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办法范文1
卫生部同时就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情况进行了介绍。2011年4月起,卫生部在全国组织开展为期3年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对全国430多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进行的专项督导检查显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和临床应用水平明显提升,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不断提高,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得到了一定控制。
《办法》明确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医疗机构抗菌药物遴选、采购、临床使用、监测和预警、干预与退出全流程工作机制,加大对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干预力度,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明确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
抗菌药物将正式被分为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医疗机构同一通用名的抗菌药物品种,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两种,具有相似或者相同药理学特征的抗菌药物不得重复列入供应目录。医疗机构确因临床工作需要,抗菌药物品种和品规数量超过规定的,应当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详细说明原因和理由;说明不充分或者理由不成立的,卫生行政部门不得接受其抗菌药物品种和品规数量的备案。
据介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可授予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可授予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在乡、民族乡、镇、村的医疗机构独立从事一般执业活动的执业助理医师以及乡村医生,可授予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办法》同时还对医疗机构及医师提出了严格的法律责任。
该《办法》被称为史上最严抗菌药物限规,在2011年5月和8月曾先后两次向社会征求意见。5月8日正式的文本显示主要内容变化不大,但在限制使用级的抗菌药物中明确了对价格相对较高的药物的限制使用。
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办法范文2
关键词 抗菌药物 分级管理 体会
根据国家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将抗菌药进行分级管理,要求各医疗机构应结合本机构实际,根据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细菌耐药、药品价格、临床疗效、药物特点以及当地社会经济状况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限制与特殊使用3类进行分级管理。我院对抗菌药物实行三级分类管理,现总结如下。
分级管理原则[1]
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是根据抗菌药物特点、药品价格、不良反应、细菌耐药、临床疗效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主要用于一线使用)、限制使用(主要用于二线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线使用)三类进行分级管理。一线使用: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该药物具有安全性、有效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二线使用:这类药物在药品价格、对细菌耐药影响、安全性、临床疗效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三线使用:不宜随意使用、不良反应明显,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价格昂贵药品。
分级管理办法
根据抗菌药分级管理原则,我们医院成立抗菌药物管理小组对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监管。所有注册临床医师要严格按照抗菌药的分级管理原则进行开具处方,对于使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时,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只有主治医师以上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才能开具限制类抗菌药物处方,并有相关记录和签名。患者病情需要应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时,必须经具有高级专业职务任职资格医师签名并应有相关记录,或经感染专科医师或有关专家会诊同意后方可使用。若在紧急情况下,当班临床医师要根据药物适应人群或药物适应证,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1天用量,若需继续使用,必须按以上分级管理要求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分级管理体会
当前我国抗菌药物使用形势严峻,临床上存在抗菌药物使用无适应证或适应证不明确,以及不正确使用等现象。《指导原则》是我国第一次由国家制定的相关红头文件,目的是规范和和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从而提高抗菌治疗的临床疗效,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2]。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就要认真贯彻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具体措施,按照抗菌药的使用原则,实施分级管理,这样可以有效的控制抗菌药的滥用,有利于规范医师用药行为,整顿医疗不正之风,规范我院医疗行风建设。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可以促使医生、药师、护师、药品生产商和销售商等专业人士以及广大民众,转变错误的用药观念,切实减少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自觉地抵制抗菌药物的滥用。
参考文献
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办法范文3
