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灾物资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救灾物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救灾物资

救灾物资范文1

关键词:救灾物资;物资储备;优化

国家救灾物资储备是为保障国家抢险救灾物资应急需求开展的物资储备工作。目前的国家救灾物资储备的整个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科学、低效率的细节,这些不科学、低效率的细节需要加以改善和更新,即国家救灾物资储备优化。

一、国家救灾物资储备优化的意义

首先,国家救灾物资储备优化有利于维持和提高救灾物资储备的保障效益。救灾物资的保障效益体现在救灾物资由实物转化为保障力的水平,或者说其保障效果,充足和及时的救灾物资供应是获得最佳的保障效果的前提。救灾物资储备优化就是为国家提供充足和及时的救灾物资,满足救灾物资需求,防止物资供应短缺或不及时给抢险救灾行动造成的不可估量的影响。

其次,国家救灾物资储备优化有利于维持和提高救灾物资储备的经济效益。救灾物资储备的经济效益是无法衡量的,救灾物资转化为的保障力(保障效益)不会产生直接的经济收益,维持和提高救灾物资储备的经济效益应该转化为最小化与救灾物资储备相关的成本开支。救灾物资储备优化则是通过分析与救灾物资储备成本产生的缘由,通过优化诸如储备规模、储备布局、库存等内容,分别最小化与之相关的各项成本。

第三,国家救灾物资储备优化为国家救灾物资储备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救灾物资储备优化能够为救灾物资储备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如储备规模优化能够获得适度的储备规模的参考值,而储备布局优化则可以直接用于救灾物资的长期规划中,储备库存优化则为库存物资管理提供基本的工作思路。

最后,国家救灾物资储备优化还可以促进国家救灾物资储备的建设发展。国家救灾物资储备随着时间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储备本身也需要不断的建设发展,这里的建设发展不仅包括设施上的更新换代,还包括储备的改革,如物流化改革、信息化改革,储备改革的思路可以直接应用于或者间接指导国家救灾物资储备的建设发展。

二、国家救灾物资储备优化的原则

国家救灾物资储备优化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是救灾物资储备优化能够直接运用或具有现实意义的前提。

一是满足物资需求的原则。救灾物资是国家抢险救灾时重要的物资基础,甚至直接决定抢险救灾任务能否顺利和有效完成。数量充足和供给及时是救灾物资需求的两个基本要求,救灾物资储备优化各个内容的展开,都必须要以满足物资需求作为根本原则。

二是符合储备实际的原则。国家救灾物资储备是国家防灾减灾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它区别于企事业单位的物资储备。这些区别主要体现在救灾物资储备过程中存在的规律特点,主要是救灾物资的属性及其供需规律决定的。救灾物资储备优化要符合储备实际,在展开具体内容的优化讨论时,应把握各种规律特点,保证储备优化结论的可操作性或者应用性。

三是追求经济效益的原则。国家救灾物资储备在整个物资保障中占有较大的成本份额,追求救灾物资储备的经济效益是减轻国家财政负担的一个有益作为。追求经济效益原则也为国家救灾物资储备优化这个问题提供了研究的思路,就是以降低与储备相关的各项成本开支为突破口,寻求最佳的救灾物资储备格局。

三、国家救灾物资储备优化的内容

国家救灾物资储备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可以选取多个角度讨论它的储备优化问题,这些内容既可以是救灾物资储备组成中的一部分,也可以是救灾物资储备这个整体,其中比较重要的三个内容是储备规模优化、储备布局优化和储备库存优化。

一是储备规模优化。国家救灾物资的储备规模是指储备的救灾物资的数量或者计价后的金额;储备规模优化的实质就是确定适度的储备规模,既能有效的满足抢险救灾的需求,又可以避免过量储备带来的损失浪费。

国家救灾物资的储备规模相当于物流系统中的物流量,因此储备规模的测算可以利用物流量的基本测算方法——物流需求预测技术。在开展国家救灾物资需求预测时,要把握救灾物资需求的规律性,选择科学、合适的需求预测技术。国家救灾物资需求预测需要用到救灾物资消耗量的历史数据和相关影响因素的数量化,因此救灾物资储备工作平时要注意工作数据的积累和

