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信用体系履职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会信用体系履职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会信用体系履职报告

社会信用体系履职报告范文1

一、调优举措,促进监管工作科学、规范、高效

1、建立健全食品监管、稽查执法、投诉处置机制。

食品监管机制。对稽查大队、监控中心实行“双重管理、以处为主”的管理机制,由食品处统一行使指挥权,实施多兵种立体化监管。同时,加强基层局食品质检机构建设,按照《食品检验机构认证办法》的要求,完备检测技术、完善履职手段,避免“监管缺位”。

稽查执法机制。实施准军事化管理,开展岗位培训,组织技能竞赛,建设“正规化、专业化、数字化”的稽查队伍,增强战斗力,提高稽查队伍的能力和形象。

投诉处置机制。加强统一调度,前台指挥,快捷反应,提高效率,提高处置申诉的有效性。

2、行政机关规范履职、科学监管。根据岗位职责制定《作业指导书》,规范工作程序。

在行政许可、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方面,着重“简化程序,细化流程,明确标准,提档提速”。

在食品、特设、重点(重要)工业产品等行政监督方面,着重把法律法规、规定和要求,变成“可运行的程序、可操作的工具、可把握的标准、可追溯的记录”。

在行政执法方面,着重围绕执法有效性,建立健全执法质量和成效考核评价机制,在提高案件办理质量、提升执法成效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强化行政监管力度,坚决杜绝类似“养鱼执法”、“越权执法”、“消极执法”的现象。

在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方面,以深化质监文化和廉政文化建设为抓手,以建设满意质监为目标,扩大试点、推广示范,强化“文化”内容的挖掘与“文化”成果的宣传,丰富文化载体,充实文化内涵,完善制度机制,通过灌输和教育,使其深入人心,成为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

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实施“护航保障、清风润德、惩腐肃贪、监督制衡、正本清源、廉政实事、创新引领、素质提升”工程,夯实廉政教育和制度建设两项基础,不断对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进行优化升级,形成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机制,为履职尽责提供坚强保障。

3、提高监督抽查及监督管理的有效性。

规范产品监督抽查制度。突出主品种、扩大覆盖面,保证抽查合格率的真实性、科学性;突出风险企业、热点产品的监督,将监督抽查中发现质量问题频次较高、以及接受监督抽查频次极少的作为风险企业,将群众及媒体关注较多、投诉举报较多、以及市场销售量较大的作为热点产品,加大监督巡查频次。保证抽样及检验工作质量,避免在一些细节上出问题,确保抽样方法严谨、规范,检测数据的准确、真实,程序合法。对于监督抽查所发现问题,鞭企整改,保持高压态势,提高威慑力。规范信息公开审批程序,密切关注舆情,分析舆情关注的质监履职热点,正视舆情、善待舆情、善用舆情,掌控话语权,打好主动仗。

规范电梯维保服务质量。以宣贯《市电梯安全管理条例》为契机,以提高电梯维保质量和信任度为目标,开展使用单位、维保单位、监控系统、定期检验、应急救援“五落实”活动。深化维保单位星级评定,开展维保质量专项监督抽查及信用评价、考核活动。指导成立电梯维保行业协会,促进维保单位加强体系管理,提高行业自律水平。指导物业单位完备机构、配备人员、规范日常使用管理。

二、调新路径,服务产业企业提质、提速、提效

1、开展千亿元产业竞争力的评价与。聘请权威机构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市四大代表性行业40家重点企业实施竞争力发展指数的测评,向政府提交《行业竞争力发展指数测评报告》,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特色数据支持,引导企业追求卓越提供依据;向企业提交《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报告》,为企业发挥优势、扬长避短、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2、深化“五个一”工程。以开展“万员培训、千企强基、百企攻坚”活动为载体,集中精力抓重点、抓特色、出亮点、出影响。以省特种设备培训中心为依托,向中小企业免费培训一万名管理员、技术员、安全员、操作员、检验员,提高中小企业标准化、计量基础的能力和意识。对一千余家通过体系认证的企业组织体系内审,开展有效性抽查,推行零缺陷管理,推动企业加强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夯实质量提升的基础。瞄准大企业大集团的需求,开展“质量攻坚”活动,建立健全疑难复杂事项会商会办制度,对新建企业实施“菜单式”服务,对重点项目实施“精准式”服务,对自主创新项目实施“链条式”服务,重点扶持百家企业在品牌升级、标准引领、技术创新等方面破难题、出成果、见实效。

3、发挥质量标杆示范带动作用。总结、挖掘徐工推行卓越绩效管理的方法、特点、绩效、经验,以及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探索运用现场会、交流会、培训班等多种形式予以推广,使其成为企业追求高质量的“导航仪”和“加油站”。

三、调高重心,重点工作体现社会化和包容性

1、争取市政府出台《质量强市工作意见》,加快推进实施质量强市工作。加强对重点产业、重要领域质量发展环境、发展方向的探索,谋划加快标准引领、品牌强体、科技创新、追求卓越绩效,以及加强人才培育、技术支撑、信用约束、考评激励等实现质量跨越的新路径,真正实现产品、企业、产业的综合内涵有效升级转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增长,全社会的质量安全感和满意度逐年上升。

2、用好质量导向机制。市长质量奖、名牌、标准化方面的政府奖励,已逐渐成为影响质企联动的一件“利器”。力促地方政府持续做优这些“公共产品”,努力为企业和社会提供品牌、技术、标准、创新、管理体系、诚信等政策激励支持,发挥好政策的导向和杠杆作用,引导、鼓励、协助产业企业发展。

