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王维相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王维相思范文1
关键词:王维 禅宗 空灵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隋唐时期达到一个顶峰,并产生了诸多佛学宗派。其中,禅宗影响最大,王维就是一个典型代表。政治上的失意。使王维退隐山林,过起一种闲适自然的亦官亦隐生活。在这种生活中。他将自己所领悟到的宗教思想融入到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之中,再加上对他对自然深刻透彻的观察,用忘情于山水田园而甘于寂寞的情怀加之空虚之心去体味生活,表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坡《书摩诘蓝田烟雨图》)的深远意境。使人在悠然的山水田园美景中,品味禅学的精深。
一、佛学与审美的有机结合
吴功正先生在《唐代美学史》一书中这样评价王维与禅学的关系:“他把禅趣融为诗趣,以禅的精神作为诗的审美精神,他用禅的体悟方式作为诗的体悟方式。这样,在王维那里。禅与审美便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出神入化。”王维把参禅领悟到的意境渗入作品中,使他的山水诗蕴含着一种禅意,体现出蕴含禅理趣味的优美的意境。如《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云峰、古木、没有人迹的山径,配上幽咽的泉声、凄冷的日色和曲折的潭岸,呈现出一幅幽美的画面。这些景物的描写,正是诗人禅寂心境的写照。
王维在孤独与寂寞中,走进大自然。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过程中,将自己的佛学思想与审美体验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优美而又富有哲理的艺术意境。“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野花盛开,谷幽鸟鸣,夜静林寂,折射出清幽的禅趣,寄寓着诗人的幽独情怀。外在景物与内蕴的禅静有机结合,即山水审美体验与禅的静默观照合而为一,使人在欣赏到幽美画面的同时,也体味到作者所追求的没有烦扰的寂静祥意。在这些诗歌中。作者抛开日常的思维逻辑,而将审美艺术建立在自己的直接感悟之上。将淡远的心境与超脱之感借自然之景而表现出来,让人感悟其中的精髓。
二、空灵、静谧的意境美
禅宗的境界中,“空”是一个核心概念。王维在诗歌创作中多引用了禅宗里所讲的“空”,他的山水诗中的禅意集中地表现为追求寂静清幽的境界,在闲静孤寂的景物描写中透漏出空明恬淡的美。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中“空山”、“明月”、“清泉”、“浣女”、“渔舟”构成了一幅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动人画面。此诗通过着力刻画出一种空寂、幽静的意境,渲染了山居现实生活的乐趣。诗中的“空山”是诗人内心精神的一种写照,此情此景中,诗人的心境与大自然的宁静相融合。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反映了其淡泊的情怀,同时使其诗歌充满禅悦的境界。空山孕育着无限生机,一切的景色和人物都无比幽美,体现出空明的意境。正是这种空灵的诗境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恬淡无为、自然和谐、永恒无限的静谧之美。
在山水田园诗中,王维将自己所领悟到“空”、“寂”禅理融入到了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中,使人们在欣赏美好画面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落寞的情怀和悠然自得的情趣。如:《鹿柴》写山之空灵“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深林中一片寂静。不见人迹,只偶尔听到人语的回响。一缕夕阳透过深林照射在青苔上,更加衬托出山中的幽暗。《辛夷坞》写山之寂静“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寂静无人的山涧里,芙蓉花自开自落。没有人知道它的存在。这些诗体现出一种幽冷和孤寂的禅意,让人感到他是在人境中追求和陶醉于寂寞和孤独。
