费等方式,构建社会化终身教育体系;树立规模经营的意识,在横向上可以多种成分联合办学,资源共享,纵向上可以设立不同层次多方向人才培养机制,进行专门教育和通才教育,使培养的人才以高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四、社会与市场成为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指挥棒和职业教育的宣传阵地

职业教育作为一个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成是特殊的经济活动,市场这支“无形的指挥棒”可以对职业教育的规模、数量和专业设置等进行合理有效的规划,使职业教育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变化和需求,改变职业教育目前资源配置方面的问题。当前职业教育配备的实物资源明显不足,但职业教育的潜在资源很丰富,包括资金资源、教师资源、社会资源、市场资源都没有充分利用。职业教育在争取政府加大投入的同时,要积极想办法通过扩大招生规模、后勤社会化、合作办学以及运用股份制形式吸取各种社会资本,以改善办学环境和条件。同时应该重视社会媒体的作用,通过社会媒体促进职业教育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转化。职业学校与市场的联系越紧密,就越有活力和后劲,同时注重资源的市场化,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按供求关系办学,从要素供给上反映资源的稀缺性。要按市场的要求设置课程,安排教师及内容,按企业的需求提供人才或技术,扩大所培养的人才及学校的知名度。职业学校可以利用现代广告媒体,不断扩大宣传力度来适应市场需求,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全方位地宣传所培养的人才及学校,扩大影响。

五、职业教育产业化的研究结论

职业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就业前的职业准备教育,所以衡量职业教育办学水平的标准,应该是看培养的学生能不能满足他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的需要,要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就需要在师资、教材和实习实训场地及设施建设上下工夫;同时职业学校应当面向市场开放办学,一切按产业的要求去运作,学校就如同是学校的加工厂,学生是主要生产原料之一,毕业生是产品,他们之间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互相促进,互相制约;职业教育资源也应与社会资源相互融通、共享,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不仅体现在校内资源的优化配置上,还体现在校内资源与社会资源的相互融通,共享上。

参考文献:

[1]钱民辉.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9.

[2]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高全成.高等教育产业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

产业市场分析范文2

一、环京津客源市场基本情况

(一)地域构成特点

1、以京津及河北省内客源为主、以外省客源为辅

为了调研“环京津”客源市场情况,特取样白洋淀、野三坡和承德景区进行问卷调查,三者均为旅游胜地,有较强代表性,其客源区域构成主要以京津和河北省的客源为主 (三地平均分别为30.0%、14.7%和36.6%),外省客源为辅(平均16.3%)。该部分市场最大特点为与河北地理距离较近,交通费用较低,以利用周末闲暇时间为主,京津客源的可自由支配收入较高。

2、地理集中度较高

对于客源的空间分布特点,可用地理集中指数来分析,公式为:

其中G为客源地的地理集中指数,xi为第i个客源地的游客数量,T为旅游地接待游客总量,n为客源地总数。游客来源越少越集中,G值越接近100;G值越小,则客源地越多越分散。对于任一旅游目的地,客源地越分散,其经营就越稳定,如果客源太集中,经营风险将变大,客源地社会、经济、政治等的变化将很容易冲击旅游者的数量。

三地客源市场区域构成比例即为xi/T,白洋淀来自京、津、河北、外省和国外的客源分别为29%、13%、37%、21%和0%,野三坡景区为38%、13%、45%、2%和2%,承德为23%、18%、28%、26%和5%,代入公式即得三个取样景区的地理集中指数:G白=53,G野=60,G承=48。如将京津市场看作整体,各地G值将会更高,如白洋淀景区的G白’将达60(此时xi/T=42)。由此可看出“环京津”客源市场地理集中指数偏高,在经营上有较大风险。因此在“环京津”建设同时,应防范风险、注意客源市场的多元化。

(二)消费结构及水平分析

取样景区客源市场的消费结构及水平的调研结果基本相似,在食、住、行、游、购、娱六方面消费水平都偏低,调研结果呈正态分布,以白洋淀为例,游客食、住、购和娱的费用均值都集中于50元以下(游客食、住、购和娱的费用在50元以下的人数比例分别为58.06%、55.56%、58.82%和49.41%),而行和游的费用均值集中在50-100元(游客行和游的费用在50―100元的人数比例分别为39.76%和46.43%)。但是主要客源(京津和省内)的地理距离较近,交通费用比例本来应该较低,调查结果却显示较高:这一方面是因为我省短期内仍以观光旅游市场为主,另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对客源市场的满意度进行分析。

二、河北省客源市场满意度分析

(一)满意度分析

三个取样点的游客满意度调研结果呈正态分布,游客对环京津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评价大多为“满意”和“一般”,平均值偏向于“满意”,说明游客对环京津的满意度较高。

(二)吸引动因分析

游客来“环京津”的显著动因是风景优美(三地平均27.6%),因此在主体形象塑造上可选择“环渤海生态前沿”;承德由于满文化的开发成功,使得文化成为主要动因之一(三地平均24.2%),因此结合河北省其他特色文化可选择“特色民俗文化遗产”作为主体形象;而由于娱乐性较低,因此在“度假休闲胜地”形象的建设中要注重提高娱乐性和参与度。

(三)改进需求分析

1、景区改进需求分析

游客的景区改进需求普遍集中在清洁卫生、导游服务、可看性、可玩性和地方文化的“前台化”上,例如承德游客选择需要改进“清洁度”、“讲解”、“可看性”、“可玩性”和文化性的比例分别为15.0%、15.1%、13.0%、26.0%和20.5%,而白洋淀景区分别为16.3%、15.6%、14.1%、22.2%和15.6%。但野三坡的结果具有差异性,分别为38.9%、11.6%、3.5%、5.2%和11.1%,在清洁卫生上有明显的改进需求,对其他因素的改进需求并不明显,这是因为当“环境卫生”亟待改进时,其他因素受到忽视,而不一定是对可看性和可玩性已满意,主要是因为骑马项目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尤其动物的排泄物严重影响了游客的满意度。同时野三坡景区游客选择改进道路指示的比例为19.8%,高于其他景区,说明野三坡景区需要进一步完善景区规划。

2、餐饮和住宿改进需求分析

餐饮的改进需求点主要集中在清洁度、增加地方特色、改善服务态度和食物口感上(三地平均为23.84%、22.61%、17.75%、17.63%),服务态度可以通过引进人才和提高管理水平改善,其余三点可以通过提高餐饮设施和产品档次实现。由此虽然会造成价格提升,但从游客消费情况和主要客源地的可自由支配收入水平考虑,并不会对需求造成影响,反而有利于整体形象的提升。同理,由于住宿的改进点主要集中于整洁度(承23.4%,白39.0%,野45.7%)和服务态度(承28.9%,白28.1%,野12.1%)上,我们可以得出引进人才、提高管理水平和提高住宿设施档次的建议。

