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咏素蝶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咏素蝶诗范文1
咏素蝶诗范文2
策略一:强化三个意识
在高三语文复习阶段,教师首先必须具备以下三种意识:目标意识、学生意识、效率意识。目标意识主要指考点目标要明确。只有明白了“考什么”,才能真正明白“怎么复习”。要作到在备课时依据考点、在课堂中观照考点两个方面。
《考试说明》中“古诗文阅读”部分D级能力的“鉴赏评价”里有这样一条表述: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在备课过程中,围绕这一考点,我们选择了2010年高考全国卷I中的一题为例进行解读,并梳理答题思路和方法: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
第(1)题首先要审清两问关系:从写什么到怎样写。让学生抓住意象词语及关键动词――蜂、雀、日、风、花、叶,绕、隐、争、归、见、飞,写素蝶在不同环境中的生存状态,指导学生归纳提炼答案:通过素蝶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环境渲染)、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景物衬托)来描写的。第(2)题也要审清两问关系:从含意到手法,让学生抓住第一问题干中的“咏物诗”及诗中关键句“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中的“幸”“欲”体悟“托蝶寓己”主旨。在此基础之上才能提炼出答案:托物言志。
在复习教学中,还要把单一问题上升为同一问题,即从考点出发将问题类型化,并根据考点要求提炼答题思路和方法。比如由《咏素蝶诗》而归纳咏物诗表现手法的类型: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因物寄事、借物讽事。也可以通过此题整合表达技巧鉴赏步骤:第一步,抓住诗歌内容(写什么、为什么这样写、怎样写、效果怎样)。第二步,注意题干线索、诗歌题目、注释。第三步,回忆表现手法的类型。第四步,对应本题表现手法,提炼答案。
目前,高三语文复习中或多或少存在着四个主要问题:教学内容盲目化(脱离考点)、教学内容超纲化(超出考点)、教学内容烦琐化(肢解考点)、教学内容简单化(矮化考点)。这些问题大大影响了复习的效率和效果。我们建议要紧紧围绕考点进行复习教学,讲、练、评、析、改,不能旁逸斜出,要突出考点的落实。
还是以上面提到的咏物诗为例。我们的操作方法是:首先,提供咏物诗或词约10首,早读时反复诵读。在课堂上讲析本题后立即课内练习2到3首。随后再进行2到3首同类型诗歌的课后巩固。紧扣考点,将同类型问题拓展深化,反复训练,直至练熟,以实现“讲一类,读一类,练一类,巩固掌握一类”的基本目标。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高三复习阶段,学生还是应试的主体。所以,在高三语文复习阶段,树立“学生意识”,是每一位老师都要做好的一件重要工作。
首先,针对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教学。可以通过试卷分析、小纸条调查、个别谈话等方法去掌握第一手资料。例如文言文翻译,多次训练后,我们发现学生在特殊句式的翻译题上普遍得分较低。为此,我们针对特殊句式的翻译方法安排训练,通过评价比较,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巩固。
其次,找准学生答题的主要问题教学。不妨通过分析学生答案、学生自检自省答题的思维过程(或针对某题写出答题小结)、与学生谈话等方式掌握真实情况。比如现代文阅读题,我们发现,学生主要存在四大问题:读题审题不准、关键信息提取有误、思维缺乏深刻性、提炼表达不精练。问题明确后,在复习中可对症下药逐一解决。
最后,我们还应关注“目标生”。比如上节课训练了修改病句,为了解某几个“目标生”训练情况,可再选几个句子让他们做。上课时,抽“目标生”回答问题,并评析修改答案。
我们关注考点,聚焦学生,最终可以实现提高效率。强化“效率意识”对于时间紧、任务重的高三复习来说有着关键意义。如何提高高三语文复习的效率呢?一是课堂价值最大化、训练价值最大化;二是集中目标、突出重点、一课一得;三是练一类、会一类、熟一类、迁移一类;四是讲一类、懂一类、掌握一类、迁移一类。
策略二:加强三个研究
首先是研究学生。通过分析试卷、个别谈话、自我小结等方法来考察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与能力、思路与方法,使学生对考点知识达到“四知”的程度:已知、熟知、基知、未知。
然后是研究《考试说明》。我们发现近三年考纲稳定,没有大的变化。在此基础之上,我们着力研究“八考”:常考、已考、重考、轻考、轮考、不考、未考、将考,弄清主干知识考点、能力层级及能力点、赋分特点等情况。针对“八考”,明确复习训练方向、重点、时间精力投入等。如造字法和汉字形体演变不考,前者可能在字形、词语理解等方面略有帮助,但不应费时费力,后者则不需涉及。
在结合《考试说明》进行复习时,既要注意考点全覆盖,又要突出重要考点,更要关注考点创新。还要尝试紧扣考点创新题型,在创新题中,要加强多考点融合、主客观题融合的题型训练。另外,也应该注意指导选题、拼题,淘汰不符合高考试卷考点覆盖特点的试题,提高训练针对性和有效性。倘若我们静下心来,研究近三年各地高考卷的试卷结构、分值、试题编排、考点覆盖、试题与考点及能力点的关系,我们不难发现近几年高考卷语文试题选材的四个关注:关注时代热点、关注地域特点及文化特点、关注文化反思、关注日常生活。这就为我们在高三语文复习阶段选好资料,精选试题,淘汰陈旧落后的试题,命制、选择和拼组时代性、文化性、生活性强的试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再说研究题型变与不变的规律与特点。比如字音、字形题,江苏省多年来第一题一直考的是宇音,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形式,可是2011年突然考了字形,虽然变了,但“胜卷在握”“相形见拙”“咳不容缓”三个词语错误点明显,大多数考生都能准确判断。
所以,我们在复习时,还要注意考点融合与题型综合,考点与考题不回避重复、已考常考轮换等问题。
策略三:把握三个关系
在操作层面上,我们建议把握好三个关系:知识、试题、方法的简化、优化与内化关系,专题复习、查漏补缺与学科整体或套题训练的关系,讲、练、改、析、评、补有机整合的关系。
要把握好知识、试题、方法的简化、优化与内化关系。首先是研究考纲与高考试题,根据其已考、常考、重考等规律特点,根据复习的不断推进,根据学生已
知、熟知、必知、不知情况,将教材、复习资料(特别是第一轮)由厚变薄,尽量将知识简化。如字音、字形、词语、病句、文学常识、名句名篇默写等就不宜多讲详说,宜简化,重在常见常用、易错易混,应记少不记多、练生不练熟。集中复习与分散训练又可以有机结合。几个板块可集中复习训练两周,然后化整为零,以“随堂小练”形式,课前三分钟,限时训练有关4个考点的选择题15个,对完答案即可,自习课时可重点讲其中几个较典型或较难的题。其次是备课组集体研究,确定深讲多练、精讲精练内容,以“精要好懂、高效好用”为原则。随后是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学生自己反思提炼出最适合自己的高效好用的做题方法与习惯。最后,内化要特别强调反复训练、反复揣摩、熟能生巧,达到“得鱼忘筌”的程度。
要把握好专题复习、查漏补缺与学科整体或套题训练的关系。比如在进入二模复习之后,根据一模考试的情况,我们开设了“论述类文本阅读指导之筛选整合信息”专题复习,做好查漏补缺的工作。我们教给学生四宇解决方案:“理“――通读全文、理清结构,“定”――审读题目、确定区间,“提”――精读语段、提取关键,“组”――再读题干、重组答案,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要把握好讲、练、改、析、评、补有机整合的关系。要讲有重点,练有方向,改有目标(考点与能力目标、目标生、边缘生),析有问题(诊断主要问题),评有针对,补有拓展(知识、能力、材料、方法与思路、题与题之间、相同相近或相反试题补充训练)。
策略四:突出三个训练
抓好三个训练:主干知识过关训练、基本能力形成训练和综合应变能力训练。
以辨析并修改病句为例,掌握判断七类病句的知识与方法就是主干知识。对它的专门过关训练,意义重大。事实证明:病句题屡做屡错的根本原因是一部分学生未能真正把病句的毛病找出来。语病具有隐蔽性,它隐藏在健康的语句之中。常见病句的六种类型还可以分得细一些,找一些典型的病例让学生细细辨析。解题时,首先要求画出有病之处,然后再加以甄别确定。
以现代文阅读为例,思路梳理类题目的训练即是基本能力形成训练。行文思路,从作者角度来说是思路,从文章角度来说是结构。要考虑文体、线索、叙述方式、逻辑事理顺序、时空顺序、段落关系(如并列、转折、因果、层进、条件等)。
最后,关于综合应变能力训练。首先是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训练,比如2008年重庆高考题:
据媒体报道,2008年5月8日9点18分,奥运祥云火炬成功登顸珠穆朗玛峰。冲顶过程中,一朵白云始终停留在珠峰上空。火炬点燃不久,一道彩虹在珠峰上空出现。请以此为内容,展开想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作一副对联。(4分)
想象的调用、拟人的修辞、对联的知识等综合能力在这一题中充分得到训练考察。
还有方法、策略、思路的综合运用能力训练和知识、方法、策略、思路的灵活运用能力训练。尤其是新知识、新思路、新策略、新方法与旧知识、旧思路、旧策略、旧方法(常规)对比。比如2010年重庆高考题:
1.根据下面的情景和要求,代拟一段对话。(4分)
情景:一青年学生与一老教师
相约登山,各负一行囊。学生要替老师背负。老师婉拒,学生坚持。
要求:(1)老师要说出婉拒的理由,学生坚持的理由要有针对性;(2)符合情景与身份,语言得体。
老师婉拒说:
学生坚持说:
2.两个同学要去参加运动会,他们都邀请好友为其助阵。请分别拟出两个同学的邀请语。要求:话语得体,符合规定的语言表达方式。(4分)
一位同学幽默地说:
一位同学含蓄地说:
对比发现:第1题要观照情景与人物身份的差异;第2题要观照“幽默”与“含蓄”规定的语言表达方式。
策略五:狠抓三个规范
任何考试的应对都有一定的规范可遵循。面对高考,想要获得更多的分数,我们必须强调规范。操作越规范,结果就越成功。
