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丰收的季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丰收的季节范文1
丰收的季节——秋天悄悄地,轻轻的迈着步伐走来了。小青蛙、小蚂蚁知道了,赶紧出洞迎接她。
你看,果园里,一个个红得像灯笼似的苹果,萝卜般大小的梨、红似火的柿子,是迎接秋天最好的礼物!再看,几个小朋友,几个大人都在观察秋天;小玲捡掉落的枫叶,小华不快不慢地摘着苹果;大人们各自观察各自的……“看,一排排大雁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呢!”大家抬头一看,呀!不得了了。大雁一看见他们,便飞快地飞走了。大家满脸懊丧。这时,一阵带着苹果香味的秋风吹来,大家心情阴转晴。可这只是一小部分,让大家打开眼界的是果园后的橘子,橘子们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秋天,丰收的季节,快乐的秋天,我爱秋天!我决定用我的小手去创造更美好的秋天。
正版网站
丰收的季节范文2
秋风带走夏季最后一抹炎热,秋天来了!秋风是个理发师,她为枫叶染红了头发,为烫了个卷发,一不小心把大树爷爷剃了个光头,乐得稻谷弟弟笑弯了腰。
道路两旁的树叶随风片片飘落,稀稀朗朗的铺在地上,在阳光的照耀下美极了。远处一望无际的麦田,在阳光下闪烁者点点金光,麦穗害羞地低着头,好像在给大地深深地致谢。不知不觉我来到家门口,推门走了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热火朝天的劳作景象。妈妈和奶奶在剥玉米,把他们放在布袋里,准备放进粮仓里。弟弟正在把串好的玉米递给爸爸,阿姨正在和邻居们谈论一年的大好收成。看到这欢快的景象,我也情不自禁地加入了他们。我帮弟弟串玉米,爸爸开心地对我们说:"你们看!一个一个金色的玉米多象一个个金娃娃呀!准能买个好价钱。”这喜悦的气氛也感染了家里的小动物;小鸡啄着玉米粒在院子里走来走去,小松鼠在准备过冬的食物呢!
经过春天辛勤的播种,夏天精心的呵护,我们收获了沉甸甸的秋天。
丰收的季节范文3
1、阿朵76分、郑希怡84分、宁静84分、陈松伶75分、钟丽缇78分、伊能静74分、海陆68分、金晨80分、蓝盈莹91分、王丽坤72分、万茜77分、张萌77分、金莎68分、刘芸74分、沈梦辰86分、吴昕74分、郁可唯85分、朱婧汐76分、丁当75分、黄龄89分、孟佳87分、王霏霏84分、许飞75分、袁咏琳83分、张雨绮72分、黄圣依80分、张含韵79分、王智66分、白冰79分、李斯丹妮87分。
2、《乘风破浪的姐姐》,30位30+的女艺人,通过3个月的培训与比赛,在专业制作团队的帮助和观众的投票选拔中,最终优选成团出道。节目是有史以来,首个为30岁以上的女艺人提供舞台,为全民打造逆龄音乐女团的节目。
(来源:文章屋网 )
丰收的季节范文4
-0.35,-0.319;P < 0.05),未治疗组血清瘦素、可溶性瘦素受体与C-反应蛋白无相关(P > 0.05),治疗后血清瘦素与C-反应蛋白正相关(r=0.358;P < 0.05),治疗后瘦素水平与抗CCP抗体滴度呈正相关(r=0.343;P < 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瘦素与可溶性瘦素受体水平均存在显著异常。通过对治疗前后瘦素与可溶性瘦素受体血清水平的分析,进一步认识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
【关键词】 关节炎,类风湿;瘦素;瘦素受体
Changes of Leptin and Leptin Receptor Level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in Different Stages
Wu Mao-chun,Xue Yuan,Lin Xing,Liu Cheng-liang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hanges of leptin and soluble leptin receptor (sOB-R)in serum of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RA).Methods:Three groups of female were enrolled:40 untreated and 48 treated with RA,and 48 health controls who have no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ody mass index(BMI)from those above.The leptin and soluble leptin receptor were measur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C-reactive protein was measured by immunoturbidimetry and the anti 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antibody was measur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turbidimetry.Results:Compared with the health controls,the level of leptin in serum increased significantly(P< 0.01)and the level of soluble leptin receptor in it had no significant change
