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天的手抄报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春天的手抄报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春天的手抄报图

关于春天的手抄报图范文1

在上《春天在哪里》这课时,我注重了诗歌的积累。课中有一个活动是唱春天,用歌声激发孩子们去探究春天,学唱了一首歌《春天在哪里》,要求学生边唱边做动作,而且举办了一次唱春天“小百灵歌会”,并评出“最佳小百灵”。回忆了两首古诗《春雨》和《春晓》这是我们语文课上学习的第一课有关春天的古诗,在诗中让学生体会春光的美好。

二、注重作品的积累

在上《春天的种植》这课时,我注重了学生作品的积累。课中有一个活动是种瓜种豆,鼓励学生也去动手种一种。我让学生回家选择一种植物进行种植,并用自己的劳动成果来布置教室“植物角”,一方面美化了学习环境,更重要的是给了学生一次展示与交流的机会。在交流中大家分享成功的喜悦,产生“我能行”“我最棒”的愉快体验。第二天孩子就带来了自己种植的植物,令我欣慰的是品种很多,有油菜,有青菜,有芦荟,有吊兰,还有黄豆和黑豆的种子……我赶紧用相机把孩子的作品记录下来。

三、注重活动的积累

在上《我和春天一起玩》这课时,有一个活动是玩中探趣,教孩子们做一个风车。第二天,孩子们带来了自己做的风车,有很简单的纸风车,也有彩纸做的风车,还有在自己买的风车基础上重新又做了一个风车安在了上面。我很开心,在课上,我让孩子们拿着自己做的风车出去玩。玩风车的过程蕴藏着无穷的乐趣,也蕴藏着丰富的科学常识。使孩子们的玩和兴趣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孩子们能在玩中探趣,能在玩中探知。孩子们玩得可开心了,我当然也没放过这个开心的时刻,用我手中的手机记录下孩子快乐的时光。

因为有了前面的积累,在上《我心目中的春天》时,我就很轻松地上完新课。平时一滴水,用时太平洋。由学生种植的植物导入,在观赏自己玩风车的情景进入新课,再由小百灵唱春天这个活动深入,伴随着学生熟悉的音乐《春天在哪里》欣赏美丽的春天。在课堂上我专门用一个版面记录课上做好的春光图,有红花绿草,有柳枝小燕,有诗歌,有蝴蝶。因为下个课时就有一个活动是把春天留在我们身边,让孩子们动手、动脑,围绕春天这一主题,自编一份“手抄报”,这样我就可以直接用这节课的版面展示给学生看,这就是一份“手抄报”

也不用花心思去寻找素材了,多好啊!看来平时的不断积累,真的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节课上下来,我觉得教学流程完成比较顺利,因为都是孩子比较熟悉的歌曲,熟悉的画面,所以学生学习兴趣比较浓,与老师配合比较默契。正因为此,教学流程比较顺畅,没有停留的时间,也就没有让学生思考的空间,没有慢下来,让学生好好回味。这是专家给我的建议,我这时才意识到,自己的课堂不应该是牵着学生跟着自己的脚步,完成教学流程,而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起主体作用,有自己的思考空间,有自己回味的时间,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案:

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我心中的春天》

(一)本课活动目标和要求

1.引导学生在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基础上,描绘心中的春天,从不同的角度感知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探索大自然的情趣及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

2.通过学生对自然的观察、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合作学习的行为和习惯;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增强环境意识、生态意识。

(二)活动准备

课件,有关春天的诗歌,KT板,学生带好画画用的学具。

(三)活动过程

活动①――小百灵唱春天

1.导入

师:春天到了,我们种下了一盆盆植物,学生观看自己种植的芦荟、油菜、青菜、吊兰;春天到了,我们制作了一只只风车。(课件出示同学们课间玩自己制作的风车照片);春天到了,我们教室门前金黄的迎春花就是我心中的春天,出示课题《我心中的春天》。你心中的春天是什么呢?(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在KT板上贴上柳树、绿草、小燕子……)

