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思维导图软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思维导图软件范文1
关键词:思维导图;科学;潜能;头脑风暴
一、研究背景:
小学科学是一门理论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许多有趣的科学实验,展现出各种丰富多彩的实验现象,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学生对科学实验感到非常的困惑,同时,提出了许多有趣的问题,质疑是创新的根本,如果仅凭教师的答疑,势必会抹杀学生的探究精神,如何鼓励学生借助有效的教学工具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成为小学科学课堂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一种展现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借助图形的结构以及颜色等提示信息,把复杂的问题以图形化的方式表现出来,同时结合阅读、思维、记忆等规律,激发左右脑的潜能,使思维得到高效,协调的发展。思维导图在科学中的应用非常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其对图形化、游戏化、信息化等方面的内容非常感兴趣,注意力相对集中,想象的创新成分增多,思维导图借助信息化软件给小学生提供了一种创新平台,促使学生以关键知识点为中心进行发散思维,并以图形化的方式连接起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提出一些创新性的观点。
二、该课题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据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检索查询,有关思维导图的论文共579篇,发现绝大多数是有关中学教学与思维导图关系的文章,而思维导图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应用文章很少。同时,通过调查发现,思维导图在我市的小学科学教育中并没有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尤其是农村学校,由于受到一些固有教育体制的限制和考试模式的影响,忽视了对学生进行脑图的训练,非常不利于对学生创新力的培养。
1、通过研究发现,思维导图具有以下特点:①思维导图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进学生的理解力和记忆力。②有效提高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层次性和联想性。③发挥学生左右脑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小学科学学科特点:①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借助科学实验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②积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③体现多学科之间的联系性和综合性,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与科学具有很多相同的特点,都强调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和训练,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良好思维习惯的养成,思维导图为小学科学教学提供了一种信息化的创新应用平台,能够极大的促进小学科学教学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智力水平。因此,思维导图在小学科学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科学应用中的有效策略
1、巧用思维导图,以科学课本中知识点为基础进行发散创新。
科学作为一门反应自然规律的综合性学科,要求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发散思考,对问题的答案能够体现出多样性,进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创新。
2、利用思维导图的网状结构,促使多学科间的有效整合。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网状结构图,能够有效的体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并且能够以直观图形的方式表现出来,非常适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而小学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极大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思维导图能够有效解决这种问题,鼓励学生把知识点以图形方式显现出来,并对不同的知识点进行不同颜色标注,使所学知识鲜明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促进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3、利用思维导图的层次性,提高课堂学习的有序性和逻辑性。
思维导图的绘制能够有效的体现知识之间的层次性,能够完整的把知识的来龙去脉以图形化的方式展现出来,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能够理解科学知识的背景、现在状况以及知识的发展趋势,并且进行知识创新,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是单一、孤立的,而是整体、综合性的理解,例如:在讲到《声音的秘密》时,学生对声波这种抽象概念比较难理解,鼓励学生从基础知识进行联想,从比较容易的“振动”知识点切入,通过举例以及演示实验等措施,使学生逐渐理解“声波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其中,思维导图能够有效引导和记录学生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在理解过程中,具有有序性、方向性、逻辑性。
4、借助思维导图,提高科学实验的有效性和创新性。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图示方式,能够完整的把实验过程直观的表现出来,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对实验条件和相关科学原理进行发散思维,并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特殊现象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总结,提高实验观察的目的性,促使实验数据和结果的有效创新,真正实现“从做中学”。
参考文献:
[1] 李鹰.《创造教育:理论实践与教学设计》[M].山东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5
[2] 李小鲁. “关于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人民教育》[J]. 2010年第22期
思维导图软件范文2
从事电子专业软件应用教学多年,笔者发现,专业软件应用读本多以插图为主线,辅以文字说明引导学习者操作,虽然有助于学生掌握软件应用的方法,但实际上,学生概念里依然滞于“画图”层面,致使操作中止于间断性的“点动”。那么,如何让学生的思维由点而面地迁移,实现软件应用与专业知识综合运用有机融合的“联动”,从而培养学生可持续性发展能力,是值得斟酌的问题。
美国图论学者哈里有一句名言:“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对学生而言,一幅代表中心思想的生动有趣的图画,能引领学生流畅思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创造空间。而现行的思维导图(mind map/mapping又作“脑图”“心智图”),是享有“世界大脑先生”美誉的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专家托尼·巴赞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所创。借助词汇、线条、色彩、符号及图像,会让人记忆的过程简单、迅捷而又凸显重要信息及其之间的关系;会让人记录的结果直观、形象而又确保信息之间关系的明朗;会让信息之间的联系富有娱乐性地表达而又能引导人思考、创新。那么,在ProtelDXP2004专业软件应用教学中以思维导图切入,会否取得异曲同工之效呢?
