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青春校园电影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青春校园电影范文1
关键词:叙事;意象;同性;消费
《蓝色大门》是2002年由台湾导演易智言执导的电影,曾获2002年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展示,及第2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亚洲电影的提名。《蓝色大门》有着台湾校园电影一贯的清新质朴,电影里简单、执着而热烈的青春,带给观众扑面而来的既惆怅又温暖的心理感受。
1 线性结构与个人叙事
导演易智言采用了最朴素的叙事结构,将电影故事按顺序线性发展,尊重情节在时间上的因果逻辑关系,在时间顺序上没有大幅度的跨越,也没有倒叙、插叙等时间跳跃手段,给观众呈现出完整的故事流程,保证了时间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校园电影基本采用个人叙事,个人叙事的目的就是要解构主流话语强调的那种集体的、整体的、一元化的叙事模式,从而建构丰富多样性的历史。《蓝色大门》中男主角张士豪与女主角孟克柔的之间的感情正是在高中备考大学那段特殊时刻中个人的历史。
整部电影的情节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平淡的叙事,后三个阶段分别有着不同的激情变奏,每段冲突和最后的到来水到渠成。在情节的第三阶段中,叙事者聚焦和人物(张士豪)聚焦均为无知视角,如果不是孟克柔的自我陈述,观众只是会觉得她拒绝张士豪只是因为照顾到与林月珍的友情,而不会深层次的考虑到孟克柔是一位有同性恋倾向的女生。影片的真正冲突主要在于人物的内在冲突,孟克柔、张士豪、林月珍以及整个校园、社会也许存在强烈的外在冲突,但是推动故事的力量是来自于她们自己内心深处对爱与温情的渴望。
2 诗化青春与意象叙事
导演杨德昌曾说“台湾只有两类电影―――青春片与非青春片。”可见青春电影在台湾所占比重之大。台湾青春电影的热潮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市场化的需要,结合流行元素满足以青少年为主体的观众需要;另一方面是台湾独特而的政治经济背景,尤其是社会严重的两极分化,造成了大量青少年的另类族群,成为社会上最不安全的因素,使人们关注的目光集中于探讨成长经验。[1]
在诗意的青春里,导演在影片中穿插了若干带有暗示意味的叙事意象,如此一来,在这种青春的叙事下,影片就把同性情感包装成了一种萦绕在青春期里的淡淡的伤感情绪。
(1)卑微的爱:面具。在《蓝色大门》剧情发展的第二阶段里,孟克柔有一组与林月珍伴随动感音乐翩翩起舞的镜头,但特别的是,孟克柔戴着林月珍硬塞给她的张士豪面具。孟克柔对林月珍的爱,在林月珍对张士豪的爱的面前是卑微的,不合法的―――这是一个象征,暗示了孟克柔的匮乏与不足,她唯有成为张士豪(也就是男性,较之林月珍而言的异性)那样,才有资格和权力去爱林月珍。[2]导演表现出的智慧和独特的审美创造,拓展了叙事意象的功能和疆域,丰富了叙事意象的审美表现力。
(2)同性指向:金鱼。在影片的后半部分,张士豪给孟克柔打电话时,出现了金鱼的画面。不仅在《蓝色大门》,其他一些台湾校园同性电影例如《盛夏光年》中,也出现了“金鱼”的意象―――“金鱼”从科学的角度而言作为鲫鱼的一种变种,从而将同性恋者较之异性恋者“变性”的本质,以一种诗意的方式外化到具体的物上。影片往往通过一些符号化、象征化的影像定义来制造或强化有关同性恋现象的流行话题,从而进一步将“同性恋”物化成一种消费客体。[2]
(3)社会冲突:墙与国歌。《蓝色大门》中一共出现了五次篮球馆二楼的墙。前三次都是孟克柔在墙上写字,而第四次是张士豪蹲在墙边写字,墙最后一次出现是在全片结尾处,缓慢的镜头告诉观众孟克柔一直重复写着这句“我是女生,我爱男生”,而最后张士豪则留下了一句“张士豪到此一游,2001,Iwas here!”