首先是训练的规范。在高三语文复习阶段,给学生做的试题应该是经过精心筛选的、符合高考要求和高考模式的规范的试题。不然只会事倍功半,得不偿失。同时也要求时间规范,作业按时、解题现时、考查定时。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很多学生平时练习时可以做出的题目,临场应试时往往失败,究其原因就是平时训练缺乏时间规范。5分分值的题目花20分钟时间做,在考试的限时状态下,当然会顾此失彼,捉襟见肘了。老师的评改也要规范,高三的老师必须要求自己按高考要求评改。以作文为例,高考的阅卷标准与平时习作的标准就有不小的差距,若不分清其中的差异,必然谬以千里。
其次是答题规范。思路方法要规范,不同题型、不同问题、不同要求有相应规范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答案要规范,应按要求答题、按点答题,准确简洁、无错别字及病句。比如,我们提出阅读题规范答题四个步骤:
1.审读题干(弄懂要考什么):2.回归文本(找到答题区域);3.整合答案(连缀有效信息);4.修正润饰(检查是否完善)。
咏素蝶诗范文3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冯妇虎,叶公龙,舞蝶对鸣蛩。街泥双紫燕,课密几黄蜂。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寒外雁雍雍。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明对暗,淡对浓,上智对中庸。镜奁对衣笥,野杵对村舂。花灼烁,草蒙茸,九夏对三冬。台高名戏马,斋小号蟠龙。手擘蟹螯从毕卓,身披鹤氅自王恭。五老峰高,秀插云霄如玉笔;三姑石大,响传风雨若金镛。
仁对义,让对恭,禹舜对羲农。雪花对云叶,芍药对芙蓉。陈后主,汉中宗,绣虎对雕龙。柳塘风淡淡,花圃月浓浓。春日正宜朝看蝶,秋风那更夜闻蛩。战士邀功,必借干戈成勇武;逸民适志,须凭诗酒养疏慵。
三江
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蓉裳对蕙帐,玉斝对银釭。青布幔,碧油幢,宝剑对金缸。忠心安社稷,利口覆家邦。世祖中兴延马武,桀王失道杀龙逄。秋雨潇潇,漫烂黄花都满径;春风袅袅,扶疏绿竹正盈窗。
旌对旆,盖对撞,故国对他邦。行山对万水,九泽对三江。山岌岌,水淙淙,鼓振对钟撞。清风生酒舍,皓月照书窗。阵上倒戈辛纣战,道旁系剑子婴降。夏日池塘,出沿浴波鸥对对;春风帘幕,往来营业员垒燕双双。
铢对【钅两】,只对双,华岳对湘江。朝车对禁鼓,宿火对塞缸。青琐闼,碧纱窗,汉社对周邦。笙箫鸣细细,钟鼓响摐摐。主簿栖鸾名有览,治中展骥姓惟庞。苏武牧羊,雪屡餐于北海;庄周鲋,水必决于西江。
四支
茶对酒,赋对诗,燕子对莺儿。栽花对种竹,落絮对游丝。四目颉,一只夔,鸲鹆对鹭鸶。半池红菡萏,一架白荼【上艹下縻】。几阵秋风能应候,一犁春雨甚知时。智伯恩深,国士吞变形之炭;羊公德大,邑人竖堕泪之碑。
行对止,速对迟,舞剑对围棋。花笺对草字,竹简对毛锥。汾水鼎,岘山碑,虎豹对熊罴。花开红锦绣,水漾碧琉璃。去妇因探邻舍枣,出管恰从云里降;橹声咿轧,渔舟正向雪中移。
戈对甲,鼓对旗,紫燕对黄鹂。梅酸对李苦,青眼对白眉。三弄笛,地围棋,雨打对风吹。海棠春睡早,杨柳昼眠迟。张骏曾为槐树赋,杜陵不作海堂诗。晋士特奇,可比一斑之豹;唐儒博识,堪为五总之龟。
五微
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霜菊瘦,雨梅?肥,客路对渔矶。晚霞舒锦绣,朝露缀珠玑。夏暑客思欹石枕,秋寒妇念寄边衣。春水才深,青草岸边渔父去;夕阳半落,绿莎原上牧童归。
宽对猛,是对非,服美对乘肥。珊瑚对玳瑁,锦绣对珠玑。桃灼灼,柳依依,绿暗对红稀。窗前莺并语,帘外燕双飞。汉致太增三尺剑,周臻大定一戎衣。吟成赏月之待,只悉月堕;斟满送春之酒,惟憾春归。
声对色,饱对饥,虎节对龙旗。杨花对桂叶,白简对朱衣。龙也吠,燕,荡荡对巍巍。春暄资日气,秋冷借霜威。出使振威冯奉世,治民异等尹翁归燕我弟兄,载咏棣棠【韦华】【韦华】;命伊将帅,为歌杨柳依依。
六鱼
无对有,实对虚,作赋对观书。绿窗对朱户,宝马对香车。伯乐马,浩然驴,
弋雁对求鱼。分金齐鲍叔,奉璧蔺相如。掷地金声孙绰赋,回文锦字窦滔书。未
遇殷宗,胥靡困傅岩之筑;既逢周后,太公舍渭水之渔。
终对始,疾对徐,短褐对华裾。六朝对三国,天禄对石渠。千字策,八行书,
有若对相如。花残无戏蝶,藻密有潜鱼。落叶舞风高复下,小荷浮水卷还舒。爱
见人长,共服宣尼休假盖;恐彰已吝,谁知阮裕竟焚车。
麟对凤,鳖对鱼,内史对中书。犁锄对耒耜,畎浍对郊墟。犀角带,象牙梳,
驷马对安车。青衣能报赦,黄耳解传书。庭畔有人持短剑,门前无客曳长裾。波
浪拍船,骇舟人之水宿;峰峦绕舍,乐隐者之山居。
七虞
金对玉,宝对珠,玉兔对金鸟。/:请记住我站域名/孤舟对短棹,一雁对双凫。横醉眼,捻吟须,
李白对杨朱。秋霜多过雁,夜月有啼乌。日暧园林花易赏,雪寒村舍酒难沽。人
处岭南,善探巨象口中齿;客居江右,偶夺骊龙颔下珠。
贤对圣,智对愚蠢,傅粉对施朱。名缰对利锁,挈榼对提壶。鸠哺子,燕调
雏,石帐对郇厨。烟轻笼岸柳,风急撼庭梧。鸜眼一方端石砚,龙涎三炷博山垆。
曲沼鱼多,可使渔人结网;平田兔少,漫劳耕者守株。
秦对赵,越对吴,钓客对耕夫。箕裘对杖履,杞梓对桑榆。天欲晓,日将晴,
狡兔对妖狐。读书甘刺股,煮粥惜焚须。韩信武能增四海,左思文足赋三都。嘉
遁幽人,适志竹篱茅舍;胜游公子,玩情柳陌花衢。
八齐
岩对岫,涧对溪,远岸对危堤。鹤长对凫短,水雁对山鸡。星拱北,月流西,
汉露对汤霓。桃林牛已放,虞坂马长嘶。叔侄去官闻广受,弟兄让国有夷齐。三
月春浓,芍药丛中蝴蝶舞;五更天晓,海棠枝上子规啼。
云对雨,水对泥,白璧对玄圭。献瓜对投李,禁鼓对征鼙。徐稚榻,鲁班梯,
凤翥对鸾栖,有官清似水,无客醉如泥。截发惟闻侃母,断机只有乐羊妻。秋望
佳人,目送楼头千里雁;早行远客,梦惊枕上五更鸡。
熊对虎,象对犀,霹雳对虹霓。杜鹃对孔雀,桂岭对梅溪。萧史凤,宋宗鸡,
远近对高低。水寒鱼不跃,林茂鸟频栖。杨柳和烟彭泽县,桃花流水武陵溪。公
子追欢,闲骤玉骢游绮陌;佳人倦绣,闷欹珊枕掩香闺。
九佳
河对海,汉对淮,赤岸对朱崖。鹭飞对鱼跃,宝钿对金钩。鱼圉圉,鸟喈喈,
草履对芒鞋。古贤尝笃厚,时辈喜诙谐。孟训文公谈性善,颜师孔子问心斋。缓
抚琴弦,像流莺而并语;斜排筝柱。类过雁之相挨。
丰对俭,等对差,布袄对荆钗。雁行对鱼阵,榆塞对兰崖。桃荠女,采莲娃,
菊径对苔阶。诗成对六义备,乐奏八音谐。造律吏哀秦法酷,知音人说郑声哇。
天欲飞霜,塞上有鸿行已过;云将作雨,庭前多蚁阵先排。
城对市,巷对街,破屋对空阶。桃枝对桂叶,砌蚓对墙蜗。梅可望,橘堪怀,
季路对高柴。花藏沽酒市,竹映读书斋。马首不容孤竹扣,车轮终阳埋。朝宰锦
衣,贵束乌犀之带;宫人宝髻,宜簪白燕之钗。?
十灰
增对损,闭对开,碧草对苍苔。书签对笔架,两曜对三台。周召虎,宋桓魋,
阆苑对蓬莱。薰风生殿阁,皓月照楼台。却马汉文思罢献,吞蝗唐太冀移灾。照
耀八荒,赫赫丽天秋日;震惊百里,轰轰出地春雷。
沙对水,火对灰,雨雪对风雷。书对传癖,水浒对岩隈。歌旧曲,酿新醅,
舞馆对歌台。春棠经雨放,秋菊傲霜开。作酒固难忘曲蘖,调羹必要用盐梅。
月满庾楼,据胡床而可玩;花开唐苑,轰羯鼓以奚催。
休对咎,福对灾,象箸对犀杯。宫花对御柳,峻阁对高台。花蓓蕾,草根荄,
剔藓对剜苔。雨前庭蚁闹,霜后阵鸿哀。元亮南窗今日傲,孙弘东阁几时开。平
展青茵,野外茸茸软草;高张翠幄,庭前郁郁凉槐。
十一真
邪对正,假对真,獬豸对麒麟。韩卢对苏雁,陆橘对庄椿。韩五鬼,李三人,
北魏对西秦。蝉鸣对暮夏,莺啭怨残春。野烧焰腾红烁烁,溪流波皱碧粼粼。行
无踪,居无庐,颂成酒德;动有时,藏有节,论著钱神。
哀对乐,富对贫,好友对嘉宾。弹冠对结绶,白日对青春。金翡翠,玉麒麟,
虎爪对龙麟。柳塘生细浪,花径起香尘。闲爱登山穿谢屐,醉思漉酒脱陶巾。雪
冷霜严,倚槛松筠同傲岁;日迟风暖,满园花柳各争春。
香对火,炭对薪,日观对天津。禅心对道,野妇对宫嫔。仁无敌,德有邻,
万石对千钧。滔滔三峡水,冉冉一溪冰。充国功名当画阁,子张言行贵书绅。笃
志诗书,思入圣贤绝域;忘情官爵,羞沾名利纤尘。
十二文
家对国,武对文,四辅对三军。九经对三史,菊馥对兰芬。歌北鄙,咏南薰,
迩听对遥闻。召公周太保,李广汉将军。 闻化蜀民皆草偃,争权晋土已瓜分。巫
峡夜深,猿啸苦哀巴地月;衡峰秋早,雁飞高贴楚天云。
欹对正,见对闻,偃武对修文。羊车对鹤驾,朝旭对晚曛。花有艳,竹成文,
马燧对羊欣。山中梁宰相,树下汉将军。施帐解围嘉道韫,当垆沽酒叹文君。好
景有期,北岭几枝梅似雪;丰年先兆,西郊千顷稼如云。
尧对舜,夏对殷,蔡惠对刘蕡。山明对水秀,五典对三坟。唐李杜,晋机云,
事父对忠群。雨晴鸠唤妇,霜冷雁呼群。酒量洪深周仆射,诗才俊逸鲍参军。鸟
翼长随,凤兮洵众离长;狐威不假,虎也真百兽尊。
十三元
幽对显,寂对喧,柳岸对桃源。莺朋对燕友,早暮对寒暄。鱼跃沼,鹤等乘
轩,醉胆对吟魂。轻尘生范甑,积雪拥袁门。缕缕轻烟芳草渡,丝丝微雨杏花村。
诣阙王通,献太平十二策;出关老子,著道德五千言。
儿对女,子对孙,药圃对花村。高楼对邃阁,赤豹对玄猿。妃子骑,夫人轩,
旷野对平原。匏巴能鼓瑟,伯氏善吹埙。馥馥早梅驿使,萋萋芳草怨王孙。秋夕?/FONT>
月明,苏子黄岗游赤壁;春朝花发,石家金谷启芳园。,
歌对歌,德对恩,犬马对鸡豚。龙池对凤沼,雨骤以云屯。刘向阁,李膺门,
唳鹤对啼猿。柳摇春白昼,梅弄月黄昏,岁冷松筠皆有节,春喧桃李本无言。噪
晚齐蝉,岁岁秋来泣恨;啼宵蜀鸟,年年春去伤魂。
十四寒
多对少,易对难,虎踞对龙蟠。龙舟对凤辇,白鹤对青鸾。风淅淅,露【氵专】
【氵专】,绣毂对雕鞍。鱼游荷叶沼,鹭立蓼花滩。有酒阮貂奚用解,无鱼冯铗
必须弹。丁固梦松,柯叶忽然生腹上;文郎画竹,枝梢倏尔长毫端。
寒对暑,湿对干,鲁隐对齐桓。寒毡对明暖席,夜饮对晨餐。叔子带,仲由
冠,郏瘣邯郸。嘉禾忧夏旱,衰柳耐秋寒。杨柳绿遮元亮宅,杏花红映仲尼坛。
江水流长,环绕似青罗带;海蟾满,澄明如白盘。
横对竖,窄对宽,黑志对弹丸。朱帘对画栋,彩槛对雕栏。春既老,夜将阑,
百辟对千官。怀仁称足足,抱义美般般。好马君王曾市骨,食猪处士仅思肝。世
仰双仙,元礼舟中携郭泰,人称连壁,夏候车上并潘安。
十五删
兴对废,附对攀,露草对霜菅,歌廉对借寇,习孔对希颜。山垒垒,水潺潺,
奉壁对探镮,礼由公旦作,诗本仲尼删。驴困客方经灞水,鸡鸣人已出函关。几
夜霜飞已有苍鸿辞北塞,数朝雾暗岂无玄豹南山。
犹对尚,侈对悭,雾髻对烟鬟。莺啼对鹊噪,独鹤对双鹇。黄牛峡,金马山,
结草对衔环。昆山惟玉集,合浦有珠还。阮籍旧能为眼白,老莱新着衣斑。栖迟
避世人草衣木食,窈窕颂城女云鬓花颜。
姚对宋,柳对颜,赏善对惩奸。愁中对梦里,巧慧对痴顽。孔北海,谢东山,
使越对征蛮,声闻濮上,离曲听阳关。骁将袍披仁贵白,小儿衣着老莱斑。茅
舍无人,难却尘埃生榻上;竹亭有客,尚留风月在窗间。
下卷
一先
晴对雨,地对天,天地对山川。山川对草木,赤壁对青田。郏鄏鼎,武城弦,
木笔对苔钱。金城三月柳,玉井九秋莲。何处春朝风景好,谁家秋夜圆。珠缀花
梢,千点蔷薇香露;练横树杪,几丝杨柳残烟。
前对后,后对先,众丑对孤妍。莺簧对蝶板,虎穴对龙渊。击石磬,观韦编,
鼠目对茑肩。春园花柳地,秋沼芰荷天。白羽频挥闲客坐,乌纱半坠醉翁眠。野
店几家,羊角风摇沽酒旆;长川一带,鸭头泛卖鱼船.
