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技与信息化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技与信息化管理范文1
关键词:科研管理信息化;n题管理系统;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1-0092-03
1 科研管理信息化的界定
所谓科研管理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开发和共享科研信息资源,实现科学研究、管理流程、管理方式和信息交流的电子化和网络化,从而最终提高科学研究、科研管理以及科研交流的效率与水平[1]。本文旨在通过对科研管理信息化所存在的问题与现状的研究分析,对区域科研管理信息化的实践及管理创新进行探索。
教育科研管理的信息化,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信息机器、信息技术的引入过程,而是一种集多样性、科学性为一体的管理工具以及管理方法。过程中不论相应的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如何,只要制定相同的业务流程标准,那么系统就如同一高水平作业人员进行管理一样,其相应的整体管理水平自然得到有效提高。
科研管理信息化的重点工作就是构建一套能够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优势的专业工具以及先进管理模式。课题管理系统正是从管理工作内部变化规律着手,而开发设计的一整套管理方式和管理工具的集成品,它外显为课题管理系统,内隐却是一整套管理模式。
2 我区科研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和困境
要加快科研管理信息化步伐,通过管理信息化进一步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和科研管理效率,推动科研工作快速发展[2]。目前,北京市的各区县都将科研管理信息化,作为科研部门的创新工作和重点工作来抓。科研课题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建设,是实现科研管理信息化的重中之重,再这样的背景下,我区于2013年年底开展了科研课题网站的需求分析,于2014年5月将通州区科研课题管理系统网站投入试运行。在大量阅读相关文献后,结合本区科研课题管理系统的开发使用过程,笔者发现了科研管理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些突出的问题,大致归纳为如下:
2.1 科研管理信息化流于形式
认为科研管理信息化,只是将计算机系统用于简单的模仿原来的手工管理系统,充其量是减轻了科研人员的工作量而已,没有发挥出科研管理信息化的真正优势,没有将现代化的管理方法与手段融入其中,没有形成成熟的管理流程。
2.2 科研管理信息化中服务意识不足
科研课题管理系统使用过程中,重管理而轻服务,刚性要求多,而柔性管理少。系统设计和开发,过多侧重于区级、校级对于课题的过程性管理,而对于研究者的指导、服务意识不足。
2.3 科研管理信息化注重技术培训,忽视了管理理念的引领
由于基层校科研人员的信息技术素质参差不齐,对于学校科研骨干的培训往往还停留在系统操作和技术层面,对于更高层面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的讲解还涉及较少。
2.4 科研人员运用科研课题管理系统的积极性不足
对于新生的事物,大部分人刚接触时,都有一定的抵触和畏难情绪。一些学校和课题负责人把课题管理系统与日常的学校科研课题管理割裂开来,成为了两张皮。填报课题管理系统中的课题资料成了他们的工作负担,往往有应付差事的心理,对于科研课题管理系统的使用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3 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定位与调整
结合上述科研管理信息化进程存在的问题,根据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特点,笔者认为科研课题管理系统的开发使用和功能定位也应该遵循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一般规律,即通过规划管理、过程管理、鉴定评价、奖励推广,4个阶段来加强教育科研课题管理。课题管理的各个阶段都有各自独立的功能,但又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从而构成了教育科研全过程的完整系统[3]。基于这样的管理理念,笔者对于科研课题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定位和管理理念有所调整和改进,现总结如下:
3.1 网络办公与集约管理
科研网必须成为科研部门的门户网站,成为科研部的网上的办公室。将研发系统的目标定位在实现科研事务常态化信息管理上。从计划总结、课题申报管理、成果申报展示、科研培训资料的共建共享、通知的下达反馈等,全部日常科研事务均可有效地通过网络传输系统完成。
将科研课题管理系统与基层校科研人员的日常科研管理工作紧密结合,使得科研课题管理系统成为研究者和管理者进行科研日常信息、沟通的平台,科研管理信息化不再流于表面,而真正成为提高科研管理效率,提升科研课题质量的必备利器。
3.2 专家指导与工具共享
对于系统中的所有课题,区级课题管理部门都有相应的管理制度。教科所的科研人员即是所辖学校的联系人,也是学校的科研指导专家,在系统中实现对学校课题的过程性指导,起到专家引领的作用。
对于科研课题研究常用的测量工具、量表等予以共享,将在线调查问卷网站和数据分析方法在系统里呈现给研究者,对于研究者开展课题研究提供有效的资源和服务。
同时,可以将科研专家针对学校科研课题的研究所进行的专题培训的ppt讲义、视频资料等进行共享,使得优质培训资源能够充分发挥它的价值。
3.3 长效培训与团队成长
为了使科研课题管理系统的管理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得大家充分利用系统功能来提升科研管理工作的品质,需要对学校教师进行常规的培训,基本每学年1-2次。培训内容不但有针对新加入科研工作教师的技术性操作培训,还有对于规范管理流程、管理理念的较深度讲解。在科研网的例会上,会对在科研课题管理系统中表现优秀的个人和课题组予以表彰。
在系统中,每个课题负责人都能够为课题添加课题组成员,每个成员登陆系统后,都能从“我参与的课题”中找到相应课题,并在课题空间中上传资料、共建课题资源,完成课题负责人指派的任务,参加课题负责人发起的在线研讨活动。课题管理系统对于形成团队科研的局面,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课题组成员,可以在同伴互助中实现团队的共同成长。
3.4 激励机制与课题展示
运用积分制,记录课题负责人和学校管理员登录系统的频率,在系统首页对于系统使用活跃度排名进行公示,定期表彰规范使用系统、活跃度高的教师和学校。
对于系统中所有课题,都有相应的课题展示空间,所有用户对全区各校的课题研究情况一目了然。课题空间中,有课题研究者信息、成员分工、过程性材料、研究成果等相关资料的展示。个人的研究被放在的区级视野中,能够开阔视野。
3.5 成果共享与宣传辐射
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将区级优秀研究成果展示在“成果推广”栏目中,不仅对优秀课题成果起到了宣传推广和表彰作用,也为其他研究者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对于我区教育科研影响力的提升也能做出很大贡献。
4 基于互联网+科研管理思维,推进科研管理信息化的策略
4.1 互联网+课题管理的实践研究
1)科学分析策略
基于数据分析,科学进行立项规划。通过科研信息化管理中的所有课题管理数据,从学科、学段、申请人职称级别等纬度综合统计分析,通过科学分析数据结果,获得不同学科、不同学段、不同职称级别的立项课题研究比例信息,了解哪些学校是科研力量比较强的,哪些学校比较弱,这些信息对于新的课题立项申报评审,科学规划课题指南,具有前瞻性指导作用。
2)有效积累策略
有效积累课题资源,促进区域教育科研可持续发展。传统的科研资源管理,采用纸质档案管理,以往的科研成果很难为更多的人服务,让更多的人受益。通过网络化管理整个区域的教育科研情况公开、透明了,课题从立项申报、中期交流到结题验收所有的课题研究全部过程性材料,通过规范管理,都会保存在课题管理系统中。不管学校的科研主任,怎么变换,学校的科研资源,始终存在于系统中,优秀的成果资源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共享、传承。
4.2 互联网+协作创新的研究
1)互动研讨策略
科研管理系统待开发适时在线研讨功能,针对特定选题进行主题式讨论,可以使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集思广益、发挥群体智慧的力量,这样的形式,也能避免面对面交流时碍于面子,不好讲实话的弊端。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大家可以畅所欲言,更有利于获得最真实的调查结果。
2)科研协作策略
网络科研管理,可以使得研究人员借助信息化科研软件和基础设施服务,建立起相互依赖和互信的协同研究关系,进而协同地开展数据的挖掘、模M、分析与整合,合作完成研究项目。
网络科研协作使得跨地区的科研人员,能够通过网络共享研究仪器和工具,分享数据仓库及配套的管理工具,共享高性能优势信息资源。研究人员借助协同创作平台,有效支持学校的协同教研,同时对研究者的研究过程进行全程记录。科研协作策略,有助于科研共同体的产生,促进科研人员的互动学习、交流共享。
4.3 互联网+科研培训的研究
