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水土保持监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水土保持监测范文1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各行业亦随之进入了高速建设时期,特别是近几年集中表现在矿产、能源、交通等行业。由于对原生态环境扰动、破坏的局部性、突发性和灾难性,使得部分项目区水土流失严重加剧,部分项目区域甚至出现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趋势。国家从“十五”开始就加大了水土保持工作力度,要求水土保持与主体工程要求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验收投入使用。目前,项目建设单位对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抓得较紧,但对于项目建设过程中必须开展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许多建设单位都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若实现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水土保持方案的落实实施,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从管理机制方面入手,以提高各参建单位的环境保护意识,从管理水平上推进水土保持工作。目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实现水土保持监测的程序化和规范化尚需时日,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共同努力。
1水土保持现状
伴随着公众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的提高,水土保持作为水土保持行业一个新的发展分支,经过10余年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促进了水土保持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生态环境保护。在现阶段,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作为项目核准、立项和建设的主要技术文件之一,建设单位比较重视,能够及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技术服务单位进行编报。但是,在对水土保持方案的落实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普遍存在的重主体工程轻水土保持方案落实现象;有的项目虽然开展了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但实质效果欠佳,水土保持监测委托单位实际工作状况较难规避施工建设过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这也就使得项目水土保持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与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编制的初衷和目标产生了一定的偏差。从管理机制方面研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工程建设相关单位重视程度不够
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了赶进度,常常忽视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对水土保持工作重视不够,认为主体工程建设才是第一位的,施工过程中的水土保持是次要的,即使施工过程中出现了水土流失问题,一般在工程结束后被工程区的某些表象掩盖,难以查究。这种思想意识的存在,导致水土保持监测现场工作很难充分开展,得不到建设单位和各参建方的重视。这种景况往往使得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处于被动的状态,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直接导致水土保持方案实施的监管工作流于形式,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得不到及时、有效防治。一般的项目水土保持工作机构,除了业主委托的水土保持监测单位外,业主(或者建设管理单位)方面只有1名兼职人员负责项目水土保持工作,主体工程监测、施工单位等大多数都未安排水土保持相关工作联系人,使得水土保持监测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得不到有关部门及其领导的支持与协调,不利于其程序化、规范化开展监测工作,导致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受到影响。
1.2水土保持监督机制不健全、检查力度不够
截至目前,与水土保持相关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导致水行政主管部门在监督执法过程中缺乏法律依据;加之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工作尚未形成一套完善的体系,监督检查效果亦不明显。一般主体工程的质量监督检查,相关质量监督技术部门都会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业主、建设管理单位、主体工程监测单位、施工单位都受控于严格的制度,也体现了“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规范化工作程序。但是,水土保持工作尚未形成一整套完备的监督检查体系,部分主管部门受体制人力资源制约,监督检查力度不够,有时流于形式,重点项目督查面小,一般项目缺乏督查。水土保持方案要求施工扰动区域的表土剥离并且集中堆放,以作为后期绿化、植被恢复用土,从相关规定的保护土地资源方面考虑,这一要求非常合理。但是由于缺乏监管力度,该项目并没有进行表土剥离,致使本来就十分珍贵的表土资源白白损毁。这样一来,后期绿化所需表土就要从项目区以外购运,无形中扩大了异地取土过程中的人为水土流失。如果监管得力,采取相应的措施,这样的事情就会避免发生。
1.3水土保持工作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大多数水土保持监测,业主未授予工程量审核职权,对于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水土流失防治问题,水土保持监测直接要求施工单位限期整改难以实现,只能通过业主的协调和业主指令来实现,但受具体工程的责任界定制约,往往得不到业主方的强力支持;业主的关注点是工程进度和投资,往往认为水土保持工作与主体工程比起来其应从属于工程需要,这样则造成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被动,所谓的“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程序化,在水土保持监测方面就很难实现。在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实践过程中,由于一般的项目是业主(或者管理单位)由1名非领导职务的人兼职管理项目的水土保持工作,加上水土保持监测一般都无工程签认职责,现实情况下施工单位很少会在乎水土保持监测的要求,这样就使得水土保持监测的权威性大打折扣,而只能与项目负责水土保持工作的兼职人员进行协调。作为非领导职务的兼职管理人员,协调效果往往难如人意,主要原因是项目水土保持管理体制不完善和存在欠缺,而导致具体工程的相关部门领导之间缺乏沟通与协调。