这里对“墙”这一意象唯美主义的表达方式,其实也暗示了社会大众对同性恋的排斥甚至歧视,现实生活对同性恋行为的污名化使得孟克柔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于是用自我告知的方式将其强制扼杀在了青春的襁褓里。导演深刻把握审美创造的机理和原则,以墙上文字作为贯穿影片的悬念线索并作为影片收场不仅仅符合叙事结构的完整性、逻辑性要求,在顺应电影叙事结构内在统一性原则的同时,也跳出了形式界限的限制,让形式本身成为一种意义表达,带给接受者审美和愉悦,并保持开端和结局的和谐平衡。
起到同样作用的意象还有片中的“中华民国国歌”,台湾校园有“国歌”响起必须听下手中一切活动并立正站好的传统,而影片中两次“国歌”声起时主要人物都未遵守纪律,在这里“国歌”和“墙”都有暗示社会文化壁垒的意味。
3 成长母题与同性叙事
成长母题的电影中,总是会给人物设定非常规的成长环境,比如父母患病、单亲家庭、经济拮据等等。《蓝色大门》也不例外,女主角孟克柔就是与做餐饮小摊生意的母亲相伴长大,而“孟克柔”这个名字也象征着她包容担当却倔强固执的性格特征。
3.1 影片的成人形象
(1)父亲角色的缺失。台湾银幕上很难看到完美的父亲形象,他们总是陷入对现实的无助与对自我的迷失的双重困境当中,已然无法履行父亲的职责,例如《夏天的尾巴》(2007)、《沉睡的青春》(2007)、《流浪神狗人》(2008)中,父亲们几乎都是人生的失败者,他们沉溺于酒精,生活不能自理,依靠子女的照顾勉强维持生活。[3]而在《蓝色大门》中,女主角孟克柔与终日辛苦的母亲相依为命,父亲角色的缺失使她对性别概念比其他人更模糊。
(2)主要成人形象:母亲、体育老师。孟克柔的母亲与代表了大部分独子的家长,台湾电影里,担当中年乃至老年父母亲角色的演员们历来都让观众看了倍感暖意―――有点俏皮、有点草根、有点知足、有点窝心,它不是外壳精美却没营养的零食,它有美妙的包装,也有源源不断沁出的丝丝暖意。[4]孟克柔母亲对她的关心并没有溺爱,而是恰到好处的体贴关怀,这符合《蓝色大门》本身的节奏,同时也迎合了观众的欣赏口味。体育老师在影片中虽然每次似乎都以“打酱油”的方式出现,却也是不可缺少的元素。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多人不可避免地成为了自己本不希望的样子,就像这个体育老师,他的从前,何尝不可能是张士豪呢?
3.2 导演的同性情结
在台湾校园电影当中,诸如《蓝色大门》(2002)、《盛夏光年》(2006)、《刺青》(2007)、《花吃了那女孩》(2008)、《渺渺》(2008)、《带我去远方》(2009),都在成长的叙事中夹杂着同性情感的表达。同性恋题材的盛行,一方面是源于导演对国际电影节获奖的渴望,另一方面也是台湾年轻一代追寻自己独立身份的表达方式。在一个异性恋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中,同性的讲述必将处于失语地位,而当其在台湾成长题材电影中大量涌现时,就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情感表达,也具有了一些身体政治的意味。[4]如今,同性恋情电影在现在的电影市场越来越多见,但大众所接触到的同性恋现象已被一些“出柜”“耽美”等流行话题打上标签,包装成了夺人眼球的流行文化―――作为波德维尔(DavidBordwell)所言的一种“猎奇性的亚文化主题”,同性恋满足了大众对他者奇观的窥视欲望和刻板想象。[2]在“眼球经济”的刺激下,对同性恋题材的形象叙事,无论是美化丑化还是符号化、标签化,都是大众传媒对于同性恋现象一种新的“遮蔽”,但即使更多的是异性恋者对于同性恋现象的消费,却也有利于社会建立起对同性恋现象的客观认识并给予真正的理解。
