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管理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营养管理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营养管理论文

营养管理论文范文1

(1)护理工作站设置。护理工作站与医院数据库系统连接,实现患者信息同步更新,由与患者密切接触的护士完成初步的营养筛查,营养科与医护人员紧密联系,负责营养医嘱,便于及时掌握患者资料及发现临床问题。

(2)营养工作站设置。营养工作站包括营养评估、营养诊疗、营养病历、干预措施制定几个模块。通过该设置使营养科真正走进临床,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支持,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工作模式,全面实现临床营养数字化、规范化管理

(3)点餐工作站设置。系统中点餐工作站包括基础信息模块、配餐模块、点餐模块、收费模块、管理模块。基础信息模块包括患者基础信息录入,可实现单个及多个患者、病区同时录入功能;配餐模块可根据饮食医嘱,实现群体配餐与个性配餐相结合,经典食谱与定制食谱相结合的功能;点餐模块具有实时菜单、价格及主要营养成分分析,患者可通过移动PDA或触摸屏一体机点餐;收费模块关联医院HIS系统自动扣费;管理模块具有自动汇总的报表统计、点餐采购、满意度调查等的成本收益等功能。

(4)管理工作站。可以实现对营养工作各个环节的质量监控,并具有维护数据库、保存历史记录、信息检索及系统设置等功能。

2营养膳食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效果

营养膳食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实际应用中为医院营养膳食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五大优势:

(1)高度集成化:与传统工作方式相比,营养信息化管理系统具有诊疗、服务、报告等信息可同步集成、共享,同时所有的过程信息都可被记录、保存、对比和研究。

(2)优质服务化:主动服务与指令服务结合,改善营养服务质量。

(3)高效便捷化:无纸化、数字化营养信息管理,能够为病人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

(4)模块化设计:可自主选择系统功能模块,同时与医院信息系统(HIS)保持了很好的兼容接口。

(5)质量安全保障:营养管理系统的使用,在加强营养工作环节质量控制、保证营养工作体系的连续性、提高营养工作的安全型和有效性、提高医院的现代化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上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3总结

营养管理论文范文2

特色与其他管理专业不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需要有自己的人才培养特点,形成专业优势。以“应用型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培养以根本,我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专门设置了“专业技能测试”环节,且为学生必修。目前,属省内高校首创。作为一所普通高等农业院校开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从自身优势出发,突出对学生专业能力培养,“面向龙江、服务垦区和农村”,多年来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

二、“专业技能测试”解决了教学活动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

由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特点,应该突出专业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且不同学校会根据本校的相关专业的优势定位本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但大都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课堂上都是纯粹的理论讲授,缺乏较为合理的实践。教学内容也比较枯燥,学生的接受效果也不理想。“专业技能测试”会把生疏的理论在具体环境让学生去体验。这又不同于很多教师所采用的案例教学方法,它通过师生在具体现实环境中的实践,在进一步强化了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了一定具体的专业技能,能够实现所学即所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专业技能测试”满足了实习单位对学生专业技能需求

本专业学生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要进行多次专业和课程实习。以往实习单位在接收实习学生时多有为难情绪,主要原因就是学生根本无法很快适应实习单位的工作需要,反而给实习单位带来一定的麻烦。通过“专业技能测试”环节,该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在设计具体的“专业技能测试”项目时,相关专业课教师会到实习单位了解具体实习需要,并把这些要求内化于本学期的“专业技能测试”项目中,做到有的放矢,满足了实习单位对学生专业技能需求,实现了“多赢”目标。

四、“专业技能测试”强化了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来就一个新兴专业,其知名度和社会认可度相对其他专业较低。据资料显示,在每年的高考填报志愿时,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作为第一志愿的考生不多;而很多高校也往往通过学生服从志愿或调剂志愿录取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新生。主要是因为考生对专业不了解,即便已经在该专业学习的学生也仍然如此。我校在全学程中的六个学期都设计了不同的“专业技能测试”内容,使学生对专业认识逐渐明晰,进而对所学专业产生了较好的专业认同感。同时,通过学生、实习单位和就业单位的“辐射效应”,目前我校该专业招生和就业形势整体趋好。

五、“专业技能测试”解决了该专业毕业生的“出口”问题,实现了人才培养目标

营养管理论文范文3

1.优势分析(Strength)

近年来宁德市旅游业取得了一定进步,旅游产业也初具规模,大量星级酒店和经济型酒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也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宁德师院的酒店管理专业作为宁德地区唯一的一个培养高素质酒店人才的专业,学生专业见习和毕业实习均获得了当地酒店的一致好评,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也得到酒店的高度认可,有着非常好的口碑。同时由于宁德南连福州,北接浙江,到厦门、泉州、温州等城市交通十分方便,因此我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也受到了福州、厦门、泉州等周边城市的欢迎。每年都会有大量的酒店和我校联系,希望能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我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也有着很高的就业率,一直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包括很多高星级酒店,如宁德万达嘉华酒店、宁德山水大酒店、福州香格里拉大酒店、福州万达威斯汀酒店、福州名城豪生大酒店、福州世茂洲际酒店、厦门威斯汀酒店、厦门艾美酒店等。酒店对我校学生都给予极高评价,并每年来我校招聘,我校学生在宁德及周边地区的酒店业界有着极好的口碑。

