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闻评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闻评论范文1
互联网的出现,以其即时性使信息的获取更为快捷有效。人们在从信息匮乏进入信息过剩的同时,也惊奇地发现受众因为新闻采访相同、内容相同、表现手法相同,而质疑电子媒体的低质量重复问题,其优势也正随着新闻个性的丧失而弱化。人们逐渐地不仅需要了解新的事件、新的问题、新的经验,更需要了解新的观点、新的思想、新的视角;不仅需要“知道”新闻,更需要解读新闻;不仅需要知道自己的立场、态度,更需要知道政府或者大多数人的立场、态度。在这种情况下,党报新闻评论以其权威性、公正性、独创性而彰显出其独特的个性和魅力。受众的理性化思考需求在党报新闻评论中找到了新的兴奋点,党报新闻评论自然也成了纸质媒体在新一轮媒体竞争中能够生存发展并最终脱颖而出的重要的手段和途径之一。由此,党报新闻评论的创新,也就成为时展和媒体竞争的必然要求。
从党报自身的发展要求看,新闻评论的创新也是必然趋势。党报评论就其功能而言,一是传播政策导向。党报新闻评论,有很大一部分是直接代表党和政府撰文发表的,特别是在一些重大问题上需要尽快表明党和政府态度,新闻评论以直截了当的方式向人民传递党和政府的政策信息,比如各级党报的“社论”;二是表达党报自身立场。新闻评论往往直接代表党报发言,以表明对新闻事件、新闻人物、社会问题的态度,发表见解和议论,以引导社会舆论,吸引社会各界共同关注,比如各级党报的“本报评论员”文章;三是反映公众信息。关注广大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反映人民的愿望、心声,是党报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很多时候社会问题的解决有难易之分,公众的意见也有对错之别,新闻评论也必须作出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正确看法,以甄别是非、释疑解惑,引导公众采取正确的态度,从而为社会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比如各级党报的“时评”类新闻评论栏目。功能的重要性和位置的特殊性都要求党报新闻评论必须树立创新理念,其整体要求就是:鲜明、生动、有力、可读、可信、可用。要引导而不训导,庄重而不呆板,深刻而不深奥,易懂而不浅陋,犀利而不尖刻,平和而不平淡。从而立足时代,把握大局,贴近观众,析事明理,阐明观点,引导舆论,以凸显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和指导性,增强吸引力和影响力。
二、创新党报新闻评论写作方式
正因为党报新闻评论既有形式的多样性,也有内容的复杂性,既有立场的政治性,也有观点的科学性,既有新闻的时效性,又有理论的深刻性。因而,创新党报新闻评论便往往成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问题,而要持之以恒地保持一贯的风格则更为不易。在办报实践中,或因力求准确而原文照抄,或因避免差错而老话连篇,或因强调一点而不及其余,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其整体感觉是可读性差、针对性弱。那么,党报新闻评论写作怎样才能创新?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四点:观点鲜明,具有强烈的政治性;有的放矢,具有显著的新闻性;面向观众,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实事求是,具有严格的科学性。而要达到新闻评论的创新要求,则必须要采访创新、选题创新、写法创新。
采访要创新。我们长期以来有一个认识误区,总认为新闻报道需要采访,而新闻评论不必如此,只要坐在家里苦思冥想、闭门造车就可以了。其实不然。新闻评论写作是融采访、写作、编辑于一炉的综合性表现手段。办报实践表明,目前在党报上最为常见的依托新闻报道配发的评论,传播效果一般都不错。个中原因,是在采访过程中真正吃透了“上情”和“下情”,真正掌握了基层的实际、群众的呼声和现实的问题,写出的评论才能言之有物、针对性强;真正实现了与群众的交流和沟通,了解群众心中真正所思所想而非撰写者的所思所想,写出的评论才能论点鲜明、逻辑性强;真正体验到新闻发生地的社会背景、风土人情,写出的评论才能鲜活生动、可读性强。因此,要鼓励采写新闻报道的记者自己动手配评论,因为记者在现场深入采访,对有关的人或事最了解,最有真情实感,也最有发言权,只要留心观察、缜密思考,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蕴含丰富的思想积累,写出的评论便会凝炼有力、高人一筹。同时,要鼓励专职从事评论工作的同志,深入基层、深入实践、深入群众,丰富实践经验,升华思想认识,写出的评论才会切中时弊、抓住要害。
选题要创新。新闻评论的成败关键在于选题,成功的选题往往是评论成功的一半。撰写评论的目的,就是为了了解实际工作中客观存在的具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就是为了解决广大群众心中的疑难、困惑性的问题。而新闻评论选题本身的确定是否有的放矢、言之有物,是否能够抓住问题的实质,将直接决定着新闻评论的质量和价值,更何况随之行文过程中的谋篇布局、造词遣句也必须依据选题的确定才能有所依托,不能提出问题便不能解决问题亦是显然的道理。