三、基于客源市场分析的旅游开发对策建议

(一)目标市场定位

从区域上细分客源市场,要注意在“环京津”的开发中不能只以京津和省内客源为目标市场,否则会因为集中度过高而经营风险过大。在开发中还应分析河北省与外省客源地的文化差异,尤其是与东南沿海地区客源市场的文化差异,以此来增强客源市场的多元化,分散风险。在进行旅游目的地营销时,河北省内及京津客源适合作为一级目标市场,而辽宁、河南、山东等河北省临近省份、东南沿海省份以及国外客源市场适合作为二级目标市场,而其他省份适合作为三级目标市场。

从类型上细分客源市场时,可以看到目前“环京津”景区仍以观光旅游市场为主,但是这部分客源不仅消费水平较低,而且对于社会及生态环境的压力比较大,因此长期来看并不适合做主要目标市场。前景看好,但有很大潜在风险的是度假旅游市场和会展旅游市场(包括节庆、商务、会议和展会旅游市场),目前可开发的市场为周末旅游市场和第二套住房度假市场。

在以上目标市场定位的基础上,还需注意在开发中要以塑造“环京津”度假区的形象为主要目标,在没有建立成熟有效的管理模式之前,不宜过快地扩大规模,应尽量吸引有管理经验和信誉的开发商进行项目开发,增强“环京津”的市场号召力。

(二)号召力的增长模式

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号召力增长模式理念包括生态、文化和休闲三方面,特色形象定位为环渤海生态前沿、特色民俗文化遗产和度假休闲胜地,具体途径需结合河北省特色,结合其他开发建设工作(例如交通条件的改善)的成效,为增长模式的循环提供动力。

(三)在旅游发展中重视社区参与

调研发现“环京津”的社区参与度并不高,如白洋淀在景区和当地的村庄间竖起了铁栅栏,并控制游客进入村庄食宿,只允许景区码头经营游船游艇项目,禁止村民私营。这在优化了景区管理的同时,降低了社区居民的参与度,不利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并会造成游客对景区文化感知度的显著降低,因此需注重社区的参与。在改善初期可选择景区与社区共同受益项目为切入点。如目前白洋淀正规化渔家乐接待和水乡风俗深度休闲体验游,但这些只是属于商业化的“前台化”地方文化,难免有表演的痕迹,虽然能提高经济效益,却在提高白洋淀整体吸引力上作用有限。因此可以在绿化景观规划中设置当地居民的游憩空间,在这些公共绿地中,居民除了因为新增的公共基础设施受益外,还将自发地开展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艺活动和民俗活动,这些非商业化的“前台化”地方文化对游客有更强烈的感染力,虽然表面上没有经济效益,却因提高了目的地吸引力,能够给白洋淀带来巨大的潜在经济收益。而在改善后期,应该注意逐步增强社区居民的旅游发展决策参与度。

(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针对游客对生态环境改进的需求,以及环渤海生态前沿的定位,“环京津”在建设当中应注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目前白洋淀已有成效值得借鉴。如安新市政府已投资1亿多元进行污水处理、清淤及主航道护坡工程,对码头、游客中心、停车场及景点进行了整修美化,并进行了生态补水。另外还加大了环境治理和督察力度,设立生态监护站,并加强对水区村环境卫生的整治,对社区居民进行生态保护的宣传教育。结合湿地景观布局,设计生态旅游栈道体系。在规划生态观鸟基地时,规定除必要的观鸟台、喂食区外,严禁建设其他人工景观,限定日旅游人数等。

(五)基于客源分析的旅游房地产定位

从客源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环京津”地区的核心吸引力之一是优质的风景,所以在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的旅游房地产发展中,应该注意和资源环境的结合,加大度假者与景观的接触度,以加强度假区旅游房地产的吸引力,例如海南三亚华宇皇冠、天福源、天泽海韵三处产权酒店的销售率分析可以说明:是否临接一海景观对于项目销售的好坏至关重要。因此以白洋淀高档度假酒店为例,具体措施可以包括缩小酒店与景区的距离,增大度假者的景观视野,设置临水客房等。同时还可以规划环湿地步行道,这可以弥补已建成酒店的距离弱势,增强整个淀区度假酒店的吸引力。

产业市场分析范文3

【关键词】 SCP分析 大卖场业态 供应链管理 核心竞争力

一、中国连锁大卖场行业的市场结构分析

市场结构分析,主要是指分析对产业有着重要影响的市场组织特征或指针,如市场集中度、产业进入及退出壁垒等。根据Euromonitor刊发的数据显示,在2000年大卖场业态从仅占中国百货零售市场销售份额的1%,至2010年已迅速成长为中国第三大家庭百货零售销售份额的14%(见图1),市场规模为人民币444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7.80%,而预计未来五年,大卖场业态仍是中国家庭百货零售市场增加最快的业态。

1、市场集中度:大卖场产业的竞争格局相对分散,呈现全国性、地区性及国际性营运商并立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加之基建及人力资源发展不均,市场上仅有几家全国性大卖场营运商。因此中国大卖场产业呈现出少数全国性营运商与大量单一省份或几个省份营运的地区性营运商并存的特点。2010年全国性的四大营运商合计占有共41.10%的中国大卖场销售额,这四大全国性营运商市场份额排名分别为大润发12.0%(含欧尚)、沃尔玛11.2%(含好又多)、华润创业9.8%以及家乐福8.1%。仅其中第四大营运商家乐福的市场份额便较第五大营运商深圳新一佳高出约一倍。鉴于全国性营运商拥有较佳的规模经济及较强的采购议价空间,将较地区性的其他营运商持续保持较大的市场份额及竞争优势。

2、区域的市场集中度:产业发展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城市,并逐渐往二线城市拓展

在大卖场产业发展初期均集中在平均消费能力较高之东部沿海城市,以市场份额最大的大润发(含欧尚)为例,截至2011年其开设的197家大卖场中,便有112家集中于东部城市。然而由于一线城市的零售业竞争激烈,可供大型商业型态(如大卖场)发展的空间相对受限,且随着城市化的脚步不断的加快并伴随日益增长的收入水平,使得二线城市出现较高的增长预期。除较高的发展潜力外,二线城市的扩张及房地产成本也相对较低,这进一步鼓励大卖场营运商向较小城市扩张,并越来越注重在二线城市扩张其店铺网络。

3、市场的进入壁垒:高度资本密集,伴随高市场进入障碍

进入壁垒是指外部企业进入并与原有企业进行竞争的各种阻碍因素,是影响市场结构的重要因素。大卖场产业在中国属于资本高度密集的行业,无论是在设立销售据点、营运成本及讯息技术上均存在着高度的市场进入障碍。

