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工设计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美工设计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美工设计论文

美工设计论文范文1

工业设计自身就是某种文化的产物,具有特殊的时代性征,它表现出时间、地域及民众差异的物质文化高低及大众的思想形式和生产方法。它提倡设计者去创造人们全新的生活,全新的自然环境,以提升大家的生活水平,达到大众的需要,并且拥有一定的作用性,“商品因为有用而有魅力”。当代商品都是通过设计产生的。商品的审美功效通常是功效美、形式美、艺术性的总体呈现,总体上向人们传达2种信息,一是知识即理性信息,另一种是感性信息。从技术美学方面来讲,优秀的工业设计第一应当为使用者提供最完美的问题处理方法,商品造型设计恰恰是以这点为根本,结合了技术、材质、工艺等带来了一种完整的关系。工业设计是将形态,比如形状构造、颜色、修饰质感等传达给人的审美感官,进而满足人们的某些审美需求。

2工业设计的艺术审美

工业设计是重要的艺术表现方式,在具备实用功效的基础上,在审美效能上也具有别的艺术表现方式无法代替的特色位置。比如在我们身旁,在生活中,人们都享受着工业设计的成效,小的如精巧的打火机,家里的沙发,大的如宇宙飞船,工业设计到处存在。工业设计已变为人们平日生活中不可割舍的构成,工业设计的审美观念正默默地改变着人们。工业设计的商品通常可以在大家最想不到的时刻,带给人们特殊的喜悦,让人们在平常的工业商品中发现美的存在。

3工业设计的审美

审美指的是在特定时刻、社会大众及地域自然环境中形成的对美的基础认知及想法,和在此指引下的审美思想、乐趣、心理特性等。审美看法与社会上别的思想观念相同,受到社会生产发展水平高度的影响,与此同时它又对人类社会的整体思想产生影响。设计审美是科技人文理性意义延伸以及社会生活文化价值转换而生成的现实化的当代审美范畴,是基于信息时代社会分层与文化多元的必然价值。它从美学的角度认识设计、理解设计,它研究的对象包括设计的所有领域,从设计作品到设计过程、设计方法,设计作品的使用、消费,从设计计划、构想到设计的文化品位、艺术形式、风格。从广义来讲,设计是一种构思与计划,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成为视觉化的形态和形状。因此这两个认识相互统一才能最大限度地呈现设计内涵及外表形状。将想法创意“可视化”,变成能够看,可以摸的实际东西的过程中,要求渗透设计和审美元素。设计过程中要从构造美感、技艺性、效能性、时代性等方面来研讨构想、创造。

3.1功能美

商品是由功效与造型2个基本点组成的,当代设计商品以能否具有功效为核心目标,其美的展现一定是以该商品的有用性为前提,在不影响应用功效的基础上呈现,而不是不考虑实际效果,无端附加和拼接。功效是种整体定义,他的表现实质上是组成整体的各个部件一起发挥作用的效果,只有各个结构间具备和谐美,整体的魅力才能完全呈现。

3.2形式美感

所有设计中,无论哪种视觉传递内容都和形式密切相关。缺少形式上的规划,就无法实现传达,而充实富足的设计内容能使形式更加多样。同样的设计观念,由于形式要素的差异,在视觉传递效果上,会产生大相径庭的艺术魅力。例如工艺作品,其材质及构成都要借助形式来凸显,通过一定的线条、颜色、形态、声音等作品外表,能够直观感觉物质特性所构架的总体。商品在形式上的规划,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新商品形式的出现,在简单的形式审美效果上,并不依靠其它方面。不过要通过形式规划展现预期的美感,这是相对的,并且比较单纯,同时和商品的形式效果、作用、操控手段有着密切的关系,各方面相互配合,形式设计才能展现真正意义的美感。

3.3色彩美感

色彩能够充分表达商品的感性因素及人文特征,在具有审美效果与修饰效果的同时,也具有标识作用与预示作用。作为首要印象审美的重点,在带给人们的视觉效果及情感效果上,色彩发挥着重要作用。塑造模型影响着工艺外表的设计,而色彩就如同设计作品的美丽外衣,将造型和色彩完美融合到一起,能够体现这一作品所要展现的状态价值,或者打造一个具有区分作用的标识,接着通过眼睛传达给观众。就此而言,作为事物传达其内涵的手段,色彩同样也承载着事物的感性特征。目前社会中分工明确并且呈现多样性,色彩的标识作用也尤为显著,如白的急救车、绿的邮政车、红的救火车,其标识意义高于民族、文化层次,这恰是色彩自身的吸引力,色彩在此处具有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可以于刹那间将事物自身不能展现的内容传递给观众。

3.4材质感

大众对材质有感知心理,然而质感自身就是艺术的呈现。假如商品的空间构造是令人感动的,那么运用优良的材料和颜色能够使商品设计通过最简单的表现形式达到艺术性。材质的感官原理是利用其表面特点带给人们视觉、触觉感想和心理想象,这些特点具有象征性。不一样的材料带给人们不一样的观感,比如铸铁、陶瓷釉面带给人的观感是由冷到偏冷,然而哑光塑料、木头、毛毯则是由偏暖到暖。再比如,冷感材料及暗哑表层的配合给人男性化的感想,暖性材料与高光表层配合则是女性化。不一样的构造特点也会带给人们不一样的商品印象,比如锋利的片状及线性形状让人们觉得具有冷感。利用恰当的造型材料可以提升感性、浪漫,使商品与人们有更强的互动性。在选择材质时,不但要考虑材质的强度、是否耐磨等,还有将材质和人们的感知作为重要条件。工业设计者一定要知道各种材质的性能特点,对材料质地、纹理和形状构造等方面的联系深入剖析,合理运用,以适应商品设计的需求。