近几年,笔者在ProtelDXP2004软件应用教学中,尝试以思维导图贯穿始终,结果教学过程精致,头绪简化,内容简明;学生以简驭繁,动手操作有的放矢……课堂的生成无限精彩。
如笔者在10(4)班进行ProtelDXP2004软件应用教学时,针对“单级小信号放大器”PCB项目设计,为学生准备了图1所示思维导图作为学案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设计此思维导图时,笔者遵循如下原则绘制:1)从一张纸的中心开始绘制,在每一分支为学生“涂鸦”留下余白,以提示学生自由发散思维;2)用关键词表达中心思想,如上“单级小信号放大器PCB”,以帮助学生明确思维方向;3)在绘制过程中使用颜色和卡通图像,以给思维导图增添跳跃感和生命力;4)将中心图像与主要分支连接起来,并把主要分支与二级分支连接起来,依此类推;5)在每一条线上使用一个关键词,以使思维导图更具有灵活性。
如图1所示,以关键词“单级小信号放大器PCB”为中心,以“原理图设计”和“PCB设计”为主分支,分别以思维流的形式顺承下来;辅以关键提示信息如“网络表”的生成,让学生的知识体系实现逻辑性整理,同时提供“涂鸦”留白,学生可灵活地在思维导图分支上拓开去。结果,85%的学生(本班33人)很快独立完成设计内容,甚至有学生要“马上把自己设计的PCB杰作加工出来”,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老师,这张图很有意思,感觉操作过程中就是它在引路一样!”班上的李菁主动与笔者交流道。“我可以只挑想要搞清楚的东西,还能在不清楚时来看看框架,感觉有这图参照着,操作不卡壳。”刘苏友也如是表白。“在图上完成思考比做填空题有趣多了!”又一个学生直接坦言……
细品学生的只言片语和他们表露出来的小小成就感,笔者亦心生几许感悟。
1)以思维图“导”,激起的是学生的归纳思维。加拿大一位课程理论家塔巴女士所确立的“归纳思维教学”模式中指出:归纳思维是个人对资料所做的能动的处理加工活动过程。笔者以为,就ProtelDXP2004专业软件应用的学习而言,中职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形成是从外部的展开操作活动向内部概括简化的心智活动过渡的内融过程,所以宜引导学生注重归纳,整合新旧知识,这要比掌握大量零散、具体的软件操作知识更有价值。如图1将单级小信号放大器制作流程归纳为若干关键步骤形成操作框架,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第一眼就可以看清彼此的关系,且可以在留白处自行归纳,主动学会将复杂繁琐的过程简单化而降低记忆容量和记忆难度。同时,学生可以“单刀直入”,直接取出所需。这样,在短时间内简化思维头绪,抛开软件操作牵扯,明确设计主旨,真正走进专业领域,理性地展开PCB设计任务,达到有效促进独立学习能力的提升。
2)以思维图“导”,激活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思维导图的本质就是充分应用人的左右脑,它还原了人的思维本身特性,充分体现了人左脑的作用,即主要发挥在纵向(不同级别)间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使用思维导图设计教学,思维导图关键知识点之间的连接线会引导学生建构知识网络,实现概念体系的逻辑性整理。如图1,要完成单级小信号放大器PCB制作,须理清原理图设计和PCB设计两条主线,这样把抽象的思维体系用实际的工具和思维流的推演展现出来,促使学生为简单而精致的操作脉络引领抓住实质,达到心智操作主宰动手操作。就如点中了穴、把准了脉,思维导图的引领,使软件应用教学层次分明,梯度了然。潜移默化中,又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模式,进而达到有效促进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3)以思维图“导”,激发的是学生的创造思维。思维导图是一种基于大脑自然的思维方式的思维工具,因此,它赋予人的思维以最大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可以说,思维导图主要发挥人左脑作用的同时,也体现了人右脑的作用,即发挥在横向(同一级别)间的创造能力。如图1配以活泼的卡通图片和灵动的色调,进入大脑的文字、符号、颜色、意想等都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无限发散。有学生情不自禁地在留白处添加PCB设计所需电路元件符号和操作的快捷键等,还有学生添加实际三极管的封装形状,加注“新建封装库”。这样,学生个体思维外显,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学习进展和内心思维活动的情况,更清晰地了解学生的独特思想、创造性理解以及对概念、理论理解中的误区和不足之处,做到既关注整体提高,又兼顾各个层次学生的成长,最大限度地发展并挖掘个体的独特性,继而达到有效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升。
不言而喻,思维导图之所以倍受青睐,是因为它开启了人的思维,发展的是人的思维力。有思维图“导”,学生动手操作不再“蜻蜓点水”,抑或“一头雾水”,而是思维在生成抑或碰撞,它所萌发的“生命力”让学生思想得以升华,行为得以点化,学习力得以终身化。
参考文献
[1]博赞.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2]齐伟.系列1:概念图/思维导图导论[J].教育技术导刊,2005(5):9-11.