二是储备布局优化。国家救灾物资的储备布局是指救灾物资储备节点的数量、位置和与需求点之间的保障关系;储备布局优化的实质是构造科学的储备布局,为需求点提供及时地物资供应的同时,最小化与储备布局相关的运输费用开支。

国家救灾物资储备布局优化的基本方法是储备节点选址,主要通过构建节点选址模型抽象描述选址过程。储

备节点的选址要把握救灾物资保障实际,在有效测量各项数据的基础上,寻找出科学的算法,降低选址模型的求解难度,利于实际应用和操作。

三是储备库存优化。国家救灾物资储备的库存或者称为国家救灾物资库存是指处于库存状态的救灾物资;国家救灾物资库存的输入和输出保证库存处于有效平衡状态。库存优化的实质是保持库存的最优状态,包括库存平衡和最小化库存成本。

保持库存平衡和最小化库存成本的基本手段就是开展有效的库存控制,确定库存决策中的三个基本问题,即采购量、采购点和库存标准。国家救灾物资品种型号繁多,因此不同品种型号的救灾物资具有不同的属性和供需规律,需要分情况有区别的对待,而作为国家救灾物资,救灾物资库存控制还应该以不允许缺货作为基本前提。

参考文献:

[1] 孟参.基于模糊评判及灰色神经网络的应急物资库存管理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5月

[2] 张毅.基于自然灾害的救灾物资物流决策理论与方法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10月

[3] 谢欢.应急物流中的优化储备问题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5月

救灾物资范文2

为鼓励和引导国内外社会各界踊跃捐赠物资,支持和帮助地震受灾地区积极开展生产自救,重建家园,经国务院批准,现将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进口抗震救灾物资的免税通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在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三个月内(即从*年5月12日至*年8月12日),对超出现行政策范围进口的抗震救灾物资按以下方式办理:

(一)准予中国地震局、省级地震局、中华慈善总会、*省慈善总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民政部门、地方红十字会、地方抗震救灾指挥部以及其他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单位作为此次抗震救灾捐赠进口物资的接收单位,在上述特定时期内接受境外捐赠救灾物资享受相应的进口免税政策。

(二)对境外捐赠直接用于此次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的各类物资,全部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以下简称“进口税”)。

(三)对国内有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以及来华或在华的外国公民从境外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进口并直接捐赠给地震灾区用于抗震救灾的物资,全部免征进口税。

对境内加工贸易企业捐赠的直接用于抗震救灾的加工贸易货物以及对国内有关单位直接捐赠给灾区用于抗震救灾的物资中所用的进口原材料、零部件,海关已登记放行的,一律免征进口税,并免予补交相应的加工贸易内销批准证和有关进口料件的进口许可证件。

(四)对直接用于此次抗震救灾的各类物资,包括食品、药品和医疗器械等,需要提交相关许可证件和通关证明文件的,经主管海关核实后,免予提交许可证件和通关证明文件,由海关直接作核销结案处理。海关应将救灾物资登记放行的相关情况及时反馈商务、质检、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

(五)对海关在救灾紧急状态下已放行的,随境外救援队、医疗队或包机进境的极少量旧机电产品、旧汽车、旧医疗器械,免予补交许可证件和通关证明文件,海关应将放行的旧汽车、旧医疗器械的详细情况及时反馈当地检验检疫机构。

(六)对无明确接收方的境外捐赠救灾物资全部免征进口税,由中国红十字会统一负责接收。

(七)对于直接用于抗震救灾的由非指定口岸进口的汽车、药品等物资,准予办理清关手续,海关应将放行的进口汽车情况及时反馈当地检验检疫机构。

二、为加强对捐赠进口救灾物资的管理,自*年8月13日起,全面恢复执行《关于救灾捐赠物资免征进口税收的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同时恢复执行各项现行进口相关政策法规。

救灾物资范文3

关键词:应急供应链;时间响应;管理流程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 the earthquake of Wen Chuan as background, analyz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mergency Supply Chain and tradition supply. Based on the practice that assist Peng Zhou government to make the management flow, we build the material management flow of earthquake rescue and relief. Finally, the paper expatiate the key points of the material management flow and the prospect of the further study about the material management flow in emergency supply chain.

