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手套白狼的生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空手套白狼的生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空手套白狼的生意范文1

事情难为,所以一旦做成即是经典,要是能如曼联老板格雷泽尔一般空手套出十几亿美元,距离“商界之神”的称号其实也不远了。这个极擅长借鸡生蛋招数的美国家族通过自己在金融界的深厚积累,居然主要以贷款收购了足球俱乐部中最富有的曼联,而贷款的抵押品只不过是曼联俱乐部的固定资产和未来的收入。换句话说,他没有拿出一分现金,就用不属于自己的曼联,换来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曼联。此等“空手套”功夫,可谓炉火纯青。

有得必有失。平白得了价值十几亿美元的财富,格雷泽尔就很难在曼联球迷和媒体面前讨好。每逢财务报告发表之日,就是诸方对此口诛笔伐之时,尤其是当人们对比同城死敌曼城的老板自掏腰包填上了3亿美元巨债、格雷泽尔反而让曾经富甲天下的曼联背上了7亿债务的迥异行为之后,这种反感情绪就愈加强烈。这种情绪从球迷的角度来看很容易理解,但从商业的角度来说,却不得不称赞一句:美国人确实把现行规则玩得烂熟,不服不行。

商场上讲究的是“双赢”、“互惠”,收购曼联这笔买卖更是多方满意。“空手套”们自然不用说,贷款方得到了利率最高可超过15%、有巨额资产和现金抵押的优质贷款,卖家也在15年内获得了超过20倍的投资回报(1991年上市作价4700万英镑,2005年格雷泽尔收购75%的股份出价近8亿)。甚至连算不上商人的资深教练弗格森,对此也颇为高兴:以往曼联是受到证券法规严格监管的上市公司,老爵爷要是在球员买卖上做了笔亏本生意还得拼命解释;现在既然退市,只要老板认可,那些繁文缛节自然用不着。因此,别看弗格森这几年囊中羞涩,可他对美国人的看法,远比媒体们要宽容和乐观得多。

即使抛开这些不说,“空手套”们给曼联俱乐部本身也带来了相当好处,只不过不那么显眼而已。源自美国的格雷泽尔家族早就在美国职业联赛中练熟了商务开发和品牌经营的基本功,在曼联这个全球性的平台上更要大干一番。他们计划抛弃足坛常用的单一赞助商的模式,改用国际足联、奥委会等国际性大机构采用的复合式赞助模式,在全球、洲际、国内等不同地域级别建立多层次的赞助关系。

如果成功,这将是世界足坛一次历史性的商业革命;即使不成,美国人也已经将曼联的赞助收入增加了将近一倍,主赞助合同即将从AIG时代的5650万英镑升级为Aon的8000万。即使是最为人所诟病的转会市场,曼联在格雷泽尔时代也并非人们想象中那么抠门。维迪奇、埃弗拉、哈格里夫斯、卡里克、安德森、库兹扎克、纳尼、贝尔巴托夫、瓦伦西亚……都是美国人入主以后的收购,总投入虽然不如曼城和切尔西那般挥金如土,好歹也算得上英超大户,弗格森正是靠着这批人完成了国内和欧洲两个赛场的巨大成功。

事实上,如果不是出售C罗,不是有过于疯狂的曼城做对比,格雷泽尔时代甚至可以算得上是曼联历史上的又一个尖峰时刻。

空手套白狼的生意范文2

甲乙丙账户的定义

根据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债券托管账户开销户规程》中规定,中债登设置甲、乙、丙三种债券一级托管账户。只有具备资格办理债券结算业务的结算人或办理债券柜台交易业务的商业银行法人机构方可开立甲类账户;不具备债券结算业务或不具备债券柜台业务资格的金融机构以及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可开立乙类账户,亦可开设丙类账户。丙类账户持有人以委托的方式通过结算人在中央结算公司办理其自营债券的相关业务,不需与中央债券综合业务系统联网。