(1)以销售据点设立壁垒而言:近年来房地产价格节节攀升,而大卖场的产业特点通常需要设立在高客流量的区域地段。因此,设立一家大卖场需要投入大量资本到房地产及基础设施建设。随着最近几年中国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建立新店所需的资本投入亦大幅增加。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资料,2009年中国商业楼宇的平均销售价格上23.2%,达每平方米人民币4681元,而2008年则为人民币3800元。2005年至2009年,商业地产每平方米的平均销售价格以10.3%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因此建立新的大卖场变得日益昂贵,而此稀缺的据点一旦被占据,销售据点位置便形成不可复制的垄断因素,这对潜在进入者而言便形成一个巨大的壁垒。

(2)以营运成本壁垒而言:大卖场营运商的竞争优势主要来自提供消费者最优惠的价格,而这价格优势来自营运商的经营绩效,若营运商拥有庞大的营销网络和配送能力,便能够快速调整库存和不同市场的商品,加速商品周转,降低销售价格。另外大型的营运商可透过大额采购议价的模式对一些商品采取买断形式,迫使供货商愿意以较低的价格供货,因此大型营运商可以以低于市场价格对外销售,对其形成价格优势,并对其他较小型的营运商产生营运上的压力,并迫使小型或新进入者退出市场。

(3)以信息科技壁垒而言:大卖场产业另一项产业特色为需管理大量生鲜食品的可食用期限,并依不同区域消费者喜好引进最适宜之产品。信息科技用来管理存货、定价管理及分析产品组合等项目均需投入大量资金,而设立这样的项目更非一般小型营运商能够负担。因此信息技术对零售业盈利能力的影响愈发重要,零售企业运用先进信息技术不仅可以降低供应链成本,这对于打造企业竞争优势起着重要作用,但只有实力较强的大型零售企业才具备大量投资这样的技术优势。虽然成功企业的卖场管理经验、营销组合技巧等技术较容易被新进入者效仿,然而缺乏持续大量投资的信息技术则成为新进者另一重要之进入壁垒。

二、中国连锁大卖场行业的市场行为分析

市场行为是指企业为了在市场上获取最大的利润和更高的市场占有率或其他目标而采取的策略,通常受到前述市场结构或政府规范等影响,而大卖场产业重要的发展策略之一便是利用经营规模的提升来发展规模经济进而增加其价格竞争力与投资现代化设备与信息技术。由于大卖场营运商处于价值链的终端,是价值链中价值实现的重要环节,随着市场集中度的提高,大卖场营运商的市场行为也逐渐发生变化。

1、投资扩张行为

从经济规模的角度来看连锁零售业,连锁零售业的营运绩效与具规模性的营业据点数量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且大卖场产业为中国零售业当中发展最为迅速的业态,故各营运商无不加速拓展销售据点,根据联商网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在2010年沃尔玛、家乐福、TESCO乐购、大润发等4家大卖场营运商便透过自身的扩张策略在中国开出近120家的新销售据点。

2、并购重组行为

由于近年来无论是在人力成本的上升、房租价格的上涨,或是配送费用的增加,均为大卖场营运商带来经营上的压力。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资料,2009年中国零售业经营成本均大幅上涨,在人工、水电和房租三大固定成本中,租金所占比重最重,约占销售额的4%左右。零售业成本上涨推动了行业整合的进度,对议价能力较强的大型企业较为有力,因此也促使零售企业加速整合发展,例如沃尔玛便在2007年收购竞争对手好又多,而家乐福也于2010年收购河北保龙仓超市。根据Euromonitor的估计,中国大卖场产业五大营运商的市场份额合计从2005年的34.80%已迅速上升至2010年的45.10%,故收购或并构竞争对手,扩大自身的规模已成为大卖场产业重要的市场行为与策略。

3、价格定价行为

通常情况下,中国消费者对于价格极为敏感,除供应品种齐全外,消费者亦会为大卖场的低价商采购金额以取得较佳价格便愈形重要。另外,大型大卖场营运商亦会透过发展自有品牌来吸引消费者,由于自有品牌并无推广及广告开支,且订货量大,故大卖场本身的自有品牌售价可以以更具吸引力的价格向顾客出售商品,并为顾客提供不同价位的替代产品。

4、市场推广行为

市场的推广行为主要是透过综合使用直接广告、促销活动、顾客会员计划或推出联名信用卡等方式提升顾客忠诚度及吸引新顾客的加入,以鼓励更多顾客消费并增加销售额。此外顾客会员计划或联名信用卡的推行,除了可提高顾客忠诚度及促进消费外,更重要的是透过会员计划可以掌握会员的基本数据及消费记录,依此分析顾客的消费习惯,并调整及开发其商品品种来迎合顾客不断变化的需要及喜好。以“大润发会员计划”为例,至2011年初为止,参加大润发会员的人数已接近1500万人。

三、中国连锁大卖场行业的市场绩效分析

市场绩效是指产业中的企业在既定的市场结构下,通过各项不同市场行为影响下反映出的产业资源配置、经济效益和市场外部性等方面所达到的现实状态,透过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虽然中国大卖场市场正处于快速成长并投资扩张与并构重组加剧的阶段,但是随着市场环境快速的变化下,无论是在经营成本、消费者喜好或是政策规范等外在环境改变下,均带来一定程度上的经营风险及挑战。

1、获利能力

由于中国过去三十年的经济增长令可支配收入大幅增加并使购买力有所提升,且对包括基本必须品在内的商品需求更为强劲,于2005年至2010年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以11.20%的年复合增长率快速增长。不过由于大卖场产业间竞争加速,大卖场营运商普遍进入了一个营收增加,但利润同比下滑的阶段。根据社科院出版的2010年商业蓝皮书中指出,超市行业整体综合毛利率约在20%左右,而整体的净利率却仅为2%―2.5%。虽然因为新的销售据点的增加促进销售量的提升,然而因为市场竞争激烈促使营运商打折促销力度加大,或因经营成本上升及并构重组等因素均影响利润的提升。

2、经营能力

获利能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经营能力的好坏,虽然目前中国超市行业整体现阶段综合获利能力偏低,然而透过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规模效应的扩大及产品组合改善以提升毛利率等手段均可有效改善绩效。若以营运商的单店销售额进行经营能力分析,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2010年中国连锁百强资料中,就专营大卖场的前五大营运商的营业额进行分析,该五大营运商合计有757家营业据点,营业额约在1650亿元,平均单店年销售额为2.17亿元。其中以大润发经营绩效最高,单店平均销售额为3.51亿元,较整体平均销售金额高出61.50%,显示其经营能力较其他营运商为佳(见表1)。而相反的,于2007年与沃尔玛合并的好又多则面临内部整合与品牌战略管理上的困难,造成104家营业据点仅创造出165亿元的销售额,平均单店销售额仅为1.59亿元,较整体平均低37%。