我们再来看《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一片幽深的竹林里,诗人独坐弹琴长啸,没有人知道他的存在,只有明月相伴。一股幽冷、孤清的气氛笼罩其中。诗人在纯粹的自然世界中自我欣赏、自我陶醉,将明月予以人性化。展现出超越世俗的空、静之美。
王维在诗歌创作中。将禅宗与审美紧密结合,以清净之心关照自然,以禅人诗,使他的山水诗洋溢着闲淡冷寂、悠然自得的情趣,充满“空炅”、“幽静”之意境。这种诗中独具特色的宁静之美和空灵境界,表现了极高的艺术造诣,奠定了他在中国山水田园诗发展史上的崇高地位。
王维相思范文2
首先,我们要关注这首散文诗的写作背景。与文中随心所欲的仙境截然相反,这首优美的散文诗,却创作在远离故国的巴黎郊外。而屠格涅夫本人当时也是孑然一身,老病无依。他在信中写道:“至于我的病……无论如何我是被它无限期地困在这里了,”“这种讨厌的病叫做心绞痛,医学教科书上说,属于不治之症的一种。这我可以凭亲身经验证实。其实,我对它已完全能容忍了。只有一件事在折磨着我,使我感到非常痛苦,就是我大概再也看不到俄国了!”。
可见,屠格涅夫对故土的眷恋,是深入骨髓的。不仅如此,他对祖国的深厚情感,还表现为强烈的民族使命意识。自从988年东正教赋予俄罗斯上帝选民的“神人族”特权之后,1452年拜占庭的陷落,更使俄罗斯明确了建立莫斯科第三罗马帝国的神圣使命。1835年,西方派思想家恰达耶夫提出,上帝把俄罗斯创造得如此伟大,因此俄罗斯绝不能成为利己主义者,在民族利益之上,上帝还把全人类的利益托付给了俄罗斯。而作为西方派的重要代表,屠格涅夫对此深信不疑,他认为:“我们并不是无缘无故地居于东方与西方之间的位置”。作为一名爱国作家,这种深入骨髓的使命意识又升华成对俄罗斯语言的无比热爱。他在散文诗《俄罗斯语言》中感叹道:“哦,伟大的、有力的、真实的和自由的俄罗斯语言啊!只有你给予了我以援助和支持……这样的一种语言不赐予一个伟大的民族,那也是难以令人置信的!”
此外,作者的世袭贵族身份,又进一步强化了他的民族使命意识。“因为俄国的贵族阶级……不能而且极不应该违背本国人民的历史”,所以必须“向祖国庄严地作出毕生为真理服务的保证……我们的兄弟俄国农民们,有权利希望得到他们的比较有文化的同胞们的积极的热心的帮助”。同时,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称号,更使他感到责任重大,因为“自由主义者……意味着反对一切黑暗的和压迫人民的东西,意味着对科学和教育的尊重,对诗歌和艺术的热爱,还有——更重要的是——意味着对尚处于农奴制压迫下需要得到自己的幸运的儿子们大力帮助的人民的热爱。”
远离故土,对祖国无尽的爱,以及强烈的民族使命感,使屠格涅夫背负着重大的责任从事文学创作。然而,政治的迫害、疾病的痛苦迫使他不得不远离了“即使空气也充满了思想”的俄罗斯。从俄罗斯东正教的文化传统角度来说,苦难不是外在的惩罚,而是心灵的内在需求,是灵魂获得救赎的必经之路。“不失去自己的灵魂,就不能拯救自己的灵魂;不背负自己的十字架,就不能进入天国。”在这样的双重痛苦中,写作便成为一种“拯救灵魂”的事业。可以说,屠格涅夫的散文诗,也就是个人灵魂的救赎之旅。
因此,只有了解俄罗斯的文化精髓,并结合东正教的文化背景和诗人的创作经历,才能准确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它既包含作者面对死亡时对彼岸天堂的憧憬,也体现了被救赎者历经苦难即将解脱时的愉悦。苦难不是对罪孽深重者的惩罚,而是对虔诚教徒的洗礼。对信仰始终不渝的屠格涅夫,在饱受生活的磨难之后,终于可以带着一颗纯净的心,坦然接受上帝的召唤。
其次,为了准确解读作者笔下奇妙意象的深刻含义,我们还应该全面理解屠格涅夫的创作风格和作品特点。
具体来说,他的作品具备这样两个特征:第一,屠格涅夫特别注重形象思维,他曾说:“甚至抽象概念在我的脑海中也以具体画面的形式出现。而且,只有当我能够使我的思想变成这样的画面形象时,我才完全掌握了思想本身。”第二,屠格涅夫的作品善于从生活中升华哲理,从传统中汲取素材。在他的晚年作品《散文诗》开头的《致读者》中,他这样写道:“我的友好的读者,请不要一口气读完这些散文诗……你要零星地读……其中有的篇节,或许会在你心中唤起点什么来的。”在他笔下,即使是麻雀,鸽子,甚至一个梦境,无不充满哲理。对于译作的文本解读,要格外重视作者的文化视角,以免望文生义。下面拟就《蔚蓝的王国》中几个意象的理解,做一简单剖析。