社会信用体系履职报告范文2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幸福为核心,以科学监管、保障安全为主线,以完善监管体系、创新监管机制、提升监管能力为重点,坚持“重在源头、重在治本、重在规范、重在引导”原则,进一步健全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机制;全面实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深入开展“食品安全行动年”活动,进一步形成政府统一领导、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负主责、社会各个方面共同参与的食品安全工作格局;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保障能力,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二、目标任务

(一)加强制度建设,明确监管职责,完善奖惩机制,初步建立起政府总负责、部门各负其责、行业自律规范、群众广泛参与、企业守法经营的全方位、立体式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二)全区完成食品类实验室检验3500批次以上,蔬菜农药残留抽样年平均合格率95%以上,生猪及肉制品“瘦肉精”检测合格率100%,大宗水产品违禁药物残留抽样合格率98%以上,豆制品市场抽检年平均合格率达80%以上,生产加工食品省级监督抽查合格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综合食品安全合格率96%以上。

(三)完成市下达的生猪屠宰场整合任务,按市要求开展部分农贸市场(蔬菜)、大卖场、连锁超市(天惠超市)、重点团体采购企业肉类蔬菜溯源体系建设,并建立肉类蔬菜流通质量监控体系。

(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种植占食用农产品种植面积的70%以上。

(五)全区商场、超市、批发市场实施食品准入管理和信用分类管理,食品进货查验率达90%以上。其中,豆制品进货查验率达95%以上,乳制品进货查验率达100%。

(六)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实施率保持在95%以上,其中大中型餐饮单位、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学校食堂量化分级管理实施率达100%。

三、工作重点

(一)加强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及有关文件要求,有效落实地方政府、监管部门、食品生产经营者三方责任,进一步构建完善“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作为第一责任人”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

1、强化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区政府对全区食品安全工作负总责,统一领导协调本辖区食品安全监管和整治工作,各镇、街道根据区政府明确的职责要求,负责领导协调辖区内的食品安全工作。区、镇(街道)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观的考核内容;将食品安全经费保障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将食品安全工作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和计划安排。区、镇(街道)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的机构建设,加强对本辖区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充分发挥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统筹协调、议事决策和监督考核的功能,不断完善各项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的议事规则和工作机制,提高综合协调的科学性、权威性和有效性。镇(街道)食品安全办公室要明确专人专岗负责本辖区的食品安全工作,各村、社区要设立食品安全协管员,建立全覆盖、无缝隙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2、落实部门监管责任。根据市政府的有关规定,出台《关于进一步明确政府和有关部门食品安全职责并建立责任制的意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和落实监管责任。区各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分管环节和领域的食品安全工作依法实施监督管理;各镇、街道要强化属地责任,发挥地方优势,强化对本地区食品相关行业的统筹管理。根据上级有关管理部门的规定,进一步明确食品小作坊的属地管理原则和部门监管职责,切实加强对小作坊的管理。

3、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第一责任人的责任。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探索实行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在食品生产、流通和餐饮服务单位推进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建设,强化企业对其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食品安全状况的主动控制,进一步健全和落实企业食品安全管理档案等各项制度。相关部门应督促食品生产、流通、餐饮单位配备食品安全管理员,组织开展相应的培训及考核。健全食品各生产经营单位在进货索证索票等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的规范制度,并督促其认真组织落实。组织食品各生产经营单位对外承诺保障食品安全的各项制度举措,加强自律,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加强食品行业协会建设,支持和鼓励食品行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守法规、讲诚信”活动。行业协会等组织应加强对行业内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规范生产、合法经营的约束管理。

(二)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原则,以专项整治、信用建设、社会监督为重点,提升监管实效,有力推动食品安全各项工作。

1、完善强有力的专项整治体系。突出城市社区、城乡结合部和边远村镇等重点区域,针对各类制售假劣食品场所及违法行为,保持最强有力的专项整治高压态势,定期排查摸底,做到发现苗头立即整治取缔,重点开展以下专项整治:一是生猪屠宰专项整治。根据全市统一部署,开展生猪屠宰点整治,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屠宰病害猪和非法交易病死病害猪肉等行为,严厉打击生产加工、销售病害猪肉和“注水肉”等行为,严防未经检疫(验)或检疫(验)不合格畜产品流入加工、流通、餐饮消费环节。二是豆制品专项整治。对全区范围豆制品加工小作坊进行集中整治,对不符合生产要求、无证无照的豆制品加工作坊坚决予以关停取缔。进一步规范豆制品市场,加强豆制品市场、使用单位管理,严格落实送货单销售、索证索票制度,严厉打击豆制品流通过程中的“以次充好”等行为,同时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及经营者按有关标准新建、扩建豆制品规模化企业,“放心豆制品”及其供应点覆盖全区市场。三是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严格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制度,加强食品添加剂标签标示管理,实行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食品添加剂使用报告制度。整治超过标准限量和使用范围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坚决依法打击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和研制、生产、销售、使用非法食品添加物的违法行为。四是农业投入品整治行动。规范农资产品生产经营行为,重点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农兽药、饲料添加剂和违法在农兽药、饲料添加剂中添加禁止使用成分的行为。查禁违规生产、销售和使用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鳞、久效鳞、磷胺等高毒农药和在食用农产品生产中使用违禁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的行为。五是开展制售假劣食品场所及违法行为专项整治。集中力量,突出农村乡镇、城市社区、城乡结合部及租住户、闲置房等重点区域和重点场所,在辖区内进行全面摸底、逐户排查,及时清除食品安全隐患,充分发挥基层和群众作用,认真梳理各类举报投诉,排查“苗头性”问题,严厉查处、有力打击制售假劣食品窝点及行为。

