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树读后感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去年的树读后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去年的树读后感范文1

司国红 时代集团干部特训营

首先非常感谢,干部特训营给我推荐的这两本书。满怀着激动的心情读完了这两本书,书读完后,内心却无法平静。显然这是两本显著有效的领导学书籍。书中内容看似深入浅出,但是博大精深,还需要不断的学习、消化、吸收。现在仅拿出目前最浅显的体会与大家分享作为领导必须具备的要素,个人认为只有先做成了好的领导,才能不断的具备领导力,才能成为具有领导力的好领导。不当之处请各位予以批评指正。

第一要素:责任

司机与乘客的故事告诉我们,作为一个领导要学会角色的转变,正如我们班歌所唱的"总以为把自己工作做好就能成为一个好领导"是不够的,作为一个中层领导必须承担起部门的所有责任而不是仅仅执行你的岗位职责,由职责到责任,由岗位责任到组织责任。敢于承担责任是我通过读书后所理解的作为一个领导必须具备的第一要素,态度决定一切。书读到此处我重新审视了一遍我的《职责矩阵》,感谢去年的特训营课程帮我界定好了我的职责,使我更加明确我的责任。

第二要素:目标

目标是最强大的内在的动力—是努力的方向,制定目标,带领部门员工朝着目标前进。使我想到了去年干部特训营彭龙老师的:目标不变,方法万变。有了出色的目标,前进的动力,积极的心态,目标的实现指日可待。

第三要素:要事第一

书中提到要事第一,必须想办法界定并明确要事。扪心自问我的要事是什么。认识到了自己的要事,相信我的工作就会有的放矢,突出要事第一。

第四要素:效率

正如书中将到的我也经常感叹:我控制不了我的时间,我的时间好像都被超出控制之外的事情占据了,我没时间去做必须的,而且是我想做到重要的事情。效率!效率!我必须提高我的工作效率,规划、控制好我的时间清理事情的轻重缓急并进行合理的统筹,减少干扰。

第五要素:赞扬反馈--传递正能量

桶和勺子的比喻告诉了我们作为领导要做好对员工的赞扬、批评,我的理解是员工做了正确的事情赞扬是对员工的认可,是在树立榜样员工向团队传递正能量。向员工反馈意见,告诉他们应当怎样做也是在传递正能量。管住勺子,作团队风气向上的动力源,向下的止损点。时刻传递正能量。

第六要素:学习地带

去年的树读后感范文2

   《堂吉诃德》精彩读后感范文

   记得在小学的时候,读了《唐吉诃德》这本书。初看,真的不懂,但回头再细细品味这本书时,确实有不少感悟。

   《唐吉诃德》这部小说的主人公原名叫阿伦锁﹒吉哈达,是一个乡坤,他读当时风靡社会的骑士小说入了迷,自己也想效仿骑士出外闯荡。他从家传的古物中,找到一副破烂不堪的盔甲,自己取名叫唐吉诃德,又物色了一位仆人桑丘和邻村的一个挤奶姑娘,取名杜尔西尼娅,作为为自己终生效劳的意中人。然后他骑上一匹瘦马,离家出走。唐吉诃德按照他脑子里的古怪念头行事,不分青红皂白,乱砍乱杀,闹出许多荒唐可笑的事,他的行为荒诞不经,自己也经常挨打受苦。他最后一次到家后即卧床不起,临终才明白过来。他立下遗嘱,唯一的继承人侄女如嫁给骑士,就取消其继承权。

   初看这本书时,我以为它只是一部滑稽可笑的庸俗之作,主人翁神经质的“勇敢精神”在书中表现的淋漓尽致,让人越发看不起他。但是细细品味,又觉得书中蕴含了一种道理,人的一生就是为了自己的目标不顾一切地去实现它。在实现的过程中,那位瘦骨嶙峋像根高粱秆儿似的游侠骑士,那位奇想联翩的绅士时刻体现出他正直、善良的本性,这是人类最崇高的品质,因为太单纯了,才闹出许多笑话。

   唐吉诃德的行为有时是疯狂的,但是有时候却能说出有哲理的话,看来,唐吉诃德这个人说他聪明,却很疯傻,说他疯狂,却很有见地,说起话来,他总是头头是道,理论正确,谈吐高雅,而他的行为,却又常常冒冒失失,荒谬不已。我从书中读到许多类似的疯狂与明智之间的强烈对比,他,不疯,疯的是这个世界,没有公理,只有强权。

