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点评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第一点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第一点评

第一点评范文1

利润太低,动力不足

如果苹果真的会打造出一款电视产品,那么我们现在就可以断言这么几点:他们肯定会使用和公司目前产品相类似的高端原材料,同时他们也会希望新产品的利润率能够和其他现有产品保持一致。可是,挑战也就从这里产生了。

整体而言,消费电子产品行业本身就是一桩低利润率的生意,而且这利润还只能越来越低。哪怕对那些还能够赚钱的企业而言,一位数的运营利润率也已经是常态了。如果苹果想要掺和进来,一来由于使用更高价的原材料,二来由于规模较小,产品的成本必然大幅度增加,再加上苹果很难放弃自己习惯的超级利润,这就将使得他们的电视价格至少要两倍于同类普通电视,甚至还要更高。当然,必须承认的是,在一些类似产品身上,我们也多少习惯了苹果的风格:苹果的27英寸Thunderbolt显示器,零售价格为999美元,而戴尔的同类产品价格599美元,华硕430美元,至于其他低端品牌,产品价格还要更低。(需要说明的是,我至此还根本没有提到过4K电视的兴起,后者将大大放大前述的所有问题,让苹果电视的定价显得更加离谱。)

那么,为什么苹果就不能将显示器方面的成就复刻到电视市场呢?我想,这就要谈到差异化的话题了。苹果的显示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其材料和外观都与其他显示器有所不同。不消说,苹果标志的存在也是一个明确的信号,可以让使用者和周围的人知道,这是高档货。当客户和其他人看到时,这本身就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即使用者做的是怎样的工作,以及他们是在用什么来工作。可是,我们必须明白电视是怎么回事,明白电视是怎么发展进化的。这些产品要么是安装在墙上,要么是站立在墙边,或者是大部分时间都藏在壁橱里。边框缩小到无以复加,甚至干脆消失。曾经总是出现在屏幕下方的标志,注定将和边框一起不见。很大程度上来说,电视注定将成为我们已经充满黑色矩形的生活中的又一个黑色矩形,如是而已。这一回,苹果到底能够如何彰显他们硬件的与众不同?难道他们还能够倒拨历史的车轮,让边框重新出现?消费者可会留意那边框的材质到底是铝合金还是黑色塑料?哪怕留意到了,他们是否在意?电视硬件的进化,现在的潮流一言以蔽之就是,让除开屏幕之外的一切都尽可能消失,看上去, 这可不符合苹果的风格。

那么,在硬件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根本都看不到的情况下,苹果该怎样才能说服消费者不去花一半,甚至更低的价格去买竞争对手的产品?当然,有一个选择,就是增加额外的功能,比如增加摄像头和话筒,用于视频通话,而且话筒还能够保证Siri进入电视。问题在于,这些已经被尝试过了。我们用一些更个人化的设备去进行视频通话,这没有问题,但是,谁能说服自己的家人,让他们愿意花高价去买一部电视,就因为它有可视手机的功能?从若林的文章看来,似乎苹果真的尝试过这样的事情,但是显然,他们也得出了和我一样的

结论。

既然强调差异化,不如做好Apple TV机顶盒

苹果想要让自己的产品区别于一部普通电视机,还有一个方法,就是通过软件,正如大家都知道,单单说硬件,苹果的很多竞争对手的产品也不逊色,但是显然还是苹果的软件更易于使用。那么,苹果的电视是否可以依靠软件脱颖而出呢?

在这里,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苹果就一定做不到,而是在于,如果一切的差异都在于软件,那么苹果为什么不简单点,干脆继续做好他们的Apple TV机顶盒呢?或者更简单一点地说,此处的产品差异其实并不在于苹果的电视和其他厂商的电视,而是在于苹果自己的电视和自己的伴侣盒之间。说到Apple TV和其他新一代伴侣盒与传统的付费电视机顶盒,当前最大的挑战就在于,对很多消费者而言,两者选其一都无法满足他们的全部需求。今天的电视产品都配备了越来越多的HDMI接口,以连接每一个个人或者家庭想连接的越来越多的输入信号:付费电视机顶盒、蓝光播放器、游戏控制台、流媒体电视盒或者电视棒,等等。在这样一个世界当中,似乎一部苹果电视和普通的伴侣盒相比,真的可以更好地管理所有这些输入。

