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加固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碳纤维加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碳纤维加固

碳纤维加固范文1

关键词:碳纤维 加固 工艺流程

1. 概述

碳纤维材料用于混凝土结构加固修补的研究始于80年代美、日等发达国家。我国的这项技术起步很晚,但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现有建筑中有相当一部分由于当时设计荷载标准低造成历史遗留问题,一些建筑由于使用功能的改变,难以满足当 前规范使用的需求,亟需进行维修、加固。目前常用的加固方法有很多,如:加大截面法、外包钢加固法、粘钢加固法、碳纤维加固法等。碳纤维加固修补结构技术是继加大混凝土截面、粘钢之后的又一种新型的结构加固技术。

2. 特点

碳纤维与传统的加大混凝土截面或粘钢混凝土补强相比,具有节省空间,施工简便,不需要现场固定设施,施工质量易保证,基本不增加结构尺寸及自重,比强度高,耐腐蚀、耐久性能好,有显著的各向异性、柔软、可加工成各种织物,沿纤维轴方向等表现出很高的强度等特点。另外,采用该工法,可大大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降低加固成本。因此,碳素纤维作为划时代的补强材料,备受青睐和关注。

3. 碳纤维加固适用范围

碳纤维加固法可用于混凝土结构抗弯、抗剪加固,同时广泛用于各类工业与民用建筑物、构造物的防震、防裂、防腐的补强。

4. 工艺原理

将抗拉强度极高的碳纤维用环氧树脂预浸成为复合增强材料(单向连续纤维);用环氧树脂粘结剂沿受拉方向或垂直于裂缝方向粘贴在要补强的结构上,形成一个新的复合体,使增强粘贴材料与原有钢筋混凝同受力增大结构的抗裂或抗剪能力,提高结构的强度、刚度、抗裂性和延伸性。

5. 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工艺流程可以归纳为:施工准备混凝土表面处理 配置并涂刷底胶配置修补胶并对混凝土表面不平处进行填补和找平处理配置并涂刷结构胶黏剂 粘贴碳纤维片材 表面养护涂刷碳纤维专用胶。

5.1 施工准备

1)应认真阅读设计施工图。

2)应根据施工现场和被加固构件混凝土的实际状况,拟定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计划。3)应对所使用的碳纤维片材、配套胶黏剂、机具等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5.2 表面处理

1)应清除被加固构件表面的夹渣、疏松、蜂窝、麻面、起砂、腐蚀等混凝土缺陷,露出混凝土结构层,并修复平整。对较大的孔洞、凹陷、露筋等部位,在清理干净后,应采用粘结能力强的修复材料进行修补。

2)应按设计要求对裂缝进行灌注或封闭处理。

3)被粘贴的混凝土表面应打磨平整,除去表层浮浆、油污等杂质,直至完全露出混凝土结构新面。转角粘贴出应进行导角处理并打磨成圆弧状,圆弧曲率半径不应小于20mm。

4)混凝土表面应清理干净并保持干燥。

5.3 涂刷胶底

1)应按胶黏剂生产厂家提供的工艺条件配制胶底。

2)应采用滚筒刷将胶底均匀涂抹于混凝土表面,在胶底表面指触干燥时,立即进入下一工序的施工。

5.4 找平处理

1)应按生产厂家提供的工艺条件配制修补胶。

2)应对混凝土表面凹陷部位用修补胶填补平整,不应有棱角。

3)转角处应采用修补胶修成光滑的圆弧,其曲率不应小于20mm。

4) 宜在修补胶表面指触干燥后,尽快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

5.5 粘贴碳纤维片材

5.5.1 应按下列步骤和要求粘贴碳纤维布:

1)应按设计要求的尺寸剪裁碳纤维布。

2)应按生产厂家提供的工艺条件配制结构胶黏剂,并均匀涂抹于粘贴部位。

3)将碳纤维布用手轻压贴于需粘贴的位置,采用专用的滚筒顺纤维方向多次滚压,挤出气泡,使胶液充分浸透碳纤维布;滚压时不得损伤碳纤维布。

4)多层粘贴时应重复上述步骤。

5)应在最后一层碳纤维布的表面均匀涂抹结构胶黏剂。

5.5.2应按下列步骤和要求粘贴碳纤维板。

1)应按要求的尺寸裁剪碳纤维板,并按生产厂家提供的工艺条件配制结构胶黏剂。

2) 应将碳纤维板表面擦拭干净至无粉尘。当需粘贴两层时,底层碳纤维板的两面均应擦拭干净。

3)擦拭干净的碳纤维板应立即涂刷结构胶黏剂,胶层中央应呈拱起状,平均厚度不应小于2mm。

4)应将涂有胶液的碳纤维板用手轻压于需粘贴的位置。用橡皮滚筒顺纤维方向均匀平稳压实,使胶液从两边挤出,保证密室无空洞。当平行粘贴多条碳纤维板时,两条板带之间的空隙不应小于5mm。

5)需粘贴两层碳纤维板时,应连续粘贴。如不能立即粘贴,再开始粘贴时应对碳纤维板重新进行清理。

5.6 表面防护

当需要做表面防护时,应按有关标准的规定处理,并保证防护材料与碳纤维片材之间有可靠地粘贴。

5.7 施工安全和注意事项

1)碳纤维片材为导电材料,施工碳纤维片材时应远离电气设备和电源,或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

2)施工过程中应避免碳纤维片材弯折。

3)碳纤维片材配套胶黏剂的原料应密闭储存,远离火源,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4)胶黏剂的配制和使用场所应保持通风良好。

5)现场施工人员应采取相应的劳动保护措施。

6. 质量要求

1)所有进场材料,包括碳纤维材料和胶结材料,必须符合质量标准,并具有出厂产品合格证,符合工程加固补强设计要求。

2)碳纤维材料在运输、储存中不得受挤压,以免碳纤维受损,也不得直接日晒和雨淋,胶结材料应阴凉密闭储存。

3)各工序的施工质量,由技术人员负责指导、监督,每一道工序完成后提请技术员检查、认可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

4)涂底层涂料

涂料应涂刷均匀、不得漏涂,严禁在不适合气温条件下施工,添加溶剂稀释后的涂料应在规定时间内用完。温度低于7℃,相对湿度RH

5)构件表面残缺修补构造物表面小孔、内角必须用环氧腻子修补平整,腻子涂刮后,表面仍存在的不平糙纹,应再用砂纸磨平。

6) 粘贴碳纤维

(1)贴碳纤维材料时须符合下述条件:

① 碳纤维材料应按规定裁切。

②气温、空气湿度、构件表面含水率等符合要求。③ 底层涂料及腻子达到指触干燥(树脂表面达到固化硬结)。④粘结树脂的类型与施工时的气温适合,主剂和固化剂、固化促进剂应按规定的比例称量准确,装入容器,用搅拌器搅拌均匀,一次调和量应在规定时间内用完。