而实践证明,成功的选题总是吃透上下“两头”、体现“两风”“两情”的选题。上,就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中央的重大战略、重要部署、中心工作。因为,新闻评论是党报的旗帜,是体现党报引导舆论的重大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大局意识、导向意识、责任意识,及时发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存在的倾向性问题,有针对性地去研究、分析、解决问题,看得准才能握得住,看得准才能写得深;下,就是群众的思想、意见和呼声。因为,新闻评论是吸引读者“眼球”的亮点,体现的是党报关注的重大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把群众的要求当作第一信号,从实际工作中找选题,从现实生活中找选题,从群众关心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中找选题,找得准才有针对性,找得准才有可读性。上下结合,就是找到群众关注的而又难以解决的,党和政府关心的而又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选题,这样的创新选题,自然容易成为既“叫好”又“叫座”的优秀新闻评论。
写法要创新。写法创新,就是着力解决评论的可读性问题。如今的信息时代,要在不同层次、年龄、职业、喜好的读者群众中完成新闻传播的过程,新闻评论的形式必须更加丰富多彩,新闻评论的技法必须更加新颖灵巧,新闻评论的语言必须更加简洁美感。要写好优秀评论,必须要联系实际,以理服人;以小见大,由浅入深;言简意赅,意味深长;言之有物,读之有益;改进文风,创新写作;要言人之所未言,言人之所欲言。
为此,作者一定要敢于在谋篇布局、语言、结构等方面着力创新,要力求出新思想、新语言,摒弃套话、官腔,要善于使用来源于生活本身的“鲜活”语言,吸收人们创新的极富表现力及个性的语言,采取广大读者喜爱乐见的形式,展现人民群众各种先进思想。在谋篇布局上,则应灵活机动,在客观辨证的基础上把评论信息最大化。只有这样,才能使评论在现实方面有针对性、服务性;在种类上有开创性、多样性;在结构上有层次性、复合性等等。同时,评论写作要层层递进,剖析问题;要针砭时弊,解决问题。
三、 创新党报新闻评论队伍素养
新闻评论的质量高不高,关键取决于评论撰写队伍的素质如何。出色的新闻评论工作者,应是一个“多面手”和“杂家”,更应是一名出色的社会观察家和优秀的新闻工作者。
具备政治家的眼光。新闻评论往往代表编辑部甚至同级党委声音。新闻评论肩负着阐明党的方针路线和基本政策,分析实际工作形势,有力引导舆论的重任。所以新闻评论作者,首先要具备政治家的眼光,要增强政治敏感和新闻敏感,培养大家风范。要开阔视野,总揽全局,及时抓住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主题,响亮发出媒体的声音。
具备理论家的头脑。
政治上的敏锐与理论上的功底深厚是分不开的。只有增强理论修养,新闻评论才能透过复杂多变的事物现象看到本质,才能用正确的世界观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有效、有力地引导舆论。评论作者要做到客观、全面、深入,要能够深刻、厚重、生动,就必须摒弃主观、片面、肤浅,避免抽象、死板、局限,更要不断丰富自身的理论素养,以提高评论质量。
具备杂家的能力。新闻评论的针对性需要增强新闻敏感和研究问题的能力;深刻性及论据需要丰富的典故运用和历史知识;论证需要逻辑推理知识;可读性需要巧妙的构思和文学功底。总之,思想的升华,文采的多姿,理性的深刻,才会使评论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具备新闻行家的本领。新闻评论贵在及时,往往对社会上发生的事件、问题作出快速反应。没有把握大局、敏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本领,没有“下笔千言,倚马可待”的真功夫、硬功夫,不具备看新闻一眼到底的职业素质,就写不出优秀的新闻评论来。写作技巧高,表现在立论新,表现在论证、论据方面充分有力,深刻到位。
新闻评论范文2
新闻评论是议论文的一种,具有议论文的基本特点,考生在阅读中首先要抓住其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明白作者的立场、观点、主张;其次,揣摩文章的表现手法和行文思路,体会评论语言简明严谨的特点;最后,结合社会现实,领会评论文章的引领和号召作用。由于新闻评论具有鲜明的新闻性,所以根据新闻评论这类文体的特点,考生在做题时可采用如下的五个步骤:
一、看标题信息
新闻评论是社会各界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发表言论,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的新闻体裁。所以一般新闻评论的标题会体现两点内容:一是针对什么新闻,二是发表什么意见。
二、抓论点论据
新闻评论的结构包括三部分:论点、论据和论证;内容也包括三部分:事件、道理和情感。对论点的要求是鲜明、正确、中肯、独到;对论据的要求是真实、准确、可靠、充分。论证过程则要求有清晰的逻辑,选择充分的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证明论点。
三、辨论述方式
新闻评论的文体结构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点睛式结构,前半部分叙事,后半部分说理;二是剥笋式结构,由表及里,由因及果,层层深入,揭示主题;三是波浪式结构,各部分之间呈并列关系,围绕中心论点多侧面展开,从不同的角度证明中心论点。
四、理解文本意义
由于新闻评论是面向广大群众的,所以其评论一般比较浅显晓畅,通俗易懂,包含着作者鲜明的爱憎情感和或支持或反对的态度。考生可以通过文中对新闻事件发表的看法、表明的态度、指出的症结、提出的希望、引导的社会认识等内容来分析其文本的意义。
五、析表现手法
从论述的角度来分,新闻评论有立论性评论、驳论性评论、阐述性评论、解释性评论、提示性评论等几种。其文体特征是叙述与评论相结合,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和准确性,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因而其语言也具有理性的特点,这样才能启发和帮助读者掌握科学分析的方法。
【针对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卫星监控让医疗废物管理更精细
雅 婉