Key words: emergency supply chain; time response; management flow

0引言

汶川地震发生以后,地震灾区急需大量的物资输入以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和生产生活秩序的恢复。然而,我国的应急管理标准体系构建尚未成熟,其中最大的问题是缺乏与我国国情相匹配的理论来指导应急管理标准化,尤其是在构建应急供应链标准体系的整体框架方面。就供应链方面来讲,在这种应急状态下,传统供应链的模式已经失去了作用。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筹集分配救灾及重建资源?如何确保救灾及重建资源的使用最有效?如何保证救灾及重建资源不被浪费、截留、挪用?这一系列问题都是抗震救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研究的立论所在。

1灾区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通过在彭州的实地调研,我们发现地震灾区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及时对这些问题加以总结,寻找解决的办法不仅对这次抗震救灾大有裨益,对其他灾害现象的应急供应链管理也将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本文在讨论时排除了通讯设施、道路设施破坏而造成的信息沟通不畅;不法分子为谋求不正当利益造假制假等与供应链非相关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诉诸于其他渠道、方式,因此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

1.1问题的分类

依据供应链的流程划分,救灾物资存在的问题可以分为四大类。它们依次存在于物资的接收环节、物资存储环节、物资分配环节以及物资监管环节中。

1.1.1物资接收环节。物资接收审核不严密。在应急供应链的实施过程中,对于捐赠的物资通常来者不拒,导致获赠物资的品种过于繁多、质量参差不齐。不利于物资的科学合理调配,还可能导致人力资本浪费、存储空间浪费等问题,增加应急供应链的成本,降低运作效率和响应性。

接收物资信息登记不到位。由于救灾物资捐赠时间、数量的不确定性,很多接收物资没有登记其详细信息。从而造成物资信息不透明,并对供应链中的后续环节产生不利影响,降低物资管理的时效性。

1.1.2物资存储环节。物资存储无序。由于地震灾害的突发性,很多物资存储仓库都是临时搭建,管理人员也多为临时抽调人员,没有受过系统的训练,加之时间紧迫没有一套合理的规范流程,在物资存储中各种物资不论其种类、保质期长短全部堆放在一起。由此引发了物资盘点不便、物资出库搬运耗时、物资管理混乱、部分物资流失等问题。此外由于物资无序,不利于掌握物资信息,无法对物资进行合理调配,因而出现了某些物资过期而造成的大量浪费,这是物资紧缺的抗震救灾工作中亟待解决并必须杜绝的现象。

有特殊存储要求的物资未按要求存放。一些特殊物资,如药品、电池等,对物资存储的要求较高,须避免高温,要求在特定温度范围内存储;火柴、卫生纸等物资也须要防潮避水。但在物资存储中,这些有特殊存储要求的物资并没有按其存储要求存储。地震灾害发生后,暴雨、高温等次生灾害频繁,很可能波及这些未达到特殊存储要求的物资,造成物资损失。

1.1.3物资分配环节。物资分配不合理。排除交通中断、通讯设施中断等不可抗拒因素,物资分配不合理主要表现为一些受灾地区由于赈灾物资大量到达而产生物资浪费现象,而一些地区则由于物资奇缺造成灾民基本生活难以保障,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物资哄抢现象。另外,由于物资分配不合理,物资配给存在不平衡的现象,单一物资重复运送,另一些物资则相对不足。

物资发放欠妥善。同样排除交通中断、通讯设施中断等不可抗拒因素,在物资发放时,由于物资存储、物资发放前的核查工作力度不够,出现了发放物资变质、过期或损坏等现象。影响了抗震救灾工作的整体质量,对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构成危害。

1.1.4物资监管环节。物资监管环节的问题主要是监管力度不够。导致某些不法分子挪用、私吞救灾物资,造成救灾物资的流失,危害国家及受灾群众的利益。这些问题一旦公开,将会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有损政府的公众形象。

1.2问题的解决

上述问题存在于应急状态下的供应链的整个过程,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事关抗震救灾的最终成败。通过研究和在彭州的具体实践,我们认为只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应急供应链管理流程,构建一套成熟的应急供应链物资管理工作标准,为救灾物资管理搭建一个透明通畅的信息沟通平台,上述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2构建应急供应链管理流程的必要性

2.1传统供应链与应急供应链的差异

2.1.1运作环境。传统供应链是在一般常规条件下运作,而应急供应链通常以突发的灾害事件或非常态事件为背景,灾害发生的时间、波及范围及强度具有不可预测性,从而导致应急供应链的需求完全无法预测,并且物资的需求具有峰值性,随突发事件时间的推移而对物资有不同的需求。