2.劣势分析(Weakness)

首先,我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是新升本专业,以前的教学都是侧重于高职教育,升本后大多套用其他本科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基本还是延续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课程模式。这种培养方式,适合培养学术型人才,而不适宜培养应用型人才。同时对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认识也存在偏差,对本科教育培养哪一个层次、哪一种类型的人才,毕业以后去向如何,均模糊不清。其次,我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师资力量也较为薄弱,目前酒店管理教研室只有7名教师,其中真正承担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师才4名。7名教师中1人为系领导(即将退休),1人为教辅人员(主要负责实验室工作),另1人为我校引进博士,但研究方向为地理学。且教研室教师的职称均不高,除了系领导为副教授外,其余均为讲师,且都是年轻教师,缺乏酒店实践经验。再次,我校在专业实践教学方面,投入严重不足。目前只有客房实训室和中餐实训室,设施设备不完善,场所较小,无法满足全部学生的实际需要。而类似于西餐实训室、前台实训室、茶艺实训室、商务中心实训室等,都尚未建立,无法满足地方企业的实际需要。且在实践教学的考核方面也较为单一,不能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由于领导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不熟悉,目前专业规模还较小,专业建设尚处在起步阶段,专业发展的理念和思路也未得到重视,缺乏学科领头人,学校的社会影响力还不够大。

3.机会分析(Opportunity)

宁德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迅速,白水洋鸳鸯溪景区和太姥山景区继续保持着强劲发展的势头,霞浦滩涂风光入选中国邮政《美丽中国》普通邮票,每年吸引大量摄影爱好者和旅游者。同时2014年宁德市新增1个4A级景区———福安白云山,3个3A级景区———宁德蕉城区上金贝中华畲家寨、宁德霍童古镇、宁德柘荣九龙井景区。旅游业的长足发展,带动了酒店业的发展,也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接待设施的建设已经成为各地发展旅游业的重中之重。宁德及周边地区这几年来酒店迅猛扩张,数量激增,尤其是福州地区,继威斯汀、喜来登、豪生、世茂洲际等国际高星级酒店之后,希尔顿、皇冠等也已陆续签约入榕。未来三五年内,福州的五星级酒店将从现在的16家增加至36家。同时由于中国大众旅游的发展,也拉动了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因此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持续增加。这对于我校酒店管理专业来说,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

4.威胁分析(Threat)

我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是一个新升本的专业,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较多的不足。虽然是宁德地区唯一一所本科院校,但与临近的福州各院校相比,没有任何的优势,也面临着较多的竞争。同时,由于现在的学生较多为独生子女,很多学生和家长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认识不足,对就业前景也较为悲观,认为该专业学生毕业后都是从事服务员工作,每天帮人端盘子、做客房卫生,看不到未来的发展前景,导致较多学生毕业后没有从事和专业相关的工作,酒店仍然面临着人才缺口大的问题。

二、宁德师院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

1.强化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提升职业认可度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基本都是从一线部门开始做起,要在基层服务员岗位经历一段时间的磨练后,才能成为独当一面的管理人才。但是学生进入酒店后,工作时间越长,就越会感受到这一行业的艰辛,体会到服务员的卑微,从而丧失信心与耐心,中途退出酒店行业,转而从事其他行业。因此在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把职业素养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来抓,从大一入学到大四毕业,必须贯穿其中,提升学生对于职业的认可度和忠诚感,这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和健康人格,有利于他们在职场中实现自我价值。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主要包括职业认知、服务意识培养、职业忠诚度教育、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等。良好职业素质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全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加以引导。我校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通常都是在餐饮部、客房部和前厅部等一线部门从事基层服务员工作,工作量大,劳动强度高,工作时间长。因此在教学中应反复向学生灌输基层服务员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要让学生能看到将来的发展前景,能正确认识将来工作的性质和意义。这样学生一开始就能对自己的就业有个较好的认知与定位,能增强对专业的认同感,从而更好更快的适应酒店工作。此外,在相关课程的授课过程中,也要注意对学生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服务意识等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和职业自豪感,使学生能自觉地发挥主动服务意识并愿意长期从事酒店服务工作。如洛桑酒店管理学院从学生入学开始即强调必须接受领导意识、独创性、团队精神等训练、测试,对于那些对酒店行业缺少敬业精神,难以刻苦者,一律在拒收之列。