(2)碳纤维粘贴的质量检验标准。①下涂和上涂渗浸入碳纤维束良好。② 碳纤维粘结严实。

③对于直径在10mm以上30mm以下的空鼓,每平方米少于10个可认为合格;若每平方米在10个以上,则认为不合格,需进行补修。对于直径在30mm以上的空鼓,只要出现,即认为不合格,需进行补修。

④顺纤维方向搭接长度不小于20cm,各层之间的搭接部位不得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层间必须错开至少50cm。

⑤ 碳纤维材料规格,粘贴位置、长度、宽度、纤维方向、层数符合规定。

⑥ 技术标准: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

《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146:2003。

7. 结语

碳纤维加固,只要设计合理,与一般的粘贴钢板法比较费用差不多,但碳纤维加固法施工便捷,工效高,没有湿作业,不需现场固定设施,施工占用场地少,在施工工期、施工条件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碳纤维加固法加固效果好,高强高效,适用面广,质量易保证,耐腐蚀及耐久性能极佳。采用碳纤维加固修补后,基本不增加原结构自重及原构件尺寸。

碳纤维加固具有轻质、高强、抗腐蚀、耐老化、耐久性好、物理性能稳定等诸多优点,其抗拉强度是同等截面钢材的7~10倍。用碳纤维加固材料修复补强混凝土结构是近来发展而成的新型工法,与混凝土结构形成一体共同工作,利用碳纤维材料卓越的抗拉强度达到增强构件承载能力及刚度的目的。

这项技术具有施工简便快捷、安全可靠、耐久性好,能适应各种复杂的结构外形,不影响原结构的外观等诸多优点,已在混凝土结构抗震修复加固补强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孙伟丰.浅谈碳纤维在混凝土结构加固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04)

[2]郭大军.结构碳纤维加固技术施工工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05)

姓名:王佟

碳纤维加固范文2

【关键词】碳纤维、材料特点、施工工艺、性能特点

中图分类号:U457文献标识码: A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武汉市盘龙城经济开发区巨龙大道西侧,北临酒店用品市场。总建筑面积约27.5万平方米,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由裙房和两栋塔楼组成,其中裙房地下一层,层高4.6米,地上五层,首层~三层5.1米,四层4.8米,五层3.6米,建筑高度为24米;两栋塔楼均为23层,分布于建筑物东部,建筑高度为80米。

因业主要求裙房架空层楼梯移位、功能改变,部分结构荷载增大,梁板结构承载力不足。针对上述问题,经建设单位要求、设计单位设计,确定采用多种方法对承载力不足的结构构件进行加固,其中板采用粘碳纤维加固。

2、材料特点

(1)、高强高效,养护时间短,常温下加固完工后72小时可以受力。

(2)、施工便捷,无湿作业,不需大型施工机具,施工占用场地少。

(3)、具有极佳的耐腐蚀性能及耐久性。可以抗御建筑物经常遇到的酸、碱、盐对结构物的腐蚀。

(4)、适用面广。可广泛适用于各种结构类型、各种结构部位的加固修补,且不改变结构形状。

(5)、施工质量易保证。由于碳纤维材料是柔性的,即使被加固的结构表面不是非常平整也基本可以达到100%的有效粘贴率。

(6)、碳纤维材料质量轻且薄,加固修补后基本不增加原结构自重及原构件尺寸。

3、施工工艺

3.1、工艺流程

施工前准备(技术交底、操作平台搭设等)放线定位及碳纤维布下料 混凝土基面打磨及基面清理 配制并涂刷底层树脂 配制找平材料并对不平整处修复处理 配制浸渍树脂胶粘剂涂刷浸渍树脂胶粘剂并粘贴碳纤维布 (涂刷浸渍树脂粘贴第二层碳纤维布) 碳纤维表面喷涂防火涂料施工质量检查

3.2、各工序施工要点

3.2.1、放线定位

搭设好施工操作平台,依据施工图纸上碳纤维布尺寸与布置间距,在楼板上进行放出碳纤维布粘贴定位线。

3.2.2、混凝土表面处理

剔除被楼板表面的剥落、疏松、蜂窝、腐蚀等劣质混凝土清除,直至露出混凝土结构层,并修复完整。将被粘贴混凝土基面应打磨平整,除去表层浮灰、油污等杂质,直至完全露出混凝土结构新面。对混凝土构件打磨清理干净后显现有细微裂缝的进行封闭或灌缝处理。混凝土构件转角处表面应打磨成圆弧状,圆弧半径不应小于20mm。并保持混凝土表面洁净、干燥。

3.2.3、碳纤维布下料

根据施工图纸上不同部位使用不同尺寸的碳纤维布下料,下料应平齐顺直。

3.2.4、配制并涂刷底层树脂

根据产品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性能标准与工艺规定配制底层树脂胶。用滚筒刷将底层树脂均匀涂抹于将被粘贴碳纤维的混凝土表面,涂抹应厚薄均匀适当。在底胶表面指触干燥后尽快进行下一道工序。

3.2.5、配制找平材料并找平修复

对混凝土表面凹陷部位用找平材料填补平整,且不应出现棱角。转角处应用找平材料修复为光滑的圆弧,半径应不小于20mm。在找平材料指触干燥后尽快进行下一道工序。

3.2.6、配制并涂刷浸渍树脂

用滚刷通体滚刷一遍浸渍树脂,滚刷宽度应略超出碳纤维布宽度。

3.2.7、粘贴碳纤维布

待浸渍树脂指触干燥后粘贴第一层碳纤维布,碳纤维布的粘贴应保证平顺,碳纤维布与胶体粘接牢固有效,无空鼓、曲皱,无翻皮。

3.2.8、碳纤维表面喷涂防火涂料

碳纤维布粘贴完毕后,表面喷涂防火涂料进行防火处理。

3.3、材料性能指标

3.3.1、碳纤维布的选材要求

根据施工图纸要求,本工程采用每平方米不大于300g/m2的高强一级碳纤维布,抗拉强度不小于3400Mpa,弹性模量不小于2.4×105Mpa,伸长率不小于1.7%。碳纤维布的强度等级划分与性能指标如下表所示。