2.1.2参与主体。传统供应链的参与主体一般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及顾客组成。而应急供应链的参与主体则是多样的,包括政府、军队、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志愿者等共同参与。此外,应急供应链的参与主体具有动态性和不确定性,不同阶段的参与主体有所不同。他们的合作属于松散型合作关系。

2.1.3供应链的核心目标。传统供应链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整个供应链的协调达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应急供应链则强调高度的时间响应性,为了获得高响应性,往往不惜以牺牲成本为代价。

2.1.4协调者不同。传统供应链的协调者通常是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通过核心企业对整个供应链的协调,达到整体的优化。然而,核心企业对供应链中的成员不具备管理的权利,只是基于某些合作契约进行协调。而在应急供应链中,协调者是政府机构,除了使用协调手段之外,还会采用某些强制手段进行管理。

2.1.5决策不同。传统供应链中的很多决策,涉及的是例行问题,使用程序化决策就可以解决。而在应急供应链中,由于事件的突发性,需要做出的决策多为例外事件,并且时间、信息有限,需要采取非程序化决策。

2.2构建应急供应链管理流程的必要性

由于传统供应链与应急供应链的巨大差异,由传统供应链完成应急使命是不切合实际的。目前国内外对于应急供应链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并且只停留在概念、理论层面,在实际应用领域的研究不多。但是由于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在应急供应链管理中急需一个应用性广,操作性强的标准化的流程出现。因此,建立一套合理的、操作性强,在实践中具有指导意义的应急供应链救灾物资管理流程,并由政府来主导,使用强制和激励相协调的方式来管理应急供应链,才能达到应急状态下所需的高响应性,才能高效地完成救灾物资的管理、调配、发放工作,受灾地区人民的最基本生活才能得到保障。

在此次抗震救灾中,很多的地方政府及社会团体的救灾物资管理工作已经初具雏形,但是缺少一个统一的标准,使得救灾物资管理工作出现了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构建一个合理的供应链物资管理的流程来指导供应链的各个参与主体在整体流程的框架下开展工作。

3应急供应链物资管理流程的构建

3.1设计思想

我们根据救灾物资从抗震救灾指挥中心到最终使用者整个过程,设计了救灾物资管理的总体流程。它是救灾物资管理工作的宏观框架,包含了抗震救灾物资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在整体流程的基础上,我们将其中的关键环节细化,设计了17个子流程,包括了应急供应链管理的各个方面,每个流程都设计了多个细分的步骤,便于实施操作。

在流程的运用中,总流程对应的责任单位为抗震救灾工作中的最高领导部门——指挥协调组,指挥协调组依据总体流程对各个下级管理组进行统筹管理。每个子流程由不同的管理组进行管理,并直接向指挥协调组负责。从而保证抗震救灾物资的管理工作权责分明,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确保抗震救灾工作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

3.2总体流程

在应急供应链物资管理的总体流程的设计中各项基本环节由不同的管理组负责,主要包括指挥协调组、物资接收组、物资调配组、物资组织组、库房管理组等(见图1)。各管理组负责物资在该组的安全流动,并向最高指挥协调组直接负责。

总体流程的设计为救灾管理工作构建了一个总体的框架,使得抗震救灾的物资管理工作能够从全局出发,寻找整体的最优化。总体流程中每个关键的节点都可以细分为一个子流程,每个子流程在总流程的指导下进行,每个子流程的运作构成了整个总流程,整个总流程就是应急供应链的物资流动过程。

3.3子流程

子流程对应于抗震救灾中的每个环节,为了使子流程便于理解,我们为每个子流程编制了工作标准。我们在为彭州市设计抗震救灾的子流程时,主要包括物资接收、入库、出库、调拨、发放以及关键物资的管理等17个子流程。鉴于篇幅有限,本文仅列举两个子流程进行分析。

3.3.1非调拨物资接受流程(乡镇级)。以乡镇级的抗震救灾点为例,其接受的物资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上级抗震救灾中心调拨至救灾点的物资,可将其称为调拨物资,这物资信息具有可获得性,管理较为容易;另一种是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或者个人捐赠的物品,这些物资的抵达时期、种类、数量等信息都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并且由于数量众多,对它们进行管理相对比较困难。因而我们针对非调拨物资的这些特点设计了非调拨物资接受流程(见图2)。