2.正确定位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类型

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属于服务应用型人才,主要是在酒店及相关行业中从事一线工作。酒店行业管理层级一般分为非管理层和管理层,其中非管理层主要指各部门的基层服务人员,包括一线对客服务人员和后勤行政工作人员,如客房服务员、前厅服务员、餐饮服务员、销售员、操作员等。管理层又可以细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一线管理层(督导管理层)、中层管理层和高级管理层。目前我国专科院校主要是以培养非管理层人才为主,本科院校以培养管理层人才为主,但未细化到培养哪一级别的管理层人才,仅是笼统的定位,培养目标不明确。鉴于此,综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和当地企业、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本文提出我校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类型可以定位为以培养一线管理层人才为主。学生毕业后应具有较强的职业道德和综合能力,能够在高星级酒店及相关行业中从事一线管理工作,或是经过在非管理层职位的短期(一年左右)培训与锻炼,具备一线管理层人才所要求的能力,能承担相应工作。

3.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寻求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当前本科院校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其主要包括“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两个问题。我校酒店管理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办学必须贴近市场,能为企业和社会服务。以下几种是目前高校采用的比较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能给我校提供一些参考。

(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通过学校、企业两个教学地点进行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产学研结合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它一般针对用人单位需求,与用人单位签订学生就业订单,在此基础上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在师资、技术、设备等办学条件方面与用人单位合作。这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能够有效衔接学校与企业的“供需”链条,学生毕业直接去该企业就业,为其创造价值。企业也要为学生在校期间提供实践岗位,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岗位的服务技能。宁德万达嘉华酒店为宁德地区唯一一家按五星级标准建造的酒店,与我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有意与我校酒店管理专业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合作模式。这对我校来说,是一个创新。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发展来说,更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校企双方应本着参与、平等、互利的原则,针对双方的实际情况,制订培养目标,形成一整套包括课程和技能培训在内的培养方案,真正做到“适销对路”。

(2)“双证式”人才培养模式

“双证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等院校的学生在毕业时同时获取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其目标是使高校酒店管理人才培养工作与就业市场接轨,提高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与就业竞争能力,培养与社会发展及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人才。而国外一些酒店管理院校本科毕业生除了学位外,一般可以拿到数张专业证书或文凭,如饮食管理证书、酒店高级管理文凭等,这已成为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国内较早引进“双证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是2003年10月成立的“锦江国际里诺士酒店学院”,由上海师范大学携手上海锦江酒店集团与瑞士里诺士酒店学院联合成立,双方各投资50%,引进瑞士里诺士酒店学院的品牌、教材、师资、办学理念和教学管理体系。这使得上海师大锦江国际旅游学院的学生可以在学位教育的同时,有机会直接获得国际认可的专业文凭。近年来国家高度海峡两岸职业教育的合作办学,而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具有特殊和悠久的“五缘”关系,在发展对台交流合作中优势明显。因此我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机遇,加强与台湾高校的合作,柔性引进对方优秀师资,在酒店人才的培养方面实行“双证式”制度。学生在毕业时除了获得学位证、毕业证外,还能拥有职业资格证、台湾合作大学颁发的结业证明或学习证明等。目前福建省内已有一些高校采取该种人才培养模式,如闽江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等。我校可以借鉴其成功经验,从而不断开拓酒店管理专业的创新建设。

(3)“中外合作式”人才培养模式

“中外合作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通过国内高校与国外高校建立的紧密型合作关系,与国外具有专业教育优势的院校进行合作,在以学生国际交流为主要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通过课程相互认证、教师交流和分阶段的国内外院校的合作,共同培养国际化的酒店管理人才。天津商业大学TUC一FIU合作学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学院目前主要承担天津商业大学(简称TUC)与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简称FIU)联合培养高级酒店管理人才的合作办学项目,引进美国优质的酒店与旅游教育资源,培养适应国际市场需要的高级专业管理人才。FIU选派优秀师资,全英文讲授专业课程。与国际知名集团紧密合作,保证学生就业的高起点,毕业生深受业界好评。我校酒店管理专业建设要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就必须走国际化道路。根据我校目前的实际情况,采取“中外合作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近两年是不太切合实际的。但从专业的长远发展来看,可以考虑在专业规模得到扩大后,与国外院校合作,引进国外相对成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师资等,实行模块化教学,体现中外合作办学的特色,共同培养符合国内外酒店需求的高级酒店管理人才。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引进优秀“双师”教师

师资队伍是专业建设的根本,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础。只有建立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才能推动我校教育的成功改革。我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师队伍存在着数量严重不足的问题,因此首先必须引进高素质人才,不断充实专业教师队伍,才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柔性引进具有酒店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实队伍,或是常年聘请企业优秀管理人才担任我校兼职教师来校授课,以缓解师资不足的问题。也可定期邀请酒店资深管理专家来校开展讲座,介绍酒店行业的前沿问题,为学生答疑解惑,强化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同时对于在校教师,应加大培养力度,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让教师利用假期在知名酒店集团挂职锻炼,加强与企业的互动,积累实践经验。也可利用酒店资源开展课题研究,借鉴其先进理念,将酒店中现行的员工培训内容和最前沿的酒店服务技能等融入到日常教学和实训当中。

