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有关月亮的古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有关月亮的古诗范文1
幼儿园中秋国庆活动方案一:
引言:中秋节快到了,给老师们发个关于中秋节的教案,希望用的上.
本主题的目标是体验中秋节美满团圆和喜庆丰收的快乐气氛,加深对父母和亲人的感情;在参与中秋节各种活动中能大胆自信地表现自己;在成人引导下,学习寻找、搜集资料,并学习交往、合作与分享;简单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祖国的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的节日有很多,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月到中秋分外明”,大班幼儿对其有深厚的兴趣及探究欲望。由于幼儿对民间节日、习俗了解较少,开展这一主题活动时涉及到社会、语言、艺术、科学等领域,教师可采用参观、讨论、搜集资料、展示成果、动手操作、文艺联欢等活动形式来组织教育活动。
一. 幼儿发展目标与主要内容:
1、初步了解传统节日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的来历及有关习俗,感受体验传统文化。
2、知道教师节、国庆节、国际劳动节等重要节日的名称日期,进一步了解这些节日的社会意义。
3、积极参与各种节日的筹备及庆祝活动。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人交往、沟通、合作,共享集体活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劳动、爱亲人的健康情感,鼓励幼儿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教师指导建议:
(一)传统节日 中秋节
1、环境: 教师和幼儿一起创设反映中秋节的环境,如:用泥土或橡皮泥制作月饼、水果;制作各种灯笼;张贴有关中秋节的故事挂图、画有观赏月亮的图片等。
2、游戏:“月饼加工厂”。 教幼儿制作各种月饼,做好的月饼装在盒子里放在“超市”里卖,也可放在小吃店里供“客人”用餐。
3、教育活动:
(1)讲述有关中秋节的故事、传说,如:“嫦娥奔月”、“到月亮婆婆家做客”等,使幼儿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
(2)引导幼儿根据故事,创编表演童话剧由幼儿自己分配角色,制作道具并进行表演。
4、观察活动: 请幼儿在节前节后观察月亮的变化,并做月亮变化日记(从小月牙开始观察记录至八月十五),要求幼儿自己观察并将结果画在自己的表格上。
5、家园共育:
(1)指导幼儿观察月亮的大小变化。
(2)给幼儿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或教给幼儿一首有关月亮、中秋节的古诗。
(3)中秋节前夜,家长带幼儿来幼儿园进行“庆中秋晚会”。可做月亮变化日记展、表演节目(尽量让幼儿自己准备),将从家中带来的食物与大家分享,用望远镜观察中秋节的月亮等。
总结: 活动自始至终都应让幼儿直接参与,使每位幼儿有机会表现自己并获得愉快、自信的内心体验,让幼儿亲自感受和体验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和多样性。家长可通过赏月、家人团聚、欣赏精彩的传统节目-----中秋之夜联欢晚会,给孤寡老人送月饼等形式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
幼儿园中秋国庆活动方案二:
活动主题:
"中秋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佳节之一,每当"中秋节"来临之前,商场里的月饼、灯笼琳琅满目,孩子们对此变化也有所察觉,也有孩子会带灯笼来园玩,日常交谈中也开始涉及到"中秋节"的话题,为此,老师引导孩子开始了这一佳节的主题活动。
主题目标:
1、知道阴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的习俗,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
2、了解中秋节人们的活动,通过品尝月饼、观赏月亮、学习歌曲、欣赏中国结等活动来体验节日的快乐,感受中国人的文化习俗。
3、乐意参与活动,愿意美术、舞蹈等艺术形式来感受中国民族文化的魅力。
4、通过观察、动手操做、品尝月饼活动,体验在集体活动中交往、合作、分享的快乐。
主题预知思考网络:
1、查一查,听一听:
来历--中秋节、团圆节、丰收节;习俗--各地习俗(如:北京地区"送兔爷")2、做一做,看一看:制作月饼;装饰"月亮";制作"月亮";给亲人祝福3、尝一尝,说一说:
品尝月饼--种类、味道、制作(外形、材料);茶--茶文化(来源、茶道)、种类(名称、颜色、外形)、作用--(保健、治疗、休闲、工业)、参观茶叶店4、讲一讲,唱一唱:
中秋节的祝福、中秋节的古诗、中秋节的故事(嫦娥奔月)、中秋节的音乐、赏月(月亮的秘密、月亮是什么样子的? --月圆、月缺)环境创设:
1、主题墙饰:
收集图片、幼儿作品布置"各种各样的月饼"、"月亮的变化"、"不同的茶具"、"各种各样的茶"、"茶道表演"等主题墙饰。
2、各活动区:
美工区:提供各种材质的纸、模具、牙签及各种基本材料等让幼儿进行"装饰月亮、茶壶"、"制作月饼、茶具"等活动。
