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处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突发事件处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突发事件处理

突发事件处理范文1

    一、沉着冷静 以静制动

    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时,教师要冷静、沉着。有些教师一遇到突发事件就赌气发火、大动干戈、批评训斥,甚至停下课来就事论事地处理,这种针锋相对或直接改变突发事件结果的做法并不明智,不利于教学机制的发挥和教学艺术的运用。有经验的教师遇到突发事件,往往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抑制无益的激情和冲动,心平气和,泰然处之,以静制动,态度严肃而柔和,心胸平静而理智,正确处理师生矛盾,缓解学生的对立情绪。这样,既不影响课堂教学,又不放弃原则来姑息迁就学生的问题行为,更有利于教学艺术的运用。

    二、时效统一 及时高效

    处理突发事件,要讲求时效,不要占用过多的课堂教学时问,偏离教学目的,中断教学进程。为此,教师要力求做到以下四点。一是要尽量缩短处理时间,把突发事件消灭在始发状态,不使其蔓延。二是要尽力限制、减少和消除突发事件的消极影响,尽可能地不影响全班,不影响教学,并迅速地搞好组织教学,保证课堂教学的继续进行。三是要点到为止,见好就收,切忌随意发挥,无休止的纠缠。四是要尽力运用教学机智,化消极为积极,化被动为主动,把处理突发事件作为教育学生的一个契机,既能处理好突发事件,又能教育学生,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

    三、化弊为利 长善救失

    在课堂教学中,有些突发事件表面上看干扰了课堂教学,破坏了课堂纪律,影响了教学进程,打断了教师的教学思路,但其中也往往包含着一些积极因素。“横看成岭侧成峰”。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认识和挖掘,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把处理突发事件变成提高学生认识、激发学生情趣、磨炼学生意志、培养学生良好品质以及教育大多数学生的一次机会。特别是对后进生的问题行为引发的突发事件,教师更要扬长避短,长善救失,尽力发掘和扩大后进生的“闪光点”,点燃他们自尊、自爱的火花。

    四、幽默诙谐 化解矛盾

    幽默是一种教学艺术,诙谐也能表现教师的教学机智。一个教师如果成天板着脸孔,昂首阔步,挤不出一丝笑容,单纯地限制学生,学生稍有不顺眼、不随意,动辄批评训斥,挖苦讽刺,这样的教师是不会受到学生欢迎和亲近的。有些突发事件,确实让教师处于窘境,要进行查处会延误上课时间,中断教学进程,不予理会又会丧失威信、分散学生注意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运用幽默、诙谐、风趣,既能显示教师的宽怀大度,又能使自己摆脱窘境,自然而轻松地缓解因突发事件引起的课堂紧张气氛,为学生创设自我教育的情境。

    五、采用暗示 旁敲侧击

突发事件处理范文2

【关键词】工读学校学生;突发事件处理;实践;思考

1 引言

工读学校学生中经常会有突发事件发生,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打架斗殴、偷窃财物、逃校逃夜、师生争执、吹牛说谎等等。这些突发事件处理得好就能稳定学生情绪和班级组织纪律,逐步形成良好的班级集体。反之,处理不当,就会损害班级老师的威信,使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因此,如何处理突发事件是搞好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和使学生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之一。

有效地处理这些突发事件,首先必须从其发生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原因进行仔细分析,从外在的表象出发找到问题的本质。其次,在保证教育效果的同时,又注意学生心理的承受能力,维护学生的隐私权和心理健康。所以,突发事件的处理本身就是教育艺术性的体现,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必修课程。

2 突发事件出现的原因分析

2.1 与个体以往生活经验高度相关。

父母的溺爱和迁就很容易让子女性格中出现任性、自私、依赖等缺陷,而家长对子女管教过严,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又会使孩子觉得家庭中没有温暖,从而使他们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影响的诱惑。家庭结构的变异或家长自身的恶习,也会影响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导致其品行不良。

