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记叙文四要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记叙文四要素范文1
关键词:初中英语 写作训练 写作方法
一、初中英语记叙文写作内容分析
要上好一堂英语写作课,就必须有的放矢地让学生知道写作的内容、写作的要求,因此,对记叙文写作内容的分析是势在必行的。记叙文是初中英语写作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文体,所谓记叙文,就是以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为主的一类文体形式,一般来说,记叙文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写人物为主的,围绕人物来组织材料的文章,这类型文章可以以人物为中心叙述一件事情或者几件事情;二是以事件为中心的记叙文,即围绕事件来组织材料,一般可以以事件为中心去写一个人的活动过程或几个人的活动过程;三是以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这类型的文章主要以“物”为中心,来记叙一件事情。在英语写作训练中,要写好记叙文,需要掌握以下几点:1.要写清楚记叙文的“四要素”,即人物、时间、地点、事件。2.写作时要明确中心,突出重点。3.记叙文要按照一定的叙述顺序进行,一般可以按照故事或者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叙述。4.英文的叙事有时态之分,因此,记叙文一般为记叙过去发生的事情,所以,通常用一般过去时进行叙述,但是也要按照具体要求、具体情况而定。
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要注意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并要围绕这个“人”的某一性格特点或者品质特点进行描写,这样才能有所突出的进行记叙。
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就要注意交待事情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物、原因、结果),应该注意描写先后顺序以及记事的相对完整,注意把握好事情的开始、发展、及结局;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应该注意景物的主要特征,景物描写的层次,以及人与物的情感交融;以状物为主的记叙文,通常是借物喻人,主要是通过状物来表达作者的自我感受。
在写作过程中,对主题要审准,审清,经过细致观察后,按一定顺序和层次进行切题的叙述,大部分叙述文依据某事的发生、发展过程和经过进行叙述。对人、地和物的描写要注意由表及里的描写,如对人物,应客观上描写其外貌,在此基础上,突出其才能、特点、外表及内心是描绘其特长及心理素质方面的内容。对事物的描写,可由近到远,或由远到近,也可按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方向进行。
二、初中英语记叙文写作指导方法
以下将以“my best friend”为题目,分析如何进行写作指导。
首先,采用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先复习七年级上册《good friends》一课的重要词汇及短语,并利用多媒体展示于同学们面前,如:gentleman-gentlemen, enemy—enemies, behave, honest, i agreed with…; will you please not do sth.?/will you please do sth.?…(并让学生跟着进行朗读,加深印象。)
然后再引入写作话题,我们已经学习了《good friends》一课,刚才也复习了文章的重点词汇及短语,相信大家对“friends”的概念已经不再陌生,那么,今天我们要进行的写作训练,就是围绕着“my best friend”为题目,进行的写作训练。请大家先拟好提纲,然后,我们一起讨论一下你们自己最好的朋友——他/她是一个怎样的人,写作的要求为:
介绍一下你选择朋友的标准,并描述你一位最好的朋友,运用你学过的一些形容词的比较级,60词左右。
接着让同学纷纷进行发言,先作口头语言的交流练习,有同学开始发言:i like to have friends who are different from me, because we can learn from each other. 又有同学接着说:my best friend is li hai. he is taller than i, and i am heavier than he. 还有同学接着说:my best friend is more outgoing than i. we both like sports an
d we like playing basketball, so we often play basketball after school.