例一:梦境——真实的寄托
梦境在屠格涅夫的许多散文诗里反复出现,《蔚蓝的王国》首尾都出现这样的句子:“我看见过你……,在梦中”,强调这次远航是“到那个没有一个旅行者回来的国度去”。可见,这是一次心灵之旅,一次梦之旅。他对梦中世界的描写,甚至比现实世界更真实。梦境作为一种创作手段,寄托着作者真实的情感。从俄罗斯文化的角度来看,不是因为梦境太真实,而是因为真实的世界太虚幻。和其他基督教派相比,东正教更强调末世观念,认为注定要毁灭的尘世只不过是暂时的存在。只有尘世中表现出来的真、善、美以及人类之间的兄弟之爱,才是天国和上帝的投影,才是真正永恒的真实存在。所以,梦境成为屠格涅夫非常自然的文学表现方式,象征着比真实世界更真实的存在。
例二:大海——神圣的力量
水在圣经中是神圣力量的象征。对沙漠中干渴的以色列人,上帝用水赐予祝福;对尘世中腐败的社会,上帝用大洪水施以惩戒;先知施洗者约翰用水给圣子洗礼;弗拉基米尔大公把众人赶进第聂伯河,给俄罗斯受洗。所以,在俄罗斯的文化背景下,只有通过象征神圣的超自然力量的大海,才能到达彼岸的天堂,这是基督教徒、尤其是东正教徒常见的想法,不完全是虚构或想象。
例三、女人的声音——艺术女神的眷顾
课文中这样描绘海上奇妙的幻境,“……其中仿佛有女人的声音……周围的一切……一切都在倾诉着爱情,倾诉着无比幸福的爱情”。俄语的语法不像汉语那样简炼,因此译文解读不可以大而化之。原文中女子和声音都是复数(Женские голоса)。从表达的效果来看,如果是单数,那么意象是“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如果是复数,则是“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前者是平常人对爱情近似虚幻的追求,而后者则是诗人豪迈奔放的思想与奇妙想象的完美结合,两者差异很大。
对照屠格涅夫同年12月创作的《神女》,两篇散文诗对女神的描绘有异曲同工之妙,作者之所以用复数,其实是指希腊神话中的诸位山林沼泽女神,而主管诗歌的缪斯女神,正是其中万众瞩目的那一位。在西方古典文学正在谢幕的十九世纪,大多数西方作家,仍然把诗歌看作文学的最高成就。屠格涅夫也曾叹息,多年苦功,终究未获缪斯女神的青睐。因此,与其将作者在《蔚蓝的王国》中对神秘女性的生动描写理解为对爱情执着的追求,不如说老病无依的诗人在垂暮之年对诗歌成就的企盼。
对“любви”一词的解读也与此相关。不管在东正教传统的俄罗斯文化里,还是在整个西方的基督教文化中,上帝对信众的爱,与世俗的爱情,都用这个词表示。但是现代汉语中“爱”和“爱情”的差别却非常大,这是所有译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容易产生误读。联系上文,此处的“爱”既是理想世界中艺术女神的青睐,又是上帝赐予的无上恩泽,和世俗的爱情没有必然联系。
王维相思范文3
首先,互联网思维从营销观念、思考方式、行为习惯以及营销策略等方面改变经营者原有的思维模式。如纸媒、电视等传统媒体今天日趋势微与新媒体主要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下形成的媒体的迅速发展已经超过或正有取代之势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其次,互联网思维影响营销传播方式的变化,使得互联网和移动互联下产生了很多新的营销模式,如精准广告、电子商务、网络社区、网络视频、盒子、网络电视等等。
再次,互联网影响下的社群形成造就了一个个的神话,使得经营者对消费者主体或主体性的重新认识。
从营销角度讲,互联网思维就是:以用户中心,创造极致体验,深入到内心满足消费者。今天害怕被颠覆的人,一定要研究互联网思维,如果你不学习、不研究互联网思维,你的企业迟早会被颠覆。
在互联网下营销思维最重要的是“用户思维”。它是以社群行为存在的一种思维方式。所谓“社群行为(Social Behavior)”原指同种动物间或异种动物间的集体合作行为,表现为集群现象,其中有明确的分工和组织(如阶级和优势序位现象)。在移动互联时代,社群是通过微博、微信等SNS为代表的社交网络行为所组成。它对品牌营销格外重要,因为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行为实质就是个“鱼找鱼、虾找虾”的分类分群社交群,本质上讲是以价值观和爱好等形成的社区。如一个在美国的生活者可以通过网络,找到一个在中国内陆的顾客,只是因为他们具有相同的价值偏好或者特别的爱好,互联网能做到,即刻即时的移动互联时代,让这个寻找行为更加的便利了。