第一点评范文2

[关键词]《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金陵十三钗》;张艺谋电影局限

2012年贺岁档台湾的低投入的“清新”派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以下简称《那些年》)轻而易举就击败了高投入的 “严肃”风格的内地电影《金陵十三钗》(以下简称《十三钗》),台湾电影的成功给予内地电影的发展有什么启示呢?这些都值得分析和借鉴。

取台湾电影《海角七号》《那些年》以及内地电影《十三钗》《80后》两组电影为例。这两组的划分有两个标准:第一,文化体制上的差异。这也可以看做内地与台湾电影制作的文化制度上的差异。第二,影片类型。分别选一部爱情片,一部历史片。内地影片《80后》和台湾电影《那些年》在影片类型上划入爱情片。张艺谋的《十三钗》和魏德圣的《海角七号》划入历史片。当然很多人并不承认《海角七号》能和《十三钗》一样类型的历史题材。个人是基于这样的一个考虑:《十三钗》和《海角七号》都是反映日军侵华历史的片子,都是那一段,《十三钗》的背景是发生在日军侵华的鼎盛时期,一个是日本战败。

对于影片的评价,很多人会持不同的标准,在惟市场马首是瞻的今天,很多人认为票房才是硬道理,这些人往往是那些商人,唯利是图,追求利润是商人的本质追求。有人认为应该有艺术性,何谓艺术性,它可不是一般老百姓能说得清道得明的,这样的权力又往往掌握在那些少数文评家、影评家那里。当然这类所谓艺术性强的好电影,大部分观众并不买账,艺术性高了,容易曲高和寡,寡到无人去影院看片,没票房。总有那么多人认为,在市场化、商业化的今天,想要艺术,又想要票房无异于痴人说梦。

就目前来看,一部好电影的标准是什么呢?所能达成共识的至少应该有以下两点:其一,无论什么题材,一定要能号住这个时代的脉搏,踏在这个时代的鼓点上。这话讲起来有点专业化,其实就是要找到这个时代大部分人的精神诉求和掌握这个时代人们的思想动态。也就是,老百姓在焦虑什么,在关心什么,希望得到什么以及对这个社会的看法。例如贾樟柯的毕业作业影片《小武》。其二,要指向未来。满足人类的好奇感和对未知世界的无限畅想。看看疯狂的《盗梦空间》就明白了。

这两点说通俗点,一是关注当下,二是关心未来。对于过去,如果仅仅绕在过去的圈子里出不来,那么当下的思维也就是停留在过去的水平,按照“进步论”的观点来看,过去不足为视,现在和未来才重要,过去已经流逝,现在正上演,未知的未来才充满悬念,也更为精彩。照此两点一比照,看看这两组电影的优劣。

就商业价值而言,《十三钗》并不能算是一部成功的片子。投资6亿,目前内地票房58亿。加上北美票房和DVD等发行,乐观估计近10亿元人民币,按照投资方和院线的分配方案,投资方只能拿到45%,意味着不到一半,如此算来,要收回成本,《十三钗》的票房至少也得12亿!商业预期目标并未实现。[1]

就艺术性而言,张艺谋淡化了“色彩”。从《红高粱》到《我的父亲母亲》以及《英雄》《十面埋伏》等,“色彩”用到了极致。对于“色彩”的强调与两个因素有关,一个是张艺谋的摄影出身,其二更为重要的是,张艺谋的营养来自80年代,那个年代的中国各项艺术与国际接轨的年代,形形的现代派艺术,都强调了“形式”的作用。就像文学寻找“文学性”,电影当然回归电影本身,如此,画面形式上“唯美”与张艺谋的“摄影”专业结合。《十三钗》在色彩上淡化了,学习好莱坞的大场面,但是光有大场面、大制作并不一定就能成功,《阿凡达》和《拆弹部队》在奥斯卡上截然不同的命运已经说明了一切,小成本的《拆弹部队》战胜了票房冠军《阿凡达》。因此《十三钗》制作技术上的高超水准不能掩盖其艺术性的缺憾。