性能项目 破坏状态 一级性能要求

抗拉强度标准值fcfk ―― ≥3400 Mpa

伸长率 ―― ≥1.7%

弯曲强度( Mpa) ―― ≥700 Mpa

层间剪切强度( Mpa) 层间剪切破坏 ≥45Mpa

仰贴条件下纤维复合材与混凝土的正拉粘结强度( Mpa) 混凝土内聚破坏 ≥2.5Mpa,且为混凝土内聚破坏

3.3.2胶粘剂的选材要求

粘贴碳纤维加固用胶粘剂采用与碳纤维性能相匹配的A级胶,其主要安全性能指标应符合下表要求。

用途 性能项目 性能要求 用途 性能项目 性能要求

浸渍粘接胶 胶体性能 抗拉强度(Mpa) ≥40 修补胶 抗拉强度(Mpa) ≥30

受拉弹性模量(Mpa) ≥2500 抗剪强度(Mpa) ≥40

伸长率(%) ≥1.5 与混凝土的正拉粘接强度(Mpa) ≥2.5

抗弯强度(Mpa) ≥50

抗压强度(Mpa) ≥70

粘接能力 钢-钢拉伸抗剪强度标准值(Mpa) ≥14 底胶 钢-钢拉伸抗剪强度标准值(Mpa) ≥14

钢-钢不均匀扯离强度(KN/m) ≥20 混合黏度(23℃)(Mpa.s) ≤6000

与混凝土的正拉粘接强度(Mpa) ≥2.5 与混凝土的正拉粘接强度(Mpa) ≥2.5

不挥发固体物含量(%) ≥99 不挥发固体物含量(%) ≥99

3.4、材料的运输、存贮与加工

3.4.1、碳纤维运输过程中,应避免碳纤维片材的弯折,并进行防雨水、防晒等。

3.4.2、碳纤维为导电材料,存贮与加工时应远离电器设备急电源,或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

3.4.3、碳纤维片材配套用胶粘剂的原材料应密封储存,保证不要与其他不明液体接触,防止发生化学反应致使胶粘剂失效。

3.4.4、碳纤维与胶粘剂的存贮应远离火源,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3.4.5、碳纤维布的加工下料时,应按照设计宽幅与长度进行精确裁减;裁减过程中应保证纵向纤维的完整性,严禁斜切碳纤维布,并防止出现拉丝现象。

3.5、质量验收要点

3.5.1、本工程采用碳纤维布重量不大于300g/m2。进场必须对碳纤维原材料产品出厂合格证、产品质量检测报告的性能指标进行检查与检验。

3.5.2、混凝土基面应无疏松界质,基面必须打磨,表面清理干净,干燥无污物。基面要求平整、连续无凹陷,阴阳拐角圆滑平顺。

3.5.3、粘碳纤维所用胶体应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要求配制,现场环境条件应符合产品要求。

3.5.4、胶粘剂每次应少量配制,用完后剩余胶粘剂以及超出胶体的可操作时间的胶粘剂,不允许再次使用。

3.5.5、碳纤维布纤维受力方向的搭接长度应不小于100mm。

3.5.6、为了保证碳纤维片材能可靠地与混凝同协调工作,可采取附加的锚固措施。

3.5.7、精细下料,禁止使用边缘不齐,棱角内凹外凸的碳纤维布条。

3.5.8、碳纤维粘贴的过程中,必须辊压到位,保证纤维材料充分浸渍,有效粘贴。

3.5.9、由于结构加固无正式验收规范,结构加固的检验与验收除应满足设计要求与《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的规定。

3.5.10、加强碳纤维粘贴的检验与验收工作。碳纤维布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质量用小锤敲击或用手压碳纤维布表面的方法来检验,总有效面积不低于95%。当碳纤维布的空鼓面积小于10000mm2时,可采取针管注胶的方式进行补救。空鼓面积大于10000mm2时,宜将空鼓处的碳纤维片材切除,并重新搭接贴上等量的碳纤维片材,搭接长度应不小于100mm。

4、性能评价

4.1、材料性能评价

碳纤维的弹性模量与钢材较为接近,极适合于钢筋砼结构的加固修复,同时,碳纤维的抗拉强度为普通钢材的10倍,在达到相同加固效果的情况下,碳纤维的用量比钢材少得多。

碳纤维重量仅为200-300g/m2,约为3mm厚钢板的1/100,几乎不增加结构自重,不会引起结构的连锁补强。

4.2、经济性能评价

与传统的加固技术相比,碳纤维加固砼技术具有良好的经济性能,虽然表面上看,碳纤维材料价格相对要高一些,但实际用于加固工程时,其综合造价却较低。碳纤维加固工程不需要大型施工机具和辅助机械,节省了台班费用;碳纤维属于轻质柔性材料,易于施工,降低了人工费用;碳纤维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不需要定期维护,节省了维护费用;当碳纤维批量使用时,其材料价格也不断下降。

4.3、适用范围评价

从受力性能角度,碳纤维具有很高的拉伸强度和疲劳性能,主要适用于砼构件受拉区域的加固。从材料特征角度,碳纤维为柔性卷材,根据施工需要可加工成U型或圆形,可用于结构梁、柱等的抗压和抗剪加固,防治及修补墙体中的温度裂缝,提高砖砌体结构的抗震能力。从实践应用角度,碳纤维加固砼技术由于避免了其它加固方法增大结构尺寸、减少建筑使用空间、增加自重、施工周期长、耐腐蚀性能差等缺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房建、桥梁、道路、地下结构、高耸高层结构、工业厂房等建筑结构的加固。

5、结语

加固结构作为二次组合结构,是通过新旧两部分整体工作,提高建筑的承载能力,与传统的加大截面法、外包钢板法、缠绕钢丝法、预应力法相比,碳纤维加固砼技术无须对砼结构打孔穿洞,不会造成结构加固损伤,不用担心由于结构新旧结合处应力集中而减弱加固效果。与较为先进的粘钢板加固技术相比,碳纤维加固不需要辅助机具,施工简便,有效粘贴面积易于保证,施工功效较高。与玻璃纤维、尼龙纤维加固技术相比,由于碳纤维的模量、强度较高,柔韧性、耐腐蚀、抗老化性较好,使得碳纤维加固构件的延性改善程度较高,适用范围较广,利用年限较长。

参考文献:

[1] 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146:2003 (2007版)

碳纤维加固范文3

关键词:碳纤维;桥梁加固;粘贴

1 材料的基本特性

碳纤维加固所采用的基本材料是高强度或高弹性模量的连续碳纤维,单向排列成束,用环氧树脂浸渍固化的碳纤维板或未经树脂浸渍固化的碳纤维布,统称碳纤维片材。将片材用专门配制的粘贴树脂或浸渍树脂粘贴在桥梁混凝土构件需补强加固部位表面,树脂固化后与原构件形成新的受力复合体,共同工作。

1.1 碳纤维片材

片材碳纤维材料的拉伸强度在2400--3400MPa之间,而普通碳素钢板拉伸强度为240 MPa。其弹性模量依片材力学性能不同,分成高模量、高强度和中等模量三类。高模量碳纤维片材的弹性模量较高,但其伸长率较低。相比之下,碳纤维片材的单位重比钢材低许多,说明碳纤维片材较轻。碳纤维的化学结构稳定,本身不会受酸碱盐及各类化学介质的腐蚀,有良好的耐寒和耐热性。

