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起得比鸡早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起得比鸡早范文1
(广东东莞塘厦医院广东东莞523721)【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即刻种植与早期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口腔科符合条件适宜并愿意接受种植病例50例,拔牙后植入87枚种植体,其中42枚种植体采用即刻种植方法,其余45枚种植体在术后3-4周进行早期种植,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 结果 即刻种植的有效率为92.86%,早期种植的有效率为93.33%,即刻修复与3个月后早期常规修复龈沟深度基本相同。结论 即刻种植明显缩短了种植修复疗程,具有修复周期短、手术次数少等优点, 尤其适用于上颌前牙区,值得进行临床进一步研究。【关键词】早期种植;即刻种植【中国分类号】R7.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147-01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arly implant and immediate implant. Methods select our hospital for dental accord with a condition and willing to accept cases planting 50 cases, after tooth implant 87 pieces of planting body, including 42 pieces by planting body immediately planting methods, the rest 45 pieces in planting body after 3-4 weeks early planting,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two methods of clinical effect. Results the immediate implant effective rate of 92.86%, the early implant effective rate was 93.33%, the immediate repair and 2 months after routine repair gingiva groove depth early basically the same. Conclusion Immediate implant significantly shortened the planting repair of treatment, has the planting denture repair cycle is short, the less number of surgery etc, and is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before the maxillary teeth area, it is worth for clinical further study.【Key words】Early implant; Immediate implant.以往的骨结合理论认为在植入骨内后种植体需要无负荷愈合期3-6个月[1],然而随着口腔种植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 大量研究表明在暴露的情况下种植体也可以正常愈合。为满足患者的审美需求,拔牙后,越来越多的医院采用早期种植或即刻种植,早期种植是指在拔牙后3-4周进行种植,而即刻种植是指将拔牙以及种植体植入同期进行,然后立即进行修复,其不仅缩短了疗程,减少了治疗费用,而且减少了手术次数,又有利于软组织的美学效果和保存硬组织[2],同时还满足了患者的审美要求,所以受到越来越多的口腔种植医生和患者的青睐。为研究即刻种植与早期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我院对两种方法进行种植的病例进行分析研究,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9年8月-2010年10月选取我院口腔科符合条件适宜并愿意接受种植病例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16-68岁,平均年龄35.9岁。入选标准: 无吸烟、磨牙症以及种植手术禁忌证的病例,前牙区或者前磨牙区不能保留的根折和残根的牙以及患牙周病不能保留的患牙。排除标准:患有根尖感染的患牙,处于急性炎症活动期患牙周病的患牙,牙槽骨重度缺损以及种植体无法固定的患牙。共拔除87颗牙齿,其中上颌43颗: 26颗前牙, 13颗双尖牙,4颗磨牙;下颌44颗: 21颗前牙,15颗双尖牙,8颗磨牙。所有患牙中患牙周病35颗,残根残冠26颗,外伤根折19颗,埋伏牙7颗。其中42枚种植体采用即刻种植方法,其余45枚种植体在术后3-4周进行早期种植。1.2 治疗方法:手术前拍摄曲面平展片全面了解患牙的情况,根据患牙情况选择种植体的型号,并正确估测植入的位置、深度以及角度.对42颗患牙采用即刻种植的方法,应用微创拔牙技术拔除患牙,刮除牙槽窝内的肉芽组织,将拔牙创彻底清理。当种植体植入的扭力矩大于35N・cm且周围无明显软组织缺损和骨缺损时,即可进行即刻修复,采用专用的即刻基台进行树脂临时冠修复,开合在0.6-1mm之间,使用联冠制作义齿,制作的临时冠颈部要进行高度抛光,试戴合适后粘结并与邻牙固定。种植3 个月后进行永久性的冠修复。45颗患牙采用早期种植方法,在拔牙3-4星期后进行种植体植入,使种植体与骨窝严密嵌合,若为螺旋状种植体植入,则钻孔成形旋入拧紧,进行充分调整后,于拔出患牙后3 个月进行义齿修复。修复结束后定期进行随访,观察种植体动度、牙齿功能恢复情况,修复后2个月用纯钛牙周探针探测种植体周围龈沟的深度。1.3 疗效评价标准:①主观感觉义齿稳固且舒适;②咀嚼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种植体无松动;③X线片显示种植体周围没有阴影,与骨质结合较好;④种植体周围没有明显的骨吸收,外观效果令人满意。四项均满足即为优;满足两项或两项以上即为良;满足两项以下即为差。有效=优+良。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即刻种植的有效率为92.86%,早期种植的有效率为93.33%,有效率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即刻修复与3个月后早期常规修复龈沟深度基本相同,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即刻种植2枚种植体由于不遵医嘱过度负重导致松动并脱落, 1枚由于患者咬合不良并发炎症导致脱落。早期种植3枚种植体均为周围并发炎症导致脱落。表1 即刻种植与早期种植疗效对比分析
表2
即刻修复与3个月后早期常规修复龈沟深度对比分析(mm,X±s)3 讨论3.1 即刻种植与早期种植:即刻种植主要适用于受植区无明显炎症且全身无系统性疾病的病例[3],其种植体周围的骨愈合与牙槽窝愈合可以同时进行,可以减少牙槽嵴的吸收且有效保存牙槽嵴的形态,由于上颌前牙拔除后,牙槽嵴的宽度和高度吸收会十分明显,所以即刻种植更适于上颌前牙区种植[4]。另外由于即刻种植确定种植角度和位置更准确,种植体的位置和方向可以更接近自然牙列,牙龈形态更自然,美学效果更佳。其解决了传统修复周期长,手术次数多,复诊次数多等问题,明显缩短了其治疗时间,也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早期种植需可视种植区的条件选择种植时机,如果种植条件不成熟则可在拔牙后3-4周时再进行种植,以减少种植感染的机会[5],所以种植前一定要仔细检查患者是否具备种植条件。4 总结
通过对本组资料进行研究显示即刻种植与早期种植的疗效基本相同,且即刻修复与3个月后早期常规修复龈沟深度基本相同,而且即刻种植明显缩短了种植修复疗程,具有修复周期短、手术次数少等优点,减少了牙槽嵴对骨的吸收,简化了制备种植植入道,使种植方向更准确,同时有效地维持了牙龈组织的形态,符合审美需求。总之,在种植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即刻种植是有效可行的,值得进行临床进一步研究。参考文献[1]欧国敏,宫苹,等. 即刻种植与即刻修复的临床应用[J].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6,3(3):41.[2]柳宏志,樊马娟. 即刻种植与即刻修复的研究进展[J].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08,3(13):130-132.[3]马练. 即刻种植早期修复的临床研究[J].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09,2(14):72-75.[4]程涛. 前牙即刻种植即刻修复临床应用研究[J]. 医药论坛杂志,2009,10(20):30. [5]柳忠豪,徐欣,等. 即刻种植与种植体早期加载的临床研究[J].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6,4(4):41.
