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韩信的故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韩信的故事范文1
一定有人想到了,不是个“令”字吗?
是。天盖下有钟之声,地盖下有君王之声,海盖下则有磬之声,其实都可以用令字来表征。您可能还会想到,令乃铃铛的“铃”的本字,有些道理。但古代的钟是从外面敲的,内有悬锤儿的铃铛,到战国才有出土发现,而令字的甲骨文早就有了。《说文解字》中的“令”,发号也。
三合之号为何?
先看号。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中有“古之圣人,謞而效天地,谓之号,鸣而施命,谓之名。名之为言鸣与命也,号之为言謞而效也,謞而效天地者为号,鸣而命者为名。”号从声,自亼;名从言,自口。号应与天地之频率相通,比名更为本原,比音意更宏大。再看“治天下之端,在审辨大。辨大之端,在深察名号,名者,大理之首章也……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宜视天如父,事天以孝道也。”哦,所受之命皆与声通!
有许多命与声音关系的记载。《尔雅》曰:命,告也。《玉篇》曰:命,教令也。《易·泰卦》曰:自邑告命。《增韵》曰:曰命,小曰令。上出为命,下稟为令。命在甲骨文中未见,西周金文中已非常多。您看命字,不就是在令之人下人旁加了一个口字吗!您也可以认为人处于合中。也可以说命在天地海三合或三个世界之中。
您或许会问,《庄子》不是说“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存。”我不是圣人,就从帛画中看出三合,余不知,不能胡说。再,《易·乾卦》曰:各正性命。《疏》曰:命者,人所禀受。《说卦》曰: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左传·成十三年》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是以有动作礼义威仪之则,以定命也。《诗·周颂》曰:夙夜基命宥密。又曰:维天之命,于穆不已。《笺》曰:命,犹道也。“命”又怎么讲呢?
韩信的故事范文2
关键词:盈利能力;现金股利;信息内涵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9)05-0043-04
一、引言
从国内外股利变化公告期间的市场反应来看,股利变化往往伴随着股票价格变化,Miller和Modigliani把这种市场反应归结为股利的信息含量。[1]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股利的信息含量代表上市公司内部私有信息与外部公众信息之间的信息差。公司管理层借助股利变化,向投资者传递公司内部拥有的关于公司未来现金流的相关信息(Myers和Majluf,1984)。然而,一些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股利的变化并不包含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相关信息。[2][3]笔者认为,公司管理层通过股利政策向外部投资者传递的不仅仅是关于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信息,也包含风险方面的信息。因此,本文引入会计实务中的应计利润质量(Accruals Quality)来衡量外部投资者投资决策面临的信息风险。[4]从风险角度进一步检验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变化的信息内涵。考虑到现阶段现金股利政策外的其它股利政策在股利分配中所占的比例较小,而且连续两年派发同种股利的事件更少,造成样本数据的缺乏,因此本文仅检验上市公司现金股利的信息内涵。
二、研究设计
(一)模型与变量释义
1.未来盈利能力的度量
每股收益(EPS)是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最重要的财务指标,反映普通股的获利水平。公司间的每股收益比较,可以评价公司的相对盈利能力;不同时期的每股收益比较,可以了解公司盈利能力的变化趋势;同时也可以进行经营实绩和盈利预测的比较。对于上市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度量指标,本文采用的是上市公司未来三年内的每股收益(EPS)。用各年度的指标与基期(股利事件年度)指标的差额代表未来盈利能力的变化(EPSi)。
2.信息风险的度量
Francis,LaFond,Olsson和Schipper(2004,FLOS)在Easley和O’Hara(2003)、Leuz和Verrecchia(2004)的理论研究基础上,提出信息风险是投资者根据公司特有的信息做出定价决策时,由于这些公司信息较低的质量而带来的决策风险。[5]
MM理论认为公司的市场价值取决于公司未来的现金流,我们假定公司未来的现金净流入是投资者在定价决策时首先考虑的因素。而现代财务会计是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基础,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应计、预提和待摊项目。会计信息制造者就可以通过操纵应计利润的确认时间来制造虚假业绩,如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确认费用。因此,应计利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公司未来现金流入。应计利润质量越高,虚假信息越少,投资者对于未来现金流入的预测就越准确,投资者定价决策时所面临的信息风险就越低。在此,我们通过修正的琼斯模型①来计算样本公司t期的应计利润质量(AQ),以检验信息风险(IR)是否随着现金股利变化而变化。修正的琼斯模型如下:
综合以上两表,从所有股利变化的样本事件来看,股利增加的样本数基本上等于股利减少的样本数。从双样本t-检验来看,我国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分配减少的幅度与增加的幅度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
三、研究结果
(一)假设命题H1的实证分析――从收益的角度来检验股利的信息内涵
对样本数据进行相关处理,得到的有效样本分别为502个(当期收益组)、396个(未来1期和2期收益组)和316个(未来3期收益组)。设股利在第t期发生变化,EPS0表示第t期每股收益比上期增加额,EPS0+i表示第t+i期每股收益比t期的增加额,其中i=1,2,3。
首先,应用公式EPSt+1=?琢+?茁*Dt+?着分别对现金股利变动和当期收益变动及未来收益变动进行回归检验,得到相应参数的统计特征值见表3。很显然,当股利减少时,股利的变动与当期以及未来2~3年的每股收益之间的显著关系能在0.2水平内显著存在。因此,从收益的角度来看,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减少的信息内涵更多表现为公司未来长期内盈利能力的下降。当股利增加时,股利的变动与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关系,只与当期的盈利能力提高有很强的相关关系。因此,从收益的角度来看,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增加时,其关于未来盈利水平的信息内涵并不是显著,更多表现为公司股利增加年度的短期盈利能力提高。
(二)假设命题H2的实证分析――从风险的角度来检验股利的信息内涵
首先,对样本数据进行相关处理,可得到股利宣告日前3期和后3期的信息风险,见表5。通过观察可发现,不论股利变化的情况,在股利宣告日之前t-1期上市公司的信息风险相对前一季度t-2期的信息风险都会出现反弹升高现象,因此可以看出在股利宣告日前,我国上市公司有明显利用应计利润项目来操控利润的嫌疑。而且,比较三组各期的信息风险水平,可以发现股利宣告前后三期中,减少组信息风险水平最高,增加组最低,不变组次之;同时,对于股利减少组而言,与其他两组信息风险水平的差距在股利宣告日后逐渐变小,但在t+3期时信息风险水平大幅反弹,拉开差距。
其次,对股利增加组、减少组和不变组样本数据分别进行方差――均值分析,为了排除上市公司信息风险的季度波动的影响因素,数据分析时选取对应季度的信息风险数据,例如t+3期对应t-1期的数据。经过方差与均值分析,结果见表6。除减少组中紧随股利宣告日前后两季度的信息风险平均水平变化不显著外,我国上市公司在现金股利宣告日后的信息风险的平均水平都显著下降。
四、研究结论分析
本文从收益和风险相结合的角度,运用方差与均值假设检验和回归检验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变化的信息内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股利减少所包含的信息内涵更多体现在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下降,关于信息风险的信息内涵比较模糊;(2)现金股利增加的信息内涵更多体现在公司未来信息风险水平的降低,并不包含关于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等相关信息;(3)股利不变的信息内涵表现为公司当期盈利能力的下降以及公司未来信息风险水平的降低,但未来的盈利能力基本不变。根据股利的信号传递理论,在上市公司内外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公司可以通过股利政策向市场传递有关公司未来现金流状况的信息。对于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增加、减少和不变时为何具有上述的信息内涵,笔者认为:
第一,现金股利增加,是因为公司当期盈利能力的提高导致短期可支配现金流增加。此时,上市公司就会通过现金股利增加的方式将这一信息及时传递给股东和潜在投资者,同时向投资者表明公司不会利用对应计利润项目的操控来伪造公司利润,从而降低投资者决策时面临的信息风险水平。而当投资者认为投资风险降低的情况下,就会相应降低投资回报率预期,从而股票价格上涨。
第二,现金股利减少,是因为上市公司预计到未来的现金流在长期内不具有持续性。而非持续性直接表现为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下降,那么他们将不得不降低现有的现金股利;同时,由于现金股利降低带来的成本已经形成,公司也没有动机对应计利润项目进行操控,从而信息风险水平并没有显著的提高。当投资者识别出公司未来盈利能力下降、未来价值降低时,就会减少该股票的持有,造成股票价格的下跌。
第三,现金股利不变是因为公司预计未来的现金流只是短期内不具有持续性。由于考虑到变动现金股利带来的成本,上市公司不会降低现有的现金股利。在上市公司面临短期资金困难时,将从其他渠道进行融资,比如直接从银行贷款。而由于金融机构对上市公司贷款的严格审查,上市公司难以操控应计利润项目来虚报经营业绩,从而使得股东和潜在投资者面临的信息风险降低。在权衡短期盈利能力下降和决策信息风险降低的情况下,由于投资者普遍都是风险规避型的,因此既使上市公司的短期盈利能力下降,股票市场价格也不降反升。■
参考文献:
[1] Miller, M., F. Modigliani: Dividend policy, growth and the valuation of shares [J]. Journal of Business, 34: 411-433.1961.