思想性而言,影片多少又有说教的嫌疑。片子中有知识分子或者是启蒙者(我把玉墨看成受过教会学校教育的知识分子),有目不识丁的,有教会的学生,还有唯利是图的小混混“神父”,各色人等。各种社会经历的人放在战争的熔炉下锻炼,炼成一个所谓的“人性”展示——以命换命似的被感化,以身救学生,导演怕这样太假,还让一个在最后时刻反悔,似乎出于本能自保,大家还是在知识分子以及一个小混混“神父”感召下走向了“慰安妇”集中营。有很多人说《亮剑》好看,因为里面讲了真性情,李云龙形象没脸谱化,显得特别真实。我也相信,在战争、生死面前会结成同盟,但仅限于共同抵御敌人,如果替人受死,仅靠“孟书娟”一个眼神换了“玉墨”等人性命就可以交换?显然知识分子的说教和先知作用思想在张艺谋的思维里体现出来了。其次就是西方人自身素质的高人一等的高尚性被刻意刻画。混混“神父”为爱情?为了国际友谊放弃逃生?一切都显得牵强!自保任何时候都是那么真实且现实。

对张艺谋电影的局限,李陀早就言过,他“主要问题就是艺术观念的呆滞。有两个张艺谋,一个是活在现在,一个是活在过去”[2]。活在现在的张艺谋与时俱进,“不但不保守,而且和他刚出道的时候一样,那么有干劲儿,有才气。但是另一个张艺谋,正好相反,肤浅,保守,不但对作品的思想内涵还停留在提炼主题这样的‘前’认识水平上面,而且处处流露出缺少知识修养的大尾巴。”[2]今天看看张艺谋电影“思想的苍白和华丽形式之间的矛盾”[2]就可以理解了。也是其未能突破的原因。张艺谋就是北京人说的“老帮菜”(李陀语),一颗金光灿灿的老帮菜,再怎么灿烂,它也只是老帮菜。“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3]金光灿灿的老帮菜挂在水果店只能引起一阵好奇,生吃出水果味,煮熟吃出肉味,都难!

难道《十三钗》一无是处?显然也不是,我相信佟大为扮演的李教官他们一小股部队的抵抗是真实的,作为军人,对入侵国土的敌人,那份杀敌赴死,保护我们的妇女和孩子的勇气是有的,也是感动我们的。历史上1938年冬天的南京城和1941年冬天的斯大林格勒城,同样的遭遇,不同的命运,给我们国人有启示,给未来有借鉴,都是历史,这或许就是历史的作用了,历史的言说应该在当下。克罗齐早已言明“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柯林武德也说“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其意义也在此了。这或许是影片对当下或者未来的惟一观照了。

有一部讲述“80后”历史的电影作品,有大量关于“80后”群体的历史记忆,例如“非典”、爱情的自由表达与追求。电影未能走进院线,在网络上公益放映之后,收到很好的反响,一时间大量80后在网络上观看,很多都在影片中找到了当年的自己。

但是这部影片和台湾的同样题材的《那些年》相比确实逊色很多。最大的差别在于刻意诉求和自然表达。《那些年》,原作者、导演均为九把刀,属于自传体小说拍成的电影。导演主要想表达的就是 “我们的青春”,除了美好还是美好,美好到“新婚快乐,我的青春!”我们的青春不光有奋斗还有情、色。当然在内地放映只剩下奋斗和情。色,被生硬的了。影片被剪辑成和《80后》几乎一样了。影片作者九把刀是男性,自然一帮哥们追一个漂亮的女生。《80后》的导演李芳芳是女性,影片自然设计成一个男孩有两个女生喜欢,甚至可以把《80后》稍微一改编就可能成为“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男孩”了。

在影片《那些年》中成绩上的差生、优秀生,男生的恶作剧,女生的乖巧,男生的“打手枪”,所有的一切都是我们的青春。《80后》剧中设计家庭离异,孩子寄人篱下,非典,“藏枪”犯罪,还有“救人丧命”等桥段。总体上给人感觉《80后》有了很多对社会的关注,但是这种关注的痕迹过于明显,电影虽然是对“80后”出生的一代人的青春集体回忆,但是这种青春显然老气横秋。而《那些年》只关乎青春,和其他无关。青春年少就是轻狂无羁,《80后》的青春和《那些年》的青春比起来显然是被过的!虽然1978年出生的九把刀和“80后”的李芳芳相比还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80后”,但是对于青春的回忆和“80后”是极其一致的。但二者在回忆这段青春的时候,一个奔放自然,一个束手束脚。关于爱情,一个真实一个稍显虚假。《那些年》只想表达“每个男孩心目中都有一个沈佳宜”,《80后》女主人公用生硬地说教布道:“我们渴望爱与被爱,却不知道如何去爱”。一个感性的形象“沈佳宜”存于脑海,且久久不愿散去,另一个抽象的理性大道理灌输于意识之中。对于电影结尾的处理。《80后》显然就是戏文,因为“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样的一句祝福在电影里实现了。《那些年》真实地留着缺憾。当然九把刀不想如此煎熬观影的年轻人,用我们常用的“如果”,来满足缺憾。现实中九把刀对沈佳仪缺一句“对不起”,影片满足了自己也满足了观影人。导演也生造一个“平行时空”来完成中国人集体无意识的“团圆”情结。