(P = 0.05)in the untreated group.And in the treated group,the level of leptin decreased significantly(P < 0.01)and the level of soluble leptin receptor increased significantly(P < 0.01)compared with the health controls or the untreated pared with the health controls,the level of leptin in serum significantly decreased(P < 0.05)
and the level of soluble leptin receptor increased obviously(P < 0.01).There w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evel of leptin and that of the soluble leptin receptor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r=-0.35,-0.319;P < 0.05).In untreated group the levels of leptin and soluble leptin receptor had no correlation with C-reactive protein(P > 0.05).And in the treated group,the leptin had positive corelation with C-reactive protein(r=0.358;P < 0.05)and so did the level of leptin with the anti 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antibody(r=0.358,0.343;P < 0.05).Conclusion:The levels of leptin and soluble leptin receptor were obviously different in patients with RA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The pathogenesis of RA could be further known by analysis of the levels of leptin and soluble leptin receptor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Key words】 arthritis,rheumatoid;leptin;leptin receptor
瘦素(leptin,Lp)是脂肪细胞分泌的肽类激素,在能量营养代谢方面起着重要调节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瘦素既作为激素又作为免疫因子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中起着重要调节作用,是营养状况、能量代谢、神经内分泌免疫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重要中介物。其含量消长与多种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可能在免疫系统中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瘦素作为新型免疫介质在炎症及免疫应答中发挥的作用受到关注。
本文测定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不同阶段的的血清瘦素和血清可溶性瘦素受体(sOB-R)水平的变化,以期研究瘦素及其受体系统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机制,特别是在瘦素耐受下的瘦素在免疫系统的作用。目前,sOB-R的检测在免疫系统的意义的文献较少[1],对治疗前后的瘦素与瘦素受体血清水平的分析,有助于对RA发生、发展过程的系统认识和把握。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1月至2007年5月在本院门诊与住院确诊为RA的女性患者88例。