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实验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海淀实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海淀实验

海淀实验范文1

[关键词]鸡蛋;消费者实际生活;消费市场

[DOI]10.13939/ki.zgsc.2016.01.075

1 研究背景

我们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考察收集数据分析的方法,在海淀区进行调研,并计划将卖场分为农贸市场、路边小摊、网购、超市四大类,将鸡蛋按品质分类,将来源地按省份和生产厂分类。

鸡蛋分为土鸡蛋和洋鸡蛋,土鸡蛋就是指在农家自然环境中散养鸡所生的蛋,又叫柴鸡蛋,包括草鸡蛋、笨鸡蛋、山鸡蛋等。土鸡蛋没有特殊的标准。品牌鸡蛋大部分指洋鸡蛋,包括普通鸡蛋、无公害鸡蛋、绿色鸡蛋、有机鸡蛋等。按营养富集的种类及富集程度分,有营养强化鸡蛋和机能调节鸡蛋。营养强化鸡蛋是利用物理富集作用和蛋鸡机体本身的生物转化功能,将人体不易吸收的微量元素通过蛋鸡活体吸收后转化为生物态的微量元素富集到鸡蛋中,或通过饲料配方的调整,但目前国内有机食品生产的过程监控存在问题(尤其生产过程中饲料、药品的使用监控),一定程度上存在名不副实的现象。

流通渠道的现状在鸡蛋的消费结构中约有90%为整蛋消费,10%为加工产品。95%以上的鸡蛋通过地区农产品批发市场分发到二级、三级农贸市场(早市、零批市场、杂货店等);不足5%的鸡蛋是经过城区超级市场、社区便利店到达消费者手中。主要形式分为:①大型连锁超市/卖场渠道;②社区便利店渠道;③农产品批发市场渠道;④机关、企事业单位团购渠道;⑤学校、医院、托儿所、幼儿园等团体消费市场渠道;⑥经销商渠道。

2 研究过程概况

开题之后,我们立刻进行了实验安排。首先,明确总体目的是为了对某些消费者有指导目的。其次,上网搜索了海淀区内的各类卖场,如超市发、华联、小区便利店等,并分配了调查任务,尽量缩短调查距离。最后,决定了录音调查的内容。

在8月2日第一次调查尝试,在8月底左右开始进行了第一次全面调查。调查方式分为两方面。

一是单方面调查,我们用手机、记录本等记录工具进行鸡蛋价格的记录。储存为视频,照片或Word文档格式。调查结束后进行数据整理。其后继续进行调查,约隔一周的时间进行一次调查。二是进行对顾客和卖场销售员的询问式调查,而后对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及对各个品种鸡蛋的评价进行询问式调查,用计划好的问题进行询问,涉及鸡蛋来源及成本价等方向,而后储存为录音格式。

价格调查共持续三个多月,共全面调查13次,一次性调查超市发、华联、京客隆、鲜果蔬、丽城亿都五个卖场。小范围调查5次,一次只调查美廉美、华润万家这两个超市类型。特别调查,即对工作人员的询问随大范围调查一同进行。最终将数据进行了汇总。讨论得出数据分析方向。整理成图标而后生成折线图形式,进行对比分析。

3 实验分析

表1是美廉美超市的数据,华润万家的数据从略;表2是10月26日、10月29日、11月8日的数据,8月25日、9月8日、9月16日、10月12日、10月19日的数据从略。

4 研究结果

(1)从基准线上看,华联的鸡蛋变动幅度最大,明显大于其他两个超市,而超市发价格变动较小,京客隆的价格始终没有任何变化。这可能和每个超市的特点有关。京客隆以大学生为销售对象,卖出的鸡蛋经观察多不是著名品牌的鸡蛋,而且品种十分有局限性。

(2)从价格上来看,各个超市的鸡蛋都表现了原价鸡蛋和打折鸡蛋,虽然有价格上的波动,都表现为先增后减,但是总体仍表现为上涨趋势。

(3)华联作为三个超市中较高档的卖场,其平均价格却比打完折后的超市发的平均价格要低,不难分析出价格变动幅度最大,且变化频率最快的原因,很可能是其价格最接近成本价,这也使得华联成为最能体现市场波动的卖场之一。其鸡蛋不仅品种齐全,品质有保障,而且价格适宜大众选择。

