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记叙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记叙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记叙文

初中记叙文范文1

【关键词】要素清楚;条理清晰;叙述生动;语言形象;真情实感

一提到写作文很多初中学生就会连连摇头、咳声叹气,在他们的眼里,作文就是一座大山,写作文成了他们的头疼事。究其原因有很多因素,但是有一些是共同的,他们的语文功底差,阅读量太少,对生活缺乏认真地观察和体验,平日的练笔马马虎虎、态度不端正等等。为了帮助这些同学,我总结了多年的教学经验,归纳出一些方法,我们先从记叙文说起。

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课外阅读才能真正收到实效,如果只是走马观花、隔河观柳,是收不到良好效果的。在课外阅读中,应该把好词佳句、精彩的段落摘录下来,注明出自哪一本书,有条件的制作成卡片;默读和朗读有机结合,好的段落可以大声朗读,有的段落要细心品味;一般的课外读物,通过泛读、略读、快速浏览,以达到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增长知识的目的。短而精的书,要多读几遍;有助于扩大知识面的书,要多读若干遍,以增加知识积累;篇幅比较长或者内容复杂的课外读物,可写阅读提要,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在读完整本书后,必须写出读书笔记或读后感,把自己读书受到的教育和启发、产生的感想和见解整理出来,可以使我们在阅读中有效提高写作水平。

我们会觉得生活平淡,无物可写,这样的观念是错的。生活不是平淡的,即使是平淡的,也有很多细微的震撼过你,让你心情波动过的事情,我们觉得生活平淡只是因为缺乏观察,缺乏用心体会;更经常的是,即使我们身边出现了让你为之一动的事情,由于缺乏记录的习惯,我们常常让好的材料擦肩而过。

勤观察、勤动笔,尽情地抒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可以三言两语,可以是一个片断,可以是流水账。只要人人都动起笔来,每天都写一点,做到语句通顺,交脉贯通就行。

具体写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记叙要素要交代清楚。

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情的经过、因果要写明白。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必须把这六个方面都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情。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叙述中一定要把这三方面写好,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记叙的条理要清晰。每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确定记叙的顺序以后,还要安排好段落层次,适当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在动笔之前仔细地想一想,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把记叙的轮廓整理出来。

2 写作内容要真实,切忌胡编乱造,要以真情感人。

这里的“真情实意”要靠平时的观察、体验、感悟积累所成。内容真实是记叙文的生命保证。那些胡乱编造的所谓“感人”故事,只会让读者反感。文章要写出真情实感,首先材料要从亲身体验过的生活,或是感受最深的生活中去选取,不要一味追求新奇、编造故事。其次,表达要自然,切忌矫揉造作。第三,叙述中要融情于事,融情于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于描写的对象之中,渗透于文章的字里行间。

3 写事要有点波澜。

有波澜的文章,不论长短都能使读者读起来历久不倦,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但是,事件本身的波澜不能生硬为之,要善于利用事件的曲折性、复杂性,并运用一些方法才能巧妙地展示出事件的波澜。

3.1 悬念法。

它是为了激发读者那种紧张与期待的心理活动,在行文中有意采取的一种积极而有效的手段。这种手段包括“设悬”和“解悬”两方面。所谓“设悬”就是设置悬念,即在情节发展的关键时刻或人物命运攸关的重要关头,叙述戛然而止,转叙他情,从而引起读者强烈的寻根问底的兴趣。所谓“解悬”也叫“释悬”,指在情节发展的特定阶段,通过矛盾的解决,揭示事情原委和人物命运的结局,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

3.2 抑扬法。

“抑”就是“抑制”,对人、事、物进行贬抑;“扬”就是扬起,对人、事、物进行褒扬。叙述中先让情况尽量向某一个方向发展,造成对后面情节的一种反向蓄势,然后使情况向相反的方向陡转,从而形成落差和波澜,给人以感情冲击和心灵震撼,进而使读者得到充分的审美满足和享受。抑扬法分为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

3.3 伏笔法。

伏笔,就是指作者对文章中将要出现的具有关键意义的人或事作的提示或暗示,有伏笔就有照应。伏笔的巧妙使用,使波澜起伏、曲折多变的情节,被一根时断时续、明断暗续的主线贯穿始终,结构更加严谨

