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的故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韩信的故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韩信的故事

韩信的故事范文1

一定有人想到了,不是个“令”字吗?

是。天盖下有钟之声,地盖下有君王之声,海盖下则有磬之声,其实都可以用令字来表征。您可能还会想到,令乃铃铛的“铃”的本字,有些道理。但古代的钟是从外面敲的,内有悬锤儿的铃铛,到战国才有出土发现,而令字的甲骨文早就有了。《说文解字》中的“令”,发号也。

三合之号为何?

先看号。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中有“古之圣人,謞而效天地,谓之号,鸣而施命,谓之名。名之为言鸣与命也,号之为言謞而效也,謞而效天地者为号,鸣而命者为名。”号从声,自亼;名从言,自口。号应与天地之频率相通,比名更为本原,比音意更宏大。再看“治天下之端,在审辨大。辨大之端,在深察名号,名者,大理之首章也……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宜视天如父,事天以孝道也。”哦,所受之命皆与声通!

有许多命与声音关系的记载。《尔雅》曰:命,告也。《玉篇》曰:命,教令也。《易·泰卦》曰:自邑告命。《增韵》曰:曰命,小曰令。上出为命,下稟为令。命在甲骨文中未见,西周金文中已非常多。您看命字,不就是在令之人下人旁加了一个口字吗!您也可以认为人处于合中。也可以说命在天地海三合或三个世界之中。

您或许会问,《庄子》不是说“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存。”我不是圣人,就从帛画中看出三合,余不知,不能胡说。再,《易·乾卦》曰:各正性命。《疏》曰:命者,人所禀受。《说卦》曰: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左传·成十三年》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是以有动作礼义威仪之则,以定命也。《诗·周颂》曰:夙夜基命宥密。又曰:维天之命,于穆不已。《笺》曰:命,犹道也。“命”又怎么讲呢?

韩信的故事范文2

关键词:盈利能力;现金股利;信息内涵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9)05-0043-04

一、引言

从国内外股利变化公告期间的市场反应来看,股利变化往往伴随着股票价格变化,Miller和Modigliani把这种市场反应归结为股利的信息含量。[1]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股利的信息含量代表上市公司内部私有信息与外部公众信息之间的信息差。公司管理层借助股利变化,向投资者传递公司内部拥有的关于公司未来现金流的相关信息(Myers和Majluf,1984)。然而,一些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股利的变化并不包含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相关信息。[2][3]笔者认为,公司管理层通过股利政策向外部投资者传递的不仅仅是关于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信息,也包含风险方面的信息。因此,本文引入会计实务中的应计利润质量(Accruals Quality)来衡量外部投资者投资决策面临的信息风险。[4]从风险角度进一步检验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变化的信息内涵。考虑到现阶段现金股利政策外的其它股利政策在股利分配中所占的比例较小,而且连续两年派发同种股利的事件更少,造成样本数据的缺乏,因此本文仅检验上市公司现金股利的信息内涵。

二、研究设计

(一)模型与变量释义

1.未来盈利能力的度量

每股收益(EPS)是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最重要的财务指标,反映普通股的获利水平。公司间的每股收益比较,可以评价公司的相对盈利能力;不同时期的每股收益比较,可以了解公司盈利能力的变化趋势;同时也可以进行经营实绩和盈利预测的比较。对于上市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度量指标,本文采用的是上市公司未来三年内的每股收益(EPS)。用各年度的指标与基期(股利事件年度)指标的差额代表未来盈利能力的变化(EPSi)。

2.信息风险的度量

Francis,LaFond,Olsson和Schipper(2004,FLOS)在Easley和O’Hara(2003)、Leuz和Verrecchia(2004)的理论研究基础上,提出信息风险是投资者根据公司特有的信息做出定价决策时,由于这些公司信息较低的质量而带来的决策风险。[5]