2、完善企业食品安全信用体系。以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遵纪守法意识为核心,以分级分类监管为杠杆,构建真实、有效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建立健全质量安全信息公示等各项制度,大力推进食品行业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一是及时更新信息数据库。按照《市食品安全信用等级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等的规定,进一步完善各相关领域信用评定标准及规范,及时更新(信用)信息数据库。进一步完善全区各食品生产、流通和餐饮服务企业电子档案,及时组织更新食品企业基本信息、分等评级信息及动态监管信息。二是健全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制度。通过网络、平面媒体等渠道依法及时组织开展的对各食品生产、流通和餐饮服务单位的日常监督管理信息。采取多种形式,对农贸市场、超市、餐饮单位等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食品单位进行食品安全分级(水平)公示。三是全面推行分级分类监管。组织对各食品生产、流通和餐饮服务单位开展食品(质量)安全信用等级评定,并以企业信用水平及生产经营状况为依据,在各食品环节推行分级分类监管工作。

3、完善人人参与的社会监督体系。坚持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原则,强化社会监督。一是拓宽监督渠道。建设完善举报投诉电话、网站、论坛等举报信息处理平台,发动广大群众和知情者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出台举报奖励制度,落实举报奖励基金,对提供重要线索的举报人给予必要的现金奖励。二是发展群众监督队伍。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热心群众为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通过开展相应的业务培训、配备必要的硬件,组织群众监督员对身边的食品生产经营行为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通报。三是及时处置投诉举报。建立举报投诉处理制度,逐步实现食品安全举报投诉“一站式”受理,确保有关部门认真处理食品安全各类举报投诉,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苗头性”问题,做到有案必查、有查必复,确保案件调查处理、及时反馈达到100%,投诉案件办结率达到95%以上。

(三)完善食品安全考核评价体系。

不断健全完善食品安全工作考核评价体系,通过考核使食品安全各方责任得到有效落实、使食品安全各项工作得到有力推进。

1、细化考核评价内容。根据全区实际,出台《区2011年食品安全责任考核细则》,加强食品安全工作考核评价。考核评价应突出有效落实各级政府及监管部门责任、切实提升食品安全综合监督组织协调能力和投入保障能力,强化对理顺地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方面的考核;突出有效规范地区食品安全秩序、加大对制售假劣食品场所及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强化对加大食品安全监管整治力度的考核;突出开展“食品安全示范乡镇(街道)”创建工作,推动食品安全示范引领作用走向基层;突出不断提升本地食品安全水平和社会群众满意度,强化对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长效机制的考核。

2、细化考核评价方法。根据《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明确政府和有关部门食品安全职责并建立责任制的意见》为基础,落实各镇、街道和区有关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强化对各镇、街道和区有关部门履职工作的考核评价。考核做到“四个结合”,即: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食品安全抽检考核与工作考核相结合;政府综合考核与监管部门条线考核相结合;政府考核与人民群众客观评价相结合。对食品安全管理部门的考核实施“月履职、季考评、年考核”的动态考核办法,同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业专家、社区群众、舆论媒体等对部门履职情况进行评价考核。加强各级政府对各监管部门食品安全工作的考核。运用联席会议、约谈函告、履职报告、督导检查、评价考核等多种方式和手段,督促各部门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3、明确考核评价奖惩机制。坚持对各地各部门食品安全工作的有奖有惩,集中力量抓好“食品安全行动年”各项重点工作的推进和食品安全各项职责的落实。研究制定《食品安全工作保证金管理办法》,探索建立食品安全工作保证金制度,加大对各地区、各部门食品安全工作考核评价力度。同时,要严肃追究在处理群众举报投诉、开展案件调查、打击制售假劣食品窝点及违法行为等方面失职、渎职行为的责任。对因主观原因导致等级以上食品安全事故,或对社会及形象造成严重影响的食品安全事件的,依法依纪追究相关责任部门及负责人责任。

四、时间安排

按照全市统一部署,我区“食品安全行动年”分为三个阶段实施:

(一)第一阶段:调研部署阶段(1月-3月底)。

对全区开展“食品安全行动年”活动进行安排部署,各镇、街道和区有关部门要按照我区开展“食品安全行动年”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完善工作机构,制定具体方案,并立即部署、迅速行动。各镇、街道和区有关食品安全监管环节部门于3月底前将本地区、本部门开展“食品安全行动年”工作方案报区食安委办公室。

(二)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4月-11月底)。

各镇、街道和区有关部门按照本单位“食品安全行动年”工作方案要求,针对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全面排查,深入治理,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区政府择机将派出督查组进行督导检查。

(三)第三阶段:总结验收阶段(12月)。

各镇、街道和区有关部门对开展“食品安全行动年”活动进行认真总结,并及时将总结报告报区食药安委办公室。区政府将组织有关人员组成验收检查组,对各镇、街道和区有关部门开展行动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区政府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全区“食品安全行动年”活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全区“食品安全行动年”活动。各镇、街道和区有关部门也要成立活动领导小组,统一组织领导本辖区、本环节“食品安全行动年”活动。各镇、街道和区有关部门要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切实制定本单位食品安全工作目标,建立管理责任机制,确保组织到位、责任到位、保障到位。

(二)加强经费保障。各镇、街道和区有关部门要加大对食品安全工作的投入,立足食品安全长效管理,将食品安全管理费用纳入预算。区食药安委要统筹安排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考核奖励等专项经费,加强对经费的绩效管理,定期组织对各地各部门食品安全工作(专项)经费进行绩效考核,确保资金合理、有效使用。

社会信用体系履职报告范文3

反假货币工作是民生工程,目前国内反假货币管理绩效审计领域研究基本空白,反假货币绩效审计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设计,经实践检验,操作性强,既取得了实践成果,又填补了空白。

关键词:

反假货币管理绩效;审计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研究

假币犯罪不但破坏了社会信用原则,也给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反假货币工作是一项民生工程,开展反假货币工作绩效审计,可以有力地促进并提高反假货币工作水平和防范堵截假币能力,切实维护和保障广大人民币持有者合法权益,维护国家货币信誉,而对反假货币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的研究在国内审计领域基本上还是一项空白。为此,根据反假货币工作的特点,以某央行中心支行为研究对象,设计出一整套反假货币绩效审计指标体系,并取得了实践成果。

一、反假货币绩效审计评价指标设计

审计评价指标由三级指标构成。其中:一级指标4个,分别组织协调与配合、技术培训与宣传、业务运行与实施、工作成果与评价。二级指标10个,三级指标12个。

二、审计评价方法

审计评价以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定量分析为主,辅之以定性分析,客观、公正、真实地评价反映被审计对象的工作绩效为目标。审计评价采取百分制方式,并设定了相应的评价标准。根据得出的审计评价计分,对审计对象给予审计评价好、较好、一般、差四个级次。各个级次的标准是:好,评价计分值在90分以上。较好,综合评价计分值在76~89分。一般,综合评价分值在60~75分。差,综合评价计分值在60分以下。

三、实际运用

(一)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操作性强,审计项目成功实施

依托反假货币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对某市中心支行开展的反假货币工作实施了审计。结果表明,该套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操作性强,审计结论得到被审计部门和系统内领导的高度重视。单位行领导对审计报告进行了批示,对中心支行下一步反假货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审计报告整理编写的审计案例在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内审转型工作会上进行展示,同时被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评为转型成果二等奖。

(二)审计成果有效应用,审计预期目的实现

社会信用体系履职报告范文4

一、综合监管的内涵和特征

何谓综合监管?综合监管发源于管理理论中的整合理论,即运用组织行为学、科学管理等理论方法,合理调控工商行政管理组织系统内部岗位、职能、人员等各类资源,协调联动工商行政管理组织系统外部资源,以经济户口管理信息系统为平台。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使工商行政管理组织达到高效、低耗、协调的运行状态,从而实现监管效能最大化的目标。

相对于传统监管,综合监管具有以下五方面特征:

1、协调监管资源。通过优化登记、执法、维权等工作体系,优化岗位设置和监管模式等资源配置方式,消除工作环节中一些不必要的重复和消耗,实现行政资源利用最大化;通过协调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培育社会中介组织(会计师事务所、认证机构等)、组建行业协会等社会资源,延伸监管半径,实现共同治理。

2、联动监管过程。监管行为告别传统监管条件下的“单兵突进”。转而为“合成作战”,监管过程的联动性特征明显。组织内部上下级之间具有清晰的任务下达反馈、履职困难报告等工作通道:平行岗位之间沟通协作机制顺畅,衔接有序、自主联合;组织外部社会治理工作机制运作良好,工商机关与相关职能部门之间建立联席会议、信息共享机制,形成政府主导、工商牵头、相关职能部门联动监管的综合治理模式。

3、聚合整体职能。改变组织内部各部门之间各自为战、各管一段的传统工作模式,在明确履职边界、合理划分权责的基础上实现有机聚合,消除因岗位职责边界不清造成的一些空档与盲区;建立机关与基层之间责任分解与任务分流机制,明确业务部门任务下达整合功能,变传统模式下机关“千条线”对应基层“一根针”为“一对一”的任务下达与反馈模式,减少因多头指挥、重复检查造成的行政资源消耗,

4、均衡监管节奏。均衡使用监管力量,均衡开展监管行动,减少临时应急性监管,实现监管方法由突击性、专项性向日常性、规范性转变。在把握经济违法行为规律的基础上,依托经济户口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将一些专项突击检查纳入日常巡查的范围,按照正常的程序持续、有效地行使行政职能,实现长效监管目标。

5、彰显刚柔并济。综合监管强调关口前移,综合运用法规宣传、行政提示、行政告诫、行政告知、行政建议等行政指导手段,将监管的过程变成普法宣传的过程,变成激发市场主体自律自省、自我规范的过程,变成与行政相对人合作互动、营造和谐监管环境的过程,解决了长期以来命令管制多、指导引导少,重事后处罚、轻事前劝导,刚性有余、柔性不足的问题。

二、综合监管是工商行政管理发展与创新的呼唤

综合监管作为一种现代监管理念和监管方式,是工商行政管理组织不断应对形势变化做出的调整和回应。

(一)综合监管是新形势下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更好地履行市场监管职责的必然要求。

这里所讲的“新形势”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步伐不断加快,传统的什么都管、什么都管不好的全能型政府正向着以提供规则、加强监管和维护市场秩序为主的有限政府过渡。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承担市场监管职责的重要部门被推向了前台,建设服务型、责任型“有限”政府的目标必然也在深层次上影响着工商行政管理监管执法理念和流程的再造。二是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深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明显,经济转型带来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市场无序、信用失范现象突出,各种违法违规经济行为层出不穷,对传统工商行政管理理念和方式提出了严峻挑战。新的形势和任务决定了工商部门必须以监管市场主体、维护经济秩序为目标。建立科学有序、强势有为的监管体系。在现实路径的选择上,以协调监管资源、联动监管过程、聚合整体职能、均衡监管节奏、彰显刚柔相济为特征的综合监管契合了科学监管的内在要求。综合监管中围绕规范履职、精细监管、高效监管所进行的种种制度设计。正是符合改革创新方向、推进基层“四化”进程的有效实践。