关于历史,台湾导演魏德圣那里用“爱情”的食材烹制日军侵华史。在张艺谋那里力图一种写实,枪炮杀戮为食材。一个唯美浪漫一个血腥。角度不一样,但二者都在“人性”上下工夫。张艺谋的“人性”显现在杀戮、生死面前的抱团取暖,甚至舍生取义,另一个是残酷的战争也阻挡不了人类的爱情。和爱情相比,近百年的殖民统治被幻化成生死两隔自难忘的一对情侣。在《海角七号》那里历史是配料,爱情是主要食材。《十三钗》那里历史是主要食材,爱情是配料,甚至配料都已经省去。去看这两个电影大家都感动,敢肯定被感动的地方绝对不一样。《海角七号》的半个世纪的爱情守候感人,《十三钗》中日军兽性的愤怒,对赴死行为的感动。一个只关乎个人的情感,一个强调民族、国家、大义。显然在台湾看历史是看个人,在内地看历史是看国家看民族。在台湾,历史是微叙事,是片断;在内地,历史宏大叙事,是连续的整体。

在80年代有人说李泽厚的“目光由‘积淀’转向过去,我的目光由‘突破’指向未来”[4]。其实内地影片导演也是由“沉淀”转向过去,影片多了“严肃”,台湾由“突破”而指向了未来,摆脱了历史包袱,步子轻盈,影片风格也多“清新”。显然,“清新”战胜了“严肃”。如此,内地导演应该从80年代的思维中走出来,才能指向未来。

[参考文献]

[1] 截止到2012年10月7日,《金陵十三钗》票房5.9230亿元人民币[OL].http:///12781/discussion/253526.

[2] 査建英.八十年代:访谈录[M].北京:三联书店,2006:282-283.

[3] 鲁迅.藤野先生[A].张守贵.中国当代名家情感散文集萃[C].呼和浩特:内蒙古出版集团,2011:146.

第一点评范文3

1、网上变更:主要是通过国家医保官方APP、微信或者支付宝进行参保地变更的操作,但是并非所有地区都支持办理变更手续的。以支付宝为例,进入医保电子凭证页面之后,找到参保地,点击之后会弹出一个“切换参保地”,然后将参保地进行切换选择。

2、线下变更:需要前往当地医保经办机构办理参保地变更手续。

3、值得一提的是,多地参保的情况下出现显示的参保地与当前参保地不符合,大多是由于信息没有录入国家医保系统导致的,若是不会办理参保地变更手续的,可以等待国家医保局信息更新。

(来源:文章屋网 )

第一点评范文4

然而,电视这块大屏是客厅的传统主角,它有成为家庭娱乐中心的实力,只不过光彩未得到散发。既然原本掌控这块屏幕的旧势力太过无能,新手杀入可谓理所应当,而且也符合受众的期盼。尤其在2013年,抢夺电视的颠覆力量掀开了爆发的序幕,参与其中的有互联网公司,有IT硬件厂商,它们给电视带来了全新的玩法,它们的新兴理念,将有望把电视的精彩彰显出最大值。

“第一屏”争夺战

业态变革势在必行

因为人们有收看电视的传统,也因为电视的尺寸越来越大、画面越来越清晰,在当下这个多屏时代,电视仍是公认的“第一屏”。打“第一屏”主意的“第三者”太多了,其中IT企业和互联网公司是绝对的主力军,目前它们的进攻步伐正在加快。

巨头公司中,苹果早就发售了Apple TV流媒体机顶盒,电视机iTV也号称将于明年;英特尔正在开发一种通过互联网向消费者递交内容的付费电视服务,与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展开竞争,据说这是英特尔为了“后PC”时代所做的准备之一;谷歌了“Chromecast”,可以将移动设备上的内容无线传输到电视上,同时谷歌和索尼还在研制基于互联网的视频交付服务;就连爱立信也透露计划大力度进军电视业。一场电视的革命在这些科技高手的推动下,正在全方位渗入大众的生活,语音激活、新型屏幕、人与电视机的新型互动很快就会到来。

