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第一回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水浒传第一回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水浒传第一回范文1

新版电视剧《水浒传》有一个优点在于台词与原着几乎相同,演员把书中的人物演绎得非常生动、形象。然而美中不足的是,新版电视剧《水浒传》为了更吸引观众的眼球,对原着进行了很大的改动。于是,我试着对我看过的新版电视剧《水浒传》的其中几集进行挑刺。

颠三倒四的故事情节安排

众所周知,原着中“七星聚义”这一情节,是在刘唐等人上东溪村与晃盖商量劫取生辰纲之后。可电视剧却把它安排在“洪太尉误走妖魔”中。原着中“醉卧灵官殿”是在杨志大名府斗武之后,电视剧却也把它安排在第一集“洪太尉误走妖魔”。

电视剧第一集中,洪太尉误走妖魔的事是由公孙胜口述给宋江听的。可在原着第一回,根本没有公孙胜和宋江这两个人。梁山好汉出场是从第二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开始的。公孙胜第一次登场实际上是在第十五回“东溪村七星聚义”,而宋江则是在第十八回“私放晁盖”这一情节中第一次闪亮出场的。

原着中,林冲陪妻子到大相国寺烧香,因看鲁智深耍枪而结识鲁智深,也正因为顾着看鲁智深耍枪才导致妻子被高衙内调戏,也就是说两人结拜是在被高太尉陷害之前。林冲称鲁智深为“师兄”,鲁智深称林冲为“兄弟”。而电视剧中,两人结识并结拜,是安排在林冲被高太尉陷害误闯白虎堂之后,刺配沧州之前。鲁智深称林冲为“哥哥”。他在野猪林救了林冲后来到瓦罐寺,巧遇史进。两个好汉杀了强贼“生铁佛”崔道成和“飞天夜叉”丘小乙,并放火烧了瓦罐寺。而原着中,崔道成是被鲁智深杀,丘小乙是被史进杀掉的,时间是鲁智深到达东京大相国寺之前。

原着中,林冲与洪教头比武是在林冲刺配沧州之后到达沧州牢城营之前,在柴进庄上举行的。而电视剧中,这一比武情节则被安排在林冲被刺配沧州,到达沧州牢城之后,在沧州牢城营中举行的。

随意篡改的场景及人物形象

恐怕有一点眼力的人都会发现,电视剧中梁山好汉聚义时,有一个特写镜头——宋江头顶上的牌匾上的三个字是;“聚义厅”。而实际上,“聚义厅”这个名字早在晁盖死后,就被宋江改为“忠义堂”。

顾大嫂在原着中的形象是“眉粗眼大,胖面肥腰,生来不会拈针线,正是山中母大虫”。而电视剧中的顾大嫂长得体态婀娜,细眉瘦脸,谈吐庄重,语调低沉,人物形象迥然不同。

画蛇添足般的人物动作

原着第三回“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他先是一脚踢在郑屠的肚子上,把他踢倒。然后再一脚踏住郑屠的胸脯,对着他的鼻子、眼眶际眉梢、太阳穴各一拳,三拳描写精彩绝伦。而在电视剧第五集,鲁达先用木凳阻挡失败,诱使郑屠一刀砍在木桌上。郑屠抱着木桌还击,鲁达一拳打穿木桌板,打中郑屠的肚子,然后打他的眼睛和脑袋。再看原着第九回,林冲被董超、薛霸解下了盘头枷,才开始与洪教头斗棒法的。而电视剧中,林冲是手上套着枷拿着棒与洪教头斗武的。

原着中“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这一情节中,鲁智深识破泼皮的诡计,不等他们动手,早就一脚一个,把为首的两个泼皮张三、李四踢进粪坑,又唬住了其他泼皮,让他们动弹不得。而电视剧中,为首的张三、李四两泼皮,一人抱住鲁智深的一条腿,又召来另外两个泼皮缠住鲁智深的双手,想把他扳到粪坑里。没想到反被鲁智深一挥手一抬脚,把四个泼皮统统丢进了粪坑。这样一比较,我认为原着中的鲁智深比电视剧中的多了一份机智,少了一分蛮力,人物形象也更加鲜明可信。

我认为随意改编原着可能会误导青少年。现在许多孩子不爱看书,却喜欢从电视中获取信息。而如此颠三倒四的故事情节安排,场景及人物形象随意篡改,画蛇添足般的人物动作,这些错误的信息一经电视传播就会在孩子的头脑中形成,真是误国又误民。今年春晚的小品《荆轲刺秦》中,黄宏就对随意擅自改编历史剧这一行为极为不满,他说:“我以前经常给我的孙子讲《荆轲刺秦》,这随意改编的片子要是给我孙子看,他还以为我是在骗人呢!”