大连华泰泽科技有限公司与大连市中心医院合作研发的国内首个临床用药监控系统,经过两年的运行已凸显优势和作用。合作多方深刻学习领会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工作等讲话精神,持续改进并完善合理用药信息化管理,为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起到积极推进作用。
“亥吉亚”诞生
2009年7月,在大连市中心医院院长孙喜琢亲自主持下,与大连华泰泽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发临床用药监控系统――亥吉亚(以下简称“HYGEA”),实现了医院管理思路与IT技术的对接创新。该系统将合理用药管理软件嵌入医院HIS平台,实时管理控制临床用药。
2011年7月,吉林省卫生厅在推广使用HYGEA中,与大连华泰泽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立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平台并研发配套检查软件,以满足行政监管工作需要。省卫生厅通过该平台,加大对全省各医院临床用药监管力度,确保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实现对所辖医院临床用药的及时监控与上下联动。
“亥吉亚”的特点及优势
HYGEA以相关规定及技术规范为指导,以相关标准计算公式为依据,结合医院管理需求和信息化管理特点,实现了对临床用药从预警管理到追溯管理,到控制管理,再到预警管理的全过程,形成了闭环管理模式。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平台及检查软件的应用,实现了区域化合理用药管理。
1. 实时全程防控
HYGEA将管理节点前移,对可能出现的不合理用药问题提前预警,对大量的用药信息特别是预警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对已出现的问题进行痕迹追溯。同时结合计算机管理优势对不合理用药行为进行控制,帮助管理者纠正管理偏差。控制结果直接反馈到前台预警管理机制中,有效规避不合理用药行为。
2. 动态科学监管
目前,HYGEA已实施使用8个模块。各模块具有层级化监督和控制管理的作用,可实现科室药品费用比例在线监控、医生药品费用比例在线监控、药品费用比例历史数据分析、费用比例超限采集结果统计、后台监控数据维护管理、医保数据监控等功能。
药品费用比例管理模块。根据医院各临床科室近3年药品使用情况,参考国内部分医院经验,为每个临床科室制定相对合理的药品比例。当药品比例超过警戒值时,系统自动锁定。结合临床路径以及DRGs付费方式,此模块被设定按病种限定药品比例功能。
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管理模块。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具有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指征的常见手术自动限定可选择的抗菌药物和使用时间,根据手术切口类别建立抗菌药物使用数据库,对不同病人使用抗菌药物时间和期限进行严格限定。
同类药品使用排他限定管理模块。主要针对中药提取物注射剂滥用而设计,如:丹参、刺五加、银杏叶等注射剂和口服制剂归纳到一个数据库中。此类药物具有排他性,医生只能从中选择一种,并设定使用时间,避免重复、联合、长时间使用。
超常规使用药品限定管理模块。根据既往各种药品出库数量限定正常值、警戒值和锁定值,有效控制药品出库总数量。
特殊药品有条件限定使用管理模块。对于一些专科病人使用的药品,其使用权限仅限于该科室,实现专科药品专科使用。同时,该模块可实现病情满足条件下使用功能。
合理用药相关信息查询模块。系统中录入各种政策、法律法规、药品说明书、疾病编码、诊疗指南和医学前沿知识等内容,为医生即时提供在线用药说明和全面详细的药品信息,方便医生随时查阅。
医疗指标自动生成模块。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工作、医院等级评审等要求,从医院HIS系统中随时自动生成每次就诊人均用药品种数、每次就诊人均药费、就诊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等6项处方指标(分门诊、急诊、儿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住院患者人均使用抗菌药物品种数等12项抗菌药物用药指标,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百分率、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人均用药天数等5项外科清洁手术预防用药指标,便于工作检查、统计分析及用药管理决策。
医保数据监控模块。系统可设置科室人均医保费用设置,限制医保费用的使用在合理的范围内。同时可统计超标病人情况,为医保管理者提供管理依据。
3. 集成分析共享
通过在卫生行政部门设置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平台,保障医院合理用药的科学规范,为加强管理与完善政策提供准确依据。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平台。该平台是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获得和分析医院合理用药数据的软件系统,体现了真实的数据源、科学的分析、优质的资源、信息的共享、节约管理成本和数据网络化等特点。该平台通过HYGEA直报或登录平台后手工填报获得数据,卫生行政部门或是有授权的医院通过专业高效的数据挖掘工具,对各医院或各行政管理区域合理用药情况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与反馈,形成良性循环管理模式。
检查软件。该软件是一套迅速获得检查指标结果的单机版软件。检查人员利用检查软件在医院现场检查指标情况,医院不需增添任何设备。该检查软件精度高,上传检查文件点击即可看到检查结果。
4. 推广使用评价
临床合理用药信息化管理系统得到卫生系统认同并在国内产生一定影响。HYGEA已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无锡市人民医院、武汉同济医院、武汉协和医院、人民医院等100余所医院推广使用。仅以吉林省为例,吉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吉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等23个医院签约实施,长春市中心医院等11个医院意向使用。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平台在吉林省全面启用,服务器设在吉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覆盖至各县区。
临床用药监控系统得到各级领导关注与高度评价,“有些顽疾不是不可解决,关键是否用心、是否有制度与技术的有效的结合”。
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办法范文4
【关键词】 特殊使用级;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 R97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7-0147-03