2.是啊,我们眼中的春天是红的花,是绿的草,现在我们跟随着歌曲《春天在哪里》来欣赏这美丽的春天。出示春景图,学生边唱边做动作。

3.小结:大家唱得真好!从歌声中我体会到了小朋友对春天的喜爱,体会到了春天给每一个小朋友带来了欢乐。

4.春天到了,刮起了柔和的春风,下起了淅沥的春雨,让我们跟春风和春雨一起玩吧!打开书26页,先自己读然后配乐朗诵这首诗歌――《春风和春雨》。

5.春天到了,小燕子也飞回来了,我们今天就来学唱一支歌《小燕子》

活动②――小诗人颂春天

1.我们大家都爱春天,我们还学过了几首关于春天的古诗和与春天有关的成语,课前我们也搜集了有关春天的诗歌,我们来开一个朗诵会,好吗?

2.学生上台朗诵,相机出示孟浩然《春晓》,杜甫《春夜喜雨》,贺知章《咏柳》,分别写了春天的早晨,春天的雨和春天的柳树。诗歌《春天来了》《春天的脚印》《春妈妈的三个小姑娘》。学生朗诵完就贴在KT板上。

活动③――小彩笔画春天

1.我们喜爱春天,春天给我们留下了美好回忆,让我们用画笔把心中的春天画下来吧!这是我搜集其他同学心中的春天,你心中的春天是什么呢?打开书27页,把春天画下来。

2.伴随着钢琴曲,学生画画,教师适当指点。

(可画自然风光,也可画活动的情况;可单幅呈现,也可多幅展示。)

3.展示学生的作品,表扬每幅作品的独到之处。

4.大家画得真好,我真想和同学们出去看看,出去走走,一起去郊游吧!在歌曲《郊游》中结束。

关于春天的手抄报图范文2

丰富阅读体验,激发学生想象。声像资料可以唤起学生对生活信息的情感,利于学生细致地观察生活中一些稍纵即逝的细节。如我在教授《找春天》时,先呈现大量春景图,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再学习课文,最后,激发学生想象,同时配以声像资料“春天的公园、山林、田野、校园”等等,图像与声音的结合顿时激活学生的想象,他们阅读所体验到的就不单局限在课文里,而是延伸到生活中去了。

创新看图写话,激发写话热情。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将动物、任务、背景等的小图片提供给学生。由学生从电脑上自由选择图片,组合成图,编成故事,然后写下来;或以自己在电脑中完成的绘画作业为元素,看图写话,把自己的想法和想象用文字表达出来,激发出写话兴趣及热情。

延伸课堂教学,培养综合素质。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海量的各种信息。鉴于此,我开展了一次做手抄报“我来当导游”的活动,要求学生通过一张手抄报介绍一个省的风景名胜及特产。很多学生借助网络,收集到大量的诗歌、文章、新闻、图片,以此充实自己的小报。在这一活动中,学生既是作者,又是编辑;既是设计师,又是美术师。不知不觉中,整合信息的能力获得了很大提高,语文素养也大幅提升。