1.2 配套树脂类粘结材料

混凝土结构加固修补配套树脂系统包括底层涂料,用于渗透过混凝土表面,促进粘结并形成长期持久界面的基础;油灰,用于填充整个表面空隙并形成平整表面以便使用碳纤维片材;浸渍树脂或粘结树脂,前者用于碳纤维布粘贴,后者用于碳纤维板粘贴。浸渍树脂或粘贴树脂是将碳纤维片粘附于混凝土构件表面并与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整体共同工作的关键,树脂同混凝土的粘贴强度大于混凝土的拉伸强度和剪切强度。就公路混凝土桥梁用碳纤维片材加固技术而言,环氧树脂在不同施工环境温度下固化性能好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这涉及到粘贴工作质量与如何减少桥上正常交通中断时间。采用专配的环氧树脂材料,在混凝土施工表面温度10--40℃,粘贴环氧树脂固化时间约15 h以上时,粘贴后可以使用的时间为45min以上。专配的环氧树脂材料的这一性能完全适合混凝土桥梁的加固工作。

2 碳纤维片材加固桥梁的形式

碳纤维片材主要用于混凝土桥梁的基本构件和节点的加固补强,其加固的效果主要是提高构件的抗弯承载力、抗剪承载力以及受压构件的轴向抗压承载力,提高构件的刚度及延性。除此之外,许多室内及现场试验证明,碳纤维片材加固的混凝土构件裂缝宽度发展可以得到控制。由于碳纤维片材,特别是碳纤维布质量轻且厚度薄,具有一定柔度,在混凝土桥的有关部位加固较灵活。碳纤维片材因碳纤维排列方向不同而使各方向拉伸强度不相同,当纤维方向与受力向相同时,其拉伸强度最高;当纤维方向与受力方向垂直时,其强度最低。因此,在采用碳纤维片材进行加固设计中,必须正确掌握纤维的布置方向。根据混凝土构件加固计算,可以采用连续式粘贴或条带间隔粘贴碳纤维片材的方式。研究表明,分条加固的效果要优于整条布的加固效果。

3 碳纤维加固结构施工特点

碳纤维加固结构技术是利用碳纤维材料的特性,将碳纤维粘贴在结构表面,从而起到对结构的加强作用。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碳纤维既可以单层粘贴也可以多层粘贴,还可以缠绕。对于各种不同类型的节点、不规则的部位,都可用碳纤维进行加固处理。在桥梁加固运用中,可粘贴在混凝土梁的顶面或底板上,用以提高梁的挠曲强度和刚度;也可粘贴在梁的腹板上,用以提高其抗剪强度;还可以将碳纤维缠绕在节点部位以满足抗震设计的要求,具有高强高效、施工便捷、周期短等特点。在碳纤维结构技术应用中,影响加固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碳纤维材料的抗拉强度,二是粘贴碳纤维材料用粘结剂的剪切强度。碳纤维和混凝土的粘结质量直接影响加固效果。加固后,碳纤维与混凝土之间不能有气泡,不能起鼓。另外,碳纤维布是一种可任意曲折的纤维布材料,施工不受加固长度的影响,适应面广。以上优点将使碳纤维加固结构技术在国内未来的加固行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 碳纤维加固施工工艺特点

4.1 粘贴碳纤维用胶最适宜的温度在20--25℃,视气温高低,适当调整。如果在冬季施工,应控制其凝固温度在10℃以上。

4.2 加固前应检查待加固构件表面情况,一定要注意粘贴面必须是结构面,对于有较大裂缝及凹陷处,应该用胶泥补平。

4.3 碳纤维加固技术施工速度快,施工工艺简单,尤其是在加固过程中能保证桥梁的正常使用,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5 粘贴碳纤维片材加固施工技术

5.1 面层处理

混凝土表面的劣化层必须用砂轮机去除并研磨。用空气喷嘴、砂轮机与毛刷将待补强区的粉尘及松动物质去除,用水洗净后,必须使其充分干燥。

5.2 断面修复

将混凝土面层的不良部分(例如剥落、孔隙、蜂窝、腐蚀等)清除。若有钢筋外露情形,必须先做好防蚀处理,再以强度相等或大于混凝土的环氧树脂砂浆材料修补。裂缝以环氧树脂灌注,裂缝或打除部分若有漏水情形时,应先做好止水、导水处理。

5.3 表面修正

表面平整度凸出部分(小突起等)以切割机或砂轮机将其铲除并使其平滑。凹陷部分(打除部分)以环氧树脂或树脂砂浆填补。转角处需研磨至凸角R=20mm(R-曲率半径)以上,凹角则以树脂砂浆填补。

5.4 底层涂料

气温在5℃以下,雨天或RH大于95%时,不可施工。施工范围的温度、湿度确认后,选用适当的底层涂料。施工现场空气应十分流通,严禁烟火,并且施工时必须要穿带保护装备。

5.5 碳纤维片材的粘贴

纤维贴片预先以剪刀、刀子依所设计的尺寸大小裁好,依使用量剪裁尺寸,长度在2 m以内最适当。为防止保管期间的破损,裁剪数量只裁所需使用的数量。施工面底漆的干燥程度可以指触确认。底漆施工超过一星期以上时,应以砂轮机磨平。

6 尚待解决的技术关键

6.1材料的开发问题。尽管国外已有多种定型成熟的碳纤维材料产品,但国内的大规模开发应用不能完全依赖于进口产品,国产化是实现的一个根本条件。国产的PAN基碳纤维强度指标一般在2000--2500MPa之间、弹性模量在2.1 105MPa左右,是有一定保证的,但在预浸料生产及加工成品质量方面仍有较大欠缺,均匀性也较差。同时,上述单一的性能指标也不可能满足对碳纤维材料多样化的要求。因此,国内有关材料与建筑的研究、生产与使用单位如何更好协调研究并生产出适合国内市场的碳纤维材料是一个关键问题,也将有很长的路要走。

6.2 碳纤维材料加固修补使用的技术方面问题。这主要体现为国内相应标准与规程的制订上,尽管国外一些国家已有了较完善的标准规程,但并不适合中国,不能照搬,我们至少还需要做一些关键的试验研究以解决或验证诸如疲劳性、耐久性、延性等方面的技术难题,并尽早制订出我国自己的标准规范与施工指南。

7结语

碳纤维材料的出现和成功应用于土木工程的加固与补强上,使土木工程加固技术研究更上一个台阶。碳纤维是一种新型建材,因其质轻、耐腐蚀、片材很薄、抗拉强度高而被广泛应用。碳纤维布加固法亦被视为梁式桥加固补强、提高承载能力,尤其是当高度受限制时的首选加固方法。

参考文献

[1]岳清瑞,陈小兵,牟宏远.碳纤维材料(CFRP)加固修补混凝土结构新技术[J].工业建筑,1998(11):1-5.