[2] Benartzi, S., R. Michaely, and R. Thaler: Do changes in dividends signal the future or the past? [J], Journal of Finance, 52(3), 1997.
[3] De Angelo, Harry, Linda De Angelo, and Douglas Skinner: Reversal of fortune, dividend signaling and the disappearance of sustained earnings growth [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40, 1996.
[4] Francis, J., R. La Fond, P. Olsson, and K. Schipper. 2004. The market pricing of accruals quality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 forthcoming.
[5] De chow, P., I. Dichev, 2002. The quality of accruals and earnings: the role of accrual estimation errors [J]. The Accounting Review 77 (supplement).
[6] 魏刚.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1998,(6).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Cash Dividend in China
WANG Tao,WEN Zhong-qiao
(1.Sanya Institute,Hainan University, Sanya 572022, China;
2.Financial Institute,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Hefei 233030,China)
Abstract: The dividend signaling theory holds the dividend change presume the profitability variation of the corporation in the future, namely the dividends have the information contends. But at home and abroad, the empirical results analyzed only from the view of profitability are merely inconsistent with the theoretical hypothesis. Therefore, in this paper we examine the information contends of the dividend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information risk and the future profitability. The empirical results indicate the cash dividend change of the domestic listed companies contain the information on both earnings and risks, and also we obtain the results that the cash dividend policies formulated by the corporation are based on their anticipation of the persistent future cash flow.
韩信的故事范文3
一、汉民族喜新求异的文化心理与诗歌语言锤炼
古人写诗文,喜新求异,注重锤炼,讲究言简意赅,讲究字异而义同,练字之功非常重要,其目的是要将最恰当贴切的词语用在最合适的位置上以取得最好的表达效果。词语的选择、锤炼必须富有创新精神,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韩愈在《答李翊书》中提出“唯陈言务去”,就是主张语言运用上力求独创、新颖、恰切、得体,这是喜新求异文化心理在诗歌表现中的一个突出特点。同时,通过对诗歌语言的锤炼,使诗歌语言简洁、凝练,避免冗杂,使诗句达到语句精炼、意境悠远的表达效果,是古代文人对语言常规用法的超越和突破,又是诗人展示才华、卖弄学识的外露,是古代传统文化中的惯例。
诗的语言的精炼是指诗中把不必要的字、句删去,尽量用最少的字句表情达意,“凡诗需字少意多,以十字道一事者拙也,约之以五字则工矣。以五字道一事者拙也,见数事于五字则工矣。”(方干《赠路明府》)前人言诗,拈出一个“工”字,这“工”字既指诗的语言又指结构,而从语言方面来看,它既指语言的精炼,又指语言的形象生动。它通过炼字、炼句和炼意三种方法达到这一目的。
从诗词语言精炼的角度看,“炼字不如炼句,炼句不如炼意。”“知所谓炼者,不在乎奇险诘曲,惊人耳目,而在乎言简意深,以一语胜人千百,此真炼也。”(赵翼《瓯北诗话》)因此,古代诗人都注重在炼意上下功夫。古典诗词中的炼意,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提炼主题,使诗的立意更高,即使诗具有更好更深的思想内容。如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短短十个字写出了天下的贫富对立,这是以高度概括性的语言而使诗句精炼。