工读学校学生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与其以往的生活经验高度相关。我曾遇到这样一个学生,在入学之初的一个月时间里,他在班内偷窃多达十几次,造成班级人心惶惶,互相猜疑。只有他如没事一样,心理素质好的出奇。然而正是他这种出奇的镇静和毫无好奇心的举止引起了我的注意。经过连续几天的侦查,终于在他再次偷窃时,把他查获。让我哭笑不得的是他作案的动机只是好玩,只是想证明自己作案的水平。更让我难过的是他出生于“偷窃世家”,父母以此为生。从小的耳濡目染,让他每一次行动都异常兴奋,看到别人因此互相猜疑,议论纷纷时,他感到无比满足。所以,有效处理校园突发事件的前提是正确把握学生的以往生活经验,了解其问题行为产生的心理机制。

2.2 与学生个性心理品质高度相关。

心理学者研究表明:自律性低的儿童易产生攻击行为;紧张性高的儿童易产生忧郁、不受欢迎和思维障碍;违纪行为与高轻松性、紧张性、低自律性相关;聪慧性得分低的儿童倾向于报告躯体不适。焦虑得分愈高,儿童易产生攻击、自伤、忧郁、不受欢迎和违纪等行为问题;外向得分低的儿童易产生思维障碍;神经过敏性得分低者易违纪,而得分高者易倾向于报告躯体不适。儿童的行为问题与某些特定的人格因素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工读生行为问题的萌芽状态是学会说谎,对人冷漠,进而是反抗和攻击。大多数工读生的反抗行为的主要指向是家庭和学校,也有不少学生最后指向社会,成为违法犯罪者。反抗初期,他们表现为威胁别人,牢骚多,吵架,偷钱,喝酒吸烟等不良行为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的累积,批评的增多,他们产生被压迫感。被压迫感是由于自身受到他人的攻击与拒绝而产生的一种被压迫和被害的感觉,主要表现为:不喜欢与人交往、突然采取粗暴行为、容易闹别扭、嫉妒别人,有孤独感、有自卑感等等。于是工读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产生攻击性方面的行为问题。

2.3 与学生同伴群体的行为高度相关。

笔者对浦东新区工读学校近五年教育挽救的125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统计,发现:学生交友情况比较复杂,以后进生为友的高达93.38%,与社会不良劣迹青少年交往的高达48.33%。初次犯罪(过错)方式以结伙作案占95%以上。

从调查数据可以发现,工读生群体成员组成以问题人员为主,交往方式以江湖义气为主,初次过错或犯罪行为基本是群体共同完成。而正是初次不良行为的成功大大刺激了学生心理,产生了不过如此的心理错觉,诱使他们再次去寻找这种快乐体验,最终成为一名问题学生。因此,解决学生突发事件的再次发生必须首先解决学生交友的问题,教会学生明辨是非,不人云亦云,不盲从同伴。

3 突发事件处理的难点分析

3.1 突发事件往往存在两难性质。

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既要面对每一个学生个体,又要考虑班级整体的教育效果,因此往往会面临一些两难问题。合理、艺术地解决类似问题,体现一名教师教育的水平,也决定教育的真正效果。

我曾不止一次遇到类似情景。一次,一个因为严重违纪而扣假的学生越窗逃跑,令我十分生气。因为之前我花了近2天的时间,找其谈心,学生也再三保证愿意以实际行动改正自己的问题,哪知一天不到,又犯严重错误。这也让我在班级其他同学面前丧失颜面。在我教育其他同学不要像他一样,讲话不算数,出尔反尔时,他又主动归校了。这更让我有点哭笑不得。我意识到不适宜批评他了,于是采用冷处理,只是给他准备了晚饭,让他和往常一样进入班级。不久他实在忍不住到办公室来找我,并问我:“老师,你为啥不问我为什么逃出去?”我说:“不管你为啥,你能在半小时后又回来,你心里还是有老师的,说明你在逃出校门后就有思想斗争,对吗?”他不讲,却低着头,并说,今天是我母亲生日,我想回去看看她。但是逃出校门后,我的头脑又冷静了,老师平时如此关心我,我逃跑,老师您要扣钱,我实在对不起老师,最后徘徊了一阵又回来了。试想,一位老师在发生他逃跑事件后,严辞责问,或用惩罚的手段去对待他,那么他的心理感受又会是怎样?多数学生还是有理智的,是讲感情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处理类似突发事件时要得当,要主动规避其两难性。