如此以来,甲类户主要为商业银行,乙类户一般为券商、基金、保险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丙类户则大部分为非金融机构法人。丙类户的开户门槛低,账户交易缺乏实质性监管,不少丙类户的实际控制人是金融机构债券交易部门中供职的资深人士。

近日,随着多名监管人士和债券从业人员相继被查,债券市场“深水区”逐渐引起关注。

操作方法和过程

“拿券”——稳赚的倒卖生意

做债券倒卖生意,往往通过个人关系,与新发企业债的银行或者券商承销商签订协议,获得一定数量的新券,再在二级市场卖出,获得差价,行话称之为“拿券”,是典型的一级半市场获利手法。

存在寻租空间的原因归根到底在于市场发展的不充分和不透明。与不透明相比,市场发展不充分导致的债券发行供不应求则是寻租长期存在的基础。例如,一支AA级城投债发行利率为6.5%,相对应的,二级市场上同样评级的城投债普遍收益率为6.2%,中间存在30BP的巨大价差——对于任何机构或个人而言,如果能顺利“拿券”,这个价差就保证了当事人的无风险套利。“拿券”利润巨大,各机构和个人都使尽浑身解数,与政府、银行券商的承销团队搞好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伴随向相关人员利益输送。这也是业内通常认为债市比股市更靠人脉关系的原因。

最近业内流传的一句话:看似普通的丙类户,后面都有一个债券行业的“大佬”,左手发行,右手市场。一些债市老手,凭其多年业内关系,总能拿到供不应求的紧俏券种,但他们“拿券”后,并不用券商的账户直接买入,而是另设丙类户,该丙类户拿到低价紧俏债券后,加价卖给自己所在机构或其他机构乙类账户。

操作过程如下:

在债券一二级市场存在30BP的价差下,丙类账户以6.5%拿到紧俏债券,加价20BP卖给自己所在机构或者其他机构,机构得到后在二级市场卖出,利润10BP,双方均可获得低风险乃至无风险的利润;如果丙类户以二级市场价格卖给自己所在机构,机构在整个交易中仅起通道作用,其目的显然为利益输送。

“拿券”这个行为本身需要动用大量资金,吃掉一定额度债券,但是,丙类户通过债券结算方式的巧妙运用,分文不动,实现“空手套白狼”。具体操作如下:

债券交易结算方式包括券款对付、见款付券、见券付款和纯券过户四种,具体方式的操作由交易双方协商选择。于是,丙类户可以与上家协商“见券付款”,与下家机构协商“见款付券”,用下家的预付款额付给上家拿券,然后再将拿到的债券付给下家,“空手套白狼”。

代持养券——甲乙丙纵横交错

所谓“代持养券”,是指投资机构以现券方式卖出债券,同时,跟交易对手方私下签订协议(往往以口头形式),在将来某一时点以约定价格重新买回该笔债券。以买回债券的期限进行划分,期限较短的称为“代持”,不断滚动运作、期限长达数月甚至数年的称为“养券”。

债券代持是银行间市场成员之间一种普遍的操作模式。由于无法界定双方之间是否存在私下协商、利益输送,最近一年来,在债券市场牛市的利益驱动下,甲乙丙账户之间代持的这种“灰色手法”盛行。主要模式如下:

甲乙、丙

商业银行找券商、基金、私募、投资公司等乙类户或丙类户代持债券,其动机为:一方面,季末、年末考核压力。有些债券在季末等监管时点亏损,银行通过让没有考核压力的银行或乙类户代持,将其转至表外,美化业绩,以求考核指标达标。这也是为什么每到季末、年末,就有个别债券出现明显的价格波动。另一方面,规避监管。丙类户通常是非上市的中小机构,其报表上的名义盈亏对于投资者本身影响不大,并且丙类户具有隐蔽性,银行通过丙类户的代持实现转移利润、隐瞒亏损,以规避监管。

乙甲、丙

证券、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乙类户找商业银行或丙类户代持债券,其动机:

第一,突破监管、提升业绩。货币基金以低风险、高流动性著称,其流动性必定受到严格限制:只能投资于剩余期限在397天以内(含397天)的债券,并且投资组合的平均期限不能超过180天。如果货币基金经理面对一个资质良好,但是不符合期限规定的债券时,直接买入,会在会计报表中显示违反契约,所以,基金就会请其代为持有。通过代持,货币基金可以购买超过一年期的债券,规避持债期限限制的同时,可以博取更高的投资收益率。

第二,滚动操作,放大杠杆。按规定证券和基金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回购比例不得超过基金净资产的40%、证券公司实收资本的80%,即1.4和1.8的杠杆。通过多轮代持,券商和基金可以无限扩大资产规模,放大投资杠杆,获得超额收益。但是,收益放大的同时,风险也被放大。多轮代持都是滚动进行的,时间周期较长,在债券市场低迷时期,风险不可忽视。

第三,低卖高买,利益输送。某些乙类户交易人员,将债券低价卖给自己外设丙类账户,让其代持,到期后高价购回,其本质是裸的“老鼠仓式”送钱行为。但由于其会损害机构自身的利益,并且犯罪痕迹明显,目前市场上这种做法较少。

丙甲、乙

看多债券市场的丙类户请甲类、乙类户代持,以较少资金获巨额回报。其操作方式游离于监管边缘,是违规高发区。

具体操作如下:

过程①,银行机构首先向丙类户注资,丙类户得到资金后购买债券,请机构代持,获得的资金归还银行。待代持到期之后(过程②),银行再次向丙类户注资,丙类户购回债券,并在二级市场上出售,除返还银行注资成本外,剩余收益完全归丙类户所有。在债券市场牛市时,丙类户可以分文不花,“空手套白狼”,赚得巨大收益。

债市乱象频发的分析

自2005年,央行开闸,许以丙类户交易功能之后,丙类户已低调运行多年,为何近期监管升级、案件集中爆发?

事实上,关于债券市场交易上的猫腻,监管层早有关注。2011年富滇银行倒券风波后,央行暂停各家商业银行间为丙类户垫资、无实际资金往来的撮合以及代持三项业务。政策之后,一些空壳、单凭垫付套利丙类户逐渐淡出视野,但这并不能遏制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各类利益输送。

对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参与者(包括商业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私募等)的监管,分属于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央行金融市场司,是银行间债券市场监管的最高机构,负责包括企业债、国债、短融、中票交易的监管;证监会,负责交易所的公司债监管;银监会和保监会,只对机构进行监管,不涉及具体交易行为。除此之外,发改委负责企业债的审批,财政部负责国债发行,在债券市场中也有相当话语权。所以,涉及银行间债券市场管理部门的“条条”有6个之多,对于债券投资的理解不同,造成了这个市场的混乱局面。

对于近期案件频发的债券市场,各监管部门也有所行动:一是4月25日中央国债登记公司下发口头通知,暂停信托、券商、基金等乙类户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开设,新发基金和理财也将暂停在中债登记备案;二是央行召集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召开内部会议,重点讨论各大商业银行在债券业务中的内控问题。要求各金融机构限期自查,并将针对代持交易出台新的管理规则,对丙类账户要逐步取消或升级;三是证监会要求各地方证监局对辖区内证券公司的债券代持情况自查并上报。

一场由审计署摸底调查,公安部经侦局参与并主导的债券市场打黑风暴,由沦为配角的监管部门的依次表态而推向,实为遗憾。4月19日,证监会在回应中表示“鉴于债券市场违规涉及多个监管部门,证监会将与其他监管部门进行信息沟通和监管协作”,可见我国当下行政管制和金融分业监管模式“条条相争”并存的纠结格局。分业监管与混业经营的结构性错配,是造成债市乱象频发的根源。

空手套白狼的生意范文3

然而信用卡也是一把双刃剑,给我们带来便利的时候,也可能会诱导我们走上恶意透支的违法道路。而自以为聪明的安徽来沪打工的青年张屠刚则更进一步,利用信用卡的免息条款,玩起了空手套白狼的信用卡版的“庞氏骗局”。

5万元额度=百万元欠款?