4可持续性设计与个性设计的新平衡

安全、营养、无公害的绿色类食品将成为居民的首选食品,家电行业中绿色家电将利用新能源或新技术。绿色包装指的是对环境无害,能循环再用或再生利用的包装。这些表明可持续设计理念对各行各业的影响不但是巨大的,也是深远而长久的。对设计师而言,时刻都要有可持续设计的意识,不能应用毒性材质和在提纯或生产中对自然造成损害的材质,例如德国西门子集团研发的碳氢化合物制冷成果成为“绿色制冷”的经典。

5工业设计审美趋势

美工设计论文范文2

我国传统工艺美术源远流长,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制品风格样式千变万化,呈现出各自的意蕴。随着产业结构转型和生活方式的变迁,近年来被长期疏离于日常生活的传统工艺美术逐渐回归本体,如无锡地区传统工艺美术惠山泥人、锡绣、宜兴紫砂、纸马、竹刻等善于发挥自身的优势,功能与材料、技术与美感相互兼容,它们顺应自然、就地取材、因材施艺的技术思想,把原材料和技术所具备的特质充分发挥出来而形成个性和特色。这些利用不同原材料和技术手段所制成的工艺美术品,由于创意理念和施艺方式各有特色而构成了自成一格的风骨和与自身审美取向相适应的本土形式语言。这种本土形式语言的探求和形成受大自然的启示,以朴素而纯真的思想去创作,表现出活跃性和自律性共存的特征。无锡传统工艺美术在形成自己本土语言的过程中,还吸收了江南地区吴文化和其他艺术如青铜、玉器、漆器、编织工艺、中国绘画与书法的表现手法,以新的形式转化融入,丰富了自身形式语言的表现力。如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不仅要具有良好的实用功能,还具有鲜明的审美特征,为了使功能效用和形式美感相结合并体现在具体的造型中,必须按照创意去运用原材料和制作技术,以不同的方式“顺其自然”地本着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顺天应人、顺地应技的原则加以整合与思考,才能创造出既实用又美观的作品。无锡惠山泥人造型风格受本土纸马艺术和苏州桃花坞年画影响,大阿福的头部、身体、四肢都统一在圆的造型之中和传统吉祥图案塑造上,不仅丰富了其内涵更与中国民间传统观念相吻合。无锡传统工艺美术中的色彩观念更是独具江南水乡特色,如惠山泥人绘彩工艺运用其传统彩绘七法“拓、涂、勾、点、掸、晕、刷”,构成一个完整的色彩观念,色彩对比富有激情而注重法度,彩绘笔法轻灵而不放纵,造型生动传神而不呆板乏味;体现出“简易而意全,巧密而精细”的特点,彩绘纹饰以江南水乡所特有的花草为表现对象,绘质方法独到,形成了一批技艺绝招。无锡惠山泥人绘彩工艺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独特行话,如:“落笔如飞,厚薄均匀”、“直线要直曲线要活”、“亮而不艳,雅而不俗”等。在教学中将这些传统本土语言与观念进行渗透与融入,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传统工艺美术的艺术价值,有助于学生审美意识、民族素养、创新精神的提升,有助于装饰艺术设计本土化进程和文化内涵提升。同时也有助于传统工艺美术融入当代生活,促进传统工艺美术文化的传承。

二、装饰艺术设计教学对传统工艺美术吸收与借鉴的路径

高校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目标明确要求学生具有现代审美意识和掌握扎实的艺术造型能力和设计能力的同时要对祖国传统工艺美术艺术知识有深入了解。对此装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应当加强对传统工艺美术元素的研究,寻找现代装饰艺术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审美趋向的融合点,提炼其内涵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装饰艺术在形态语言方面保留了较多的相似点,可结合装饰艺术设计专业核心课程《设计初步》、《设计色彩》、《图形创意》、《装饰工艺》、《软装饰品设计》、《装饰材料与工艺》、《项目模拟训练》、《项目综合训练》等进行形式多样的专业教学。在此基础上经过加工逐步在形态语言方面寻找新的结合点。在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具体课堂教学的第一阶段教师可采取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优秀案例,讲解这些案例是如何借鉴传统工艺美术形成独特风格,通过对案例设计过程的剖析,使学生知道如何吸收传统工艺美术元素中的精髓,借鉴其中的造型元素,使学生能够了解整个传统工艺美术制作流程,学习并掌握其中的方法。在《设计素描》、《图形创意》、《装饰工艺》等课程中,安排课堂练习绘制设计草图,特别是针对典型人物、器皿进行造型元素提炼,研究其人物的神情表达和器皿的构成特点,吸取传统工艺美术适度夸张的表现手法,利用嫁接、移植、拼合等设计元素与手段,表现具有象征意义和夸张的造型效果。在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具体课堂教学的第二阶段可采取项目模拟训练法,引入工艺美术企业真实的实践项目,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按照项目需要,将学生分成若干个项目小组,每组完成一个项目。明确组员的分工,要求学生首先通过实地调研中国泥人博物馆、中国宜兴紫砂博物馆、无锡非遗传承与创新中心,借鉴其造型设计手法,提出创作方案和构想,最终确定创作方案。在《软装饰品设计》、《装饰材料与工艺》、《项目模拟训练》、《项目综合实习》、《毕业设计》等课程中,鼓励学生探索和尝试多种不同的表现风格,指导学生设计出符合现代人审美趣味,有市场需求、有地方特色和有文化内涵的作品,改变当下本土装饰艺术设计作品模仿外国、缺乏本土特色的局面。