儿童的感知具有模糊性,对音形相近的字母容易混淆,若采用编写好的儿歌、口诀,在课堂上用媒体播放,学生学后会印象深刻。例如:上两点的省写规则可以编成:“小鱼真骄傲,两眼往上翘,j、q、x,来帮助,摘掉了骄傲帽”;或者:“小鱼见到j、q、x,擦掉眼泪笑嘻嘻”。再如:“b b b听广播,p p p把水泼,小马快跑d d d,气球上升q q q,拐棍加横f f f,伞把撑开t t t,小鸽子g g g,小草蝌蚪k k k,像把椅子h h h”等。这些儿歌突出了字母形体的特点,形象生动,学生便于记忆。教学实践证明,当学习成为一种乐趣时,学习才更为有效。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创情、激情,将师生情感融于学生的认知活动全过程,这样就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促其较快地掌握汉语拼音。苏联着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如果为思想感情、创造、美和游戏的璀璨所照,就能成为孩子妙趣横生和心醉神迷的乐事。”基于这种认识,针对儿童形象思维发达的特点,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采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法,寓拼音教学于儿歌、故事、音乐、游戏、表演之中,让儿童在欢乐的气氛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关于春天的手抄报图范文3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重点在教育,然而小学生由于自身社会阅历浅、接受能力较弱,课本中虽然插入了一些图片和情景图,表面的意思一下就解决了,但蕴含在其中的深层道德含义却不能马上理解,而那些被长辈重复了无数遍的说理方式也让他们索然无味。出于这样的考虑,在备课时就需要充分考虑如何让课程更加生动形象、浅显易懂,又不会沦为说教,让学生容易接受。例如“每天都有好心情”这一课,若仅凭课文内容,学生很难理解保持好心情的重要性,也不容易学会怎么样去开导自己。于是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了一些动画片、短剧,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通过课件的播放去切身体会,学会开导自己,就能经常保持一份好心情,课程教育意义就会凸显。一般在课前老师都会要求学生预习下一堂课所上内容,但大部分学生对预习却提不起兴趣,预习的效果也会有所减弱,那么,我们就可以考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课前预习变得更加有趣,勾起学生对于预习的兴趣。如在上“变废为宝”课之前,让学生先以“垃圾中的宝物”为课题分组去网络上寻找资料,然后将图片上的资料和生活中的废品结合在一起,再讲搜集到的资料和图片加以整理,制作成幻灯片。以便于课堂上进行交流。动手做做看,学生自己通过动手和动脑得来的知识,能更好地加深记忆,运用现代网络技术使课程教育延伸到课程开始之前,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课程当中来,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这种运用网络的课前预习不仅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学习中,也让他们的力量凝聚在一起,无形中增加了凝聚力的培养,这也是多媒体信息技术给我们带来的便捷!

二、课中运用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将教学过程看成一个固定的模式,呆板、枯燥,不允许出现偏差,于是课堂教学便往往会使学生失去兴趣。那么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就可以考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改变固有的教学形式,让原本枯燥的课堂教学增加不一样的风采。比如在教学“文明打电话”一课时,为了加深“打电话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这一环节的印象,就用多媒体视频的方式模拟了一个这样的情境:圆圆遇到了从未遇到的情况,一个陌生人给她打电话并在通话中向她索要父母的电话号码,画面此时被中断。接着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圆圆接下来会如何处理这件事?让学生展开讨论,一下子就勾起了学生的热情和兴趣,最后总结学生的讨论,并给出视频当中圆圆的做法,表扬学生的聪明机智,这样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和学习的兴趣,也达到了教学目的。又比如在“生活中的交通与安全”的教学中,有许多我们身边的一些交通安全措施以及交通安全知识,我们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的方式展现给学生,还可以将一些适合学生观看的交通事故资料播放给学生观看,相信直观的画面会带给学生一些切实的感受。学生通过照片视频资料,就可以足不出户了解生活中有关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这也是现代信息技术给我们带来的便捷!

三、课后运用

关于春天的手抄报图范文4

一、制定合理目标,体现知识、能力、情感的有机结合

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目的是使教育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正确引导和帮助学生各方面都获得正常、健全、和谐地发展是我国的教育方针的内涵所在。教师在教学中应把学生的审美、情感、行为、积极乐观的人文情怀纳入目标管理系统,实现学生生动、活泼、有趣、健康、和谐地发展。如《漫游语文世界》的综合性学习,目标可这样确定,让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分成不同的小组,搜集家庭、校园、社会运用语文文字的情况,将搜集到的资料加以筛选、梳理、编成小册子。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搜集处理学习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使语文实践活动真正扎实起来。

二、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让学生走进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

语文与我们周围的一切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工厂、农村是同学们语文学习的广阔背景,这间大“教室”蕴涵着丰富的课程资源,同学们可以在这样的空间里搜集、整理、加工、吸收营养,提高能力。同时,教师要开发生活教育资源,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走进家庭学当家,走上街头管交通,走进商店学营业等,使他们真正成为世界的主人,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三、在生活中丰富体验,促进全员参与实践

实践教学应尽可能地创造有机条件,提供合适机会,让学生去真情体验。语文课内外的实践活动,全体同学都必须参与。中学课本中有许多优秀抒情诗和散文。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沁园春·雪》《济南的冬天》《荷塘月色》等,教师可以利用寒暑假的时间,组织学生到实地考察,从而感受作者的万丈豪情和壮丽情怀。春天来了,和同学们一起去踏青;秋天到了,和同学们去田地里收获庄稼;下雨了,和学生们去雨中观景;下雪了,和学生们去赏雪游戏……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学生领略了祖国的山川河流、湖光山色。这样,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品尝了语文的生活性、趣味性、时代性。