2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宣传教育不够,水保意识不强。在一些部门,特别是少数领导干部的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点还需进一步加强。重当前利益,轻长远利益;重局部利益,轻全局利益;重工程建设,轻环境保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在织金县的全面贯彻实施。人为水土流失严重。部分弃土和生活垃圾壅塞河道,对生态景观、防洪、水质和农田造成危害。二是部门联动缺位、协作配合不够。在乡镇检查时,发现有的建设项目在没有得到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水土保持方案的情况下,就已经办理了立项、征地、开工建设等手续,不符合《水土保持法》的相关规定。三是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落实仍然不力。有部分项目建设单位在建设过程中没有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有的部门有水土保持方案,但没有按防护措施,造成项目区内植被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四是水土保持部门监督执法力度较薄弱。在水土保持的机构队伍建设及预防、治理方面的投入仍显不足。监督执法力度不够,通过调查了解,生产建设项目申报“水土保持方案”及办证率低,在翌年的工作中,对未申报“水土保持方案”的生产建设项目,要加大监督力度,加强对“水土保持方案”申报工作的管理,严格审查、办理许可证。
3对策
3.1加大学习宣传力度,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水保意识
要深入扎实地开展《水土保持法》的学习、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思想认识,转变观念,增强全社会的法制观念和水土保持意识,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来预防、治理水土流失。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加强《水土保持法》的学习,从织金县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认识预防、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增强防治水土流失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决纠正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获得暂时经济利益的错误倾向,扎扎实实抓好织金县的水土保持工作[1-2]。
3.2加强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行政执法力度
要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执法体系建设,做到机构健全、人员稳定、措施有力、效果显著。要加强执法人员的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执法水平。“三同时”制度是《水土保持法》中一项重要的制度,直接关系到对人为水土流失的控制。为了强化执法效果,县政府要把这一制度的贯彻落实作为重点和突破口,特别是对规模大、影响面宽的建设项目,要依法编制水土保持方案,严格执行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三同时”制度。建设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也要采取积极措施,减少水土流失,坚决杜绝向河道、水库倾倒废渣弃土,努力做到建一个项目,改善一片生态环境;修一条路,建设一条绿化带。对在开发建设中不认真贯彻执行水土保持法律法规,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要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3]。
3.3制定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快水土流失治理
要搞好以水土保持为中心的生态环境建设,制定有力措施,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常抓不懈[4]。并要因地制宜,制定县、乡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流域水土保持综合规划,做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使粮食、林果和畜牧业全面发展。同时,加大封山育林力度,严格保护天然林,控制林木采伐。加大监督执法力度,严格执法,杜绝人为破坏水土保持设施案件的发生,巩固各方面水土保持成果,为织金县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保驾护航做出贡献。
3.4增加水保投入,进一步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
在增加生产建设投入的同时,要相应增加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搞好部门协调,集中投资,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共同联动,依法履职,确保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审批作为建设项目的前期审批条件之一,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前置审批办法,推进全县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要按照《水土保持法》的规定,加强公路、房地产、矿山开采水土保持方案的报批工作。要坚持“谁开发谁治理”,“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依法建立起良性循环的投入机制。
3.5加大宣传力度,规范质量管理
针对水土保持宣传力度不够的现实,要加大《水土保持法》的宣传力度,特别是生产建设项目,真正做到家喻户晓,变“要我治”为“我要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生态环境建设打下良好基础。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使内部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成果质量管理工作更加程序化、系统化,为更好地服务于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4结语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具有双重性质:既有协助建设单位管理项目水土保持工作的性质,又有为水行政管理部门监督检查项目水土保持工作提供技术依据的性质,这就决定了水土保持监测工作需要项目各参建单位的相互协调与配合,以及水行政管理部门及时有效的督导检查。参建单位高度重视有利于水土保持监测单位开展工作,水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检查机制、力度以及检查效果的实质性,对水土保持监测单位的工作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是对项目建设单位水土保持工作的促进与约束。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开展时间不长,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随着水土保持行业规范、监督体制的逐步健全,程序化、规范化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势在必行。把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提高到与主体监测同等管理水平上来开展工作,对于开发建项目水土保持,乃至对整个生态建设都将是一个巨大的贡献。
5参考文献
[1] 姜德文.生态工程建设监测[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2] 卿太明,贺莉.四川水土保持项目监理工作的现状与建议[J].中国水土保持,2007(2):9-10.