其中首次确诊未治疗组40例,年龄23~71岁,平均(45.5±18.7)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27年,中位数5.9年;体重指数(BMI)为(21.8±4.4)。治疗后组48例,年龄24~70岁,平均(46.7±18.4)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26年,中位数7.1年;BMI为(21.6±4.8)。其中16例为治疗前后配对病例。随访时间2~15个月。临床表现为近端指间、掌指和/或腕、肩、膝和趾关节疼痛40例;表现为渐进型者38例;有晨僵表现者31例,均伴有全身不适、疲劳、发热等全身症状;表现为受累近端指间、掌指关节明显肿胀者35例;表现为对称性关节炎,远端指间关节受累者1例。全部患者均行双手关节X线检查。正常对照组选择女性健康体检个体48例,通过询问或体检得到身高、体重及BMI值,平均BMI与患者无显著差异。经检验治疗前后的BMI无明显变化。
1.2 诊断标准 根据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制定的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2]。RA活动性评价采用DAS28评分法。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依从性强,能按要求进行观察;③愿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肝肾功能损害,使用肾毒性药物者。
2 方 法
2.1 标本采集 所有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女性均于晨8∶00~9∶00空腹采取肘静脉血5 mL,分离血清后,-20℃冰箱保存待测。
2.2 治疗方法 RA治疗后组患者为经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SASP)或来氟米特、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治疗1~6个月,症状有不同程度缓解,处于病程相对稳定期或缓解期。
2.3 血清瘦素检测 试剂盒由依诺金公司生产,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检测法测定人血清中的瘦素。血清瘦素受体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试剂盒由ADL公司生产。
2.4 游离瘦素指数(FLI)计算 瘦素与瘦素受体的比值为FLI值。计算单个样本所对应的游离瘦素指数。
2.5 统计学方法 所测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样本t检验,以直线相关法分别分析治疗前后血清瘦素与瘦素受体的关系,以及血清瘦素、瘦素受体与C-反应蛋白(CRP)、抗CCP抗体的关系,并作相关系数显著性F检验。
3 结 果
3.1 各组血清瘦素、瘦素受体、游离指数比较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RA未治疗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显著增高(P < 0.01),血清瘦素受体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RA治疗后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显著下降(P < 0.05),血清瘦素受体水平显著增高(P < 0.01)。与RA未治疗组比较,RA治疗后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显著下降(P < 0.01),瘦素受体水平显著增高(P < 0.01)。见表1。
3.2 治疗前后配对资料比较 16例患者治疗前后配对资料比较显示,RA治疗后组与RA未治疗组比较,血清瘦素水平显著下降(P < 0.01),瘦素受体水平显著增高(P < 0.01),见表2。
3.3 未治疗组瘦素与瘦素受体相关性分析 结果显示,RA未治疗组血清瘦素与瘦素受体呈负相关(r=-0.35;P < 0.05),血清瘦素和瘦素受体与C-反应蛋白(CRP)无相关(P > 0.05),见表3。
3.4 RA治疗后组瘦素与瘦素受体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RA治疗后组血清瘦素与瘦素受体呈负相关(r=-0.319;P < 0.05),治疗后血清瘦素与C-反应蛋白正相关(r=0.358;P < 0.05),
治疗后瘦素水平与抗CCP抗体滴度呈正相关(r=0.343;P < 0.05),见表4。
4 讨 论
