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二年级语文上册课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件范文1
关键词:小学语文;导入新课;创设情境;体验成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们有了学习的兴趣,就能在学习语文的“享受”中获得新知识。那么如何激发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让语文学习充满活力呢?根据小学二年级的教材和新课程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进行尝试,终于摸索出一套适合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的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教学成绩,而且达到了学生“乐”学的目的。
一、精心导课,激发学习兴趣
夸美纽斯说:“假如教师想用知识去照耀一个置身于无知之中的学生,就必须首先激起他的注意。”因此,在课堂教学的导入中,不断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是一节好课的良好开端。所以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导入,让课堂从一开始就充满趣味,使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开始知识的学习。常用的导课方式有:
(一)利用故事导课
精彩的故事往往能够使学生很快入境,从而情绪饱满地投人学习之中,例如:在学习人教课标本二年级上册识字1第1课《秋天的图画》时,我就用我自己编的小故事《秋天来了》导课,然后要求学生把听到的与课文中的内容进行比较,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并很快进入了课堂教学。
(二)利用音乐导课
通过播放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歌曲、音乐曲子进行导课,能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例如:在学习人教课标本二年级上册识字3第10课《北京》时我就选用了《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经典老歌进行导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地导入了新课,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图画导课
利用课文配图、挂图、简笔画等作为课文的导入方式,这些方式生动形象让学生过目不忘,能够使学生轻松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
(四)利用多媒体导课
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可以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容易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在学习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课文11课《我们成功了》一文的时候,我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北京申办奥运成功那神圣时刻的画面。一下子就激发起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极大兴趣,为学习新课的内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头,在整体教学组织结构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将会尽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写作的背景知识,精心选择和设计教学开展的切入点。值得注意的是,导人新课一定要围绕课文内容并服务于新课的教学,导课要生动有趣,简洁明了,要有艺术性,在第一时间要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所要讲授的内容上。新课导入的形式很多,但关键要注意内容的趣味性,方法的多样性和知识的连贯性。
二、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老师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学习者、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语文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充分呈现探索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例如:在教学人教课标本二年级上册识字8第32课《太空生活趣事多》一文时,为了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太空生活的常识,激发探索了解新科技的兴趣,首先课件出示神舟九号宇航员在太空生活的图片,然后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1)你想知道在太空生活和我们在地球上生活有什么区别吗?(2)太空生活有哪些趣事?(3)你知道在太空中睡觉、喝水、走路、洗澡为什么这么奇特?通过这些问题的创设,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太空中的趣事,并进一步弄清发生这些趣事的原因,从而丰富学生认知,激发了学生进行科学探索的愿望。实现了让学生在探索中阅读,在阅读中探索,在探索、阅读中获得语文知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体验成功喜悦,激发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小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所以,作为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让学生体验到经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取知识的喜悦,让他们享受经过努力而获得的快乐。因为,只有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才会有真正的、内在的、高层次的愉快,产生强大的内部驱动力,以争取新的更大的成功。特别是对于学困生来说,成功的积极意义远远大于失败。对于没有成功的学生,教师绝不能简单的给予批评,应该积极鼓励,启发学生发现错误、纠正错误。我所教的学生是二年级的,这些低年级的学生思想单纯,只要老师一表扬,便劲头十足,往往会有出色的表现。所以我认为教低年级的小学生,要运用赏识教育的方法。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件范文2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字”教学的有效整合
1. 运用课件让生字的偏旁变色、闪耀,让学生认清字的结构组合;运用课件特写,让学生认清生字的笔划、笔顺、偏旁部首、间架结构。