3.3.2使用人物资接受流程。应急供应链运作的最终目标就是保证物资及时准确的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然而在应急供应链中,受灾群众与指挥中心距离遥远,若指挥中心不能及时获知他们的物资接受及使用情况,则无法保证将最急需的物资发放到他们手中,从而影响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无法保障他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在设计使用人物资接受流程(见图3)时,我们强调了信息的透明公开及反馈效率,并设置了信息公示这一步骤,使用人可以对物资的发放工作进行监督,保证信息的透明度。 3.4实施要点

3.4.1流程实施的工作标准。整个应急供应链的物资管理流程涉及的众环节密切相连,每一个流程的效果都直接关系到下一步流程的实施,加之应急供应链在实施过程中,时间和信息稀缺,因此如何保证各个环节及时准确的实施,是必须予以考虑的问题。

在设计彭州的物资管理流程时,我们为每一个流程编制了一个工作标准,每个流程图的每个节点都有与之相对的标准解释。在标准中,我们提供简洁但标准化的实施步骤,使得每个节点的实施简单易行,提高了整个供应链的响应性。

3.4.2流程实施的时间要求。应急供应链物资管理工作的核心要求就是高度的时间响应性,因此时间因素在物资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就凸现出来。控制流程实施时间,提高各个子流程的响应性,整个应急供应链的响应性才能提高。

针对时间响应性的要求,我们对每个子流程中每个步骤所需的时间做了合理限定,通过实地调研,确定了其合理性,最终以文本形式固定下来,交由受灾地区抗震救灾管理部门予以实施,并在实施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保证了整个应急供应链的时间响应性。

3.4.3流程实施的信息控制——单据的使用。应急状态下,信息稀缺,信息的通畅透明成为制约应急供应链的重要因素,如果信息沟通不畅、信息断链,那么信息因素将成为整个应急供应链物资管理流程的瓶颈。在应急供应链的物资流动过程中,不具备传统供应链中依靠IT技术完成信息交互的条件,因此需要寻找一种新的途径来完成信息的交互工作。

我们根据灾区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使用单据的方式来实现信息的交互,每个子流程都有依据其特点、流程主体为依据设计的多联单据,每份单据都包括:物资名称、品种、规格、数量、价格以及地点、时间、责任人等重要信息,根据流程不同单据信息又有所区别,例如物资的入库流程中还需包括物资的存储要求等信息,而物资的接受环节则需包括物资接收单位或物资接受者的名称等。这样就可以保证物资信息透明公开的在整个供应链流程中传递,以便接受来自新闻媒体、人民群众等各方的监督。

每个流程单据的填写由该流程的主要责任单位负责,每份单据至少包括两联,每份单据都会有一联呈交指挥协调组存档备案,以备查验。单据的设立除了可以保证信息的透明通畅,并且使得各个流程工作的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单位,遇到问题直接依据单据的内容寻找相关责任单位,避免了应急状态下的工作混乱、权责不明。

4应急供应链物资管理前景展望

目前,我们的应急供应链的物资管理工作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支持,以汶川地震重灾区之一彭州市的实际情况为背景来研究和设计,这套物资管理流程的实施在彭州市获得了成功,也引起了其他地市的关注,都江堰等市也根据自身情况借鉴了彭州的经验,引入了部分流程进行救灾管理,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可见,应急供应链物资管理流程具有较强的可移植性,对整个地震灾区的救灾及重建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将其在地震灾区推广使用,很有可能取得成果并取得较大的社会效益。

此外,由于应急供应链具有一定的共性,其物资管理工作也具有一定的共性,我们设计的物资管理流程亦可以推广至其他应急供应链的物资管理工作中。尤其是在我国这样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应急供应链的物资管理流程在诸如洪水、雪灾、台风等自然灾害的物资管理中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在我们设计这套物资管理流程时,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以及设计者水平的限制,其中难免有不妥之处,诸如如何解决由于物资管理工作中由于人员短缺造成的物资盘点困难;如何进一步建立数据库进行管理等都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大卫·辛奇—利维,菲利普·卡明斯基. 供应链设计与管理:概念、战略与案例研究[M]. 伊迪丝·辛奇-利维,季建华,邵晓峰,译.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2-4.

