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青少年心理健康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青少年心理健康案例范文1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现状
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全社会越来越关注的焦点, 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日益增多。青少年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生理和心理不断成长,自我意识增强,认知过程有了巨大的变化和发展。但是,随之产生的问题也日渐增多。有的青少年出现忧郁、焦虑紧张等心理障碍,有的出现学习成绩不稳定、厌学、逃学的现象,还有的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还有相当多的青少年对父母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出现离家出走等亲子冲突。
二、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青少年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有:自卑心理, 逆反心理,孤独心理,嫉妒心理,厌学心理,情绪问题。
将这些心理健康问题综合起来看,又可以分为两大类:(一)自我心理矛盾。随着心理的成熟, 青少年的内心世界越来越复杂。其中青少年最关心的是对“自我的认识”。青少年对自己的未来充满着理想,理想与现实之间总会有或大或小的差距,但如果差距过大,“理想我”与“现实我”的冲突往往会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二)自我与生态系统的不协调。1.在家庭关系中,如何与父母亲相处是青少年们的心理负担与困难之一。2.在朋友关系中,与同学、朋友交往是青少年的一种需要。对于同学或朋友的言语接纳很敏感, 也容易产生嫉妒或争夺别人关心的现象。3.在社会适应中,青少年们对自己的社会环境常常很敏感, 追随社会上流行的风气, 最易被感染或鼓动,也容易批评传统的社会观念。
三、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思路
由于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复杂性,不能以偏概全,我将结合案例来探讨社工的介入思路:
案例:求助者,男性,13岁,初一学生。该求助者从小生活在农村奶奶家,九岁被父母接到城里上学。由于讲方言,经常被同学们笑话,求助者觉得自己是从乡下来的,很自卑。上初中后仍然非常害羞,一说话就脸红,不敢直视对方的眼睛,平时几乎不与别人来往,十分害怕与人交往。在学校,每次遇到同学必须轮流上台发言,他宁愿装病逃学,也不敢面对朝夕相处的同班同学说话,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而父母主要以工作为主,对孩子的关心也很少。
问题的分析:存在的问题有:(1)自卑、性格内向;(2)得不到父母的关爱;(3)孤僻,不与人来往。
在社会工作实务中, 系统视角强调注重个人与环境的交叉互动和相互影响,强调中层系统在工作进程中的作用,强调充分考察个体的家庭、学校、社交群体的互动形态和规则,从而提供最需要的帮助,强调运用支持系统满足案主需要。因此结合系统视角分析影响案主心理问题原因的主要有:(1)个人原因:案主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恐惧和敏感等心理问题的负面影响,以至于陷入了不敢说话,不敢社交的恶性循环状态。(2)家庭原因:案主父母工作,和奶奶一起生活,与父母交流甚少。(3)朋辈群体及学校的原因:由于案主在城市学校上学,而自己从小在农村长大,无法适应城市生活,而且普通话也不如其他同学好,因此对同学们无意间的言语、动作、甚至眼神都很敏感,从而产生失落感,缺乏自信,背负沉重的压力,滋长严重的自卑心理。
社工介入的思路:社会工作至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工作方法,如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可以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各种服务,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使之更好地成长与发展。这对本案例社工主要可以从这三个方面介入:
一是个案工作方法。社会工作者可以针对有心理健康问题的青少年特点,综合运用心理社会治疗、结构家庭治疗、理性情绪治疗、人本治疗等模式并结合优势视角对该案主进行人际交往辅导、个案辅导、生活方式辅导,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各种活动。具体方案是一方面了解案主的想法、案主的困惑等,另一方面通过与案主身边的朋友、老师、家长来全方位地了解案主在他们眼中的形象。可以给案主布置家庭作业,譬如规定他每天至少要和多少老师同学打招呼,然后能够主动问陌生人借东西,最后能达到在公众场合交谈自如的这样一个效果。
二是小组工作方法,社会工作者可以为有心理健康问题的青少年开展成长小组,该案例中就应该引导案主主动参与这样一个成长小组。引导他们把时间和精力投放在小组活动上,鼓励他们参加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集体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以达到调整青少年不良心态,增强他们对社会的适应力。另外,社会工作者可以从家庭层面开展亲子活动,一方面要帮助家长纠正错误的教育方式,另一方面也让子女学会理解和感恩,该案例中案主从小不在父母身边长大,并与其父母沟通甚少,彼此了解也很少,因此很有必要开展这样一个亲子活动。当然事先要了解案主的家庭成员状况,包括人员构成、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方式等,了解父母对孩子的想法。
三是社区工作。社区是青少年成长的中观环境,青少年的活动大都集中在以居住地为中心的社区,在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中,社区是他们接触社会的第一站。因此在社区层面对有心理健康问题的青少年开展服务是社工介入的一个方面。在该案例中案主主要无法平衡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巨大落差,因此对于城市生活的融入也显得困难,从而造成一系列的自卑,逃避,恐惧等心理,所以社工可以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组织社区活动,让案主走出自卑,同时也让该社区更加人性化,更加和睦。
参考文献
[1] 李鑫.社会工作方法在青少年亲子关系中的运用[J].法制与社会,2009:238-239.