1)长效培训策略
为使科研课题管理系统的管理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需要对学校教师进行常规的培训,基本每学年1-2次。不但有技术性培训,还有规范管理流程、管理理念的深度讲解。在科研网的例会上,会对在科研课题管理系统中表现优秀的个人和课题组予以表彰。这样的长效培训机制,对于形成团队科研的局面,实现团队的共同成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互动反馈策略
利用网络的优势和便利,在进行完科研培训后在互动平台上及时对培训效果进行反馈。同时将科研培训课程开发成幕课微课资源,让学习者在线学习完科研课程后,可以对学习效果及时进行检测,回答对相关问题,可以继续学习,回答不对,则重新学习相关内容。顺利学习完课程,成绩合格后,就可以获得结业证书。这样的培训方法,能有效提高培训效率。
5 总结
科研管理信息化创新了具有关联性、系统性、针对性、即时性的管理模式,从而使得科研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能够从繁杂细琐的事物处理中,真正解放出来。科研管理信息化使得课题质量和管理效率大幅度提升,是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
区域科研课题的网络化管理为区、校、个人三级课题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地便利,对于宣传我区教育科研的效果日益易见。
参考文献:
[1] 刘立焱. 浅谈科研管理信息化的实践及其管理创新[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3(18).
科技与信息化管理范文2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teaching present situation of project management course i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major. Referring to some of the author about the course teaching reform, we use the technology of informatization for teaching reform. Then according to industrial engineering discipline characteristics and training objectives, we design the curriculum content system and build the knowledge system of house of project management. At the end of the paper, the scheme of teaching reform is carried out based on the teaching design and practice of informatization. Practic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learning effect are all improved.
P键词: 项目管理;信息化技术;教学研究;工业工程
Key words: project management;informatization;teaching reform;industrial engineering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0-0181-05
1 概述
工业工程是关于系统设计和改善的学科,是管理科学与系统工程、制造科学等学科的综合交叉学科。在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工业工程学科对世界的经济建设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美国著名质量管理大师朱兰认为美国正是由于工业工程才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处于领头羊地位。工业工程学科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对于培养我国高素质的综合性管理人才,对于企业生产效率的有效提升,对于促进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具体实施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工业工程专业教育中,不仅要重视制造系统相关的基本专业技术技能的训练,而且要注重管理理念及技能的培养,力求使学生成为具备工程实际与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项目管理课程是工业工程学科教育的骨干课程,主要关注项目的有效规划管理、执行与控制等内容。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对项目的管控有较为全面的理解,掌握应用计划与控制的方法帮助企业实施项目时达成Q(质量)、D(时间)、C(成本)等多维相互制约且矛盾的目标。目前,我校工业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大都从事中小企业的管理运营改善等工作。据统计[1],国内中小企业约占企业总数的99.3%,吸纳了75.5% 的就业人口,创造40.3%的利税。而企业的项目管控工作,对于企业新产品的开发,生产系统的新建、扩建、改善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小企业做好项目管理,可有效实现降低库存,缩短订单交货期,控制产品研发成本、生产成本,最终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的争力。因此,有效引导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学好项目管理课程,让学生具备应用相关理念方法解决企业实际生产中的问题的能力,是我们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该课程的课程建设工作也被大多数院校列为工业工程专业建设的主要环节之一。
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觉得课程理论性太强,学起来有些枯燥,兴趣不浓。这是因为传统的教学往往停留在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由于实验教学设施和手段的限制致使教师偏重理论的讲解,从而使得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和创造性学习能力都难以发挥;此外大多数学生对项目没有感性确切的认知,难以把所学的知识进行理论实际的联系,这也导致了学生学习难度的增加。
针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好等问题,许多教师做了相应的教学改革研究。赵浩宇[2]分析了高校项目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案例和情景推演的教学方法;程敏[3]基于分布式认知视角对项目管理课程的学习活动的特质进行了分析,分别从师生关系、教学过程、教学媒介三个方面探讨了项目管理课程分布式教学观的转向及教学模式创新方法。吴振华等[4]通过比较《项目管理》课程在本科生和研究生中教学方式的差异,分析了研究生《项目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学生自主学习、加强案例教学和开展实践性教学三个方面提出了工业工程专业研究生《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案。董雄报等[5]分析了工业工程专业的特点及与项目管理的关系,总结了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运用启发式、案例式、实验式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果;楚岩枫等[6]分析讨论传统教学模式与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区别,从《项目管理》课程的特点出发,在课程教学中实施研究性教学模式,深度发掘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意识;袁华[7]指出了目前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析了从教师能力,教学团队,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着手的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
以上教师的研究都对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改进具有积极意义,但同时针对工业工程专业特点和现代信息化技术两个角度出发的项目管理课程教学的研究比较少。本文参照已有教师的改革研究成果,结合现代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的发展,针对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对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体系及方法进行了探索实践,调查结果表明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大幅度提高。