doi:10.14033/ki.cfmr.2015.07.074
2004年卫生部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最早提出对抗菌药物进行分级管理,2009年《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及2012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又进一步明确要求医疗机构加强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管理[1-2]。
为加强和规范笔者所在医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管理和应用,2012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制定了《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会诊制度》和《特殊管理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标准》,并成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组,定期点评笔者所在医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情况。现将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2月全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和点评分析,具体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取自笔者所在医院信息系统,从笔者所在医院信息系统中调取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出院患者信息,抽取病历进行点评。
1.2 评价标准
按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及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的预防应用指南》,制定笔者所在医院《特殊管理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标准》。点评标准如表1,主要点评项目参照笔者所在医院《特殊管理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标准》和药品说明书。
2 结果
2.1 2012年12月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基本情况
本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金额占抗菌药物总金额的0.18%,使用强度每百人天0.21次。如表2所示,2012年12月氨曲南使用金额和频次最多,呼吸科使用量最大,越占全院使用量的一半,其次是儿科。
2.2 2012年12月住院患者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点评分析
本月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15份病例,儿科8例,15份均存在不合理现象,出现17种不合理问题,合计51例次。各种不合理因素分布如表3所示,其中最多的是抗菌药物专家会诊记录不符合要求有11例。
3 讨论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办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迈入法制化、制度化轨道,为逐步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长效机制奠定了基础。根据《办法》,我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者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病菌过快产生耐药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者并不优于现用药物,或药品价格昂贵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是造成不良反应发生,耐药率上升,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主要因素,而对其进行强化特殊管理是降低其危害的主要措施[3-4]。
某院根据安徽省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规定,把头孢吡肟、氨曲南、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去甲万古霉素作为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管理,并制定《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和使用流程,对越级使用的给予处罚。
3.1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量
本月氨曲南使用量最大,近一半用于呼吸科患者,可能与氨曲南对敏感革兰阴性菌感染具有高度的抗菌活性有关,并且氨曲南对内酰胺酶高度稳定,不良反应小,无耳、肾毒性,氨曲南具有与青霉素及头孢菌素交叉过敏少,与多种抗菌药物有协同增效作用等特点[3]。
本月特殊使用级抗菌药使用强度0.21个DDD每百人次,与某院特殊级抗菌药物受分级管理和使用制度约束有关,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才可授予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3.2 专家会诊及记录不符合要求
临床选用抗菌药物应遵循《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原则和管理办法》和相关规定,参照“抗生素分级使用目录”,从严控制,严格掌握用药指征,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指定的专业技术人员会诊同意后,确定是否使用,以及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品种、使用剂量、疗程及预后等,由具有相应处方权医师开具处方。使用过程中,严密观察,对于已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立即停药,并积极救治。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需越级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1]。
本次点评,有10例在本科两位副主任及以上医师查房后决定用药,可能与该院儿科和呼吸科资历深的副主任以上医师较多有关,未请抗菌药物专家组的成员会诊;1例未请副主任及以上医师会诊,医院给予越权开具处方通报。