[2] 王婵.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
青少年心理健康案例范文2
(一)有的独生子女娇气任性,或以自我为中心,或张扬个性,不善于团结协作,不关心集体,不关心他人,自私,怕脏怕累不爱劳动,比吃、比穿,生活自理能力差,受不得一点批评或挫折。
(二)离婚家庭和父母不和的家庭子女存在自卑、孤僻、烦躁、焦虑、抑郁、敏感、叛逆、捣乱等特点。
(三)留守家庭或外来工家庭,对孩子教育不够,孩子存在厌学、贪玩、说谎、迷恋电子游戏等不良习惯。
(四)有的青少年迷恋网络,喜欢看电视、玩游戏,上网聊QQ,泡网吧,不喜欢纸质阅读;浮躁,喜欢追星。导致部分青少年未能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带来的不良后果
这些不良的心理和行为既阻碍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很多困难,也使很多家庭幸福感缺失。他们走上社会没有健康的人格心理去面对社会,甚至因荒废学业而没能学到谋生的基本技能,有可能走上犯罪道路,引发更多社会问题。
三、从深层次分析有以下原因
(一)社会层面原因:青少年对于形象、有趣、富于变化的电视节目和网络游戏爱好要高于对课外书籍的阅读;青少年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对鱼龙混杂的电视节目和瞬息万变的网络信息良莠不分,盲目模仿;家长不懂指导孩子绿色上网;一些书商、网吧老板、娱乐场所老板、影视制作人唯利是图,非法营运或传播不健康的图书、音像制品,青少年接触不健康的图书、音像、网站之后心灵受到腐蚀,难以自拔。
(二)家庭层面原因:家长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不懂得与时俱进学习家庭教育方法,没有认识到孩子心理素质培养和人格健全教育对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家长未能科学指导孩子阅读优秀课外书籍,有些家长要求孩子读书,自己却在打麻将,更不会主动对孩子的阅读进行有效指导;家长为谋生既无时间、无精力、管不了或不懂管孩子。进城务工的家长,其职业和生活方式,又难以在人格塑造方面在孩子面前起示范作用;一些闹离婚的父母,有的为了让孩子当盟军,争取抚养权,于是互相指责、攻击,破坏对方形象,伤害了孩子童真心灵;有的为了推卸责任,对孩子思想、生活、学习疏于关心照顾,放任自流,导致孩子孤独无助、叛逆;或者离婚后有补偿心理,随便满足孩子无理要求,造成任性放纵。在失去家庭道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融入到人群中,难以与同龄人融洽相处,容易产生负面情绪。
(三)学校层面的原因:其一,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主要困境是专业教师奇缺,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专职心理教师配备不齐或没法开足课时;我市学前教育和小学阶段均没有统一规范的心理教材和读本,教师要上心理辅导课只能搜集资料设计课例,心理教育不科学系统,效果差。其二,不论是过去还是新课改推行多年的今天,教师中片面追求分数、升学率,忽视学生身心健康的老师大有人在;一些老师对待学困生、行为偏差生的一些行为现象,没有深入分析心理成因和寻求疏导转化的对策,也没有和家长沟通达成共识和争取教育合力,而是厌烦、批评或迁怒家长,甚至放弃教育;一些教师不善于自身身心调适,某个阶段身体或心理状况不佳,容易让情绪流露在学生面前,造成师源性心理伤害。
(四)区县教育主管部门层面原因:有的区县教育部门没有意识到学生心理教育工作应“防重于治”,缺乏前瞻性、可行性的科学规划,心育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其一,各区县教育局至今未按省市要求相应成立区县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或分管的副局长、德育股长对心理教育工作业务不熟悉,能做到管一行、爱一行、钻研一行的很少,更谈不少与时俱进主动学习先进的心理健康教育经验。其二,各区县对上级教育部门的心育文件虽上传下达,却未能制订出适合区域实际的工作方案,未发挥指导、跟踪、评价、督促作用。对教师心理教育培训缺乏科学理性的认识与行动,如:周泓用赏识教育把耳聋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留美博士生,2005年前后,有些区县就轰轰烈烈地推广赏识教育;2009年教育部出台文件说班主任有批评学生的权利,有些区县就红红火火大谈挫折教育和惩罚教育……对多元化的教育观念未能以科学、客观、批判的态度有选择接受,而是跟风走,未能科学规划指导区域的心理教育。其三,面上普及型的心理培训缺乏互动、交流、研讨,难以解决教育实践中层出不穷的学生问题。
(五)政府层面原因:其一,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是破解问题难题的首要工作,但相关科研经费的投入却受到限制。如果政府加大对预防性、发展性心理专题活动或者课题研究的投入,更有利于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更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其二,政府层面对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社区的建设力度不够。阅读关系到青少年的心灵成长,优秀读物能陶冶人的高尚情操,但政府层面对培植书香家庭、书香社区、书香校园的力度和投入不够,一些好的经验做法未得到重视推广,未能形成“书香汕头”的大气候,也就未能把广大青少年引导到知书达理的正道上。