水浒传第一回范文2

话说独龙岗下有处庄子,这就是号称“水浒第一庄”的祝家庄。祝家庄有一只伟大的报晓公鸡,庄主祝朝奉宝贝得不得了。石秀、杨雄、时迁弟兄三人来投祝家店,酒米都有,唯独缺肉。时迁偷了公鸡,做了顿美餐。店小二发觉,向三人讨要说法,时迁抵赖,石秀、杨雄见小二诬他们是梁山泊贼寇,气不过大骂。两边开打,怎打得过拼命三郎(石秀)和病关索(杨雄)?店家去搬救兵,石秀放火烧店。路上三人与庄客混战,时迁被擒,石、杨投奔梁山,宋江三打祝家庄。双方几场鏖战,死伤无数,祝家庄、李家庄和扈家庄被夷为平地。一桩偷鸡案终于酿成了祝家庄和扈家庄的灭门血案。

就事论事,从祝家庄事件,我们看不到梁山好汉的道义,只看到了他们的戾气和匪气。

除了这只名鸡,《水浒》里还有多处提到了鸡。梁山好汉们最喜欢吃牛肉,嫩鸡、酿鹅也是他们的钟爱之物。征辽国那段,辽国将领里有一位顺受高,是二十八宿将军的昴日鸡。

无独有偶,这个昴日鸡也出现在《西游记》中。五十五回悟空在西梁国毒敌山琵琶洞遇上劲敌蝎子精,悟空、八戒先后被蜇,观音菩萨指点悟空去请昴日星官。果然一物降一物,昴日星官现出原形,乃是一只双冠子大公鸡,只昂头叫两声,蝎子精就“浑身酥软,死在坡前”。吴承恩还题诗赞道:“花冠绣颈若团缨,爪硬距长目怒睛。踊跃雄威全五德,峥嵘壮势羡三鸣。”

有趣的是,小说里昴日星官身属道教阵营,却有一位来自佛教世界的母亲毗蓝婆菩萨。七十三回悟空斗不过黄花观的蜈蚣精,悟空请了菩萨来,毗蓝婆的兵器是一根绣花针,说是从昴日星官眼里炼成。一针降服妖精,悟空还跟八戒感叹毗蓝婆定是个老母鸡呢。

《红楼梦》有关鸡的笔墨也颇多。像四十一回那道著名菜式茄鲞,虽说只是茄子,却用鸡油炸、鸡汤煨,用鸡脯子肉拌,无怪乎刘姥姥感叹:“我的佛祖!倒得十来只鸡来配他,怪道这个味儿!”六十二回探春和宝钗射覆,探春先覆人,再覆窗,宝钗知她用鸡人、鸡窗典,所以射了“鸡栖于埘”的“埘”。七十六回妙玉为黛玉、湘云中秋联诗续联,其中一联曰“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除了这些,还有三十回的乌眼鸡、六十回的黧鸡也很有趣。乌眼鸡本意是斗鸡瞪着眼珠的神态,用来形容人意见不合时怒目相视,是不是很贴切啊?黧鸡则是一种鸟,有说是鹌鹑,也有说是冠雀。

水浒传第一回范文3

任溶溶,1923年生在上海,童年在广州度过。1945年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中文系。长期在少年儿童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工作。翻译了许多外国儿童文学名著,如《安徒生童话》、《木偶奇遇记》、《雷米斯大叔讲故事》、《夏洛的网》等等。也创作过童话《没头脑和不高兴》、小说《土土的故事》、儿童诗《爸爸的老师》、《一个可大可小的人》等。

我从小就是读书迷。今年我82岁,算下来,跟书打交道有一段很长的历史了。

我小时侯别说没有电视机,连收音机也没有,我读书就是为了找乐子。还不识字我就读书,读连环图画。那时侯连环图画是出租的,一天租一部,不但看故事,还描图画。当时我的英雄偶像是赵子龙。在连环画里找到乐子,日子好过多了。

接下来就识字了。在你们进幼儿园的这个岁数,我被关在私塾里读《三字经》、《千字文》、《论语》、《孟子》。等到进小学一年级,我已经会用文言文作文。识了那么多字,为了找乐子,自然就找小说看。看的都是大人们看的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都看了,最爱看的是《济公传》,因为济公戏弄坏人,很滑稽。读小学三、四年级时,我还想给它写续集,写了第一回,一页稿纸,寄给报社,日盼夜盼等着发表出来,结果自然是石沉大海,也就没有写下去。其实,当时的我能写什么呢?也不过是孩子气的开玩笑罢了。