经过这样的口头练习,学生就能掌握作文的基本脉络及内容,在进行写作训练时,则会下笔如有神了。
三、结束语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听与读的技能属于语言信息的输入过程,是语言的接受技能,而说与写则是语言信息的输出过程,是语言的生成技能。非常明显,语言的输出是建立在输入基础之上的,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与写作能力,就必须加强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与阅读能力,只有达到了足够的语言输入量,才能有效地围绕所理解和吸收的口头及书面信息开展说和写,以达到提高学生整体英语运用水平的目的。因此,教师应建立在听与读的基础上写作教学,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
参考文献:
1.赵永青 从语篇思维模式看英文写作教学,《现代外语》2005.2
记叙文四要素范文2
案例背景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4.《故乡》为第三单元题材为小说,小说属于记叙文的一种,小说题材文章的学习针对九年级的学说来说并不陌生,且九年级的学生对记叙文也有一定的了解和学习。
从体裁来看记叙文就是以写人记叙为主的文章。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描写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的文学体裁。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与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有其相同相通之处。虽然而小说虽然也是写人记事,但其故事情节相对完整、引人入胜,体现情节的四要素,且要突出人物的刻画,展示人物的性格。另从表达方式来看,记叙文与小说都以记叙描写为主。
此课为1123活动展示课,次课为初中校,这个班是有25人组成的班,这是临时的班级,对于教龄只有两年的我这些学生对我来说是陌生、是充满挑战的。
再此基础上为了,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知识结构,更好的完成展示课,为了能够更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学生正真的参与到课堂,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改变农村课堂老师为主的现象,为了更好的适应课程改革,同时也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时代背景、课文主题,为了在这次教学中为了能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使课堂更高效文章有深度。在一周之内认真搜集资料、备课、制作课件。
案例描写
由于前两位老师上完课的原因,学生们比较疲惫,让学生休息时间较长,后排齐刷刷的坐着二十多名老师,一上课学生异常安静,为了缓解学生的氛围,先以一段有关主题的视频导入,使学生紧张的气氛有所缓解,接着处理文章的基础知识,在基础知识环节也是采取提问学生方式,学生补充,老师展示,由于作者(鲁迅)接触较多,效果较好。
进入课文学习、主题理解,为了让学生思路清晰,达到预期教学目的,主要从文章题目解读入手,认知程度浅,符合学生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且符合学生实际,在环节一主题一的环节学生参与度积极,几乎前期不举手的学生都举起了手。再次基础上老师继续追问学生,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主题二的讨论,思考深度成梯阶式上升,由于主题一讨论活跃,为主题二做基础,学生的思维活跃,反应敏捷,参与度较高,在这两个环节中都以学生为主,老师采用追问的方式环环深入,在主题三(文章主题,作者情感)的理解上学生存在一定难度,教师采用教读的方式,多媒体上展示时代背景,与小说创作意图,使学生的思维方式有所转变,思考深度加深,小组合作讨论、发表个人观点从而起到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效果,使学生综合能力有所提升。
整堂课在老师的不断追问之下,学生课堂氛围活跃,思维敏捷,完成教学预设目标,且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能动性。
教后反思
这虽是一节普通胡课,但却一改往常教学模式,始终围绕着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学生的主体能动,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的。真正最大程度的完成了“有效课堂的学习”。
1.
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简单,围绕文章题材(人物、情节、环境)人变、景变、情变,虽环节简单,但内容丰富,认知具有深度。环节设计的简单更有利于学生抓住重点,更有利于教师对教学重难点的落实,从而使得效果更显著。
2.
改变以往教师上课“教师提问题血学生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处理,而是采用学生发现问题,教师不停追问的形式,抓住问题中的关键字解决问题,从而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与表达欲望。
3.
教师不再是站在讲台上,而是全程置身于讲台之下,使老师一开始就更好的在学生之间搭起了平等的沟通桥梁,使学生真正的投身在课堂中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
4.