四、对策和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社会氛围。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仅靠学校心理专业教师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师长,应从家庭源头抓起,从幼儿开始就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系统工程,探索创新我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以政府重视投入(出台文件,投入经费、人力,提供活动场地),专家出谋献策形成方案,家庭、学校、社区联动,全员参与形成合力,全面铺开,全程实施,构建“汕头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工作模式”,才能扎实做好我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这项任重道远的“心灵工程”。
(二)成立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组建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成员由心理专家、中小学心理教师、优秀班主任、教子有方的家长、热心人士组成;以邀请专家开心理讲座,家长学校经验交流等形式,让广大家长深入、全面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技能与方法,自觉地在家庭生活中渗透心育,当孩子的“心理保健师”; 以“预防性和发展性”为主,以“补救型和矫治型”为辅的心理教育模式,识别心理异常并及时寻求帮助;委托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培训心理健康教育骨干。
(三)各区县政府加大对心理教育培训的财政投入。教师的心理健康程度、人格是否健全、心理教育水平高低,关系着全体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家庭、社会的和谐稳定。为取得高成效,应单列增加资金投入,征求广大家长、教师意见,请教专家,制订培训计划,列入资金投入预算并在区县教育信息网公示,接收群众监督。培训计划应包括定期经验交流,专题研讨、案例反思、专题活动、专家讲座和学校公开课,家长关于子女心理教育的咨询活动,家长学校讲座等。学校、社区、妇联如计划开展家庭教育研究或青少年心理健康课题研究或专题活动,政府应拨出专项资金扶助,尽快探索出科学高效的汕头特色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为全市提供科学高效、可操作性强的工作经验,让科研成果尽快得到推广,让更多家庭、学校、社区得益,造福广大青少年。
(四)举办“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论坛”征文比赛。发动广大教师、家长、各界人士关心我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广泛征集意见、建议、经验,由政府部门出资,择优结集出版,赠阅家庭、学校、社区。奖励科学建言献策者。
青少年心理健康案例范文3
在全国数学奥赛获得过一等奖的李美琴认为,青少年的学习压力最大,而这些压力很大程度上是父母给的。虽然父母说“不会给你压力”,但他们说出的这句话,无形中就是压力。甚至父母的态度越好,压力就越大,孩子生怕辜负了他们的一片苦心……
如何处理好“上进”与压力的关系,就青少年来说,犹如走在窄窄的平衡木上。13岁的内蒙古小代表阿斯汉还在读初中一年级,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他告诉记者,一次他发现有个同学背诵的古诗比自己多,于是他去买了不少古诗书,回到家里暗暗努力;18岁的广东代表、高二学生陈萍萍,学习成绩一直在全年级名列前茅,虽然所就读的重点高中今年升学率是百分之百,但她仍然在会议用餐时掏出英语单词本抓紧背记。
心理压力长期积累并且不能排解,会导致青少年心理严重失衡。湖南代表周丽丽做了个形象比喻,心理压力就像沟里的水,平时一点点淤积,到一定程度就会漫堤。对青少年来说,心理极度失衡就会导致精神疾病或者被逼采取“极端方式”强行排解。一些老师、家长在青少年心理方面不够重视或存在认识误区,压力长期积累就会出大问题。
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老师之外的环境也会带来压力。李美琴说,尤其是周围的亲朋好友、邻居,他们都有“比较心理”,经常议论你的孩子如何如何,他的孩子怎样怎样。如果孩子出现问题,父母和孩子都很丢面子,这也是产生压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据有关部门统计,在全国心理有问题的青少年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至32%。由中国科协发起的一项以大中学生为对象的社会调查显示,认为“考试、升学是中学排在最重要位置的事”的被调查者,2002年增至77.3%;感觉“学校不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课业负担很重”的中学生比例为45.2%。
“我的孩子上初二,书包足有10公斤。”来自陕西的代表王效力说,现在中考录取率还不如高考,分数不够、考不上高中的孩子初中毕业就被分流了。学校和社会都提倡素质教育,可应试教育的模式并没有被真正打破。为了升学,孩子的学习压力已经很大了,还要承担更多其他的压力,真不知怎么做才好。