   唐吉诃德将所遇到的奇事,全部归咎为与他作对的坏魔术师,这些坏魔术师是谁?毫无疑问,那就是他谴责的对象——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唐吉诃德所效忠的情人是谁?不是那杜尔西内娅,而是他的精神支柱。但是,所有的一切全不真实,所以,唐吉诃德在临终的时候,才悔悟,虽然他最后充满喜悦地求得了上帝的宽恕,但是却为全书定下了悲剧的基调:游侠精神——除暴安良,杀富济贫,公平正义失败了,国家腐朽了。

   《堂吉诃德》精彩读后感范文

   很久以前,著名作家萧乾说过:“人生就是一次不带地图的旅行。”阅读何尝又不是呢?没有船只能像书一样,带我们领略人间万象。《堂吉诃德》教了我如何充实自己的人生。

   这本是讲述了一位年过五旬的乡间绅士堂吉诃德·台·拉·曼却,他非常喜爱关于骑士的小说,到了极为疯狂的地步,于是,他便下定决心要做一名骑士,从此,便带着仆人桑丘,踏上了追寻骑士的道路。终于,堂吉诃德明悟过来

   “谁能以深刻的内容充实每一个瞬间,谁就是在无限的延长自己的生命。”这是库尔茨说过的一句话,我想《堂吉诃德》无疑昭释了这样的一个真理。 唐吉柯德因迷恋古代骑士小说,从而走上了荒诞的骑士道路,做了许多无趣的事,直到最后明悟又有什么用呢?这无疑是给了我们一个良好的教训,让我们能深刻的感受到人生的时间虽然有限,但是如果你合理的将他运用到有意义的事情中,那么生命的价值将会被你无限的放大,甚至成倍,有一句古话叫:“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不错,每一个人的生命的价值并不是都一样的,它是以后天应诉决定的,并非以别人为你做了多少事情而衡量,而是以你为别人付出了多少汗水,多少艰辛而计量的。有的人觉得,只要别人能记住我就好了,可我们再仔细想一想,这难道不是自私的行为吗?再者说,事实并非如此,古语有云:“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有些觉得帮助别人是很平常的事的人,往往会被人民铭记在心,流芳百世。

   做有意义的事情,会使某一些人感到很难做得到,这是因为他在心中所规划的范围太大了,他可能会想:世界?人民?社会?这些都太庞大了,其实你可以简单,对身边的人,家人!朋友 ! 这些都能成为有意义的事情。

   生活充实很简单,只要你留心生活中的每一瞬间、每一霎那,或是一花一草、一树一木,就会明白:生活,原来这样简单。

   《堂吉诃德》精彩读后感范文

   一位绅士因阅读骑士小说而萌发成为游侠骑士,行侠仗义、助弱扶贫、扬名万世的念头,改名堂吉诃德,从此开始为人所耻笑而又艰辛的生活。第一次出行被人打得动弹不得,被驮在驴背上回到村里;第二次出行最终以被人装在木牢里带回村里告终;第三次出行在被同村学士装扮的骑士打败后郁郁寡欢地重回故里,直到最终一病不起。

去年的树读后感范文3

去年的圣诞节,圣诞老爷爷在那天悄悄的给我送来了一份特别的礼物,那就是《安徒生童话》这本书。提起《安徒生童话》,恐怕世界上没有人不知道了。有令人捧腹大笑的《皇帝的新装》,有趣味十足的《甲虫》,有优美感伤的《海的女儿》等等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就是《买火柴的小女孩》。