在中国,改变同样迅猛。今年5月8日,2万台号称小米“最发烧的配件”的小米盒子官网预约发售,迅速便被抢光;同一天,乐视宣布将“盒子”塞进电视里,推出“超级电视”Letv X60,其采用60英寸3D1080P原装夏普屏,LED背光,刷新率达到120Hz,处理器方面则采用1.7GHz四核CPU,售价仅为6999元,推出后以每秒售出3.4台的速度超出了市场预期;还是在5月,联想宣布与夏普达成战略合作,双方组成千人研发团队、斥资过千万美金,历时9个月的联合研发,推出了60英寸旗舰产品联想智能电视K82、K72,可进行视频点播,并拥有其他智能应用;7月23日,阿里集团迫不及待地了阿里智能TV操作系统,以及两类基于阿里智能TV操作系统的硬件产品——阿里云OS盒子与智能电视,并联合互联网电视播控平台、盒子厂商、电视厂商以及芯片商等打造了一个“智能TV生态联盟”,声势浩大;最近,继前不久推出机顶盒产品PPBox之后,PPTV又效仿谷歌Chromecast推出了一款名为PPLink的电视棒,并了多屏娱乐互动战略,称要建立“多屏娱乐互动平台”;百度旗下的视频网站爱奇艺宣布将联合TCL在今年9月份智能电视产品;同时,观察人士注意到,腾讯已经在技术上实现将“智能云”和“多屏互动”等技术运用到腾讯视频播放中,可以在不同终端之间利用云缓存来收藏、续播同一段视频,电视作为终端,可以通过腾讯视频无缝链接互联网。

如此众多的角色加入“第一屏”争夺战,意味着电视的未来有多种可能性,硬件上的升级已然可以预测,生态系统的颠覆却是最重大的意义之所在。可以看到,在苹果改变了音乐产业的传统面貌并成为行业主导者之后,谁都希望自己能成为另一个领域的苹果,电视作为娱乐行业的一个重要切入口,加之拥有类互联网终端的属性,被IT及互联网企业相中在情理之中。从消费者接受小米盒子、乐视TV的程度来看,电视业态的变革早已是市场所需,因此也可以说,这些新势力将拯救电视的未来。

战术各异

电视未来充满变数

早在2005年,盛大就曾推出“盛大盒子”,它可将电视升级为网络终端,但因当时宽带接入水平有限,政策监管严格,该产品最终失败。现在已进入移动时代,光纤入户等大大提升了宽带网速,网络链接电视的条件愈加成熟。同时,这几年中电视界的传统势力仍然没有多少长进,给创新企业掌控电视未来提供了方便。

谷歌等国际IT巨头针对电视的努力将促进相关技术进步,并带来战略参考,中国本土企业在今年一窝蜂似的瞄准电视,则意味着圈地大战的启动。这其中,各家的打法及侧重有所不同,令中国电视市场的未来充满变数。

事实上,大家争的都是主导地位,只是路径有别。首先,小米是2013年在电视问题上炒作最多的公司。小米盒子再造、小米智能电视将等消息频出,令小米在电视领域的营销几乎超过了小米手机,但声势夺人能否同样在电视产品上收到良好效果,还有待观望。相比小米,乐视电视圈地的行为更加凌厉,其超低价的电视机直击消费者的内心,销售立刻爆棚。当然,卖电视机是不挣钱的,乐视创始人贾跃亭已经表明,乐视是要构建由“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组成的“乐视系统”,乐视超级电视的收入将主要来自除了硬件之外的增值收入,如广告、付费用户、应用分成等,更多的效应和收益将从整个乐视生态的产业链放量出来。显然,乐视是在为未来投资,未来有多大,目前看来则主要看乐视能卖出多少台自己的电视机。同样,阿里的目的也在于构建生态系统,该系统主要依托所谓的阿里TV操作系统,为此阿里才拉入了相关的许多角色组成一个联盟。但分析人士指出,创维、长虹、康佳等电视机厂商都在自主开发操作系统,广电总局也在开发中国的TV OS,未来阿里的系统能做到什么规模阻力不小,只能靠市场来检验。爱奇艺的智能电视虽还未推出,也不难想象它必然会借力百度的强大实力,并融合PPS的移动优势和内容积累,开拓自己的生存之路。

