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小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化学小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化学小结

化学小结范文1

一、你认为简单的问题却是学生困惑的问题

学生是初学者,许多在教师看来是“无足轻重”或者“了如指掌”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钻牛角尖”,“思维陷入死胡同”,或者“风、马、牛不相及的联系”,“没有逻辑的推理”等等,令一些教师头痛和无奈。这反映了学生知识的零散性,表面化或者模糊性。发牢骚、置之不理或者讥笑讽刺只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相反,我们将学生中的困惑不厌其烦地记下来,归纳到一起,每隔一段时间发给学生重新练习或理解记忆,学生肯定会视其为“最珍贵的资料”。而对于教师来说,日积月累,教学资源日益丰富,课堂教学也更加贴近学生实际。

二、教学中的疏漏与不足

由于种种原因,教师在平常的备课中总有不足之处:将难点简单化;忽视了一些知识的必要拓展;部分教材的处理太死板;忽略了某一类知识前后的本质联系;过于重视知识本身的结构体系而轻视学生的接受能力等等。一味的板书与说教会让学生讨厌的,作为教育者谁都明白生动活泼的语言能让学生精力集中,授课那是显然的。调动起来学生,不光靠你的语言组织能力,还要你有真东西。由此我深刻的感受到:如果按照某一种模式重复教学,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厌倦,只要稍作变化,效果就截然不同。有一次,我在讲解氧化――还原反应配平的技巧时,介绍了零价法。为了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可采用零价法?”我曾经试着加以解释,并进行了推导。结果学生还是一知半解,甚至一头雾水。事后反思:对于零价法根本就用不着进行解释和推理,会用就行了,因为它并不是中学化学的主干知识。正如学电脑,会操作就行了,何必对该程序的设计过程和原理苦苦思考呢?……只要自己认真,用学习的态度教学!你会不断地提高,你的学生及你本人都是收益者。

三、教学中的亮点

化学小结范文2

带着满心的期待和满腔的热情投入到了教师的行列中,与那些可爱的孩子相伴,一起谈心,一起进餐,而更多的是一起学习知识、一起认识这个未知的世界……

我这学期为初二化学(2)班的同学们讲授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在备课的过程中,备课组的兄弟姐妹们给予了我很多帮助,让我学到了很多。不仅使我对很多知识点有了更深的认识,也使我学会了如何查备课资料,针对于某个知识点要如何生动有趣的讲述出来,同时又可以让他们完成思考和懂得的过程;学会了如何确定一堂课的重点,如何讲述能让孩子们最高效率的吸收,我采取了课前复习及课后总结的方法,颇见成效;如何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用化学家们的有趣的科研经历和生活中的现象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培养兴趣。

第一次上讲台,既紧张又兴奋,可是因为准备的比较充分,伴着孩子们的配合,课上得越来越顺,也逐渐融入到了课堂的气氛中,最终达到了不错的效果。第一次上课的感觉,美妙的就如同行走在云端般快乐与幸福,似乎身上的每个细胞都快乐的要唱歌,要舞动。望着孩子们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教师的责任感油然而生。我真的觉得,老师爱学生,是一种本能!经过那堂课,我对教师的职业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

我所带班级的学生们都很懂事,也很可爱。我讲完课后会有学生主动擦黑板;为了上课不迟到,家离学校远的孙振钧每天都会提前到,在走廊里等上一个多小时;看到我都会热情地打招呼;在食堂,会开心的坐到我们身边一起吃饭、谈天……

四节课,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在努力与坚持中,我践行着教师对学生的承诺。初二的学生,初识化学,我们的教学任务是启发他们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在我完成全部教学任务时,初二化学(2)班的学生朱越告诉我说:“老师,我就是因为听你讲的课,才喜欢上化学的。”听到这句话,我兴奋的同时,更多的是感动!

我深知,要真正的成为一名合格的人名教师,经验不足的我要更加的努力,向学姐们学习,虚心求教。未来的路上,我会更加坚定,更加努力!