日前,《广州市医疗废物管理若干规定(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草案”)公开征求意见。《草案》要求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废物进行跟踪,并对其去向等项目进行登记。据悉,广州拟对医疗垃圾运输车辆实施卫星监控。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深入发展,一次性医疗用品的普及使用,必然造成医疗废物不断增加。如何治理医疗废物,成为人们普遍关心和刻不容缓的一个社会问题。实际上,在《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中有明确规定,对医疗垃圾要统一收运、集中处理、严禁混入生活垃圾排放等。众所周知,医疗废物上携带着诸多病毒和细菌,如果处理不当,不但对医护人员产生许多不利,更会危害到市民的人身安全。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人将医疗废物以各种形式通过各种渠道出售,使医疗废物流向社会。要杜绝这些问题,作为医疗机构,首先要把好第一关。尤其在一些中、小医院和乡村医院,由于缺乏监管,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出现纰漏,因此《草案》一旦落实,对医疗卫生机构强制跟踪医疗废物的进出、来源等细节,更能强化责任落实到人的原则。通过查漏补缺的方式堵住医疗废物流出的漏洞,让医疗废物的流向有本“明账”。
其次,相关部门通过对医疗垃圾运输车实施卫星监控,也给医疗垃圾的运输配备高科技保障。通过监控,一旦发现有人不按规定处理医疗垃圾,就严肃处理,一查到底,严惩相关人员。
《草案》中提到,对医疗垃圾未进行流向登记制度并逾期不改正的,将处以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对医疗垃圾未进行分类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依笔者所见,由于医疗垃圾具有空间污染、急性传染和潜伏性污染等特征,其病毒、病菌的危害性是普通生活垃圾的几十、几百甚至上千倍。如果处理不当,将造成对环境的严重污染,也可能成为疫病流行的源头。考虑到医疗垃圾潜伏的危害如此巨大,该《草案》的惩罚力度仍有待加强。
当然,做好医疗垃圾处置除了靠政策,还需要依靠科技和管理,未来仍需要通过与环保企业的合作,通过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治理医疗垃圾污染市场化的机制和法规体系,真正实现医疗废物的精细化管理。
(选自《广州日报》2014年6月9日,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医疗垃圾要统一收运、集中处理、严禁混入生活垃圾排放,早已有明确规定。
B.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人将医疗废物以各种形式出售,使医疗废物流向社会。
C.《草案》的落实对医疗废物流出将会进行有效“堵”防。
D.《草案》依据实际情况可对医疗垃圾处理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罚金可根据情况超出3万元。
2.下列关于作者的观点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草案》对医疗垃圾违规行为的惩罚力量还有待加强。
B.做好医疗垃圾处置要靠政策和管理。
C.《草案》对于医疗垃圾管理有巨大的作用,能够促使管理更精细。
D.医疗垃圾处理可以与环保企业进行合作。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食品追溯体系,保“舌尖上的安全”
苑广阔
上海市首部有关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的地方政府规章――《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日前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最快今年下半年,上海食品流通业的经营者就要为消费者提供可查询追溯信息的销售单据,一些规模型企业的经营者还必须向消费者出示具有追溯码的食品货架标签。
食品追溯系统的核心意义是实现食品信息的可追溯。通过这个系统,可以有效连接生产、检验、监管和消费的各个环节,让消费者了解符合食品卫生安全的生产和流通过程,改变以往在食品安全方面信息严重不对称的局面,提高消费者的放心程度。
更重要的是,由于该系统提供了“从农田到餐桌”的追溯模式,提取了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供应链环节消费者关心的公共追溯要素,建立了食品安全信息数据库,一旦发现问题,能够根据溯源系统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召回,从源头上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大多数对食品安全比较关注的消费者都有这样的感觉,面对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的食品,如果我们想了解它的信息,那么只能通过食品包装袋上所提供的有限内容,而这些内容往往只涉及生产厂家以及食品的营养成分等。这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因为食品是否安全,往往和它的原材料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目前食品包装袋上所提供的信息,基本不会涉及原材料。
而上海市正在公开征求意见的《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改变了以往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只能追到食品生产环节的局面,将农业种植、养殖环节也纳入了可追溯的范围。由于食品追溯系统中的各类信息都是被放置在二维码当中的,而现在消费者几乎是人手一部智能手机,那么就可以在购买食品的时候,随时掏出手机“扫一扫”,了解食品的来龙去脉,增加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任。