5.加快校内高标准实训室建设

校内实训室的高标准建设是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基础保障。学校应充分重视实训室建设的重要性,加大资金投入,在完善现有实训室设备的基础上,增设前厅服务实训室、西餐实训室、酒吧实训室、会议实训室、茶艺实训室等。同时要注重实训室的建设与设备要采用酒店前沿的技术,符合酒店的发展趋势,如酒店前台的Opera操作系统,就是目前国际品牌酒店普遍使用的系统,我校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就应该考虑采购该系统,而不是选择便宜、适用面小的其他操作系统。同时实训室的建设还应注重信息化建设。实训室内部不仅要配套相应的操作设施设备,还应配备相应的多媒体系统,以保证教师授课过程中能结合多媒体,讲解—演示—观看—分析—操作—指导都能在实训室内实现一体化,以保证教学质量,又能让学生融入实战的工作环境中去。

三、结语

营养管理论文范文4

1.人才培养模式的简单化。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往往忽视利用学校以外的资源,仅仅局限于利用学校内部的有限资源。然而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利用校外资源,应该注重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现在多数高职院校过分倚重校内的资源,而弱化了学校与企业、培训基地的关联,忽视了行业对于学校的要求,减少了学生到企业锻炼的机会,学校和企业没有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因此,在以技能型人才为主的社会大环境下,学校单一的培养模式往往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培养的学生既不能得到社会的支持,也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这种简单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会产生良好的效应,必将被社会抛弃。高职院校简单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偏重理论教学,学校很少要求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学生从而缺乏相应的动手能力;第二是课程不够新颖,学生从课堂中不能学到新技术、新工艺等,从而使学生踏入社会后显得盲目、无知。

2.人才培养观念的保守化。多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思想和观念都有一些保守,重视学科忽视技术,偏重理论看轻实际,这就使得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差,不能很好地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去,造成人才畸形发展。正是因为施教者思维的保守化、观念的局限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才受到各种社会力量的阻碍。高职院校保守化的人才培养观念主要体现在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育思想拘束;误解了企业对于高职院校的要求,高职院校并不是一个只为企业普及知识的机构,还应该是一个为企业输送人才的地方。

3.人才培养教学方法的陈旧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除了要有多元化的培养模式以及现代化的培养理念之外,还需要有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大纲作为支撑。但多数高职院校存在教学方法陈旧化、教学环节薄弱化等问题,难以跟上前沿的现代科技,致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有着严重的“死学”现象。高职院校陈旧化的人才培养方式主要表现在教学手段的传统化,即教师依旧依靠课本、作业等传统形式来教学,学生思维被课本知识局限,不能从整体上认识该门课程,看不到该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陈旧的教学方法不能丰富课堂,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使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大打折扣。

4.人才培养的软件、硬件欠缺。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宗旨是培养技能型、实践型人才,这就要求学校有一个健全的人才培养体制,必须有一定的软件实力和硬件实力作为保障。然而,目前诸多高等职业院校普遍存在着培养体制不健全,人才培养软硬件欠缺问题,具体体现在高职院校办学需要大量的资金来引进硬件、软件,但是国家政府的资金投入却显得杯水车薪,不能给高职院校提供较大的帮助;高职院校师资力量薄弱,高学历、高职称、双师型教育人才短缺;实训基地设备落后,学生实训的机器、设备过于陈旧,不能与发展迅速的现实社会接轨。诸多软硬件方面的欠缺使得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举步维艰。

二、高职院校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思路

1.学习和实习穿行。学生本身对自己的未来、对职业了解甚少,他们在学校的学习往往没有针对性,是盲目的,往往只是把学习当成任务来完成,并没有真正地做好一名高职大学生应该做的事情。因此,高职院校要采用学习和实习穿行的新模式,让学生在实习的同时了解自己所欠缺的知识,以让学生回校后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时候,遇到不能解决的实际问题,也可以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中寻找答案。这种模式不仅有利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在就业之前掌握一定的技术,拥有一定的职业素养,还可以加强企业与学校的深入交流,为职业院校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保证。

2.教学模式灵活多样化。高职院校可以采用小班、兴趣班、技能班等多种分班方式,取代以往大班上课方式,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不仅可以避免强制性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课程,形成真正人性化、自由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另外,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符合社会要求、满足个人发展的,学校和社会紧密接轨,本着专业服务行业,学校服务社会的宗旨,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当地企业、基地的实情,让学生接触更多的校外知识,并做好总结和汇报工作。

3.学校和企业多元办学。学校与企业进行紧密的合作,采用多元化办学模式,企业和高职院校共同成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分工合理,各就其职。一方面,企业要安排负责人将企业的相关技能、经验以及文化带进课堂,让学生提早接触职业要求和职业环境。另一方面,学校负责传播文化理论。课堂结合企业的需要,制定定向的课程体系;企业结合学生的能力和爱好,定向地培养学生。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可以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可以让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竞争力。