核对每张信用卡每个月的消费透支账目、对还款进行检查,都是银行后台部门的日常工作。这一天在核查一小笔逾期未还款的记录时,某国有银行的工作人员顺藤摸瓜对该账户所有人的信息进行了查询,结果惊讶地发现,该张信用卡的持卡人张屠刚(化名)名下,竟然总共在该银行透支了高达87万余元!

面对如此惊人的事实,银行急忙对张屠刚的所有信用卡交易记录进行了全面核查,核查结果更加触目惊心——跟张屠刚有关的该银行信用卡竟有45张之多!总共的透支额度更是达到了110余万元!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张屠刚为何会在同一家银行办理如此多的信用卡呢?明明只有5万元信用额度的他,又是如何透支了如此巨额的钱款的呢?

原来,为了抢占市场,该银行对于信用卡发行有这么一个规定,同种类的信用卡每人只可以申请一张,但同一个人可以申请不同种类的多张信用卡。而该银行总共有25种不同种类的信用卡,于是张屠刚每一种都申请了一张,后来又以自己家人的名义申请了20张。如此一来,在银行不知不觉间,实际上供张屠刚使用的该银行信用卡就达到了45张。有了这45张信用卡,张屠刚就开始了他的“理财”操作。

空手套白狼确保信用无忧

然而这么多信用卡透支出了这么多资金,为什么银行系统却一直查不出来呢?通过详细的核查比对,银行总算弄清了张屠刚的资金交易脉络。原来张屠刚对这45张信用卡进行了非常细致的管理。如此众多的信用卡被分别用于各式各样的交易支付,这其中有真实的交易,也有通过支付宝等平台进行的虚假交易,为了避免引起银行系统的怀疑,张屠刚每次交易的时间差、金额、对象都有所不同,真假交易也穿插在一起,让人一时难以识别。而通过这样一系列的虚假交易,张屠刚成功地用这些信用卡进行了套现,有趣的是,套现之后,张屠刚又将这些现金全部存入了他其中一张信用卡中,使得这张信用卡上有了自己存入的大量余额,可以用来偿还信用卡欠款。

与此同时,对于每一张透支的信用卡,张屠刚都细心打理,总是能按时进行还款(通常是按时支付最低还款额)。在这样的滚动交易处理下,在张屠刚名下的25张信用卡中,就有24张都分别存在5万元以下的透支金额,都是负数,但这些欠款都并未到期。而剩下的那张卡中,又存有大量正的金额。

按照该银行的规定,张屠刚每一张信用卡的信用额度都是5万元,但全部信用卡的额度并不叠加,总额度也是5万元。而通过上面的操作,张屠刚无论是单张信用卡,还是名下的全部账户,都没有超过信用额度(24个负金额账户和1个正金额账户总金额相加并没有超过5万元的透支额度)。因此只要每笔款项都按规定按时还款,理论上并不存在违约问题。另外20张以他人名义办的信用卡,张屠刚也进行了相似的操作。

钻“漏洞”只为获得低息贷款

那么,许多人可能会问,既然总欠款金额总是在5万元透支额度之内,张屠刚又为什么要进行如此复杂而麻烦的滚动操作,将大量信用卡套现的钱存在某一张信用卡上,再用这些钱去按时还那些透支的钱款呢?显然,张屠刚当然不会只是为了好玩。

原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张屠刚发现,在进行了这样的操作之后,每当他需要用钱时,他就可以将那张存有大量余额的信用卡上的钱提空,来进行自己的投资生意。而在这期间,虽然张屠刚名下的账户欠款总额将陡然上升,远远超过5万元的限额,但由于他每一张信用卡单个来看,都在正常的使用中,还款方面没有任何问题,银行风险监控系统并不会发现账户总额上这一严重的超额问题。等到张屠刚投资结束、资金回笼,他就又将取出的钱再存回那张信用卡中,账户便又恢复正常了。