起得比鸡早范文2
【作者简介】李如密 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主任,教授;
张金泉 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1级研究生
【摘 要 题】域外教育
【 正 文】
应试教育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以“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时至今日也未给中国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带来多少骄人的成绩。究竟是什么影响着我国学生的创造力的发展?对中美两国的社会文化、家庭观念、学校教育加以比较,或许会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社会文化对学生创造力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社会对个体发展的期望直接规定和影响着个体的发展方向;社会文化的积淀对社会个体的影响至深。下面我们将从占社会主流的传统哲学思想、社会对个性发展的态度和社会对于竞争的理解三个方面对中美社会文化中对于创造力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比较。
(一)关于占社会主流的传统哲学思想
1.美国的实用主义思想。 2.中国传统的“天不变,道亦不变”“一而不二”的哲学思想。
西汉董仲舒在“天不变,道亦不变”(《天人三策》)的基础上提出了“一而不二”的观念。他说:“天常道,相反之物也不得两起,故为之一。一而不二者天之行也。阴和阳相反之物也,故或出或人,或左或右。……并行而不同路,交会而各自”(《天道无二》)。即认为阴阳等相反之物是相互分离的,既无联系,更不会相互转化,这强调的是一种僵化、孤立的思想。这种思想上升为统治阶级的上层建筑后,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一而不二”和“天道有常”的哲学思想,在当代的衍生物就是“对权威的迷信”,宁可固守,而不思变。这种思想的表现:一是“迷信书本”,时至今日相当一部分国人仍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书本,认为书本写的就是不变的真理——尊而奉之,而不敢越雷池一步;二是“迷信权威人物”,人们往往对“大家”的言语观点过分地敬畏,“某某人说”成了我们许多人以“理”服人的唯一尺度。思如斯,行如斯,堪为忧矣!
综观两种哲学思想,前者的“实用主义”强调的是“效用和变通”,而“一而不二”注重的则是“孤立和固守”,如此对立的传统哲学思想必然对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造成潜在的影响。
(二)社会对“个性发展”的态度
1.美国社会的个人发展的思想。
美国特色的个人主义,强调每个社会公民都应有与人不同的个性,具有鲜明的个性才是真正的自我。他们的信条是“你就是你,我就是我;你不是我,我不是你”。这种提倡个性的社会文化必然推动了美国人,特别是美国的青少年的个性的扩张。而这个扩张的个性使得美国的青少年勇于独出心裁的表现自我,也使得他们习惯于用那种“毫不受约束”的思维来思考周围所发生的一切。
2.中国社会的“中庸”思想及明哲保身的处事原则。
“中庸”一词始见于《论语》,最初是作为至高无上的道德原则提出来的。关于“中庸”的含义,孔子自己解释为“执两用中”“过犹不及”,孔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先进》),孔子又曰:“执其两端,用中于民”(《中庸》)。后来,“中庸”的思想也扩充至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论领域。这一思想在当今社会也发展为两个小分支:一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处世思想;一是“明哲保身”的为人原则。然而它们共同强调的就是内敛以自保,安于现状的不思进取的态度。
“个人主义”强调的是个人个性的张扬,强调个人的与众不同和标新立异;而“中庸”思想和“明哲保身”的原则则要求人们满足、安于现状,收敛个性以求得社会的认可。正如某学者所言,“中庸思想扼杀了个体创造的动机。”(注:张忠仁、苑景亮:《影响创造力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锦州师院学报》(哲社版)2000(2),49~52)
(三)社会对“竞争”的理解
“竞争”是推动个体不断完善自身、开拓进取、谋求创新的压力,也是一种动力。美国是一个富于竞争和提倡竞争的社会,失业、破产随时可能降临到每一个人的头上,这种社会压力迫使美国人不得不在这种竞争中不断地充实自我,以适应社会和时代的选择。然而我国社会中关于“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旧思想在今天依然还有它的市场,这严重地打击了人们的进取心,抑制了人们创造意识的发展。
二、家庭观念对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影响 (一)关于儿童独立意识的培养
1、美国家庭在儿童独立意识培养问题上持积极的态度。 2.在儿童独立意识的培养问题上,许多中国父母往往背道而驰。
中国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往往是“家长制”的作风,这有其历史渊源。孟子曰:“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其中的“长幼有序”就是针对儿童而来的,它的存在就决定了我国父母对待儿童的基本态度,它强调的是父辈和子辈的绝对服从和被服从的依附关系。这种“长幼有序”的思想在今天又获得了新的“释义”,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包办”行为——父母的选择便是孩子的决定。在物质方面,父母更是子女的“私家银行”。这样以来,儿童从小到大始终摆脱不了对父母的依附性。
从决定的做出到后果的自我负责,是一种独立地、主动地思考和自我负责的过程,它有利于独立思考和积极的探究;而对父母的服从只是一种被动的顺应,它极易养成儿童被动接受、懒于探索的不良习惯。
(二)关于自信心的建立
1.美国家庭非常重视自信心的建立。
他们把“自信”摆到了通向成功的第一桥梁的位置上。他们的具体做法是,积极肯定孩子的自我探索的成果,让孩子从小就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当孩子进行探究性活动时,每一个很小的进步都会受到他们父母的重视和鼓励,使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并能够沿着前进的道路继续前进。这一方面有利于儿童做出选择并勇于坚持;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儿童正确认识各种各样的挫折而不会轻易地灰心沮丧。
2.中国父母的一些做法却常常使儿童面对自卑。
首先,对于“建立孩子自信心”这个问题在大部分的中国家庭中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相当一部分父母还未自觉地对孩子的自信心进行培养。其次,受到传统“家长制”的影响,为数不少的中国父母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是积极地发现孩子的优点、重视他们的进步,而是处处挑剔他们的缺点和不足而大加批评。孰不知,正是在这种动辄的斥责声中,使孩子丧失了探索这个神奇世界的勇气。
自信是积极探索、开拓创新的重要前提,很难想象一个内心充满自卑的孩子会有什么发明创造。