课堂教学环节设计中虽没有小组讨论环节,但只要老师引导到位,学生参与度高,一样可以起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的作用与目的。
记叙文四要素范文3
二、把认识结构作为作文的核心,包括学习知识,观察积累,记忆储存,训练思维,丰富想象,培养情感,锻炼意志;从说到写,推敲修改,多读勤写。
三、树立大作文观,听、说、读、写有机结合
一要注重审题;二要明确写作目的,立意要新;三是选材要有根据;四要讲究谋篇技巧,安排好篇章结构;五要注意文章分段,事先列小标题,作文提纲;六要注重文章写法,因文用法;七要妙用语言,用思想调遣语言。
学会五种立意法:以事赞人,直抒胸臆,借物喻理,触景生情,托物言志。
四、作文大目标的逐年级分解:一年级字词,二年级句子,三年级片断,四年级篇章,五年级综合,六年级提高。
五、实施五项训练
根据认识是作文的核心这一原则,围绕这个发展学生心理机制的核心,扎扎实实地进行了五项训练:
(一)、字词训练。学习掌握大量字词。掌握运用字词的金钥匙: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联系自己学会的语言及字词知识。
运用“十引说”的方法,把字词学习与说话训练相结合。“十引说”是:1、分析字形;2、利用教具;3、凭图学词;4、组词扩词;5、选词填空;6、词语搭配;7、调整词序;8、触景用词;9、词语分类;10、联词成句。丰富了说话训练内容,使自己积累大量会说会用的字词,为写作文打下坚实基础。
(二)、句子训练。只要是一个句子,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说的人、事、物、景,二是说目的。可有些教师指导学生说一句话时,没有很好凭借图画和事物,认真教学生观察、认识、分析、表达的方法,只是拿出一张图或一事物让学生说写一句话,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说写一句话,怎样说写一句话,说写一句什么句型、什么句式的话,导致作文中语调单一、呆板、不活泼生动。可以改让学生凭图、看物、对话、练习说写一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完整的话,四种句型,九种句式的话。学生才会在作文中运用不同句型、句式,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态度、目的。
(三)、段的训练。结合八种段式:以事物发展为序段,时间先后为序段,空间变换为序段,总述、分述结构段,因果段、转折段,递进段,并列段。以此认识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规律。不论哪种段式,都是记叙事物的发展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即段的内容,段的中心。它和一句话一样,也是对人、事、物、景的叙述,也是表达一个意思。只不过是把一句话进一步说得更清楚、更深刻。
记叙文四要素范文4
1、学法指导的规律性
学法指导贵在揭示学习全过程的规律性(因为学习本身是有规律的),只有体现规律性,才有指导的高效性。如语文学习,其规律包括两方面:
一是学生的认识规律。一般说学生认识的发展可分为动机、感知、理解、巩固、运用、反馈六个阶段。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制约学生学习的规律有“内在动力规律、有序整体规律、获取信息规律、记忆规律、知识与智能促进规律、情感制约规律”等。
二是学语文的规律。学语文规律很多,无论字、词,还是句、篇,都有各自不同的规律可循,掌握了这些规律,学生便可以自能读书,自求知识。
2、学法指导的艺术性
(1)导言中指导学法的艺术。①引旧成新,迁移学法。即教师在研究新旧知识联系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的复习检查,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新问题。②审题激趣,提示学法。即教师根据教材特点或教学需要,审题在前、中、后皆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阅读心理,借助审题(题目是文眼),激发学生兴趣,提示学法。(2)提问中渗透学法的艺术。好的提问,可激发学生思维,渗透学法。如以小语《白杨》为例,教师可依次提问:①课文中描写白杨树外表有什么特点?②白杨内在有哪些特点?③作者赞扬的是边疆建设者的崇高思想境界,可为什么先要描写白杨树呢?这三个层次的提问寓含着借物喻人一类阅读文章的学习方法:①初读,重点找出物的外在特点;②再读,重点找出物的内在特点;③精读,重点理解物与人的联系。(3)引导中提示学法的艺术。即教师在教学中不单纯引导学生领会知识、纠正错误答案,还要指导读书方法。(4)示范时把握时机的艺术。示范的最佳时机需视教材、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而定,可在指导前,也可在教学过程中,还可在教学结束时回顾总结。
3、学法指导的示范性
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孕伏有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应提供模型、典型教材及作出良好示范,使学生便于从教师示范中领悟,总结出学法。具体有两种:(1)明示。其操作过程是“明示”“领悟”。即教学开始,教师就明确告诉学生将按什么方法学习,接着按老师所示方法学习,对学法由浅入深地不断领悟,逐步深化对学习规律的认识,最终达到学法指导的目的。(2)暗示。其操作过程是“领悟”“明示”。即教学中教师有意识、有步骤地将某一学法暗含在每步教学环节中,到了关键处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帮助总结经验,促成学生的“领悟”,再经教师明示,将感性认识上升理性认识。