书的第一个故事《买火柴的小女孩》深深地吸引了我,故事说在一个寒冷的夜里,一个小女孩穿着妈妈的鞋出来卖火柴,可没想到,因为那双鞋太大了,在她穿马路时,被飞驰而来的马车弄丢了一只鞋,另一只鞋她送给了一个可怜的小男孩,就在雪花飘飘寒冷的夜里,女孩赤脚走在大街上卖火柴,天太冷了,没有人来卖火柴,她没能把火柴卖掉,怕爸爸骂她,她不敢回家;要知道那天是圣诞节啊,富家人正在吃着丰盛的圣诞大餐,那香味真是诱人,可惜那小女孩只能闻而吃不到,又冷又饿的她蜷缩在墙角下,点燃了第一根火柴,让她感到了温暖,就好像自己坐在火炉旁,不一会儿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只看见雪花在飘,她点燃了第二根火柴,看见了一桌丰盛的圣诞大餐,当她刚要去吃时,火柴灭了,大餐没了,肚子还是扁扁的,她点燃了第三根火柴,她见到了一个装饰的很美的圣诞树,但当她伸出双手要想去抱树时,火柴又灭了,树也没了,她点燃了第四根火柴,她看到了自己慈祥的奶奶,她怕奶奶和大餐、圣诞树一样很快消失,她点燃了所有的火柴,透过火柴的光她见到了奶奶,奶奶把她搂在怀里,带着她去了一个没有寒冷,没有饥饿的世界;

看完这个故事我觉得那女孩的生活很悲惨,如果当时有人买她的火柴,如果她有一个慈善的爸爸,如果她能遇到像她一样善良的好心人;那么她不会被奶奶带走,看到了这卖火柴的小姑娘让我想到了,前些日子在印尼发生的海啸,让很多儿童和小姑娘一样的可怜,但那些在海啸中失去了亲人的孤儿和那小姑娘不同的是他们得到了世界各地的援助,还是要比女孩幸运,和他们比,我要比他们幸福几千几万倍,我有关心我的老师,有疼爱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我从不用担心会饥饿会冻着,我应该好好珍惜现在美好的时光,珍爱身边的亲人,要善良真诚的对待每一个人,尽自己的所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让爱在身边发光,让世界充满爱。

读后感

去年的树读后感范文4

关键词:读悟结合 抓切入点 入境品读 快乐阅读

自从我校提出自主开放式的语文教学模式以来,学校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更要注重以读为主,读悟结合。怎样才能做到读悟结合呢?在这里我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抓住切入点,进行情趣阅读

所谓情趣阅读就是有情有趣的阅读,使学生阅读的心境与文本语境产生和谐的振动。唤起学生阅读情趣的方法有很多,但我觉得最好的方法是找到切入点。我看过两位特级教师孙老师和王老师执教的《二泉映月》,他们都有自己不同的切入点。孙老师是从“听”切入的: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带有“听”的句子,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细读课文,乐曲、人物、景色融为一体,最后以小泽征尔听《二泉映月》的感受――“这种音乐只应跪下来听”进行拓展提升。王老师则由“景”切入:《二泉映月》不光是一首二胡曲,实际上它还是无锡惠山一道非常著名的风景。课文就有不少地方在写二泉映月这一道风景,打开课文大声朗读,把描写二泉映月这一道风景的话都读出来。然后,由景入情,沿着“发现一片风景――体验一段人生――感悟一片情怀――理解一首曲子”的思路感悟课文。在上述案例中,两位特级教师都把握了这种相似的关系,使学生读得入情入境。

教学的最佳切入点意味着教学的思路从混沌到有序,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显然切入点的确定是很关键的,笔者认为它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1.必须紧扣课文中心总揽全文;

2.必须紧扣本节课的中心任务;

3.必须切题而不兜圈子。

二、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品读课文

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还学生以读者的地位,真正让学生与文本接触,鼓励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品词析句、由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查阅资料、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去感受文章所塑造的形象。通过读书感悟,让学生入情入境。

例如,执教《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时,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句、朗读课文感受到,小钱在18岁花一样的年龄,就要面临死亡的威胁,他是多么的不幸。又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白血病的可怕,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的艰难,在这种情况下,小钱却在台湾找到了适合移植的骨髓,他又是多么的幸运。在学生情感经历了大悲大喜之后,引导学生再次品读课文,让学生对此时的小钱及家人的表现在头脑中进行画像,使学生入情入境;同是这篇课文,在重点段处,让学生多次朗读,感知课文,当学生被台湾青年和李博士不顾个人安危继续为小钱抽取骨髓的这种精神所感动时,为学生创设两个情境。

1.听远处传来了房屋倒塌的声音,此时此刻,你就是站在李博士身旁的助手(观察书中的插图),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有的学生说:李博士快走吧,太危险了。也有的说:李博士,我支持你,你一定会成功的。在不同的语境下,让学生继续读文章中的重点句子: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通过有感情朗读,去感受李博士及台湾青年那种沉着、镇定及忘我的精神。