而且一旦发生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马上就可以确认食品在生产过程定的事故原因以便及时召回问题食品,将企业的经济损失、信誉损失降低到最小,同时避免更多消费者食用问题食品,从根本上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选自《法制晚报》2014年6月3日)
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所有企业的经营者必须向消费者出示具有追溯码的食品货架标签,这是上海市最新颁布的规章制度。
B.目前很多食品包装袋上所提供的信息不能表明食品是否安全。
C.《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若实施,将能让人们只用一部智能手机就轻松了解食品。
D.要从根本上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就要为其提供食品相关的信息。
新闻评论范文3
有关人士所进行的访问谈话,是对新闻事实和问题进行深入报道的电视评论形式。电视访谈节目的生命力之所以如此旺盛,与访谈的特点紧密相连。
以论说语官为主,充分体现新闻评论的政论性特点
新闻评论的政论性的内涵包括有:(l)阐述对于事物的看法;(2)以说理为主要手段;(3)着重从思想、政治、伦理的角度分析、论述事物。前两条是新闻评论政论性的基础;后一条是其核心。政论性特征强调议论的主导作用,强调特定的议论角度。目的不在于还原事物的面目或发生发展过程,而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为阐述对于事物的见解和态度提供雄辩的依据。目前,许多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都存在一个相同的问题,即:混淆了电视新闻评论与电视新闻报道这两种不同体裁的界限,没有将新闻评论的政论性体现出来,以叙代议,大量与论点无关的画面和只是把有关的问题接二连三提出来,并不做深入分析的解说词让观众看完后如坠云里雾里一般,实际上这是与新闻评论的实质相背离的,是个极大的误区。电视新闻评论也要用概念、判断、推理的抽象逻辑思维展开论证,是理性论断的不断凝聚和升华。
以(中国报道》为例,节目除了有一些比较详细的新闻与新闻背景的报道,更多的是主持人对权威人士关于新闻事件多方位的分析评论的访谈。主持人以记者的身份把关键的问题提出来,然后引出权威人士的新闻分析和评论,将专家的观点原汁原味地端给受众。一方面完成了新闻评论舆论引导的重要功能,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受众的心理需求。受众有社会化的需要,而人的社会化又离不开对大众传播媒介的依赖。因为受众希望从媒介那里获得对一些复杂事物的判断标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演变,许多新事物、新间题涌进了生活、工作领域,甚至与受众自身的利益休戚相关,这就不得不做出判断,而受众的判断都有一个倾向,即遵循大多数人的意见,也就是大众传媒所代表的舆论。所以,大众传媒的态度、意见、情感,总是作为舆论代表和体现被当成心理规范而认同。可见,访谈的政论性特点有极大的受众市场。
总之,电视访谈充分地体现了电视评论的个性特征:叙述的议论性、议论的政论性、政论的思辨性,用观点传播意图,用观点影响受众。
将画面的具象性与声音的抽象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电视新闻评论是经电视媒介传播的,媒介的传播方式构成了制约其传播特点的关键因素。任何传播媒介,都包含着两个子系统:传播系统和符号系统,他们相互结合,形成了某种独特的传播方式。从传播系统看,电视是非现性的、非实体的、动态的、转瞬即逝的传播媒介。‘拥有传速的优势,但不利于传久、传深。更重要的是符号系统。所有的符号都以,’能指”,即能够指代一定的事物或观念为条件。但不同的符号遵循不同的指代规律,因此表现功能也有所不同。声音符号中的言语,遵循约定俗成的规律,与“所指”没有必然联系,因此可以脱离“所指”。而画面言语是对“所指”的直接攀写,一旦离开“所指”就无能为力。用海德格尔的话说,都决定于“此在同存在的融合”的程度。这里的“此在’,指符号所表现的存在,它与实际的存在可能吻合,也可以不尽吻合或不吻合。所以,如何运用语言、声音、图像等多种符号,发挥他们相互配合的作用,实现恰当、得体地表达意思—事物和观念的目标,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
图像具有具体、形象、直观的特点,因而也更富有感官冲击力和感染力,但由于不能脱离“所指”,既难以表现消逝了的事物,也难以有效地表现抽象性的内容,声音则恰恰相反,能够轰访楠免的内容和一进行逻辑推理,但是只凭声音难以表现电视的传播特点,同时它也有稍纵即逝、不易保存、不能微观选择的传播劣势。
声画双通道曾被视为电视新闻评论的优势所在。而事实上,感觉器官通向大脑的路径只有一条车道的公路,不论是听觉的还是视觉的信息都可通过这条路径,只是不能同时进行。现在已经有材料
证明,在听觉与视觉两种通道上传播信息之间往往发生干扰,因而视听传播渠道非但远不能获得双倍的效果,有时候还可能不如只通向一种感官的传播渠道那样有效。从传受双方看,传者要传达的是政
论性的内容,而观众坐在电视机前第一心理却是看,这就形成了不容忽视的矛盾。满足观众的心理需求,突出图像,可能影响政论性内容的充分表达;反之,则可能背离观众的期望。电视访谈形式在某种程度上使这种矛盾得到了缓解。一方面,观众能够看到主持人和嘉宾的图像,解决了看的问题;另一方面,在主持人对嘉宾的访谈中借助于声音传达了政论性的内容,也弥补了图像不能表现抽象的内容和消逝了的事物的缺陷。同时,访谈以嘉宾说观点为主,画面语言不甚丰富,较少的干扰了观众听的注意力。而论点与论据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分担,镜头不止一个,又在相当程度上缓解受众视觉上的疲劳。因为固定不变的画面容易影响其对声音接受的效果。当然仍旧存在诸多问题,下面会涉及到。
