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职教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职教材

高职教材范文1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材改革;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的教材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基本保证,高职教材作为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知识载体和教学的基本工具,直接关系到高职教育能否培养出适应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1]。国家教育部也把教材建设作为衡量高职院校深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指标,作为评估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与水平。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十分重视教材建设工作,编写和出版了一批质量较高的教材,仍然满不了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高职教育还存在着课程设置与教材使用不规范的现象[2],客观上要求必须重视高职教育的教材建设。

1高职教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呈迅猛发展之势。各出版社为了满足高职教育的需求,组织编写了大量的高职教材。但是,高职教材建设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跟不上高职教育发展的步伐,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1缺乏特色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其课程必须有属于自己的类型特征。高职教育的特色应当是:以从业中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即以程序性知识为主,以陈述性知识为辅。但是,由于人们对高职的内涵、特征缺乏深刻、全面的理解与把握,而且职业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以及研究者,基本上都是学科体系培养出来的,所以,即使在凸现职业教育特色和本质的课程内容被确定以后,对内容的排序还会自觉不自觉地回到学科体系的老路上去,把本来已经明确选取的知识内容重新装进“学科体系”的架构之中而被“强制性”地序化。结果,恰当的内容不恰当地序化之后,课程又重新成为被简化了的、被压缩了的学科课程的翻版。长期以来,高职教材大多未能跳出学科体系的藩篱,以致使高职教材缺乏特色,不能自成体系。

1.2内容陈旧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新的职业岗位和岗位群被催生出来了,已有的职业岗位和岗位群对知识与技能的要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这些无疑对高职教材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高职院校在大力进行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同时,也都在努力促进课堂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与社会一线岗位要求的动态适应。但是,受师资来源、办学体制、实践条件、合作单位等的制约,教材编写水平很难反映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成果,贴近社会生产实

践、可圈可点的教材更是屈指可数。致使反映新技术的新案例无法及时地反映到教材中来,与高职的就业导向要求不相适应。

1.3形式单一

目前,我国高职教学模式正向现代化教育大步迈进,逐步摆脱传统的“教师—黑板—教科书—学生”的教学模式。为适应现代化教学模式及学生掌握高新技术的需求,各高职院校纷纷引人了多种多样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计算机“虚拟现实”的仿真技术和网络教学技术,幻灯、投影、电视、录像等视听媒体技术等。但是,传统具有一种巨大

的惯性,新编高职教材大多仍保持了纸质教材的单一性,这显然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讲课的要求不相适应。

另外,纸质教材的内容大多以知识体系为主,不能够对占总教学时数50%以上的实践教学环节。提供必要的依据和支持,这也与高职的教学模式不相适应。

高职教材建设出现的上述问题相互交织,加上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对高职的投资和重视相对不足,造成至今也没有建立科学系统的高职教材体系的局面。而立体化教材的建设,可使这种状况得到有效的改观。

二、离职教材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高职教材编写的人力资源短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特别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推进,高职教育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从而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高职院校连年的扩招导致各种所需资源的短缺,与高职教育快速发展存在着一定的落差,特别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从数量、质量以及结构比例上,还远远不能满足高职发展的需要。许多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无暇顾及高职教材的编写工作。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一些职业岗位和岗位群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在不断发生变化,知识经济也催生了一些新的职业岗位和岗位群,对高职教材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扩张的主渠道还是来源于普通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及调人的普通高校或中职学校的教师因此,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仍然沿袭着“从课堂到课堂”的传统模式~。可见,高职教材编写的人力资源十分短缺,能够反映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成

果,特别是贴近社会生产实践的教材就更少

(二)高职教师编写教材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和鼓励

要编写一本高质量的新编高职教材,需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往往需要编写人员数月甚至数年的努力.经过多次的编辑修改才能定稿。这样,一些教师辛辛苦苦编写出来的教材,还往往只作为学校自编教材来使用,要想正式出版,还要经过繁杂的程序,承担能否被社会认定等一系列的风险,因此,即使是比较优秀的校内自编教材被出版的可能性也比较小,使教师编写教材的积极性受到抑制,质量比较高的高职教材往往就不容易出得。

(三)教材编写与出版的组织协调未到位

虽然教育部早就提出了高职教材建设的规划与目标,但是要具体到某一专业、某一课程的教材建设则需要根据某个行业、地区以及具休岗位的要求来确定。日前,随着各个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力度的加大,许多学校在高职教材建设方面已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这些院校也积极和有关出版社配合,把各自的教改成果编写在教材中。但是,许多高职院校和出版社的联系往往是单线的、偶然的、零星的,这样常常导致许多出版社掌握着高职教材的出版计划。使一些优秀自编教材不能及时付诸出版。高职教材建设在宏观上缺乏引导与推动。也就不可能出现一大批能够反映高职教育特色的优秀或精品教材。