化学小结范文3

关键词:化学键;高效课堂;教学效果

2014年的元旦已然过去,该学期高一每周两课时的教学安排,化学教学进度着实紧张。当然,老师们力求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为了完成进度,有时会对教材中知识点的教学顺序进行重整。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一节,笔者进行了重整教学,课堂效率很高,学生学习效果很好,出人意料。

首先,说明一点,笔者在讲必修一课本第二章《离子反应》中的电解质概念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判断电解质,就以信息的形式告诉学生一个一般的规律: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由离子构成(以NaCl为例说明,很好理解),而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以CO2、H2O、HCl等来说明),共价化合物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从元素组成的角度判断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很容易。继而再引导学生从微粒构成的角度,理解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在熔融状态时是否电离而导电就顺理成章了。这不仅解决了“如何判断哪些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这个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而且,在利用学生对初中元素组成和物质微粒构成理解的基础上,学会了判断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对《化学键》这一节来讲,又分散了知识难点,使这一节的教学更加容易进行。

关于《化学键》的教学实录:

环节一:前置练习

判断下列物质哪些是离子化合物,哪些是共价化合物?

HCl、NaCl、CO2、H2O、Cl2、NaOH、NH4Cl、MgO、CaBr2、KNO3、H2SO4、HClO、Na2S、Na2O2

意在复习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判断方法,特别强调在一般判断规律的基础上,要记忆特殊例子:铵盐(如NH4Cl)也属于离子化合物,不属于共价化合物,虽然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再通过复习离子化合物由阴阳离子构成,而共价化合物分子由原子构成,自然地提出问题:构成化合物的微粒是通过什么作用力结合在一起的呢?从而引入新课:得出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

环节二: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实质探究(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通过环节一,得出离子键是阴阳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共价键是非金属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关于离子键的实质提出以下问题:

问题1:阴、阳离子间存在什么样的作用力?只是静电吸引吗?

问题2:离子键存在于阴、阳离子之间,那么,哪些元素容易在形成阴、阳离子后形成离子键?

问题3:离子键存在于哪些物质中?

结合环节一前置练习中的物质(如NaCl),说明点评并总结如下三点:

1.构成离子键的实质是包括静电吸引和静电排斥的静电作用。

2.离子键的构成元素是活泼的金属元素(第ⅠA和ⅡA族)和活泼的非金属元素(第ⅥA和ⅦA族)。

3.离子键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

关于共价键的实质提出以下问题组:

问题1:活泼的金属元素和活泼的非金属元素通过得失电子后形成阴、阳离子,再通过静电作用结合,那么非金属元素原子间会通过什么作用力结合呢?

问题2:一般的,什么元素间以共用电子对结合?

问题3:共价键存在于哪些物质中?

问题4:非金属原子间通过共价键即共用电子对结合,当两个非金属原子不同时,共用电子对是否偏移?如何偏移?共价键又如何分类?

再结合环节一中练习中的物质(如NaCl),说明点评并总结如下四点:

1.构成共价键的实质是:共用电子对

2.共价键的构成元素是:非金属元素之间

3.共价键存在于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共价单质中

4.共价键:根据共用电子对是否偏移,即成键原子是否相同,分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环节三:电子式及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

设置问题组:

问题1:什么是电子式?各个主族元素原子的电子式是否相似?例如,硫原子的电子式为■,请按照“先分散再成对“的书写原则,试着写出其他各主族中一种原子的电子式。

问题2:从原子的电子式看,最外层的单电子数与该原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所得的电子数,有什么关系?

问题3:为什么氯气是双原子分子,而稀有气体氖是单原子分子?

问题4:非金属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结合成共价键,请写出H2O、NH3、CCl4、CO2的电子式,并总结书写共价化合物电子式的原则。

问题5:离子化合物由阴阳离子构成,阳离子的电子式即其离子符号,如,钠离子电子式为Na+;阴离子的电子式必须有“[]”和所带电荷,如:■2-。请写出以下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NaCl、MgO、Na2S、CaBr2,并总结书写原则。

问题6:请用电子式表示:NaCl、Na2S、HCl、H2O的形成过程,并总结注意事项。

环节四:课堂小结

使离子或原子结合在一起的作用力合称为化学键,即包括离子键和共价键,共价键又分为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用电子式表示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关键是要掌握各主族原子的电子式的书写及化合物电子式的书写原则。

化学小结范文4

关键词:“三优化、一提高”;微课题;生理学;有效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是通辽职业学院2013年度高职教育研究立项课题《药学专业“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学与教”研究》(课题编号:TZYKT13006)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067-01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包括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和生命活动的现象、过程、机制及影响因素等。它是高职高专药品类各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现代药学的重要基础。人体解剖生理学理论知识枯燥、抽象、难学、难懂,同时高职高专学生学习基础差,主动参与性不强,如何做好高职高专的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工作,一直是教师面临的难题。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笔者根据实际教学经验,以“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优化学生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为契机,进行人体解剖生理学“微课题”研究,更新教师的理念,以改善课堂主体的情感、思维活动和行为方式,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达到生理学有效教学的目的。以下笔者仅以《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八章“消化系统”为例,浅谈了一下个人观点,期待进一步的提高。