阅读区:收集相关的图书、图片、广告画资料,供幼儿阅读与讲述。
益智区:各种月饼及月饼盒实物、各种茶叶实物、多种塑料刀叉等,可引导幼儿进行"茶的作用、形状"分类统计;观察茶叶在水中的变化过程等。
角色区:收集各种茶具、茶叶、月饼盒等实物进行扮演。
家长工作:
1、与孩子一起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中秋节的来历,讲讲一些相关的传说;在过程中可与孩子介绍中国其他的传统节日。
有关月亮的古诗范文2
跟中秋有关的古诗词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南斋玩月
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秋宵月下有怀
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中秋月
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节习俗简介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有关月亮的古诗范文3
【关键词】投其所好 网络课堂 综合性学习 探索月球奥秘
【基金项目】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第二批立项课题成果之一(立项编号:07C105)。
【注】本文获广州市天河区教学论文大赛一等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169-02
教学过程:
课前:老师布置作业,要求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利用网络搜集有关月球的资料,每组负责一大类,同时,组内成员再分工,以便提高效率。
一、话说月亮
师导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古往今来,月亮一直是文人墨客歌咏的对象,它令人感到浪漫而又神秘,给人无限的遐想。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索月球奥秘,共话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
二、探索月球奥秘
师:课前我们就有关月球要探讨的话题作了资料搜集,下面我们就有请各小组同学展示自己的成果。(同学们纷纷举手,跃跃欲试)看来大家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了,那我们就有请第一组同学来说有关月球的奥秘。
第一小组 明月几时有
――月球奥秘知多少
一、展示
第一组主持人:说到月亮,我们总是充满好奇,为什么它会有阴晴圆缺呢?为什么它和潮汐有很大关系呢……接下来我们小组就一一为大家揭开它的神秘面纱。下面有请我们的组员一一为大家介绍:
学生A:我来说月球的起源……
学生B:我要说的是月球的地质构造和月貌,现在先给大家展示几章图片月球容貌的照片……
师:感谢第一小组同学带来的丰富而又神奇的月球知识,让我们对遥远而神秘的月球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但是我相信大家对月球都还有很多疑问,那么现在大家就针对刚才第一组同学的展示提出作个评价并质疑,把问题都写在Q群聊天栏。
二、利用网络,评价小组展示情况
以下是网上部分学生的评价与质疑:
(这个评价与质疑,让大家在网络上写,首先是考虑到课堂上很多同学可能碍于情面不敢直接说,或表达能力不佳而词不达意,亦或害羞根本不敢站起来说,而网络正好综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同时,希望这简短的评价能养成大家的探究质疑习惯。)
第二小组 我和月亮有个约会
――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
一、展示
第二组主持人:大家好,不知大家有没有和我相同的经历,每当我们仰望星空时,总是爱追寻那皎洁的月亮,总爱猜想嫦娥是否寂寞?吴刚的树什么时候能砍断呢?我想,很多有关月亮的故事或许就是人们的猜想中诞生的吧!下面请同学们重温一下听奶奶讲故事的情景:
一个中秋的夜晚:郭奶奶和她的孙女在正在庭院中赏月……
1.演员表:学生D饰演奶奶;学生F饰演孙女
2.台词:略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一一给大家表演我们搜阅到的故事了,我们搜集的资料都已经放到班级网络图书馆中,欢迎各位来踩踩(网络用语)。
(平时上课,老师会强调把搜集的资料放到班级网络图书馆中,一是为了让大家养成积累作文素材的习惯;二是让大家学会资源共享。)
师总结:感谢第二组同学给我们带来精彩的表演,同学们真是多才多艺啊。
二、利用网络,评价小组展示情况
以下是网上部分学生的评价与质疑:
第三组 千里共婵娟
――有关月亮的诗歌、民俗
一、展示
主持人:相信大家对于有关月亮的诗歌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能背出多少有关月亮的诗句?(互动)那么这里我们就给大展示一下所有的有关月亮的诗歌。
学生G: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师:文学大家们不愧是独具审美的慧心,月的阴晴圆缺在他们眼里无不各具风韵。请同学们说说月亮大多用来寄托什么情感呢?