MM理论认为公司的市场价值取决于公司未来的现金流,我们假定公司未来的现金净流入是投资者在定价决策时首先考虑的因素。而现代财务会计是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基础,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应计、预提和待摊项目。会计信息制造者就可以通过操纵应计利润的确认时间来制造虚假业绩,如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确认费用。因此,应计利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公司未来现金流入。应计利润质量越高,虚假信息越少,投资者对于未来现金流入的预测就越准确,投资者定价决策时所面临的信息风险就越低。在此,我们通过修正的琼斯模型①来计算样本公司t期的应计利润质量(AQ),以检验信息风险(IR)是否随着现金股利变化而变化。修正的琼斯模型如下:

综合以上两表,从所有股利变化的样本事件来看,股利增加的样本数基本上等于股利减少的样本数。从双样本t-检验来看,我国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分配减少的幅度与增加的幅度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

三、研究结果

(一)假设命题H1的实证分析――从收益的角度来检验股利的信息内涵

对样本数据进行相关处理,得到的有效样本分别为502个(当期收益组)、396个(未来1期和2期收益组)和316个(未来3期收益组)。设股利在第t期发生变化,EPS0表示第t期每股收益比上期增加额,EPS0+i表示第t+i期每股收益比t期的增加额,其中i=1,2,3。

首先,应用公式EPSt+1=?琢+?茁*Dt+?着分别对现金股利变动和当期收益变动及未来收益变动进行回归检验,得到相应参数的统计特征值见表3。很显然,当股利减少时,股利的变动与当期以及未来2~3年的每股收益之间的显著关系能在0.2水平内显著存在。因此,从收益的角度来看,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减少的信息内涵更多表现为公司未来长期内盈利能力的下降。当股利增加时,股利的变动与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关系,只与当期的盈利能力提高有很强的相关关系。因此,从收益的角度来看,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增加时,其关于未来盈利水平的信息内涵并不是显著,更多表现为公司股利增加年度的短期盈利能力提高。

(二)假设命题H2的实证分析――从风险的角度来检验股利的信息内涵

首先,对样本数据进行相关处理,可得到股利宣告日前3期和后3期的信息风险,见表5。通过观察可发现,不论股利变化的情况,在股利宣告日之前t-1期上市公司的信息风险相对前一季度t-2期的信息风险都会出现反弹升高现象,因此可以看出在股利宣告日前,我国上市公司有明显利用应计利润项目来操控利润的嫌疑。而且,比较三组各期的信息风险水平,可以发现股利宣告前后三期中,减少组信息风险水平最高,增加组最低,不变组次之;同时,对于股利减少组而言,与其他两组信息风险水平的差距在股利宣告日后逐渐变小,但在t+3期时信息风险水平大幅反弹,拉开差距。

其次,对股利增加组、减少组和不变组样本数据分别进行方差――均值分析,为了排除上市公司信息风险的季度波动的影响因素,数据分析时选取对应季度的信息风险数据,例如t+3期对应t-1期的数据。经过方差与均值分析,结果见表6。除减少组中紧随股利宣告日前后两季度的信息风险平均水平变化不显著外,我国上市公司在现金股利宣告日后的信息风险的平均水平都显著下降。

四、研究结论分析

本文从收益和风险相结合的角度,运用方差与均值假设检验和回归检验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变化的信息内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股利减少所包含的信息内涵更多体现在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下降,关于信息风险的信息内涵比较模糊;(2)现金股利增加的信息内涵更多体现在公司未来信息风险水平的降低,并不包含关于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等相关信息;(3)股利不变的信息内涵表现为公司当期盈利能力的下降以及公司未来信息风险水平的降低,但未来的盈利能力基本不变。根据股利的信号传递理论,在上市公司内外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公司可以通过股利政策向市场传递有关公司未来现金流状况的信息。对于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增加、减少和不变时为何具有上述的信息内涵,笔者认为:

第一,现金股利增加,是因为公司当期盈利能力的提高导致短期可支配现金流增加。此时,上市公司就会通过现金股利增加的方式将这一信息及时传递给股东和潜在投资者,同时向投资者表明公司不会利用对应计利润项目的操控来伪造公司利润,从而降低投资者决策时面临的信息风险水平。而当投资者认为投资风险降低的情况下,就会相应降低投资回报率预期,从而股票价格上涨。

第二,现金股利减少,是因为上市公司预计到未来的现金流在长期内不具有持续性。而非持续性直接表现为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下降,那么他们将不得不降低现有的现金股利;同时,由于现金股利降低带来的成本已经形成,公司也没有动机对应计利润项目进行操控,从而信息风险水平并没有显著的提高。当投资者识别出公司未来盈利能力下降、未来价值降低时,就会减少该股票的持有,造成股票价格的下跌。

第三,现金股利不变是因为公司预计未来的现金流只是短期内不具有持续性。由于考虑到变动现金股利带来的成本,上市公司不会降低现有的现金股利。在上市公司面临短期资金困难时,将从其他渠道进行融资,比如直接从银行贷款。而由于金融机构对上市公司贷款的严格审查,上市公司难以操控应计利润项目来虚报经营业绩,从而使得股东和潜在投资者面临的信息风险降低。在权衡短期盈利能力下降和决策信息风险降低的情况下,由于投资者普遍都是风险规避型的,因此既使上市公司的短期盈利能力下降,股票市场价格也不降反升。■

参考文献:

[1] Miller, M., F. Modigliani: Dividend policy, growth and the valuation of shares [J]. Journal of Business, 34: 411-433.1961.

[2] Benartzi, S., R. Michaely, and R. Thaler: Do changes in dividends signal the future or the past? [J], Journal of Finance, 52(3), 1997.

[3] De Angelo, Harry, Linda De Angelo, and Douglas Skinner: Reversal of fortune, dividend signaling and the disappearance of sustained earnings growth [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40, 1996.

[4] Francis, J., R. La Fond, P. Olsson, and K. Schipper. 2004. The market pricing of accruals quality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 forthcoming.

[5] De chow, P., I. Dichev, 2002. The quality of accruals and earnings: the role of accrual estimation errors [J]. The Accounting Review 77 (supplement).

[6] 魏刚.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1998,(6).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Cash Dividend in China

WANG Tao,WEN Zhong-qiao

(1.Sanya Institute,Hainan University, Sanya 572022, China;

2.Financial Institute,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Hefei 233030,China)

Abstract: The dividend signaling theory holds the dividend change presume the profitability variation of the corporation in the future, namely the dividends have the information contends. But at home and abroad, the empirical results analyzed only from the view of profitability are merely inconsistent with the theoretical hypothesis. Therefore, in this paper we examine the information contends of the dividend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information risk and the future profitability. The empirical results indicate the cash dividend change of the domestic listed companies contain the information on both earnings and risks, and also we obtain the results that the cash dividend policies formulated by the corporation are based on their anticipation of the persistent future cash flow.

韩信的故事范文3

关键词:股利信号  传递假说盈利能力

一、引言

基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股利信号传递假说的研究目前按以下两个方向展开:基于股利市场效应的股利信号传递效应研究和基于股利与公司盈余关系的股利信息含量研究。目前关于股利信息含量的研究都是围绕股利与公司盈余的关系进行的,多数研究部分支持股利信号传递假说,亦有相当数量的研究认为股利不具有信息含量。本文基于公司盈利能力的视角,以中小企业板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类型和不同数量比例的股利信息含量进行实证分析和比较研究。

二、研究方法及数据处理

截止至2010年12月31日,中小企业板336家上市公司总计实施1062次年度股利发放事件(含不分配),剔除其中上市不足一个财务年度及进行过中期分配后不分配的年度股利发放事件后,本文选取其中625个股利发放事件作为研究样本,相关数据取自中国证券网上证报数据平台(/dataplatform/index.do?where=dataBrowser)。将样本总体按照发放形式的不同及股利数量或比例的不同划分为不同的样本(及子样本)组,具体划分方式如下:

样本组Ⅰ为不分配样本组,由所有每股现金股利和每股股票股利均为零的股利事件组成。

样本组Ⅱ为纯现金股利样本组,由所有每股现金股利大于零、每股股票股利为零的股利事件组成。该样本组内又细分为ⅡH、ⅡM、ⅡL三个子样本组,分别为高、中等、低数量纯现金股利样本组,由样本组Ⅱ内所有每股现金股利大于、等于、小于0.1元的事件组成。

样本组Ⅲ为纯股票股利样本组,由所有每股现金股利为零、每股股票股利大于零的股利事件组成。该样本组内又细分为ⅢH、ⅢM、ⅢL三个子样本组,分别为高、中等、低比例纯股票股利样本组,由样本组Ⅲ内每股股票股利大于、等于、小于0.5股的股利事件组成。

样本组Ⅳ为混合股利样本组,由所有每股现金股利与每股股票股利均大于零的股利事件组成。该样本组内按现金股利的高低分为ⅣH、ⅣM、ⅣL三个子样本组,分别为高、中等、低数量混合股利样本组,由样本组Ⅳ内每股现金股利大于、等于、小于0.1元的股利事件组成。

选取年度加权净资产收益率作为公司盈利能力的变量,各样本组的盈利能力指标ROE和盈利能力变化指标ROE分别为组内各公司ROE和ROE的算术平均值。

通过比较分析各样本组ROE值之间的差异,确定公司盈利能力高低对股利政策的影响。通过对各样本组ROE零假设进行t-检验并做对比分析,确定各种类型及各种数量比例的股利发放能否反映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变化。

三、股利与公司盈利能力关系的实证分析

各样本组ROE、ROE及ROE零假设t-检验结果如表一所示,实证检验结果分析如下:

首先,盈利能力是公司制定股利政策的重要影响因素。ROEⅠ、ROEⅡ、ROEⅢ和ROEⅣ分别为-0.51%、10.64%、9.46%和14.46%,低净资产收益率公司倾向于不分配、中等程度净资产收益率公司倾向于纯现金股利或纯股票股利、高净资产收益率公司倾向于混合股利;ROEⅡH、ROEⅡM和ROEⅡL分别为13.82%和9.38%和6.59%,在纯现金股利样本组内,高净资产收益率公司倾向于发放更多的现金股利;ROEⅣH、ROEⅣM和ROEⅣL分别为17.18%、14.53%和10.68%,在混合股利样本组内,高净资产收益率公司倾向于在股票股利的基础上再发放较多数量的现金股利。

其次,盈利能力对纯股票股利公司的股利发放比例无显著影响。ROEⅢH、ROEⅢM和ROEⅢL相互之间无显著差别,影响纯股票股利公司股票股利发放比例高低的因素需要另行探寻。

第三,现金股利具有信息含量。ROEⅡ为0.41%,与零没有显著差别,ROEⅡL为1.23%,显著大于零,纯现金股利传递出公司盈利能力保持不变的信号,低数量纯现金股利传递出公司盈利能力提高的信号。

第四,纯股票股利不具有信息含量。ROEⅢ为-2.49%,显著小于零;ROEⅢH和ROEⅢM分别为-3.16%和 -2.97%,均显著小于零,纯股票股利传递出公司盈利能力下降的信号,高、中等比例纯股票股利更为明显。

第五,混合股利具有信息含量,高数量混合股利具有高信息含量。ROEⅣ为0.82%,与零没有显著差别,ROEⅣH为2.1%,显著大于零,混合股利传递出公司保持原有高盈利能力的信号,高数量混合股利传递出公司盈利能力进一步提高的信号。