(三)关于探索行为的认同
没有探索就没有创新,中美两国父母对儿童所表现出的“积极探索行为”的不同态度,值得我们深思。总的来说,美国父母对儿童所作的种种探索行为是持积极、肯定态度的。他们鼓励自己的孩子在生活中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并对其中的疑问进行积极的探究,即使父母认为儿童的某一行为并不具有积极的效果,他们也不会过多地干涉,而是让他们在自己进行的探索中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予以纠正。而中国父母对儿童的探索活动大部分是持否定态度的。他们心中的“好孩子”的标准就是“听话”,而把儿童自己所进行的“探索活动”视做“胡闹”而加以制止。
这样,中美儿童在童年时的活动数量和种类上就有较大的差异,特别是那种富有冒险性和探索性的活动,中国儿童往往在父母的严格管教下与之“失之交臂”。
三、学校教育对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影响
学校教育是儿童培养的主要方式,不同的办学思想和理念,必然培养出不同品质的“人才”,正所谓?木直中绳,róu@①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róu@①使之然也”(《劝学》)。下面我们将从教育理念和具体的课堂教学两个方面对中美学校教育现状进行比较。
(一)关于学校的教育理念
1.重视个性化和学生兴趣的美国学校教育理念。 2.重知识、轻能力、忽视创新的中国应试教育。
在升学压力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的学校教育已经偏离了原来的轨道,我们的教育目标已经转向了高考。高考在教育制度中处于核心地位,高考制度越来越“完善”,考试内容也更加丰富,学生的头脑充满了知识,已很难找到创新的“领地”。在学校制度方面,人为地将学校划为“重点校”“一般校”“垃圾校”;又将学生分成优等生、中等生、差等生,这一切都在客观上扼杀了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创造的积极性,渐渐地熄灭了他们的创造热情!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应试教育也非智力教育,我国心理学家认为智力是指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即观察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记忆力的综合,其核心成分是抽象思维能力,而我国的应试教育恰恰忽视了人的智慧的开启!
(二)关于课堂教学
1.重实践、重创造的美国课堂教学形式。
在教学方面,美国学校注重启发式教学,特别重视个性发展和自我表现,注重培养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而不偏重考试成绩,鼓励学生发展特长、爱好。在课堂上,课堂气氛活跃,教师侧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重视概念教学和应用,不要求死记硬背;课后作业一般很少且题目灵活,主要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思考习惯。无论是课上,还是作业中,如果学生表现出创造的思维或特殊的能力就会得到奖励。
2.重知识、重灌输的中国课堂教学形式。
在中国的学校里,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课后作业,统一的考试及标准的答案。这一切将学生削尖去棱,塑造为一个个行动统一的应试“小专家”,创新一词在他们身上显得有些异端的色彩。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课堂的教学完全瞄向了应试。教师教的内容完全以“大纲”为依据,里面充满了需要死记硬背知识模块,苦涩而繁杂;教学模式大多采用“满堂灌”“填鸭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味地灌输、学生一味地死记硬背那些脱离社会实际、古板的知识,却把创新思维和能力的训练丢在一边。有这样一句话值得我们深思,我国的医学家访美时,和美国的同行讨论起为什么中国学生基础扎实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美国同行回答说:“或许,知识的洪流麻木了他们的头脑!”
总之,美国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有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合格公民,而不以考高分为最好的学生,相异、相反,更注重学生特长的发挥。而我国学校教育的目标是为高校输送更多的学生,所以强调的是知识的积累和应试能力的提高。
四、中美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影响因素比较的几点启示
在上述的比较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国的社会文化、家庭观念和学校教育中的确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内容,它们极大地制约着我国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发展。下面便是笔者在综合比较中美学生创造力发展差异的基础上从社会文化、家庭观念、特别是学校教育三个方面得到的关于我国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几点启示。
(一)来自社会文化方面的启示
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三方的协调努力。社会要为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一种民主宽松、倡导个性发展的大环境;而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依附——社区也要积极为青少年的发展营造生动活泼的活动场所,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为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二)来自家庭观念方面的启示
正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汉书·贾谊传》),家庭教育对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影响极为关键。首先,家长要破除传统“家长制”的不良作风,提倡民主、平等的家庭气氛。其次,家长要重视儿童创造力的发展,注意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探索的精神。此外,家长还要积极提高自身的素质,了解基本的教育和心理理论,同时在创造发展方面尽力为儿童提供榜样的示范作用。