一、优化教学内容,构建微课题,推动职业素质教育发展。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一门集理论与实验于一体的综合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医学生只有学好了人体解剖生理学,才能理解药物对人体的作用及其原理,掌握药物对人体结构及功能活动的影响,以利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并不断研制和开发出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且价格便宜的新药。在职业院校学生又分为大专、中专等不同培养层次,学苗复杂。因此,教师根据人才培养方案,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提炼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内容,对推动职业素质教育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在实践教学中,根据职业教育教学的特色,我们保留与拓展与临床实际相关的教学内容,简化深奥繁杂而抽象与临床实际联系不紧密的教学内容,并构建微课题,形成纲目清楚的认知结构,从而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对传统的教学过程“取其精华,补其不足”。 传统的教学过程是: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组织教学、复习旧课与课题小结,这三个环节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是不可动摇的。讲授新课这个环节我们可以采取“巧妙导入――民主讨论――提炼归纳――拓展总结”的方式。

1.巧妙导入。恰当引用生活现象巧妙设疑,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最佳学习状态,创造良好的新课开端,提高课题教学效率。例如,在讲授“消化和吸收”时,可以设疑“我们吃进的食物,过一段时间就不见了,这是为什么?”自然导入,激发学生思考,引出营养物质、消化系统、消化与吸收的概念和过程等。

2.民主讨论。根据教学目标,通过设疑,提出要讨论的问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民主自由和公开平等的讨论,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启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当讲授消化系统的消化与吸收时,在讨论前一周先布置的讨论题:哪些营养物质需要经过消化后,才能被机体吸收利用?怎样进行的?先让学生课前自学、思考和查阅文献,然后在课堂上讨论。通过问题讨论,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启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由被动听讲变为主动思考,提高了课堂参与度,活跃了课堂气氛。

3. 提炼归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思考、多观察,对基础知识进行提炼、归纳,用简洁、明了的文字取代复杂、繁琐的表达,纵向梳理知识,便于学生记忆、整理与分析知识要点。例如,讲授胃酸的生理作用时,可整理、归纳为一激(激活胃蛋白酶原),二变(使蛋白质变性),三杀菌(杀灭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四促胰胆分泌、铁钙吸收(盐酸进入小肠后,促进胰液、胆汁、小肠液的分泌和铁钙的吸收)等。

4.拓展总结。可以适当采用案例教学法,将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延伸并深化,合理联系临床相关问题,突破教材的约束,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勇于探索问题,有助于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生理学知识分析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例如:在讲授胃液的作用时,可以联系分析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的发病原因和治疗原则?使学生对重点、难点问题及与其关联的理论知识理解得更加清楚和透彻。

三、 优化学习方式,构建微课题,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性。

传统的教学,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不利于学生发挥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优化学习方式,构建微课题,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讲解“调节和影响消化吸收的因素”时,关于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可以调动学生构思设计一份关于消化系统疾病的调查问卷,进行社会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分析,该病的患病率、临床表现,并进一步分析消化系统疾病的形成机制,防治原则。这一过程,形成了学生以“构思――设计――实施(调查分析―信息反馈―评价总结)――应用”的参与式学习方式。

综上所述, “微课题”是教师为解决一个具体的、较为微观的现实问题而建构和确立的小课题。在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中,笔者从教育教学的“微”处着手研究,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优化学生学习方式,灵活设计 “微课题”,有利于提升教师自身的内涵,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学生参与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微课题”研究,从“实”处收效,可以深化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王云霞.浅谈生理学图表式教学[J].西北医学教育.2005,(06):71-72.