2 项目管理课程体系分析设计及其与信息化技术的结合
2.1 项目管理信息化技术简介
信息管理的信息化技术是指应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数字化技术来整合项目现有的生产、物资、技术、设备、材料、财务、管理等资源及时有效的为项目管理者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以便项目管理者对项目环境变化做出迅速反应,对干系人的需求及满意度进行及时的干预,以便最大限度地让各项目干系人的需求得到满足,促成项目的成功,加强企业的竞争力。
S着科技的发展,项目管理工作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以人工劳动为主,现代信息技术对项目管理的传统方式造成了冲击,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引进符合自身要求的信息化技术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此外,项目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的信息化管理有利于企业实现深化改革,促进企业效益的大幅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借助项目管理信息化工具进行项目管理,达到了企业简化管理流程和提高项目成功率,最终提高了企业竞争力。基于项目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可移植性及便利性,信息化技术可以和教学实际密切联系起来,可以把具体的项目信息化模型在课堂里完整呈现给学生,让理论教学有的放矢,克服传统理论教学空对空的填鸭式传授。
2.2 基于信息化技术的项目管理课程体系设计
工业工程专业的项目管理课程体系和一般管理类专业的项目管理课程(如“工程项目管理”、“会展项目管理”、“软件项目管理”)应做有效区分。我们认为应结合工业工程专业特点和专业培养目标对该课程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设计,以使该课程区别于其他专业的项目管理课程。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项目管理课程,最终应对项目及其管理技术形成深入认识并掌握应用计划与控制的手法改善项目管控绩效的相关技能。课程的体系设计应紧扣工业工程师的能力培养目标,应围绕工业工程师对项目的掌握、认知及管理改善相关能力的培养。基于以上考虑及未来智能制造、数字化、信息化的普及等远景目标,我们设计了课程体系内容,并制定了能力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内容对应表,如表1所示。
项目管理课程就是要在企业在面临项目多维度且互相矛盾的目标抉择时,提供恰当的管控技术与手段,尽最大可能满足各个目标,为企业创造最大的效益。学生要想掌握这一核心能力,必须构建必要的知识脉络体系。图1中,本文给出了由各知识点构建而成的工业工程专业学生的项目管理知识脉络体系。在该体系中,我们以对项目的基本认知和对项目管理的基本认知为基石,以项目外部环境的整体把控与分析及内部组织过程资产的使用及构建为支柱,以项目启动、规划、执行、控制及收尾各过程中所涉及的子过程为各层架,构筑了工业工程专业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屋,最终追求的目标是全面达成企业的项目管理目标Q(质量)、D(交期)、C(成本)及满足干系人的需求和期望。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只要搭建了这样的知识体系脉络,就可以对项目管理有全面深入的了解认知,能够对项目管控过程进行调研分析,然后本着工业工程的问题意识,用工业工程的专业手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帮助企业提高项目成功率,提升核心竞争力。
基于工业工程专业特色的教学,一定要从分析与改善着手;所以在课程的理论教学中,理论一定要和分析与改善结合起来,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的理论知识是真正有用的知识,是能为企业创造真金白银的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信息化技术为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可行的路径,有了信息化技术,我们可以方便的把“项目”搬进课堂,可以对其分析,优化,改善,“实施”并确认改善效果。
2.3 信息化技术和项目管理课程的融合
信息化技术基于现代建模与仿真技术,可以快速的建立项目管控模型,可以方便的把“项目”搬进课堂,让理论教学言之有物。基于信息化技术的教学,可有效克服传统理论教学的空洞无物等缺点,让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起来,极大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知识掌握及有效知识体系的构建。信息化项目管理模型构建完成后,基于该环境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项目管控的关键知识点。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际任意调整项目计划模型,验证改善效果,从而深化工业工程改善意识,建立工业工程意识的项目管理理念;同时可以让学生课下学习项目管理信息化软件,在实践环节中,布置具体的实践任务,让学生自己设置项目模型各环节参数,自己建模,自己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在课程设计环节中,让学生尝试自己设计项目,制定计划,模拟执行,模拟改善,形成执行――模拟――改善的PDCA循环。最终形成基于信息化技术的理论教学、实践体验与课程设计的全方位体验式学习与实践,强化、固化关键知识点,形成具有工业工程专业特色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3 结合信息化技术的教学实践案例
本节我们结合信息化技术给出具体的教学实践案例。
在讲授项目管理的进度优化环节时,资源均衡一直是一个教学难点。我们结合信息化技术对该环节的教学过程进行了设计。首先在建立简单的项目模型(如图2所示),然后基于该模型进行现场资源分配,信息化管理软件会实时绘制出资源需求曲线(如图3所示),让学生实时的看到资源在各任务之间的参与程度,理解资源需求曲线的绘制方法及逻辑。
在图3中,可以明显的看到未经优化的资源需求波动距离,非常不利于项目的有效管控。在讲解了资源平衡的基本概念后,就可以在信息化软件窗口中实时调整甘特图中的任务开始时间,资源需求曲线随之马上发生变化(如图4,图5所示),学生可实时看到资源平衡的动态过程。因为学生有了充分的感性认知,以及基于信息化教学的兴趣激发,大部分学生在接受该部分理论知识时都会兴趣盎然,参与讨论资源平衡的基本原则,最终形成对理论知识的深入掌握。
通过对项目计划的动态调整,让学生充分对比各种进度计划下的资源需求情况,以及进一步讲解资源平衡的原则,从而让学生不仅掌握了资源均衡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也掌握了相应的改善思路和方法,对进度优化中的关键概念也深入了解。
4 教学结果分析与讨论
笔者对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和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的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发放对象为前后学习该课程的工业工程专业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显92%的同学认为基于信息化技术的教育方法比传统方法更容易接受,学习兴趣得到了提升。学生普遍反应,采用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的项目管理课堂,感觉言之有物,学之有用,兴趣很浓。此外,笔者也对前后两年的考试卷进行了详细分析,分别针对各知识点的得分率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到,采用基于信息化技术的教学方法后学生在各知识点的得分率普遍获得提高。比较枯燥的环节各类计算部分,采用和信息化技术相结合的教育方法后,各知识点的得分率大幅度提高,这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有效激发,知识体系的掌握深度和广度都得到了充分扩展。
5 结论
本文基于信息化技术对工业工程专业的《项目管理》课程体系进行全面的详细设计,教学体系和内容更加贴合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方向。然后采用和信息化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理论教学研究与实践以及构建了基于信息化技术的实践体系和课程设计体系。实践结果表明,本文所采用的教学改革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改善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郑昕,秦志辉.中国中小企业统计年签(2014)[M].企业管理出版社,2014,2:23-45.