有3例越级开具处方超过24 h,有3例无副主任以上医生签名,不符合《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记录分析不完整病例有4例。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要根据病例特点,结合相关科室会诊意见,分析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用药指征,在病程记录中详细记录。
3.3 未送微生物培养和未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
《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要求,病原菌只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敏感时,方可选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危重患者在未获知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前,可根据患者的发病情况、发病场所、原发病灶、基础疾病等推断最可能的病原菌,要有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本院 细菌耐药状况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对疗效不佳的患者调整给药方案。
根据微生物培养结果选择对目标菌有效的抗菌药物,本次点评有4例未送微生物培养,送检率67%,未达到国家规定的80%和某院规定100%。未进行病原学检查的,已要求临床医师对该药使用中要针对药敏实验的结果,做到使用有理有据。
药敏结果为选用抗菌药物提供有力选药依据,提高治疗效果,但也要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用药效果。本次点评有3例未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可能与患者病情和用药效果有关。
3.4 重复和联合用药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联合使用须符合《指导原则》中的使用指征和患者病情需要,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对于感染控制不佳的患者,若选择抗菌谱近似的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反而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可能使患者易产生耐药,而且联合用药易引起多种不良反应发生。本次7例重复用药和有3例无指征联合用药,医院均给予通报。
3.5 未注意特殊人群用药特点
对于特殊人群,除考虑抗菌药的抗菌作用外,还应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如病情、体质、肝肾功能等,来确定适宜的使用方法,剂量要适当,疗程要足够。
本次点评有4例未注意特殊人群用药特点,主要是新生儿需慎用氨曲南和头孢吡肟。氨曲南对婴幼儿的安全性尚未确立;头孢吡肟说明书中提出2月龄以下儿童需慎用。大多数药品对儿童的临床试验较少,缺乏对抗菌药物副作用、不良反应的足够了解,只能按体重计算使用剂量,儿童用药的安全性需要进一步观察。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可以说是目前临床应对耐药细菌的最后防线,合理的保护和正确的应用都非常重要[5-6]。
某院在专项整治活动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逐步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相关制度和指标,采取有效措施,如开发相应的计算机软件,更好地限制医师开具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权限等[7]。医院还应加强临床病原学送检,提高致病菌的阳性检出率,从而减少经验性的选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8]。加强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流程监管,保障安全用药;运用综合干预措施对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管理,减少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提高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自觉性[9-10]。争取真正地促进临床抗菌药物应用水平的提高。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常态化,以促进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持续改进。
综上所述,使用特殊级抗菌药物时,某院必须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安全合理地用药,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干预和纠正不合理用药,从根本上提高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S].卫办医政发,2009:38.
[2]医政司.2012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S].卫办医政发,2012:132.
[3]周舍典,周甘平,黄云平,等.笔者所在医院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性与抗菌药物临床选用[J].中国药师,2010,17(1):71-74.
[4]肖萍,梁陈方.医院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9):2020-2022.
[5]闫美兴,王少华,李杨.笔者所在医院强化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的实践[J].中国药房,2012,23(25):2394-2395.
[6]吴志明,葛孟华,李明祥,等.综合干预措施对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J].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9,7(6):22.
[7]韩雪玲,洪贝,张文香,等.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提高抗菌药物监管成效[J].医学信息,2009,23(9):38.
[8]王长江,杜鹏飞,涂厉标,等.医院特殊抗菌药物的使用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9):1887-1889.
[9]史红,宋剑,张建明,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干预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150-151.