化学小结范文5

关键词:化学课堂细节

正文:

不少老师经常感叹:学生学习不用心、基础不扎实、做题不是看题不仔细就是运算粗心、答题不规范不科学等等,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呢?这与我们平时的教学内容不全面,教学逻辑不严密,教学过程不到位等有关,尤其是在一些教学细节上处理不周到有关。汪中求先生《细节决定成败》倡导的“重视细节”,“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透”的理念,正是我们老师应该做的。

一、目标细节

在课堂中,老师的教学不能很好地反映出教学目标。教案上没有教学目标,或者教学目标很简单。老师应该意识到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通过教学目标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学会:观察——分析、讨论——评价、概括——综合、运用——迁移等科学的方法和过程,从而培养情感态度与养成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用已有知识为基础,以化学方法为中介,逐渐获得正确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的能力,并产生情感、激发想象、启发思维,形成一定的学习习惯。

二、内容细节

一节课没有重点和难点,谈突破便成了纸上谈兵,新老师的课表现尤为突出。教学中心不明确,重点和难点把握不准确,“眉毛胡子一把抓”无疑成了老师上课的通病。为什么会出现老师上课抓不住重点、难点内容呢?我们通常所说的重点是指内容在学科中的地位重要;或者在教材中所占篇幅较大、应用较广;或是归纳的结论、规律所占地位突出。难点是指大部分学生难于理解、掌握、应用的部分,有来自教材的难点,也有来自学生的难点。

在听小李老师上《物质的量》这节课时,小李老师提出:请同学们思考能否在店里买到一粒米、一粒盐或者一粒白糖?从而导入新课。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老师可以趁势引导,围绕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以0.012kg(即12克)碳-12原子的数目为标准,展开对分子、原子、离子等指定微粒进行教学,加深学生对物质的量的认识和理解,然后再强调,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一般取6.02×1023,单位是mol-1,用符号NA表示。这样的教学过程,既让学生学会了物质的量,又加深了对阿伏加德罗常数理解与应用。但遗憾的是他并没有这么做,而是花了大量的时间讲述与主题无关的内容,大大淡化了课堂教学的中心。

三、语言细节

注意老师的语言艺术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起来,多花些时间准备语言关。做到思路清晰,语言流畅,讲解有条理。利用丰富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述和准确到位的讲解,严肃中不乏幽默,平淡中蕴涵机智,声情并茂是因为课堂教学的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无疑会起到很大的帮助。课堂教学中切忌口头禅太多,小吴老师在一节课中,竟然使用了近二十个“啊”,只会对教学起到负面影响。

老师还要善于使用肢体语言,不能整节课都是一种姿势,这样显得过于呆板,缺乏生气。如果老师语气和蔼可亲,配合一个眼神,一个微笑,或者一种手势,教学效果会截然不同。教学过程中尽量避免语言的生硬,更不能粗暴的对待学生,多使用“请说”“请回答”“请站起来回答”“请到黑板前来解答”“请坐”等,让课堂更富有人文关怀,多些人性化。注意多些表扬和鼓励,少些批评和指责。

四、应变细节

在课堂教学中,很难避免各种偶发事件。老师面对突发事件,是按照原来设计好的教学思路继续进行教学?还是以学生为本去考虑实际情况,临时改变教学思路?新的情景,可能是恐惧、也可能是搞笑、还可能是冷场。如何处理这种场面,对教师来说是考验,在处理这些情况时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决定着老师的基本素质。

小刘老师在讲《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这节课时,突然挂在墙上的小黑板掉在地面,“砰”的一声打破了教室的宁静。学生们顿时砸开了锅,刘老师并没有马上制止,而是面带微笑,用眼神与同学们交流以后,说:“刚才‘砰’的声音就是能量的一种变化形式,它发生了化学变化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不是!“对,它是物理变化,是势能”这样就很自然的过度到课堂教学中来了。教学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很难想象能达到教学目的。

五、板书细节

板书要尽量工整简洁,做到重点突出,书写科学规范,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有利于引导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还便于课堂小结和课后复习。小王老师在讲解到钠钾的保存时,涉及煤油的密度,写成0.8g•cm3,上课时过于紧张导致!正确的应该是0.8g•cm-3或者是0.8g/cm3。再比如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时不配平;没有反应条件;写错别字等,如将“石蜡”中的“蜡”写成石字旁。

六、演示实验细节

李贽言:“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毕速。”化学课堂经常会有演示实验,老师首先在思想上要重视安全问题,决不能麻痹大意;其次,在实验前应充分了解该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集中注意力,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取用化学药品注意限量使用,防止出现猛烈反应,溅出液体。假如由于各种原因而发生事故,应立即紧急处置。小李老师在做钾与水反应实验时,因为钾块稍大,反应中发出爆鸣声音并伴燃烧,吓的赶快躲开,这是老师对实验的操作不当造成的。还有如对稍有危险的实验采取回避不做;点燃酒精灯的火柴梗随便丢弃等,都会对学生产生不好的影响。