水土保持监测范文2
关键词:水土保持;新型监测技术;危害;意义;应用
Abstract: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t the same time, brought seriou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ituation, there was a serious soil erosion problems. Not only harm to people's normal life, also hinder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 Therefore, the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technology monitoring soil and water loss, and to make a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decision-making basis for soil and water protection measures to provide it becomes urgen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importanc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and the necessity of the application of new type monitoring technology, and discussed the related new monitoring technology in the applicatio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work.
Keywords: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New monitoring technology; Harm; Meaning;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S89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水土保持监测,从保护水土资源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角度出发,运用多种手段和策略对水土流失的成因、数量、强度、影响范围、危害及其防治成效等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可谓是防止水土流失的基础工作。因此,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生态环境的优良,关系着水土保持事业的发展与建设成果。目前,国家制定的(现有的)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日渐不能满足水土保持事业的发展需求和趋势,为此,新型监测技术得以应用和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一、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在防止水土流失中的重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明确规定,“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建立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对全国水土流失动态进行监测预报,并予以公告。”这项规定的出台,赋予了相关部门水土保持的责任和义务,更提出了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是我国现阶段水土保持防治工作的重点之一。因此,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不仅在防治水土流失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我国重要的发展国策。
(一)确定水土保持决策的基本依据
我国作为世界上水土流失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成因复杂而多样、危害性大、面广量大,对周围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破坏性影响,更危及到了生态环境的安全。为此,利用科学合理的水土保持检测技术动态监测水土流失情况、正确分析与判断水土流失情况、评估水土流失后果和危害,对确定水土保持决策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和价值。由此可见,水土保持监测是确定水土保持决策的基本依据,关系着可持续发展的大事。
(二)提高水土保持现代化水平的坚实基础
自从上世纪水土保持事业在我国开展以来,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尽管如此,水土保持监测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在监测网络建设、监测设备置购、监测手段提升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影响了水土保持监测现代化发展水平和速度。比如,欧美一些国家水土保持工作经过长期发展与监测,逐渐构建而来水土流失通用模型,建立了水土流失空间数据库和信息系统,有效提升了水土保持措施的防治效果。因此,提升水土保持监测预报的现代化水平是我国面临的艰巨任务,关系着水土保持事业的发展成果。为了完成这一艰巨任务,应从基础抓起、从技术抓起,逐渐提升水土保持监测技术的现代化水平,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水土保持工作和事业。