这样一来,由于提出自己存入的钱并不需要支付任何利息,当他资金充裕时,他就在信用卡欠款到期前还掉所有当月欠款,而不需要支付任何利息;当手头比较紧时,则支付最低还款额,实际上只需要支付最低还款额带来的利息。事实上,由最低还款额产生的利息,远远低于他直接向银行进行无抵押贷款时的利息。也就是说,虽然管理如此多的信用卡很是累人,但张屠刚由此可以随时获得百万元的现金贷款,同时又减去了大量的利息,实在是一种聪明的“理财”。而张屠刚进行这样的打理,竟然已经有了好些年头。

最终不得不乖乖还款

搞清了张屠刚的操作手法后,银行自然将张屠刚告上法庭,并查封了张屠刚的一处房产。那么张屠刚在这三四年间使用的手法,是不是违法了相关法律,比如构成恶意透支呢?实际上也不然。

根据相关法律解释:“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恶意透支’。”本案主审法官告诉记者,由于张屠刚实际上每月都能按时还款,此次被银行发现漏洞也只是由于管理过多信用卡的一时疏漏,并没有构成《刑法》规定的六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情况,也就谈不上“恶意透支”,因此也并不构成刑事责任。

尽管如此,银行最终还是以信用卡合约中的不能违反诚实守信原则、不能以他人名义办理并使用信用卡等约定张屠刚,加之张屠刚一处房产被查封,不能进行抵押贷款等操作,张屠刚不得不赶紧凑钱还清了所有欠款,银行追回了了欠款,堵上了漏洞,也就此撤诉。

理财金手指:生财应有道

空手套白狼的生意范文4

尽管这么写有点“装”,但您先搂着点别吐!

不过,我还真是觉得,中国改革开放30年走到今天,特别是在这场殃及全球的金融风暴之后,我们的国家和社会也应该像40岁的老男人一样,“沉-静”下来。

在过去的30年间,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直线提升,我们这个社会就像是一个情窦初开、雄性激素分泌旺盛、看见个女蝴蝶都能想入非非的毛头小伙子

我们睁开眼睛,好像满世界都是机会,到处都弥漫着诱人的人民币味道。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生意场上所谓的“成功”,往往都是空手套白狼,小驴拉大车,拆东墙补西墙,左兜装右兜;是把短贷当长贷,把贷款当投资,把投资人当弱智,把创业当画饼,把上市当圈钱,把盲目投资当多元化经营,把价格战当企业战略,直至把忽悠当营销,把诈骗当资本运作,把神经病当企业家。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比谁能让自己集团公司下面的结构图复杂得让自己都看不明白,比谁能用最少的代价博取最高的回报,甚至是比谁的胆更大、心更黑、手更狠、人格更分裂、大脑更潮湿。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各行各业都在急不可待地寻求短期回报,挣不该挣的钱。做房地产的靠卖户型图挣钱,开医院靠卖药挣钱,做市场营销的靠广告回扣挣钱,做媒体的靠发软广告或扣发负面新闻挣钱,做零售的靠厂商返点挣钱,软件杀毒的靠投毒挣钱,券商靠通道挣钱,送货的靠卖客户名单挣钱。

而且,心情一个比一个急切。大学毕业3年没买车买房,感觉像是失败者;创业3年没上市就开始灰头土脸;别人通过研发做出什么好东西,自己必须在第一时间“山寨”;艺人20岁还没红,恨不得集体找个地方挠墙,然后跳河。

与此同时,人们的内心却越来越脆弱,越来越焦灼;精神家园越来越荒芜;核心价值观越来越深地迷失在GDP陡峭上升的曲线中于是,媒体经常分不清什么值得推崇与羡慕、什么应该质疑与警醒;有时甚至分不清什么应该尊重、什么应该鄙弃,分不清什么是高、什么是低,什么是好、什么是歹