离对坎,震对乾,一日对千年,尧天对舜日,蜀水对秦川.苏武节,郑虔毡,
润壑对林泉。挥戈能退日,持管莫窥天。寒食芳辰花烂熳,中秋佳节月婵娟。梦
里荣华,飘忽枕中之客,壶中日月,安闲市上之仙。
二萧
恭对慢,吝对骄,水远对山遥。松轩对竹槛,雪赋对风谣。乘五马,贯双雕,
烛灭对香消。明蟾常彻夜,骤雨不终朝。楼阁天凉风飒飒,关河地隔雨潇潇。几
点鹭鸶,日暮常飞红蓼岸;一双【氵鸡】【涑鸟】,春朝频泛绿杨骄。
开对落,暗对昭,赵瑟对虞韶。轺车对驿骑,锦绣对琼瑶。羞攘臂,懒折腰,
范甑对颜瓢。寒天鸳帐酒,夜月凤台箫。腰肢杨柳软,佳人颜貌海棠娇。豪
客寻春,南陌草青香阵阵;闲人避暑,东堂蕉绿影摇摇。
班对马,董对晁,夏昼对春宵。雷声对电影,麦穗对禾苗。八千路,廿四桥,
总角对垂髫。露桃匀脸,风柳舞纤腰。贾谊赋成伤鵩鸟,周公诗说托鸱鸮。幽寺
寻僧,逸兴岂知俄尔尽;长亭送客,离魂不觉黯然消。
三肴
风对雅,象对爻,巨蟒对长蛟。天文对地理,蟠蟀对螵蛸。龙生矫,虎咆哮,?
北学对东胶。筑台须垒土,成屋必诛茅。潘岳不忘秋兴赋,边韶常被昼眠嘲,抚
养群黎,已见国家隆治;滋生万物,方知天地泰交。
蜿对虺,蜃对蛟,麟薮对鹊巢。风声对月色,麦穗对桑苞。何妥难,子云嘲,
楚甸对商郊。五音惟耳听,万虑在心包。葛被汤征因仇饷,楚曹齐伐责包茅。高
矣若天,洵是圣人大道;淡而如水,实为君子神交。
牛对马,犬对猫,旨酒对嘉肴。桃红对柳绿,竹叶对松梢,藜杖叟,布衣樵,
北野对东郊。白驹形皎皎,黄鸟语交友。花圃春残无客到,柴门夜永有僧敲。墙
畔佳人,飘扬竞把秋千舞;楼前公子,笑语争将蹴【足菊】抛。
四豪
琴对瑟,剑对刀,地迥对天高。峨冠对博带,紫绶对绯袍。煎异茗,酌香醪,
虎兕对猿猱。武夫攻骑射,野妇务蚕缫。秋雨一川淇澳竹,春风两岸武陵桃。螺
髻青浓,楼外晚山千仞;鸭头绿腻,溪中春水半篙。
刑对赏,贬对褒,破斧对征袍。梧桐对橘柚,枳棘对蓬蒿。雷焕剑,吕虔刀,
橄榄对葡萄。一椽书舍小,百尺酒楼高。李白能诗时秉笔,刘伶爱酒每馎糟。礼
别尊卑,拱北众星常灿灿;势分高下,朝东万水自滔滔。
瓜对果,李对桃,犬子对羊羔。春分对夏至,谷水对山涛。双凤翼,九牛毛,
主逸对臣劳。水流无限阔,山耸有余高。雨打村重新牧笠,尘生边将旧征袍。俊
士居官,荣引鹓鸿之序;忠臣报国,誓殚犬马之劳。
五歌
山对水,海对河,雪竹对烟萝。新欢对旧恨,痛饮对高歌。琴再抚,剑重磨,
媚柳对枯荷。荷盘从雨洗,柳线任风槎。饮酒岂知欹醉帽,观棋不觉烂樵柯。山
寺清幽,遥临万倾烟波。
繁对简,少对多,里咏对途歌。宦情对旅况,银鹿对铜驼。剌吏鸭,将军鹅,
玉律对金科。古堤垂亸柳,曲沼长新荷。命驾吕因思叔夜,马车蔺为避廉颇。千
尺水帘,今古无人能手卷;一轮月镜,乾坤何匠用功磨。
霜对露,浪对波,径菊对池荷。酒阑对歌罢,日暖对风和。梁父咏,楚狂歌,
放鹤对观鹅。史才推永叔,刀笔仰萧何。种橘犹嫌千树少,寄梅谁信一枝多。林
下风生,黄发村童推牧笠;江头日出,皓眉溪叟晒渔蓑。
六麻
松对柏,缕对麻,蚁阵对蜂衙。頳鳞对白鹭,冻雀对昏鸦,白堕酒,碧沉茶,
品笛对吹笳。秋凉梧堕叶,春暖杏开花。雨长苔痕侵壁砌,月移梅影上窗纱。飒
飒秋风,度城头之筚篥;迟迟晚照,动江上之琵琶。
优对劣,凸对凹,翠竹对黄花。松杉对杞梓,菽麦对桑麻。山不断,水无涯,
煮酒对烹茶。鱼游池面水,鹭立崖头沙。百亩风翻陶令秫,一畦雨熟邵平瓜。闲
捧竹根,饮李白一壶之酒;偶擎桐叶,啜卢同七碗之茶。
吴对楚,蜀对巴,落日对流霞。酒钱对诗债,柏叶对松花。驰驿骑,泛仙槎,
碧玉对丹砂。设桥偏送笋,开道竟还瓜。楚国大夫沉汩水,洛阳才子谪长沙。书
箧琴囊,乃士流活计;药炉茶鼎,实闲客生涯。
七阳
高对下,短对长,柳影对花香。词人对赋客,五帝对三王。深院落,小池塘,
晚眺对晨妆。绛霄唐帝殿,绿野晋公堂。寒集谢庄衣上雪,秋添潘岳鬓边霜。人
浴兰汤,事不忘于端午;客斟菊酒,兴常记于重阳。
尧对舜,禹对汤,晋宋对隋唐。奇花对异卉 ,夏日对秋霜。八叉手,九回肠,
地久对天长。一堤杨柳绿,三径黄。闻鼓塞兵方战斗,听钟宫女正梳妆。春
饮方归,纱帽半淹邻舍酒;早朝初退,衮衣微惹御炉香。
荀对孟,老对庄,亸柳对垂杨。仙宫对梵宇,小阁对长廊。风月窟,水云乡,
蟋蟀对螳螂。暖烟香霭霭,寒烛影煌煌。伍子欲酬渔父剑,韩生尝窃贾公香。三
月韶光,常忆花明柳媚;一年好景,难忘橘绿橙黄。
八庚
深对浅,重对轻,有影对无声。蜂腰对蝶翅,宿醉对余酲。天北缺,日东生,
独卧对同行。寒冰三尺厚,秋月十分明。万卷书客容闲客览,一樽酒待故人倾。
心侈唐玄,厌看霓裳之曲;意骄陈主,饱闻玉树之赓。
虚对实,送对迎,后甲对先庚。鼓琴对舍瑟,搏虎对骑鲸。金匼匝,玉【王从】
琤,玉宁对金茎。花间双粉蝶,柳内几黄莺。贫里每甘藜藿味,醉中厌听管弦声。
肠断秋闺,凉吹已侵重被冷;梦惊晓枕,残蟾犹照半窗明。
渔对猎,钓对耕,玉振对金声。雉城对雁塞,柳枭对葵倾。吹玉笛,弄银笙,
阮杖对桓筝。墨呼松处士,纸号楮先生。露浥好花潘岳县,风搓细柳亚夫营,抚?
动琴弦,遽觉座中风雨至;哦成诗句,应知窗外鬼神惊。
九青
红对紫,白对青,渔火对禅灯。唐诗对汉史,释典对仙经。龟曳尾,鹤梳翎,
月榭对风亭。一轮秋夜月,几点晓天星。晋士只知山简醉,楚人谁识屈原醒。绣
倦佳人,慵把鸳鸯文作枕;吮毫画者,思将孔雀写为屏,
行时坐,醉对醒,佩紫对纡青。棋枰对笔架,雨雪对雷霆。狂蛱蝶,小晴蜒,
水岸对沙汀。天台孙绰赋剑阁孟阳铭。传信子卿千里雁,照书车胤一囊萤。冉冉
白云,夜半高遮千里月;澄澄碧水,宵中寒映一天星。
书对史,传对经,鹦鹉对鹡鸰。黄茅对白荻,绿草对青萍。风绕铎,雨淋铃,
水阁对山亭。渚莲千朵白,岸柳两行青。汉代宫中生秀柞,尧时阶畔长祥蓂。一
枰决胜,棋子分黑白;半幅能灵,画色间丹青。
十蒸
新对旧,降对升,白犬对苍鹰。葛巾对藜杖。涧水对池冰。张兔网,挂鱼罾,
燕雀对鹏鹍。炉中煎药火,窗下读书灯。织锦逐梭成舞凤,画屏误笔作飞蝇。宾
客刘公,座上满斟三雅爵;迎仙汉帝,宫中高插九光灯。
儒对士,佛时僧,面友对心朋。春残对夏老,夜寝时晨兴。千里马,九霄鹏,
霞蔚对云蒸。寒堆阴岭雪,春泮水池冰。亚父愤生撞玉斗,周公誓死作金滕。将
军元晖,莫怪人讥为饿虎;侍中卢昶,难逃世号作饥鹰。
规对矩,墨对绳,独步时同登。吟哦对讽咏,访友对寻僧。风绕屋,水襄陵,
紫鹄对苍鹰。鸟寒惊夜月,鱼暖上春冰。扬子口中飞白凤,何郎鼻上集青蝇。巨
鲤跃池,翻几重之密藻;颠猿饮涧,挂百尺之垂藤。
十一尤
荣对辱,喜对忧,夜宴对春游。燕关对楚水。蜀犬对吴牛。茶敌睡,酒消愁,
青眼对白头。马迁修史记,孔子作春秋。适兴子猷帝泛棹,思归王粲强登楼。窗
下佳人,妆罢重将金插鬓;筵前舞*,曲终还要锦缠头。
唇对齿,角对头,策马对骑牛。毫尖对笔底,绮阁对雕镂。杨柳岸,荻芦洲,
语燕对啼鸠。客乘金络马,人泛木兰舟。绿野耕夫春举耜,碧池渔父晚垂钩。波
浪千层,喜见蛟龙得水;云霄万里,惊看雕鹗横秋。
庵对寺,殿对楼,酒艇对渔舟。金龙对彩凤,豮豕对童牛。王郎帽,苏子裘,
四季对三秋。峰峦夫地秀,江汉天流。一湾绿水渔村小,万里青山佛寺幽。龙马
呈河,羲皇阐微而画卦;神龟出洛,禹王取法以陈畴。
十二侵
眉对目,口对心,锦瑟对瑶琴。晓耕对寒钓,晚笛对秋砧。松郁郁,竹森森,
闵损对曾参。秦王亲击缶,虞帝自挥琴。三献卞和尝泣玉,四知杨震固辞金。寂
寂秋朝,庭叶因霜摧嫩色;沉沉春夜,砌花随月转清阴。
前对后,古对今,野兽对山禽。犍牛对牝马,水浅对山深。曾点瑟,戴逵琴,
璞玉对浑金。艳红花弄色,浓绿柳敷阴。不雨汤王方剪爪,有风楚子正披襟。书
生惜壮岁韶华,寸阴尺璧,游子爱良宵光景,一刻千金。
丝对竹,剑时琴,素志对丹心。千愁对一醉,虎啸对龙吟。子罕玉,不疑金,
往古对来今。天寒邹吹律,岁旱傅为霖。渠说子规为帝魄,侬知孔雀是家禽。屈
子沉江,处处舟中争系粽;牛郎渡渚,家家台上竞穿针。
十三覃
千对百,两对三,地北对天南。佛堂对仙洞,道院对禅庵。山泼黛。水浮蓝,
雪岭对云潭。凤飞方翙翙,虎视已眈眈。窗下书生时讽咏,筵前酒客日耽酣。白
草满郊,秋日牧征人之马;绿桑盈亩,春时供农妇之蚕。
将对欲,可对堪,德被对恩罩。权衡对尺度,雪寺对云庵。安邑枣,沿庭柑,
不愧对无渐。魏征能直谏,王衍善清谈。紫梨摘去从山北,丹荔传来自海南。攘
鸡非君子所为,担当月一;养狙是山公之智,止用朝三。
中对外,北对南,贝母对宜男。移山对浚井,谏苦对言甘。千取百,二为三,
魏尚对周堪。海门翻夕浪,山市拥晴岚。新缔直子纻,旧交犹脱馆人骖。文
在淹通,已咏冰兮寒过水;永和博雅,可知青者胜于蓝。
十四盐
悲对乐,爱对嫌,玉兔对银蟾。醉侯对诗史,眼底对眉尖。风囗【習风】囗
【習风】,雨绵绵,李苦对瓜甜。画堂施锦帐,酒市舞青帘。横槊赋诗传孟德,
引壶酌酒尚陶潜。两曜迭明,日东生而月西出;五行式序,水下润而火上炎。
如对似,减对添,绣幕对朱帘。探珠对献玉,鹭立对鱼潜。玉屑饭,水晶盐,
手剑对腰镰。燕巢依邃阁,蛛网挂虚檐。夺槊至三唐敬德,栾棋第一晋王恬。南
浦客归,湛湛春波千顷净;西楼人悄,弯弯夜月一钩纤。
逢对遇,仰对瞻,市井对闾阎。投簪对结绶,握发对掀髯。张绣幕,卷珠帘,
石碏对江淹。宵征方肃肃,夜饮已厌厌。心褊小人长戚戚,礼多君子屡谦谦。美
剌殊文,备三百五篇诗咏;吉凶异画,变六十四卦爻占。
十五咸
清对浊,苦对咸,一启对三缄。烟蓑对雨笠,月榜对风帆。莺囗【耳见】囗
【耳完】,燕呢喃,柳杞对松杉。情深悲素扇,泪痛湿青衫。汉室既能分四姓,
周朝何用叛三监。破的而探牛心,豪矜王济;竖竿以挂犊鼻,贫笑阮咸。
能对否,圣对贤,卫瘏对浑瑊。雀罗对鱼网,翠囗【足尚】对苍崖。红罗帐,
白布衫,笔格对书函。蕊香蜂竞采,泥软燕争衔。凶孽誓清闻祖逖,王家能义有
巫咸。溪臾新居,渔舍清幽临水岸;山僧久隐,梵宫寂寞倚云岩。
冠对带,帽对衫,议鲠对言谗。行舟对御马,俗弊对民岩。鼠且硕,兔多囗
咏素蝶诗范文4
无论是全国的《考试大纲》,还是江苏的《考试大纲》(本人是江苏人),对诗歌鉴赏这一考点,均要求达到:(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而无论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还是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都必须建立在一个前提之下,即读懂诗歌内容。本人仔细研究了一下近年来全国各地高考的诗歌鉴赏题目,略有所得,大略整理了一下,发现要想读懂诗歌内容,就要做到“二抓三看”。
一、“二抓”
要读懂诗歌内容,必须学会抓住诗歌的意象、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
