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创新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创新教育范文1
小学阶段,人的思维比较灵活,具有很大的跳跃性。教育创新说到底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属高层次的积极思维,思维过程不仅有单纯的抽象思维,而且与形象思维、灵感思维及梦境交织在一起,与习惯性思维、线性思维和正向常规思维不同。思维者的头脑即是精神过滤器、精神恒温器、质量监控仪,轻易不会热就热得发狂、冷就冷得冰凉。有区别于一般的本质特征:(1)幼稚性,(2)积极性,(3)独创性,(4)明确的创造目的,(5)综合中选择。
在小学阶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 在小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创新思维强调思维的发散、辐射和求异;要求思维探索的多样性。小学各学科的知识面广,但理性认识很少,因此,小学教学尤其适宜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在教学中,教学应是多样化、生活化和充满创造力的。
2 在小学教学中,应实施主体教学,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学过程中要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学校、教师要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促使学生积极动脑,勇于探索,多动口、动脑、动手,敢于独立思考,设疑问难、敢于大胆发言,激烈讨论,爱刨根问底。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要允许学生有争议,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时间。教学中运用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新精神。
3 开展丰富多采的教学活动。在活动中使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提高并加深对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为创新提供了动力。小学教学要立足于课堂,但也要走进生活,使学生在多渠道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充满自信、健康乐观的精神生活。
4 营造一个创新氛围浓厚的学习环境。学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将创新活动渗透到教学计划中,要求教职工树立创新育人的事业心,逐步养成严谨的治学、治教的风气。使学生置身于创新的风气中,耳濡目染,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
5 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教育。首先要办好各种黑板报、墙报和学习专栏。通过这些学校特色的宣传,及时报道学校学生创新学习、活动的事迹。其次,要丰富创新文化的内容,通过各种兴趣小组活动,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鼓励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特别对于一些创新问题,可通过开展座谈会等形式,邀请学校领导和其他班级的班干部参加,引发师生大讨论,激发每一位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扩大教育面。
小学创新教育范文2
[关键词] 小学 创新教育 创新精神 新课标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美籍华人朱棣文曾一针见血指出:“中国学生学习很刻苦,书面成绩很好,但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明显不足,这是与美国学生的主要差距。”我认为这一评价非常中肯、切中时弊。当前,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创新性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牢固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现,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要创造性地学数学,数学教学就要充满创新的活力;于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意识到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一、正确认识小学实施的创新教育
近几年来,人们对于中小学创新教育的认识虽然不尽相同,对创新教育作了不同的阐释,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教育。应该说这一认识揭示了创新教育的本质。对于数学教育来讲,只有改革数学课堂教学,即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激励学生不断探索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尊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个体差异,才能实现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素质。
二、创新教育必须要夯实基础
创新并不是异想天开,而是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上掌握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运用创造思维,举一反三,发现和创造新的知识。即宽厚的基础知识是一个人创新的必要条件。对一个人来说,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知识,才能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触发联想,产生迁移和连结,形成新的观点和新的认识,达到质的新的飞跃。小学阶段数学的重要任务,就是要给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强调小学教育的基础性还体现在开展创新教育的定位问题,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度,把目标定在基础上,如前所述,即以培养学生的基础创新素质为主,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思维等。切不可起点太高,大搞攻关创新和创造发明。
三、创新教育必须要还学生以自由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要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先要解决儿童头脑、双手、嘴、空间和时间五个方面,唯有这样,儿童才能大胆地想象、大胆地思考;其双手才能在大脑的指挥下大胆地去干;才能大胆地提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才能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拓展感性的视野,扩大认识的眼界,发掘内在的创造力;才能有时间去接受大自然和社会的宝贵知识,提高实践的能力。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认知心理学关于学习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学习主动性的本质是认识主体的主动建构。只有当认识主体意识到是其自身在影响和决定学习成败的时候,生动建构才有可能实现。
在一节数学课的开始,教师若能善于结合实际出发,巧妙地设置悬念性问题,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去,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讲勾股定理时,教师可营造情境――建房施工放线,在没有三角板和量角器的情况下,怎样使得拉出的线框每个角都是直角,为什么?这样设计,迅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认识了数学知识的价值,从而改变被动状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教育内容的革新,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弗赖登塔尔曾经说:“学一个活动最好的方法是做。”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的,而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己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
创造性教学表现为教师不在于把知识的结构告诉学生,而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在于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习得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过程。
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开展积极评价