(二)综合监管是工商行政管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从监管对象的行为规律来看,违法违章经济行为日益呈现复杂性、综合性、规模性特征。尤其是一些行业性、区域性违法行为如制售假劣化肥、非法传销等影响恶劣、面广量大、危害严重,非工商机关一局一地之功所能戒除,迫切需要系统上下、相关部门、地区的通力协作和综合治理。这要求工商机关摒弃孤立、单一的传统监管模式。调动和整合系统内外各种行政资源,通过综合手段实现对一些重大经济违法行为的有力监管:从工商行政管理自身来看,传统监管模式存在的条线分割、分散低效等种种先天性缺陷已明显不适应监管形势。粗放式监管带来的资源配置矛盾越来越突出,迫切需要转向注重精细化、联动化的综合监管。

(三)实施综合监管具有宏观环境的可行性和微观环境的可操作性。

从宏观环境看,当前我国正处渐进式改革的过渡阶段,迫切需要强调不同职能之间的相互协调,要求相关职能部门之间在市场监管职能的履行中,通过建立信息交流与政策协调机制来弥补可能出现的管制真空、治理综合性违法现象,使市场秩序得以保证。这为协调外部资源、使重要监管工作上升为政府主导、工商牵头的综合治理模式提供了现实可能。从微观环境看,一方面是随着工商管理费的取消,延续了几十年的管理费征收工作退出历史舞台。多年来,背负收费的重担。基层工商监管成了“戴着镣铐跳舞”,一定程度上呈现无序状态,不注重规范、引导和后延监管。管理费的取消,将是工商行政管理事业发展进程中又一座具有象征意义的里程碑,它将极大地释放基层工商干部职工的监管能量,有力推动新一轮监管理念和方法的创新;另一方面。信息化技术在工商行政管理领域的广泛运用,对传统监管模式带来了革命性改造,为整合内部职能和信息资源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综合监管的探索与成效

从连云港工商局的实践来看,为了更好地履行监管职责。破解在收费型格局之下、监管职责模糊泛化的现实难题,我们三年前就走上了艰难的转型之路,积极研究监管本质,掌握监管规律,探索推行综合监管,主要从以下五方面进行探索:

(一)规范履职标准,实现从履职目标模糊的宽泛式监管向权责相配的有限式监管转变。

从理清职责任务人手,按照权能职责相符的原则,对基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该“干什么”进行明确界定。

一是清晰基层履职边界。按照《工商行政管理所条例》的职责内容和当前工商所承担的主要任务,制定《工商所履职概要》,将工商所职责按行政审批(注册登记)、行政收费、行政监管、行政处罚、行政指导、行政调解六大项进行归类,明确了职责内容、依据和标准。二是建立基层履职规范。突出基层履职标准设定。出台《基层履职指标体系》,编制了基层综合管理、巡查监管、行政执法岗位工作指导手册,明确基层监管工作的实体性规定和程序性要求,形成清晰的监管路径。强调对基层履职的质量要求和过程控制。三是向基层简政放权。将一些基层“应该办”、“最适合办”又“有能力办好”的职权下放给基层,对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合伙企业登记权限,县区局登记的企业年检权限以及一定数额的行政处罚权限下放到位,使基层事权的独立性有所增强。

(二)创新监管机制,实现从以执罚收费为主的粗放化管理向规范均衡型的精细化管理转变。

一是变革基层监管模式。把关键环节放在岗位配置的变革上,打破传统的组站式监管模式,实行“网格化”属地管理,相邻网格实行AB岗制度,促进常规履职自主化、监管执法协作化;二是改进基层检查方式。依托经济户口管理信息系统的平台,从创新检查制度人手,加快了从“满街跑、到处转”的低效能巡查向依托经济户口的智能化巡查的新突破。改革重点检查方法和频率。一定程度上帮助基层从繁杂的检查中解脱出来,实现了监管节奏的均衡。三是明确基层监管重点。制定《连云港工商系统经济户口检查制度》、《重点监管工作规范与检查实务》,调整了重点监管对象分类,将食品经营、危险化学品销售、商标印制、农资经营、商品直销、市场等七大行业明确为基层监管重点,并从操作规程上指明重点监管“查什么”、“怎么查”、“发现问题如何处理”,清晰重点监管的操作路径。促进了基层监管的精细化。

(三)变革运行机制;实现从“单兵作战”向“合成作战”的转变。

从激活和规范基层工作机制人手:建立运行有序、相互关联、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协调运作机制。一是抓好纵向畅通。实行“重点工作任务流转”制度,对重点或专项任务制定“任务流转单”,由内勤督促全程流转,建立职责清晰、运转有序的工作流转机制;在基层建立“履职困难报告制度”,对超越工商所自身权能的管理问题,通过向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报告,借助上级权能实现对辖区经济秩序的有效管理,建立畅通的问题发现、报告、处理、反馈通道。二是抓好横向互通。抓好平行岗位的互动协作。针对传统模式下登记和管理脱节、造成监管漏洞问题,借助经济户口软件建立了登记和管理交流制度:建立巡查岗位与执法岗位间的协作联动机制。明确两者间的合作、移交事项,促进巡查与执法岗位之间的信息共享、协作联动。三是抓好上下联动。制定《连云港工商局专项任务检查工作制度》,成立专门机构对条线下达的专项检查任务进行整合,将多头文件统一以专项任务书的形式下达,将两级机关业务科室打造成为指导基层工作的参谋部和作战室,明确其指导功能和整合功能,从机制上解决了传统监管模式下任务下达多头无序、基层疲于应付的问题。