学生:思乡、思亲、祝愿、孤独之情、闲适之情……
主持人:(老师说的没错)另外,我们的古诗除了可以用来鉴赏品读,还可以用来唱,现在请大家欣赏一首歌曲《明月几时有》(说完,学生打开百度MP3,输入“明月几时有”)。
主持人:下面有请我们的同学H来讲一下各地的有关月亮的风俗。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红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
老师:刚才第三组同学给我们介绍了我国部分地区有关中秋的习俗,不知道大家的家乡有没有特别的中秋习俗或者其他节日习俗?请大家用5分钟时间在Q群上把家乡节日习俗写下。
以下是网上部分学生写的家乡习俗:
师总结:感谢同学们为大家带来这么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最后让我们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结束我们的这一节月亮之旅。(打开百度MP3播放《花好月圆》)
作业:三个有关月亮的作文题目,请大家选一个来创作,写完后把作品放到班级网络图书馆,大家互相进行点评。(网上已挂评价标准,批改范文)
第一题:你驾驶一艘宇宙飞船,在茫茫的太空中寻找外星生命。你离开地球已经好几天了。这时,透过舷窗,你看到一个美丽的蓝色星球……
第二题:在月球上的一天
有关月亮的古诗范文4
又疑瑶台②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③,桂树何团团④。
白兔捣药⑤成,问言与谁餐。
【注释】
①古朗月行:是乐府古题,属《杂曲歌辞》。
②瑶台:古代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③仙人:神话传说中月宫里的吴刚。垂两足:由月亮上的阴影想象而成。
④桂树:神话传说中月宫里的桂树。团团:聚成一团。
⑤白兔捣药:神话传说中月宫里的白兔在桂树下捣药,吃了此药可以长生不老。
【译文】
小时候不认识那是月亮,把它称做白玉盘。又疑心它是瑶台的明镜,飞上了高高的青云端。月宫里的仙人生着双脚,一棵棵桂树聚成一团。桂树下的白兔捣成了仙药,请问是给谁去品尝?
【赏析】
诗人首先回忆自己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称做“白玉盘”“瑶台镜”,二者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jiǎo)洁可爱。接着又运用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描写月宫中的仙人等景物,写出了月亮初生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最后以疑问作结,准确地表现了儿童天真、好奇的本性。
这首诗语言精练,比喻恰当。“白玉盘”“瑶台镜”“青云端”色泽明艳,外形晶莹、玲珑;“呼”“疑”“问”这三个动词传神地刻画出了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极具童趣。
【作者】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因文章有风采而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晚年漂泊于东南一带,不久即病卒。
有关月亮的古诗范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了解“反复”这一形式的表达效果。
2.过程与方法:在读中感受月下景色的美丽。体会“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并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月下景色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体会浓浓的亲情,激发学生热爱父母、关心家人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教学难点:
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让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中,激起学生读的欲望,让情感在读中体悟、升华,真正使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赏月吟诗,歌曲激情。
1.(出示月亮)同学们,看到月亮,谁能吟几句有关月亮的诗词?
2. 古人总是仰望柔情似水的月亮,埋头创作了许多流芳百世的诗词,也让我们产生了无限的遐想。除了这些古诗,还有许多美妙的歌曲陶冶着我们的情操。你们想听吗?老师今天给大家带了一首动听的《月亮船》,希望大家静下心来,认真地听,细细的品,让月夜的温馨、月光下妈妈浓浓的爱走近你我的心田。(播放《月亮船》)。吟过古诗,赏完歌曲,我们的心情也如同月夜一样平静,伴着妈妈的笑眼弯弯,我们感觉好幸福!让我们在这种心境下跟随作者一起到月光下散步,一起走月亮!(板题:走月亮)读课题。
3.“走月亮”是什么意思?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请大家打开课本,轻声读一遍课文。思考:
①“我”和阿妈走过了哪些地方?并用“”标记出来。
②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一个句子,用“————”标记下来。文****出现了几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老师想让你们的课本变得饱满起来,用各种各样的标记符号记录你们思考的足迹,也希望这些好的学习方法能伴随你以后的学习之路。)
2.引导学生汇报:
①教师相机板书:我和阿玛走过了小路、溪边、田埂、……
②“我和阿妈走月亮”在课文反复出现,共出现了4次,把“我”和阿妈到过的地方巧妙地串联起来,使文章自然的分成了四个部分。请大家用“”给课文分段。
三、细读品味,理解感悟。
(一)学习第一部分
(出示第一部分文字)
1. 引导理解“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哪边升起来了。”重点体会“从洱海那边”升起来的意境。
①要想走月亮,得先让月亮升起来,哪儿写月亮升起来了?谁想读读。
②月亮已经升起来了,为什么偏偏还要加上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呢?为什么不说从花园那边升起来?