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指出,学生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指导质量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必将导致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显著差异。因此,教师调控教学内容时必须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层次教学,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在教学评价上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由于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的不同,认识主体对于同一事物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显差异,由此所建构的认知结构必然是多元化的、个性化的和不尽完善的。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识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作为一名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才会在此环境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创新型教师是指善于吸收最新教育教学成果,将其创造性地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并能充分体现自己的个性特色,有独到的见解,教学中能够发现并较好地使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的教师。
小学创新教育范文3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创新教育
前言
在小学生的学习生涯中,音乐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学习好了音乐,不仅能够陶冶学生们的情操,同时还能促进学习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更好地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然而实际情况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各小学对于音乐教学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了小学音乐教学质量普遍较低,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小学音乐教学的进一步发展。针对于这一问题,在新的时期下,需要对小学音乐教学进行不断的创新,从而不断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
1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的重要性
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曾说过,在每个孩子的心中都会存在一颗音乐的种子以及音乐的梦想。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创新教育能够激发学生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并且能够使得整个音乐课堂更加的丰富、多彩,从而让学生们能够在快乐中更好地进行音乐学习。众所周知,小学时期的大多数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活泼好动,并且可塑性很强,声音和语言是音乐教育表现其作品内容的主要途径,学好音乐对学生们的智力开发和语言能力提升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小学生在进行音乐学习的时候,他们无法被刻板的教学模式所吸引或者是强制自己投入其中,而是更喜欢玩耍和游戏,事实上,创新教学法在幼儿教育中的使用十分普遍,因为通过创新教育能够使学生们愉快的、积极主动地接受知识,音乐教育也是如此,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来吸引学生,激发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并且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从而潜移默化的进行音乐的学习。
2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的方法
2.1尊重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小学音乐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和热爱,这样能够使得学生更加的亲近老师,而不是将老师当作“老虎”一样对待。这样能够增加学生对音乐老师的好感,从而进一步延伸到对音乐知识学习的喜爱,对于其今后更好地进行音乐学习意义重大。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该运用亲切的眼神和细微的动作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对于一些低差生对他们进行批评的同时还需要给予足够的鼓励,从而确保整个音乐教学的质量更加有效。
2.2有效的歌唱教学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歌唱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要激发学生们唱歌的兴趣,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唱歌。相对于律动和音乐欣赏教学来说,歌唱教学是一个更容易游戏化的方面,可采取的游戏形式也比较丰富,首先,教师要意识到为幼儿打造良好的歌唱学习氛围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对歌曲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进行透彻的领悟的基础之上,来安排适当的游戏,游戏也要根据歌曲的基调进行,这种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幼儿在游戏中体会歌曲表现的情感思想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选择歌词带有游戏性质的歌曲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主要是根据歌曲内容来设计的游戏,以歌曲为伴,在游戏中学得各种能力的提升。
2.3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很多学生尤其是男孩不愿意参与进来,但是教师又希望学生能够展现自己,根据节奏,大胆自如地通过身体的方式来表现音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注意所选择的韵律,一般以简单并且容易掌握的音乐来调动幼儿身体协调性的变动,通过简单的动作、简单的韵律来增强幼儿的节奏感和协调感。为了更大程度的吸引幼儿注意力,教师要注意编排的肢体动作不但要能展现歌词含义,而且还有富含趣味性,这样能够使得整个音乐课堂的学习氛围更浓。最后,小学生音乐教学还应该适当的设置问题,让学生对问题的研究来开展学习,让学生能够大胆的提出心中的疑问,从而使得整个课堂学习的氛围更加轻松。
2.4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由于小学生音乐底子薄弱,往往对于音乐不能进行有效地欣赏,但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生学习音乐的水平,作为音乐教师需要教会学生如何欣赏音乐。音乐欣赏是一个内心活动相对丰富的一种音乐形式,对于一个成人来说,对音乐的欣赏都要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并且难度较大,更何况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本身是没有意识到音乐欣赏的实质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选择那种形象鲜明的音乐让学生们进行欣赏,让学生们在学习音乐的同时,更好地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
2.5游戏融入音乐教学2.5.1精心设计,编制音乐游戏:选择合适的内容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教师对于教材的选择会对学生的积极性产生很大影响,教材要能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所以教师对于教材的选择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要注重因材施教,要与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教材,才能促进学生成长。此外,教师要变主导为引导,转变自身的角色,参与游戏,同时,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灵活多样,要能够激发学生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游戏中不断提升自我。2.5.2积极参与,在游戏中学习:在音乐游戏化教学中,教学是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便是学生对于游戏的参与度,这便给教师提出了两方面要求,一是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二是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在音乐教学中让孩子的天性在游戏中得到解放,从而让学生们在游戏中学习吸收知识,并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同时也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生学习音乐的效果,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创新,使得现阶段的教学方法更加适应时展的潮流,从而使得学生们更加容易接受。为了实现小学音乐教学的创新,需要老师和同学共同努力,最终确保学生们更好地进行音乐学习的同时,不断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巨虹.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运用[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华声卷2),2015,08:2.