2. 运用课件进行字体演变,设计生字的情境图(动画),帮助学生建立起生字的音、形、义联系,认清字形,读准字音,了解字义。
3. 运用课件揭示生字的音、形、义关系。
4. 运用课件传授写字技巧、注意写字的细节。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词”教学的有效整合
1. 运用课件学习词义。例如,在教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一课时,我利用直观形象的动画课件――小猴子下山,在玉米地里掰了一个又大又多的玉米,扛着往前走;而后又扔了玉米,摘了几个又大又红的桃子;接着又扔了桃子,在西瓜地里摘了一个又大又圆的西瓜,抱着往前走;最后,扔了西瓜,去追蹦蹦跳跳的小兔,结果小兔不见了,小猴只好空手回家。这一动画效果有声有形,生动清晰。文中“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几个形容词,“掰”“扛”“扔”“摘”“捧”“抱”“追”“蹦蹦跳跳”几个动词的意思就被生动地表现出来。不须作过多的解释,学生一目了然,轻松地掌握了它们的意思,为突破课文难点部分打下坚实的基础。
2. 运用课件理解词义。例如,在教第十册《丰碑》一课时,学生对课文中的“丰碑”难以理解。我用多媒体演示:大雪纷飞,在一棵大树下,军需处长被大雪覆盖着,如一座晶莹的丰碑。接着,教师启发学生:军需处长怎么会冻死的?在冻死前是怎样的情形呢?导入重点段的学习。多媒体演示:画面渐渐清晰,出现了老战士的形象,他冻僵了……学生通过朗读分析,理解了军需处长一心为公、毫不利己的高贵品质。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他的精神,可用多媒体把两个画面结合起来:老战士冻僵了,雪越下越大,覆盖住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讲述了军需处长这个管理棉衣的人没有棉衣被冻死的感人故事,歌颂了他舍己救人的伟大精神,表达了对这位战士深深的崇敬之情。运用多媒体,通过两个场景的对比,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使学生的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
3. 运用课件揭示词意。例如,在教一年级下册《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要求学生理解、区别“摇、甩、摆”这三个动词的意思。我就反复播放教学软件中的画面,让学生仔细观察小鱼是怎样在河里游的,老黄牛怎样赶蝇子的和燕子在空中飞行时尾部的动作,接着让学生说一说、做一做它们尾巴是怎么动的。通过“看、说、做”不仅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这三个动词,同时还进一步掌握了小鱼、老黄牛和燕子的尾巴的特点和用途。
4. 运用课件感悟重点词语。例如,在教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中:“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为什么是“千万缕”而不是“一片”?阳光为什么会像“利剑”一样“穿”过树梢?学生难以理解。我运用CAI作情境展示:繁茂枝叶一层压着一层,密不透风,周围浓雾茫茫,金色的太阳光透过浓雾,从针尖般的树叶缝隙中穿过……同时,伴随CAI舒缓的乐曲和课文录音。这种声像教学,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清晰的表象,再加上反复在读中体会,学生对“千万缕”“利剑”及“穿”字就有了深刻的理解,并从中感悟了语言的美与精炼。
三、现代信息技术与“句”教学的有效整合
1. 运用课件理解句子。例如,我在教五年级上册《詹天佑》一课时,学生对“设计人字形铁路”极其陌生,对“这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多了”这一难点百思不得其解。教学中,我没有对课文内容进行繁琐地分析,而是通过多媒体课件,将火车怎样通过“人”字形线路爬上陡坡的过程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真正理解火车是怎样通过“人”字形线路爬上山的。让学生亲眼看到北上的列车到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面拉,一个在后面推。学生随着演示过程经历了直观形象性思维,形成了鲜明的表象,难点不攻而破。这时再来朗读,学生就会豁然领悟,从读中感悟到人字形铁路的巧妙之处。
2. 运用课件突破难点。例如,我在教三年级下册《荷花》一课时,为引导学生理解“我仿佛也成了一朵荷花”这一难点,先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欣赏满池荷花。它们姿态各异,看着看着,“我”仿佛也成了一朵荷花。接着,多媒体演示:“我”在荷花中翩翩起舞,满池的荷花也随“我”一起翩翩起舞,蜻蜓向“我”飞过来,告诉“我”飞行的快乐;小鱼向“我”游过来,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随着小作者的观察想象,突破了难点。
3. 运用课件学习造句。学习造句,是“句”教学的重点。如何让学生造出优美的句子?例如,在教二年级上册《山行》一诗时,我作了如下尝试:播放“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霜叶红于二月花”等自然景观的幻灯片,使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投影上的画面融为一体,进而领悟其意境。以这一幅幅画面来调动学生学习造句的兴趣。然后,让学生边赏边读,进入意境,模仿造句。学生们以本地山河景观为内容,造出了“登上塔山石径斜”“松林深处有人家”“枫叶红似二月花”等优美词句。
四、现代信息技术与“段”教学的有效整合
1. 运用课件理解内容。例如,在教四年级下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课时,要重点通过动画再现亚里士多德所讲的内容和伽利略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话得出的两个互相矛盾的结论,以及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进行的公开试验的情景。使学生深刻理解伽利略的结论:铁球下落的速度与它的重量没有关系。学习伽利略独立思考、敢于破除迷信、尊重实践的科学精神和认真研究的科学态度。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件范文3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想教育;渗透;健康人格
Lower grades of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how to penetrate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Zhang Jie
【Abstract】The primary language is a highly ideological foundation disciplines, to moderate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penetration, enable students to establish a correct morality, and values??, to form a correct life-oriented, into the surface to form a healthy personality.