第一点评范文5

R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022-01

处方书写不规范及不合理用药间接或直接影响着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规范处方管理,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卫生部先后了《处方管理办法》和《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为了解我院门诊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和合理用药情况,我们对我院2014年一季度门诊处方进行点评,以期为医院加强门诊处方书写和合理用药管理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一季度门诊处方600张(每月200张),进行点评分析。1.2方法根据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规定,按照卫生部“处方点评工作表”内容进行评价。

2 结果

2.1 处方点评基本用药情况。

3 分析

3.1 不规范处方分析

3.1.1 处方前记、正文、后记缺项:

处方前记中没有书写门诊号,没有勾选费别,处方开具完毕后没有下划线、处方医师签名。个别医师总是被“缺含量规格、缺用药剂量”等处方书写基本常识影响处方质量。

3.1.2 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的临床诊断书写不全会导致药师无法审核用药合理性。

3.1.3 处方超量: 处方管理办法规定一般不得超过7天用量,急诊处方不得超过3天用量,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但医生必须注明理由。处方超量会误导患者随访时间,存在安全用药隐患。

3.2 不适宜处方分析

3.2.1 遴选的药物不适宜: 临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使用养血清脑丸;临床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使用葡萄糖酸钙氯化钠注射液;临床诊断为支气管哮喘,使用丹参滴丸;临床诊断为过敏性鼻炎,使用氨咖黄敏胶囊;肺心病患者使用活脑舒胶囊;临床诊断为滴虫、霉菌性阴道炎使用阴道用乳杆菌活菌胶囊;临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使用注射用奥美拉唑;临床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使用地塞米松乳膏等。

3.2.2 用法用量不适宜: ①临床诊断为慢性肾衰,使用胃复安片,一次2片,一日3次。胃复安片可使肾衰患者锥体外系反应危险性增加,用量应减少60%。 ②临床诊断为尿路感染的患者使用诺氟沙星胶囊一次0.2g,每日3次,口服。应为:一次0.4g ,一日二次,空腹口服,并同时饮水250ml。 ③处方中开具健胃愈疡片,一日3次,一次4片,口服。患者没有特殊情况时,应按药品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使用,一日4次,一次4-5片,口服,使药物始终维持在有效的血药浓度之上,较好的起到治疗作用。

3.2.3 超说明书用药: 改变了给药途径如:氨溴索注射液雾化、庆大霉素注射液含服、地塞米松注射液含服、维生素AD滴剂滴鼻等。

第一点评范文6

【关键词】单芯电缆;感应电压;技术措施

随着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负荷密度增大,市区变电所出线和电缆网供电主干线电缆开始采用较大截面单芯电缆,单芯电缆的比重日益增多。新建西昌钢钒公司电网大量采用单芯电缆,YJLW02-64/110KV有93633米,10-35KV单芯电缆越162017米。单芯电缆的使用提高了单回电缆的输送能力,减少了接头,短段电缆可以使用,方便了电缆敷设和附件安装。也由此带来了金属屏蔽接地方式的问题。如何降低电缆金属护套的感应电压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1 单芯电缆金属护套工频感应电压计算

当电缆线芯回路通过电流时,在其周围产生磁通,磁通不仅与线芯回路相链,同时也与电缆的金属护套相链.在金属护套上产生感应电势。当三相电流基本平衡时,三相合成电流接近于零,合成磁通也接近于零。因此,金属护套上不会有感应电势产生.只有在非对称短路时,破坏了三相电流的对称性,合成磁通不再等于零,金属护套上就会有感应电势产生。对于单芯电缆,每根线芯专用一个金属护套,负载电流或短路电流所产生的磁通,时刻交链着金属护套,医此金属护套上时刻有感应电势存在,这种感应电势的值与线芯截面、缆间距离和电流大小有关,当发生短路事故时,金属护套就会产生很高的感应电势,这就是金属护套过电压。单芯电缆芯金属屏蔽层感应电压的大小与电缆长度和线芯负荷电流成正比,还与电缆排列的中心距离、金属屏蔽层的平均直径有关。电缆正三角形排列时,金属屏蔽单位长度的感应电压可按下面公式计算:

公式

式中 Es―感应电势(V);

L―电缆金属层的电气通路上任一部位与其直接接地处的距离(km);Eso―单位长度的正常感应电势(V/km)

I―负荷电流(A);

S―电缆中心距离(mm);