三、装饰艺术设计对传统工艺美术本土语言吸收与借鉴的实践与思考

目前装饰艺术设计专业传统的岗位分工已被灵活、整体化和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综合任务所替代,对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工作中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只能在真实的“工作情境”和整体化的“工作过程”中获得,纯学校教育模式无法独立承担,当下各地高校普遍采用的校企合作和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方法,对装饰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极大帮助。2012年起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依托“两基地一中心”:省级“创意设计技术实训基地”和“无锡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基地”、“无锡市非遗传承与创新中心”,针对传统工艺美术与装饰艺术设计教学体系相互融合共同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研究。在学校中选拔一批学生组建“现代学徒制非遗班”,聘请国家级和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担任客座教授与本校专业教师共同组建研究和教学团队,让他们有目标、有计划、手把手地传授核心技艺。学校建设有专门用于传统工艺美术研究和项目作品展示的大师工作室、惠山泥人技艺传习所,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演示和制作设备,同时与学校创意设计技术实训基地实现设备共享,将《惠山泥人》和《锡绣工艺》等课程纳入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完善专业技能教学指导大纲、考核标准、监控与保障体系,强化教学过程管理,使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的课时数、工位数、耗材数得到充分保证,提高专业教学内涵质量和实施效果。由于操作路径清楚,可操作性强,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和整体化的“工作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教学效果良好,受到社会关注与好评。事实证明高校装饰艺术设计教学体系对传统工艺美术本土语言的吸收与借鉴既能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又能够对国家相关传统工艺美术保护与传承政策起到促进作用。但是由于传统工艺美术产生的时代局限性,在社会结构、视觉文化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与冲击下,如何处理好与高校装饰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深度融合、如何妥善处理好传承与保护的关系、如何探究工艺美术的“再生产”还缺乏系统理论研究。因此探讨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对传统工艺美术本体语言吸收与借鉴的路径,其核心是在吸收与借鉴过程中及时发现所面临的问题及采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高等院校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应不断实践和完善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方法,课程体系应以传承、创新为教学原则,以立体、平面材料课程为教学重点,以综合材料、工艺媒介在特定空间环境载体中的整合运用为发展方向,重视地区民间传统工艺美术技术的传承与创新。

美工设计论文范文3

当人们不再受物质生存的牵制时,就会赋予造物以更多的精神内涵,反思历史经验,作为地域文化载体的传统手工艺,尤其是研究手工艺美学特征的工艺美术是必须要得以传承和发展的。西方设计发展的过程中,曾出现过三次手工艺文化精神的回归潮流:第一次是十九世纪中期,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工业化带来的廉价低俗的工业产品的大量生产,使人们开始怀念过去生活方式和手工艺;第二次是二十世纪初期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在刚刚诞生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中手工艺被放在了一个适合的位置上,从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层面理解手工艺的优势和发展;第三次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人类处于工业生产所带来的严重危机之中,人们渴望着重回自然,重新去触摸真实的材料。高校本应该是民族文化遗产得以保存和传承的净土,但因为人们生活方式的变迁,再加之旧时传统工艺教育停留在表面装饰层面,给人陈旧、缺乏实用性的印象。为了迎合工业时代,满足就业市场,缩短与国际当代设计教育的差距,许多高校的艺术类专业将传统工艺美术教育零散化、边缘化,甚至让其退出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课程体系;与此同时,高等教育中对工艺美术的通识教育也是缺失的,因此工艺美术教育出现了历史性的断层。但信息时代的到来,给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平台,也使被冷落的工艺美术教学得到重生和发展。

二、传统工艺美术课程融入现代设计教育体系的想法

1、以项目为导向建立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体制

艺术设计教育在中国根基薄弱。在中国建立并向现代形态过渡的过程中,我们试图找回与传统的链接,然而设计教育———设计———生产———销售各环节是孤立和严重脱节的,在此条件下谈工艺美术教育的现代化和市场化只能是纸上谈兵,必须寻找出一条赋予中国手工艺以现代生机的途径,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给我们提供了新的良性发展的平台。以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博物院的共建项目为例,以竞赛的方式邀请海峡两岸高校学生参加其创新性纪念品设计竞赛,学生们在学校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对文物和工艺的理解,消解文物的“高大上”,拉近文物与大众的距离,设计出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和实用性的文物创意产品。如:的“朕知道了”纸胶带“、翠玉白菜”伞;北京故宫的“朝珠”耳机,“朕就是这样汉子”折扇等许多出自在校学生之手。衍生性创意产品成了非常抢手的旅游纪念品,也成为了人们记住故宫及藏品的代表性符号。从故宫创意产品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博物馆搭起了一个优秀的创意产品资源、销售推广的平台,与此同时,需要高校参与进来,教师研究、引导,学生集思广益,将设计与生产的断点连上,同样,传统工艺美术也可以借鉴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的模式。艺术设计教育中传统工艺课程不能够再闭门造车,当我们借助创意将传统工艺转变为实物产品了,无疑是对教学效果的最好的反馈。