(三)来自学校教育方面的启示 2.在认识了创新型人才特征的前提下我们认为培养创造能力需要这样的知识:(1)创造能力的培养在课程知识方面要求逻辑上有必然的联系,前后具有高度的连贯性,这样的知识必然有利于逻辑思维和流畅观念的形成;(2)这些知识应是以某主题为中心构成的结构性知识,而这个框架要靠精确的知识来填充,这无疑有助于创造思维的展开,保证思维结果的精确性;(3)尤为重要的是这种知识中应隐含疑问,启发学生去思考,“以疑引疑”,将其被动思考转化为习惯的主动思考,所以学习材料要善于“设疑”;(4)知识应广博、多样以形成学生广阔的视野,众所周知,思考的视角越宽,解答的途径就越广。当然,中小学学生的学习时间毕竟有限,如何广、博呢?笔者认为以小专题的形式编制教材是个很好的尝试,小专题精而多,旨在概括介绍,学生一旦对某一专题感兴趣,完全可以求助图书馆或互联网进一步深入学习,以满足其好奇心,充实其求知心,开启其创造心!(5)此外,课程知识材料中应穿插易于激发学生创新意愿的榜样性材料,所谓“点将不如激将”。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得出这样概括的认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的协同努力,而在这三者中,最重要的、最有效的还是学校教育。而在创造力培养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创新意愿的形成”和“民主宽松气氛”的营造。
字库未存字注释:
起得比鸡早范文3
[关键词] 鼻胃管喂养;滴服喂养;极低出生体重儿
[中图分类号] R722.6[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21-159-02
早产极低出生体重(VLBW)儿的存活率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而明显提高,其喂养方式已经引起了广大医疗工作者的关注。临床经验表明:合理有效的喂养方式对成功救治VLBW儿十分重要。我院对2008年1月~2010年7月收治的VLBW儿25例经口滴服喂养,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10年7月我院收治的49例VLBW儿,女24例,男25例。体重在1500g以下;胎龄均不足34周;生命体征稳定;所有病例均无消化系统和代谢系统疾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25例,两组VLBW儿在出生时体重、胎龄、身长、头围以及Apgar评分等方面并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1.2.1喂养方法两组均在出生1~5h内采用同一品牌早产儿配方奶粉开始喂养。①对照组经鼻腔插入胃管,采用碳酸氢钠溶液(1.0%)洗胃,然后经鼻胃管喂葡萄糖液(5%)2mL,若无呕吐反应,改喂1∶1早产儿配方奶粉稀释液,每2小时喂养一次,奶量根据VLBW儿耐受程度从首日每次1.0mL/kg开始逐日增加(0.5~1.0)mL/次,由静脉补充鼻胃管喂养营养不足部分。 ②观察组使用1mL无菌静脉注射器慢慢地从患儿口角一侧进行喂养,喂养前试喂葡萄糖液(5%)2mL,若无呕吐反应,改喂1∶1早产儿配方奶粉稀释液,首日每次滴服喂养的奶量、喂养间隔以及逐日增加的喂奶量与对照组相同,由静脉补充滴服喂养营养不足部分。③喂养过程中若出现腹胀、呕吐等不良反应可适当减少喂养次数和喂奶量。
1.2.2观察指标 分析喂奶量增加速度[mL/(kg・d)]、体重增长速度(g/d)、恢复出生体重时间(d)、达全口喂养时间 [(d),不需补液和静脉营养的时间、且喂奶量达到150mL/d]、经喂养时间、累计光疗时间、胎粪完全排出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各项指标;观察胃出血、口腔炎、吸入性肺炎、呼吸暂停、腹胀、呕吐以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3统计学处理
数值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χ2检验或t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喂养效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婴儿体重增长速度(P<0.05)和喂奶量增加速度显著提高(P<0.01),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全口喂养时间、经喂养时间、累计光疗时间、胎粪完全排出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减短(P<0.01)。见表1。
2.2并发症情况
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发生胃出血、口腔炎及吸入性肺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发生呼吸暂停、腹胀及呕吐的情况显著减少(P<0.01);两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VLBW儿由于吸吮与吞咽机能并不健全、胃肠动力不足、消化吸收能力差、未能正常建立肠道微生态系统,所以喂养困难经常出现,而肠内营养对胃肠道结构的发育和消化功能的成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过去人们通常采取推迟首次喂奶时间的方法,往往造成早产儿消化功能紊乱,而早期微量喂养不但有助于胃肠道组织结构的发育,而且能够促进消化功能的成熟。早期微量喂养可以促进胃肠道黏膜酶分泌并提高其活性,提高胃肠激素的水平,有利于肠道组织细胞的发育;可增强肠蠕动并促使胆红素排泄,促进胆汁分泌,减轻肠肝循环,避免发生黄疸。临床经验已经证实: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并不会由于早期微量喂养增加。
经口喂养、经幽门喂养、间歇胃管喂养和持续胃管喂养是进行早期微量喂养的4种主要方式,幽门喂养以及胃管喂养方式存在许多弊端,尤其是胃管喂养存在局限性,并且可能导致严重的副反应[2]。从理论上讲,经口喂养应当是最好的喂养方式,但是由于VLBW儿吞咽与吸吮动作不一致,通常认为经口喂养不适用于VLBW儿。本研究中25例VLBW儿使用配方奶粉经口早期滴服喂养,取得良好的效果,经过一定的锻炼后这些这些VLBW儿的吸吮与吞咽能力大大提高,说明经口喂养是可行的。
本研究表明:VLBW儿早期滴服喂养较早期胃管喂养的喂养效果更好,滴服喂养的喂奶量增加速度明显加快,患儿的体重增长速度也更快,明显缩短了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全口喂养时间、经喂养时间、累计光疗时间、胎粪完全排出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这是因为:经口滴服喂养时患儿受食物刺激做出有效吞咽动作,刺激神经内分泌系统产生胃肠道激素,增强肠胃蠕动;胃肠道激素有效改善肠胃动力,从而使得喂奶量增加速度明显加快,达全口喂养时间明显缩短,最终使得患儿体重明显增长[3]。从发生喂养相关并发症的角度分析,经口滴服喂养能够避免胃管喂养对胃的刺激和胃食管反流现象,促进使馆和肠胃蠕动,促进唾液以及神经激素分泌,从而有效降低了呕吐、腹胀的发生率,避免吸入性肺炎和呼吸暂停现象的发生。胃出血的发生可能与胃管喂养的侵入性操作容易损伤胃黏膜和食管壁有关,导致胃管喂养胃出血率高于滴服喂养[4]。本研究中两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两种喂养方式均是早期微量喂养有关。
本研究表明,VLBW儿采取经口滴服喂养能够有效锻炼其吞咽与吸吮功能,促进胃肠道激素分泌和内分泌系统发育,在喂养效果和相关并发症方面能够收获良好的效果,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丁宗一,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营养支持[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6,1(3):161-169.