社群行为对营销的作用:互联网真正的变革就在于互联网让普通消费者拥有了更大的话语权,每个人都能够在网上登录Facebook,博客,在Twitter上信息,当普通消费者沟通方式和信源非常发达的时候,而基于产品的营销传统思维就提出了挑战。
当营销从传统时代转向数字时代,新时代营销的任务就变成通过新的渠道创建价值、沟通价值、交付价值。互联网创造的变革已经显现,如果你要想赢得年轻人,就一定要通过网络渠道跟他们建立联系。
对于企业来说,不同的营销战略应该彼此分开,虽然仍有人或行业还要做传统媒体的营销,但互联网媒体的营销则需要有创新思维的部门来做。许多企业的互联网转型都已经非常成功,他们雇佣了许多对数字媒体更为感兴趣的人做部门的营销活动。如果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那么就会被时代淘汰。
互联网思维改变着企业对于消费者的沟通和营销思维,企业需要时刻关注市场动态,了解消费者的最新需求。如腾讯的经营理念是以用户需求为核心,所以在腾讯从产品研发、到运营、到客户服务,“营销为本”已经成为每个员工的首要使命,每个人都承担“营销角色”的职责。同时,“沟通”是营销过程的首要元素,作为连接企业和消费者的桥梁,营销的沟通价值体现在营销人需要学会担当消费者需求的满足者和创造者,不断增加不同消费者对企业的认知度和忠诚度。
面对互联网时代,今天营销部门要学会驾驭当下的技术潮流,掌握大数据、数据挖掘、市场分析、分层技巧、因素分析技巧等,并利用这些技术来分析潜在用户在多大程度上会购买自己品牌的产品,从而对企业运营提供指导。
如今的营销不能是单向传播而应是互动传播,因为对于数字社群来说,传统的单向宣传方式已经不那么强势,更多是互动的、自发的,快速的传播才能影响网上社群。互联时代传播核心就是需要找到合适的影响点,在合适的时机影响那些在社群中有影响力的人,已达到杠杆效应。(互联网思维)互联网营销正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特别是思维与经营方式。互联时代下让消费者的社群(群体性)变强,移动互联的发展将人们之间的关系变的更加紧密。
未来的商业是社群的商业时代,社群的需求希望直接通过公共性的平台直接和厂家的销售需求以某种特定服务的形式直接对接,直接实现销售,不需要任何的中介组织机构。未来谁掌握了消费者,谁掌握了社群,谁就将成为商业销售链条中的主导力量,未来是社群的时代是社群需求决定商家的时代。
面对网络营销,消费者更加具有以下特点: 1 注重自我,各自有一些独特的、不同于他人的喜好,有自己独立的想法,对自己的判断力非常自负;2 擅长理性分析,不会轻易受舆论左右,受潮流影响; 3 对新鲜事物的追求孜孜不倦,对事物喜欢追根究底;4 品位越来越高,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精细程度都相当高,在购物时都有自己的标准;5 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绿色消费,理性消费将成为主流价值观。
互联网时代品牌营销要对全世界发生作用,企业要拥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感。未来品牌营销的发展需要以人为本,一定是回归诚信的营销文化,而不仅仅是市场策略,珍视长期利益,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互联网下的品牌营销已经成为赢得客户、留住客户和发展业务的关键,而营销也不能仅仅依赖于营销部门,它应该是所有部门的职责。
综上所述,互联网思维与互联网营销核心:精准把握用户心理,深入挖掘用户内在需求与喜好,将与用户互动、整合发挥到极致,才能最大程度的引导其参与其中,迈向成功营销。
互联网营销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以顾客为营销中心,洞察需求,重塑营销理念,才能在这条营销变革之路中走的更远。
王维相思范文4
吃盐过多 过量吃盐会导致高血压,以及一系列高血压继发性疾病,如脑卒中和心脏病。数据显示,我国居民平均日摄盐量达12 g,超过世卫组织推荐标准2.4倍!