三、高职院校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策略

1.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社会在不断进步,人才的需求在不断改变,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也需要有相应的改变。因此,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改革方面,应当事先有充分的市场调研,要有合理的课程安排。多走进企业,多调研社会,是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所以学校要结合企业的要求和社会的需求,合理地制订学校人才培养的计划,要利用学生短暂的在校时间,让学生多接触社会。改革专业的课程体系,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脉搏,要想方设法增强学生对专业的兴趣,要让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2.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是人类进步的工程师,高职院校培养经营管理人才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准的教师队伍。首先,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高职院校要培养技能型人才,所以需要大量技能过硬的教师,但高职院校的教师往往仅具备理论知识,缺乏实践技能知识,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加强教师的技能培训,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其次,要加强教师的培训进修。一要培养专业带头人,让专业带头人外出培训,带队参加技能大赛,担当大赛评委等,提升专业带头人的素质;二要大力培养骨干教师,在专业带头人的带领下,让骨干教师进企业挂职锻炼,参加专业培训。

3.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一方面,学校要加大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加大实训的力度,提高学生结合理论与实践的能力。只有在实训中,学生才能更加扎实地掌握理论基础知识,只有在实训中,学生才知道自己所欠缺的理论知识,在理论学习中才能有重点有针对性。另一方面,学校还应当与企业形成良好的对接,让学生顺应时代的要求,适应时代的发展。

4.定向班式的人才培养。企业在学校承办定向班,学校负责定向班的理论教学,企业负责学生的实训锻炼。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学校可以针对企业的需求,加强相应的训练。学生完成第一阶段的学校理论学习后,到企业完成第二阶段的实训,不仅可以将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还可以利用企业这个平成自己的职业规划。完成两阶段的学习之后,企业与学生之间进行双向选择,省去了学生求职的烦恼,同样省去了企业培训学生的时间。企业学校定向班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加大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5.学校企业零距离对接。针对企业对毕业生提出的要求,学校应该充分调研企业所需,为学生毕业以后融入企业做好充分准备。通过企业调研,充分了解企业对学生的要求和希望,在学校里提前按照要求做好培训,缩短学生进入企业以后的适应时间,让学生提早进入工作岗位,同样也节省了企业培养学生的时间。高职院校的主要宗旨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企业输送更多的技能人才,只有多了解企业,才能完成高职院校与企业真正的零距离对接,高职院校才能形成良好的人才培养模式。

营养管理论文范文5

论文关键词:采煤塌陷区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煤炭企业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优质服务,但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及相关部门对采煤塌陷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尽管已经恢复了大片土地,但是还远远不能恢复生态安全。故应对采煤塌陷区生态安全进行综合评价,以引起当地决策者注意,尽快使采煤塌陷区恢复到最佳状态。

1.1采煤塌陷区的现状

随着煤炭产量的增加与采掘面不断延伸,采煤下沉区面积不断扩大。来自国土资源部门的统计显示,我国因采矿引起的地方塌陷较大的达180多处,塌陷坑1600多个,塌陷面积为15000hm2全国发生采煤塌陷灾害的城市近40个,造成严重破坏的25个,每年因采矿发生的地面塌陷造成的经济损失近4亿元以上,

采煤塌陷致使大多数人失去大量耕地,人均耕地变得越来越少,达到了联合国的人均耕地的警戒线,因此选择人均耕地、土壤环境作为采煤塌陷区生态安全的评价指标,

土壤环境指标分为:

1)土壤退化

土壤退化用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以及土壤的孔隙度为代表指标,土壤退化分为7种类型,即土壤侵蚀、土壤荒漠化、土壤盐碱化、土壤贫瘠化、土壤潜育化、土壤污染以及土壤生产力丧失等,土壤退化直接影响农业的生产,以及生态环境的发展,采煤塌陷区土壤退化主要是土壤侵蚀及土壤盐碱化,土壤侵蚀会造成土壤肥力的下降和生态环境的恶化项目管理论文,土壤体积质量增大,离子交换量,田间持水量及孔隙度降低。

2)土壤酸碱度

土壤酸碱度是土壤化学特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对土壤的肥力和农作物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土壤过酸或过碱都会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值在6-8的范围许多作物都能很好生长。

2.1采煤塌陷区的形成

当地下采煤层被采出之后,采空区的顶板岩层在自身的重力和其上覆盖岩层的压力作用下,产生向下的弯曲和移动。当顶板岩层内部所形成的拉张应力超过该岩层层抗拉强度极限时,直接层板发生破碎和断裂并相继冒落,接着上覆岩层相继向下弯曲、移动进而发生断裂和离层。随着采煤工作面向前推进,受到采动影响的岩层也不断扩大。当采煤层开采扩大到一定时,在地表就会形成一个比采空区大得多的近似椭圆形的塌陷盆地。如,1983年大通兴隆一矿,兴隆沟一带产生的塌陷坑深度达20m,直径约10m,并出现数条互相交织的裂缝,裂缝最宽为1.6m,最深则不见底,有的裂缝切面陡直,伴有热气冒出。此外,因矿区占用农田,使当地耕地减少,农民就在25°以上陡坡耕作,从而加剧矿区水土流失。