2、综合性大学发挥其多专业优势

截至2014年,全国开设了艺术设计类专业的高校有1400多所,而其中绝大部分是综合性大学,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在于多学科多领域的融合。今天的艺术设计教育应该归属于一个多元化的艺术学科,我们需要所有艺术范围内各学科的融合,同样需要艺术范围外各领域的融合。随着国家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普及教育转型,对艺术设计教育的侧重点也从对专业人才培养范畴扩大到对大众艺术涵养的普及和提高上,因此,传统工艺美术教育的普及可以借助综合性大学多学科的优势,在校园内部打破专业界限,向各专业的学生进行普及性教育,如以开设“传统工艺美术”全校选修课的形式,将专业技法内容转变为通识性、鉴赏性内容;借助学生的多专业背景,以组织展览或竞赛的形式,使更多跨专业学生加入到推广和保护传统工艺美术的队伍中来。湖南农业大学艺术设计系在全校范围内开设“民间美术”公选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且学生选课率也在全校名列前茅,在校园文化艺术节中,组织的“民间美术”课程作业展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关注,同时还有不少学生提出借用不同专业知识和渠道推广课程内容的想法,甚至开设公众微信号传播某门类的传统工艺。这些都为我们传播传统工艺美术提供了新的思路。

3“、微时代”借力网络资源和网络平台

信息时代是以高科技与现代化为先导和基础,也是打破许多时空局限和全球化的时代,“微时代”的基础是“新媒体”,新媒体是以“数字化”和“互动化”为特征的,人们获取知识与传播知识的路径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注意力变得越来越短,并且习惯于快速、快餐式的信息接收和文化消费形式。电子设备的便携化与平民化也使得文化产业里的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界限被模糊,大众可以很容易地变为生产者,或是通过反馈及其它的形式参与生产。受众的习惯反过来又将促进以“微内容”为特征的产业的发展,传统工艺美术的推广和传播离不开广阔的群众基础,借力新的传播手段能让原本“小众关注,精英推广”的传播模式转变为“大众关注,大众推广”。以“日本小夫妻的幸福染坊”为例,文章讲述手工印染的技艺和生活方式。该文通过微信并转发,在一个月内被转发一千多次,点击阅读人数一万多人,这样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效果是传统教学或传统媒介远无法达到的。因此,探索性的运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辅助教学内容的传播将是艺术设计专业高等教育未来的探索方向。

4、从地域文化中吸取营养

传统工艺美术从历史生成及传统结构方面看,往往存在极强的地域性,传承人与受众群体往往是相对集中地生活在某一特定地区,拥有大致相同的自然环境,遵循相同或相近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并形成相同或相近的生存状态,在文化认同上容易形成共识。日本传统文化设计大师原研哉在《设计中的设计》中曾提到,“将已知事物陌生化,更是一种创造。”传统工艺美术所包涵的大量原生态艺术图形和工艺技法具有人类本源的思维意象,及大量生产、生活经验累积,给当代设计者提供本源的设计思路,有助于形成出奇制胜又合情合理的创意。在教学中有针对性、探究性的考察,收集相关资料、图片、书籍、实物等,利用图形创意与符号的延展,进行整合、提升、优化和创新。针对目前传统工艺美术相关课程与其它艺术设计相对割裂的状况,笔者认为在专业主干课程中融入传统工艺美术的内容,如视觉传达专业的字体设计课强调中文字的造字体系、笔画、由来,并将湖南当地有代表性的视觉符号如马王堆西汉古墓中的符号、毛体字;书籍设计课可以融入不同类型中国传统书籍装订方法,由其在当地博物馆中可以近距离观察的汉代竹简;在其他专业主干课程中强调应用传统元素的内涵形态,并以内涵形态设计范例为指导,促进教师与学生对于当地传统元素形态的重新认识与设计。在设计教学研究过程中,我们围绕“红色旅游”项目,提炼地域文化中的典型视觉形象,如笔者带领学生到湖南凤凰、洪江等地察期间,在民族图案考察与写生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苗族、土家族图案的造型、用色差异,分析引起差异的原因,而不仅是单纯的临摹或拍摄图案。带着问题思考和观察,学生明显的提高了学习兴趣,并能在考察过程中对当地少数民族特点、生活方式进行深入了解,取得了理想的考察效果。

三、结语

美工设计论文范文4

关键词:煤及煤层气;毕业论文(设计);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2-0206-02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同时,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也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作为一种学习、实践、探索和创新相结合的综合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检验;也是一所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直接反映。它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工作作风、工作态度和独立工作能力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特点