有研究发现,女性血清瘦素水平高于男性,而瘦素受体的水平低于男性[3]。女性基础瘦素水平高引起瘦素受体耐受或瘦素受体表达下调,降低T细胞的凋亡速度[4],使自身反应性T细胞累积,可能增加机体对自身免疫病的易感性。试验结果显示,治疗前RA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臧谋圣等[5]认为血清瘦素水平在RA患者炎症急性期作为炎症独立应答因子明显增高。Gunaydin R等[6]认为瘦素水平与临床及实验室的活动性参数如红细胞沉降率、CRP无关。这与我们的试验结果一致。但是,Popa C等[7]研究发现RA慢性炎症期血清瘦素浓度降低。我们也发现治疗后的RA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低于正常对照组。治疗后的血清瘦素水平可能可以反映治疗的早期效果。Bokarewa M等[8]研究显示,RA患者瘦素产生明显增加,但关节液中瘦素明显低于相应血浆,即瘦素在炎症性关节中有消耗,分析认为瘦素可能在局部炎症中起到保护作用。在RA患者中,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不同,这可能与基础瘦素水平和BMI个体差异以及与RA患者疾病发生、发展及治疗的不同阶段有关。
本试验结果显示,RA患者血清中治疗前后sOB-R存在明显差异,治疗前sOB-R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治疗后sOB-R明显高于治疗前,也高于正常对照。有报道称女性结缔组织病患者血清瘦素、瘦素受体存在明显异常[9]。但是各种炎症情况下的sOB-R水平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以便与RA引起的炎症比较。FLI是游离瘦素指数,是瘦素与可溶性瘦素受体的比值,代表瘦素在外周血中存在状态的一个指标,FLI越大提示外周血中游离状态的瘦素越多。本试验结果中RA患者符合这个反馈机制,这可能是瘦素的耐受状态。但是与其他感染性炎症是否相同,有必要进一步实验证明。我们做的其他疾病的试验结果显示,少数患者瘦素高,瘦素受体也高,推测可能是在瘦素非耐受状态下发生。所以瘦素增高的幅度及在血中半衰期和CRP都不一样,治疗前血清瘦素及瘦素受体变化与RA活动性改变并不同步。本试验结果显示,RA未治疗组患者CRP与瘦素及瘦素受体的改变无关,而RA治疗后组CRP改变与瘦素的改变有显著相关。
上述结果表明,RA患者血清瘦素及瘦素受体治疗前后有明显变化,16例治疗前后配对病例也反映了瘦素及其受体在RA患者中的变化规律,特别是治疗后瘦素及其受体的变化与疾病疗效和疗程有关。未治疗组中3例患者瘦素高,瘦素受体也高,原因值得探索,治疗后组中2例难治性RA瘦素高,而瘦素受体低,说明瘦素及其受体的变化与RA的预后有关。临床中发现RA患者长时间高瘦素浓度与疾病活动及进展相关,并可伴随营养不良,治疗后瘦素水平与抗CCP抗体滴度呈正相关。对RA患者追踪观察结果显示,治疗后血清瘦素降低,瘦素受体增高的患者,病情控制较好。瘦素水平是否可以预测RA患者骨结构破坏,有待于进一步观察。当然RA患者血清瘦素及瘦素受体治疗前后的改变可能与临床治疗过程中用药的不同有关。有发现用MTX治疗的RA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比用其他DMARDs药物治疗的RA患者血清瘦素水平高并且高于正常对照人群[7]。
以上RA患者血清的瘦素及瘦素受体的变化规律表明,RA的发生发展过程与患者的瘦素耐受有关。女性及肥胖个体基础瘦素水平高与瘦素抵抗有关[10]。所以广泛深入探讨瘦素及其受体在RA患者各阶段中的表达规律有利于更好地把握RA的发生、发展规律。在方法学方面,做好血清瘦素及瘦素受体实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很重要。血清瘦素及瘦素受体不稳定,必须低温保存,不能反复冻融,必须在规定的时间空腹状态下抽血。瘦素及瘦素受体检测方法不同,标准不同,不利于系统分析,必须建立一个标准方法以利于广泛应用。同时在更大范围对各种疾病情况下的检测分析,有利于比较和深入研究瘦素及瘦素受体在自身免疫病的作用机制。在分析设计上,须有更多的治疗前后的配对纵向比较资料,并把药物干预因素独立出来进行比较。
5 参考文献
[1] 吴茂春,薛原.瘦素与类风湿关节炎[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7,18(6):343-345.
[2] Amett FC,Edworthy SM,Bloch DA,et al.The American Rheumatism Association 1987 revised criteria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rheumatoid arthritis[J].Arthritis Rheum,1988,31(3):315-324.
[3] Yannakoulia M,Yiannakour N,Bluher S,et al.Body Fat Mass and Macronutrient Intake in Relation to Circulating Soluble Leptin Receptor ,Free Leptin Index,Adiponectin,and Resistin Concentrations in Healthy Humans[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3,88(4):1730-1706.
[4] Matarese G,La Cava A,Sanna V,et al.Balancing susceptibility to infection and autoimmunity:a role for leptin[J].Trends Immunol,2002,23(4):182-187.