记叙文四要素范文5
【关键词】新课改 语文 阅读教学
一、培养并激活文章阅读的心理定式
1.文学样式、文体不同阅读方法各异、不同表达方式对应不同的心理反映对象。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因此阅读方法当以明诗意、悟诗境、品诗味为要;散文姓“散”名“文”字“自我” (刘锡庆),因此阅读时需注意其广泛的选材,表现方法的灵活多变 ,更不能忽略文中“自我”,中心必须明确而集中;小说是通过对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阅读时需注意其三要素;而阅读戏剧必然要关注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记叙文阅读需把握“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六要素,议论文为“论题、论点、论据、主张”四要素,说明文为“内质、外观、特点、分类、结构、功能”等诸要素。
2.不同的语词引发相异的审美感受。在文章阅读过程中,不同的语词引发不同的阅读心态,而不同的阅读心态又必然带来不同的审美感受。当我们在文学作品中看到“青松”“寒梅”“白莲”“岩石”之类的语词时,会期待着作者对那种冰清玉洁、坚忍不拔的人格精神的赞美;当我们看到“阴沉的云”“凌厉的风”“雨巷”“孤雁”之类的语词时,也会期待作品展现一个悲哀的故事,或熔铸一个抑郁的抒情意境。(曾祥芹主编《文章阅读学》转引自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这样的阅读心理图式更容易引领学生亲近文本,也更容易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前应努力使学生进入一种心理准备和期待状态,在阅读过程中应努力激活学生的“前阅读”经验。
二、潜入文本,与文本深度对话、交流
1.披文入情,得意忘言。高中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在阅读教学中,学生要与文本对话,首先要独立阅读、自主阅读文本,这应也使多重对话有了基础和可能。独立阅读从披文入情始,“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刘勰)尤其是文学作品,更需潜入文本,“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使心入于境,情会于物”,忘却语言,达成灵魂的共识,情感的共鸣,以至“物我两忘,离形去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之境界,则文意虽幽,终则必显。即庄子所谓“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2.熟读深思,涵泳体悟。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朱熹在《读书之要》里也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 姚鼐亦言“大抵文学须熟乃妙,熟则利病自明”,只有让学生熟读文本,才能使之在解读文本时点面兼顾,不致一叶障目,避免盲人摸象,甚至曲解、误读。阅读活动的核心是理解,而真正理解文本离不开学生的思悟。只有思而得悟才使文本解读走向深入,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当然,对文章的思悟离不开对语言的涵泳。涵是“沉也。”《集韵?覃韵》,沉浸的意思;泳是“潜行水中也。”《说文》;后比喻在阅读时对文章的反复咀嚼和品味,对此有精妙的形容:“涵者,如春雨之润花,如清渠之溉稻。雨之润花,过小则难透,过大则离披,适中则涵濡而滋液。清渠之溉稻,过小则枯槁,过多则伤涝,适中则涵养勃兴。泳者,如鱼之游水,如人之濯足。…善读书者,须视书如水,而视此心如花、如稻、如鱼、如濯足……”总之,阅读课的“涵泳”,须使学生沉潜其中,反复玩索,以求获得其中的三昧,力求做到“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叶圣陶)。
3.参照语境,多面探究。对于一个文本而言,其内部的字、词、句、段、篇构成文本解读的内环境,而读者、编者、作者及其各自所处的时代则构成文本解读的外环境,它们或多或少的都会为文本解读打上不同的烙印,这就使得文本自身的价值在被充分肯定的基础上将处于永远被创造之中。教师首先要引领学生关注文本的内环境,文章中的字词句一旦脱离了具体的语言环境,便不能确定其意义。如《沁园春?雪》中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一句,“风流” 一词如不结合全诗来理解,则很难确定其真实含义。其次便是外环境,如《范进中举》中,范进中举之后便“疯”了,如果我们不考虑整部《儒林外史》的旨趣所在,不考虑范进中举的时代背景,便很难领悟“疯”字背后的讽刺意义。此外,随着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巨人阔步行进,学生也宜站在更高的起点进行创造性阅读,使阅读更好地服务于自己的发展,同时也更好地开掘、发展文本自身的价值。
记叙文四要素范文6