“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是我国高等学校近年新设教学研究方向,其设置符合我国煤矿瓦斯灾害治理及煤层气开发利用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是一个要求理论基础宽厚,偏重实践的专业,其培养要求学生具有脚踏实地、勇于创新的能力。随着国家能源政策尤其是煤矿整合治理的进行及煤层气商业化的实现,对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的学生需求量很大,煤及煤层气专业学生刚读大四已与用人单位签约,且毕业生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企、事业单位的需求。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具有以下特点:

1.选题范围广。由于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在本科期间开设了钻井工程、完井工程、煤层气排采、井下瓦斯抽采、采煤学、矿井通风与安全、煤层气地质学、矿井地质学、瓦斯地质学等学科课程,毕业后,既可从事地面煤层气勘探开发,又可以从事煤矿井下瓦斯灾害治理,因此,煤及煤层气学生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广泛,涵盖了采矿工程、安全工程、地质工程、物探工程等专业核心课程。

2.紧密联系实际。煤及煤层气工程属于工科专业,绝大部分学生毕业之后将在煤矿生产企业、煤层气勘探开发公司从事技术工作,怎么样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熟练掌握并在自己的技术岗位上能够有所创新,本科期间的教师的教学至关重要,好的教学,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看待问题的思维方法。本科煤及煤层气工程本科毕业设计是对其所学知识的融合,同时,也要紧密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因此,要利用毕业实习的机会,使毕业课题的选取与现场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紧密联系,对于优秀的学生,要通过实习,能够发现、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3.综合考察性强。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涉及课程门类多、跨越大但又不失专业性。既要懂得井下的安全生产,又要明白地面煤层气的勘探开发;既要能看懂机械图纸,又要会土木实施;能测量会勘查……总而言之,为掌握煤层瓦斯的赋存、运移、产出规律,与之相关的巷道部署、设备选型、施工作业、测绘测量等等都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才能将所学能所用。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对综合能力考察能力强。

二、煤及煤层气工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存在问题

1.选题存在一定的盲目及随意性。统计分析河南理工大学2009―2013年煤及煤层气专业毕业生去向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占26.4%,第二类是在相关的煤层气开发公司就业,从事地面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占24%,第三类是从事煤矿井下瓦斯抽采及安全管理工作,占41.6%,其余占8%。绝大多数学生在毕业选题之前个人毕业去向已经确定,但在选题过程中,往往选择难度较小的毕业课题,管理较为宽松的指导教师,甚至有少数同学认为无所谓,做什么课题都可以,并没有与自己的以后相关工作进行关联,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2.学生实习落实考核不到位。毕业实习作为毕业论文(设计)必不可少的一环节,为毕业论文(设计)提供素材及支撑,起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但限于近些年煤炭行业整体不景气,用人单位出于安全考虑并不愿意接收实习学生,尤其是煤矿井下,往往即使同意到矿实习,也难以实现井下学习的目的。单靠指导教师的推荐能获取实习机会的学生人数有限;同时,少数学生在联系实习时,害怕被拒绝,害怕和人沟通,甚至是由于惰性不愿意深入现场进行实习;学校对毕业生实习尽管采取抽查等形式,但也不能从根本上对学生的实习情况及实习效果进行考核。

3.重答辩结果轻过程管理。本科毕业答辩不仅仅是对学生论文(设计)的一个展示和体现,更是对其本科四年学习的一个总结合凝练。但答辩过程中,往往侧重于对论文(设计)本身的就事论事,而弱化了论文(设计)之外的相关专业理论,对其实习、选题、开题、中期等各环节缺乏有效的考察,并且在最后的答辩过程中也难以体现。而过程往往决定了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及技能的水平,防止了少数学生在极短时间内粘贴融合成最终论文(设计)却能取得不错的答辩成绩的弊端。

三、解决对策

1.端正态度,明确职责。(1)指导教师负责指导毕业论文(设计)的全过程,指导学生独立完成所承担的毕业论文或设计课题,对论文的选题方向、思想观点、结构格式及文字质量负指导责任,并对学生的论文成果及表现做出评价。(2)指导的重点应放在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正确理解和应用,综合分析能力,测试、计算及编图的基本技能,文字表达能力,正确的思维,优良的学风及专业外语阅读能力等方面。(3)贯彻“因材施教”的精神,应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综合分析和独立工作能力等方面的差别,在确定选题、论文的内容要求、指导方案等方面区别对待。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指定阅读有关的中文资料及与论文有关的外文阅读材料,供学生编写论文参考。(4)鼓励和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指导中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分析研究过程中的独创精神,加以正确引导。(5)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告诫学生在论文中引用别人成果及观点时应注明来源,尊重他人成果。

2.联系实际,认真选题。毕业实习是本科生在经过三年半的通识教育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程设计以及各种教学实习之后,在毕业论文(设计)之前,到科研院(所)、生产企业等单位进行的综合实习,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学习科学研究或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培养实践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毕业实习,巩固所学理论知识,了解煤及煤层气资源勘探、煤层气开发领域的现状,在实践中检验学生理解和掌握书本知识的程度。但在进行毕业论文(设计)时,教师要结合学生自身素质、个人兴趣、毕业实习情况、已签约工作性质等有针对性、目的性地进行布置,使学生能够在众多课题可选范围之内,选择出具有一定挑战性、对工作具有较强指导意义的课题进行研究并做出相关的设计或毕业论文。