四、中国大卖场产业的发展对策与建议

自2004年4月商务部颁布《商业企业办法》,允许外国投资者独资进入各个地区市场后,中国零售市场竞争逐渐加剧,各大卖场营运商普遍采取价格竞争和规模扩张的行为,无论是采取内部筹资扩张或是外部并购的方式,均求将规模效应扩展至最大以提升竞争优势。对于消费者而言,消费者日常的购物行为则可以由传统的多家传统商店购物,简化到单个门店即可满足其所有的购物需求,并减少其交易成本。不过随着人力成本、设立新门店所需资本等经营成本大幅上升并压缩盈利空间,大卖场营运商如何透过各项管理手段增加竞争优势便值得人们关注。

1、物流管理

由于大卖场产业竞争日趋激烈,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高,各营运商若要提高营利,难以从增加售价中反应,唯有从提升效益、降低成本着手。其中物流费用占据了整个流通费用的很大比重,因此若能降低物流成本的费用则可视为企业额外获利来源。另外由于大卖场营运商规模不断扩大,需要向周边区域发展门店,因此大型营运商多以成立配送中心,透过统一采购、统一配送、自动化仓储的模式来整合物流管理的问题。而供货商也可以整合分散配送物品至大卖场各处门店简化送至单一的配送中心,进而减少重复的运输与仓储成本。

2、供应链管理

透过统一大量采购降低成本,沃尔玛等外资企业成功引入了一套供应链管理模式,得以提供消费者较低的售价,同时也提升了企业利润。以全球最大零售业者沃尔玛为例,其2010年的全球采购整合计划,扩大直接采购比例,绕过中间供货商环节,计划在全球整条供应链上节5%―15%的成本。而稳定的供货环境与良好的供货商关系对提供消费者众多商品的大卖场营运商更为重要,以曾是市场份额最高的营运商家乐福为例,其采取向供货商收取不同的商品上架费用及较为严苛的付款条件,期间更造成中国最大的方便面业者康师傅拒绝供货予家乐福的事件。尖锐的供应链关系使得家乐福的市场份额由领先的9.1%降低至2010年的第四位8.10%,因此如何与供货商维持良好且稳定的关系,对于大卖场营运商而言甚为重要。

3、信息管理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科技与速度是成功的关键,营运效率成为各营运商的核心竞争优势之一。以大润发为例,其存货管理系统可以掌握其任何一间门店的存货数量、销售状况等实时数据。透过这项系统,大润发可以掌握其商品短缺或滞销商品状况,以便向供货商及时发出适当订单。此外更可以利用该等统计资料来分析消费者偏好及适时调整商品组合,进而做出有效的订价与存货管理决策。

4、农场与超市对接

随着消费者日益注重产品质量及安全,尤其是影响健康最重要的生鲜食品类更是影响消费者对于在何购物管道的选择。目前多家大卖场营运商均开设以“农超对接”的模式,跨过中间商直接从农村采购生鲜农产品,省去多个中间商批发商的环节,除降低商品成本外也增加产品中间环节的控管力,提升产品的质量并稳定价格。另外,大卖场营运商也可以利用自身在市场信息、管理方面的优势,为生产者提供信息咨询、产品销售等一系列服务,来实时提供消费者偏好的商品组合来促进销售并减少缺货的可能。以TESCO为例,其便与厦门的如意集团合作,在厦门开发超过3000亩的自有农场。

5、提升购物体验

大卖场产业持续快速成长部份是由于其特有的大型格局及丰富的产业供应,从而能够以现代化的方式和具竞争力的价格,为消费者提供丰富多样的食品和非食品的一站式购物体验。因此如何加强消费者的购物体验,进而提升顾客的忠诚度并区分与其他竞争对手的市场定位便愈形重要。除了加强卖场商品的质量控管及翻新卖场来提供顾客更佳的服务环境外,更可以提供更多的会员差异化服务,如会员独享优惠或快速结账等服务,均可以有效提高顾客流量及改善消费者的一站式购物体验。而这一系列消费者购物体验的管理,均能有效提升营运商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中国零售业2010年

发展与相关问题研究[R].商业蓝皮书中国商业发展报告,2011.

产业市场分析范文4

关键词:钢铁产业;市场势力;集中度

中图分类号:F4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钢铁产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是我国工业化发展的先导产业。现在很多学者认为钢铁工业是具有很强规模经济特征的行业,而我国钢铁企业大多规模较小,很多没有达到规模经济,这严重影响了我国钢铁产业的发展。目前中国的钢铁产业不存在系统性的市场势力。也有学者通过研究得出,钢铁产业依然处于完全竞争状态,竞争十分激烈,传统意义上认为钢铁业所具有的规模效应在中国上市钢铁企业中没有体现;相反,中国钢铁产业存在规模不经济的重要特征(陈甬军,周末,2009)。钢铁工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相对缺乏;大型和特大型钢铁企业相对中小型钢铁企业而言并不具备显著的效率优势,多数大型和特大型钢铁企业效率并不高;重点大中型钢铁联合企业中大部分企业是规模有效或者接近于规模有效的,规模效率并不是影响大中型钢铁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的主要因素。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钢铁联合企业的规模对效率几乎没有什么影响,我国钢铁工业并不存在显著规模经济特征。

中国目前已成为了世界钢铁生产大国,粗钢产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但各大钢铁公司主要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我国钢铁公司在经历了几十年的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同样存在着产品品种分布低级,产业结构不合理等矛盾问题。产业集中度低和产能布局不合理是我国钢铁产业发展最为突出的两个问题,这些限制了企业规模经济收益的实现,导致了钢铁行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笔者认为,在中国经济向集约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促进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提高、产业竞争力提升,是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的重要渠道。因此,研究中国钢铁产业市场势力和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对提升中国钢铁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拟利用中国钢铁产业的数据,利用结构主义研究方法对钢铁产业市场势力、市场结构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剖析市场集中度对内外资企业市场绩效影响程度差异的原因,探讨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对中国钢铁产业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

二、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演化

一般而言,在产业资源市场化配置条件下,竞争和规模经济的效率优势会促使产业渐进式重组,部分企业的规模会越来越大,这时若没有产业政策的限制,市场会从离散状态趋向相对集中状态,一个直接的结果就是产业集中度的提高。但是,在市场竞争比较充分的情况下,我国的钢铁产业并没有呈现出集中化的态势。钢铁产业的生产集中度总体不高,CR4和CR10这两个指标值在这段期间基本保持稳定,大致在30%和50%上下徘徊。从2001年开始呈现急剧下滑的趋势,到2004年,CR4值已跌至18.52%,比2000年下降了约12个百分点;CR10值也仅为34.77%,比2000年下降了约15个百分点。这主要是因为2001~2006年我国钢铁行业高速发展,大量中小钢铁企业进入该行业。2007年以后由于国务院出台宏观调控政策规范钢铁行业盲目投资,以及行业内兼并重组的加快,行业集中度有所提高。