突发事件处理范文3

关键词:高职;英语;突发事件;应对

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加强英语对话与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2]。作为高职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类突发状况,恰当和谐的处理方式将对教学效果有显著的提升。

一、课堂突发事件的内涵及产生原因

所谓“课堂突发事件”,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临时发生的偶然事件,这些事件具有突发性、不可预测性和随机性。课堂突发事件主要囊括了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课堂外部引起的突发事件,例如,重大新闻、谣言、敏感事件、自然灾害、社会冲突等突发状况的发生带来的对课堂教学现场状况的干扰,造成既定的教学规划与教学程序不能按部就班地完成;另一方面是来自课堂内部的,包括教师与学生自身带来的偶然事件,例如,学生的违纪行为、搞怪动作、异常提问等,都会对原有课堂教学计划造成一定的阻碍,最重要的是这些突发事件极易破坏教师的教学情绪,影响其他学生的课堂听课效果。

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发现,高职英语课堂突发事件多由学生的不良情绪与行为引起,教师应该加以重视。

二、高职英语课堂突发事件的分类

1课堂外部环境或事件影响型

高职英语课堂教学并不是与世隔绝的,外部环境发生改变将对其造成一定影响。例如,课堂教学过程中突然打雷下雨、教室内玻璃场外人员突然击碎等,甚至如地震、泥石流、龙卷风等严重自然灾害的突袭,都属于课堂突发事件。还有诸如国家大事、热点新闻等的发生也都属于外部影响型突发事件。

2学生干扰型

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由于受厌学心理的影响,难免会出现一些突发性的干扰教学的举动。例如,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睡觉打呼噜,导致原本肃静的课堂被呼噜声打断,并且引来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再如,有些学生偷偷在课桌下玩手机,这些突发事件不但会影响到周围同学的听课,还干扰了教师的授课计划。还有一些正面的学生干扰型突发事件,如学生针对某个英语短语或单词释义的突然提问等,都会令教师变更正常的教学计划。

3教师自身失误型

由于自身身体条件、备课不够熟练等原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会存在失误。例如,身体不适影响了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记忆,忘掉了原本应该讲解的知识点;由于备课准备不够充分,在课堂上对某个单词的发音产生了错误而引起讲桌下学生的小声议论;在书写英语板书时,某个单词的拼写产生了错误,讲台下有学生突然站起来指出等。这都是教师自身失误型课堂突发事件。

三、高职英语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策略

1因势利导,灵活教学

当外界的突发事件影响课堂教学时,高职英语教师不要恐慌,首先要维持课堂纪律,让学生保持安静,这是继续教学的必要前提。然后再根据已经发生的突发状况因势利导,灵活教学。例如,针对雷雨的到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英语情境设计,要求英语对话中谈到雷雨即可,内容可自由发挥。

2暗示感化,机动教学

对于在课上干扰教学行为的学生,教师不要盲目直接批评,采取暗示感化、机动教学的方法效果会更理想。例如,针对课堂上睡觉或者玩手机的学生,教师可以一边授课一边走下讲台,走到该学生身边时轻轻敲打学生的课桌或是轻拍学生的肩膀进行提醒。发现课堂上有一小撮学生不认真听讲而是小声聊天时,适当提醒:“大家不要着急,一会我们会有自由英语对话的时间哦!”

3诚实认真,及时纠正

对于教师自身干扰型突发事件的应对,教师应该摆正教学态度,一定要诚实、认真,对于课堂上出现的失误应该及时纠正,让学生感觉到为人师者对于学术的严谨态度,这样才能积极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出现了发音或者拼写错误时,一定要及时纠正。

总之,课堂突发事件的产生不可避免,高职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灵活机动,提高应变能力,实现高效教学。

参考文献:

突发事件处理范文4

[关键词]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种类;处理;预防

高校人口密集,大学生突发事件影响了学校的社会声誉,给学校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同时也给学生家庭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大学生突发事件越来越引起学校、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高校突发事件的概念

高校学生突发事件是指由于自然、人为等原因引发的,在高校内部突然发生的,以在校大学生为主体的,造成伤亡和财产重大损失的,对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威胁或者危害的,影响或危害高校形象、声誉和政治稳定的事件。