三、加强高职教材建设的措施

(一)充分认识教材建设的重要意义

教材建设工作是高职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是体现一定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的载体,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主要工具和基本依据,是教学理论发生功效与实践的中介,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全面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关键,教材质量的高低,关系到高职院校能否实现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二)必须加强高职教材编写队伍建设

组织一支优秀的教材编写队伍是保证教材质量的前提,由于我国高职教育办学时间较短,具有丰富高职教学经验的教师还比较匾乏,所以应聘请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及行业部门技术人员参与教材的编写、审定工作行业技术人员最了解相关岗位的实际,参加编写可提高教材的实用性这样编写出的高职教材能够把握行业的最新发展动向以及各类知识的结构比例,从而保证教材质量。

(三).树立正确的高职教材建设观

高职教育是有别于学科型、研究型、工程型的普通高等教育,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内涵,职业教育是直接为地方或行业经济发展服务的,培养目标应突出职业性、行业性及区域性的特点。故此,高职教材的建设规划及编写应尽量体现其适用性。

(1)为教材准确定位。一是教材应服务一定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尽可能以职业标准为主要依据,编写时注意与职业基础内容的衔接,突出以职业性内容为主,以学术性内容为辅的特点。理论知识要根据“必需、够用”的原则编写;二是在教材的编写中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融入足够的实训内容,保证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充分体现实用性、针对性、简约性、及时性、新颖性和直观性;三是教材编写应根据地区经济、科技和基础教育水平的实际情况进行。

(2)培养形成高职教材建设观。一是要坚持面向学生、面向职业岗位群、面向社会,教材设计和编写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和可能,符合职业院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二是要求教材克服学科本位论,放弃片面强调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全面性、系统性。要从学生的就业和岗位需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审视职业教育教材,真正实现从学科本位向学生职业能力本位转变;三是教材内容必须是能使学生形成基本职业素质的知识和技能,突出体现服务于发展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功能。

(3)体现教材的灵活、多样性。一是根据培养模式、培养规格和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同,出版风格各异、形式多样的教材,教材还要体现不同学校、不同教师、不同培养对象和不同地区的特色和个性,提倡“一纲多本”或“多纲多本”,重点抓好专业实践课和部分专业课的校本教材建设;二是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的内容及教学特点,研究教材功能与课程目标的关系,研究学生的学习基础和专业的培养目标,根据需要决定教材内容的取舍,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及时补充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方法。

(四)适应教学发展,实施立体化教材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课堂教学已经不再是向学生讲授知识的唯一方式,教学场所己经从课堂教学向实验室、科技馆、社区、工商企业等实践场所延伸,高职院校的教学组织模式正按照多种方式呈现和向立体化方向发展。我国高职教材建设在品种基本齐全、质量有了明显提高的基础上,应向实施精品战略探索、迈进。因此,高职教材建设应大力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成果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实践密切结合,将各种相互作用,彼此联系的媒体介质和教材资源有机整合,形成立体化、数字化的教材体系。

总之,高职教材建设必须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立足点,充分体现新的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学习观;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为突破n,顺应社会要求和时代潮流,为高职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科学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和平.高职教育教材建设应体现的特色[J]高教研究,2005,(4):101-102

[2]李慧.高职教材体系建设中的问题与改革[J]中国农业教育,2005,(4):22-46

[3]周建松,郭福春.关于高职院校教材建设的若干思考[J]教育探索,2005,(12):46-56

高职教材范文2

1.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一本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传递载体,其所承载的知识要准确,全面,能作为学生的技术支撑。同时教材中要突出学生技能培养,应以实践操作为主。通过具体的项目案例,兼顾课程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将知识的应用和实践的依据结合在一起。

2.先进性与普适性结合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软件版本的更新,在教材中也要体现出出来,介绍先进的技术应用,使知识内容与行业企业发展相一致,保证学生所学的内容不是陈旧内容。同时对知识内容进行筛选,对于一些特殊的、罕见的技术最好不要体现,注意知识内容应用的普遍性、大众性。

