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行业领导履职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力行业领导履职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力行业领导履职报告

电力行业领导履职报告范文1

关键词:发电集团;技术监督;技术创新;经营规模;装机容量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61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1-0168-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1.080

随着电力改革的不断深入,发电集团生产经营规模和装机容量不断扩大,原有的生产经营模式发生了重大变革。各发电集团通过资源整合,相继组建了集团内部的技术研发与技术服务机构,打破了以往局限与省级电力试验研究所合作开展技术监督工作的模式。对于发电企业内部的技术监督机构来说,继续沿用原有的技术监督工作内容和工作标准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常态化的需求,在这种局势下,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技术监督工作模式,才满足发电行业生产经营需求。

1 新形势下技术监督管理模式的思考

发电集团原有的技术监督体系采用发电企业、技术研发和服务机构与省级电力试验院合作的技术监督管理模式,其中发电企业作为技术监督工作委托方,省级电力试验院主要承担监督管理和技术咨询工作,双方是简单的服务与被服务型契约关系。而发电集团技术研发和服务机构作为技术监督服务方除了向发电企业提供技术监督服务外还需要履行一定的管理职能,造成技术监督工作中既是管理方又是服务方,工作开展起来比较

被动。

随着技术监督工作逐步转入发电集团内部管理,原有技术监督工作项目和业务需求根据发电集团整体生产经营管理需要进行变更,也就意味着技术监督体系和管理模式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如何确保调整和优化符合发电企业技术监督业务需求和发展规划,就成为新形势下发电集团技术监督工作开展的关键。

2 发电集团技术监督工作开展思路

为确保技术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需要从技术监督管理体系和管理模式调整入手,促进技术监督工作同现场生产更紧密的结合,以实现技术监督工作开展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同时通过丰富技术监督服务和咨询业务手段、加强技术监督指标管理和异常事件闭环管理等措施,真正实现技术监督为发电机组经济、安全、健康运行保驾护航的职能。

2.1 调整技术监督管理体系和管理模式

调整技术监督管理体系和管理模式,绝非彻底否定以往发电企业技术监督工作,而是响应电力体制改革发展趋势顺势而为。电力体制改革后,原有技术监督体系一分为二,电力试验研究院在技术监督管理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不再是唯一选择,领导与被领导模式已经转变为服务与被服务的模式,双方角色的变更对技术监督业务流程开展产生重大影响,发电集团公司内部技术监督机构的成立和履职更彻底打破了原有的技术监督体系。

技术监督管理体系和管理模式调整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扶持发电集团自身技术监督服务机构,同时更好为发电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服务。将对外分包的管理模式变更为内部管理模式,调整技术监督管理体系和管理模式的首要工作就是要对各方责任进行明确和充分授权,捋顺各方在技术监督工作开展时的职责并细化工作范围,建立良好的沟通途径,鼓励双方正当行使自己的权利,减少工作中不必要的争议和推诿。

2.2 丰富技术监督服务和咨询业务手段

电力系统改制后,电力试验院与发电企业分属不同企业,业务往来和交流沟通逐渐减少,技术监督管理水平有所下降。发电企业相关专业负责人完成技术监督工作数据和存在问题填报后提交省级电力试验院进行审核,但由于电力试验院对发电企业不具备行政和业务管理责任,造成技术监督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缺乏有效监管。对于技术监督检查或者技术监督服务所发现的问题,受检查时间或者服务时间限制,同时受到检查人员或者服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的影响,往往评判标准无法统一、深入度不足、对于发现问题缺乏跟踪管理,技术监督管理平台上存在问题不能及时有效跟踪解决,不能真实反映发电企业技术监督实际水平,原有技术监督体系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指导意义不断下降。

发电集团技术监督机构因为与发电企业管理体系一致、业务流程相似度更高、信息共享度高、沟通交流更紧密的特点,技术监督工作执行同一管理制度、技术标准,内部技术监督工作基础良好。另外技术监督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对于生产现场更熟悉,对于生产指标掌控和现场存在问题掌握更深入和更充分,能够比较灵活地根据现场实际需要和问题的重要程度及时调整技术监督工作开展内容和频次,同时具备利用技术攻关、技术改造等更丰富的手段解决现场存在的实际问题的先天条件,更符合发电企业的实际需要。

鉴于与技术监督机构属于同一单位的优势,在新建机组筹备阶段往往就引入技术监督机构作为项目管理的技术支持方提升项目团队技术实力,实现技术监督项目规划、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试运行、商业运行过程全覆盖,确保项目过程严格遵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设备规范和企业标准,规范作业行为,能够最大程度提升项目建设质量,打造示范性工程。

2.3 加强指标管理

指标管理作为技术监督工作的重点内容,由于电力试验院作为技术监督管理主体与现场生产脱节,由于数据收集与分析工作不到位问题长期存在,在引入对标管理体系后该情况有所好转但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发电企业作为指标管理的主要完成者,填报相关数据时易受到诸多非常态因素影响,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受到影响。对于技术监督报送数据的异常,由于缺乏有效手段,作为上级单位很难进行核实和纠正,造成指标统计和分析偏差,影响生产经营精细化管理。

随着发电集团信息化项目应用程度不断深入,区域级SIS系统、设备状态监测系统、安全生产管理等信息化应用项目在越来越多的发电集团区域公司得到推广,实时生产数据和经营指标获取手段不断完善,借助信息化平台可以有效获得所需相关信息,为指标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数据支持。技术监督机构和发电企业上级部门在掌握第一手生产指标情况下,通过纵向对标和横向对标等手段,科学、客观、全面地分析判断出运行的经济性、健康状况和安全性,通过在线性能试验、能级耗损分析、通流面积计算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更大程度地调配相关资源,指导发电企业有序地开展节能增效工作,有效提升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经济效益。

2.4 加强异常事件闭环管理

发电企业现场生产中对于异常事件管理主要关注于原因分析和责任落实,对于所发现问题整改受到机组运行工况、费用预算控制等影响,往往执行“一事一议”,这种模式容易造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弊病。对于造成异常事件的原因分析和治理浮于表面,不能对同型号、同批次设备可能存在的隐患进行深度排查和治理,往往在类似事件重复发生后才会引起重视,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将异常事件引入技术监督管理,在完成事件分析和责任落实的基础上,深层次分析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并对事故再次发生的可能做出科学而全面的评估,通过事件通报或者技术监督报告等形式将事故发生原因、现象、整改措施和方案在本单位甚至本集团内加以推广,通过问题督办或者跟踪关注,在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前始终列在工作计划中,完成一项、消除一项,实现技术方案落实和整改意见落地的闭环管理,真正做到“不放过一个问题,不漏掉一个隐患”,全面提高设备可靠性和可用性。

3 结语

发电集团技术监督工作的开展,应顺应电力行业改革形势和企业现状,合理调整技术监督体系,加强信息化技术应用和技术监督管理创新,真正实现为发电集团生产经营保驾护航的效能。

参考文献

[1] 张宏伟,张大为.黑龙江发电企业绝缘的监督管理

[J].黑龙江电力,2009,(2).

[2] 龚秋霖,陆培平,黄兴德,赵泓.火电厂化学技术监

督模式的探索与发展[J].华东电力,2009,(2).

[3] 陈祥,陆志民.浅谈火电厂主要环节中节能控制与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