[2]陈震,陈静,杨震英,等.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经口微量喂养的临床研究[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6,5(12):730-733.
[3]赵宇,祁俊明,丁国芳.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喂养的临床观察[J].临床儿科杂志,2007,25(3):193-197.
[4]瞿尔力,苏卫东,黄育丹,等.滴服喂养和胃管喂养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6,21(2):65-67.
起得比鸡早范文4
《企业会计准则——建造合同》由:引言、定义、合同分立与合同合并、合同收入、合同成本、合同收入与合同费用的确认、披露、附则等部分构成。
《长期工程合约之会计处理准则》由:前言、说明、会计方法之选择、工程成本之及处理、工程损益之认列、财务报表应表达事项、附则等部分构成。
《企业会计准则——建造合同》除对长期建造合同进行规范外,还对短期建造合同(工期在一年内)作了规范。本文主要只对两岸准则的长期建造合同方面的业务规范进行比较。
一、合同收入和合同成本的概念
1、合同收入。《企业会计准则——建造合同》(以下简称《建造合同准则》)对合同收入的构成和初次确认有明确的规定。初次确认是指对于信息能够转换为会计信息进入会计系统的确认。合同收入主要包括:(1)合同中规定的初始收入。这是合同收入的基本内容。(2)因合同变更、索赔、奖励等形成的收入。这部分收入是追加的收入。准则对合同变更、索赔款和奖励款均做了明确的规定。《长期工程合约之会计处理准则》(以下简称《长期工程合约准则》)则没有类似的规定。
2、合同成本。两岸准则对合同成本的内容及处理均有明确规定,内容大体相同。只是《建造合同准则》更详细地列举了合同成本的内容,更具可操作性。
二、合同的会计方法
合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即是合同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方法。这里的确认是指再次确认,再次确认是指对帐簿系统输出的会计信息进行确认,以决定哪些资料列入会计报表。国际上通用的确认方法有两种:一是全部完工法,二是完工比例法。全部完工法的优点是损益客观明确,在完工前不预计收益,符合稳健性原则;缺点是损益的确认无法与工程进度配合。完工比例法的优点是损益能够配合工程进度于施工期间确认,可以反映合同的执行情况;缺点是施工各期损益和工程进度的确定依赖于各种预计,比较主观。
《建造合同准则》规定企业一般应采用完工百分比法(即完工比例法);而《长期工程合约准则》规定可以选用全部完工法和完工比例法,但建议采用完工比例法。对上述方法的选用,两岸准则都规定要先合理判断合同结果能否可靠地估计。
1、若合同结果能可靠地估计,则应采用完工比例法。对合同结果能否可靠估计,两岸准则都按固定造价合同和成本加价合同分别规定了判断标准。
对固定造价合同结果能可靠估计,《建造合同准则》规定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1)合同收入能够可靠地计量;(2)与合同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3)在资产负债表日合同完工进度和为完成合同尚需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确定;(4)为完成合同已经发生的合同成本能够清楚地区分和可靠地计量,以便实际合同成本能够与以前的预计成本相比较。
而《长期工程合约准则》规定应同时符合下列条件:(1)应收工程总价款可合理估计;(2)履行合约所须投入成本与期末完工程度均可合理估计;(3)归属于合约之成本可合理辨认。
对成本加价合同结果能可靠估计,《建造合同准则》规定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1)与合同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2)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能够清楚地区分并且能够可靠地计量。
而《长期工程合约准则》规定应同时符合下列条件:(1)归属于合约之成本可合理辨认;(2)除确定可获归垫之支出外,其余之合约成本可合理估计。
2、若合同结果不能可靠地估计,《长期工程合约准则》规定可采用全部完工法。而《建造合同准则》规定应区别两种情况处理:(1)合同成本能够收回的,合同收入根据能够收回的实际合同成本加以确认,合同成本在其发生的当期确认为费用;(2)合同成本不可能收回的,应在发生时立即确认为费用,不确认收入。笔者认为,这样做法依据主观判断较多,建议若合同的结果不能可靠地估计,也采用全部完工法为宜。
三、合同的帐务处理
两岸的帐务处理思路是基本相同的。现比较如下:
1、核算方法。合同的核算方法有两种:总额法和净额法。总额法是以合同收入和费用的总额反映的方法;净额法是以收入减除费用的净额反映的方法。《建造合同准则》采用总额法进行核算,而《长期工程合约准则》则两种方法都可以采用。
在采用完工比例法时,合同收入和费用的计量方法,两岸也有不同的规定。
(1)《建造合同准则》规定收入和费用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当期确认的合同收入=(合同总收入×完工进度)-以前会计年度累计已确认的收入
当期确认的合同毛利=(合同总收入-合同预计总成本)×完工进度-以前会计年度累计已确认的毛利
当期确认的合同费用=当期确认的合同收入-当期确认的合同毛利-以前会计年度预计损失准备
对以前年度开工本年完工的合同,当期计量和确认的合同收入,等于合同总收入扣除以前会计年度累计已确认的收入后的余额;当期计量和确认的费用,等于累计实际发生的合同总成本扣除以前会计年度累计已确认的成本后的余额。
(2)《长期工程合约准则》规定:“采用完工比例法时,每期应以期末完工比例计算累计工程利益减除前期已认列之累计利益后,作为本期工程利益。但前期已认列之累计利益超过本期期末按完工比例所计算之累计利益时,其超过部分应作为本期工程损失。”这一做法就是先计算当期确认的合同收入,然后计算当期确认的合同费用,根据两者相减后的余额确认当期合同收益。
两岸准则虽然对合同收益的计算过程不同,但其结果是相同的。所以,笔者认为,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认为较简单、方便、易理解的方法进行核算。
2、会计科目设置。为了对合同有关的会计事项进行帐务处理,《建造合同准则》指南设置了以下会计科目:(1)“工程施工”或“生产成本”,核算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和毛利;(2)“工程结算”,核算根据合同完工进度向客户开出帐单办理结算的价款;(3)“应收帐款”,核算应收和实际已收的进度款、预收的备料款;(4)“主营业务收入”,核算当期确认的合同收入;(5)“主营业务成本”,核算当期确认的合同费用。
《长期工程合约准则》则分别设置以下五个科目:(1)“在建工程”;(2)“预收工程款”;(3)“应收工程款”;(4)“工程收益”;(5)“工程费用”。
3、合同预计损失的处理。两岸准则均规定如果合同预计总成本将超过总收入,应将预计损失立即确认为当期费用。但对预计损失的具体处理,两岸有不同做法。《长期工程合约准则》直接将预计损失计入“工程费用”。而《建造合同准则》则另设“合同预计损失”科目,核算当期的预计损失,同时设置“预计损失准备”科目,计提损失准备;发生预计损失时,借记“合同预计损失”,贷记“预记损失准备”。