[2] 苏尼尔·乔普拉,彼得·迈因德尔. 供应链管理[M]. 3版. 陈荣秋,等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5.

[3] 计国君,朱彩虹. 应急物流的特点及其发展前景[EB/OL]./biz.newmaker.com/art_28607.html.

[4] 汪云峰,白庆华,周晓莉. 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标准体系框架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7(11):84-89.

[5] 张枫林,余昌仁,封少娟. 基于SCOR的应急供应链运作模型研究[J]. 物流技术,2007,26(11):151-153.

[6] 赵要军,陈安. 地震类突发事件中公共财政应急机制分析[J]. 灾害学,2007,22(4):124-127.

[7] 韩梅琳,樊瑞满,郑建国. 供应链突发事件应急协调机制研究[J]. 统计与决策,2007,20:170-172.

[8] 姜玉宏,颜华,欧忠文,等. 应急物流中应急物资的管理研究[J]. 物流技术,2007,26(6):17-19.

[9] 方静,陈建校. 我国应急物流现状及系统优化[J]. 现代物流,2008,30(8):75-78.

[10] William B Cassidy. Emergency logistics[J]. Traffic World, 1999,206(2):20.

[11]James, Stephen Pettit, Anthony Beresford.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for emergency relief logistics[J]. Whampoa-An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2006,51:177-184.

救灾物资范文4

县检查组:

根据《关于对救灾经费及物资的使用和管理进行专项检查的通知》(象财字[20__]第18号)精神,我镇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开展了救灾款和物资的管理使用自查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

今年6月19至22日,我镇普降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出现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损失惨重,全镇13个村委(社区)均不同程度受灾。据统计,这次全镇受灾人口2.8万人,农作物1.6万亩,水毁公路13条64公里,水毁水利19条74公里,淮坝6处,山塘水库9座;房屋全倒688间,造成危房1699间,特别是因地质灾害及暴雨袭击造成 、 、 3个自然村均有30户以上房屋全倒。灾害给全镇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困难。

对此,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十分关心,为缓解我镇灾民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下拨了大量的救灾款和救灾物资,保证了我镇灾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温暖。截止7月20日,共接收到救灾款20万元,救灾粮59.95吨,帐蓬15项,油毛毡捆,蚊帐173床,被套68床,毛巾被300床,席子床,服装套等一批救灾款和物资。为切实管理和使用好救灾款和救灾物资,我镇坚持专款专用、突出重点的原则,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镇长为指挥长,分管民政领导任组长的救灾物资发放组,制定了《 镇人民政府发放救灾物资工作方案》,并按工作方案认真执行。这些资金和物资被迅速的发到灾民手中,有力地保障了灾民生活,维护了社会稳定。

由于早计划、早安排,监督到位,救灾款和救灾物资的发放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一是救灾款及物资实行专户、专帐、专人管理,同时注意完善申领救灾款和物资的各种手续,实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二是救灾对象需经过镇工作组和各村委(社区)工作人员一而再,再而三的核实,并经过张榜公示,才能确认。此举有效的避免了“人情款”和“关系款”的发生。三是以因灾造成的无房无地无财产的新“三无”户和无粮无钱无自救能力的老“三无”户为重点,做到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切实把工作做细,避免了扩大救灾款及物资的发放面,使真正受灾的群众得到及时救助。四是坚持实物救济的原则,避免了利用救灾款高价调入、购进救灾物资的行为发生。五是把监督检查始终贯穿在发放救灾款和物资的各项工作中,避免了救灾款和救灾物资被挤占、挪用、贪污的事件的发生。六是对水毁的路桥、水渠同步进行抢修,做到有计划、有预算,分步实施,专款专用。七是对直接捐助到镇里的救灾款和物资,做好造册登记并开据收据,同时向社会公布。由于在基层发放过程中做到了款物来源公开,救济方案公开,自觉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保证了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了社会稳定。