【Key words】Primary language; Ideological education; Penetration; Healthy Personality
小学语文是一门思想性极强的基础学科,肩负着传承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任。它使人们生活、思维、学习的工具,同时又有着强烈的人文因素,对学生品格的培养,情操的陶冶,责任感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为本,德育为先,思想教育必须渗透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语文教学应该成为思想教育的载体,在教学中自然而培养的关键时期,低年级语文教材插图多,色彩鲜艳,图文并茂,对学生极富吸引力,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适度的德育渗透能使学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建立正确的是非观、道德观、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人生导向,进而形成健康的人格。下面我谈谈自己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点体会:
1. 紧抓教材,找准切入点,以小见大,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当今社会,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问题。滥砍滥伐、水土流失、水质恶化、温室效应、臭氧层出现空洞,以及各种各样的污染,时时刻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健康。提倡环保、树立环保意识已成为全球的共识,同时也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正如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的“要增强全民族的环境意识,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矿藏、森林、水等自然资源,努力改善生态环境”。
低年级语文教材有许多语句优美,富有童趣,描写大自然美丽风光的诗歌与短文。优美的文字中蕴含了不少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思想和知识,它们为教师进行环保渗透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教学题材。如教学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红领巾”真好》一课,教学生阅读这首小诗,犹如打开了一副清新动人的画卷,仿佛令人置身其中,亲耳聆听小鸟的欢歌,目睹小鸟梳理着蓬松、漂亮的羽毛,无忧无虑地嬉戏。文中语句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悟到可爱的小鸟不仅能为树木“看病”,还能为菜苗“疗伤”。课文用拟人话的手法,写出了童真童趣,一下子就抓住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孩子们真切体会到小鸟的可爱,小鸟吃害虫的行为更让孩子们懂得,小鸟能保护树木,是人类的朋友,最后通过“红领巾”的爱鸟行动,使学生们认识到“保护自然、保护鸟类”的主题。人类要保护环境,爱护鸟类,才会使大自然变得更美丽。
因为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并不发达。教学中我又通过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那高远的蓝天下,碧绿的大树上,有小鸟温暖的家,在和谐欢快的鸟鸣中,在“红领巾”们的笑声中,学生们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的交响,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禁止捕杀益鸟的环保意识。启发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爱护小鸟,保护人类的朋友,激发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又如在学习《清澈的湖水》一课,在学生朗读完课文后,我通过课件演示课文插图,重现大自然秀丽的风光,让学生欣赏蓝天白云,碧水青山,那跳跃的“青蛙”,展翅欲飞的“雄鹰”,赛跑的“龟兔”,栩栩如生,美不胜收。在这美丽的画面中,清澈的湖水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天空的蔚蓝、山恋的美丽。小洁攥紧了本打算扔在湖中的面包纸,一直到船靠岸,才把它放进垃圾箱。遗憾的是一块扔向水中的香蕉皮,吓跑了小鱼,打破了“镜子”的宁静。我引导学生对比小洁和扔香蕉皮的小孩的行为,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体会到,清澈的湖水需要我们每个人精心呵护,美好的环境要靠大家创造。小洁在那面“明镜”前,控制了一下正要撒开的手,这一瞬间的克制,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到,但并不是每人都能做到。能否做到这瞬间的克制,反映着一个人灵魂的高尚与卑污,同时也决定着我们生存环境的优劣。我们应该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呢?小洁的行为为什么值得我们学习?自己在外出游玩时应该怎样做?如果看见有不讲公德,乱扔果皮的行为,你又会怎么做呢?通过这一系列的讨论交流,学生们的环保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为形成自觉的环保行为奠定了基础。
2. 依据教材特点,采取不同策略,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