化解方法:
1. 做菜时先不放盐或少许放,炒完后端到餐桌时,只需酌量撒上些小盐粒就行了。
2. 多用蒸煮等烹调方法,减少在外就餐次数。
3. 小心“隐形盐”,注意少吃咸菜、咸鱼、咸肉、泡菜、薯片、午餐肉、快餐食品等。
饮酒 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一项涉及11.5万人的研究发现,无论是一周喝一两次还是天天喝,喝酒的人比不喝酒的人患乳腺癌、卵巢癌、肝癌和胃癌的概率高51%。
即使是每天喝25 g酒这个“适量”,也会导致多种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口腔癌和咽癌的风险增加82%,食管癌增加39%,喉癌增加43%,慢性胰腺炎增加34%,
化解方法:
1. 能不喝就别喝,要喝也要尽量少喝。
2. 注意饮酒的安全限量。成年男性一天饮酒的酒量不超过25 g,相当于啤酒不超过一瓶,或葡萄酒不超过250 ml,或38度的白酒不超过100 g,高度白酒就不超过50 g;成年女性一天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15 g,相当于啤酒半瓶多一点,或葡萄酒150 ml,或38度的白酒别超过50 g。
3. 不要空腹饮酒,空腹喝酒最伤身。
全谷物类食品少 全谷物食品含有丰富的纤维、微量元素、维生素、矿物质以及抗氧化剂等对降低胆固醇和防止动脉硬化有良好作用。市面上的糙米、全麦仁、裸燕麦、玉米粒、小米、高粱、荞麦等未精加工的整粒“种子”就是100%的“全谷物”食物。
预防建议:
1. 每天吃85 g全谷物。多吃全谷物可以预防25%以上的癌症,降低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肥胖等发生率。
2. 每天喝碗燕麦粥。
高血压 每年死于高血压和相关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占总死亡人数的41%,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平均存活19年,比血压正常的人平均寿命缩短20年。而且高血压还会导致脑出血、脑梗卒、心功能衰竭和肾脏功能衰竭。
化解方法:
1. 每天吃盐别超过6 g。
2. 定期量血压。建议35岁以上的健康人群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血压高及时用药!
吸烟 中国每年因吸烟死亡的人数到2010年已经达到了100万,约30%的癌症发生与吸烟有关。主动吸烟与被动吸烟均会诱发癌症,80%以上的肺癌与吸烟有关。
化解方法:
1. 早戒烟比晚戒好
2. 定期做肺部肿瘤筛查
蔬菜和水果少 研究发现,每天都吃水果的人不但血压和血糖较低,而且得心血管病的人也较少。
预防建议:
1. 每天至少250 g水果500 g菜。
2. 每周的水果购买量应在4~5 kg,每周果蔬的种类应在10种以上。
3. 尽量吃新鲜水果。
肥胖/体质量超标 肥胖会导致诸如2型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癌症等疾病。一项大型调查研究显示,超重和肥胖会增加患癌风险,与17种癌症显著相关,包括子宫癌、肾癌、胆囊癌等等。
化解方法:
1. 健康人标准体质量(BMI),它的计算公式为:体质量(kg)/身高(m)的平方。
2. 每天运动持续有氧30 min以上,快走、游泳、跑步、骑车等是不错的方式。
3. 吃饭时每口嚼15~20下。
4. 少食多餐,吃七分饱。
血糖升高 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会损害血管及神经,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和糖尿病足坏死等慢性并发症。
预防建议:
1. 定期监测血糖
2. 有意识地从每周一次减糖餐或者减糖食物开始,增加到每日少吃一种含糖食物。
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是呼吸道疾病与生理机能障碍,以及眼鼻等黏膜组织受到刺激而患病。
预防建议:
1. 雾霾天出门戴口罩,防止空气中有毒物质吸入肺中。外出回到家后,除了洗洗脸,还应清洗鼻腔。
2. 主动咳痰几声,有利于清除肺部垃圾,而早起是咳痰的最佳时机。
室内空气污染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组数据显示,室内空气污染比室外严重。
化解方法:
1. 做完饭后不要立即把抽油烟机关掉,让它多工作10 min,把厨房里剩余的油烟全部清除掉。
2. 别热锅下菜,不要等到油开始冒烟后才开始炒。
王维相思范文5
关键词:事业单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4.040
事业单位在我国经济和服务体系组成中占据一席之地,事业单位是政府的下属机构,其主要任务是为教育事业、文化发展和卫生等提供服务,事业单位参与实务管理和行政管理,与企业单位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在管理上和思想政治教育上,可借鉴企业单位的管理方法。
1事业单位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1.1员工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抵触心理
通过多年的改革来看,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巨大的阻力。这与事业单位的制度有着直接关系,由于属于铁饭碗,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很难受到员工的支持。在人事管理上,能力并不是评价员工的方法,这些都使员工存在抵触心理。事业单位在自身的管理体制上的漏洞还表现在其与职工之间的沟通不及时,不能及时解决管理中不合理的部分。官本位思想在事业单位中有着严重的影响。单位出台的一些政策、方案不能满足职工的基本需求,给思政工作带来了更多的困难。