(四)实施内外联动,实现由单一监管向综合治理格局的转变。

在推行综合监管中,不断强化系统思维、开放意识,积极借助政府、社会和行业的力量,开辟市场监管的新路径。一是实施社会联动监管。在创建放心消费、清理无照经营、打击传销等工作中,形成政府统领、工商牵头、部门联动、各负其责的格局。完善了集目标、内容、方法、考核、评价为一体的综合监管指导评价体系。出台《无照经营查处管理规定》,明确了涉证的23个部门的无照经营管理职责,建立起联席会议制度和信息通联通报制度,实现了对涉证无照经营主体的综合治理:借助社会资源扩大监管半径。通过“监管巡查进社区”、“监管村级联防”等活动,将食品安全管理、打击非法传销、取缔无照经营和不法商贩等关系民生的重点问题纳入地方政府组织工作目标。构建起防范、控制、打击三位一体的社区和乡村群防群治工作网络,取得了双赢的监管成效。二是推进行业自律。积极培育行业协会等社会中介组织,指导地区支柱型产业、集群产业成立行业协会,指导其制定行业规则,从根本上提高了市场主体的依法经营意识,也节省了监管资源。三是推行行政指导。针对轻微违规行为采取提示型、警示型、建议型、教辅型四种行政指导方式,伴随市场主体“从业前、经营中、处罚后”全程,提升了部门的公信力。

(五)提高监管能力,实现从技能单一向高效监管精兵转变。

对应综合监管要求,市局组织开展了实战式监管技能培训。一是探索岗位分级,培养专家型业务骨干队伍。针对工商所巡查监管、综合管理两大岗位设置两个等级。重点考察运用岗位知识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法规应用、真假识别、财务查账、方案制作等应用技能。对通过考评的人员颁发岗位级别证书,并给予一定物质奖励,有效激发了基层干部职工的学习热情。二是实施局校互动,培养高层次复合型执法队伍。针对当前队伍存在的行政执法能力滞后、传统培训缺乏深度广度等问题。试点与高校开展“局校互动”共建法律理论培训班、教学实习基地活动,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法学修养。三是实战竞赛推动。明确“会走一遍计算机流程,会制作一份一般程序案卷,会查账,会十种常见违法行为查处,每人钻研一个行业”的全员素质工程目标,开展“基层巡查监管百日行竞赛”、监管效能竞赛、12315技能竞赛、信息化建设与数据质量维护竞赛等多项活动锤炼岗位技能,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基层知识结构老化、业务技能单一等问题,涌现出一批监管执法能手。目前基层能独立办案的人员已达40%,基层执法份额占70%以上。

推行综合监管,不仅带来了全系统市场监管能力和水平的整体提升,更表现在监管与“发展、服务、执法、维权”的有机统一:一是发展主题更加鲜明。近年来市局先后承担了近百个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项目,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评价,已连续五次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建设连云港有功单位、先进单位”。二是服务措施更加到位。我们在服务上坚持与时俱进,先后出台了支持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71条意见、促进全民创业的意见、解放思想推动新一轮跨越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创新精神。三是执法权威更加凸现。连续组织开展了“打假冒、打传销、反欺诈、反贿赂、反垄断”的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小化肥、制售假蟹苗等区域性高危性经济违法行为,在维护经济领域的公平正义上树立了新权威。四是维权体系更加健全。依托工商分局(所)在全市各县、区建立了41个消协基层分会,992个监督站、联络站和投诉站。与市、县、区消协连成了全市上下渠道畅通的消费维权网络。投诉合议庭、诉调对接等做法得到了中消协的肯定。同时,队伍

形象同步提升,连云港工商系统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市级文明行业”,市局及所属县区局全部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市级文明单位”,工商机关在软环境测评中位次大幅前移。

四、推进综合监管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

推行综合监管是对传统监管的一次全新革命,必然要触及长期以来形成的种种思维瓶颈、观念壁垒、能力障碍以及体制、机制束缚。解决这些问题,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而是一个循序渐进、重点突破的过程。就当前而言,迫切需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创新思维,牢固确立与“四个统一”相适应的现代监管理念。“四个统一”是工商行政管理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总结,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和部门特色:综合监管是实践“四个统一”的有效途径,也必然要求更加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其中首要的就是要以先进的现代行政理念来武装和指导综合监管实践。当前要确立两种理念:一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体现工商部门监管执法文明、创造和谐管理关系的重要内容:既是现代行政管理的核心要素,也是综合监管区别于传统监管的本质特征。要坚决打破“命令一服从式”的管制思维,积极寻求与行政相对人的合作互动,要将法规宣传、行政提示、行政告诫、行政告知、行政建议等行政指导手段广泛运用到综合监管中,通过采取主体事项提示制、轻微问题告诫制、突出问题约见制、管理责任建议制等措施,对企业发生的违法苗头予以纠正,劈努力实现监管执法方式的“三个转变”:即由刚性执法向刚柔相济转变、由专项整治向全面规范转变、由只讲法律向兼顾法理转变。二是树立无罪推定的行政理念。要顺应无罪推定的现代法治精神,对监管制度进行重新创设,从面面俱到地对市场主体实施监管,转到对重点行业、热点领域的特别监管,在监管效率、实地检查等方面有所侧重,从传统的“以打为主”转到“防控结合、以防为主”。从而坚决走出“监管就是执法、执法就是处罚、处罚就是罚款”的怪圈,做到依法行政和合理行政的统一。

社会信用体系履职报告范文5

2014年,全市市场主体总户数20.69万户,同比增长18.08%,居全省第四位,__4市第一位。全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注册资本1318.88亿元,同比增长55.83%。全市已有37561户各类市场主体进行了年报公示,企业年报公示率居全省第五位。全市共有注册商标8655件,总量居全省第五位,__4市第一位。全系统完成各类行政审批服务事项4.8万件,按时办结率99.99%,提前办结率99.6%。市行政服务中心工商窗口连续12年被评为全省优质服务窗口。全市工商系统共开展重大行政指导25件,一般行政指导128件,即时行政指导1.54万件。