碳纤维加固范文4

关键词:碳纤维;加固;技术;应用;质量;控制

一、工程概况

广西某大厦工程原为22层框架-剪力墙结构,有地下室1层、裙楼5层。当施工至3层楼面时,因建设单位的变换,新的建设单位改变建筑物原使用功能而使主楼标准层层高增加300mm、总层数增加2个标准层、主楼电梯与楼梯平面位置改动等,从而使部分已施工的承台满足不了抗冲切与剪切要求、已施工的部分柱轴压比超限值、部分已建梁板布置无法满足建筑物新的功能。设计采取对相关的承台上柱根加大截面、柱身加大截面及外包钢、梁外包钢及梁板贴碳纤维等加固方法。本文着重介绍碳纤维加固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措施。

二、施工工艺流程

碳纤维加固施工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三、施工技术要点

1施工准备

1.1对需加固混凝土构件的外观、强度及碳化程度进行检查,针对较严重的质量缺陷,由设计人员提出处理方案。

图1施工工艺流程

1.2熟悉施工图纸,进行图纸会审与设计交底。

1.3了解、分析加固施工期间的温度、湿度等状况与施工环境(灰尘、光线、通风等),编制加固施工专项方案,对加固构造措施和加固节点进行深化设计,报相关单位审核、批准后方可施工。

1.4原材料的购置。

1.5对被加固结构尽量卸除活荷载。

2被加固构件的整修

2.1施工前应按设计图纸在需加固部位定位、放线;对外观检查中发现的裂缝进行处理:宽<1.0mm的裂缝,宜注射环氧树脂浆液封闭;对≥1.0mm的裂缝,可压注微膨胀水泥浆液修补。

2.2用混凝土角磨机、砂纸等机具除去表面疏松、蜂窝、浮浆、油污等杂质至结构密实处,用无油压缩空气清除构件表面浮尘,若发现外露钢筋有锈蚀,需进行除锈处理。

2.3对经过剔凿、清理和露筋的构件残缺部分,用高于原构件混凝土强度的环氧砂浆进行修补、复原、达到表面平整;棱角部位,用磨光机磨成圆角,圆角半径不得小于20mm。

3界面处理

用脱脂棉沾丙酮擦试构件表面,至没有明显的浮尘为止。

4配制底涂胶或结构胶粘剂

将主剂和固化剂按规定比例称量准确后放入容器内,用搅拌器拌合均匀,使胶无色差。一次调和量应以在可使用时间内(一般情况下为40min)用完为准,超过可使用时间不得再用。在底涂树脂或结构胶粘剂中严禁添加溶剂,含有溶剂的毛刷或用溶剂弄湿了的滚筒不得使用。

5修补找平

用滚筒刷均匀地涂抹底涂树脂,厚度不超过0.4mm,并不得漏刷或流淌、气泡,等胶固化后,若构件表面有凝结凸起时,用砂纸磨光,磨光后若露出混凝土基面,应再补涂树脂。构件表面麻面、小孔等应用找平树脂填平,修复至表面平整。内角、段差、起拱等要用找平树脂填补,使之平顺。在修补找平时,要在气温5℃以上,相对湿度<85%的条件下施工。

6粘贴碳纤维片材

6.1碳纤维片材粘贴环境构件表面干燥,气温在5℃以下,相对湿度>85%时,应采用喷灯烘烤混凝土面至干燥,否则,不得施工;作业场所应无风沙、粉尘,且不受日晒、雨淋和化学介质污染。

6.2碳纤维片裁剪、粘贴时防弯折与脱丝措施用钢直尺与壁纸刀按规定尺寸裁切碳纤维片,每段长度宜≤6m,碳纤维片的裁切数量应以当天的用量为准。碳纤维片裁切时应预先在裁切位置粘贴宽胶带,在宽胶带正中位置进行裁切,以使裁切后碳纤维片的断头齐整不脱丝。

6.3贴片位置按设计要求定位、划线。

6.4粘贴过程贴片前用滚筒刷将胶均匀涂抹于粘贴部位,涂量依施工部位及施工面的粗糙程度而变化。在搭接、拱起、拐角等部位以及残缺修补处要多涂一些,但是必须涂抹均匀,不得漏刷、流淌或出现气泡,粘胶层厚度为(1.5±0.5)mm。在粘胶上平整铺上碳纤维片材后,用特制光滑辊子沿纤维方向在碳纤维片上滚压多次,对角隅处应向着角隅滚压,对拱起的部位要向相反的方向滚压,以去除气泡,使粘结树脂均匀充分渗浸入碳纤维束中。若只粘贴一层碳纤维片,则待碳纤维表面指触干燥后,用滚筒刷在碳纤维片材面上均匀涂抹粘结树脂,涂胶厚度为(1.2±0.5)mm。滚筒应刷沿碳纤维方向用力滚压多次,使碳纤维片内部补充、渗浸黏结树脂。如图2所示。

图2贴完第1层

6.5需粘贴2层碳纤维片时,必须在首层修补完空鼓并在粘结树脂达到指干状态时立即贴下一层。若延误时间超过1h,则应等待12h后,方可重复上述步骤继续进行粘贴,但粘贴前应重新将碳纤维表面上的灰尘等擦拭干净。

7防护面层施工

在最外一层碳纤维片的外表面均匀涂抹一层粘贴胶料,对碳纤维进行表面防护。

8养护

在每道工序后、树脂固化之前,宜用塑料薄膜等遮挡,并防止贴片受到硬性冲击。当树脂固化期间气温可能会降低到5℃以下时,可采用低温固化树脂,或采取有效的加温措施。粘贴碳纤维片后,需自然养护约24h达到初期固化,并保证固化期间不受干扰。碳纤维片粘贴后达到设计强度所需自然养护的时间为:平均气温≤10℃时,需要2周;平均气温在10~20℃时,需要1~2周;平均气温>20℃时,需要1周。

9涂装

对修复补强的构件有外观要求时,可在表面防护层上涂刷所需色彩或设计要求的涂料。涂装应在树脂固化后进行,并应遵守所用涂料的相关标准和施工规定。修复补强构件需防火时,可在树脂固化后按设计要求涂刷耐火涂层。

四、质量管理

1材料的购置、供应与检验

碳纤维布和胶结材料应按工程用量一次性进场到位,并具有产品出厂合格证。原材料应与施工气候状况与施工环境相适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注意碳纤维片材与胶粘剂的适配性。各项性能指标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的要求。碳纤维在运输、储存中不得受挤压、严禁弯折,以免碳纤维受损,也不得直接日晒和雨淋,胶结材料应阴凉密闭储存。

2施工过程的管理

各工序的施工质量,由工长负责指导、监督。每一工序完成后督促操作小组自检,确认合格并提请技术人员检查认可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否则必须返修至合格为止。贴片前及以后,还应请业主代表和监理人员检查,作贴片数量与质量的签认。

3碳纤维粘贴的质量检验

3.1目测碳纤维片表面应平整、无褶皱、翘起、松脱现象,纤维的方向、层数应符合设计规定。

3.2实测贴片位置中心偏差≤10 mm、长度负偏差≤15mm。受力方向(顺纤维方向)搭接长度≥200mm,非受力方向搭接长度≥100mm,各幅及各层之间的搭接部位必须错开至少500mm。与混凝土之间总有效粘结面积不应低于95%。空鼓检测方法:用小锤轻轻敲击或手压碳纤维布表面,每1m2抽检≥2处,对空鼓范围用笔做出标记。若每1m2内有<10个直径10mm~30mm的空鼓,可不修补;下列情况必须进行修补:每1m2有≥10个直径10mm~30mm的空鼓或全部为直径>30mm的空鼓、在2 000mm2范围内或在长度≤200mm内有≥5个直径为10mm~30mm的空鼓。