3.趣味性与创新性结合

采用“校企合作”进行教材编写,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要进行教材框架结构的创新。可采用“项目介绍、学习目标、项目制作、知识内容、项目总结、习题测验”这种框架结构,突出了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结构新颖、吸引人。在教材介绍相关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趣味性,在章节中穿插“经验技巧”、“小提示”的环节,体现出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枯燥的知识学习过程中增添了一些知识的趣味性。

高职教材范文3

论文摘 要: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提高教材管理水平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高职院校现行的教材管理机制已经不适应纷繁复杂的教材管理工作。因此,对高职院校教材管理工作进行改革,提高高职教材管理水平已刻不容缓。

教材是高校基本建设内容之一,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及其成果的重要反映,它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也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教材是高校教学的主要工具,教材的管理工作对保证学校教学秩序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如何改革现行教材管理工作中的弊端,提高教材管理水平,是各个高校共同面临的问题。

一、高职教材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材管理工作相对滞后,教材缺乏科学管理

长期以来,高等学校教材管理部门在行政划分上多隶属于教务处,主要负责全校师生的教学用书,其教材供应机制是:依据学校各部门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班级人数、教材库存等情况进行数据汇总,制定教材征订计划,并统一组织采购;在做好教材入库和出库管理的同时,还要做好教材费的结算工作,做到课前到书,人手一册。这种教材管理模式自实施以来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随着高职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和学生人数的不确定性,教材供应与学生需求之间的矛盾更加凸现出来,教材管理面临着诸多问题要加以解决。教材的预订工作通常是结合每年度的招生计划来进行的,高职扩招后,招生人数不断增加、报到注册率不高及在校生专业的调动、留级、退伍复员的一些学生的不确定性,使教材预订的数量难以准确掌握。订多了教材积压,特别是学校自行印刷的自编教材,印多了不能退;订少了’学生来了没有教材,又措手不及。补订教材又不能作到今天订明天到的高效率,需要一定时间的等待,既影响了教材供应的数量与质量,也给教材的征订工作、结算工作带来一定的忙乱和被动。

2.教材更换过于频繁,对教材体系缺乏系统研究

高职选用高质量的、知识体系比较完善的、不同特色的教材,加强对教材的研究、推广和使用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教师、教研室、各专业以及教材管理部门的重要任务。一方面,教材的优选率不高,教材在选用上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职教材选用机制不健全,存在着简单化倾向,教材选用仅仅依靠教师个人或教研室,一些“职称”教材、人情教材、协编教材、包销教材仍然使用,没有发挥教材管理部门的监督作用。这样的直接后果,一是不能吸收国内外优秀的学术成果,成为“井底之蛙”,“学术共同体”积累不足;二是学生知识面狭窄,出现学分多但素质低的现象。(2)由于缺乏广泛的信息和有效的机制约束,教师对选用教材工作重视程度不高,简单采用熟悉的教材,教学容易形成习惯思路,教材选用存在着片面性和盲目性。

3.教材管理手段不够先进

目前高职教材管理和建设工作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无论是从教材的购进、教材的保管、教材的发放等诸多环节都存在着一定的弊端。(1)教材管理资金匮乏、设备落后。目前,我国不少高职的教材仍处于经验管理,使用手工作坊式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离科学管理甚远。管理人员的工作是日抄月累、搬运、保管。工作环境差,大都是在不通风和光线很差的“仓库式”的地方办公。夏天不通风,春天易受潮,教材的保管都难以得到保证,更谈不上科学管理。(2)管理人员只是起了一个采购和发书以及结算的作用,没有更多的时间对高等院校教材体系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思考。(3)缺乏科学、规范的先进理论做指导,管理手段相对落后,难以适应教材建设的新形势。

4.教材管理不规范,自鳊讲义良莠不齐

随着高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科、专业调整,课程体系的不断整合,导致一些课程尚无可用教材,亟待组织教师编写或开展短缺教材的征订工作。虽然大部分高职有健全的教材选用与评估制度,但是,由于可操作性不强,管理流于形式,使得教师选用教材的随意性增大。—方面,受每学期公选课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授课学时、上课教师等不断变化因素的影响,所使用的教材很难统一规范起来,另一方面,高职对自编讲义、选修课教材和实验指导书等辅助教材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一些教师、出版社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往往只重视教材、自编讲义的编写数量和销量,而忽视自编教材的质量和价格,这给学生造成了较大的经济负担,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改进高职教材管理工作的措施与对策