造成国内钢铁行业集中度过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较快,西部地区相对落后,在一些相对落后的地区,钢铁行业仍然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就业起到举足轻重的支撑作用;二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仍处于工业化中期,经济处在快速发展期,对钢铁有较大的需求,对外贸易的强劲增长拉动了钢铁的直接和间接出口,钢铁消费仍在增长,2001~2010年十年间,我国粗钢产量由14,892.7万吨增长到62,665.4万吨,年均增长率达到17.3%。当我国工业化阶段完成以后,钢铁产量会趋于回落;三是由于国家实行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为发展经济,保证财政支出,加大扶植地方中小民营企业力度,在钢铁工业的高速发展期,中小民营钢铁企业受到各级地方政府的支持,市场出现大量的小规模钢铁企业,与此同时行业的少数核心大企业规模扩张速度跟不上地方钢铁企业的发展,导致了行业集中度下降。

当前,在国家严控钢铁行业新增产能的大环境下,行业的兼并重组是提高行业集中度的最重要手段。重组模式主要分为两种:市场化重组和行政化重组。市场化重组效率高,可以快速成长实现规模经济,提高产业链控制能力,发挥协同效应,合理配置资源。在我国目前转轨经济的条件下,钢铁企业的重组往往存在行政力量的介入,以政府为主导的并购模式是我国钢铁行业的主要并购模式,行政化重组的优点是整合的成功率更高一些,对钢铁行业集中度提高起到推动作用,但“行政化重组”并不是企业间的自愿行为,存在“拉郎配”的现象,这也是我国基本国情所决定的,因此国内钢铁行业并购模式不可能一蹴而就完全实现市场化,目前情况下,没有政府的扶持,单靠市场化运作很难推进跨区域的实质性重组,而单纯的行政主导又有种种后遗症。因此,采用“市场化与行政干预相结合,逐步过渡到市场化”的模式较为可行。

三、中国钢铁产业市场集中度与市场势力关系分析

通过前面的分析能够看出,如果使用CR4、CR8这样的集中度指标对我国钢铁产业进行分析,那么将很容易地得出我国钢铁市场是处于低寡占型市场结构的结论,这样的结论能否经得起推敲是值得探究的。从全球钢铁企业产量50强的排名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全球钢铁企业排名前十名的钢铁企业中中国企业有5家,占了一半。在全球钢铁企业排名前20的企业中中国企业占了9家,也有将近一半企业为中国企业。在全球钢铁企业排名前50的企业中中国企业占了24家,仍然可以占全部企业的大约50%。

从这个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尽管我国的CR4、CR8的比重比较低,但这并不一定能够说明我国产业集中度比较低。我国钢铁企业的CR4、CR8比较低,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我国总体幅员辽阔,大型钢铁企业分布在国家的各个地区,整合起来难度较大,不像欧洲国家和日韩那样更容易整合成几家企业,使得集中度可以迅速提高。其次,我国大型钢铁企业的数量众多,且规模普遍较大,在全球的钢铁企业中占据了主要地位,这也导致了我国的CR4、CR8水平普遍不高。第三,我国各地区钢铁发展的产业政策原因,区域内的企业并购行为较容易实现,而跨地区的并购行为难以形成,因此导致我国形成了几个钢铁生产的重点省份和地区,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龙头钢铁业,并且这样的企业在全球企业排名中都是很靠前的。如果计算分区域的集中度指标,例如CR4,那么每个地区的集中度都将是非常高的。因此,笔者认为在中国这样的特殊的钢铁行业的发展情况下,使用CR4、CR8指标是存在一定不全面性的。因此,分析了了我国的CR10、CR20、CR50指标,我国的CR10指标在最近两年呈现了较强的上升趋势,2009年达到了45%;CR20指标2009年接近60%,而且也有比较强的上升趋势,随着我国钢铁企业并购的不断进行,这一指标将会进一步上升。而且CR10、CR20指标的上升速度明显比CR4、CR8指标的提高速度要快,这也体现了我国钢铁企业发展的现实情况,我国排名前几位的企业相对比较稳定,排名在10~20位的企业这几年的变化比较大。

四、结论

(一)通过分析近十年来我国钢铁厂产业的产业集中度发展变化过程,发现我国钢铁产业的生产集中度总体不高,CR4、CR8和CR10等指标在这段期间基本保持稳定,大致在30%和50%上下徘徊。从2001年开始呈现下滑的趋势,2007年后又开始逐渐上升,呈现了一种倒“U”型的变化趋势,这主要是因为2001~2006年我国钢铁产业高速发展,大量中小钢铁企业进入该行业,导致产业集中下降。2007年由于国务院出台宏观调控政策规范钢铁行业盲目投资,以及行业内兼并重组的加快,行业集中度有所提高。

(二)我国钢铁产业的生产集中度指标CR4、CR8总体不高,如果按照贝恩分类法,中国钢铁产业远远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寡占型”市场结构。但是,这并不一定能够说明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就比较低。从全球钢铁企业产量排名前50强的排名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全球钢铁企业排名前十名的钢铁企业中,中国企业有5家;在全球钢铁企业排名前20的企业中,中国企业有9家;在全球钢铁企业排名前50的企业中,中国有企业有24家。从这里可以看出,我国大型钢铁企业占全世界大型钢铁业的大约一半左右,如果我国对这样的钢铁企业进行整合,以提高我国的钢铁企业集中度,比如把CR4、CR8这样的指标提高到50%、75%,那么这么大规模的合并将带来排名前四或前八的钢铁企业规模巨大,如果这样合并,将很可能造成我国钢铁企业规模巨大,但企业的生产效率却很低。我国钢铁企业的CR4、CR8比较低,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第一,我国的总体幅员辽阔,大型钢铁企业分布在国家的各个地区,整合起来难度较大;第二,我国大型钢铁企业的数量众多,地域分布较广,且规模普遍较大;第三,我国各地区钢铁发展的产业政策原因。

(三)通过实证分析研究可以看出,我国钢铁企业集中度指标中,CR10、CR20指标对钢铁产业的增加值的系数较CR4、CR8的指标要大一些,这说明使用前两个指标分析我国的钢铁产业的集中度,进而分析钢铁企业的市场势力显得更为合理一些。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小蒂,朱勤.论全球价值链中我国企业创新与市场势力构建的良性互动[J].中国工业经济,2007.5.

[2]徐康宁,韩剑.中国钢铁产业的集中度、布局与结构优化研究——兼评2005年钢铁产业发展政策[J].中国工业经济,2006.2.