[2]赵浩宇.高校《项目管理》课程教学的优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5:35-36.
[3]程敏.基于分布式认知的《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16,8:27-28.
[4]吴振华,王亚蓓.工业工程专业研究生《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建议[J].大众科技,2015,4:82-84.
[5]董雄报,张学龙,李军.工业工程专业项目管理课程教学研究[J].大学教育,2013,8:89-95.
科技与信息化管理范文3
随着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化、网络信息化时代的不断推进,使得全球一体化不仅覆盖经济领域,更涉及文化、政治、社会等多个领域,具体体现在资源配置、生产、消费等方面。经济全球化通过促使全球资源相互弥补、相互流动,进而推动世界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在此新形势下,我国金融、投资、通信、运输、服务等领域逐步打破了国家和地区的界限,融入了全球市场运行体系之中,使得世界经济发展既影响着中国经济发展,又受益于中国经济发展。在近几年里,国外经济呈现出停滞不前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对外贸易,致使一些重工业产业的经济很难像以往一样高速增长。为此,认真分析经济下滑的原因尤为重要,这样才能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法。我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经济都是依靠投资来支撑,但由于一些特殊原因的影响,使得国家最近几年出现了资金不足的情况,并且外资方面也相对比较缺乏,国民的经济情况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两级分化,经济条件富足的人,将很多资金用于购买奢侈品,普通的消费品很难引起他们的购买兴趣,而经济条件一般的普通百姓,却连基本的消费品也没能力购买,从而制约了我国消费品市场的发展。消费品的需求实质上就是用于有购买力的需求,经济与管理就是要解决这种需求之间的关系,这有助于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为此,在加强经济与管理学科建设的同时,还要研究全球化背景下经济与管理学科的发展方向,扩大经济与管理学科的知识内容,使经济与管理学科能够解决当前出现的新问题。
二、中国经济与管理学科发展的应对策略
(一)开展本土化的经济与管理学科学术研究
从我国当前的情况看,虽然经济与管理学科的研究日趋本土化,但是这却并不意味着在研究过程中以及相关研究内容上不需要涉及国外的一些理论与实践。国内的管理者通过对国外先进的管理理论与实践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能够与从中获取到很多有价值的借鉴,并以国外成熟和完善的方法来解决我国经济与管理学科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实际性问题。就我国的经济与管理学科研究人士而言,他们在对国外先进的管理实践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主要是为了了解从国外学者如何从相关的管理实践当中提炼出具有实用价值的科学问题,并在这一基础之上构建相关的管理理论,进而发展出相应的分支学科。在对国外的研究实践进行关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理论导向,要尽可能熟悉经济与管理学科现有的分支学科,并了解这些分支学科之间的关系,以此作为推动我国经济与管理学科发展的理论基础。总之,对经济与管理学科的研究,应当立足于国外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并将其引为己用,借此来发展促进我国的经济与管理学科持续发展。
(二)建构均衡化的经济与管理学科知识体系
经济与管理学科包含多个分支学科以及边缘分支学科,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我国应当建构起均衡化发展的经济与管理学科知识体系。首先,树立“大学科”意识,将所有涉及经济活动和管理活动研究对象的学科都纳入到经济与管理学科的研究视域,使经济和管理学科涉及公共、教育、科学技术、军事等方方面面。经济与管理学科作为一门结构复杂的学科门类,必须建立起联系各分支和各边缘学科的交汇点,经济与管理学科研究者应从工商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技术经济与管理、公共经济与管理等角度向普通经济与管理学这个交汇点聚焦,力求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与管理学科。其次,合理创建经济与管理学科的“缺位”学科。经济与管理学科的研究者既要促进哲学、自然科学、系统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同经济与管理学科之间的交汇融合,又要根据研究成果积极创建管理思维学、管理美学、管理教育学等“缺位”学科。再次,加强经济与管理分支学科的相互交融,如可利用管理社会学、管理心理学等学科的边缘杂交优势,促进这些学科与公共经济与管理学、工商管理学等分支学科相互交融。
(三)培育精锐化的经济与管理学科研究队伍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想要从根本上推动我国的经济与管理学科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就必须培育出一支精锐的研究队伍,这既是前提也是基础。经济与管理学科研究人才的培育需要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在营造这个环境的过程中,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人才规划、人才管理制度以及人才政策等。其中人才规划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在该方面,不但要对实践类的经济与管理人才进行合理规划,而且还要做好理论类人才的规划,同时还要特别关注该专业学科教师的培养,使其能够充分发挥出自身在经济与管理学科研究队伍建设中的作用。从目前我国的总体情况看,大部分经济与管理学科的教师都来源于该学科的专业教育,尽管如此,学院也不能忽视其他专业来源,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的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也才能为经济与管理学科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历史与现实都证明了经济与管理学科研究人士来源的多元化,能够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融与渗透,这对于我国经济与管理学科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科技与信息化管理范文4