[5] 臧谋圣,王玉,徐胜前,等.瘦素和可溶性瘦素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变化及其与骨质疏松的关系研究[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1):44-47.
[6] Gunaydin R,Kaya T,Atay A,et al.Serum Leptin Level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Relationship with Disease Activity[J].South Med J,2006,99(10):1078-1083.
[7] Popa C,Netea MG,Radstake TR,et al.Markers of inflammation a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erum leptin in rheumatoid arthritis[J].Ann Rheum Dis,2005,64(8):1195-1198.
[8] Bokarewa M,Bokarew D,Hultgren O,et al.Leptin consumption in the inflamed joints of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J].Ann Rheum Dis, 2003,62(10):952-956.
丰收的季节范文5
根据具体工程设计实践和体会,注重结构概念设计,简要分析了温度收缩裂缝的基本特点,重点介绍了对超长混凝土结构如何有效设置后浇带及其它一些控制和抵抗温度收缩应力的具体设计措施。可供设计人员借鉴参考。
[关键词]
超长混凝土结构 温度 收缩 裂缝 后浇带设计 措施
1前言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裂缝较为普遍,裂缝的类型也很多,但按成因基本可归结为由外荷和变形引起的两大类裂缝。其中由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形引起的收缩裂缝和温度裂缝以及由这两种变形共同引起的温度收缩裂缝则是兰州地区实际工程中最常见的裂缝。基于以上原因,笔者感到有必要结合兰州地区温差大,气候干燥这一地区特点,根据多年的工程设计实践和体会,对防止和减轻超长混凝土结构温度收缩裂缝的设计措施提出一些建议,供设计人员参考并能有所启发。
2温度收缩裂缝的基本特点
混凝土在结硬的过程中发生收缩,温度变化时会热胀冷缩,当这两种变形受到约束后,在结构内部就会产生收缩应力和温度应力,这两种应力分别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就会导致混凝土开裂而形成收缩裂缝或温度裂缝。超长混凝土结构中较多见的是在收缩应力和温度应力共同作用下所产生的温度收缩裂缝。要分析温度收缩裂缝的基本特点,首先应掌握收缩和温度变形的一些基本概念。
2.1收缩变形的特性及影响因素:
一般混凝土最终收缩应变约3~5×10-4,其特点是早期收缩快,半年可完成第一年收缩量的80~90%,一年后仍发展但已不明显。其影响因素主要有混凝土强度等级,水泥品种,水灰比,坍落度,养护(保温,保湿)和体表比。
2.2温度变形的特性及影响因素:
混凝土温度线胀系数一般为1.0×10-5/C°,其变形随温差而变化,一般发生在混凝土结硬一直到房屋使用期间。其影响因素有季节温差,内外温差和日照温差。
3防止和减轻超长混凝土结构温度收缩裂缝的设计建议
3.1设置后浇带以及控制和抵抗温度收缩应力的措施
有效设置后浇带后浇带是列入高规中的一种目前设计人员常采用的方法,它利用了混凝土早期收缩量大的特性,其设计思路是“以放为主”。主要作用是释放早期混凝土收缩应力,减小以收缩为主的变形。高规虽然对后浇带的间距、宽度、钢筋处理、浇筑时间有较明确要求,不少资料对此也有所介绍。但是结合多年来对兰州地区几个较大型超长工程的设计实践,深感对后浇带的做法必须予以重视。如设计施工处理不好,不仅起不到予期的效果,还会留下结构隐患。因此就后浇带的具体做法提出以下建议和看法:
间距:高规规定为30m~40m.建议具体工程应结合建筑物长度、气候环境特点综合考虑,一般应控制在30m左右。
位置:
①小跨梁开间或受力较小的部位,一般可在梁跨三分之一处。
②平面布置时要注意梁的布置宜平行于后浇带以免梁截断太多。
③视具体情况可沿平面曲折通过。
3.2、针对性地采取控制和抵抗温度收缩应力的措施
加强屋面保温隔热措施,采用高效保温材料,严格满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屋面板、外廊板,阳台板等外露室外现浇板(含施工期间主体暴露时间较长的室内现浇板)以及板跨大于4m且采用泵送混凝土的双向连续板等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板,均应在板面(即板的受压区)配置不小于φ6@200双向钢筋网片,或支座钢筋隔一全跨贯通,但间距不宜大于200mm,每一方向配筋率不宜小于0.1%.以上板在有受力钢筋处,实配钢筋尚应考虑温度收缩应力影响予以适当增大。框架梁及所有现浇梁凡高度≥600者(外露梁高度≥500)均设置不小于2φ12腰筋。腰筋宜细而密,间距不应大于200mm,每侧腰筋配筋率不宜小于0.1%.⑷檐口板,外露栏板应双面双向配筋,上下端头各配≥2φ10温度抵抗筋,并每隔15~20m设置一道20mm温度伸缩缝。