[3]沈德立.脑功能开发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思维导图软件范文3
1.课程开发背景
2013年8月,江苏省锡东高级中学申报的《思维可视化》被正式批准为江苏省高中课程基地项目。“思维可视化课程基地”项目,是基于未来社会需要培养既有现代化知识又有创新能力,面对未来未知世界有问题解决能力的智慧型人才的时代要求而设计的,它将充分依托思维可视化技术来创建未来课堂,以促进学生学习力提高为最终目的。作为一个综合性教学实验项目,它将最大程度地整合高中阶段各学科知识教学、能力培养、思维开发及思维科学、心理科学、脑科学、信息技术等教学内容及课程资源。并以整合高中各学科课程资源为抓手,结合人生规划与心理辅导等课程,使原本相对独立、固化的学科思维方式,纳入、糅合到学生思维能力科学训练的体系中来。依托学生思维可视化学习力提高训练课程这个学习新平台,在构建和完善学生基础知识概念和基本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将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动手探究、团队合作等学习能力。借助学生思维可视化学习力提高训练课程,可以打通各学科学习的思维隔阂,为开发学生学习潜力,培养创新人才构建新的育人模式。实验项目将重点构建起“思维训练”、“云课堂”、“心理测试”、“创意学习”等四大课程体系。
为顺利推进思维可视化课程基地建设,让学生了解思维可视化这一思维及学习方式,学校准备开设《思维可视化》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思维训练。本课程通过学校开发的“思维可视化课程体系”,让学生了解思维可视化的基本特点,并指导学生在平时的学科学习中能借助思维可视化技术进行思考及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力,进而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经过一年的建设,我校基于云计算和移动技术建立起来的“云课堂”已基本建成。这为开设《思维可视化》课程提供了技术支撑。
本教程主要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在高一年级开设研究性学习《思维导图及学习技巧》,旨在让零基础的学生对于“思维可视化”、“思维导图”、“大脑思维方式”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能掌握简单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为其他学科使用思维导图打好基础。
2.课程实施目标
本课程的主要目标为使高一年级学生能运用思维导图技术进行信息加工,每周至少进行一次记忆、思维的训练课程,系统地掌握记忆方法(关键词链接、图像链接、归纳记忆、分类记忆、思维导图记忆、图示化记忆、分解记忆等)和思维方法(发散、聚合、辩证、递进、转化、创新);并能为其他学科使用思维导图打好基础;并逐渐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思维可视化、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了解思维导图的优点和作用;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能手工和用软件绘制简单的思维导图,能将传统线性笔记转化成思维导图;能用思维导图逐渐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能帮助学生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讲解、自己总结的方法,理解基本知识点;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绘制简单的思维导图,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能选择恰当的软件及工具,绘制思维导图;能通过小组协作、自我总结,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能采用恰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能对自己和他人的活动过程、结果及作品进行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思维导图的内在涵义,形成和保持对思维模式、思维方式的探求欲,养成积极主动地探究自己大脑思维方式的习惯;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对于活动过程及作品,能客观地进行自评和互评;能遵守云课堂的各项规章制度,负责任、安全、规范地使用课堂中的各种软硬件,养成爱护公物、健康使用网络信息的良好习惯。
上述三个层面的目标相互渗透、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思维可视化》校本课程的实施目标,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和使用思维导图、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不同目标层面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不能割裂三者之间的关系或通过简单活动孤立实施。
3.课程实施方法
针对高一学生《思维可视化》概念零基础的实际情况,本课程采用“教师教+学生学+小组协作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等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学习,达成课程目标。
对于思维导图及思维的一些基本概念,由教师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实际例子”让学生对其有个基本的了解;绘制思维导图建议由学生自己动手自主学习,通过小组协作学习等辅助方法让所有学生掌握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在以上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带其他学科笔记,将其转化为思维导图,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思维导图与传统线性笔记的区别与优点。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云课堂”的硬件优势,为教学内容服务。例如,作品的展示与上传,可通过HiLearning互动软件实现;对于小组协作过程中的作品的评比,可以通过HiLearning软件中的IRS功能实现;在给学生布置操作任务时,可利用云课堂四块电子白板的“异屏方式”向学生展示和推送不同的内容。