[2]高培培.让创新教育使小学音乐教学如旅游般轻松愉快[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06:247.
小学创新教育范文4
【关键词】 创新思维 自信心 自主学习
21世纪的世界发展要求教育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每个学生都具有创新潜力,但这只有在适当的教育下,才能得以充分发挥。所以注重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教学任务。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就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谈谈自己的认识。
1 帮助学生养成自学习的习惯
教师要使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保护学生和探索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创设轻松、愉快活跞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潜能的充分开发营造宽松的环境。宽松、和谐、自由、平等、竞争的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灵感,更易于对知识的创新。和谐的教学氛围可以有效地减轻学习给学生带来的不必要的心理压力。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种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在新教材内容的编排上,就十分注重贴近学生的生活,描绘出一幅幅生动活泼的图画。正是这些生动的画面、具有启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成为教学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教学“位置顺序”这一单元时,教材中创设了小动物赛跑这一生动活泼、富于童趣的情景。便充分利用这一情境,发挥想象,用一段引人入胜的导入语使每个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同学们,今天动物王国的国王邀请我们去观看小动物赛跑比赛,并请我们大家当解说员。看,我们已经到了比赛现场,谁能介绍一下场上比赛的情况。”这时,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在认真观察之后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观察到的比赛情况。这充分证明兴趣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开放的教学情境更能够使学生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2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数学学习活动中要使学生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同样需要勇气和信心。在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存在着创造性的发展潜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学习的成功。例如:如在比较15和9两个数的大小时,让学生小组讨论如何比较大小。同学们说出了很多方法,有的用数数的方法,9往后数6个才是15,所以15大于9;有的认为9在添上6才是15,所以15大于9;有的说15是两位数,9是一位数,所以15大于9。有一个学生的想法十分独特,他在9的前面加上1个0,这时15十位上的1比0大,所以15大于9。许多学生对他的想法大为不解,这样做简直就是画蛇添足,但转念一想,这不正是同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吗?于是教师对这位学生的想法给予肯定,并告诉其他学生这种方法在同位数比较中用途更大。
3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由于数学本身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等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对于开发智力、培养创造性思维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从以具体想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如教学进位加法时,对其内容进行了重组,通过“小百灵评比”这一活动,由学生亲自数出自己一共得了多少个小贴贴为出发点,引出进位加法的两种题型,大数加小数和小数加大数的进位加法。于是,学生带着这个具体任务,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计算,共说出了4种算法,分别是:数数的方法;凑十法(包括把小数凑成十和把大数凑成十);想减算加;用小棒摆出来然后再数或者用实物在进位加法板上摆出来。由于学生是带着具体任务学习进位加法的,所以学生的身心很放松,思维上没有任何的限制,较为容易的进行创造性思维,想出了多种计算方法。
小学创新教育范文5
关键词:创新教育;小学;条件;前提;关键
据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世界21个国家的调查,中国孩子的计算机能力最强,但创造能力却在所有参加调查的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五,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因此,在小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我国小学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本文仅对此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要正确认识小学实施创新教育的内涵
近年来,人们对于中小学创新教育的认识虽然不尽相同,对创新教育作了不同的阐释,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教育。应该说这一认识揭示了创新教育的本质。大家都认为中小学生的创新不同于科学家、艺术家等的创新。教育活动中,学生的创新是一种特殊的创造――创造他个体世界中前所未有的东西。正如心理学家米德所说“一个20世纪的儿童自己发现,在直角三角形里,勾股边的平方和等于弦边的平方,那么他也就完成了跟毕达哥拉斯一样的创造性欣慰,尽管这个发现的结果对于文化传统来说等于零。”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其活动过程与结果在多数情况下不直接显示出社会意义上的创新价值,其目的是通过这类创新性活动让其从创新的教育走向创新的人生。尤其是小学生的创新大都表现为一种综合的创新素质,其主要包括创新知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
二、夯实基础是创新教育的必要条件
创新并不是异想天开,而是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上掌握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运用创造思维,举一反三,发现和创造新的知识。即宽厚的基础知识是一个人创新的必要条件。对一个人来说,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知识,才能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触发联想,产生迁移和连结,形成新的观点和新的认识,达到质的飞跃。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就是要给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强调小学教育的基础性还体现在开展创新教育的定位问题,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度,把目标定在基础上,如前所述,即以培养学生的基础创新素质为主,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思维等,切不可起点太高,大搞攻关创新和创造发明。