诗人的炼字、炼句和炼意,不仅是为了语言的精炼,同时也是为了语言的形象生动。诗人们从修辞学的角度,推崇诗词字句的工巧,把字工句警当作毕生追求的目标。字句锤炼得好,可以带动全篇,所谓一字妥帖,则全篇生色。尤其在诗词的关键处,一个妙煞的字眼,可以有声有色,极致入微,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甚至可以营造出一种意境。孟浩然的名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中的“淡”和“滴”,历来备受赞赏。“淡”状出视觉感受,“滴”达出听觉感受,“淡”和“滴”渲染出一种冷漠、孤寂的境界。再如王安石《泊船瓜州》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之所以被人称赏,是因为诗句写出了春满江南的蓬勃景色,而这则得力于“绿”字的锤炼。据洪迈《容斋续笔》记载,王安石原稿作“到”,又改“过”“入”“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这个“绿”字果然鬼斧神工,把春天的气息鲜丽地点化出来。
可见,新奇求异是汉语修辞活动中的一个文化传统心理。正如前边指出的,修辞是一种文化心理现象。而新奇求异的文化心理,促使修辞技巧的产生和推广。
二、汉民族的均衡审美文化心理与诗词修辞的均衡美
均衡是中国传统美学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汉民族人民修辞活动中的一种审美情趣。这一方面与汉族人民认识世界的方式有关。自古以来,汉民族人民观察事物,考虑问题,常常具有一种朴素的辩证法,喜欢从事物的对应关系中展开思考,如二元对待观、“天人合一”观、人与人或人与自然物之间的和谐观等,就形式而言不失为均齐“宽对”。这种均衡的审美心态,在建筑、日常生活中物品的摆设、宴请等方面也可体现出来。
汉族人民审美心态,也受汉语结构均衡美的影响。正因为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有均衡美的特点,故汉族人民在长期使用汉语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均衡为美的审美心态,并探索修辞均衡美的规律。例如汉语的声调,是构成汉语语音结构均衡美的要素。古代利用声调中的平上去入分平仄,由平仄构成古代近体诗中音律的对称美和节奏美。汉语中构词上的对称、均衡,形成了汉语修辞上的对偶等均衡美。
尤其是诗歌中的大量对偶句,由于句法、词性、声律的两两对应,自然而然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吸引力和内聚力,经过前后映衬,互相补充,可以化生涩为平易。李商隐《无题》:“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镜”一般作名词用,倘在诗中孤立拈出“晓镜”,未免费解,但和下句“夜吟”相对照,立刻“变陌生为熟悉”,使读者明白作动词用,是写一位女子在晓妆对镜,抚鬓自伤,从而和下句中那位深夜苦吟、不避风寒的男子构成了鲜明的对照。对偶句的艺术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古代词曲中的衬词、诗歌中的押韵等,也是形成语言均衡美的重要手段。在修辞格中,除对偶外,能体现均衡美的还有互文、回环、顶真、对照等。
互文是汉语有的修辞方式,注重结构对称,给人一种均衡的美感,其特点是上下文义相互呼应、补充。例如:“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焦仲卿妻》)
回环修辞手法不仅有均衡美感,而且达意深刻,富有新意。它正读倒读皆可成句,充分展示并利用了汉语以单音节语素为主和以语序为重要语法手段这两大特点,读来回环往复,绵延无尽,给人以荡气回肠、意兴盎然的美感。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说,这是讲究词序有回环往复之趣的一种措辞法。例如:清代女诗人吴绛雪的《春晴秋雨》:“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
三、汉民族含蓄的心理与诗词修辞的含蓄表达法
东方人区别于西方人的显着特征之一是含蓄,而中华民族尤以含蓄着称。中华民族不仅追求行为举止的含蓄,推崇笑不露齿、行不露足,更追求语言表达的含蓄,推崇含而不露、意在言外。
中国人之所以有含蓄的文化心态,是与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影响有关。以孔子为首的儒家文化在中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千百年来,儒家文化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中国人的心理发育、性格成长和气质形成,也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情感表现和(转第113页)(接第119页)语言表达。“和”是仁学体系的核心,是儒家所追求的目标。“和为贵”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有影响的人生格言,“和”成为中华民族人生哲学重要组成部分。