课程评价体系
1.过程性评价
(1)教师对学生学习态度,自主学习状况、作业完成情况、上课或活动参与程度及表现进行评定,可分优秀(A)、良好(B)、一般(C)、较差(E)等四等级且及时记录在案。权重35%。
(2)小组协作评价:通过自评与小组组员互评,对学生协作学习表现进行评价,可分优秀(A)、良好(B)、一般(C)、较差(E)等四等级且及时记录在案。权重15%。
2.学生作品评价
(1)教师对学生作品评价:教师对学生每件作品进行评定,可分优秀(A)、良好(B)、一般(C)、较差(E)等四等级且及时记录在案。权重35%。
(2)小组成员评价:对于小组协作任务,由小组成员对组内作品进行评价,可分优秀(A)、良好(B)、一般(C)、较差(E)等四等级且及时记录在案。权重15%。
课程内容及计划
第一讲 思维可视化与云课堂
1.教学时间
1课时。
2.设计理念
云课堂初次开放,对于师生来说,是全新的,从未接触的,所以必须利用开学第一课给学生一个熟悉的机会,包括云课堂的使用规范、思维可视化及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
3.教学目标
(1)熟悉云课堂的设备及其使用方法、云课堂使用规范。
(2)了解思维可视化、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
(3)了解本课程的课程内容及计划。
4.教学内容
(1)云课堂设备简介,云课堂使用规范。
(2)平板电脑的使用方法。
(3)思维可视化及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
(4)本课程的课程内容及计划介绍。
(5)确定分组及分组要求。
5.教学资源
云课堂设备(投影、平板电脑、录播系统、PPT、电子白板软件,Hiteach/Hilearning互动软件等)。
6.学习评价
优秀:能快速掌握平板的使用方法、理解思维可视化及思维导图的基本含义。
良好:能掌握平板的使用方法、理解思维可视化及思维导图的基本含义。
一般:能基本掌握平板的使用方法、理解思维可视化及思维导图的基本含义。
较差:不能掌握平板的使用方法、理解思维可视化及思维导图的基本含义。
第二讲 认识大脑
1.教学时间
1课时。
2.设计理念
要了解思维导图,必须先从了解大脑的结构、大脑的思维方式、大脑的潜能开始。本节课内容从上述几个知识点讲起,帮助学生对大脑及大脑思维方式有个基本的了解。
3.教学目标
(1)了解大脑的基本构造。
(2)了解左右脑各自的功能。
(3)了解大脑的思维方式。
(4)了解大脑的潜能。
4.教学内容
(1)大脑的基本构造,大脑结构图。
(2)左右脑各自的功能,左右脑功能图。
(3)大脑的思维方式,左右脑分工图。
(4)大脑的潜能――人人都有潜能。
(5)开发大脑潜能的办法。
5.教学资源
云课堂设备(投影、录播系统、PPT、电子白板软件等)。
6.学习评价
优秀:能快速理解大脑的构造、大脑的思维方式、大脑的潜能等基本含义。
良好:能理解大脑的构造、大脑的思维方式、大脑的潜能等基本含义。
一般:能基本理解大脑的构造、大脑的思维方式、大脑的潜能等基本含义。
较差:不能理解大脑的构造、大脑的思维方式、大脑的潜能等基本含义。
第三讲 初识思维导图
1.教学时间
1课时。
2.设计理念
从本节课开始,正式进入思维导图的学习。对于对思维导图零基础的学生来说,必须先使他们对思维导图有个最基本的了解,才能深入学习思维导图的绘制,及灵活运用思维导图记笔记。本节课意在带领学生认识思维导图,了解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与传统线性笔记的区别,思维导图的优点等,为绘制思维导图打基础。
3.教学目标
(1)了解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
(2)理解四维导图的优点。
(3)了解思维导图与传统笔记的区别。
4.教学内容
(1)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并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2)思维导图的优点:实验证实,思维导图是一种最佳思维方式。首先,它顺应了我们大脑的自然思维模式,我们的观点自然地在图中表达出来;其次,思维导图能增强我们的记忆;再次,思维导图还激发了我们的右脑。由于我们在创作思维导图时还使用了颜色、形状和丰富的想象力,而右脑负责的就是抽象思维、直觉、创造力和想象力,因此能大大加深我们的记忆。把关键词、颜色和图案有机地联系起来,就能强迫我们使用视觉感官来增强记忆。
(3)思维导图与传统笔记的区别。
5.教学资源
云课堂设备(投影、录播系统、PPT、电子白板软件等)。
6.学习评价
优秀:能很好地了解思维导图的概念,理解四维导图的优点;了解思维导图与传统笔记的区别。
良好:能了解思维导图的概念,理解四维导图的优点;了解思维导图与传统笔记的区别。
一般:能基本了解思维导图的概念,理解四维导图的优点;了解思维导图与传统笔记的区别。
较差:不能了解思维导图的概念,理解四维导图的优点;了解思维导图与传统笔记的区别。
第四讲 绘制你的第一张思维导图
1.教学时间
1课时。
2.设计理念
对思维导图有了基本的认识后,就可以动手绘制思维导图了。本节课带领学生一起绘制人生中的第一张思维导图――水果。从易到难,绘制比较简单的思维导图,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自信心,为之后的课程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
3.教学目标
(1)了解思维导图的基本结构。
(2)掌握思维导图的基本绘制方法。
(3)能绘制出第一张思维导图――水果。
4.教学内容
(1)思维导图的基本结构:中心扩散型。
(2)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①在纸的中心,画出能够代表你心目中“水果”的图像。②从“水果”图形中心开始,画一些向四周放射出来的粗线条。每一条线都使用不同的颜色。这些分支代表你关于“水果”的主要想法。③在每个分支上,用大号的字清楚地标上关键词,并在每个关键词旁边画一个能够代表它、解释它的图形。④根据你的发散性思维,从每一个关键词上面发散出更多的分支。循环第3步操作。
(3)绘制水果的思维导图。
(4)绘制思维导图注意点:尽可能多地使用图形,每个关键词用一个图形表示它;每个分支用一种不同的颜色;分支越往外扩散越细,中心分支是最粗的。
5.教学资源
云课堂设备(投影、录播系统、PPT、电子白板软件等),水彩笔,画图本。
6.学习评价
优秀:能很好地了解思维导图的基本结构,能完整地绘制水果的思维导图。
良好:能了解思维导图的基本结构,能绘制水果的思维导图。
一般:能基本了解思维导图的基本结构,基本能绘制水果的思维导图。