DS―电缆金属屏蔽层平均直径(mm);

以YJV--87/10kV-1×300mm2单芯电缆为例,电缆屏蔽层平均直径40mm,PVC护套厚度3.6mm,当电 “品字形紧贴排列,负荷电流为200A时,算得电缆护层的感应电压为每公里10.7伏。

电缆三相水平排列时,设电缆间距相等,金属屏蔽单位长度的感应电压可按下式计算:

当三根单芯电缆平行敷设在一直线上,电缆中心轴间距离为s,各相感应电势的有效值为:

Xs―两边相单位长度阻抗Ω/m,其余式中各字母含义同上

当三相电缆紧贴水平排列,其它条件与上相同时,算得边相的感应电压为每公里16.9伏,中相的感应电压为每公里10.7伏;当电缆间距200mm时,算得边相的感应电压为每公里36.1伏,中相的感应电压每公里31伏。边相感应电压高于中相感应电压。

由以上计算可知:

(1)当电缆长度与工作电流较大的情况下,感应电压可能达到很大的数值。

(2)电缆以紧贴三角形布置时,感应电压最小。当电缆相间距离增加,相对位置改变时,感应 电压都会相应地改变。另外,多回电缆同路径敷设,也会对感应电压产生影响。

2 屏蔽层循环电流实测分析

采用两端直接接地的方式,由于电磁感应电压的作用,就会在屏蔽层中产生循环电流。循环电流的大小主要与屏蔽层的自感阻抗和互感阻抗有关。我们对炼钢变电所SVC的电缆(YJV-26/35 1×150)屏蔽层环流进行了实测。实测的环流电流值如下表1。

表1

线路名称 SVC2次滤波 SVC3次滤波

负荷电流(A) 202 178

电缆长度(m) 85 69

环流值(A/B/C)A 16/16/18 12/13/12

从实测值可见,循环电流达到负荷电流的7-15%。屏蔽层循环电流的存在,造成屏蔽层发热和电能损耗,降低了电缆的输送容量。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减少或消除该循电流。

3 金属屏蔽接地方式的选择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中明确:交流单芯电力电缆的金属层上任一点非直接接地处的正常感应电势最大值应满足下列规定:(1)未采取能有效防止人员任意接触金属层的安全措施时,不得大于50V。(2)除上述情况外,不得大于100V。

3.1 采用两端直接接地的方式

我们采用10kV单芯电缆一般在120~1900m,考虑到电缆载流量设计有一定余量,加之10kV单芯电缆护层阻抗值不像35kV以上电缆那样小,环流尚不过分大。10kV电缆回路多,直接接地减少了附属设备的配置和维护量,对运行人员也比较安全。因此沿用两端直接接地的方式。同时敷设时我们尽量保持三相线芯呈紧贴正三角形布置,每隔1米距离用非铁磁性扎带绑扎,以降低金属屏蔽层感应电压。

3.2 一端接地的方式

一端接地是指电缆线路一端金属屏蔽直接接地,另一端金属屏蔽对地开路不互联。一端接地后,可以消除护层循环电流,减少线路损耗。但开路端在正常运行时有感应电压。系统发生短路事故和短路电流流经芯线时,金属屏蔽不接地端也可能出现较高的工频感应电压。由于35KV电缆一般较短,在不超过200米的电缆我们采用一端接地方式。

3.3 交叉互联接地的方式

将电缆线路分成若干大段,每大段原则上分成长度相等的三小段,每小段之间装设绝缘接头,绝缘接头处护套三相之间用同轴引线经接线盒进行换位连接(即交叉互联),绝缘接头处装设一组保护器,每一大段的两端护套分别互联接地。该方式优点:感应电压低,环流小。当三相电缆水平排列时,中相感应电压较边相低,虽然三个小段护套的长度相等,三相护套电压的向量和有一个很小的合成电压,经两端接地在护套内形成环流,但接地极和大地有一定的电阻,故电流很小。我们使用的110KV电缆一般在600米—1700米间,都采用交叉互联接地方式,在GIS端为防止雷电流侵入时,雷电波在终端和绝缘接头的金属护套处会发生畸变,产生的过电压使电缆的外护层被击穿危,采用护层保护器限制层过电压,同时安装一条沿电缆线路平行敷设的BV-120mm2回流线确保护套中间的感应电压降低至规定值。

4 结论和建议

上一篇和爸爸分着吃

下一篇早安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