2.余震又来了,同学们,房屋在摇晃,你感觉到了吗?针头一次又一次地从肌肤里脱落下来,此时此刻,你就是李博士唯一的孩子,你会对爸爸说些什么呢?尽管学生的想法不同,但不管怎样,李博士仍沉着地……

让学生再次品读重点句子,感悟李博士一心要挽救小钱生命的这种精神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动摇。读中悟,悟中读,使学生的情感真正与作者的情感及文中主人公的情感融于一体。

另外,还要充分利用文章故意留下的空白处,让学生进行挖掘,感悟,帮助学生进入情境。如《去年的树》一课,课文结尾处是这样写的:“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了歌,鸟儿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就飞走了。”这段话中,笔者抓住能引领学生入情入境的两个开放点,进行品读。

课文中两次写鸟儿盯着灯火,让学生通过换位想象进入情境――如果你就是小鸟,你会想些什么呢?尽管学生的想象五花八门,但都表达了小鸟对大树的怀念,对人类的指责。

小鸟对大树去年唱过的歌会是什么歌呢?从学生的歌词中我感受到了他们的情感已经受到了震撼,然后让学生带着这种情感再次品读课文,使学生懂得要守信用,珍惜友情,同时也要增强环保意识。

三、通过大量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面,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语文能力是读出来的。

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必须让阅读成为学生自觉的生活,就是要通过“会悟”“美读”“情境体验”等方式,让阅读还原成生活,就是要帮助学生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让学生每天阅读,快乐阅读,让阅读成为学生“自觉的生活”。我校孙主任已经分年级给我们推荐了许多好书,我觉得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课前2分钟的演说、自习课、晨会、校本课程等时间,还可以通过“填写我的读书报告单”写写读后感,通过美文诵读、投稿等形式,为学生创设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去体验和感受读书的乐趣,让他们在阅读中获得成长的力量,从而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参考文献

去年的树读后感范文5

一、创建书库,有书可读

(一)图书馆藏书丰富,开放书架让人心动

图书馆藏书丰富,近年来,学校加大投入,图书馆设1个图书文献库,1个阅览室。图书馆现有藏书5万余册,生均图书达到30余册。采用单双周学生借阅制,由班级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到图书馆借阅。而且单本书的量也充足,如《爱的教育》《城南旧事》《爱丽丝漫游仙境》等都达到了55本,可以满足一个班的学生同时阅读。

开放书架让人心动,为了引导学生多阅读,进一步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学校在教学楼二楼和三楼的休息平台上各设置了一个开放式的漂亮大书架,并辅有供学生快乐阅读的座位。为了使课间阅读更加文明,每天有几个服务志愿者,负责管理书籍、整理书架,确保学生形成爱护书本的良好习惯。如今,这已经成为了我们学校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建立班级小书库,进行快乐阅读

学校还为每个班级配备了一个漂亮的小书架,以便各班建立班级小书库。学生们把自己的图书纷纷拿到班级“书库”和同学们共享,又纷纷从小书库中借阅自己喜欢的图书。满满一书库的书吸引了更多的学生借书阅读,学生们享受到了更多读书的快乐。

(三)建立家庭图书角,和书相伴左右

在校读得再多,都比不了家里的阅读。不要说放学后和双休日,单说寒暑假就有充沛的阅读时间,所以,建立一个家庭图书角是很明智的选择。我们教师会推荐给家长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目,以便家长为学生购书。

二、激情引趣,有书愿读

(一)精心布置,书香萦绕

为了让学生亲近阅读,走进经典,与好书零距离,学校在各层教学楼的走廊上悬挂了“经典好书宣传画”,在教学楼的每块走廊墙壁上张贴《三字经》等,学校宣传窗也会定期进行宣传。

班级读书环境精心布置,两边的墙上张贴一些读书名言;教室后面的墙上开辟专栏,张贴学生的读书心得、读后感;黑板报上定期刊登一些名人读书的小故事等,使师生进入班级就时时处处置身于书香的包围之中。