我读那么多书,你以为我都认识书上的字了吗?非也。认识一定数量的字,也就可以把故事读下去找乐子啦!旧小说上“有诗为证”的旧诗,《西游记》里的大谈佛法,《三国演义》里人名地名中许多生僻的字,我全跳过去,因为不影响看故事。有许多字我是“秀才识字读半边”。因此,我发现有不少字我一辈子在读别字。现在发现一个改正一个。至少我不讥笑别人读别字,谁不会读个把别字呢?因为有许多字不是老师教的,而是自己看小说看来的。

水浒传第一回范文4

不用我说,大家肯定都知道我国古典小说中的四颗璀璨的明珠四大名著是哪几本书吧。对他们就是《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以及《西游记》,其中《西游记》是备受青少年所喜爱的一部不朽的著作

《西游记》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杰出的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长篇神魔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巨著。

《西游记》主要描写的是孙悟空等保护唐僧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修成正果。全书共一百回,回回都引人入胜,回回都精彩至极。从大的结构来看可分为三部分:其一,第一回到第七回,主要写了孙悟空的出世,拜师以及大闹天宫,这可谓全书最精彩的地方,热闹非凡,孙悟空上天入地,把天宫折腾的好一番,把他的反抗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第八倒十二回写了唐僧的出世及取经的缘故。第十三到一百回就是孙悟空保唐僧,沿途降妖除魔,收八戒的唐僧,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来到天竺,取得真经修成正果,可真是皆大欢喜。

其中,最令人深刻的是孙悟空。我个人认为《西游记》的成就,突出的表现在作者塑造了一个神话英雄——孙悟空的光辉形象,宣传了敢于和善于反抗封建统治的战斗性主义的主题,寄托了广大群众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反抗情绪,以及他们要求消灭邪恶势力。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

孙悟空具有勇于斗争,不畏,机智聪明,活泼乐观,爽朗诙谐,豪爽自尊等性格特征,是一只伟大的猴子。前八回主要表现了他对天地权威蔑视并进行反抗的精神。他是东胜神州的傲来国花果山的一个石猴,她出生后,凭着智慧勇敢做了猴王,过着无拘无束的生活。后来拜师学艺,通过勤奋练习,练成长生不老之术,七十二般变化和一跟头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随后闹龙宫,索铁棒,入地府去猴名。接着大闹天宫,“玉帝老儿”也无奈。他甚至提出“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口号,表现去他热爱自由,敢于反抗的英雄气概。后八十回主要表现他不畏,罚强除恶,乐观活泼,豪爽自尊的英雄气概。在取经的途中。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他不仅保唐僧,而且为当地人除害,最后终于得到真经,修成正果。

水浒传第一回范文5

关键词:梁羽生 新派武侠小说 小说回目 《萍踪侠影录》

梁羽生是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与金庸、古龙并称为中国当代武侠小说的三大宗师。他凭借35部武侠小说奠定了在武侠小说界的不朽地位。梁羽生的武侠小说,文笔隽永典雅,想象瑰丽奇特,善于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并彰显了一种以侠胜武的侠义精神和为国为民的家国意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另外,梁羽生的小说回目也是一大亮点,就连梁羽生本人也对自己的小说回目颇为自得。他在《金庸、梁羽生合论》中说:“用旧回目的武侠小说作家较少,这是梁羽生的一个特点,报纸上也似乎不只一人谈论过了。但也不是每个回目都很工整,不过他时有佳作,十个回目里面,总有三四个是可堪咀嚼的。”[1]他的小说回目别具一格,既继承了中国传统小说的回目形式,并以自己的艺术追求对回目加以严格的规范,也融入了一些现代小说元素,体现了梁羽生对古典小说回目的承继和新变。另外,回目作为梁羽生小说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与整部小说水融,渗透了梁羽生小说创作的思想。因而,对梁羽生的小说回目进行系统的研究,对于深入解读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具有重要的意义。梁羽生的35部武侠小说的回目虽然有所变化,但是大同小异,总体上风格趋于一致。因此,本文就以梁羽生的代表作《萍踪侠影录》的回目为例,来探讨梁羽生的回目特色及其回目的创作得失。

一.回目形式

《萍踪侠影录》的回目在继承中国古典小说回目形式的基础上,也加以改造,确立了自己的回目创作规范,并追求一种完美的境界。

首先,采用九言形式。《萍踪侠影录》正文三十一回,再加上楔子一回,总共三十二个回目,全部采用九言形式,句式整齐规范。其实在中国古典小说中,一部小说之内,各回目的字数往往是参差不齐的,只有诸如《红楼梦》等少数小说作品回目形式修葺整齐。[2]梁羽生在小说创作中对回目字数的严格规范不得不说是一种艺术的自觉。另外,在曹雪芹《红楼梦》以后章回小说基本上就确立了八言回目的主体地位。而梁羽生则采用的是九言回目形式,为“四五式”或者“五四式”的节奏,颇堪吟咏。从八言到九言,字数的增加一方面为回目信息容量的增加提供了更大的可能,同时也使梁羽生创作回目拥有了更大的灵活度。