四、结论

第一,我国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发放不同种类的股利均具有丰富的信息含量,净资产收益率影响公司的股利政策,不同类型和数量比例的股利传递出不同的信息含量。

第二,现金股利具有信息含量。无论是纯现金股利还是混合股利样本组,现金股利均传递出公司整体上将保持原有盈利能力的信号。高数量混合股利还传递出公司盈利能力在其原有较高水平上继续提高的信号,表明中小企业板市场的机制和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大量的上市公司通过发放现金股利传递公司保持或提高盈利能力的信号。

第三,股票股利不具有信息含量。纯股票股利传递出公司盈利能力下降的信号,混合股利具有信息含量并不是股票股利在起作用,而是通过股本扩张来强化现金股利的信号传递作用。在我国目前会计制度下,纯股票股利更多的体现了不发放现金股利条件下的股本扩张,公司发放现金股利的能力不足,传递出来的只能是未来盈利能力下降的信号;混合股利即股本扩张的同时发放现金股利,传递出公司股本扩张具有可持续性的信号。

第四,应重视从股本扩张的视角来研究我国的送、转股行为,而不应单纯从盈利分配的角度出发。相关政策规定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应将送、转股与盈利分配即现金股利区别对待,采用不同的监管措施和信息披露制度来规范和约束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行为。

参考文献:

①何涛,陈小悦.中国上市公司送股、转增行为动机初探[J].金融研究,2003(9):44—56

②孔小文,于笑.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信号传递效应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3(6):114—153

③李卓,宋玉.股利政策、盈余持续性与信号显示[J].南开管理评论,2007(1):70—80

④吕长江,许静静.基于股利变更公告的股利信号效应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0(2):90—96

⑤魏刚.股利的信息含量——

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第一届国际学术研讨会(香港)宣讲论文,1998年.

韩信的故事范文4

【关键词】 ,四(对-十二酰氧基)苯基卟啉

关键词: 四(对-十二酰氧基)苯基卟啉;钴;合成;循环伏安法

摘 要:目的 合成并表征四(对-十二酰氧基)苯基卟啉钴(简称为:TLPPCo). 方法 用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声光谱,摩尔电导和核磁共振氢谱等方法表征TDPPCo的结构,用循环伏安法研究TLPPCo的电化学行为. 结果 TLPPCo发生了三步氧化还原反应,每一步电极反应的半波电位及存在的物种是:[TLPPCo(Ⅲ)]+ /[TLPPCo(Ⅱ)]E1/2 =-0.262V,[TLPPCo(Ⅱ)]/[TLPPCo(Ⅰ)]- E1/2 =-1.217V,[TLPPCo(Ⅰ)]- /[TLPPCo(Ⅰ)]2- E1/2 =-1.662V. 结论 TLPPCo可作为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催化剂.

Keywords:tetra-(p-lauroyloxyphyl)porphyrin;cobalt;com-plex;cyclic voltammetry

Abstract:AIM To synthesize and characterize Tetra-(p-lauroyloxyphyl)porphyrin Cobalt(II)[TLPPCo ].METHODS The structure of TLPPCo was characterized with elemental analysis,UV-visible spectra,infrared photoa-coustic spectra,1 H NMR and molar conductances.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TLPPCo was investigated by cyclic voltammetry in demethyl-sulfoxide(DMSO).RESULTS The half wave potential of three step redox reactions and the material pattern in each step of the electrode reaction of TLP-PCo are [TLPPCo(Ⅲ)]+ /[TLPPCo(Ⅱ)]E1/2 =-0.262V,[TLPPCo(Ⅱ)]/[TLPPCo(Ⅰ)]- E1/2 =-1.217V and [TLPPCo(Ⅰ)]- /[TLPPCo(Ⅰ)]2- E1/2 =-1.662V.CONCLUSION TLPPCo can be used as a catalyst.