而实现“和”的方法就是中庸的方法。所谓“中庸”就是不偏不倚、折中调和,防止专化和走极端,提倡模糊性和灵活性。“和”的精神、“中庸”的方法表现在言语表达上就是要含蓄,要委婉,不要观点鲜明、言辞激烈、不留余地,不要单刀直入地展示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好恶,而要迂回曲折,由古及今,由远及近,层层推进,要设喻取譬,要隐晦,要影射,要“微言大义”“言近而旨远”,总之,就是要用温柔敦厚的语言形式,含蓄的表达方式。在此方面,中国的诗歌可以说表现了极高的技巧,并形成了一种重视含蓄的美学传统。当陶渊明面对美丽的自然景致时,他曾用两句被后人视作名言的诗句,表达了他的全部看法:“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饮酒》其五)通过含蓄的表现,突破了语言表达的局限性,而带给人无限的联想和启示。谐音,是典型的含蓄的语言表达方式,它作为一种语言修辞现象数千年来不绝于书,在诗歌创作中常常被运用。如南朝乐府《作蚕丝》:“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以“丝”谐“思”,表明自己对爱情的执着。刘禹锡的《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诗中以“晴”谐“情”,一语双关,含蓄蕴藉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话语中词语通过谐音联想,以美妙的物象传达表述者的心意,提高了言语表达的审美效果。
四、重意象的民族审美特征与诗词意合体悟的修辞传统
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意象,是指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不注重抽象的分析和形式的论证,而重视主题的直觉体悟和豁然贯通。这与中国传统的整体直觉思维方式和取象比类的形象思维方式有关。整体直觉思维方式重视整体性,但对整体性的把握不是依靠逻辑推理,而是依靠非逻辑思维的直觉和顿悟。取象比类,采取比喻、象征、借代、类比等形象的手法来表达思想,也是中国古代的基本思维方式之一。这两种思维方式往往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中国古人对意象的独特的民族审美观。李卫中等指出:“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使得一些普通的东西、景物携带上了浓厚的文化信息,它们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组合成了特定的意象,成了汉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在语言表达上,不要求纯思的抽象,而是观物取象,超越具体而又回归具体。例如,古代将“杨柳”常与离别、断肠相联系,因古代有折柳赠别的风俗,故古代作品中常出现有关柳的意象:“杨柳依依”(《诗经》),“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等等。寓抽象于具体,寓推理于类比,模糊多于明确,含蓄多于显露,具有一种独特的诗的气质,让读者从感性的把握中去体味抽象的内涵。
汉语意合体悟的修辞传统在诗歌意象的组织上表现得最为充分。诗歌的意象搭配十分灵活,只凭一点灵犀,一缕情思,几个似不相关的意象就可以直接拼合,峰断云连,似离实合,给人一种造语的清新和涵咏不尽的诗意。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杜甫《旅夜书怀》)等都是向读者展示了几个富有特征的意象,各意象之间无关联词,全赖其内在的逻辑感情联系,构成了一种浑然统一的艺术意境。
参考文献:
[1]戴照铭. 文化语言学导论[M]. 语文出版社. 1996年版, 75. 133
[2]王希杰.修辞通论[M].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6年版,114
[3]郑子瑜 宗廷虎.中国修辞学通史.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9
[4]盛林. 儒家文化与汉语的修辞的含蓄表达法[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1997(4 )
韩信的故事范文4
【关键词】 ,四(对-十二酰氧基)苯基卟啉
关键词: 四(对-十二酰氧基)苯基卟啉;钴;合成;循环伏安法
摘 要:目的 合成并表征四(对-十二酰氧基)苯基卟啉钴(简称为:TLPPCo). 方法 用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声光谱,摩尔电导和核磁共振氢谱等方法表征TDPPCo的结构,用循环伏安法研究TLPPCo的电化学行为. 结果 TLPPCo发生了三步氧化还原反应,每一步电极反应的半波电位及存在的物种是:[TLPPCo(Ⅲ)]+ /[TLPPCo(Ⅱ)]E1/2 =-0.262V,[TLPPCo(Ⅱ)]/[TLPPCo(Ⅰ)]- E1/2 =-1.217V,[TLPPCo(Ⅰ)]- /[TLPPCo(Ⅰ)]2- E1/2 =-1.662V. 结论 TLPPCo可作为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催化剂.