③引导体会:天上一轮月亮,水中一轮月亮,天上的月亮静静的,水中的月亮随波荡漾的美景。
④齐背这几句话。
2.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重点体会:
“月亮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①下面,我需要教室特别的安静。注意听!听我读这四个“照亮了”,你能听出什么味道?是从远处照到近处了,还是从近处照到远处了?
②生回答
③师引导:远处的景物在朦胧的月光下能看得清吗?所以读起来模模糊糊,照到村头的大青树就看得清楚了,看得最真的是脚下的路。
④再次指名读。
3.在这样的情境下,“我”和阿妈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散步,心情怎样?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4.学生配乐朗读。总结:多么温馨的月光小夜曲呀!
(二)学习第二部分
1.师配乐朗读。学生想象,体会。
(引:听!溪水在唱歌,老师仿佛看见一位阿妈牵着孩子的手,来到了小溪边。同学们轻闭你的双眼,放飞你的想象,赶快到小溪边去看一看,闻一闻,看看你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
重点引导:
①你闻到了什么?画出小溪流香的句子。
②你看到了什么?(重点体会“抱”的温暖)
③此时此刻,文中的“我”是想到了什么?
④假如是你是文中的孩子,此刻和妈妈在一起,你会做些什么?(结合生活经验感悟)
3.小结:是呀!其实,只要我们和阿妈在一起,不管做什么游戏,都会感到快乐!都会感到幸福!
4.把这种快乐和幸福传递给你的同桌,互相读一读。
(三)自学第三、四部分
过渡:老师领大家学习了第一、二部分,接下来请同学们独立阅读和分析,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你喜欢一个部分自学。
1.默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要求:把你感受深刻的地方标记下来,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语,一个句子,甚至一个标点符号。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4.小结:是呀,我和阿妈走在这样柔和的月光下,伴着虫鸣、鸟飞以及果园那边飘来的果香,边走边聊,多么甜美、多么幸福呀!即使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只是静静地走,温情也始终互相感染着,多美的意境呀!
(四)整体回顾
《走月亮》这篇文章用优美的文字,领我们走过了小路、溪边、田埂、走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欣赏了一幅幅诗情画意般的美景,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温馨、快乐、甜美、幸福。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全文,用心和阿妈一起走月亮!
三、播放视频歌曲《母亲》,情感升华。
看到文中的孩子和阿妈在一起度过的幸福时光,不禁也让我们想起了和妈妈在一起的幸福时刻。其实,亲情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用心体会,就会发现,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我们都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让我们怀着甜蜜、幸福、感恩一起来欣赏一段视频歌曲《母亲》,一起回忆妈妈带给我们的温馨、快乐、幸福、无畏…..
四、课外拓展:(任选一题)
有关月亮的古诗范文6
教学重点:①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②通过诵读诗句,体会意境。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
①播放歌曲《水调歌头》,并同时出示图片。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由现代作家赵丽宏先生所写的散文《望月》,我们和他一起去望月,好吗?②齐读课题。③指导读课题。(要读得轻一些,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月亮的不同读法,读得洪亮感受明亮,读得舒缓感受朦胧。)【设计意图】开始上课时,通过美丽的图片和优美的音乐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月亮的美好情感,为学习课文打下情感基础。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读了课题,你会想到什么问题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人?看?做?)