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办法范文5
关键词:行政干预;合理用药;影响
在临床实践中,不合理用药现象屡见不鲜,轻者浪费医药资源,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重者延误疾病治疗,可能酿成医疗事故,造成药害事件,给当事人乃至社会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同时不合理用药是造成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的原因之一。必须加强对药品使用的管理和行政干预,引导、监督用药行为,提高用药质量,促进合理用药。
1问题与对策
1.1问题众所周知,每种药品都有严格的适应证。合理用药不仅可以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经济负担,而且可以节约卫生资源,防范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1]。然而,近年来由于医药市场无序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临床医师用药行为越来越受到经销商及经济利益的驱动,不合理用药、大处方、滥用抗菌药物现象随处可见。患者医药费用支出不断增长,医院乃至医务人员在老百姓中的形象大打折扣。遏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强化医院管理,干预不合理用药行为成为当今社会热门话题[2]。
1.2对策2011年我院药事管理和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按照WHO提出的三种策略(教育策略、管理策略、法规策略),重点加强医师用药行为的行政干预[3]。
1.2.1教育策略①在继续医学教育中把药物治疗学、合理用药知识、处方规范和标准化治疗指南、临床路径等列为重要内容。②定期有关的药物信息。还对典型药事案例及时公开、组织讨论,进行舆论引导。如针对我院更昔洛韦使用频率高、用量大情况,及时把国内外对该药评价的新认识、新观点通报全院,引起医师重视,经药事管理和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讨论决定暂停该药的的使用。
加强对全院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教育。对医务人员定期进行"合理用药"的知识培训,培训人员为全院各级医师、药师、职能科室管理人员等,并先后进行了《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麻醉和的管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相关知识考试,考试成绩计入个人档案,作为晋升、考核的依据。同时组织药学人员编辑印刷《XX医院处方集》、《XX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文件汇编》口袋书,全院医务人员人手一册,便于医务人员在临床使用中参考[4]。
1.2.2管理策略①在药事管理和药物治疗学委员会领导下成立处方点评管理小组、临床合理用药督导小组、制定医院基本用药目录,制定合理用药管理办法及标准用药指南,对抗菌药物实行分类分级使用。②下达各科室药品收入结构比例、限制单品种采购量、限制高档抗菌药物及贵重药品使用权限、强化临床药师督导、指导作用。③加强医师用药行为的干预,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5]。
1.2.2.1确定干预对象全院所有有处方权的医师,在临床用药中接受干预、监督。
1.2.2.2划定干预内容门诊处方、住院长期与临时医嘱、出院带药处方,重点干预抗菌药物、中药注射剂及高档贵重、特殊药、进口药品等的使用。
1.2.2.3颁布干预标准修改并制订了《XX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实施细则》、《XX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办法》、《XX医院Ⅰ类切口及介入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管理办法》、《XX医院细菌耐药监测管理办法》、《XX医院处方点评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制订了新的科室、病房、门急诊药品比例、基本药物使用比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Ⅰ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等相关标准及超标处罚标准。
1.2.2.4制定干预程序干预程序包括:①科室内权限干预,一般临床医师可根据诊断和患者病情开具非限制使用药物处方,患者需要应用限制使用药物治疗时,应经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需要使用特殊使用类药物时,必须经我院认定的抗感染专家两人以上会诊同意方可使用,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②疗程、剂量、用量干预。规定除慢性病需长期使用某一药物外,门诊处方一般为7d量,急诊处方为3d量,住院患者治疗用抗菌药物使用前必须进行病原学检测,使用或更换抗菌药物在病历中必须有描述充分理由的记录。③从厂家、公司、品名采购源头上干预。制定医院基本用药目录时只列药物通用名,医师临床用药时原则上不得选择生产厂家、供应企业,更不得以商品名作强行要求,同一品种同一规格只选择一个,处方组成类似的复方制剂如中药注射剂、输液只选择质量优良的一个。④赋予专家督导组、临床科室主任更多的干预权利。