二、新型监测技术在水土保持监测中应用的必要性
尽管水土保持监测机构和水土保持网络的发展历史不长,但是经过几十年发展,我国水土保持事业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尤其,监测手段和监测设备的持续发展使得地面观测在全国不同寝室类型地区相继展开,极大壮大了我国水土保持监测队伍和力量,推动了国家和地方水土生态环境建设的发展。尽管如此,我国仍然面临着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水土保持监测在开发建设项目中存在的严重阻碍,为国家、社会、人们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危害。
监测观念不统一
由于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技术性难度大、涉及范围广、综合性强,以致于在开发项目监测中工作人员持有不同的监测观念,导致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开展存在着严重的分歧。这种情况下,开发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方案也会因此而不统一,最终影响到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监测策略实施难度大
目前,地面水土保持监测主要采用小区法、桩钉法等监测方法。虽然这些监测方法比较常见,但是由于地点选择难度大,一直以实施起来困难重重。并且,一但桩钉被盗、损坏,工作人员将难以得到水土保持监测数据。要想避开这种情况发生,需要工作人员昼夜坚守,难免增加工作强度、消耗更多的水土保持监测成本。
(三)监测精度难以保证
我国水土保持工作采用的监测措施基本是调查、巡查的方式。虽然操作起来较为容易,却只是适应于小范围地区,一但玉都大范围、长区段的监测工作,这种方式将难以保证监测数据的精度,以致于监测数据的精度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
(四)监测技术水平低
先进的技术水平是提高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质量、确保水土保持监测数据精度的重要工具。由于我国水土保持工作依然处于逐渐完善和发展阶段,新的检测技术研发和引进缺少成熟的经验,致使水土保持监测技术发展速度缓慢,影响了我国水土保持监测技术的发展。
三、新型监测技术的应用
鉴于水土流失问题日趋严重,国家及项目建设单位日渐重视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使得水土保持监测项目逐渐增加。为了提高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确保水土保持监测数据的精度,遥感技术、红外测距仪、GPS 技术、摄影测量技术等新型技术被广泛应用。
(一)遥感技术
水土保持监测项目开展过程中必然遇到人不能达到的监测区,这种情况下便可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监测。具体应用过程中,遥感技术的实施流程基本包括:第一,影像置购。使用遥感影像处理软件对影像进行纠正和调色;第二,外业调查。利用相关技术设置实地的影像保持,利用标志获得土地和植被信息;第三,矢量图层。利用相关数据研究得出滑坡位移信息,在此技术上构建坡度矢量图层,进而系统查看检测结果。
(二)红外测距仪
红外测距仪是一种利用调值的红外光进行精密测距的仪器,它在水土保持监测中应用,可以准确测量所在点到目标物的斜距、水平距、角度等参数值。比如范围测量中,面积测量可以将被测物体转变为多边形,然后利用红外测距仪逐渐对准各个测点,闭合后就会得到准确的水土流失范围。
(三)GPS 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技术所拥有的最显著特点就是精度高、功能全、检测定位的速度快、抗干扰性强、保密性好,最重要的是能够提供动态目标的三维信息。鉴于其广泛而强大优势,GPS 技术在水土保持检测中得到广泛应用,全面提升了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以及水土保持监测数据的精度,十分有利于水土保持事业的发展。
(四)摄影测量技术
摄像测量是一种利用摄像机和胶片组合测量目标物形状、大小和空间位置的技术,它在水土保持监测中应用显著增加了监测效果。摄影测量技术,不仅拍摄操作简单、设备要求不高,也满足了水土保持监测数据的精度要求,大大提高了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质量和作业速度。
四、结论
面对我国日渐严重水土流失问题,必须依靠新型监测技术消除传统监测技术、监测方法、监测措施等方面的弊端,逐渐改善与提高我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确保检测数据的精度满足水土保持事业的需求。除此之外,还要不断发展与壮大水土保持监测队伍和力量,构建我国的水土保持监测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全面促进我国水土保持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海婧. 小流域水土保持监测初探[J]. 江苏水利, 2010,(04) .
[2] 张小林. 关于进一步做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思考[J]. 中国水土保持, 2010,(11) .
[3] 胡克志.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实施程序研究[J]. 陕西农业科学, 2010,(05) .