其次,属对工整。《萍踪侠影录》的回目采用的是双对形式,对仗极其工整。如第五回“名士戏人间亦狂亦侠;奇行迈流俗能哭能歌”,各字词词性相对,属对工整,天衣无缝。在中国古典小说中,双对回目虽然大多字数相对,但不一定对仗工整。如《水浒传》第七十四回回目“燕青智扑擎天柱;李逵寿张乔坐衙”,“智扑”是动词性词组,而寿张是县名,名词性词组,“智扑”与“寿张”显然不对;“擎天柱”是人的外号,名词性词组,而“乔坐衙”是动词性词组,“擎天柱”和“乔坐衙”也显然不对仗。而梁羽生以其深厚的语言功底和自觉的艺术追求,拟定的回目属对工整,也是对古典小说回目一次有意识的规范。

其三,音韵和谐。在这方面,《萍踪侠影录》的回目亦是典范之作。古典小说回目的平仄并不像诗那样严格,大多只是上下句基本相对即可,是否叶韵全凭创作者的个人喜好。以《红楼梦》为例,该书部分回目平仄和谐,如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为“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完全合律,但许多回目则并不合律,如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为“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不大合律。而《萍踪侠影录》的三十二个回目全部平仄和谐,如第二回“祸福难知单身入虎穴;友仇莫测宝剑对金刀”,为“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完全合乎格律,音韵和谐。另外,梁羽生拟定回目时也经常使用诗中常见的“平平仄平仄”式的特殊拗句,宛如锦鲤翻波,别具音韵之美。如第十九回“柳色青青离愁付湖水;烽烟处处冒险入京华”,其中“离愁付湖水”即为“平平仄平仄”的特殊拗句。这体现出,工诗擅词的梁羽生实际上已经将诗词格律自觉运用于回目创作之中,对小说回目约之以严格的格律规范了。

由此可见,在《萍踪侠影录》回目的创作中,梁羽生承继了古典小说的回目形式,但又对古典小说回目中不规范的因素加以改造,从而确立了自己的一套严格的回目规范。这里面固然有梁羽生作为旧体诗人的逞才使气,但也能明显地看出梁羽生以严谨写作的态度改造旧武侠小说,使其由俗变雅、登上大雅之堂的决心和魄力。

二.叙事功能

中国古典小说回目的主要功能是叙事。回目往往作为小说的预叙,概括本章回的基本故事情节。这一点为梁羽生所继承。同时,梁羽生也别开生面,以自己驾驭语言的深厚功力使回目的叙事功能得以曲尽其妙,并以心理描写的现代小说技法拓展了回目的叙事功能。《萍踪侠影录》小说回目的叙事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运用一系列的动词概括章节大意。在《萍踪侠影录》的回目中,他善于运用一系列生动形象的动词,来准确概括章节的大意。如楔子“牧马役胡边,孤臣血尽;扬鞭归故国,侠士心伤”,短短十八字就有“牧”、“役”、“尽”、“扬”、“归”、“伤”等6个动词,恰到好处地概括了楔子中大明使者云靖大漠守节,却终为奸佞所害的凄怆慷慨的传奇故事。武侠小说往往有着很强的情节性。回目中一系列的动词,同样使得小说的发展节奏急促紧张,从而起到先声夺人、吸引眼球的效果。

其二、回目不时点破情节线索。国恨、家仇、情怨是《萍踪侠影录》故事情节发展的三条线索。自从小说楔子埋下国恨、家仇、情怨的伏笔之后,后面章回的回目也会时常通过“恨”、“仇”、“情”、“怨”等关键词来点破张、云两家恩仇纠葛的发展进程。如,第七回回目为“一片血书深仇谁可解;十分心事无语独思量”,当时云蕾了解到了张丹枫的真实身份,陷入复杂的内心纠葛之中,从此正式展开一段恩仇缠绵的故事。第八回回目为“爱恨难明惊传绿林箭;恩仇莫辨愁展紫罗衣”,将恩仇莫辨的愁苦融汇进“紫罗衣”这一意象之中。再到后来第十八回回目“石阵战氛豪情消积怨;荷塘月色词意寄深心”,两家积怨开始有了松动瓦解的前兆。第二十七回回目“恩怨难忘豪情化飞絮;情痴不悔魔窟缔知交”,这时张丹枫、云蕾又再次因上辈仇怨而黯然分手,痴情的张丹枫却与同样痴情的上官天野成为忘年之交。直到最后一回回目为“剑气如虹,廿年真梦幻;柔情似水,一笑解恩仇”,犹如梦幻一般,张、云两家真正恩仇尽释,张丹枫和云蕾也经历重重患难,最终成为一对神仙眷侣。回目不断地点破线索,使得整个故事的发展有条不紊,章法严密,同时也有利于读者对整个故事发展的整体把握。这意味着梁羽生的小说回目已经与小说正文融为了一体,成为小说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