在某些方面克服了主持人评论形式的缺陷
主持人评论,是指节目主持人以个人身份面对观众,针对现实生活重点性的新闻事件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间题,直接阅明主持人的立场和态度,反映舆论和引导舆论,从而影响听众、观众思想行为的一种评论节目形态。它有人格化、对象化、个性化的独特优势,但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弱点。第一、主持人评论权威不足。主持人评论所营造的模拟人际传播状态模糊了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界限。这大大削弱了评论内容对观众所产生的效果。在访谈中,权威人士客观全面的论述正能够满足观众获取权威的意见性信息的需求。第二、主持人评论容易在客观上造成传者主动、受众被动的局面。表面上看,传受双方好像是传者处于主动地位,但从整个传播的过程看,如果说传媒的作用是对讯息的编码.那么受众从中获取的是对讯息的译码。讯息产生的最后效果如何要决定于受众,而不是传媒自身。在主持人评论中,是主持人个人指点江山,观众听的是一言堂,而在访谈中,受众听到的是多方面的意见,虽说隐含着传播者的传播意图,但还是有自主感。这也是对观众的充分尊重。第三,主持人评论形式过分依赖主持人自身。主持人评论,尤其是当主持人独占屏幕面对观众评论的时候,一个得力的主持人几乎已成了决定一档节目的全部因素。而电视评论关涉的课题十分广泛.对问题的看法要求在准确的基础上有相当的深度,能够符合评论这样高标准的主持人目前实在是难以找到。在电视访谈中,嘉宾在演播室里就某一间题做深入的分析和评论,弥补了主持人在知识上的缺憾,有助于形成将主持人的新闻传媒水平与专家的专业水平相结合的局面。
两人以上的访谈方式能够曹造出人际传播的情境
人际传播由于传递和接受信息的手段多、渠道广、方法灵活多样而被公认为是一种高质量的传播
活动,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传播。其中包括传受双方的互动、语言和非语言符号的表达等等。非语言符号通常包括来自传方的语气语调、体态表情、以及服装服饰、情境状态等。访谈中,观众看到的是主持人与嘉宾的面对面的交流,随着主持人把代表观众最想了解的问题的抛出和嘉宾以专家身份的释疑解惑,还有主持人和嘉宾之间的相互反馈,观众多少也有了心理卷入。因为不是主持人一人扛大梁,情境状态的调动就容易许多。主持人无需像一人主持时,因没有及时的反演而要凭借想象的情境去调动主持状态,所以显得更自然。另外,伴随着主持人与嘉宾的非语言符号的表达,能够给观众传达出更多的信息,起到对原有信息的解释、补充、突出和强调作用,甚至传递着信息之外的超信息,其对大众传播效果的促进是不容忽视的。
电视访谈这种评论方式实质上是电视评论补拙的较好的形式,并不是万能的。所以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例如:
一、画面不够丰富,节目时间长,容易使观众产生不耐烦的情绪。
二、对主持人的记者素质要求高,包括提问、交流、思维素质等等。
三、嘉宾的选择要到位,包括身份的权威性、语言的表达能力、最好具有新闻传媒常识、录播经验等等。
新闻评论范文4
关键词 体育新闻评论 趋势 写作手法风格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 A
On the New Tendencies of the Physical News Comments
Zhang Ganghua
(Department of Physical Journalism Education, 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Wuhan 430079)
Abstrac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tendencies of the sports news comments, including the strengthening of news style, a variety of artistic styles, the coexistence of professional and popular sports news comments,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in-depth comments.
Key words sports news commentstendencywriting way style
随着体育事业与体育媒体的发展,作为新闻评论重要分支的体育新闻评论独树一帜,非常繁荣。平面媒体特别是报纸为体育新闻评论提供了一个广阔且有稳定受众的生存空间,网络媒体的兴起更是进一步扩大了体育新闻评论和“评论员”队伍的数量。体育新闻评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明显进步。几乎任何重大体育事件体育都会从各个角度进行评说。随着体育新闻评论的影响力的扩大,体育新闻评论的写作手法和风格也在不断适应读者新的阅读习惯和审美情趣,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体育新闻评论的新趋势有:
一、“新闻化”特色不断增强
新闻媒介的性质决定了新闻性是所有新闻体裁的共同特点。新闻观念的发展变化,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传播速度的飞速增长,使得体育新闻评论的新闻性特征得到更加突出的强调。评论新闻化,使新闻与评论互相延伸,互相深化,加重报道的分量,大大增强传播效果。体育新闻评论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主要表现为:
1.追求强烈的时效性