二、采取措施

1、领导重视,认识到位。镇党委、政府果断把这次救灾工作纳入了当前的中心工作,救灾款和物资的管理使用严格照章办事,保证救灾款物的正常合理使用。在这次的救灾款和物资的管理使用上,镇具体掌握到户,对重灾区、重灾民的生活实行动态管理,严密注视灾民生产生活困难。民政办根据受灾程度和灾民的生活状况确定救济对象和救济标准,编制灾民花名册,保证了救灾经费投向的有效和合理。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在认真贯彻区政府、民政厅、及市、县政府有关加强救灾款和物资管理使用方面的一系列政策规定基础上,根据我镇实际,制定出台了《 镇人民政府发放救灾物资工作方案》,规范了救灾经费和物资的管理使用。在具体工作中,严格按照各项制度办事,按照不同类型实施有效救济,突出重灾区和重灾民。把救灾经费和物资的发放作为民政办政务公开和基层组织村务公开的重要内容之一,接受群众监督,坚持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3、监督机制完善。在接受和发放救灾捐赠款物方面,我镇规范了接收、管理、发放和监督检查的程序,做到帐目清楚,手续齐备。公开办事制度,自觉接受群众和舆论监督,增强了工作透明度。

三、存在的问题

1、个别村委(社区)没有建立和完善救灾经费和物资管理使用的各项管理制度,对救灾物资发放的规章制度了解甚少,操作不规范,给救灾经费和物资的发放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2、个别村委(社区)在发放救灾款物时,不同程度地存在平均分配的问题。由于监督到位,能及早发现,也及时做了纠正。

四、下一步工作方向

1、督促各村委(社区)尽快建立和完善救灾经费和物资管理使用的各项管理制度,实现救灾经费和物资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救灾物资范文5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抗震救灾资金物资,是指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工作中用于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的中央和地方政府投入的救灾资金物资、社会捐赠资金物资。

第三条公开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的管理和使用信息,应当坚持真实全面、及时快捷、方便群众、有利监督的原则。

第四条应当公开抗震救灾资金和物资管理使用信息的主体包括:

(一)政府及其相关部门;

(二)各级红十字会、慈善会等具有救灾宗旨的公募基金会;

(三)经民政部门批准开展募捐活动的其他公募基金会;

(四)向以上部门和单位移交接收捐赠的其他社会组织。

第五条民政部负责对中央各有关部门、地方各级民政部门、红十字会总会、中华慈善总会等具有救灾宗旨的公募基金会、其他经民政部批准开展募捐活动的公募基金会接收的救灾捐赠资金物资的汇总统计,报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统一。

第六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当主动向社会公开以下事项:

(一)上级政府拨付的抗震救灾资金数额、分配情况;

(二)本级政府安排的抗震救灾资金数额、分配情况;

(三)接收抗震救灾捐赠资金的来源、数额,分配去向、用途、数额;

(四)接收抗震救灾捐赠物资的来源、数额,分配去向、用途、数额;

(五)其他需要公开的事项。

第七条各接收部门和单位应当主动向社会公开以下事项:

(一)接收抗震救灾捐赠资金的来源、数额,分配去向、用途、数量及使用结果;

(二)接收抗震救灾捐赠物资的来源、数额,分配去向、用途、数额;

(三)发放资金、物资的流程;

(四)其他需要公开的事项。

第八条灾区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和城市居民委员会负责公开以下事项:

(一)受灾群众的救助条件;

(二)受灾群众的救助标准;

(三)救助对象名单;

(四)上级拨付、发放的抗震救灾资金数额、物资的来源、种类和数额;

(五)其他需要公开的事项。

第九条捐赠人事先声明不公开身份信息的,应当尊重捐赠人意见。

第十条公开的方式应当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主要形式有:

(一)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会公开;

(二)村务公开栏公开;

(三)政务公开栏公开;

(四)报刊、广播、电视公开;

(五)其他有效方式公开。

第十一条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的管理使用情况要定期公开,重要事项应当随时公开。

第十二条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和城市居民委员会发放抗震救灾款物应当逐次公开。

第十三条情况紧急的,按照边转移、边安置、边发放的原则,先行发放救灾资金物资,灾情稳定后再按照规定公开抗震救灾资金和物资的发放、分配情况。

第十四条民政、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加强对抗震救灾资金和物资管理、使用公开工作的监督检查。

第十五条接收部门和单位应当安排专人负责做好捐赠人和社会对抗震救灾捐赠款物发放管理和使用情况询问的答复工作,主动接受审计、监察等部门、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的监督。

第十六条在信息公开中不认真履行职责,弄虚作假,欺骗群众,造成严重社会影响和后果的,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救灾物资范文6