0 引言

对卟啉类化合物已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文献大多为仅具有简单取代基(非氧化还原活性)的卟啉化合物,其氧化还原中心仅包含中心金属和卟啉环两个部分.当分子中含有多个氧化还原中心时,其电化学行为较为复杂.我们合成了未见报道的四(对-十二酰氧基)苯基卟啉钴配合物TLPPCo.通过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声光谱、摩尔电导和核磁共振氢谱等方法进行了表征.在二甲亚砜(DMSO)溶液中,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含有多个氧化还原中心的TLPPCo的电化学性质,确定了不同氧化态的TLPPCo物种的氧化还原电位,为更深入研究金属钴卟啉的催化性能奠定了基础.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TLPPH2 参考文献[1]合成.乙晴、DM-SO按文献[2]方法精制,四丁基高氯酸铵(TBAP)按文献[3]方法制备和提纯.UV-24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PE-240C元素分析仪(美国),FTIR-5PC红外光谱仪(美国),Varian Unity-400核磁共振波谱仪(美国),DDS-11A型电导仪(上海),JSH-1型恒电位仪(上海),DCG-2型多功能程序给定器(上海),3086函数记录仪(上海).

1.2 方法

1.2.1 TLPPCo的合成 将10mL DMF(N,N-二甲基甲酰胺)和10mL CH2 Cl2 置于三颈瓶中.在N2 保护下加入100mg TDPPH2 1.9g CoCl2 ・6H2 O,避光继续回流.每隔10min用紫外可见光谱监测一次,直至反应完全,停止通N2 ,冷至室温,减压蒸去大部分溶剂.以中性氧化铝为固定相,氯仿为淋洗剂进行柱层析.将收集到的溶液蒸发近干,氯仿溶液中重结晶提纯,真空干燥24h,得82.5mg暗红色产品,产率为82%.

1.2.2 测试 紫外可见光谱是以氯仿为溶剂室温下记录的.红外光声光谱是用吉林大学生产的JDV-Ⅱ型红外光声池与带有碘化铯光学系统的FTIR-5PC红外光谱仪连用,组成傅立叶变换红外光声光谱系统,测试范围3600~190cm-1 ,分辨率4cm-1 ,扫描次数400次,具体测试方法参见文献[4].核磁共振氢谱是以CDCl3 为溶剂,四甲基硅烷为内标(TMS)测定的.在25℃(±0.1)时,测定1.0×10-3 mol・dm-3 TDPPCo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的摩尔电导数值.以DMSO为溶剂,TBAP为电解质,在三电极电解池中进行循环伏安测试,工作电极为铂微球(d=0.9mm),辅助电极为铂丝,Ag+ /Ag电极为参比电极(0.01mol・dm-3 AgNO3+ 0.1mol・dm-3 TBAP的乙晴溶液),测试前溶液经氩气除氧30min.

2 结果和讨论

2.1 化合物的表征

2.1.1 元素分析 TLPPH2 和TLPPCo的元素分析结果见Tab1.卟啉配体TLPPH2 及配合物TLP-PCo元素分析实验值和计算值吻合.

表1 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谱和摩尔电导数据 略

2.1.2 紫外可见光谱 Tab1列出了TLPPH2 和TLPPCo在氯仿溶剂中的紫外可见光谱数据.卟啉配体的Soret带419nm,生成钴卟啉配合物后此带蓝移至411nm,吸收峰的强度略有减少.配体在Q带有四个吸收峰,其λmax 分别为515,549,589和646nm,生成钴卟啉配合物后变成2个吸收峰,λmax 分别为431和537nm.对比TDPPH2 和TDPPCo的紫外可见光谱发现Soret带发生蓝移,Q带吸收峰的个数减小,这是因为卟啉配体属于D2h 点群,钴卟啉配合物属于C4v 点群,生成配合物后对称性增强而使吸收峰数目减少的缘故[5] .光谱的明显变化说明了金属离子已与卟啉配位生成了钴卟啉配合物.