较差:不能了解思维导图的基本结构,不能绘制水果的思维导图。
附学生作品:
第五讲 图像的力量
──思维导图绘制练习一
1.教学时间
1课时。
2.设计理念
思维导图使用颜色、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不但调动了左脑的逻辑思维,而且激发了右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我们的左、右脑协同工作,大大提高了记忆力,也使大脑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本节课内容就是从图像出发,训练学生习惯于在思维导图中使用图像,从而更大程度发挥大脑潜能。
3.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
(2)能深刻体会图像在思维导图中的作用。
(3)养成在思维导图中多用图像的习惯。
(4)牢记思维导图的绘制注意点。
(5)在小组协作中能充分融入小组活动,积极参与。
4.教学内容
(1)图像辨别测试――人脑对图像有特别强的记忆力。
(2)思维导图绘制方法――进一步掌握。
(3)绘制“家”的思维导图――养成思维导图中使用图像的习惯。
(4)小组协作,评选出优秀作品和较差作品。
(5)绘制思维导图的注意点,绘制过程中的不足。
5.教学资源
云课堂设备(投影、录播系统、PPT、电子白板软件等),画图本,水彩笔。
6.学习评价
优秀:能完全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能养成在思维导图中使用图像的习惯。
良好:能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能养成在思维导图中使用图像的习惯。
一般:能基本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能基本养成在思维导图中使用图像的习惯。
较差:不能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不能养成在思维导图中使用图像的习惯。
小组协作评价:小组优秀作品为优秀,小组最差作品为较差。
附学生作品:
第六讲 关键词的提炼
──思维导图绘制练
1.教学时间
1课时。
2.设计理念
思维导图中每个分支上的关键词都必须是精准的,但学生在绘制过程中往往不会提炼关键词,每个分支上都是大段的文字,这对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和大脑的记忆力都是没有好处的,故本节内容专门训练学生提炼关键词的能力。
3.教学目标
(1)能深刻感受思维导图中关键词精准的重要性。
(2)初步掌握提炼关键词的方法。
(3)能自己分析文章,转化为思维导图。
(4)熟练掌握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
4.教学内容
(1)理科笔记中简短语句的分析,关键词的提炼。
(2)文科中利用“精准三法”(抓头尾,观重复,做总结)分析重点,提炼关键词。
(3)学生操作练习:“野外迷路指南针”,分析重点,提炼关键词,绘制思维导图。
5.教学资源
云课堂设备(投影、录播系统、PPT、电子白板软件等),水彩笔,画图本。
6.学习评价
优秀:能很好地分析文章重点,准确提炼关键词,将文章重点绘制成思维导图。
良好:能分析文章重点,提炼关键词,将文章重点绘制成思维导图。
一般:能简单分析文章重点,提炼关键词,基本能将文章重点绘制成思维导图。
较差:不能分析文章重点,提炼关键词,不能将文章重点绘制成思维导图。
附学生作品:
第七讲 思维导图绘制技巧
──思维导图绘制练习三
1.教学时间
1课时。
2.设计理念
在学生初步掌握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后,回顾并展示学生以往的作品,从中找出优点和缺点,总结思维导图绘制的技巧,为思维导图实战做准备。
3.教学目标
(1)能从自己之前几堂课的作品中找到绘制的不足之处。
(2)能深刻体会思维导图的绘制技巧。
(3)小组协作,能自己策划并绘制一次“周末旅行”的思维导图。
4.教学内容
(1)展示学生以往的思维导图作品,通过分析找出不足。
(2)总结思维导图绘制技巧。
(3)小组协作:策划并绘制一次“周末旅行”的思维导图。
(4)展示小组作品,评出班级优胜作品。
5.教学资源
云课堂设备(投影、录播系统、PPT、电子白板软件等),画图本,水彩笔。
6.学习评价
小组协作评价:小组自评及互评。
附评价量表:
姓名 分工 参与度(优秀,良好,一般,较差) 作品等第(优秀,良好,一般,较差) 备注
第八讲 文科笔记转化为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实战练习一
1.教学时间
1课时。
2.设计理念
学生学习思维导图的主要应用就是学习,用思维导图记笔记,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记忆力,提高总结归纳能力,理清自己的思路,故初步掌握了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后,就要运用到笔记中去了。计划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先将现有笔记转化为思维导图,然后自己总结归纳,分析重点绘制思维导图。文理科内容不同,特点也不同,所以文理分科练习。
3.教学目标
(1)能将文科笔记转化为简单的思维导图。
(2)能深刻体会思维导图在笔记中的作用。
(3)组内评出优秀作品和最差作品,给出修改意见。
(4)在小组协作中能充分融入小组活动,积极参与。
4.教学内容
(1)从自己带的笔记中挑选1~2个知识点或章节内容。
(2)将挑选的内容转化成思维导图。
(3)小组自评与互评,选出优秀和最差的作品。
(4)修改作品。
(5)班级内评定优胜作品。
5.教学资源
云课堂设备(投影、录播系统、PPT、电子白板软件等),画图本,水彩笔。
6.学习评价
优秀:能很好地将文科笔记转化为简单的思维导图;能深刻体会思维导图在笔记中的作用。
良好:能将文科笔记转化为简单的思维导图;能体会思维导图在笔记中的作用。
一般:基本能将文科笔记转化为简单的思维导图;基本能体会思维导图在笔记中的作用。
较差:不能将文科笔记转化为简单的思维导图;不能体会思维导图在笔记中的作用。
小组协作评价:评价量表
第九讲 理科笔记转化为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实战练
1.教学时间
1课时。
2.设计理念
学生学习思维导图的主要应用就是学习,用思维导图记笔记,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记忆力,提高总结归纳能力,理清自己的思路,故初步掌握了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后,就要运用到笔记中去了。计划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先将现有笔记转化为思维导图,然后自己总结归纳,分析重点绘制思维导图。文理科内容不同,特点也不同,所以文理分科练习。