1.健全教材管理制度,加强制度建设

以与现行教材管理相适应的、切实可行的教材管理制度来规范和约束教材行为。例如教材规划制度、教材建设制度、教材选用制度、采购发行制度、库房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各种岗位责任制、审计制度、使用及信息反馈制度等。教材管理部门应自觉遵守教材管理制度,大力改善教材管理工作中的随意性,自觉接受财务和审计部门的监督。

2.树立现代的教材管理观念

教材工作是高职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反映学校教学、科研水平的一个特殊窗口。目前,针对教学工作的性质、特点,我们应该积极推行现代的教材管理观念,加快教材管理体制的改革步伐,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克服种种弊端,才能更好地发挥教材的基础性作用。(1)树立市场观念,强化前瞻意识。要时刻接受新的信息,吸取和借鉴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管理经验。紧跟世界潮流。(2)树立危机意识,增强服务意识。要时刻加强学习,努力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知识,不断提高驾驭工作的能力,不断提高教材工作的服务管理水平。(3)树立责任意识,增强创新意识。要进一步加强教材计划、组织、指导与调控的管理,避免工作的盲目性和被动性,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力求为广大师生奉献优质的精品教材。 转贴于

3.实现教材管理的现代化

教材管理涉及到采购计划,组织控制、反馈、供应、结算、激励、领导等基本活动以及库存数据的管理及教材的调度等等,这些都是十分复杂的工作。这些工作不仅量大、单一,而且重复、枯燥、劳动强度大,如果教材工作者只是停留在传统的“收收发发”的经验管理水平上,只能是出力多,效率低,准性差,影响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在管理中运用计算机软件等现代办公设备,既可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又有助于提高教材管理的工作效益。有实践中,不断利用新教材技术设备,淘汰不合时宜的软件、硬件。使教材进出、统计、查询等一系列功能可以在一瞬间完成。开通互联网,与外界进行互访和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同时开通校园网,利用校园网络这一平台,开发教材管理软件,实现网上查询,网上订书、网上售书;让 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校园网随时查询、预订和购买自已所需要的教材,利用校园网大力推行介绍部级、省级优秀教材,开展对使用教材进行质量跟踪、信息反馈等活动,从而实现教材管理的现代化,提高教材管理的效率。

4.改进教材管理运行机制

教材管理工作要遵循高职教学的规律,突出重点,科学安排。要着重抓好计划、选用、供应与结算等几个环节。(1)计划要细。教材管理必须计划先行,计划是教材工作的基础。教材计划主要包括:教材建设、教材预定、教材追加、教材发行等等。在制定教材计划时,一要强调重要性和严肃性,二要在“细”字上下功夫。如:教材的预定计划不严密,就会造成多订,漏订或错订等问题,要努力做好教材计划的衔接与补充,克服计划外盲目采购教材的现象,对教材的版本、数量,编者等要反复核对,杜绝差错。(2)选用要优。教材选用要强调其理论性和系统性。教育讲究一个“优”字,要求取材合适,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材科要为教师选用高质量的、不同特色的教材创造有利条件,提供完整的信息资料。坚持优中选优,让“职称”教材、协编教材、包销教材再无用武之地。(3)账目要清。财务结算是教材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结算形式较为复杂,每一笔教材费用的结算,都要力争做到及时、准确、无误。

5.扩展教材供应渠道,开设校园教材书店,加强教材回收和有效利用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高职公选课不断增加,教材预订的种类也开始增多,总量增加。但部分教材却在减少,这在教材预订时很难把握。所以,在学生选定了某门课程情况F,一般应不能更改。其解决途径有以下两点:一是教材管理部门应该与多家书商或兄弟院校经常保持协作、合作关系,实行多渠道进书,及时进行余缺调剂,做到资源共享,互通有无。二是开设经营性书店为大学生提供教材征订、零售服务。这种书店由于面向学校和社会两个市场,教材货源充足,教材规格层次齐全,学生有大量的自由选择空间,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取教材,学生也可以通过刷卡的方式来结算教材款。三是解决大学生因教材费用吃紧而造成的影响学习问题,逐步将部分能够继续使用的旧教材进行回收和利用,为贫困学生求学奠定一定基础,同时也是提高环境教育的重要举措。

三、总结

高职教材管理工作关系到学校发展的大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物质前提。高教管理工作者只有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思考一些改革方法,并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才能保证学校教学秩序的稳定,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高职教材范文4

关键词:课程改革;高职教材开发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G3198(2016)04G0202G02

1构建高职会计专业教材体系的指导思想

教学模式是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反映,是一定理论指导下围绕着教学活动的某种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行为规范.国内的教学模式一般包含指导思想、教学活动进行的线索、教学程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课程设计方法及教学评价几个要素.“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是我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中的教学论.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么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么教.教与学这两个活动都要以“做”为中心来展开.会计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会计课程的教学宜采用做中学、做中教、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需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法、顶岗操作法、五步教学法、分组导生制等.实施这一模式,要坚持以“做”为中心,系统设计教学做合一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开发教学做合一系列教材,按教学做合一模式组织课程教学和考核,从而实现以做求学,以学定教,以行获知.理论研究和开发实践表明,“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高职教材开发体系的构建有助于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这种以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开发的教材我们称之为教学做合一教材.