4 在叙事中进行生动描写。

记叙文形象化的表现方法,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描写。描写内容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其中人物描写最多,又可分为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肖像描写等等;按手法可分为:白描描写、细节描写;按角度可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掌握并运用了生动细致的描法,就能使记叙文形象生动、丰满、人物性格鲜明,有力地表现主题。在描写时除了细致之外还要注意善于捕捉人或事物之间的美学特征,学会恰当地安排叙述与描写。凡是与主题关系不是很密切的,但又必须交代的内容,用叙述;那些对文章主题有重要意义的的内容,用描写。另外注意安排情节。在情节过程中设计起伏,别让情节进行得那么顺利,在矛盾中现主旨;或写两件以上的事,让两件以上的事前后构成一正一反的对比曲折,在对比中见精神。

5 做到语言形象化。

5.1句式灵活。语言的鲜活和生动有时表现为一种变化之美,即通过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等多种形式的灵活搭配,追求参差错落、灵动自然的美感。

5.2 善用修辞。善用修辞会使文章内容丰富,气势充沛,辞采华茂,形象富丽。修辞是用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所以修辞方法在记叙文中的运用可以表现人物形象、深化文章主题。修辞分为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修辞格,也就是修辞方法,属于积极修辞,它本身就是作者为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主观地调动艺术手法去表现。比喻可以用来刻画人物或事物的形象,突出其某方面的特征,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5.3 找到更有表现力的字词 ,精心选择富有感彩的词语,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在记叙文中,要使语言生动形象,除直接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外,行文中注意选择有鲜明的感彩的词语,也很重要。

初中记叙文范文2

在教学中我注意到初中问题记叙文症状的几大表现:

一、写作材料范围窄,陈旧。

在选择写作材料时,很多学生写小学、初中的学习生活,一般都是写自己和同学,自己和老师之间的事情,要不就是写父母之间的内容,材料内容的范围跳不出学校和家庭。当然,我们说这些内容可以写,但不能总写这些吧。

材料陈旧表现在写自己和同学不是友谊就是矛盾,写自己和老师一定是师爱,写父母一定是父爱母爱。

实际上我们的视角可以大一点远一点。写家乡的经济建设、民风民俗、轶闻趣事、讴歌生命、为环境保护做出的努力、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惠民政策对农民生活的影响,甚至是陌生人人格魅力的发现。因为这是五彩纷呈的世界,精彩的地方有很多。

二、事件描述空洞不具体。

许多学生在介绍事件时用转述的口吻,没有直接引用人物的语言。对事件的经过只用一两句话就写完了,像流水账,没有特写镜头。这样读起来平淡无味,难以在读者头脑中形成印象。不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事件的波澜也难以呈现在读者面前。

怎样把事件写的具体呢?可以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可以简单的勾勒人物的外貌,写出富有个性的能体现人物性格特征的语言,这是需要直接写出人物的语言而不用转述的口气。还可以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等。当然为了事件的逼真效果,适当的环境烘托也是必不可少的。

总之,展现人物的精神世界,把事件描绘得逼真形象,都是服务于习作主旨的,否则就失去了意义。

三、详略关系处理不当。

主要体现在对人物、事件写的不详,而大量篇幅对人物、事件进行议论评价。如一学生在以《流淌在逝去岁月的温馨里》为题作文时,对“逝去的岁月”只用五六十字进行描述,而对怎样的“温馨”却用了三百字左右。

这样的习作不仅内容空洞,而且容易冲淡文体,到底是记叙文呢还是议论文?易写成四不像,还会造成文章条理不清,主旨不鲜明。在详略关系的处理上,我们一般是与主旨联系紧密的详写,有联系但不紧密的略写,没有联系的坚决不写。

四、把自己美化的不够。

在记叙文中一般都有一个“我”存在,在描述事件时,字里行间里有意无意都流露出“我”的性格特征,人格修养。

而有些中学生写得很随意,把自己身上的缺点无意中呈现在习作的语言上。例如,在以《遥望星空》为题写作时,一学生在习作的开头写道:“傍晚,天气闷热,我喝醉了酒在河边散步,抬头仰望星空……”还有一学生在一次写作中写道:“看到他那望我的眼神,我真的想跑过去揍他一顿,把他打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真切体验。不可否认,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除非写作需要,一般我们都淡化自身的不足。出现在读者面前的“我”应是趋于完美的,有人格魅力的,是读者心目中正面的典范,给读者以积极健康的影响。所以,在记叙文中对“我”宜尽量的美化,不出现一些对自己有负面影响的语言,但亦不能太夸张,那样也会失去一种本真的美。