体育新闻报道讲究及时性,而传统的新闻评论对于时效性并不苛求。如今,体育新闻评论的时效性就是评论的生命,体育新闻评论本身所具有的影响人们思想、行为的力量,与时间是成正比的。时效性对于引导舆论至关重要,也是争夺“眼球”的法宝,追求时效本身已成为体育媒体竞争的主题。新闻性要求体育新闻评论与体育新闻报道一样,讲究时效。
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使得体育媒体在新世纪更为重视体育新闻评论的时效性。为了加强时效性,许多体育报纸开辟了评论员专栏或专版。这些言论是对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体育新闻事件、现象、问题进行评论,言论与新闻常常是同步见报。而网络上的体育评论其时效性就体现得更为突出,往往是比赛一边进行,网络们的评论就已经“出炉”,不受刊发时间和版面的限制。
2.讲究现实针对性
新闻竞争已由独家新闻之争进入到独家观点或独家视角之争的态势,言论已经成为提升媒体品位,打造传媒竞争力的力点之一。 “体育时评”盛行,是体育新闻评论讲究现实性的一大表现。一些市场化报纸如《体坛周报》等新能取得成功,体育新闻时评功不可没。
从评论的题材上看,触及现实是体育新闻评论的生命力之所在。体育新闻评论的存在价值和社会作用取决于它与现实生活联系的紧密程度。 人们对于“高、大、空”的体育评论兴趣不在,需要的是针对现实社会中的新鲜的、敏感的、热烈讨论和大众关心的体育事件与话题进行评说。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生活领域的巨大变化,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使人们迫切需要了解新闻背后的缘由和体制因素;迫切需要传媒去伪存真,帮助受众梳理与解析体育事件。
3.“新闻性信息”与评论相结合
随着新闻观念的发展变化,体育新闻评论和体育新闻报道正由各自独立呈现出相互结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把传播“意见性信息”与“新闻性信息”有机地结合。
在版面编排上,体育新闻评论常常与体育新闻报道同时见报。言论与新闻同步见报,说明体育新闻评论突破旧新闻观,重视新闻性信息对评论的作用与影响,重视意见性信息与新闻性信息的结合。体育新闻评论依托体育新闻报道而发表,如时评、评论员文章、按语等,以发掘体育新闻背后的深层价值和意义,从而提高体育新闻传播的影响力。
在写作手法上看,报纸体育新闻评论常常在写作中直接输入作者所见所闻的新闻性信息和事实,以此作为立论的由头和依据,缘此引发议论。体育新闻评论运用事理交融夹叙夹议、边述边评的手法。这种难度较大的论述方法在体育新闻述评等评论写作中常用。有时很难区分新闻稿件与评论的界限。
二、“多元化”趋势明显
体育新闻评论的多元化特色具体表现在:
1.体育新闻评论的话题广泛,“评论员”身份“多元化”
现在体育新闻评论的话题不仅有体育赛事方面的,还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法律、医疗、保健、娱乐等等内容。评论员队伍除专业人员和学者外,还会邀请名人,明星或者业余撰写评论。同时注重吸引体育迷参与评说,各媒体也把受众参与作为刺激销量的重要手段。
2.体育新闻评论的角度和意见呈现出多元化的特色
各种各样的选题立论敢于面对众所关注的各种的话题,进行释疑解惑的积极引导。有正面的,也有批评谴责的,既有阐释说明的,也有建议、探讨、争鸣、商榷和研究的。思想活跃,观念多元,倍受受众欢迎。
三、“专业化”与“平民化”的体育新闻评论各行其道
如今,新闻媒体面对的是越来越成熟的公众,面对的是越来越多样的媒体群。这对体育新闻评论写作者的专业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专家型”的评论员是各大体育媒体竟相争夺的对象。“专业化”程度高的体育新闻评论是体育媒体的标志和旗帜,也是体育媒体树立“品牌”的重要手段。
“专业化”与“平民化”的体育新闻评论并存是体育评论的一大特色。两者的目标受众群并不重合,传播目的也不相同。体育专业人员,专家,职业记者所做的评论针对的是资深的体育迷和体育专业人士的受众群体,目的是体现媒体的专业水准。,而“平民化”甚至“娱乐化”的体育新闻评论针对的是更为广阔的普通受众和市场,目的是为了普及知识,培养受众以及增加评论的趣味性,开发体育新闻评论的多样价值。许多大型赛事举办期间,报纸都会策划风格各异,适合不同层次读者的评论专栏。专业人员侧重理性分析,而非专业人员的“感性宣泄”也会获得很多读者的欢迎。
四、“解读”趋势――深度评论发展迅速
新闻信息已经由“传播”时代进入“解读”时代。解读,就是媒体分析、说明、解释新闻的意义。即对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重要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或问题,或政策法规等进行针对性地解读――在评论中对于新闻事件进行切中时弊、鞭辟入理的分析,并提出独到的深刻的见解。深层解读与提供观点相结合,是新世纪体育新闻评论突出的特点。观点深刻、公正与否,解读深入、准确与否,决定着评论的成败优劣。例如,
“对艾东梅不得已出售体现自己过往人生价值的奖牌一事,公众普遍表示了同情。不出意外,艾冬梅将能赚到她所预计的租个柜台卖童装的启动资金。……
然而,此事虽然有光明的一面,更多的却是带给人们的沉重思考。目前我国注册的专业运动员约5万人,在非奥运年有近万名运动员退役,奥运会年的退役规模则更大。但得到“妥善安置”的却仅有千人左右。其他都只能进行所谓‘一次性补偿’,补偿金额由各地方体育局自己做主。……可以说,艾冬梅的境遇很有代表性。许多运动员在“举国体制”下也面临着同样的困难。”(《由艾冬梅卖奖牌谈“举国体制”》 2007年04月12日,来源:新华网)
这篇评论由一个运动员的经历,引申到对于我国体育体制的探讨,对于事件发生的根源和造成个人境遇的时代背景进行了深入分析,观点深刻且独到。
新闻评论范文5
日前,东航集团与上海铁路局在上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出“空铁通”联运产品。旅客在购买东航机票的同时,可以一并选择铁路苏州站、无锡站、常州站、宁波东站与上海虹桥站之间的列车,一次购票支付,订好火车票和飞机票。据介绍,此次推出的“空铁通”虚拟航班最大的亮点是实现了东航上海虹桥和浦东两大机场东航航班与高铁的双向衔接联运服务。也就是说,无论是高铁乘客还是航空乘客都可购买该产品。