2教学做合一教材开发实践与探索

“教学做合一”教材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做过程中所使用的教、学、做的材料.“教学做合一会计系列教材”是体现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思想和教学做合一理论的特色教材,是我们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结晶.为了研制这套教材,我们付出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心血,现将教材编写过程总结如下.

2.1教材编写步骤

设置和开发会计专业“教学做合一”教材基本思路为:(1)根据会计行业需求设置课程体系.设置课程体系的第一步就是进行市场调研.由院校专家、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及企业专家组成调研组,对会计岗位供求关系、人才需求特点、会计人才能力要求及职业岗位(群)进行深入调查分析.通过调研,确定会计专业职业岗位(群),对职业岗位(群)进行细分,直到不能再细化为止.我院对会计电算化专业进行了调研,确定了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岗位有会计、基层财务管理、统计及审计等岗位.对会计岗位进一步细分,分为薪酬核算会计、往来结算会计、材料核算会计、财产物资会计、成本核算会计及总账会计.以会计岗位为标准,以调研结果为依据,确定了会计电算化专业拟开设的课程体系.(2)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设置专业课程.课程设置的关键是工作岗位任务分析.以细化后的会计工作岗位为单位,对各工作岗位进行分析,详细列示出各工作岗位的主要职责及工作任务.对工作任务清单剖析,提炼出会计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及学习能力等.根据会计职业能力要求,整合形成会计电算化专业学习领域.(3)基于学习领域设置课程内容.依据工作岗位任务分析中提炼出的知识能力和技能能力要求,结合教学的需求及特点,将学习领域转换成课程.(4)设计“做”事项.“做”的事项是典型的工作任务的具体表现形式,学习领域课程的主要内容,按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原理将课程内容分为一个个的学习单元.每一个学习单元包括三个部分:要求做什么、根据什么做、应该怎么做.这三个部分由工作逻辑、职业能力、知识建构转化而成.要求做什么就是提出工作任务,创设学习的情境,使学生清楚学习的目的;根据什么做给出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材料,包括相关资料、工具及设备等,指导学生顺利完成工作任务;应该怎么样做给出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理论知识,以做促学.(5)结合教学特点,系统开发教材.“教学做合一”的教材不应以知识的框架进行设计,而是根据会计工作流程的特点,设计教的内容,设计做的事项.该教材要突出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的统一、工作目标与教学目标的统一、工作内容与教学内容的统一.编写教材时需结合教学的目标、学生学习的特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发展规律,并注重学习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培养.

2.2教材编写体系及内容

我院组织骨干教师编写了“教学做合一会计系列教材”一套16本,包括:基础会计、基础会计同步操作、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同步操作、成本会计、成本会计同步操作、企业涉税会计、企业涉税会计同步操作、金碟财务软件操作、金碟财务软件操作同步训练、用友财务软件操作、用友财务软件操作同步训练、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同步操作、会计仿真实训、会计分岗实操等.“教学做合一会计系列教材”每个工作任务都包括三个内容.第一个内容是以文字的方式提出工作任务.工作任务包括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师生教学做”,由教师带领学生来完成;另一个部分是“学生独立做”,由学生独立完成.第二个内容是完成该工作任务所需的相关理论知识.第三个内容是操作指南,帮助学生完成指定工作任务.每本教材配套一本同步操作,给出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材料及工具.同步操作配有标准化的练习,帮助学生再次提炼理论知识.