其三、出色的心理描写拓展了回目的叙事功能。回目中的心理描写也很出色。它通过把握拿捏人物的细微心理活动,使得整个回目也显得缠绵谐婉,耐人寻味。如第四回“铸错本无心擂台争胜;追踪疑有意锦帐逃人”,“本无心”、“疑有意”,三言两语,便将云蕾女扮男装误打误撞成为黑石庄乘龙快婿的复杂而敏感的心情拿捏得十分到位。又如第十九回“柳色青青离愁付湖水”,融情于景,以一种古典诗词的唯美意境细腻地刻画了澹台镜明送别张丹枫与云蕾时的浓浓愁绪。这与书中一段描写相映衬:

吃过早饭,张丹枫与云蕾辞别众人,下山渡湖,澹台父女直送到湖边。湖边柳色青青,垂杨覆盖之下,已备好轻舟一叶,舟中置有洞庭山自酿的美酒,还有风干了的山鸡野味,那是洞庭庄主的一番心意。澹台镜明手攀垂柳,目送他们上船,心中暗念“垂柳千丝,不系行舟住”两句小词,不觉默然神伤。[3]

两者对比阅读,不觉漾起读者心中一片涟漪。在古典小说回目中,心理描写是很少见的。梁羽生大量地将心理描写融入小说回目之中,体现出其对现代小说技巧的吸收和运用,是小说回目的一个新变。

三.刻画形象

除了古典小说回目的叙事功能之外,《萍踪侠影录》的回目对刻画人物形象也有着重要的作用。这是其小说回目的又一特色。

其一、回目用其它含感彩的称呼取代具体人名,刻画人物形象。《萍踪侠影录》的回目一大特色就在于回目中不涉及具体人名。这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是很少见的现象。如《三国演义》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水浒传》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等都不可避免地涉及了人名。而梁羽生则用它词替换的方法成功避免了人名在回目中的出现。这种方法有效避免了因人名相对仗而造成的平仄不协的尴尬情况,但更重要的是,对塑造人物形象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这突出体现在小说对张丹枫人物形象的刻画上。在小说回目中,对张丹枫的称呼变幻多端,现列举如下:

第三回 陌路遇强徒偷施妙手 风尘逢异士暗戏佳人

按:云蕾初见张丹枫,尚未知其底细,而张丹枫也没有以真面目示人,故回目以“异士”称之,给人以玄幻朦胧之感。

第五回 名士戏人间亦狂亦侠 奇行迈流俗能哭能歌

按:张丹枫仗义行侠,大败武当道人,亦佯狂相戏云蕾,有名士风流,故谓之“名士”。

第十五回 奸宦弄权沉冤谁与雪 擂台争胜侠士暗飞针

按:张丹枫暗助云重夺取武状元,乃响当当的侠义之举,故谓之“侠士”。

第十六回 喝雉呼卢名园作豪赌 扬声掷骰侠客儆凶顽

按:张丹枫豪赌名园,惩治恶霸,并散财与百姓,是侠义之举,故谓之“侠客”。

第二十一回 大力除凶将军表心迹 赤诚为国侠士出边关

按:张丹枫为保国家而出边关,乃侠之大者,故称“侠士”。

第二十四回 紫竹林中高人试双剑 太师府内侠士醉香闺

按:张丹枫不畏艰险,只身入太师府,有胆有识,故称“侠士”。

第二十六回 劫后剩余生女儿泪洒 门前伤永别公子情伤

按:张丹枫被迫与云蕾分别,侠骨亦有柔肠,故称“公子”。

第三十回 力抗金牌舍生救良友 身填炮口拼死救檀郎

按:檀郎,用晋潘安典。张丹枫之于云重,是谓“良友”;张丹枫之于脱脱不花,是谓“檀郎”。

在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张丹枫在回目中的称呼也不断发生变化,从而将一个飘逸不定、亦狂亦侠的名流侠士塑造得血肉丰满。其中回目中关于张丹枫的“侠士”称呼达三次之多,这也体现出梁羽生彰显侠义精神的创作理念。对于其它人物,也各有不同称呼。如云蕾,多称之为“玉女”、“佳人”,从而让一个冰清玉洁的奇女子形象生动地浮现于眼前。至于澹台灭明,则常称之为“怪客”,因为作者有意在澹台灭明的身份上制造悬念,待到故事发展到一定程度才揭示谜底。