关键词:
开源场景图形三维渲染引擎的英文缩写为OSG?是否正确?请明确。;三维可视化;信息管理;虚拟装配;人机交互
中图分类号: TP391.9 文献标志码:A
0引言
随着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可视化技术、工艺设计技术的快速发展,虚拟装配[1-3]作为虚拟现实技术在制造业的典型应用,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全方位、多层次的研究,并且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但是,在以三维可视化的交互模式支持配件信息管理方面,现有的虚拟装配系统还存在着不足:缺少对三维空间中零配件的信息管理;在拆装过程中难以及时查询零件的相关信息;没有对零件模型进行库存、分类等管理。由此可知,如何建立三维零件的数据属性及一体化的多维信息展示平台,是虚拟装配技术中三维可视化与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的关键问题。
从装配环境的角度可以将虚拟装配分为三类[4]: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 CAD)平台的虚拟装配系统、基于通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发的桌面虚拟装配系统、大规模虚拟现实系统。其中,基于CAD平台的系统仿真的真实感和可靠性不是很高,并且难以发挥虚拟现实技术的优势,如交互式CAD系统(Computer Aided Threedimensional Interactive Application, CATIA)、UG、Pro/E等仿真系统;基于通用虚拟现实技术的虚拟装配系统能够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从而降低成本,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夏平均等[5]研究的基于Division Mockup软件开发的卫星产品虚拟装配系统和郑州大学刘凯等[6]研究的基于产品模型数据交互规范(Standard for the Exchange of Product Model Data, STEP)和三维渲染引擎开源场景图形(Open Scene Graph, OSG)的虚拟装配系统;大规模的虚拟现实系统成本高、开发难度大,如浙江大学万华根等[7]开发的集成的虚拟设计与虚拟装配系统和哈尔滨工业大学Liu等[8]设计的采用球形幕作为显示装置、操作者能够自由行走的虚拟装配环境系统。以上的虚拟装配系统都难以用三维可视化的交互模式支持配件信息管理[9]。而三维可视化与信息管理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已经有了研究,如文献[10-11]所述的三维可视化变电设备管理系统,在三维可视化方面,为实现对变电设备的监控,它们只提供对变电设备的三维呈现,难以满足对产品虚拟装配过程的三维呈现;在信息管理方面,只完成单个模型的检索查询,但是,在虚拟装配系统中融入信息管理技术的研究目前较少。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采用微软基础类库(Microsoft Foundation Classes, MFC)管理三维渲染引擎OSG,实现虚拟装配的三维可视化。同时,融合装配目录树和配件的供应商、材质、型号等信息,支持以三维可视化的交互模式进行零件的信息管理,最终实现三维场景呈现与信息管理的有机统一。鉴于电动车的种类繁多,如简约款、经典款、时尚款等,本文选取几个典型款式的电动车进行实例验证。
1系统总体设计
本文提出了三维可视化与信息管理技术相融合的系统的设计,系统主要由3个部分组成:信息库、三维可视化模块、信息管理模块,后面两个是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总体设计框图如图1所示。
1)建立信息库。
系统的信息库分为模型库和数据库两类,模型库存放零件的三维模型,数据库保存模型信息、装配信息、供应商信息等。建立逼真的三维模型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前期工作,本文系统采用专门的三维建模软件进行建模,并以.ive格式导出模型,建立模型库。.ive格式是OSG自己定义的二进制存储格式文件,模型渲染速度比较快;但是,它不包含模型的拓扑结构信息,为建立模型信息库、装配信息库等数据库,需要先将.ive格式的模型转换为场景图形的文本描述格式(.osg格式),然后分析场景模型的拓扑结构才能得到所需的数据信息。供应商、模型的材质、型号等信息库根据专家经验知识建立。
本文系统所建立信息库中的数据结构、表与表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共4种类型的数据表:零件库表“Model_Library”、模型信息表“Model”、供应商信息表“ProviderInfor”、装配信息表“AssemblePlan”。其中,装配信息表有多个,每个子装配体的装配呈现都对应一个装配信息表,并结合子装配体的标识符取名,以便于识别。“Model”表中主要的数据类型:模型标识符“MID”、模型类型“MType”、宿主模型标志符“MOwnerID”、层次“MLayer”、模型名称“MName”、几何名称“MgName”、4×4的位姿矩阵“MatrixL”、尺寸“MSize”等。
2)三维可视化模块。
根据模型信息库中的子装配体、零件的层次关系信息建立系统目录树,用户通过与目录树的交互实现对各个部分的管理,包括单个零件或子装配体的三维呈现、按照装配信息库中的数据对子装配体进行装配或拆卸呈现等。
3)信息管理模块。
采用多线程方法和消息响应机制将电动车模型的二维数字化信息与三维可视化呈现相融合,主要实现从三维场景中的模型到二维文字信息的拾取交互查询和从关键字信息到三维模型的检索定位查询。
2基于OSG 的三维可视化模块
三维可视化部分主要实现虚拟场景中电动车模型的三维呈现和拆装呈现功能。为了对电动车模型的各个部分进行有条理的管理,采用目录树结构的方式对零件进行组织,并且在渲染节点时调用OSG提供的osg::CullFace类,设置剔除面,使渲染时不在视野范围内的部分不进行渲染,如背面、被遮挡部分等,从而提高渲染效率。
2.1目录树的构建
一辆完整电动车模型结构非常复杂,若每次操作都需要渲染整辆电动车模型,不仅工作繁琐,而且效率低下。而建立目录树可以支持用户有针对性地对零配件或子装配体进行可视化呈现、信息管理等操作,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地减少场景渲染的工作量。
建立的目录树层次结构取决于模型信息库中存储的模型层次关系。第1层是根节点,即完整的电动车模型;第2层是对根节点的第一次划分,包含子装配体、单个零配件;第3层是对其上一层各个子装配体的继续划分;逐层往下,每一层子装配体的所有孩子节点组合构成该子装配体。