古代诗歌特别重视意象,我们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内容,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领会诗歌的主旨。如:李白《送友人》中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两句,我们抓住这两句中的“浮云”和“落日”这两个意象。根据日常生活的积累,我们知道“浮云”行踪不定,让人联想到漂泊。“落日”徐徐落下,让人联想到对朋友的依恋。如此,我们也就能理解这首诗中诗人的情感了。
再如:2008年全国新课标卷蔡肇的《题李世南画扇》,第1小题要求“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要解答这个问题,就要抓住这首诗的意象,即诗中所描述的野水(小溪)、山涧、落叶、人、瓮、寺庙等景物。通过这些景物所组成的画面,我们可以感知到一种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又如:2008年江苏卷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第1小题要求“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我们读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就要抓住关键词“吴宫、晋代”,可知写的是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时的情况。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抓住关键词“山、青天、水、白鹭洲”,可知写的是南京的自然景色。前一句是昔,后一句是今,目的显而易见,古今对比,抒发作者古今兴亡盛衰之感。
二、“三看”
要读懂诗歌内容,除了抓诗歌的意象或关键词,还要做到“三看”。
一是看题目。诗歌的题目,包含着时间、地点、人物、事物、事件以及诗歌的类型等诸多信息,它往往告诉我们诗歌的基本内容,确定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就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诗歌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周朴的《春日秦国怀古》,通过题目我们可以提炼出三点信息:时间是春日,地点是秦国,事件是怀古,由此可以推知这是一首怀古诗,进而可以推知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怀古伤今之情。而我们的推论由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及尾联一句“不堪回首思秦原”可以得到证实。
再如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晏几道的《思远人》,从题目上我们就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怀人之作,由此“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这个问题就可以得到解答了。
二是看作者。每个诗人都有自己的经历和风格,把诗歌和作者结合,知人论世,有利于我们读懂诗歌。看到李白,我们应该想到他诗歌的飘逸洒脱;看到杜甫,我们应该想到他诗歌的沉郁顿挫;看到苏轼,我们应该想到他诗歌的旷达豪迈;看到辛弃疾,我们应该想到他诗歌的气势雄壮。遇到我们比较熟悉的诗人的作品,我们就可以借助我们对诗人生平遭遇和思想性格的了解,以及我们对这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的了解,进而设身处地地揣摩诗人的心境,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技巧。
如:2011年安徽卷欧阳修的《琅琊溪》,如果我们仅看到小注内容,就会认为是表达被贬后的失意之情。但是,欧阳修是“唐宋家”之一,我们对他比较熟悉,尤其是我们学过他的《丰乐亭记》、《醉翁亭记》,都是他写于被贬滁州期间。而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年丰物阜,这里又有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这是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的。他所写的关于滁州的诗文,对滁州山水之美作了极其生动、实在的描绘。因此,我们在回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个问题时就要稍微谨慎一点,而我们从诗歌内容上来看,这首诗也确实是描绘的琅琊溪的美景以及作者对这种美景的喜爱。
再如:2010年安徽卷杜甫的《岁暮》,第1小题问“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杜甫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位诗人,他的诗作大多表现出忧国忧民思想,由此我们可以推知诗人发出如此感慨,还是源于忧患之情。再根据诗歌内容与注释,我们就可以具体回答这个问题了。
又如:2008年江苏卷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第2小题要求回答“‘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我们结合诗人的经历及诗歌内容,可以推知是比喻修辞手法,“浮云”比成那些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遮住了自己望长安,自己不得见长安,自然不会被统治者所重用。
三是看注释。诗下注释往往交待了一些和诗歌有关的文化常识,文学典故,或写作背景。因此从诗歌注释中捕捉信息,对我们分析诗歌具有很大的帮助。
如:2009年全国卷Ⅱ严武的《军城早秋》,第1题问“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回答第一问,则需抓住诗的前两句中的意象,描绘景象,而回答第二问,则一定要注意注释“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的提示作用。
再如:2010年全国卷Ⅰ刘孝绰的《咏素蝶诗》,要回答第二问“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注释,便可知诗人托物言志,表达自己跟素蝶一般,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人赏识的愤慨之情。
又如:2010年安徽卷杜甫的《岁暮》,回答第1题“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时,除了知人论世答出诗人的忧国忧民情感外,诗下注释也能提醒我们还应答出“诗人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之感”,从而答得更全面。
咏素蝶诗范文5
一、清代阳羡文化家族的联姻观念与联姻形态
清代阳羡文化家族以“陈、储、吴、史、任、路、蒋、徐”等几大著姓为构成主体。这些家族大多为南渡之族,于宋元战乱之际迁徙到阳羡。阳羡位于太湖西滨,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少富商巨舶之往来,而传统文化根基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得以深植,重视耕读传家的地域文化风气相当浓厚。受此熏染,阳羡文化家族具有深厚的崇文观念。在其发展过程中,大都坚持以儒为业,以不文为耻,以科第望其家。这由县志、府志等各类方志中屡被称颂的清代阳羡文化家族便可知,如《宜兴县旧志》载吴氏家族“科甲蝉联五世”,其中吴达可,万历五年进士子吴正志,万历十七年进士孙洪亮、洪裕举人,洪昌进士。曾孙贞吉举人,贞庆进士;元孙元臣进士,人以为“德业之报”[1]。储氏家族“三凤家声”,即康熙五年,储方庆与兄储善庆、堂侄储振登同榜进士;雍正十年,储晋观、储传泰、储鼎泰同中举人,名震一时[1];同时“五凤齐飞”,储方庆五子右文、大文、在文、雄文、郁文同登进士榜[1],成艺林佳话。又据《万氏宗谱》《陈氏家乘》《储氏族谱》等谱牒文献,万氏家族因明代中期万士和、万士亨兄弟同时登第而名列望族。陈氏家族于晚明因陈于廷、陈一教、陈于泰、陈于鼎等人先后登第、同朝为官而称望于乡邑。储氏家族因晚明储昌祚、储国祚、储显祚等先后登进士榜被视为名士之族。由此可见,阳羡文化家族以追求科举功名作为家族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实现崇文尚儒的理想,阳羡家族文人在读书课业的同时,注重积累一定的学术优势或文学优势,逐渐形成明确的文化追求,因时间的沉淀而渐积丰厚。随着家族承衍,这种优势最终融汇为独特的家学传统。如储氏家族尤擅古文,陈氏家族则以词鸣,吴氏家族以诗文而著称,万氏家族专攻经学。虽然各个家族的文化素养及其各自擅长有所不同,但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阳羡文化家族的稳定发展,能够产生“文化家族叠加”关系,形成特有的地缘文化现象。清代阳羡文化家族不仅重视自身的文化建树,而且还非常重视家族婚姻圈的建立。清代阳羡文化家族间具有与生俱来的地缘性,以此为基础而展开社会交往,易形成趋同的社会观念,从而产生密切联系。这种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家族间的一般往,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必然要引发质变,而在重视宗族血缘关系的中国传统社会中,“合二姓之好”的联姻,无疑成为建立超越地缘交往关系的最佳方式。