(二)晨诵午读,亲子阅读

优秀青年教师常丽华说:“新教育实验认为,晨诵的目的不是为了进行记忆力的强化训练,而在于丰富儿童当下的生命,在于通过晨诵,感受到生活的美好,领略母语的优美,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晨诵内容的选择上,我们主要以实验小学的《八个一百》、李振村主编的《新经典日日颂》和薛瑞萍《日有所诵》为主。学生早上到校后就根据相关的内容进行晨读。每天午间,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组织学生阅读。低段主要选择绘本,以教师读,学生听为主,中段多选择一些童话、寓言、校园系列类的故事,学生默读的时间逐渐增加,高年级主要是让学生自主阅读一些名著。

学生每天晚上在家里安排二十分钟阅读时间。我们建议家长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做好亲子阅读。

三、提升能力,有书会读

(一)“织围脖”,促交流

“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交流方式深受网民的喜爱,我们把它引进到学生的阅读交流当中。学生们看了书以后有什么想说的,把它写下来,我们戏称为“围脖”。我们让学生每人购买一本便签本,用来微博。鼓励他们每天坚持记录自己的感悟,自由自在地写,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我们利用每节语文课的前几分钟,随机抽取几名学生,自己的“微博”,并评选出精彩的微博,抄到便条上,再贴到“微博展示台”。写微博,微博,展示微博,学生兴趣盎然,津津乐道;闲暇时光,总有那么多的人徘徊在“微博展示台”的周围。

(二)做笔记,话“采蜜”

所谓“厚积而薄发”,因此,做读书笔记是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我们喜欢把这样的本子叫做“采蜜本”。

我们设计的“采蜜本”内容上分两大块,一是摘好词好句,二是写读书感受。如何发挥读书笔记的重要作用呢?我们认为“采蜜”前的指导是基础,“采蜜”以后的反馈、交流是关键。

反馈、交流的时间为20分钟左右,每周一次,随机抽取3到5本学生的读书笔记,由教师或学生在班中朗读,从摘抄的词语、好句、感想,全班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点评。对于优秀的读书笔记和准确到位的评价,教师会进行适当的表扬,有些教师采用星级来进行评定。

1.优秀的读书笔记首先看学生摘抄的好词、好句,摘抄的好词,避免常用、普通的词语。摘抄的好句是否典型,有特色。比如:句子中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手法,风趣、幽默的对话描写,生动、细致的画面描写等等。

2.其次看重的就是学生的阅读感受。通过实践,我们认为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来记叙和评价阅读的感受。

(1)从书中事联系到自己所遇到的事,自己赞成书中的什么,反对些什么,从而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并把它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

(2)通过对作品的阅读,走出作品,展开合理的想象。

(3)抓住作品中主人公,就作者对人物的刻画手法,谈谈自己的收获。

(三)教方法,重批注

学生读书的方法除了摘录,还有边读边想、读思结合,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以及圈划批注等。采用合适的读书方法,养成习惯,形成能力,使学生最终能达到“自能读书”。

针对如何让学生进行品味性精读,我们主要采用批注法。开始的时候,学生针对几个词语进行批注,教师要引导学生的对批注进行点评、交流,等学生掌握了以后,再指导学生批注句子,一次以3-5句为宜,也要进行必要的点评、交流。然后,逐渐放手,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等方面进行批注。随着年级的升高,从一开始选择的一些短小、精悍的文章,逐渐过渡到读整本书的时候进行适当的批注。批注让学生的阅读由被动变为主动,由浅入深,张扬个性,在阅读中感受幸福。

(四)阅读的开放性指导

关于课外阅读的开放性指导,我们在学习的同时不断实践。其中在一次全市的小学语文开放性阅读教学研究与实践活动中,我们大胆尝试。我们把人教版四年级的课文《去年的树》作为三年级的课外阅读材料,在进行阅读指导中,我们的目标指向是学生通过把握故事中的人物性格,体会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心理,体会小鸟与大树之间的真挚情谊,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培养学生们合作探究、口语表达、独立创新的能力,最终能进行课本剧的表演。

去年的树读后感范文6

记者:从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转型成一所有口皆碑的优质精品学校,您觉得给学校带来这种变化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杨璞玉:校园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当我们对学校内外的文化及其影响力浑然不觉时,我们需要唤醒文化自觉;当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去体验和感悟学校文化,并有所发现和行动时,就能渐渐增长文化自信;当我们充分调动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学校文化进行不断的反思与重建时,则意味着我们正不断走向文化自强。这些年来,我们根据自身的实际,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文化并不是抽象的概念,它是生动的生活。校园文化更是如此,它注重生命的成长,关注生活的细节,让育人的本质更加清晰!