3.教学目标
(1)能将理科笔记转化为简单的思维导图。
(2)能深刻体会思维导图在笔记中的作用。
(3)组内评出优秀作品和最差作品,给出修改意见。
(4)在小组协作中能充分融入小组活动,积极参与。
4.教学内容
(1)从自己带的笔记中挑选1~2个知识点或章节内容。
(2)将挑选的内容转化成思维导图。
(3)小组自评与互评,选出优秀的和最差的作品。
(4)修改作品。
(5)班级内评定优胜作品。
5.教学资源
云课堂设备(投影、录播系统、PPT、电子白板软件等),画图本,水彩笔。
6.学习评价
优秀:能很好地将理科笔记转化为简单的思维导图;能深刻体会思维导图在笔记中的作用。
良好:能将理科笔记转化为简单的思维导图;能体会思维导图在笔记中的作用。
一般:基本能将理科笔记转化为简单的思维导图;基本能体会思维导图在笔记中的作用。
较差:不能将理科笔记转化为简单的思维导图;不能体会思维导图在笔记中的作用。
思维导图软件范文4
关键词:思维导图;中医学习;中医教学
正如微软公司的创始人比尔盖茨所说:“思维导图能够将众多的知识和想法连接起来,并有效地加以分析,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创新。”所以面对中医学知识复杂繁多,中医学校学生普遍感到中医学习吃力、难记的现状,如能合理有效地利用思维导图,定能大大的增加老师们的授课成效和同学们的学习效率以及积极性。
1.思维导图简介
1.1思维导图的定义
思维导图是终极的组织性思维工具[1]。他可以把我们大脑中所呈现的图像和逻辑反映到纸张或电脑中。大脑的潜能是无限的,正常人的脑细胞约140亿~150亿个,但只不足10%被开发利用,其余绝大部份在休眠状态。传统的学习思维方式中只有左半脑处于部分激活状态,而负责色彩节奏以及想象等的右大脑基本上处于休眠状态。思维导图的出现正是克服传统学习中单调的文字以线性笔记,以丰富的色彩和图像激活右半脑,使大脑的潜能得以更大程度的发挥。思维导图具有以下4个基本特征:一是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二是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从中央图形向四周放射;三是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者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构成。不重要的话题也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四是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2]
1.2思维导图的绘制
可以分为手绘和计算机软件绘制两种。手绘需要准备各种颜色的笔和空白的纸张。运用图像和网络般的联想,用一幅图表达自己的中心思想,然后围绕中心思想发散出主要分支、二级分支、三级分支等,再用非直线的线条将其链接起来。要注意在绘制的过程中始终使用颜色和图形。计算机绘制需要使用相应的软件,常用的用于绘制思维导图的软件有imindmap、Mindmanager、iMindMate、mindmapper、FreeMind 等。它们有以下优点:首先,利用软件制作的思维导图很容易修改,容易补充新的信息和扩展思维,不会给用户造成混乱;其次,思维导图软件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模板和素材库,能充分利用库中各种符号、图标、图片等,也可使用网上下载的图片或自己制作的图片;再次,各个节点都是模仿人脑模型的种链接,各个节点还可以超链接到其他主题、某一种不易被导入进来的媒体形式(如电子表格、图片、视频、音频等)、程序或者互联网资源上(如相关网站、电子邮件等);最后,制作出的思维导图输出格式多样化,便于存储和网络传输,方便与其他制作软件结合使用。[4]本文所绘制的导图范例,皆是通过Buzan's iMindMap V4软件系统进行绘制。
1.3思维导图的优势以及与中医知识学习的契合
思维导图是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它将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等各种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有色彩、容易记忆、有高度组织性的图,它绘制起来非常简单,而且十分有趣。[3]一副图画可以替代若干文字,从而有效的突破的文字的束缚以及枯燥。自古中国就有八卦以及河图洛书,其图形以及符号反映出深刻的哲理和逻辑。而中医学做为一门蕴含着深刻哲理性的医学,其学习运用思维导图的模式,可谓如鱼得水,事半功倍。在中医院校的校园里随处可见大量的学生苦苦的在背诵各种中医书本和各类歌诀。然而一方面中医知识内容繁多难记,虽有各类歌赋口诀但也难免枯燥难记。另一方面机械的记忆和背诵,也大大的消减了中医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新性。所以运用思维导图这种先进现代化的思维工具来辅助对中医各科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可以大大的提高同学们学习中医知识的效率,加深理解以及记忆。重新燃起同学们对中医学习的信心和热情。
2.思维导图在中医课程中的应用体会以及示例
思维导图应用在中医教学中, 能开发学生的大脑, 充分发掘潜能, 激发灵感与想像, 使学生摆脱死读书、读死书的束缚, 是帮助学生正确掌握学习中医的方法策略, 能更快更有效的进行课本知识的传授, 促进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的提高。[5]同样,也是我们同学们进行中医知识学习以及整理的利器。
思维导图软件范文5