阳羡文化家族正是“利用联姻策略来实现自己的社会和政治目的”,“借助联姻形式强化自身的组织性”[2]41,形成以血缘和亲缘为纽带的家族联盟,使彼此更为稳固,并以此来影响一时一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阳羡文化家族联姻的过程,是以某一姓氏为中心,通过婚姻与他姓望族不断进行社会交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双方家族的文化素养,这是家族文化积累沉淀的结果。以陈维崧家族的婚姻为例来看,维崧祖父陈于廷有四子,长子陈贞贻配本邑路氏女,乃路云龙的孙女;次子陈贞裕娶同郡进士吴道行女;三子陈贞达娶常州进士郑振先女;四子陈贞慧娶同郡进士汤兆京女。陈于廷的两个侄儿陈贞元、陈贞禧分别娶万炯女和万震祈之女。陈于廷的三个女儿分别适举人吴洪裕、庠生曹懋勤、进士吴简思。陈于廷养女杜氏适进士吴正心。陈于廷弟陈于明的女儿,长适太学生万诚,次适明戊辰进士路进,三适壬午解元癸未进士卢象观。陈于廷弟陈于扆的女儿,分别嫁太学生储懋学、庠生徐荪。显然,陈氏家族在其择婚过程中,非常重视对方的文化背景和功名成就。陈维崧家族本身就具有深厚的文化积累,以诗书传家,而与陈氏有嫁娶关系的吴氏、曹氏、万氏、卢氏等,亦世以风雅为胜,文化层次较高,体现了重视文化门第的择婚观。反观之,吴氏、曹氏、万氏、卢氏等选择陈氏,也同样是以陈氏文化声誉作为一个重要标准。以上阳羡文化家族的联姻,说明了清代阳羡文化家族坚定的文化取向和处于共同社会层次的内在要求,而正是这种“取向”和“要求”的不断实现,使得其联姻行为具有规模效应,这主要反映在家族联姻形态上,具有世代连续和连环共存的特点。清代阳羡文化家族联姻,往往并不满足于单一的嫁娶关系,而追求世代缔结“秦晋之好”。以清初阳羡吴氏与陈氏的联姻为例,缔结了四代婚姻,纵向历时长、辈份衔接紧。首先是吴洪裕娶陈维崧姑母,其次是吴洪裕之子吴本嵩娶陈维崧堂姐,再次是吴洪裕孙女嫁陈维崧弟陈维岳,最后是吴洪裕曾孙女嫁陈维崧子陈履端。阳羡文化家族的世代联姻,形成了亲戚关系的累复叠加。例如储氏与陈氏的婚姻,储懋学娶陈维崧堂姑,储懋学之女又嫁陈维崧,陈之堂姑又是他的岳母。此后,陈维崧孙陈克猷又娶储懋学曾孙女。再如万氏与陈氏的婚姻,万复古娶陈维崧表妹,万复古子万峰娶陈维崧女,陈维崧女的表姑同时兼为她的婆母。又如吴逢原娶储欣妹,吴逢原侄孙吴来燕娶储欣女。阳羡文化家族间的世代娶嫁,可能会出现暂时性中断,但很快就会因文化门第对等而“再续姻缘”,如储氏与史氏,明末储昌祚女适史汤诰,因储昌祚与史汤诰“同登万历壬午贤书,契甚,因此以次女为公配”[3],储氏女与史汤诰之子即著名词人史惟圆。在这一桩史、储联姻之前,史汤诰的曾祖母也是储家女。清代中期,储、史之间又出现了较大规模的联姻,储在文之女嫁史惟圆侄孙史镕英,储在文侄孙储嗣会娶史承谦之女,另一侄孙储成璋娶史承谦的侄女。史氏与徐氏也是如此,在清初缔结婚姻后,于康熙末年再续“前缘”,乾隆初期“宜兴二史”史承谦、史承豫的母亲即著名词人徐瑶之女。从以上家族间嫁娶关系的梳理中可以发现,吴、储、陈、万、史等以各自家族为中心,形成各1042012.3自的婚姻圈,而每个家族的婚姻圈又呈现交集,在共时性内,形成以某一家族为原点,向四周辐射、绾结的态势。如以陈氏为中心,吴氏、储氏、万氏聚合为姻亲族群,以储氏为中心,陈氏、史氏、徐氏又形成了一个关系紧密的姻娅家族联盟。虽然,因家族文献材料散缺的缘故,我们尚不能全景式地展现清代阳羡文化家族间繁复错杂的姻亲图谱,但就以上陈氏、储氏、万氏、吴氏、史氏等阳羡文化家族交相迭错的联姻形态,已俨然形成了一张姻娅网络,联结着来自不同家族的阳羡词人。由此不难看出,清代阳羡词人不仅具有地缘关系,而且还保持着深厚的血缘、亲缘关系。清代阳羡文化家族,通过门第对等的家族联姻,实现了共同处于同一社会结构的文化追求,缔结了一个以亲缘和血缘为纽带的亲族群。清代阳羡词文学集群的产生,正是基于这种姻亲关系。阳羡家族文学力量因联姻而得以凝聚,因创作实践而得以发挥,最终成就了清代阳羡词学的辉煌。
二、清代阳羡文化家族联姻所形成的词文学氛围
阳羡文化家族的联姻,反映了家族生存的一体化趋向和强烈的类聚性特征,这是家族间根据自身要求所进行的文化选择。家族间如此相攀互联,持续得越久,所历世代越多,则越有利于家族的繁衍、家风与家学的培育,家族文化的积淀越淳厚。地域之内,联姻关系成为形成人才渊薮的内在机制;家族之间,随着亲缘和人文的渗透,姻娅网络就形成一个意味独特的人文空间和共同体。阳羡文化家族的词创作的兴趣与创作取向,正是在联姻所构造的这一人文空间和共同体中逐渐生成发展的。阳羡文化家族往往都具有一门风雅、词人辈出的文化特征。陈氏家族有陈维崧、陈维嵋、陈维岳、陈宗石、陈维岱、陈履端、陈枋等,储氏家族有储福宗、储欣、储贞庆、储方庆、储国钧、储秘书等,万氏家族有万树、万锦雯、万廷仕、万松龄等、徐氏有徐荪、徐喈凤、徐翙凤、徐瑶、徐玑、徐洪钧等。同时,这些家族间姻亲关系错综,如万廷仕与陈维崧为表亲,与万锦雯为从叔侄,又与万树为堂亲;徐荪既是徐喈凤兄弟的叔父,又是陈维崧的表姑夫。然而,正是陈氏、储氏、万氏、徐氏、史氏词人共同吟酬创作,才促成了清代阳羡词兴盛的局面。清代阳羡词文学创浓厚作氛围,正是在家族间所形成的联姻关系中勃然兴发的。这种家族姻娅联盟,就是一片丰沃的词学土壤。我们不妨转换一下视角,以储氏家族联姻脉络为路径,从时间流程上进一步纵向观照阳羡词文学氛围的流变。由此可以发现,顺康之际储贞庆、储福宗、储欣等与史惟圆、陈维崧等多有唱和,文学交往密切,雍乾之际储氏后人储国钧、储秘书叔侄与史氏后辈史承谦、史承豫则过往甚密,时相吟咏酬和,以储氏、史氏为核心,又形成了阳羡家族姻娅圈中另一个值得重视的词集群。而不同时期储氏、史氏词人的递相汇聚,足以说明联姻所形成的文学环境具有多么深厚的影响。显然,雍乾之际以史承谦为首的阳羡词人群,是联姻所构造的文学环境对家族文学力量的再聚合。而这一群体的核心人物史承谦,亦是姻亲延绵与文化渗透所胚育的重要词家。据严迪昌先生考证,史承谦系史惟圆从侄曾孙,徐瑶之外孙,史惟圆与徐瑶父徐喈凤,皆为清初阳羡派名家,徐瑶亦有《桂子楼词》《双溪泛月词》,与史承谦祖父史陆舆为同辈姻亲[4]231,史承谦所置身的词文化氛围由此可察。
联姻还有助于家族间在道义上彼此扶持,在政治、文化上共同发展,激发并增强集体忧患意识。这种精神一旦凝结为地域人文传统,必然会成为家族文人自觉的精神选择,进而对文学创作产生影响。自晚明以来,阳羡联姻家族间就积淀着崇尚气节的清流之风,陈于廷、汤兆京、史孟麟等,既为姻亲,又同为东林党中的刚介之士,抗争阉党尤为坚决。清兵南下之际,阳羡卢氏、陈氏、潘氏、万氏、储氏等联姻家族同仇敌忾,自发组织抗清义军,抵御侵略,诸族都有大量遇害或牺牲的士人,人数之巨居于江东前列。阳羡姻亲家族间的这种忧患精神,随着联姻网络的铺衍,逐渐渗透到阳羡家族文化血脉之中,影响着清代阳羡词人,形成“直面现实”的创作传统。清代阳羡词人是清词史上尤擅拈大题目出大意义者。特别是清初的阳羡词人,对明清易代历史现实的反思,“显得醒豁明朗,主题宏大而集中”[5]125。陈维崧《夏临初本意,癸丑三月十九日用明杨孟载韵》,以词体写作“甲申”三十年祭,表达故国之思,最为典型。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心态,并非独陈氏一人所有,而是清初阳羡文化家族的集体情绪。陈维崧和他的姻亲史惟圆、曹亮武、蒋景祁等人,还有题咏“虎丘五人之墓”词,及吟咏“题《钟山梅花图》”词等,都是群体性悼家国沦丧、寄托故国哀思的重要作品,是阳羡联姻家族的忧患意识的艺术再现。阳羡词人擅拈大题目出大意义还在于,具有敢于表现清初社会民生的现实主义精神,汤恩孝《念奴娇江南奇旱,时抚臣奏欲告籴湖广而楚中荒疏复至》、史惟圆《沁园春十月初五纪鬼声之异》、陈维崧《贺新郎纤夫词》等都是哀民生艰辛、世事艰难的优秀词篇。雍乾之际的阳羡词人,虽无大题目可拈,但仍能坚持“直面现实”的创作传统。史承谦《采桑子》(郁轮袍曲当时谱)、储国钧《梦横塘晓行》、储秘书《风入松芜城秋感》、任曾贻《甘州》等作,在感怀、羁旅中直视自我境遇,抒写才人失路、仕途潦倒的失意之情,反映被盛世所弃的寂寞寒士的真实心态,具有一定的现实精神。虽其题材未可称重大,亦不以悲慨激荡见长,但置于难有萧骚凄怨之音的雍乾词坛,亦可视为蕴含现实意义之作。新生的姻缘联系叠加固有的地缘关系,使阳羡文化家族间建立起超越地缘交往的更为稳固亲密的结盟关系,联姻网络中核心文学人物的影响力也更为直接而深刻。曹亮武由诗转词的创作转型最为典型。曹亮武曾与陈维崧一起受业于侯方域,初涉文坛时以诗文创作为主,并不喜词。陈维崧曾言:“南耕与余少同学,长以诗文相切劘,余好为长短句,数以咻南耕,南耕颇薄之,弗肯为。”
然而,当陈维崧宗法辛苏,大力实践以诗为词、以词存史之后,曹亮武也受之影响,由诗转词,尝试作纪游及他词数十篇。初学词者,往往从仿婉约情韵起步,而曹亮武作词之始,就自觉以诗为词,陈维崧称其“益奇绝有宋人所不及者”[6],其词语言健举洒脱,词情沉郁,绝少柔媚之态,显然是受陈维崧词的艺术启发。在联姻所构造的新的人文空间里,阳羡词人形成了融通无间、共同交流、知音相赏的状态。清初阳羡词家中隐逸色彩最为浓重的史惟圆,既是陈维崧的姻亲,又与之有三十年文字深交。据陈维崧《蝶庵词序》载,史惟圆与陈维崧曾探讨彼此的词风个性,“譬之‘子’,子学《庄》,余学屈焉,譬之‘诗’,子师杜,余师李焉”[7]。由此可以推想,二人之间必数次深入交流,最终各取所长,形成交相赏契的审美氛围。这也就不难理解,陈维崧为史惟圆《蝶庵词》作《鹊桥仙蒙城舟中读云臣蝶庵词》,“读完半卷蝶庵词,吹铁笛、洒然而去”。陈维崧《乌丝词》刊刻行世不久,史惟圆《沁园春题其年乌丝词》便随之问世:“将古人诗,比似君诗,惟髯绝伦。更倚声写句,镂冰雕玉,风樯牛马,牛鬼蛇神。年事蹉跎,交游零落,短褐赢僮逐路尘。愁凝处,纵才如云锦,不疗饥贫。”《鹊桥仙蒙城舟中读云臣蝶庵词》《沁园春题其年乌丝词》成为阳羡家族姻娅圈中词人共享而激活创作的典型作品。史惟圆又有《沁园春为雪持题像》,为追和储贞庆《沁园春自题画像》而作,其中“共钓徒词客,相对婆娑”之语流露出知音之赏,亦可视为阳羡家族姻娅圈中词人交流创作的重要表现。而随着时代的远去,词集的散佚,以上文字亦成为了解阳羡词人创作现场化特征的文学史料,弥足珍贵。
三、联姻关系网中的清代阳羡家族词人集群