Keywords:tetra-(p-lauroyloxyphyl)porphyrin;cobalt;com-plex;cyclic voltammetry
Abstract:AIM To synthesize and characterize Tetra-(p-lauroyloxyphyl)porphyrin Cobalt(II)[TLPPCo ].METHODS The structure of TLPPCo was characterized with elemental analysis,UV-visible spectra,infrared photoa-coustic spectra,1 H NMR and molar conductances.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TLPPCo was investigated by cyclic voltammetry in demethyl-sulfoxide(DMSO).RESULTS The half wave potential of three step redox reactions and the material pattern in each step of the electrode reaction of TLP-PCo are [TLPPCo(Ⅲ)]+ /[TLPPCo(Ⅱ)]E1/2 =-0.262V,[TLPPCo(Ⅱ)]/[TLPPCo(Ⅰ)]- E1/2 =-1.217V and [TLPPCo(Ⅰ)]- /[TLPPCo(Ⅰ)]2- E1/2 =-1.662V.CONCLUSION TLPPCo can be used as a catalyst.
0 引言
对卟啉类化合物已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文献大多为仅具有简单取代基(非氧化还原活性)的卟啉化合物,其氧化还原中心仅包含中心金属和卟啉环两个部分.当分子中含有多个氧化还原中心时,其电化学行为较为复杂.我们合成了未见报道的四(对-十二酰氧基)苯基卟啉钴配合物TLPPCo.通过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声光谱、摩尔电导和核磁共振氢谱等方法进行了表征.在二甲亚砜(DMSO)溶液中,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含有多个氧化还原中心的TLPPCo的电化学性质,确定了不同氧化态的TLPPCo物种的氧化还原电位,为更深入研究金属钴卟啉的催化性能奠定了基础.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TLPPH2 参考文献[1]合成.乙晴、DM-SO按文献[2]方法精制,四丁基高氯酸铵(TBAP)按文献[3]方法制备和提纯.UV-24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PE-240C元素分析仪(美国),FTIR-5PC红外光谱仪(美国),Varian Unity-400核磁共振波谱仪(美国),DDS-11A型电导仪(上海),JSH-1型恒电位仪(上海),DCG-2型多功能程序给定器(上海),3086函数记录仪(上海).
1.2 方法
1.2.1 TLPPCo的合成 将10mL DMF(N,N-二甲基甲酰胺)和10mL CH2 Cl2 置于三颈瓶中.在N2 保护下加入100mg TDPPH2 1.9g CoCl2 ・6H2 O,避光继续回流.每隔10min用紫外可见光谱监测一次,直至反应完全,停止通N2 ,冷至室温,减压蒸去大部分溶剂.以中性氧化铝为固定相,氯仿为淋洗剂进行柱层析.将收集到的溶液蒸发近干,氯仿溶液中重结晶提纯,真空干燥24h,得82.5mg暗红色产品,产率为82%.
1.2.2 测试 紫外可见光谱是以氯仿为溶剂室温下记录的.红外光声光谱是用吉林大学生产的JDV-Ⅱ型红外光声池与带有碘化铯光学系统的FTIR-5PC红外光谱仪连用,组成傅立叶变换红外光声光谱系统,测试范围3600~190cm-1 ,分辨率4cm-1 ,扫描次数400次,具体测试方法参见文献[4].核磁共振氢谱是以CDCl3 为溶剂,四甲基硅烷为内标(TMS)测定的.在25℃(±0.1)时,测定1.0×10-3 mol・dm-3 TDPPCo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的摩尔电导数值.以DMSO为溶剂,TBAP为电解质,在三电极电解池中进行循环伏安测试,工作电极为铂微球(d=0.9mm),辅助电极为铂丝,Ag+ /Ag电极为参比电极(0.01mol・dm-3 AgNO3+ 0.1mol・dm-3 TBAP的乙晴溶液),测试前溶液经氩气除氧30min.
2 结果和讨论
2.1 化合物的表征
2.1.1 元素分析 TLPPH2 和TLPPCo的元素分析结果见Tab1.卟啉配体TLPPH2 及配合物TLP-PCo元素分析实验值和计算值吻合.