3.考察效果,注重过程。毕业论文(设计)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进行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要求是在现场(野外)调研、测试分析、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系统整理和分析各种实际资料,编制各种图件,分析和论证有关煤及煤层气勘探、煤层气开发等问题,提出个人的认识和见解。因此,在答辩过程中,问题设置不应仅仅局限于论文(设计)结果本身,更应该侧重对于论文(设计)的整个过程的提问。同时,要加强教师在毕业实习、选题、开题、中期报告、论文(设计)终稿、汇报PPT等环节的考察和监督,从而提高最终的论文(设计)质量。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大学本科教育最后一个实践环节,是大学四年学习成果的集中展现,在分析研究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特点的基础上,查找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提高煤及煤层气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水平,相信只要端正态度、明确职责、扎实落实、细化管理、注重过程、精心指导、全面监控、科学评价,就一定可以把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2004114号])[Z].2004-04-08.

[2]孙志高.本科毕业设计的选题与质量控制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9,(13):137-138.

[3]黄伟,唐焱,张鑫.机械类本科毕业设计现状及对策分析讨[J].大众科技,2013,15(170):110-111.

[4]刘波.粒浅析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滑坡的原因及其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7,(7):89-90.

美工设计论文范文5

关键词:中小企业;网站建设;岗位;人才;课程方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9-0152-02

当前,计算机相关专业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一方面,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涌入市场,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又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不衔接,出现结构性错位。因此,如何培养企业用得上、适应快的毕业生,成为我们教学改革的目标。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经过认真的调研、分析、对比,提出了人才培养要面向就业市场的理念。面向就业市场培养计算机人才,不仅是社会的需要,也是计算机院系生存的需要,要求计算机专业人才加快向应用型人才转变的步伐。根据《宁波大红鹰学院2011年—2015年建设与发展规划纲要》,学院要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首选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中小企业中高端技术、管理岗位应用型人才,服务面向定位:立足浙江,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学院明确的发展规划,为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面向中小企业的网站建设与管理人才岗位需求分析

(一)信息化进程中的中小企业需要网站建设与管理类人才

笔者对中国宁波人才网(http://.cn/index.htm)、258人才银行(http:///)、前程无忧(http://)等相关人才网站对宁波企业网站建设与管理岗位的需求情况(2011年6月1日至2011年8月1日)进行了分析。网站建设与管理相关的工作岗位主要有:网页设计/美工、网络程序员、网店美工、网络运营专员等。企业对于相关岗位的人员一般要求如下:学历最好是专科及以上,专业要求计算机相关专业,由于岗位不同,因此,各企业对于学生的技能要求不一样,但是,企业普遍希望学生具备网站项目开发的实践经验。而对于学生的职业态度,企业强调要有良好的组织观念和团队合作精神、敬业精神,工作上积极主动,细致专注,并能承受工作压力。

我们发现,不同类型的企业对于网站建设与管理类人才的要求并不完全相同,互联网/电子商务类企业对于网站建设人员需求量较大,而且要求学生在系统了解网站建设相关流程的基础上,在某一方面,要具备专业特长,如美工设计、程序设计等,需要有专业特长的学生。其他类型的中小企业则要求学生能全面掌握网站建设与管理的相关知识,并且能对本行业的相关知识及工作流程比较熟悉,能解决日常工作中碰到的各类问题,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高。而且,随着宁波市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企业对于网站建设与管理人才的需求也急剧增加。

(二)具体岗位对于人才的技能要求不同

不同的工作岗位对于人才的技能要求是不同的。如网页设计/美工,要求学生具备独立进行网站项目的整体版式、风格设计能力,精通Photoshop、Flash、Dreamweaver等网页设计美工软件,具有良好的美术功底以及良好的创意构思能力,对色彩敏感,具有把握不同风格页面的良好能力;网络程序员,要求学生熟悉PHP、ASP、VB、C#语言编程,并掌握其中一种开发语言进行网站的后台功能开发,熟悉SQL、Access等数据库操作,具备项目程序开发经验,责任心强,学习能力强,敢于接受挑战和承受压力,能够独立完成任务;网店美工,要求学生能熟练的处理网店产品图片,宝贝上架,宝贝标题设定,以及对网店进行装修(包括图片设计与代码制作)和日常维护,同时,还要兼顾网站的销售业务;网络运营专员则主要从事网站编辑、网站策划、客服等,负责网站信息的更新和维护,提供客户咨询,跟踪和策划重点时事专题网站的推广,软文的撰写和编辑,审核有关的内容及内容管理;擅长网站运营数据分析、总结,并以用户为核心提供实用内容。

面向中小企业的网站建设与管理人才培养方案

(一)明确培养目标

如果将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视为一种特殊的“产品”,这个“产品”必须按照企业和用人市场的基本要求去考虑和设计。要达到培养规格要求,首先必须制定好人才培养方案,特别是要明确培养目标定位。通过对企业用人需求的分析,尤其是结合具体岗位的需要。而对于学生来说,明确的职业目标也能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为明确。