四、细化活动过程,精心设计每一项活动

明确每一项活动目标、细化每一项活动,使各环节细致、严密、前后连贯。如《探索月球奥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就可以分为几个步骤:(l)诱感。用北宋大文学家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诗句,使学生对这颗神秘的星球产生美好丰富的想象。月球的奥秘非常多,如起源、构造、月貌、人类登月、开发月球等。然后,开一个专题交流会,学生推选代表将搜集整理的资料和研究成果进行详细地阐述。如有不同意见,可以展开辩论,不求意见完全统一,但必须有所收获。(2)寻找时机,组织学生观察月亮运行情况,向专业人员了解人类观测天体的知识。同时了解天文现象,并观看月球的录像资料。(3)搜集各种资料。班上开一个交流会,讨论: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为什么仍然喜欢关于月亮的神秘传说、民风、民俗?(4)组织一次月球知识擂台赛,成立组委会评比等,让学生体验快乐,升华情感。(5)活动延伸。各小组出手抄报,全面展示活动成果。综上所述,通过这些活动与课堂学习结合起来,能使学生听、 话、读、写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从而培养学生全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关于春天的手抄报图范文5

【关键词】 语言特征 形式丰富 方法小结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22-01

古典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源远流长。随着现代生活文化的发展,语言越来越丰富的时代,我们这一瑰宝还再闪耀着其魅力。但是,由于古典诗词的学习有相当的难度,现代社会的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对古诗词的教授,大都停留在记诵之层面,所以大多数学生的文言功底较薄弱。对稍有难度的诗词,就望而却步。这一现象导致孩子们对古诗词失去兴趣,那么孩子们对古典诗词的赏析能力就可想而知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初中毕业考试说明》中关于古诗词的考察要求:能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分析概括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领悟内涵并品味语言。

一、认识古典诗词的魅力――从古典诗词语言特点入手

通过《走进古典诗词》的专题讲座,教师带领学生从语言本身的特点领悟诗词的魅力。

1、改变词性,言简意丰。

词性的改变,是古人炼字、用韵、达意的需要。改变句中的某个词的词性,有时会给整首诗词起到画龙点睛之效果。这个词就可能是“词眼”或“诗眼”。例如: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春风又绿江南岸”――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悦”、“空”、“绿”都是形容词的使动词用法:“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描绘了阳光普照,清晨古寺山林清幽的美景,让鸟儿欢悦起来;望着寺中清澈的潭水,涤荡人心,所有的凡尘往事都可以抛向脑后,顿时让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安宁。诗人的旷远淡泊的胸襟和追求山林之乐的隐逸情怀溢于言表。王安石在路过瓜洲,怀念金陵故居时写到“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反复删改了十几次,最后才选到了这个“绿”字。这里,一个“绿”字,把春天江南色彩以及它与春风的关系,非常巧妙、确切而又形象的表达出来了,也传达出诗人的欣喜之情。

词语活用的妙用,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起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2、把握诗词的色彩,构筑诗情画意。

古人常把诗词画融为一体,以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诗中鲜明的画意,要调动读者的感官,尤其是视觉效应。而触及视觉的文字应属于表达色彩的词了。例如: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的《忆江南》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红”、“绿”、“蓝”三个词,江南的春天来了,红彤彤的太阳,照在江花上,让花像一团团火焰在燃烧。清澈的江水在花草的衬托下,映着天空,江水变成了蓝色.色彩表胜景,色彩含心情。我们从色彩组合的字眼中体会到鲜明的节奏与浓郁的画意和情感。

3、实词、虚词结合,融情于景。

这里主要说古诗词中的连词、副词与具有实在意义的动词、名词、形容词等组合,有强化表意或传情的效果。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中“都”强调了大自然的“寂”,而“但”连接出了“钟磬音”,以动衬静,更衬托古寺的寂静。“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的“渐”“才”,也能突出诗人描绘的是西湖初春的景象。