受煤层赋存条件和自然地理位置以及开采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地表沉陷呈现出不同的破环特征,主要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1)地表下沉盆地

地下煤层采出后,顶板岩层开始断裂、冒落,形成冒落带论文提纲格式。冒落带上部岩层也随后断裂,使上部岩层发生弯曲。当影响到地表以后,地表就会从原有标高下沉,在采空区上方形成一个比采空区面积大的洼地。在下沉盆地形成的过程中,地表原有形态均发生不同程度变化,主要是出现坡度,高低以及水平位置的变化,其对耕地的影响主要是产生坡地,积水和凹凸不平等直接造成耕地退化,并且严重的破坏了地表道路,管道、沟渠以及建筑物的正常状态,影响人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活动。

2)产生裂缝及台阶

开采缓倾斜煤层时,在移动盆地的外边缘区,由于受水平拉伸变形,地表可能出现裂缝,裂缝的发生及其宽度、深度与表土的塑粘性大小及表土受到的拉伸变形大小密切相关。塑性大的粘性土,一般在地表拉伸变形值超过6-10mm/M时才发生裂缝;塑性小的砂质粘土,粘土质砂或岩石,但地表拉伸变形达到2-3mm/M时,就发生裂缝。地表裂缝破坏了土地的连续性和自然特性,引起已发展成为地表耕层土壤水肥下移的通道,给土地耕种带来了困难,加剧了水土流失。

3)山体滑坡

这种局域性大位移的土地破坏通常发生在山地矿区项目管理论文,由于地下开采引起岩层移动变形,山体因失去稳定性,在弱面形成滑移,造成山体滑坡。山体滑坡不但直接破坏山地资源,还因其压占而破坏其周围的土地的资源,且引起突发性强,危害极大。

4)出现塌陷坑

塌陷坑式破坏大幅度地改变了原有地形地貌,由于受积水、侵蚀等影响,导致耕地资源易耕性大跌,难以直接有效利用。塌陷坑多出现在极倾斜煤层开采的地区,但在浅部缓倾斜或倾斜煤层开采时,地表亦可能出现漏斗(如图4-1)状塌陷坑。这种不规范椭圆形或矩形塌陷坑多发生于小型煤矿采空区上方,塌陷坑按其形状可分为漏斗状塌陷坑和槽形塌陷坑两种形式,见下图所示,地表漏斗使地表腐殖土溃入井下或流失,破坏了土地的营养成分。常对地表作物和耕地产生破坏性影响。

图4-1 煤矿地表塌陷漏斗示意图

例如峰峰矿区1986年产煤月1032万吨,13个矿采煤,总面积约369万m2,而地表沉陷面积约1471万m2,淮北矿区投产至1985年累计采煤19020万t,塌陷农田5381万m2,万吨塌陷耕地约2667 m2,其中常年积水的塌陷区占38%。

3.1塌陷区对土壤的影响

井下采煤对土壤的破坏主要表现为对土壤水渍(积水)、土壤盐渍化和土壤侵蚀三个方面。

1)土壤加速侵蚀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介质,良好的土体构型为植物生长提供适宜环境。开采沉陷过程改变了原有地表形态,使平坦的耕地产生附加坡度或使原有坡度增大,从而加剧水土流失,造成土壤薄层化、砂质化、土壤养分循环失衡。同时不规则的塌陷坑和地表裂缝易形成地表水肥下渗的通道,造成上层土壤侵蚀下移,破坏了原有土壤的层状分布条件,改变了土壤自身的营养条件和外界环境条件,自然破坏了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导致作物减产甚至绝产,塌陷形成的下沉盆地是地表倾斜、坡度改变。坡度是决定径流冲刷能力的基本因素之一。径流是指雨水流向排泄区的过程。坡度越大则径流量越大,冲刷量也越大,引起水土流失和土地侵蚀也越严重,所以根据地面倾斜估算侵蚀程度是适当的。李树志等在《矿区生态破坏防治技术》中将地面坡度与侵蚀程度之间关系列表。

表4-1 地面坡度与侵蚀程度之间的关系

 

影响级别

地面倾斜(mm/m)

侵蚀程度

1

<17

不发生侵蚀。

2

17-52

不发生明显侵蚀,灌溉要采取相应措施。

3

52-88

轻度侵蚀,有少量沟文出现。

4

88-123

中度侵蚀,农业耕地要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机械化,水利化不方便。

5

123-176

中度侵蚀,耕地要修梯田。

6

营养管理论文范文6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全国65%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因此,水稻生产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栽培上可以通过水分管理、调节土壤肥力,提高水稻对肥料和光、热、CO2(二氧化碳)等资源的利用率,进而获得高产。但在实际生产中,因不科学的肥水管理技术而导致的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水体、大气环境污染严重,病虫草害加剧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严重地制约了水稻高产潜力的发挥。