(二)设计课程方案

课程设置的原则是适合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目前,学校的课程设置普遍沿用传统的课程体系,随着用人单位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及学科技术的快速发展,需要对有关课程进行完善和改进。

在原先的课程体系中,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被分解到不同的专业课程中。各专业课程的学习相对独立,学生不能理解课程与岗位技能的关联性,因此,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由于职业能力的培养已经分解到不同的专业课程,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职业能力割裂,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从现实情况来看,即使学生都很好地掌握了每门课程所要求的能力,也并不意味着学习效果是最好的。因此,我们必须对原来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具体方案如图1所示。

美工设计论文范文6

关键词:移动学习;资源开发;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TP202+.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21-0081-04

2015年《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中指出,预计一年内越来越多的高校将采用移动学习和在线学习,未来五年的计划是:自带设备办公(BYOD)和翻转课堂、创客空间和可穿戴技术等。[1]移动学习方便、快捷的特点,得到了庞大移动用户群体的认可,越来越多的用户特别是大学生、中小学生主动寻找、下载、使用学习类的应用。但在当前社会的学习行为中,移动学习尚未形成学习方式的主流。一方面学习者的移动学习意识还不大明确,另一方面移动学习资源仍存在功能不够丰富、缺乏吸引力、开发成本高回收利润少[2]等诸多问题,大量的移动应用软件涌现,但高质量、实用性的软件却不多。因此,分析当前移动学习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提出一套较为科学、合理的设计原则,可为移动学习资源开发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制约当前移动学习发展的主要因素

1.影响用户使用移动学习App的因素

根据《中国移动学习产业研究与咨询报告》得出的结论可知(如图1),目前制约移动学习开展的因素主要有:①内容枯燥、无吸引力,这说明当前移动学习企业要想提高用户的数量,丰富内容,提高内容的趣味性与交互性、增强用户体验是关键。②功能不丰富、不易用,这说明移动学习资源开发应注重用户的学习体验,使学习流程更为流畅,移动应用的功能更加人性化、智能化。[3]

2.困扰当前移动学习资源开发的问题

上述报告中还指出(如下页图2),困扰当前移动学习资源开发的最大问题是:①投入产出不成正比。一方面,移动学习资源开发需要移动开发与教学设计成本,移动设备与移动开发技术更新换代快,移动开发难度大,技术门槛高,从而导致了开发成本的剧增。许多资源因为用户需求不强烈而在时期就被淘汰,一些资源易用范围有限,缺乏通用性和重用性。[4]②跨平台开发。当前移动开发的瓶颈是移动设备的多样化,移动系统之间的互不兼容性与复杂性,这就使移动开发需要为不同的移动设备开发不同的版本,无形中增加了移动开发的成本。不同移动设备的系统之间无法实现资源与软件的共享,学习资源有效利用率低下,制约着移动学习的广泛发展。

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原则

1.媒体形态设计原则:微型化

移动学习“片段性”的特点,决定了移动学习是一种“微学习”。根据移动开发经验以及资料整理结果可知,限于移动设备与移动学习的环境特点,移动学习的资源设计可归纳为以下两个原则。

(1)“简易轻快”原则

①简:操作流程要尽量精简,每一步操作都要充分考虑最大限度地利用学习者的时间。②易:界面与功能容易操作,让学习者不用花太多时间去摸索,方便自主学习。③轻:体积尽可能小,总容量一般在几十M以内,如果需求与功能较多,可以把App拆分成多个单元。④快:移动学习的优点之一是对碎片化时间的利用,因此关键的功能要实现“快开快关”。

(2)“短小精悍”原则

①短:指每个学习单元的知识量少而精,时间长度在10分钟以内,3~5分钟最适合。教学单元最好以单个知识点为单位,以集中解决某问题为目的,以任务驱动为主线。②小:同上述的“轻”同理,指文件容量小,易于用户下载安装运行,这对于硬件设备与网络环境来说极其重要。③精:与上述“简”相对应,指知识点精简,富于创新。④悍:指教学内容传授简洁明快、有趣、高效,引人深思。

根据移动学习的不同媒体类型,各选取5项代表性的资源作为抽查样本,统计出各资源的体积大小,如左表所示。因所选资源均为热门资源且具有代表性,因而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前优质移动学习资源的特点,其形式与体积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由表中资源的平均体积可以得出:在对移动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时,文本与音频资源一般控制在1MB以内,图片资源控制在100KB以内,视频资源一般不超过10MB,格式以MP4、FLV为主,动画资源一般在5MB以下,对于整合型移动应用,完整软件与数据包总容量大小最好控制在50MB以内,这样的格式标准将更利于学习资源的下载、传输与观看,更容易被用户接受使用。另外,由于移动设备屏幕尺寸较小,移动学习内容中的文本要力求精简。开发经验表明,一个手机屏幕的字数一般不超过100字,字号尽量放大,字体尽量加粗,最好多用标题文字,显示内容文字要加宽行距,至少在1.2倍行距以上。

2.内容设计原则

(1)片段――联系性原则

由于移动学习通常在零散的时间碎片、注意力分散的环境下发生,因此移动学习内容不适合过于系统化的知识点。片段化指各单元知识点相对独立,即把学习内容以知识点为单位进行拆分。片段化使学习者能够充分利用零碎的时间,在短时间内完成一个完整知识点的学习。然而片段化并不意味着学习单元是孤立存在的,各单元之间应存在联系性、自包含性。学习单元片段之间的联系性,有利于学习者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2)娱教并重原则