2.3教材特色

这套教学做合一会计系列教材的特色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材内容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合一会计系列教材”以“做”为出发点,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它改变了传统教材的学科知识体系,以“做”为前提,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效结合,形成教、学、做的统一体.在学科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学习上,以实践操作技能为引领,以行获知.理论知识打破传统的学科逻辑排序,按实践操作所需要为度,确定理论知识的多少及其深度.(2)教材体系工作任务过程化.“教学做合一会计系列教材”是按照会计岗位(群)职业能力构建的教材体系.针对会计职业岗位(群)主要职责、工作任务、劳动组织形式等要素的进行分析,提炼出了完成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与技能;然后对知识与技能进行归纳、整合,确定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以此构建教材体系及教材内容.教材按工作过程的逻辑关系进行分工,由若干个典型工作任务组成,通常按照“要求做什么”、“根据什么做”、“应该怎样做”来组织与编排.(3)教材有利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做合一会计系列教材”以做事为切入点,以工作过程为轨道,通过完成工作任务,将教与学有机的统一起来.教学做合一教材有利于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充分实现教学做合一;有利于让学生在做中学知识,在做中长智慧,在做中练技能,在做中悟道理,在做中升素质.

3高职会计专业教材建设的改进思路

3.1组建教材建设团队,加强教材编写队伍建设

只有系列开发教学做合一教材才能达到预期教学效果,这就要求组建校企行三方联动,名师专家高度融合的教材建设团队.在教材开前,应通过行业专家解读国家的政策文件精神,把握会计职业标准;到企业调研,分析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能力要求;以这些为标准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并确定课程标准.教材的编写离不开教师,教师的职业素质是教学做合一教材编写成功的关键.教学做合一教材的编写人员既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还应有具备实际教学经验,只有这种双师素质型教师才能整合会计专业系统教材内容,为教材建设设计做的事项、编排做的内容、提供信息技术平台服务等方面的保障.院校要支持教师深入企业锻炼,为教师提供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积极开展研讨活动及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同时完善教材建设机制,调动教师参与教材建设的积极性.建立教材评价制度,吸收更多的双师型、学习型、研究型教师和会计行业专家、企业行家参与教材的审议.加强与行业企业一线岗位的联系,促进一线岗位的技术、管理、操作人员参与到教材评价中.建立教材建设的长效机制,如出现会计法律修改等问题,教材编写人员要及时调整教材内容,并联系出版社进行再版.

3.2开发课程体系,确定课程教学内容

教材建设小组应深入行业、企业调查研究会计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并对职业岗位(群)进行细分,列出各岗位主要职责及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工作任务清单,再结合高职教育教学特点及会计职业能力要求,构建课程体系.确定了课程体系后,教材编写人员根据完成会计职业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与技能确定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做的事项,并研究完成教学内容所需的其他教学材料,确定课程教材内容、教材呈现形式.

3.3建立高度现代化的数字化教材服务机制

只有纸质教材无法真实再现会计工作的全过程,影响学生会计操作技能的学习.如会计业务处理流程、工作岗位职责划分、原始凭证的填制、账证表编制、银行结算方式应用、财务核算软件应用、纳税申报与税务管理,以及会计凭证装订等.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与纸质教材配套的数字教学资料是很有必要的.如精品课程、PPT教学课件、单项操作视频、银行结算业务处理视频、产品生产过程、法规宣传视频等.数字材料的建设可与专业技术人员联合,专门制作、配套立体化教学资源,建立高度现代化的数字化教材服务机制,以方便更好地与纸质教材配套使用,提高服务效率.

参考文献

[1]凌世寿,石勤.“教学做一体化”的高职会计类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究[J].高教论坛,2014,24(3):54G57.

[2]王忠孝.对会计类课程“教学一体化”教学过程的研究[J].集体经济培训教育,2010,(17).

[3]赵国强.高职高专财会专业教材建设思考[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2011,(4).

[4]余浩,陈友年,周源.教学做合一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2).

[5]陆晓艳.基于工作过程谈高职会计教材改革[J].考试周刊,2011,(69).

[6]王云江.论高等职业院校自编教材的建设与管理[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5,(7).

高职教材范文5

[关键词]工作过程;教材;职业教育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教材开发开发原则

(1)工作和学习的一致性。一方面要再现专业学习领域的真实工作过程,通过教材学生能对工作技能、知识、情感、素质等有全面而完整的了解;另一方面校本教材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文,内容应是工作中的典型设备、关键任务或基本能力迁移点来源于工作,同时具有学习的可操作性和价值意义。(2)目标和手段的统一性。以学生发展为本,分析企业要求、学生现状,最大程度地贴近学生的发展需求,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加强学生参与互动的机会,强化实践。(3)能力和素质的同等性。职业行动能力是教材培养的核心,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除基本职业技能外,从业者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合作意识、沟通交流能力、决策能力和创新能力等都需要教材在设计中加以重视和体现。(4)结果和过程的连贯性。正如企业的工作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手段、从设计到产品、从技术到应用都是相互促进不断更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校本教材开发更应体现这一真实的状况。该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过程产生结果,结果会修正过程,呈螺旋式上升的趋势。