记者:目前庆云山小学的学校文化是如何定位的?和以前相比,有什么改变?

杨璞玉:还记得我刚来学校时候的境况:当时的庆云山小学虽然已经成为一所社区学校,但农民工子弟占到了学生总数的60%。我注意到,整个学校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有个明显的特征就是自信不足,走在路上头都是耷拉着的。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让学校的每一个人都能抬起头来走路,我们开始建设“阳光・书香”学校文化,将其核心价值定位为“阳光、自主、卓越”。

同时,学校以“阳光・书香”特色文化建设为抓手,着力在师生精神文化、师生行为文化、书香班级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学校课堂文化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引导广大师生培养好读书、勤读书的良好习惯,不断提升自身内涵,促使每个“庆小”人散发书香气息,消除浮躁心态,树立卓越品质。我们以文化建设促进学校由制度管理向文化管理转型,强力打造富有庆云山小学特质的“阳光、自主、卓越”学校文化内涵,让学生在“阳光・书香”校园里过一种有价值的教育生活。

记者:以“阳光・书香”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彰显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气质。我们知道,校园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决不仅仅是环境的改造。您是怎么构建你校的校园文化的呢?

杨璞玉:在硬件方面,积极营造“阳光・书香”学校文化氛围。一是精心设计好学校每一处能诠释办学特色与办学目标的环境建设和文化布置,为孩子们提供一份精美实用的学校文化大餐。学校有个勤园,里面的每棵植物都是我们从浏阳精心挑选过来的,特别是校门口的两棵柚子树,到了秋天收获的季节,整个校园都飘着柚香,让人心旷神怡。二是高品质打造了科教楼三层楼的主题廊道文化,一楼是“德韵文化廊”,二楼是“启思文化廊”,三楼是“书香文化廊”。三是创造性地提质改造了集审美、实用、品质于一体的各个功能室的建设与文化布置。

在课程方面,开发了《德韵》和《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其中《德韵》是针对学校有大量流动人口子女的现状,结合《流动人口子女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研究》省级课题研究,在学生行为习惯、文明礼貌、自我认识、自我规范、自主管理、自我激励、自我评价等方面作了大胆探索。其内容包括:良好习惯养成承诺活动,阳光学生礼仪教育活动,三自教育(自我认识、自我规范、自我激励)和自主管理卓越发展四部分内容。我们汇编了《德韵》校本教材,面向全校师生,人人参与。教师既是课程的开发者,又是课程的实施者和示范者。《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建设是紧密地整合在我校“阳光・书香”校园文化建设之中,重点是全面关注与落实学生的阅读空间、阅读形式、阅读内容、阅读效果,旨在通过本门校本课程的实施,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学生的文化底蕴,并在诵读、吟诵过程中获得健康的审美情趣,历练高雅情操。

记者:对每个学生而言,班级就像他们在学校的家。整个校园文化中,班级文化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请问:学校是如何构建班级文化的?

杨璞玉:针对每个班级,我们建设个性化班级文化阵地。目前学校有19个班,每个班都有“班牌”,里面包含了班级集体照和个性化班级命名,如阳光宝宝之家、快乐精灵中队、雄鹰中队、梦幻青草地、彩虹之家等,同时还有班级口号、班级文字简介等一系列内容。此外,每个班设有主题文化版块,分为学生读书展示、风貌展示、素质展示、活动展示等四个版块,其中读书展示版块有孩子们的读书摘抄、经典诵读过级、读书沙龙、好书推荐、读后感等;风貌展示版块有孩子们的校园生活、人际交往、快乐故事、卓越成长等;素质展示版块有孩子们的优秀作文、书法、美术、剪纸等;活动展示版块则包括了班级中队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展示等。

特别是在班级图书角建设中,每个班级的书柜都有一个具有内涵、能吸引学生的书柜命名;图书以班级共同捐书的形式充实图书角,每个书柜藏书50册以上;专设图书管理员两名,负责图书的整理和借阅,做好登记记录。更有意思的是,每个班级都创建了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班级书香电子博客。

我们还构筑了符合班级特点的自主管理模式,不论是学习、德育还是班务日常管理,都让每个学生参与到自主管理中来。如每天的早读、经典诵读的组织,教室卫生、公共区卫生的打扫,班级图书角管理等,都由学生自己组织。

记者:庆云山小学的校园文化中有“书香”二字,那就不得不谈谈读书,学校的学生和老师是如何开展读书活动的?