4 文本分析与消费叙事
(1)宏观消费叙事。“同性恋”题材台湾的校园电影中,被建构成了一种消费文本,形成了特定的消费叙事。《蓝色大门》之所以给人以清新纯美而非龌龊不堪的观感,很大一部分原因还在于影片的叙述模式上,虽然讲述的是同性恋情,但从本质上采用的都是刻板的异性恋叙事模式。影片由“青春校园”和“同性恋情”叠加而成的,《蓝色大门》率先给传统的台湾校园电影带来陌生的新鲜感,但实际遵循的是典型的异性恋叙事模式,比如青春纯爱中三角恋的纠葛,因此影片仍可被还原为最基本的校园青春爱情类型。在如今多元开放的语境下,在传统偶像剧式的校园电影逐渐式微的境况下,同情恋情被导演及演员们突破化演绎,市场话语与消费话语逐渐成为影响甚至主导电影主题的另一重话语力量。面对消费文化的巨大诱惑,校园电影叙事打上了浓重的商品经济的味道。校园同性恋者被观看的客体命运落入了消费主义的圈套,作为“他者”的同性恋客体被物化成一种异类奇观,其结果,虽然有利于整个社会加深对同性恋者的理解,但依然巩固强化了以异性恋为中心的权威秩序和同性恋的边缘地位。因而,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在欢呼导演们勇于突破敢于创新的同时,更要提醒其跨越市场话语和消费文化话语的陷阱,在适度联姻对电影艺术与消费文化时,规避其对电影本体和审美品质的潜在伤害,对消费文化保持适当警觉,避免沦为消费文化的奴隶。
(2)微观对白独白。《蓝色大门》中的对白带有一些些的哲学意味,例如张士豪与孟克柔在聊天中提到似乎这个夏天什么都没有做成后说道:“但总是会留下一些什么吧,留下什么,我们就变成什么样的大人”。除此之外,影片对白最为突出的特征即是经常出现重复多次现象,为电影制造出了一种类似于戏剧渲染的氛围,例如:“我叫张士豪,天蝎座,O型,游泳队,吉他社,我还不错啊”“那你想不想吻我”在影片不同情节中多次出现。而影片结尾,张士豪如同影片开头一样,穿着花衬衫骑车等路口红灯,随后孟克柔的一段独白为电影添上画龙点睛之笔。“小士,看着你的花衬衫飘远,我在想一年后,三年后,五年后,我们会变成什么样子呢?由于你善良,开朗又自在,你应该会更帅吧,于是,我似乎看你站在蓝色大门前,下午三点的阳光,你脸上仍有几颗青春痘,你笑着,我跑向你,问你好不好,你点点头,三年,五年以后,甚至更远以后,是体育老师,还是我妈,虽然我闭上眼睛仍看不见自己,但却可以看到你。”随后画面切到篮球馆那面写着“我是女生,我爱男生”的墙,影片随即结束。在这段让观影者印象深刻的独白中,孟克柔的青春疑惑最终以对未来的希冀被加以解决,虽然影片无结局,但这一细节的安排或许暗示了孟克柔的同性启蒙只是自己的错觉,这段同性情感的纠葛,对她而言只是青春躁动期一场充满诗意的意外。
参考文献:
[1]刘夏青.由《蓝色大门》看台湾的青春电影[J].群文天地,2011(4).
[2]张祯.同性恋影像:作为他者奇观的消费叙事―――以泰国和台湾地区的校园青春同性恋电影为例[J].电影文学,2011(24).