其二,将褒贬寓于字词之中,刻画人物形象。《萍踪侠影录》的回目,精炼而有力,常将褒贬寓于字词之中,用洗练的笔墨刻画出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如第十五回“奸宦弄权沉冤谁与雪;擂台争胜侠士暗飞针”,“奸宦”二字表现出作者对宦官王振的不屑与厌恶,而“沉冤谁与雪”,疑问句式中蕴含着无限愤慨,“擂台争胜”一个“争”显出比武的紧张激烈,也将云重急躁博取功名的心理进行了细腻刻画,而“侠士暗飞针”,“侠士”指张丹枫,流露出对张丹枫不计个人恩怨的侠义精神的赞扬。字里行间,也显示出梁羽生爱憎分明的真性情。

四.创作得失

梁羽生的小说回目与诗词有着深厚的渊源。这主要体现在他有意识地运用诗词格律来改造旧式回目,使他的小说回目形成了一套严格的规范。另外,其回目营造的意境也与诗词相一致。比如第九回回目“滚滚长江流英雄血洒;悠悠长夜梦儿女情痴”,便以诗性的语言,用滚滚长江的意象表现英雄慷慨之气,并在悠悠长夜的意境中融入缠绵的儿女情长,优美动人。关于梁羽生回目与诗词的渊源,这里还有一个显证。《萍踪侠影录》第五回回目为“名士戏人间亦狂亦侠;奇行迈流俗能哭能歌”,而此前梁羽生曾与陈凡合作写了一首《草莽英雄传》的开篇诗,其颔联便为“亦狂亦侠真名士,能哭能歌迈俗流”。[4]可见,拟定此回回目,梁羽生直接化用了自己的诗句。

总的来说,梁羽生在继承传统回目形式的基础上,一方面严格遵循声律而使回目形式趋于规范,另一方面则以其深厚的语言功底使其小说回目在叙事和刻画人物形象方面游刃有余,而其回目中众多的心理描写又明显地体现出现代小说技法的影响。因而可以说,梁羽生的小说回目,是对古典小说回目的一次总结和规范,同时又推动了小说回目在当代的探索和新变。

然而,我们要注意到的是,在梁羽生苦心孤诣地创作工整规范的旧式回目的时候,同时代的小说家却已然很少使用旧式回目了。比如金庸,虽然早期的作品诸如《书剑恩仇录》、《碧血剑》等仍然沿用旧式回目的形式,但后来金庸的小说回目创作则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也在不断进行探索新变,从而使其回目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他拟定回目时或作柏梁体诗(《倚天屠龙记》),或填词(《天龙八部》),或集句(《鹿鼎记》),异彩纷呈,不一而足。不仅如此,金庸的回目还逐渐偏离了古典小说回目的叙事功能,而转向了西方小说标目的提示功能。这是其回目的思想内核对古典小说回目的一大突破。正如李小龙所言:“金庸的回目恰是以最中国化的古典诗句形式包装了西方式标目的内核,是一种中西小说标目的融合形态。”[5]从这一意义上来说,金庸在小说回目方面的探索和新变比梁羽生要走得更远。

因而,梁羽生深厚的旧学造诣,使他拟出了可堪吟咏的回目,使他写出了典雅隽永的小说,但同时也使得他拘泥于传统路数,在小说现代转型的道路上开始落伍。当金庸在回目的创作上逐渐开辟新路之时,梁羽生的小说回目却逐渐规范化和模式化,而未能实现更大的突破。他创作回目的这一思想也体现在他的整个小说创作上。总体而言,他的小说创作,“大体上是中国旧传统小说的写法”,就算小说技法上偶有创新,也“是在‘旧传统’上的创新,不脱其‘泥土气息’”[6]。这一软肋直接影响到了其小说作品的整体价值。后来金庸得以声名日炽,而梁羽生则相对冷落,不得不说有这方面的原因。

注 释

[1]佟硕之(梁羽生).金庸、梁羽生合论[A].金庸评说五十年[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207

[2]参见李小龙.中国古典小说回目情况统计表[Z].中国古典小说回目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485―528.