3.3采用UEA补偿收缩混凝土
由于后浇带延长工期,钢筋断后的搭、焊接和清理凿毛均给填缝施工带来一定麻烦,处理不好将留下隐患,因此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游宝坤等人提出了采用UEA加强带取代后浇带连续浇筑超长建筑的无缝设计施工方法。“以抗为主”的设计原则,利用UEA补偿收缩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产生的膨胀作用,在结构中产生少量预压应力用来补偿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产生的温度和收缩拉应力,从而防止收缩裂缝或把裂缝控制在无害裂缝范围内。具体做法所有楼板均掺10~12%UEA(膨胀率2~3×10-4)。但每间隔50m设置一条2m宽膨胀加强带,带内混凝土掺加14~15%UEA(膨胀率4~6×10-4),两侧设密孔钢丝网,防止混凝土流入加强带,可连续浇筑100~200m的超长建筑,具文献[4]介绍,该技术已在全国50多个重大工程中应用。
由于这种方法,规范未列入,施工要求严,气候环境影响大,潮湿地区膨胀可保持,干躁地区会存在问题。结合对福州机场航站楼采用UEA混凝土后实际效果的调研。建议兰州地区应慎重采用,若采用可做必要计算和实验,测得一些技术数据,最好在有条件保湿养护的地下结构中采用。
3.4采用予应力混凝土结构
予应力混凝土可增强梁板刚度,梁板中所产生的预压应力可抵消由于混凝土温度变化和收缩产生的轴向拉应力,从而达到扩大温度伸缩缝间距不设后浇带的目的。经对珠海机场调研了解到:梁板在采用无粘结予应力混凝土后,平面尺寸84×48m,未设后浇带,使用良好。笔者认为,当为满足建筑层高要求而采用该技术时,可考虑在采用必要的控制和抵抗温度应力的具体措施后增大温度伸缩缝的间距,但应结合工程收集资料具体分析。
参考文献
[1]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3-91)
丰收的季节范文6
[关键词]公众;风险感知;风险邻避;信任
[中图分类号]C9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4)01-0086-04
一、邻避理论与公众接受技术的风险感知
邻避(Not in my back yard,缩写为NIMBY)理论源于欧美邻避运动的发展,具体是指居民希望保护自身生活领域,免受具有负面效应的火力发电厂、变电所等公共或工业设施的干扰。邻避效应是居民因担心邻避设施对身体健康、环境质量等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从而发动邻避运动的现象。技术风险引发邻避效应是各国现代化过程中公共政策决策面临的一般性挑战。风险的字面意思是指具有一定危险的可能性或表现为损失的不确定性。技术风险是指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威胁人们生产与生活的风险,科学技术与社会联系密切,风险社会的形成与科学技术密不可分。目前学术界对技术风险还没有公认的分类方法,比较常见的分类是根据风险可能产生危害的概率,将技术风险划分为可以计算出发生概率的、普遍的和熟知的风险,概率极低但后果会十分严重的风险,从未发生但可能发生的事件三类。核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化工技术等属于典型的技术风险源。公众对风险技术的态度受风险感知因素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只在风险技术应用于公众周围时才起作用。近年来化工环境突发事件的增加,化工园区所带来的社会及个人风险越来越引起关注,公众的风险敏感度也在提高。
公众是否接受风险技术不仅仅取决于技术的利益,也将受到公众对技术风险态度的影响。技术接受理论研究中影响力最大的是戴维斯(F.Davis)提出的技术接受模型(简称TAM)。该模型提出,技术接受由用户的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两项因素决定,其中感知有用性又表现为认知和社会影响两个方面。解释公众的技术接受行为,TAM模型中没有考虑风险因素,对于风险技术的公众接受解释力明显不足。融入风险感知的公众接受技术模型成为当前新的研究视角。基于邻避理论、公众的风险感知和对风险治理信任度是影响公众技术风险接受的影响因素。在我国,公众对众多技术风险的接受因素中,公众对化工风险的态度与邻避效应的关系有待实证分析。技术突发事件以及技术灾难是社会技术风险治理失灵的表现之一,提高公众的技术风险接受度,考察技术风险治理中信任在政府与公众沟通中的作用和意义也需实证来论证。
二、公众对化工风险感知问卷研究的统计学描述