青春校园电影范文2
1、电视剧《少年派》中邓小琪扮演者是王玉雯,1997年出生,中国内地女演员,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
2、王玉雯,2015年,主演青春言情微电影《数字恋爱》从而正式进入演艺圈。2016年,主演青春校园超能力网络剧《超星星学园》;同年,参演根据郭敬明同名小说改编的青春偶像剧《夏至未至》 。2017年,参演顾长卫执导的青春校园影片《遇见你真好》 。2018年3月27日,参演的三国题材古装剧《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在腾讯视频上线,在剧中饰演曹操之女曹节 。
(来源:文章屋网 )
青春校园电影范文3
1、王大陆,1991年5月29日出生,中国台湾男演员。2008年出演“弯道情人”系列广告为观众所知;同年参演悬疑偶像剧《霹雳MIT》。2009年参演家庭伦理剧《闪亮的日子》。2010年10月参演黑色校园剧《死神少女》;12月,参演惊悚推理剧《国民英雄》。
2、2014年参演根据九把刀小说改编的爱情喜剧电影《我的情敌是超人》;同年参演爱情电影《相爱的七种设计》。2015年首次担任男一号,主演青春校园电影《我的少女时代》,该片在中国台湾地区上映后票房突破4亿新台币,成为2015年台湾年度票房冠军,中国内地票房突破3亿人民币。2016年搭档张天爱主演古装电影《鲛珠传》;同年与成龙合作主演动作电影《铁道飞虎》。
(来源:文章屋网 )
青春校园电影范文4
1、肖海洋是电视剧《一起同过窗》中的角色,扮演者是庞瀚辰。庞瀚辰,曾用名庞洪涛,1990年10月28日出生于辽宁省抚顺市,中国内地男演员。2012年,参演个人首部微电影《梦的来信》。2013年,主演微电影《寻景》。2014年,在爱情片《房车》中饰演在房屋中介所工作的李杰。2015年6月,出演个人首部电视剧《后海不是海》,从而正式进入演艺圈;同年,获得第二届全国微电影大赛最佳男演员。2016年,出演爱情片《微微一笑很倾城》。2017年,主演青春励志剧《浪花一朵朵》。2018年,出演都市职场剧《平凡的荣耀》。
2、《一起同过窗》是由毕鑫业执导,武雨泽、徐晓璐、庞瀚辰、李若嘉、于翔、桑砚、应岱臻、丁翔南、李川等主演的青春校园喜剧。该剧讲述路桥川、钟白、任逸帆三位青梅竹马一路同窗,并考入了同一所大学,并陆续认识了新同学,九位青春男女共同开启了多姿多彩的大学时光的故事。该剧于2016年7月15日在腾讯视频播出,2016年获得腾讯视频星光大赏年度惊喜网剧。
(来源:文章屋网 )
青春校园电影范文5
90后“霸占”电影市场
“抓住大学生,就等于抓住了电影市场的未来”,这是众多电影从业者的共识。“懂社交的大数据”微信电影票的调查清晰表明:中国主力观影人群正在向90后,00后等新兴力量过渡,
微信电影票在线发放的11558份有效调查问卷显示:中国男性观众19岁-30岁的占比为74.8%,同年龄段的女性观众为77.54%,据此,90后成为目前中国电影主力观影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年轻人正在主宰电影市场。
从2005年开始的这10年间,中国电影票房年增长率保持在30%左右,现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增长则与电影票房的增长高度吻合,是增量部分的主要来源,微信电影票在线调查显示:大中专以上学历观众加起来占总量的92.98%,几乎一统天下,这些人有着固定去影院观影的习惯,受访者选择“每周去”选项的为35.99%,“每月一次”的接近50%,这两类人加起来超过85%。
“大概每30年,电影的观众都会有一次巨大的变化,好莱坞也是。”微信电影票将这一现象称为“观众影变”,认为受社会变化和观众年龄增长后观影频次下降等各种因素影响,每30年观众的口味、选择都会变化。
青春片营销瞄准大学校园