三、还学生以自由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要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首先要解放儿童头脑、双手、嘴、空间和时间五个方面,唯有这样,儿童才能大胆地想象、大胆地思考;其双手才能在大脑的指挥下大胆地去干;才能大胆地提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才能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拓展感性的视野,扩大认识的眼界,发掘内在的创造力;才能有时间去接受大自然和社会的宝贵知识,提高实践的能力。自由是创新的前提,教师要解放思想,解放学生,创设适应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高度自由的学习环境。还学生以自由,要为学生提供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创设情景,设计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有思维空间的问题上;要运用启发式、讨论式,让学生尽可能地自己操作,自己探讨推导,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与途径;要让学生以积极的思维状态,全身心地参与问题解决的情景中。要给学生充足的自由思维的时间,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行探究,改变学生缺乏自我选择学习的机会、缺乏自主学习的时间的被动状态。
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是创新教育的开始
教学过程既是学生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的发展过程,主动参与是学生创造性成长的开始。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主动参与某种活动的动力机制。教学中,我们刻意通过创设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兴趣;通过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在竞赛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渴求欲望,从而能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二)让学生体验成功。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然而,学生的这些倾向或心理素质,最初只具有潜在的而非真实的动机性质,还没有特定的内容和方向。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尽量创造让学生“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意识。
五、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创新教育的关键
小学创新教育范文6
鲁迅认为,长者应该是指导者,而不应该是命令者。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学习,其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是“教育之本”。要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使每个学生学习情趣的主动意识以长久的保持,做到乐学,越学越爱学。这样让学生“自主命题”的学习方式便悄然成形。在小学阶段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新世纪教育的主题,也是新课程标准中的重要的特征。因此我们应做到:
一、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创造力
要正确理解学生的创新。学生的创新主要表现在:幼稚天真而充满幻想,个性品质的充分展示,思维和表达不受任何限制,疑问看似平常却有新颖奇特,回答跟老师的预设答案总有距离却又有其客观合理性等等。教师不要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儿童的创新,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的创新潜能。学生是天生的创新人才,他们的成长经历凝聚着他们创新的胆识和能力。孩子的创新意识,学习欲望,生命发展三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发展。对于学生的发展,有些教师常常不以为然,不置可否。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置学生的质疑于不顾,仍按自己的设计组织教学。这种不尊重学生的做法,导致学生“高分低能”、“越学越没灵气”的不良后果。所以,我们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发展,满足学生的创新的需求,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教育面前人人平等。对于每个学生而言其创造力同样深厚,关键是教师怎样去开采、挖掘。要实现小学生的发展和创新,就要切实采取多样化的方法,通过不同的榜样和典型示范,树立多层次的目标,开拓多样化的发展和创新道路,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从中找到符合自己特点的道路。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引导并鼓励学生敢于向习俗挑战,敢于表现自我,多给学生提供求异思维,张扬个性的机会。对于爱幻想,爱标新立异的学生不但要倍加关注,还要充分肯定他们求异思维的价值。
二、创设宽松和谐的创新教育环境
首先,自然环境要布置为具有情趣的个性化环境,达到清新舒适,有新意又有美感的程度。学生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思维会异常活跃。其次,改善师生关系。教师要切实做到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关系,真正尊重、关心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使师生之间沟通、交流机会增多。
三、 挖掘课堂教学的创新因素,培养创造力
课堂是学生创造力成长的主要原地,学校的教育任务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的,所以要花大力气来研究怎样才能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怎样在充满活力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在教学中,应注意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新颖性,多特性,多向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例如:一位教师教《称象》,问学生:“有没有更好称象的方法?”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一个学生说:“称石头太麻烦了,可以让随行官员一个个上船,直到船沉到画线的地方。称称每个人的重量,把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多么与众不同地切实可行的方法!多么可喜的求异思维。
“讨论式”教学有利于创造力的培养。教师组织课堂讨论是启迪学生思维、丰富学生想象,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方法。教师可以找课文中一个观点,让学生展开讨论,在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中,虽然学生可能会争辩、争执,但这一过程中,却能撞击出灵感、顿悟,因为讨论中他们的思维不受约束,异常活跃。
四、拓展教学空间,开展创新性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