水土保持监测范文3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环境监测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破坏越来越严重,人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逐渐增强。水土流失是环境问题中一个比较严重的生态问题,越来越严重地制约经济发展。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保障,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已经成为环境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1]。现以山西和河南两地为例,对水土保持中的生态监测工作进行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
1水土保持的生态监测种类
(1)进行区域检测,实施重点监测
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山西省和河南省两省的地质地貌分布有很大的不同。山西省的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汾河上游附近,而河南省的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黄河的下游地区。在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之前,山西省对汾河上游流域进行了现场勘察,对流域的基本情况做出了详细的分析,对当地的土壤、植被、水文气象、森林等各方面进行了全面普查,并建立了详细的数据资料信息。近年来,山西省开展了多项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完成了不同领域的水资源监测和不同类型的水土流失的动态监测。河南省在黄河的上游和下游地区进行了的普查和数据的抽样调查,并通过省县合作的方式,把沿黄河生态涵养带的原阳林场林区和位于南水北调中线生态走廊的长葛市河镇确定为河南省首批监测基地试点。目前,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实施方案,开展监测基地选址和设计的工作,并组织协调相关部门依法展开林地保护管护和各项监测工作。
(2)进行小流域监测,实施动态监测
小流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动态的流域系统,它可以作为水土保持的生态监测对象。采用全方位的监测手段,可以用跟踪监测、抽样检测、特征时段监测和典型样点检测等多种类型的检测方法[2]。小流域的综合治理是改善流域的生态平衡和生态环境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采用动态的监测手段,对小流域的土壤侵蚀情况、地表植被类型、水土流失程度等进行综合的动态监测,确保生态监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水土保持中的生态监测改善意见
(1)注重技术和监测方法的应用
正确的监测方法和熟练的技术是进行水土保持生态监测的基础,是获取监测数据和资料的保障。因此在检测过程中应该注重各个方面的标准化操作,实现检测的统一、简化和协调。对于不同的监测内容确定不同的监测手段和方法,例如对于水土流失面积较为严重的地区采用3S技术手段,根据监测对象的年际变化应用GIS与GPS进行现场调查、跟踪监测[3]。
(2)注意加强监测人员的专业素养,提高监测的质量
组建专业的水土保持生态监测队伍,让这一部分人员不仅懂得水土保持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有相应的专业技能,对于监测仪器的使用熟练、有技巧,并且掌握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GPS应用方面的多项技能。改善在职监测人员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聘用具有现代信息应用技术的专业人员,强化监测队伍的建设。
(3)确保水土保持监测部门的主体地位,增强监测的重要性意识
受固有的思维模式和陈旧观念的影响,对于水土保持的生态监测没有被人们高度重视起来,致使监测工作安排不到位。由于监测人员的思想觉悟不高、监测工作得不到保障、监测工作受阻,致使水土流失问题得不到改善,从而加剧了水土流失的进程。应该高度重视水土保持机构的建立,并明确监测机构的合法地位,为水土保持生态监测部门提供专门的技术支持机构和单位[4]。在推进水土保持生态监测的过程中,应该加快推进生态监测部门的建立,创造软硬兼施的工作环境,使水土保持的生态监测人员能够更好地贯彻执行有关监测的法规,为水土保持的合理化发展提供建设性的服务保障。受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水土保持监测意识还没有被人们广泛接受,因而应该加大水土保持生态监测的宣传力度,让全社会认识到水土保持的重要性,真正发挥水土保持生态监测的作用。
3结语
随着可持续发展的不断推进,良好的生态环境对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而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水土保持工作中生态环境的监测是水土保持工作发展的重要保障,对水土保持工作顺利执行起着重要的技术和资料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建民,沈其明.凉山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构建[J].中国水土保持,2009(4):37-38.
[2]郭索彦,李智广.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9(5):19-24.