目录树的建立过程:首先,父节点建立成功后可以得到该父节点的句柄;然后,孩子节点寻找到它的父节点句柄后作为孩子节点加入父节点,即可建立父子关系。所以,目录树是按照层次上由上往下的顺序建立的。本文系统的目录树的展示如图3所示,图中电动车是“简约款”类型中选取的一辆,根节点“简约款电动车”对应整辆电动车模型。图4是目录树结构的树状图,它对应于图3左侧的目录树。
2.2零件或子装配体的三维呈现
单个零件的三维呈现从三维模型库、模型信息库中分别读取模型文件和模型的位姿矩阵信息,便可在场景中按要求进行渲染显示;但是,为了支持用户自定义的修改子装配体的成员,模型库中没有存放子装配体模型,只有单个的零配件模型,所以子装配体的呈现与零配件的呈现有所不同。
由于子装配体是多叉树结构,所以它的所有零件叶子节点的呈现就是子装配体的呈现。如图5(a)子装配体1的呈现只需呈现孩子节点11,12,13;但是,若子装配体的孩子节点中仍存在子装配体,如图5(b)所示,那么在孩子节点中类型为子装配体的,继续往下一层寻找零件节点进行显示,依次类推。对子装配体5的呈现,最终呈现零配件节点511,512,521,522,53。图5(c)是“经典款”电动车的子装配体“车尾部分”的实例展示。
子装配体呈现算法:利用递归函数实现对它的孩子节点的逐个遍历,找到其中所有的零配件节点并进行呈现,算法流程如图6所示。首先判断要呈现节点是否是子装配体,不是则直接读取模型呈现;是则调用递归函数逐层寻找所包含的零配件节点并呈现。以图5(b)中的子装配体例,判断第一个节点5是子装配体,搜索得到它的所有孩子节点51,52,53,逐个处理。首先,处理孩子节点51,判断是子装配体则调用递归函数并将指向子装配体5的指针作为参数传递,搜索到它的所有孩子节点511,512,它们都是零件节点所以直接作为孩子节点加入子装配体51,再将子装配体51作为孩子节点添加到子装配体5,此时,处理子装配体51的函数结束,回到处理子装配体5的函数;接着,处理孩子节点52,类似于节点51;最后,节点53是零件节点直接作为孩子节点添加到子装配体5。到此成功构建了子装配体5的场景树[12],对场景树进行渲染就可实现对子装配体5所包含的所有零配件节点的呈现,即呈现子装配体5。实验结果如图7所示,若要呈现子装配体“车尾部分”,只需要呈现零配件节点靠垫、靠垫下金属、后车灯、后车灯上盖、后车轮挡板。
2.3装配体的拆装呈现
由浙江大学“可拆即可装,拆卸与装配是互为可逆过程”的理论[7]可知:在子装配体结构完整时,只要能够对其进行合理的拆卸,便可逆向对其进行装配,由此装配呈现与拆卸呈现可以共用一个信息库,若该信息库存放的是拆卸信息,那么只要将部分信息在读取的时候进行处理,如顺序进行颠倒、方向向量取反等,就可以实现装配呈现。拆装呈现方法:将零件节点添加动画节点,并设置运动的方向、距离。动画执行结束后设置节点的属性为隐藏,即可实现一个节点的成功拆卸。将待拆卸的子装配体包含的所有节点按照指定的顺序、方向、距离逐个拆卸,便可以实现子装配体连续的拆卸呈现。实验结果由图8所示,图8(a)到图8(f)是经典款电动车配件“前车灯”的拆卸呈现按照时间顺序截取得到的图。在装配呈现过程中,每个配件装配前需要对配件的尺寸进行判断,只有配件尺寸匹配才可以继续装配,否则系统提示配件尺寸不匹配,装配不能进行。实验结果由图9所示,场景中配件“前车灯”的尺寸较小,装配无法继续。
3虚拟场景中模型的信息管理
模型的信息管理模块实现融合三维场景的数字化信息管理功能,打破了传统的二维文本信息管理,并且将三维可视化技术应用到一个新的领域。该部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拾取交互查询、检索定位查询,详细功能说明如图10所示。
3.1拾取交互查询
拾取交互查询:在三维场景中点选拾取模型查询配件的相关信息。本文系统通过点击场景中三维电动车配件模型,让用户可以轻松、便捷地查看每个零件的详细信息。采用OSG的自定义事件[12]方法进行实现,过程:首先,对场景树进行遍历,用碰撞检测[13]方法识别点选的三维模型;其次,将选取的模型网格化突出显示;最后,将识别的模型的标识符添加到消息中并进行传递,主线程会通知执行消息响应的窗口,窗口根据响应的内容执行信息显示。实验结果由图11所示,在三维虚拟场景中点选左后视镜模型,场景中模型网格化突出显示,信息管理窗口中显示模型的详细信息,并可对页面的信息进行更改。
供应商库存查询查询供应商能够提供的某种型号的所有款式的零件。本文系统在信息管理窗口中显示了模型的供应商列表,点击列表中任意供应商可以显示该供应商的详细信息和它提供的当前零件的所有其他款式模型,实验结果如图12所示,三维场景中呈现的是供应商列表中第三家提供的中型“左后视镜”零件,共有三种款式,同时还显示了该供应商的详细信息。
3.2检索定位查询
检索定位查询通过检索关键字查询完整信息和三维场景中零件的模型,根据模型在场景中的位置实现定位。在本文系统中,检索关键字被分为三种类型:零部件标识符、零部件名称、供应商名称;查询方式有两种:查询单个和查询所有,它们都可以实现模型的定位。
检索定位查询主要采用多线程方法实现,MFC主线程[14]通过接口CoreOSG类与OSG渲染线程进行通信,从而控制该线程。实现过程:首先,在虚拟场景中显示完整电动车模型;其次,对场景中电动车模型的场景树进行遍历,寻找要检索模型节点,找到后将其网格化突出显示,实现模型定位;最后,在信息管理对话框中显示模型的完整信息。实验结果如图13~14所示,本次实验打开的是“时尚款”中的一辆电动车模型,检索方式为“查询单个”。图13是按照零部件的标识符(ID)进行检索的结果,检索方式为“查询单个”;图14是按照零部件名称进行检索的结果,检索的是子装配体,检索方式也是“查询单个”。2.2节介绍子装配体呈现时要构建场景树,场景树中每个节点以标识符命名,所以只要获取到子装配体的标识符就可以通过遍历场景树,找到该子装配体,然后对其进行处理。
模糊查询查询名字中包含查询关键字的所有模型节点。查询关键字的类型可以是“零部件名称”或“供应商名称”,查询方式为“查询所有”。“零部件名称”类型的模糊查询可以实现不同位置相同零件的检索,如图15所示,按照关键字“轮胎”进行查询后,搜索到前、后两个车轮的轮胎模型;“供应商名称”类型的模糊查询可以呈现某供应商能够提供的所有类型的模型,方便厂家对产品配件的集中采购。
4结语
本文在虚拟装配的三维可视化系统中融入配件的信息管理。建立目录树,按照目录树结构实现电动车零部件的分模块呈现和子装配体的拆装呈现;实现三维可视化与信息管理的有机结合,完成双向查询:拾取交互查询和检索定位查询。以几种款式的电动车模型为例,采用MFC管理OSG的场景渲染方法,实现了一个综合、高效的管理系统。本文系统对库存查询功能的实现还没有很完全,缺少对零件的所有库存的查询。在此基础上,将三维场景中的配件换成库存中的新颖款式,实现电动车款式的多样化设计,这些将是下一步的工作内容。
参考文献:
[1]
武殿梁,杨润党,马登哲,等.虚拟装配系统及其关键技术[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4,38(9):1539-1543.(WU D L, YANG R D, MA D Z, et al. Virtual assembly system and the enabling technologies [J]. Journal of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2004, 38(9): 1539-1543.)