关键词:财务管理;电子商务;创新

一、电子商务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财务管理环境发生变化随着电子商务模式的不断成熟,企业财务管理所处的环境也在发生着变化,用户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可以对比多个相同的产品,选择更加多样化,因此,企业对产品进行创新,增加产品的竞争力。信息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关键,快速获取关键性信息是提升市场竞争地位的关键,企业需要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净化财务管理环境。

(二)财务管理的业务流程发生变化在电子商务模式的影响下,企业财务管理的业务流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财务管理的业务流程简单固定,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的业务流程协调性有所提升,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有效整合,工作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提升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

(三)财务管理内容发生变化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财务管理内容逐渐增加,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下,财务管理工作主要涉及财务预算、会计核算等内容,财务管理人员所承担的财务管理工作并不复杂。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大部分工作都能够通过线上平台实现,比如企业之间进行合作,交易行为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完成,因此财务管理就必须包含信息的安全防护内容,使得财务管理内容增加,难度和复杂程度也增加。

(四)财务管理方式发生变化电子商务模式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方式带来了一定的积极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逐渐趋于信息化,企业内部财务信息的传递和共享也由传统的纸质、磁盘方式转变为先进的云端、数据库等方式。内部财务信息共享传递不再受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干扰,财务人员可以通过信息平台快速准确地查找信息,提升财务管理工作效率。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财务管理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会人员素质有待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和企业的竞争实力有直接关系,受到电子商务模式的影响,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对财务人员的要求更加严格,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无法满足企业的管理需求,影响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所提供财务数据的准确性不能得到保证。

(二)网络安全有待加强尽管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信息技术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便利,但是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产生的相关信息需要保密,因此,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是非常关键的。若是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性较差,则会给不法分子留有机会,企业内部的关键性财务数据可能会被盗取,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三)财务管理信息化技术掌握不到位财务管理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已经从原来的纸质方式转为电子自动化管理,记账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但是对于先进的财务管理方式,财务人员的接受程度不高,财务管理信息化技术掌握不到位,企业针对财务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有一定的欠缺,导致财务管理工作效率较低。财务管理人员习惯于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不熟悉新的财务管理方式,拖慢了财务管理的改革创新速度。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财务管理创新的措施

(一)提升财务人员素质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和企业的竞争实力,专业的财务人员是关键,在电子商务环境基础之上,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要求更高,企业需要实施相应的对策,来实现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升。企业定期组织财务人员参与专业培训,保证其能够深入了解电子商务模式,重新认识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财务管理,明确电子商务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的积极作用。同时还要加强财务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提升其信息操作能力,保证其能够熟练掌握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系统高效地完成财务管理工作。企业要加大培训力度,针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对于学习态度和成果较好的员工实施物质奖励,而表现较差的人员则进行一定的惩罚,借此来提升员工的学习积极性,更快地提升其综合实力。

(二)加强网络安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企业内部使用信息化工具进行办公,财务信息逐渐透明化,但是还有部分关键性数据需要保密处理。企业需要重视信息安全问题,财务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也需要加强防范,及时发现系统中存在的漏洞,反馈给专业人员进行维护修复,而且企业要根据岗位职能合理设置系统权限。

(三)强化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信息化财务管理是电子商务模式的重要标志,企业应当重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企业的信息化技术水平,结合市场环境变化及时更新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企业要加强与软件公司的合作,重新开发或者在原有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提升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用性。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提升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以便于企业的管理者能够清晰地了解企业的财务情况,制定出更加准确的经营决策。

(四)改进财务管理模式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企业的发展需求,因此,企业需要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对财务管理模式进行改革。财务管理人员通过对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与电子商务模式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对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改进,完善其功能。经过创新改进的财务管理模式需要具有扁平化特点。企业应当基于战略目标对经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成本控制,缩减财务管理业务流程,避免工作岗位职能交叉,减少财务风险的产生。财务管理烦琐的环节也应当进行简化,提升财务管理工作效率。

(五)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企业需要综合分析电子商务环境,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产生各种财务风险,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防范控制是企业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企业需要加强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的联系,实现落实业财融合模式,财务人员深入了解业务活动,及时发现企业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要通过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对管理工作进行监管,排查管理过程中的潜在风险,而且财务管理人员也需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根据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中的指导要求,有效控制财务风险。另外,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中实现风险识别预警功能,避免因人为工作失误而导致风险发现不及时,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