[3]刘巧莲.浅谈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J].科学之友,2011(1):154-155.
水土保持监测范文4
小海子水库在草甸草木植被之下,受地下水清润而形成的水碱土壤,地下水位比较高,单矿化度小,含盐量少,植被有芦苇、芨芨草、苦豆子、红柳、胡杨,覆盖率达80%,土壤形成主要是有机物质积累过程和周期性氧化过程,腐殖质层呈灰色、浅灰色,有机质含量为0.6%~2.6%,是良好的天然牧场。小海子水库库坝,土体中含有大量的可溶性盐类,盐渍度高,形成强烈的积盐区,以典型的盐土为主,表面为盐结皮。从本工程的占地类型、面积和占地性质分析认为,本工程征地面积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的用地范围,符合水土保持要求;但在建设期间应严格划定施工占地范围,避免扰动本工程建设区以外地表,以满足水土保持要求。工程区占地范围内全部为土地生产力较低的裸地,占地对地区土地资源影响不大。
二、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实施
拟建工程区附近由于多年来石油天然气等开发建设项目的建设,具备一定的水土保持治理经验,通过野外调查访问,总结出在该区域实施工程水保经验如下:
(1)施工过程中的临时防护措施施工过程中的临时防护措施是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线性工程一般线路长、跨度大,在施工过程中将大量开挖、回填土石方。一旦遇降水和大风,极易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甚至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为减轻施工过程中水土流失,避免引发不良地质灾害,确保安全、顺利施工,在施工过程中需及时布设较为有效的临时防护措施。较为成功的方法有对挖方土两侧采用临时拦挡;将表土剥离后分开临时堆放,用于后期土地整治。场地堆土、堆料四周采用编织袋装土维护;区块状施工单元周边布设临时排水沟等。
(2)工程措施①管道工程通过垂直通过大型冲沟时,在管道下游侧建立地下防冲墙,控制侵蚀基准面,防冲墙之后采用铅丝笼护坦,减少水流冲刷河床。沟岸下部采用将用浆砌石护岸,上部采用草袋土护岸,为保护岸坡稳定,在坡顶及护坡区域两侧布设浆砌石排水沟。这些综合防治措施能有效控制水土流失,保护管道安全。②管道作业带改变原地表水文状态的防护措施:管道通过经过戈壁和石质地区时,因为管道体积和挖方松散系数原因,多出一部分管沟开挖土石方量,这部分渣量通常采用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方法是在管道作业带上采用间隔的条带弃渣,每个条带周边采用干砌石护坡,间隔处一般选在地势相对低洼地方,方便水流通过;第二种方法是将多出的渣量平铺在管道作业带上,可以有效减少风蚀,同时,考虑过水需要,每隔一段距离设置一过水通道。管道作业带上处理弃渣,可以有效减少工程占压地表面积,以及减少弃渣集中堆放所带来的运距增加问题。③管道作业带施工沉降后采取的补救措施:管道通过经过戈壁和石质地区时,基本上没有沉降。在通过农田和土层较厚的地区时,通常会产生沉降。采取的治理方法主要是在管沟顶部预留20~30cm的沉降带,农田区主要通过逐年的农田耕作逐步平整。通过农田区时,由于土层较薄,对耕作层下部的回填料采用增加压实密度的方法,减少上部土层沉降厚度。④开挖、填方边坡坡面防护,根据坡面来水情况和下垫面组成,在坡面顶部布设截洪、排水沟,坡体采用干(浆)砌块石、草袋土护坡、植物护坡等进行综合防护。
(3)植物措施。植物措施对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包括办公场所园林绿化,开挖、填方边坡植物护坡,临时占地植被恢复措施等。根据对该区植物适宜性的分析,提出适宜的植物种类,列于表1所示。表1中所列草种作为设计时的推荐草种,下一阶段可根据主体工程优化设计作出相应调整。
三、水土保持监测
本次监测的具体内容包括水土流失影响因子监测、水土流失背景值监测、项目区建设水土流失状况监测、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及效益监测等四部分。对水土流失量和拦渣保土量等指标进行定点、定位的地面观测;对项目区水土流失面积,水土流失危害,环境状况,水土保持设施运行情况,林草措施的成活率、保存率、生长情况等采用调查法进行监测。水土保持监测分为集水管道、井泵房、输电线路以及伴行道路共计4监测分区。建设期监测时段从施工准备期前开始至设计水平年结束,共9个月;运行期的监测至方案服务期末。本次监测在不同类型区域分别设置4个监测点:因工程施工造成地表扰动的监测设置3个监测点,分别位于集水管道、井泵房及伴行道路;土壤侵蚀背景值监测点1个,位于输电线路。监测方法采取定位监测与实地调查、巡查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水土流失量和拦渣保土量等指标进行定点、定位的地面观测;对项目区水土流失面积,水土流失危害,环境状况,水土保持设施运行情况,林草措施的成活率、保存率、生长情况等采用调查法进行监测。本次水土保持监测工程拟订修建降尘缸4个,分别位于各个定位监测场内。监测小区内采用测钎法在坡面布置测钎,定期读取测钎相对坡面高度变化,记录侵蚀厚度,取土样分析土壤容重,分析计算单位时间内的土壤侵蚀量。插钎法,将直径2cm,长50cm的钢钎(应通过油漆防腐处理),根据扰动面积,按1.0m³1.0m规格布置成4列4行,观测测钎建防护围栏,防止人为破坏和扰动。观测桩沿坡面垂直方向打入,编号登记入册。另外为加强对水土保持的宣传和监测设施的保护需要修建宣传牌和警示牌。本工程水土流失背景值监测点布设,针对工程建设区原地貌状态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水土流失量是不同的,需要对其进行定点监测,初步拟定建2座水土流失背景值监测小区,位于输电线路附近。水土流失背景值监测小区建设规格采用6m³6m长方形小区,小区采用防护围栏,小区内采用测钎法测定水土流失量,定期读取测钎数据,汇总计算水土流失量。
四、结语
水土保持监测范文5