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关键在于教师领会大纲精神,把握教材特点,结合学生情况,适时、适当地进行。如:我在教学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假如》一课时,先用故事《神笔马良》导入,一下子激起了学生兴趣。讲课过程中,就课文内容进行提问: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先想到什么再想到什么,最后,又想到了什么?文中作者先想到窗前的小树,又想到树上的小鸟,最后又想到残疾的朋友西西,这让我们体会到作者心中的什么情感?学生交流讨论,通过这一系列的课文教学活动,启发了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心环境,保护的目的。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件范文4
关键词:仿写;文本;农村小学
写话是习作的基础,也是衡量低段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准。同时,写话训练也是提高低段学生语文能力的最富实效的途径。可是,农村小学低段的学生年龄小,再加上家长的忽视平时又不注重书籍的阅读,导致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起点低,范围小,对外界的事物缺乏敏锐的观察、思考能力,他们的写话能力可想而知不容乐观。怎样才能达到低年级写话的要求呢?这就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以课内写话为抓手,充分研读教材,发掘文本资源,创设写话点,结合学生生活进行写话训练。
一、活用文本,照样仿写
人教版低段教材中有很多语言规范、字词优美的文章,这就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低段的孩子模仿能力又特别强,只要给他们一定的模式,他们也能妙笔生花。
1.仿句子
学写句子是学习语言最关键的环节,是写好段和篇的基础。写句子最主要的方式是仿写句子,仿照例句写完整的句子,写规范的句子,写生动的句子。
二年级下册第一课的《找春天》中有几句话是这么写的:“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解冻的小溪叮叮咚咚,那是春天琴声吧?”一连串相似的句子排比而出,充满了浓浓的童趣,小朋友们读得特别起劲,读完这几句之后,我就问孩子们:“春天可真美,请同学们睁大你们的小眼睛找找看还可以从哪里找到春天?谁能照着课文的样子,说一句话?”小朋友的回答异彩纷呈,这个说:“蘑菇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小伞把?”那个说:“树上的小鸟叽叽喳喳,那是春天的歌声吧?”还有的说:“天上风筝一只两只,那是春天的音符吧?”谁说农村的孩子比不上城市里的,他们的想象更为丰富,语言更为质朴,大家争先恐后地举手,一改往日说话写话只有寥寥几人举手的尴尬场面。
2.仿写段落
在我们的低段课文中有很多精彩的段落,在学习中除了把它们收为己有之外,还可以让孩子们进行仿写练习,这样就可以有属于自己的精彩了。
如二年级下册第三课的《笋芽儿》中的第一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的结构相似,都是春雨姑娘和雷公公呼唤笋芽快快成长,我就提出这样的问题:“猜一猜还会有谁去呼唤可爱的笋芽呢?”孩子的答案五花八门,“他们会跟笋芽说些什么呢?能不能模仿书上的段落,写几句话呀?”学生马上就唰唰地动笔写起来,写出来的段落让我惊喜不断。
二、巧用文本,插图写话
在低段的教材中,有许多色彩丰富、图案鲜明的插图,低年级的孩子又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如果利用好插图,将学文和写话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看图编故事
如在教学二下第二课中的《宿新市徐公店》时,课文的插图就很好地阐述了古诗的诗意,我引导学生从景到人,从静到动写话:“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景色?又看到谁?他在那里干什么呢?试着编个故事。”通过这样的看图片编故事,既提高了学生的写话能力,又在无形中解决了学生在诗意理解中的难点,符合低段学生的学习特点,一举数得。
2.画图写话
根据低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他们对形象物体比较感兴趣,因此,可以结合教材的内容,让学生先动手画,再动笔写。
二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文中,第一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美丽的秋天”所编排,学习这一单元时正值初秋,秋的气息就在我们的周围。因此,我利用农村的特色,安排小朋友在周末的时间去田野、果园等地观赏写生,并从孩子们的绘画作品中选出精美的作品贴在班级后面的黑板上,请全班同学欣赏点评,学生兴致高涨,最后,根据自己或别人图画的内容,写写美丽的秋天。
三、创设文本,情境写话
1.从表演中引发
在学习了二年级上册的《两只小狮子》之中,我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情境,让学生表演写话,即:“如果你就是那个懒狮子,听了小树的话,你会怎么做,怎么说?”在表演时指导学生想象懒狮子骄傲的姿态、神情、语气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表演体验来写话,学生不仅兴趣浓厚,而且写出来的文字真实生动。