五、结尾有说教味。

部分学生在作文结尾喜欢用“我们应该……”、“我们要……”、“我们需记住……”、“我们不能……”等字眼。而实际上读者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已经在字里行间里体现出来了。这样的结尾给人感觉是只有作者明白这个道理,读者都不懂,语言不够委婉谦虚,有教训人的味儿。

初中记叙文范文3

论文摘要: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听、说、读、写、译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五项基本技能,这五项基本的语言技能,既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也是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要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就必须从听说入手,并通过朗诵、阅读、翻译等途径,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技能,因此,本文主要以一次记叙文写作训练为例,谈谈如何进行英语作文课的讲解及指导的方法。

一、初中英语记叙文写作内容分析

要上好一堂英语写作课,就必须有的放矢地让学生知道写作的内容、写作的要求,因此,对记叙文写作内容的分析是势在必行的。记叙文是初中英语写作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文体,所谓记叙文,就是以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为主的一类文体形式,一般来说,记叙文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写人物为主的,围绕人物来组织材料的文章,这类型文章可以以人物为中心叙述一件事情或者几件事情;二是以事件为中心的记叙文,即围绕事件来组织材料,一般可以以事件为中心去写一个人的活动过程或几个人的活动过程;三是以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这类型的文章主要以“物”为中心,来记叙一件事情。在英语写作训练中,要写好记叙文,需要掌握以下几点:1.要写清楚记叙文的“四要素”,即人物、时间、地点、事件。2.写作时要明确中心,突出重点。3.记叙文要按照一定的叙述顺序进行,一般可以按照故事或者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叙述。4.英文的叙事有时态之分,因此,记叙文一般为记叙过去发生的事情,所以,通常用一般过去时进行叙述,但是也要按照具体要求、具体情况而定。

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要注意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并要围绕这个“人”的某一性格特点或者品质特点进行描写,这样才能有所突出的进行记叙。

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就要注意交待事情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物、原因、结果),应该注意描写先后顺序以及记事的相对完整,注意把握好事情的开始、发展、及结局;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应该注意景物的主要特征,景物描写的层次,以及人与物的情感交融;以状物为主的记叙文,通常是借物喻人,主要是通过状物来表达作者的自我感受。

在写作过程中,对主题要审准,审清,经过细致观察后,按一定顺序和层次进行切题的叙述,大部分叙述文依据某事的发生、发展过程和经过进行叙述。对人、地和物的描写要注意由表及里的描写,如对人物,应客观上描写其外貌,在此基础上,突出其才能、特点、外表及内心是描绘其特长及心理素质方面的内容。对事物的描写,可由近到远,或由远到近,也可按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方向进行。

二、初中英语记叙文写作指导方法

以下将以“My Best Friend”为题目,分析如何进行写作指导。

首先,采用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先复习七年级上册《Good friends》一课的重要词汇及短语,并利用多媒体展示于同学们面前,如:gentleman-gentlemen, enemy—enemies, behave, honest, I agreed with…; Will you please not do sth.?/Will you please do sth.?…(并让学生跟着进行朗读,加深印象。)

然后再引入写作话题,我们已经学习了《Good friends》一课,刚才也复习了文章的重点词汇及短语,相信大家对“friends”的概念已经不再陌生,那么,今天我们要进行的写作训练,就是围绕着“My Best Friend”为题目,进行的写作训练。请大家先拟好提纲,然后,我们一起讨论一下你们自己最好的朋友——他/她是一个怎样的人,写作的要求为:

介绍一下你选择朋友的标准,并描述你一位最好的朋友,运用你学过的一些形容词的比较级,60词左右。

接着让同学纷纷进行发言,先作口头语言的交流练习,有同学开始发言:I like to have friends who are different from me, because we can learn from each other. 又有同学接着说:My best friend is Li Hai. He is taller than I, and I am heavier than he. 还有同学接着说:My best friend is more outgoing than I. We both like sports and we like playing basketball, so we often play basketball after school.