清代阳羡文化家族之间的词人们,通过家族联姻关系而得以再聚合,分散式的“一门风雅”由此转变为亲族相系的“数门联吟”,形成家族集群式的联袂创作的状态。家族文人本来就是地域文学的重要创造者,而一旦形成联姻关系,以之为基础的新词人集群,无疑成为引领清代阳羡词学发展的更为强劲的力量。清初阳羡词派的诞生,是阳羡文化家族以联姻关系为纽带聚合的最为典型的例证。阳羡成派的过程中,除了文学史发展的内在要求,以及时代风云际会与地域文化传统等影响因素之外,更为直接的、关键的原因在于众多联姻家族的积极支持和参与。陈维崧“僦居里门近十载专攻填词”后[8],陈维崧弟陈维嵋、陈维岳,从侄陈枋、子陈履端等,陈维崧表姐夫史惟圆、表弟曹亮武,以及陈氏的姻亲吴本嵩、吴梅鼎、蒋景祁、董儒龙、任绳隗、徐喈凤、万树、万锦雯、万大士、储贞庆、储福宗等,加之任、万二氏的姻亲史鉴宗等,纷纷积极响应,共同酬和创作,晨夕往还。他们访梅以词柬之,观牡丹以词邀之,赴约不成以词示歉,怀念朋友以词表意,离别亲人以词感怀,借物抒情以词明志,于是有了“东溪修禊”、“石亭访梅”、“荫绿轩观牡丹”、“钟山梅花图题咏”等诸多寄情抒怀的同题唱吟活动,形成“或一姓而联唱骚坛,或同声而搴芳莲社,一时作者俱为天际朱霞”[9]的局面。据稽考,从康熙元年至康熙二十1062012.3年,阳羡文化家族词人群体性的唱和活动计有四十余次,以至于“人各有集,家各有集,即素非擅长,而偶焉寄兴,单辞只调,亦无不如吉光片羽,啧啧可传”[8],当时即有“近时倚声一席,独推阳羡”[10]的赞誉。而后,徐喈凤子徐瑶、侄徐玑,曹亮武子曹臣襄与路传经、路念祖兄弟,及徐氏、路氏的姻亲潘祖义、潘宗洛等,亦投身清初阳羡词坛的唱和活动之中,或继续保持阳羡派的悲豪疏朗,或另觅路径,追求清疏淡逸的艺术风貌,进一步丰富了清代阳羡家族词人基于一定联姻关系而自为集群的文学传统。雍乾之际阳羡词的“界内新变”,亦是以具有联姻关系的家族词人为主体的。史承谦是这一时期阳羡词坛的领军人物。史承谦词博取众家之长,兼有众美,陈廷焯誉之为“一代词手”[11]3737,可与清初陈维崧、朱彝尊相比肩。这一时期围绕在史承谦周围,与之多有唱和的词人包括:史承谦弟史承豫,任氏任曾贻,储氏储国钧、储秘书叔侄等。雍乾之际的阳羡词人群,规模与名气都不及清初阳羡派,这些词家虽拥有深厚的家族文化血脉,但大都属于盛世词坛的寂寞之人,科第仕途上无大作为,其家族发展也已渐入衰微。但在乾隆初年以醇雅为宗的浙派风气之中,这一群体的词学理论及其创作实践却具有补救词坛、稍振词风的意义。
史承谦与他的词友,既远阳羡,又不近浙西,对词坛主流浙西词多有反思,明确指出词坛典范当推小山、少游、美成诸人,词体不同于诗体,应守词情、词韵之正格:“诗歌词曲,各有体制。风流婉约,情致缠绵,此词之体制也”[12],词的语言以自然为宗,但自然要从琢磨中来,“绚烂之极乃造平淡耳,若使语意淡远者稍加刻画,镂金错绣者渐近天然,则骎骎乎绝唱矣”[13]。显然,史承谦等人坚守词之婉约本色,以异量美的视野,积极疗救词作疏离于情的弊病,史承谦《小眠斋词》则是这一词学理论指导下的代表性创作成果。《小眠斋词》“于古人不屑屑句摩篇仿,而一种幽情逸韵,流于笔墨之外,盖能自出杼轴,而又得体裁之正者”[12],呈自然本色之态。史承豫、任曾贻、储国钧、储秘书等,词风大多和史承谦相近。雍乾之际的阳羡词人群,既非清初阳羡派的延续,又有别于当时一唱百和的浙派,虽仅三四人之力,亦能自出机杼,挽时风众势之所趋。是继清初阳羡派之后,清代阳羡文化家族以姻亲为纽带进行集群式词创作的又一重要表征。嘉道以后,清廷衰落,江南频起战事,阳羡文化家族经兵火摧残,日趋式微。乱世之中,仍有蒋氏一族续承阳羡词学传统,并得到妻族储氏的积极支持。蒋氏一门祖孙、昆季、胞妹并善讴吟,延续并彰显了清代阳羡词学的家族特征。蒋氏家族的重要词人包括:蒋萼,字跗棠,自号醉园,性闲静寡,自称为竹山后裔,仿蒋捷以诗词自娱,有《齑臼词》。蒋萼取法先辈陈维崧、周济之词法,既有悲慨之语,又有柔媚之言,以词抒写性情,风格多样。蒋彬若,字次园,蒋萼弟,有《替竹盦词》,艺术风格与其兄多有相近。蒋萼妻储慧,字啸凤,有《哦月楼词》,存词十余首,大多为闺帷内的侧艳之词,织丽有余,风韵不足。储慧父为蒋萼之师,亦有作词雅兴,并与储慧兄及蒋萼、蒋彬若时有唱和,惜因战乱,其词集已不传。蒋萼子蒋兆兰,字香谷,亦擅倚声,曾参加寒碧词社、鸥隐词社,有《青蕤庵词》前后两集。蒋兆兰还是民国初年重要的词论家,著《词说》一卷,总结词体特征、阐述词体流变、申发各家各派的艺术风格,颇有见地。
咏素蝶诗范文6
关键词:日本汉诗;江户时期;赖山阳
中图分类号:I1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11)03-0029-08
江户时期的汉诗
丰臣秀吉死后,德川家康的势力窜起,在江户(今东京)设立幕府,史称江户时代(1603~1867)。江户时代二百六十余年,日本汉诗的发展呈现全盛景象,产量多且质量高,可谓秋收时期。
战乱结束,天下承平,德川幕府着手文治,礼聘林罗山为特别顾问,以儒代佛,朱子学成为官学。林罗山创办的以教授朱子学为主的学校“昌平黉”也被升格为德川幕府的“学问所”,由其后代世袭“大学头”,执掌其事。社会心理渐由僧侣的悲观厌世和军人的杀伐立功,转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诗风也为之一变。江户时代的诗人多为儒家学者,汉诗多为儒学研究之余的副产品。
江户前期,藤原惺窝及其高足林罗山、那波活所、松永尺五、石川丈山等,秉承程朱学说,文以载道,为诗坛圭臬,被称为载道派。
藤原惺窝(1561~1619),名肃,字敛夫,号惺窝。幼时为僧,后读朱熹之书,首倡朱子理学。著述甚丰,门人甚众。其《山居》一诗以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真趣,为人传诵:
青山高耸白云边,仄听樵歌忘世缘。
意足不求丝竹乐,幽禽睡熟碧岩前。
《游大德寺》也是佳作。其起句以棒喝形容雷雨,即不同凡响,棒敲、声喝,原为佛家布道催人警醒的手段。收束之句又出以奇异的意象组合,可谓独出心裁:
喝雷棒雨响西东,知是高僧住此中。
野性由来无个事,瘦藤挑月倚秋风。
林罗山(1583~1657),名忠,字子信,号罗山,传为南宋时华人东渡之林氏后裔。终身仕于幕府,排斥佛老及天主教,独尊朱子儒学,使之成为德川三百年的官学。其平生著作多达两百多种,包括《罗山诗集》七十五卷。有诗《寄题云洞》,乃模拟朱熹《观书有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而作:
奇树枝高云气浓,幽深窟宅与天通。
油然肤寸半庭石,缘有游龙吟此中。
又倡填词,号称日本词学中兴之祖。然其词艺并不见高超,试看《更漏子・和加藤敬义斋秋思》:
夜曼曼,风凛凛,梦里锦衾角枕。
忽惊起,斜红残,只见月转栏。
叶声声,虫唧唧,忍清怨执锦瑟。
窈窕深,君门遥,独坐侍早朝。
石川丈山(1583~1672),名凹,字丈山,号大拙。本是德川家康的家臣,武夫出身,通兵法,因建功心切,违犯军令遭黜,转而师从藤原惺窝,读儒家典籍,沉醉于汉诗世界。尝建诗仙堂,将中国三十六位诗人的画像以及名句供奉其中。石川有诗咏《富士山》在日本广为传诵:“仙客来游云外巅,神龙栖老洞中渊。雪如纨素烟如柄,白扇倒悬东海天。”但把富士山比作一把倒悬的折扇,形肖而已,并不传神,当不得更多的赞语。笔者倒是偏爱其《幽居即事》:
山气殊人世,常衔太古情。
四时云树色,一曲涧泉声。
雨湿莺衣重,风暄蝶袖轻。
为诗虽至老,未使鬼神惊。
首联化用唐诗,直抒其怀,“太古情”应该是远离尘世的浮躁和机心的纯朴之情,自然之情。唐人李中《听郑羽人弹琴》诗云:“因感浮华世,谁怜太古情。”中间两联写景咏物,超凡脱俗的情怀寓于物象之中。“雨湿莺衣重,风暄蝶袖轻”一联尤为精工。尾联又化用中国典故,直抒胸臆。《淮南子》云:“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杜甫自称“语不惊人死不休”。看来,石川很为自己的诗作未能取得惊天地泣鬼神的成就而懊恼,且不甘。
松永尺五(1592~1657),名遐年,字昌三,号尺五。江户前期大儒,其讲习堂至今犹存,有《尺五堂先生全集》。明末,陈元流亡日本,带来了实学思想,和公安派启蒙文学,并创编了柔道等多项实用技艺,松永仰慕,有诗呈之:“贵国儒弥显,吾民道不隆。”其诗多用华夏典故,如《山路闻鹃》:
一声望帝远,雨霁步欣欣。
秦树翥朝日,楚山破晓云。
旅夫悲荡子,乡国念先君。
仿佛将何去,岩停杖闻。
望帝,古蜀国帝王,死后魂魄化为杜鹃。荡子,游荡不归的男子。《古诗十九首》之二:“荡子行不归,空床独难守。”其绝句《途中》再现一幅旅途所见的如画风景,颇得唐人田园诗神韵:
稻畦千顷若铺毡,白鹭双飞斜日边。
远村幽树晚烟里,豆人寸马画屏前。
中江藤树(1608~1648),名原,字惟命,因其宅边有古藤树,人称藤树先生。幼读四书,继而研究程朱理学。而立之年专攻王阳明学说,开创日本阳明学派,著述极丰。其《戊子夏与诸生见月偶成》,向往唐尧虞舜之世的古朴民风,所谓“不知不识”,是指尚未受到机巧和权谋污染:
清风满座忘炎暑,明月当天绝世尘。
同志偶然乘兴处,不知不识唐虞民。
新井白石(1657~1725),名君美,号白石,三度辅佐幕政,颇有建树,后引退专事著述,为人文各学科通儒。有诗《偶作》感叹时光的流逝:“绿绮之琴绿水歌,能听此曲几人多。天风吹发如飞雪,白日西流奈老何!”《即事》写其偷闲一刻的怡然自得:
青山初已曙,鸟雀出林鸣。
稚竹烟中上,孤花露下明。
煎茶云绕榻,梳发雪垂樱。
偶坐无公事,东窗待日升。
与当时流行诗潮迥然有异的是日莲宗的僧人元政(1623~1668),号妙子。元政结识比自己年长三十六岁来自中国的陈元后,二人常相唱酬,留下一部《元元唱和集》。陈元《对月思乡》写其作为明朝遗民流落异域有国难回的哀伤:“年来蓬叹飘零,秋夜悲鸣月下铃。鸿雁不传乡国恨,杵砧长动旅魂惊。窗前皓魄樽前看,曲里关山笛里听。潦倒孤踪徒菀结,扶疏桂影任冥冥。”元政《送元老人之尾阳诗之八》称:“公本大唐宾,七十六老人。吾少公卅六,才调况非伦。”经陈元推荐,元政读到《袁中郎集》,不胜仰慕,其此后诗作多模仿公安派格调,抒写性灵,如这首《山居》,陈元赞之“此篇宛似袁石公口吻,妙品妙品”:
霞谷花,昔谁种,春至称心红,未有天女供。
霞谷月,自天纵,夜来翔空游,万里形相从。
霞谷水,助梵诵,混混何时尽,盈科流不壅。
霞谷云,巧错综,仙衣翩跹轻,终无人见缝。
鸟之啭,笑我蠢,犬之吠,无物讼。
不知谷贵,野菜之饔。观法界,颂拙轩颂。
今吾进退,绰绰然,终身不受,官之俸。
乐只我,又谁共,花月水云,无用之用。