(4)超市发作为三个超市中级别最高的超市,其鸡蛋价格也是最贵的,即使在打折到最便宜的时候也常常超过华联的最高价格,这充分说明超市发作为高档超市的本质,同时据统计超市发的鸡蛋品种也是三个超市中最多的,甚至多于华联。

5 结 语

研究性学习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单凭一人之力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完成的。这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合作,需要的是整个团队,需要的是大家共同的努力。通过这次调研,让我们在研究性学习中深有体会。

海淀实验范文2

1、腌肉时用从外面购买来的袋装生粉或是一部分散称的淀粉都可以,因为生粉也是是淀粉的一种,通常所购买的生粉的包装袋上的配料表内都写有淀粉,但不是所有的淀粉都是生粉。

2、腌肉时,我们需要先将肉洗干净,然后切开,再将适量的生粉、淀粉放入碗中,并加入少量温水将它们混合均匀至没有多余的疙瘩,接着就可放入肉充分搅拌并放置一段即可。

(来源:文章屋网 )

海淀实验范文3

1、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指教育主管部门或招生机构为选拔研究生而组织的相关考试的总称,由国家考试主管部门和招生单位组织的初试和复试组成。选拔要求因层次、地域、学科、专业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外语、思想政治理论、高等数学等公共科目由全国统一命题,专业课主要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硕士研究生招生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学完规定的全部课程且考试合格并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者,授予国家颁发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

2、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高等学校招生选拔性考试。普通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高考由教育部统一组织调度,教育部考试中心或实行自主命题的 省级教育考试院命制试题。考试日期为每年6月7日、8日,部分省市区因考试制度的不同考试时间为3天。

(来源:文章屋网 )

海淀实验范文4

关键词:燃煤电厂 雨季 安全生产

0 前言

该2×60MW燃煤电厂工程所处地点,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盛行北-东北风,风速较大。全年平均气温29℃,全年平均降雨量约2000mm,每年5~10月为雨季,降雨量约占全年的80%。集中降雨会给施工进度和施工安全带来一定影响,因此需要制定一套雨季安全施工措施。

1 雨季焊接施工措施

多雨季节,潮湿的环境对焊接材料、焊接设备、母材防锈、施焊环境等影响很大,为此在焊材库房建设、设备配置、焊材库管理、焊材的采购、焊条烘焙,保温筒使用、组合场地建设、防风雨设施、焊接设备防潮、焊接工艺控制等方面需采取防潮措施,以保证焊接质量。

1.1 焊材及焊接设备管理

焊材库房管理人员需进行专业培训,使其了解焊材的基本性能和管理要求。焊材库要建材较为干燥的地方,并加高地基,内外抹灰,库房内吊顶,要求密封性能好,通风条件好,具有保温、防潮功能;库房配备加热器、除湿器、空调、堆放架柜、温湿度表、焊条烘干箱、焊条恒温箱;焊条存储间、焊条烘焙间、焊条发放间均连城一体,保证焊材进现场后至发放前均在库房内转运,避免与潮湿空气接触。控制库房内的温度不低于5℃,湿度不大于60%。

电焊机全部安装在特制的集装箱内,每四台电焊机一组,集装箱的前后设有防雨、通风口,并将集装箱放置在通风条件好、比较平坦的部位。锅炉上设置电焊机棚,所有电焊机不得露天放置。对现场的全部逆变焊机进行定期检查、维护、维修,防止过潮的环境侵蚀机内的电路板,影响电焊机的正常运行。

1.2 焊接施工

(1)室外施工焊接必须搭设有效的防风防雨棚。在组合场施工时,可以预制防风防雨棚骨架,焊接时,在骨架上覆盖苫布;在组合件的下部焊口周围也用苫布遮挡,内置行灯照明,行灯电压不大于12V。

(2)焊接时所有管道两端必须封堵,防止管道内有穿堂风和雨水从管道端口进入焊口附近。

(3)雨天施工,焊口焊接完毕后,要等焊口完全冷却以后方可暴露于自然环境下,防止处于高温状态下的焊口遇水极冷产生裂纹或焊口及附近区域产生组织变化。

(4)雨天施工,由于空气潮湿,对于不需要预热的焊口焊前应增加火焰预热的措施,火焰烘烤范围为坡口两侧各100mm,用火焰烘烤到充分去除坡口区水分为止。

(5)当雨水较大时,应把苫布与组合件结合处密封,防止雨水顺着部件留到焊口处。

(6)雨情较大时应停止焊接,避免焊接过程中,雨水进入熔池而影响焊接质量。

(7)所有电焊机必须放在防护棚内,防止雨水淋湿。并一律放在电焊机托架上,禁止放在地面使用。对于零散布置的电焊机,应使用干燥物品将电焊机垫高,距离地面至少100mm,防止雨水流淌至电焊机内。