2.1.3 红外光声光谱 由TLPPH2 及TLPPCo的红外光声光谱数据可知,自由碱卟啉中吡咯环的νN-H 和δ

N-H 分别出现在3318cm-1 和968cm-1 处,这与文献[6]的结果相似.在TLPPCo中,这两个吸收峰消失,说明金属离子嵌入卟啉环,取代了卟啉环内的两个质子,生成了相应的钴卟啉配合物.在TLPPH2 和TLPPCo中,3055,3032,2924和2855cm-1 几个吸收峰基本上不随金属变化,归属为νC-H .1604,1504和1469cm-1 是苯环的特征吸收峰.823cm-1 为对位取代后苯环的γC-H ,721cm-1 吸收峰是含有四个碳以上的直链烷基中γCH 2 [6] ,1199cm-1 吸收峰为酰氧基中的νC-O ,1759cm-1 为羰基νC=O .卟啉环骨架振动频率分别为991,790,736和632cm-1 ,生成钴卟啉配合物后,这些吸收峰分别向高波数方向位移,其中以991cm-1 位移最为显著.这与文献[7]报道一致.上述吸收峰的出现,说明合成的化合物是一种在苯基卟啉的苯基对位上连接含4个碳以上的酰氧基的钴卟啉配合物. 转贴于

2.1.4 TLPPH2 的1 H NMR δH (CDCl3 ,ppm):8.58(2H,s,β-pyrrole),7.49~8.22(16H,m,Ar-H),2.73~2.77(8H,m,-O-OC-CH2 -),1.26~1.93[72H,m,-(CH2 )n -],0.88~0.91(12H,s,-CH3 ),-2.83(2H,br s,N-H).生成钴卟啉配合物后,由于卟啉孔穴N-H键上的氢原子被钴离子配位,所以-2.83ppm峰消失.这说明卟啉自由碱与钴离子配位,生成了钴卟啉配合物.

2.1.5 摩尔电导 由Tab1可知TLPPH2 和TLP-PCo的1.0×10-3 mol・dm-3 DMF溶液在25℃(±0.1)时摩尔电导数值分别为12.55和12.45S・cm-2 ・mol-1 .这表明卟啉配体及其钴配合物均为非电解质型化合物,TLPPCo中钴离子为+2[8] .

2.2 循环伏安行为研究 循环伏安测试在三电极电解池中进行,铂微球(d=0.9mm)为工作电极,铂片为对电极,Ag+ /Ag电极为参比电极(0.01mol・dm-3 AgNO3 +0.1mol・dm-3 LTBAP的乙晴溶液).含有1.0×10-3 mol・dm-3 TDPPCo和0.1mol・dm-3 TBAP的DMSO溶液的循环伏安曲线(Fig1)出现了三对氧化还原峰,说明电荷迁移是分三步进行的.第一对氧化还原峰半波电位E1/2 =-0.262V,对应的电极反应是[TLPPCo(Ⅲ)]+ /[TLPPCo(Ⅱ)],第二对氧化还原峰半波电位E1/2 =-1.217V,对应的电极反应是[TLPPCo(Ⅱ)]/[TLPPCo(Ⅰ)]- ,第三对氧化还原反应是卟啉的还原,其半波电位为E1/2 =-1.662V,对应的电极反应是[TLPPCo(Ⅰ)]- /[TLPPCo(Ⅰ)]2- ,此三对氧化还原电对均为可逆反应电对.

综上所述,单电子还原过程可以简单表示如下:[TLPPCo(Ⅲ)]+ +e[TLPPCo(Ⅱ)] E1/2 =-0.262V;[TLPPCo(Ⅱ)]+e[TLPPCo(Ⅰ)]- E1/2 =-1.217V;[TLPPCo(Ⅰ)]- +e[TLPP-Co(Ⅰ)]2- E1/2 =-1.662V

图1 略

根据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声光谱,质子核磁共振氢谱,摩尔电导和循环伏安等实验结果推 断,配合物TLPPCo可能的结构见Fig2.