凡是检查发现不合理用药,责令及时整改,逾期不改者视情节给予戒勉谈话、警告、通报批评,直至暂停其处分权。⑤利用医院信息网络系统(HIS)适时进行动态干预。每月对单品种使用金额、抗菌药物、中药注射剂等进行"双十排名"。对抗菌药物、中药注射剂等用量排行在前10位的医师,抽查其病历,由药事管理和药物治疗委员会专家对其用药合理性进行评估检查;发现用药有明显不合理的(如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同时使用2种以上活血化瘀药等),视情节给予戒勉谈话、警告、通报批评,直至暂停其处分权[6]。⑥抗菌药物品种严格控制在50种以下。医院成立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委员会(抗感染专家委员会),梳理抗菌药物品种,暂停抗菌药物新品种的引入,将疗效差、不良反应严重的26种抗菌药物淘汰出局,将抗菌药物品种控制在50种以下,同时对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实行电子限制,级别不够的医师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只能在临时医嘱上开具1天量,同时应在病程记录中说明越级使用的原因。⑦动态监控临床用药,对临床使用快速增长的前3名药品实施暂停使用规定。我院自2012年6月开始,对全院"合理用药"进行动态监测,对单品种使用金额、抗菌药物、中药注射剂连续3个月排名在前三位的药品,实施先暂停使用的规定;至今我院已分3批次暂停了9种抗菌药物、6种中药注射剂、3种单品种药物的使用。
1.2.3法规策略随着我国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医疗卫生系统各种法律法规相继颁布。《执业医师法》、《处方管理办法》、《药品管理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规范等条文规范了医务人员从业行为,依法行医是每个医务工作者的基本准则。为此,医院组织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进一步强化与规范了医务人员医疗行为[7]。
2结果
我院通过采取多项措施, 落实卫生部有关"合理用药"相关精神,强化用药行为行政干预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措施初显成效,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与2011年相比,我院药品比例、每次就诊人均费用、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人均使用抗菌药物品种数、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抗菌药物费用占药费总额的百分率、抗菌药物特殊品种使用量占抗菌药物使用量的百分率、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与去年同期对比分别下降了2.54%、6.89%、2.63%、2.97%、9.85%、36.22%、6.18%、32.05%、24.44%;,具体情况,见表1~表3。
3讨论
我院从2011年开始,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问题,先后出台一系列规章制度、强化用药行为行政干预,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并将合理用药质量与奖金制度、医师定期考核制度拄钩后,引起医生重视,不规范、不适宜和超常处方量均大幅下降,使用药趋于合理化、规范化。强化用药行为行政干预,能遏制医院大处方、滥用药现象,促进合理用药、降低医疗费用、防范医疗风险,实现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参考文献:
[1]张秀红,叶建林,陆一,等.我院行政干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实践和体会[J].中国药房,2010:21(13):1160.
[2]于亲德.常见不合理用药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J].医学信息,2010:23(4):960-961.
[3]卢家凤.加强处方点评制度促进临床合理用药[J].吉林医学,2009:30(13):1373-1374.
[4]杜中良.行政干预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J].中国医药,2011,6(11):1421-1421.
[5]孟德胜.我院实施不合理用药干预工程的探索[J].中国药房,2006:17(16):1216-1217.
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办法范文6
关键词:监狱医院;药物管理;利用价值;方法
监狱作为特殊的群体生活场所,若发生疫情,可能面临严峻的危机和重大的经济损失。在确保狱内无重大疫情方面监狱医院发挥着主要作用,采取的措施有宣传用药常识,普及预防知识;选用适宜的药物对环境进行消毒,积极预防传染病;对筛查出的患病罪犯采取药物治疗;制定系统的应急预案。对大多数监狱医院而言,药物治疗往往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由于不合理用药会造成诸多危害如浪费医药资源、引发药源性疾病甚至医疗事故等,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如今罪犯的生命健康备受关注,新医改正在全国逐步推进,刑法修正案已经开始实施,监狱医院肩负医疗使命和监管安全两大重任,应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新形势下的合理用药。