二、高校突发事件的类型

高校突发事件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类自然灾害对高校的破坏,包含地震、洪水等,如2008年四川大地震等;第二类在高校里发生的卫生性灾害事件,包含传染病流行、食物中毒等;第三类高校里的人为灾害事件,包含火灾、漏电事故、校园交通事故等;第四类高校学生的群体性聚集事件,包含游行、非法集会、罢餐等;第五类校园伤害事件,包含学生自伤、校园暴力伤害事故、师生冲突互伤、恐吓、劫持、群体斗殴事故,如云南大学的马加爵事件等。

三、突发事件的处理

对于高校的学生突发事件,我们虽做好了预防工作,但有时还是会发生。在开展及时有效的处理时,有四个共通点是要坚持的:一是学生人身安全至上;二是第一时间与110、120以及学生家长联系;三是第一时间启动学生突发事件处理应急预案,向学校负责学生工作的相关领导报告,应急工作小组立即到达事发现场;四是第一时间与各相关部门如保卫处、后勤处、校医院等联系,尽可能地将伤害减少到最小。除此之外,还将按五类学生突发事件分别提出处理办法。

第一类,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对高校的破坏的处理。首先应急工作小组,按平时演练尽可能迅速地将学生疏散到安全的地方,对来不及疏散的学生进行解救,同时通知相关医疗部门对受伤的学生进行救治,清点班级人数,对安全转移的学生进行安抚及心理辅导。

第二类,高校发生的卫生性灾害事件的处理。应急工作小组立即安排相关工作人员将发病学生送往医院治疗,第一时间联系学生家长,积极配合学校相关部门或医疗、防疫等机构做好现场消毒、取样分析工作。协助安排疑似病例进行隔离;组织学生干部进入班级、宿舍,做核查、安抚、预防等工作。

第三类,高校学生的群体性聚集事件的处理。应急工作小组立即赶到现场,组织好全体学生干部,掌握确切情况后做学生的劝阻和说服教育工作。学生散开后,安排学生干部必须进入班级、宿舍,继续做相关的教育安抚工作。

第四类,校园伤害事件的处理。应急工作小组安排相关人员进行阻止,设法稳定局势,防止事态恶化或者立即通知110、120,应急工作小组立即安排相关工作人员将受伤学生送往医院治疗并留守医院跟进情况,第一时间联系学生家长,同时要求现场学生注意保护好现场,掌握确切情况后积极配合警察、学校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工作人员实行值班制度,在短期内陪伴邻近学生,做好安抚稳定工作;同时进班级、宿舍,做好针对性的安抚稳定工作。请学校心理咨询教师为学生做心理辅导。协同学校做好善后事宜。

四、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预防

(一)制定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成立应急工作小组。做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中各部门人员的职责明确,一旦事件发生,各自按照职责进入工作状态,做到“事事有人干,不会打乱战”。

(二)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制教育,开展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演练。针对学生的特点,开展专题演练与讲座,提高他们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素质及对突发事件防范意识和处置能力。

(三)及时介入,妥善善后。通过学生干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关注校园风气和思潮,消除事件诱因,加大防范力度。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做到早介入、早决策、早疏导、早平息,减轻危害程度。做到依法治校、严肃管理,防止突发事件复发。

突发事件处理范文5

高校办公室作为学校的行政“首脑”机构,通常是校园突发事件的“第一知情者”和“第一面对者”,这就赋予办公室在处理校园突发事件时具备较强的功能作用。然而,在网络化、信息化的当今社会,高校办公室在处理校园突发事件时往往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本文在阐述办公室主要功能的基础上,针对校园突发事件处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

高校;办公室;突发事件

目前,我国正处于一个事件频发的时期,社会转型与高校教育体制改革交织在一起,不确定因素随之增加,导致各种校园突发事件屡见不鲜。校园突发事件通常具有以下特点:社会关注度较高,涉及面广,传播扩散迅速,危害性较大,容易向社会波及。因此,高校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处置关系着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更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1 高校办公室处理校园突发事件的主要功能