二、工作过程导向高职教材开发的实施过程

(1)制定教材建设规划和工作过程导向教材建设实施方案。学校根据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求,制定课程发展规划和教材建设规划。教材建设规划主要包括:教材建设的目标和指导思想,教材建设的思路和实施步骤,教材建设的内容和主要任务,教材建设的保障和具体措施等内容。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要求,制定工作过程导向教材建设实施方案,整体策划,分步实施。c2)深入企业调研,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构建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从专业整体改革要求出发,组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团队,深入大中小型企业进行人才需求和岗位适应性调研,汇总职业岗位所有工作任务,归纳整理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描述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行动领域,再将行动领域转换成学习领域,形成学习领域课程方案或框架式教学计划及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和具体的课程建设内容。(3)组建课程建设团队,设计课程内容。根据课程建设需要,由各专业负责人具体负责,由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组建课程建设团队,深入企业调研,了解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和基本要求。课程建设团队根据行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4)确定编写模式、体例及提纲。首先要根据课程学习情境设置的具体情况,确定教材编写模式及体例;其次要根据课程实施要求,选取典型工作任务及案例,并确定立体化开发的程度;再次教材的编排体系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学习的密度、坡度和节奏要安排合理;最后在教材中具体学习内容的编写方法,要科学设计具体的学习活动,要注意与相关课程在进度上的配合,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进行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职业道德养成和社会能力的培养。

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教材特点

(1)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征。职业教育的课程以促进职业能力的形成为目的,使学生能够获得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程序性知识、职业技能和相关的职业体验。(2)更加利于学生能力培养。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以工作范围为课程内容的组织边界、以工作过程为课程内容的组织逻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完成工作任务为课程目标、以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为课程的实施原则。这是一种PA“三个一致”为特征的课程组织模式,即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一致;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一致。因此,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充分体现出职业教育特征。(3)充分吸收企业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工作过程不仅是指生产和服务的流程,更强调人在工作中的活动,包括信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估等,对此体会最深就是企业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教材建设必须有他们的参与。(4)尤其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不仅具有持续开发实践性人力资源的功能,还具有促进人的实践智能发展和实践个性发展的功能,也更加有助于实现职业教育的基本功能一培养人的全面发展。

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教材,目前尚处在开发的初期阶段,要使教材反映企业真实工作过程,紧跟企业先进技术,校企合作是关键。、开发者只有与企业一线技术专家充分合作,以本地区企业生产为依托,任务来源于企业,才能扎实推进高职课程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高职教材范文6

(烟台职业学院食品与生化工程系,山东烟台264670)

摘要: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机构重要的组成单位,为社会培养了众多人才。实训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方法,将其应用于高职教育离不开实训教材。本文通过对目前高职教育实训教材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高职教育的目的探讨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教育实训教材的改革方法。

关键词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实训教材;内容编排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6.041

中图分类号:G71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6—0090—02

收稿日期:2014—12—10

作者简介:杨爱华(1970— ),女,山东烟台人。烟台职业学院食品与生化工程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食品检验及管理。

高等职业教育是为社会培养服务、生产及管理等第一线所需的综合素质较高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所培养的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全面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应具备娴熟的操作技能。为确保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很多学校开始运用实训教学这一方法。20世纪90年代,为满足经济建设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国家开始提倡发展高职教育。但是,在发展初期,因为可借鉴的经验不多,众多高职院校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认识不清,而多年的象牙塔教育割裂了学校与社会、企业的联系,再加上国家对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视及投入不够,高职院校仍然沿袭了普通高等教育学科本位的思想,在教学方面片面追求课程的系统性、理论性,把教学内容进行了简单的压缩,把高职教育办成了本科预科教育。

一、高职教育的现状及实训教材中存在的不足

随着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国外高职教育模式的逐渐创新,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大,众多高职院校逐步转变自身观念,对职业能力培养方面给予了高度重视。同时,更关注实训教学,教育部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高职院校办学模式应向“以就业为导向”转变,在此之后,高职院校不断展开相关研究,部分学校开始与企业共同合作,尝试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是,我国高职教育办学水平和办学经验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实训教学经验与高水平实训教材非常欠缺,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在的实训教材针对性不强,多为本科实验教材的简单修改或者是技工学校教材的补充,根本不符合高职教育的要求,缺乏探究性与创新性。