产业市场分析范文5

关键词:市场定位 洗衣液 二三线城市 品牌知名度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c)-0251-02

在现代市场营销中,正确地运用于产品定位战略是当代企业将产品顺利打入目标市场和牢固占领目标市场的有利武器。市场定位已经成为现代市场营销中一种十分重要的战略思想,为企业家们所普遍重视和广泛采用。市场定位,就是根据竞争者现有产品在市场上所处的位置,针对消费者对该产品某种特征或属性的重要程度,强有力地塑造出本企业产品与众不同、给人印象鲜明的个性或形象,并把这种形象生动地传递给消费者,从而使该产品在市场上确定适当的位置。产品定位策略是企业为建立一种适合消费者心目定地位的产品,所采取的产品策略企划及营销组合之活动。因此,产品市场定位策略对企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生产“涤霸”洗衣液的企业是一家中小型家庭用品的乡镇企业,如何在洗衣液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他们也在产品市场定位上突出本企业产品的特性,积极树立一个与竞争者不同的产品形象。下面来浅析一下该企业的产品市场定位策略。

1 市场分析

近年来中国的洗衣液市场发展速度飞快,年均增长保持在100%~200%,而洗衣粉市场的年均增速十分缓慢。尽管中国洗衣液销量增长速度快,但跟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洗衣液占洗衣剂的份额仍然比较低。在美国,洗衣液在整个洗衣剂市场的占比已经超过了80%,在法国,洗衣液的占比也在61%以上,而在我国,洗衣液仅占到4.2%的份额。可见洗衣液市场有着巨大的增长潜力。从2008年底蓝月亮高调进军洗衣液市场后,威露士、开米等企业也紧跟其后推出自己的洗衣液,其他日化企业也纷纷进军洗衣液市场,如:立白集团、联合利华等。在这些企业的推动下,目前我国的洗衣液市场发展迅猛。洗衣液与洗衣粉相比,更环保更利于衣物清洁保护和肌肤健康。因有一定技术含量,价位也比洗衣粉高。因此其目前主要的消费对象是大中城市收入高的群体。

从市场分析可知,洗衣液市场还不算成熟,目前洗衣液市场的竞争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随着二三线城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收入的增加,对洗衣液的需求也会不断增大。因此,在二三线城市洗衣液市场的发展空间是很大的。

2 企业资源分析

该企业是本地一家中小型乡镇企业,一直以来主要生产家庭日用化学品,如:汽车护理产品、鞋油系列产品、个人护理产品、针线包以及家庭洗涤用品等。一直致力于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不但在产品质量上保持优质,而且价格也有很强的竞争力。一些主打产品如:鞋油类产品和针线包产品,拥有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远销美洲、中东、东南亚及俄罗斯地区,深受广大客户的喜爱。该企业的液体洗涤产品如:洗手液、衣物柔顺剂、衣领净、洁厕净等等,一直在二三线城市占有一定的份额,品牌也有一定的知名度。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也不断开发设计新产品,以顺应市场的新需求。2010年该企业也开始推出“涤霸”洗衣液已适应市场的需要,想瞄准大品牌暂未渗透的二三线城市,借价格优势开拓市场。

3 确立目标市场

从洗衣液市场情况分析,目前实力强大的日化企业主要以一线城市的消费者为目标顾客,洗衣液市场的竞争集中在一线城市。而本企业的财力有限,不能与那些实力强大的日化企业进行竞争。而这些企业不屑一顾的二三线城市成了市场空缺,该企业却具备所必须的能力和资源对这个市场提供优质的服务。而且该企业的液体洗涤产品主要销售市场集中在二三线城市,已在顾客中建立了良好的信誉,具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能以此抵挡强大竞争者对本企业目标市场的入侵。因此,该企业在明确了竞争对手的市场地位,分析了企业与主要竞争对手的力量对比,明确了其相对优势和劣势。企业决定定位在市场的“空洞”,选择了以二三线城市收入较高的中产及以上阶层的消费者为目标顾客,采用避强定位的策略在二三线城市开拓市场。

4 产品市场定位策略

企业一旦选择了目标市场,就要在目标市场上进行产品的市场定位。企业在产品定位中,只有突出不同与其他一般的东西,才能打动人心,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地印象,只有突出本企业产品的特色,才能树立一个与众不同的鲜明产品形象。因此,企业应根据目标市场需求特点,在营销组合要素上制定较为准确的有针对性的策略,形成“优质、价廉、多效”的产品特色。

4.1 产品功能策略

洗衣液的配方比洗衣粉柔和的多,不伤手,化学物质少,衣服残留液少,深得家庭主妇的喜爱。因此本企业对产品采用了多功能定位策略。发挥洗净、除菌、柔软、增艳等多重功效。其一,洁净温和:产品使用温和中性配方,添加保湿护肤成分,不伤手不伤衣物,易漂易洗,少残留物,绝少刺激肌肤。其二,柔顺舒适:产品含纤维养护成份,可以理顺织物内部纤维,大大减少纤维之间的缠结,帮助衣物回复天然弹性,柔软舒适。其三,除菌、除静电:产品提取了天然复合抗菌成分,安全,卫生,没有刺激,让衣物穿着更健康;并能有效减少衣物纤维之间的摩擦,有效避免静电的产生,令衣物更飘逸风采。其四,气味芬芳:产品含清新锁定因子,有效去除各种异味,令衣物干后仍保留怡人芳香。其五,平整不变形:产品能理顺纤维的同时可以减少织物褶皱,令衣物平整服帖;还能帮助衣物纤维回复柔软弹性,增加衣物纤维的柔韧性,有效保持衣物原有形状。其六,亮丽如新:产品令衣物即使多次洗涤仍能保持亮丽色泽。因此,该企业的产品具有洗衣液、柔顺剂、护彩亮色等多重功效,省水、无磷、除菌、环保,适用于洗涤棉、麻、混纺、丝质料、丝毛质等各类高档衣物。

4.2 产品质量价格策略

该企业目标顾客为二三线城市收入较高的中产及以上阶层的消费者。这些消费者中以知识分子居多,她们受教育程度较高,因而注重生活的品质,注重产品的健康性和对环境的保护。因此她们对产品质量要求比较高。另外,蓝月亮、卫新等这些知名品牌已在一线城市打响了价格战,这种几近恶性的竞争使价格一路直线下降。这些企业实力强大,该企业无法与其竞争。联合利华旗下的奥妙洗衣液也开始向二三线城市渗透。在这种形势下,该企业在产品刚推向市场时,只有实施低价策略,迅速占领市场,提高产品知名度。因此,企业决定采用“优质低价”的定价策略,借助以往该企业的液体洗涤产品在二三线城市建立了良好的信誉和品牌知名度,迅速扩大市场占有率,在二三线城市占有一席之地,获得更多的忠实顾客。企业利用价格,这个顾客最敏感的因素,在顾客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从而带动产品在顾客心目中占据一个较为显著的位置。