及至晚年,元政之诗仍然清丽自然,流畅本真,如《高道中》:
青田漠漠接青山,僧舍民村烟雾间。
无限秋光无限意,碧天凉冷白云闲。
江户中期,受抗清失败而流亡日本的中国大儒朱舜水的影响,以伊藤仁斋、伊藤长胤父子为代表的主张诗言情的古义学派,以荻生徂徕为首的主张“文秦汉,诗盛唐”的古文辞派相继登上文坛,造成一时风气。他们不重朱子理学,而希望回到孔孟儒学之古义。
伊藤仁斋(1627~1705),名维桢,字源佐,号仁斋。江户中期儒学古义学派的始祖,认为宋明理学非圣人本旨,须从孔孟原典求取儒学之道。有《古学先生诗集》。先看其一首《即事》诗:
青山簇簇对柴门,蓝水溶溶远发源。
数尽归鸦人独立,一川风月自黄昏。
独对山水,闲适风月,远离市井喧嚣,惟黄昏鸦语是听……如果从中还不足以见其平生志趣,不妨再窥其《渔父图》,其中无意整顿乾坤,只向江湖垂钓的隐者形象的塑造,对于既有的垂钓渭水以待明君的姜太公形象,可谓反其意而用之:
两鬓皤皤霜雪垂,芦洲水浅吐花时。
好将整顿乾坤手,独向江湖理钓丝。
伊藤长胤(1670~1736),字原藏,号东涯。伊藤仁斋的长子,博识洽闻,不减其父。平生著述有《论语古义标注》等五十多部。门下英才辈出。诗存《绍述先生诗集》。东涯一生不仕,潜心于学,不曾摧眉折腰,趋炎附势,对此人生姿态,他有时很是得意,曾作《早春漫书》:
岁晚吾非奔走人,春回不是拜趋身。
图书三百六十日,唤做清时一逸民。
有时又不免怀疑,追问这皓首穷经的学者生涯,究竟有什么意义,乃至作诗《自嘲》:
日出而兴日入眠,眼惊岁月暂时迁。
坐糜谷帛更无用,浪说读书学圣贤。
荻生徂徕(1666~1728),本姓物部,名双松,字茂卿,号徂徕(典出中国山东徂徕山,孔子与老子曾在此山会谈),因崇拜中华文化,作孔子画像赞,自署“日本夷人物茂卿”。五十岁以前信仰朱熹,曾撰文驳斥伊藤仁斋古义学的主张。后因看到李攀龙、王世贞等明代前后七子复古主义的著作,“始识有古文辞”,于是仿效秦汉之前的“古文辞”,并通过古文辞对“道”的体认,从哲学上批判宋学,形成徂徕学派(园学派)的思想体系。所著《论语征》《大学解》《中庸解》等还传入中国。有诗题咏《江上人家》,表达其亲近自然、归于平淡的人生态度和审美情趣:
门巷随江曲,田家篱落稀。
岸低洗耕具,雨霁晒蓑衣。
小犊负薪饮,扁舟刈麦归。
儿童沙上戏,鸥狎不高飞。
另有一首《寄题丰公旧宅》。丰公,即1592年发动(朝鲜为大明藩属,侵略朝鲜即侵略中国)的丰臣秀吉。此诗怀古咏史,实则嘲讽丰臣秀吉的愚妄:
绝海楼船震大明,宁知此地长柴荆。
千山风雨时时恶,犹作当年叱咤声。
太宰春台(1680~1747),名纯,字德夫,号春台。徂徕门生,以经学著称。其诗《登白云山》浅近清纯,流利上口,写一种天人合一的妙趣,一向为人传诵:白云山上白云飞,几户人家倚翠微。
行尽白云深处路,满身还带白云归。
同出于徂徕学派,服部南郭(1683~1759),名元乔,字子迁,号南郭,其学问与太宰春台齐名,诗亦清新温婉,与之媲美,试看其《夜下墨水》及《流萤篇》:
金龙山畔江月浮,江摇月涌金龙流。
扁舟不住天如水,两岸秋风下二州。
珠帘白露玉阶光,添得秋萤夜正凉。
点点随风流不定,亦追高树入昭阳。
祗园南海(1677~1751),名瑜,字伯玉,号南海。诗才过人,有一日百首的记录。其诗《关山月》:“秦岭西去关塞深,秦云遥隔望乡心。不见长安惟见月,凤城何处照鸣砧。”《吹笛》:“送君长亭风雨愁,美人玉笛古凉州。半酣不识青衫湿,吹断莲湖六月秋。”都一派纯粹唐音。《咏怀七首》更抒发着令人振奋的少年情怀、书生意气,试看其一:
少小远游才气雄,青袍白马醉关中。
美人舞罢邯郸月,壮士歌寒易水风。
一掷千金惟有胆,百年五尺敢言躬。
书生未必老糟粕,请看剑华冲白虹。
祗园南海还以绘画及填词名世,其存世的一阕《长相思・咏梅》品位不俗:
香一枝,影一枝,
昨夜东风消息迟,前村深雪时。
竹傍篱,人傍篱,
春来清瘦知为谁,江南空所思。
当时还有一位青年儒者梁田蜕岩(1682~1757),名邦美,号蜕岩,在诗坛无门无派,独往独来,其重阳登高所赋绝句《九日在江东作》道出时代诗潮的变化,每为史家称引:
琪树连云秋色飞,独怜细菊近荆扉。
登高能赋今谁是,海内文章落布衣。
《同诸客今泉氏宅赏花得西字》虽为即兴应酬之作,亦颇见才气和灵性,《诗经・小雅》歌唱兄弟情谊的《棠棣》篇,以及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意境,都不露痕迹地融会其中:
樽前日日醉如泥,棠棣歌成留客题。
竹里云来双鹤舞,桃源昼静一鸡啼。
满城树色春何处,夹路花香人不迷。
共惜年华流水早,夕阳已在画栏西。
秋山玉山(1702~1763),名仪,字子羽,号玉山。就学当时日本最高学府“昌平黉”十余年,又在“园”师从服部南郭学习汉诗文。后任藩主侍读,创立时习馆,弟子千余。其诗与新井白石、园南海、梁田蜕岩并称“正德四家”。且看其几首风格别致的小诗。《古离别》果然古意盎然:“征子已在途,征马已在驾。相看两不言,涕泪双双下。”《咏史》又是一首小诗,却有过人史识。联想到明治维新后日本对中国的贪得无厌的侵略,又分明是一段十分灵验的谶语:
昨日割一县,今日割一城。
割到壮士胆,萧萧易水鸣。
钟馗本是中国的神话人物,擅长捉鬼。唐人吴道子即绘有《钟馗捉鬼图》。其形象传之东瀛,得到日本人民的认同。玉山有诗题为《钟馗掣鬼图》,笔墨酣畅,挥洒自如,只不知其中有什么现实讽喻:
深山之阿夕出云,凄风苦雨鬼成群。
小鬼跳梁大鬼笑,高明之家来去纷。
终南高士面如丹,青袍乌靴峨其冠。
十闱腰间三尺剑,小鬼大鬼肝胆寒。
君不见,
白日挪揄鬼如林,不独女萝薜荔阴!
江户后期,由于山本北山(1752~1812)等人的持续推动,明末公安派“性灵说”大盛,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式微,汉诗走向民间,日本各地诗社蜂起,诗人辈出。汉诗不再附属于儒学,“诗赋文章与经学伦理分离,而达到了可以被当作纯粹艺术来鉴赏的气运。”(语出日本作家永井荷风)。试列举江户后期若干重要诗人诗作:
菅茶山(1748~1827),姓菅波,名晋师,字礼卿,号茶山。大阪混沌社的代表诗人。诗多感时伤世,寄悲慨于整饬练达的字句中。如《备后三郎题诗樱树图》:
骑马击贼下马檄,三郎奇才世无敌。
夜穿虎豹达行在,卫骑眠熟柝声寂。
慨然白树写幽愤,行云不动天亦忿。
中兴谁旌首事功,一门犹怀贯日忠。
金舆再南乾坤变,五字樱花千古恨。
这是一首咏史诗。1331年“元弘之变”后,后醍醐天皇被流放,赶来救驾的备后三郎(岛高)在天皇暂居的庄园外,削去樱树皮,题写著名的白樱十字诗:“天莫空句践,时非无范蠡。”以中国春秋时越国大臣范蠡自许,鼓励天皇学越王句践卧薪尝胆。此诗首句“骑马击贼下马檄”,典出《资治通鉴》:“魏主常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
中国题材的诗,菅氏则有《屈原行吟图》:“寒溆兰荪岸,春郊萧艾深。沅湘千古恨,天地独醒心。”《文姬归汉图》:“月白天高鼓角鸣,文姬掩泪出边城。秋风吹落哀鸿夜,总是胡雏恋母声。”以中国笔墨写中国情怀,真让我们感到了“同种同文”的亲切。菅茶山还有一首颇为搞笑的《月下独酌》,据说在日本广为流传:
把酒邀明月,杯中金作波。
豪来频吸进,腹葬几嫦娥?
大田南亩(1749~1823),名覃,字子耜,号南亩,别号蜀山人、四方赤良。十七岁子承父职,为幕臣,十九岁即以狂诗(以滑稽、讥讽为主题的一种诗体)闻名,后编成《万载狂歌集》。由其追摹李白《将进酒》的同题之作,可见其放丽诗风之一斑:
君不见扶桑白日出海天,惊风倏忽没虞渊。人生虽寿必有待,莫将大年笑小年。不知何物解纷纷,唯有清樽动微醺。樽中竹叶绿堪拾,何可一日无此君?为君沽取十千酒,一饮应须倾数斗。已当玉杯入手来,胸中复有垒块否?世人汲汲名利间,欢乐未极骨先朽。千金子,万户侯,于我如蜉蝣。与君乐今夕,一醉陶然泻百忧。
赖杏坪(1756~1834),名惟柔,字千祺,号杏坪。赖春水之弟。文雅风流,精通经学、诗书。其时,有几个日本人遭遇海难,被中国人救起送回,诗人感动,遂有诗《唐商刘学本等送致我藩漂民数人喜赋为谢》:
万里归来漂泊民,端知四海一家亲。
稳篷况复优衣食,狂浪何唯免介鳞。
兄弟已悲新死鬼,乡间忽见再生人。
恨他眼里无丁字,吴越徒过胜地春。
武元登登庵(1767~1818),名正质,字景文,号登登庵,行吟诗人,1808~1810年间滞留长崎。而中国清初以来,禁绝一切风月娱乐文化,使留恋晚明风华的江南文士,转向日本长崎丸山之游廓(花街、妓楼)求欢,展开所谓“丸山之恋一万三千里”的冶游。登登庵遂于“吴船起锚之日,试到馆前,观客与妓别状,察其情,填二词。”调寄《江南春》详见简白《艺伎观想录》:“江南文人与东瀛游女的酬酢来往,初见于明末。一六七九年刊行的日本游廓百科全书《色道大镜》卷十七《扶桑列女传・吉野传》里头,作者藤本箕山记载,大明国吴兴士绅李湘山,倾慕京都岛原名妓吉野太夫,赋诗央求朋友渡海持送佳人,‘日本曾闻芳野名,梦中仿佛觉尤惊,清容未见恨无极,空向海东数雁行。’欢喜索得吉野肖像挂轴七幅。”“黄宗羲所说的温柔乡,就是长崎丸山游廓,在苦闷肃杀的满清前期,成为江南文人追寻晚明风流余绪的胜地。”“据统计,一六八四至一七二二年间,奔赴长崎的‘唐人’总计高达约十三万人,扣除半数的船员或随从,其余为商贾以及利用‘附搭小客’名义前往观光旅行的文人士族。这些商贾和文士,渲染造成长崎丸山游廓里浓郁的‘唐人青楼’风情。”“这股‘风流’吹拂,盛况延续到十九世纪中期的之前。”章子怡主演的电影《艺伎回忆录》表现的就是这一故事。。试看其一《妓别清客》:
烟漠漠,柳青青,一朝人远去,千里难停。销金帐下三,月落江南望渺冥。
其二《清客别妓》:
山幂幂,水盈盈,离愁啼鸟切,归意去帆轻。蛾眉楼上千行泪,杨柳丝丝亦系情。
赖山阳(1780~1832),名襄,字子成,号山阳。其父亲赖春水,叔父赖春风、赖杏坪均有诗名,时称“三赖”。山阳所著《日本外史》《日本政记》贯穿尊皇爱国思想,为幕末维新派所信奉。有诗集《山阳诗钞》《日本乐府》等。其诗有平和之作,如《画山》化用坡诗意:“青山一座翠沉沉,万态浮云自古今。横侧任他人眼视,为峰为岭本无心。”《庄子梦蝶》刻意翻新,表达一种人生感悟:“胡蝶庄周孰是非,枉齐物我费心机。不如此梦终无觉,趁絮穿花随意飞。”《梅雨忆乡》则在诉说着关于故乡的一片宁馨的记忆:
满巷深泥雨乍晴,轮蹄络驿过门行。
故园昔日西窗底,卧数黄梅坠地声。
其另一类诗篇,抒写强烈的甚至是偏执的民族主义情绪,慷慨奇崛,在日本极负盛名,有的更为后来的军国主义分子所利用。试看其《蒙古来》:
筑海飓气连天黑,蔽海而来者何贼?