所以我想,中国经济走到今天,现在也许是真正开始长大的时候了,像个拥有更多理性与责任感、怀抱更多诚意与善良的“40岁老男人”的时候了

空手套白狼的生意范文5

小县城冷门暴利生意

快递业务

很多人觉得快递业务算什么新行业,压根就没办法挤进去,而且加盟转入成本太高,今天小编就告诉大家一个技巧,空手套白狼的技巧。

首先,县城的快递商基本上是不会往农村收寄快递的,因为太多,其次是县城业务忙不过来,毫无疑问这几年快递的增加,绝对可以让快递员忙不过来。那么农村他们自然会放弃。

放弃农村快递,但是农村淘宝的兴起,加快了农村快递的脚步,所以我们可以不用花钱,帮助和快递员谈好价格,帮助他们快递寄送到农村,快递点肯定愿意,因为每送一单他们有钱赚,每寄一单他们也有钱赚,所以赚钱的事情他们肯定会同意,这个时候签合同,当然也不存在什么加盟费之类的。

然后在去各大乡村,简单的做一下广告,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会知道了,因为很多子女在外地,想给父母买点东西,但又寄不到,所以这一个服务很好的解决了当地的问题。也绝对是未来的趋势,重点是成本低。

土产品

你是不是觉得,现在的土产品越来越贵,不说其他的,就一个土鸡蛋都饲料蛋价格都贵好多,重点还不是价格,重点是很多人还真买不到。这是不是一个很好的生意?

当然土鸡、土鸡蛋、蜂蜜、菜籽油等等,这些产品可以说是城里人可遇不可求的,一般城里人去农村,没一点关系,还真买不到这些东西,所以这些东西不仅仅利润高,重点还非常赚钱。

小编的一个朋友,就经常往乡下跑,到处收购这些东西,一来解决了老年人跑出去卖东西的辛苦,二来这些东西都是正宗的,时间长了也认识了很多乡下人,所以收的东西越来越多。

收购以后干嘛呢?跑到县里来卖,当然起步是非常难的,刚刚开始还是有很多人不相信的,但总有懂货的,比如很多城里的老年人,还是可以看得出来,是不是土鸡、是不是真蜂蜜、是不是土鸡蛋,毕竟这些人也是农村出来的,所以时间长了,信任度也就来了。利润有多高呢,高达30%的利润,在农村收的土鸡蛋1.5元一个,卖出去近2元一个,照样有很多人抢着买,甚至建了好几个微信群,很多东西还需要提前预定。

第一年他通过这个形式在本地打好了基础,第二年依靠口碑相传,直接在微信群里面可以让他一个月轻松赚2-3万元。

无人商店

无人商店是目前来讲兴起的一种模式,但很多人在质疑的时候,其实无人商店在小县城活的很好了,无人商店为什么能够在小县城活的很好呢,个人认为主要有这么几个优势在这里。

首先是大多数小县城的门面在23点左右都陆续关门了,而23点过后想买包烟都非常困难,所以无人商量这一点优势非常大。

其次是成本相对而言比每个月发工资要低,至少不需要招营业员,但是设备的钱是少不了的,折合人力来讲,设备钱其实不算贵,至少你还有个设备在自己手里。试问招2个人两班倒,你得花多少钱,而且你每天还要去核对账目。这个时间又怎么计算。

那么另外一个优势,就是无人商店销售的一些敏感产品其实非常不错,比如,这个东西其实很多小年轻不好意思买,那么无人商店就很好的把这些东西卖出去了。

加盟店

加盟店是最容易获得成功的,为什么呢,因为加盟店是积累了很多成功者的经验,在告诉你如何开店赚钱。

比如我们这边有一个叫做“绿叶水果”的品牌店,都是依靠加盟来卖的,无非就是一个水果店,而且水果特别贵,但几乎每一个店铺都能够很好的活下来。

起初我不明白为什么这么贵,偏偏还有这么多人要买贵的,难道地摊货的水果不好吗,其实并非如此,而是小县城比大城市的攀比心重,所以很多人宁愿买贵的,也不买对的,买了品牌水果店后,可以去小区大妈面前吹吹牛,说我昨天在绿叶水果买了个什么水果,价格是多少钱一斤这样的话了,其实我每天下楼的时候,都会听到他们说类似的攀比话语。