经过这样的口头练习,学生就能掌握作文的基本脉络及内容,在进行写作训练时,则会下笔如有神了。

三、结束语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听与读的技能属于语言信息的输入过程,是语言的接受技能,而说与写则是语言信息的输出过程,是语言的生成技能。非常明显,语言的输出是建立在输入基础之上的,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与写作能力,就必须加强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与阅读能力,只有达到了足够的语言输入量,才能有效地围绕所理解和吸收的口头及书面信息开展说和写,以达到提高学生整体英语运用水平的目的。因此,教师应建立在听与读的基础上写作教学,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

参考文献:

1.赵永青 从语篇思维模式看英文写作教学,《现代外语》2005.2

初中记叙文范文4

一、整体感知

理清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一般来说,每篇记叙文都应具备这六要素,把这些要素交待清楚,内容才显得完整,眉目才清楚。

理清记叙的顺序。记叙的顺序有三种:顺叙、倒叙和插叙。倒叙往往出于作者表达的需要;或是为了突出中心;或是为了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或是为了结构的变化,使叙述有波澜;或是为了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插叙,有两种:一是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一下,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二是对有关事情的追溯和回忆,叙述完了,仍按原线索继续叙述。

理出记叙的线索。线索是文章的纲,抓住了这个纲,就能理顺文章的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作为叙述线索,可以有多种,如以时间发展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某人为线索,以见闻为线索,以地点的转换为线索,以感情为线索等等。如2006年浙江温州市中考试题《不落别处》一文的第一题“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本文是以“奖券”为线索,只要通读全文,联系文题,理顺内容,此题不难作答。

二、分析综合

分析记叙文的表达方式。采用综合表达方法是记叙文的主要特点之一,即除了以记叙为主之外,还要运用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描写是指在叙述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以及环境进行描写,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说明是记叙的一种补充,它要交代解释记叙文中需要加以说明的部分;议论是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直接发表作者的见解,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抒情是指在记叙的基础上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抒发作者难以抑制的感情。弄清这些特点,有助于提高阅读记叙文的能力。

分析记叙文常用表现手法。

①过渡。主要从两方面入手分析:第一,分析过渡的方法和规律。常见的过渡方法有用词语过渡、用句子过渡、用段过渡。第二,了解过渡的作用。人们常说,写文章要承上启下,这就离不开恰当的过渡。穿针引线,组织成篇,可以说是对过渡重要作用的恰当比喻。

②照应。阅读时要注意分析作者的照应技巧,做到四看:一看起段与题目的照应,二看开头与结尾照应,三看前设悬念,后有照应,层层推进,多处照应,四看相同或相近的语句、段复叠式照应。复叠式照应对突出文章中心,标明文章线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③悬念。悬念是写作中为加强表达效果,吸引、感染读者常用的手法之一。

把握关键词语的深刻含义。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一是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含义。二是试用同义或近义词语替换作比较,理解词语的含义。理解得对不对,还可通过朗读体味,通过工具书来查证。三是注意句中隐含的意思(即言外之意)。如沈阳市2006年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题《献你一束花》一文中第4题“选文第⑿段中‘奇异的力量’指什么?”此题考查对文中短语的理解,这类题结合上下文内容分析,不能简单地割裂地理解词语。

三、鉴赏评价

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入手,还可以从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入手。有些作品除了中心人物之外,还有其他人物,分析时我们既要抓住中心人物,又要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分析写作技巧。分析记叙文的写作技巧,除了注意体裁的特点之外,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从文章的取材方面看,选择材料是文章写作过程中的重要步骤,有的文章,作者善于紧紧围绕中心选择材料。从文章结构布局方面看,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要着眼于全文的整体构思,理清文章的思路、脉络,分析文章各部分的内在联系。

从文章的表达方式看,可以研究其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综合表达方式运用得怎样,人物的肖像描写、行动描写、对括描写、心理描写以及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怎样为表现中心思想服务等。从文章的语言运用看,可先看遣词造句的准确性、形象性、鲜明性、生动性,成语典故的运用,句式的变换,修辞方法的运用等等。还有语言风格,有的朴实自然,有的清新流畅,有的含蓄蕴藉,有的通俗晓畅,有的幽默辛辣等等。

如河南省2005年中考试题《宝石项圈》中的第二题“从第六段第七段的甲、乙两处句子中任选一处,具体分析其在表达上的好处。”做这类题目要求答全两个方面:一是句子运用的手法,二是表达的内容。回答此类题,学生很可能只答一个方面,或仅说明使用的手法,或单纯说明句子的作用,使答案不全面,而不能得满分。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要求考生了解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对文中描写对象是歌颂赞美还是批判讽刺,是喜爱同情还是厌恶憎恨。