1.1 组织协调功能

高校体制改革的推进导致利益格局多元化,学校面对各方面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关系也愈加复杂。高校发生突发事件时,各方利益群体通常会通过各种途径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各种相关的利益矛盾也随之凸显。这时,代表高校的第一行政部门—学校办公室便具备发挥组织协调的功能,能有效地整合、缓和利益矛盾,使利益各方的关系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1.2 规范管理功能

高校办公室面临日益错综复杂的关系,校园突发事件发生后,规范的管理制度可以避免管理过程中的混乱局面,使应急管理呈现出事前、事中、事后管理的全貌。所以,校园突发事件发生后,为保障学校各项工作正常有序、高质高效开展,在高校推行规范管理成为学校办公室工作的重要使命。

1.3 稳定发展功能

高校办公室通过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可以提高对校园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处置能力,确保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可以及时地解决问题,减少上访,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还可以有效地减缓校园突发事件向社会的波及,保证高校和社会的稳定。同时,可以使高校及时有效地控制校园突发事件,减轻事件对师生生命财产的危害以及对高校形象的影响;还可以创建良好的人文环境,聚集更多的高水平人才,扩大学校的规模,从而促进学校的发展。

2 高校办公室处理校园突发事件存在的问题

2.1 办公室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在网络化、信息化的当今,校园突发事件的发生常常伴随着情况的突然性、时间的紧迫性、工作的杂乱性等特点。因此,要及时、有效的控制各种突发事件,就必须进一步提高办公室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过硬的政治素质是办公室人员工作的指南针,它为办公室人员在处理校园突发事件时指明了方向,便于依据法律和相关政策法规进行处理和解决问题。其次,高校办公室因工作的特殊性,要求相关工作人员不断提高综合能力。主要包括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公关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只有具备这几种能力后,才能使突发事件中遇到的困难迎刃而解。

2.2 功能不明确、自身定位不准

随着高校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办公室的功能越来越明显。然而,在实际工作,尤其在处理校园突发事件的过程中,高校办公室的功能常常不明确,自身定位也不准确,从而使工作陷入被动局面。例如,在处理校园突发事件时,办公室越俎代庖,未及时地将事件情况上报责任部门主管领导,也未及时通知相关责任部门进行处理,而是统管统包,一竿子管到底。再如,办公室不重视组织协调职能的发挥,造成相关部门在事件处理过程中不能相互配合、密切合作,甚至造成疏漏、推诿扯皮现象发生,结果导致事件处理缓慢、低效进行,给学校带来巨大损失。

2.3 应急管理机制建设落后

目前,我国各高校都制定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但基本都是在行政命令督促下短期速成的,并未经过认真调研、分析、培训、演练和完善等环节,可操作性不强。另外,多数高校的应急管理模式是“事后动员型”而非“事先防控型”,不仅缺乏组织化的应急管理机制,而且日常的预备防范、危机教育、预案演练等工作也很薄弱。

3 高校办公室处理突发事件的对策

3.1 提升办公室人员的综合素质

高校办公室作为学校的首脑机构,决定其往往是校园突发事件来临时的第一“知情者”和“面对者”。这就要求办公室人员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能沉着冷静的思考,不冲动、不片面,第一时间将情况进行上传下达;不犹豫、不拖延,有条不紊地协调处理;不激动、不盲动,从而起到稳定人心、稳定局势的作用,使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因此,高校办公室人员应通过努力学习和修炼,具备以下基本素质:第一、较强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良好的职业操守。办公室人员具备公平正直、善解人意的品格,有助于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第二、较高的文化素质。突发事件的发生可能涉及到方方面面,办公室人员应熟练掌握心理学、语言学、社会学、法学等基础知识,加深对公共关系学、大众传播学、组织行为学、管理学、人际关系学等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广泛涉猎新闻写作、公关策划、演讲与口才等应用知识,以便出色地应对突发事件。第三、良好的心理素质。校园突发事件可能涉及面广,可能接触到不同年龄、性别、职业、文化背景和性格特点的社会公众。因此,办公室人员需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适应突发事件中遇到的挫折甚至刁难。第四、健康的生理素质。旺盛的精力、清醒的头脑、敏捷的思维和准确的记忆有助于办公室人员在处理突发事件时有效的捕捉信息、融通感情。