空手套白狼的生意范文6

评估,几乎可以算得上一个新兴的行业了。高校办学要评估,老百姓卖房要评估,工厂办厂要评估,科研项目拿资金要评估……评估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了,而且,这种评估不是你愿不愿意的问题,你没有选择权,你只有“被评估权”。比如针对高校办学,教育部就搞了一个教育评估,由于这个评估和教育财政投入挂钩,各个院校无不枕戈待旦,使出浑身解数应对:为了给评估专家留下好印象,一些高校耗费巨资装修教室,改建操场,有的还大搞形象工程,对试卷、备课笔记等等需要评估的内容进行造假。类似的现象不独在教育领域存在,在科研、环保、招投标等领域都存在。

症结在哪里呢?政府部门过度使用权力。评估业原本是中介服务行业的一种,不过在中国,由于政府部门介入,评估被人为地划分成了政府评估和社会评估两部分。而在国外,评估基本上属于社会系统的一部分,政府虽然有时也参与对评估业的管理,但仅仅起监督和规范的作用,并不像我们这样直接参与评估。当然,这不意味着政府参与评估就一定不对,政府对社会事务进行管理本身就是一项内属职责,如果政府评估的目的较为纯粹,仅仅是为各领域树立一个政府标准,或者按照这个标准来管理社会事务,都是正常的。

问题在于,正常的政府评估却因为所牵涉到的部门利益,不免使这种评估出现被异化的可能。比如环保评估,有的地方由于污染企业“上贡”上得多,环保部门居然通过环评给这些企业发放保护牌照,结果造成污染合法化,甚至形成了个别地方“污染企业越多,环保部门日子越好过”的现象。社会并不是不需要环评,而是需要权威的环评,权威来自哪里呢?公正、公开,杜绝利益化。在大搞产业转移的今天,环评的公正性更加急迫,如果污染大户要转移到贫穷落后地区,要想维护当地环境,环评至关重要,否则,环评被“公关”了下去,腐败倒是其次,青山碧水可就变成了黑山臭水,贻害的是子孙百代。

政府主导评估的问题有时是经济上的,有时又是政治上的,有时两者又夹杂。以科研评估而论,由于科研评估最后的决定权被主管部门掌握,造成主管科研的领导对科研具有“话事权”(哪怕这个领导不懂科研)。由于党政领导追求政绩,科研往往求多求快,这原本也没错,多些科研成果没什么不好。可是,为了追求这些政绩,在不具备实力的情况下,科研评估便放松标准,配合政绩产出,营造皆大欢喜的局面。这还不算什么,由于近年来科研经费激增,这一块的拨付暗藏猫腻,如果专家本人是官员,就可以通过科研评估较容易拿到经费,而如果专家只是普通教授,科研评估不是难以通过就是压低经费拔付,于是科研经费变成了一场权力分肥的游戏。至于科研成果,可想而知。

政府主导的评估理应是权威性的评估,如今出现这么多问题,原因在哪里呢?我想,一是利益纠葛,二是垄断评估,三是摆不正位置。以垄断评估来论,虽然中央有文件表明教育行业“鼓励学术机构、社会团体参加教育评估”,但教育主管部门并不承认这种社会评估机制的地位和权威性,甚至予以阻挠。道理很简单,教育评估不仅可以让评估委员会风光十足,而且学校要大兴土木,重修教材,这其中的生意经是非常值得念一番的,而投桃报李的厚黑文化自古有之,不必赘言。

上一篇力的平衡

下一篇经典动画片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