“娱教并重”指既要突出娱乐性也要突出教育性。娱乐性指生动性与趣味性的设计,移动学习者的注意力容易被外部环境所干扰,因此排除或减少干扰的有效途径就是要突出内容与形式的趣味性。视频、动画或游戏形式等动态交互媒体形式比文本、图像等静态媒体更能突出趣味性。视频与动画虽然直观生动,但只能实现单向传播,无法进行学习的交互;具有交互性与竞争性的学习游戏更能刺激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与激情。

3.技术设计原则

(1)界面与美工设计

界面与美工是引领用户下载、使用资源的第一步。其设计包括UI设计,ICO图标、产品说明等,都要为用户传递产品是值得信赖的信息,为用户提供使用该软件的安全感。只有好的ICO设计,才能引起用户继续查看详情介绍与界面截图;App的命名应简洁易记且有特色,命名不宜过长,否则可能被截断显示。截图上要体现软件的特色功能,详情介绍应包括产品体积、开发单位联系方式介绍等。

(2)交互性原则

交互性指“学习者―学习者”“学习者―教师或教学者―媒体”之间的交流互动,即教学信息的双向传输,交互性能促进移动学习者保持较高的注意力。移动学习交互性的设计要注意形式的多样化,如“学习者―学习者”“学习者―教师”之间的互动设计要突出用户管理、协作性学习、测试与反馈等功能的设计;“学习者―媒体”交互可以单/多点触摸、滑动、缩放、旋转、摇动交互。

(3)通用性原则

通用性指使用的方便性与内容的可重用性,并且适应不同类型移动系统的运行。跨平台开发不仅需要技术的革新,更需要移动设备生产企事业之间的统一和开放。通用性的设计可有效降低成本,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与重用性。重用性指不局限于某个特定知识点,可以一次开发,多次使用,以积件方式开发是提高通用性的有效途径。

(4)稳定性原则

稳定性指资源易于下载安装,在不同类型的移动设备、普通配置的硬件系统中均能正常、稳定运行,用户体验性良好,不卡机。

未来移动学习资源开发的发展方向

1.跨平台移动开发

跨平台移动开发方案的应用,可以降低技术难度,也可以减轻工作量,是未来移动开发技术的必然趋势,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前景。近年来,HTML5跨平台移动开发掀起了一阵热潮,但实践证明,HTML5似乎没有得到预见的快速发展,HTML5开发需要加密、离线功能的App仍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跨平台开发仍需要移动设备生产商、系统开发平台等多方的统一与努力。

2.高效、经济的微课开发

微时代的到来,掀起了一股“微课”的热潮,但五花八门、缺乏统一与规范的微课开发现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①微课开发工具只局限于普通电脑,大多数无法在移动设备上运行,因此开发环境受到一定限制。②微课在移动设备中体验性欠佳或不支持移动端播放,大多数微课针对PC机网络运行系统而开发,缺乏对移动支持环境的支持,因此在移动设备中运行容易出现下载缓慢、不流畅、卡机等现象。因而未来移动学习资源的开发应着重关注高效、低成本、跨平台的微课开发,简化开发过程,使开发工具与微课产品更适应移动系统。

3.游戏化移动学习资源开发

移动教学游戏由于方便携带,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被众多玩家推崇,因此也成了移动学习关注的热点。移动学习与游戏有机结合到一起,构成新的学习模式与学习体验。虽然当前游戏化移动学习产品缺乏系统化、系列化的形态,但随着用户学习的需求与移动游戏开发技术的发展,移动学习游戏必定成为移动开发的热潮并将日益完善,未来利用手机或平板进行联机对战的协作性学习、通过竞技形式来进行趣味性学习交互的产品一定会备受学习者的青睐。[5]

结语

移动学习虽然需求强烈,但现有的移动学习环境,无论是硬件还是操作系统都无法统一,造成开发成本高,产出效益低。移动学习产品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提高用户的体验性,以及在内容的实用性、趣味性上下功夫,实现跨平台开发,降低开发技术难度与开发成本。移动学习在我国尚处于快速起步阶段,虽然还没有形成全面代替网络学习的现状,但发展的潜力非常大。对于在线教育的未来趋势,近八成参与者选择了“移动化”,这说明移动化是未来在线教育的必然选择。近几年随着“大数据”概念的普及,“大数据化、智能化”也颇受关注。用大数据来实现个性化、智能化,也是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随着智能移动设备的普及,微博、微信的流行,课程“微型化、高效化”也迅速普及,这说明移动学习对课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6]

参考文献:

[1]Johnson, L., Adams Becker, S., Estrada, V., and Freeman, A.(2015). NMC Horizon Report: 2015 Higher Education Edition[R].Austin, Texas: The New Media Consortium.

[2]德斯蒙德・基更.移动学习:下一代的学习――在亚洲开放大学协会第18届年会上的主题报告[J].开放教育研究,2004(6):22-27.

[3][4]吕森林,冯超,齐伟,等.中国在线教育产业蓝皮书[2013-2014版][R].北京:互联网教育研究,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