4.3 产品外形包装策略

产品外形也是定位竞争的基本手段,通过设计产品独特的外在表现形式,也可达到吸引顾客的目的。因此,该企业在产品包装设计时考虑到质优的产品形象,紧跟知名品牌的包装设计。在包装外形设计上推出了能反复使用的瓶装设计和经济实惠的袋装设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更新,为了让消费者更方便使用,还在袋装设计上添加了瓶口,这样消费者可以直接使用,不需将其倒入瓶中再使用。另外,为了让该企业的产品更具有价格上的优势,降低包装成本,以销售袋装产品为主,这样瓶口设计更有必要。在包装装潢设计上考虑消费者的审美习惯,设计上追求新颖美观。此外,该企业的液体洗涤产品一直销售于二三线城市,以有一定品牌知名度。因此新产品在包装策略上采用了类似包装策略,不仅节省了产品的包装设计成本,还节省了促销宣传的费用。还有利于树立企业整体形象,扩大企业影响,利用企业已拥有的良好声誉,消除消费者对新产品的不信任感,促进新产品的销售。

4.4 产品渠道策略

该企业的原液体洗涤产品一直把二三线城市作为主要销售市场,拥有成熟的分销网络。采用选择型销售渠道策略,挑选知名商场和大型超市销售本企业产品,以树立企业产品优质的品牌形象。因此“涤霸”洗衣液可以利用原有的销售渠道开展销售活动,利用原有的零售商和本企业原在二三线城市建立的物流仓库,向就近的商场和超市发货。这样可以加快新产品投放市场的速度,更充分地利用原物流仓库。另外,新产品与其同类产品一起销售扩大了该企业洗涤产品的阵容,增强了企业的实力。

4.5 产品促销策略

新产品属于家庭日用消费品,市场较为分散。产品刚投放市场,许多消费者对产品不了解,为了使消费者迅速接受新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市场渗透,企业在产品促销策略上以商业广告和人员推销为主。企业花费了一定的财力,在地方电台采用电视广告对新产品进行广泛的宣传。让消费者了解产品功能和特色,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树立企业品牌形象。此外,企业采用人员推销方式,安排营销人员向各大商场和大型超市进行产品介绍,以促进商品的销售。

该企业虽然是中小型乡镇企业,但努力寻求企业的潜在竞争优势,如:产品质优但比竞争者低的价格、原已建立的二三线城市分销网络等。避开了强大的竞争者,确立企业产品的市场定位战略,明确地向消费者传递了“优质、低价、多效”的产品特色,成功地将新产品推向了目标市场。由此可见,企业发展的成败,关键在于能否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做得更好,选准市场竞争的切入“点”,就能营造出企业产品最佳的卖点。所以,高度重视并而灵活地运用市场定位策略,是现代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制胜的法宝。当然该企业产品市场营销策略尚有不足,比如:随着互联网的逐步发展,网络营销越来越普及,但企业网站尚有待完善和提高,网上销售也待进一步地开展。该企业还要充分利用网络营销,把企业的良好形象和产品特色更好地传递给广大消费者。

参考文献

[1] 冯金祥,张再谦.市场营销知识[M].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

产业市场分析范文6

旅游购物市场行为

市场行为是指市场上的企业为获得更大的利润和市场份额所采取的战略性行动。企业市场行为受市场结构的制约,又反作用于市场结构,影响市场结构的特征和状况,并直接影响市场绩效。

价格策略

由于旅游购物行业发展前景广阔,在旅游业开放早期行业利润率较高,因此越来越多的中小资本进入该领域,导致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而且基本呈现出一种以价格竞争为主要手段的低层次竞争模式。但是,旅游购物中的价格竞争不同于其他行业,有其特殊性。下面着重分析旅游购物专营商店的定价行为,因为它们的主要目标市场是旅游者,在旅游购物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能很好地反映出旅游购物市场中的特殊现象。

在一般情况下,旅游购物商店主要接待团队游客,而这些游客是通过旅行社输送的,这就意味着如果旅游购物商店没有与旅行社合作,就没有稳定的客源,也就不可能获得满意的营业收入及利润。如上所述,旅游的异地性决定,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商店及商品的了解非常少,又没有更好的信息渠道的情况下,旅行社及导游成为最重要的信息源。可以说,旅行社决定旅游者的行程、所接触的商店以及商品。在这种信息严重不对称的情况下,单个旅游购物商店想越过旅游团队吸引团队游客有很大的困难,可以说,旅行社牢牢地掌握旅游购物商店的经济来源。在这种情况下,旅游购物商店只能与旅行社合作,旅行社参与旅游购物商店的利益分配。可以看出,在这种合作中旅游购物商店明显处在劣势地位,经营中的主动权或多或少掌握在旅行社手中。

目前,旅行社行业的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而信息不对称是各种不正规旅行社得以存在的“温床”,是旅行社不正当竞争得以实现的前提之一。改善信息不对称状况可以很大程度上规范旅游市场,摒弃不正当竞争。从不正当竞争方式看,削价竞争是通常的作法。按理说,竞争中的削价行为还不能视作不正当竞争,削价程度达到不顾成本甚至使边际利润率成为负数的时候,竞争者为了保持一定的利润,就会以损害消费者利益的方式以求补偿。例如在目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环境下,一些地方出现了为了争夺游客,接团价格一降再降,出现了“零团费”、“负团费”的现象,旅行社为了保证利润,降低质量,随意增加购物和自费项目。可以说,旅游购物商店给旅行社及导游的回扣是旅行社和导游的重要收入来源。在这种情况下,旅行社必然与旅游购物商店讨价还价,哪家商店给的回扣多,旅游者就光顾哪家商店,导游赚钱的最佳途径也是“回扣”。因此,旅游购物商店给旅行社、导游和司机回扣成为一种行规,如果哪家商店不遵从这一游戏规则谁将被市场淘汰。旅游购物商店要支付高额“回扣”,并获得利益,就必须最大限度地抬高商品价格,从而使商品价格严重背离商品价值。回扣极高的商品,大多是游客对其品质难以识别的商品,如珍珠、宝石等,由于游客缺乏识别能力,因此也最容易上当受骗。对旅游购物商店来说,成本加目标利润的经济规律无法生效,残酷的竞争、残缺的市场体制,使他们只能以非经济的办法来面对市场。

产品/市场战略

旅游购物商店为了获得更大的定价空间和利润不断压低旅游商品进价,这必然对生产企业带来很大的冲击。面对如此低的商品价格,很多企业为了保证一定的利润往往降低商品质量,这种劣质的商品一旦进入市场,将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导致整体旅游商品质量的下降,最终旅游购物市场会萎缩。现在很多传统工艺品生产企业的情况就是如此。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很多企业无法降低成本,而产品真伪无法让消费者分辨,高昂的商品价格又很难让消费者接受的情况下,销路越来越窄,最后很多生产企业只能破产转行。