[2]
邓逸辰,范秀敏,邱世广,等.基于装配约束动态创建的虚拟装配技术研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4(7):124-128.(DENG Y C, FAN X M, QIU S G, et al. Research of virtual assembly technology based on dynamic construction of assembly constraint [J]. Modular Machine Tool & Automatic Manufacturing Technique, 2014(7): 124-128.)
[3]
杨润党.虚拟环境中交互式工位规划与装配过程仿真技术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7:92-100.(YANG R D. Study on interactive workplace planning and assembly process simulation in virtual environment [D]. Shanghai: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2007: 92-100.)
[4]
李建广,夏平均.虚拟装配技术研究现状及其发展[J].航空制造技术,2010(3):34-38.(LI J G, XIA P J. Survey of virtual assembly and its perspective [J]. Aeronaut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10(3): 34-38.)
[5]
夏平均,姚英学,孙刚,等.基于Division Mockup的卫星虚拟装配系统研究与开发[J].中国机械工程,2008,19(19):2340-2343.(XIA P J, YAO Y X, SUN G, et al. Study and development of a virtual assembly system based on division mockup for satellite [J]. China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08, 19(19): 2340-2343.)
[6]
刘凯,赵新灿,谭同德.基于STEP和OSG的虚拟装配系统[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3,34(1):262-267.(LIU K, ZHAO X C, TAN T D. Virtual assembly system based STEP and OSG [J]. 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Design, 2013, 34(1): 262-267.)
[7]
万华根,高曙明,彭群生.一个集成的虚拟设计与虚拟装配系统[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2,7(1):27-35.(WAN H G, GAO S M, PENG Q S. VDVAS an integrated virtual design and virtual assembly environment [J]. Journal of Image and Graphics, 2002, 7(1): 27-35.)
[8]
LIU G H, YAO Y X. Development of a new virtual environment system for assembly [J].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2006, 315/316: 556-560.
[9]
张文建,焦梓实,杜亚维,等.虚拟装配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新技术新工艺,2007(1):19-21.(ZHANG W J, JIAO Z S, DU Y W, et al.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research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virtual assembly technology [J]. New Technology & New Process, 2007(1): 19-21.)
[10]
李莉.攀枝花电业局三维可视化变电设备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2:38-45.(LI L.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visualization MIS of the Panzhihua electric power bureau’s substation equipment [D]. Chengdu: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2012: 38-45.)
[11]
王先兵,张学东,何涛,等.三维虚拟变电站数字可视化管理与监控系统[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44(6):786-791.(WANG X B, ZHANG X D, HE T, et al. Digital visualization management and monitoring system for 3D virtual transformer substations [J]. Engineering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2011, 44(6): 786-791.)
[12]
王锐,钱学雷.Open Scene Graph三维渲染引擎设计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56-62.(WANG R, QIAN X L. Open Scene Graph 3D Rendering Engine Design and Practice [M]. 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2010: 56-62.)
[13]
李永胜.虚拟校园中碰撞处理技术的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1:37-39.(LI Y S. Research on collision processing technology in virtual campus [D]. Zhengzhou: Zhengzhou University, 2011: 37-39.)