[3]梁羽生.萍踪侠影录(上卷)[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348

[4][澳]刘维群.梁羽生传[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9.323

[5]李小龙.中国古典小说回目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305

[6]佟硕之(梁羽生).金庸、梁羽生合论[A].金庸评说五十年[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203

水浒传第一回范文6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神话小说,它与《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一起,被誉为古典小说中的“四大奇书”,在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几百年来,它在人民群众中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西游记》全书一百回,从大的结构上看,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回至第七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这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热闹非凡,孙悟空上天入地好一顿折腾,将他的反抗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至最后一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写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

《西游记》为我们展现了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孙悟空天资聪敏、本领高强,吹一口气,就能够七十二变,并且有法宝金箍棒,缩小如针,放大如铜棒,筋斗云一驾,就能够上天入地,但他精明顽皮,爱作弄人,有时过于顽劣,我行我素。唐僧诚心向佛,举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经造诣极高;他不怕困难,坚忍不拔,但又十分顽固执著,不能明辨善恶。八戒好吃懒做,贪财好色,贪生怕死,但又性格温和、憨厚单纯。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路上任劳任怨、忠心不二、心地善良、敦厚朴实,但同时又过于老实,缺乏主见。

西天取经的故事告诉人们:为了寻找、追求、实现一个美好的理想和目标,为了完成一项伟大的事业,必然会遇上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困难和挫折,我们必须顽强地战胜这些困难,克服这些挫折。

本次节选的《美猴王出世》,是《西游记》中最精彩的篇章之一。

相传在很早很早的时候,有一个傲来国。傲来国有一座山,叫花果山。花果山顶上有一块仙石,它吸收着天地日月间的精华,渐渐有了灵气。一天,这块仙石突然崩裂,只听得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就从里面滚出一个又圆又大的石球。风一吹,石球在地上滚了一圈,变成了一个石猴。这石猴生来就会行走,他每天跟一群猴子在山中玩耍,渴了喝山涧的泉水,饿了吃山花野果,晚上在石崖下面睡觉,生活得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有一天,天气非常炎热,石猴和一群猴子在松树荫下玩耍,过了一会儿,它们觉得热浪难挡,纷纷跳到山涧中去洗澡。一只猴子提议道:“这水不知是从哪里流出来的,我们沿着溪水往上边走,去找找它的源头吧!”于是,猴子们一路来到了水的源头,原来是一股瀑布飞泉,那瀑布从悬崖峭壁上飞流直下,壮观极了。一只老猴指着瀑布说:“哪个有本事的,钻进去,找着了源头再出来,又没伤着身体的,我们就拜他为王。”这时候,石猴“呼”地从草丛中跳了出来,高叫着:“我进去!我进去!”

只见他把眼一闭,身子一纵,就跳进了瀑布中。等他睁开眼再看时,却发现里面并没有水,只看见一座铁板桥。他走上桥头,发现桥那边是一座石房,房内石锅、石灶、石碗、石凳、石床,样样俱全。正当中有一块石碑,刻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真是一个奇妙的地方,石猴不禁喜出望外,急忙跳出水帘,兴奋地把里面的情形对猴子们说了一遍。猴子们听了,个个欢欢喜喜,都跟着石猴跳进了石洞里。猴子们兑现了承诺,一个个拜倒在地,称石猴为“千岁大王”,石猴就号称“美猴王”。

美猴王天天领着一群猴子在花果山上玩耍,好不开心。转眼间,两三百年过去了。一天,美猴王与猴子们正热热闹闹地喝酒,忽然间却伤心地哭了起来:“我们现在是很快活自在,但是却不能长生不老,叫我怎能不烦恼呢?”猴子们听了,一个个都伤心得掉下泪来。这时,从猴群中跳出一只老猴,高声说道:“大王不必烦恼!我听说佛祖和神仙都有长生不老的本事,大王拜他们为师,不就可以长生不老了吗?”美猴王听了,满心欢喜,于是决定明天就下山访问仙人,拜他们为师,学一个长生不老的方法回来。

第二天,美猴王独自登上木筏,告别了群猴,漂漂荡荡向大海中驶去。不知道漂了多少天,木筏终于漂到了岸边,只见有人在海边捕鱼、打雁、淘盐,他走上前去,龇牙咧嘴地做了个鬼脸,吓得人们四处逃散。美猴王穿上人的衣服,打扮成人的模样,既学人礼,又学人话。他四处访问,一心想要寻找长生不老的仙方。