青少年心理健康案例范文4
上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在2013年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大规模的调研。从调研结果中可以发现,随着社会各界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度的不断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有所提高。尤其是一些积极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小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明显的提高。但是,伴随社会环境的变化和生活事件的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没有减少。因此,在这个发展与困难并存的时期,心理健康工作应该基于跨部门、跨学科的调查结果,顺应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
一、项目设计
(一)目标
按照心理健康水平,通常将学生分为常态学生、高危学生和症状学生三大类。目前,广大中小学校虽然以常态学生为主,但同时也存在高危学生和症状学生,而这三类学生所需要的心理健康服务是不同的,应该为三类学生提供适宜的心理健康服务。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医教协同的心理健康服务机制刻不容缓。医教结合的心理健康体系并不是要回到问题取向,而是希望为每一个层面的学生提供他所需要的服务,以此提升心理健康三级预防工作的效率。
(二)内容
1.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筛查与评估系统的研究
和高校相比,在中小学推行心理健康监测的工作一直还在探索中,相关量表和常模需要不断进行优化。但是,中小学在坚持以发展为导向开展心理健康工作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心理问题同样重要。因此,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筛查是一项需要重视的工作。
2.不同需求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与干预方案
对于常态学生、高危学生和症状学生,应该为他们提供适宜的心理健康服务。对于常态学生群体,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心理健康教育;对于高危学生群体,我们采取主动跟进式的预防性干预措施;对于症状学生,应采取综合干预,既包括心理医生和教师的共同干预,也包括干预手段的综合化,在用药的同时辅以学校心理咨询师的心理辅导,在手段和人员两方面实现综合干预。
3.学校与医疗机构儿童青少年心理服务协同机制的构建
对于上海市而言,以区为主体,发挥各区县心理中心的服务功能,能够更好地覆盖到每一所学校,更好地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此外,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转介制度,使学校在发现问题时,能第一时间与医疗机构保持通畅的联系。
4.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教育生态系统建设
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下,环境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主要包括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的建设,给孩子创造积极健康的成长环境。
(三)路线
通过筛查、临床评估和需求分析,将学生分为三类,每一类学生在后期有不同的评估内容。对于常态学生,以发展性指标为基线,开展日常的发展性辅导;对于高危学生和症状学生,则结合发展性指标和症状指标,开展预防性干预以及医教结合治疗。并对三类学生进行相应的效果评估,最终落实医教结合的心理服务协同机制的构建以及教育生态系统的建设。详见上页图1。
二、项目进展
(一)中学生
通过调查发现,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的心理发展速度是不同的,发展领域也是不平衡的。因此,教师可以结合调查结果,根据孩子的心理发展水平选择更合适的心理课程内容。
本项目对上海市四个区12所初中和12所高中除毕业年级外的一半学生进行了筛查。选用的工具主要包括长处与困难问卷(SDQ)、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青少年抑郁自评量表(KADS-II)。结果显示,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发生率有所提高,主要是情绪问题:焦虑症和抑郁症。在筛查结束后,针对超出标准且愿意进一步参加项目的学生进行进一步的评估,评估工具为简明儿童国际神经精神访谈工具(MINI)。
从初步研究结论中可以看出,情绪问题是初中生最主要的心理问题,高中生的情绪问题比初中生更严重一些,焦虑的人数多于抑郁。在现实中,由于抑郁容易导致自伤、自杀等不良后果,更容易引起教师的重视,而焦虑却常常受到忽视。调查结果提示学校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焦虑情绪。在对焦虑进行细分时发现,初中生中最突出的是社交恐惧,其次是广泛性焦虑,且初中生的焦虑问题随年级呈现显著性递增;高中男生的焦虑多和学业有关。在抑郁方面,无论初中还是高中,男生的抑郁得分都高于女生,差异显著。这些问题的发现给团体辅导的选题提供了依据。