1.2事业单位是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难以发挥
事业单位是脑力劳动的集合地,其人员构成主要以科学文化行业为主,最鲜明的特征都是知识服务型。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多以知识型为主,这样虽然满足了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但每个企业发展过程中都需要综合性人才,这种选拔方式实际上是造成了人才的流失和不受用,很多事业单位在工作中缺少实践性人才,造成工作中的尴尬,这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在于人才的思想过于落后,思想政治教育无法直达其内心,与时俱进的思想无法体现。
2事业单位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发展与管理模式
信息时代的到来,促进了我国企业和政治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率的提高均依赖于网络。下面分析基于网络的事业单位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2.1建立完善的网络平台
事业单位也要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建立先进的网络聊天平台,对员工进行管理,并且与员工进行沟通。员工与管理者的沟通也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因此沟通要及时,并且要注重沟通方式。网络平台上的探讨能够获得员工的支持这是由于员工在网络平台上更容易畅所欲言,从而发现传统的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诸多的问题。言论自由使员工更准确的表达自己,也是管理者找到问题解决的手段。
2.2多样化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不能成为事业单位的阻碍,而是应该合理的应用。在这一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应更加多样化,由于事业单位的员工多属于高学历、高学识的人才,因此其学习能力也较高,采用网站的内容开放式思想政治教育,让员工自主学习,能够使员工对思想政治教育保持正确的态度,并且达到真正的学习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站建设简单,内容枯燥,这是员工不愿意主动参加培训的主要原因,应通过技术手段对其进行重新管理,提高其关注度,增加访问量。当然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让员工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针对典型的思想政治教育网进行重新整理,使网站体现工作特点,吸引大量的人注意,完成多样化的思想政治管理。事业单位不仅可以从网站上把握最新的思想政治动态,理论的先进化也要通过网络完成。文字、视频以及多种方式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形象化的关键。开放政府针对个人的网站,对事业单位员工起到员工督促和监督作用。但就目前而言,事业单位的教育网站缺乏统一的要求,单位对个人模式的网站实际作用发挥不大,在线讨论等多个和环节都迫于压力下均没有发挥作用。政府工作人员在进行网站宣传时,对于特色思想的传播不积极。对于企业发展的研究也较少。对员工出现问题的批评上也并不完善,因此针对现状,事业单位还要对网站进行下一步的改善,要树立特色,并且要真正做到自由,发挥其积极作用。
2.3利用网络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不明确影响了其效率。在事业单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程中,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载体的网络教育要明确目标。要了解员工的基本特点,对政工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水平要求。网络时代,还要注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从而实现更好的教育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形式不拘一格,但其本质要明确。为此,对于事业单位而言,找到并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并且要不断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3总结
信息时代的到来,影响着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对于这一新型载体的应用,如何能够改变事业单位员工思想才是关键。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显得枯燥,因此根本无法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满意,谢海蓉.网络人际互动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基本视域――何以需要、何以可能、何以可为[J].理论与改革,2011,(5).