关键词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 S15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3-0326-01
2002年,我国颁布了《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全面总结了我国现有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监督和监测工作,规范了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规程》主要包括了4个方面内容:一是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的组成、职责和任务,监测站网布设原则和选址要求;二是宏观区域、中小流域和开发建设项目的监测项目和监测方法;三是遥感监测、地面观测和调查等不同监测方法的使用范围、内容、技术要求,以及监测数据处理、资料整编和质量保证的方法;四是不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监测的监测项目、监测时段确定和监测方法[1]。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完善其科学性、相似性、相关性和指导性是我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发展的必然方向。
1完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科学性是监测工作的基础
一是监测站点设置要有典型性。监测站点的位置要能够代表流域的特征,可以在山、平、洼、滩及城市开发区,选择地理位置较好、观测较容易的地方设置监测站点。二是监测小区建设要有统一性,监测项目要具有规范性。水土保持监测项目较多,发展也不平衡,对各种水土流失在监测过程中采用的标准也不尽相同。如在对比试验中,有工程措施和无工程措施坡耕地土壤侵蚀量的观测,在坡度选择上就有5°、8°、10°等不同选择,1个监测站一般只能选择1个坡度进行对比监测,这样就造成了不同监测站同一监测项目数据不具有相关性。在一个流域或水系监测站点中采用相同的坡度进行监测,得到的数据才能科学地反映该地区水系的水土流失变化趋势[2-3]。三是监测网络要具有全面性。监测网络是由很多监测站点以点、线、面、网的形式形成的。点具有小流域的典型性,线具有流域、水系的典型性,面具有大江、大河的典型性。这样才能对全国的水土流失进行监测,实现网络化管理。
2相似性是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建设的前提条件
建设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形成小流域联网到大流域的联网,就要在科学性的基础上注重点、线、面、网的相似性。点是指监测站点监测项目、监测技术要规范统一;线是指根据流域的特点,形成流域内部特有的监测体系;面是指大江、大河的监测,也是以点、线的形式为基础的,因此在布置点、设置线的过程中,监测项目既具备本身水系的特点,也要考虑相邻流域的特点;网是指建立完整的全国水土流失监测网络。由于地理位置、土壤、降水等诸多因素的不同,因此监测网络在设置站点、监测项目等问题上不可能做到完全统一,只有保证其相似性,才能使监测数据发挥科学的作用。
3相关性是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重点
在科学性和相似性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水土保持监测体系才具有相关性,相关性是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重点。一是缺少相关性的监测数据是孤立的、单一的。缺少相关性的监测数据只能代表一个点的特性,它所形成的网络也只能是一个由单位监测站点组成的单一网络。单一网络只能反映单个监测单位的特性、特点,不能反映监测单元、监测网络的真实特性和特点。也就是说,缺少相关性的监测网络是静态的,只能反映点的变化和网络变化的总量。二是具有相关性的监测数据是联系的、多元素的。具有相关性的监测数据不仅能够反映单位站点的特性与特点,同时由具有相关性数据组成的监测网络能够很好地反映点、线、面之间地量的变化。也就是说,具有相关性数据组成的监测网络是动态的,能够真实地反映整个监测网络上水土流失变化的趋势。因此,由具有相关性数据建立起来的相关模型不仅能够反映点的真实情况,也能反映出相同条件下周围点的变化。只有由具有相关性数据组成的监测网络得到的监测数据才是科学的、具有指导意义的[4],也是亟需建立、健全的。
4数据的指导性是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真正意义
在保证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具有科学性、相似性、相关性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水土保持监测网络,能够真实反映监测网络点、线、面的变化。因此,也不能忽略监测数据的另一个特性,即指导性。监测数据指导生产实践才是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真正目的。实践中,可以对相似类型的水土流失采用不同的治理措施。对无监测数据的地区可以借鉴相关监测网络的数据,选择科学的控制、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数据的采集、相关模型建立基础上的。此外,监测数据的共享也是发挥数据作用的关键工作。发行监测数据手册、建立行业内部数据库、流域数据共享,也是充分发挥监测数据的重要手段。
5参考文献
[1] 李锐,杨勤科,吴普特,等.中国水土保持科技发展战略思考[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3,1(3):529.
[2] 郭辰生.水土保持发展的战略目标及建议[J].科技资讯,2007(17):137-138.