初中记叙文范文5

关键词:记叙文 阅读教学 模仿 插叙

中学阶段的作文大目标是:①就表达方式说,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的综合运用;②就文体说,会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及一些应用文体;③就效果说,塑造形象,抒发感情,反映生活。在初中阶段,写作以记叙文为主,加入简易说明文、议论文。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进行作文的分级教学,把作文的大目标分解成许多小目标,由易到难,明确目标,逐步有序提高,一级级上台阶,最终能使学生形成综合写作能力。阅读教学也一样,每篇课文确立一个重点学习目标,两三个次重点学习目标;不同的单元确立不同的侧重点,每个单元的五篇课文确立各自不同的侧重点,着眼于写作模仿。这样,先读懂了课文,训练了阅读理解能力,后练写作,有样可依,有章可循。选入课本的阅读教材都是优秀篇章,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很多。根据初中学生的实际,不论阅读还是写作,教师设计目标和要求都不可以过高,不可以过大,可选一些易掌握的进行模仿训练。

怎样借助阅读教材呢?下面,笔者以七年级下册《爸爸的花儿落了》为例进行简要说明。

第一步,阅读教学《爸爸的花儿落了》

1.引入:好母亲是一所学校,教育你成人。好父亲是什么?一艘船,载着你远航;一座山,巍峨沉稳。如果说母亲的面庞写满的是柔情,那么父亲的脸上刻下的又是什么?严肃、沧桑。今天我们走进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体会童年的小英子在爸爸的花儿落了时那一路走来的爱与悲。

2.理出全文叙事的顺序:参加毕业典礼前后的全过程,我是小学优秀的毕业生。

(1)全文叙事的时间段是?半天。地点是?学校的大礼堂、家里。

(2)发生了那些事情?①毕业典礼前,我坐在新建的大礼堂最前一排的中间位子上。②当当当,钟声响了,毕业典礼就要开始。③韩主任上台讲话,同学们唱骊歌。我哭了,毕业生都哭了。④我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进了家门,看见弟妹在玩沙土,夹竹桃枝垂花落,责问妹妹;听见老高让我去医院,我知道爸爸去世了,面对不幸,我镇定、安静,因为我在爸爸的教育下长大了,意识到了身上的责任,爸爸的花虽然落了,却结出了我这个丰硕的果实。

(3)按时间顺序,先发生的先写,后发生的后写,这叫顺叙。这种方法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使故事集中,脉络清楚。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

3.文中顺叙的这一部分,爸爸并未出现,那么叙述者小英子和主人公爸爸的故事是怎么展示出来的?是回忆。这在记叙的方式上叫插叙。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

(1)怎样引出回忆?①由“襟上一朵红色的夹竹桃”:a.引出回忆:临来时,妈妈摘下,给我别上,说是爸爸种的。b.再引出回忆:爸爸病倒了,在医院里。c.再向前回忆:昨天看爸爸,说我可不能迟到(详)。d.再向前回忆:六年前一年级时,赖床挨打(最详),使得六年来从未迟到。e.思绪回到大礼堂的现场。②由“看外面的天,有点阴”:a.联想:爸爸送花夹袄、爸爸病几时好、妈妈眼红肿、爸爸的夹竹桃、石榴花、。b.引出回忆:爸爸喜欢花(较详)。③由“喜欢长高变大人,常有人要我们做大人”:a.引出回忆:宋妈、兰姨、那个人、爸爸。b.再引出回忆:爸爸要我寄钱闯练(较详)。

(2)文中顺叙和插叙的关系:顺叙部分只是一条明线,显示了结果(学业的优秀和成熟);插叙部分是一条暗线,表明了原因(爸爸的教育使我长大)。

(3)插叙的作用:用现实引出回忆。很多回忆与爸爸的话有关系,内容充实而不拖沓,事件交错而不凌乱,使人物形象丰满,情感深厚,服从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过渡、照应和衔接恰当。

4.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体会其作用?

(1)爸爸看指甲、爸爸逼穿夹袄、一个字命令、爸爸左看右看、我坐洋车盖伤痕、老师示意出去、怕长大、寄钱、弟妹玩沙土、放毕业证……

(2)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的刻画,符合人物身份,推动情节发展,饱含深情,逼真。第二步,作文训练:学会插叙

1.作文话题:亲情、师生情、同学情,家里那些事、学校那些事、班里那些事。

2.描写对象:爸爸。主人公必须是“爸爸”,绝不能是“我”,“我”只是第一人称的叙事者、观察者。肯定会出现“我”以及其他一些人物,因为人总是在交往中、处理事情当中展示形象,表露性格的,但从不同的方面展示出来的,应是“爸爸”的鲜明形象。

3.训练重点:

(1)插叙的写法:①用插叙充实内容,丰富人物形象。②回忆往事要有触发点,要围绕主要人物,要有过渡、衔接和照应。

(2)细节描写:抓住特点,用细节描写把人物的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生动表现出来,让人物自己说话、做事,“我”不要“代言”,切忌通篇转述、概述,切忌评价、下结论、戴高帽。出现在作文中人物应该是活的人,而不应该是死的、模糊的,应做到“把活人写活”。

(3)详略处理:叙事有详有略,重在表现父爱。

4.提示:

(1)以家庭活动为描写的主要内容,当涉及学校、社会的内容时,用回忆进入插叙。

(2)怎样表现父爱?沉默、严厉、打骂、锻炼……亲情,不仅是关心、照料、依靠、教育的温馨和谐,还表现在矛盾、冲突、争吵、打骂的伤心不和谐中,平平淡淡都是爱。

初中记叙文范文6

一、抓记叙的要素

在阅读记叙文时,需抓住六要素,即人物、地点、时间、事情起因、事件经过及结果,以整体把握文章的大致结构与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而有的记叙文,其所记事情较为复杂,地点与时间也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比如《藤野先生》一文,鲁迅由东京写起,而后写了仙台,接着又写了北京的寓所,内容随地点与时间的转换而逐渐深化,逐步显现中心。在阅读的过程中,若没有把握地点、时间的变化及相关知识,那么学生就难以把握课文的脉络。因此,在阅读记叙文时,我们需要抓准记叙的要素。同时,在分析人物形象时,还需弄清人物间的相互关系,理清主次,避免孤立片面的分析。另外,在对记叙要素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还需将其与主题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理解文章。

二、分清记叙的顺序与作用

记叙的方法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其中,顺叙指依照事情发生、发展与结果的顺序进行描写。这一叙述方式使脉络更清楚,条理更清晰。

其次,倒序则是将重要的、突出的情节或结局提前写,而后依照事件发生与发展的顺序往下写,即主体部分还是以顺叙的方法展开。因此,倒叙是顺叙的局部变通形式。同时,顺叙环节的结尾处和开头先写的结尾应能够遥相呼应,这样写结构才是完整的。换时语句、段落是如何相连的。

另外,则是插叙,即因内容需要,在叙事时将对原情节的叙述中断,而插入相关的事件或情节,而后继续原先的叙述。这样,可交代有关背景,充实内容,为下文的叙述作铺垫。总之,在进行记叙文阅读教学时,我们可从如下方面切入,把握记叙顺序,提高阅读效果,如辨别顺序类型;思考为何文章采用这一顺序。

三、理解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在记叙文中,其表达方式主要是记叙,并辅之以议论、描写、说明、抒情等。因此,在阅读记叙文时,若想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需理解议论、描写、说明在文章中的作用。

第一,描写包括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又细分为心理、动作、语言等描写,可表现人物的性格与思想、揭示主题、推动情节的发展等。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自然环境有着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氛围、推动情节发展、提示环境、季节与时间特征等作用。而社会环境描写,则交代社会背景与人物活动场所,并为下文作铺垫。

第二,抒情包括间接与直接抒情这两种形式。通过抒情可以引起情感共鸣,增强感染力。如魏巍的《我的老师》一文,既有叙述,也有描写,还有抒情,如:“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抒发了对老师的热爱与依恋之情。

第三,议论包括夹叙夹议、先议后叙及先叙后议三种形式,有着升华主题、统领全文、承上启下等作用。此外,在记叙文中,还有说明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说明事物的功能、性质与状态等特点。在记叙文中,说明服务于叙事写人。

四、指导阅读技巧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方法与技巧的指导,即如何概括文章的内容、明确文章的中心、理解文章句子等。

第一,文章内容概括。如要素归纳法。首先找文中的主要人物。其次,了解人物怎么了或者做了什么。而后对地点、时间、事件的起因与结果加以补充。最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并通过反推内容法来验证是否正确。题目扩展法。有些课文,其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只要稍加充实拓展,就可以归纳文章大意。摘录句段法:在有些课文中,其重点段落、过渡句或总起句总结了文章的大意。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稍加整理或直接引用,就可以把握文章大意。

第二,明确文章中心。这可由文章标题、开头及篇末切入,可直接引用中心句,如《枣核》一文中,末段直接点明中心。亦或抓住关键句或点题句,并利用适当的词语揭示文章中心。另外,注意抒情与议论语句。此外,还可由时代背景切入,以深刻理解其折射的内涵。譬如《最后一课》,当学生对当时的社会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后,可更易于把握文章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