由此可知,抓住诗词中能粘合情与景的实词、虚词,以“融合”诗词的情与景,也能很好的体会诗词的意境。

4、语序颠倒,特别强调。

古典诗词中,大部分诗词的句式结构是按常规语序安排的,但由于表达的需要或韵律的需求,出现了一些特殊的句式结构。

古典诗词的句式是复杂的、灵活而多样的。唯其灵活而多样,才呈现出古典诗词的丰富多彩。因此,了解古典诗词的一些特殊句式结构,对于我们学习古典诗词是大有益处的。

二、课外拓展,让古诗词从课堂走进学生的活动

教师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寻找古典诗词中的乐趣。

1、举行语文活动,搜集整理自己喜欢的诗词资料。

2、书法大赛。

3、利用寒暑假出游的机会,让学生寻找景点中有关对联、古诗词背后的故事。增加见识。开展故事大会。整理成集,发给学生。

4、寒假前,教给学生对联的知识,然后让学生试着给家里自创对联。

三、方法小结

1、培养学生兴趣。

首先,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古诗词。比如店名、广告语、电影名称,学生们喜欢的歌词,作文中的古诗词。让学生感受到古典诗词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古典诗词的言简意长,笔墨精炼,形象生动,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这一鲜明特点被广泛的应用于现代生活中。

其次,选取学生熟悉的诗词,通过专题讲座,从语言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古诗词。古代诗词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词的色彩、词的虚实结合、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教师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了解诗歌语言的组织规律,使学生大致从语言本身的特点体悟古诗词的魅力。走进本质的东西,学生会印象深刻。

最后,把学生自己创作的成果进行汇总、整理,放进成长记录带。比如,《我喜欢的――诗词》作文,大家搜集的有趣的对联、古诗词背后的故事。了解古代诗词名人的资料、手抄报。

2、抓住有效的课堂,增加学生古诗词量的积累,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首先,从日积月累开始。布置课下背诵,在早读或课堂进行检查、督促。达到量的积累。

其次,课堂点面结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赏析方法。运用习题,训练学生达到潜移默化,举一反三的能力。

最后,施行奖惩机制,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初一的学生,大多数好表现,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高。于是笔者就借助政教处考核学生的德育量化积分,在语文科目上也采取了与考核挂钩的措施。从初中第一堂语文课开始,就告诉他们要提高课堂效率,最佳的办法就是多说、多思考。只要你思考过的,无论表达正确与否,都会被奖励一颗星。小星换大星,大星换积分。因此,课堂收效甚好。

四、总结

实践证明,应用于生活的内容,才容易渗入学生的意识,无形中也会提高学生古典文化的修养。让我们的古典诗词从课堂走向生活。让孩子们承担起文化传承的责任。一个小小的力量,汇集到一起,就是一代人的力量。那么在未来的日子,古人留下的古典诗词――这一文化瑰宝,还会继续发挥它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3年修订版

关于春天的手抄报图范文6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7B-0063-0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农村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可以从明确学习目的、树立写作信心和扩大阅读面、开拓学生视野两大方面切入,让学生会写、爱写。

一、明确学习目的,树立写作信心

目前农村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读书意识差,厌学学生多。主要原因是农村学生家长本身的文化水平不高,不懂得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也不能严格要求自己的子女;另一方面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现在党的惠农政策好,农民生活变得富裕了,农民子女不再想跳出农门;再一方面,学校语文教师的教学不得法,也是导致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下降,害怕写作的一个原因。在这种情况下,相当多的农村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对语文学习没有兴趣,对写作更是谈写色变,望而生畏。

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树立写作信心呢?