去年以来,市工商局围绕人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先后开展了____整治流通领域假冒伪劣商品集中行动、__网剑专项行动、农村食品市场“四打击四规范”专项整治行动、__护农行动等一系列专项执法行动。2014年,全市工商系统查处经济违法违规案件2613件,其中,____整治流通领域假冒伪劣商品集中行动查办案件863起,万元以上案件78起,案值198.2万元;__护农行动立案查处农资案件663起,案值202.02万元,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147.7万元;查处流通环节食品案件499起,案件总值93.37万元;查处不正当竞争案件427起,案值247.51万元;共查处无照经营案件1009起,取缔无照经营户1214户,引导办照3549户;共立案查办传销案件11起,违规直销案件 1 起,端掉传销窝点5个,教育、遣散传销人员85名,解救受骗大学生16人。

在维权方面,市工商局以新《消法》的实施为契机,结合商丘实际情况,重点突出家用电子电器、服装鞋帽、装饰装修材料等商品和服务,深入开展重点领域市场监管和消费维权行动,加大商品质量监测力度,共抽检重点商品700组,合格率为96%,对不合格产品进行严厉查处;查处侵害消费者权益案件896起,案值393.07万元。2014年,市12315投诉热线共受理消费者咨询、投诉、举报14076起,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62.6万元;全市各级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1946件,调解1875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65.2万元,切实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015年,作为与市场经济发展休戚相关的行政执法部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必然使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也呈现新常态。围绕认识工商新常态、适应工商新常态、积极引领工商新常态,市工商局党组明确目标一要“定好位”,二要“履好职”,三要“带好队”。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推进服务法治化,着力营造宽松平等的准入环境。积极推进注册登记制度便利化,真正放权于市场,放权于企业,进一步推进“先照后证”改革,探索构建便捷有序的市场退出机制,进一步理顺企业服务机制,建立健全市、县、所三级企业服务体系,明确统一的企业服务联系协调机构,把注册、商广、监管等职能科室建立的领导联系企业制度、企业联系点制度、企业走访制度等,进行整合和统筹,并跟踪督导问效。加大商标行政指导力度,扎实推进“商标战略进集聚区”工作,着力培育商标战略实施示范点和示范企业,以点带面,示范带动,促进全市注册商标增量提质。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村经济组织,申请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集体商标,打造自主品牌,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推进监管法治化,着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强化执法监督,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探索建立行政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等重大案件监督函告制度,进一步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探索分级管理体制下跨区域大要案上下联动执法机制,建立健全大要案督办制度。建立执法办案精品案件和办案能手年度评选制度,提升精品案件和办案能手表彰奖励层级,充分发挥精品案件和办案能手的示范引领作用。建立定期学法机制,加强公职律师的培养使用,强化法制宣传教育,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完善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继续指导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和即时信息公示,狠抓信息公示催报,防止6月份前企业扎堆公示年报。要积极推动落实联席会议制度,强化信息公示、信息共享、信用约束,积极推动信用监管平台互联共享。对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实行市场禁入。

加大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重点查处社会反映强烈的各类限制竞争行为,继续开展重点领域不正当竞争行为集中整治,依法查处侵犯商业秘密、虚假注册、串通投标等行为,严厉查处假冒仿冒、虚假宣传、虚假表示等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商业欺诈行为,严厉打击不正当竞争、无序竞争和限制竞争行为,维护良好的市场交易秩序。强化网络市场监管,全力推进网络市场规范化建设,加强网络市场监管顶层设计,完善制度体系,深入开展2015年__网剑专项行动,依法查处非法主体网站,严厉打击网

络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强化合同监管,加大对重要行业领域“霸王条款”的整治力度。深入推进商标战略,引导企业树立商标意识和品牌价值理念,大力推进品牌经济发展。要继续深入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加大商标专用权保护力度,以高知名度商标、地理标志、涉外商标为重点,加大商标案件查处力度。要继续实施广告战略,宣传和落实好新修订的《广告法》,继续指导广告业健康发展。推进维权法治化,着力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加强消费维权平台建设。加强12315数据的深度利用,分析研判消费维权数据变化与宏观经济形势、市场秩序状况、消费维权状况的内在联系,对12315投诉举报数据、重点商品质量抽检数据、行政处罚数据以及市场主体信息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运用,建立完善工商部门监管执法数据库,探索将投诉举报信息、质量抽检信息等资源与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结合运用机制,研究建立消费维权重点领域、重点指标的监测、风险评估和预警防范、应急处置体系。综合运用工商职能,严厉查处质量违法、假冒商标、虚假宣传、合同欺诈等侵害消费者权益案件,切实规范消费市场秩序。

发挥消协组织作用。新《消法》赋予了消费者协会8项公益性职责,要结合新《消法》的实施和县(区)消协换届工作,强化综合服务能力,充分发挥政府部门、行业组织、新闻媒体以及其他维权组织的作用,主动搭建消费维权社会平台,努力建立企业自律、消费者参与、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消费维权社会共治新机制。加大“一会两站”建设特别是12315“五进”工作力度,创新消费维权机制,积极促进消费维权便利化、一体化、效能化,提升消费纠纷调处能力。探索成立市消协律师团和消费维权专家团,大力发展消费维权志愿者队伍。

社会信用体系履职报告范文6

关键词:金融科技 信息安全 央行履职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7-189-02

2008年,人民银行新“三定”方案赋予人民银行“指导、协调金融业信息安全”的工作职责。几年来,为科学履行央行科技的“三定”职责,人民银行在发挥金融信息安全指导、协调职能,提高金融业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水平上付出了很多努力,有效保障了金融网络信息安全,提高了金融机构的信息化工作水平。基层央行金融科技工作按照总行部署从过去偏重内部建设转到内部建设与行业管理并重,在金融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中作出了积极的探索。本文通过对央行履职工作的经验总结探讨了做好金融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实践方法。