此外,研究对情绪问题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划分。包括自身因素、生活事件因素以及环境因素。从表1可以看出,对于中学生来说,生活事件的影响最为严重。
由于情绪问题是初中生最主要的心理问题,因此本项目首先开展初中生的情绪问题干预。针对常态学生,以心理健康课程与活动为主,并根据项目成果编制了中学生情绪问题预防手册供学生学习使用。针对高危学生,开展为期八次的预防性团体辅导。团体辅导由一名心理医生作为主带领者,两名教师作为副带领者,这样安排主要是因为心理医生与孩子的接触比较少,可能导致交流不畅,而教师的存在可以很好地促进交流的进行。团体活动的主题为“青春飞扬,快乐成长”,主要包括五方面内容:掌握认知与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联系、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降低自己的焦虑/抑郁程度的技能;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应对压力的能力,提升从环境中获取支持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自信和自我价值。针对症状学生,以心理医生为主进行心理干预。
此外,教师和医生共同制定了一些干预方案和手册,以认知行为干预为主。由心理医生建构框架,教师来完成具体的活动设计,并采用对照实验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团体辅导结果显示,焦虑组有显著的好转,但抑郁组转变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焦虑解决起来更容易,而抑郁往往涉及较深层次的心理问题,较难解决。对接受团体辅导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情绪状态与之前相比,完全改善的占7.1%,略有改善的占14.3%,部分改善的占78.6%,不存在情绪状态与之前相比恶化的情况。
(二)小学生
从调查中看出,小学生的行为问题更突出,最主要的问题是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项目对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综合干预主要是从行为干预、家庭辅导和药物治疗三个方面开展。
行为干预部分以团体游戏辅导为主,以兴趣小组的方式招募学生加入团体,开展注意力、观察力、控制力的训练。此外,还进行了行为规划能力的训练,包括上学物品准备、放学物品准备、完成全部作业、完成一日安排、优化一日作息五个版块。
家庭辅导涵盖了八次父母沙龙,采用体验式的形式,帮助家长在实际演练的过程中学会正确看待、正向理解孩子的问题行为(详见图2)。此外,还帮助家长进行家庭氛围调整,即帮助家长调整教育观念,营造支持性的家庭氛围。
药物治疗部分,对于需要接受药物治疗的孩子,家长应该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接受治疗。教师可以协助心理医生进行评估,并跟踪服药情况。此外,医生和教师还需要进行定期的案例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三方面综合的干预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接受综合干预的学生和接受纯药物干预的学生相比,核心症状有了更为明显的改善,日常生活技能有了明显的提高。
三、项目收获
(一)心理服务队伍的专业水平得到了提升
教师在对学生心理症状的把握能力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心理医生也对学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项目也使得更多心理医生愿意投入到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干预中。
(二)形成了纵横联通的协同服务模式
上海市在市心理中心和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基础上,建立了各个区的心理中心和精神卫生中心,并与中小学校的心理室紧密联系,实现心理教师、学校、家长和心理医生协同服务。
(三)优化了学校心理服务网络与方案
每个学校成立心理健康工作小组,小组由分管领导、德育处、教导处、青保、心理教师和班主任组成。
(四)改进了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观念
青少年心理健康案例范文5
【关键词】图书馆 心理健康 信息素养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化浪潮以不可抵御的态势席卷全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信息及信息技术正在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世界,深刻改变着人类现有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信息素养在无形中已成为人们必备的一项基本能力。