杨璞玉:我们积极开展多元读书活动,师生同建书香校园。通过多元阅读,教师、学生与经典书籍对话,从书籍中得到心灵的慰藉,寻找到生活的榜样,荡涤自己的心灵,享受教与学的乐趣,找寻理想的栖息地。

在学生读书方面,学校每年都根据不同的主题举办读书讲坛或诵读比赛。今年的主题为“阅读经典、感动童年”。每个班级每四个人组成一个书友队,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为了提高孩子们对读书的兴趣,学校还专门为每个班级配了一套书。低年级以绘本为主,中年级以儿童文学和科普为主,高年级以儿童文学和名著为主。同时给每个家长发了倡议书,让家长们也参与到孩子们的读书活动中来。

教师的读书活动则分为几个层级。一是全校性的读书。每年举办一次全校性的“教师书香讲坛”活动,让每个老师不但要看书,还要把读书的体会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去年举行的第四届“教师书香讲坛”,我们以教研组为单位,要求教师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就好书推荐、读书感悟、分享书中精彩内容等环节与大家进行交流。活动别开生面,有了与以往的读书讲坛截然不同的内容和形式。例如艺术组教师演绎了经典名篇《飘》中的片段,把老师们带入了经典名著的殿堂。最爱读书的语文老师们以她们善感的心灵阐释着人世间最经典的话题――爱情。综合组以诗意的语言阐释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与大家交流了“让学生以天地为课堂”的教学新思路。数学组的趣味数学游戏、数学魔术引人思考。二是积极开展教研组读书沙龙活动。学校每年为每个教研组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书。如数学组今年就配备了《我就是数学》《吴正宪与小学数学》等,在每个星期的教研组会议上,都会安排一段时间让老师进行读书交流。2010年11月,数学组杨俊老师在湖南省“中小学教研(备课)组建设现场研讨会”学科读书沙龙展示活动上有一个不错的亮相。这些都是文化的力量。三是管理团队的读书活动。除了配备管理方面的书籍,我们在学校班子的会议上抽出10分钟进行读书交流,我将这称之为“修炼时间”。在这个时间,我经常与班子成员分享和讨论自己在书中看到的先进管理理念。几年下来,可以说我们的管理团队也有了自己的文化特色。同时,班子的每个成员都进行分工,参与到教研组的读书活动中,带领老师们读书。可以说,读书让老师们有了底气和自信,这也为学校发展积蓄了力量。

记者:作为学校校长,您是如何建设自己的文化的?如何引领教师团队的发展?

杨璞玉:在来庆云山小学之前,我在株洲的另一所小学当过校长,后来进了教育行政部门。在教育行政部门工作后,我发现自己更喜欢在一线工作,所以被安排到了庆云山小学当校长。

刚来学校那会,我在管理上对每个老师的要求很高,这让很多人不适应。记得有时候开会,你在上面发言,下面就有人随意讲话,一布置工作,下面马上反对声一片,个个喊苦喊累。怎么办?直接用行政命令驱动肯定是不行的。我一方面树立典型,让典型教师引路;另一方面,对每一项工作进行专题培训,例如在“阳光・书香”班级文化建设中,我自己做了一个长达30页的PPT,针对“阳光・书香”班级文化的界定、核心价值、建设内容及方法都给老师们做了详尽的指导。同时,学校对包括代课老师在内的新教师也特别关注,不论是福利待遇还是外出学习的机会都一视同仁,让每个教师都觉得自己就是这所学校的主人。数学教研组组长杨俊2009年从学校毕业后一直在学校代课,去年正式考入了学校。她喜欢读书、喜欢钻研,进学校一年就以出色的业务水平成长为学校的数学教研组组长。还有语文教师黄暄,2010年来学校后先后拜了几个老教师为师,学习认真,工作努力,学校十分关注她的成长,现在已经成长为学校语文教研组组长候选人……在我们学校,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通过文化的引领,每个老师都得到了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