2 雨季锅炉施工措施

(1)受热面设备在存放时存在不易于积水的区域,并在下部垫高地面20cm的道木。所有受热面设备的管口以及联箱的手孔等应注意封堵严密,防止雨水进入管内。

(2)受热面地面组合和安装前,应制作好对口的防雨架子。在设备吊装前应将防雨架子提前安装到对口位置上方,并在对口管屏的四周垫以高于管子的泥土,防止雨水顺着管屏流至对口位置。防雨架上方和四周应盖上防雨苫布,并不得留有雨水进入的缝隙。

(3)受热面被雨淋湿后,应先用扫帚将设备上的积水扫除,并用火焰对焊接部位进行预热,然后才能进行焊接。

(4)对现场转动机械、电源箱、电焊机采取防雨、防潮措施。对易下沉的脚手架、临时设施等进行加固。雨季来临前,对现场施工电源进行全面检查测试,电气设备的接地及大型吊车的轨道、施工现场的避雷装置及灯塔、工棚的接地进行调整测试。

(5)露天的电气设备、电源开关等应加装防雨装置并架高,防止其受潮,雨后及时排除设备周围的积水,使用机械前检查电气设备的绝缘是否良好。暴雨、台风、汛期后,对临建设施、脚手架等进行检测并及时修理加固,对严重危险的应立即排除险情。

3 雨季安全生产措施

全厂应树立“安全第一”的生产意识。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按公司安全健康、职业安全卫生与环境挂历体系程序文件建立施工队伍的安全体系。全面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都要进行三级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特殊工种人员:吊车司机、焊工、电工、架子工、起重工应持有效证件上岗,无证人员不得上岗。

雨天施工应在热处理电源线经过处及作业处设置安全警示牌,并设专人监护。工作时,应穿上绝缘胶鞋或用干燥的木板作垫脚。制定雨季排滑、排水措施。经审批通过后即要彻底执行。

参考文献:

[1]刘传明, 徐立伟, 周哲. 锅炉设备安装[M].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3: 34-40

海淀实验范文5

关键词:AP1000;海阳核电;调试;缺陷管理

中图分类号:TM623文献标识码: A

1 概述

调试期间的缺陷是指向业主交付的供电厂使用的或供进行规定的活动而使用的基础单体的偏差。该基础单体偏差可能产生潜在安全风险或影响该基础单体的安装、使用或运行。海阳核电调试缺陷主要来源包括:调试实施过程中发现或发生的缺陷、运行人员及其他生产人员对于移交调试系统的定期或不定期巡检中发现的缺陷、TOTO(调试向生产移交)联检缺陷。

调试期间的缺陷处理要坚持受控、安全、快捷的原则,应根据缺陷处理涉及的边界范围,根据系统设备、机组状况,根据缺陷处理对安全和机组可用性的影响情况综合考虑处理。

2 调试缺陷的分类

根据调试缺陷对安全方面的影响,确定对缺陷响应时间的要求,综合设备本身的重要程度和故障本身的严重程度来审定,海阳核电将调试缺陷划分为以下四级。

1级:立即处理,涉及人员、重大设备严重安全风险或影响调试关键路径的缺陷;

2级:24小时内处理,对人员或设备有不可避免的风险,使人员受到伤害或设备受到损坏且无临时措施可采用,影响调试次关键路径的缺陷;

3级:72小时内处理,对人员、设备安全有潜在影响,对调试存在潜在影响;消防系统不可用(临时措施已投用);对工业安全有严重影响(临时措施已投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调试计划进度;

4级:无时间要求,对系统设备运行影响很小的缺陷;消缺仅涉及一般辅的服务支持类工作和土建等工作的缺陷。

3 海阳核电调试缺陷管理流程

依据国内外核电站调试经验及海阳核电现场调试需求,海阳核电制定了相关的管理程序实现对缺陷的报告、审批、处理和关闭的闭环控制,并将流程固化至信息系统中。目前海阳核电调试缺陷管理已实现信息化,设备缺陷模块隶属于调试及生产信息管理系统CPIMS (Commissioning & Producti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调试管理领域。