蒙古来,来自北,东西次第期吞食。
吓得赵家老寡妇,持此来拟男儿国。
相模太郎胆如瓮,防海将士人各力。
蒙古来,吾不怖,
吾怖关东令如山,直前斫贼不许顾。
倒吾樯,登虏舰,擒虏将,吾军喊。
可恨东风一驱附大涛,不使膻血尽膏日本刀。
此诗咏叹的是蒙古军队于1274、1281年两次渡海进攻日本迭遭失败的史实,极力表现日本民族不畏的意志,夸耀其无敌的勇武。因为被胁迫参战的有高丽和南宋降军,所以“赵家老寡妇”(南宋末年由太后摄政)也在讽刺之列。男儿国,则为日本自称。《日本乐府》注云:“本邦古名庐洲。庐:国语,男儿也。”
日出处,日没处,两头天子皆天署。
扶桑鸡号朝已盈,长安洛阳天未曙。
嬴颠刘蹶趁日没,东海一轮依旧出。
赖山阳这首《日出处》也是名作。用日本天皇遣使致书隋炀帝,谓“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的典故,不过是一个时辰的时差,竟也生出如此优越感,未免小气可笑。“嬴颠刘蹶”谓秦汉之亡,秦皇姓嬴,汉帝姓刘,韩愈《桃源图》:“嬴颠刘蹶了不闻”。
危礁乱立大涛间,决眦西南不见山。
鹘影低迷帆影没,天连水处是台湾。
这首《阿岭》也值得玩味。诗人好眼力,站在日本西南端的鹿儿岛海岸,居然能看到一千公里外的台湾!日本人对台湾的野心由来已久。1593年丰臣秀吉派人到台湾催促纳贡未成,1615年德川幕府派四千士兵远征台湾因台风遇难,1616年日军进犯台湾遭到明军重创。而赖山阳作此诗几十年后,西乡隆盛公然抛出“征韩论”“征台论”。
衣至,袖至腕,腰间秋水铁可断。
人触斩人,马触斩马,十八结交健儿社。
北客能来何以酬?弹丸硝药是膳羞。
客来不属餍,好似宝刀加渠头。
此诗名曰《前兵儿谣》,据说是根据民风剽悍的萨摩藩的日语歌谣译成的汉诗,毫不掩饰其尚武、嗜杀的主题。
广濑淡窗(1782~1856),名建,字子基,号淡窗。兴办私塾,生徒众多。诗学陶渊明及盛唐王孟,被誉为“海西诗圣”。其论诗有一段趣话:“有人尝问余曰:‘吾子好诗,诗有何益?’余曰:‘吾子好酒,酒有何益?’问者曰:‘不问何益,唯吾性之所好。’余曰:‘诗亦吾性之所好也。’”有《远思楼诗钞》。年轻时外出求学,有诗《思亲》即以真情动人:“遥思白发倚门情,官学三年业未成。一夜秋风摇老树,孤窗枕客心惊。”后有《雪桥》一诗写其诗人之姿:“积雪皑如山,寒风猛于虎。袖手立小桥,诗思正自苦。何人先我过,屐痕三四五。”
其组诗《隈川杂咏》,或以游人的为之痴迷,烘托“罗敷”之美:
少女乘春依画栏,哀筝何事向风弹。
游人停棹听清唱,不省轻舟流下滩。
或以鸟的从容翔姿,反衬人类的纷争和困窘,不乏禅悟:
观音阁上晚云归,忽有钟声出翠微。
沙际争舟人未渡,双双白鹭映江飞。
梁川星岩(1789~1858),名孟纬,字公图,号星岩。有“日本的李白”之誉,明治初期诗坛名家如小野湖山、大沼枕山,多出其门下。其诗多沉吟景物山水,人称之“以烟霞风月为室宇,江湖山林为苑囿,鸟兽虫鱼花木竹石为臣仆妻妾”。俞樾《东瀛诗选》存其律诗多首犹嫌不足,尚录其佳句如”灯影最宜秋冷澹,酒香刚称夜氤氲”、“鹤闲益见昂藏气,琴古方成疏泛声”、“夜静溪声微入户,天寒月色淡笼花”、“寒风有力吹沙走,枯叶无声借雨鸣”、“左计应同棋败局,养心聊学笔藏锋”……
有《幽居》写其平生之趣:“幽居寡所营,聊复息斯生。林下弹琴罢,溪中弄扇行。荒苔经雨活,乱水挟风鸣。吾意修然远,寥天鹤一声。”《东山过登登老人墓》 登登老人,即前述武元登登庵,葬京都东山。见其感伤之怀:“平生不及识容颜,偶见遗坟双泪潸。我老伶仃踪未定,羡君埋骨有青山。”其《纪事》则抒写当时日本面对西方列强的忧患意识,讽刺幕府执政者的软弱:
当年乃祖气凭陵,叱咤风云卷地兴。
今日不能除外衅,征夷二字是虚称征夷,德川幕府统治日本时,执政者的官职一直是"征夷大将"。。
其《偶成》抒写愤世之情,有怀才不遇的悲哀,也有对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社会怪象的不满:
此生与世巧相违,回首先般事总非。
赖有吟哦聊送老,每因风景澹忘归。
布衣经济思陈亮,金带精忠忆岳飞。
从古豪雄多不展,痴儿呆汉弄枢机。
藤田东湖(1806~1855),名彪,字斌卿,号东湖。秉承父志,一生致力于尊王攘夷的事业,并三度为之出生入死。被明治维新三杰之一的西乡隆盛奉为“先师”。其《和文天祥正气歌》被誉为幕末志士文学的代表作,它所抒发的“死为忠义魂,极天护皇基”的慷慨之情,使彼国志士为之鼓舞:
天地正大气,粹然钟神州。秀为不二岳,巍巍耸千秋。注为大瀛水,洋洋环八洲。发为万朵樱,众芳难与俦。凝为百炼铁,利可割鍪。荩臣皆熊罴,武夫尽好仇。神州孰君临,万古仰天皇。皇风洽六合,明德侔大阳。不世无污隆,正气时放光。乃参大连议,侃侃排瞿昙。乃助明主断,焰焰焚伽蓝。中郎尝用之,宗社盘石安。丸尝用之,妖僧肝胆寒。忽挥龙口剑,虏使头足分。忽起西海飓,怒涛歼胡氛。志贺月明夜,阳为凤辇巡。芳野战酣日,又代帝子屯。或投仓窟,忧愤正。或伴樱井驿,遗训何殷勤。或守伏见城,一身当万军。或殉天目山,幽囚不忘君。承平二百岁,斯气常获伸。然当其郁屈,生四十七人。乃知人虽亡,英灵未尝泯。长在天地间,凛然叙彝伦。孰能扶持之,卓立东海滨。忠诚尊皇室,孝敬事天神。修文兼奋武,誓欲胡尘。一朝天步艰,邦君身先沦。顽钝不知机,罪戾及孤臣。孤臣困葛,君冤向谁陈。孤子远坟墓,何以报先亲。荏苒二周星,独有斯气随。嗟予虽万死,岂忍与汝离。屈伸付天地,生死又何疑。生当雪君冤,复见张四维。死为忠义鬼,极天护皇基。
其《咏古杂诗》有一首咏怀楠木正成,在日本也是名作。楠木正成,出身土豪,1331年,后醍醐天皇讨伐幕府时,他率兵勤王,被认为是日本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战略家之一,武士道精神的化身。诗的结构乃套用李白“我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我慕楠夫子,雄略古今无。
誓建回天业,感激忘其躯。
庙堂遂无算,乾坤忠义孤。
空留一片气,凛凛不可诬。
广濑旭庄(1807~1863),名谦,字吉甫,号旭庄,广濑淡窗之胞弟。以教书授徒为业。其诗备受俞樾推崇:“摆脱俗务,不入仕途,所亲则墨客骚人,所好则江山风月,宜其为东国诗人之冠也。”《东瀛诗选》独选其两卷。《春雨到笔庵》写诗家情趣,结束之句最为别致:
松圃葱畦取路斜,桃花多处是君家。
晚来何者敲门至,雨与诗人与落花。
《人影》所咏,是唐代诗人贾岛,字里行间透着仙气甚至鬼气:
独行潭底句三年,苦思谁问贾浪仙。
残月半轮清似水,秋风一病瘦如烟。
虽奔恐后鬼追后,欲踏难前师在前。
忽为浮云遮日隐,怜君出处也知权。
贾浪仙,即贾岛。明人李东阳《麓堂诗话》:“律诗对偶最难,如贾浪仙‘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至有‘两句三年得’之句。”颔联“残月半轮清似水,秋风一病瘦如烟”为贾浪仙写照,极为传神。
其咏史诗《阿部野》凭吊逝者,抚摸历史的伤痕,感慨良深。阿部野,地名,在大阪,为日本南朝青年战将北显家(1318~1338)最后奋战及献身之地:
兴亡千古泣英雄,虎斗龙争梦已空。
欲问南朝忠义墓,荞花秋仆野田风。
藤井竹外(1807~1866),名启,字士开,号竹外。诗擅七绝,有“绝句竹外”之称。如《春日田园》沉醉于田园生活的恬淡和诗意:“种桃绕屋是吾家,村村村头团绛霞。嫁女西邻呼可答,隔花机杼时咿呀。”《游芳野》起承转合颇有法度,一派古拙安闲:
古陵松柏吼天飙,山寺寻春春寂寥。
眉雪老僧时辍帚,落花深处说南朝。
芳野,即吉野,延元元年(1336),后醍醐天皇在这里建立南朝。有后醍醐天皇陵、吉野皇宫遗址、吉野神宫等古迹。此诗与赖杏坪《游芳野》:“万人买醉游芳丛,感慨谁能与我同。恨杀残红飞向北,延元陵上落花风。”河野铁兜《芳野》:“山禽叫断夜寥寥,无限春风恨未消。露卧延元陵下月,满身花影梦南朝。”并称“吉野三绝”。
但同为怀古之作,其《丰公裂明册图》却不掩张狂之气:
玉冕绯衣如粪土,册书信手裂纵横。
自从霹雳震万里,直到如今尚有声。
丰公,即十六世纪末侵略朝鲜的丰臣秀吉。日本有“丰公裂明册图”,算是一幅名画吧,描绘的就是丰臣秀吉撕碎中国的赐封册书的情景。1592年战祸突起,明军跨过鸭绿江,击退日寇,双方议和,中国遣使赴日本册封丰臣秀吉。听读册文,至“封尔为日本国王”,丰臣秀吉大怒,立脱冕服抛之于地,夺过册书一把撕裂,骂道:“吾掌握日本,欲王则王,何待髯虏之封哉!”“告尔君,我将再遣兵屠尔国也。” 参见《日本史记・丰臣秀吉世家》。就是这样一位两次侵华的战争罪人,在诗中居然被当作英雄讴歌,与赖山阳的诗《裂封册》如出一辙:“史官读到日本王,相公怒裂明册书。欲王则王吾自了,朱家小儿敢爵豫。”其实,日本接受中国册封屡有先例。远在东汉之初,“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赐以印绶”《后汉书・东夷传》。,近至室町幕府第三任“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满(1358~1408)还被明朝永乐皇帝册封为“日本国王”,从明朝领取冠服,对中国称臣。其后,义持、义教都曾接受中国的正式册封,义政、义澄、义晴也都使用过“日本国王”的封号。
幕末,一批勤王攘夷的维新派志士的诗,大都慷慨激昂,悲壮动人。在西方列强侵略、幕府软弱退让,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时代,这些诗有着鼓舞民气的积极作用。但它所表达的国粹主义思想和武士道精神,也被用来为日本后来军国主义的对外侵略扩张打气。犹如合祭那批维新烈士的京都招魂社,后来就改称靖国神社,合祭甲午及以后历次对外战争的亡灵。试看其诗:
舍生取义是男儿,四海纷纷何所期。
好向京城埋侠骨,待他天定胜人时。
――安积东海(1832~1864)《失题》
二十六年梦里过,顾思平昔感滋多。
天祥大节尝心折,土室犹吟正气歌。
――桥本左内(1834~1859)《狱中作》
回首苍茫浪速城,篷窗又听杜鹃声。
丹心一片人知否,不梦家乡梦帝京。
――吉村寅太郎(1837~1863)《舟到由良港》
君不见死为忠魂菅相公,灵魂尚存天拜峰。
又不见怀石投流楚屈平,至今人悲汨罗江。
自古谗间害忠节,忠臣思君不怀躬。
我亦贬谪幽囚士,思起二公泪沾胸。
休恨空为谗间死,自有后世议论公。
――高杉晋作(1839~1867)《囚中作》
呼狂呼贼任他评,几岁妖云一旦晴。
正是樱花好时节,樱田门外血如樱。
――黑泽忠三郎(1840~1861)《绝命诗》
春雪压城鸱尾高,白旗骢马振戟。
忽见暴风卷雪暗,雷霆落地声霹雳。
青龙出没紫丹迸,高呼云际贼首攫。
呜呼十四夜雪上巳雪,上帝暗助大义成。
千岁芳名何愍灭,男儿颜与樱花明。
四十七士既已邈,海内艳说十七名。
君不见博浪铁椎尚方剑,蹉跌终难抑贼焰。
又不见翟义敬业徒切齿,胡诠椒山空愤死。
九天九地渺茫际,日出处生此烈士。
――久坂玄瑞(1840~1864)《应天正气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