目前,航空业面临三大难题:高铁冲击、欧盟碳排放收费、金融危机。高铁冲击最为迫切,各地高铁开通后一些航线纷纷停航。铁路抢了空运的饭碗,这似乎成了航空业的共识。
不过,令人欣喜的是,目前,不仅是东航集团与上海铁路局共同推出“空铁通”联运产品,全国已有超过30多家机场都在启动空铁联运计划,欲与高铁化敌为友。据悉,我国正在谋划建设更多的能够实现空铁联运的交通枢纽,如已经建成的虹桥交通枢纽那样,是把高铁、地面交通包括城市公交等整个和机场连接起来的航空枢纽平台。这样能使旅客可以通过航空的订票网络,预订火车票,火车站的到发车时间也能与航班起降时间衔接,旅客可以在火车站办理登机手续并托运行李,一到机场就直接安检登机,从而提升交通运输竞争力。
如此一来,公路惊呼“狼来了”,这些年来,随着省级公路的改造、高速公路网络的逐步形成,公路运输得以迅速发展,公路与铁路便在客运和货运业务上展开了激烈竞争。然而,无论是公路运输还是铁路运输,都各有优势,各有不足。如今航空与高铁“化敌为友”,联手作战,公路客运如再不和铁路客运“化敌为友”,公路的竞争力势必被削弱。
早在2007年,郑州市长途汽车中心站便与郑州市火车站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在车次时刻表、电子显示屏、站内广播等方面同时宣传双方的交通信息。旅客去任何一个站,都可获知火车、汽车两个方面的车次信息,并能在任何一个站内既可买到火车票又可买到汽车票。在客流高峰时,双方积极合作,及时疏散旅客,如果一方运力不足,可向对方申请协助,增加运力。如此资源互补,发挥出很强的区域优势,正是交通客运市场的需求。
因此,笔者以为,在航空与高铁联盟的新形势下,公路与铁路也要紧紧跟上,铁路以省外长途为主,公路以省内中短途为主,两者虽然有竞争一面,但更有天然的互补性,两者只有合作,才能互利互惠。在这点上,政府部门需要出台一个导向性的政策,鼓励有条件的省市建设公铁联运客运站,加快发展公铁联运,以提升交通客运的服务功能。(作者单位:浙江省云和县公路运管所)
北京市民6年质疑一卡通巨额押金去向终获回复
北京市发改委、北京市政府信息公开办日前分别回复北京市民王宇称,4月18日他们会把对公交一卡通信息公开的相关信件寄出。
王宇是北京市民刘巍的人。今年2月刘巍不小心将公交卡折断了一角,导致该卡不能使用,她想退卡,把卡内的180元余额取出。但工作人员告诉她,余额可以退,但需办理手续,然后再过7天才能取款,20元押金则因卡损坏不能退,且没有发票。
刘巍和王宇就为这20元较上了真儿,想要一个说法。她们找到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公司,找到北京市政府、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和市审计局,请求公开这笔押金的明细和用途。
自北京市公交一卡通(以下简称“一卡通”)2006年5月10日全面启用以来,对其20元押金的争议就没停止过。
盯住这20元押金的一轮轮较真儿就像一场接力长跑,可问题还没得到解决。现在,换成刘巍和王宇拿起“接力棒”,继续“死磕”。”
一群百折不挠的普通民众为了一张公交一卡通的20元押金而前后追究了整整6年,终于有望得到批复,至于到底最终收到的是确切的答复还是打着官腔的敷衍,笔者且不去管它,但是他们前赴后继、锲而不舍的执着令人钦佩。
北京公交卡的使用量成千上万,相信质疑过20元押金收取依据的人不在少数,但是包括笔者在内的大多数人都可能只是发一句牢骚,或者向公交系统声讨一声便抛却脑后,像这几位愿意一追到底,花费自己的精力为大众争取合法权益,同时不计个人回报的勇士,实在是难能可贵。
他们身上还有一点值得尊敬的是:其上诉的过程都是按照合法的程序进行的,从头到尾不急不躁,有理有据,他们关注政府的文件,几个月内耐心地等待相关部门的回复,完全是一群现代文明的人的作派,没有混乱,没有无理取闹,没有歇斯底里,有的只是书面材料的传递和律师合理合法的辩论,这与动辄跟帖几十页、以各种国骂来宣泄情绪的网民相比,实在有可敬之处。网民们展示的是同仇敌忾的气概,事实上都是图一时之口快。在这个浮躁的转型社会,我们更需要踏实做事的人。
应该感到高兴的是,现如今的中国,像刘巍一样用合法的途径来维护权益的群体正在日益壮大中,他们关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这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往小了说是维权意识的觉醒,往大了说是国民素质提高的表现。
与此相反,相关部门的做法也实在是令人失望,一卡通的成本费问题被民众追究了数年,依然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用所谓商业机密来搪塞实在是低级的伎俩,甚至是欲盖弥彰。
新闻评论范文6
(一)信息的迅速传播
网络新媒体让任何观点、事件得到较快速的传播,重大问题会在一天甚至几个小时内传播到全国甚至全世界范围,因此让新闻评论具有了较好的社会环境背景。社会对新闻事件的了解可以有利于新闻评论的受众群体更加广泛。因此一旦有相关评论的出现也会得到快速的传播,社会效应更大,影响性不容忽视。任何内容的传播也应尤为慎重,避免偏差问题扩大其负面影响。作为新闻评论上,在吸引人们关注的时候也要注重其舆论导向,避免快速迅速的传播造成较大的负面作用。
(二)信息量大容易造成信息淹没
虽然网络媒体让海量的信息展现在人们面前,但是如果想在众多的信息中脱颖而出较为困难,特别是传统媒体的新闻评论内容很可能会被海量信息隐藏,无法达到其正常的发声。甚至在网络信息监管不严的情况下,媒体本身的新闻评论容易遭到剽窃,媒体本身的新闻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由于信息的海量状况,因此要想脱颖而出,需要媒体自身品牌的权威性,同时新闻评论上还需要有新颖性,能够充分的赢得人们的共鸣和认可,在评论的深度、广度和独特性上要有提升,否则就会被其他海量信息所掩盖。
(三)新媒体改变受众接受方式