调试缺陷管控采用以CPIMS的设备缺陷模块为载体,调试维修组为消缺主体,调试计划组统筹协调的处理方式。针对不同等级的缺陷,采取不同的处理流程。

3.1 非紧急缺陷(2-4级缺陷)处理流程

3.1.1 缺陷的填报

任何人发现调试缺陷时,应及时填写缺陷牌并在缺陷处或其附近悬挂,并在CPIMS“设备缺陷”模块中录入缺陷的基本信息,并在CPIMS中发起工作流[[1] 徐娟娟,核电调试管理模式在海阳核电的具体应用,中国电力教育,2013(26)]。

3.1.2 缺陷的审核

发起的缺陷会依次经过填报人主管和调试专业主管审核。审核无误的缺陷,调试专业主管填写验证消缺的STE(系统试验负责人),并发送至STD(倒班试验主任)台面。

3.1.3 缺陷的核准定级

该节点由调试队主控室倒班试验主任(STD-Shift Test Director)负责。STD负责缺陷的最终定级、确定消缺的维修专业组、选择维修专业主管、明确缺陷消除日期。

3.1.4 调试计划工程师受理

STD分发的缺陷会先统一经过调试计划工程师台面。调试计划工程师会对缺陷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审核,并根据现场调试情况,合理安排消缺窗口。

3.1.5 维修组专业主管受理

计划工程师将缺陷分发至维修组专业主管后,各专业主管会指定该缺陷的维修策划人、消缺责任方、消缺的工作负责人。

3.1.6 缺陷的处理和关闭

若采用维修工单来处理缺陷,在CPIMS中可由缺陷自动触发维修工单,维修人员进行工单的策划和执行,由STE验证消缺情况,最终由工单策划人关闭工单。工单关闭后,其缺陷流程也对应关闭[[2 ]仝秋生,电子工单管理系统在核电项目调试阶段的应用,项目管理技术,2013(07)]。

3.2 紧急缺陷(1级缺陷)处理流程

调试期间设备上的某些缺陷影响到机组调试关键路径工作进展、设备安全运行或关系到人身及电站安全时,须对其进行紧急维修。对于采取紧急流程的缺陷,可先不在CPIMS中填报缺陷。待紧急维修完成后,补填缺陷报告及消缺报告。

3.2.1 紧急工作干预

当班STD/值长负责识别紧急工作,创建紧急工单,通知隔离经理制作紧急工作许可证并实施现场隔离;通知相应专业主管或值班负责人,由专业主管或值班负责人安排工程师进行工单准备。指定的工程师接到紧急工单后,应立即准备并打印出工作文件包,将工作文件包交给工作负责人。工作负责人领到工作文件包后,立即开始办理开工手续,并现场实施维修作业。STE或相关系统、区域负责人对结果进行验证,并由维修工单策划人进行再次审查并由其关闭。

3.3 缺陷的跟踪和协调

调试计划组负责海阳核电调试缺陷的归口管理。调试计划组负责跟踪各系统消缺进展,缺陷进展统计清单并进行趋势分析,定期汇总遗留缺陷并督促主要责任单位及时处理。对于处理责任不明确的缺陷项目,由调试计划工程师组织召开缺陷协调专题会。参会人员主要包括设计管理、工程、采购、运行、维修组及相关专业STE等,会上对缺陷的处理责任进行划分,并明确缺陷的消除日期。

4海阳核电调试缺陷管理特点

海阳核电自2012年下半年开始介入调试缺陷管理,至2014年7月,CPIMS中调试缺陷共计1873项,关闭1775项,关闭率达到95%,消缺情况总体进展良好。分析海阳核电调试缺陷管理工作,主要有以下特点:

4.1 组建了专业的调试维修队伍

海阳核电联合调试队从公司相关部门抽调专业人员,成立了调试维修组,由联合调试队副经理专职担当调试维修组主管。调试维修组负责参与缺陷的故障诊断、原因分析、缺陷处理策划、现场执行和监督。调试维修组涵盖机械、电气、仪控、土建支持、通讯、役前检查等专业,能满足各系统的消缺要求。调试维修组与系统试验负责人密切配合,确保系统试验进度不受制于消缺工作。

4.2 完善的缺陷协调会议制度

目前主要设有两级缺陷处理协调会议,分别为缺陷早会及缺陷协调专题会。缺陷早会由调试维修组组织召开,会上主要讨论过去二十四小时缺陷处理进展,各专业组汇报需协调解决的缺陷项目。对于建安、采购、设计相关,维修组无法内部协调解决的缺陷,提报至缺陷协调专题会上解决。