一、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2009年我国启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目标之一是促进药品的合理使用。通过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善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和使用制度,并通过《处方集》与《标准治疗指南》规范临床用药行为,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以高血压为例,获得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农村高血压流行趋势及成本综合干预预防脑卒中》研究表明,采用三种国家基本药物,一年只需花30元即可有效控制高血压,这是基本药物成功应用的典型范例。监狱医院应结合本单位用药特点及本地区药物资源的情况,遴选出本单位基本药物目录,优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以《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为纲,通过不断的实践摸索,使得合理用药与基本药物、标准化的治疗规范三者紧密结合在一起,逐步形成有效、实用、经济的本医院协定处方集,实现合理用药,规范治疗。
二、西药管理
监狱医院主要采用的药物是西药,所以必须强化西药的管理和利用。在采购上:监狱医院的管理人员负责药品采购供应工作,根据每月由微机输出各类药品消耗动态,按时编制药品分期采购计划,经有关领导研究批准后方可采购,特别注意解决药品紧缺与积压两方面矛盾,摸准用药规律,把握药品市场动态,掌握供求信息,严把质量关,不进“三无”及伪劣药品和非药品,畅通购药渠道,坚持按主渠道进药,健全外部调整网络和内部流通体系,预见药品前景,把握最佳购入时机,对抢救急用药品积极组织进货,保证医疗需要;药品验收:购进、调进或退库药品,由药库管理人员、采购人员严格验收。对品名、规格、数量、批准文号、生产批号、生产厂家注册商标、有效期限、外观质量、包装情况、进价等项进行验收核对,全部合格逐项填写药品验收入库记录本,经与原始单据核对无误,采购、保管人员双签字后方可入库,交有关领导签字办理专帐付款。药物保管:药剂人员要认真执行药政法。对品,医疗用毒性药品、、贵重药品、自费药品,必须按其有关规定严格管理。保管药品库房建筑必须坚固、干燥、通风。易燃易爆药品需保管入危险品库内。防火安全设施要齐备。库存药品按性质、剂型分大类、再按药理作用系统存放,注意药品要求温度低温保存药品需冰箱内存放,需避光药品注意放在非光照处,效其药品及时登记,定期检查。做好防霉、防虫、防鼠措施。有完善的药品帐、卡进行统计,定期清查盘点,做到帐物相符。药物调配:配方人员必须认真负责,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收方后执行查对制度,核对处方内容无误后,方可调配。处方调配要细心、迅速、准确,核对双签字。对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类药品的调配必须按其有关规定审方、调配。如发现问题及时与医生联系更改后再调配,药剂人员不得私自更改。对急救抢救用药随到随配随发,不得延误。药品使用:监狱医院医生必须把好使用关,对品、毒性药品、精神类药品、贵重药品的使用,必须依据有关规定、专方、限量使用,消耗要逐日统计。自费药品要严格管理,不得用于公费处方。杜绝滥开方,开大方,对不合理用药的处方,药剂人员可拒绝调配。
三、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滥用抗菌药不仅浪费药物资源,更严重的是细菌产生耐药性,以致出现了“超级细菌”。 2011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确定为:“抵御耐药性―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就无药可用”,说明全世界正面临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考验。中国的形势更加严峻,为此卫生部出台了史上最严格的整治抗菌药物措施和相关规定。监狱医院应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规定,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实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对症、适量使用,慎重采取联合用药。对于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由于不在《管理办法》限制之内,在西药抗菌药受限后颇受基层医院欢迎。但中药制剂成分复杂,使用不当易引发不良反应,甚至是严重后果,应引起重视,积极加以预防。
四、应对监管新形势,开展有针对性、预见性的工作
新的刑法修正案自2014年5月开始实施,监狱的各项工作面临巨大挑战。监狱医院将面临很多棘手问题,比如押犯人数稳中有升可能会加剧医疗卫生经费的入不敷出,重刑犯的执行期延长可能会使慢性病发病率和病死率有所增加等等。而社会对监狱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尤其是对罪犯的生命健康。为此应采取措施,点面结合,突出重点,以合理用药为着力点,规范精细管理,积极应对新形势下的监管医学。
合理用药是一项专业的、系统的工作,是一项“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工作,是关乎罪犯生命健康、关系监狱和谐发展的重要工作。积极推进合理用药,使其成为监狱的特色品牌,展示监狱规范化、法制化、人性化管理的窗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