高中生正处在心理断乳期,叛逆心理强,是非辨别能力差,自我控制能力低,没有成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生活中充斥的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给他们的尚未成熟的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极大地威胁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所以提高中学生信息素养,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点问题。
校园图书馆是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的重要部门,在促进学校全面发展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与图书馆紧密合作,充分挖掘图书馆的功能,探索出一条促进信息素养与心理健康协同发展的新途径。
一、转变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加强与图书馆的合作
(一)转变学生观念,树立学习意识
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以不断提高学生对自我的正确认识,增强学生预防和调节心理问题的能力为重要任务,而学校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远远不能完成以上任务,所以心理健康辅导老师要转变学生观念,让他们树立心理健康知识终身学习的意识,学生在这种意识的驱动下,通过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平台,主动地查阅信息,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并将掌握的知识内化为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二)转变课堂模式,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采用“体验学习”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创设活动情境,加强师生、生生交流,激发学生深刻的情感体验,唤醒学生内心的经历,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学习热情,提高自我探究能力,丰富自己在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达到既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又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的目的。
(三)加大宣传教育,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促进健康发展
将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渗透到日常教学中,通过宣传教育,使学生真正的认识到学校图书馆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备的强大功能,让学生主动地走进图书馆,利用自己所掌握信息检索技能,搜索资料,查阅书籍。这样在图书馆进行信息检索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信息素养,又通过知识储备促进了心理健康发展。
二、充分挖掘图书馆功能,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图书馆是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窗口,具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料,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部门。因此,要充分挖掘图书馆潜藏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提升服务师生、服务教学的意识,用丰富多彩而又健康向上的书籍来吸引青走进图书馆这个五彩缤纷的精神家园,健康快乐成长。
(一)加大合作,丰富馆藏资源
图书馆应加强与心理健康辅导老师之间的合作,全面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征求心理健康辅导老师的意见,科学的制定图书购买清单,有针对性地选择一批诸如个性塑造、人格心理、心理障碍矫治、记忆开发、心理保健及情感问题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建立起包括音像资料、多媒体光盘等各种文献载体、品种齐全的有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预防和治疗的特色馆藏体系,使青少年在阅读中掌握心理保健方法,缓解心理疾患,提高心理素质。
(二)建立心理书籍阅览室
图书馆是一座心智的药房,存储着为各类情绪失常病人治疗的药物,所以建立心理书籍阅览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图书馆的合作非常必要。图书馆可利用其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通过让学生阅读心理健康辅导老师推荐的一些有益的书籍,以缓解或消除其心理问题,达到促进身心健康的目的。阅览室内的环境布置要优雅、舒适、祥和,在书架上张贴“情绪调节”“人际交往”“学习策略”“压力放松” “励志”等导读标记,引导学生方便快捷的选取书籍。学生可以在阅览室优雅安静的环境中,专心的投入到阅读当中去,排除心中的紧张与困惑、烦恼与忧愁,促进身心健康。