科技与信息化管理范文5
一、Web of Science技术研究的基本方法
对于Web of Science的技术形式而言,其主要的内容就是一种大型综合性的、多科学性的以及核心性的期刊引文搜索性的数据库,其中搜索的内容主要包括引言数据库、社会科学引言数据库以及艺术与人文的科学引文数据库等,通过对信息内容的归类为信息的收集提供了可视化的服务模式。因此,本文通过对旅游管理现状的研究,在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研究的过程中对相关文献进行了量化的分析,从而发现了旅游管理行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发展历程,然后又通过对社会网络搜索热点的分析,全面的谈及了可视化信息研究的发展趋势。因此,通过这种信息研究方式的展现,可以帮助人们充分的理解科学化的领域及历史的发展结构。而其中文献可视化信息软件的建立,主要是由著名的信息可视化专家陈超美(Chaomei Chen)所研发的一种技术形式,整个软件在技术开发的过程中具有独特的创新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我国旅游管理行业的全面性发展。
二、旅游管理过程中信息可视化研究热点的分析
(一)对于旅游环保以及生态环境的可视化分析
在旅游行业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出现了很多与环保行业有关的词汇,通过统计可以发现,对于保护(conservation)的搜索率达到了235次,而对于环境(environment)一词的搜索率达到了258次,这样就说明,在现阶段旅游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在出行选择的过程中对于地区环境问题有了广泛性的关注,游客认为,在出行旅游的过程中应该在最大的限度上让游客体会到旅游服务的意义,充分的提供旅游的资源。与此同时,也应该在追求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彰显环境保护的最终意义。因此,在旅游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旅游的行为不能超过环境的容量,这主要是为了避免在旅游行业的发展过程中,给环境的发展带来不可避免的挑战。所以,可持续旅游的观念的建立主要是指,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应该在维护旅游地区自然环境的基础之上,追求自然的体现,这也就致使旅游行业中的管理内容在发展及建立的过程中,承担起资源保护最终目的,从而为旅游行业的发展实现最大利益化的经济效益。
(二)对于旅游服务质量行业以及旅游体验行业的分析
对于旅游管理行业的建立而言,人们对于旅游过程中的服务质量以及旅游过程中的体验,有了更高的要求,通过类似旅游行业词汇的出现,也就彰显出在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旅游管理的研究逐渐形成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趋势,在整个过程中主要以游客的基本需求为最终目的。在传统的旅游事业发展过程中,凭借旅游地点的自然环境以及人文因素的分析,可以使游客在整个过程中对其进行充分的肯定,但是在整个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软实力的限制性因素,只有在整个过程中充分地将这些限制性因素避免,才可以在根本意义上优化对环境的欣赏,深入对地区环境的感知能力,从而为游客带来更为深刻的旅游体验,提升整个游玩过程中的满足感。
(三)对于旅游目的地选择的可视化信息分析
在现阶段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过程中,相关旅游管理部门在信息统计的过程中发现,人们对于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其词汇的搜索量也达到了一个新的标准,其中,旅游目的地等词汇的搜索量达到了150多次,保护区以及国家公园等词汇也达到了一百多次。而根据这些热搜词汇的出现我们可以发现,现代游客的旅游观念已经逐渐的改变,现代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很多的是注重对地区乡土人情的体验,通过对人们生活习俗的关注感受当地文化的特点,在旅游的过程中他们会融入当地的生活模式,从而使旅游为他们带来独特性的主观感受,而这种模式也就充分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旅游模式。因此,通过对信息的统计发现,在内容的目的地的选择过程中,逐渐改变了传统性的旅游模式,从而为旅游管理行业的信息统计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三、旅游管理行业的发展趋势
对于旅游管理行业的发展而言,要想在信息研究的过程中分析出旅游管理行业的前沿领域以及主要的发展趋势,就应该对主要的文献进行共引性的分析,充分的利用CiteSpace技术形式,找到搜索频次变化相对较高的词汇,这些词汇被人们称作膨胀词汇,并将这些词汇提出来,从而为研究人员提供更有利的信息服务形式。总而言之,通过膨胀词汇的出现,也就意味着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正转向成熟性的发展趋势。如果说在以往旅游行业的发展过程中,相关的关联部门只是一味地重视旅游而轻视管理,而通过这些膨胀词汇的分析,也就可以发现在现阶段旅游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旅游”与“管理”这两种发展趋势已经达到了一种平衡性的发展趋势,这种现象的出现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为旅游管理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实践性以及挑战性,这就要求旅游管理行业的研究人员,在问题实践及探究的过程中,正确面对这种挑战及机遇,从而为我国旅游管理行业的信息处理提供充分的保证。
四、结束语
根据Cite Space信息分析能力的展现,我们可以发现,在旅游行业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可视化信息处理模式的应用,可以在Web of Science的基础之上提供客观性的文献参考模式,而在这种信息处理模式的发展过程中,可以为旅游管理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从而也为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及挑战。
科技与信息化管理范文6
科技管理部门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国科技部门档案信息化管理还存在各方面的问题,就目前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领导对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做好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关键所在。缺少领导的支持,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就很难取得成效。但就目前来说,由于思想观念所限或者对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认识程度不够,很多科技部门领导对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意识到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对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投入的人力、物力不足,不能满足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际需求,进而影响了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目前,很多科技部门的档案资料还是以纸质资料为主,管理人员没有意识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而纸质档案资料既不利于档案信息的保存,还加大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最后还会影响到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面临着信息化的挑战。很多档案管理人员已经习惯于管理纸质档案信息,对新技术的适应性较差,计算机操作水平较差,管理电子档案信息时存在困难,很难高效而准确的完成电子档案信息的管理工作。
电子信息档案与纸质档案资料相同,也存在安全性、保密性等方面的问题,而档案管理人员由于水平所限,或者由于安全、保密意识不足,在电子档案的安全与保密方面可能存在问题。最后,科技管理部门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缺乏效能。
科技部门档案信息化管理缺乏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电子档案信息量大,内容较多,而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信息甄别能力,又缺乏主动搜集档案信息的动力;另一方面,我国档案管理主要以储藏为主,对档案信息的合理利用比较少,对电子档案信息的利用率也比较低,这就导致档案信息化管理效能不足。
完善科技部门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措施
提高领导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视程度。要想做好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就必须取得领导的支持,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做好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关键。为了取得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档案管理人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档案管理人员要重视宣传工作的作用,做好档案信息化管理宣传工作,积极向领导宣传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让部门领导对档案信息化管理有一个准确的认知,加深领导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了解程度,提高领导对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其次,档案管理人员要做好本职工作,尽职尽责的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在工作中不出差错,这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得到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档案信息化管理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足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档案管理部门要重视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再培训工作,对于已经从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对他们进行统一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水平,让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满足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需求。其次,做好宣传工作,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保密意识。电子档案信息要做好备份,不使用来历不明的存储设备。最后,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让他们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中来。
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合理效能。针对科技档案管理存在的效能不足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首先,建立健全相应的奖惩机制,鼓励档案管理人员主动搜集档案信息,对于表现突出的档案管理人员可以进行精神奖励或者物质上的奖励;对于表现落后的档案管理人员,要进行一定的处罚。其次,将责任负责制落实到实处。不论是原始信息的提供单位,还是信息输入单位,都要对工作负责,将责任负责制贯穿到档案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谁出事、谁负责,这样可以保障电子档案信息的准确性。最后,还要做好档案信息的合理使用工作。在保障档案信息安全性、保密性的前提下,提高档案信息的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