主题式学习活动可以让枯燥的技术知识的学习变成彼此协作学习的任务来完成,具有一定的创造性。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首当其冲的是时间和效率问题。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征,如果事先没有做好规划,在浩瀚的网络中寻找有用的信息,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且难度颇高。一个主题研究需要2~4个课时,进行资料的查找、整理与制作作品,而一个星期信息技术课的安排基本只有一个课时,当资料查找整理完毕后,经过一个星期的时间间隔,在制作作品的过程中又需要再一次进行阅读和筛选。二次阅读给任务的完成带来了衔接上的问题,学生会不会因此更加无法完成任务?另外,虽然主题式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分组合作、协作学习的能力,可是在协作和研究方面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在主题式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一个小组只有个别学生在参与,而其他学生都在观看,无法真正参与进来,小组缺乏合作性。或者遇事一窝蜂,个人为主,缺乏团队意识。面对一个主题,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由于没有提前规划好,活动没有组织和策略,经常无法达到教学任务。如何让主题式学习成为真正的研究性学习?我想到了思维导图,因为它能够对信息进行高度的组织,能够让我们的活动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进行合理的操作,它还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逻辑的思维习惯,让学生条理清晰地解决问题。
运用思维导图理清思路
面对学生提出的一个问题,如果教师只是口头回答,没有进行及时整理,那么即使教师总结得再好,学生的印象还是模糊的,没有形成整体的概念。利用思维导图,则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的大脑动起来。例如,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让全体小组成员都参与进来,对思维导图增删,通过不断讨论和修改来进行学习。一张思维导图制作完成了,一次学习也就告一个段落。
案例: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遨游因特网》。经过了5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网络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于是我增加了一节课《关于网络,你知道多少》,对学生如何上网、如何健康地上网进行了一次道德上的升华。
任务布置:请每个小组通过平时对网络的理解和到网络上收集资料,来制作一张思维导图。
教学意图:对于刚接触网络不久的学生来说,网络是好玩的、新奇的,可是面对网络的五彩缤纷,学生容易迷失方向,所以在这个单元学习的最后,上一节讨论和总结课,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上网意识和道德观。图1就是学生们在小组中边讨论边制作的思维导图。
应用思维导图进行创作
1.增删随意,快乐创作
主题式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和创作,进而制作出一个作品。大多数学生在计划安排环节总是无法明确自己到底要查找哪些资料,制作出怎样的作品。在对小组作品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总是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下列情况。(1)查找资料与制作不同步,等资料查找好再进行创作时,才发现自己查找的资料不够理想,于是重新查找,浪费了很多时间。(2)由于一节课的时间有限,等资料查找好,再到第二节课进行创作时发现自己对查找到的资料已完全陌生,不得不重新浏览,又浪费了很多时间。(3)学生在Word中排版后发现自己收集的内容过多,或者自己的材料无法进行合理的排版。(4)由于小组成员的意见不统一,或者有了更好的创意,要重新创作,事倍功半。
使用思维导图则可以排除这些障碍,让创作变得更加方便与快捷。小组中,学生可以边讨论边对思维导图进行增删,可以让小组创作的思维导图跟着小组的讨论思路逐步修改至完善。
2. 有组织、有计划地协作
托尼·博赞教授对思维导图的描述有这样一句话:“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把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高度组织的图,它与我们大脑处理事物的自然方式相吻合。”面对网络上众多的信息,学生很容易迷失自己的方向,而思维导图的特点是可以把信息进行高度的组织和集中。这样主题明确、内容清楚、层次分明。每个小组的成员就能很清晰地明确自己的任务,并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分工合作。
思维导图的引入让学生有计划、有条理地进行学习,让混乱的信息在思维导图的指引下有意识地构建。
案例: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充实个人博客》的知识目标应该定位在信息资料的搜集、查询和甄别整理上。由于本学期秋游的目的地是杭州,于是主题便围绕旅游景点杭州而展开,包括杭州的美食、旅游等。而能力目标体现在探究活动中运用信息技术。在这个环节的学习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个主题:如果我们去杭州旅游,你准备去游览哪些地方?尝试哪些小吃?我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了解杭州,比如杭州的高校、杭州的旅游、杭州的小吃、杭州的商业,等等。通过思维导图这个载体,学生边查找边补充,在自己和同伴的努力下,一张形式活泼、内容具体的杭州介绍图就展示出来了(如图2)。
在资料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可以在原来思维导图的基础上直接对有用的资料(文字和图片)进行添加。如果觉得整篇文章很好,可以直接链接网址。这样的过程具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组织性,减少了不必要的盲目性。
这些思维导图就像一张张旅游地图,学生就像是一个个小导游,让学生的思路变得清晰、有条理。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汇报
思维导图软件范文6
[关键词]思维导图 3D 发散思维
科学研究已经充分证明:人类的思维特征是呈放射性的,进入大脑的每一条信息、每一种感觉、记忆或思想(包括每一个词汇、数字、代码、食物、色彩等),都可以作为一个思维分支表现出来,它呈现出来的放射性立体结构。依据大脑思维放射性这一特点,英国教育学家托尼·巴赞最早提出放射性思考和思维导图这两个概念。其中,思维导图即为大脑放射性思维的外部表现。随着人们对思维导图的认识和掌握,这种思考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学习、沟通、管理等,近年来也同样运用在教学领域。