(一)让学生明确写作目的

作文是衡量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重要尺度。谁学会了写作,谁善于写作,谁掌握了写作的技能技巧,谁就能够最先并筛选各种信息,从而使信息为自己服务。

因此,在上第一节作文课时,我一般不急着让学生写作,而是让学生讨论,我们为什么要写作文,不写作文行不行?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写作的目的:一是生活和学习的需要,我们和别人签协议、写合同都需要写作;我们的产品要销售,要写说明书,也要写作;我们要求职找工作,需要作自我介绍或写个人简历,同样需要写作。二是表达的需要,只有写作,才能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三是做人的需要,通过写作,可以让人明辨是非,提高思想认识。通过讨论,学生明确了写作的重要性,增强了写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提高了写作的自觉性和自信心。

(二)适当降低写作要求,消除学生畏惧心理

农村学生学习基础差、底子薄,写作层次各不相同。在布置学生写作时,我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对作文能力较强或中等的学生,要求他们能按作文要求去写;对于作文能力较差的后进生,适当降低写作要求,比如字数方面不做具体要求,能写多少写多少,实在不行,写一段话或者一句话也行,以后逐步增加。

二、扩大阅读面,开拓学生视野

农村初中生阅读量过少,作文词汇贫乏。新课标要求7~9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不少于260万字,每学期阅读两三部名著。但现在70%以上的农村学生不读课外书或者很少读课外书,经常去阅览室、图书室看书的学生也很少,平时有时间他们喜欢聊QQ、玩游戏、看电视。

那么如何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视野,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呢?

(一)扩大阅读面,开拓学生视野

我的做法是:一方面,注重课内阅读,扩大阅读面。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语文阅读教材中的一些优秀篇目,并模仿学习其写法及技巧;另一方面,教师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课外读物,并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及适当点拨,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或摘抄,然后以日记或者周记的形式写读后感。

(二)联系社会生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学生常常苦于没有写作的素材,他们对自然现象或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缺少思考、缺少关心。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各种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他们感兴趣的各种社会问题,并把这些现象和问题作为学生写作素材,让学生思考、讨论、探究,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2005年的“禽流感”,2008年的“奥运会”等,都是当时的社会热点,我在作文课上及时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禽流感”,“禽流感”是一种什么病?它有什么危害?我们该如何去预防?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我国运动员表现如何,你有什么感想?你想对运动员说什么?通过思考、讨论、质疑和查资料,让学生整理,最后写成作文。这样做,既让学生学会了观察和思考,又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学会了写作。

现代著名作家,据说他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每天半夜三点多钟起身,走十几里路,去观察包身工上班的情景,终于搜集到关于包身工日常生活的第一手材料,写出了震撼人心的《包身工》。因此,写作前,我会根据作文的需要,让学生做一些亲身体验活动。如让学生写春景,我会带学生到村头村尾,让他们闻闻春花的香味,听听鸟的鸣叫,让他们感受春天的气息,然后再让学生写作。又如让学生写实物,我会让学生做一些亲身体验活动,如让学生寻找一根树枝或者一片花瓣,允许他们带到课堂上,放在自己的课桌上,观察它的形状、颜色,触摸它、闻闻它,然后把观察到的写下来。学生亲身体验的东西,印象一定很深,写出来的东西就会有真情实感。

(三)引导学生学会积累,灵活运用

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让学生学会积累:第一,从阅读教学中积累素材,指导学生做阅读笔记、写读书报告、摘录、积累词汇,加深阅读印象;第二,让学生写日记、周记、办手抄报,积累作文素材;第三,开设信息交流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积累素材;第四,引导学生参加劳动,通过亲身体验来积累素材。

(四)坚持说写结合,激发学生兴趣

“说”是指口头言语的运用,“写”是指书面语言的运用。两者对学生语言训练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又是相互补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叶圣陶先生告诉我们:作文是人们的书面说话。你嘴上说什么,再用文字写出来,你怎么说,就怎么写,这就是作文。因此,说写结合进行作文训练,符合作文的本质规律。

农村有农村的语言交际环境,可以说的内容比较多。例如农村的左邻右舍关系、农村的风土人情、农村的田园风光等等,语言内容的潜力较大,需要我们去利用。因此,我一方面利用每节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让学生上台即兴演说,内容可以是看到的人和事,所写的日记或听到的故事等。这样做,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即说的能力),又让学生积累了写作的素材。另一方面,我尽量在语文课堂上创造条件,让学生多说多读,多利用课文的词句来遣词造句,多让学生思考和讨论问题等等。这些都是训练学生说的比较好的机会。

上一篇交往作文

下一篇把握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