很快,过去了。这天,美猴王来到一座山清水秀、林麓(lù)幽深的高山前。他登上山顶,正四处观望,忽然听见树林里传来一阵歌声。美猴王心头一热:“神仙原来藏在这里!”他急忙跳过去一看,原来是一位樵夫,在一边砍柴一边唱歌。猴王走近前就叫道:“老神仙!弟子有礼了!”那樵夫慌忙丢了斧头,转身说道:“我哪里是什么神仙,不过刚才唱的歌,倒是一位神仙教的。”猴王一听,赶紧说道:“请你给我指路,我要去拜访神仙。”樵夫往前一指:“前面有个斜月三星洞,那洞中有一位神仙,名叫须菩提祖师。你顺着小路往南走,不远就是他家了。”

猴王谢过樵夫,来到三星洞。只见洞门紧闭,猴王心里十分高兴,但是不敢去敲门。过了一会儿,洞门“吱呀”一声就开了,走出一个仙童,叫道:“什么人在这里骚扰?”猴王赶紧上前施礼说:“我是个访道学仙的弟子,不敢在此骚扰。”仙童笑了:“怪不得我家师父说外面有个修行的来了,叫我出来接待,想必就是你了,请跟我进去吧。”

猴王连忙整理了一下衣服,毕恭毕敬地跟着仙童进了山洞。只见须菩提祖师长长的胡子垂在胸前,正端坐在台上讲道,两边有几十个仙童站在台下。猴王一见,便跪下磕头,要祖师收他做徒弟。祖师听说猴王是天地生成,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就笑着说:“我给你取个名字,姓孙,法名叫悟空,好么?”猴王听了高兴地叫着:“从今天起我就叫孙悟空啦!”

从此以后,悟空每天和师兄们讲经论道,不知不觉六七年过去了。悟空听着这些道法并不能长生不老,开始不耐烦了。祖师十分生气,他拿着戒尺,指着悟空道:“你这猢狲,这个不学,那个不学,到底想学什么?”说完,就用戒尺照着悟空的头敲了三下,倒背着手,走进里面,把中门关了。吓得那一班听讲的,人人惊恐万分。大家都埋怨悟空不该惹师父生气,可悟空却一点儿也不恼,只是满脸赔笑。

当天晚上,到了三更时分,悟空见师兄们都睡着了,便悄悄地来到祖师住的后门外。祖师的房门半开着,悟空轻轻推门进去,看到祖师正在睡觉,也不敢惊动,就跪在床前,等候祖师醒来。祖师醒来看见悟空,故意问道:“你不在前边好好睡觉,跑到我这儿来干什么?”悟空说道:“师父,昨天你在弟子头上敲了三下,倒背着手走了,又把中门关上。是叫弟子三更时分从后门进来,给我传道,所以弟子才敢大胆来到师父的床前。”祖师听了,心想:“这猴子果然是天地生成的,猜中了我的哑谜。”于是,他便把七十二变的口诀传授给了悟空。没过多久,又把筋斗云的口诀教给了悟空。这筋斗云只要念着口诀,翻一个筋斗,就能到十万八千里外。

一天,师兄弟们一起玩耍,大家叫悟空表演七十二变,悟空一高兴就同意了。于是大家让悟空变棵松树,只见悟空念着口诀,摇身一变,变成了一棵枝繁叶茂的青松,大家见了,都鼓起掌来。不料却惊动了祖师,祖师十分生气:“这么点功夫,就敢在人面前卖弄?你还是回花果山去吧。”悟空苦苦哀求,祖师也不为所动,只是告诫悟空不要仗着有本事便为非作歹,又再三叮嘱悟空:“以后不管发生什么事,对谁都不许说你是我徒弟。”悟空见祖师的话不容商量,只好含着热泪,再三拜谢祖师,纵起筋斗云回花果山去了。

悟空纵身一跃,只听见一只猴子叫道:“大王回来了!”顿时,从崖下、草中、树上,跳出来千千万万只猴子,把悟空团团围住。叙了别情,猴子们说道:“大王,一个混世魔王强占了我们的洞府,这些年来,我们吃了好多好多的苦。”悟空问了情况,大怒道:“什么妖魔,敢欺负孩儿们,我去找他报仇。”

那混世魔王原来是独角魔王,见到悟空赤手空拳前来,个子又小,根本没把悟空放在眼里,干脆还把手里的大刀也丢在了一边,赤手空拳前来迎战。悟空骂道:“泼魔好没眼力,叫你吃我一拳!”正说着,就跳上前去,劈脸就打。这魔王站立不住,被打翻在地。这下他不敢大意了,赶紧捡起大刀,朝悟空头上砍了过来。悟空一闪,又拔了一把毫毛,叫声“变”!立刻就有三五百只猴子围住魔王,抱的抱,扯的扯,悟空顺势捡起大刀,分开猴子,把魔王砍成了两段。

猴子们见悟空得胜归来,纷纷替他接风贺喜,大家喝着美酒,很晚才散去。

【博闻馆】

花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