2.从留白处引发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我们在教学时要找出课文中的留白,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例如在教二下第四课的《小鹿的玫瑰花》时,为了突破“为什么鹿弟弟说小鹿的玫瑰花没有白栽?”这个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我设计了这样一组写话训练:“其实在森林里不光是黄莺和微风见过、闻过小鹿的玫瑰花,还有好多小动物们也看见过呢,如果你就是其中一位,你会对小鹿说什么呢?请你写下来。”农村小学低段孩子这样一问还不能马上写出来,为了减轻难度,我又在课件上出示了这样的一句话:可爱的蜗牛爬来了,她说:“我看见过你美丽的玫瑰花,她可香了,我还在她的花朵上美美地睡了一觉呢!”有了这么多的例子,学生逐渐也能侃侃而谈。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件范文5
一、创设情境
在我们的教学中,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情境必须有情、入境,也就是应该能激发学生乐于参与、关注和活动的“情”,能有效唤起学生认知冲突、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浸润于探索、思维和发现之“境”,情境便是知识的一种理想的“激活状态”。情境的呈现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教学过程有不同的情境创设的需要。主要有故事、游戏、媒体情境。
一是故事情境。这是品生(品社)课经常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爱听生动有趣的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讲故事,将抽象的道德观念和深刻的哲理于具体形象的故事之中,使学生明理悟道受到启发教育。讲故事时,可以是教材里的故事,还可以讲发生在身边的故事,这样可以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和学生实际,具有较强的信服力,从而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故事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还可以通过正反对照给学生以启发,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明白道理。如在学习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我和动物交朋友》一课时,通过讲《蜜蜂引路》(二年级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学生们熟悉的故事,让他们知道动物的本领真大,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它们,所以动物们真是我们的朋友。
二是游戏情境。把教学内容寓于游戏中,其形成的教学情境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充满着教育的力量。创设游戏情境要注意:①情境具有教育意义,让学生从中所得,而不流于为了游戏而游戏;② 交给学生一些游戏原则;③ 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地组织游戏活动。如在学习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平安回家》一课时,我创设了“有交通标志和无交通标志的十字路口怎样过马路”的游戏,学生通过扮演体验车辆、行人在上述两种情境下的过马路的方式,明白了有标志时要按照标志指示的走,没有标志时要左顾右看等没有车辆时再过马路。
三是媒体情境。应用多媒体教学,优化课堂教学。学生的视野,学生的思想,也不再被禁锢在小小的书本教学里。所以,巧妙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更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且能更好的突破教学难点。 如在学习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鲜艳的红领巾》时,通过播放学生们一年级入队时的录像,将生活中的情景在课堂上再现,从而激发他们作为一名少先队员的光荣感与自豪感。
二、体验感悟
此环节是学生围绕教学情境进行整体感悟的过程。象活动体验型教学就是这样:首先让学生结合课文文字与生动的插图,自主理解课文内容。与此同时,使学生头脑中建立文本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行组织,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自主设计模拟表演的方案,并在小组内讨论表演的方法与步骤,分配角色,进行表演。
比如学习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红领巾胸前飘》一课,引导学生通过结合课本中42、43页的图让他们分别进行角色体验,感悟少先队员应该具有诚实守信、团结友爱、迎难而上的优秀品质。这样真正把学生引进了富有教育意义的生活,使课堂教学不再是空洞的说教和生硬的灌输,而是对生活的有效引导。学生通过体验得到了情感的认识,教学效果好。
运用角色扮演时,应解决好以下问题。一是角色的确认。扮演活动都有哪些角色,由谁来扮演,这些问题都是首先要解决的;二是对角色进行恰当的解说。学生有发挥的空间;三是场景的设定。教师设计一个场景,这个场景应该真实可信,至少学生会觉得这有可能发生;四是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熟悉角色;五是进行反馈。扮演角色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回顾扮演过程,特别是抒发自己的扮演感受,也可以是自己的困惑,与其他同学展开讨论。
三、自由表达
体验的过程是积聚内在能量的过程,表达就是释放这种能量,张扬个性,在奔放的教学氛围中实现其生成――内化价值的过程。“表达”,它不局限于语言的表达,还包括情感、意志、能力等非语言因素的表达。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敢于并乐于真实地表达自己?