4.3 CPIMS设备缺陷模块自身的开发特点:

1)严格的审批流程,设置多个人员组/权限组,确保缺陷填报的正确性、消缺窗口的合理安排及消缺质量的有效控制;

2)双向工作流,可审查通过/带意见回退;

3)放开工作流各节点审查记录,使缺陷管理具备可追溯性;

4)缺陷填报时,可加附件,作为审查的补充文件;

5)可实现缺陷自动编号功能;

6)实现了与工单模块的耦合,可实现缺陷自动触发消缺工单;

7)具备较强的统计类报表查询功能,利于KPI指标的统计。

5 调试缺陷管理的优化建议

1)严把移交质量关,将设备问题消除在移交之前

针对调试过程中建安及设备相关缺陷难以界定责任的现象,建议从上游着手,严把TOP(建安向调试移交),严格按照程序规定的检查原则将建安问题提早发现提早解决;此外,建议调试人员参与关键设备的到场验收工作,严格按照设备的验收准则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知相关单位发起不符合项。

2)进一步加强建安承包商对调试期间缺陷处理的参与力度

调试过程中相当一部分的缺陷是由于设备安装质量问题引起的,在工程实践中发现承包商良莠不齐,部分承包商的资质与能力明显不符,承接项目众多,技术和管理力量稀释,致使项目业主监管难度加大[[3 ]王凤学,海阳核电一期工程建设管理与实践,中国核电,2010(03)],在缺陷的处理责任界定为建安方后,如何快速组织建安方进行缺陷处理是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

3)加强备品备件管理

备品备件问题已成为制约调试消缺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消缺过程中出现的等备件现象,建议联合调试队与设备供方(包括采购部、中电投电能成套公司、国核工程公司和西屋联队)建立灵活的采购供货机制,争取做到先提供备件,满足现场的消缺需求,再与相关供货商讨论备件的商务问题。

6 总结

海淀实验范文6

关键词:学术逻辑;学科建构;怀疑;解构中国本土艺术;现代化;丛书

中图分类号:J05文献标识码:B

大维:近日,重庆出版集团完整推出了您主编并独立完成的“中国本土艺术现代化丛书”首批著作,包括《现代主义书法论纲》、《后现代书法的文化逻辑》、《书法文化:形态描述与经典图释》、《现代艺术与中国文化视点》、《踪迹学:艺术的文化穿越》共五部著作计120万字的规模。这些著作为什么命名为“中国本土艺术现代化丛书”!?其研究背景与学术旨意如何!

张强:这套丛书的名称上可以看出来,我命名为是“中国本土艺术现代化丛书”。分开来看有这样几个词组成的:中国/本土/艺术/现代化,同时它们之间又可以有不同的连缀:

中国/本土艺术/现代化。或者是更为简洁地划分:中国本土艺术/现代化。

于是,这里所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何谓“中国本土艺术”。因为从严格的学科意义上的对象化而言,这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毫无疑问,我在这里没有采取像在“中国画学丛书”中所严格规范并直接面对的态度,而是模糊与回避了。而且,只是提到这是“中国本土艺术现代化”的一套“丛书”,而没有什么学科、研究之类的术语出现。

为什么要这样呢?其实,这里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在于,学科化是在研究对象充分展开的情况下,才可以进入到规范化的状态。

因为作为一个中国本土艺术现代化进程的积极参与者、鼓吹者与前锋实践者,我深刻地领会到,当代中国艺术的现代化进程,还有一个更为复杂的原因所在。在这个过程中,所出现的中国身份、中国立场、中国方式等等命名,其实与100年前关于中国画的命名,其逻辑起点完全是一致的。这是一种以防御的心态所导致的自我身份的查询。

但是,中国本土艺术这个概念,却是以中国画、中国书法作为基本元点的,谋求现代空间的艺术类型,同时,也自然囊括中国式的现代艺术。前者有正在行进、嬗替的现代国画、现代书法等,后者则是以东方智慧、东方思维为基本艺术框架的艺术方式。相比较而言,后者以更为强劲文化力度。

而由这个基点而升腾起来中国方式,则可以具有穿越西方、乃至于整体人类视觉经验的可能性。

因此,“中国本土艺术现代化”的学术旨意,也就自然地凝聚在其可能具有的穿越性上。

大维:各部著作之间是一种怎样的思想关系。它们之间又有怎样的学术逻辑,同时,在其如此规模的框架中要反映出怎样的学术设想与空间呢!?