一、技术院校3D MAX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1.3D MAX特点
3dmax,是Autodesk公司开发的基于PC系统的三维动画渲染和制作软件,广泛应用于广告、影视、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建筑装潢、园林设计、多媒体制作、游戏、辅助教学以及工程可视化等领域。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运用3dmax软件制作各种模型再结合photoshop软件来制作室内设计专业的各种效果图越来越频繁,因此,越来越多的技术院校都开设了3dmax这门必修课程。
2.技校生特点分析
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知识量偏少,基础知识匮乏,成绩整体偏差。学生个体差异明显,主动性、积极性也相对偏低。他们学习行为懒散.情感意志薄弱,不能集中精力听课。学生要学好这门课,教师需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想象力着手。
3.技术院校3D MAX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3d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里面涉及到的知识量不仅大,而且层次十分丰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3d建模、附材质、打光、渲染,最终制作出自己理想的效果图。大部分教师在讲解实例操作步骤时,都是以文字为主的条款罗列形式进行讲解,学生在课后练习时.也只是照着书本上的笔记一步一步的机械操作.这种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3d的工具理解模糊,整体把握实例的能力较弱,在上机实训时,经常出现“顾此失彼”,不能灵活运用,难以理清思路的现象。
二、思维导图应用于3d max课程教学的课例分析
教师讲解学生上机操作,这种教学普遍存在学生“概念模糊,盲目操作,只会跟做,不会运用”。因此教师需要借助思维导图从横向上理出知识脉络,分层次讲解,逐步帮助学生剖析案例,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点一目了然;同时从纵向上运用思维发散的方法,并采用合适教学法(如案例、项目教学法),创设能刺激思维的问题情境,使学生逐步养成从全方位、多角度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习惯。
在3d教学过程中,笔者将思维导图应用其中,学生在“看图”、“思图”、“绘图” 的过程中,提高了学习兴趣,理清了制作思路,并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相关技能。下面笔者以“为坐而设计”案例,介绍思维导图在3d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 引入案例,横向梳理新旧知识
教师上课时将“木质休息椅”效果图展示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将学生4-5人组成一个小团队(每组队员的性别、学习基础、表达能力均匀),由各团队观察作品效果图,对效果图进行分析讨论分解,并对案例中所用到的命令或工具,舍次取重,加入每个队员新观念,形成团队共同完成思维导图。各小组在教师的引导下相互交流,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分析他组的思维导图,找出差异,发现问题及时矫正,并在各团队比赛制作效果图时,发现更快捷的方式。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建构,使知识系统直观化,梳理新旧知识点,高效地掌握整个案例作品的制作要点,逐步改善概念模糊,盲目跟做的现象(如图1)。
2. 拓展训练,纵向发散思维
根据上面学习与总结的制作椅子的方法,教师引入“为坐而设计”的拓展训练,鼓励各团队积极发散自己的思维,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首先写出或用软件写出设计主体—“为坐而设计”,努力寻找所用能发现的设计元素并向周围发散思维;使用跳跃性的思维,进行无障碍的思考。
从主题的中心向外发散。将主题分为五个分枝:a.支撑结构 b.靠背 c.扶手 d.椅面 e.材质。尽力挖掘设计元素,找出相互关联,每组不少于50个。
如支撑结构发散出:独腿、两腿、四腿、联体、悬吊……
靠背:无、长方形、扇形、柱子、手指、弧形、不规则三角、梅花、u形、羽毛……
扶手:五环、n形、t形、三角形、四字造型、倒梯形、钢琴键……
椅面:苹果、三角形、四边形、香蕉、五角形、鱼形、汉字……
材质:木材、塑料、金属、钢化玻璃、皮质、充气、竹藤、青铜、布艺……
使用关键词表达各分枝的内容。将彼此间的关系显现出来,把有创意的闪光点圈出来。
3. 归纳总结,导图二次重构
教师指导各团队把第一次发散的思维点进行整理,将有创意的点并联,使用想象、联想的方式进行重构,扩展内涵,以求激发新的灵感。并将概念进行图像转换,图像越活波、越生动越好;这样可以使导图更简洁、更有助于记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形象表达能力。
“为坐而设计”导图归纳-转化成图形为:
(1) 根据每组发散图形可将椅面归纳转化为几何形、水果、植物、动物、文字等造型;靠背可归纳成数量与造型,数量可分为有或无,造型转化为几何形、人物、植物、动物、文字等造型;扶手可归纳成数量与造型,数量可分为有或无,造型转化为几何形、人物、文字、乐器等造型;材质可归纳为木材、原辅材料、皮革等材料。
(2) 将归纳总类的子项转化成图形,图形可手绘或在网上搜索。
4. 上机实训,评价反思
(1) 各团队依据思维导图,制作作品。通过思维导图纵向与横向的绘制,学生已经对案例的制作思路、工具的运用有了整体的把握,并根据自己的思维,发散的图形,灵活的运用到3d软件制作中。
(2) 学生制作时,归纳自己的制作思路,并进行自评与互评,找出自己作品及同学作品的散光点和不足,用以扬长避短,促进以后的学习。同时教师还要对本次课的思维导图进一步细化与完善,总结导图给学生带来的便利,鼓励学生在日后学习中多用思维导图(见图2)。
三、应用效果分析
思维导图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3d的工具概念进行梳理;同时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与灵活运用3d命令的操作方法;对3d案例的拓展训练,能让学生认识到必须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努力在不同点找到关联,使自己制作出来的设计更鲜活、创意更无限。