针对以上几点不同,下面举例说明。
[例]甲公司于1996年初承包一项工程,预定三年完成,工程包价为580,000元。其他资料如下:
注:1996年完工进度=154,000÷4550,000=28%;1997年完工进度=480,000÷600,000=80%
(二)计量确认各年收入、费用和损益:
登记每年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154,000、326,000、70,000),登记已结算的工程价款,(180,000、300,000、11,000),以及登记实际已收到的工程价款(170,000、240,000、170,000),其余额均见以上资料。登记确认的收入、费用及损益,其分录除所用科目名称按各自准则而不同外,处理完全相同。
《建造合同准则》的分录为:
(1996)借:工程施工——毛利8,400
主营业务成本154,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62,400
(1997)借:主营业务成本326,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301,600
工程施工——毛利24,400
借:合同预计损失4,000
贷:预计损失准备4,000
(1998)借:工程施工——毛利46,000
主营业务成本66,000
预计损失准备4,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16,000
借:工程结算580,000
贷:工程施工——毛利30,000
工程施工550,000
《长期工程合约准则》的分录为:
(1996)借:在建费用8,400
工程费用154,000
贷:工程收益162,400
(1997)借:工程费用330,000
贷:工程收益301,600
在建工程28,400
(1998)借:在建工程50000
工程费用66,000
贷:工程收益116,000
借:预收工程款580,000
贷:在建工程580,000
合同损益的过程:
《建造合同准则》的计算过程:
*预计下月将发生之损失=估计下期尚须发生之成本-下期应认列收益=估计下期尚须发生之成本-(工程总收益-至本期止累积收益)=120,000-(580,000-464,000)=4,000
四、有关信息披露
两岸准则对合同有关信息的披露要求不同。
《建造合同准则》:“应披露下列与建造合同有关的事项:(1)在建合同工程累计已发生的成本和累计已确认的毛利(或亏损);(2)在建合同工程已办理结算的价款金额;(3)当期确认的合同收入和合同费用的金额;(4)确定合同完工进度的;(5)合同总金额;(6)当期已预计损失的原因和金额;(7)应收帐款中尚未收到的工程进度款。”
《长期工程合约准则》:“资产负债表应列示下列:(1)在建工程余额(2)预收工程款余额(3)应收工程款余额。财务报表附注应披露长期工程合约所采用之处理方法。多项工程分采全部完工法及完工比例法时,应披露各方法下之在建工程余额;对于重要工程并应披露工程合约价款、估计总成本、已完工比例、预定完工年度及认列累积损益等。”
起得比鸡早范文5
关键词:比较法 汽车造型设计 导修
中国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10-0110-02
比较,汉语常用词汇,意为辨别事物的相同属性异同或高低。比较法,也是人类一种常用的认识方法,是通过观察、分析、对比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在汽车造型设计专业导修课程中,需要深入分析市场在售的量产车型特点,发现未来汽车造型设计的趋势,所以必须选择好的科学的教学方法,有了好的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活动就会事半功倍,教学质量就有可靠的保证,汽车造型设计导修课程的教学,也会变得理论与实践联系加紧密。
1比较教学法
1.1比较法的概念
比较教学法是在教学实践中,着重体现辨析并确定教学内容间异同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即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认识对象放在一定的条件下,按照同一标准进行对照比较,从而确定认识对象属性的同异、地位的主次、作用的大小、性能的优劣、问题的难易或认识的正误深浅,以达到辨识、了解和把握认识对象之目的的一种方法。
1.2比较的特征
首先,比较法的运用是事物间对照与对比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获得两种或以上的事物之间的区别、差异,把彼此间具有某种联系的教学内容放在一起,加以对比分析,以确定其相异关系,认识其本质差异,这是一种求异的比较。
其次,比较法的运用是事物间参照与类比的过程。
按照某种逻辑将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加以类比,或者参照某种规律、关系进行比较,得出相同属性的结论,这是一种求同的比较。
1.3比较法在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比较教学法,是汽车造型设计导修课程教学的重要方法。特别是在我国经济新常态,国家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经济提质增效新引擎的大背景、大环境下,将比较教学法引进汽车造型设计导修课程教学之中,更显得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现创新能力。当今时代是创新的时代,创新的时代需要创新的人才。汽车造型设计导修课程比较教学法,主要是教师通过组织各种经典汽车造型案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从中发现汽车造型设计趋势,进而引发学生设计理念的突变,实现设计创新能力的拓展。
二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当今的世界,已经进入全面创新的时代,今天不创新,明天就落后。要赶上飞快发展的时代,思维方式的变革尤为重要。汽车造型设计导修课程比较教学法,就是教师通过组织大量直观信息,不断强化和冲击学生的思维,进而促使学生实现由二界思维到三界思维、由单级思维到多级思维、由渐进思维到飞跃思维转变。
三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鉴别能力。事物怕比较,比较能找到联系,比较能发现前人设计的思维轨迹。在汽车造型设计导修课程教学中,通过不同质的汽车造型比较,可以从中发现设计差异;通过不同形状的汽车造型比较,可以从中获得设计规律;通过集大成式的全面比较,可以从汽车造型设计表面现象中找出本质特性,进而帮助学生厘清概念,提高分析鉴别水平。
2 汽车造型设计导修课程特点
2.1课程分析
汽车造型设计导修是一门专业入门基础课,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汽车造型设计的各个基本要素,对不同造型风格的汽车有基本认识和理解。课程重点内容是不同车型风格的特征表现,因此需要对大量的量产车进行对比,从而总结出规律性的造型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2.2学情分析