图2 略

参考文献:

[1]Liu W,Shi TS.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liquid crystal of meso-Tetra(4-n-octanoyl oxyphenyl)porphyrin [J].Chem Resch Chin Univ,1998;14(2):210-212.

[2]Band AJ.Electroanalytical chemistry [M].New York:Marcel Dekker,1969;9(6):57-134.

[3]Shi TS,Sun HR,Cao XZ.Spectroelect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etrakis(4-nitrophenyl)porphyrin manganese complexe [J].Chem J Chin Univ,1994;15(7):966-970.

[4]Shi TS,Liu GF.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photoacoustic spec-troscopy of lanthanide complexes of acetylacetonate-moso-tetra-(1-naphthyl)tetrabenzoporphyrin [J].Spectroscopy Spec-troanal,1995;15(3):55-58.

[5]Dolphin D.The porphyrins [M].Vol III.Part A.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8:124-236.

[6]Wang ZM,He XX,Sun DQ.Practical infrared spectroscopy [M].Beijing:Petroleum Industry Press,1990:24-268.

韩信的故事范文5

因为个人偏好历史知识,所以我常有意无意地给小朋友讲一些历史故事。可现在的小孩儿个个都爱耍宝,我每次向他们提出一个问题,常会有绝妙得让人喷饭的答案。

孟母三迁

我给小朋友们讲《孟母三迁》。当问到他们“孟母三迁”是什么意思的时候,差点被笑死。小孩儿A:“‘孟母三迁’的意思就是孟子有3000个妈妈!”我正被他的回答笑趴在讲台上的时候,小孩儿B站了起来:“‘孟母三迁’讲的是孟子的妈妈带着孟子搬了三次家!”小孩儿B的回答让我眼前一亮。我点点头继续问道:“孟子的妈妈为什么要带着孟子搬三次家呢?”小孩儿B说:“因为他们家很有钱吧,先后买了三套房子,所以就搬了三次家。”

萧何月下追韩信

现在的小孩子普遍早熟。有一天,我给孩子们讲《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小孩儿C开口了:“老师,韩信是个漂亮的女孩子吧?”我忍住笑反问她:“你怎么觉得韩信是个漂亮的女孩子呢?”她把握十足地答道:“如果韩信不是漂亮的女孩子,而是个巨丑的‘恐龙’的话,萧何在月光下玩什么浪漫,还去追求她?”我气也不是,笑也不是,说:“韩信是个大将军,男的!”小孩儿C听了,一脸的吃惊:“原来韩信是个帅哥呀,我知道了,那萧何肯定是个女的了。哇,想不到古代竟然也流行女追男!”

韩信的故事范文6

一代贤臣,蜀汉丞相,保后主,进忠言。只为报先帝知遇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是一种感恩,感的是知遇之恩!

春秋子路,为了让年老的母亲吃上一碗香米,翻山越岭,跋山涉水,走了几十里路,终借回一点米,看到母亲吃上香喷喷的米饭,他忘记了疲劳。这是一种感恩,感的是慈母之恩,养育之恩。

兵仙韩信,少年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却仍然无以为生,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为此常遭别人冷眼。韩信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淮水边上有个为人家漂洗纱絮的老妇人,人称“漂母”,见韩信可怜,就把自己的饭菜分给他吃。天天如此,从未间断。韩信深受感动。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始终没忘漂母的一饭之恩,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这就是我们熟知的“一饭之恩”的故事,韩信功名成就之时,并没有忘记当年自己落魄之时,“漂母”的一饭之恩。这是一种感恩,感的是一饭之恩

老师的传道授业不仅让我们学会了识字,更懂得了做人的道理。“程门立雪”、“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些故事无不传达着人们对老师的感激与尊敬。对于老师的恩情我们应当时刻铭记与感恩。这又是感恩,感的是授业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