张强:中国本土艺术现代化丛书”,首批包括《现代主义书法论纲》、《后现代书法的文化逻辑》、《书法文化:形态描述与经典图释》、《现代艺术与中国文化视点》、《踪迹学:艺术的文化穿越》五部著作。

这个学术框架的建立,与我的“中国画学丛书”的先验性设定迥然相异,它是在最后一部书写作完成之后的一个特定的时间里,偶然被发现的,或者用我的习惯表述,就是被“追认”的成分居多。

但是,这种状态的出现,也并不意味着这个学术框架的建立是一种被迫的捏合,而是在其深层之中寓合了其本来的逻辑在内。

从写作的时间上来看,《现代主义书法论纲》为首部著作,其论纲性则是因为它面对的往往是最直接与鲜活的问题所在。是将正在发生的事件,以及将这些事件引导到一个什么语境中进行讨论的可能性。并且,从可能的理性思考中抽离出有关书法艺术的元问题。同时,开始从中国文化的基础、书法历史的审美经验中,以及西方现代抽象艺术开拓的空间中,日本书法中对于书写与汉字关系的探讨,诸如此类的支点上,去进行的可能性思考。

其实,我认同这样的观点“后现代主义起源于强烈的怀疑冲动”。

而后现代主义艺术的概念聚合,我以为“不在于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发生,而在于在一个什么样的语境中去讨论。

因此,这就是《后现代书法的文化逻辑》一书的基本起点。

这部书里所贯穿的就是这么一种强烈的怀疑精神与设置讨论语境的热情。

就像西方的抽象表现主义那样,如果不在后现代的空间中,它与书法甚至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但是,如果我们将书写作为二维空间的产物,那么,那些在画布上以书法的时空观念(这本身就是一个虚拟命题)进行挥洒的德库宁、霍夫曼、波罗克、马瑟韦尔、塔皮埃斯等人,则天然地符合中国现代书法所描述的特征。

也由于这些艺术家不是以中国书法的空间拓展作为创造动力的,同时,与中国现代书法的进程也毫无关系。所以,我们放置到一个现代空间中进行探讨的时候,也就自然地具备了相应的学术力量。

同时,将“书法主义”,作为一个展览群体,进行观念设置与意义提示,也旨在说明一种校对行为的重要性。同时,为书法的后现代空间提示了“怎样都行”的广阔性,同时,也在暗示了“语境”设置的重要性。

《书法文化:形态描述与经典图释》则是在寻找一种新的历史观与方法论。

历史不仅仅是一种经验与媒介,它本身包含的大量的智慧信息。所以,在历史与现实的对接状态中,理论的元点是什么!?这是本书所要追寻的意义所在。

当50篇主观解读的文字被陈列出来的时候,其实是为了阐述这样的一个距离化带来的空间感:我们今日读解的书法对象与书法对象发生时的状态、意义已经迥然不同。因为,这个时间长度带来的空间广度里,所包含的信息已经是斑驳陆离,不复旧时景观。所以,“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结论是不够的,还应该加上“一切历史都是历史与当代合谋的文本”。

另外,书法中的文人大师与民间书工之间的距离,得以进一步填平。尤其是对清代碑学的被神话,从现代艺术文本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剥离。本书的论述最终指向:现代书法是在文化学理论解读书法历史经验之后的必然呈现。

《现代艺术与中国文化视点》一书,其学术方法与《后现代书法的文化逻辑》一书有相类之处,就是先西方经验后中国现象的论述。但是,相对而言,上篇部分对于西方的艺术史逻辑,进行了相对完整的梳理,建立了一个中国现代艺术认知的起点。而在下篇的中国现代艺术的文化嬗变中,一方面将中国现代艺术发生的背景进行探析,另一方面则直指中国现代艺术中所包含的固有的本土思维。并由此来分析这种状况,对于中国现代艺术发展所体现的作用意义。

最后一部就是《踪迹学:艺术的文化穿越》……。

大维:在我看来,踪迹学似乎主要着力于艺术生成过程中所呈现的种种构成元素的意义,它被看作是可以沿着时间关系而逆向追溯的而且具有基础性的理论概念。这种定义使得踪迹概念在图像艺术、书法艺术等被认为是发挥着理论解密性的功用。但是,一种艺术学理念,它一旦趋于成为一种理论化的体系,那么,它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既有的艺术样式的有效性解读,它还需要将各种前艺术阶段的种种问题予以揭示。或者说,艺术哲学的探讨一方面指向艺术的审美之维,更重要的还在于将前审美的种种头绪加以清理。