3.3检测仰贴条件下碳纤维片与混凝土的正拉粘结强度、碳纤维片材间层间剪切强度必须见证抽样作适配性检测,检测方法与检测结果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的要求,若检测不合格,应揭掉重贴,并重新按上述要求检查。

4空鼓处理方法

当碳纤维片的单个空鼓面积<10 000mm2时,可采用针管注胶的方式修补;单个空鼓面积>10 000mm2时,宜在空鼓处沿纤维方向切入2~3刀,用橡胶刮板、毛刷沾上适量粘结树脂,填进割开的缝内,重新搭接贴上等量的碳纤维片,搭接宽度应≥100mm;当贴片完全固化后,无法用割刀切开或注入树脂,或碳纤维片表面出现褶皱或松弛时,应用打磨机削去不良部分,不平时用环氧腻子等补平,再以其为中心在外重新粘贴2~3层碳纤维片,外层覆盖内层每端不少于50mm。

5施工注意事项

5.1胶粘剂对碳纤维的加固起着关键的作用,它既要确保各层碳纤维丝共同工作,同时又确保碳纤维片与混凝土结构共同工作,从而达到加固的目的。所以,必须特别重视碳纤维的粘贴质量。

5.2单层碳纤维片的单位面积碳纤维质量越大或者片材越宽,施工时浸渍树脂越不容易完全浸透,施工质量就越难以保证。所以,在设计和施工时,都应尽量使用宽度较小的碳纤维片,并在确保粘胶涂量的基础上,必须用特制光滑辊子沿着纤维方向在碳纤维片上反复滚压多次。

五、施工安全

1碳纤维为导电材料,施工碳纤维片材时应远离电气设备及电源,或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

2碳纤维片材配套树脂的原料应密封储存,远离火源,避免阳光直接照射。树脂的配制和使用场所,应保持通风良好。

3现场施工人员应采取相应的劳动保护措施。

六、结语

碳纤维加固范文5

关键词:碳纤维;加固;施工

中图分类号:U215.14 文献标识码:A

1.工法特点

1.1补强材料薄、重量轻,强度高:碳纤维片材基本不增加原结构尺寸及自身重量。其抗拉强度是普通HRB335钢的7~10 倍,且具有优异的补强效果。

1.2 抗腐蚀:能有效地防护构件的混凝土和钢筋免受酸、碱、盐、水等介质的腐蚀,应用面广。

1.3 耐久性能好,耐磨损、抗老化:碳纤维片与环氧树脂胶结材料本身及经其补强的混凝土构件可以长期承受紫外线辐射。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疲劳强度约为静荷强度的70%~80%,并在破坏前有变形显著的征兆。

1.4 保持结构原状,外形美观:碳纤维片材便于随构件原形裁剪、贴附。修复补强不增加构件高宽尺寸及体积,且表面可以涂刷、粘贴饰面材料、防火材料。

1.5 施工简便,快捷:传统加固补强施工工艺如粘钢、外包混凝土方法必须进行大量混凝土剔凿、钢筋绑扎、焊接、浇筑混凝土以及大型机械设备吊装等作业,而碳纤维片加固补强施工对施工空间要求很低,便于在狭小空间作业,施工快捷,对周围的干扰很小。

2.适用范围

工业与民用建筑中钢筋混凝土梁、板、柱、剪力墙等结构构件,因结构原因承载力不足、钢筋混凝土结构强度等级不小于C15、且长期使用的环境温度不高于60℃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都可采用碳纤维加固施工工法加固。

3.工艺原理

碳纤维加固是采用碳纤维片材,以环氧树脂作为胶结材料,将纤维片材沿受力方向粘贴在构件上,胶结材料作为它们之间的剪力连接媒介,形成新的复合体,使增强贴片与原有钢筋共同作用,增大了结构抗拉或抗剪能力,并能有效地提高结构的强度,延性及抗裂性,控制裂缝和挠度的继续发展,从而起到加固补强的作用。必要时也可交叉粘贴单向纤维片材。整个工艺的关键在于碳纤维片粘贴的紧密性与牢固性,以保证与原结构形成整体,共同工作。

4.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4.1 工艺流程

4.2 操作要点

4.2.1 施工准备

1.认真阅读设计施工图。在进行混凝土表面处理和粘贴碳纤维片材前,应按加固设计部位放线定位。

2.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和加固构件混凝土的补强荷载要求,制定相应施工方案和施工计划。

3.对所使用的碳纤维片材、配套树脂、机具等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4.进场后的碳纤维片材、配套树脂应抽样送检,合格后方可施工。

5.施工宜在环境温度为5℃以上的条件下进行,并应符合配套树脂要求的施工使用温度。

4.2.2 卸荷

加固前,根据设计要求对加固构件进行卸载或支撑。

4.2.3 构件基层界面处理

1.将混凝土构件表面的残缺、破损部分清除干净并达到结构密实部位。

2.检查外露钢筋是否锈蚀,如有锈蚀,需进行除锈处理。

3.对经过剔凿、清理和露筋的构件残缺部分,用高于原构件混凝土强度的环氧砂浆进行修补、复原、达到表面平整。

4.对贴片范围的定位、划墨线、按修复、补强设计要求进行。

5.被粘贴的混凝土表面应打磨平整,除去表层浮浆、油污等杂质,直至完全露出混凝土结构新面。转角粘贴处应进行导角处理并打磨加以圆化。柱圆化半径不应小于25mm。

6.清洗打磨过的构件表面,并使其充分干燥。

4.2.4 涂底胶

1.把底层涂料的主剂和固化剂按规定比例称量准确后放人容器内,用搅拌器拌合均匀,一次调和量应以在初凝时间内用完为准,超过初凝时间不得再用。

2.在底层涂料中严禁添加溶剂。含有溶剂的毛刷或用溶剂弄湿了的滚筒不得使用。

3.用滚筒刷均匀地将底层涂料涂刷于混凝土表面,指触干燥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4.底层涂料指触干燥或固化后,表面上的凸起部分(一般类似结露的露珠一样)要用砂布或角磨机磨平后,再补涂底层涂料。

5.宜在底层树脂表面指触干燥后,及时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

4.2.5 找平

1.对混凝土表面凹陷部位用环氧腻子填补平整,不应有棱角。

2.内角(段差)要用环氧腻子填补,使之平顺。腻子涂刮后,表面仍存在的凹凸糙纹,应再用砂纸打磨平整。

3.宜在找平材料表面指触干燥后,及时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

4.2.6 涂底胶

找平后,再涂一层底胶,然后进入下一道工序。

4.2.7 粘贴碳纤维片材

1.按下列步骤和要求粘贴碳纤维布:

1)按设计要求的尺寸剪裁碳纤维布。

2)按产品生产提供的工艺规定配制浸渍树脂,并均匀涂抹于粘贴部位。

3)将碳纤维布用手轻压贴于需粘贴的位置,采用专用的滚筒顺纤维方向多次压,挤除气泡,使浸渍树脂充分浸透碳纤维布,滚压时不得损伤碳纤维布,均匀压实,无气泡发生。

4)多层粘结时,应在纤维织物表面浸渍胶液达到指干时立即粘贴下一层。

5)最外层纤维织物粘贴完毕后,其表面均匀涂刷一道浸渍,粘结专用的结构胶;干燥养护12小时后可进行保护层施工。

2.加固时,碳纤维片材延伸至支座边缘应满足粘贴延伸长度的要求(《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

4.碳纤维片材的纤维方向宜与构件轴向垂直。

4.2.8 表面防护

1.加固后的碳纤维片材局部用U型钢锚板和L型钢板封边,并用锚栓固定。验收合格后进行抹灰保护。在碳纤维表面的树脂固化之前,撒一层干燥粗砂,再采取抹灰措施。

5.3 施工注意事项

5.3.1 采用粘贴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时,应由专业施工队伍进行施工。

5.3.2 施工过程中应避免碳纤维片材弯折。

5.4 劳动力组织

视现场工期及施工面积确定班组数,每施工班组不少于2人,管理人员1 人,专业工人3人。

5.材料和机具

5.1 材料

5.1.1 碳纤维片材

1.碳纤维片的抗拉强度、弹性模量以及延性等性能指标须符合设计要求和产品质量标准。

2.单层碳纤维布的单位面积碳纤维质量不宜低于150g/,且不宜高于450g/。

3.碳纤维片材的组其力学性能指标应满足表7.1-1的要求。测定方法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定向纤维增强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GB/T3354测定。

5.1.2 配套树脂类粘结材料

1.粘结剂要有足够的粘结性能,工艺过程中各部位所使用的环氧树脂胶结材料的种类、型号,应根据施工时的温度、湿度进行选择。应正确掌握主剂和固化剂的配比,使渗透性、粘稠度、固化速度等方面能满足当前季节施工的需要。

2.采用碳纤维片材对混凝土结构加固时,应采用与碳纤维片材配套的底层树脂、找平材料、浸渍树脂或粘结树脂。

3.配套树脂类粘结材料的主要性能应满足相应规范的要求。

5.1.3 表面防护材料

1.对已加固完的结构表面应进行防护处理。表面防护材料应与浸渍树脂或粘结树脂可靠粘结。

2.当被加固的结构处于特殊环境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有效的防护材料。

5.2 主要机具:角向磨光机、砂纸、剪刀、凿子、榔头、台秤、卷尺、水平仪、铅锤、专用滚筒、刮板、搅拌容器、橡胶抹子、滚动刷子、搅拌器、防护眼镜、橡胶手套、口罩等。

6.质量控制

6.1 材料的质量应符合下列指标:

表6.1-1 碳纤维片材的主要力学性能指标

性能项目 碳纤维布

抗拉强度标准值 ≥4000Mpa

弹性模量 ≥2.4*105Mpa

伸长率 ≥1.7%

表6.1-2 底层树脂的性能指标

性能项目 性能指标 试验方法

正拉粘结强度 ≥2.5MPa,且不小于被加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标准值 参见现行标准《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146:2003

表6.1-3 找平材料的性能指标

性能项目 性能指标 试验方法

正拉粘结强度 ≥2.5MPa,且不小于被加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标准值 参见现行标准《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146:2003

表6.1-4 浸渍树脂和粘结树脂的性能指标

性能项目 性能指标 试验方法

拉伸剪切强度 ≥10MPa GB7124-1986

拉伸强度 ≥30MPa GB/T2568-1995

压缩强度 ≥70MPa GB/T2569-1995

弯曲强度 ≥40MPa GB/T2570-1995

正拉粘结强度 ≥2.5MPa,且不小于被加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标准值 CECS146:2003

弹性模量 ≥1500MPa GB/T2568-1995

伸长率 ≥1.5% GB/T2568-1995

6.2 碳纤维布互相衔接(接长)的部位采取重叠结构,重叠部分长度为不小于100mm。柱的抗震加固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50mm,各条带搭接位置应相互错开。

6.3 施工过程中应避免碳纤维片材弯折。

6.4 碳纤维片材的实际粘贴面积不应少于设计面积,其单位面积质量允许偏差

±3%,位置偏差不应大于10mm。

6.5 碳纤维片材与混凝土之间的粘贴质量,对结构应全数检查,可用小锤轻轻敲击或手压碳纤维片材表面的方法检查,总有效粘贴面积不应低于95%。

6.6 碳纤维片材与加固混凝土结构粘结强度检验应在已完成碳纤维片材粘贴加固的结构表面上进行。按实际粘贴碳纤维片材的加固结构同规格、同型号的构建

为一检验批,构件总数10%确定,但不得少于3根。

7.安全措施

大多数胶粘剂中含有有机溶剂和有损人体健康的化学物品,因此在整个加固补强过程中,都必须注意安全和劳动保护,主要防护措施如下:

7.1管理人员要每天进行班前安全教育和随时安全检查,充分确认材料的使用方法、保管及管理方式后才可施工。

7.2安排整理好通道、施工架等现场作业条件,施工人员必备的口罩、护目镜、橡皮手套、安全帽、安全带等必须严格穿戴。

7.3使用有机溶剂并在密闭的场所施工,应有通风换气措施,并严禁吸烟,避免火灾。

7.4底漆、环氧树脂、涂料等若沾到皮肤,应以肥皂水洗净,如碰到眼睛,应即以大量清水冲洗,并紧急送到医院治疗。

7.5碳纤维片材为导电材料,施工碳纤维片材时应远离电气设备和电源,或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并配备有灭火器以便救护。

8.环保措施

8.1 碳纤维片材配套树脂的原料应密封储存,远离火源,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8.2 胶的配制和使用场所,进行必要铺设防护,防止污染地面和墙面。

8. 3 废弃的碳纤维片材及其配套的粘贴材料,不可随意丢弃;应分类存放,及时回收,并做好无害化处理。

9.效益与施工效率分析

9.1 技术经济效益

碳纤维片材的重量轻、强度高,随形性好,能适应各种复杂结构外形的修复补强,基本不增加结构重量;碳纤维修复补强工艺施工简便,虽然碳纤维本身的价格高于其他材料,但施工总费用较其他材料有优势。它免除了钢板补强、混凝土补强等传统方法所需的植筋锚固、装拆夹具、立模、支撑、灌注混凝土、养护、拆模等繁杂的工序和辅助设施,而且占用空间小,即使在高空作业,也只需设置简易工作平台即可。另外,碳纤维片补强有非常良好的抗腐蚀性能和耐久性,不需作任何防腐处理。