3.2 明确功能、合理定位

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时常伴随着情况的突然性、时间的紧迫性、工作的杂乱性等特点,高校办公室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应做到到位不越位、协调不包办。首先,要明确自身定位,不越俎代庖,应及时将事件情况上报责任部门主管领导,并及时通知相关责任部门进行处理,而不是统管统包,一竿子管到底。其次,要切实发挥组织协调功能,促使相关部门在事件处理过程中相互配合、密切合作,防止疏漏,杜绝推诿扯皮,最终确保事件处理有序、高效地进行。

3.3 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

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错综复杂,处理起来牵头万绪、非常棘手。因此高校办公室应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首先,做好校园突发事件的事前预控工作。校园突发事件的发生,究其根源必定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往往有迹可循,因此可以事前预控。其具体预控办法主要有: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做好校园安全排查,编制应急预案;做好危机信息的监测预警工作。其次,做好校园突发事件的事中应对工作。面对突发事件,办公室可多管齐下,及时处置:反映迅速,果断出手;疏导结合,加强沟通;重视宣传作用,加强舆论引导。最后,做好突发事件的善后处置工作。突发事件处置后,办公室应做好善后处置工作,诸如:妥善安置,认真反思;开展心理辅导;进行事后教育;及时总结,举一反三等。

【参考文献】

[1]韦庆辛.关于构建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思考[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06.

突发事件处理范文6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突发事件 应急处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3-0052-02

高等职业学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近年高等教育急剧扩张,引起一系列的突发事件频频发生,特别的对于生源状况不太好的高等职业学校,以扰乱教学秩序为主的突发事件更是频繁发生。因此,为了最大限度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维护和确保学院的稳定,保障学院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建立高职院校学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势在必行。

一、高职院校学生突发事件的概念

学生突发事件是由人为或自然因素引起的,对学生人身安全、学校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学校和社会稳定等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影响或严重危害的各类紧急情况。它具有不确定性和突发性等特点。

二、高职院校学生突发事件的分类

1.按照事故原因划分

(1)安全事故(火灾、公用设施故障中断、建筑物倒塌、学生集体活动中发生的挤压踩踏、交通事故等);

(2)公共卫生事件(食物和职业中毒、传染性疾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

(3)(打架斗殴、学生运动、闹事等);

(4)自然灾害事故(洪水、台风、山体滑坡、破坏性地震等)。

2.按其影响大小和危害程度划分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类:

(1)一般性突发事件。它指的是在学校发生,对学生人身安全、教学、科研、工作和生活秩序、学院和社会稳定造成一定影响的紧急情况。

(2)重大突发事件。它指的是在学校发生,对学生人身安全、教学、科研、工作和生活秩序、学院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重大危害或出现人员伤亡的紧急情况。

(3)特大突发事件。它指的是对学生人身安全、教学、科研、工作和生活秩序、学院和社会稳定造成特别重大危害并产生恶劣影响,出现跨学院甚至向社会蔓延扩散的态势,或死亡3人以上的紧急情况。

三、高职院校学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

1.指导思想与处理原则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主动、扎实、认真地做好预防和处理学生突发事件的工作。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处理原则主要有以下三点:

(1)应严格按照突发事件处理应急预案处理突发事件。

(2)应坚持“责任分包制”。

(3)应遵守“生命安全第一”的原则。[3]

总之,突发事件应急的处理应理清程序,抓住重点。在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方面针对不同的情况,按照不同的程序随时进行处理。事前,要以预防为主,对出现可能影响学生及社会稳定的言论或事态,要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把事态控制在萌芽状态;事中,要及时上报并采取措施妥善处理,防止事态扩大造成更严重的不良影响和财产损失;事后,要查明原因、追究负责人的相关责任,吸取教训,力争避免发生类似事件,如若不能避免的则在下次处理过程中尽量减少损失和负面影响。

2.组织机构

为了贯彻以上思想,按照应急处理的两个处理原则,必须成立一个责任明确而且行动迅速有效的团队,形成一个完善的组织机构,将防患和应急处理工作纳入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建立一个有力的应急处理体系。