年轻人是互联网的主力军。针对观影人群年轻化和学历层次,电影市场也呈现出积极迎合的态势,很多青春片纷纷涌向大学校园进行营销宣传,最终获得票房成功。微信电影票所属的微影时代公司CEO林宁表示,公司针对现状,会更倾向于投资吸引年轻人的题材。
90后观众对青春校园题材的钟爱,让《小时代》系列,《致青春》《匆匆那年》等青春片都取得了票房佳绩,综合统计,仅2013-2014短短两年时间,青春校园题材电影累计票房就突破了40亿元,是目前中国电影市场最卖座的类型影片之一,其中大学生的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不容忽视。
微信电影票数据显示,绝大多数的90后受众观影都会通挝使用学生证来享受多数影院的半价权利,参加团购或是售票网站的优惠活动也是使用率较高的方式,在观影频次上,一般90后每个月都会去影院看一两场电影,更多影片则是平时在寝室里通过互联网观看。
微信电影票陪90后玩花样
在移动互联网大潮中诞生的微信电影票,凭借大数据优势,对90后这一代“网络原住民”有着深刻理解。推广影片时,微信电影票会根据不同类型的影片、不同的观影群体制定不同的策略,采取不同的方式,推送不同的内容,最大化地达到吸引目标用户的目的,
2015年上半年,微信电影票同电影《十万个冷笑话》片方的合作还处于讨论阶段时,微信电影票就将自身定位于“首席玩耍伙伴”,而非单纯的票务平台。利用朋友圈,微信电影票发起了年轻人热衷的手机弹幕游戏,获得数十万次转发,把单纯的购票红包转换成全员互动,贴近青年一代的心理需求。在8月份《黑猫警长之翡翠之星》的推广中,微信电影票再次运用“二次元”的玩法,联合视频网站ACFUN组织了两次弹幕点映场,为粉丝创建了线下互动的平台。
为了让《十万个冷笑话》的观众“玩”好,微信电影票在北上广三地举行“打赏专场”,让观众先看片再扫二维码打赏,电影值多少钱完全由观众自己决定,让现场的观众增加了新鲜体验。
针对《速度与激情7》这样的好莱坞大片,获得官方唯―推广授权之后,微信电影票在E映前夕进行了朋友圈广告投放,实现精准覆盖,加上影片自身的关注度以及话题性,《速度与激情7》的话题立即引爆朋友圈。其后,微信电影票作为《何以笙萧默》的独家票务营销平台,“绑定”黄晓明,让其以“首席营销伙伴”的身份参与营销,不仅充分利用了微信平台海量用户的影响力,还创造性地搭建了“朋友圈营销+明星公众号+票务平台”的“联动营销新模式”。
90后,00后大军和互联网大潮袭来乃大势所趋,无论是制片方还是发行方,唯有不断创新跟上潮流才能生存,微信电影票人士谈到经验时,多次强调定位和个性化策略的重要性,这也正是《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成功法宝。
青春校园电影范文6
1、《菊次郎的夏天》,这部电影是北野武所有电影中难得的温情电影之一,也是一部关于成长、亲情、夏天不得不看的一部经典电影。影片讲述了正男和混混菊次郎(北野武饰)一同去乡下寻找正男妈妈的搞笑旅途。笑点、温情皆有之,是难得的好电影。非常推荐大家观看。
2、《花火》,这是一部讲述一个硬派的日本刑警在一系列打击之下走向极端绝路的故事。电影由著名的大师久石让配乐,北野武所饰演的男主角在整部电影中说话不超过二十句,但感情的细节流露得都十分的到位。有些血腥,是北野武暴力美学的一个经典展示。是一部有些压抑的片子。喜欢暴力犯罪电影的小伙伴不能错过哦。
3、《坏孩子的天空》,这部电影是由北野武所提携的一部作品。讲述了一对大人眼中的坏孩子在追寻了自己想做的事情最后却又回到了原点的故事。影片展现了校园中那些“坏孩子”的经历,对坏孩子生活和行为的一些反思,以及对于坏孩子灵魂中一些美好事物的展现。是一部很有深度的青春校园电影。
4、《大佬》,这是北野武最为著名的一部黑帮电影。一切元素都带着深深的北野武印记。这是北野武用电影的手段来展现他心目中黑帮大佬的电影。电影的镜头和画面都十分精彩,特别是在黑帮火拼之后用尸体所拼出来的“死”字尤为使人震撼。十分推荐大家观赏!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