总之,多听课,多交流,针对课中出现的细节问题,和大家一起讨论,找可借鉴点与不足,多一点点反思自己的教育和教学。记得有一个特级教师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的特级教师称号是听课听出来的。”

主要参考文献:

[1]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化学小结范文6

关键词:高中 化学教学 有效衔接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2-0157-01

时下,又是一年中考时,众多初中的莘莘学子正在埋头苦学,力争中考考到一所好的高中,从而实现其高考考入名校的梦想。一些学生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成为赢家,顺利地考入了当地知名的高中,进行进一步的深造;另一些学生未能如愿,只进入了普通高中就读。无论在什么样的学校就读,都要面对三年后的又一次战场厮杀。因此,高中阶段的学习成为学生的又一个分水岭。

如何帮助学生实现从初中到高中学习的衔接,从而为高中三年的学习开一个好头呢?这不仅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更是作为各科任课老师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以下便是本人的一点浅显的认识,拿出与大家共享。

本人是一名高中化学任课教师,因此主要谈谈化学教学方面如何帮助学生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

化学作为一门实验学科,是与学生周围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初中只开设了一年,学生主要学习了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些物质,如:空气、水,初步建立了一些概念,如:混合物、纯净物、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及复分解反应,还对一些常见的金属进行了学习,如:铁、铜,了解了金属活动顺序表,对它们之间的置换进行了学习。经过了一年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化学学科的一些基本知识,但这仅是皮毛,真正的化学学习应当是从高中开始的,如果说初中学习是一种文科的学习模式,靠死记硬背的话,高中化学学习就是一种纯理科的学习,知识之间的联系密切,需要进行一定的推导,同时还需记忆一些基本知识。很多学生一到高中,依然沿用之前的学习方法,一下子就觉得适应不了,就是这个原因。

高一为人教版必修模块的学习,分两册,必修1和必修2。进入高中首先学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是几种基本实验方法,介绍了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和分离提纯的方法,对于教材的编写者来说,这样安排就是为了消除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的不适感,通过实验让他们感觉到既熟悉又陌生的化学世界。笔者以为这样的安排非常好,既算是初中化学的简单小结,又算是高中知识的入门教学。先讲到粗盐的提纯,用到了溶解和蒸发,这些都是学生初中非常熟悉并动手实际操作过的实验,但粗盐的化学提纯(含Ca2+、Mg2+、SO42-等杂质)就考察到了学生的化学知识功底及周全思考的能力,每加入一种试剂(Na2CO3、NaOH、BaCl2),不仅要除去相应的杂质离子,还不能引入新的杂质,除杂剂的加入就有了先后顺序的要求(三种加入顺序),力争后面加的试剂除去前面新引入的杂质离子,最后还需把物理提纯的方法交叉使用才能达到目的。这也告诉学生一个道理:化学不是一个孤立的学科,要达到一个目的,可能需要多个学科及方法之间的共同协作,而蒸馏和萃取的实验操作也让学生认识到物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对分离提纯方法选取的影响。通过蒸馏操作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并了解蒸馏的操作仪器和方法,对用两相溶液体的沸点差异来选择分离方法有切身的感受,最好在授课时给学生现场展示或用多媒体播放,增加学生的视野。萃取是高中阶段学习的重要的分离操作方法,高考必考,因此无论是仪器展示还是具体操作都需老师亲力亲为,逐个耐心地介绍给学生,还需巩固所学。如果说第一节的学习还让学生未感觉到高中化学的难点,进入第二节《物质的量在化学计量中的应用》,也就进入了高中化学的难学之处,很多新上高中的学生也是从此处开始进入了化学学习的痛苦之旅。“物质的量”首先带学生进入了一个抽象世界,把宏观世界可以称量的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与微观世界的粒子的数目联系在一起,我们用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这些粒子,由于数目众多,也无法直接去数,因此,就有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引入,帮助学生把这些宏观量和微观量直接连接,虽然表象上只是一两个简单的公式,但却揭示了一个理念:宏观和微观不是完全脱离的两个世界,它们之间也可以通过化学上的物理量联系起来。先夯实学生对物质的量的理解,并使之可以灵活应用于质量和微粒数目之间的转化,再介绍“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从而把气体的体积与物质的量进行联系,最后再介绍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并将其与之前的公式合并,得到最后的关于微粒数目、物质质量、气体体积、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此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置不仅是对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巩固,也是对新学习物质的量与浓度之间关系的印象加深,因此非常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