一般应急处理组织机构应由总指挥(或组长)、若干副指挥(或副组长)和若干成员(组员)构成,并设立突发事件处理部门(小组)、宣传部门(小组)、安全和后勤保障部门(小组)等。

3.处理过程

(1)监测预警工作

监测预警就是要“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

首先,要建立有效的“信息源”,对学生实时监控,对于可能影响学生及社会稳定的言论或事态要随时掌握,以便及时处理,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恶化而导致突发事件的发生。例如,某高校部分高年级学生对食堂伙食严重不满,为表示抗议,准备联合其他同学进行“罢餐”,甚至有“绝食”抗议的打算,就在“罢餐”准备刚开始的时候就由学校在同学当中设立的“信息源”报告给校方,校方立即采取措施,联合相关班主任等一起做好这部分高年级学生的思想工作,并对食堂伙食及时做了调整,从而成功的避免了“罢餐”事件的发生。一个有效的“信息源”必须包括由学生、校保卫人员和教师三者共同组成,缺少任何一方都可能导致信息的“失真”,从而影响事态的及时控制。

其次,要对引起突发事件的一些常见因素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从源头上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常见因素有学生宿舍管理不善问题、学生食堂伙食差问题、学生看病难问题等都可能导致突发事件的发生。例如,学生看病难问题,特别是在夜间,一些突发性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那么患病的学生就有生命危险。

再次,要做好对师生的危机意识[1]和应急处理的培养。人永远是第一要素,在平时就居安思危,学校可以开展各种预防突发事件知识培训,也可通过编制安全知识教育手册,普及救险脱困、防盗等安全知识,还可以充分利用社团、协会、学生会等各种学生组织开展一系列的学生活动,以讲座、展览和晚会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宣传安全知识。例如,某高校每年的4~5月都会开展“安全文明月”活动,集中对安全文明知识进行广泛宣传,取得了很好的预防效果。

(2)事中处理工作

1)及时报告。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信息源”的作用,当“信息源”在得知突发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要立刻向自己的上级报告,再由上一级根据事件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继续向上一级报告。一般对于一般性突发事件由二级学院(系部)协同有关部门处理即可;对于重大突发事件,需学校(院)协同有关部门处理;对于特大突发事件必需由学校和政府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协调处理。

2)控制势态。应急处理机构在接到报告后应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组织教师、校保卫、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和其他同学做好前期处理(如:保护现场、抢救伤员等工作),阻止事态的进一步恶化。在情况紧急的条件下,根据事件严重程度可及时拨打救急电话(如110等)。

3)进行现场调查取证。了解事件的真实情况,获取事件的最新进展,并根据事件的发展态势及时做出合理的处理方案。

4)做好宣传。这就要求建立有效的突发事件信息处理机制,及时公布信息,一方面可以防止出现“谣言满天飞”的情况发生,影响突发事件的处理;另一方面以起到把握舆论导向、稳定社会公众情绪的作用。例如,2003年2月,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两所大学的餐厅发生爆炸事件,炸伤了几位用餐者。事件发生后一个小时之内北京大学校园网就播发了来自校方的公告,宣布两所大学共有9人受伤,这就大大缓解了紧张恐怖的气氛,高度透明的信息让流言和谣言的传播缺少了空间和动力,在很大程度上解除了人们可能发生的恐慌心理。[4]

(3)善后处理工作

1)学生突发事件调查工作,依据有关规定组织调查组开展调查工作。一般性突发事件、重大突发事件由学院组织调查;特大突发事件,由学院协同政府相关部门组织调查。

2)实施责任追究。要强化稳定意识,加强组织纪律性,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互相协作,确保学校学生突发事件处理指令的畅通。有关部门要采取多种方法,提高稳定工作保障条件和保障水平。如果在预防、处置校园突发事件中和善后处理工作中者,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情况者,逃避责任者,阻碍工作人员执行公务者,以及其他不利于预防和处置工作者,追究其相关责任。

四、结束语

高等职业院校应建立起预防各种突发事件发生的长效管理机制,不断完善突发事件处理预案,以预防为主,及时、合理的处理好各种突发事件,确保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为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 强、刘建平.论高校突发事件及其应对措施[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3)

2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高校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研究报告[J].中国行政管理,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