化工企业的爆炸事件近年来频频发生,公众的风险感知往往因个体的人口统计特征不同而有所区别。针对化工工业规划密集的辽宁沿海经济带,本文选取在近三年化工爆炸事件频发的沿海经济带城市居住公众作为问卷发放主要对象,此外也对沿海经济带外的公众通过网络发放部分问卷。具体调查和问卷发放对象主要以辽宁沿海城市中大连、锦州、营口为主,涉及政府公务员、教师、学生、企业员工,以社区居民为主。问卷形式包括纸质问卷和网络论坛及交流平台的在线电子问卷,为了考察邻避理论效应,问卷中还通过网络论坛及交流平台发放给外地公众,共收回有效问卷329份。参与调查的公众在地域划分上,大连居住的公众占43.77%,辽宁沿海经济带大连外城市公众占13.37%,辽宁沿海外其他城市和地区的公众占42.86%。公众性别比例为男性47.3%,女性52.7%。发放的职业划分统计显示,企业工作人员为34.04%,政府工作人员为10.34%,教育科研机构工作人员为24.62%,学生为10.33%,其他职业为20.67%。在此次调研回收问卷的公众学历分布中,大专及以下占23.71%,本科占42.55%,硕士以上占33.74%。公众年龄分布,18-30岁间的公众比例为42.25%,31-40岁的公众比例为40.12%,41~50岁的公众比例为13.98%,50岁以上的公众比例为3.65%。针对回收的有效问卷,以年龄、学历、职业和居住地作为变量因素讨论其与风险感知、风险事件关注及其他相关因素的相关性关系,使用SPSS18.0进行分析,结果如表-所示。
在相关统计分析中,双尾数sig≤0.001,相关关系的显著性最高,0.001≤sig≤0.01显著性较为明显,0.001≤sig≤0.05显著性一般。根据显著性检测指标可以发现,对辽宁沿海经济带化工产业规划的问题,居住在辽宁沿海地区与辽宁沿海外地区的公众接受态度区分较大(如表-1所示):居住地因素对公众的风险事件的影响、技术风险产业规划的接受、化工技术风险的风险感知和风险治理中的社会信任都有显著关联性,这体现了化工风险规划可能产生邻避效应的特征;年龄与风险事件的关注和风险感知及风险知识了解有明显相关性;职业区别的公众对化工风险的致命程度的认知不同;学历对风险防范的预测有明显相关性。但是,此次统计中性别差异仅在规划接受中体现一般显著性,在利益、风险感知没有体现出相关关系的显著性。
三、公众接受技术风险的影响因素识别的主成分分析
(一)基于提取公因子的因素分析
国内外研究表明,影响公众对风险技术规划接受的公众认知变量因素较多。根据变量间的相关系数矩阵内部结构,将原变量进行重新组合成独立的新变量,以概括多变量提供的信息,找出影响观测数据的主要因素,反映变量间内在关系。因此,本文选取SPSS中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分析影响公众风险认知变量。在问卷设计时,将11个与公众对化工技术风险认知和化工产业规划接受相关的问题作为观察变量:(1)化学技术风险对生活的影响程度;(2)公众对化学风险知识的了解程度;(3)
地方政府发展化工工业与经济利益的关联度;(4)化工风险的发生给公众健康安全带来的威胁程度;(5)化工产业风险发生后的致命程度;(6)公众对化工技术风险的关注程度;(7)公众对辽宁地区化工技术风险的接受程度;(8)公众对专家关于化工项目的知识的信任程度;(9)公众认为企业管理化工爆炸风险的程度;(10)公众对政府部门科学技术管理的化工风险治理能力的信任度;(11)公众认为近年频发的化工爆炸事件与管理的关联程度。通过公众对化工技术风险接受程度和相关认知因素程度数值进行分析,在提取公因子后,通过观察这些变量因素的载荷值以及公因子方差贡献率,考察不同变量对公众接受技术规划风险产生影响的显著程度。使用SPSS 18.0软件先对问卷进行检验,巴特利(Bartlett)检验中本数据的KMO检验值为0.758,大于标准值0.7,说明此组数据适合于因子分析。此外,Bartlett的检验值表明,各变量之间并非独立而是有相关关系的。两组值都表明收集到的数据可用于因子分析。表-1列出了因子分析中提取的第一和第二公因子。对公因子中的变量因素进行考察,重新定义11个变量因素。从表-1中可以看出,提取的第一公因子(F1)载荷值较高的4个指标变量都反映了公众对化工技术及产业规划的风险感知度,因此可以将第一公因子命名为风险感知因子;第二公因子(F2)载荷较高的因素可以归结为公众对政府、专家及企业共同体的信任因子。可以看出,公众对化工技术治理的主体的信任度和公众的利益风险感知度使影响公众对技术风险接受的显著要素间相互影响。
(二)公众对风险技术接受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公众对技术风险的接受取决于公众与风险管理者的沟通。弗鲁尔等分析了风险沟通中公众对信息来源的信任,考察其参与风险管理过程的认知,加上与由一些重大科学争议及特殊风险事件所提供信号相关的风险意识的动态变化,说明当考虑到公众对新兴技术的信任程度时,许多因素都要加以研究,公众对风险沟通程序信任程度的提高,有助于改进风险治理的有效性。阿拉巴拉钦(D.Alabarracin)等通过持续观察研究,提出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情绪响应模式反映出态度上的差异,国家的公共管理事务涉及公众的决策应争取公众的理解和支持。以公众对风险事件的关注度测量风险事件对公众的影响,根据已经计算出的相关系数的正负和大小,分别比较沿海经济带居住的公众与其他地区公众在对政府信任和风险事件爆发的因素问相互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