汽车造型设计导修课程面对的是汽车造型设计专业大学一年级学生,先修课程为素描、色彩等艺术类基础课,因此具备一定的造型基础以及对形体的理解力。但是在专业领域中,对于汽车造型只是浮于表面的认知,造型的来源以及造型与功能、材质、色彩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晰。因此本课程需要培养、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艺术设计素养和汽车设计观察、鉴赏能力,在对案例分析过程中,培养“提出问题”到“分析”到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
2.3教学效果分析
教学效果决定教学方法改革的成败。将比较教学法引入汽车造型设计导修课程,分析其教学效果是明显的。
一是可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比较法教学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引导学生发现差异,如通过图片、实物等比对,从中发现我国汽车设计与国外汽车设计的差距,或从不同汽车造型设计中找出其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这种差距和问题,就是学生今后设计创新的动力,这种动力可以大大激发出学生的强烈求索意识、永不满足意识和敢于打破旧框框的意识,在如何完善和如何建立自己的领先地位中找到新思路、新方法、新规律。
二是可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教学法的主要授课方式是启发式和讨论式,这种教学方法的好处是精讲多练,精讲就是用准确、精炼、生动的语言讲授内容,提高课时效率;多练就是在精讲的基础上,留出一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互动,老师与学生共同探索研究教材重点和难点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大胆设想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加快其掌握知识技能的进程。
3 比较教学法在课程中的应用
比较教学法应用到专业导修课程中,将经典与现代、合资与国产车造型特点进行比较,会实现由点到线,多线交织的网络化立体式教学效果,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提高鉴赏能力,对人类汽车历史进程有全面而整体的认识。在课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比较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比较教学法的优势和作用。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3.1横向比较法
横向比较法是指对同类的不同对象在统一标准下进行比较的方法。使用该方法按着调研目的确定比较基准和分类属性、要注意事物的可比性、要善于发现和比较本质的不同。
在教学中,对于同一时期不同品牌、不同造型风格的汽车进行形态方面的比较,例如将宝马与奥迪汽车进气隔栅、前大灯部分进行对比,总结不同汽车品牌特征表现方法,能使学生轻松建立起跨文化思维模式,帮助他们形成网络化的知识体系,为其创造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3.2纵向比较法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处于不同层次或不同阶段的事物进行比较的方法叫纵向比较法。它们之间常是层次的延伸或时间的连续。纵向比较法的特点是以时间为坐标。通过测量与比较研究对象在先后不同时间段中的变化,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的方法。
汽车造型的发展变化经历了马车型、箱型车、甲虫型、船型车、鱼型车、楔形车几个重要的造型风格,随着历史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各种新材料、新工艺都会对汽车造型风格带来变化,通过纵向比较教学法使学生容易理解不同时期汽车造型风格的形成与变化,并能够明确其风格发生变化的历史原因。
3.3求同比较法
现代汽车造型设计按照消费者的喜好、消费能力以及企业定位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不同造型风格,每种风格都会呈现出各自的形态特征。造型设计师在进行设计前,需要针对某种风格进行全面的认识以及特征的提炼,将大量具有相同特征、性质、颜色、功能等车型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进而总结出关于造型的规律性认知以及造型的发展变化趋势,这一过程就是求同比较的过程。
求同比较法利用的是设计方法中的求同思维,他的特点是闭合性,方向同一,结果确定。这种思维使人思维条理化、逻辑化、严密化。
求同思维是一种聚合思维,在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可能形成思维定势,虽有助于对分析技能、技巧的掌握和运用,但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创造能力的发展。为了避免求同思维可能产生的弊端,在运用求同比较法时,还可以进行跨学科、跨领域但是具有相同特征的不同事物进行比较,从中得到造型规律。
例如豪华经典风格汽车造型特征的提取,可以从产品设计、家具设计、建筑设计、服装设计中总结出“保守、传统、豪华、复古、怀旧、经典”等关键词。在比较过程中,跳出思维局限,寻找此类产品的共同造型特征,将此特征运用到汽车造型设计中。
3.4求异比较法
事物之间存在着差异,这是极为普遍的现象。世上没有两粒完全相同的沙子,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这一见解早已得到人们的认同。在汽车造型设计中,同时代的不同品牌车型存在差异,不同时代相同品牌的车型也有差异,而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引导学生将这种差异揭示出来,透过差异的表面,揭示深层次的造型来源,最终得到造型方法规律性的认知,从而加深对于专业的认识。在教学实践中,求异比较是大量的、经常的、广泛的,其使用频率远远超过求同比较。
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是不同事物的对比。
例如,豪华型、圆润可爱型、科技前卫型以及运动速度型是目前市场中并存的四种主要汽车造型风格,这四种风格在整车尺寸、形态、造型特征线、色彩等方面存在极大差异,为了更好地掌握每种风格的造型特点,将四种车型同时进行求异比较,教师引导学生列举造型差异,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培养学生梳理知识点之间关系的思维模式,建立全面而系统的知识体系。
二是同一事物的几个不同方面的对比。