本文基于水稻各生育时期的特点及栽培目标,提出不同生育时期的肥水管理技术,以期为水稻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一、水稻生育时期

水稻的一生在栽培上是指从种子萌动开始到新种子成熟为止。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包括两个彼此紧密联系而又性质各异的生长发育阶段,即营养生长阶段和生殖生长阶段。一般以稻幼穗开始分化,作为生殖生长的起点。

水稻营养生长阶段是从稻种种子开始萌动到稻穗开始分化前的一段时期,包括幼苗期和分蘖期。从种子萌动开始至稻苗三叶期,称幼苗期;从第四叶出生开始发生分蘖至稻穗分化为止,称分蘖期。秧苗移栽后到秧苗恢复生长止,称为返青期;返青后分蘖不断发生,至拔节前15天的一段时间,称为有效分蘖期;以后至拔节期间,再发生的分蘖一般不能正常成穗,称为无效分蘖期。这一阶段主要是稻株形成营养器官,包括种子发芽和根、茎、叶、蘖的生长。它是稻株体内积累有机物质,为生殖生长奠定物质基础的阶段。

水稻生殖生长阶段是从稻穗开始分化(拔节)到稻谷成熟的一段时期,包括拔节长穗期和结实期。从稻穗分化(拔节)开始至抽穗前为止为拔节长穗期,此期经历的时间一般较为稳定,为30天左右;从抽穗开始到谷粒成熟为结实期。结实期经历的时间,因不同的品种特性和气候条件而有差异。气温高,结实成熟期短,气温低,结实成熟期延长。一般早稻为25~30天,晚稻为35~40天。

二、水稻幼苗期的肥水管理

对于移栽稻来说,水稻幼苗期是在苗床上度过的。这个时期的工作任务主要是管好苗床,培育壮苗。在播种前,培育肥床是关键。生产上提倡三期培肥,第一期为秸秆培肥,于秋末至冬前,一般每平方米用切成3~4厘米长的秸秆3公斤左右,分两次施入,利用较高的温度加速腐烂;第二期于春季进行,全部使用堆肥、土杂肥、猪厩肥、人粪尿等腐熟的有机肥料,深施于20厘米床土层内,多耕多翻使肥土融合;第三期为化肥培肥,在前两期施足有机肥料的基础上,再次施用氮磷钾化肥,一般应在播种前20~30天进行,施肥后应充分耖耙,使肥料能均匀地拌和于床土层内。在播种前3~5天,按畦宽1.3~1.5米,秧沟宽25~30厘米,秧沟深20~25厘米的规格,对毛胚进行精细加工,形成苗床。落谷前,于苗床上喷洒清水,浇足底墒。齐苗后(播后5~7天),揭去薄膜。旱育秧苗在揭膜时和2~3叶期应适当补水。四叶期后严格控水是培育壮秧的关键,即使中午叶片出现萎蔫也无需补水,如发现叶片有“卷筒”现象时,可在傍晚喷些水,但补水量不宜大,喷水次数不能多。移栽前一天,应浇一次透水。因旱育苗床无水层灌溉,养分的移动性较差,根系吸肥不足,故要重视苗床追肥。一般在二叶期要施好“断奶肥”,每平方米用尿素15~20克,加少许磷、钾肥,对水配成营养液进行肥水混浇,以免烧苗。起秧前3~5天施好“送嫁肥”,每平方米用尿素20~25克。追肥在傍晚进行。

对于直播稻而言,从出苗、分蘖直到成熟收获,都处在大田环境条件下,那么在播种前,必须做到精细整地,施足基肥。基肥的施用,一般未腐熟的有机肥要先施,后翻耕作底层肥;腐熟的有机肥在耙田时施,然后耙匀作中层肥;磷肥和速效肥在起畦时,施于畦面作面肥。直播稻要开沟起畦播种,畦宽一般为3米,以方便管理。畦间留30厘米宽的排灌沟。其苗期水分管理原则是:湿润出苗扎根,薄水保苗,浅水壮苗促蘖。

三、水稻分蘖期的肥水管理

水稻从移栽返青到开始拔节,是大田分蘖阶段。此期主要生长分蘖、根系和叶片,光合面积扩大,积累前期养分,是搭好丰产架子的重要时期,是决定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并为壮秆大穗奠定物质基础的关键时期。此期的栽培目标是:秧苗栽后促进早发,培育足够数量的壮株大蘖,培植庞大的根群,积累足够数量的干物质。

移栽前基肥施用应结合耕翻整地进行。基肥种类应以有机肥为主,配施适量的氮、磷、钾化肥。在有机肥肥源不足的地区或田块,应推广麦秆、油菜秆等秸秆还田。之后灌水耙},平整田块。移栽后的肥水管理技术如下:

(一)浅水勤灌

在整个有效分蘖期间,应保持浅水层或采取湿润灌溉的方法,这样有利于提高土壤温度,促进水稻分蘖的发生。具体操作为:移栽后4~5天,应保持浅水层,切忌淹深水。整个有效分蘖期间宜保持2~4厘米的浅水层或采取湿润灌溉方法,其他时间则可采取间歇灌溉的方法。抛栽秧在抛秧后3~5天的水浆管理好坏,对抛秧稻的立苗早发和生长有直接影响。对保水较好的稻田,抛秧当天宜保持湿润状态,并露田过夜,以促进扎根立苗。漏水稻田或盐碱田,抛秧后需灌2~3厘米浅水。

(二)早施分蘖肥

根据水稻分蘖发生规律,适时施分蘖肥以满足分蘖对养分的需求。具体操作为:为保证水稻分蘖期苗体的含氮水平,在分蘖初期进行追肥,促进早发。一般要求栽后一周左右施第一次分蘖肥,用量占分蘖肥总量的70%左右,一般每亩施尿素6~8公斤;第一次施后的7~10天,再施第二次分蘖肥,每亩施尿素3~4公斤;剩下的30%看苗补施,捉“黄塘”促平衡。

四、水稻拔节长穗期的肥水管理

拔节长穗期的生育特点是:稻株生长量迅速增大,根的生长量为最大,全田叶面积也达最大值,同时,稻穗迅速分化,干物质积累也迅速增加。此期是水稻一生中需要养分最多,对外界环境条件最为敏感的时期之一。因此,此期既是争取壮秆大穗的关键时期,也是为提高结实率、增加粒重奠定基础的时期。此期的栽培目标是:在前期壮苗壮蘖的基础上,促进壮秆强根、大穗足粒,并为后期灌浆结实创造良好的条件。

拔节长穗期肥水管理如下:

(一)巧施穗肥

在水稻长穗期间追施的肥料叫穗肥,依其施用时间和作用可分为促花肥和保花肥。促花肥是促使枝梗和颖花分化的肥料。保花肥是指防止颖花退化、增加每穗粒数的肥料,同时对防止水稻后期早衰,提高结实率和增加粒重也有很好的效果,是大面积高产栽培中不可缺少的一次追肥。

在此期应根据水稻穗肥施用的时间和用量,合理施肥。促花肥通常在叶龄余数3.5~3.1时施用。保花肥在叶龄余数1.5~1时施用为宜。一般促花肥每亩可用尿素10~12 公斤,保花肥每亩可用尿素4~6 公斤,同时还需施用磷、钾肥。

(二)水分管理

1. 适时搁田:搁田又称晒田、烤田,适时适度搁田有利于促进水稻根系发育,适当控制氮肥的吸收,促进茎秆粗壮老健,形成合理的株型,有效地控制无效分蘖,降低高峰苗,提高成穗率,提高抗病、抗倒能力。搁田要轻搁、分次搁。搁田前应做到栽时留行、栽后扒沟、挖沟搁田。搁田程度以稻田中间泥不陷脚、土不发白、叶片挺直、叶色稍褪淡为度。

适宜的搁田时期应视移栽叶龄、基蘖肥的施用量及有效茎蘖发生量而定。一般施肥水平较高、茎蘖肥比例较高、小苗移栽或分蘖发生率高的田块,搁田应提早在群体总茎蘖数为预期穗数的70%时进行;施肥和基蘖肥用量均为中等水平,或中苗移栽的,搁田应在群体总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的80%时进行;用肥水平较低,或大苗移栽的,搁田应在群体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的90%时进行。

2. 合理灌溉:拔节长穗期是水稻一生中需水最多的时期,特别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对水分尤为敏感,是需水临界期。故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间,田间应保持浅水层。以利于水稻的穗分化,增加结实粒数。其他时间可采取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办法,以减轻病害,增强稻株抗倒能力。

五、水稻结实期的肥水管理

结实期生育特点是:稻株生殖生长处于主导地位,叶片制造的碳水化合物,抽穗前贮藏在茎秆、叶鞘内的养分均向稻粒输送,是决定结实率和粒重的关键时期。栽培目标是:养根保叶、防止早衰、增强稻株光合能力,提高结实率和粒重。结实期肥水管理技术如下:

(一)补施粒肥

水稻抽穗前后追施的肥料称粒肥,也叫破口肥、齐穗肥。粒肥的作用在于增加上部叶氮素浓度,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延缓叶片衰老,提高根系活力,从而增加灌浆物质,提高粒重。

粒肥应掌握因苗施用的原则,长势正常的田块,粒肥可以少施或不施;有缺肥迹象的田块可适当追施粒肥。一般每亩施尿素3~4公斤。在籽粒灌浆过程中,对有早衰趋势的田块,结合防病治虫,用1%~2%的尿素溶液或尿素与磷酸二氢钾混合液进行叶面喷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