(二)因为实践经验不足和技能的缺乏,部分高职学校教师编写的实训教材无法起到指导学生实训的作用。

(三)可以借鉴的资料、经验非常稀少,国外的经验和教材虽然都很成熟,但是翻译过来的资料很少;另外,实训教材的编写应该结合本国本地企业的实际生产状况进行,国外的东西不一定适合我们。

(四)有些学校的教师干脆以设备说明书作为实训教材来指导学生实训,这种做法更加有失偏颇,古语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以说明书作为实训教材,培养的学生无法有效地进行实际应用。

二、现代高职教育的目的

现代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头脑、会思考、能动手的学习型、高技能人才,他们应该是担负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各种先进技术的应用者,具有强大的创造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方面,高水平的实训教材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过去的实训教材能力目标并不明确,新编教材又只注重内容上的增减变化,没有体现出高职教学的特征与要求。操作中也没有体现完整的工作过程,例如微生物检验(样品采集、处理、结果分析、如何结合检验结果进行质量控制、报告发出与评价等),教材内容中药品部分占的篇幅较大,但是到企业实践发现,微生物检验的药品都是专门的药品生产厂家配好的混合药品,只需重新加水溶解即可,没有必要在教材里以主要章节的形式介绍各种药品的配方,以附录的形式给出,让学生有所了解即可;现行教材中的检验方法简单地套用国标,不够灵活,结果分析没有结合工作实际,出现问题如何处理、如何结合检验结果进行质量控制都没有体现出来。纵观高职实训教材,普遍对理论内容建设比较重视,对实训内容建设重视程度较低,实训教材建设水平远远落后于其他行业。改革实训教材、在实训课中开展案例教学、按岗位工作流程设计和开展实践技能考核完全符合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

实训教学是高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学生将来能否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能否实现与企业工作的无缝对接。在开展实训教学的过程中,应结合学生将来可能从事的行业、不同行业所需学习内容等确定教学内容,同时,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协调这些专业知识,使之容易被学生接受,并兼顾不同企业的需要,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实训教材的建设在教学过程中显得非常重要,它关系到高职特色的培养目标能否实现。

明确实训教学的目的之后,就要根据企业真实的工作情景选择提炼实训教学内容。首先,要注重所选内容的广泛性、实用性、适应性,服从于各行各业特定的培养目标,有利于职业方向的实现,每个专业的学生就业的方向是不确定的,不同的企业工作的项目与任务也各不相同,我们要让学生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就必须注意实训内容的广泛性。同时,还要注意到学校教育的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最主要的技术是教师的责任,所以,在实训教材的编写上更要注重所选内容的典型性,用典型工作任务带动普遍性的任务,使学生的学习能够以点带面,不仅保障了知识的广泛性,还保证了重点内容的学习。

三、高职教育实训教材的编排

实训教材的编写除了在内容的选择上要有广泛性、实用性、适应性,还要保证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时效性及前瞻性。现代化生产技术已向综合化的方向发展,这就需要企业第一线的职业技术人员具有综合的知识和技能以及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训教材必须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涌现,高职教育实训教材必须保持一定的前瞻性,对于传统内容要根据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的需要进行认真的选择,并进行合理的组合、恰当的表述,选择那些已经成熟的、稳定的以及学生可以接受的充实到教材中去,重应用、重实践。

实训教材的编写要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我们在编写教材时要结合工作实际设置问题,提升学生的探究兴趣。实训教材只有具备研究性,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编写实训教材的过程中,在内容的编排上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摄取知识的同时,能够体会到自己在这一实践过程中体会到了什么、收获了哪些知识、发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经过一系列的反思,得到新的体验,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和素质。

实训教材的编写必须体现企业特色,具有地方特点,适应时展。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参照不同资料,从不同的角度选用不同的方法来表述;教材中科技资料的选定要注重其适用性,要处理好重点与一般的关系;教材内容的选择要从实际需要和岗位能力要求出发,着眼于实际应用;教材内容要有相对的稳定性,既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反映一定时期内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及发展趋势等。在编写人员的安排上,要组织相关教师及企业人员共同探讨实训教材如何编写,实践工作的内容通常以项目的形式在教材当中体现出来,同时企业中出现的特殊案例也应该在实训教材中有所体现,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针对性。实训教材中的项目要及时更新,为校内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实际应用的良好对接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孙文武,周莹.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探讨[J].学子(教育新理念),2014(15).

[2]王建芳.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数学教材改革与实践[J].职业时空,2012(12).

[3]韩利伟.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课程标准研究[J].职教论坛,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