9.2 社会效益

在施工过程中,学校师生正常上课,由于碳纤维片材修复补强的施工简便、施工周期短、噪音小、占用空间小等特点,加固施工中对学校正常的教学活动影响较小。

碳纤维加固范文6

【关键词】碳纤维;加固技术;土建工程;应用

1.碳纤维加固技术的优点

(1)高强高效。由于碳纤维材料优异的物理力学性能,在加固修补混凝土结构中可以提高混凝土结构及构件的承载力和延性,改善其受力性能,达到高效加固修补的目的。

(2)施工便捷,工效高,无湿作业,不需大型施工机具,施工占用场地少。根据有关统计资料,同为粘贴加固工法,粘贴碳纤维材料是粘贴钢板施工工效的4-8倍。

(3)具有极佳的耐腐蚀性能及耐久性。试验表明,碳纤维材料加固混凝土结构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耐久性,可以抗御建筑物经常遇到的酸、碱、盐对结构物的腐蚀。

(4)适用面广。粘贴碳纤维材料加固修补混凝土结构可广泛适用于各种结构类型(如建筑物、构筑物、桥梁、隧道等)、各种结构形状(如矩形、圆形、曲面结构等)、各种结构部位(如梁、板、柱、节点、拱、壳、墩等)的加固修补,且不。

(5)改变结构形状,这是目前任何一种结构加固方法所不可比拟的。尤其重要的是,对于一些大型桥梁桥墩、桥梁、桥板以及隧道、大型筒体及壳体结构工程等,采用旧的加固手段几乎无法实施,而采用该项加固技术都能顺利解决。

(6)施工质量易保证。由于碳纤维材料是柔性的,即使被加固的结构表面不是非常平整也基本可以达到100%的有效粘贴率,而粘贴钢板则很难达到100%的有效粘贴面,相应的验收标准也只要求其达到70%就可以了。

2.施工工序概述

一般工艺流程为卸荷一基底处理一涂底胶一找平一粘贴一保护。在实际施工中,要考虑施工环境因素,加固中应进行卸荷。加固前先将板面粉刷层及板面杂物清除,应先凿开保护层直至结构层基面,方可进行下一步处理。基本施工步骤:

(1)基底处理:混凝土表面出现剥落、空鼓、蜂窝、腐蚀等劣化现象的部位应予以凿除,对于较大面积的劣质层在凿除后应用环氧砂浆进行修复。混凝土角磨机、砂纸等机具除去混凝土表面的浮浆、油污等杂质,构件基面的混凝土要打磨平整,尤其是表面的凸起部位要磨平,转角粘贴处要进行倒角处理并打磨成圆弧状(R)ZOmm)。风机将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净,并保持干燥。

(2)涂底胶按配合比主剂二固化剂一3:1配置底胶。将主剂与固化剂先后置于容器中,用弹簧秤计量,电动搅拌器均匀搅拌。根据现场实际气温决定用量并严格控制使用时间,一般情况下20-50mim内用完。将底胶均匀涂刷于混凝土表面,待胶固化后(固化时间视现场气温而定,以指触干燥为淮)再进行下一工序施工。一般固化时间为6-24h。

(3)找平混凝土表面凹陷部位应用修补剂填平,模板接头等出现高度差的部位应用修补剂填补,尽量减小高度差。转角处也应用修补剂修补成光滑的圆弧,半径不小于20mm。待修补剂表面指触干燥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序。

(4)粘贴:按设计要求的尺寸裁剪碳纤维布。调配、搅拌粘贴材料粘结剂(使用方法与底胶相同),然后均匀涂抹于待粘贴的部位,在搭接、混凝土拐角等部位要多涂刷一些。涂刷厚度要比底胶稍厚。严禁出现漏刷现象,特别注意要粘贴碳纤维的边缘部位。粘贴碳纤维布,在确定所粘贴部位无误后,用特制工具反复沿纤维方向滚压,去除气泡,并使粘结胶充分浸透碳纤维布;并用刮板刮涂碳纤维布表面粘结胶,使之均匀。多层粘贴应重复上述步骤,待碳纤维布表面指触干燥方可进行下一层的粘贴。在最后一层碳纤维布的表面均匀涂抹粘结胶。用工具反复沿纤维方向滚压,并用刮板刮涂碳纤维布表面粘结胶,使之均匀。碳纤维布沿纤维方向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00mm。

(5)保护:加固后的碳纤维布表面采用抹灰或喷防火涂料进行保护。

3.质量控制要点

(1)施工之前,应确认碳纤维片材和配套树脂类粘结材料的产品合格证、产品质量出厂检验报告,各项性能指标符合规定要求。

(2)按规定进行各工序隐蔽工程的检验及验收,如施工质量不满足规范要求,要立即采取补救措施或返工。

(3)碳纤维片材的实际粘贴面积不应小于设计面积,位置偏差不应大于10mm。碳纤维片材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质量,可用小锤轻轻敲击或手压碳纤维片材表面的方法检查,总有效粘结面积不应低于95%。当碳纤维布的空鼓面积小于100cm2时,可采用针管注胶的方式进行修补。空鼓面积大于100cm2时,宜将空鼓处的碳纤维片材切除,重新搭接贴上等厚的碳纤维片材,搭接宽度不小于100m。

(4)粘贴面是否按要求处理、胶配比是否准确、是否搅拌均匀、胶是否将碳纤维布完全浸透决定了粘贴效果的好坏。

(5)粘碳纤维布构造措施宜满足GB50367-2006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6)冬季气温低时,A组分偶有结晶变稠现象,只需对A胶水浴加热至50℃左右,待结晶消除搅匀即可,对胶性能无影响。

(7)推荐的搅拌时间应予以保证,冬季施工应再延长3min;A,B胶配胶工具不得混用;包装桶内一次用不完的胶注意重新盖严密封贮存。

(8)施工场所平均温度低于0℃,可采用碘钨灯、电炉或水浴等增温方式对胶使用前预热至30℃~50℃左右使用,应注意不得让水混入桶内。施工场所平均温度低于-5℃,建议对粘贴部位也加温至0℃以上,并维持24h以上。

(9)结构胶完全固化后为无毒级材料,但未固化前个别组分对皮肤、眼睛有刺激性,而且胶固化后也不易清除,所以施工人员应注意适当的劳动保护,如配备安全帽、工作服、手套等。人体直接接触后应用清水冲洗干净。

(10)周围环境温度越高,每次配胶量越大,可操作时间越短;预估适用期内的每次配胶量,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11)碳纤维布使用中易产生线屑、毛羽,若附着皮肤会产生刺激而瘙痒,若吸入会引起喉咙、气管、肺的伤害;施工时最好着工作服、手套、口罩、护目镜等;施工完毕用肥皂水将外漏部位清洗干净;碳纤维有导电性,不要与电源接触;浮游在空气中的线屑、毛羽也可能造成短路和电器故障;场所宜适当通风。

4.碳纤维工程技术特点评价

上一篇敦煌游记

下一篇数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