汽车造型设计是一项具有探索性的工作,需要对当前产品进行比较分析,来探求和预测未来几年消费者的审美观、价值观的走向,以此来进行造型设计定位。常用的方法就是将某定车型在近十几年的造型变化――列举出来,从而得到造型变化规律,依据此规律性的认知努力突破创新,力图使汽车造型设计风格超越同时代已经上市的其他车型的造型设计。如,对大众宝来从2011款、2006款、2008款、2013款的侧面特征线、车灯造型灯进行分析,可以总结出该车最初并没有特别突出的运动造型元素,但它的推出,给国内追求个性的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选择,也为日后中国汽车市场带来了全新的“运动”概念,该车也在逐步转变造型特点,上扬的肩线、宽大的进气隔栅、切割造型的前大灯设计使整车运动感十足。
4 结束语
起得比鸡早范文6
【摘要】目的 探讨闭合性腹部损伤的临床特点,进一步提高对闭合性腹部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救治水平。方法 选择2010年2月~2012年1月急诊救治78例闭合性腹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早期诊断及救治的重要性。结果 本组78例经早期诊断救治,75例治愈,占96.2%,3例死亡,占3.8%。结论 早期正确的诊断及合理的救治是降低闭合性腹部损伤死亡的关键,尽早完善各项检查确定损伤部位,纠正休克,维持生命体征,及时急诊手术是提高闭合性腹部损伤抢救成功率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闭合性腹部损伤 早期诊断救治
随着交通运输的飞速发展,闭合性腹部损伤(blunt abdominal ijury, BAI)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闭合性腹部损伤成了外科急诊中常见的疾病,此类疾病机制复杂,病情严重,常伴有多部位多器官损伤,并且早期诊断困难,容易漏诊误诊,危及患者生命。现总结分析2010年2月~2012年1月急诊救治的78例闭合性腹部损伤患者,旨在总结经验,提高闭合性腹部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救治水平。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2月~2012年1月78例患者,其中男性53例外,占70.0%,女性25例,占30.0%。年龄最小的4岁,最大的78岁,平均40.5岁。
1.2病因情况:交通事故49例,坠落伤15例,斗殴钝器伤10例,挤压伤4例,仅单个脏器损伤28例,其中脾损伤11例,肝损伤7例,肾损伤4例,小肠损伤3例,胰,结肠,直肠损伤各1例。两个或两个以上脏器损伤50例,其中脾合并肝损伤18例,脾合并肾损伤9例,肝合肾损伤4例,肝合并胰腺损伤1例,脾合并小肠损伤2例,脾合并四肢骨折6例,肝合并颅脑损伤5例,脾合并气胸2例,脾合并肝肾损伤2例,肝合并小肠颅脑损伤1例。
1.3临床表现:78例患者中,74例有不同程度的低血容量休克和(或)腹膜炎表现,3例主要表现为一过性昏迷表现,1例主要表现为气胸。
1.4诊断方法:患者在受伤后20min~2d后就诊,患者入院时详细询问病史和仔细体格检查,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特别注意有无休克表现,尽快行急诊生化、血、尿常规、B超、X线、CT检查。同时行腹腔穿刺检查,根据穿刺液的结果来判断分析损伤的部位、脏器。
2 治疗及结果
本组78例患者中74例急诊手术,4例行保守治疗。经抢救治疗后,75例痊愈,占96.2%,3例死亡。占3.8%。死亡原因分别为:脾脏+肝脏+肾脏损伤肝脏+重型颅脑损伤,肝脏+胰腺损伤。
3讨论
闭合性腹部损伤致伤因素复杂多样,常伴有腹内多器官损伤,往往给早期诊断和救治带来较大的苦难。首先要求急诊科医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判断是否存在腹内脏器损伤的存在,欲存在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考虑腹内脏器损伤的存在:(1)腹部持续性疼痛,并进行性加重,同时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2)早期出现失血性休克表现;(3)出现明显的腹膜刺激征;(4)腹腔内有气体,肝浊音界缩小;(5)腹部明显胀气,肠蠕动减弱或者消失;(6)腹部出现移动性浊音;(7)出现便血、呕血、尿血者,直肠指检发现前壁有压痛或波动感,指检染血[1]。急诊科医生在判断是否腹腔内脏器损伤的同时应迅速测量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观察是否存在呼吸道梗阻、张力性气胸等,这些危及患者生命的因素必须及时解除:保持呼吸道通畅,充分通气,提高血氧饱和度,根据病情需要予以吸氧,气管插管等措施。
闭合性腹部损伤的患者几乎有不同程度的休克表现,休克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早期积极纠正休克是急救的核心。通过液体复苏早期合理扩容,把握创伤后1h黄金时刻是复苏成功的关键[2]。液体复苏时通常开放2~3条静脉通道,穿刺血管一般选取肘静脉和颈内静脉,穿刺成功后常规抽取血标本,在配血的同时快速、大量补充血容量,一般先快速滴入平衡液,在1h为1500~2000ml,同时按约3;1的量补充胶体液,根据患者病情在必要时输入一定数量单位的浓缩RBC。这样不但可以维持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的血供和功能,还可以维持休克纠正的指标。在抗休克的同时配合腹部穿刺、B超、X线、CT等辅助检查,尽快确定受伤情况,为手术抢救赢得时间。
闭合性腹部损伤病情复杂,大多需要手术治疗,在纠正休克的同时行急诊手术治疗。手术顺序一般按胸腹脑四肢、脊柱进行[3]。在处理闭合性腹部损伤患者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来采取不同的措施:对已确诊为闭合性腹部损伤的患者在抗休克后血压不稳定者应及时在医务人员护送下送手术室进行剖腹探查。欲单纯应用补液和升压药来纠正休克,待病情稳定后再手术治疗的做法是很危险的。因为没有通过手术来找到出血脏器,脏器出血没有控制解决,补液和应用升压药很难达到纠正休克的目的。本组中50例患者行急诊手术,缩短了术前时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闭合性腹部损伤伴有其他系统的多发伤,如果通过相关科室反复会诊指导治疗,可能会耽误最佳手术时机而导致患者死亡,此时应由急诊科医生协助主要相关科室急诊手术治疗,严格按照抢救生命第一,保全器官第二,先止血,后修补的原则救治。对临床表现不典型又高度怀疑,同时生命体征平稳的闭合性腹部损伤应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反复多次常规辅助检查,防止漏诊、误诊,根据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闭合性腹部损伤病情复杂严重,常合并多脏器、多系统损伤,容易漏诊误诊,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受伤情况、早期纠正休克、缩短术前时间,早诊断、早手术是提高闭合性腹部损伤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吴在德,郑树等 《腹部损伤》,外科学,第五版
[2]夏必顺,徐春福等《严重多发伤病人在急诊的抢救》,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