新媒体让更多人接受新闻评论的方式得到改变,受众没有耐心守在电视机或者拿着平面纸质材料进行阅读,更多的是通过手机和电脑等媒介进行阅读。因此新闻评论要积极的发展相关新媒体的阅读和观看方式,这样便于人们在日常工作中或者生活中随时的接收到评论内容。因此电视新闻评论、报纸新闻评论方式还是网络新闻评论,都需要积极的扩展自身新闻评论的传播方式,运用多媒体联合,特别是关注通过微信、微博、门户网站等方式进行有效的评论传播,从而才能让评论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提升媒体自身的新闻评论权威性和品牌性。
(四)新媒体让信息获取更便捷
新媒体对传统的新闻评论造成一定冲击,新媒体占据了一定新闻评论高地,但是新媒体也为新闻评论的展开提供了更多的便捷性。新媒体信息搜索更加便捷,可以有效的让新闻评论获取到更多的观念反馈、更丰富的新闻信息内容,让新闻评论有较好的背景资料了解,同时也让新闻评论创作者对人们在新闻上的反馈状况有更多的了解。特别是现代新闻媒体的互动平台,让普通民众可以充分的表达自己对新闻事件的想法以及对新闻事件所了解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免于新闻评论在资料收集情况上耗损的时间,甚至在新闻反馈情况上可以通过新媒体得到有效信息的获取,让新闻评论的创作节省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信息获取便捷的同时也需要媒体人对信息具有较强的鉴别能力。网络媒体中的信息纷繁复杂,同时也有较多的虚假信息、夸张信息等,对新闻评论造成一定误导。作为新闻评论的媒体人员要对资料有较强的鉴别能力,了解权威信息渠道,避免不规范信息内容对自身思维带来的误导。在新闻资料的获取途径上,要注重权威网站、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的信息采集,避免虚假小道消息,对于信息的真实性要做初步的鉴别,同时也要通过专业机构和人员进行信息内容的确定审核,避免新闻评论站在错误的信息了解情况之上导致错误的评论取向。这需要新闻人自身对信息的鉴别和选取能力上有较好的综合能力,不仅仅要相信媒体,同时也要有自我对信息的筛选和鉴别能力,不要将审核工作全部交付给新媒体。新媒体只是一种信息来源渠道,但是并不是所有信息的来源渠道。特别是对新闻事件的真实还原,最好获取到当事人的真实了解,或者权威专家的咨询获取。在新媒体环境中,虽然百度等新媒体网站在民间使用范围较为广泛,但是其权威性仍然不能做确定,甚至很多信息有错误问题,如果过于的信任相关网络信息,就会导致新闻失实性的评论,甚至引发贻笑大方的低级问题。
(五)新媒体造就更多热门话题
在网络媒体中会有更多新话题出现,甚至在民间传播广泛,对于很多新闻内容是否能成为新闻评论的主题,要进行慎重选择。很多新闻事件甚至是非常恶俗的内容,但是在民间又传播广泛,具有较高的社会新闻评论价值。但是在新闻评论的选题上如何进行多选题的精益求精的挑选,同时肩负起社会应有的社会责任,对于社会舆论的错误性发展趋势要予以调整。因此,新闻选题虽然较多,并不是所有对可以进行新闻评论的开展。特别是恶意炒作性的新闻事件,进行新闻评论反而助长了其炒作的效果,新闻评论不要让自身的媒体资源成为了他人利用的手段。
(六)新媒体新奇冲击提升了人们对新闻评论的要求
在过去相对封闭的媒体环境中,人们对于新闻和评论的获取多从报刊和电视、广播等渠道获取,人们之间的信息传播相对局限,人们并没有接受到更多更全的信息,因此对于新闻评论的要求也较低。而当下新媒体的冲击,让人们对新闻评论有了更多的要求。特别是新媒体竞争激烈,其信息的传播不仅要求新闻评论的新颖、深度、全面,甚至还要讲究新闻评论的趣味性、互动性等要求。因此这种要求与形势之下,新闻评论的创作者需要有更高的智慧和技能,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从而让新闻评论具有更广阔的认可度和影响力。如果新闻评论内容过于的同质化,就无法激起人们的观看的兴趣,从而无法达到新闻评论的自身价值。
二、新闻评论未来发展
(一)趣味性
新闻评论在一定程度上要摆脱单一刻板的形象,适时情况下需要加入趣味性和活泼性,提升新闻评论的观看效果,满足受众的一定趣味需求。特别是受众中部分人群并没有长时间的关注性,偶尔的趣味性或者整个评论的趣味性设置可以提升新闻评论的活泼性、轻松性,避免过于沉闷或严肃的氛围。当下的人们生活压力较大,过于沉闷刻板的内容虽然也有一定受众需求,但是长期刻板形象会让人有接受的疲乏感。通过趣味性的评论开展可以让人们在轻松娱乐的氛围中得到观点的接收,让新闻评论的接收效果上更优质。趣味性的评论可以成为受众生活的调剂,也是人们生活元素的一种需求。而趣味性只是新闻评论风格发展的一个方向,未来的新闻评论发展应该是多种风格百花齐放的局面,从而满足不同受众、同一受众不同时间的需求,例如新闻评论可以严肃、也可以书卷气、时尚性、可爱性、知性风格或者平民化风格等,针对不同新闻事件内容,所开展的新闻评论也可以多样化,不必要刻板的强调统一的模式。特别是人们生活日益加快,高压力生活下的人们需要通过更加多元的需求来满足人们的内心需求。
(二)互动性
新媒体建立了更多互动平台模式,新闻评论也可以进行有效的媒体与受众间的互动。一方面受众发表自身的观念看法,另一方面媒体可以从中了解受众情况、舆论状况和其他信息的收集。同时越多的受众参与互动,也表明评论受到了更多的关注,甚至可以成为新闻评论质量评审的参考指标之一。互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受众的表达需要,将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放归了部分给受众,而不是让话语权专制式的放在媒体手里,拉近了新闻评论与受众间的距离感,更加脚踏实地的接地气。这种互动性需要新闻评论展开多媒体合作,传统的电视新闻评论、报纸新闻评论都可以通过网络互动平台让新闻评论的互动性得到满足。
(三)多媒体联合
传统的媒体都局限在各自的媒体领域展开新闻评论,当下的新闻评论需要借助于多种媒体联合来达到最好的新闻评论开展。通过新媒体的运用,可以有效的让新闻评论得到更广泛范围的扩展,提升新闻评论影响性,满足不同新媒体用户的需求,提升新闻评论接收体验度。传统的新闻评论也可以通过微信、微博、门户网站等进行内容的传播,积极开展多媒体联合合作的作用,充分利用新媒体,而不是将新媒体当作洪水猛兽般的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