一、央行各级机构的金融信息安全履职探索

近年来,人民银行总行在承担金融信息化协调工作职责中,积极争取外部支持,主动与相关部委、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沟通,不断强化行业协作机制,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2008 年,现场检查奥运城市银行的信息安全,组织协调银行业完成风险评估、应急演练及防范网络攻击检查,圆满完成奥运安保任务。2009年,针对社会普遍关注的网银安全问题,制定并颁布《网上银行系统信息安全通用规范(试行)》,并组织完成对66家商业银行的网银系统安全检查,增强了各商业银行网银系统交易的安全性。2010年,人民银行建立了与公安部、工信部和电监会跨部门协调机制,共同制定并了《金融业信息安全协调工作预案》,协调处置数十起信息安全事件,金融信息安全工作机制日渐成熟。为保障网络金融服务安全,《中国人民银行信息系统电子认证应用指引》,促进了网络金融服务安全保障机制的完善。2011年,编制印发《中国金融业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这是人民银行首次立足“一行三会”管理格局制订发展规划,规划中对“十二五”时期涉及数据综合利用,银、证、保系统互联互通以及完善金融基础设施、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等关键问题都作了深入分析和阐述。

基层人民银行贯彻总行工作思路,在金融信息安全指导和协调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一方面充分发挥基层人民银行指导职能,跟踪落实金融机构开展各类业务系统接口测试验收、系统升级、业务切换、应急演练、系统上线等等,做好信息系统基础技术保障工作。另一方面根据辖区地方特点,建立了符合地方特色的金融信息安全管理体系,通过建立联合协作和信息共享机制,畅通沟通渠道,加强金融业重要信息安全事件工作信息的通报和交流,协调解决金融信息安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人民银行整体信息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二、基层央行金融信息安全履职中存在的问题及难点

第一,行业协调关系不顺。从金融信息安全管理的现状来看,按照人民银行总行的信息安全协调部署,各大商业银行自上而下实行纵向管理,基层人民银行行业信息安全管理的重点主要在地方性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作为辖区金融体系的主要力量,各大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信息安全对保持辖区正常金融服务秩序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行业协调关系没有捋顺,造成基层人民银行横向管理的缺失。

第二,中小金融机构协调滞后。为有效配置金融资源,近几年来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中小金融机构快速推广,在金融业发展中占据了一定的份额。除部分村镇银行向人民银行申请了网络互联外,大部分中小金融机构因为技术水平或接入费用的问题而无法接入人民银行网络,基层人民银行难以对这类金融机构的信息安全工作进行协调指导。

第三,全局信息掌握不及时。随着金融业务信息化程度的提升,金融业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影响到国家金融安全,特别是银行业信息系统直接涉及社会公众,一旦发生故障中断,如处置不当会影响正常的经营秩序。基层人民银行仅仅通过定期召开座谈会、联席会以及商业银行的事件报告很难对金融机构的信息安全发展规划、信息系统生命周期过程管理等全局性信息做到及时掌握。

三、相关建议

随着信息技术在组织内部应用的深度和广度的提高,必须像重视传统风险一样,重视银行的信息安全风险,积极探索做好金融业信息安全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扎实推动金融信息化工作是基层央行面临的新问题。

第一,建立完善辖区金融业信息安全协调机制,对金融机构切实防范自身风险、提高应急处置工作效率,建立与监管部门、政府职能部门和相关基础环境运营商之间的互动机制具有积极的意义。充分发挥协调机制的作用,实现应急事件处置的统一指挥、集中管理和快速响应,协调政府部门加大对金融业信息安全协调机制的扶持力度,组织开展多方参与、协作联动的专项应急演练,拓展应急管理工作的深度和广度。

第二,深化辖区金融业信息安全协调机制。要以建立全方位、高起点、全覆盖的协调机制、监督机制、服务机制为目标,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措施,做到有指标、能量化、有评价、有通报,实现任何操作都有程序性要求,准确掌握区域金融业信息安全的情况,真正实现行业信息安全管理的科技履职。

第三,为中小金融机构提供网络接入安全技术保障。针对中小金融机构发展迅速,有较大的网络接入需求的实际,重点对中小金融机构与人民银行在货币信贷、征信管理、国库、支付结算和调查统计等方面的业务需求,以及科技运维能力进行调研,出台中小金融机构接入人民银行金融城域网技术方案,提供安全、规范、节俭、高效的金融服务。

第四,制订辖区金融机构自建信息系统项目备案制度。对在辖内设立的地方性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求其在自建信息系统上线前向当地人民银行报备,并提交项目研制报告、技术报告、第三方测试报告、保密协议、应急处置预案等备案材料,确保基层人民银行能够及时准确掌握地方性金融机构信息项目情况,并促进地方性金融机构信息化工作标准化、规范化,保障金融信息系统安全。

第五,做好金融信息安全风险提示和通报工作。目前,业务发展与信息技术结合越发紧密,网上支付、移动支付等高度融合信息技术的金融服务创新为社会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安全风险。基层人民银行要在风险控制机制方面加以完善,及时主动掌握金融信息安全风险,通过风险提示对信息安全事件加以分析、督导和警示,提高安全信息共享程度,督促辖内各金融机构持续改进信息安全工作。

参考文献:

1.林兆荣.抓长治促久安——建立信息系统应急保障机制的探索与政策建议.金融电子化,2011(11)

2.闫力.完善信息安全体系,提供稳健金融服务——以辽宁省银行业为例.银行家,2009(8)

3.李良军.建立网上银行信息安全协作机制.金融电子化,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