一、提高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写任何东西决定于认识和经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才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反之,没有表达认识的能力,同样也写不出好作文。要写好作文,功夫还在写之外,而在点点滴滴的生活当中,让他们在学习之余要注意周围的生活环境,多积累、多感悟。比如,让学生写一个描绘景色的作文,如果他不去实践、不去观察,就会心中无景,心中无景了你还让他写什么?当然,只是单纯的去观察还不够,还有要一定的感悟能力,你光看,不去感悟,面对再美的景致,你也会“视而不见”的。再比如,你让学生写个叙事的作文,有的学生就会觉得自己没有什么事可写,人生活在社会中,当然不可能没有事可写,那只是他对于一些事缺少感悟罢了。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小学课本每单元的积累运用里边有个口语交际,可以多做口语交际的练习,让学生随时分享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时间长了,就会提高他们对于环境的感悟能力了。
二、把认识结构作为作文的核心,包括学习知识,观察积累,记忆储存,训练思维,丰富想象,培养情感,锻炼意志;从说到写,推敲修改,多读勤写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应该重视有序的训练:
(一)字词训练
学习掌握大量字词。掌握运用字词的金钥匙: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联系自己学会的语言及字词知识。运用十引说的方法,把字词学习与说话训练相结合。十引说是:(1)分析字形;(2)利用教具;(3)凭图学词;(4)组词扩词;(5)选词填空;(6)词语搭配;(7)调整词序;(8)触景用词;(9)词语分类;(10)联词成句。丰富了说话训练内容,使自己积累大量会说会用的字词,为写作文打下坚实基础。
(二)句子训练
只要是一个句子,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说的人、事、物、景,二是说目的。可有些教师指导学生说一句话时,没有很好凭借图画和事物,认真教学生观察、认识、分析、表达的方法,只是拿出一张图或一事物让学生说写一句话,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说写一句话,怎样说写一句话,说写一句什么句型、什么句式的话,导致作文中语调单一、呆板、不活泼生动。可以改让学生凭图、看物、对话、练习说写一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完整的话,四种句型,九种句式的话。学生才会在作文中运用不同句型、句式,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态度、目的。
(三)段的训练
结合八种段式:以事物发展为序段,时间先后为序段,空间变换为序段,总述、分述结构段,因果段、转折段,递进段,并列段。以此认识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规律。不论哪种段式,都是记叙事物的发展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即段的内容,段的中心。它和一句话一样,也是对人、事、物、景的叙述,也是表达一个意思。只不过是把一句话进一步说得更清楚、更深刻。
(四)篇章训练
篇是由段组成的。通过对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定法、用语的知识与方法,通过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表达方法,文章开头与结尾、过渡与呼应方法,各种文章体裁的知识与方法。学会写中心明确,意思完整,详略得当的记叙文和应用文。
三、学会赞美激发其潜能
“赞美是最大的仁慈。”赞美能使胆怯的人鼓起勇气,使自卑的人重塑信心,反之,批评和否定就透着几分残忍。俗语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是我们反过来想“是药三分毒”,更何况有些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话语比毒药还要毒。因为每一个人都需要赞美,需要被认可,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练习写作时一定要多赞美。良药苦口能治病,如果我们把苦药裹上了层糖衣,病人既不觉得苦又能把病治好,对于一名有着幼小心灵的学生,我们就更不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了。
如,有一位同学描写一位老师,有的地方语句不通,但我给他把凡是有优点的地方都给他作了标记,并且在最后批语写上“作文成功的地方很多,如果你能认真地修改,对于描写人物神态能再加些修饰性的词语或利用一些修辞手法,修改好的话,如果有作文大赛你的这篇作文一定能获奖”。过了一天这位同学主动把作文主动交给我,让我检评,其实他里面修改的已经非常棒了,从字迹内容可以看出他用了很大功夫,并且这位同学还跟我说:“老师,如果还有不妥的地方,我再去修改。”由此可见鼓励的作用有多么大。
人是需要激励的。激励能促进学生前进,对学生强制、逼迫是无益的,教师要学会去引导他们。一个人如果在一方面有所欠缺,那么在另一方面或许就有一种特殊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去诱发、开导、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