1、教师首先应当使自己也成为一名表达者。在鼓励学生真实地表达自己时,教师首先应把自己纳入到表达者的行列中,跟学生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让学生感受到表达的安全和自由。
如在学习《我和动物交朋友》一课时,让学生通过画、剪、捏、拍照、唱歌等方式表达对动物的喜爱后,老师也表达出对动物的喜爱,并且收集了动物和人类和睦相处的图片,随即课件播放人和动物之间温馨、亲密的图片,这样让学生感到老师既是一个旁听者,又是一个参与者,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来。然后表达出正是有了动物的存在,才能维护大自然的和谐,促进生态平衡。
2、教师还要善于倾听。耐心,不随意打断发言者的谈话;认真思考、通过点头、微笑、提问等方式做出积极反应;全神贯注,做必要的记录。
3、教师应当充当一名赏识者。
如教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心中的110》一课时,通过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让他们说出除了书上呈现三种情境外的危险时拨打心中的110,还有哪些情境需拨打110?学生们各抒己见后,教师对每个情境都给予肯定并做出评价,使学生们的思维得到发散的同时,也增强了明辨是非的能力。
四、总结升华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件范文6
语文是一项带有工具性的学科,只有学好语文这门基础性的学科,才能保证其他学科的顺利学习。美育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是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的关键。将美育融入到小学语文课堂中,有利于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本文根据对小学生开展美育的实际经验,研究如何使语文与美育相互融合。
一、美育对于语文课堂的重要性
美育在我国已经有很长的历史,我国最早提出美育的现代著名教育家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他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美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地认识世界,进一步将学生培养成拥有欣赏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的人,使其人格完整。美育在课堂上一般有三种体现,分别通过4个学科来实现,即语文、美术、音乐、思想品德。其中美术与音乐是最为直观的美育方式,学生可以通过图画与歌唱来感受美。而多媒体教学可以弥补语文课堂缺乏直观性的缺点,同时降低语文课堂的美育难度。语文教学的内容虽然相对简单,但是其包含的内容仍旧很丰富,这是语文这个学科在每一个学年段都具有的特点。语文教材中包含着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其类型丰富多样,教师可以通过古诗文的赏析使学生体会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可以通过一些带有科普性质的说明文使学生体会到现代的科技之美。这些手段都能达到美育的教育目的,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在语文课堂上开展美育的策略
(1)通过重点词句让学生感悟美。词句的讲授是语文课堂最为基础的内容,也是教学重点。语文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将教材中标注的重点字词圈出来,还要自己通过阅读课文找出遗漏的重点字词,在对学生讲解字词的时候,并不是以极其枯燥的方式告诉学生字词的写法、读法以及用法,而是要通过一些特别的教育方法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文字美。比如,在进行新人教版的语文二年级上册的课文《秋天》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字词讲解来达到美育的目的。这节课的字词对于刚刚步入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相对比较难,教师必须使用适合的教育方法。这节课的重点字词主要有:“黄澄澄”“梧桐树”“当作”“催”,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读准字音,纠正学生的错误读音。在讲解写法的时候,教师可以找来名家的字迹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学着写,并体会自己字迹与名家字迹的差异。在讲解这几个字词用法的时候,教师要将字词回归到课文中。比如“黄澄澄”,学生很容易通过这个词的首字来体会出这个词是代表黄色,在文中这个词被用作形容稻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片如同铺了金子的稻田的画面,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这个词。
(2)通过课堂情境来让学生感受美。美的事物总是具体的、形象的、可感的。如《海底世界》一文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神秘海底的奇异景色和丰富物产,给学生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教学时,教师可先让学生通读课文,找出过渡句,并围绕着过渡句展开讨论。由此,学生初步感受到了海底的景色,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并有强烈的表达欲。此时,教师应抓住机会,鼓励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3)通过直观教育来让学生观察美。直观教育是一种非常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使他们在认知与感受客观世界时,大多通过最为直观的认知方式。直到四年级的时候,学生的认知方式才由直观化向抽象化转变,但是其认知的方式还是以直观认知为主。教师在将美育渗透到语文课堂时,不可急于求成,应选择学生能够接受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采取直观教学法,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欣赏教材上丰富多彩的插画,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在多媒体的课件上补充教材欠缺的地方。比如,在讲解新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文《清澈的湖水》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朗读一遍课文后,欣赏教材上的彩色插画。这篇课文中描写了形状各异的山石,有的像雄鹰起飞,有的像青蛙待跳,还有像《龟兔赛跑》寓言中的主角。教师可让学生观察插画,找出?c文章内容相符的山石,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可以让学生以直观的方式认识到比喻这种使文章更美的修辞手法,用相似的方式来造出比喻句。这种方式,可以很容易地培养学生通过语言来创造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