广告促销

旅游购物行业的特殊性决定,旅游购物商店广告促销的对象不是旅游者,而是旅行社,而且主要的促销方式为“回扣”。可以说,回扣的比例决定商店的客源,决定商店的命运,从而导致那些正规的商店因为无法给旅行社高额的回扣难以生存,而那些非正规军通过高额回扣反而生意做得越来越红火。除此之外,一些拥有餐饮设施的购物商店通过提供免费午餐的方式来进行促销。总而言之,购物商店的命运很大程度上决定在旅行社手中,因此商店的广告促销必然会针对旅行社,而不是旅游者,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在旅游购物行业里反而合情合理。

旅游购物市场竞争

目前,市场运作成本逐渐提高,行业利润空间将越来越小。激烈的竞争环境将使企业陷于素质难以提高的循环中,市场竞争能力逐渐下降。另一方面,旅游购物市场非常混乱,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欺客宰客现象严重,行业自律差,讲信誉的品牌服务很少。长期以来,这种局面和低层次的市场竞争对市场的规范和健康发展会带来消极影响,不仅对旅游业的整体形象造成影响,而且还会抑制市场需求,对旅游业的长期发展极为不利。

旅游购物市场绩效

市场绩效是产业市场运行的效率。它是以市场结构为基础,反映由企业市场行为形成的产业在消费者满意度、市场效率、企业成长、利润水平等方面所达到的现实状态。

消费者满意度

旅游购物是包括旅游商品、旅游购物设施及人员的有机综合体,因此,很多国家在调查研究旅游者购物满意度的时候,也从以上三个方面着手。常用的衡量标准有,旅游者喜欢购买的旅游商品、旅游者喜欢光顾的购物场所、旅游者对旅游商品价格和质量的评价、旅游者对旅游购物设施及购物服务质量的评价等。

利润率

如上所述,大部分旅游购物商店靠回扣获得暴利,但随着这一领域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回扣标准不断提高,很多商店背上了沉重的十字架,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出现了旅游购物商店给旅行社打工的局面。

企业成长

不管是正规企业还是非正规企业都要追求长期持续稳定的发展,但目前这种扭曲的市场环境不利于企业的健康成长。当年靠回扣、欺客宰客起家的商店基本度过了原始资本积累阶段,如今想要实现第二次创业,必须按照现代市场经济游戏规则经营。但只要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法律不完善,制度约束力不强,很难逃脱这种恶性循环,企业未来预期非常低,这更加重了企业的短期行为。

整顿和规范旅游购物市场秩序

目前,我国旅游购物市场上无序和失序现象相当严重,主要表现为:掌握客源的旅行社以旅游购物作为企业盈利的主要来源,因此,经常以高额回扣作为给旅游购物商店输送客源的重要条件。而处于相对劣势地位的旅游购物商店为了保证客源,一方面不得不增加给旅行社、导游和司机的回扣,另一方面在产品的进销差价上大做文章,即尽量压低商品的进价,抬高商品的销售价,这必然损害旅游者的切身利益,使旅游者买到质价不符或假冒伪劣商品。而如此低的批发价,必然减少生产企业的利润,他们不得不降低商品质量来降低成本,以保证微薄的利润。同时,这也导致生产企业无资金和积极性去开发新产品,市场上到处泛滥模仿、仿制产品。如今,生产企业和旅游者利益严重受损,旅游购物商店、旅行社、导游及司机等中间环节获暴利,如果这一局面持续下去,将会打击生产企业的积极性,旅游者会拒绝购买旅游商品,导致旅游购物市场越来越萎缩。

旅游购物市场无序和失序的主要原因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在市场经济初级阶段,市场参与者是行为多样、利益分歧的行为主体。作为“经济人”,他们的理性是有限度的,他们的自律是有条件的。没有充分有效的利益激励和公正强劲的利益制约,他们不会自觉地完全地遵守道德的承诺,将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动约定在合理与合法的限度内。当法律的外在强制、道德的内在规劝力度不及时,人们便会倾向于在“损人”的基础上实现自我利益的最大化。

旅游购物市场信息严重不对称。对此,在前边已有具体的分析。旅游购物市场信息严重不对称,表现为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国或地区旅游商品及商店的信息掌握得非常少,旅行社和导游是主要信息来源,这是旅行社操纵整个旅游购物市场的根本原因。

整顿和规范旅游购物市场秩序的主要对策

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设 首先,通过市场经济制度的建设,为人们在广泛的社会分工中实现合作创造条件,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而合作能给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带来和谐、稳定的秩序和高效率。其次,制度能抑制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而人们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是构成市场秩序混乱的根本原因。最后,提供激励机制来推动市场中各种组织和个人自觉地维护市场秩序。

改善旅游购物市场信息渠道 良好的市场秩序包括三个秩序空间:主要由国家管理的市场秩序空间、主要由社会协调的市场秩序空间和由组织内部管理的市场秩序空间。因此,维护购物旅游市场秩序,保障旅游购物市场信息的通畅,从而改善旅游者的信息劣势地位,需要三个秩序空间主体,即政府、市场中介机构和市场交易双方本身(旅游企业和旅游者)的组织化力量的共同努力,三个空间主体应各负其责。

政府建立旅游信息系统。由于旅游信息的公益性质,旅游信息的提供主要应由政府投资进行。政府加强对旅游购物信息的采集、和传播,建立健全信息网络,提高市场透明度,有助于克服旅游购物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弊端。随着INTERNET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的日益普及,使政府通过网络向外界快捷、及时地传送信息成为可能。

强化市场自律机制。供求双方具有改善信息不对称的内在动力。从供给角度看,旅游商品的特殊性在客观上要求旅游企业必须提供货真价实的信息,才能保持顾客的满意度,从而最终获取满意的利润和企业的长期发展。从旅游者的角度来看,充分而有效的购物信息,可以使他们做出正确而理智的购物决策,降低购物风险。可见,完善旅游购物市场信息对供求双方来说不失为一种“双赢”策略。

第三方力量的利用。在宏观层次上,政府行为有助于改善旅游企业与旅游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在微观层次上,市场机制本身就具有完善市场信息的功能,从而实现市场供求双方的信息互动。在中观层次上,第三方力量即存在于政府、旅游企业和旅游者三者之间的中介组织,不但可以缩短市场化进程,还可以以特殊的方式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提高配置效率。中介组织是为各个市场经济主体提供服务、促进市场正常运行、保护市场主体正当合法权益的公益性(非营利性或微利性)的社团法人组织,包括研究咨询服务机构、消费者协会、行业协会,以及其他机构与民间团体等。(全文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编著.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副本)2004.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2.唐留雄著.现代旅游产业经济学.广东旅游出版社,2001

3.苗学玲.对旅游业回扣现象的反思.旅游学刊,2001

4.于立,王询.当代西方产业组织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