表1 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谱和摩尔电导数据 略
2.1.2 紫外可见光谱 Tab1列出了TLPPH2 和TLPPCo在氯仿溶剂中的紫外可见光谱数据.卟啉配体的Soret带419nm,生成钴卟啉配合物后此带蓝移至411nm,吸收峰的强度略有减少.配体在Q带有四个吸收峰,其λmax 分别为515,549,589和646nm,生成钴卟啉配合物后变成2个吸收峰,λmax 分别为431和537nm.对比TDPPH2 和TDPPCo的紫外可见光谱发现Soret带发生蓝移,Q带吸收峰的个数减小,这是因为卟啉配体属于D2h 点群,钴卟啉配合物属于C4v 点群,生成配合物后对称性增强而使吸收峰数目减少的缘故[5] .光谱的明显变化说明了金属离子已与卟啉配位生成了钴卟啉配合物.
2.1.3 红外光声光谱 由TLPPH2 及TLPPCo的红外光声光谱数据可知,自由碱卟啉中吡咯环的νN-H 和δ
N-H 分别出现在3318cm-1 和968cm-1 处,这与文献[6]的结果相似.在TLPPCo中,这两个吸收峰消失,说明金属离子嵌入卟啉环,取代了卟啉环内的两个质子,生成了相应的钴卟啉配合物.在TLPPH2 和TLPPCo中,3055,3032,2924和2855cm-1 几个吸收峰基本上不随金属变化,归属为νC-H .1604,1504和1469cm-1 是苯环的特征吸收峰.823cm-1 为对位取代后苯环的γC-H ,721cm-1 吸收峰是含有四个碳以上的直链烷基中γCH 2 [6] ,1199cm-1 吸收峰为酰氧基中的νC-O ,1759cm-1 为羰基νC=O .卟啉环骨架振动频率分别为991,790,736和632cm-1 ,生成钴卟啉配合物后,这些吸收峰分别向高波数方向位移,其中以991cm-1 位移最为显著.这与文献[7]报道一致.上述吸收峰的出现,说明合成的化合物是一种在苯基卟啉的苯基对位上连接含4个碳以上的酰氧基的钴卟啉配合物. 转贴于
2.1.4 TLPPH2 的1 H NMR δH (CDCl3 ,ppm):8.58(2H,s,β-pyrrole),7.49~8.22(16H,m,Ar-H),2.73~2.77(8H,m,-O-OC-CH2 -),1.26~1.93[72H,m,-(CH2 )n -],0.88~0.91(12H,s,-CH3 ),-2.83(2H,br s,N-H).生成钴卟啉配合物后,由于卟啉孔穴N-H键上的氢原子被钴离子配位,所以-2.83ppm峰消失.这说明卟啉自由碱与钴离子配位,生成了钴卟啉配合物.
2.1.5 摩尔电导 由Tab1可知TLPPH2 和TLP-PCo的1.0×10-3 mol・dm-3 DMF溶液在25℃(±0.1)时摩尔电导数值分别为12.55和12.45S・cm-2 ・mol-1 .这表明卟啉配体及其钴配合物均为非电解质型化合物,TLPPCo中钴离子为+2[8] .
2.2 循环伏安行为研究 循环伏安测试在三电极电解池中进行,铂微球(d=0.9mm)为工作电极,铂片为对电极,Ag+ /Ag电极为参比电极(0.01mol・dm-3 AgNO3 +0.1mol・dm-3 LTBAP的乙晴溶液).含有1.0×10-3 mol・dm-3 TDPPCo和0.1mol・dm-3 TBAP的DMSO溶液的循环伏安曲线(Fig1)出现了三对氧化还原峰,说明电荷迁移是分三步进行的.第一对氧化还原峰半波电位E1/2 =-0.262V,对应的电极反应是[TLPPCo(Ⅲ)]+ /[TLPPCo(Ⅱ)],第二对氧化还原峰半波电位E1/2 =-1.217V,对应的电极反应是[TLPPCo(Ⅱ)]/[TLPPCo(Ⅰ)]- ,第三对氧化还原反应是卟啉的还原,其半波电位为E1/2 =-1.662V,对应的电极反应是[TLPPCo(Ⅰ)]- /[TLPPCo(Ⅰ)]2- ,此三对氧化还原电对均为可逆反应电对.