水土保持监测范文6
【关键词】水土保持;监测站(点);体系;素质;水土流失
1、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水土保持监测是指对水土流失发生、发展、危害及水土保持效益进行长期的调查、观测和分析工作。通过水土保持监测,摸清水土流失类型、强度与分布特征、危害及其影响情况、发生发展规律、动态变化趋势,对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宏观决策以及科学、合理、系统地布设水土保持各项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水土保持监测是水土保持工作的基础、耳目,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土保持行业管理、社会地位、工作水平的集中体现。只有将连续、定位、定量的监测活动和严格、稳定、持续的管理制度相结合,才能客观地反映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动态,分析评价水土保持效果,才能保证及时、科学、准确地提供相关信息,为政府、社会和公众服务,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贵阳市水土保持监测站(点)现状
2.1贵阳市水土流失现状
根据贵州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网的《 2015年贵州省各县水土流失面积及强度统计表 》,贵阳市水土流失面积1905.41km2,占全市总面积的23.69%,其中长江流域10870.12km2,占24.59%;珠江流域35.29km2,占7.92%。全市合计轻度流失面积1071.26km2,占流失面积的13.32%;中度流失面积520.42km2,占流失面积的6.47%;强烈流失面积151.23km2,占流失面积的1.88%;极强烈流失面积113.41km2,占流失面积的1.41%;剧烈流失面积49.09km2,占流失面积的0.261%。
2.2 贵阳市监测站点现状
贵阳市总土地面积为8034km2,经过十余年的建设,依托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二期工程,贵阳市初步建成野外监测站( 点) 3处,分别是修文农场监测点、清镇簸箩监测点、乌当毛栗科监测点(在建中),纳入到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的水文站 2个,监测专职人员 6名,现有监测站( 点) 建成后均已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但是,目前尚存在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开展时间较短,监测站( 点) 数量不够、布局不够合理,监测人员技术水平有待提高,部分监测设备、设施存在问题影响监测精度等问题。
3、贵阳市水土保持监测站(点)存在的主要问题
3.1水土保持监测站网尚不完善
虽然贵阳市做了一些监测站网建设的工作,但是由于缺乏专项资金,全市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化建设步伐缓慢。目前部分区、县(市)的监测体系不完善,基本由水土保持监督站带为开展工作;常规监测站点还未设立,目前只有 3个水土保持监测站(点),如何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指标要求和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工程的建设方案,结合贵阳市的土壤侵蚀状况、类型区的划分、重点防治区的分布和水文监测站网,有效地布置水土保持监测站点,还需在查勘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证,完善站网布局。
3.2水土保持监测技术力量较为薄弱
水土保持监测的技术标准不够健全,当前,尚未有一套完整的水土保持监测体系,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监测技术队伍还很薄弱,高新技术在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应用相对滞后,水土保持专业人员缺乏等,部分监测站(点)监测人员普遍学历较低,部分委托观察,由于工资低,没有专职人员,导致观察人员责任心不强,数据不真实,模糊等情况。
3.3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经费不落实
由于部分地方财政未将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经费纳入年度预算,经费落实不到位,导致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难以正常开展,水土保持监测设施、设备得不到妥善维护和及时更新,水土保持监测队伍不稳定,人才流失严重等情况,导致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不能正常积极开展。
3.4水土保持监测能力不够强以及监测的手段落后
虽然取得水土保持监测资格,但真正会做水土保持监测的人员少,监测的手段也落后,还是以地面定点观测监测、巡查监测、调查监测等传统的、常规的监测方法为主,利用的设备仪器也是自计雨量计、测绳、水准仪、角规等较为普通的工具,需要大量的人工投入,技术手段相对落后。甚至工作中不客观,不能实际地作出水土保持监测评价。
4、贵阳市水土保持监测站(点)工作对策
4.1加快建设贵阳市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体系建设
为更好地服务于生态建设,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要不断拓宽监测工作内涵和外延,需领导重视,争取资金投入,以监测站点为依托,建设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等,加快建设贵阳市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体系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水土保持监测体系,将全市水土保持监测站( 点) 的运行管理与水土保持公报整合为全市水土保持动态监测和公报项目,通过保证经费、加强培训、强化责任,形成经费渠道固定、监测行为规范、数据成果标准的常规性工作,促进全市水土保持动态监测点的运行管理,有效提高监测数据质量。
4.2提高其自身素质,加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要加强水土保持监测人才培养与引进力度,优化人才结构,提高其监测技能,更好地发挥水土保持监测的作用。为政府、社会和公众服务提供真实、准确的监测数据,责任重大,需不断提高监测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这不仅要有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而且要有熟练的监测技术。
4.3提高监测手段,实现水土保持监测的现代化
加快对水土保持监测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广、应用,提高现代化水平。积极开展RS、GPS、GIS在水土保持监测中的运用研究,将现代化高科技与传统的常规监测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建立监测、传输、处理、为一体的数据信息系统或动态反映水土保持状况的空间数据库,提高水土保持监测的现代化水平,只有通过科学的监测,为政府提供各项准确的数据,才能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措施,从而做好地开展水土保持工作。
参考文献
[1] 郭索彦.水土保持监测理论与方法.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
[2] 郭索彦,李智广.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9,7(5):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