譬如,你将自己的理论与艺术起源问题严格对立起来,将后者作为一种伪命题而加以摈弃。这其中关键的逻辑环节是什么。问题是,踪迹存在于时序关系中,艺术起源也是一个严格的时序性问题,这两者之间在哪一个环节上出现分歧而成为截然不同的两种道路。因为在你的体系中,时序性还是一个具有时间性含义的东西吗!?

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大维:首先,“张强踪迹学报告”作为一个艺术的方案,已经成为一个广为人知的艺术现象。但是,最容易被误读的还是“踪迹学”这个概念。这是因为我已经将踪迹学与我个人的艺术经验相剥离,同时上升到一个具体的基础学科建构状态。

其实,在艺术学语境之中的“踪迹学”,可以从更广阔的空间来说,是作为一个视觉文化中的子系统存在的。因此,对于一个崭新的艺术学概念――踪迹学来说,其艺术谱系的建立必然有着它的某些时序性。然而,同时我不是在撰写有关踪迹艺术史。而是在问题的设置之下,不仅仅是学术逻辑、艺术逻辑的穿越,还有对于某些经验的穿越。因此,打破时序的论述也就成为必然。

在我以往的研究成果中,对于艺术起源问题,曾经进行过专门的探讨。而且我对“艺术起源”问题的基本解释,是对此问题的一个最有力度的解构:艺术没有起源,因为艺术概念本身的指向永远是不确切的。所有对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探讨,只不过是在说明“艺术是什么”,而无法什么艺术起源于什么――因为艺术本身就是一个“意义游移”的目标。所以,在这个层面上,艺术起源根本也就不是一个时序性的问题。真正具有一个时序性的问题,是考古学。它甚至就是以时序性作为其根本的目的之所在。

我之所以解构了艺术起源说,就因为它与我的踪迹学概念起源一样,都是一个虚构的命题。指出这一点,就有了对于概念意义进行叠加的可能性。而且不会为一个悬拟问题,去做本质化的论证,从而陷入误区。

所以,在踪迹学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在一个概念之下,对于经验的粘连。也就是所谓谱系的建立。而不是什么踪迹艺术史。

在踪迹学这个谱系里,尽量回避了审美这个概念,也就是说没有审美或者审美之前的问题分辨。因为要将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踪迹维度”这个问题之上,是一个在对于踪迹态度的探求,是对踪迹存在空间的追问,是对踪迹表现力度的捕捉……。在此意义上,也可以看作是对审美的忽略或者是超迈。它试图抵达一个更为智慧的、由视觉显现,充满哲学体验的空间之中。

大维:问题的第二个方面,时序性可能是踪迹学理论的一个概念优势,但也可能是它的限制所在。因为,离开艺术的生成,时间性问题的重要性会大打折扣。面对一幅油画作品,它的构成关系变得更为直接,更不用说其中形象的诗学问题等等;还譬如,一座建筑物,它的艺术问题不仅与形式有关,还会涉及到它的功能等等具体而微的方面,实际上,这些细致的部分同样不容回避。那么面对这样一些问题,踪迹学的理论覆盖力量在哪里,或者说,踪迹学理论的共时性优势是什么呢。

张强:也许这种追问本身是对于踪迹学本身或许并没有太大意义。提出踪迹学这个概念的本来意图,并不是要寻找到一把新的万能钥匙,去打开所有的艺术库房,解密所有艺术问题。因为踪迹学要告诉人们的是,一种在东方哲学背景下诞生的艺术概念,同时在关联着其核心的艺术经验的内部哲学生成,或者说这个哲学因素在生成着相关的艺术经验。而这个经验在20世纪初期,曾经被世界范围内普遍应用,反过来又在影响着中国当代艺术经验的建构,所以,我提出“踪迹学”的本意,是让人们看到,除了以往在艺术学中所反映出来的“形式”、“语言”、“图象”等等,这些纯粹从西方绘画中衍生出来的概念之外,还存在着另外的一个“中国”的概念。而且它不仅是中国的,同时也可以穿越西方屏障,进入到人类共同的视觉经验之中。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人类的一切文化行为,都可以看作是意识的踪迹。但是,我更着力的其实还是狭义的踪迹,是在人类视觉经验之内的东西,而且与中国远古经验密切相关。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踪迹学的理论覆盖,一方面有其观念对于世界范围内相关视觉经验的追认;另一方面则是中国生发的智慧元点所可能扩散的意义所在。