(三)设计留言册,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为了加强学生与图书馆的互动,方便学生把自己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与心理健康教师进行交流、沟通,特别是一些性格比较内向、害羞遇到心理问题不愿与人交往的学生,图书馆应设计一本留言册,放置在阅览室,学生可以把自己的问题与困惑以匿名的方式写在留言册上,图书馆管理人员定期联系心理辅导老师,在每条留言后面,给学生提出建议,解答难题。这样,留言册又是一本真实生活中的案例集,其他同学还可以通过阅读留言册上面的内容,增强自己在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己预防和调节心理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家长信息素养,营造良好家庭氛围
青少年心理健康案例范文6
从心理治疗着手:
让孩子找到自我价值
小徐(化名),小时候是一位乖巧的孩子,家里的独生子,父母对他宠爱有加。由于父母外出打工,自己开始了放纵,养成了许多坏习惯。导致价值观扭曲,仇视家人,仇视社会。到会所时,经老师的心理矫正后,他自己写到:曾经想用自制鸟枪打死舅舅,未遂;曾经计划炸某乡政府,未遂;偷某老师的手机,得逞经会所教育后,不仅改掉不良行为,而且,在亲友的资助下办起了建筑公司。灾后重建中大显生手,生意做得红红火火,现已经是拥有近百万资产的老板了。
据悉,龙泉快乐家庭教育会所从2005年6月成立以来,已经经历了四个多年头。会所本着“教育无痕,贵在有方”的宗旨,取得了可喜成绩。会所从成立到现在,先后接受了600余名有这样或那样困难的青少年。其中,吸纳了有抑郁倾向的问题青少年13名,被确诊为抑郁症的2名;有自闭倾向的青少年15名,被确诊为自闭症的2名;有沉迷于电脑游戏的青少年41名,其中,有深度网瘾的6名;有多动倾向的青少年29名,被确诊为多动症2名;而对这些青少年,会所针对具体个性,从心理治疗入手,良好习惯训练开始,同时强化不良行为的矫正和相关知识的弥补使他们走出了阴影,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100%的会员都有非常显著进步。其中,先后被大学录取的30余名;升入上一级学校的110多名;找到了一份固定的工作,就业自谋生路的50余名。
热心公益事业:
巡回培训和关爱留守儿童
在致力于公益事业方面,会所做了一些工作,得到了社会和群众的好评。先后在龙泉驿区房管局、水务局、龙泉驿河社区、航天小学、同安福圣社区、茶店小学、双溪小学举行纯公益家长培训,参训家长达到3800人次。
据了解,这样的讲座都是由李均董事长亲自准备、亲自主讲,因为其理论高度和实际案例非常能说明问题,受到参会家长的高度赞扬。李均在茶店小学的讲座刚一完,几个家长就围了上来,用自己教育孩子的实例跟李均进行认真的交流。一位在龙泉湖开农家乐的家长,还坚持不让教育会所一行人走,邀请到他开的农家乐里举办相关的家庭教育知识讲座。不仅如此,会所工作人员一行走进龙泉中学,举办3场讲座,让家长明白,爱分数但更爱孩子,分数是爱孩子的副产品。
其中,《高中生十大心理矛盾及对策》等受到了参会家长、学生的一致好评,许多家长明白了怎样管理孩子高中的学习与生活。
在结合家长培训的同时,还专门举行3场与同学面对面交流,即:首先围绕高中的班级文化建设与高中同学进行班级文化的探讨;其次,专题讨论现代高中学生“十大心理矛盾”;再次高中学生的三大问题解密(与前途和将来有关的学习问题;与人格成熟、有关自我完善的问题;与性发育有关的青春期问题)。年轻的高中学生,思想非常活跃,与会所工作人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李均董事长立即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解释、说服与探讨,让这些学之骄子心服口服,收到了与平常班队会无法相比的效果。受益的高中学生达到1800多人次。
不仅如此,会所还利用暑期在会所举办了国学经典诵读,《论语》鉴赏等,受教育的青少年达300余人次。
当前“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已纳入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同时,会所也把关爱“留守儿童”作为今年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龙泉家庭教育会所先后两次出资5000余元,承办了由区关工委主办的“留守儿童”暑期快乐游,并义务为同安、黄土等街镇提供“留守儿童”教育、咨询和关爱工作相关服务。在两次“留守儿童”暑期快乐游活动中,让90多名“留守儿童”真实地感到龙泉的飞速发展。
服务社会:
以关注家庭教育为己任
功夫不负有心人。龙泉家庭教育会所同时也得到了许多单位和学校的理解、支持。如:某小学学生袁某,因学校搬迁,对新学校和新老师的不熟悉而产生对学习的恐惧感,进而发展到不进班里学习,深夜逃出学校,给管理住校老师带来不少的麻烦。学校及时与会所联系,并派专人与会所配合教育袁某。会所董事长李均亲自出面,不仅无偿帮助他,帮其矫正心理问题,而且由会所出资帮助他,让他把心思用在学习上。先后经过五次心理矫正,效果显著。像茶店小学这样关心、支持会所工作的还有许多学校和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