综上所述,单电子还原过程可以简单表示如下:[TLPPCo(Ⅲ)]+ +e[TLPPCo(Ⅱ)] E1/2 =-0.262V;[TLPPCo(Ⅱ)]+e[TLPPCo(Ⅰ)]- E1/2 =-1.217V;[TLPPCo(Ⅰ)]- +e[TLPP-Co(Ⅰ)]2- E1/2 =-1.662V
图1 略
根据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声光谱,质子核磁共振氢谱,摩尔电导和循环伏安等实验结果推 断,配合物TLPPCo可能的结构见Fig2.
图2 略
参考文献:
[1]Liu W,Shi TS.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liquid crystal of meso-Tetra(4-n-octanoyl oxyphenyl)porphyrin [J].Chem Resch Chin Univ,1998;14(2):210-212.
[2]Band AJ.Electroanalytical chemistry [M].New York:Marcel Dekker,1969;9(6):57-134.
[3]Shi TS,Sun HR,Cao XZ.Spectroelect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etrakis(4-nitrophenyl)porphyrin manganese complexe [J].Chem J Chin Univ,1994;15(7):966-970.
[4]Shi TS,Liu GF.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photoacoustic spec-troscopy of lanthanide complexes of acetylacetonate-moso-tetra-(1-naphthyl)tetrabenzoporphyrin [J].Spectroscopy Spec-troanal,1995;15(3):55-58.
[5]Dolphin D.The porphyrins [M].Vol III.Part A.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8:124-236.
[6]Wang ZM,He XX,Sun DQ.Practical infrared spectroscopy [M].Beijing:Petroleum Industry Press,1990:24-268.
韩信的故事范文5
因为个人偏好历史知识,所以我常有意无意地给小朋友讲一些历史故事。可现在的小孩儿个个都爱耍宝,我每次向他们提出一个问题,常会有绝妙得让人喷饭的答案。
孟母三迁
我给小朋友们讲《孟母三迁》。当问到他们“孟母三迁”是什么意思的时候,差点被笑死。小孩儿A:“‘孟母三迁’的意思就是孟子有3000个妈妈!”我正被他的回答笑趴在讲台上的时候,小孩儿B站了起来:“‘孟母三迁’讲的是孟子的妈妈带着孟子搬了三次家!”小孩儿B的回答让我眼前一亮。我点点头继续问道:“孟子的妈妈为什么要带着孟子搬三次家呢?”小孩儿B说:“因为他们家很有钱吧,先后买了三套房子,所以就搬了三次家。”
萧何月下追韩信
现在的小孩子普遍早熟。有一天,我给孩子们讲《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小孩儿C开口了:“老师,韩信是个漂亮的女孩子吧?”我忍住笑反问她:“你怎么觉得韩信是个漂亮的女孩子呢?”她把握十足地答道:“如果韩信不是漂亮的女孩子,而是个巨丑的‘恐龙’的话,萧何在月光下玩什么浪漫,还去追求她?”我气也不是,笑也不是,说:“韩信是个大将军,男的!”小孩儿C听了,一脸的吃惊:“原来韩信是个帅哥呀,我知道了,那萧何肯定是个女的了。哇,想不到古代竟然也流行女追男!”
韩信的故事范文6
一代贤臣,蜀汉丞相,保后主,进忠言。只为报先帝知遇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是一种感恩,感的是知遇之恩!
春秋子路,为了让年老的母亲吃上一碗香米,翻山越岭,跋山涉水,走了几十里路,终借回一点米,看到母亲吃上香喷喷的米饭,他忘记了疲劳。这是一种感恩,感的是慈母之恩,养育之恩。
兵仙韩信,少年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却仍然无以为生,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为此常遭别人冷眼。韩信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淮水边上有个为人家漂洗纱絮的老妇人,人称“漂母”,见韩信可怜,就把自己的饭菜分给他吃。天天如此,从未间断。韩信深受感动。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始终没忘漂母的一饭之恩,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这就是我们熟知的“一饭之恩”的故事,韩信功名成就之时,并没有忘记当年自己落魄之时,“漂母”的一饭之恩。这是一种感恩,感的是一饭之恩
老师的传道授业不仅让我们学会了识字,更懂得了做人的道理。“程门立雪”、“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些故事无不传达着人们对老师的感激与尊敬。对于老师的恩情我们应当时刻铭记与感恩。这又是感恩,感的是授业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