王维相思范文6
【关键词】微博 高校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90-01
随着网络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和普及,网络上芜杂的各种信息、各种思潮就不可避免地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产生冲击,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了许多不可预测的因素。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在网络上同时开展。
一、微博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近年来,一种网上交流工具——微博逐渐为人们所熟知。这个以“技术革新”面貌出现的新生事物,逐渐具有了更加深远的人际影响。由于微博的内容组成相对简单,技术门槛低,语言编排自由,更新方便快捷,加之微博开通的多种API使得大量的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网络等方式来即时更新自己的个人信息,使得微博深入人心,在我国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微博的出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添注了新的活力方式。学校可以通过该方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化。
1.高校应用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
利用微博的即时交流模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即时将信息传递到每一个学生手中。由于直接与移动电话绑定,只要所有在微博平台上注册学生都互相“关注”并“关注”教育者,就可以不受空间、平台的限制进行交流,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即时接受教育者的信息。
2.利用微博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由于微博信息的字数限制,可以利用超链接的形式来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发挥网络的在线即时点播功能。如在政治理论学习中,一方面可以通过微博即热点新闻、政策及理论学习心得的网络地址链接,提供理论学习资料网址等;另一方面,可在微博上针对热门话题发起讨论,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持引导讨论,让教育对象畅所欲言。这种讨论能使其大胆发表意见,摆脱面对面的拘束,有效培养青年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增强学习政治理论的自觉性。
二、利用微博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
1.建立学校微博平台或注册学校官方微博
建立学校微博平台,使其成为校内信息交互工具,发挥微博服务学生、改善学校管理的功能。高校作为人才库,有能力建立自己的校园微博平台。微博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和便捷性使得它在信息中有着天然的优势。教务处可以各种教学通知、教学文件;图书馆可以借助微博平台新书信息、学术交流和讲座、借阅提示、信息咨询、图书检阅等各种个性化的服务;就业部门就业信息、就业指导。除此之外,针对学校改革、规章制度建设等,学校还可以通过微博投票和话题会的方式进行舆论监测和民意调查,从而得出师生的真实想法并采纳师生合理的提议,为学校的建设做出更好的决策。
2.思政教师、辅导员建微博,与大学生网上交朋友
思政教师、辅导员可以注册门户网站微博,利用门户网站微博功能齐全、普及率高的特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思政教师可以创建一个微群,并拥有管理员的权限,可以随时随地用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将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研究成果、课件等通过微博上传发表,学生加入班级之后,也可以把自己突发的灵感、学习的困惑和教师及其他同学们进行交流互动,在潜移默化中汲取知识。
3.加大微博宣传力度,提高微博点击率
教育微博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很多学生对其功能、作用并没有充分的了解。因此,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通过各种方式,积极有效的对其思想政治教育微博进行宣传,鼓励其学生访问微博、参与微博、支持微博从而建设微博。广大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通过在学校不定期举办教育微博知识讲座来加大教育微博的宣传力度,或者就教育微博上的某些热点问题举办一些座谈会进行讨论,吸引更多学生的关注,还可以通过与研究性学习模式、协作式学习模式相结合的方法,要求学生以微博作为平台和工具进行学习,扩大教育微博的参与性。
4.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营造微博文化氛围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微博,在参与的过程中加强对微博的认识和运用微博的能力,增强微博与思想政治学习相结合的思维意识,逐步形成一种完善的区域微博学习体系的文化氛围。教育者可以通过微博布置一些经过精心设计的、开放性的学习项目,,帮助和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微博作为学习的工具、方法、经验和网络资源等,在平等互助的前提上进行学习交流与沟通。教师可以通过微博以建议的形式引导他们开始学会自我设定学习目标和自我评价。自觉营造微博文化氛围,创新学习方式,增强学习活力。
5.创建长效激励机制,促进微博持续更新
微博的持续更新是微博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能否得到长足发展的必要保障。高校应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多方面多途径的激励微博们进行持续更新。外界的肯定和赏识所产生的影响力和推动力,是保证每一个教育微博得以继续的重要原因。高校更应从政策上、技术上给予充分支持,在进行微博评比的同时,可以为微博们提供政策保障和技术支持,不定期的对微博们或有意于微博的教育者们提供技术培训,不仅仅是微博的持续更新成为一种动力,更要使微博的技术学习成为教育者专业化发展的一个有益途径。
三、结束语
总之,“微博”作为一种先进的信息技术工具,必须使其充分发挥其优于其它教育媒介的特性,从而构建一种新型的以“微博”为平台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为高校政治教育提供全新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小明.社会转型期高校德育工作创新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邓希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调查的实证分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