2.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思考:谁在望月?他们看到了什么?他们做了什么?①出示生字词,检查学习情况:闪烁、船舱、沐浴、瞳仁、比喻、云絮、封锁、呵欠、外甥。②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课文描写了作者与小外甥在江轮的甲板一起望月时看见的景色,产生的联想和进行的对诗比赛。)
三、欣赏月下景色,感受美景
课文的内容我们理清楚了,下面我们和作者一道,去江轮的甲板上欣赏那迷人的美景。请同学们用心听,你从中仿佛看到什么,有怎样的感受,都记在脑海里。
1.教师配乐范读第二段,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月夜景色。
2.学生初读第二段,感受月色的美丽,思考:月光的美是怎样的美?①你认为用哪些词能说出这时江上景色的特点?(柔和、安详、宁静、静谧);②你还能用哪些学过的词语形容月光下的景色?(月光似水静影沉璧);③假如用一个词来形容今晚这江上的月色,你会用上哪一个词?
3.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思考,文中的哪些词语或句子让你感受到月色的美?①月色宁静美。(出示)“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②月色灵动美。(出示)“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③月色朦胧美。A.“隐隐约约”说明两岸的黑色剪影看不清楚,有一种朦胧美。B.指导朗读这句话,突出“隐隐约约、伸展、起伏”几个词语,感受朦胧美。C.理解“镀”字。将“镀”换成“染”比较,体会用“镀”更显得有光泽。D.朗读这两句话,体会江两岸景色的美。
4.学生配乐朗读第二段,交流朗读心得。
5.齐读第二段,把对月夜景色的感受融入其中。
6.如此美丽的月色,这样的夜深人静,你能从其他地方找一个词形容这时的环境和我们的心情吗?(强调环境和心情)①学生回答时适时解释“清幽旷远”。(联系图画,幽静、宽阔、辽远)②适时解释“沉醉”。你有过沉醉的感觉吗,什么情况下你会沉醉?(指导用“沉醉”说话)
7.读3-5自然段,思考:①哪些地方写出了我和小外甥沉醉在优美的月色中?②我们为什么会沉醉?(多媒体出示“月光,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试读”的形式,强化了朗读训练,并在朗读过程中进行配乐,创设了月下江景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了月色的静谧美好,激发了朗读热情。
四、吟诵月之诗句,体会诗情
皓月当空,古往今来那些文人墨客们如果面对这样的良辰美景,他们有的会吟诗作画,有的会饮酒助兴,甚至有的会轻歌曼舞,那文中的小外甥想到什么呢?那我们也来试一试,好不好?
1.投影出示小外甥和作者背诵的古诗。
2.分角色朗读。①男女声分角色读。②教师和全班学生分角色读。(师读舅舅)
3.看到后面有什么号?表示什么?那哪位聪明的小外甥接下去?(学生对诗)
4.月光下,我们尽情地对着诗。此时此刻,(课件出示)“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看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学生齐读)
5.写月亮的诗句非常多,老师也搜集了一组关于月亮的诗句。大家一起读(同时多媒体出示诗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
6.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在诗人眼里,却有着不同的情思,有时月亮天真、童趣,有时孤独、惆怅,有时化作一片美丽的乡愁,有时发出诗人郁郁不得志的声声叹息,自读诗句,从诗句中,你能找到怎样的月亮。
7.写月亮的诗真是又多又美,不过也有许多描写月亮的歌曲也很美哟,你们谁知道,唱一下:①指名唱写描写月亮的歌曲。②描写月亮的歌曲非常多,同学们请听。播放歌曲片断:《明月几时有》、《静夜思》、《月亮之上(凤凰传奇)》
8.这些美妙的诗,这些美妙的月光,此时此刻已经融入了我们的心里。请读:“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总结:这些优美的诗句,不仅使旅途之夜变得其乐无穷,而且使文章丰富多彩,今后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适当引用一些诗句、格言,可以使文章更有魅力、有品位。
【设计意图】为使学生体会到诗与月的交融,本环节紧紧抓住了“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看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这句点睛之笔。第一次在学生对诗后,第二次在体会作者的感情和听完歌曲后,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诗中月,月中诗。
五、观察月亮图片,启发想象
过渡:当我还沉醉于诗的意境和月的清辉之时,聪明的小外甥却已经在想月亮像什么呢?
1.观察一组月亮的图片,展开想象,把你心中的月亮写下来,下节课与小外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