大维: 在我看来,你的“中国本土艺术现代化”体系中,踪迹学与其它各部著作之间的某种思想距离,是否暗示出一种理论用心,就是说踪迹学实际上是你进入“现代化重塑”的理论杠杆和逻辑支点。

张强:其实,产生这种误解的原因,大概在于“踪迹学”与“张强踪迹学报告”所携带的艺术经验,太过容易重叠之故吧。

《踪迹学――艺术的文化穿越》其实是在其它四部著作基础上,所凝聚出来的学术力度的体现。因为,也只有到了“踪迹学”这里,“艺术的文化穿越”才会成为真实的可能。

其实,踪迹学本身所带来的重要意义,还是它的学术启迪吧。而不是在现实中去积极寻找所谓的踪迹艺术样板。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延伸出具体的架构也就不再是其学术使命了。

也就是说,踪迹学与前四部著作之间,是一种学术递进的关系,而非一般性的平行关系。

或者更为确切地说“踪迹学”显示了,我个人在目前状态中,为中国本土艺术现代化的所寻找到一个学术启发点吧。

这是因为正是由于“踪迹学”是在有关中国书法经验、水墨经验、西方抽象表现艺术、行为艺术等等学术研究基础上的一种新的综合――或者说脱胎而出的一个艺术科目,更为确切些吧。作为一种在中国文化起点之上谋求现代空间的艺术与学术实践。

大维: 如果说,我的猜测得到部分证实,那么,这种“现代化重塑”模式中你的踪迹学“路径偏好”强调的学术意识和发生特征是什么? “踪迹学”视野之下的中国本土艺术现代化“重塑”的路线图与未来文化空间中,书法的现代化状态和后现代解构是你丛书中所着力拆解的两个纽结,这种“书法主义情节”的选择背景和对象含义将会把中国艺术的现代化搭建成一座怎样的文化景观。

张强:“踪迹学”所包含的学术意识,或者说是其重要的学术性格,主要体现在“祛魅”之上的解构意识。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起点。也正是在“踪迹学还原”的途径上,所获得的是一个新的观察起点,同时也是创作的起点。因为,在踪迹学的概念谱系之下,几乎所有的视觉艺术表述方式的意义,都遭到了普遍的清洗。

在此层面上,《现代主义书法论纲》以现代主义的观念清洗了书法的历史概念。

《后现代书法的文化逻辑》一书以西方抽象主义艺术,清洗了日本的现代书法,破解了书法的巫术性。

《书法文化:形态描述与经典图释》一书却是以文化观念来清洗书法的历史情结。

《现代艺术与中国文化视点》则是从艺术史的逻辑上来全面清洗中国现代艺术的历史沉积物。

所以,在“踪迹学”而言,则是对于中西方艺术经验的全面整合。并且是在一个新的视觉维度上进行的。因为它一方面有作为体系所具备的理念的力度与秩序层次;另一方面它天然的拆除与解构性格所具备的开放性。

我想“踪迹学”将会为“中国艺术的现代化”所带来的恰恰是一种方法论的扩展和对元叙事的怀疑冲动。因为只有方法论上的改变,才是中国本土艺术现代化进入实质进程的重要前提。这也是营造一种讨论语境的重要策略、同时也是根本的方式。对于视觉文化元叙事的怀疑,是导致寻找解构途径的重要动力,从而进入元分析的层面,我想在这方面,《现代主义书法论纲》、《后现代书法的文化逻辑》、《书法文化:形态描述与经典图释》、《现代艺术与中国文化视点》以及《踪迹学》已经有了足够的表现。它无疑为中国本土艺术现代化搭建新景观提供了相应的基础。

为了进一步将踪迹学的元理论与艺术经验之间进行剖分,我主编的另外一套丛书《踪迹维度》正在制作之中,其中第一卷已经出版。这个艺术经验的学术层面的解读与社会学的意义扩散中,包含了如此内容:

踪迹维度丛书(卷一)《女体是战场还是秀场――张强踪迹学报告与女性主义》(尤/编)

踪迹维度丛书(卷二)《踪迹是体系概念还是经验博弈――张强访谈、对话与自述》(张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